CN110393133A -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3133A
CN110393133A CN201910767225.2A CN201910767225A CN110393133A CN 110393133 A CN110393133 A CN 110393133A CN 201910767225 A CN201910767225 A CN 201910767225A CN 110393133 A CN110393133 A CN 110393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at
mus
soil
yield
sh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72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斌
赵奇
张宏芝
樊哲儒
孔德鹏
王立红
张跃强
王重
李剑峰
胡爱芝
高新
时佳
艾孜孜·居来提
崔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9107672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3931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3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31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播种前准备、播种、苗期管理、中后期管理、化学除草、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和收获。该方法选择果树与冬小麦立体种植,树龄在5年~10年,采用7M×2M杏麦、8M×5M核麦、5M×1.5枣麦三种复合模式,运用本方法能促进光氮互作,小麦整体生长比较均衡、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改变了现有小麦生长慢、分蘖少、苗小苗弱、抗倒伏能力差、贪青晚熟、穗少粒小,产量低、品质差状况。本发明较传统措施,枣麦、杏麦、核麦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8.3%、29.3%、52.5%,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8.1%、4.4%、8.1%。技术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利于果粮协调发展,适于大面积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脱贫致富具有重大影响,努力提高小麦单产、总产成为各级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长期不懈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小麦的产量,包括传统遗传育种、分子育种、优化栽培措施等系统管理,全球小麦单产、总产水平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小麦种植比较效益低,传统的小麦种植面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如何不断提高小麦单产、总产、品质和种植效益,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了提高小麦地单位面积种植效益,生产中通常将小麦与果树、玉米等多种作物进行间作、套作。传统农业及现代农业生产中, 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果农间作的复合生产模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调和林农用地竞争的矛盾。在中国, 间作生产模式由来已久,在国内农业生产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热量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发展林果业和果农立体种植农业,早已形成了特有的果农复合生产模式,新疆在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工作中制定了大力发展林果业战略规划,要求到2020年新疆特色林果面积达100万公顷,年产果品200万吨以上。南疆90%以上果树位于农田中,80%以上的果树与农作物间作、套作, 形成杏、枣、核桃等果树与小麦、棉花、花生等多种作物间作,然后在小麦(或玉米)收获后再复播小麦的多熟立体生产模式。
上述模式改变了以往单一农作物的平面布局,成为林、农复合立体栽培模式,在新疆特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中,能有效提高水、土、光、热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作物争水、争肥的矛质,提高农田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小麦丰产稳产、持续供给,确保南疆各族群众口粮安全,枣、核桃等特色果品享誉国内外,促进了经济发展,有效地实现了粮、棉、果协调发展,对促进南疆脱贫攻坚、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模式是平原绿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新疆这种以盐碱、干旱和贫瘠土壤条件为主的区域生态环境中,对地表水分的涵养、防尘固沙和改善区域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光照条件是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作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形成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间作系统虽然为作物创造了良好的微气候环境,为小麦、棉花等作物优质、高产创造了有利的生产条件。但在植物间协同作用的同时, 光、热、水、肥等争夺也十分显著,尤其是受光照不足的影响,不但造成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设受到很大影响,而且作物光合能力下降、养分利用率低、抗倒伏能力弱、经济产量减少。
