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6302A -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 Google Patents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6302A
CN109566302A CN201910008387.8A CN201910008387A CN109566302A CN 109566302 A CN109566302 A CN 109566302A CN 201910008387 A CN201910008387 A CN 201910008387A CN 109566302 A CN109566302 A CN 109566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p
growth belt
wide cut
farmlan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838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建宁
张海芳
杨殿林
谭炳昌
赖欣
王丽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riginal Assignee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iled Critical Agr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Priority to CN20191000838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663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66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6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40Fabaceae, e.g. beans or pea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涉及农业种植的技术领域,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包括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在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步骤;其中,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且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逐年交替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轮作技术能够利用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特点,均衡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减轻作物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到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Description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背景技术
集约化农田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来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农田。
目前,集约化农田显著提升了粮食产量,但是其本身既不能自我调节,也不能自我维持,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演替,为了维持这个系统的运行,就必须不断的加大外部农药、化肥等的投入,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质量下降、病虫草害频发且逐年加重,化学农药用量不断攀升。最终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趋于恶化,因此已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约化农田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退化严重等问题趋于恶化,最终导致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包括:
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
在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步骤;其中,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且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逐年交替种植。
进一步的,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宽幅为4-8米,带宽为8-16米。
进一步的,第一种植带为玉米带。
进一步的,玉米带的玉米种植行距为55-60厘米。
进一步的,第二种植带为豆科作物带。
进一步的,在豆科作物带种植大豆或者花生。
进一步的,大豆种植行距为38-42厘米,株距为13-15厘米。
进一步的,花生采用垄作;
其中,垄距为85-90厘米,垄面宽为50-55厘米,垄高为8-10厘米,每垄2行,陇上行距为30-35厘米,穴距为12-18厘米。
进一步的,每年冬季均在网格单元内种植小麦;夏季时,在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玉米带和豆科作物带,且玉米带和豆科作物带逐年交替种植。
进一步的,第一种植带或第二种植带为绿肥作物带。
本发明提供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间隔种植的间作技术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逐年交替种植的轮作技术,能够利用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特点,均衡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减轻作物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到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由上可知,上述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能够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严重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的步骤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包括:
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
在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步骤;其中,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且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逐年交替种植。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间隔种植的间作技术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可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逐年交替种植的轮作技术,能够利用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第二种植带作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具有不同的吸收利用特点,均衡土壤的养分,提高土壤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减轻作物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到作物增产增收的目的。
由上可知,上述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能够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严重的问题,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宽幅为4-8米,带宽为8-16米。
其中,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来划分网格单元,例如:以60亩田块为一个网格单元。
较佳地,由于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差异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第一种植带可以为玉米带,第二种植带可以为禾本科作物带,例如:第一种植带可以为玉米带,第二种植带可以为谷子带。由于玉米带的玉米株型较高,谷子带的谷子株型较矮,这样能够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和豆科作物的产量。
第一种植带可以为玉米带,第二种植带可以为红薯带。由于玉米带的玉米株型较高,红薯带的红薯株型较矮,这样能够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和豆科作物的产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作物宽幅能够保证现有的农业机械设备能够进入网格单元中进行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种植带为玉米带。
进一步的,第二种植带为豆科作物带。
进一步的,每年冬季均在网格单元内种植小麦;夏季时,在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玉米带和豆科作物带,且玉米带和豆科作物带逐年交替种植。
上述种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进行农作,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其中,农业上的豆类作物有大豆、花生、蚕豆、豌豆、赤豆、绿豆、豇豆、四季豆和扁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常有固氮作用的根瘤,是优良的绿肥和饲料作物,如苜蓿、紫云英、田菁、三叶草、黄花草木樨、苕子等。
本实施例中,由于玉米带的玉米株型较高,豆科作物带的豆科作物株型较矮,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能够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和豆科作物的产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玉米带的玉米种植行距为55-60厘米。
进一步的,在豆科作物带种植大豆或者花生。
当豆科作物为大豆时,大豆种植行距为38-42厘米,株距为13-15厘米。
当豆科作物为花生时,花生采用垄作;
其中,花生垄作的垄距为85-90厘米,垄面宽为50-55厘米,垄高为8-10厘米,每垄2行,陇上行距为30-35厘米,穴距为12-18厘米。
本实施例中,由于玉米带的玉米株型较高,豆科作物带的花生或者大豆的株型较矮,由间作形成的作物复合群体能够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减少光能的浪费,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种植带或第二种植带为绿肥作物带。
