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2508A -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2508A
CN105052508A CN201510522248.9A CN201510522248A CN105052508A CN 105052508 A CN105052508 A CN 105052508A CN 201510522248 A CN201510522248 A CN 201510522248A CN 105052508 A CN105052508 A CN 105052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
soybean
raw
eat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222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卫国
方萍
杨文钰
邓榆川
任梦露
汪扬媚
吴雨珊
廖敦平
刘婷
高铁军
许燕
池晓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222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525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52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25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主要适合于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旱地一年两熟种植区,有利于增加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促进鲜食大豆种植的推广和发展。采用该种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养分和光热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土地产出,实现一季双收,达到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增加农民的收入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扩大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作物产量、培肥地力等优点,在目前我国面临粮食消费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承载力加大、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新形势下,已经将其列为四川和全国的主推技术,推荐大面积应用。但根据农业部近年颁布实行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NY/T2632-2014),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1、现有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与目前四川的种植制度不匹配。目前在四川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小麦套春玉米、春玉米套夏大豆来实现的。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四川、贵州、重庆等地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油菜的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出现了“麦缩油增”的趋势。而油菜只能净作,且收获后受季节限制,很难实现玉米大豆套作。2、普通大豆经济效益较低,增收效果不显著,且难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而鲜食大豆营养丰富,食用口感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无公害、少污染的安全保健食品。它不仅富含高营养的蛋白质等物质及矿物质,还含有抗衰老功能因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速冻鲜食大豆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2%,现已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发展鲜食大豆产业,一方面可以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出口创汇,是一项低耗能的现代高效创汇农业,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景十分广阔。
但在西南地区,没有油菜茬夏玉米间鲜食大豆的方法。因此,提供一种适合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旱地的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种植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菜收获后的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方法,包括作物品种类型选择、播期、田间布局方式、主要杂草防治、施肥等关键技术。采用该种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养分和光热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土地产出,实现一季双收。另外,还可以扩大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于油菜收获后,将鲜食大豆与玉米同期种植,进行带状间作种植;待所述鲜食大豆和所述玉米收获后又种植油菜;
所述鲜食大豆的种植方式为直播;
所述玉米的种植方式为直播或育苗移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鲜食大豆为春播或夏播品种,所述鲜食大豆为早、中熟(生育时期不超过100天),耐荫抗倒伏不牵藤,抗根腐病及白粉病的品种;所述玉米的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型且株高在200-250cm的普通玉米或鲜食玉米品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鲜食大豆的品种为浙鲜豆4号或浙鲜豆8号。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播种的日期为5月5日~5月25日。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带状间作种植的方式为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两行鲜食大豆,所述鲜食大豆种植带与所述玉米种植带的间距为60-7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的行距为40~50cm;所述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为40~50cm;玉米带与带的间距离为160~18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鲜食大豆的种植带内鲜食大豆的穴距为20-25cm;所属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穴距为35-45cm;两邻近鲜食大豆行的鲜食大豆为3-4株错穴点播;两邻近玉米行的玉米为2株错穴定向栽植或点播。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鲜食大豆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0-45公斤。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所述玉米的底肥于播种时施用,每公顷施纯氮70-90公斤,五氧化二磷100-110公斤,氧化钾100~110公斤;所述玉米的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110公斤。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和鲜食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鲜食大豆的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鲜食大豆带。
