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8683A - 风扇毂 - Google Patents

风扇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8683A
CN102168683A CN2011100345361A CN201110034536A CN102168683A CN 102168683 A CN102168683 A CN 102168683A CN 2011100345361 A CN2011100345361 A CN 2011100345361A CN 201110034536 A CN201110034536 A CN 201110034536A CN 102168683 A CN102168683 A CN 102168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rrel member
fan hub
reinforcemen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45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8683B (zh
Inventor
角崎雄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8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8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8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86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和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进行各自独立的调整的风扇毂。风扇毂(1)包括:内筒构件(2),其被传递旋转方向的驱动力;外筒构件(3),其配置在内筒构件的径向外侧,并用于将驱动力传递给风扇(9);防振体(40),其配置在内筒构件与外筒构件之间的间隙(C1)中,并用于连结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风扇毂1还具有增强构件(41a),该增强构件在间隙中以小于间隙(C1)的径向全长的长度在径向上延伸。防振体(40)包括:壁部(400),其配置在增强构件的径向旁边,壁部的杨氏模量比增强构件的杨氏模量小;空缺部(401),其配置在增强构件的周向旁边。

Description

风扇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夹装在电动机等驱动装置的旋转轴与用于送风等的风扇之间的风扇毂。
背景技术
图9表示以往的风扇毂的轴向剖视图。如图9所示,风扇毂10包括外筒构件101、内筒构件102和防振体103(参照专利文献1~5)。在外筒构件101的外周面固定有风扇(省略图示)。另一方面,内筒构件102安装在电动机的旋转轴104上。防振体103夹装在外筒构件101与内筒构件102之间。防振体103用于抑制风扇旋转时产生的振动、噪音。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62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107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711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96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75608号公报
以下,将风扇毂100的以旋转轴104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方向酌情称为“扭转方向”。另外,将风扇毂100相对于旋转轴104在径向上偏斜的方向酌情称为“侧倾方向(こじり方向)”。
从防止振动、噪音的观点出发,优选风扇毂100的扭转方向Y100的弹簧常数(spring constant)小。防振体103是用橡胶、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制成的。要想减小扭转方向Y100的弹簧常数,减小防振体103的杨氏模量即可。即,用更软的材料来制作防振体103即可。
但是,一旦用柔软的材料来制作防振体103,就会导致防振体103所有方向的弹簧常数均变小。即,不仅是扭转方向Y100的弹簧常数变小,还会导致侧倾方向Y101的弹簧常数变小。一旦侧倾方向Y101的弹簧常数变小,风扇毂100、即风扇就会变得相对于旋转轴104容易抖动。因此,在搬运风扇的过程中,风扇容易与外壳产生干扰。另外,在使用风扇的过程中,风扇旋转时的振动、噪音会变大。如此,以往未能对扭转方向Y100的弹簧常数和侧倾方向Y101的弹簧常数进行各自独立的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风扇毂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和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进行各自独立的调整的风扇毂。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风扇毂包括:内筒构件,其被传递旋转方向的驱动力;外筒构件,其配置在上述内筒构件的径向外侧,并用于将上述驱动力传递给风扇;以及防振体,其配置在上述内筒构件与上述外筒构件之间的间隙中,并用于连结上述内筒构件和上述外筒构件;其中,上述风扇毂还具有增强构件,该增强构件在上述间隙中以小于该间隙的径向全长的长度在径向上延伸,上述防振体包括:壁部,其配置在上述增强构件的径向旁边,该壁部的杨氏模量比上述增强构件的杨氏模量小;以及空缺部,其配置在上述增强构件的周向旁边(对应于技术方案1)。
本发明的风扇毂包括内筒构件、外筒构件、防振体和增强构件。防振体配置在内筒构件与外筒构件之间的间隙中。防振体包括壁部和空缺部。壁部配置在增强构件的径向旁边。空缺部配置在增强构件的周向旁边。
增强构件的杨氏模量比壁部的杨氏模量大。因此,与在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之间的整个间隙中填充有防振体的情况相比,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大。因而,风扇毂在相对于旋转轴倾斜的方向上不易抖动。因此,在搬运风扇的过程中,风扇不易与外壳产生干扰。另外,在使用风扇的过程中,风扇旋转时的振动、噪音会变小。
空缺部是未配置有防振体的壁的空间。因此,与在内筒构件和外筒构件之间的整个间隙中填充有防振体的情况相比,周向、即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小。因而,在使用风扇的过程中,风扇旋转时的振动、噪音会变小。
