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4530B - 荧光观察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荧光观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4530B
CN102164530B CN200980138149.3A CN200980138149A CN102164530B CN 102164530 B CN102164530 B CN 102164530B CN 200980138149 A CN200980138149 A CN 200980138149A CN 102164530 B CN102164530 B CN 102164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uorescence
image
light
wavelength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81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4530A (zh
Inventor
久保圭
武井俊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64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4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45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image signals during a use of endoscope
    • A61B1/00009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image signals during a use of endoscope for image enhanc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63Optical arrangements
    • A61B1/00186Optical arrangements with imaging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5Control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3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wavelength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 A61B1/0646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with illumination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1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by measuring fluorescence emiss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82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 A61B5/0084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adapted for particular medical purposes for introduction into the body, e.g. by cath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5Specially adapted constructive features of fluorimeters
    • G01N21/6456Spatial resolved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Ima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021/6417Spectrofluorimetric devices
    • G01N2021/6419Excitation at two or more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021/6417Spectrofluorimetric devices
    • G01N2021/6421Measuring at two or more wavelength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021/6439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with indicators, stains, dyes, tags, labels, marks
    • G01N2021/6441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with indicators, stains, dyes, tags, labels, marks with two or more lab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021/6491Measuring fluor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Correcting inner filter effect
    • G01N2021/6493Measuring fluor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Correcting inner filter effect by alternating fluorescence/transmission or fluorescence/refl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的荧光观察装置具有:光源部,其发射用于激励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的激励光;荧光检测部,其对第一荧光体被激励时发出的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体被激励时发出的第二荧光进行检测;校正值算出部,其根据与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各自的特性相应的特征量,计算用于消除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的混色的校正值;检测图像生成部,其生成与第一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和与第二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及图像校正部,其根据校正值,将第一检测图像的亮度值校正为与第一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将第二检测图像的亮度值校正为与第二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

Description

荧光观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观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观察从多个荧光体发出的荧光的荧光观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始关注使用了分子靶向药剂的癌诊断技术。具体地说,例如近年来,研究一种如下方法:在向生物体的对象部位撒布或者注入以在癌细胞中异常表达的生物体蛋白质为目标的荧光探针(荧光药剂)之后,根据该对象部位所发出的荧光,来辨别有没有癌。并且,这种方法在消化管领域的癌的早期发现中是有用的。
另外,作为应用上述方法的例子,提出如下一种方法:在向生物体的对象部位撒布或者注入多种荧光探针之后,根据该对象部位所发出的多个荧光,复合地观察与该多种荧光探针相对应的多种生物体蛋白质的表达状态。并且,认为这种方法在癌的时期的估计、癌的浸润性风险的预测以及癌的转移风险的预测等中是有用的。
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8-16155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8-14879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向生物体的对象部位撒布或者注入多种荧光探针来进行观察的内窥镜系统中,通过基于在观察时获得的荧光的强度与荧光探针的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算处理,能够获取每种荧光探针的荧光图像(荧光的分布图像)。
另外,在向生物体的对象部位撒布或者注入多种荧光探针来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发生从该对象部位发出的多个荧光的频带重叠的现象、即所谓的串扰(crosstalk)现象。并且,这种串扰现象被视为例如会引起观察图像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但是,根据日本特开2008-16155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8-14879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产生如下问题:上述串扰现象的减轻度依赖于观察时的环境。具体地说,日本特开2008-16155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8-14879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都存在如下问题:随着在观察时获得的荧光的强度逐渐接近理想强度(或者观察之前事先假定的强度),串扰现象的减轻度变高,另一方面,随着在观察时获得的荧光的强度远离理想强度(或者观察之前事先假定的强度),串扰现象的减轻度变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观察环境如何都能够减轻在观察从多个荧光体分别发出的荧光时产生的串扰现象的荧光观察装置。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荧光观察装置具有:光源部,其发射用于激励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的激励光;荧光检测部,其对上述第一荧光体被上述激励光激励时发出的第一荧光和上述第二荧光体被上述激励光激励时发出的第二荧光进行检测;校正值算出部,其根据与上述第一荧光体和上述第二荧光体各自的特性相应的特征量,计算用于消除上述第一荧光与上述第二荧光的混色的校正值;检测图像生成部,其生成与上述荧光检测部中的上述第一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和与上述荧光检测部中的上述第二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及图像校正部,其根据上述校正值,将上述第一检测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值校正为与上述第一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将上述第二检测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值校正为与上述第二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
