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214A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214A
CN102190214A CN2011100399569A CN201110039956A CN102190214A CN 102190214 A CN102190214 A CN 102190214A CN 2011100399569 A CN2011100399569 A CN 2011100399569A CN 201110039956 A CN201110039956 A CN 201110039956A CN 102190214 A CN102190214 A CN 102190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mentioned
user
bed
inte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99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田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0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梯系统,其在从停止电梯的电力供给的状态到供给电力将电梯恢复为可动状态的场合,可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电梯系统1包含:多个电梯10_1、10_2、...、10_n;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检测电梯系统1的使用者的拍摄机4;电梯控制装置2。电梯控制装置2根据多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运转状况维持或停止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电力供给。另外,电梯控制装置2,在停止全部多个电梯10_1、10_2、...、10_n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在拍摄机4检测到电梯系统1的使用者的场合,对多个电梯10_1、10_2、...、10_n中至少一个供给电力。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多个电梯进行电源的供给。
背景技术
以前,在电梯的运行需要少的场合,有根据电梯的运行需要切断各电梯设备的电源设为待机状态,在操作了设置于乘梯处的呼叫按钮时,解除待机状态恢复通常运转的情况(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2441号公报(0009)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在操作设置于乘梯处的呼叫按钮的定时解除待机状态再接通各电梯设备的电源的场合,到各电梯设备成为可运行的状态,电梯成为可运转为止需要某程度的时间。因而,有降低使用者的便利性的可能。本发明鉴于上述而提出,目的是在从停止电梯的电力供给的状态到供给电力将电梯恢复为可动状态的场合,可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成目的,第1发明的电梯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电梯;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其设置在上述多个电梯各自具有的轿厢的外部,登记上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目的层;使用者检测单元,其设置在各个上述轿厢的外部,检测上述电梯的使用者;以及电源控制装置,其根据上述多个电梯的运转状况维持或停止对各个上述电梯的电力供给,并在停止对全部的上述多个电梯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在上述使用者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电梯的使用者的场合,对上述多个电梯中至少一个供给电力。
第2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1发明的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停止对上述多个电梯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和上述使用者检测单元的至少一方供给电力。
第3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1发明的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使用者检测单元是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设置,用于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上述使用者的目的层的输入装置,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停止对上述多个电梯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供给电力。
第4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1发明到上述第3发明中的任一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呼叫数,变更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
第5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4发明的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上述呼叫数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的场合,将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设为2以上。
第6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5发明的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具有多个上述阈值,随着上述阈值变大,使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增加。
第7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1发明到上述第3发明中的任一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层,变更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
第8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7发明的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的数超过规定阈值的场合,将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设为2以上。
第9发明的电梯系统是上述第1发明到上述第3发明中的任一电梯系统,其中,优选的是,上述电源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呼叫数和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层,变更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