本文发明的栽培技术适合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旱地的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
本发明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主要将鲜食大豆引入已有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本发明种植方法,适合于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旱地一年两熟种植区,有利于增加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促进鲜食大豆种植的推广和发展,达到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增加农民的收入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采用油菜收获后鲜食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待鲜食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从而本发明种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玉米行间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同一块田块上两季三收,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总产值的目的。
采用该种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养分和光热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土地产出,实现一季双收。另外,还可以扩大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菜收获后的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为采用油菜收获后将春(夏)播鲜食大豆同玉米同期播种,进行带状间作种植;待鲜食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又种植油菜。
优选的,5月5日-5月25日,油菜收获后进行普通玉米与鲜食大豆进行间作;
优选的,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的方式为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两行鲜食大豆。
优选的,鲜食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为60-70cm。
优选的,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40-50cm。
优选的,玉米种植带内玉米行距为40-50cm。
优选的,玉米带与带的间距离为160-180cm。
优选的,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穴距为20-25cm。
优选的,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穴距为35-45cm。
优选的,两邻近鲜食大豆行的鲜食大豆为3-4株错穴点播。
优选的,两邻近玉米行的玉米为2株错穴定向栽植或点播。
优选的,鲜食大豆品种为早、中熟(生育时期不超过100天),耐荫抗倒伏不牵藤,抗根腐病及白粉病的品种。
优选的,玉米品种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型且株高在200-250cm的普通玉米或鲜食玉米品种。
优选的,鲜食大豆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0-45公斤。
优选的,玉米底肥于播种时施用,每公顷施纯氮70-90公斤,五氧化二磷100-110公斤,氧化钾100-110公斤;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110公斤。
优选的,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采用油菜收获后将鲜食大豆同玉米同期播种,进行带状间作种植;待鲜食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
本发明所述鲜食大豆为在R6期~R7期籽粒饱满,荚色翠绿时采青食用的大豆。本发明中采用夏播早、中熟品种(生育时期不超过100天),减少鲜食大豆与玉米的共生时间,降低间作遮荫对鲜食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发明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主要将鲜食大豆引入已有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本发明种植方法,适合于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旱地一年两熟种植区,有利于增加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促进鲜食大豆种植的推广和发展,达到提高土地的经济产出,增加农民的收入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采用油菜收获后鲜食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待鲜食大豆和玉米收获后再种植油菜,从而本发明种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玉米行间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同一块田块上两季三收,达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总产值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与玉米的间作种植方式为两行玉米间作两行鲜食大豆,该方式中不论是玉米还是鲜食大豆,均具有边行优势,尤其是玉米,从而有利于合理而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地资源,实现玉米高产和鲜食大豆稳产。若采用一行玉米间作一行鲜食大豆,则每行鲜食大豆两侧均为玉米,受玉米遮荫较严重而导致鲜食大豆减产。若采用单行玉米间作多行鲜食大豆的方式,则由于同一地块上大豆行数多,玉米行数少而使玉米产量减少;同理,则会使鲜食大豆产量减少。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带间距为60-70cm;更进一步的,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40-50cm。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本发明所述种植方法当优选采用上述实施方式时,尤其是鲜食大豆种植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为60-70cm,且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40-50cm时,所收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进一步的提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玉米种植带内玉米行距为40-50cm;更进一步的,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60-180cm。