本发明的荧光观察装置具有:光源部,其向具有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的被检体发射激励光;荧光检测部,其对上述第一荧光体被上述激励光激励时发出的第一荧光和上述第二荧光体被上述激励光激励时发出的第二荧光进行检测;校正值算出部,其根据第一分光图像和第二分光图像来计算校正值,该第一分光图像是利用用于激励上述第一荧光体的波长频带的光拍摄上述被检体得到的,该第二分光图像是利用用于激励上述第二荧光体的波长频带的光拍摄上述被检体得到的;检测图像生成部,其生成与上述荧光检测部中的上述第一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和与上述荧光检测部中的上述第二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及图像校正部,其根据上述校正值,将上述第一检测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值校正为与上述第一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将上述第二检测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值校正为与上述第二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内窥镜所具备的荧光检测用滤波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图2的荧光检测用滤波器的透过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光源装置所具备的滤波器的透过特性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荧光图像生成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从各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光谱波形与各检测波长频带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光谱波形与各检测波长频带重叠的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光谱波形与各检测波长频带重叠的部分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内窥镜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8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作为荧光观察装置的内窥镜系统1具有:内窥镜2,其获取受验者的体腔内的被摄体图像,输出与该被摄体图像相应的摄像信号;光源装置3,其对内窥镜2提供向该被摄体发射的照明光;处理器4,其将从内窥镜2输出的摄像信号变换为影像信号并输出该影像信号;以及显示部5,其对与从处理器4输出的影像信号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图像显示。
内窥镜2具有长的插入部21,该插入部21具有可挠性。另外,光导件6贯穿于插入部21的内部,该光导件6用于向前端部21a传送光源装置3所发出的照明光。
光导件6的一端面(入射端面)连接在光源装置3上。另外,光导件6的另一端面(发射端面)配置在设置于前端部21a的未图示的照明光学系统的附近。根据这种结构,光源装置3所发出的照明光经过光导件6以及未图示的照明光学系统向被摄体发射。
在插入部21的前端部21a中分别设置有普通光摄像系统22以及荧光摄像系统23。
普通光摄像系统22构成为具有:物镜光学系统22a,其对被摄体图像进行成像;滤色器22b,其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22a的后级;以及摄像元件22c,其配置在滤色器22b的后级,并且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22a的成像位置处。
滤色器22b是将R滤波器、G滤波器以及B滤波器配置成矩阵状而构成的,该R滤波器使通过了物镜光学系统22a的返回光中的(除去近红外域以后的域)红色域的光透过,该G滤波器使通过了物镜光学系统22a的返回光中的绿色域的光透过,该B滤波器使通过了物镜光学系统22a的返回光中的蓝色域的光透过。
摄像元件22c根据处理器4的控制来进行驱动,并且将与通过了滤色器22b的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并输出该摄像信号。
具备作为荧光检测部的功能的荧光摄像系统23构成为具有:物镜光学系统23a,其对被摄体图像进行成像;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其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23a的后级;以及摄像元件23c,其配置在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的后级,并且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23a的成像位置处。
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是如图2所示那样将滤波器231和滤波器232配置成矩阵状而构成的,该滤波器231使通过了物镜光学系统23a的返回光中的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波长频带透过,该滤波器232使通过了物镜光学系统23a的返回光中的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波长频带透过。(在图2中,将滤波器231的配置位置表示为D1,并且将滤波器232的配置位置表示为D2)。
此外,下面例如假定同时使用ICG(indocyanine green:吲哚青绿)和Cy7(注册商标)的情况、即上述第一荧光探针的激励波长和最大荧光波长以及上述第二荧光探针的激励波长和最大荧光波长都存在于近红外域的情况并进行说明。
具体地说,滤波器231构成为使例如图3所示的包含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波长频带的、近红外域的波长λda1至λda2的第一检测波长频带透过。另外,滤波器232构成为使例如图3所示的包含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波长频带且作为不与上述第一检测波长频带重叠的波长频带的、近红外域的波长λdb1至λdb2的第二检测波长频带透过。
此外,滤色器22b、滤波器231以及滤波器232的透过率也可以事先被调整成使摄像元件22c中接收到的返回光的亮度与从第一和(或)第二荧光探针发出之后在摄像元件23c中接收的荧光的亮度达到最佳的平衡(使得收敛于各摄像元件的动态范围)。另外,滤波器231和滤波器232的透过率也可以事先被调整成使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之后在摄像元件23c中接收到的荧光的亮度和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之后在摄像元件23c中接收到的荧光的亮度达到最佳的平衡(使得收敛于摄像元件23c的动态范围)。
摄像元件23c由能够对从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进行检测的高灵敏度CCD等构成。另外,摄像元件23c根据处理器4的控制来进行驱动,并且将与通过了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的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并输出该摄像信号。
另一方面,在内窥镜2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保持由滤波器231和232透过的波长频带的信息的ID信息保持部24。并且,在内窥镜2与处理器4电连接时上述信息被输出到处理器4。
作为光源部的光源装置3构成为具有灯31以及配置在灯31的光路上的滤波器32。
灯31由能够发出至少包含蓝色域至近红外域的频带的白色光的氙气灯等构成。
另外,在灯31与滤波器3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从灯31发出的白色光的光量的未图示的光圈。此外,上述光圈可以根据从处理器4的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输出的普通光图像的亮度被调整为合适的光圈量的光圈,或者也可以被调整为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光圈量的光圈。
滤波器32构成为如图4所示那样使从灯31发出的白色光中的蓝色域的波长λ1至近红外域的波长λ2的频带透过。
处理器4构成为具有摄像元件驱动部41、前处理部42、帧存储部43n和43f、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荧光图像生成部44f以及后处理部45。
摄像元件驱动部41针对摄像元件22c和23c分别进行如下控制:在使它们的摄像信号的输出时刻相一致地进行驱动。
前处理部42在对从摄像元件22c输出的第一摄像信号实施放大、噪声去除以及A/D变换等信号处理之后,将该信号处理后的第一摄像信号输出到帧存储部43n。另外,前处理部42在对从摄像元件23c输出的第二摄像信号实施放大、噪声去除以及A/D变换等信号处理之后,将该信号处理后的第二摄像信号输出到帧存储部43f。
帧存储部43n逐帧地存储从前处理部42输出的第一摄像信号。另外,帧存储部43f逐帧地存储从前处理部42输出的第二摄像信号。
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读入存储在帧存储部43n中的第一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生成与该摄像信号相应的普通光图像(全色图像)并将该普通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
荧光图像生成部44f如图5所示那样构成为具有存储器46和运算部47,该存储器46存储有多个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
