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8950A -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8950A
CN104718950A CN201510139751.6A CN201510139751A CN104718950A CN 104718950 A CN104718950 A CN 104718950A CN 201510139751 A CN201510139751 A CN 201510139751A CN 104718950 A CN104718950 A CN 104718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bean
corn
spring
summer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97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复跃
陈渊
梁江
韦清源
陈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Crops of 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5101397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18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18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rm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玉米和春大豆同时播种,所述玉米宽行间距为1.5~2.0米,在所述玉米宽行内种植春大豆;在所述春大豆收获后并在所述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在所述玉米宽行内套种夏大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种植的技术偏见,尤其是玉米与春大豆间作并同时播种,不仅实现玉米、春大豆、夏大豆同时获得高产,达到“三丰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减少杂草滋生,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同时还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华南(主要为广西)和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存在着一种玉米和大豆套种的种植模式,通过高秆作物玉米和矮秆作物大豆之间的时间、空间合理搭配,提高复种指数、有效缓解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与土地约束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玉米、大豆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的玉米、大豆间套种种植模式存在着以下不足:
1、广西玉米套种夏大豆种植方式玉米行距过窄,在玉米行间套种夏大豆时只能人工操作,劳动力成本较高,小型播种施肥难以进行田间作业,不利于套种的可持续发展。
2、四川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式:两玉米带间预留的宽度在种植大豆前,土地闲置时间为2个月左右,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易于杂草滋生生长,影响玉米的田间生长及增加劳动成本投入;大豆在玉米中后期两玉米带中套种,玉米和大豆共生期长达2个月左右,为避免对玉米、大豆作物产量的影响,对玉米、大豆品种的选择要求极高。
本领域的很多技术人员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也一直认为,玉米宽窄行中上半年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将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上半年玉米行间间作春大豆共生期时间较长,高秆作物玉米(主栽粮食作物)产量将大幅度减产,矮秆作物由于受高秆作物玉米遮荫将出现倒伏产量有限。
(2)上半年玉米行间间作春大豆共生期时间较长,将加重病虫草害的发生。
(3)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增加劳动力投入,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不利于应用推广。
所以,目前只有玉米和夏大豆套种的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其中有的方案是采用错穴点播的,只能进行人工播种,难以同时进行机械化作业;而对于玉米和春大豆、夏大豆一年三熟间套种的模式目前还未见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种植的技术偏见,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种植方法,达到不仅实现玉米、春大豆、夏大豆同时获得高产,达到“三丰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同时还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对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玉米和春大豆同时播种,所述玉米宽行间距为1.5~2.0米,在所述玉米宽行内间作春大豆;在所述春大豆收获后并在所述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在所述玉米宽行内套种夏大豆。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春大豆与玉米同时于2月中下旬播种,春大豆收获期在5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中下旬播种,实现一年“三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明人意外的发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玉米与夏大豆套种种植时前期宽行预留时间过长,以至于杂草滋生生长、病虫草害发生的问题;大豆根瘤残留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大豆落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玉米、大豆间套作可持续性发展;玉米和春大豆可以一次性同时进行免耕播种、施肥和盖土一体化作业,方便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春大豆品种优选早熟春大豆或菜用大豆(毛豆),更优选生育期在70-90天内的抗倒伏品种,进一步优选但不仅限于华春6号或毛豆3号;玉米品种优选当地种植的主推玉米品种,更优选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品种,进一步优选但不仅限于正大619、桂单0810或宜单629;夏大豆品种优选当地正常的主推高产或优质品种,进一步优选但不仅限于桂夏1号、桂夏3号或桂夏5号。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方法采用2行玉米间作2行春大豆。
由于春大豆与玉米共生期达3个月左右,采用2行玉米间作2行春大豆的方案,对玉米和春大豆进行合理搭配,解决了两种作物相互搭配时的竞争抑制关系,实现了玉米和大豆高产,同一地块一年实现“三丰收”。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玉米之间的行间距为30~40cm。采用此技术方案,在保证玉米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为50~70cm。由于春大豆与玉米共生期达3个月左右,此技术方案采用合适的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解决了矮秆作物由于受高秆作物玉米遮荫而出现倒伏产量有限的问题,方便机械化作业,同时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春大豆之间的行间距为40~70cm。采用此技术方案,便于玉米和春大豆一起进行机械化播种,并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在所述玉米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