本发明在从停止对电梯的电力供给的状态到供给电力而将电梯恢复为可动状态的场合,可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梯的运转模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3是恢复控制的第1变形例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恢复控制的第2变形例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5是恢复控制的第3变形例的顺序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电梯系统;2电梯控制装置;2io输入输出部;2m存储部;2p处理部;3登记装置;3B输入开关;4拍摄机;5电源;6电源开关;6_1,6_2,6_n,6c,6d开关;10电梯群;10_1,10_2,10_n电梯;11升降井;12a,12b导轨;14配重;15缆绳;16a滑轮;16b偏转滑轮;17电动机;18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实施下述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下述实施例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实质相同的、所谓等同的范围的要素。以下,下是垂直方向侧,上是垂直方向的相反侧。
图1是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的构成图。电梯系统1包含:包括多个电梯10_1、10_2、...、10_n的电梯群10;电梯控制装置2;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拍摄装置(以下,称为拍摄机)4。对构成电梯群10的各个电梯10_1、10_2、...、10_n附上的标号的下划线后的1,2,...、n是用于识别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编号,取整数值。
接着,说明电梯10_1、10_2、...、10_n的构成。电梯10_1、10_2、...、10_n都具有相同构成,因此,表示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构成要素的标号相同。各个的电梯10_1、10_2、...、10_n包含升降井11、导轨12a、12b、轿厢13、配重14、缆绳15、滑轮16a、偏转滑轮16b、电动机17、驱动器18。
导轨12a、12b设置在升降井11内,对与垂直方向平行的方向中的轿厢13的移动进行引导。因此,轿厢13沿导轨12a、12b在升降井11内升降。轿厢13是搭乘电梯10_1、10_2等的使用者(即,电梯系统1的使用者)的构造物,将搭乘的使用者向不同层移动。
轿厢13与配重14通过缆绳15连接。缆绳15卷绕在滑轮16a及偏转滑轮16b上。滑轮16a与电动机17的旋转轴连接,由电动机17旋转。通过这样的构成,轿厢13随着基于电动机17驱动的滑轮16a的旋转,与配重14一起在相互上下相反方向升降。另外,轿厢13的驱动方式也可以是油压等其他方式。另外,电梯10_1等也可以是在轿厢13的下方具备滑轮的轿厢下滑轮式。这样,本实施例中,轿厢13的驱动方式和电梯的形式不限。
电动机17,例如是感应电动机或者同步电动机,由驱动器18控制动作。驱动器18是构成电梯10_1等的设备的一个,例如,具备变换器。驱动器18经由电梯控制装置2从电源(例如,商用电源)5供给电力,并且根据从电梯控制装置2输入的控制信号,驱动电动机17。接着,说明电梯控制装置2。
电梯控制装置2包含处理部2p、存储部2m、输入输出部2io、电源开关6。电梯控制装置2从电源5供给电力而动作,控制各个电梯10_1、10_2、...、10_n。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控制(电梯控制)中,有轿厢13的升降控制、轿厢13及电梯层设置的门的开闭控制、根据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登记的信息进行的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运转控制等。另外,电梯控制装置2在构成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设备中,也起到控制对消耗电力的设备(电力消耗设备)的电力供给的电源控制装置的功能。即,电梯控制装置2根据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运转状况,从电源5向各个电梯10_1、10_2、...、10_n供给电力,或者停止电力的供给。电力消耗设备除了驱动器18和/或电动机17,例如,还有轿厢13内的照明和/或门开闭装置、用于检测电梯10_1等的运转状况的各种传感器类、用于轿厢位置显示的乘梯处指示器等。
处理部2p例如由微计算机构成。另外,存储部2m由RAM或ROM、硬盘装置等构成,保存用于执行电梯控制和/或对电力消耗设备的电力供给的控制(电力供给控制)等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等。处理部2p通过适当从存储部2m读出并执行电梯控制和/或电力供给控制所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电梯控制和/或电力供给控制。
输入输出部2io用于在处理部2p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输入输出部2io与处理部2p、电梯10_1等的设备类(例如,驱动器18或者各种传感器类等)及电源开关6连接,在处理部2p、电梯10_1的设备类及电源开关6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电源开关6设置在电源5和各个电梯10_1、10_2、...、10_n及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及拍摄机4之间的电力供给通路上。更具体地说,电源开关6具有多个开关6_1、6_2、...6_n、6d、6c,开关6_1、6_2、...6_n设置在电源5和各个电梯10_1、10_2、...、10_n之间的电力供给通路上。开关6d设置在电源5和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之间的电力供给通路上,开关6c设置在电源5和拍摄机4之间。
各个开关6_1、6_2、...6_n根据来自处理部2p的指令,开闭电源5和各个电梯10_1、10_2、...、10_n之间的电力供给通路。同样,开关6d根据来自处理部2p的指令,开闭电源5和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之间的电力供给通路,开关6c开闭电源5和拍摄机4之间的电力供给通路。
向电梯101等的电力消耗设备供给电力的场合,处理部2p通过使开关6_1、6_2、...6_n中必要的开关导通而闭合上述电力供给通路,从电源5向电梯10_1等供给电力。另外,停止电梯10_1等的电力消耗设备的电力供给的场合,处理部2p通过使各个开关6_1、6_2、...6_n中必要的开关截止而断开上述电力供给通路,停止从电源5对电梯10_1、10_2、...、10_n的电力供给。处理部2p由于可以使各个开关6_1、6_2、...6_n独立导通、截止,因此,可以从电源5向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独立供给电力,或者停止电力的供给。
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和拍摄机4供给电力的场合,处理部2p通过使开关6d、6c导通来闭合电力供给通路,从电源5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和拍摄机4供给电力。另外,停止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和拍摄机4进行电力的供给的场合,处理部2p通过使开关6d、6c截止来断开电力供给通路,停止从电源5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和拍摄机4供给电力。
另外,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电梯控制装置2具备具有多个开关6_1等的电源开关6的例,但是,电源开关6设置在电源5和各个电梯10_1、10_2、...、10_n具备的电力消耗设备和/或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等之间即可。例如,可以在各个电力消耗设备和/或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等设置开关,由处理部2p控制该开关,也可以在电梯控制装置2的外部设置开关,由处理部2p控制该开关。
电梯控制装置2的输入输出部2io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及拍摄机4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拍摄机4也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连接。通过这样的构成,处理部2p可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及拍摄机4进行信息的交换。
