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6567A - 图像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56567A CN102156567A CN2010106217220A CN201010621722A CN102156567A CN 102156567 A CN102156567 A CN 102156567A CN 2010106217220 A CN2010106217220 A CN 2010106217220A CN 201010621722 A CN201010621722 A CN 201010621722A CN 102156567 A CN102156567 A CN 1021565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image
- electrode
- curved detection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02—Specific input/output arrangements not covered by G06F3/01 - G06F3/16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具有在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部、柔性薄片型基片和安排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以检测所述基片的弯曲变形的弯曲检测部分的输入单元,以及基于由所述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的所述基片的弯曲变形而控制来改变在所述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控制部分。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即使当使用者不善于操作机器时所述设备也能够容易地改变在所述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
Description
分案说明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案申请日为2008年9月25日,原案申请号为200810166276.1,原案发明名称为“图像显示设备”。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7年10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257250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整体引用而并入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记录介质诸如打印纸上记录(打印)图像的设备诸如打印机通常具有能够显示各种图像相关信息的显示部,以及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面板(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6-35662)。而且,在这种打印机中,通常,能够在显示部上显示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并且进一步地,当使用者操作提供在操作面板上的各种类型的按钮时,能够在显示部上执行图像改变处理诸如显示图像的改变以及图像的放大和缩小。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不善于操作机器的使用者诸如老人,通过在理解提供在操作面板上的每个小按钮的功能基础上,操作这些按钮而执行图像改变处理诸如在显示部上的被显示的图像的改变以及图像的放大和缩小是非常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不善于操作机器的人也能够在显示部上容易地改变要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图像的显示部;
输入机构,其具有柔性且薄片形基片,以及安排在基片的表面上以检测基片弯曲变形的弯曲检测机构;以及
显示控制机构,其基于由输入机构的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基片的弯曲变形而控制以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当使用者在柔性薄片形式的基片中以与弯曲纸相同的方式引起弯曲变形时,基片的弯曲变形被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此外,通过显示控制机构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根据该安排,为了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不必执行提供在设备主要本体上的操作按钮的多个操作,并且甚至当使用者不善于操作机器时,也能够容易地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当基片的弯曲变形被弯曲变形机构检测到时,显示控制机构可以控制显示部放大或者缩小当前显示在显示部上的显示图像。
在此情形中,能够仅仅通过弯曲薄片形式的基片而放大或者缩小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并且操作容易。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当显示控制机构基于弯曲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判断基片被弯曲以向上形成突起时,显示控制机构可以控制显示部放大被显示的图像,并且当显示控制机构基于弯曲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判断基片被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时,显示控制机构可以控制显示部缩小被显示的图像。
在此情形中,当基片被使用者弯曲以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前(向上)形成突起从而基片更加靠近使用者时,显示控制机构放大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然而,当基片被使用者弯曲以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后(向下)形成突起从而基片远离使用者时,显示控制机构缩小正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以此方式,因为使基片更加靠近的操作对应于图像的放大,而且,移动基片远离的操作对应于图像的缩小,在放大和缩小图像时使用者容易直觉地记忆弯曲基片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具有在基片的表面的多个区域中分别安排的多个弯曲检测部分,并且当由弯曲检测部分中的一个检测到基片的弯曲变形时,显示控制机构可以控制显示部放大或者缩小显示图像,从而被显示的图像的对应于安排了弯曲检测部分中的一个的基片的区域的部分成为显示图像的放大或者缩小的中心。
在此情形中,通过在其中提供多个弯曲检测部分中的一个的区域中弯曲基片,当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被放大或者缩小时,能够指定放大或者缩小的中心。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显示控制机构可以控制显示部一次显示包括多个图像的图像列表,并且当基片的弯曲变形被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时,显示控制机构可以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列表中的图像数目。
在此情形中,通过弯曲基片,能够改变在显示部上要被显示为列表的图像(缩略图图像)的数目。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当基片的弯曲变形被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时,显示控制机构可以将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改变为不同于所显示图像的另一个图像。
在此情形中,通过弯曲基片,能够容易地将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改变为另一个不同的图像。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部分;以及控制图像记录部分以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控制部分。
在此情形中,能够通过图像记录部分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当记录控制部分判断由弯曲变形机构检测到的基片的弯曲变形是不同于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的弯曲变形的类型时,记录控制部分可以控制图像记录部分在记录纸上记录被显示的图像。
在此情形中,当获得不同于用于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诸如图像的改变以及图像的放大和缩小的弯曲变形的类型的弯曲变形时,能够选择在显示机构上当前显示的图像,并且能够使图像记录部分记录所选择的图像。因此,不必操作不同于输入机构的操作部分给出用于图像记录的指令。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基片可以由矩形薄片材料形成,并且当记录控制部分基于弯曲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判断矩形基片的角部部分已被弯曲时,记录控制部分可以控制图像记录部分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所显示的图像。
在此情形中,当由具有矩形形状的薄片材料制成的基片的角形部分(角部部分)被以与弯曲纸端部相同的方式弯曲时,能够选择当前正在显示的图像,并且在记录介质上记录所选择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具有在基片的表面的多个区域上分别安排的多个弯曲部分。
以此方式,因为该多个弯曲检测部分被提供给基片,因此能够区别地检测在多个基片区域中的弯曲变形中的每一个。而且,还能够区别地检测在不同弯曲方向上的变形。因此,能够对于能够被区别地检测的各种类型的弯曲变形使显示部通过分配多个图像改变处理诸如图像的改变以及图像的放大和缩小而执行处理。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具有提供在基片的表面上的压电层,以及被安排在压电层的表面上的并且以一定间隔平行延伸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在此情形中,当基片的弯曲变形发生时,并且当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压电层的部分中存在扭曲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根据所述扭曲产生电场。相应地,由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能够检测基片的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第一电极可以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电导通的多个第一单个电极,第二电极可以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彼此电导通的多个第二单个电极,并且第一和第二单个电极可以在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被交替地安排。
以此方式,在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被交替地安排,并且在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存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多组电极。因此,能够通过一个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在具有特定宽度的区域中发生的基片弯曲变形,同时增加通过基片弯曲变形产生的电力负荷,并且通过缩短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而改进检测灵敏性。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包括在基片的一个表面上安排的多个弯曲检测部分,并且弯曲检测部分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在弯曲检测机构间可以是不同的。