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玉米行的两种行间距,分别为窄行和宽行;所述窄行为玉米种植带内玉米行,窄行的行间距为40-50cm;所述宽行为玉米带与带间的距离,为160-180cm。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宽行和窄行的行间距来进行玉米和粒用大豆的间作后,所收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穴距为20-25cm,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穴距为35-45cm;更进一步的,鲜食大豆每穴3-4株,玉米每穴2株。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穴距和株数,鲜食大豆密度14.5-15.5万株/hm2,玉米密度4.5-5.5万株/hm2,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同时,又能保证玉米和鲜食大豆两种作物的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不会造成产量的降低,从而达到高效高产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两邻近鲜食大豆行的鲜食大豆为错穴点播;更进一步的,两邻近玉米行的玉米为错穴定向栽植或点播。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种植方法,鲜食大豆直接错穴点播,玉米若采用育苗错穴定向移栽,第一片叶向玉米种植带内玉米行内侧,保证田间成活率,同时又能更加充分的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玉米穗能获得充分的光照,还能保证田间的通分透光性,所收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和品质可进一步提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所采用的鲜食大豆品种为早、中熟(生育时期不超过100天),抗倒伏不牵藤,抗根腐病及白粉病的品种;更进一步的,所采用的玉米品种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型且株高在200-250cm的品种。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品种,能够保证两种作物的共生期短,遮荫程度较小,避免遮荫时间过长、遮荫程度较强而导致减产现象,同时也能避免因遮荫严重、过度潮湿导致的倒伏、患病现象。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鲜食大豆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0-45公斤;更进一步的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每公顷施用70-90公斤纯氮,五氧化二磷100-110公斤,氧化钾100-110公斤;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110公斤。足施基肥,开花和花后10-15天追肥;更进一步的,玉米足施基肥,在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施肥方法,鲜食大豆生育时期短,而需肥量大,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保证其肥料需求;玉米是高耗氮作物,应及时追施氮肥。
进一步的,本发明优选采用所述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栽培方法中油菜苗在玉米大豆播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在鲜食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本发明优选采用上述除草方法,油菜收获后遗落的大量油菜籽出苗后会成为主要的田间杂草,玉米行杂草相对较少,到鲜食大豆三节期是田间杂草的主要防治时期。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菜收获后的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方法,包括作物品种类型选择、播期、田间布局方式、主要杂草防治、施肥等关键技术。采用该种植方法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养分和光热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地当量比,增加土地产出,实现一季双收。另外,还可以扩大鲜食大豆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效益,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发明提供的油菜收获后的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方法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不同鲜食品种筛选
油菜收获后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玉米品种为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正红505,鲜食大豆品种见表1。
4月28日用育苗盘育玉米苗,每穴两粒种子,待长到两叶一心时移栽。5月5日,油菜收获后,进行玉米移栽和鲜食大豆间作种植,一带(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一带(两行)大豆。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60cm,带内玉米行距为40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定向移栽,每穴2株,穴距35cm,3叶期补苗。两玉米带间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鲜食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为60cm,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40cm,错穴点播,穴距20cm,每穴5-6粒种子,播完后盖细土,一节期,及时补苗、间苗,每穴定苗3株。每个鲜食大豆品种种6行,行长6米,重复3次。
大豆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0公斤,施于鲜食大豆种植带内行内侧距植株5cm处穴施。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使用,每公顷施纯氮70公斤,五氧化二磷100公斤,氧化钾100公斤,混合后撒施于玉米带上;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公斤,施于玉米带内玉米行间距玉米植株5cm处穴施。
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喷施除草剂时应贴近地面喷施,防治药剂喷施到作物上。杂草控制要尽早、及时,避免其与栽培作物竞争光温水肥气,尤其是肥料的竞争。鲜食大豆在8月上旬籽粒充满豆荚,即达到鼓粒期是即可采收,其不同品种的产量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鲜食大豆与玉米间作产量比较
注:同列数字后的不同字母表达在5%水平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浙鲜豆4号和8号的鲜荚和鲜粒产量最高,适合与玉米进行间作种植。