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及拍摄机4设置在各个电梯10_1、10_2、...、10_n具备的轿厢13的外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在电梯10_1等的轿厢13停止层中的至少一层(最好是全部的层)。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不必设置在电梯厅,也可以设置在电梯厅的附近(跟前)。另外,在全部的层未设置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场合,在未设置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层设置通常的呼叫装置。
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附有轿厢13停止层的编号的多个输入开关(输入装置)3B。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通过由开关3B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输入自身的目的层,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登记上述使用者的目的层。另外,使用者也可以通过具有的移动终端装置(例如,便携电话机),由无线通信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输入目的层。该场合,输入装置成为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接收装置。
处理部2p根据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登记的目的层,控制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运转。例如,处理部2p根据电梯群10的全部呼叫数(总使用者数)或者对各个目的层的呼叫数,控制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运转。这样,电梯系统1通过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接受目的层,并根据它控制各个电梯10_1、10_2、...、10_n的运转,这称为DCS(Destination Control System,目标控制系统)。
拍摄机4例如设置在电梯10_1等的轿厢13停止的层中,设置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层,检测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拍摄机4由于是检测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的使用者检测单元,因此,最好设置在能够可靠地检测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操作者,即,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的场所(例如,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附近)。本实施例中,拍摄机4设置为可拍摄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因此,拍摄机4能够可靠地检测使用者对输入开关3B的操作。另外,使用者检测单元不限于拍摄机4,例如,也可以采用非接触静电电容传感器和/或红外线传感器等。若将拍摄机4、非接触静电电容传感器等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则可迅速检测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
另外,也可以将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该场合,根据对输入开关3B的输入有无,检测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例如,电梯控制装置2的处理部2p检测对输入开关3B的输入时,处理部2p判定存在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从而,检测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若将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则不必另外设置拍摄机4等,因此可使电梯系统1的构成简化,并可使制造成本、保养和/或检修所需成本降低。
为了抑制电梯10_1等的消耗电力,本实施例中,电梯控制装置2的处理部2p在全部的轿厢13关门待机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的场合,判定运转状况为空闲状态。该场合,处理部2p将电梯系统1的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到省电运转模式。这里,通常运转模式是指,使构成电源开关6的至少一个开关导通,向构成电梯群10的至少一个电梯的电力消耗设备及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供给电力而进行待机或者运转的运转模式。
另外,省电运转模式是至少停止对构成电梯群10的全部电梯10_1、10_2、...、10_n的电力供给的运转模式。省电运转模式中,至少向电梯控制装置2供给电力,从而,电梯控制装置2动作。另外,省电运转模式中,除了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用作使用者检测单元的情况外,停止对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电力供给,继续对拍摄机4等的电力供给。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用作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省电运转模式中,电梯控制装置2继续对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电力供给。这样,省电运转模式中,电梯控制装置2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和使用者检测单元的至少一方供给电力。
电梯控制装置2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省电运转模式后,在使用者检测单元(例如,拍摄机4)检测到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的场合,向多个电梯10_1、10_2、...、10_n中至少一个供给电力。从而,电梯控制装置2将电梯系统1的运转模式从省电运转模式恢复为通常运转模式。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电梯的运转模式控制。
图2是本实施例的电梯的运转模式控制的顺序的流程图。每次执行本实施例的电梯的运转模式控制时,在步骤ST1,图1所示电梯控制装置2的处理部2p在电梯系统1以通常运转模式运转的状态下,判定是否向省电运转模式转变。例如,处理部2p在对全部的电梯10_1、10_2、...、10_n的呼叫未在规定时间发生的场合,判定电梯系统1的运转状况为空闲状态,向省电运转模式转变。即,在全部的轿厢13关门待机的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判断为空闲状态,向省电运转模式转变。该场合,例如,处理部2p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登记的目的层的数为0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间的场合,判定向省电运转模式转变。
处理部2p判定不向省电运转模式转变时(步骤ST1,否),处理部2p继续通常运转模式的电梯系统1的运转,结束本实施例的电梯的运转模式控制。处理部2p判定向省电运转模式转变时(步骤ST1,是),进入步骤ST2。步骤ST2中,处理部2p向图1所示电源开关6输出待机信号。从而,电源开关6具备的全部的开关6_1、6_2、...6_n截止。结果,如步骤ST3,对全部的电梯10_1、10_2、...、10_n,停止来自电源5的电力供给。更具体地,对全部的电梯10_1、10_2、...、10_n具有的电力消耗设备,停止来自电源5的电力供给。