氮素是作物的主要养分之一,氮素营养是人们调控作物生长及光合生产的重要手段。小麦是对氮素敏感的植物,氮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施用氮肥一直是提高新疆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但过多或不合理施用氮肥则会引发诸如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减产、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尤其在果麦间作模式下,不合理施用氮肥不仅导致氮肥利用率低、小麦贪青晚熟、倒伏严重、产量大幅下降,还会因小麦晚熟影响复播玉米产量,甚至发生连锁反应,进一步影响复播玉米后茬冬麦播种、正常越冬及产量。因此,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施用方式、施用时间,以及科学的调控技术,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面源污染、确保前茬小麦按期成熟和较高产量与品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光照和氮素通常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共同调节作物生长。刘国顺等研究表明,光氮互作效应对烟草体内代谢活动和衰老进程影响显著,在同一氮素水平下适度减弱光照和在弱光条件下增施氮肥,能够有效地提高烟株的抗衰老能力及氮代谢强度,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高氮处理的烟株氮代谢滞后影响了碳氮代谢平衡,而中、低氮条件下氮代谢及时转入碳代谢,有利于品质形成。宋航等通过对玉米研究,认为光氮互作对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物质生产具有显著影响, 弱光胁迫条件下增施氮肥可以部分缓解其致害效应, 减少玉米产量损失。黄丽芬等对水稻研究发现,在低氮水平下遮光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株产量;在中高氮水平下,过度遮光处理均显著降低单株产量。段云佳、于莎等研究表明,遮阴条件下棉花碳、氮代谢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棉株根系、主茎功能叶氮素含量和累积量降低,棉花单株铃数、铃重、籽棉产量亦随遮阴程度加深显著减少。针对小麦光氮互作研究,陈二彤认为,通过提高小麦生育期氮肥的基追比例,特别是在孕穗期追施氮肥均显著提高小麦单穗的粒数和籽粒产量,缓解遮光对小麦籽粒产量的不利影响。牟会荣研究表明,叶片氮素转运率的上升补偿了茎叶鞘、穗轴颖壳中氮素转运率的下降。小麦碳素代谢受弱光抑制程度大于氮素代谢,从而导致籽粒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发生变化,导致最终籽粒品质与面粉品质发生显著变化。但是上述研究主要侧重于机理研究,缺少提高光能、氮素利用率的具体技术措施研究。
关于种植模式技术研究,公开号为CN106069148A 报道了一种冬小麦、西瓜、小辣椒和玉米的间套作方法,通过选好种植规格、整地施肥、栽培小麦、西瓜、辣椒和玉米,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又增收了西瓜、辣椒和玉米,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CN109496729A公开了一种山地林木与小麦套种的栽培方法,通过麦种处理、麦地整理、适时播种、查苗补苗、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步骤,增强小麦抗旱性,利于提高产量。适于某一种果树、作物。CN101766089A公开了一种杏、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具体为杏树树龄在5~10年、6×3M栽培模式下品种装配、整地施肥等技术。CN109168867A介绍了一种杏树-藜麦复合种植方法,包括选地、秋冬施肥、整地、播种、间苗、培土等多个步骤。但是上述发明只涉及小麦与某一种作物、某一种模式下的管理方法,而在某一生产区域通常有多个树种、多种株行距配置等种植模式。并且,核麦、枣麦是新疆南疆重要的间作模式,在和田地区、喀什叶城等地成为主要的种植模式,达到80%以上,但未见枣树、核桃树与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种植专利报道。因此,生产中急需广谱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强的新型栽培技术。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结合新疆独特自然条件、特殊的果农立体种植一年多熟模式,针对新疆南疆地区500多万亩小麦与果树间作受光照影响,小麦氮素利用率低,生长不良,减产27.7%以上,严重减产可达77.3%等生产实际,以南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个冬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杏、核桃、枣等果树与小麦间作条件下光氮互作机理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遮阴程度,施用氮肥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明确弱光及氮素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和氮素调控对光胁迫的补偿效应,系统研究7M×2M杏麦、8M×5M核麦、5M×1.5M枣麦三种立体种植模式,即杏树行距7M、株距2M,核桃树行距8M、株距5M,枣树行距5M、株距1.5M与小麦间作(果树行距亦为小麦间作区)三种模式下,提高小麦对氮的吸收强度、减少累积量,调节氮素在叶片、茎鞘、穗部等不同部位氮素分配比例,进而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小麦产量的方法,为促进南疆果、粮协调发展,为南疆粮食安全、区域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提供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由果树(杏、核桃、枣)引起的弱光环境下的小麦栽培方法,该方法选择树龄在5年~10年的杏树、核桃树、枣树和小麦复合栽培,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光、温、水、肥及微气候条件,发挥各自的生产潜能,在不影响果树栽培管理情况下,发明新型小麦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小麦产量,保证小麦品质与质量,促进果、粮高效、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具体措施包括下列步骤。
