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0053A -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 Google Patents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0053A
CN102190053A CN2011100310339A CN201110031033A CN102190053A CN 102190053 A CN102190053 A CN 102190053A CN 2011100310339 A CN2011100310339 A CN 2011100310339A CN 201110031033 A CN201110031033 A CN 201110031033A CN 102190053 A CN102190053 A CN 102190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rain
input
output
unidire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10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0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0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11/1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 B62M11/14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built in, or adjacent to, the bottom bra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 F16H3/005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the gear-ratio being changed by inversion of torque direction for gearings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172Reversal of direction of power flow changes power transmission to alternate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Retarder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为可供应用于以脚踏动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混合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并用的助动载具,特别是应用于可双向踩动而作单向驱动行驶的脚踏车(bicycle)。

Description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为可供应用于以脚踏动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混合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并用的助动载具,特别是应用于可双向踩动而作单向驱动行驶的脚踏车(bicycle)。
背景技术
人们知道脚踏车的骑乘者为作恒向施力踩动,而随踩动周期固定使用相关肌肉及关节,即踩动者其肢体部分肌肉及关节恒为施力及受力的运用状态,而另一部分肌肉及关节恒为不施力及不受力状态,整体而言人体负荷不平均,骑乘者容易疲倦及因长期踩动而形成运动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为具有可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其输出端供输往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骑乘者可作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相同或不同速比的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驱动。
本发明提供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为具有可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其输出端供输往特定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的载具,骑乘可作脚踏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并通过具有相同或不同速比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为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负载轮组:为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的载具。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的基本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2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3为图1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4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及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图5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
部件名称:
11:人力输入装置
12:前置传动装置
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
14:后段传动装置
15:负载轮组
200:游星轮支臂环架
201:游星轮轴
202:太阳轮
203:游星轮
204:外环轮
301、302、303、305:单向传动装置
400:周转轮支臂环架
401:周转轮轴
402:内斜轮
403:周转轮
404:外斜轮
500:传动轮系的殻体
600:机体
602、603、605、606、615、616、617:传动轮
604、618:转轴
607:传动带
2000:输入轴
3000: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为一种以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回转方向驱动人力输入装置输入端,再由人力输入装置输出端,输往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的载具,本发明可供应用于以脚踏动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混合的载具,或电动与脚踏并用的助动载具,特别是应用于可双向踩动而作单向驱动行驶的脚踏车(bicycle),以供人体下肢作双向踩动,以扩大及改变使用肌肉群,而获得以下优点:
(1)可减少局部肌肉及关节过度使用造成伤害;
(2)可使用或训练怠用的肌肉群及关节;
本发明为具有可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其输出端供输往特定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的载具,骑乘者可作脚踏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并通过具有相同或不同速比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
图1所示为本发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的基本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为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负载轮组15:为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通过人力的脚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作第一驱动回转方向或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二回转方向驱动时,人力输入装置11输出端所输出的回转动能,可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而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输出恒定回转方向的回转动能,供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图2所示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2所示,为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负载轮组15:为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驱动的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出端所输出回转动能,供输入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其输出的恒向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后段传动装置14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图3所示为图1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为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能经前置传动装置12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后段传动装置14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供接受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以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而由输出端输出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前置传动装置12输往