接着,进入步骤ST4,处理部2p判定拍摄机4是否检测到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本实施例中,拍摄机4具有录像功能和/或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拍摄的功能,处理部2p取得拍摄机4拍摄的图像,实施噪音去除、二值化等的图像处理后,根据图像处理后的图像信息判定使用者的有无。例如,比较连续的图像信息,在两者产生变化的场合,处理部2P判定拍摄机4检测到使用者,即,存在电梯系统1的使用者。另外,在构成获得的图像信息的图像要素中检测到可判断为人手的部分的场合,处理部2p判定拍摄机4检测到使用者。另外,拍摄机4检测使用者的判定不限于此。
另外,采用非接触静电电容传感器和/或红外线传感器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根据使用者的接近导致的非接触静电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和/或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发出的红外线,处理部2p判定为使用者的存在。而且,将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处理部2p根据输入开关3B的输入的有无,判定使用者的存在。
将拍摄机4或者非接触静电电容传感器等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省电运转模式中,向电梯控制装置2和至少拍摄机4或者非接触静电电容传感器等供给电力即可。该场合,也可以不向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供给电力。因此,可抑制省电运转模式中动作的设备数,从而可进一步抑制电梯系统1的电力消耗。另外,将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省电运转模式中,向电梯控制装置2和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供给电力即可。
在处理部2p判定拍摄机4未检测到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的场合(步骤ST4,否),处理部2p继续停止全部的电梯10_1、10_2、...、10_n的电力供给的。在处理部2p判定拍摄机4检测到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的场合(步骤ST4,是),进入步骤ST5。
在检测到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的场合,必须快速使使用者可利用电梯10_1等。因而,步骤ST5中,处理部2p执行将电梯系统1的运转模式从省电运转模式向通常运转模式切换的控制(恢复控制)。恢复控制中,除了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向构成电梯群10的多个电梯10_1、10_2、...、10_n中至少一个及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供给电力。另外,在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恢复控制中,向构成电梯群10的多个电梯10_1、10_2、...、10_n中至少一个供给电力。
在没有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在电梯系统1的省电运转模式中检测到使用者后,向电梯系统1的至少一个电梯(更具体为该电梯的电力消耗设备)及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供给电力。从而,在检测到使用者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快速启动成为可运转状态。在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作为使用者检测单元的场合,根据使用者进行的目的层的输入,向电梯系统1的至少一个电梯供给电力。
通常,在向未供给电力的电梯10_1等供给电力后,到可实际运转需要某程度的时间。但是,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到电梯为止存在某程度的距离,因此,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登记目的层的使用者到达供给电力的电梯为止需要某程度的时间。因而,开始电力供给的电梯在使用者移动到搭乘的电梯为止的期间成为可运转状态。结果,几乎不会让使用者产生等待的感觉,因此,在从停止对电梯的电力供给的状态到供给电力使电梯恢复为可动状态的场合,可以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恢复控制中最初供给电力的电梯也可以是离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距离最远位置的电梯。这样,使用者移动到搭乘的电梯为止的期间,可更可靠地使电梯成为可运转状态,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而且,在拍摄机4等检测使用者的场合,拍摄机4等仅仅对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设置即可,因此不必在电梯厅设置大量拍摄机等。结果,可降低电梯系统1的成本、保养和/或检修费用。
本实施例中,电梯系统1中,由于具备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因此,电梯控制装置2可掌握呼叫数及目的层。因而,步骤ST5中的恢复控制中,也可以在检测到使用者后,首先向1台电梯供给电力,然后,根据呼叫数、目的层来变更接通电力的电梯数,以进一步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
图3是恢复控制的第1变形例的顺序的流程图。该恢复控制在检测到使用者后,首先向1台电梯供给电力而恢复为通常运转后,根据呼叫数供给电力,即,变更恢复为通常运转的电梯数。步骤ST501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目的层的信息,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相对于设置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层是否为上行目的层且下行目的层。
在处理部2p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相对于设置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层是上层或下层的场合,即仅仅是上行目的层或者仅仅是下行目的层的场合(步骤ST501,否),进入步骤ST502。步骤ST502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呼叫数(呼叫数)Nc,与预先设定的规定的阈值(第1呼叫数阈值)Ncc1比较。呼叫数Nc可以看作是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输入开关3B被操作的次数相等的要利用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第1呼叫数阈值Ncc1用于再次接通(恢复)电源供给的电梯数从1台进一步增加(例如2台)时的判定,例如,以消耗电力和让使用者有等待感觉为基准进行设定。第1呼叫数阈值Ncc1在电梯控制装置2的存储部2m保存。
在处理部2p判定为Nc≤Ncc1的场合(步骤ST502,是),可判断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少,即使按使用者数停止轿厢13,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也不会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03,处理部2p仍然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1台。从而,由于不会草率地恢复电梯,因此可以抑制电梯系统1的消耗电力的增加。
接着,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1的场合(步骤ST502,否),进入步骤ST504。步骤ST504中,处理部2p比较呼叫数Nc和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2呼叫数阈值)Ncc2。第2呼叫数阈值Ncc2用于判定使再次接通(恢复)电源的供给的电梯数从1台增加后是否进一步增加,例如,以消耗电力和让使用者有等待感觉为基准进行设定。第2呼叫数阈值Ncc2在电梯控制装置2的存储部2m保存。另外,Ncc1<Ncc2。
