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6205A -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6205A
CN102166205A CN 201010114311 CN201010114311A CN102166205A CN 102166205 A CN102166205 A CN 102166205A CN 201010114311 CN201010114311 CN 201010114311 CN 201010114311 A CN201010114311 A CN 201010114311A CN 102166205 A CN102166205 A CN 102166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eonol
eye
derivant
group
conjunctivit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143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6205B (zh
Inventor
张筱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1143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662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6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6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62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62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丹皮酚及其衍生物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免疫性结膜炎眼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明显减少结膜组织内嗜酸性细胞的浸润以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减轻葡萄膜炎眼前节的炎症反应,减少玻璃体中以及视网膜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能有效的控制干眼的非感染性的免疫性炎症;明显减轻慢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眼的炎症反应;临床试验研究显示丹皮酚能有效的治疗巩膜炎等眼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来源广泛的治疗眼病药物,其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一种或多种载体或赋型剂结合制成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

Description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具体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病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现有文献已经公开了化合物丹皮酚及其部分衍生物,丹皮酚的结构式为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011
化学式为: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分子式为C9H10O3,相对分子质量为166.18。英文名为:Paeonolum。别名:芍药醇,牡丹酚。该化合物具有熔点低[mp(51+1)℃]、易挥发及水溶性差的特性。
其主要衍生物之一丹皮酚磺酸钠是丹皮酚经磺化后而得到的,化学结构为2-甲氧基-4羟基-5-乙酰基苯磺酸钠,其特点是其水溶性得到明显的提高,其药理作用与丹皮酚基本相同。
2-甲氧基-4-羟基-5-乙酰基偶氮苯-4-胂酸是丹皮酚与对氨基苯胂酸进行偶联反应制得的衍生物,其特点是增强了丹皮酚的药理作用,其药理作用与丹皮酚基本相同。
丹皮酚可由中药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和中药徐长卿[萝摩科植物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的全草]中提取制得,也可化学合成,已知可以用作治疗座疮、皮肤美白、心血管疾病、风湿关节炎、抗肿瘤药的活性组分,目前已有丹皮酚及丹皮酚黄酸钠的商品,但迄今为止,还未见任何有关丹皮酚及其衍生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一种或多种载体或赋型剂结合制成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被用作治疗或预防眼病药物的文献报道或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和预防眼病药物中的用途。
事实上,免疫性结膜炎、干眼、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医学界仍在努力寻找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治疗免疫性结膜炎、干眼、慢性结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眼病的新的药物。本发明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动物及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在于提供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实际上,本发明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眼病的药中的应用。
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免疫性结膜炎的药中的应用。所述的免疫性结膜炎又称为变应性结膜炎,主要包括过敏性结膜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泡性角结膜炎、自身免疫性结膜炎等。
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干眼的药中的应用。干眼又称干眼症。
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结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还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葡萄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还涉及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巩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上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包括丹皮酚及其相似结构的系列衍生物。所述丹皮酚相似结构的系列衍生物可以是由自然物质如植物中提取得到的与丹皮酚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特别是与丹皮酚具有相似药理作用衍生物。所述丹皮酚相似结构的系列衍生物也可以是以丹皮酚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衍生物。
上述丹皮酚或其系列衍生物的单体、丹皮酚及其系列衍生物的混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一种或多种载体或赋型剂结合制成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其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05%至99%。所述丹皮酚或其系列衍生物的单体是丹皮酚单体、丹皮酚系列衍生物中的一种的单体。丹皮酚及其系列衍生物的混合物是丹皮酚及其系列衍生物中任意两种单体或者两种以上的单体的混合物。
上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可以制备成眼用液体制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用固体制剂、眼用缓释药物制剂、眼用膜控释药制剂、透巩膜释药制剂、胶囊剂、丸剂、片剂、颗粒剂、注射剂、散剂等用于治疗眼病的药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上述眼用液体制剂是指滴眼液、洗眼剂、眼内注射剂;上述眼用半固体制剂是指眼膏剂、眼用乳剂、眼用凝胶剂;上述眼用固体制剂是指眼膜剂、眼丸剂、眼内插入剂。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用丹皮酚或丹皮酚黄酸钠化合物的药理试验及结果来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同样地,因为丹皮酚和丹皮酚磺酸钠混合不产生新物质,因此,丹皮酚、丹皮酚黄酸钠的混合物也可达到同样的药理效果。进一步丹皮酚及其相似结构的系列衍生物的单体或混合物在作为治疗或预防眼病的药中有相同或相似的药理学机理的应用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慢性毒性试验