另外,可通过改变增强构件的径向长度,调整风扇毂的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具体地讲,加长增强构件的径向长度,即缩短壁部的径向长度,就能够加大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相反,缩短增强构件的径向长度,即加长壁部的径向长度,就能够减小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
另外,可通过改变增强构件的周向长度,调整风扇毂的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具体地讲,加长增强构件的周向长度,即缩短空缺部的周向长度,就能够加大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相反,缩短增强构件的周向长度,即加长空缺部的周向长度,就能够减小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
如此,根据本发明的风扇毂,能够对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和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进行各自独立的调整。因此,风扇毂的设计自由度变高。
(2)优选的是,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增强构件是自上述内筒构件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内筒侧突起(对应于技术方案2)。即,本结构是自内筒构件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内筒侧突起的结构。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内筒侧突起和内筒构件形成为一体。因此,零件数量变少。
(3)优选的是,在上述(1)的结构中,上述增强构件是自上述外筒构件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外筒侧突起(对应于技术方案3)。即,本结构是自外筒构件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突出设置外筒侧突起的结构。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外筒侧突起和外筒构件形成为一体。因此,零件数量变少。
(4)优选的是,在上述(1)至(3)中任一结构中,上述增强构件、上述壁部、上述空缺部是配置在上述防振体的轴向一端。
即,本结构不是将用于调整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的区间配置在防振体的轴向全长上(理所当然地这种情况也包括在上述(1)~(3)中),而是仅配置在轴向一端。根据本结构,与增强构件、壁部、空缺部配置在防振体的轴向全长、轴向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单地配置增强构件、壁部、空缺部。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对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和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进行各自独立的调整的风扇毂。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风扇毂的涡轮风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圆II内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方向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方向剖视图;
图5是该风扇毂的侧倾方向弹簧的模型图;
图6是该风扇毂的扭转方向弹簧的模型图;
图7的(a)是其他实施方式(其1)的风扇毂的径向剖视图,(b)是其他实施方式(其2)的风扇毂的径向剖视图,(c)是其他实施方式(其3)的风扇毂的径向剖视图;
图8的(a)是其他实施方式(其4)的风扇毂的轴向剖视图,(b)是其他实施方式(其5)的风扇毂的轴向剖视图;
图9是以往的风扇毂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风扇毂的实施方式。
<涡轮风扇的结构>
首先,对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的涡轮风扇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图1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的涡轮风扇的立体图。涡轮风扇9配置在顶棚嵌入型空调(省略图示)的内部。涡轮风扇9将自下方吸入的空气向侧方吹出。涡轮风扇9被包括在本发明的风扇中。
如图1所示,涡轮风扇9包括风扇主体90和护罩91。风扇主体90包括主板900、多个叶片901、轮毂902和毂固定筒部903。风扇主体90是由聚丙烯(PP)、丙烯腈-苯乙烯树脂(AS)等热塑性树脂制成的一体物。主板900呈圆板状。叶片901呈板状。叶片901自主板90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叶片901配置在主板900的外缘附近。多个叶片901在周向排列。轮毂902呈凸状。轮毂902自主板900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轮毂902配置在主板900的大致中央处。如图1的虚线所示,在轮毂902的内部容纳有电动机904和旋转轴905。毂固定筒部903呈圆筒状。毂固定筒部903配置在轮毂902的底壁902a的大致中央处。即,毂固定筒部903配置在涡轮风扇9的大致中央处。
护罩91由PP、AS等热塑性树脂制成,并呈环状。护罩91固定在风扇主体90的下方。护罩91与多个叶片901的端面(下表面)彼此连结。
<风扇毂的配置以及结构>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的配置。图2表示图1的圆II内的放大剖视图。如图2所示,风扇毂1固定在涡轮风扇9的毂固定筒部903的固定孔903a中。在风扇毂1的径向内侧贯穿有电动机904的旋转轴905。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的结构。图3表示图2的III-III方向剖视图。图4表示图3的IV-IV方向剖视图。如图3、图4所示,风扇毂1包括内筒构件2、外筒构件3、防振体40、5个内筒侧突起41a和配件5。