1)播种前准备。
A.种子准备: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良种标准,并用种衣剂对其均匀包衣。
所述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为新冬20号、邯郸5316、农大211。
所述的种子包衣药剂及用量:100kg种子用10%咯菌腈·戊唑醇30g~50g、8%胺鲜酯60ml~100ml、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80ml。
B.农业机械准备:准备、调试整地、播种机械,确保播种深度、覆土、镇压一致、下种均匀。
C.土地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秸秆、杂物,灌足底墒水。待适宜整地时,撒施基肥和土壤调理剂,然后深耕土地25cm以上,整地、耙地,要求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所述的基肥和土壤调理剂按照以下配方:腐熟农家肥1500kg/亩~2000kg/亩,尿素10kg/亩~15kg/亩,磷酸二铵20kg/亩~25kg/亩,硫酸钾4kg/亩~6kg/亩,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一种或多种,有效活菌数≥50亿/毫升的生物菌剂4kg/亩~6kg/亩。
2)播种。每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距果树60cm~70cm播种小麦,每亩播种量为18Kg~20Kg,播种深度3cm~5cm,行距11cm~13cm。
3)苗期管理。
A.冬前管理:在小麦播种后40天~50天(9月30日至10月10日为适播期)灌冬前水,灌水前要在距树50cm~60cm(果树两侧大埂,两埂宽度100cm~120cm)处打堤埂防止果树冬季冻害,灌水后在天气回暖时及时松土,对土壤开裂严重地块人工抛洒沙子或细土,防止冻害;
B.春季管理:在小麦返青期及时耙地、松土保墒,亩追施尿素5kg~6kg,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60ml,促早发、培壮苗。
4)中后期管理。在小麦拔节期先喷施20.8%烯效唑·甲哌鎓30ml/亩~40ml/亩进行化控,然后浇灌第二水,灌水量为60方/亩~70方/亩,同时根据遮阴不同程度追施肥料;
所述的追肥量按照以下方案:
A.拔节期果树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田块:拔节期亩施尿素22kg~30kg;
B.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9.4kg~14.8kg;
C.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4kg~8kg;
D.叶面喷肥:在小麦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00g/亩,小麦灌浆期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60ml。
5)化学除草。在第二水落干后进行化学除草,亩用除草剂10%苯磺隆10g~15g或480g/L麦草畏20ml~27ml二者之一,与5%唑啉草酯·炔草酯60ml~100ml,兑水25kg~30kg均匀喷雾。
6)病害防治。每亩用250g/L丙环唑30ml~40ml,或10%己唑醇15ml~20ml,兑水25kg~30kg喷雾。
7)虫害防治。每亩用25%吡蚜酮16ml~20ml,或30%噻虫嗪7g~10g,或10%吡虫啉40g~50gg,或5%噻虫胺60g~80g四者之一,兑水25kg~30kg喷雾。
8)收获。蜡熟末期按照通常的人工或机械收割方式收获。
本发明采用7M×2M杏麦、8M×5M核麦、5M×1.5M枣麦复合立体种植,虽然小麦生长受果树遮阴的弱光环境有所影响,但是通过本专利栽培技术的实施,促进小麦光氮互作,加上间作区温度、湿度、风、土壤微生物等微气候条件较好,尤其是后期高温和干热风危害小,小麦整体生长比较均衡、根系发达、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克服了现有生产技术小麦生长与果树争光、争热、争水、争肥,导致小麦整体生长缓慢、分蘖少、苗小苗弱、抗倒伏能力差、贪青晚熟、穗少粒小,产量低、品质差。本发明的高产栽培方法较传统措施比较,枣麦、杏麦、核麦模式下,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8.3%、29.3%、52.5%,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8.1%、4.4%、8.1%。
注:氮肥利用率按氮肥农学效率计算,氮肥农学效率(kg/kg)=(施肥处理籽粒产量-不施肥处理籽粒产量)/施(纯)氮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中选用的所有肥料、农药都为本领域熟知选用的,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实施,其他本领域熟知的一些肥料和农药试验效果好的都可适用于本发明以下实施方式的实施。
实施例1,杏-麦复合栽培模式。
发明人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疆地区小麦和果树间作小麦配套关键栽培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新疆小麦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消减技术途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弱光及氮肥互作对冬小麦叶源特性、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的资助下,2012年至今,在喀什地区泽普县、叶城县,以具有代表性的冬小麦品种、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拔节期至成熟期不同程度长期遮阴与氮肥互作处理,研究小麦叶源特性、氮素吸收与分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构成因素等。分析弱光与小麦内在生理及外在器官构成的关系、弱光与衰老特性、内源激素变化的内在联系,揭示弱光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明确弱光及氮素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和氮素调控对光胁迫的补偿效应,制定新的栽培措施,提高氮肥利用率和小麦产量,提出本发明的弱光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小麦产量的方法。
