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1101A -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1101A
CN102191101A CN2011100887045A CN201110088704A CN102191101A CN 102191101 A CN102191101 A CN 102191101A CN 2011100887045 A CN2011100887045 A CN 2011100887045A CN 201110088704 A CN201110088704 A CN 201110088704A CN 102191101 A CN102191101 A CN 102191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mass
coal
raw coal
temperature
prefer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87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1101B (zh
Inventor
邵俊杰
朱书全
苏晓辉
刘红缨
陈元春
杨玉立
李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Shenhua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Shenhua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UMTB, Shenhua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 2011100887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91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91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1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1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1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10Biofuels, e.g. bio-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a)将原煤破碎并筛分,并且将生物质破碎并筛分;(b)将经筛分的原煤升温至第一温度;将经筛分的生物质升温至第二温度;(c)将在步骤(b)获得的升温后的原煤和生物质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并达到预定温度,可选地在该预定温度下保温预定时间;(d)将在步骤(c)获得的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用模具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以及(e)将成型后的型煤冷却后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产品;其中,生物质是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预定温度是使生物质中的生物素软化或液化的温度。采用此方法成型的燃料,可不用粘结剂而生产出高强度的生物质复合型煤。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洁净煤应用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型煤、尤其是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目前我国煤的生产与消费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5%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可以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仍将是煤炭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
我国煤炭保有储量、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总计达55,697亿吨,其中低变成程度的烟煤和褐煤占煤炭保有储量的50%以上,而这些煤炭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和新疆等边远地区。如何洁净、高效、合理地利用我国有限的煤炭资源,特别是西北部的高内水低热值的低变质程度的煤炭资源,对于我国的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
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其潜力折合7亿吨左右,而目前我国的年实际使用量为2.2亿吨左右。因此,我国的生物质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生物质能在我国商业用能的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植物约有一半弃于荒野未予利用、甚至焚烧,不但利用水平低,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污染环境。数量可观的工业废弃物被丢弃。
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数量巨大,并在逐年累积增加,而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易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极大的二次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充分合理开发使用生物质能,改善我国的能源利用环境和人类的生态环境,加大生物质能源的高品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物质与煤共燃发电被广泛研究,有很多优点,但其燃烧利用也面临许多困难,如容积密度和能量密度低造成的运输、储存、设备改造成本上升、锅炉热效率下降和加料设备中的阻塞问题;生物质纤维素含量高,不易粉碎的问题;生物质间组成差异大,很难替代使用的问题;生物质灰分中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高,造成设备的腐蚀和结渣问题等。上述问题可能通过生物质型煤技术进行改善。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现状和我国未来的能源结构政策,如果将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与传统的一次能源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为生物质能大规模工业化利用提供了可能的有效途径,开辟了能源新领域,合理高效地利用了能源,而且诞生了一种极有生命力的新型能源——生物质型煤。生物质型煤作为新型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解决传统工业型煤燃烧性能不足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将生物质用于型煤技术研究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已有许多科研院校及煤炭企业进行研究,目前有关生物质型煤的专利申请有,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629112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型煤,其中加入了0.5%~1%的粘合物;中国专利申请CN101250454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型煤,其中将生物质进行了碱处理,并加入了工业氧化镁、氧化钙和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生物质型煤的粘结剂;中国专利申请CN101148622A,公开了一种夹芯生物质型煤,其中加入了氧化镁和氯化镁溶液作为粘合剂;中国专利申请CN101089154A,公开了在生产制备生物质型煤过程中,添加焦油或PAM、高锰酸钾、生石灰;中国专利申请CN1793297A,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型煤,其中制备中加入了粘结添加剂膨润土。如上所述,现公开的有关生物质型煤的专利申请中均不同程度的加入了本领域常用的粘结剂,例如黄土、沥青等,有些还添加了固硫剂和防水剂,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型煤的固硫和防水的性能,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而碱处理制备生物质型煤工艺由于添加的强碱具有腐蚀性,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此外,用纸浆废液作型煤添加剂,成焦组分少,使得得到的型煤不具有防水性。