在内窥镜2与处理器4进行了电连接时,运算部47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由滤波器231和232透过的波长频带的信息,并且从存储器46读入与该信息相应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另外,具备作为校正值算出部的功能的运算部47通过基于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的信息和从存储器46读入的荧光光谱波形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计算出生成荧光图像时使用的校正值α和β之后,使存储器46暂时存储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
另一方面,具备作为检测图像生成部的功能的运算部47读入存储在帧存储部43f中的第二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并对该摄像信号进行规定的图像处理,由此生成与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当的第一荧光检测图像以及与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当的第二荧光检测图像。
之后,具备作为图像校正部的功能的运算部47根据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以及第一和第二荧光检测图像,生成第一荧光图像和第二荧光图像并将该第一荧光图像和第二荧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该第一荧光图像具备与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该第二荧光图像具备与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
此外,关于包含上述规定的运算处理和规定的图像处理的生成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的方法,稍后详细说明。
后处理部45在对从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输出的普通光图像以及从荧光图像生成部44f输出的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实施了D/A变换等处理之后,将处理结果作为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5。
接着,说明内窥镜系统1的作用。
首先,用户在将内窥镜系统1的各部分连接之后,接通该各部分的电源。与此同时,运算部47检测到内窥镜2与处理器4被电连接,从存储器46读入与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各自的特性相应的特征量。具体地说,运算部47在检测到内窥镜2与处理器4被电连接时,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由滤波器231和232透过的波长频带的信息,并且从存储器46读入与该信息相应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
在此,列举如下情况作为具体例进行说明: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在图6的斜线部分相互重叠,并且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由滤波器231透过的第一检测波长频带(波长λda1~λda2)以及由滤波器232透过的第二检测波长频带(波长λdb1~λdb2)分别具有如图6所示的关系。
运算部47通过在波长λda1至λda2的范围内对与第一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相对应的第一函数进行积分,由此计算出被第一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和第一检测波长频带所包围的区域的积分值Ia(参照图7)。另外,运算部47通过在波长λdb1至λdb2的范围内对上述第一函数进行积分,由此计算出被第一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和第二检测波长频带所包围的区域的积分值Ib(参照图7)。然后,运算部47将积分值Ib的值除以积分值Ia的值,由此计算出上述校正值β。
运算部47通过在波长λda1至λda2的范围内对与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相对应的第二函数进行积分,由此计算出被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和第一检测波长频带所包围的区域的积分值Ic(参照图8)。另外,运算部47通过在波长λdb1至λdb2的范围内对上述第二函数进行积分,由此计算出被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和第二检测波长频带所包围的区域的积分值Id(参照图8)。然后,运算部47将积分值Ic的值除以积分值Id的值,由此计算出上述校正值α。
此外,在使用分别事先调整过透过率的滤波器231和232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滤波器231的调整后的透过率ta和滤波器232的调整后的透过率tb预先存储在ID信息保持部24中,之后通过进行如下的运算,计算校正值α和β。
具体地说,运算部47在进行上述各积分值的计算的前后,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滤波器231的调整后的透过率ta和滤波器232的调整后的透过率tb。然后,运算部47将透过率tb与积分值Ib的相乘值除以透过率ta与积分值Ia的相乘值,由此计算出上述校正值β。另外,运算部将透过率ta与积分值Ic的相乘值除以透过率tb与积分值Id的相乘值,由此计算出上述校正值α。
之后,运算部47使存储器46暂时存储通过上述运算处理得到的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
但是,在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相互不重叠、即不存在图6的斜线部分的情况下,积分值Ib和Ic都变为0。在这种情况下,运算部47将α=0和β=0作为校正值的计算结果暂时存储到存储器46中。
此外,荧光图像生成部44f不限于使用预先存储在存储部46中的荧光光谱波形计算Ia、Ib、Ic以及Id的各积分值,例如也可以在存储器46中预先存储记载有多个荧光探针的每1nm波长的荧光强度的表数据,使用该表数据计算相当于该各积分值的值。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运算部47进行如下处理。
在内窥镜2与处理器4进行电连接时,运算部47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由滤波器231和232透过的波长频带的信息,并且,从存储器46读入与该信息相应的荧光探针的表数据。
运算部47参照从存储器46读入的表数据,并计算波长λda1~λda2中的第一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之和,由此获取相当于上述积分值Ia的值。
另外,运算部47参照从存储器46读入的表数据,并计算波长λdb1~λdb2中的第一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之和,由此获取相当于上述积分值Ib的值。
另外,运算部47参照从存储器46读入的表数据,并计算波长λda1~λda2中的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之和,由此获取相当于上述积分值Ic的值。
并且,运算部47参照从存储器46读入的表数据,并计算波长λdb1~λdb2中的第二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之和,由此获取相当于上述积分值Id的值。
并且,根据如上所述的使用与荧光探针的荧光强度有关的表数据进行的运算处理,与使用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波形进行的运算处理相比,能够减少运算部47的负荷。
另一方面,用户将内窥镜2的插入部21插入到被检查者的体腔内,并将前端部21a配置成向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所在的位置发射照明光。
然后,用户使用具备能够贯穿于内窥镜2的形状和尺寸的未图示的处置器具等,向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撒布或者注入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
当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被撒布或者注入到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时,分别同时发出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该第一荧光具有与作为第一荧光探针的目标的第一生物体蛋白质的量相应的强度,该第二荧光具有与作为第二荧光探针的目标的第二生物体蛋白质的量相应的强度。并且,包含上述第一和第二荧光的返回光分别被入射至物镜光学系统22a和23a。
入射至物镜光学系统22a的返回光通过透过滤色器22b,形成RGB光,该RGB光中包含与R滤波器的透过频带相当的红色域的光、与G滤波器的透过频带相当的绿色域的光以及与B滤波器的透过频带相当的蓝色域的光。然后,摄像元件22c将与上述RGB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之后,将该摄像信号输出到处理器4。
另一方面,入射至物镜光学系统23a的返回光通过透过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形成混色光,该混色光中包含与滤波器231的透过频带相当的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的光(第一荧光)和与滤波器232的透过频带相当的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的光(第二荧光)。然后,摄像元件23c将与上述混色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之后,将该摄像信号输出到处理器4。
从摄像元件22c输出的第一摄像信号被前处理部42实施上述信号处理并被存储到帧存储部43n,之后,由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读入第一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然后,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使用帧存储部43n所存储的第一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生成与该摄像信号相应的普通光图像(全色图像)并将该普通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
另一方面,从摄像元件23c输出的第二摄像信号被前处理部42实施上述信号处理并被存储到帧存储部43f,之后,由荧光图像生成部44f的运算部47读入该第二摄像信号。