实施例2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
1)试验对象:玉米品种为紧凑型鲜食玉米品种正甜68,鲜食大豆品种为中熟品种浙鲜豆4号。
2)试验地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3)试验方法
4月28日用育苗盘育玉米苗,每穴两粒种子,待长到三叶一心时移栽。5月5日,油菜收获后,进行玉米移栽和鲜食大豆间作种植,一带(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80cm,带内玉米行距为50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定向移栽,每穴2株,穴距45cm,3叶期补苗。两玉米带间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鲜食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为70cm,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50cm,错穴点播,穴距25cm,每穴5-6粒种子,播完后盖细土,一节期,及时补苗、间苗,每穴定苗3株。
鲜食大豆生育时期短,而需肥量大,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5公斤,在鲜食大豆种植带内行内侧距植株5cm处穴施。鲜食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使用,每公顷施纯氮90公斤,五氧化二磷110公斤,氧化钾110公斤,混合后撒施于玉米带上;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10公斤,在玉米带内玉米行间距玉米植株5cm处穴施。
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喷施除草剂时应贴近地面喷施,防治药剂喷施到作物上。杂草控制要尽早、及时,避免其与栽培作物竞争光温水肥气,尤其是肥料的竞争。
整个生育时期要实时监控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尤其是在苗期,若出现虫害应及时喷施相应的杀虫剂治理;田间还应实时监控玉米纹枯病,大豆根腐病、白粉病等,若出现病株应及时拔除清理。
鲜食大豆在8月上旬籽粒充满豆荚,即达到鼓粒期是即可采收;鲜食玉米在8月中旬玉米须干焉时采收。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2。
表2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
实施例3普通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
1)试验对象:玉米品种为半紧凑型品种正红505,鲜食大豆为中熟品种浙鲜豆8号。
2)试验地区: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
3)试验方法
5月25日,待油菜收获后,进行玉米和鲜食大豆间作种植,一带(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70cm,带内玉米行距为45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点播,穴距40cm,每穴3-4粒种子,3叶期定苗2株。两玉米带间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鲜食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为65cm,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45cm,错穴点播,穴距23cm,每穴5-6粒种子,播完后盖细土,一节期,及时补苗、间苗,每穴定苗3株。
大豆每公顷施有机肥175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3公斤,施于鲜食大豆种植带内行内侧距植株5cm处穴施。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使用,每公顷施纯氮80公斤,五氧化二磷105公斤,氧化钾105公斤,混合后撒施于玉米带上;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5公斤,施于玉米带内玉米行间距玉米植株5cm处穴施。
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喷施除草剂时应贴近地面喷施,防治药剂喷施到作物上。杂草控制要尽早、及时,避免其与栽培作物竞争光温水肥气,尤其是肥料的竞争。
鲜食大豆在8月中旬籽粒充满豆荚,即达到鼓粒期是即可采收;玉米在9月中旬穗苞叶出现成熟黄时采收。待玉米采收完后再种植油菜。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普通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
实施例4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与普通玉米大豆套作比较
1)实施组:油菜收获后鲜食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玉米品种为紧凑型鲜食玉米品种正甜68,鲜食大豆品种为中熟品种浙鲜豆4号。
2)对照组:小麦收获后普通玉米与粒用大豆进行带状套作,玉米品种为正红505,大豆品种为南豆12。
3)试验地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
4)实施组方案
4月28日用育苗盘育玉米苗,每穴两粒种子,待长到三叶一心时移栽。5月5日,油菜收获后,进行玉米移栽和鲜食大豆间作种植,一带(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80cm,带内玉米行距为50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定向移栽,每穴2株,穴距45cm,3叶期补苗。两玉米带间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鲜食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为70cm,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50cm,错穴点播,穴距25cm,每穴5-6粒种子,播完后盖细土,一节期,及时补苗、间苗,每穴定苗3株。
鲜食大豆生育时期短,而需肥量大,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5公斤,在鲜食大豆种植带内行内侧距植株5cm处穴施。鲜食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使用,每公顷施纯氮90公斤,五氧化二磷110公斤,氧化钾110公斤,混合后撒施于玉米带上;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10公斤,在玉米带内玉米行间距玉米植株5cm处穴施。
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喷施除草剂时应贴近地面喷施,防治药剂喷施到作物上。杂草控制要尽早、及时,避免其与栽培作物竞争光温水肥气,尤其是肥料的竞争。
整个生育时期要实时监控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尤其是在苗期,若出现虫害应及时喷施相应的杀虫剂治理;田间还应实时监控玉米纹枯病,大豆根腐病、白粉病等,若出现病株应及时拔除清理。
鲜食大豆在8月上旬籽粒充满豆荚,即达到鼓粒期是即可采收;鲜食玉米在8月中旬玉米须干焉时采收。待玉米采收完后再种植油菜。
5)对照组试验方案
与现有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技术方案一致。具体的,3月28日用育苗盘育玉米苗,每穴两粒种子,4月8日移栽玉米。玉米进行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为160cm,窄行行距为40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定向移栽,穴距40cm,每穴2株。6月13日,在玉米的宽行内种植两行普通大豆,行距为40cm,穴距20cm,每穴2株。其他施肥、田间管理等与现有技术完全一致。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本发明与现有普通玉米与粒用大豆套作相比,能显著提出经济效益。