在此情形中,因为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在弯曲检测部分间可以是不同的,因此能够区别地检测在不同方向上的基片的弯曲变形中的每一个。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具有提供在基片的表面上的压电层,以及安排在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安排在压电层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电极。
当基片发生弯曲变形时,并且当在压电层的被夹在安排在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电极与安排在压电层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电极之间的部分中存在扭曲时,根据该扭曲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相应地,由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因此能够检测基片的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具有由安排在基片的表面上的导电材料形成的电阻器,并且该电阻器的电阻根据基片的弯曲变形而改变。
在本发明中的弯曲检测部分的弯曲检测原理类似于失真量规的失真测量原理。换言之,当在基片中发生弯曲变形时,提供在基片的表面上的电阻器与基片一起地伸长或者收缩。相应地,电阻器的电阻改变。由于电阻器的电阻的改变,检测基片的弯曲变形是可能的。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弯曲检测机构可以具有安排在基片的表面上的多个加速传感器。
因为加速传感器被提供在基片上,因此能够在多个地方检测基片位置的改变。因此,能够从在多个地方的位置改变检测基片的弯曲变形。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作为整体的显示部可以具有柔性,并且显示部可以被提供在基片上,并且可通过与基片一体地弯曲而变形。
在此情形中,因为显示部可通过与基片一体地弯曲而变形,因此能够在观察显示在显示部上的图像时,通过弯曲位于显示部后侧的基片而通过变形改变显示部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显示部可以被提供为从基片分离(隔离)。
以此方式,当显示部被提供为从基片分离(隔离)时,输入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而且,不象在显示部被与基片一体地提供的情况中那样,显示部不特别地被要求具有柔性,并且并不由于显示部的弯曲而难以看见图像。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基片可以具有姿势识别部分,所述姿势识别部分识别对应于在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的规定使用姿势。
在显示部和基片被分离的情形中,当使用者已经在手中持有输入单元(输入机构)的基片时,有时并不知道基片的当前姿势是否为对应于显示部的图像的规定姿势。然而,在本发明中,因为用于识别规定使用姿势的识别部分被提供给基片,所以使用者在操作基片时能够立即地识别以哪种姿势弯曲基片,能够正确地执行显示部的图像改变。作为姿势识别部分,其可以是提供在基片上的标识或者显示,其可以通过基片形状识别(例如,当存在使用者易于握持的手柄时)。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可进一步包括检测基片的姿势的姿势检测部分。
在此情形中,因为能够在图像显示设备侧识别基片姿势,因此能够通知使用者基片当前姿势是否为规定使用姿势。
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中,当由于试验性地弯曲基片导致在基片中弯曲变形已经发生时,姿势检测部分可以基于弯曲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而检测基片姿势。
在此情形中,当在实际操作之前基片被使用者试验性地弯曲时,姿势检测部分基于由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基片弯曲变形的类型识别基片的当前姿势。因此,用于检测基片姿势的特殊类型的传感器是不必要的。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设备,可进一步包括
具有拾取图像的图像拾取部分的图像获取单元;以及
控制图像获取单元的操作的控制单元,
其中显示部可以显示由图像拾取部分拾取的图像,并且
控制单元可以基于弯曲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控制图像获取单元的操作。
在此情况中,能够容易地执行各种操作诸如变焦、获取图像以及记录图像获取单元诸如数字相机和数字视频相机的图像。显示部和输入机构可以与图像获取单元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独立地提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柔性薄片形式的基片;
显示图像的显示部,其是柔性的,并且与基片一体地提供;
弯曲检测机构,其被安排在基片的表面上,并且其检测基片的弯曲变形;以及
显示控制机构,其基于由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的基片弯曲变形,控制显示部以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使用者以与弯曲纸相同的方式在柔性薄片形式的基片中引起弯曲变形时,由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基片的弯曲变形并且进一步地,通过显示控制机构改变在与基片一体地提供的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根据该安排,为了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不必执行操作按钮的多个操作,并且甚至当使用者不善于操作机器时,也能够容易地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而且,因为显示部与基片一体地提供,通过引起位于显示部后侧处的基片通过弯曲而变形,改变显示部的图像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仅仅通过引起输入机构的基片通过弯曲而变形,而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因此,不必执行提供在设备主要本体上的操作按钮的多个操作,并且甚至当使用者不善于操作机器时,能够容易地改变在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电子结构的框图;
图3A和图3B是示出输入单元的图,其中,图3A是输入单元的平面视图并且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示出当基片被弯曲以朝向轴C1周围的纸的更远侧(向后侧)突出(被弯曲以形成突起)时输入单元的状态的图,其中,图4A是平面视图,图4B是沿着图4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并且图4C是沿着图4A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5A、图5B和图5C是示出当基片被弯曲以朝向轴C1周围的纸表面的向前侧突出时输入单元的状态的图,其中,图5A是平面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并且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当基片被弯曲以朝向轴C2周围的纸表面的更远侧(向后侧)突出时输入单元的状态的图,其中,图6A是平面视图,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并且图6C是沿着图6A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示出当基片被弯曲以朝向轴C2周围的纸表面的向前侧突出时输入单元的状态的图,其中,图7A是平面视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线B-B的截面剖视图,并且图7C是沿着图7A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分配给基片的弯曲变形模式的图像改变处理的内容的图表;
图9是第一修改实施例的输入单元的平面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第一修改实施例的分配给基片的弯曲变形模式的图像改变处理的内容的图表;
图11是第二修改实施例的输入单元的平面视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第二修改实施例的分配给基片的弯曲变形模式的图像改变处理的内容的图表;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第三修改实施例的输入单元的图表,其中,图13A是平面视图,并且图13B是沿着图13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第四修改实施例的输入单元的图,其中,图14A是平面视图,并且图14B是沿着图14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第五修改实施例的输入单元的图,其中,图15A是平面视图,并且图15B是沿着图15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第六修改实施例的输入单元的图,其中,图16A是平面视图,并且图16B是沿着图16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17是说明关于显示部的图像显示数目改变的图表;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第七修改实施例的分配给基片弯曲变形模式的图像改变处理的内容的图表;
图1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电子结构的框图;
图21是示出具有姿势识别部分的基片的示例的图表;
图22是示出具有姿势识别部分的基片的另一示例的图;
图23是示出具有姿势识别部分的基片的又一示例的图;
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包括姿势检测传感器的形式的打印机的电子结构的框图;
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的电子结构的框图;并且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数字相机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数字相机的电子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接下来,将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并且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机的电子结构的框图。
如图2和图3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在打印纸P(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2(图像记录部分)、在预定方向(在图1中的向前方向)上输送打印纸P的输送机构3,以及控制打印机1的包括记录头2和输送机构3的各种机构的控制单元4。
如图1中所示,打印机1具有有基本长方体形状的打印机本体6,并且记录头2、输送机构3和控制单元4被容纳在打印机本体6中。作为记录头2,在打印纸P上通过诸如喷墨型、激光型或者热转移型的头的已知方法执行打印的头被使用。当其中记录图像数据的数据记录介质7(参考图2)被连接到打印机1时,记录头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的命令在打印纸P上记录从数据记录介质7输入的图像数据(图像文件)的图像。在下面的说明中,一个图像数据(图像文件)表示形成一个图像的一组集合数据。
打印机本体6的下半部的一个部分向前打开。其中容纳打印纸P的纸进给托盘9和其上记录有图像的打印纸P被排出到的纸排出托盘8被提供在打开部分中。输送机构3驱动由马达旋转的输送辊子,以将纸进给托盘9上的记录纸P输送到打印机本体中的记录头2,并且将具有在其上通过记录头2记录的图像的打印纸P排出到在前面的纸排出托盘8。
墨盒安装部分10被提供在纸进给托盘9和纸排出托盘8一侧,打印机本体6的下半部分的前表面上。分别含有四种颜色(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墨水的四个墨水墨盒11被可分离地安装在墨盒安装部分10上。
打印机本体6的上部朝向在图1中处于纸表面向前侧的使用者向前倾斜。由使用者操作的多个操作按钮12被提供在倾斜表面6a上。