(配件5)
配件5由铝合金制成,并呈圆筒状。在配件5的径向内侧形成有旋转轴贯穿孔50。在旋转轴贯穿孔50中贯穿有旋转轴905。旋转轴905的顶端向配件5的下方突出。在旋转轴905的顶端配置有螺纹部905a。在旋转轴905的顶端安装有垫片906。垫片906包括螺纹部(省略图示)。旋转轴905的螺纹部905a与垫片906彼此螺纹结合。因此,风扇毂1不会自旋转轴905脱落。
(内筒构件2)
内筒构件2由混合有玻璃纤维的PA(聚酰胺)66树脂制成。内筒构件2呈圆筒状。内筒构件2配置在配件5的径向外侧。内筒构件2与配件5利用嵌入成形而成为一体。在内筒构件2的下端面上凹设有缺口部20。在缺口部20中容纳有垫片906。因此,在涡轮风扇9处于运转时,垫片906、即旋转轴905不会相对于内筒构件2、即风扇毂1空转。
(外筒构件3)
外筒构件3由混合有玻璃纤维的PA66树脂制成。外筒构件3呈圆筒状。如图3所示,向内筒构件2的径向外侧间隔间隙C1地配置外筒构件3。如图2所示,在外筒构件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外侧肋30。外侧肋30在轴向(上下方向)上延伸。因此,在涡轮风扇9处于运转时,外筒构件3不会相对于毂固定筒部903、即涡轮风扇9空转。如图3所示,在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内侧肋31。内侧肋31在轴向上延伸。因此,在涡轮风扇9处于运转时,防振体40不会相对于外筒构件3空转。
(防振体40、内筒侧突起41a)
内筒侧突起41a与内筒构件2一体形成。即,内筒侧突起41a与内筒构件2相同地由混合有玻璃纤维的PA66树脂制成。如图3所示,5个内筒侧突起41a自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成放射状。5个内筒侧突起41a在周向上以分别间隔中心角72°的方式配置。
防振体40呈圆筒状。防振体40配置在内筒构件2与外筒构件3之间的间隙C1中。防振体40由橡胶(后述橡胶组合物的硫化物)制成。防振体40与内筒构件2、内筒侧突起41a、外筒构件3硫化粘接。如图3所示、防振体40包括5个壁部400、10个空缺部401。壁部400配置在内筒侧突起41a的径向外端与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之间。空缺部401配置在内筒侧突起41a的周向旁边。任意1个内筒侧突起41a配置在两个空缺部401之间。如图4所示、空缺部401凹设在防振体40的下端面上。
<风扇毂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的制造方法包括配件制作工序、筒构件制作工序和防振体成形工序。
(配件制作工序)
在配件制作工序中制作配件5。即,将铝合金制的管件切割成适当的长度,从而制作配件5。
(筒构件制作工序)
在筒构件制作工序中,首先,在内筒构件成形模具(省略图示)的预定位置上配置配件5。接着,在合模后,以总量作为100质量%,而将含有50质量%的玻璃纤维的液状PA66树脂自注塑成形机的喷嘴(省略图示)注入内筒构件成形模具的模腔(省略图示)中。使PA66树脂在模腔内固化,从而如图3所示那样在配件5的周围成形出内筒构件2。同时,在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成形出5个内筒侧突起41a。另外,与内筒构件2相同,利用注塑成形而成形出外筒构件3。
(防振体成形工序)
在防振体成形工序中,首先,在防振体成形模具(省略图示)的预定位置上配置外筒构件3和已固定有配件5并具有内筒侧突起41a的内筒构件2。接着,在合模后,将液状的橡胶组合物注入模腔(省略图示)中。使橡胶组合物在模腔中硫化,从而如图4所示那样在内筒构件2和外筒构件3之间的间隙C1中形成防振体40(5个壁部400和10个空缺部401)。这样,制作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
<风扇毂的运动>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的运动。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的侧倾方向弹簧的模型图。如图5所示,在内筒构件2与外筒构件3之间的间隙C1中,内筒侧突起41a和壁部400在径向上串联排列。内筒侧突起41a与内筒构件2相同地由混合有玻璃纤维的PA66树脂制成。因此,杨氏模量大。即,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大。另一方面,壁部400由橡胶组合物的硫化物制成。因此,杨氏模量小。即,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小。因而,与在间隙C1的径向全长上充满有防振体40情况相比,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大。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的扭转方向弹簧的模型图。如图6所示,在内筒构件2与外筒构件3之间的间隙C1中,内筒侧突起41a和空缺部401在周向(侧倾方向)上呈环状排列。内筒侧突起41a的杨氏模量大。因此,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大。但是,空缺部401是空间。因此,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小。因而,与在间隙C1的旋转方向全长上充满有防振体40的情况相比,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小。
<作用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的作用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如图5所示,与在整个间隙C1中填充有防振体40的情况相比,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大。因而,风扇毂1不易抖动。因此,在搬送涡轮风扇9的过程中,涡轮风扇9不易与外壳产生干扰。另外,在使用涡轮风扇9的过程中,旋转时的振动、噪音会变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如图6所示,与在整个间隙C1中填充有防振体40的情况相比,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变小。因而,在使用涡轮风扇9的过程中,旋转时的振动、噪音会变小。
另外,可通过改变内筒侧突起41a的径向长度,调整风扇毂1的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具体地讲,加长内筒侧突起41a的径向长度,即缩短壁部400的径向长度,就能够加大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相反,缩短内筒侧突起41a的径向长度,即加长壁部400的径向长度,就能够减小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