表4实施效果比较
对照组 实施组
玉米产量kg/hm2 9300(籽粒) 14254.5(鲜穗)
大豆产量kg/hm2 2100(籽粒) 5005.3(鲜荚)
玉米产值(元/hm2) 23622 57018**
大豆产值(元/hm2) 7560 30031.8**
总产值(元/hm2) 31182 87049.8**
注:实施组数字后的**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P<0.01)差异。
实施例5普通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与普通玉米净作实施效果比较
1)实施组:油菜收获后普通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玉米品种为半紧凑型品种正红505,鲜食大豆为中熟品种浙鲜豆8号。
2)对照组:油菜收获后普通玉米净作,玉米品种为半紧凑型品种正红505。
3)试验地区: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
4)实施组方案
5月25日,待油菜收获后,进行玉米和鲜食大豆间作种植,一带(两行)玉米间作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玉米带与带的间距为170cm,带内玉米行距为45cm,相邻两行玉米错穴点播,每穴3-4粒,穴距40cm,3叶期定苗2株。两玉米带间种植一带(两行)鲜食大豆,鲜食大豆带与玉米带的间距为65cm,带内鲜食大豆行距为45cm,错穴点播,穴距23cm,每穴5-6粒种子,播完后盖细土,一节期,及时补苗、间苗,每穴定苗3株。
大豆每公顷施有机肥175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3公斤,施于鲜食大豆种植带内行内侧距植株5cm处穴施。玉米底肥于播种(移栽)时使用,每公顷施纯氮80公斤,五氧化二磷105公斤,氧化钾105公斤,混合后撒施于玉米带上;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5公斤,施于玉米带内玉米行间距玉米植株5cm处穴施。
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大豆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大豆带。喷施除草剂时应贴近地面喷施,防治药剂喷施到作物上。杂草控制要尽早、及时,避免其与栽培作物竞争光温水肥气,尤其是肥料的竞争。
鲜食大豆在8月中旬籽粒充满豆荚,即达到鼓粒期是即可采收;玉米在9月中旬穗苞叶出现成熟黄时采收。待玉米采收完后再种植油菜。
5)对照组方案
与生产常规夏玉米净作种植方法一致。5月10日,待油菜收获后,免耕,净作玉米,行距70cm,穴距40cm,每穴2株,其他施肥和田间管理同实施组。
具体试验结果见表5。本发明与现有油菜收获后普通玉米净作相比,既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又多收鲜食大豆,极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表5实施效果比较
对照组 实施组
玉米产量kg/hm2 9258(籽粒) 10210.5(籽粒)*
大豆产量kg/hm2 --- 6367.5(鲜荚)
玉米产值(元/hm2) 23515 25934.7*
大豆产值(元/hm2) --- 38205
总产值(元/hm2) 23515 64139.7**
实施组数据后的*或**分别表示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油菜收获后,将鲜食大豆与玉米同期种植,进行带状间作种植;待所述鲜食大豆和所述玉米收获后又种植油菜;
所述鲜食大豆的种植方式为直播;
所述玉米的种植方式为直播或育苗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食大豆为春播或夏播品种,所述鲜食大豆为早、中熟,耐荫抗倒伏不牵藤,抗根腐病及白粉病的品种;所述玉米的株型为紧凑或半紧凑型且株高在200-250cm的普通玉米或鲜食玉米品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食大豆的品种为浙鲜豆4号或浙鲜豆8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的日期为5月5日~5月25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间作种植的方式为一带玉米(两行)与一带鲜食大豆(两行)间作种植,所述鲜食大豆种植带与所述玉米种植带的间距为60-70cm。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食大豆种植带内鲜食大豆的行距为40~50cm;所述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行距为40~50cm;玉米的带与带间的距离为160~180c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食大豆的种植带内鲜食大豆的穴距为20-25cm;所属玉米种植带内玉米的穴距为35-45cm;两邻近鲜食大豆行的鲜食大豆为3-4株错穴点播;两邻近玉米行的玉米为2株错穴定向栽植或点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食大豆于一节期,定苗后,每公顷施有机肥15000-20000公斤;初花期每公顷追施纯氮40-45公斤。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的底肥于播种时施用,每公顷施纯氮70-90公斤,五氧化二磷100-110公斤,氧化钾100~110公斤;所述玉米的攻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顷施纯氮100~110公斤。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油菜苗杂草在玉米和鲜食大豆播种后两天内,用90%乙草胺100ml混70%嗪草酮25克,兑水15公斤,均匀喷于土壤表面,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出苗后,鲜食大豆的三叶期,用茎叶处理剂精哇禾灵10%乳油60克兑水40公斤,定向喷于鲜食大豆带。
CN201510522248.9A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Pending CN1050525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2248.9A CN105052508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2248.9A CN105052508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2508A true CN105052508A (zh) 2015-11-18

Family

ID=5448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22248.9A Pending CN105052508A (zh) 2015-08-24 2015-08-24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2508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566A (zh) * 2015-12-15 2016-02-24 常熟市辛庄镇双浜农地股份合作社 维生素含量高的玉米种植方法
CN105399479A (zh) * 2015-12-23 2016-03-1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5393789A (zh) * 2015-12-21 2016-03-16 狄正兴 大麦玉米大豆三熟制秸秆还田种植方法
CN105580624A (zh) * 2015-12-21 2016-05-18 狄正兴 大豆行间覆盖油菜秸秆耕作方法