进而,打印机1包括具有薄片形式的柔性基片20的输入单元(输入机构)和安排在基片20的表面上并且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的两个弯曲检测部分21和22(弯曲检测机构)。图3A是输入单元14的平面视图,并且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线IIIB-IIIB截取的截面剖视图。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输入单元14的基片20的表面提供有整体具有柔性的显示屏(显示部)13,并且显示屏13可通过与基片20一体地弯曲而变形。具有几十分之一毫米的纸的厚度并且在其上通过施加电压等使数据是可擦除的并可显示的所谓的电子纸能够被用作这种显示屏13的一个示例。如图1中所示,输入单元14和显示屏13经由电缆15被连接到在打印机本体6中储存(容纳)的控制单元4(参考图2)。
当使用者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时,由使用者象弯曲纸那样操作输入单元14的基片20。此时,在基片20中发生的弯曲变形被提供给基片20的两个弯曲检测部分21和22检测到。控制单元4基于被弯曲检测部分21和22检测到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模式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
将在下面具体地说明输入单元14。如图3A中所示,基片20被形成为在平面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而且,作为柔性基片20,能够使用由合成树脂材料诸如聚酰亚胺制成的树脂薄片材料,或者由金属材料诸如铝合金和不锈钢制成的薄板。注意在本说明中,平行于矩形形状基片的较长侧的方向被称为“纵向方向”,并且平行于较短侧即正交于纵向方向的方向被称为“短侧方向”。
该两个弯曲检测部分(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被提供在后表面(在显示屏13的相对侧上的表面,即,在图3中在纸表面向后侧上的表面)上。在基片20的纵向方向(在图3A中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被并排地安排在短侧方向上(在图3A中在竖直方向上)。而且,作为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其中已经使用机电转换效应(机械扭曲被转换成电信号)的检测器在第一实施例中被采用。换言之,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基片后表面上形成的压电层23,以及在基片20的相对侧上,在压电层23的表面(后表面)上形成并且以一定间隙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种类型的电极(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
压电层23由主要由锆钛酸铅(PZT)构成的压电材料制成并且被形成为整个地覆盖基片20的后表面,其中锆钛酸铅是钛酸铅和锆酸铅的固溶体,并且是铁电物质。换言之,压电层23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之间是共用的。通过诸如气浮沉积方法、溅射方法和溶胶-凝胶方法的方法在基片上形成压电层23。
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每一个中,在压电层23的后表面(不面向显示部13的表面)上,沿着一个方向平行延伸的并且相互导通的梳齿形式的多个第一电极24以及平行于第一电极24延伸并且相互导通的具有相同梳齿形式的多个第二电极25。此外,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被交替地安排。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通过使用诸如丝网印刷方法和气相沉积方法的方法由诸如金、铜、银、钯、铂或者钛的导电材料形成。
如图3A中所示,对于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电极(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4)的延伸方向相互不同。更具体地,在基片20的中央部分的上侧(向上)上的某个位置处安排的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电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矩形基片20的纵向方向。另一方面,在基片20的中央部分的下侧(向下)上的某个位置处安排的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电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换言之,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电极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电极的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在制造阶段中,低电势(诸如0V(接地电势))已被施加到第一电极24并且高电势(诸如50V)已被施加到第二电极25。因此,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弯曲检测部分22的每一个中,压电层23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部分在从第二电极25到第一电极24的方向上被极化。
如图3A中所示,布线27和布线28被分别地从与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形成相互导通的多个第一电极24引出,并且用于两个第一电极24的这两个布线27和28被连接到控制单元4(参考图2)。而且,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多个第二电极25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多个第二电极25被连接到共用布线29。公共布线29被连接到朝向控制单元4提供的接地布线,并且所有的第二电极25经由通用布线29被一直地保持在接地电势。
如图3B中所示,绝缘层26形成在压电层23的后表面上以覆盖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所有的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能够通过具有绝缘性质的合成树脂材料诸如聚酰亚胺形成绝缘层26。以此方式,因为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被绝缘层26覆盖,因此能够避免发生诸如电极脱落和损坏,以及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短路的问题。
接下来,将参考图4A至图7C说明当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检测到基片20的弯曲变形时的作用。在图4A到7C中,‘+’表示第一电极的电势是正电势,‘-’表示第一电极的电势是负电势,并且‘GND’表示电极(第一电极24或者第二电极25)电势是接地电势。而且,图4A示出输入单元4的平面视图,图4B示出沿着线IVB-IVB的截面剖视图,并且图4C示出沿着线IVC-IVC的截面剖视图。图5A至图7A、图5B至图7B以及图5C至图7C分别地类似于图4A、图4B和图4C。
当在基片20的在其中提供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区域中发生弯曲变形,并且在压电层23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部分中发生扭曲(变形)时,根据扭曲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产生电场(换言之,电势差)。将通过对于基片20的每一种弯曲变形模式进行划分而进一步具体地说明该作用。
如图4A至图5C中所示,当在基片20中已经发生在平行于短轴方向的轴C1周围的弯曲变形时,压电层23与基片20一起变形,以朝向向前侧(向上)或者向后侧(向下)形成突起。此时,在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在压电层23的下表面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部分沿着正交于电极延伸方向的方向(基片20的纵向方向)被伸长或者收缩。
换言之,如由图4B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划线所示,当基片20和压电层23被弯曲以在轴C1周围向下形成突起时,在提供在基片20的后表面上的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平行于其极化方向的方向上伸长。此时,在压电层23的内部产生在与极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电场(换言之,在从第一电极24朝向第二电极25的方向上的电场),并且其结果是,在第一电极24中产生高于第二电极25的电势(接地电势)的正电势(+)。
而且,如由图5B中的交替的一长两短划线所示,当基片20和压电层23被弯曲以在轴C1周围向上形成凸起时,在提供在基片20的后表面上的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压电层的下表面部分在平行于其极化方向的方向上收缩。此时,在压电层23中产生在与极化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电场(换言之,在从第二电极25朝向第一电极24的方向上的电场),并且其结果是,在第一电极24中产生低于第二电极25的电势(接地电势)的负电势(-)。
此时,甚至在另一个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在压电层23的被夹在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部分中发生变形(伸长或者收缩)。然而,变形方向平行于电极延伸方向(基片20的纵向方向),并且是不同于(正交于)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的压电层23的极化方向的方向。因此,在该另一个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几乎没有电势差产生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
如图6A至7C中所示,当在基片20中已经发生在平行于纵向方向的轴C2的周围的弯曲变形时,这次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发生上述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作用。换言之,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压电层23的下表面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部分沿着正交于电极延伸方向(基片20的短侧方向)的方向伸长或者收缩。
如由图6C中的一长两短划线所示,当基片20和压电层23被弯曲以在轴C2周围向下形成突起时,在提供在基片20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平行于其极化方向的方向上伸长。此时,在压电层23中产生在与极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电场(换言之,在从第一电极24朝向第二电极25的方向上的电场),并且其结果是,在第一电极24中产生高于第二电极25的电势(接地电势)的正电势(+)。
如由图7C中的一长两短划线所示,当基片20和压电层23被弯曲以在轴C2周围向上形成突起时,在提供在基片20的后表面上的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中,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平行于其极化方向的方向上收缩。此时,在压电层23中产生在与极化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电场(换言之,在从第二电极25朝向第一电极24的方向上的电场),并且其结果是,在第一电极24中产生低于第二电极25的电势(接地电势)的负电势(-)。
此时,即使在另一个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在压电层23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部分中发生变形(伸长或者收缩),并且变形方向平行于电极延伸的方向(基片20的短侧方向),并且是不同于(正交正交于)压电层23的极化方向的方向。因此,在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几乎没有电势差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产生。