本实施例的杏、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选择杏树树龄在5年~10年、采用7M×2M的杏麦复合栽培模式进行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
A.种子准备: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新冬20号,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良种标准,并用种衣剂对其均匀包衣;
所述的种子包衣药剂及用量:100kg种子用10%咯菌腈·戊唑醇30g、8%胺鲜酯60ml、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
B.农业机械准备:准备、调试整地、播种机械,确保播种深度、覆土、镇压一致、下种均匀;C.土地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秸秆、杂物,灌足底墒水。待适宜整地时,撒施基肥和土壤调理剂,然后深耕土地25cm以上,整地、耙地,要求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所述的基肥和土壤调理剂按照以下配方:腐熟农家肥1500kg/亩,尿素15kg/亩,磷酸二铵25kg/亩,硫酸钾5kg/亩,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5kg/亩。
2)播种。 9月30日播种,距果树70cm播种小麦,每亩播种量为18Kg,播种深度3cm,行距11cm。
3)苗期管理。
A.冬前管理:在小麦播种后40天~50天灌冬前水,灌水前在距树60cm处打堤埂防止果树冬季冻害,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10kg,灌水后在天气回暖时及时松土。对土壤开裂严重地块人工抛洒沙子,防止冻害;
B.春季管理:在小麦返青期及时耙地、松土保墒,亩追施尿素6kg,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促早发、培壮苗。
4)中后期管理。在小麦拔节期先喷施20.8%烯效唑·甲哌鎓40ml/亩进行化控,然后浇灌第二水,灌水量为60方/亩,同时根据遮阴不同程度追施肥料。
所述的追肥量按照以下方案:A.拔节期果树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田块:拔节期亩施尿素22kg;B.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14.8kg;C.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5kg。
4)叶面喷肥。在小麦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00g/亩,小麦灌浆期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60ml。
5)化学除草:在第二水落干后进行化学除草,亩用除草剂10%苯磺隆10g与5%唑啉草酯·炔草酯80ml,兑水25kg均匀喷雾。
6)病害防治。每亩用250g/L丙环唑30ml,兑水25kg喷雾。
7)虫害防治。每亩用25%吡蚜酮16ml,兑水25kg喷雾。
8)收获。冬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此时穗和穗下节间呈金黄色,其下一节间呈微绿色,子粒全部转黄,采用机械收获。
实施例2,枣-麦复合栽培模式。
本实施例的枣、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选择枣树树龄在5年~10年、采用5M×1.5M枣麦复合栽培模式进行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
A.种子准备: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良种标准,并用种衣剂对其均匀包衣;
所述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为新冬20号;
所述的种子包衣药剂及用量:100kg种子用10%咯菌腈·戊唑醇40g、8%胺鲜酯100ml 、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
B.农业机械准备:准备、调试整地、播种机械,确保播种深度、覆土、镇压一致、下种均匀;
C.土地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秸秆、杂物,灌足底墒水。待适宜整地时,撒施基肥和土壤调理剂,然后深耕土地25cm以上,整地、耙地,要求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所述的基肥和土壤调理剂按照以下配方:腐熟农家肥1500kg/亩,尿素15kg/亩,磷酸二铵25kg/亩,硫酸钾5kg/亩,枯草芽孢杆菌与胶冻样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50亿/毫升的生物菌剂5kg/亩。
2)播种。10月10日播种,距果树60cm播种小麦,每亩播种量为20Kg,播种深度3cm,行距11cm。
3)苗期管理。A.冬前管理:在小麦播种后40天~50天灌冬水,灌水前在距树50cm处打堤埂防止果树冬季冻害,灌水后在天气回暖时及时松土,对土壤开裂严重地块人工抛洒沙子或细土,防止冻害;
B.春季管理:在小麦返青期及时耙地、松土保墒,亩追施尿素6kg,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促早发、培壮苗。
4)中后期管理。在小麦拔节期先喷施20.8%烯效唑·甲哌鎓40ml/亩进行化控,然后浇灌第二水,灌水量为70方/亩,同时根据遮阴不同程度追施肥料。
所述的追肥量按照以下方案:
A.拔节期果树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田块:拔节期亩施尿素25kg;
B.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14kg;
C.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5kg。
4)叶面喷肥。在小麦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00g/亩,小麦灌浆期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
5)化学除草。在第二水落干后进行化学除草,亩用除草剂10%苯磺隆10g与5%唑啉草酯·炔草酯7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6)病害防治。每亩用250g/L丙环唑30ml,兑水30kg喷雾。
7)虫害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40g,兑水30kg喷雾。