运算部47使用帧存储部43f所存储的第二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生成与第一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当的第一荧光检测图像。具体地说,运算部47例如将帧存储部43f所存储的第二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中的、与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中的滤波器232的配置位置相当的像素的亮度值设为邻近该像素的四个像素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由此生成上述第一荧光检测图像。
另外,运算部47使用帧存储部43f所存储的第二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生成与第二荧光检测结果相当的第二荧光检测图像。具体地说,运算部47例如将帧存储部43f所存储的第二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中的、与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b中的滤波器231的配置位置相当的像素的亮度值设为邻近该像素的四个像素的亮度值的平均值,由此生成上述第二荧光检测图像。
另外,上述校正值β是用于对第一荧光中的、由于与第二荧光混色而产生串扰现象的频带(第二检测波长频带)中的亮度值进行校正的值。另外,上述校正值α是用于对第二荧光中的、由于与第一荧光混色而产生串扰现象的频带(第一检测波长频带)中的亮度值进行校正的值。即,上述校正值α和β相当于用于消除第一荧光与第二荧光的混色的校正值。
在此,在将与第一和第二荧光检测图像中的同一像素相对应的亮度值分别设为P1和P2,将与第一荧光强度相应的第一荧光图像的亮度值设为Pa,将与第二荧光强度相应的第二荧光图像的亮度值设为Pb的情况下,上述各值与校正值α和β之间成立如下式(1)和(2)所示的关系。
P1=Pa+αPb···(1)
P2=βPa+Pb···(2)
运算部47在从存储器46读入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之后,使用上述式(1)和(2),关于第一和第二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计算亮度值Pa和Pb。
并且,运算部47通过对第一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P1替换成亮度值Pa的处理,来生成上述第一荧光图像。并且,经过这种处理生成的第一荧光图像只具有与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因此成为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图像。
另外,运算部47通过对第二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P2替换成亮度值Pb的处理,来生成上述第二荧光图像。并且,经过这种处理生成的第二荧光图像只具有与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因此成为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图像。
之后,运算部47将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
后处理部45在对从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输出的普通光图像和从荧光图像生成部44f输出的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实施了D/A变换等处理之后,将该处理结果作为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5。
此外,后处理部45在生成影像信号时,既可以进行将普通光图像、第一荧光图像以及第二荧光图像同时显示在一个画面内的处理,也可以进行只显示与通过未图示的显示模式切换开关等进行的指示相应的图像的处理。
另外,后处理部45也可以在生成影像信号时,进行将第一荧光图像和第二荧光图像中的任一个图像叠加显示在普通光图像内的处理。
另外,后处理部45也可以在生成影像信号时,进行如下处理:利用不同的颜色分别对第一荧光图像和第二荧光图像进行上色,将上色后的荧光图像叠加显示在普通光图像内。
如上所述,内窥镜系统1具有如下结构和作用:通过对从多个荧光探针发出的多个荧光的检测结果实施基于每个荧光探针所固有的荧光光谱波形的校正处理,能够获取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荧光图像。即,根据内窥镜系统1,能够不依赖于各荧光探针的浓度、激励光的强度以及观察距离等观察环境,稳定地减少在观察从多个荧光探针分别发出的荧光时产生的串扰现象。
此外,本实施例不限于只应用于同时使用两种荧光探针的情况,也能够大致同样地应用于同时使用三种以上的荧光探针的情况。
(第二实施例)
图9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内窥镜系统1A具有:内窥镜2A,其获取受验者体腔内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光源装置3,其对内窥镜2A提供向该被摄体发射的照明光;处理器4A,其将由内窥镜2A获得的光学图像转换为影像信号并输出该影像信号;以及显示部5,其对与从处理器4A输出的影像信号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图像显示。
内窥镜2A具有以下结构:从第一实施例的内窥镜2中去除普通光摄像系统22和荧光摄像系统23,并且在插入部21的内部具有传送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的图像引导部(image guide)25。
图像引导部25的一端面(入射端面)配置在设置于前端部21a的未图示的观察窗的附近。另外,图像引导部25的另一端面(发射端面)与处理器4A相连接。根据这种结构,由内窥镜2获取到的被摄体的光学图像经过未图示的观察窗以及图像引导部25被发射到处理器4A。
处理器4A构成为具有摄像元件驱动部41、前处理部42、帧存储部43n和43f、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荧光图像生成部44f、后处理部45以及摄像部61。
具备作为荧光检测部的功能的摄像部61构成为具有摄像元件22c、摄像元件23c1和23c2、分色镜(dichroic mirror)48a和48b、激励光截止滤波器49以及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1A和232A。
即,处理器4A的摄像元件驱动部41针对设置在摄像部61中的摄像元件22c、23c1和23c2分别进行如下控制:在使它们的摄像信号的输出时刻相一致地进行驱动。
摄像元件23c1和23c2分别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元件23c相同,并且在分色镜48b的光反射侧和光透过侧各配置一个。
向分色镜48a入射从图像引导部25的另一端面(发射端面)发射的光学图像。然后,从图像引导部25的另一端面(发射端面)发射的光学图像中的由(除去近红外域以后的域)红色域的图像、绿色域的图像及蓝色域的图像构成的RGB图像被反射至摄像元件22c侧,并且该RGB图像以外的混色图像向分色镜48b侧透过。另外,摄像元件22c将通过分色镜48a反射的RGB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并将该摄像信号输出到前处理部42。
另一方面,在将分色镜48a和48b连接的光路上配置有激励光截止滤波器49。因此,透过了分色镜48a的混色图像成为被激励光截止滤波器49截止了激励光的波长频带的状态而被入射到分色镜48b。
然后,被入射到分色镜48b的混色图像的一部分反射至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1A侧,并且另一部分向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2A侧透过。
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1A构成为具有仅使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的光透过的特性,即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滤波器231相同的功能。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2A构成为具有仅使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的光透过的特性,即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滤波器232相同的功能。
根据这种结构,在分色镜48b中反射的混色图像经过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1A,而成为仅具有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然后,摄像元件23c1将仅具有上述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后输出到前处理部42。
另外,根据上述结构,透过了分色镜48b的混色图像经过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2A,而成为仅具有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然后,摄像元件23c2将仅具有上述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后输出到前处理部42。
此外,关于设置在摄像部61中的各结构要素中的分色镜48a和48b、激励光截止滤波器49以及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1A和232A,设为分别具有能够容易地从处理器4A的外部进行更换的盒式或者槽式的结构。
接着,说明内窥镜系统1A的作用。此外,在内窥镜系统1A中,对于直到使存储器46存储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为止的动作以及处理,能够应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动作以及处理。因此,下面主要针对使存储器46存储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之后的内窥镜系统1A的各部分的动作以及处理进行说明。
用户将内窥镜2A的插入部21插入到被检查者的体腔内,将前端部21a配置成向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所在的位置发射照明光。
另外,用户使用具备能够贯穿于内窥镜2A的形状和尺寸的未图示的处置器具等,向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撒布或者注入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