以此方式,因为在提供到基片20的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之间,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延伸方向相互不同(是正交的),因此能够通过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区别地检测相互正交的两个轴即轴C1和轴C2周围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
即使当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的每一个不具有交替地安排的多个第一电极24和多个第二电极25,但是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中的各一个时,并且当在控制单元4,能够正确地检测当该组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压电层23已经变形时第一电极24的电势改变时,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是可能的。然而,当第一电极24的电势的改变较小时,难以正确地检测电势改变,并且担心有错检。为了防止错检,必须使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距离(间隙)较小,并且使当压电层23弯曲时第一电极24的电势变化尽可能大,并且改进检测灵敏性。依这一观点,基片20的被用于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的一个弯曲检测部分覆盖的区域变得极小。
然而,在第一实施例中,因为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每一个中,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第一电极24和多个第二电极25被交替地安排在压电层23的相同表面上,因此存在包括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多组电极。因此,能够通过一个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在具有一定宽度(尺寸)的区域中发生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另外,因为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距离能够被缩短,所以能够改进检测灵敏性。而且,由于存在包括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多组电极,所以能够增加由于基片20的弯曲变形而产生的电负荷的量,并且改进了检测灵敏性。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B中所示,在显示屏13的相对侧上,压电层23被安排在基片20的表面上。换言之,压电层23和显示屏13被安排在夹着基片20的相对侧上。在此情形中,如与该三个层按照基片20、压电层23和显示屏13的顺序堆叠的情形相比(当压电层23被安排在基片20和显示屏13之间时),从三层结构弯曲中性线直至压电层23的下表面的距离增加。因此,因为当基片20被弯曲时在压电层23的下表面中产生的扭曲增加,并且在第一电极24中产生的电势变高,因此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变得容易。
在如上所述的弯曲变形中,在通过强力弯曲基片20基础上,基片20弯曲的速度(弯曲速度)越高,则在压电层23中产生的电场的大小越大。换言之,当第二电极25被一直地保持在恒定电势(接地电势)时,基片20的弯曲速度越高,第一电极24的电势(电势的绝对值)越高。因此,从第一电极24的电势的大小(绝对值),能够区别地检测已经在基片20中发生的弯曲变形的弯曲速度的差异。
相应地,控制单元4能够基于从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中的每一个输出的电压信号(第一电极24的电势)而区别地识别在基片20中发生的多个弯曲变形的模式。
在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中,当输入单元14的基片20如弯曲纸那样以预先设定的预定模式弯曲时,在基片20中发生的弯曲变形被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检测到。然后根据所被检测的弯曲变形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图像改变处理)。将在下面的控制单元4的说明中详细说明图像改变处理的具体内容。
接下来,将参考图2中的框图在下面详细说明有关控制单元4的打印机1的电子结构。控制单元4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其中储存用于控制打印机的各种机构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等的只读存储器(ROM)、暂时地储存要被CPU处理的数据的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以及在打印机1和外部设备(单元)之间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输入输出接口。
如图2所示,控制单元4包括记录控制部分30(记录控制机构)、其中储存从数据记录介质7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以及控制显示屏13的显示控制部分32(显示控制机构)。基于一定条件诸如数据文件名(例如,按照字母次序),以及产生图像数据的时间和日期(时间戳信息)被预先排序的多个图像数据被记录在图像文件夹中。而且,当数据记录介质7被连接到打印机1时,从数据记录介质读取出的多个图像数据被储存在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中。
作为其中储存图像数据的数据记录介质7,储存器件诸如USB存储器和插入打印机卡槽中的存储卡,或者通过电缆或者通过无线连接而被连接到控制单元4的外部储存器件(单元)是合适的。而且,在数据记录介质7中记录的数据可以不仅是利用数字相机获取的静态图像数据,而且还可以是利用数字视频相机拍摄的视频数据(电影数据)。这里,视频数据是成一组的连续时间的多个静态图像数据的组,并且当该视频数据从数据记录介质7输入时,在控制单元4中,从视频数据提取多个静态图像数据,以及该多个静态图像数据中的部分(其中一些)被显示在显示屏13上,或者,静态图像被记录在打印纸P上。
记录控制部分30控制记录头2和输送机构3在参考在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中记录的数据基础上在打印纸P上,打印由使用者选择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而且,显示控制部分32控制显示屏13显示有关打印机1的状态的信息(“现在正在打印”或者“待机状态”)、错误消息等,以将信息告知使用者。
而且,显示控制部分32具有当输入单元14的基片20被使用者弯曲时,根据由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检测到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模式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的功能。“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表示改变在显示屏13的整个屏幕上要显示的部分图像或者全部图像。因此,这当然,包括将当前显示的某图像数据的图像切换(改变)为另一图像数据的图像,以及执行图像处理诸如当前被显示的图像的放大和缩小(变焦放大和变焦缩小)。
通过形成控制单元4的CPU、ROM和RAM等实现了记录控制部分30、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以及显示控制部分32。换言之,各种计算机程序诸如用于控制记录头2和输送机构3的计算机程序和用于控制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的计算机程序被储存在控制单元4的ROM中。当由控制单元4的CPU执行在ROM中储存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了记录控制部分30、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和显示控制部分32中的每一个的功能。
图像改变处理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讨论当输入单元14的基片20被使用者弯曲时通过显示控制部分32实现的图像改变处理。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被提供到基片20,所以当基片20经受使用者的弯曲操作时,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能够区别地检测在基片20中产生的多个弯曲变形模式。因此,如图8中所示,有关图像放大和缩小以及图像切换的六种类型的图像改变处理被分别地分配给由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区别地检测到的六种类型的弯曲变形(条目A到F)。
图像放大和缩小
如图4中所示,当矩形薄片形式的基片20被使用者弯曲以在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的轴C1周围向下(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后侧)形成突起(图8A和图8B中的条目A)时,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基片20的纵向方向伸长(延伸)。然后在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在与极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一电极24朝向第二电极25的方向)上的电场,并且在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第一电极24中产生正电势。在接收到该信号的基础上,显示控制部分32判断出基片20被弯曲以在轴C1周围向下形成突起,并且显示控制部分32在显示屏13上显示其中使被显示的图像更小的收缩的图像。
而且,如图5中所示,当基片20被弯曲以在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的轴C1周围向上(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前侧)形成突起(图8中的条目B)时,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基片20的纵向方向上收缩。然后在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在与极化方向相同的方向(从第二电极25朝向第一电极24的方向)上的电场,并且在第一电极24中产生负电势。在接收到该信号的基础上,显示控制部分32判断基片20被弯曲以在轴C1周围向上形成突起,并且显示控制部分32在显示屏13上显示其中当前正在显示的图像的中央部分被放大的放大图像。
换言之,当基片20被弯曲以朝向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后侧(向下)形成突起,从而基片20离开使用者时,显示控制部分32变焦缩小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另一方面,当基片20被弯曲以朝向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前侧(向上)形成突起,从而基片20更加靠近使用者时,显示控制部分32放大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以此方式,因为使基片20更加靠近使用者的弯曲操作对应于图像的放大,并且使基片20离开使用者的弯曲操作对应于图像的缩小,所以有使用者容易直觉地记忆在放大和缩小图像时基片20的弯曲操作的优点。
这里,不要求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也被称为“显示图像数据”)与从数据记录介质7输入的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的图像数据(也被称为“原始图像数据”)相同。例如,当原始图像数据是用于打印的高分辨率图像数据时,能够产生作为其中原始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被降低的图像数据的显示图像数据。如上所述,当使用者已经给出用于被显示的图像数据的放大或者缩小的指令时,被放大的图像或者被缩小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可以基于显示图像数据形成来显示。替代地,每当有来自使用者的指令时,被放大的图像或者被缩小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可以基于原始图像数据形成来显示。如将在以后说明的,当能够打印放大的图像和缩小的图像时,有必要对应于要经历打印的放大的图像和缩小的图像,形成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在此情形中,每当有来自使用者的图像的放大(缩小)的指令时,可以形成显示图像数据和相应的放大图像(缩小图像)的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或者,当有来自使用者的图像的放大(缩小)的指令时,可以形成相应的放大(缩小)图像的显示图像数据,并且当有来自使用者的打印指令时,可以形成对应于此时被显示的图像的用于打印的图像数据。