另外,可通过改变内筒侧突起41a的周向长度,调整风扇毂1的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具体地讲,加长内筒侧突起41a的周向长度,即缩短空缺部401的周向长度,就能够加大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相反,缩短内筒侧突起41a的周向长度,即加长空缺部401的周向长度,就能够减小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能够对扭转方向的弹簧常数和侧倾方向的弹簧常数进行各自独立的调整。因此,风扇毂1的设计自由度变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将内筒侧突起41a和内筒构件2一体形成。因此,零件数量变少。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将内筒侧突起41a、壁部400、空缺部401仅配置在防振体40的下端。因此,与将内筒侧突起41a、壁部400、空缺部401配置在防振体40的轴向全长或轴向中央部分的情况相比,在防振体成形工序中所使用的防振体成形模具的构造变得简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风扇毂1的防振体40中使用的橡胶组合物包括:(A)二烯类橡胶或者具有亚甲基的橡胶、(B)硫化剂、(C)间苯二酚类化合物、(D)三聚氰胺类树脂、(E)1,2-乙烯量是55~90重量%的液状聚丁二烯。即,在橡胶组合物中包括(C)间苯二酚类化合物、(D)三聚氰胺类树脂这样的粘接剂成分。因此,在防振体成形工序之前,不需要在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或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上涂敷粘接剂。
<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风扇毂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实施方式并非特别地限定于上述方式。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的各种变形方式、改良方式来实施。图7的(a)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其1)的风扇毂的径向剖视图。图7的(b)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其2)的风扇毂的径向剖视图。图7的(c)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其3)的风扇毂的径向剖视图。另外,对于与图3相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7的(a)所示,也可以将内筒侧突起41a、壁部400、空缺部401分别配置3个。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与配置数量为两个的情况相比,在旋转时,外筒构件3相对于内筒构件2不易抖动。
如图7的(b)所示,也可以在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上一体形成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外筒侧突起41b。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也可以仅配置内筒侧突起41b。
如图7的(c)所示,也可以配置相对于外筒构件3、内筒构件2独立的增强构件41c。5个增强构件41c配置成放射状。壁部400配置在增强构件41c的径向两侧。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图8的(a)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其4)的风扇毂的轴向剖视图。图8的(b)表示其他实施方式(其5)的风扇毂的轴向剖视图。另外,对于与图4相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8的(a)所示,也可以在防振体40的轴向两端配置内筒侧突起41a、壁部400、空缺部401。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如图8的(b)所示,也可以遍及防振体40的轴向全长配置内筒侧突起41a、壁部400、空缺部401。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确保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如此,并没有特别地限定内筒侧突起41a、外筒侧突起41b、增强构件41c、壁部400、空缺部401的形状、以及径向位置、轴向位置、周向位置、配置数量、尺寸。
另外,也可以在内筒构件2上配置与外侧肋30(图2)、内侧肋31(图3)相同的肋。这样的话,在涡轮风扇9处于运转时,内筒构件2不会相对于防振体40、配件5空转。另外,也可以在内筒构件2的径向内侧不配置配件5。即,也可以在内筒构件2上形成旋转轴贯穿孔50。这样的话,零件数量会变少。
另外,内筒构件2、外筒构件3的轴向长度可以是短的。即,内筒构件2、外筒构件3也可以是短轴圆筒状(环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行防振体成形工序时,向模腔内注入液状的橡胶组合物,并使该橡胶组合物硫化,从而制成防振体40。但是,也可以首先制作由橡胶组合物构成的防振体40的预成形体,接着将该预成形体配置在模腔内,最后使该预成形体硫化,从而制作防振体4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铝合金制来制作配件5,但也可以是用铝制、黄铜制、铁制、镁合金制、不锈钢制、钛制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混合有玻璃纤维的PA66来制成内筒构件2以及外筒构件3,但也可以用其他的聚酰胺来代替PA66。例如,也可以采用PA6、PA610、PA612、PA11、PA12、PA46、PA6与PA66的共聚物、芳香族PA、无定形PA等等。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填充材料来代替玻璃纤维。例如,也可以采用碳纤维、金属纤维、晶须(whisker)、粘土矿物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含有上述(A)~(E)的橡胶组合物的硫化物来制作防振体40。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橡胶组合物的成分、含量、调制方法、硫化时的硫化方法等等与已公开的日本特开2008-19638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19638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橡胶组合物的情况相同。