8)收获。蜡熟末期按照通常的机械收割方式收割。
实施例3,核桃-小麦复合栽培模式。
本实施例的核桃树、小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选择核桃树树龄在5年~10年、采用8M×5M核麦复合栽培模式进行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
A.种子准备: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良种标准,并用种衣剂对其均匀包衣;
所述的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品种为邯郸5316;
所述的种子包衣药剂及用量:100kg种子用10%咯菌腈·戊唑醇30g、8%胺鲜酯80ml、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60 ml;
B.农业机械准备:准备、调试整地、播种机械,确保播种深度、覆土、镇压一致、下种均匀;
C.土地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秸秆、杂物,灌足底墒水。待适宜整地时,撒施基肥和土壤调理剂,然后深耕土地25cm以上,整地、耙地,要求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所述的基肥和土壤调理剂按照以下配方:腐熟农家肥2000kg/亩,尿素10kg/亩,磷酸二铵20kg/亩,硫酸钾5kg/亩,枯草芽孢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物菌剂6kg/亩。
2)播种。 9月25日,距果树80cm播种小麦,每亩播种量为18Kg,播种深度3cm,行距12cm。
3)苗期管理。
A.冬前管理:在小麦播种后40天~50天灌冬前水,灌水前要在距树60cm处打堤埂防止果树冬季冻害,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kg,灌水后在天气回暖时及时松土,对土壤开裂严重地块人工抛洒沙子或细土,防止冻害;
B.春季管理:在小麦返青期及时耙地、松土保墒,亩追施尿素6kg,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60ml,促早发、培壮苗。
4)中后期管理。在小麦拔节期先喷施20.8%烯效唑·甲哌鎓40ml/亩进行化控,然后浇灌第二水,灌水量为60方/亩,同时根据遮阴不同程度追施肥料。
所述的追肥量按照以下方案:
A.拔节期果树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田块:拔节期亩施尿素22kg;
B.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9.4kg;
C.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4kg。
4)叶面喷肥。在小麦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00g/亩,小麦灌浆期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
5)化学除草。在第二水落干后进行化学除草,亩用除草剂480g/L麦草畏20ml~27ml与5%唑啉草酯·炔草酯60ml~100ml,兑水25kg均匀喷雾。
6)病害防治。每亩用12.5%氟环唑30ml,兑水25kg喷雾。
7)虫害防治。每亩用30%噻虫嗪10g,兑水25~30kg喷雾。
8)收获。蜡熟末期按照通常的人工或机械收割方式收割。
效果证明:果麦复合栽培大田试验及试验结果。
发明人于2012年~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叶城县选点进行了对比试验,选择5年~10年树龄的杏树,采用上述实施例1,在泽普县良种场进行对比试验;选择5年~10年树龄的枣树,采用上述实施例2,在泽普县良种场进行对比试验;选择5年~10年树龄的核桃树,采用上述实施例3,在叶城县夏合甫乡英巴格村进行对比试验,统计结果如下:
采用7M×2M杏麦、8M×5M核麦、5M×1.5枣麦三种复合模式的小麦生长情况:小麦生长光利用充分,间作区温度、湿度、风等微气候条件远好于非间作条件,特别是能防止高温、干热风危害;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缓解了杏、麦生长争水、争肥现象,小麦根系发达、早生快发、茎杆粗壮、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衡、利用氮素效率高、穗大粒多饱满,产量高、品质好;而采用常规技术措施,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前者:小麦生长与杏树争光、争水、争肥,贪青晚熟、倒伏严重、小麦整体生长细弱,有效穗少,结实率低,粒小不饱满,产量特低,品质特差。
表1 杏麦间作模式与常规措施氮素利用率及小麦产量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7×2M栽培模式弱光环境下,本发明措施较常规措施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9.3%,产量分别增加4.4%。表明,本发明种植方法,能抵御弱光逆境胁迫,早生快发,有效利用光、温、水、肥,促进光氮互作,进而提高产量。
表2 枣麦间作模式与常规措施氮素利用率及小麦产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5M×1.5M栽培模式弱光环境下,本发明措施较常规措施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28.3%,产量分别增加18.1%。表明,本发明种植方法,能抵御弱光逆境胁迫,早生快发,有效利用光、温、水、肥,促进光氮互作,进而提高产量。
表3 核麦间作模式与常规措施氮素利用率及小麦产量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8M×5M栽培模式弱光环境下,本发明措施较常规措施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52.5%,产量分别增加8.1%。表明,本发明种植方法,能抵御弱光逆境胁迫,早生快发,有效利用光、温、水、肥,促进光氮互作,进而提高产量。
综上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栽培生产方法,在保证果品产量、质量前提基础上,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果粮间作模式弱光环境下氮素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果、粮协调发展,提高了单位面积种植效益。

Claims (4)