本申请人于2008年10月27日申请了发明名称为“一种粉煤无粘结剂成型方法及适用该方法的对辊成型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810224197.1,该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通过筛分装置筛选出粒度≤6mm的粉煤,并且对该粉煤进行干燥脱水处理,控制水分含量为2-15%;
第二步骤,将第一步骤所得的粉煤通过喂料机强制压缩喂入到对辊成型机的对辊辊缝间;
第三步骤,对辊成型机运转,在至少一个辊的圆表面上布有凹坑的对辊连续旋转,通过所述凹坑压实成型出型煤。
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对于待成型的低阶烟煤或中老年褐煤等弱粘煤和不粘煤的产地要求高,只有特定地区的低阶烟煤或中老年褐煤等弱粘煤和不粘煤可以达到成型目的,如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出产的低阶烟煤或中老年褐煤,但是对于如内蒙古大量出产的低变质程度煤炭却较难采用上述方法单独成型,成型后的型煤强度不够,在运输过程中易于破碎,且防水性不佳。
针对目前生物质型煤的发展现状,以及内蒙古出产的低变质程度煤炭较难单独成型的特点,本发明人发明出防水性好,抗压强度大的生物质型煤,以解决目前生物质型煤及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存的技术问题,并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生物质型煤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包括:
(a)将原煤破碎并筛分,并且将生物质破碎并筛分;
(b)将经筛分的原煤升温至第一温度;将经筛分的生物质升温至第二温度;
(c)将在步骤(b)获得的升温后的原煤和生物质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并达到预定温度,可选地在该预定温度下保温预定时间;
(d)将在步骤(c)获得的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用模具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以及
(e)将成型后的型煤冷却后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产品;
其中,生物质是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预定温度是使生物质中的生物素软化或液化的温度。
优选地,原煤选自低变质程度煤炭和/或中等变质程度的煤炭,更优选为低变质程度煤炭,尤其是中等粘性和/或高粘性低变质程度煤炭如低阶烟煤或中老年褐煤。
优选地,生物质是包含木质素的植物性生物质;优选生物质来自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或它们的组合;更优选生物质选自农作物的秸秆以及木材加工或竹加工所产生的木屑、竹屑、边角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最优选生物质选自小麦、玉米、高粱、水稻、棉花、花生、高梁、豆科的农作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秸秆。
优选地,原煤和生物质按照以下预定比例混合:60~85质量份的原煤和15~40质量份的生物质,优选65~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35质量份的生物质,进一步优选70~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30质量份的生物质,最优选75~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25质量份的生物质。
优选地,筛分出的原煤的粒度≤10mm,优选6mm以下,进一步优选3mm以下。
优选地,筛分出的生物质粒度≤10mm,优选6mm以下,进一步优选3mm以下。
优选地,预定温度在150~400℃之间,优选在180~280℃之间,更优选在160~22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200~250℃之间,还进一步优选在170~210℃之间,更进一步优选在210~240℃之间,还更进一步在180~200℃之间,最优选在220~230℃之间,还最优选在190~195℃之间。
优选地,保温时间为10~30min,成型压力为5~20吨;优选保温时间为10~20min,成型压力为10~15吨。
优选地,在将原煤和/或生物质破碎之前、或破碎后筛分前、或筛分的同时、或筛分之后对原煤和/或生物质进行预干燥;优选预干燥后使得原煤和/或生物质的物料水分≤15%,优选≤10%,更优选≤8%,最优选≤5%。
优选地,在原煤中或生物质中或原煤及生物质的混合物中进一步添加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高温煤焦油、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生物柴油制备过程的残渣、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膨润土、黄土、除硫剂、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优选添加选自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在原煤中进一步添加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高温煤焦油、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生物柴油制备过程的残渣、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除硫剂,更优选添加选自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在生产生物质型煤的过程中不添加额外的粘结剂。
优选地,第一温度比第二温度低10~250℃,10~120℃,10~40℃,优选低15~40℃,更优选低15~35℃,最优选低25~35℃。
优选地,第一温度在150~240℃之间,150~200℃之间,更优选在160~22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170~210℃之间,又优选在180~200℃之间,最优选在190~195℃之间。
优选地,第二温度在200~400℃之间,优选200~300℃之间,还优选180~28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200~250℃之间,更进一步优选在210~240℃之间,或最优选在220~230℃之间。