CN105580623A (zh) * 2015-12-21 2016-05-18 狄正兴 油菜玉米大豆三熟制秸秆还田种植方法
CN106508415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高效防治油菜根肿病的轮作栽培方法
CN106613249A (zh) * 2016-12-26 2017-05-10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寒地黑土区土壤肥力的方法
CN106879403A (zh) * 2017-03-09 2017-06-23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间作化学除草方法
CN109287368A (zh) * 2018-11-30 2019-02-0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一种麻疯树与云南石梓间作防治白粉病的方法
CN111296197A (zh) * 2020-04-13 2020-06-19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春油菜-夏大豆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技术
CN113575319A (zh) * 2021-08-27 2021-11-02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西南温凉地区草莓间种轮作高效循环栽培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346A (zh) * 2005-03-16 2005-09-07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山区春玉米的栽培方法
CN104381068A (zh) * 2014-12-05 2015-03-04 江西省润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稻区轮作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3346A (zh) * 2005-03-16 2005-09-07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山区春玉米的栽培方法
CN104381068A (zh) * 2014-12-05 2015-03-04 江西省润邦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稻区轮作种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雪红等: "银杏经济林夏玉米间作大豆高效模式", 《现代农业科技》 *
祁晓会: "大豆与玉米间套作优化模式研究", 《新农业》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0566A (zh) * 2015-12-15 2016-02-24 常熟市辛庄镇双浜农地股份合作社 维生素含量高的玉米种植方法
CN105393789A (zh) * 2015-12-21 2016-03-16 狄正兴 大麦玉米大豆三熟制秸秆还田种植方法
CN105580624A (zh) * 2015-12-21 2016-05-18 狄正兴 大豆行间覆盖油菜秸秆耕作方法
CN105580623A (zh) * 2015-12-21 2016-05-18 狄正兴 油菜玉米大豆三熟制秸秆还田种植方法
CN105399479A (zh) * 2015-12-23 2016-03-16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5399479B (zh) * 2015-12-23 2019-04-23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6613249A (zh) * 2016-12-26 2017-05-10 东北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寒地黑土区土壤肥力的方法
CN106508415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高效防治油菜根肿病的轮作栽培方法
CN106879403A (zh) * 2017-03-09 2017-06-23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间作化学除草方法
CN109287368A (zh) * 2018-11-30 2019-02-0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一种麻疯树与云南石梓间作防治白粉病的方法
CN111296197A (zh) * 2020-04-13 2020-06-19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春油菜-夏大豆一年两熟高效种植技术
CN113575319A (zh) * 2021-08-27 2021-11-02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西南温凉地区草莓间种轮作高效循环栽培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edunchezhiyan et al. Effect of tillage, irrigation, and nutrient level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sweet potato in rice fallow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CN105052508A (zh) 一种油菜茬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的栽培方法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03548547B (zh) 辣椒套种春大白菜复种冬莴笋二季三收栽培方法
CN105027940A (zh) 一种石漠化地区牧草建植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5210652B (zh) 一种玉米与绿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4798569A (zh) 一种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
CN102771274A (zh) 巴山荞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CN103229656A (zh) 一种玉米-大豆间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2823420A (zh) 一种促进青花菜早熟、高产的培育方法
CN103460939A (zh) 一种旱地冬油菜免耕抗旱抗寒的种植方法
CN104303742B (zh) 一种马铃薯‑双季稻三熟复种方法
CN108184577A (zh) 一种农作物高产轮作栽培方法
CN103141247A (zh) 一种中熟夏大豆品种新型种植方法
CN104718950A (zh) 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CN105123179A (zh) 一种油菜垄作的种植方法
CN106941907A (zh)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种植冬油菜的方法
CN111084048A (zh) 一种柑橘园套种黑麦草养鹅的方法
CN105900643A (zh) 一种饲草玉米栽培方法
CN104221675B (zh) 鲜糯玉米套种春大白菜复种秋四季豆一年两季三熟高效栽培方法
CN106233965A (zh) 一种苋菜的高产繁种方法
CN107114105A (zh) 一种用小麦压青技术修复花生连作障碍的方法
CN109874618A (zh) 一种新型间套作带状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