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2的场合(步骤ST504,是),由于使用者多,可判断若不将运转电梯数设为2台,则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05,处理部2p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2台。因此,即使使用者增加的场合,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2的场合(步骤ST504,否),由于使用者更多,因此可判断若不将运转电梯数设为3台,则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06,处理部2p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使用者增加的场合,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返回步骤ST501进行说明。处理部2p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为上行目的层且下行目的层的场合(步骤ST501,是),进入步骤ST507。该场合,可判断至少存在2个的使用者。步骤ST507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呼叫数Nc,与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3呼叫数阈值)Ncc3比较。第3呼叫数阈值Ncc3用于现在输入的目的层为上行目的层且下行目的层的场合将再次接通(恢复)电源供给的电梯数从2台增加到3台时的判定,例如,以消耗电力和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为基准进行设定。第3呼叫数阈值Ncc3在电梯控制装置2的存储部2m保存。
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3的场合(步骤ST507,是),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少但是存在至少2个的使用者,因此,若现在运转的电梯仅仅为1台,则认为一方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08,处理部2p将恢复的电梯数从1台增加到2台。因此,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另外,从抑制电梯系统1的消耗电力的观点看,现在输入的目的层为上行目的层且下行目的层的场合,也不排除仅仅以1台电梯运转(以下同样)。
接着,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3的场合(步骤ST507,否),由于使用者多,可判断若不将运转电梯数设为3台,则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09,处理部2p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使用者增加的场合,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这样,电梯系统1的电梯控制装置2可以掌握呼叫数,因此,利用这个情况,可根据呼叫数在恢复控制中变更供给电力的电梯数。结果,可以进一步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另外,可以经济地运用电梯系统1。
图4是恢复控制的第2变形例的顺序的流程图。该恢复控制是在检测到使用者后,首先向1台电梯供给电力后,根据目的层的数变更供给电力的电梯数。接着,说明本变形例的恢复控制的顺序。另外,本变形例的步骤ST511与上述第1变形例的步骤ST501同样,因此说明省略。处理部2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相对于设置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层为上层或下层的场合,即,仅仅是上行目的层或者仅仅是下行目的层的场合(步骤ST511,否),进入步骤ST512。
步骤ST512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目的层的数(目的层数)Nf,与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比较。目的层数Nf是在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登记的不同目的层的数,与电梯系统1具有的全部的轿厢13的停止次数相当。例如,作为目的层,在2层3次登记,3层1次登记,5层2次登记的场合,目的层数Nf成为3,作为目的层,从2层到6层为止的各个层被登记的场合,目的层数Nf成为5。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用于将再次接通(恢复)电源供给的电梯数从1台进一步增加(例如2台)时的判定,例如,以消耗电力和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为基准进行设定。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在电梯控制装置2的存储部2m保存。
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12,是),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采用1台电梯的场合中的轿厢13的停止次数比较少。因而,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没有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13,处理部2p仍然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1台。因此,由于不会草率地恢复电梯,因此可以抑制电梯系统1的消耗电力的增加。
接着,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12,否),进入步骤ST514。步骤ST514中,处理部2p比较目的层数Nf和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2目的层数阈值)Nfc2。第2目的层数阈值Nfc2用于将再次接通(恢复)电源供给的电梯数从1台增加后是否进一步增加的判定,例如,以消耗电力和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为基准进行设定。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在电梯控制装置2的存储部2m保存。另外,Nfcl<Nfc2。
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2的场合(步骤ST514,是),目的层数Nf大,即,采用1台电梯的场合中的轿厢13的停止次数多。因而,若运转的电梯数不设为2台,则可判断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15,处理部2p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2台。因此,即使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2的场合(步骤ST514,否),目的层数N便多,结果,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变得更多,因此,若不将运转电梯数设为3台,则可判断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16,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更多,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返回步骤ST511进行说明。处理部2p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为上行目的层且下行目的层的场合(步骤ST511,是),进入步骤ST517。该场合,可判断存在至少2个的使用者。步骤ST517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目的层数Nf,与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3目的层数阈值)Nfc3比较。第3目的层数阈值Nfc3用于将再次接通(恢复)电源供给的电梯数从2台向3台增加时的判定,例如,以消耗电力和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为基准进行设定。