针对较难单独成型的内蒙古褐煤,本发明的生物质型煤主要采用低温维温工艺,将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性生物质在150~300℃温度下软化、甚至液化,并施以一定的压力,使软化的生物质与相邻的煤炭颗粒互相胶接,在外力作用下,生物质和煤炭颗粒开始重新排列位置关系,并发生机械变形和塑性流变。因此,采用此方法成型的燃料,可不用任何添加剂、粘结剂而生产出高强度的生物质复合型煤,在一定强度下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利用生物质中木质素软化、液化的特点,可适当提高热压成型的温度,有利于减小型煤成型时的挤压动力。
其中,对于生物质采用较高温度的加热方式更有利于生物质中木质素软化、液化,而对于粉煤采用较低温度的加热方式则更有利于节约热能,但是前提是两者混合后应保持生物质中木质素处于软化或液化状态,以利于两者的加压成型。
本发明所得的生物质型煤可以不添加额外的粘结剂,省去粘结剂准备、粘结剂与粉煤均匀混捏、生物质型煤干燥固化等工艺过程;而且本发明所得的生物质型煤强度高,防水性好,满足长途运输和露天存放的要求。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对辊成型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对辊成型机的沿图2的A-A线截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指明,所有的份和百分数均以质量计。
在本发明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包括:
50~90质量份的原煤,以及
10~50质量份的生物质,
其中,将50~90质量份的原煤和10~50质量份的生物质破碎,并通过筛分装置筛选出粒度≤10mm的粉煤和生物质,并且将该粉煤和生物质升温至一定温度,并保持该温度一定时间,然后利用加压成型模具或加压成型机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将成型后的型煤冷却后脱模,得到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产品。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包括:
(a)将原煤破碎并筛分,并且将生物质破碎并筛分;
(b)将经筛分的原煤升温至第一温度;将经筛分的生物质升温至第二温度;
(c)将在步骤(b)获得的升温后的原煤和生物质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并达到预定温度,可选地在该预定温度下保温预定时间;
(d)将在步骤(c)获得的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用模具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以及
(e)将成型后的型煤冷却后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产品;
其中,生物质是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预定温度是使生物质中的生物素软化或液化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包括:
将原煤和生物质破碎;
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分;
然后将经筛分的原煤和生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将混合均匀后的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快速加热到预定温度,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
用加压成型模具或加压成型机将经保温的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以及
将成型后的型煤冷却后脱模,得到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产品。
在本发明中,术语“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是指没有额外添加粘结剂而形成的生物质型煤。
优选地,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温度。更优选第一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优选地,第二温度大于预定温度。例如,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温度,第二温度大于预定温度。优选地,第二温度大于预定温度,第一温度小于预定温度。
优选第一温度比第二温度低10~250℃,10~120℃,10~40℃,优选低15~40℃,更优选低15~35℃,最优选低25~35℃。
第一温度在150~240℃之间,150~200℃之间,更优选在160~22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170~210℃之间,又优选在180~200℃之间,最优选在190~195℃之间。
第二温度在200~400℃之间,优选200~300℃之间,还优选180~28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200~250℃之间,更进一步优选在210~240℃之间,或最优选在220~230℃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原煤选自低变质程度煤炭和/或中等变质程度的煤炭,更优选为低变质程度煤炭,尤其是中等粘性和/或高粘性低变质程度煤炭如低阶烟煤或中老年褐煤。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中,该低变质程度煤炭选自褐煤、长烟煤。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生物质是指有机物中除化石燃料外的所有来源于植物能再生的物质。生物质是包含木质素的植物性生物质;优选生物质来自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或它们的组合;更优选生物质选自农作物的秸秆以及木材加工或竹加工所产生的木屑、竹屑、边角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最优选生物质选自小麦、玉米、高粱、水稻、棉花、花生、高梁、豆科的农作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秸秆。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生物质主要是指由包含木质素的绿色植物派生的生物质,包括:(a)草本科植物,如牧草、杂草等;(b)农业废弃物:如秸秆、果壳、果核、玉米芯等;(c)林业生物质:如薪柴、落叶、树皮、树根及林业加工废弃物等;(d)水生植物:如芦苇等;以及(e)能源植物:如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优选生物质是含有木质素的植物性生物质,优先选自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生物质,可以是小麦、玉米、高粱、水稻、豆科及棉花等禾本科作物的秸秆,也可以是木材加工或竹加工所产生的木屑或竹屑、灌木切割后的木屑或草屑等,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
优选原煤与生物质的混合配比为:60~85质量份的原煤和15~40质量份的生物质;优选65~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35质量份的生物质;更优选70~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30质量份的生物质;最优选75~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25质量份的生物质。