此技术方案中,由于夏大豆与玉米共生期仅有15-20天,共生时间短,在所述玉米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很好的解决了两种作物相互搭配时的竞争抑制关系,实现了玉米和大豆高产,同一地块一年实现“三丰收”。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夏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为25~40cm。此技术方案中,由于夏大豆与玉米共生期仅有15-20天,共生时间短,且玉米已经接近收获,采用比春大豆与玉米之间较小的合适的行间距,便于机械播种,并同时提高了夏大豆的产量。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夏大豆之间的行间距为35~60cm。采用此技术方案,便于机械化播种,并提高了夏大豆的产量。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玉米的穴距为15~25cm,每穴留苗1株。优选的,所述玉米的穴距为20cm,玉米植株的密度为3330株/亩以上。
各作物的产量跟其种植密度,单株产量有关。此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了玉米和大豆获得一年三熟和高产。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春大豆和夏大豆的穴距为15~25cm,每穴留苗3株。优选的,所述春大豆和夏大豆的穴距为20cm,春大豆植株的密度为1.20万株/亩以上,夏大豆植株的密度为1.45万株/亩以上。采用此技术方案,结合夏大豆与玉米共生期仅有15-20天,共生时间短,通过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了玉米和大豆的一年三熟和高产。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对所述大豆进行施肥时,肥料的养分包括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所述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质量比为4.5~5:1:1.06~2.10。采用此技术方案,保证了玉米和大豆的一年三熟和高产。
在玉米、春大豆和夏大豆种植期间,需要进行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的栽培措施为:
1、补苗定苗:每季作物在2叶~3叶时匀苗(间苗),4叶~5叶时定苗。
2、科学施肥:玉米底肥每667m2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40kg,氯化钾10kg,拔节期每亩追肥尿素5kg,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10kg。大豆优选质量有保证的三元复合肥,优选复合肥17-17-17。一般亩施10kg磷酸二铵或复合肥做种肥。大豆盛花期仍不能封行的田块,可在初花期每亩追施3kg尿素,或在盛花期和终花期每亩用尿素0.5kg,磷酸二氢钾0.2kg,加水30kg喷施各1次,若长势旺盛,叶色浓绿,则不要再追肥。
3、化学控倒:在分枝期至开花初期如大豆出现植株徒长情况,用烯效唑或者多效唑根据徒长情况喷施1~2次;优选为烯效唑浓度30~60mg/kg或多效唑180~250mg/kg,兑水40~50kg喷施茎叶。
4、病虫防治:玉米苗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或丢窝防治地下害虫;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可用辛硫磷颗粒剂或杀虫双大粒剂对有虫株点心;后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秆或人工剥去病叶。大豆病虫重点防治大豆花叶病毒病、豆杆蝇、潜叶蝇、卷叶螟、斜纹叶蛾、豆芫青、蝽蟓、豆荚螟和蚜虫等。花叶病毒病以蚜虫传播为主,主要采取治蚜防病,发病重的地区可在发病初期喷洒0.5%抗毒丰茹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10%病毒五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5%植病灵Ⅱ号乳液1000倍液。植株发病时应及时拔掉病株,远离豆田埋掉。豆杆蝇和潜叶蝇在播后7~10天用10%吡虫啉或阿维菌素15~20ml兑水50kg喷雾防治。卷叶螟、斜纹叶蛾、豆芫青、蝽蟓或豆荚螟等虫害采用每亩用2.5%三氟氯氰菊酯15~20ml、2.5%溴氰菊酯15~20ml或18%杀虫双水剂200~4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也可使用一些新型的高效、低毒农药,如禾安、高甲维盐或阿维菌素等。蚜虫采用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kg~30kg或2.5%来福灵乳油15ml~20ml兑水50kg~60kg喷雾。
5、收获与贮藏:玉米应适当早收,可在黑胚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即蜡熟末期)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离,并进行晾晒,将水分低于13%存放在干燥的仓库中。春大豆收获时注意天气的变化,灵活掌握收、晒的有利时机,防止霉变,提高发芽率和种子商品性,以保证种子质量;夏大豆在植株变黄,叶片脱落,豆荚变黄,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籽粒归圆,即可收割。将收割后的豆株移至晒场晒2-3天脱离,并将脱离后籽粒进行晾晒,将水分低于12%的籽粒存放在干燥的仓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合理的玉米-大豆间套种种植方法,不仅实现玉米、大豆同时获得高产,而且还可增收一季春大豆,实现一年三熟,达到“三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豆根瘤残留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大豆落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减少杂草滋生,减轻病虫草害发生,促进玉米、大豆间套作可持续性发展;玉米和春大豆可以一次性同时进行播种和施肥的一体化作业,方便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玉米与春大豆间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玉米与夏大豆套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地点:广西南宁市江南区。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玉米品种选用当地种植的主推玉米品种桂单0810,春大豆选用华春6号,如图1所示,玉米宽行间距1为160cm,窄行间距即两相邻玉米的行间距2为40cm,窄行种植两行玉米,上半年玉米与春大豆同时于二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宽行内间种2行春大豆,两相邻的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3为50cm,两相邻的春大豆之间的行间距4为60cm,玉米穴距5为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株/亩;春大豆穴距6为16cm,每穴留3株,密度1.25万株/亩,春大豆于5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玉米宽行(即春大豆收获后原有的玉米宽行)套种3行夏大豆,夏大豆采用桂夏1号,如图2所示,两相邻的夏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7为40cm,两相邻的夏大豆之间的行间距8为40cm,夏大豆穴距9为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11.0kg,春大豆亩产97.7kg,夏大豆亩产159.4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2343.9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1