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3的场合(步骤ST517,是),虽然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比较少但是也存在至少2个的使用者。因此,现在运转的电梯若为仅仅1台,则认为一方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18,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从1台向2台增加。因此,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3的场合(步骤ST517,否),由于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若不将运转电梯数设为3台,则可判断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19,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也可以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这样,电梯系统1的电梯控制装置2可掌握目的层,因此,可利用该情况,根据目的层数变更恢复控制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结果,可以进一步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降低,另外,可以经济地运用电梯系统1。
图5是恢复控制的第3变形例的顺序的流程图。该恢复控制是在检测使用者后,首先向1台电梯供给电力后,根据呼叫数和目的层,变更供给电力的电梯数。接着,说明本变形例的恢复控制的顺序。另外,本变形例的步骤ST521与上述第1变形例的步骤ST501同样,因此说明省略。在处理部2p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相对于设置了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的层为上层或下层的场合,即,仅仅为上行目的层或者仅仅为下行目的层的场合(步骤ST521,否),进入步骤ST522。
步骤ST522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呼叫的数(呼叫数)Nc,与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1呼叫数阈值)Ncc1比较。呼叫数Nc及第1呼叫数阈值Ncc1如上所述。处理部2p判定Nc≤Ncc1的场合(步骤ST522,是),进入步骤ST523。步骤ST523中,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目的层的数(目的层数)Nf,与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比较。目的层数Nf及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如上所述。
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23,是),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少,且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即使采用1台电梯,轿厢13的停止次数也比较少。因而,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不会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4,处理部2p仍然将恢复电梯数设为1台。从而,由于不会草率地恢复电梯,因此可以抑制电梯系统1的消耗电力的增加。
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23,否),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少但是目的层数Nf比较大,因此采用1台电梯的场合,轿厢13的停止次数多。因而,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5,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2台。因此,即使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也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返回步骤ST522,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1的场合(步骤ST522,否),进入步骤ST526。步骤ST526中,处理部2p比较呼叫数Nc和第2呼叫数阈值Ncc2。处理部2p判定Nc≤Ncc2的场合(步骤ST526,是),由于使用者多,可判断若不将运转电梯数从1台增加,则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7,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目的层数Nf,与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比较。
步骤ST527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27,是),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多但是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若采用2台电梯,则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没有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5,处理部2p将恢复的电梯数设为2台。因此,即使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多,也不会草率恢复电梯,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步骤ST527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27,否),由于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多且目的层数Nf比较大,因此采用2台电梯的场合,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8,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多,且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也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返回步骤ST526,处理部2p判定Nc>Ncc2的场合(步骤ST526,否)与Nc≤Ncc2的场合(步骤ST526,是)相比使用者更多,因此,若不将运转电梯数增加到至少3台,则可判断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9,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目的层数Nf,与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比较。