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入端,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再经增设的后段传动装置14以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图4所示为图1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及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构成方块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为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的结构示意图,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后段传动装置14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供接受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除设有所驱动载具的相关零组件及机体及负载轮组以外,其可作双向输入单向输出功能为主要特色,兹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构成及特性列举代表性实施例,以说明其可行性;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中,所设置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结构单元示意图,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中,所使用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如下图5~图12所示;含:
A)如图5~图6由游星轮系所构成;
B)如图7~图8由周转轮系所构成;
C)如图9~图12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
图5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图6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中,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图7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图8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四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中,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回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图9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五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5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驱动传动轮605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图10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六结构示意图。
如图10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图11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七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图12所示为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实施例之八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中,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1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7回转于转轴618,转轴618设置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Claims (13)

1.一种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为具有可作双回转方向输入的人力输入装置,其输出端供输往特定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入端,而经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的载具,骑乘可作脚踏驱动输入方向的选择,并通过具有相同或不同速比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在不同驱动输入方向时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以驱动负载轮组;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负载轮组(15):为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负载轮组(15):为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此项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通过人力的脚作正转或反转驱动的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出端所输出回转动能,供输入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由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输出端作恒定回转方向的输出,其输出的恒向回转动能供经增设的后段传动装置(14)驱动负载轮组(15),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能经前置传动装置(12)接受来自人力输入装置11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后段传动装置(14)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供接受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在人力输入装置(11)与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之间加设前置传动装置(12),及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与驱动负载轮组(15)之间,加设后段传动装置(14)的驱动装置,除具有脚踏载具的零组件及机体(600)外,其主要构成如下:
——人力输入装置(11):为通过可接受人脚作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驱动的输入或作往复驱动的输入,以产生正转或反转的双向回转输出机构所构成,包括由踏板、曲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或由把手、手柄及可双向回转的传动轮组所构成,包括可由人力作双向回转驱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的动能及第二驱动回转方向的输入动能,为来自人力的脚,以供驱动人力输入装置(11)的输入端;
——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为相反方向;
——前置传动装置(12):前置传动装置(12)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
前置传动装置(12)为接受人力输入装置(11)所驱动,其输出的回转动能供驱动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接受前置传动装置(12)的不同回转方向动能所驱动,而输出恒定回转方向动能;
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内部的传动组件,含由1)齿轮组;及/或2)磨擦轮组;及/或3)链条及链轮组;及/或4)皮带及皮带轮组;及/或5)传动曲柄及轮组;及/或6)流体传动装置;及/或7)电磁力传动装置等所构成,或由上述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组件构成;
其中: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于输入不同回转方向的第一驱动回转方向与第二驱动回转方向驱动时,输入端对作恒定回转方向输出端的速比,可为相同、或不同、或可变速比;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主要传动结构及运作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后段传动装置(14)包括由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传动装置所构成,含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的各种齿轮式、皮带式、摩擦式等回转式传动功能结构所构成,供接受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驱动,而其输出端供驱动负载轮组(15);
——负载轮组(15):为由后段传动装置(14)输出端所直接驱动,进而驱动结合于负载轮组(15)的载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所设置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的结构单元,其运转特性如下:
——第一转向与第二转向为相反的回转方向;
——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一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端时,可经第二传动轮系驱动输出端作第一转向输出;
——第一传动轮系与第二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一传动轮系被作第一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二传动轮系的干涉;