其中筛分出的原煤的粒度≤10mm,优选6mm以下,进一步优选3mm以下。筛分出的生物质粒度≤10mm,优选6mm以下,进一步优选3m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分至6mm以下。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分至3m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选出粒度≤10mm的粉煤和生物质,更优选地,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分至6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地,将破碎后的低变质程度煤和生物质筛分至3mm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150~40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180~28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160~22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200~25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170~21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210~24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180~20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220~230℃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预定温度在190~195℃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温时间为10~30min,成型压力为5~20吨。在本发明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式中,保温时间为大约20min,成型压力为10~15吨。
混合前,原煤和/或生物质的水分含量≤15%,优选≤10%,更优选≤8%,最优选≤5%。
在将原煤和/或生物质破碎之前、或破碎后筛分前、或筛分的同时、或筛分之后对原煤和/或生物质进行预干燥;优选预干燥后使得原煤和/或生物质的物料水分≤15%,优选≤10%,更优选≤8%,最优选≤5%。例如,可以采用直管式气流干燥管对物料进行筛分的同时对物料进行干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分之后对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进行预干燥,使得原煤和生物质的物料水分≤1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将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筛分之后对破碎后的原煤和生物质进行预干燥,使得原煤和生物质的物料水分≤5%。
优选地,在原煤中或生物质中或原煤及生物质的混合物中进一步添加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高温煤焦油、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生物柴油制备过程的残渣、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膨润土、黄土、除硫剂、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优选添加选自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在原煤中进一步添加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高温煤焦油、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生物柴油制备过程的残渣、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除硫剂,更优选添加选自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生产生物质型煤的过程中不添加额外的粘结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粉煤和生物质升温至一定温度,并保持该温度一定时间,然后利用加压成型模具或加压成型机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粉煤和生物质是分别升温至一定温度,然后将该粉煤和生物质混合并保持该温度一定时间,然后利用加压成型模具或加压成型机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其中升温、保温及加压成型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室温下将该粉煤和生物质混合均匀,并将该粉煤和生物质的混合物一起升温至一定温度,并保持该温度一定时间,然后利用加压成型模具或加压成型机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其中升温、保温及加压成型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粉煤和生物质是分别升温至一定温度,其中粉煤的温度比生物质的温度低10~40℃,其中粉煤的温度在150~200℃之间,更优选在160~22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170~210℃之间,又优选在180~200℃之间,最优选在190~195℃之间;生物质的温度在180~28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200~250℃之间,更进一步优选在210~240℃之间,或最优选在220~230℃之间。然后将该粉煤和生物质混合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利用加压成型模具或加压成型机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其中升温、保温及加压成型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
针对较难单独成型的内蒙古褐煤,本发明的生物质型煤主要采用低温维温工艺,将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在150~400℃温度下软化、甚至液化,并施以成型压力,使软化的生物质与相邻的煤炭颗粒互相胶接,在外力作用下,生物质和煤炭颗粒开始重新排列位置关系,并发生机械变形和塑性流变。因此,采用此方法成型的燃料,可不用任何添加剂、粘结剂而生产出高强度的生物质复合型煤,在一定强度下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利用生物质中木质素软化、液化的特点,可适当提高热压成型的温度,有利于减小型煤成型时的挤压动力。
其中,对于生物质采用较高温度的加热方式更有利于生物质中木质素软化、液化,而对于粉煤采用较低温度的加热方式更有利于节约热能,但是前提是两者混合后应保持生物质中木质素的软化或液化状态,以利于两者的加压成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得的生物质型煤不添加额外的粘结剂,省去粘结剂准备、粘结剂与粉煤均匀混捏、生物质型煤干燥固化等工艺过程;而且本发明所得的生物质型煤强度高,防水性好,满足长途运输和露天存放的要求。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生物质型煤生产方法的步骤为:将低变质程度煤和生物质破碎,筛分至3mm以下;干燥后按照所述比例混合混匀;将混匀后粉煤与生物质的混合物快速加热到设定温度,然后保温一定时间;最后用加压成型模具或成型机加压成型,冷却后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流程的示意图。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对辊成型机成型(如图2和图3所示)。
一种双传动对辊成型机,其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5,位于机架1中且相互平行、并排设置的对辊2、3,将动力传递给对辊2、3的传动装置6,以及强制将粉煤压缩喂入到对辊的辊缝间的喂料机4;的对辊成型机适用上述的粉煤和生物质无粘结剂成型方法,通过对辊的旋转挤压来成型生物质型煤,其中,对辊中的一个辊2或3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另一辊水平往复移动,一个辊2或3的圆表面分布凹坑,另一个辊3或2的圆表面为光滑表面,并且采用两套独立的传动装置6(其中一套传动装置6未示出)分别驱动对辊2、3的每一个辊。其中,的传动装置6可以是减速器。