步骤ST529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29,是),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多但是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若采用3台电梯,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不会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28,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多,也不会草率恢复电梯,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步骤ST529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29,否),由于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多,且目的层数Nf比较大,因此采用3台电梯的场合,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0,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4台。因此,即使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多,且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也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返回步骤ST521进行说明。处理部2p判定现在输入的目的层为上行目的层且下行目的层的场合(步骤ST521,是),进入步骤ST531。该场合,可判断存在至少2个的使用者。步骤ST531中,处理部2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登记的呼叫数Nc,与第3呼叫数阈值Ncc3比较。第3呼叫数阈值Ncc3如上所述。
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3的场合(步骤ST531,是),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比较少但是存在至少2个的使用者,因此现在运转的电梯若仅仅为1台,则认为一方的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2,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目的层数Nf,与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比较。
步骤ST532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32,是),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为2人以上但是比较少,另外,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若采用2台电梯,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不会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3,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2台。因此,不会草率恢复电梯,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步骤ST532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32,否),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为2人以上且比较少,但是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若采用3台电梯,则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没有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4,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即使使用者数增加,也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接着,返回步骤ST531,在处理部2p判定Nc>Ncc3的场合(步骤ST531,否),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与Nc≤Ncc3的场合(步骤ST531,是)相比增加。因此,现在运转的电梯若为2台,则认为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5,处理部2p从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3取得目的层数Nf,与第1目的层数阈值Nfc1比较。
步骤ST535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35,是),虽然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多但是目的层数Nf比较小,因此若采用3台电梯,则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没有相应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6,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3台。因此,不会草率恢复电梯,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步骤ST535中,在处理部2p判定Nf>Nfc1的场合(步骤ST535,否),由于电梯10_1等的使用者数多,而且,目的层数Nf大,因此若为3台电梯,则可判断使用者等待的感觉增加。该场合,进入步骤ST537,处理部2p将恢复电梯数设为4台。因此,即使使用者数增加,且电梯系统1具有的轿厢13的总停止次数多,也可降低使用者等待的感觉。
这样,电梯系统1的电梯控制装置2可以掌握呼叫数,因此,利用这个情况,可根据呼叫数和目的层数在恢复控制中变更供给电力的电梯数。结果,与采用呼叫数或目的层数的一方的场合比较,可以进一步抑制使用者的便利性的降低,另外,可以经济地运用电梯系统1。
另外,上述第1变形例到第3变形例中说明的阈值和恢复的电梯数等只是一例,而不限于上述,可根据电梯系统的规格(电梯数、停止层的层数等)适宜变更阈值等。另外,上述第1变形例到第3变形例的恢复控制中,主要从改善使用者的便利性降低的观点来确定算法,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从实现电梯系统的消耗能量的削减,提高轿厢的速达性,延长保养、检修的周期等的观点,来确定恢复控制的算法。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在从停止电力的供给的状态到再次开始电力的供给而使电梯为可动状态的场合,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Claims (9)

1.一种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电梯;
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其设置在上述多个电梯各自具有的轿厢的外部,登记上述电梯的使用者的目的层;
使用者检测单元,其设置在各个上述轿厢的外部,检测上述电梯的使用者;以及
电源控制装置,其根据上述多个电梯的运转状况维持或停止对各个上述电梯的电力供给,并在停止对全部的上述多个电梯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在上述使用者检测单元检测到上述电梯的使用者的场合,对上述多个电梯中至少一个供给电力。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停止对上述多个电梯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和上述使用者检测单元的至少一方供给电力。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使用者检测单元,是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设置,用于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上述使用者的目的层的输入装置,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停止对上述多个电梯的电力供给的期间,向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供给电力。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呼叫数,变更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上述呼叫数超过预先设定的规定阈值的场合,将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设为2以上。