当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被撒布或者注入到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时,分别同时发出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该第一荧光具有与作为第一荧光探针的目标的第一生物体蛋白质的量相应的强度,该第二荧光具有与作为第二荧光探针的目标的第二生物体蛋白质的量相应的强度。并且,与包含上述第一和第二荧光的返回光相应的光学图像经过图像引导部25被入射至处理器4A的摄像部61。
分色镜48a将从图像引导部25的另一端面(发射端面)发射的光学图像中的RGB图像反射到摄像元件22c侧,并且使该RGB图像以外的混色图像向分色镜48b侧透过。
摄像元件22c将通过分色镜48a反射的RGB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后输出到前处理部42。
分色镜48b将通过了激励光截止滤波器49的混色图像中的一部分反射到荧光检测用滤波器摄像元件23c1侧,并且使另一部分向荧光检测用滤波器摄像元件23c2侧透过。
摄像元件23c1将只具有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后输出到前处理部42,该只具有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是在分色镜48b中反射的混色图像经过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1A而生成的。另外,摄像元件23c2将只具有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转换为摄像信号后输出到前处理部42,该只具有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的图像是透过了分色镜48b的混色图像经过荧光检测用滤波器232A而生成的。
从摄像元件22c输出的第一摄像信号被前处理部42实施上述信号处理并被存储到帧存储部43n中,之后,由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读入该第一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然后,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使用帧存储部43n所存储的第一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生成与该摄像信号相应的普通光图像(全色图像)后输出到后处理部45。
另一方面,从摄像元件23c1输出的第三摄像信号被前处理部42实施上述信号处理并被存储到帧存储部43f中。另外,从摄像元件23c2输出的第四摄像信号被前处理部42实施上述信号处理并被存储到帧存储部43f中。
此时,在帧存储部43f中分别逐帧地存储从摄像元件23c1输出的第三摄像信号和从摄像元件23c2输出的第四摄像信号。
之后,运算部47从帧存储部43f同时读入第三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和第四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然后,运算部47根据上述第三摄像信号生成第三荧光检测图像,根据上述第四摄像信号生成第四荧光检测图像。
在此,上述第三荧光检测图像是能够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一荧光检测图像大致同样地利用的图像。另外,上述第四荧光检测图像是能够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二荧光检测图像大致同样地利用的图像。因此,通过将与第三和第四荧光检测图像中的同一像素相对应的亮度值分别设为P1和P2,能够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同样地使用上述式(1)和(2)来获得亮度值Pa和Pb的值。
然后,运算部47通过对第三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P1替换为亮度值Pa的处理,来生成上述第一荧光图像。并且,经过这种处理生成的第一荧光图像只具有与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因此成为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图像。
另外,运算部47通过对第四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P2替换为亮度值Pb的处理,来生成上述第二荧光图像。并且,经过这种处理生成的第二荧光图像只具有与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因此成为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图像。
之后,运算部47将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
后处理部45在对从普通光图像生成部44n输出的普通光图像以及从荧光图像生成部44f输出的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实施了D/A变换等处理之后,将该处理结果作为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5。
如上所述,内窥镜系统1A具有如下结构和作用:通过对从多个荧光探针发出的多个荧光的检测结果实施基于每个荧光探针所固有的荧光光谱波形的校正处理,能够获取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荧光图像。即,根据内窥镜系统1A,能够不依赖于各荧光探针的浓度、激励光的强度以及观察距离等观察环境,稳定地减少在观察从多个荧光探针分别发出的荧光时产生的串扰现象。
另外,根据内窥镜系统1A,也能够设为以下系统结构:通过改写内窥镜2A的ID信息保持部24所保持的信息,并且将处理器4A的摄像部61的各部分的结构变更为与改写后的信息相应的结构,能够支持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以外的其它荧光探针。即,根据内窥镜系统1A,无需竭力变更内窥镜2A的结构,就能够针对各种各样的荧光探针的组合灵活地变更系统结构。
(第三实施例)
图10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系统的结构具有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主要针对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内窥镜系统1B具有:内窥镜2B,其获取受验者体腔内的被摄体图像,输出与该被摄体图像相应的摄像信号;光源装置3B,其向内窥镜2B依次提供激励光和参照光;处理器4B,其将从内窥镜2B输出的摄像信号变换为影像信号并输出该影像信号;以及显示部5,其对与从处理器4B输出的影像信号相应的被摄体图像进行图像显示。
在内窥镜2B的插入部21的前端部21a设置有荧光摄像系统23A。
具备作为荧光检测部的功能的荧光摄像系统23A构成为具有:物镜光学系统23a,其对被摄体图像进行成像;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其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23a的后级;以及摄像元件23c,其配置在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的后级,并且配置在物镜光学系统23a的成像位置处。
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构成为将从光源装置3B提供的激励光的波长频带截止,并使该激励光的波长频带以外的频带透过。
内窥镜2B的ID信息保持部24至少保持有由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截止的波长频带的信息。并且,在内窥镜2B与处理器4B电连接时上述信息被输出到处理器4B。
作为光源部的光源装置3B构成为具有灯31、旋转滤波器33以及马达34,该旋转滤波器33具备依次插入到灯31的光路上的多个滤波器,该马达34产生用于使旋转滤波器33旋转的驱动力。
在灯31与旋转滤波器3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从灯31发出的白色光的光量的未图示的光圈。此外,上述光圈可以根据从处理器4的运算部47(荧光图像生成部44f)输出的参照光图像的亮度被调整成合适的光圈量的光圈,或者也可以被调整为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光圈量的光圈。
旋转滤波器33构成为以中心为旋转轴的圆板状。另外,旋转滤波器33具有分别沿外周侧的周向设置的激励光滤波器33a、激励光滤波器33b以及参照光滤波器33c,该激励光滤波器33a使第一荧光探针的激励波长频带透过,该激励光滤波器33b使第二荧光探针的激励波长频带透过,该参照光滤波器33c使绿色域透过。并且,根据这种结构,激励光滤波器33a、激励光滤波器33b以及参照光滤波器33c依次被插入到灯31的光路上,向光导件6提供场序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为激励光滤波器33a的透过波长频带和上述第一检测波长频带相等,激励光滤波器33b的透过波长频带和上述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相等,来进行说明。另外,设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构成为将激励光滤波器33a的透过波长频带和激励光滤波器33b的透过波长频带都截止。
另外,激励光滤波器33a、激励光滤波器33b以及参照光滤波器33c的透过率也可以事先被调整成使摄像元件23c中接收的参照光(返回光)的亮度与从第一和(或)第二荧光探针发出之后在摄像元件23c中接收的荧光的亮度达到最佳的平衡(使得收敛于摄像元件23c的动态范围)。另外,激励光滤波器33a以及激励光滤波器33b的透过率也可以事先被调整成使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之后在摄像元件23c中接收的荧光的亮度与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之后在摄像元件23c中接收的荧光的亮度达到最佳的平衡(使得收敛于摄像元件23c的动态范围)。
处理器4B构成为具有同步控制部41A、前处理部42、帧存储部43f、荧光图像生成部44f以及后处理部45。
同步控制部41A随时进行如下控制:该控制用于使马达34的转速与从前处理部42向帧存储部43f输出摄像信号的时刻同步。
在处理器4B的存储器46中存储有多个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波形。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设为第一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波形和上述荧光光谱波形相等,第二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波形和上述荧光光谱波形相等,来进行说明。