——第二传动轮系与第一传动轮系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以在第二传动轮系被作第二转向输入及以第一转向输出时,能避免与第一传动轮系的干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游星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游星轮支臂环架(200)的旋转结构及单向传动装置(303)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太阳轮(202);
——外环轮(204)与太阳轮(202)之间设有游星轮(203);游星轮(203)的中心回转于游星轮轴(201),游星轮轴(201)的一端结合于游星轮支臂环架(200),而游星轮支臂环架(200)旋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太阳轮(202)、游星轮(203)、外环轮(2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太阳轮(202)驱动游星轮(2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游星轮(203)驱动外环轮(2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太阳轮(202)再驱动游星轮(203)及外环轮(204),经外环轮(204)的环状结构体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的一端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固定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与输出轴(3000)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301);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再驱动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经外斜轮(404)及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周转轮系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而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经单向传动装置(303)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2)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结合于内斜轮(402);
——外斜轮(404)与内斜轮(402)之间设有周转轮(403);周转轮(403)的中心回转于周转轮轴(401);周转轮轴(401)结合于周转轮支臂环架(400),周转轮支臂环架(400)为回转于输入轴(2000)与单向传动装置(303)之间;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外斜轮(404)经单向传动装置(301)环设于输出轴(3000);
——内斜轮(402)、周转轮(403)、外斜轮(404)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以内斜轮(402)驱动周转轮(403)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以周转轮(403)驱动外斜轮(404)的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2)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内斜轮(402)及周转轮(403)及外斜轮(404),再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回转方向输出以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0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6)与传动轮(605)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5)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06),再由传动轮(606)驱动传动轮(605)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同轴线套合,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由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与传动轮(616)共同结合于转轴(604),转轴(604)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6)经回转于转轴(618)的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构成同转向传动轮组;
——转轴(618)为结合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15)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可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及传动轮(616),再由传动轮(616)经传动轮(617)再驱动传动轮(615),而由传动轮(615)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0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传动轮(606)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05)与传动轮(606)为通过传动带(607)作传动的带轮或链轮所构成的同转向传动轮组;
——传动轮(606)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配置传动带、齿形带或钢带的带轮,或配置链条的链轮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05),经传动带(607)驱动传动轮(606),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其特征在于,其双向输入单向输出传动装置(13)为由不同传动转向的传动装置呈共构所构成,而输入轴及输出轴呈不同轴线设置,其主要构成含:
——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经轴承结构贯设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的一侧,而输入轴(2000)另一端经单向传动装置(301)贯穿于传动轮(615);输入轴(200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回转动力源可经由输入轴(2000)的一端或两端输入;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为供设置构成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轮系的机件;
——机体(600):为相对呈静止的机构结构体;
——输入轴(2000)贯穿于单向传动装置(305)再结合于传动轮(602);
——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传动轮(616)结合于输出轴(3000),输出轴(3000)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之间设有轴承;
——传动轮(617)回转于转轴(618),转轴(618)设置于传动轮系的壳体(500);
——传动轮(602)与传动轮(603)呈不同转向传动;
——传动轮(603)结合于输出轴(3000);
——传动轮系的壳体(500)固设于机体(600);
——传动轮(602)、(603)、(615)、(616)、(617)为由齿轮或摩擦轮所构成;
——不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之间传动比的关系可为加速或减速或等速;
——同转向传动轮组包括由含惰轮的齿轮组或由内齿轮组所构成;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一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1),驱动传动轮(615),经传动轮(617)驱动传动轮(616),以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一传动轮系;
——通过上述结构,而以第二转向驱动输入轴(2000),经单向传动装置(305)驱动传动轮(602),再由传动轮(602)驱动传动轮(603),再由传动轮(603)驱动驱动输出轴(3000)作第一转向输出而构成第二传动轮系;
——可由输出轴(3000)的一端或两端作输出。
CN2011100310339A 2010-02-03 2011-01-28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Pending CN1021900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99,138 2010-02-03
US12/699,138 US8201839B2 (en) 2010-02-03 2010-02-03 Bicycl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0053A true CN102190053A (zh) 2011-09-21

Family

ID=4397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216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4125U (zh) 2010-02-03 2011-01-28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N2011100310339A Pending CN102190053A (zh) 2010-02-03 2011-01-28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3216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54125U (zh) 2010-02-03 2011-01-28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201839B2 (zh)
EP (1) EP2361826A1 (zh)
JP (1) JP2011157063A (zh)
CN (2) CN202054125U (zh)
AU (1) AU2011200346A1 (zh)
CA (1) CA2728991A1 (zh)
SG (1) SG173287A1 (zh)