另一种单传动对辊成型机(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5,位于机架1中且相互平行、并排设置的对辊2、3,将动力传递给对辊2、3的传动装置6,以及强制将粉煤压缩喂入到对辊的辊缝间的喂料机4;所述的对辊成型机适用上述的粉煤和生物质无粘结剂成型方法,通过对辊2、3的旋转挤压来成型型煤,其中,对辊2、3中的一个辊2或3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另一辊3或2水平往复移动,所述对辊的每一个辊2或3的圆表面都分布凹坑,并且两个辊的圆表面上的凹坑彼此对应,而且仅采用一个传动装置6同步驱动所述对辊2、3的每一个辊,使得成型机压制的型煤为整球状。优选地,在上述对辊成型机中,所述的传动装置6为单输入双输出型减速器。
在上述两种对辊成型机中,还包括扭力支承装置7,所述扭力支承装置7与减速器固定连接,防止减速器输出扭矩时发生整体转动。
图2为本发明的对辊成型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对辊成型机的沿图1的A-A线截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在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架
2、3:对辊
4:喂料机
5:驱动装置
6:传动装置
7:扭力支承装置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进行具体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其中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不应被视为以任何方式限制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指明,所有的份和百分数均以质量计。
实施例1:
生物质型煤原料中采用的植物性生物质为农作物秸秆;
生物质型煤中的原煤采用内蒙古出产的褐煤。
褐煤与生物质按如下质量分数配比,即:褐煤80份,生物质20份。物料粒度:≤3mm;物料水分:≤5%。
根据T/T748-1997规定的工业型煤冷压强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的生物质型煤的冷压强度,根据MT/T749-1997规定的方法测定得到的生物质型煤的防水性(包括防水时间)。
按照标准GB/T213-2008测定发热量(燃烧值)。
图1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流程的示意图,其工艺流程为:(1)将褐煤送进磨煤机,研磨成粒径为3mm以下的煤粉,并烘干;(2)将秸秆经过筛孔为3mm的切割机粉碎,自然晾干;(3)按质量百分比将80%的褐煤与20%的秸秆搅拌均匀;(4)将褐煤和秸秆物料一起快速加热到设定温度240℃,恒温时间20min,加热和保温过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5)在加压成型模具中以15吨的成型压力加压成型,加压成型也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6)冷却降温;(7)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
以本配方配制的生物质型煤,所得产品的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防水时间:24小时不散)。
实施例2:
生物质型煤原料中采用的植物性生物质为秸秆;
生物质型煤中的原煤采用长烟煤;
长烟煤与生物质按如下质量分数配比,即:长烟煤80份,生物质20份。物料粒度:≤3mm;物料水分:≤5%。
根据T/T748-1997规定的工业型煤冷压强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的生物质型煤的冷压强度,根据MT/T749-1997规定的方法测定得到的生物质型煤的防水性(包括浸水复干强度(N/个))。
图1为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流程的示意图,其工艺流程:(1)将长烟煤送进磨煤机,研磨成粒径为3mm以下的煤粉,并烘干;(2)将秸秆经过筛孔为3mm的切割机粉碎,自然晾干;(3)将80质量份的长烟煤与20质量份的秸秆搅拌均匀;(4)将烟煤与秸秆物料一起快速加热到设定温度300℃,恒温时间20min,加热和保温过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5)以15吨的成型压力在图2和图3中的双传动对辊成型机加压成型,加压成型也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6)冷却降温;(7)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
以本配方配制的型煤,所得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
生物质型煤原料中采用的植物性生物质为木屑;
生物质型煤中的原煤采用内蒙古出产的长烟煤;
长烟煤与生物质按如下质量分数配比,即:长烟煤75份,生物质25份。物料粒度:≤3mm;物料水分:≤5%。
根据T/T748-1997规定的工业型煤冷压强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得到的生物质型煤的冷压强度,根据MT/T749-1997规定的方法测定得到的生物质型煤的防水性(包括浸水复干强度(N/个))。
其工艺流程:(1)将长烟煤送进磨煤机,研磨成粒径为3mm以下的煤粉,并烘干;(2)将木屑经过筛孔为3mm的切割机粉碎,自然晾干;(3)将按质量百分比75%的长烟煤快速加热至240℃(第一温度),同时将按质量百分比25%的木屑快速加热至280℃(第二温度),其中长烟煤和木屑的加热过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4)将加热后的按质量百分比75%的长烟煤与按质量百分比25%的木屑混合并搅拌均匀,并在该温度下保温20min,其中长烟煤和木屑的保温过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5)以10吨的成型压力在如图2、3的单传动对辊成型机模具中加压成型,加压成型也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6)冷却降温;(7)脱模,得到生物质型煤。
以本配方配制的型煤,所得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4:
按照表1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5
按照表1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其他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6
按照表1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不进行保温,其他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7:
按照表2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2中。
实施例8
按照表2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2中。
实施例9
按照表2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2中。
实施例10:
按照表2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2中。
实施例11
按照表2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不进行保温,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2中。