在现有丹皮酚及丹皮酚黄酸钠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的文献报道中[《中医药信息》2009,26(1):20],已经证明丹皮酚以及丹皮酚黄酸钠全身使用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目前丹皮酚及丹皮酚磺酸钠已是获得国家批准的人体临床用药。
2.由于眼结膜组织具有血管丰富、部位暴露在外的解剖生理特点,使其最容易受到外界抗原组织的刺激而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变应性(免疫性)结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眼结膜结构较松弛,网眼中有丰富的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当眼部受到外界抗原组织的刺激而发生过敏反应时,结膜存在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肥大细胞的活化,其中结膜中的肥大细胞的密度可高达5000个/mm2。而肥大细胞的活化及脱颗粒是过敏性结膜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等免疫性结膜炎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环节;组胺是引起免疫性结膜炎症状和体征最重要的介质。因此,组胺和肥大细胞均为治疗眼部过敏的重要目标。目前用于临床的多种治疗免疫性结膜炎的滴眼液(西药)绝大多数是通过阻断肥大细胞的活化及脱颗粒、以及抗组胺环节来发挥治疗作用的,但是这些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在本发明配制成的药物对卵白蛋白诱发的主动变应性(又称免疫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配制的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眼用制剂均能明显的减轻或消除免疫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的眼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或消除结膜上皮细胞内以及基质内嗜酸性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在本发明配制成的药物对组胺引起的变应性(又称免疫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丹皮酚及其衍生物配制的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眼用制剂均能明显的减轻或消除免疫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的眼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明显降低眼睑及结膜血管的通透性。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说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体现在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嗜酸性细胞的浸润,能够显著的减轻或消除卵白蛋白诱发的主动免疫性结膜炎以及组胺引起的免疫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的眼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说明本发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恰恰是针对了免疫性结膜炎最根本的发病机制,并且是具有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双重作用,因此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等免疫性结膜炎等眼病。
3.干眼,是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而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根据干眼发病与泪膜的关系,干眼可分为五类:水液缺乏型干眼、脂质缺乏型干眼、粘蛋白缺乏型干眼、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混合型干眼。最新研究表明,虽然不同类型干眼的始发原因不同,但眼表的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影响干眼病情十分重要的因素,被认为是各种不同类型干眼的共同发病机制;并且干眼与炎症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免疫反应是干眼发病的中心环节、抗炎治疗是治疗干眼的重要方法。而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与干眼的眼表炎症有密切关系,在用NRTN基因缺失小鼠制成的干眼模型中,模型眼角膜上皮IL-1βmRNA含量及泪液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将人角膜上皮置于不同渗透压培养液中的离体实验研究也发现,培养液的渗透压越高,其IL-1β含量越高;临床研究也显示干眼患者泪膜和结膜的IL-1β和TNF-α含量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IL-1β和TNF-α在干眼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眼表组织的IL-1β和TNF-α浓度是反映干眼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类型干眼的临床表现可不尽相同,但是泪液渗透压升高被作为诊断干眼的“金标准”。现有的干眼动物模型虽然拟从多个方面模拟干眼的发病机制,但目前尚没有一种能够全面反映干眼及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的理想的动物模型,而泪液渗透压升高是各种干眼的一个共同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改变、被作为诊断干眼的“金标准”。因此,本发明采用将兔角膜上皮细胞置于高渗透压细胞培养液中,再给予丹皮酚磺酸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0.01mg/ml、0.05mg/ml和0.1mg/ml丹皮酚磺酸钠均能有效的控制干眼的非感染性的免疫性炎症,在治疗干眼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说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能够治疗干眼症等眼病。
4.应用文献公开报道的“结膜下埋线法”制作慢性结膜炎模型,即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结膜下埋线法制作成慢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并采用裂隙灯观察动物眼的炎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0.05%、0.1%、0.5%的丹皮酚磺酸钠滴眼液均能明显的减轻慢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眼的炎症反应,这些作用恰恰是针对了慢性结膜炎的最主要临床表现,说明本发明的配制成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慢性结膜炎等眼病。
5.应用经典的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动物模型方法,即将50只SD大鼠采用腹腔和双后足垫注射内毒素制作葡萄膜炎模型,并采用裂隙灯观察动物的虹膜充血、前房内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等眼前段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近视网膜内表面的玻璃体、视网膜组织中的炎症浸润细胞计数等方法观察丹皮酚对EIU葡萄膜炎大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丹皮酚能明显减轻EIU葡萄膜炎大鼠眼前节的炎症反应,减少近视网膜内表面的玻璃体中以及视网膜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这些作用恰恰是针对了葡萄膜炎的最主要病理变化,说明本发明的配制成的药物能够有效的治疗葡萄膜炎等眼病。