1.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针对果树-冬小麦立体种植模式弱光环境下进行小麦高产种植,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播种前准备
A.种子准备: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性强的小麦品种,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良种标准,并用种衣剂对其均匀包衣;
B.农业机械准备:调试整地、播种机械,确保播种深度、覆土、镇压一致,下种均匀;
C.土地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秸秆、杂物,灌足底墒水;待适宜整地时,撒施基肥和土壤调理剂,然后深耕土地25cm以上,整地、耙地,要求达到“平、齐、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所述的基肥和土壤调理剂按照以下配方:
腐熟农家肥1500kg/亩~2000kg/亩,尿素10kg/亩~15kg/亩,磷酸二铵20kg/亩~25kg/亩,硫酸钾4kg/亩~6kg/亩,生物菌剂4kg/亩~6kg/亩;所述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一种或多种,有效活菌数≥50亿/毫升;
2)播种
每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距果树60cm~70cm播种小麦,每亩播种量为18Kg~20Kg,播种深度3cm~5cm,行距11cm~13cm;
3)苗期管理
A.冬前管理:在小麦播种后40天~50天灌冬前水,灌水前要在距树50cm~60cm处打堤埂防止果树冬季冻害,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kg~10kg,灌水后在天气回暖时及时松土,对土壤开裂严重地块人工抛洒沙子或细土,防止冻害;
B.春季管理:在小麦返青期及时耙地、松土保墒,亩追施尿素5kg~6kg,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60ml,促早发、培壮苗;
4)中后期管理
在小麦拔节期先喷施20.8%烯效唑·甲哌鎓30ml/亩~40ml/亩进行化控,然后浇灌第二水,灌水量为60方/亩~70方/亩,同时根据遮阴不同程度追施肥料;
所述的追肥量按照以下方案:
A.拔节期果树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田块:拔节期亩施尿素22kg~30kg;
B.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9.4kg~14.8kg;
C.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田块:拔节期亩施纯氮4kg~8kg;
D.叶面喷肥:在小麦孕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200g/亩,小麦灌浆期喷施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60ml;
5)化学除草
在第二水落干后进行化学除草,亩用除草剂10%苯磺隆10g~15g或480g/L麦草畏20ml~27ml二者之一,与5%唑啉草酯·炔草酯60ml~100ml,兑水25kg~30kg均匀喷雾;
6)病害防治
每亩用250g/L丙环唑30ml~40ml,或10%己唑醇15ml~20ml,兑水25kg~30kg喷雾;
7)虫害防治
每亩用25%吡蚜酮16ml~20ml,或30%噻虫嗪7g~10g,或10%吡虫啉40g~50g,或5%噻虫胺60g~80g四者之一,兑水25kg~30kg喷雾;
8)收获
蜡熟末期按照通常的人工或机械收割方式收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树为杏树、枣树、核桃,树龄在5年~10年,采用7M×2M杏麦、8M×5M核麦、5M×1.5M枣麦三种立体种植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麦品种为新冬22号,或邯郸5316,或农大211。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包衣药剂及用量为:100kg种子用10%咯菌腈·戊唑醇30g~50g、8%胺鲜酯60ml~100ml、100g/L氨基酸水溶性肥料50ml~80ml。
CN201910767225.2A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Pending CN1103931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225.2A CN110393133A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225.2A CN110393133A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3133A true CN110393133A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2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7225.2A Pending CN110393133A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3931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6708A (zh) * 2020-03-03 2020-06-05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提升芹菜黄酮含量的方法
CN112913559A (zh) * 2021-02-02 2021-06-08 唐山师范学院 板栗-耐荫谷子关键生育阶段协同吻合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
CN112913378A (zh) * 2021-03-01 2021-06-08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盐碱地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089A (zh) * 2010-01-22 2010-07-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杏、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