采用玉米和大豆宽窄行种植方法进行玉米和大豆套种种植;
地点与实施例1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当地种植的主推玉米品种桂单0810,夏大豆采用桂夏1号;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种,两相邻的玉米与大豆之间的行间距为40cm,两相邻的大豆之间的行间距为40cm。玉米穴距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万株/亩,种植过程中杂草滋生。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00.9kg,夏大豆亩产142.6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1680.6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2
采用玉米套种夏大豆种植方法进行玉米和大豆套种种植;
地点与实施例1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当地种植的主推玉米品种桂单0810,夏大豆采用桂夏1号;玉米行距70cm,等行距种植,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2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20cm,大豆行距30cm。玉米穴距3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175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2株,密度1.9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05.6kg,夏大豆亩产150.9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1737.3元,详见表1。
如表1数据所示,按照实施例1的方案,不仅玉米与夏大豆获得高产,还增收一季春大豆,较对比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2相比,亩产值分别增加666.3元和606.6元,另与对比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1的方案还解决了玉米前期宽行预留时间过长,杂草滋生问题。表明采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实现玉米、大豆同时获得高产,而且还可增收一季春大豆,实现一年三熟“三丰收”,同时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例2
地点:广西河池市都安县。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玉米品种选用当地种植的主推玉米品种正大619,春大豆选用华春6号,如图1所示,玉米宽行间距1为200cm,窄行间距即两相邻玉米的行间距2为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上半年玉米与春大豆同时于2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宽行内间种2行春大豆,两相邻的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3为65-70cm,两相邻的春大豆之间的行间距4为60-70cm,玉米穴距5为17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株/亩;春大豆穴距6为15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11万株/亩,春大豆于5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玉米宽行(即春大豆收获后原有的玉米宽行)套种3行夏大豆,夏大豆采用桂夏3号,如图2所示,两相邻的夏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7为40cm,两相邻的夏大豆之间的行间距8为60cm,夏大豆穴距9为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25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21.8kg,春大豆亩产95.6kg,夏大豆亩产136.4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2227.2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3
地点与实施例2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正大619,夏大豆采用桂夏3号;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40cm,大豆行距40cm。玉米穴距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万株/亩。种植过程中杂草滋生。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56.3kg,夏大豆亩产138.7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1780.6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4
地点与实施例2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正大619,夏大豆选用桂夏3号;玉米行距70cm,等行距种植,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2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20cm,大豆行距30cm。玉米穴距3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175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2株,密度1.9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45.1kg,夏大豆亩产135.7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1735.2元,详见表1。
按照实施例2的方案,不仅玉米与夏大豆获得高产,还增收一季春大豆,较对比实施例3相比亩产值增加446.6元;和对比实施例4相比,亩产值492.0元。
实施例3
地点: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玉米品种选用宜单629,春大豆采用毛豆3号;如图1所示,玉米宽行间距1为150-160cm,窄行间距即两相邻玉米的行间距2为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上半年玉米与春大豆同时于2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宽行内间种2行春大豆,两相邻的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3为50-60cm,两相邻的春大豆之间的行间距4为50cm,玉米穴距5为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3508株/亩;春大豆穴距6为16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25-1.32万株/亩,春大豆于5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玉米宽行(即春大豆收获后原有的玉米宽行)套种3行夏大豆,夏大豆采用桂夏5号,两相邻的夏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7为35~40cm,两相邻的夏大豆之间的行间距8为35~40cm,夏大豆穴距9为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1.58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552.2kg,因为本例中的春大豆品种为毛豆3号,一般毛豆都以毛豆鲜荚售卖,本例春大豆按毛豆鲜荚统计亩产为280.8kg,夏大豆亩产216.7kg,按照玉米2.2元/kg,毛豆鲜荚4.0元/kg,夏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3551.5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5