6.丹皮酚治疗巩膜炎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丹皮酚试验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美洛昔康对照组,说明丹皮酚能够有效的治疗巩膜炎等眼病。
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本发明最突出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对已知化合物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发掘了新的医疗用途——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眼病的药中的应用,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本发明的产品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并且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安全低毒,药理作用强,预示着很好的药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丹皮酚磺酸钠滴眼液的制备:按照常规制备滴眼液的方法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丹皮酚磺酸钠滴眼液,该滴眼液是以丹皮酚磺酸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中除按常规加入助溶剂、渗透压调节剂、抗氧化剂、防腐剂、PH调节剂之外,还可选择性的加入冰片、薄荷等辅料以及透明质酸钠或甲基纤维素或羟丙甲基纤维素等粘性赋形剂。其目的是提高药物在眼组织中的浓度、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等。
上述助溶剂是指:选自环糊精、聚丙烯类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酮、对氨基苯甲酸、聚山梨醇酯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渗透压调节剂是指:选自氯化钠、硼酸盐、硼酸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抗氧化剂是指: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钠、抗坏血酸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防腐剂是指:选自尼泊金类、苯乙醇、苯扎溴胺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PH调节剂是指:选自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例:1%丹皮酚磺酸钠滴眼液的配制。在1000毫升丹皮酚磺酸钠滴眼液中,含有的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丹皮酚磺酸钠1%、对氨基苯甲酸5%、枸橼酸钠0.2%、苯乙醇0.1%、氯化钠5%、冰片0.5%、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灭菌蒸馏水。
氢氧化钠适量是指:通过滴加1M氢氧化钠,使所配溶液的PH值调整为6.8~7.3。1M氢氧化钠溶液预先配制好,1M氢氧化钠溶液表示在每升溶液中有1摩尔的氢氧化钠。
在本实施例的配制方式是:1)将丹皮酚磺酸钠、对氨基苯甲酸、枸橼酸钠、苯乙醇、冰片以相应的重量百分比配好后,加入氯化钠,用灭菌蒸馏水溶解,通过搅拌使其完全溶解;2)用1M氢氧化钠溶液将其PH值调整为6.8~7.3以适合眼用;3)加入灭菌蒸馏水至1000毫升,搅拌均匀,并过滤至澄清,澄清滤液分装于无菌的塑料眼药水瓶即得。上述过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其它浓度的丹皮酚磺酸钠滴眼液的制备方法与之相似,丹皮酚磺酸钠的份量是根据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其它成分的比例不变。
实施例2
丹皮酚眼膏的制备:按照常规制备眼药膏的方法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丹皮酚眼膏,该眼膏是以丹皮酚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在制备过程中,可选用不同的膏体如羊毛脂、黄凡士林、液体石蜡、或其混合物等,还可选择性的加入冰片、薄荷、环糊精等辅料。其目的是提高药物在眼组织中的浓度、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等。
具体例:1%丹皮酚眼膏的配置。在1000克丹皮酚眼膏中,含有丹皮酚10克、冰片5克,其余为黄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组成的眼膏基质。
上述眼膏基质各成分的比例为:黄凡士林∶羊毛脂∶液体石蜡=8∶1∶1。
在本实施例的配制方式是:1)称取丹皮酚10克、冰片5克,研磨、过筛至75μm以下,备用;2)将上述眼膏基质加热融化、过滤,再加热至130℃~150℃灭菌60~80分钟,冷却至室温,备用;3)将研磨过筛后的丹皮酚和冰片用适量的灭菌液体石蜡湿润,加入灭菌基质至1000克,搅均、灌装即得。整个配制过程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其它浓度的丹皮酚眼膏的制备方法与之相似,丹皮酚的份量是根据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其它成分的比例不变。
实施例3
本发明对卵白蛋白诱发的主动免疫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1、试验材料
以本发明的丹皮酚黄酸钠配制成0.05%、0.1%、0.5%、1%的滴眼液;以本发明的丹皮酚配制成0.25%、0.5%、2.0%的眼药膏。色苷酸钠滴眼液为阳性对照组用药。
2、试验方法
(1)造模方法
SD大鼠50只,体重100g~120g,雌雄各半。采用公开文献报道的“卵白蛋白诱发的主动变应性结膜炎”动物造模方法,将大鼠制作为免疫性(又称变应性)结膜炎的大鼠模型。
(2)试验分组
随机将已制作成免疫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动物(10只眼):模型对照1组(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的溶媒组),模型对照2组(丹皮酚眼药膏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色苷酸钠滴眼液组),受试药物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分别设0.05%、0.1%、0.5%、1%四个剂量组,受试药物丹皮酚眼药膏分别设0.25%、1.0%、2.0%三个剂量组。
(3)给药方法
阳性对照组:用色苷酸钠滴眼液。在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后的第12天眼局部开始连续用药3天,4次/天,即8am、12am、4pm、8pm;在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后的第15天进行眼局部抗原攻击,在眼局部抗原攻击后5分钟开始再次眼局部用药,每10分钟一次,共三次(即眼局部抗原攻击后第5分钟、第15分钟、第25分钟)。
模型对照1组:用配制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的溶媒滴眼,具体用药次数同阳性对照组。
0.05%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组:用0.05%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具体用药次数同阳性对照组。
0.1%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组:用0.1%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具体用药次数同阳性对照组
0.5%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组:用0.5%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具体用药次数同阳性对照组。
1.0%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组:用1.0%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具体用药次数同阳性对照组。
模型对照2组:用配制丹皮酚眼药膏的基质滴眼,在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后的第12天眼局部开始连续用药3天,2次/天,即8am、8pm;在大鼠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后的第15天进行眼局部抗原攻击,在眼局部抗原攻击后5分钟开始再次用药1次(即眼局部抗原攻击后第5分钟)。