另外,内窥镜2B的ID信息保持部24也可以是如下结构:作为至少保持有激励光滤波器33a和33b的透过波长频带的信息的部件而设置在光源装置3B中,并且在内窥镜2B与光源装置3B电连接时,向处理器4B输出该信息。
接着,说明内窥镜系统1B的作用。
首先,用户在将内窥镜系统1B的各部分连接之后,接通各部分的电源。与此同时,在内窥镜2B与处理器4B电连接时,运算部47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由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截止的波长频带的信息。并且,运算部47从存储器46读入与上述信息相应的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波形。
在此,鉴于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波形在图6的斜线部分相互重叠,并且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的吸收光谱波形、激励光滤波器33a的透过波长频带(波长λda1~λda2)以及激励光滤波器33b的透过波长频带(波长λdb1~λdb2)分别处于如图6所示的关系,能够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算出校正值α和β。并且,运算部47使存储器46暂时存储通过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的运算处理获得的校正值α和β的计算结果。
另一方面,用户将内窥镜2B的插入部21插入到被检查者的体腔内,并将前端部21a配置成向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所在的位置发射照明光。由此,向上述期望的被摄体依次发射两种激励光以及参照光。
然后,用户使用具备能够贯穿于内窥镜2B的形状和尺寸的未图示的处置器具等,向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撒布或者注入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
当第一和第二荧光探针被撒布或者注入到癌等期望的被摄体时,各自发出第一荧光和第二荧光,该第一荧光具有与作为第一荧光探针的目标的第一生物体蛋白质的量相应的强度,该第二荧光具有与作为第二荧光探针的目标的第二生物体蛋白质的量相应的强度。并且,包含上述第一和第二荧光的返回光被入射至物镜光学系统23a。
另外,入射到物镜光学系统23a的返回光经过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由此第一荧光、第二荧光以及参照光依次在摄像元件23c处成像。然后,摄像元件23c将与上述第一荧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与上述第二荧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以及与上述参照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分别转换为摄像信号并依次输出到处理器4B。
前处理部42在对从摄像元件23c依次输出的三种摄像信号实施了上述信号处理之后,在与同步控制部41A的控制相应的时刻,将该三种摄像信号逐帧地同时输出到帧存储部43f。
此时,在帧存储部43f中分别逐帧地存储与第一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与第二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以及与参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
之后,运算部47从帧存储部43f分别同时读入与第一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与第二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以及与参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然后,运算部47根据与上述第一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生成第五荧光检测图像,根据与上述第二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生成第六荧光检测图像,根据与上述参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生成参照光图像。
在此,上述第五荧光检测图像是能够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一荧光检测图像大致同样地利用的图像。另外,上述第六荧光检测图像是能够与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第二荧光检测图像大致同样地利用的图像。因此,通过将与第五和第六荧光检测图像中的同一像素对应的亮度值分别设为P1和P2,能够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方法同样地使用上述式(1)和(2),来得到亮度值Pa和Pb的值。
并且,运算部47通过对第五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P1替换成亮度值Pa的处理,来生成上述第一荧光图像。并且,经过这种处理生成的第一荧光图像只具有与从第一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因此成为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图像。
另外,运算部47通过对第六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P2替换成亮度值Pb的处理,来生成上述第二荧光图像。并且,经过这种处理生成的第二荧光图像只具有与从第二荧光探针发出的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因此成为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图像。
之后,运算部47将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以及参照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
处理器4B的后处理部45在对从荧光图像生成部44f输出的第一和第二荧光图像以及参照光图像实施了模拟彩色的配色以及D/A变换等处理之后,将该处理结果作为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5。
此外,处理器4B的后处理部45在生成影像信号时,既可以进行将第一荧光图像、第二荧光图像以及参照光图像同时显示在一个画面内的处理,也可以进行只显示与通过未图示的显示模式切换开关等进行的指示相应的图像的处理。
另外,后处理部45也可以在生成影像信号时,进行将第一荧光图像和第二荧光图像中的某一个图像叠加显示在参照光图像内的处理。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后处理部45也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利用不同的颜色分别对第一荧光图像和第二荧光图像进行上色,将上色后的荧光图像叠加显示在另外获取到的普通光图像内。
如上所述,内窥镜系统1B具有如下结构和作用:通过对从多个荧光探针发出的多个荧光的检测结果实施基于每个荧光探针所固有的吸收光谱波形的校正处理,能够获取大幅减少了由于串扰现象引起的对比度降低后的荧光图像。即,根据内窥镜系统1B,能够不依赖于各荧光探针的浓度、激励光的强度以及观察距离等观察环境,稳定地减少在观察从多个荧光探针分别发出的荧光时产生的串扰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1B的结构,也能够减少在观察从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个自身荧光物质分别发出的自身荧光时产生的串扰现象。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例的内窥镜系统1B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按每一层分离得到消化管粘膜的自身荧光图像的目的。
在将内窥镜系统1B应用于上述目的的情况下,光源装置3B的激励光滤波器33a构成为使能够对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的第一自身荧光物质进行激励的波长频带透过。另外,在将内窥镜系统1B应用于上述目的的情况下,光源装置3B的激励光滤波器33b构成为使能够对存在于生物体组织中的第二自身荧光物质进行激励的波长频带透过。与其相应地,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构成为将通过激励光滤波器33a和33b生成的激励光的波长频带分别截止。
另外,在将内窥镜系统1B应用于上述目的的情况下,用户在实际观察生物体之前,准备含有上述第一和第二自身荧光物质且与消化管的粘膜结构大致一致的生物体组织的截面的样品。之后,用户对上述样品独立地照射具有互不相同的波长频带的多个激励光,在每次照射各激励光时都使用内窥镜2B拍摄上述样品,由此事先获取多个分光图像。此外,设上述多个激励光至少包含用于激励第一自身荧光物质的波长频带的光以及用于激励第二自身荧光物质的波长频带的光。
并且,如上所述获得的上述多个分光图像以与获取上述分光图像时所使用的激励光的波长频带一一对应的状态被预先存储到存储器46中。
在此,针对将内窥镜系统1B应用于上述目的情况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在将内窥镜系统1B的各部分连接之后,接通各部分的电源。与此同时,在内窥镜2B与处理器4B电连接时,运算部47从ID信息保持部24读入由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截止的波长频带的信息。
之后,运算部47从存储器46读入与上述信息相应的分光图像。具体地说,运算部47从存储器46读入第一分光图像和第二分光图像,该第一分光图像是对上述样品照射与激励光滤波器33a的透过波长频带相当的波长频带的光时拍摄到的图像,该第二分光图像是对上述样品照射与激励光滤波器33b的透过波长频带相当的波长频带的光时拍摄到的图像。
另一方面,具备作为校正值算出部的功能的运算部47在从存储器46读入第一和第二分光图像之后,计算第一分光图像中的粘膜层的平均亮度X1和第二分光图像中的粘膜层的平均亮度X2。然后,运算部47通过将平均亮度X1的值除以平均亮度X2的值,计算出校正值s。
另外,具备作为校正值算出部的功能的运算部47在从存储器46读入第一和第二分光图像之后,计算第一分光图像中的粘膜下层的平均亮度Y1和第二分光图像中的粘膜下层的平均亮度Y2。然后,运算部47通过将平均亮度Y1的值除以平均亮度Y2的值,计算出校正值t。
之后,运算部47使存储器46存储计算出的校正值s和t。
接着,用户将内窥镜2B的插入部21插入到被检查者的体腔内,并将前端部21a配置在与该体腔内的消化管粘膜的表面正对的位置处。由此,向上述消化管粘膜依次发射两种激励光以及参照光。