地点与实施例3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宜单629,夏大豆选用桂夏5号;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40cm,大豆行距40cm。玉米穴距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万株/亩。种植过程中杂草滋生。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532.6kg,夏大豆亩产203.2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2309.6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6
地点与实施例3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宜单629,夏大豆选用桂夏5号;玉米行距70cm,等行距种植,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2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20cm,大豆行距30cm。玉米穴距3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175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2株,密度1.9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510.3kg,夏大豆亩产182.7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2145.8元。
按照实施例3的方案,不仅玉米与夏大豆获得高产,还增收一季春大豆,较对比实施例5和对比实施例6相比,亩产值分别增加1241.9元和1405.7元,详见表1。
实施例4
地点:广西南宁市马山县。
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玉米品种选用宜单629,春大豆采用毛豆3号;如图1所示,玉米宽行间距1为150-160cm,窄行间距即两相邻玉米的行间距2为35-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上半年玉米与春大豆同时于2月中下旬播种,玉米宽行内间种2行春大豆,两相邻的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3为50-60cm,两相邻的春大豆之间的行间距4为40-60cm,玉米穴距5为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3508株/亩;春大豆穴距6为16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25-1.32万株/亩,春大豆于5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玉米宽行(即春大豆收获后原有的玉米宽行)套种3行夏大豆,夏大豆采用桂夏5号,两相邻的夏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7为35-40cm,两相邻的夏大豆之间的行间距8为35-40cm,夏大豆穴距9为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1.58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35.3kg,因为本例中的春大豆品种为毛豆3号,一般毛豆都以毛豆鲜荚售卖,本例春大豆按毛豆鲜荚统计亩产为190.0kg,夏大豆亩产172.5kg,按照玉米2.2元/kg,毛豆鲜荚4.0元/kg,夏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2683.7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7
地点与实施例4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宜单629,夏大豆选用桂夏5号;玉米宽行160cm,窄行40cm,窄行种植2行玉米,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40cm,大豆行距40cm。玉米穴距2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333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3株,密度1.49万株/亩。种植过程中杂草滋生。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22.8kg,夏大豆亩产163.8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1847.5元,详见表1。
对比实施例8
地点与实施例4的相同,玉米品种选用宜单629,夏大豆选用桂夏5号;玉米行距70cm,等行距种植,在6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前15-20天宽行内套种2行夏大豆种,玉米与大豆间距20cm,大豆行距30cm。玉米穴距30cm,每穴留苗1株,密度为3175株/亩;夏大豆穴距20cm,每穴留苗2株,密度1.9万株/亩。
收获后进行统计,玉米亩产416.7kg,夏大豆亩产178.8kg,按照玉米2.2元/kg,大豆5.6元/kg计算,亩产值1918.0元,详见表1。
按照实施例4的方案,不仅玉米与夏大豆获得高产,还增收一季春大豆,较对比实施例7和对比实施例8相比,亩产值分别增加836.2元和765.7元。
表1实施例1~4和对比实施例1~8的产量和产值统计表
表1中,玉米单价为2.2元/kg,大豆单价为5.6元/kg,毛豆鲜荚单价为4.0元/kg;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春大豆品种为毛豆3号,故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春大豆的产量和产值均按照毛豆鲜荚统计计算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春大豆品种为华春6号,实施例1和实施2的春大豆的产量和产值按照大豆单价统计计算。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玉米和春大豆同时播种,所述玉米宽行间距(1)为1.5~2.0米,在所述玉米宽行内种植春大豆;在所述春大豆收获后并在所述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在所述玉米宽行内种植夏大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采用2行玉米间作2行春大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相邻玉米之间的行间距(2)为30~4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3)为50~7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相邻春大豆之间的行间距(4)为40~70c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在所述玉米宽行内套种3行夏大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相邻夏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7)为25~40c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相邻夏大豆之间的行间距(8)为35~60cm。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的穴距(5)为15~25cm,每穴留苗1株。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春大豆的穴距(6)和所述夏大豆的穴距(9)为15~25cm,每穴留苗3株。