0.25%丹皮酚眼药膏组:用0.25%丹皮酚眼药膏,具体用药次数同模型对照2组。
1.0%丹皮酚眼药膏组:用1.0%丹皮酚眼药膏,具体用药次数同模型对照2组。
2.0%丹皮酚眼药膏组:用2.0%丹皮酚眼药膏,具体用药次数同模型对照2组
(4)指标检测:
①眼局部炎症反应程度的观察:在局部抗原攻击后第10分钟、第20分钟、第30分钟进行裂隙灯下判断组织反应程度。用下列计分法对反应程度进行定量。
(睑结膜和球结膜)0分:正常;1分:结膜呈粉红色;2分:结膜呈红色;3分:结膜呈暗红色,有瘀斑、瘀点。
水肿0分:正常;1分:仅下眼睑水肿;2分:上下眼睑均有水肿,眼睑部分闭合;3分:眼睑外翻,水肿明显,眼睑至少半关闭;4分:上下眼睑及睑缘均水肿。
分泌物0分:无;1分:稀黏液状;2分:眼睑及周围的毛发潮湿;3分:眼睑及周围的毛发潮湿,稠黏液状
②组织学检查:在局部抗原攻击后35分钟切除上方球结膜制备光镜标本,将组织固定在Karnovsky’s固定液中,酒精梯度脱水,异丁烯酸乙醇包埋,切片厚2μm,分别进行HE、PAS、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用网格为0.25mm×0.25mm网状计数尺在3个不同的视野里分别对结膜上皮、上皮下组织及基质组织中嗜酸细胞(Eos)、肥大细胞(MC)总数、脱颗粒的MC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该标本的计数。
结果:①模型对照1组和模型对照2组在局部抗原攻击后,眼前节组织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分泌物等免疫性过敏反应,并且充血、水肿、分泌物逐渐加重,在局部抗原攻击后30分钟达到高峰;各浓度的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丹皮酚眼膏以及色苷酸钠滴眼液在各个时段均对免疫性结膜炎大鼠眼前节组织的免疫性过敏反应(充血、水肿、分泌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眼前节组织的充血、水肿、分泌物均呈逐渐减轻的改变,0.05%、0.1%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0.25%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与色苷酸钠滴眼液基本相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5%、1.0%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1.0%、2.0%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还明显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6,表明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及丹皮酚眼膏能够有效的对抗免疫性结膜炎眼前节组织的免疫性过敏反应,并且0.5%、1.0%丹皮酚黄酸钠以及1.0%、2.0%丹皮酚眼膏的治疗作用还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②模型对照1组和模型对照1组的结膜组织内嗜酸性细胞大量浸润,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明显增多,脱颗粒的肥大细胞与肥大细胞总数之比值明显增高;各浓度的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和丹皮酚眼膏以及色苷酸钠滴眼液均能明显减少免疫性结膜炎大鼠的结膜组织中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及嗜酸细胞的数量,0.05%、0.1%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0.25%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与色苷酸钠滴眼液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5%、1.0%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1.0%、2.0%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还明显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7、表8。表明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及丹皮酚眼膏抑制免疫性结膜炎眼前节组织的免疫性过敏反应与其减少结膜组织内嗜酸性细胞大量浸润、减少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有明显关系。因此,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及丹皮酚眼膏均能有效治疗免疫性结膜炎,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其作用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
表1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结膜充血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091
注:(X±SD,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相同指标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下各表相同)
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092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2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结膜充血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8)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01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02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表3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结膜水肿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03
注: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04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4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结膜水肿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05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06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表5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分泌物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11
注: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12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6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分泌物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14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表7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结膜组织中肥大细胞(MC)和嗜酸细胞(Eos)的计数影响 (n=8)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15
注: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16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8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结膜组织中肥大细胞(MC)和嗜酸细胞(Eos)的计数影响 (n=8)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21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实施例4:
本发明对组胺引起的免疫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1、试验材料