TW (2) TWM4180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796A (zh) * 2016-08-10 2016-12-21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装置
CN111465552A (zh) * 2017-05-22 2020-07-28 弗拉迪米尔·格里戈列维奇·冈查洛夫 电动自行车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9393B2 (en) * 2010-01-20 2013-09-10 Tai-Her Yang Lockable or releasable wheel system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US8439783B2 (en) * 2010-02-03 2013-05-14 Tai-Her Yang Penetrating shaft type planetary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US8418585B2 (en) * 2010-02-03 2013-04-16 Tai-Her Yang Clutch control reversible transmission wheel system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US8272988B2 (en) * 2010-02-12 2012-09-25 Tai-Her Yang Retrograde torque limit bicycl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DE102012212032A1 (de) * 2012-07-10 2014-01-16 Metabowerke Gmbh Getriebeanordnung
US9243699B2 (en) * 2012-12-06 2016-01-26 Tai-Her Yang Bi-directional input, one-way output wheel system
US9010786B1 (en) * 2013-01-15 2015-04-21 Andrew Ekelem Multi-directional lever drive system
US9370454B1 (en) * 2013-06-24 2016-06-21 Avant Mobility, LLC Compact drive mechanism for wheeled personal transporter and method
CN110541924A (zh) * 2018-05-28 2019-12-06 罗灿 同向分动百向传动器
CN108626324A (zh) * 2018-07-24 2018-10-09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车二档简易变速器及其使用方法
WO2024044777A1 (en) * 2022-08-26 2024-02-29 Atieva, Inc. Rotation direction driven two-speed transmiss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7896A1 (de) * 1977-07-30 1981-02-05 Bals Hans G Dipl Ing Fahrradaehnliches zweiradfahrzeug
US20030034627A1 (en) * 2001-08-14 2003-02-20 Sang-Nyoun Kim Bi-directional pedaling system
WO2004010135A1 (en) * 2002-07-18 2004-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mass transfer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WO2004101353A1 (en) * 2003-05-13 2004-11-25 Jae Ho Hong Bicycle drive unit capable of backward movement and naughtrotation and forward movement traveling when rectitude or reverse pedaling
WO2006033541A1 (en) * 2004-09-20 2006-03-30 Hong-Gon Choi Automatic output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two way drive to one way and bicycle with 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316748U1 (de) * 1993-11-03 1994-03-31 Metzinger Arnold Fahrrad mit Gangschaltung
DE102007012535A1 (de) * 2007-03-15 2008-09-18 Sram Deutschland Gmbh Mehrgangnabe zur einseitigen Aufhängung eines Rades
US7815542B2 (en) * 2007-08-02 2010-10-19 The Gates Corporation Reverse sprocket transfer case
KR100832558B1 (ko) * 2007-09-12 2008-05-27 김미나 발판동력 발생장치를 갖는 미니 바이크
US8297636B2 (en) * 2008-07-15 2012-10-30 Tai-Her Yang Manpower-driven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constant directional rotation output
US8328214B2 (en) * 2008-07-15 2012-12-11 Tai-Her Yang Manpower-driven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constant directional rotation outpu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7896A1 (de) * 1977-07-30 1981-02-05 Bals Hans G Dipl Ing Fahrradaehnliches zweiradfahrzeug
US20030034627A1 (en) * 2001-08-14 2003-02-20 Sang-Nyoun Kim Bi-directional pedaling system
WO2004010135A1 (en) * 2002-07-18 2004-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for producing mass transfer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WO2004101353A1 (en) * 2003-05-13 2004-11-25 Jae Ho Hong Bicycle drive unit capable of backward movement and naughtrotation and forward movement traveling when rectitude or reverse pedaling
WO2006033541A1 (en) * 2004-09-20 2006-03-30 Hong-Gon Choi Automatic output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two way drive to one way and bicycle with i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46796A (zh) * 2016-08-10 2016-12-21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装置
CN106246796B (zh) * 2016-08-10 2017-12-22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汽车悬架自供电磁流变阻尼器装置
CN111465552A (zh) * 2017-05-22 2020-07-28 弗拉迪米尔·格里戈列维奇·冈查洛夫 电动自行车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9205A (en) 2011-11-16
CA2728991A1 (en) 2011-08-03
US20110190086A1 (en) 2011-08-04
US8201839B2 (en) 2012-06-19
CN202054125U (zh) 2011-11-30
SG173287A1 (en) 2011-08-29
AU2011200346A1 (en) 2011-08-18
JP2011157063A (ja) 2011-08-18
EP2361826A1 (en) 2011-08-31
TWM418079U (en) 2011-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54125U (zh) 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N202163566U (zh) 离合式可逆传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CN202107066U (zh) 可锁住或释放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结构
CN202219823U (zh) 结合曲柄孔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N102161369A (zh) 限逆传转矩的双向输入单向输出脚踏车
CN201439375U (zh) 人力双向输入的不同速比双向驱动装置
US8475313B2 (en) Bicycle with output in constant rotating direction and having internal rocker arm epicycle wheel set
JP3168577U (ja) 自転車
CA2737685A1 (en) Bicycl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transmission combined with crank hole thereof
JP3172446U (ja) 自転車
JP3168266U (ja) 自転車
KR20120107636A (ko) 양방향 입력 및 단방향 출력 자전거
KR20120088185A (ko) 잠금 또는 해제가 가능한 양방향 입력 및 단방향 출력 자전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