作为(A)的二烯系橡胶,例如可以使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聚异戊二烯橡胶(IR)、丁腈橡胶(NBR)、氯丁橡胶(CR,chloroprene rubber)、丁基橡胶(IIR)、氯化丁基橡胶(Cl-IIR,chlorinated butyl rubber)、溴化丁基橡胶(Br-IIR,brominatedbutyl rubber)等。
另外,作为(A)的具有亚甲基的橡胶,例如可以使用EPDM、乙丙橡胶(EPM)、氢化丁腈橡胶(H-NBR)、丙烯酸酯橡胶(ACM)、氯醇橡胶(ECO、CO)、聚氨酯橡胶,氢化丁苯橡胶(H-SBR)、硅橡胶(Q)、含乙烯基的硅橡胶(VMQ)、氟硅橡胶(FVMQ)、氟橡胶(FKM)等。
另外,作为(B),例如可以使用硫、氯化硫等硫系硫化剂。另外,可以使用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1,1-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2,5-二甲基-2,5-二苯甲酰基过氧化己烷、正丁基-4,4’-二叔丁基过氧化戊酸酯、二枯基过氧化物、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二叔丁基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二叔丁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炔-3、1,3-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等过氧化物硫化剂。
另外,作为(C),例如可使用改性间苯二酚·甲醛树脂、间苯二酚、间苯二酚·甲醛(RF)树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D),例如可使用甲醛·三聚氰胺聚合物的甲基化物、六亚甲基四胺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E),例如可使用环氧改性聚丁二烯、环氧树脂改性聚丁二烯、丙烯酸改性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改性聚丁二烯、马来酸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改性聚丁二烯等液态物,或者使这些进一步改性的物质(例如,液态环氧改性聚丁二烯的胺化物等)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作为橡胶组合物,也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7-7112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7112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橡胶组合物。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风扇毂1用于涡轮风扇9中,但本发明的风扇毂1还可以用于多叶片风扇、横流式风扇、鼓风机、螺旋桨式风扇等等所有风扇中。

Claims (4)

1.一种风扇毂,包括:
内筒构件(2),其被传递旋转方向的驱动力;
外筒构件(3),其配置在上述内筒构件(2)的径向外侧,并用于将上述驱动力传递给风扇(9);以及
防振体(40),其配置在上述内筒构件(2)与上述外筒构件(3)之间的间隙(C1)中,并用于连结上述内筒构件(2)和上述外筒构件(3);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毂还具有增强构件(41a),该增强构件(41a)在上述间隙(C1)中以小于该间隙(C1)的径向全长的长度在径向上延伸,
上述防振体(40)包括:壁部(400),其配置在上述增强构件(41a)的径向旁边,该壁部(400)的杨氏模量比上述增强构件(41a)的杨氏模量小;以及空缺部(401),其配置在上述增强构件的周向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毂,其特征在于,
上述增强构件(41a)是自上述内筒构件(2)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内筒侧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毂,其特征在于,
上述增强构件(41a)是自上述外筒构件(3)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外筒侧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毂,其特征在于,
上述增强构件(41a)、上述壁部(400)、上述空缺部(401)配置在上述防振体(40)的轴向一端。
CN 201110034536 2010-02-25 2011-01-30 风扇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8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0112 2010-02-25
JP2010040112A JP5526340B2 (ja) 2010-02-25 2010-02-25 ファンボ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8683A true CN102168683A (zh) 2011-08-31
CN102168683B CN102168683B (zh) 2013-04-17

Family

ID=4448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03453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8683B (zh) 2010-02-25 2011-01-30 风扇毂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26340B2 (zh)