以本发明的丹皮酚黄酸钠配制成0.05%、0.1%、0.5%、1%的滴眼液;以本发明的丹皮酚配制成0.25%、0.5%、2.0%的眼药膏。色苷酸钠滴眼液为阳性对照组用药。
2、试验方法
(1)造模方法
SD大鼠50只,体重150g~200g,雌雄各半。采用公开文献报道的“组胺引起的变应性结膜炎”动物造模方法,将大鼠制作为免疫性(又称变应性)结膜炎的动物模型。
(2)试验分组及试验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动物(10只眼):模型对照1组(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的溶媒组),模型对照2组(丹皮酚眼药膏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色苷酸钠滴眼液组),受试药物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分别设0.05%、0.1%、0.5%、1%四个剂量组,受试药物丹皮酚眼药膏分别设0.25%、1.0%、2.0%三个剂量组。
试验主要步骤为:试验动物的双眼局部滴受试药物(根据不同的分组滴不同的受试品)每天三次、连续三天。在末次给药后30分钟,分别根据大鼠体重给大鼠尾静脉注射1%伊文恩蓝生理盐水溶液,剂量为0.4ml/100g体重,5分钟后麻醉动物,随即用组胺300ng/10μg结膜下注射攻击;在结膜下注射组胺后的第5分钟、第15分钟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对眼部过敏炎症反应进行观察评定,在结膜下注射组胺后20分钟处死动物、摘除眼睑和结膜。
(3)指标检测:
①眼局部炎症反应程度的观察:在用组胺结膜下注射攻击后的第5分钟、第15分钟进行裂隙灯下判断组织反应程度。用记分法对睑结膜和球结膜的充血、水肿以及眼局部的分泌物反应程度进行定量,具体计分方法同上述实施例2。
②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定量测定:在用组胺结膜下注射攻击后20分钟处死动物,摘除眼睑和结膜,去除脂肪组织。按照动物标本编号将组织分别置于10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1∶1(V∶V)丙酮与生理盐水混合液4ml浸泡振荡,24小时后将溶液于3000r/min离心15分钟,吸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计在61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OD值进行组间显著性比较。
结果:①模型对照1组和模型对照2组在局部抗原攻击后,眼前节组织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分泌物等免疫性过敏反应,并且逐渐加重;各浓度的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丹皮酚眼膏以及色苷酸钠滴眼液在各个时段均对免疫性结膜炎大鼠眼前节组织的免疫性过敏反应(充血、水肿、分泌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眼前节组织的充血、水肿、分泌物均呈逐渐减轻的改变,0.05%、0.1%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0.25%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与色苷酸钠滴眼液基本相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5%、1.0%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1.0%、2.0%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还明显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9-14,表明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及丹皮酚眼膏能够有效的对抗免疫性结膜炎眼前节组织的免疫性过敏反应,并且0.5%、1.0%丹皮酚黄酸钠以及1.0%、2.0%丹皮酚眼膏的治疗作用还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②与模型对照1组及模型对照2比较,各浓度的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和丹皮酚眼膏以及色苷酸钠滴眼液均能明显降低模型眼的眼睑和结膜组织的OD值,0.05%、0.1%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0.25%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与色苷酸钠滴眼液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0.5%、1.0%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以及1.0%、2.0%丹皮酚眼膏的这种作用还明显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5、表16。表明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及丹皮酚眼膏能有效对抗组胺诱导的免疫性结膜炎的眼前节组织的免疫性过敏反应与其能显著降低眼睑和结膜组织血管通透性有明显关系。因此,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及丹皮酚眼膏均能有效治疗免疫性结膜炎,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其作用优于色苷酸钠滴眼液。
表9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结膜充血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注:(X±SD,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相同指标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以下各表相同)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42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10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结膜充血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43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44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
表11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结膜水肿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45
注: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46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12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结膜水肿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51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52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表13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模型眼分泌物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53
注: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54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14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分泌物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55
注:与模型对照2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表15  丹皮酚磺酸钠眼液对模型眼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61
注: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62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05%丹皮酚黄酸钠组比较P<0.05