其中,绿肥作物是提供作物肥源和培肥土壤的作物。绿肥作物包括豆科作物和非豆科作物。豆科作物如紫云英、苜蓿、草木樨、柽麻、田菁、蚕豆、苕子、紫穗槐等;非豆科作物有肥田萝卜以及荞麦等。
本实施例中,绿肥作物在经过一定期间生长之后,将其绿色茎叶切断直接翻入土中,可以节省人力,减少运输费用,也可沤制土肥施用。绿肥含有多种养分和大量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增强地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农田中划分多个网格单元的步骤;
在所述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第一种植带和第二种植带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种植带和所述第二种植带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且所述第一种植带的作物和所述第二种植带的作物逐年交替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带和所述第二种植带的作物宽幅为4-8米,带宽为8-16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带为玉米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带的玉米种植行距为55-6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种植带为豆科作物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豆科作物带种植大豆或者花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种植行距为38-42厘米,株距为13-15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生采用垄作;
其中,垄距为85-90厘米,垄面宽为50-55厘米,垄高为8-10厘米,每垄2行,陇上行距为30-35厘米,穴距为12-18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
每年冬季均在所述网格单元内种植小麦;夏季时,在所述网格单元内间隔种植所述玉米带和所述豆科作物带,且所述玉米带和所述豆科作物带逐年交替种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带或所述第二种植带为绿肥作物带。
CN201910008387.8A 2019-01-04 2019-01-04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Pending CN1095663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8387.8A CN109566302A (zh) 2019-01-04 2019-01-04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8387.8A CN109566302A (zh) 2019-01-04 2019-01-04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6302A true CN109566302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15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8387.8A Pending CN109566302A (zh) 2019-01-04 2019-01-04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6630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896A (zh) * 2020-04-23 2020-07-0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一种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方法
CN113079753A (zh) * 2021-04-29 2021-07-09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一种谷子绿豆间作机械化种植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1661A (zh) * 2004-04-08 2005-01-12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精播高产节本种植法
CN102197758A (zh) * 2011-06-01 2011-09-2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CN102640657A (zh) * 2012-05-15 2012-08-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套作大豆的一体化施肥方法
CN103650887A (zh) * 2013-12-23 2014-03-2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CN104737755A (zh) * 2015-03-26 2015-07-01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适宜粘性板结土壤的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法
CN105165364A (zh) * 2015-10-09 2015-12-23 山东卧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花生良种高倍快速繁育方法
CN106900302A (zh) * 2015-12-23 2017-06-30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夏玉米夏花生宽幅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方法
CN108184577A (zh) * 2018-02-08 2018-06-22 农安县亿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农作物高产轮作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1661A (zh) * 2004-04-08 2005-01-12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花生精播高产节本种植法
CN102197758A (zh) * 2011-06-01 2011-09-28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方法
CN102640657A (zh) * 2012-05-15 2012-08-22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玉米套作大豆的一体化施肥方法
CN103650887A (zh) * 2013-12-23 2014-03-2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夏玉米夏花生间作种植方法
CN104737755A (zh) * 2015-03-26 2015-07-01 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 一种适宜粘性板结土壤的玉米种植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法
CN105165364A (zh) * 2015-10-09 2015-12-23 山东卧龙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花生良种高倍快速繁育方法
CN106900302A (zh) * 2015-12-23 2017-06-30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夏玉米夏花生宽幅间作高产高效种植方法
CN108184577A (zh) * 2018-02-08 2018-06-22 农安县亿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农作物高产轮作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何盛明主编: "《财经大辞典(上)》", 30 November 199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唐朝辉等: "小麦-玉米//花生带状轮作理论与技术", 《山东农业科学》 *
孙刚等: "玉米大豆交互换带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 《杂粮作物》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3896A (zh) * 2020-04-23 2020-07-07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一种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方法
CN113079753A (zh) * 2021-04-29 2021-07-09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 一种谷子绿豆间作机械化种植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319B (zh) 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休闲种植方法
US10278341B2 (en) Method of drip irrigation under plastic film for rice cropping
CN103947441B (zh) 单作紫花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种植方法
CN103493664B (zh) 干制辣椒轻简化栽培方法
CN102626022A (zh) 一种玉米高产耕种方法
CN103392417A (zh) 一种旱地地膜玉米田免耕直播冬小麦的方法
Yadav et al. Direct seeded rice in sequence with zero-tillage wheat in north-western India: addressing system-based sustainability issues
CN107318426A (zh) 一种棉花‑花生年内间作年际间就地轮作高产栽培方法
CN107056511A (zh) 旱地甘蔗宿根多季轻简栽培方法
CN112243813A (zh) 一种寒地玉米与大豆立体带状复合套种间作栽培方法
CN109566302A (zh) 集约化农田宽幅轮间作种植技术
CN101385429A (zh) 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大垄耕作方法
CN105409492A (zh) 一种玉米与谷子的间作种植方法
CN113728888A (zh) 一种紫花苜蓿间作小麦和玉米的粮草复合种植方法
CN105875153A (zh) 一种玉米花生宽窄带交替循环种植方法
CN108124711A (zh) 五比二一季四收农作物组合种植方法
CN102884926B (zh) 小麦宽苗垄带状种植方法
CN107155580A (zh) 一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
CN103371035A (zh) 一种玉米与黄豆的全覆膜间作种植方法
CN106069450A (zh) 一种稻/鸭‑草/鹅连作生产方法
CN106613919B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杂交玉米制种方法
CN110870444A (zh) 一种玉米套种秋黄豆无公害栽培方法
CN104756739A (zh) 基于边际性土壤甜高粱栽培的方法
CN101385428A (zh) 一种用于玉米种植的小垄耕作方法
CN106278479A (zh) 草莓专用液体肥及其自动滴灌施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