实施例12
按照表2所示的配比和工艺条件,不进行保温,其他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所得型煤产品检测结果列于表2中。
比较例1
对于上述使用的不适于进行粉煤无粘结剂单独成型的褐煤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模具在相同的成型压力下成形,得到型煤样品1。
其工艺流程为:(1)将褐煤送进磨煤机,研磨成粒径为3mm以下的煤粉,并烘干;(2)将褐煤快速加热到设定温度240℃,恒温时间20min,加热和保温过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3)在加压成型模具中以15吨的成型压力加压成型,加压成型也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6)冷却降温;(7)脱模,得到型煤样品1。
以本比较例配制的型煤样品1,所得产品的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比较例2
对于上述使用的不适于进行粉煤无粘结剂单独成型的长烟煤利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双传动对辊成型机加压成型在相同的成型压力下成形,得到型煤样品2。
其工艺流程:(1)将长烟煤送进磨煤机,研磨成粒径为3mm以下的煤粉,并烘干;(2)将掩模后的长烟煤快速加热至240℃,并在该温度下保温20min,其中长烟煤的加热和保温过程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3)以15吨的成型压力在如图2、3的双传动对辊成型机模具中加压成型,加压成型也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的;(4)冷却降温;(5)脱模,得到型煤样品2。
以本比较例配制的型煤样品2,所得产品的检测结果列于表1中。
表1实施例1至6及比较例
表2实施例7至12
Figure BDA0000054504370000141
注:1吨=10KN
如果换算到型煤球的面压强是1吨=10MPa。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与将原煤和生物质进行混合后再加热到预定温度相比,当采用加热后的原煤和生物质进行混合时,浸水复干强度显著提高。
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根据本发明得到的生物质型煤与单独成形的褐煤或长烟煤得到的型煤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实现了粉煤,特别是不适于单独成形的低变质煤的型煤制造,满足了运输和工业应用要求;
在该生物质型煤中无需添加粘结剂,省去粘结剂准备、粘结剂与粉煤均匀混捏、型煤干燥固化等工艺过程;
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能源的生物质,不仅为生物质能大规模工业化利用提供了可能的有效途径,开辟了能源新领域,合理高效地利用了能源,而且诞生了一种极有生命力的新型能源——生物质型煤。生物质型煤作为新型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解决传统工业型煤燃烧性能不足的有效途径。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凡是依本发明内容所做出各种相应的变化与修改,都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包括:
(a)将原煤破碎并筛分,并且将生物质破碎并筛分;
(b)将经筛分的所述原煤升温至第一温度;将经筛分的所述生物质升温至第二温度;
(c)将在步骤(b)获得的升温后的所述原煤和所述生物质按照预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所述原煤与所述生物质的混合物,并达到预定温度,可选地在该预定温度下保温预定时间;
(d)将在步骤(c)获得的所述原煤与所述生物质的混合物用模具在成型压力下加压成型;以及
(e)将成型后的型煤冷却后脱模,得到所述生物质型煤产品;
其中,所述生物质是含有木质素的生物质;所述预定温度是使所述生物质中的生物素软化或液化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原煤选自低变质程度煤炭和/或中等变质程度的煤炭,更优选为低变质程度煤炭,尤其是中等粘性和/或高粘性低变质程度煤炭如低阶烟煤或中老年褐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物质是包含木质素的植物性生物质;优选所述生物质来自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或它们的组合;更优选所述生物质选自农作物的秸秆以及木材加工或竹加工所产生的木屑、竹屑、边角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最优选所述生物质选自小麦、玉米、高粱、水稻、棉花、花生、高梁、豆科的农作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秸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原煤和所述生物质按照以下预定比例混合:60~85质量份的原煤和15~40质量份的生物质,优选65~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35质量份的生物质,进一步优选70~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30质量份的生物质,最优选75~80质量份的原煤和20~25质量份的生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筛分出的所述原煤的粒度≤10mm,优选6mm以下,进一步优选3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筛分出的所述生物质粒度≤10mm,优选6mm以下,进一步优选3m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温度在150~400℃之间,优选在180~280℃之间,更优选在160~22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200~250℃之间,还进一步优选在170~210℃之间,更进一步优选在210~240℃之间,还更进一步在180~200℃之间,最优选在220~230℃之间,还最优选在190~195℃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温时间为10~30min,成型压力为5~20吨;优选所述保温时间为10~20min,成型压力为10~15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原煤和/或生物质破碎之前、或破碎后筛分前、或筛分的同时、或筛分之后对所述原煤和/或生物质进行预干燥;优选预干燥后使得所述原煤和/或所述生物质的物料水分≤15%,优选≤10%,更优选≤8%,最优选≤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原煤中或所述生物质中或所述原煤及所述生物质的混合物中进一步添加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高温煤焦油、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生物柴油制备过程的残渣、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膨润土、黄土、除硫剂、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优选添加选自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在所述原煤中进一步添加选自以下组中的物质:高温煤焦油、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生物柴油制备过程的残渣、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除硫剂,更优选添加选自工业油脂的下脚料、石油开采处理后的淤泥、黄土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生产所述生物质型煤的过程中不添加额外的粘结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比所述第二温度低10~250℃,10~120℃,10~40℃,优选低15~40℃,更优选低15~35℃,最优选低25~35℃。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温度在150~240℃之间,150~200℃之间,更优选在160~22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170~210℃之间,又优选在180~200℃之间,最优选在190~195℃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温度在200~400℃之间,优选200~300℃之间,还优选180~280℃之间,进一步优选在200~250℃之间,更进一步优选在210~240℃之间,或最优选在220~230℃之间。