当通过激励光滤波器33a和33b生成的激励光射向消化管粘膜时,分别发出与第一自身荧光物质相应的第一自身荧光和与第二自身荧光物质相应的第二自身荧光。并且,具有上述第一和第二自身荧光的返回光被入射至物镜光学系统23a。
另外,入射至物镜光学系统23a的返回光经由激励光截止滤波器23d,由此第一自身荧光、第二自身荧光以及参照光依次在摄像元件23c处成像。并且,摄像元件23c将与上述第一自身荧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与上述第二自身荧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以及与上述参照光相应的被摄体图像分别转换为摄像信号,并依次输出到处理器4B。
前处理部42在对从摄像元件23c依次输出的三种摄像信号实施了上述信号处理之后,在与同步控制部41A的控制相应的时刻,逐帧地同时向帧存储部43f输出该三种摄像信号。
此时,在帧存储部43f中分别逐帧地存储与第一自身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与第二自身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以及与参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
之后,运算部47从帧存储部43f分别同时读入与第一自身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与第二自身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以及与参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中的与最新的一帧相当的摄像信号。然后,具备作为检测图像生成部的功能的运算部47根据与上述第一自身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生成第一自身荧光检测图像,根据与上述第二自身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生成第二自身荧光检测图像,根据与上述参照光对应的摄像信号生成参照光图像。
另外,上述第一和第二自身荧光检测图像是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和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混合存在的图像。在此,在将与第一和第二自身荧光检测图像中的同一像素对应的亮度值分别设为T1和T2,将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的亮度值设为Tm,将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的亮度值设为Tsm的情况下,上述各值与校正值s和t之间成立如下式(3)和(4)所示的关系。
Tm=T1-tT2···(3)
Tsm=T1-sT2···(4)
运算部47在从存储器46读入校正值s和t的计算结果之后,使用上述式(3)和(4),关于第一和第二分光图像的所有像素,计算亮度值Tm和Tsm。
并且,运算部47通过对第一自身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T1替换成亮度值Tm的处理,来生成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另外,运算部47通过对第二自身荧光检测图像的所有像素进行将亮度值T2替换成亮度值Tsm的处理,来生成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并且,根据这种处理,能够分开(独立地)得到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和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
之后,运算部47将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以及参照光图像输出到后处理部45。
处理器4B的后处理部45在对从荧光图像生成部44f输出的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以及参照光图像实施了模拟彩色的配色以及D/A变换等处理之后,将该处理结果作为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5。
此外,处理器4B的后处理部45在生成影像信号时,既可以进行将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以及参照光图像同时显示在一个画面内的处理,也可以进行只显示与通过未图示的显示模式切换开关等进行的指示相应的图像的处理。
另外,后处理部45也可以在生成影像信号时,进行将粘膜层的自身荧光图像和粘膜下层的自身荧光图像中的任一个图像叠加显示在参照光图像内的处理。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应用。
本申请是以2009年3月3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83210号为主张优先权的基础进行申请的,在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中引用其公开内容。

Claims (4)

1.一种荧光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源部,其发射用于激励第一荧光体和第二荧光体的激励光;
荧光检测部,其对上述第一荧光体被上述激励光激励时发出的第一荧光和上述第二荧光体被上述激励光激励时发出的第二荧光进行检测;
校正值算出部,其根据与上述第一荧光体相应的第一荧光光谱波形、在检测上述第一荧光时使用的第一检测波长频带、与上述第二荧光体相应的第二荧光光谱波形以及在检测上述第二荧光时使用的第二检测波长频带,分别计算上述第一检测波长频带内的上述第一荧光光谱波形的积分值Ia、上述第二检测波长频带内的上述第一荧光光谱波形的积分值Ib、上述第一检测波长频带内的上述第二荧光光谱波形的积分值Ic以及上述第二检测波长频带内的上述第二荧光光谱波形的积分值Id,将上述积分值Ib除以上述积分值Ia、将上述积分值Ic除以上述积分值Id,由此计算用于消除上述第一荧光与上述第二荧光的混色的校正值;
检测图像生成部,其生成与上述荧光检测部中的上述第一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一检测图像和与上述荧光检测部中的上述第二荧光的检测结果相应的第二检测图像;以及
图像校正部,其根据上述校正值,将上述第一检测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值校正为与上述第一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将上述第二检测图像的各像素的亮度值校正为与上述第二荧光的强度相应的亮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检测波长频带和上述第二检测波长频带相互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荧光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部同时发射用于激励上述第一荧光体的第一激励光和用于激励上述第二荧光体的第二激励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部依次发射用于激励上述第一荧光体的第一激励光和用于激励上述第二荧光体的第二激励光。
CN200980138149.3A 2009-03-30 2009-10-09 荧光观察装置 Active CN102164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83210 2009-03-30
JP2009-083210 2009-03-30
PCT/JP2009/067667 WO2010116552A1 (ja) 2009-03-30 2009-10-09 蛍光観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4530A CN102164530A (zh) 2011-08-24
CN102164530B true CN102164530B (zh) 2014-07-30

Family

ID=4293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8149.3A Active CN102164530B (zh) 2009-03-30 2009-10-09 荧光观察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32502B2 (zh)
EP (1) EP2322075B1 (zh)
JP (1) JP4585050B1 (zh)
CN (1) CN102164530B (zh)
WO (1) WO20101165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7609B1 (fr) * 2004-11-08 2007-03-09 Arjowiggins Security Soc Par A Structure de securite et article incorporant une telle structure
CN102869294B (zh) * 2010-04-28 2015-09-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荧光观察装置
ES2690766T3 (es) 2010-05-11 2018-11-22 Obeikan Mdf España, S.L. Envase apilable
KR101218798B1 (ko) * 2010-12-22 2013-01-07 주식회사 모베이스 봉한관을 통한 암전이 이미징 방법
DE102011002080B4 (de) * 2011-04-15 2016-05-04 Lre Medical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Konzentration von Fluorophoren in einer Probe
WO2012165553A1 (ja) * 2011-06-03 2012-12-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蛍光観察装置および蛍光観察方法
WO2012176285A1 (ja) * 2011-06-21 2012-1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蛍光観察装置、蛍光観察システムおよび蛍光画像処理方法
JP5926909B2 (ja) 2011-09-07 2016-05-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蛍光観察装置
DK2793679T3 (en) 2011-12-19 2017-08-28 Univ Denmark Tech Dtu LIGHTING SYSTEM FOR ENDOSCOPIC APPLICATIONS
WO2014014956A1 (en) 2012-07-17 2014-01-23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Formulaic imaging for tissue diagnosis