表16  丹皮酚眼膏对模型眼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n=10)
注:与模型对照2比较P<0.05,△△P<0.01;与色甘酸钠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64
与色甘酸钠组比较P>0.05;与0.25%丹皮酚组比较P<0.05
实施例5:丹皮酚黄酸钠对高渗透压状态下兔角膜上皮细胞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原代),实验研究取P2~P3细胞(第2至第3传代细胞)。将P2~P3角膜上皮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高渗透压1组、高渗透压2组、0.01mg/ml丹皮酚磺酸钠试验组、0.05mg/ml丹皮酚磺酸钠试验组、0.1mg/ml丹皮酚磺酸钠试验组、0.01mg/ml地塞米松对照组。在加入高渗剂24小时后,以免疫酶联双抗夹心法测定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
正常对照组:细胞在正常渗透压(312mOsm)的培养液中培养。
高渗透压组(即模型对照组):细胞在渗透压为450mOsm的培养液中培养(即在正常渗透压培养液中加入60mmol的氯化钠使其渗透压为450mOsm)。
0.01mg/ml地塞米松对照组(即阳性对照组):细胞在渗透压为450mOsm的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01mg/ml地塞米松。
0.01mg/ml丹皮酚磺酸钠试验组:细胞在渗透压为450mOsm的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01mg/ml丹皮酚磺酸钠。
0.05mg/ml丹皮酚磺酸钠试验组:细胞在渗透压为450mOsm的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05mg/ml丹皮酚磺酸钠。
0.1mg/ml丹皮酚磺酸钠试验组:细胞在渗透压为450mOsm的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加入终浓度为0.1mg/ml丹皮酚磺酸钠。
结果:①模型对照组角膜上皮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②0.01mg/ml、0.05mg/ml和0.1mg/ml丹皮酚磺酸钠组以及0.01mg/ml地塞米松对照组角膜上皮培养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③0.01mg/ml、0.05mg/ml和0.1mg/ml丹皮酚磺酸钠组TNF-α含量与地塞米松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1mg/ml丹皮酚磺酸钠组IL-1β含量与地塞米松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0.1mg/ml丹皮酚磺酸钠组角膜上皮培养液中IL-1和TNF-α含量均比0.01mg/ml丹皮酚磺酸钠组低(P<0.05),(见表17)。上述结果表明:0.01mg/ml、0.05mg/ml和0.1mg/ml丹皮酚磺酸钠均能有效的控制干眼的非感染性的免疫性炎症,在治疗干眼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表17  丹皮酚黄酸钠高渗透压状态下兔角膜上皮细胞IL-1β和TNF-α含量的影响  (n=8)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71
注:(X±SD,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相同指标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与地塞米松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地塞米松对照组比较P>0.05
与0.01mg/ml丹皮酚磺酸钠组比较P<0.05
实施例6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治疗慢性结膜炎的疗效试验
1、试验材料
以本发明的丹皮酚黄酸钠配制成0.05%、0.1%、1%的滴眼液作为试验组用药;珍珠明目滴眼液为阳性对照组用药,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的溶媒为模型对照组用药。
2、试验方法
(1)造模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0.1kg,雌雄各半,眼部无疾患。慢性结膜炎模型根据文献公开报道的“结膜下埋线法”制作。
(2)试验分组:将已制作成慢性结膜炎动物模型的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12只眼)。
模型对照组6只(12只眼):滴用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的溶媒;
阳性对照组6只(12只眼):滴用珍珠明目滴眼液;
0.05%丹皮酚黄酸钠试验组6只(12只眼)、0.1%丹皮酚黄酸钠试验组6只(12只眼)、1%丹皮酚黄酸钠试验组6只(12只眼)。在造模24小时后开始结膜囊内滴药治疗,3次/日,共14天。
(3)疗效观察
①在用药后第7天、第14天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手电筒裸眼观察眼部炎症情况,并用下列记分法对眼部炎症程度进行定量。
睑缘        0分,正常;1分,湿、毛束状;2分,充血、水肿。
分泌物      0分,无;1分,眦部少量;2分,结膜囊分泌物;3分,睑缘黏着。
睑结膜充血  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球结膜充血  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
球结膜水肿  0分,无;1分,透明轻度隆起;2分,膨隆;3分,泡状突起。
②疗效判断标准:治愈,总分为0-0.5分显效;总分为0.5~1.5分;有效,总分为<1.5~2.5分;无效,总分在2.5分以上。
3、结果
在治疗7天后,阳性对照组、各丹皮酚试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治疗14天后,除模型对照组外,阳性对照组、各丹皮酚试验组的眼部炎症改变均明显好转,阳性对照组、各丹皮酚试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由弱到强依次为0.05%丹皮酚黄酸钠组、阳性对照组组、0.1%丹皮酚黄酸钠组、0.5%丹皮酚黄酸钠组;并且0.5%丹皮酚黄酸钠组的疗效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见表18)。因此,丹皮酚黄酸纳滴眼液能有效治疗慢性结膜炎,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其作用优于珍珠明目滴眼液
表18  丹皮酚黄酸钠滴眼液对慢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  (n=12只眼)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191
注:统计万法:采用秩和检验  与模型对照1组比较P<0.05,▲▲P<0.01
实施例7   本发明对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endotoxin-induced uveitis,EIU)治疗作用的研究
1、方法:
(1)造模方法
采用已公开报道的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动物模型的方法,即将200μg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于SD大鼠的双后足底部诱导出葡萄膜炎(EIU)模型。
(2)试验分组与给药方法
将已制作成EIU动物模型的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低剂量丹皮酚治疗组(10只)、中剂量丹皮酚治疗组(10只)、高剂量丹皮酚治疗组(10只)、模型对照组(10只)、阳性对照组(美洛昔康组)。高、中、低剂量丹皮酚治疗组的大鼠在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前1小时开始给予丹皮酚1.25mg/kg/次、2.5mg/kg/次、5mg/kg/次灌胃,每隔4小时一次,共4次;阳性对照组0.3125mg/kg/次的美洛昔康灌胃,模型对照组的大鼠以等容的生理盐水灌胃,灌胃时间和次数均与丹皮酚治疗组相同。
(3)指标检测
在伤寒杆菌内毒素注射前、注射后24小时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大鼠的虹膜充血、前房内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等眼前段组织的炎症反应,并参照Rick Hoekzema等的评分方法评分判断组织炎症反应程度,用下列记分法对炎症反应程度进行评分定量。
虹膜充血:0分,无充血;1分,轻度充血;2分,中度充血;3分,重度充血。
瞳孔缩小:0分,无瞳孔缩小,1分,瞳孔缩小。
前房内渗出:0分,无渗出;1分,少量渗出;2分,大量渗出。
前房积脓:0分,无;1分,有。
最大可能值为7分。