CN 201110088704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2191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088704 CN102191101B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46076.7 2010-04-09
CN201010146076 2010-04-09
CN 201110088704 CN102191101B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1101A true CN102191101A (zh) 2011-09-21
CN102191101B CN102191101B (zh) 2013-08-14

Family

ID=44599981

Famil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88508 Active CN102191097B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产生物质型煤的方法
CN2011100884757A Pending CN102191095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制备生物质型煤的方法
CN 201110088704 Active CN102191101B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CN201110088656XA Pending CN102191100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
CN2011100885069A Pending CN102191096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尤其是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
CN2011100886413A Pending CN102191099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CN2011100885232A Pending CN102191098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制备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88508 Active CN102191097B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产生物质型煤的方法
CN2011100884757A Pending CN102191095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制备生物质型煤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8656XA Pending CN102191100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
CN2011100885069A Pending CN102191096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尤其是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
CN2011100886413A Pending CN102191099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无粘结剂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CN2011100885232A Pending CN102191098A (zh) 2010-04-09 2011-04-08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7) CN102191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1865B (zh) * 2012-01-06 2014-08-13 孔令增 一种制备柱体颗粒燃料的滚轮挤压机
CN103528342B (zh) * 2013-08-05 2015-06-24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泥干燥系统及煤泥干燥工艺
CN103740431B (zh) * 2013-12-25 2015-08-19 河南金土地煤气工程有限公司 生物质碳粉与劣质煤炭混合合成清洁型煤的生产方法与设备
CN103770363B (zh) * 2014-01-13 2015-10-1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秸秆类生物质粉碎成型系统
CN103756747B (zh) * 2014-01-13 2015-07-08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秸秆类生物质粉碎成型方法
CN104357119B (zh) * 2014-10-21 2017-05-03 厦门三和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79587A (zh) * 2015-08-24 2017-03-08 陆乃昌 电厂锅炉用生物质复合燃料
CN106479588A (zh) * 2015-08-24 2017-03-08 陆乃昌 型煤锅炉用生物质燃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19899B (zh) * 2015-12-23 2018-05-04 太仓东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893B (zh) * 2015-12-23 2018-05-04 太仓东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9053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低阶煤和颗粒物的型煤原料的焦化工艺
CN106929068A (zh) * 2015-12-30 2017-07-07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低阶煤和垃圾颗粒的型煤原料的提质工艺
CN105567366A (zh) * 2016-02-03 2016-05-11 山东佳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型煤热压成型工艺
CN105689074A (zh) * 2016-03-19 2016-06-22 福建将乐天马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煤炭烘干破碎筛选的一体化系统
CN107236556B (zh) * 2016-03-29 2020-05-01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含有低阶煤和生物质的成型料进行提质的工艺