图像切换(图像前送/返回)
如图6中所示,当矩形薄片形式的基片20被使用者弯曲以在平行于基片20的纵向方向的轴C2周围向下(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后侧)形成突起时,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基片20的短侧方向伸长。这里,当基片20被以比较缓慢的速度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时(图8A和图8B中的条目C),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在与压电层23的极化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第一电极24朝向第二电极25的方向)上的弱电场,并且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第一电极24中产生具有不高于预定值的绝对值的较小的正电势。
在接收到该信号的基础上,显示控制部分32判断基片20被弯曲以在轴C1周围以缓慢速度向下形成突起。而且,显示控制部分32在储存在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中的多个被排序的图像数据中选择当前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数据之后的图像数据,并且将要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切换为所选择的图像数据的图像。
而且,如图7中所示,当矩形薄片形式的基片20被使用者弯曲以在平行于基片20的纵向方向的轴C2周围向上(当从使用者观察时向前侧)形成突起时,压电层23的下表面部分在基片20的短侧方向上收缩。这里,当基片20被以比较缓慢的速度弯曲以向上形成突起(图8A和图8B中的条目D)时,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在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区域中产生在与压电层23的极化方向相同的方向(从第二电极25朝向第一电极24的方向)上的弱电场,并且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第一电极24中产生具有不高于预定值的绝对值的较小的负电势。
在接收到该信号的基础上,显示控制部分32判断基片20在轴C2周围被以缓慢速度弯曲以向上形成突起。此时,显示控制部分32在储存在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中的多个被排序的图像数据中选择当前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数据之前的图像数据,并且将在显示器13上要显示的图像切换为所选择图像数据的图像。
而且,在图6和图7中,当基片20被弯曲以向下或者向上形成突起时的弯曲速度越高,则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之间的压电层23中产生的电场越大(越宽),并且第一电极24的电势的绝对值越高。因此,当第一电极24的电势的绝对值高于预定值时,显示控制部分32判断基片20已被以相当(基本)高的速度弯曲(图8A和图8B中的条目E和F)。在此情形中,显示控制部分32以比在早先的处理(图8A和图8B中的条目C和D)中甚至更长的间隔前送和返回显示屏13上的显示图像。
例如,显示控制部分32已经判断出基片20已被以相当(基本)高的速度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显示控制部分32将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切换为当前正在显示的图像的五个图像之后的图像。相反,当显示控制部分32已经判断出基片20已被以相当(基本)高的速度弯曲以向上形成突起时,显示图像控制部分32将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切换为当前正在显示的图像的五个图像之前的图像。
换言之,当使用者知晓所显示的图像基本上距离需要被显示的图像顺序上很远时,使用者能够通过以高速弯曲基片20而一次向前或者返回五个图像从而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在短时间内变得更加靠近所需图像。此后,随着显示图像更加靠近所需图像,然后能够通过以缓慢速度弯曲基片20一次向前或者返回一个图像,同时检查所显示图像是否为所需图像。在此情形中,如上所述在高速弯曲操作中一次跳过的图像数目不限于五个,而是可以任意地确定。
如上所述,在所需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屏13上之后,当通过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按钮12输入记录图像的命令时(参考图1),记录控制部分30控制记录头2和输送机构3在打印纸P上记录当前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实现了下面的效果。当使用者如弯曲纸那样在柔性薄片形式的基片20中产生弯曲变形时,由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检测到基片20的弯曲变形,而且,基于所检测到的弯曲变形,通过显示控制部分32改变在显示器13上要显示的图像。根据这种安排,能够仅仅通过弯曲基片20的简单操作执行图像放大和缩小以及图像(前送/返回)切换(改变)。因此,为了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操作按钮12的复杂操作是不必要的,不善于操作机器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
而且,显示屏13整体具有柔性,并且此外,显示器13被一体地提供到基片20,以可通过弯曲而变形。因此,使用者能够在观看显示在显示屏13上的图像的同时,通过弯曲位于显示屏13后侧的基片20而通过变形改变在显示器13上要显示的图像。
接下来,将在下面说明其中在第一实施例中作出各种修改的修改实施例。不管怎样,相同参考标号被分配给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结构的构件,并且省略对这样的构件的说明。
检测基片弯曲变形的弯曲检测部分的结构和位置,以及弯曲检测部分的数目被限制成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那些,并且作出下面的改变是可能的。
第一修改实施例
如图9中所示,可以在五个地方即基片20的中央部分以及基片20的中央部分周围的四侧提供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在第一修改实施例中,在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到45之中,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对齐的三个弯曲检测部分41、42和43中,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另一方面,在分别地提供在上侧和下侧的两个弯曲检测部分44和45中,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基片20的纵向方向。而且,独立的布线被从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的第一电极24引出,而共用导线29被从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的第二电极25引出。
因此,通过安排在基片20在竖直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三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3检测在平行于基片短侧方向的轴周围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并且通过安排在上下位置处的两个弯曲检测部分44和45检测在平行于基片纵向方向的轴周围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
而且,因为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中的每一个被安排在基片20的表面上的不同区域中,当只有基片20的部分被使用者弯曲时,检测在基片20的部分中局部地发生的弯曲变形是可能的。例如,当基片20的右端部分在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的轴周围被弯曲时,在该右端部分中局部地发生的弯曲变形被右侧的弯曲检测部分42检测到。以此方式,当基片被局部地弯曲时,不仅能够检测弯曲方向而且也能够检测弯曲位置。换言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比,因为能够更加区别地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模式,因此能够为被区别地检测的弯曲变形的模式分配多个处理号。
将参考图10A和图10B说明处理的分配示例。在图10A中,“弯曲位置”表示基片20被使用者弯曲的位置。在图10A和图10B中,当基片20的部分被局部地弯曲时,显示控制部分32放大或者缩小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以基片20的对应于其中安排了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的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的区域的部分作为中心。
例如,如图10A和图10B中的条目C所示的,对于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某图像,当基片20的右端部分被使用者弯曲以向下(向后侧)形成突起时,只有提供在基片20右端部分上的检测弯曲部分42的第一电极24处于正电势。另一方面,其它弯曲检测部分41、43、44和45的第一电极24的电势被保持在接地电势。因此,显示控制部分32在接收到从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输出的信号的基础上,能够识别基片20的右端部分已被局部地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此时,当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是处于标准状态中的图像(处于未被放大状态中的图像)时,显示控制部分32控制显示屏13显示已经以图像右端部分作为中心而被放大的放大图像。图像的右端部分对应于其中安排了弯曲检测部分42的区域。而且,当在显示屏13上当前正在显示的图像是放大图像,其中图像的一部分已被放大时,则显示控制部分32将放大位置(放大中心)改变为右端部分(换言之,将显示屏13上的显示图像改变为其中右端部被放大的图像)。
然而,如在图10中的条目D所示的,当基片的右端部分被使用者弯曲以向上(向前侧)形成突起时,只有被提供到基片20的右端部分的弯曲检测部分42的第一电极24处于负电势,并且弯曲检测部分41、43、44和45的第一电极24的电势被保持在接地电势。因此,显示控制部分32在接收到从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输出的信号的基础上,能够识别基片20的右端部分已被局部地弯曲从而向上形成突起。此时,显示控制部分32在显示屏31上显示已经以对应于其中安排了弯曲检测部分42的区域的图像的右端部分作为中心而被缩小的图像。
当基片的中央部分、左端部分、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弯曲以向下或者向上形成突起时,与基片20的右端部分被弯曲的上述情况类似,以对应于基片20的弯曲位置的部分作为中心执行图像放大或者缩小。
以此方式,在图10A和图10B中所示的分配中,当基片20的在其中提供了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中的一个的区域中被局部地弯曲时,使用者能够指定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的放大或者缩小的中心。