CN (1) CN1021686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4531A (zh) * 2019-03-28 2019-06-07 中山宜必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13661B (en) * 2013-05-03 2016-03-16 Dyson Technology Ltd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
CN108547792A (zh) * 2018-06-22 2018-09-1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及空调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82108A (en) * 2001-09-03 2003-05-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ibration isolating arrangement for a fan of an airconditioning unit
JP2007071123A (ja) * 2005-09-07 2007-03-22 Tokai Rubber Ind Ltd ファンボス
CN200940507Y (zh) * 2006-04-28 2007-08-2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风扇减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0009522A1 (en) * 1989-02-07 1990-08-23 Fläkt Ab A device for assembling an impeller on a driving shaft
JP3180576B2 (ja) * 1994-09-29 2001-06-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の絶縁構造
JP4928500B2 (ja) * 2008-05-15 2012-05-09 日清紡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送風用ファンの防振具及びそれを備える送風用ファン構造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82108A (en) * 2001-09-03 2003-05-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Vibration isolating arrangement for a fan of an airconditioning unit
JP2007071123A (ja) * 2005-09-07 2007-03-22 Tokai Rubber Ind Ltd ファンボス
CN200940507Y (zh) * 2006-04-28 2007-08-2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风扇减振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4531A (zh) * 2019-03-28 2019-06-07 中山宜必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及其应用的离心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74436A (ja) 2011-09-08
CN102168683B (zh) 2013-04-17
JP5526340B2 (ja) 201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8683B (zh) 风扇毂
US8961024B2 (en) Center bearing support
JP2014527494A (ja)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
CN105121894A (zh) 隔振衬套及隔振衬套的制造方法
WO2015064424A1 (ja) 航空機用水タンク
JP2009035051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46051A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CN107605941B (zh) 一种船舶轴系弹性阻尼减振支承结构
JP2018083456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7218412A (ja) 防振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WO2005018904A1 (ja)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00030182A (ko) 팬 보스 유닛과 이의 제작방법
CN202545578U (zh) 增加轴向刚度的衬套
WO2019116861A1 (ja) タイヤ
CN201633659U (zh) 新型转向管柱防尘罩总成
CN203488609U (zh) 压缩式减震套
US20180065436A1 (en) Suspension ar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823968B1 (ko) 차량용 롤로드
CN206419403U (zh)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系的双频复合式动力吸振器
KR101730444B1 (ko) 스테빌라이저 바 고정장치
KR101511545B1 (ko) 현가장치용 부시 구조
JP5244009B2 (ja) ファンボス
CN211000806U (zh) 一种汽车摆臂限位结构及汽车悬架
CN103410899B (zh) 压缩式减震套
JP5699657B2 (ja)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Tokai Rubber Ind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RI SAITAMA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7

Address after: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Patentee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Tokai Rubber Ind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601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