CN107236566B (zh) * 2016-03-29 2020-11-06 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阶煤和生物质的成型工艺及由该工艺制得的成型料
JP6632496B2 (ja) * 2016-08-24 2020-01-22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固形燃料の製造方法
RU2645218C1 (ru) * 2017-05-10 2018-02-19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науки Институт проблем нефти и газа Сибир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угольных брикетов
CN108064259B (zh) * 2017-11-07 2020-11-13 苏州炭约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质-低阶煤共热溶制备无灰煤的方法
CN108192679B (zh) * 2018-01-26 2020-12-22 上海泽玛克敏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型煤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1592922A (zh) * 2020-06-19 2020-08-28 哈尔滨科莱地温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燃料褐煤与生物质秸秆复合加工成型工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632A (zh) * 2007-04-30 2007-09-19 中南大学 一种石灰立窑用复合型煤粘结剂
CN101148622A (zh) * 2007-11-02 2008-03-26 山西大学 一种夹芯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CN101250454A (zh) * 2008-03-25 2008-08-27 福州大学 以水葫芦与无烟粉煤制备生物质型煤
CN101629112A (zh) * 2009-07-28 2010-01-20 吴长明 一种生物质型煤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70A (zh) * 1995-11-22 1997-06-04 鞍山钢铁公司 一种无粘结剂型煤及其制作工艺
CN1766072A (zh) * 2005-11-30 2006-05-03 沙同庆 劣质煤与生物质复合环保燃料
CN101148620A (zh) * 2006-09-22 2008-03-26 向阳 速燃点火煤
CN101130708A (zh) * 2007-10-01 2008-02-27 朱振刚 环保型半生物质薪棒燃料及其生产工艺
EP2258816A4 (en) * 2008-02-18 2012-01-25 Kuriyama Shinsuke SOLID FU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OLID FUEL
CN201386087Y (zh) * 2009-01-21 2010-01-20 张云和 半自动一体化生物质制煤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632A (zh) * 2007-04-30 2007-09-19 中南大学 一种石灰立窑用复合型煤粘结剂
CN101148622A (zh) * 2007-11-02 2008-03-26 山西大学 一种夹芯生物质型煤及其生产方法
CN101250454A (zh) * 2008-03-25 2008-08-27 福州大学 以水葫芦与无烟粉煤制备生物质型煤
CN101629112A (zh) * 2009-07-28 2010-01-20 吴长明 一种生物质型煤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玉立 等: "中国生物质型煤技术的研究现状", 《洁净煤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1099A (zh) 2011-09-21
CN102191096A (zh) 2011-09-21
CN102191100A (zh) 2011-09-21
CN102191095A (zh) 2011-09-21
CN102191101B (zh) 2013-08-14
CN102191097A (zh) 2011-09-21
CN102191098A (zh) 2011-09-21
CN102191097B (zh)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1101B (zh) 一种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Ibitoye et al. Densification of agro-residue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 overview
Oladeji Theoretical aspects of biomass briquetting: a review study
CN103013611A (zh) 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34920B (zh) 一种生物质型煤粘结剂和以该粘结剂制成的生物质型煤
CN102161926B (zh) 一种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质碳源型煤的生产工艺
CN104845696B (zh) 利用桑枝发酵废弃物制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方法
CN103602359A (zh) 一种混合型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成型方法
CN109022090A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24348B (zh) 利用橡胶籽壳制备生物质致密燃料的方法
Kumar et al. Evaluation of Boiler efficiency of Bobriquettes by Indirect Method
CN102010770A (zh) 一种复合生物质颗粒燃料
CN104726159A (zh) 复合改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01246A (zh) 一种清洁生物质型煤的生产方法
CN103409195A (zh) 一种冷态挤压分类成型颗粒燃料的生产方法
CN110964581A (zh) 一种后成型生物质燃料生产方法
Raval Alternative of conventional solid fuels: Renewable Energy from Fields
Bhosale et al. Densification of Biomass-Briquetting
CN102876417A (zh) 一种新型复合生物质颗粒燃料
Yuhazri et al. Solid fuel from empty fruit bunch fiber and waste papers Part 6: dimension stability test after exposed to ambient condition
Kumari et al. Briquetting: A Technique for the Densification of Biomass for Agriculture Waste
CN106010721A (zh) 一种高效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
Amalia et al. Biobriquette potential in energy independence
Pandey A review of biomass energy in India and its densification
CN115873645A (zh) 一种废弃植物制备水泥窑生物质替代燃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