当检测到弯曲检测部分42至45已被弯曲以向上形成突起时,并不显示以图像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中的每一个作为中心而被进一步放大的放大图像,图像可以朝向右侧、左侧、上侧和下侧移动。这样的操作在图像数据诸如地图被储存在图像数据储存部分31中的情况中是有用的,并且图像数据的一部分在显示屏13上经历放大显示。当控制单元4具有GPS接收装置(接收器)时,也能够在显示屏13上显示以当前位置为中心的放大地图。在这种情况中,例如,通过弯曲基片20的上端部分,能够向上移动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地图的范围,使用者能够直接地(直觉地)移动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地图的范围。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不限于(限制于)地图图像,并且即使对于任意图像也能够执行相同操作。
第二修改实施例
如图11中所示,弯曲检测部分(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可以被提供在矩形基片20的右上角部的区域中,并且可以通过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检测基片20的右上角部的弯曲变形。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的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的延伸方向是相对于基片20的纵向方向(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的电极的延伸方向)在顺时针方向上倾斜45度,以及相对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电极的延伸方向)在逆时针方向上倾斜45度的方向。而且,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独立的布线被从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的第一电极24引出。另一方面,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的第二电极25被连接到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的第二电极25共用的布线29。
在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被提供在基片20的右上角部处的情况中,当基片20的右上角部被向下(向后侧)或者向上(向前侧)弯曲时,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的第一电极24的电势变为正电势或者负电势。因此,显示控制部分32能够识别基片20的右上部分已被弯曲。
而且,在第二修改实施例中,如图12A和图12B中所示,假设被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检测到的基片20的右上角部的弯曲变形是具有不同于用于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的弯曲变形的模式的变形。因此,能够为右上角部的这种弯曲变形分配不同于上述图像改变处理的处理。
在图12A和图12B中,因为从条目A到F的图像改变处理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图8A和图8B中的图像改变处理,因此省略其说明。然而,如图12A和图12B中的条目G所示,当基片20的右上角部被弯曲以在轴C3周围向下(向后侧)形成突起并且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的第一电极24处于正电势时,做出在基片20中发生的弯曲变形不是旨在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的弯曲变形,而是旨在图像记录的弯曲变形的判断。然后记录控制部分30控制记录头2在打印纸P上记录显示图像。而且,如上所述,在作出记录图像的指令之后,如图12A和图12B中的条目H所示,当基片20的右上角部被弯曲以向上(向前侧)形成突起并且第三弯曲检测部分46的第一电极24处于负电势时,记录控制部分30使记录头2停止(取消)图像的记录。
在第二修改实施例中,通过在基片20中引起不同于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显示的图像的情形的弯曲变形,能够使记录头2在记录纸P上打印在显示屏13上显示的图像。因此,为了给出记录图像的指令,不要求使用者操作除了输入单元14之外的操作部分(在图1中所示的操作按钮12)。而且,通过以与弯曲纸边缘从而选择图书或者小册子的预定页相同的方式弯曲基片20的右上角部,能够在选择在显示屏13上当前显示的图像的基础上记录该图像或者取消曾被作出的记录命令。因此,容易直觉地记忆在记录图像时基片20的弯曲操作。
第三修改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弯曲检测部分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被安排在基片的相对侧,压电层的表面上。然而,如图13中所示,弯曲检测部分21C和22C(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C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C)的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可以形成在基片20一侧上在基片23的表面上形成。然而,在此情形中,有必要通过由绝缘材料形成基片20,至少基片20的下表面具有绝缘性质,从而第一电极24被与第二电极25电隔离。而且,在第三修改实施例中,在压电层23的后表面上的绝缘层26(参考图3B)不是必要的,而在上述其它实施例中,为了覆盖第一电极24和第二电极25,所述绝缘层是必要的。
第四修改实施例
弯曲检测部分可以是具有夹住压电层23的面对面安排的两种类型的电极的部分。例如,在图14中所述的输入单元中,基片20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薄板,并且基片20也用作连接到压电层23的一个表面的共用电极。然而,面向作为共用电极的基片20的在平面视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的两个电极24D被安排在压电层23的表面(下表面)上,在基片20的相对侧上。一个弯曲检测部分21D(22D)包括一个电极24D和作为共用电极的基片20,以及夹在电极24D和基片20之间的压电层23。而且,作为共用电极的基片20被保持在接地电势。
在第四修改实施例中,当在基片20中发生弯曲变形时,并且在压电层23的夹在被安排在下表面上的电极24和上表面上的作为共用电极的基片20之间的部分中存在扭曲,根据该扭曲的电场被产生在电极24D和基片20之间。相应地,因为在电极24D中产生正电势或者负电势,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是可能的。
在上述图14中的示例中,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基片20还用作面向夹住压电层23的电极24D的电极。然而,并不特别地要求基片20也用作夹住压电层23的电极对中的一个,并且可以在基片20一侧上在压电层23的表面上安排区分(不同)于基片20的电极。
第五修改实施例
弯曲检测部分并不限于其中使用压电元件的机电转换效应的部分。例如,如图15中所示,弯曲检测电极21E和22E(第一弯曲检测电极21E和第二弯曲检测电极22E)可以是由安排在基片20的表面上的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其电阻根据基片20的弯曲变形而改变的电阻器48(所谓的失真量规)的电极。
至少基片20的表面具有绝缘性质。例如,基片可以由具有绝缘性质的树脂材料形成。在并联的两个地方具有曲折部分24E的电阻器48被安排在绝缘基片20的后表面(下表面)上。两个曲折部分24E在不同方向上曲折,并且在位于图15A中的上中间侧处的曲折部分24E中,电阻器48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曲折,并且在位于下侧处的曲折部分24E中,电阻器48平行于基片20的纵向方向曲折。这两个曲折部分24形成两个弯曲检测部分21E和22E(第一弯曲检测部分21E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22E)。而且,绝缘层26被提供在基片20的下表面上,以完全地覆盖电阻器48。
当在基片20中发生在与曲折部分24E的曲折方向正交的轴周围的弯曲变形,并且电阻器48在曲折部分24E中伸长或者收缩时,曲折部分24E的电阻改变。相应地,检测到基片20的弯曲变形。例如,当在基片20中已经发生在平行于基片20的短侧方向的轴C1周围的弯曲变形时,在位于图15A中的下侧处的在基片20的纵向方向上曲折的曲折部分24中,因为电阻器48基本与基片20一起地伸长或者收缩,所以其电阻改变。
第六修改实施例
如图16所示,弯曲检测部分21F可以具有被安排在基片20的表面(下表面)上的两个地方(具体地,左端部分和右端部分)处的两个加速传感器50。以此方式,能够通过提供在基片20的两个不同位置处的两个加速传感器50独立地检测在基片20的两个地方的运动(位置改变)。因此,能够基于在这两个地方的位置改变检测基片20的弯曲变形。
第七修改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及其修改实施例中,为已被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的基片20的各种弯曲变形模式,将图像的放大和缩小处理,以及改变图像的处理分配为通过显示控制部分32执行的图像改变处理。然而,能够为已被检测到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分配除了上述处理之外的处理。
例如,通常,控制显示屏13的显示控制部分32能够控制显示屏13显示如图17A所示的一个图像。然而,如图17B所示,显示控制部分32还能够控制显示屏13显示多个图像(诸如四个)的缩小图像(缩略图图像)的列表。因此,当基片20的弯曲变形已被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时,显示控制部分32可以改变在显示屏13上要被显示为列表的图像的数目。
将在下面通过引用一种情况的示例说明在第七修改实施例中的图像改变处理的分配,在所述情况中,采用上述第一实施例(参考图9)中的输入单元,其中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被提供到基片20。如在第一修改实施例的说明中已被提到的,在图9中的输入单元中,在五个地方即基片20的中央部分、右端部分、左端部分、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处的弯曲变形能够分别地被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中的每一个独立地检测到。分配给由五个弯曲检测部分41至45检测到的基片20的弯曲变形的图像改变处理的内容被示于图18A和图18B中。
当基片20的中央部分被使用者弯曲以向下(向后侧)形成突起(图18中的条目A)时,显示控制部分32增加在显示屏13上显示为列表的图像数目。而且,当基片20的中央部分被使用者弯曲以向上(向前侧)形成突起(图18A和图18B中的条目B)时,显示控制部分32减少(降低)在显示屏13上显示为列表的图像数目。例如,当基片20被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时,显示器13的状态被从如图17A中所示的完整地显示一个图像的标准显示状态改变为如图17B中所示显示四个缩小图像(缩略图图像)的另一状态。而且,相反,当基片20被向上弯曲以形成突起时,显示状态被从图17B中的缩略图图像显示状态改变为图17A中的标准显示状态。而且,当在显示器上显示四个缩略图图像并且基片20被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来增加图像数目时则被显示为列表的缩略图图像的数目从四个图像被进一步增加(例如,八个图像)。
而且,当多个图像(缩略图图像)在显示屏13上被显示为列表时并且当基片20的右端部被弯曲以向下形成突起(图18A和图18B中的条目C)时,显示控制部分32,被在显示器13上显示为列表的多个图像中,新近选择位于当前被选择的图像右(侧)的图像。换言之,显示控制部分32将所选择图像改变为右侧上的图像。“图像已被选择”表示通过利用粗框围绕所选择图像而使所选择图像区别于在显示屏13上被显示为列表的其它图像的状态,或者使所选择图像更亮,或者使所选择图像闪烁。
而且,当基片20的左端部分、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弯曲时,在被在显示器13上显示为列表的多个图像中,相对于当前已被选择的图像选择位于左(侧)、上侧和下侧的图像(图18A和图18B中的条目D、E和F)。
此后,当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操作按钮12(参考图1)给出记录当前已被选择的图像的指令时,记录控制部分30使记录头在打印纸P上记录所选择图像。