在注射后24小时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段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完毕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并将眼球置于40ml/L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72小时,经瞳孔视盘轴作矢状切面,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在高倍镜下用网格为0.25mm×0.25mm网状计数尺在3个不同的视野里分别对玻璃体腔近视网膜内表面、视网膜组织中炎症浸润细胞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该标本的计数。
结果:①高、中、低剂量丹皮酚组、以及美洛昔康组大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程度均比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高剂量丹皮酚组大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程度比低剂量丹皮酚组及美洛昔康组均明显降低(P<0.05);中剂量丹皮酚组与美洛昔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9)。实验研究结果提示:5mg/kg/d、10mg/kg/d、20mg/kg/d丹皮酚以及1.25mg/kg/d美洛昔康对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SD大鼠的虹膜充血、前房内渗出、前房积脓、瞳孔缩小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高剂量丹皮酚组的治疗作用优于美洛昔康组,说明丹皮酚有明显的抑制急性葡萄膜炎作用。②5mg/kg/d、10mg/kg/d、20mg/kg/d丹皮酚以及1.25mg/kg/d美洛昔康均能明显减少伤寒杆菌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SD大鼠的玻璃体腔近视网膜内表面以及视网膜组织中炎症浸润细胞,并且高剂量丹皮酚组的治疗作用优于美洛昔康组(P<0.05)(见表20),说明丹皮酚有明显的抑制急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
表19  丹皮酚对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大鼠眼前段炎症程度影响的评分比较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201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211
注:(X±SD,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相同指标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q检验)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美洛昔康组比较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212
与美洛昔康组比较P>0.05;10mg/kg丹皮酚组比较P<0.05
表20    丹皮酚对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n=10)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213
注同表19
实施例8   丹皮酚片剂治疗巩膜炎的临床疗效与结果
由于巩膜炎属于中医眼科“火疳”的范畴。因此本试验受试者的诊断标准与疗效判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随机将80例巩膜炎的患者分为丹皮酚试验组40例、美洛昔康对照组40例,丹皮酚试验组的患者给予丹皮酚片40mg,3次/日、口服;美洛昔康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美洛昔康片7.5mg,2次/日、口服。连续治疗观察10天。
1、一般临床资料
收治门诊前巩膜炎(包括结节性前巩膜炎与弥漫性前巩膜炎)患者80例,根据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丹皮酚试验组与美洛昔康对照组。其中,丹皮酚试验组40例中,男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2.53±5.69)岁,平均病程(2.02±0.29);美洛昔康对照组40例中,男2例,女38例,平均年龄(31.46±4.81)岁,平均病程(1.92±0.32)。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惠延年主编的《眼科学》前巩膜炎的诊断标准拟定,即结节性前巩膜炎的体征为病变区巩膜呈紫红色充血,炎症浸润与肿胀,形成结节样隆起,结节质硬、有压痛、不能推动;弥漫性前巩膜炎的体征为巩膜呈弥漫性充血,球结膜水肿。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即白睛里层起结节,呈小扁圆形隆起,或融合成环,色紫红,推之不动,压痛拒按;患眼疼痛、畏光、流泪;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致白睛青蓝;多发于成年女性。
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且自愿为受试者;(2)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
4、排除标准:(1)合并胃溃疡或严重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2)不能与本试验计划很好配合者;(3)坏死性巩膜炎。
5、治疗方法:丹皮酚试验组口服丹皮酚片,每次40mg,3次/日;美洛昔康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每次7.5mg,2次/日。
6、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在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1)治愈:白睛结节红肿消退,疼痛消失;(2)好转:白睛结节红肿减轻,疼痛等症状减轻;(3)无效:白睛结节红肿如故,疼痛等症状无改善。
结果:丹皮酚试验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美洛昔康对照组(P<0.05),说明丹皮酚能够有效的治疗巩膜炎(见表21)。
表21    丹皮酚对巩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Figure GSA00000044334900221
注:卡方检验,两组之间比较P<0.05

Claims (10)

1.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眼病的药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预防免疫性结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免疫性结膜炎又称为变应性结膜炎,主要包括过敏性结膜炎、常年过敏性结膜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泡性角结膜炎、自身免疫性结膜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干眼的药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慢性结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葡萄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治疗巩膜炎的药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包括丹皮酚及其相似结构的系列衍生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丹皮酚或其系列衍生物的单体、丹皮酚及其系列衍生物的混合物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一种或多种载体或赋型剂结合制成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或制剂,其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05%至99%。
10.根据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可以制备成眼用液体制剂、眼用半固体制剂、眼用固体制剂、眼用缓释药物制剂、眼用膜控释药制剂、透巩膜释药制剂、胶囊剂、丸剂、片剂、颗粒剂、注射剂、散剂等用于治疗眼病的药物。