JP5698878B2 (ja) * 2013-02-12 2015-04-08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014178146A (ja) * 2013-03-13 2014-09-25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6086829B2 (ja) 2013-06-26 2017-03-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013284B2 (ja) 2013-06-26 2016-10-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6315759B2 (ja) * 2013-10-11 2018-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蛍光検出装置及び掃除機
JP6013665B1 (ja) * 2014-11-26 2016-10-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診断支援装置及び診断支援情報表示方法
JP6138386B1 (ja) * 2015-09-18 2017-05-3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EP3163287B1 (en) * 2015-10-30 2022-03-23 Sysmex Corporation Cell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and cell information obtaining apparatus
DE112017006226T5 (de) * 2016-12-12 2019-09-05 Olympus Corporation Lichtquelleneinrichtung
US11002678B2 (en) 2016-12-22 2021-05-11 University Of Tsukuba Data creation method and data use method
NL2018494B1 (en) * 2017-03-09 2018-09-21 Quest Photonic Devices B V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 medical imaging head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DE102017221187B4 (de) * 2017-11-27 2020-08-13 Carl Zeiss Meditec Ag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Konzentration von verschiedenen, in einem Objekt enthaltenen Fluoreszenzemittern und Mikroskopiesystem
KR20200095691A (ko) * 2019-02-01 2020-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밀리미터 웨이브를 이용한 객체 인식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DE102020127385B3 (de) 2020-10-16 2022-03-10 Abberior Instrument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lichtmikroskopischen Multiskalen-Aufnahme biologischer Probe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977A (en) * 1988-03-31 1991-04-02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ice for analyzing fluorescent light signals
CN101170939A (zh) * 2005-05-23 2008-04-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内窥镜装置以及色彩平衡调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3262A1 (en) * 2000-02-25 2001-08-30 Cambridge Research & Instrumentation Inc. Multiple label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 system and method
US7697975B2 (en) * 2003-06-03 2010-04-13 British Colombia Cancer Agenc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uorescence imaging using multiple excitation-emission pairs and simultaneous multi-channel image detection
JP2006263044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蛍光検出システム
JP4155280B2 (ja) * 2005-05-18 2008-09-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8078265B2 (en) * 2006-07-11 2011-12-13 The General Hospita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fluorescent light images
JP2008043396A (ja) * 2006-08-11 2008-02-28 Olympu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8148791A (ja) 2006-12-14 2008-07-03 Olympu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8161550A (ja) 2006-12-28 2008-07-17 Olympus Corp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2009083210A (ja) 2007-09-28 2009-04-23 Takiron Co Ltd 管更生用積層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3977A (en) * 1988-03-31 1991-04-02 Agency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ice for analyzing fluorescent light signals
CN101170939A (zh) * 2005-05-23 2008-04-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内窥镜装置以及色彩平衡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32502B2 (en) 2011-04-26
EP2322075A1 (en) 2011-05-18
JP4585050B1 (ja) 2010-11-24
EP2322075B1 (en) 2012-12-05
US20110017923A1 (en) 2011-01-27
WO2010116552A1 (ja) 2010-10-14
JPWO2010116552A1 (ja) 2012-10-18
EP2322075A4 (en) 2011-10-26
CN102164530A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4530B (zh) 荧光观察装置
US9066676B2 (en) End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03124515B (zh) 摄像装置
JP7140464B2 (ja)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蛍光内視鏡照明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6821245B2 (en) Compact fluorescence endoscopy video system
US921105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luorescent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urgical image composed of selective illumination spectra
US9271635B2 (en) Fluorescence endoscope apparatus
US20060247535A1 (en) Fluorescence detecting system
US20140052004A1 (en) Endoscopic camera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61583A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程序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2869294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荧光观察装置
CN103140161B (zh) 医疗设备
CN106132276A (zh) 荧光观察内窥镜系统
CN101708120A (zh) 图像获得方法和图像获得设备
EP3801191A1 (en) Masking approach for imaging multi-peak fluorophores by an imaging system
CN104274146A (zh) 内窥镜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377111B (zh) 内窥镜系统
CN106999028A (zh) 照明装置、控制照明装置的方法以及图像获取系统
CN102333473A (zh) 荧光观察装置
CN110893095A (zh) 一种用于可见光和激发荧光实时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JPH0397441A (ja) 蛍光観察用内視鏡
JP2012010962A (ja) 励起光の光源装置および電子内視鏡システム
JP4716801B2 (ja) 内視鏡撮像システム
CN102984988B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9549614B (zh) 内窥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