CN101911952A (zh) * 2010-07-22 2010-12-15 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 防治小麦雪腐、雪霉病的种衣剂及制备工艺
KR20160108065A (ko) * 2015-03-06 2016-09-19 고성년 밀순 재배방법
CN106342432A (zh) * 2016-08-12 2017-01-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在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中促进土壤固碳的方法
CN106577735A (zh) * 2016-12-11 2017-04-26 昭平县科学技术指导站 一种水稻拌种剂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6089A (zh) * 2010-01-22 2010-07-0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杏、麦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小麦栽培方法
CN101911952A (zh) * 2010-07-22 2010-12-15 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 防治小麦雪腐、雪霉病的种衣剂及制备工艺
KR20160108065A (ko) * 2015-03-06 2016-09-19 고성년 밀순 재배방법
CN106342432A (zh) * 2016-08-12 2017-01-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在玉米‑小麦轮作体系中促进土壤固碳的方法
CN106577735A (zh) * 2016-12-11 2017-04-26 昭平县科学技术指导站 一种水稻拌种剂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东等: ""北农先锋"包衣玉米种子室内发芽试验", 《种子世界》 *
李俊,任宏斌主编,: "《春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 31 August 2008,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王正银主编: "《肥料研制与加工》", 31 December 2015,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白微微: "7%双氟·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冬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杂草科学》 *
艾孜孜•居来提等: "遮阴与氮肥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范永强,张永涛主编: "《土壤修复与新型肥料应用》", 31 October 2017,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26708A (zh) * 2020-03-03 2020-06-05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提升芹菜黄酮含量的方法
CN111226708B (zh) * 2020-03-03 2021-06-11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提升芹菜黄酮含量的方法
CN112913559A (zh) * 2021-02-02 2021-06-08 唐山师范学院 板栗-耐荫谷子关键生育阶段协同吻合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
CN112913378A (zh) * 2021-03-01 2021-06-08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盐碱地玉米高产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US10278341B2 (en) Method of drip irrigation under plastic film for rice cropping
CN105660285B (zh) 一种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
CN104335860B (zh) 一种旱直播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CN103598051B (zh) 水稻固定厢沟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方法
CN103636397B (zh) 一种促进油菜高产早熟的方法
CN104145631B (zh) 一种冬小麦与夏玉米的两年三熟高产栽培方法
CN107258300A (zh) 一种绿肥与魔芋套作的栽培方法
CN103814751B (zh)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2870586A (zh) 一种适合山区烤烟套种油菜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4355740A (zh) 玉米含硒微量元素叶面肥及其用于富硒玉米的栽培技术
CN105284358A (zh) 一种红薯的种植方法
CN103348856A (zh) 一种红心猕猴桃套种韭菜的栽培方法
CN106717826A (zh) 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10393133A (zh) 一种果-麦间作模式下提高小麦产量的方法
CN104285658A (zh) 一种续断与苦荞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10150058A (zh) 一种油稻两熟区油菜丰产高效栽培的方法
CN110178667A (zh) 一种多年生稻的栽培方法
CN107197729A (zh) 一种育苗移栽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
CN104686159B (zh) 一种在农田中种植富硒蔬果的方法
CN104725110B (zh) 高山蔬菜多元素复混叶面肥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17881B (zh) 甘蓝型油菜油肥1号的种植方法
CN106900325A (zh) 谷子、二月兰雨养少免耕种植方法
CN103704093A (zh) 一种新巷梨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