CN201010114311.2A 2010-02-26 2010-02-26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2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4311.2A CN102166205B (zh) 2010-02-26 2010-02-26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14311.2A CN102166205B (zh) 2010-02-26 2010-02-26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6205A true CN102166205A (zh) 2011-08-31
CN102166205B CN102166205B (zh) 2015-09-30

Family

ID=44487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431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205B (zh) 2010-02-26 2010-02-26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620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8521A (zh) * 2015-12-07 2016-10-26 西南大学 一种丹皮酚同系物的抗炎活性及其制剂应用
CN106727454A (zh) * 2016-12-12 2017-05-31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丹皮酚磺酸钠眼用制剂
CN108042381A (zh) * 2018-01-30 2018-05-18 陕西医药控股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丹皮酚衍生物在皮肤消炎、祛痘、美白、祛斑及祛除色素沉着中的应用
CN113456701A (zh) * 2021-06-11 2021-10-01 宋坪 丹皮提取物的新用途
CN114146071A (zh) * 2022-02-08 2022-03-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征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914A (zh) * 2003-09-15 2005-03-23 徐万富 一种治疗由脏腑病所致眼病的药物
WO2006121263A1 (en) * 2005-05-06 2006-11-16 Angiolab, Inc. Use of paeonol for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or for enhancing radiosensit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6914A (zh) * 2003-09-15 2005-03-23 徐万富 一种治疗由脏腑病所致眼病的药物
WO2006121263A1 (en) * 2005-05-06 2006-11-16 Angiolab, Inc. Use of paeonol for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or for enhancing radiosensitization
US20080194700A1 (en) * 2005-05-06 2008-08-14 Angiolab, Inc. Use of Paeonol For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or For Enhancing Radiosensitiz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药信息》 20091231 郭齐 等 丹皮酚药理研究进展 20-22页 1-10 第26卷, 第1期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8521A (zh) * 2015-12-07 2016-10-26 西南大学 一种丹皮酚同系物的抗炎活性及其制剂应用
CN106038521B (zh) * 2015-12-07 2019-03-05 西南大学 一种丹皮酚同系物的抗炎活性及其制剂应用
CN106727454A (zh) * 2016-12-12 2017-05-31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丹皮酚磺酸钠眼用制剂
CN108042381A (zh) * 2018-01-30 2018-05-18 陕西医药控股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丹皮酚衍生物在皮肤消炎、祛痘、美白、祛斑及祛除色素沉着中的应用
CN113456701A (zh) * 2021-06-11 2021-10-01 宋坪 丹皮提取物的新用途
CN114146071A (zh) * 2022-02-08 2022-03-0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征中的应用
CN114146071B (zh) * 2022-02-08 2023-02-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白斑综合征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6205B (zh)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0498B (zh) 一种缓释型西罗莫司眼用制剂
CN107049938B (zh) 一种用于治疗干眼的滴眼液
CN102166205B (zh)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医药用途
CN104490861A (zh) 一种缓释型奈帕芬胺眼用制剂
CN105311641A (zh) 一种缓释型西罗莫司眼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Horng et al. Intraocular pressure-lowering effect of Cordyceps cicadae mycelia extract in a glaucoma rat model
CN102362924B (zh) 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74601A (zh) 一种外用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099520B1 (ko) 당뇨병성 망막증을 치료하는 중의약 조성물
CN105596336B (zh) 化合物sr8278在制备治疗i型糖尿病角膜病变药物中的应用
CN102188476B (zh) 一种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物
CN105288641A (zh) 一种缓释型他克莫司眼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189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白内障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666B (zh)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CN101797223B (zh) 石杉碱甲眼用制剂及其应用
CN102349926B (zh)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和芍药苷组合的医药新用途
CN114869885A (zh) 和厚朴酚眼用药物的制备及其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EA016723B1 (ru) Си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травя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применяемая при глаукоме,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лучения
CN111450054B (zh) 一种含有咖啡酸酯的眼用制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0563628C (zh) 一种苄达赖氨酸眼用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04562A (zh) 一种眼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92398A (zh) 一种含富马酸卢帕他定的眼用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494735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язвы роговицы
CN114377029B (zh) 一类来源于赤芍的笼状单萜苷类化合物及其制法和应用
CN115350185B (zh) 多潘立酮在制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