除了诸如改变被显示为列表的图像数目的处理,还能够为基片弯曲变形分配各种处理诸如显示图像的旋转、浓淡、色调或者对比度。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在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9是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并且图20是示意性地地示出打印机电子结构的框图。如图19中所示,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在第二实施例中同样地,包括具有柔性的基片60,以及检测基片60的弯曲变形的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第一弯曲检测部分6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62)的输入单元54,经由电缆15被连接到在打印机本体6中容纳的控制单元55。然而,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屏53未被提供给输入单元54的基片60,而是与多个操作按钮12一起地被提供在打印机本体6的上部处形成的倾斜表面6a上。
即使在第二实施例中,当基片60被使用者弯曲时,输入单元54通过两个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第一弯曲检测部分6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62)检测在基片60中发生的弯曲变形。控制单元55的显示控制部分32基于已被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第一弯曲检测部分61和第二弯曲部分62)检测到的基片60的弯曲变形控制显示屏53改变在显示屏53上要显示的图像。这些特征(特点)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征),并且其进一步的说明被省略。
以此方式,当显示屏53被与从输入单元54的基片60分离地提供时,输入单元54的结构变得简单。而且,不象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中显示器53与基片60一体地提供的情形中那样,因为并不特别地要求显示屏53是柔性的,所以不发生由于显示屏53弯曲而使得图像变得难以看见的情况。
附带说一句,当显示屏53和输入单元54的基片60分离时,并且当使用者在手中持有输入单元54时,关于基片60的当前姿势(姿态)是否为对应于显示屏53上的图像的规定姿势可能是未知的。而且,当使用者以错误姿势操作(移动)基片60时,不管使用者自以为已经正确地弯曲基片60的事实,存在使用者意图在显示屏53上未被正确地反映的担心。因此,优选的是打印机51具有使使用者识别规定使用姿势的结构或者使使用者识别基片60的当前姿势的结构。将在下面说明这样的结构的一些示例。
使使用者识别规定使用姿势的姿势识别部分可以被提供到基片60。例如,如图21中所示,在识别部分70的一部分上包括字符或者标记等的识别部分70可被提供到基片60A。在此情形中,通过检查包括字符或者标记的识别部分70是否倾斜或者在相反方向上,使用者能够一眼看出基片60A是否处于规定姿势。而且,可以在基片60上明示用于表示在规定使用姿势中基片60的哪一个方向是上部的箭头标记或者消息。
替代地,如图22中所示,一对手柄71(旋钮)可被提供在处于规定使用姿势的基片60B的左侧和右侧中。在此情形中,使用者能够立刻地识别基片60B的规定使用姿势。
而且,在打印机本体6的倾斜表面6a上安排的显示屏53C可以具有竖直非对称形状诸如如图23A所示的梯形形状,并且基片60C可以具有几乎类似于如图23B所示的显示屏53C的形状的形状。在此情况中,能够一眼识别基片60C对应于显示屏53C的规定使用姿势。在此情况中,基片60的外形用作使使用者识别规定使用姿势的姿势识别部分。
以此方式,当提供用于识别基片60的使用姿势的姿势识别部分时,使用者在操作基片60时,能够立刻地识别以哪一种姿势弯曲基片60,能够正确地执行显示屏53的图像改变。
打印机51可以包括检测基片60的姿势的结构(姿势检测部分)。例如,如图24中所示,打印机51可以包括由传感器诸如检测在离开打印机本体6的地方操作的基片60的姿势的磁性传感器制成的姿势检测传感器75。在此情况中,打印机51的控制单元55能够从姿势检测传感器75的检测结果判断基片60是否处于规定使用姿势。因此,当基片60未处于规定使用姿势时,能够通过在显示屏53上显示错误消息而告知使用者。
替代地,当使用者试验性地弯曲基片60时,能够从试验结果检测到基片60的姿势。在此情况中,首先,在实际操作输入单元54之前(例如,在输入单元54被使用者从设置在未使用中的输入单元54的保持器(图表中未示出)移走之后立刻地),在显示屏53上显示要求使用者试验性地弯曲基片60一次的消息。关于试验性弯曲操作的必要性,不必要在使用者操作输入单元54之前立刻地告诉,并且可以通过在打印机51的手册中或者被贴到打印机本体6或者输入单元54的声明上提到而预先通知(告诉)使用者。
而且,当基片60被使用者试验性地弯曲时,控制单元55基于由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第一弯曲检测部分6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62)检测到的基片60的弯曲变形而检测基片60的姿势。例如,当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被提供在处于规定使用姿势的基片60的右端部分处时,因为它处于当前姿势中,向使用者给出试验性地向内(朝向使用者)弯曲基片60的右端部分的指令。在此情况中,从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第一弯曲检测部分6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62)的检测结果,当识别基片60的右端部分根据指令已被弯曲时,控制单元55判断出当前姿势是规定使用姿势。然而,虽然预计使用者已经被指示试验性地弯曲基片60的右端部分,当从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的检测结果识别基片60的左端部分已被弯曲时,控制单元55判断出当前姿势规定使用姿势的左侧和右侧被颠倒的姿势。在此情况中,基于弯曲检测部分61和62的检测结果,控制单元55对应于检测基片60的姿势的姿势检测部分。
以此方式,当使用者执行试验性弯曲时,并且当控制单元55能够从弯曲检测的检测结果识别基片60的姿势时,用于检测基片60的姿势的专用传感器(姿势检测传感器75)是不必要的。
可以不必要预先确定基片60的规定姿势。当如上所述的试验性弯曲已被执行时,可以基于弯曲变形检测结果检测基片60的姿势。在此情况中,能够从已被检测到的基片60的姿势判断此后来自使用者的指令。例如,当弯曲检测部分被安排在矩形基片60的四个角部处时,在向使用者给出试验性地向内(朝向使用者)弯曲(基片60的)右上角部的指令之后,当使用者已经实际上弯曲的部位被检测到时,能够检测基片60的当前姿势。替代地,也允许在检测基片60的姿势之后(在检测使用以何种姿势持有基片60之后),基片60的当前姿势在控制单元上被新近注册为通常或者规定姿势。即,来自检测部分中的每个的输出和处理内容之间的相关关系被改变从而使通过用户的操作以及通过用户的控制单元的图像处理操作一致。再或者,在显示部被一体地与输入单元54提供的情况中,允许图像被通过改变上下和左右取向和/或图像的安排而在显示部上显示,从而使用者可以以使用者当前持有基片的姿势适当地看到图片
第三实施例
通过连接到包括记录头的打印机使用在第一实施例中与显示屏集成的输入单元。然而,其中显示屏和输入单元集成的设备能够被独立地用作图像显示设备。
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80的电子结构的框图。图像显示设备80包括包括基片和检测基片的弯曲变形的两个弯曲检测部分91和92(第一弯曲检测部分91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92)的输入单元84、可通过与基片一体地弯曲变形的具有柔性的显示屏83,以及基于由弯曲检测部分91和92的检测结果控制显示屏83的控制单元85。
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类似,当基片被使用者弯曲时,输入单元84通过弯曲检测部分91和92检测在基片中发生的弯曲变形。而且,控制显示屏83的控制单元85的显示控制部分82基于由弯曲检测部分91和92检测到的基片弯曲变形而改变在显示屏83上要显示的图像。
然而,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显示设备80具有在该设备中容纳的由CPU、ROM和RAM等形成的控制单元85。因此,能够在控制单元85中的图像数据储存部分81中储存从数据记录介质输入的图像数据。而且,当使用者已经弯曲基片时,能够在根据在基片中发生的弯曲变形模式从图像数据存储部分81提取的图像数据的基础上,在显示屏83上显示图像。换言之,能够在显示屏83上显示图像而不连接到诸如打印机的机器。当然,还能够通过连接到打印机等进行使用,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
第四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与显示屏集成的输入单元被连接到具有记录头的打印机。而且,基于在数据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产生在输入单元的显示屏上要显示的图像的图像数据。然而,在第四实施例中,代替数据记录介质和打印机,图像获取单元及其控制机构分别地被连接到输入单元。图像获取单元可以是例如数字相机和数字视频相机,并且其控制单元是诸如变焦机构、快门机构和记录机构的机构。例如,如图26中所示,数字相机101具有相机102和在相机102的本体102a中安排的输入单元120。如图27中所示,照相机102主要包括图像拾取部分103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变焦透镜机构104、储存由图像拾取部分103记录的图像的存储器105和快门机构106。输入单元120类似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输入单元,并且具有显示屏130和弯曲检测部分140。这里,通过变焦透镜机构104由图像拾取部分103拾取的图像被显示在显示屏130上。类似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放大图像和缩小图像的操作,通过操作输入单元120,能够放大和缩小在显示器130上要显示的图像。这里,当放大(缩小)图像的指令被输入输入单元120时,通过操作变焦透镜机构104放大(缩小)由图像拾取部分103拾取的图像。相应地,在显示器130上要显示的图像被放大(缩小)。当输入类似于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打印指令的指令时,能够操作快门机构106在存储器中取出在图像拾取部分103中拾取的图像。当上述输入单元被连接到数字视频相机而不是数字相机时,能够同样为数字视频相机执行类似意图的操作。这里,输入单元120可以不与本体102a一体地形成,而是独立于照相机102地被提供。
在上述实施例和修改实施例中,输入单元的基片形状可以是任意的。而且,在基片上安排的弯曲检测部分的安排不限于在上述实施例和修改实施例中的安排,并且可以在基片上的任意位置处安排弯曲检测部分,只要能够检测在目标(期望)位置处的弯曲。
注意,在对应于上述实施例及其修改的图8A,图10B,图12B和图18B中,标记“GND”不一定表示电势差为0(零)。例如,也允许:(1)不大于预定阈值的电势差被认为是“GND”,或者(2)在第一弯曲检测部分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中被检测到的电势差之中,绝对值较小的电势差被认为是“GND”,等的情况。在该情况中,即使当使用者在略微斜的方向上弯曲基片时,可以以与当使用者在直的方向上弯曲基片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处理。这使得能够使该设备更用户友好地或者更容易使用。替代地,允许由第一弯曲检测部分和第二弯曲检测部分中的每个检测到的电势差被正地拾取从而也进一步检测斜的弯曲(例如,在位于弯曲轴C1和C2之间的位置处的轴的方向上弯曲)。例如,当在第一实施例中基片被斜地向下弯曲时,然后第一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并且第二弯曲检测部分检测到“+”。这可以被设置为由使用者有意进行的操作,从而新的图像处理可以教给该设备并且由该设备执行。
Claims (8)
1.一种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图像的显示部;
输入机构,其具有柔性且薄片形基片,以及安排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以检测所述基片的弯曲变形的弯曲检测机构;以及
显示控制机构,其基于由所述输入机构的所述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所述基片的弯曲变形而控制以改变在所述显示部上要显示的图像,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机构控制所述显示部一次显示包括多个图像的图像列表,并且