CN201510139751.6A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Pending CN104718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9751.6A CN104718950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9751.6A CN104718950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950A true CN104718950A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43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9751.6A Pending CN104718950A (zh) 2015-03-27 2015-03-27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895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9479A (zh) * 2015-12-23 2016-03-1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6134747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CN107018786A (zh) * 2017-05-11 2017-08-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玉米、大豆与马铃薯间套种免耕的种植方法
CN107548913A (zh) * 2017-09-29 2018-01-09 翟笃震 一种春玉米与夏熟大豆套种的方法
CN107771636A (zh) * 2017-12-13 2018-03-0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春大豆杂交后代一年三熟的快速加代方法
CN109220638A (zh) * 2018-10-16 2019-01-18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甜玉米种植栽培方法
CN109429948A (zh) * 2018-12-25 2019-03-08 王光勇 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增产节本种植方法
CN110226477A (zh) * 2019-05-28 2019-09-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马铃薯谷子一年三熟节水高效种植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9479A (zh) * 2015-12-23 2016-03-1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5399479B (zh) * 2015-12-23 2019-04-23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6134747A (zh) * 2016-08-05 2016-11-2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玉米与大豆窄条带间作种植方法
CN107018786A (zh) * 2017-05-11 2017-08-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玉米、大豆与马铃薯间套种免耕的种植方法
CN107018786B (zh) * 2017-05-11 2020-04-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一种玉米、大豆与马铃薯间套种免耕的种植方法
CN107548913A (zh) * 2017-09-29 2018-01-09 翟笃震 一种春玉米与夏熟大豆套种的方法
CN107771636A (zh) * 2017-12-13 2018-03-09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春大豆杂交后代一年三熟的快速加代方法
CN109220638A (zh) * 2018-10-16 2019-01-18 江西农业大学 一种甜玉米种植栽培方法
CN109429948A (zh) * 2018-12-25 2019-03-08 王光勇 一种玉米间种黄豆的增产节本种植方法
CN110226477A (zh) * 2019-05-28 2019-09-1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马铃薯谷子一年三熟节水高效种植方法
CN110226477B (zh) * 2019-05-28 2021-05-1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马铃薯谷子一年三熟节水高效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4718950A (zh)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CN103548547B (zh) 辣椒套种春大白菜复种冬莴笋二季三收栽培方法
CN105340514A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5210652B (zh) 一种玉米与绿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2077747A (zh) 一种有机牧草的高产种植方法
CN103493664B (zh) 干制辣椒轻简化栽培方法
CN105052508A (zh)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CN103444392A (zh) 魔芋与黄姜垄厢套种共生栽培方法
CN103229656A (zh) 一种玉米-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2823420A (zh) 一种促进青花菜早熟、高产的培育方法
CN103814751B (zh) 一种提高甘草种子结实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CN103460963A (zh) 一种低纬高海拔地区旱地一年四熟的耕作方法
CN103583191A (zh) 一种大豆的栽培方法
CN104137724A (zh) 大蒜间套菜用糯甜玉米、夏秋大白菜间套甘蓝一年两季四收栽培方法
CN106941907A (zh)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种植冬油菜的方法
CN104126402B (zh) 一种板地作物一播全苗方法
CN104221675B (zh) 鲜糯玉米套种春大白菜复种秋四季豆一年两季三熟高效栽培方法
CN105532241A (zh) 一种玉米花生间作稳粮增油种植模式
CN106962005A (zh) 一种冬闲田高效利用方法及配套间作精播机
CN107046977A (zh) 一种在黄淮海地区砂姜黑土地上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方法
CN109874618A (zh) 一种新型间套作带状种植方法
CN104381004A (zh) 一种小麦菠菜豌豆秋豆角间套作种的方法
CN108124711A (zh) 五比二一季四收农作物组合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