6.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具有多个上述阈值,随着上述阈值变大,使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增加。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层,变更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
8.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不同目的层的数超过规定阈值的场合,将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设为2以上。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控制装置,根据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呼叫数和在上述目的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的目的层,变更上述多个电梯中供给电力的电梯数。
CN2011100399569A 2010-03-18 2011-02-17 电梯系统 Pending CN1021902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3002/2010 2010-03-18
JP2010063002A JP2011195258A (ja) 2010-03-18 2010-03-18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214A true CN102190214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599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99569A Pending CN102190214A (zh) 2010-03-18 2011-02-17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95258A (zh)
CN (1) CN10219021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806A (zh) * 2010-09-08 2012-04-0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省电力系统
CN103159095A (zh) * 2013-03-27 2013-06-19 中山市卓梅尼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操纵设备节能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31252A (ja) * 2012-08-03 2014-02-2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16055977A (ja) * 2014-09-09 2016-04-2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6377A (ja) * 1998-03-31 1999-10-19 Ntt Power And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0026034A (ja) * 1998-07-10 2000-01-25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CN1477047A (zh) * 2002-08-23 2004-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1356108A (zh) * 2006-01-12 2009-01-28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控制的视频辅助系统
CN101407293A (zh) * 2007-10-10 2009-04-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6377A (ja) * 1998-03-31 1999-10-19 Ntt Power And Building Facilities Inc 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JP2000026034A (ja) * 1998-07-10 2000-01-25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CN1477047A (zh) * 2002-08-23 2004-02-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1356108A (zh) * 2006-01-12 2009-01-28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用于电梯控制的视频辅助系统
CN101407293A (zh) * 2007-10-10 2009-04-15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806A (zh) * 2010-09-08 2012-04-0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省电力系统
CN102398806B (zh) * 2010-09-08 2014-07-09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省电力系统
CN103159095A (zh) * 2013-03-27 2013-06-19 中山市卓梅尼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操纵设备节能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5258A (ja) 201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7293B (zh) 电梯
CN102190214A (zh) 电梯系统
JP550541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盤
CN204270305U (zh) 具有指纹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
CN101830377B (zh) 电梯的控制装置
CN104076908A (zh) 一种控制可穿戴计算设备转换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82664B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的电梯监控系统
CN105905766A (zh) 一种电梯厅外无人时不开门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3538981A (zh) 电梯按下后无人候梯或电梯满载时取消请停的装置及方法
CN108861918A (zh) 电梯检查装置
CN10446132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6842767U (zh) 一种自学习双模式电梯轿厢位置监控装置
CN102126651A (zh) 电梯的省电控制系统
CN104562469B (zh) 一种用于缝纫装置的换梭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190217A (zh) 电梯
CN205772701U (zh) 一种电梯厅外无人时不开门的控制装置
CN104192658A (zh) 一种楼层自动检测的电梯使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KR200431444Y1 (ko) 디지털 도어록
JP6174368B2 (ja) 駐車装置
CN110422714A (zh) 一种电梯故障独立运行备用控制系统
CN206266028U (zh) 具有停电应急系统的电梯
CN205151414U (zh) 一种智能电梯
CN101634906B (zh) 触碰式指向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695141B (zh) 一种缝纫机抬压脚安全检测装置及方法
KR101227983B1 (ko) 사용자 입출력 장치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