当所述基片的所述弯曲变形被所述弯曲检测机构检测到时,所述显示控制机构改变在所述显示部上要显示的所述图像列表中的图像的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检测机构具有被分别安排在所述基片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多个区域上的多个所述弯曲检测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检测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提供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的压电层,以及被安排在所述压电层的表面上的并且以一定间隔平行延伸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电导通的多个第一单个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在所述一个方向上延伸并且相互电导通的多个第二单个电极,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单个电极在所述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被交替地安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的延伸方向在所述弯曲检测部分间是不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检测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提供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的压电层,以及被安排在所述压电层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电极和被安排在所述压电层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检测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由被安排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的导电材料形成的电阻器,并且所述电阻器的电阻根据所述基片的所述弯曲变形而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弯曲检测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被安排在所述基片的表面上的加速传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57250 | 2007-10-01 | ||
JP2007257250A JP2009086403A (ja) | 2007-10-01 | 2007-10-01 | 画像表示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62761A Division CN101403839B (zh) | 2007-10-01 | 2008-09-25 | 图像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56567A true CN102156567A (zh) | 2011-08-17 |
Family
ID=4022982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216745A Pending CN102156566A (zh) | 2007-10-01 | 2008-09-25 | 图像显示设备 |
CN2010106217220A Pending CN102156567A (zh) | 2007-10-01 | 2008-09-25 | 图像显示设备 |
CN2008101662761A Active CN101403839B (zh) | 2007-10-01 | 2008-09-25 | 图像显示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6216745A Pending CN102156566A (zh) | 2007-10-01 | 2008-09-25 | 图像显示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662761A Active CN101403839B (zh) | 2007-10-01 | 2008-09-25 | 图像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79170B2 (zh) |
EP (1) | EP2045701A3 (zh) |
JP (1) | JP2009086403A (zh) |
CN (3) | CN10215656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3132A (zh) * | 2012-09-07 | 2015-08-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运行应用的方法、控制内容共享的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46763B2 (ja) * | 2007-10-01 | 2012-06-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屈曲検出装置 |
US9459656B2 (en) | 2008-10-12 | 2016-10-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
JP4983831B2 (ja) | 2009-03-25 | 2012-07-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EP2315186B1 (en) | 2009-10-26 | 2016-09-21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terminal with flexible body for inputting a signal upon bending said body |
JP5707694B2 (ja) * | 2009-12-04 | 2015-04-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440136B2 (ja) | 2009-12-04 | 2014-03-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
US9632575B2 (en) | 2010-05-21 | 2017-04-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an output from a display of an apparatus |
CN102280047A (zh) * | 2010-06-11 | 2011-12-14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驱动装置、驱动方法及可携式电子显示装置 |
KR20120059823A (ko) * | 2010-12-01 | 2012-06-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객체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JP5373836B2 (ja) * | 2011-03-01 | 2013-12-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操作指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327256B2 (ja) | 2011-03-30 | 2013-10-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CN105352428B (zh) * | 2011-04-08 | 2019-04-02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操作设备 |
KR20130073621A (ko) * | 2011-12-23 | 2013-07-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US9823707B2 (en) | 2012-01-25 | 2017-11-2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tortion of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8610663B2 (en) | 2012-02-06 | 2013-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EP2816453B1 (en) | 2012-02-15 | 2019-03-27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Touch-style input terminal |
US9804734B2 (en) * | 2012-02-24 | 2017-10-3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displaying content |
US9767605B2 (en) | 2012-02-24 | 2017-09-19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senting multi-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an image dependent upon the shape of a display |
JP2013225052A (ja) * | 2012-04-23 | 2013-10-31 | Sony Corp | 表示装置 |
US9823696B2 (en) | 2012-04-27 | 2017-11-2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Limiting movement |
DE102013207849B9 (de) | 2012-05-04 | 2017-01-12 |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eines Biegezustands einer elektronischen Vorrichtung, elektronische Vorrichtung und flexibler Bildschirm |
CN103383951B (zh) * | 2012-05-04 | 2016-10-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柔性屏、确定柔性屏弯折状态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KR102052370B1 (ko) | 2012-06-14 | 2020-01-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포터블 디바이스 |
KR101420330B1 (ko) * | 2012-06-22 | 2014-07-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시블 표시 장치 |
KR101915064B1 (ko) * | 2012-08-23 | 2018-11-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
JP5573912B2 (ja) * | 2012-10-04 | 2014-08-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 |
CN103268176B (zh) * | 2012-12-11 | 2016-03-0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互感式电容触摸屏 |
CN103902073B (zh) * | 2012-12-25 | 2019-01-04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可弯曲式面板的操作控制方法及系统 |
KR102145568B1 (ko) * | 2013-05-27 | 2020-08-31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동작 명령 안내 기능을 가지는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20150006191A (ko) * | 2013-07-08 | 2015-0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파노라마 이미지 운용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CN103594025A (zh) * | 2013-09-30 | 2014-02-19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显示器 |
US9858855B2 (en) | 2014-06-05 | 2018-01-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
CN104318861B (zh) * | 2014-09-24 | 2017-05-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及其弯曲识别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
US9672587B2 (en) | 2014-12-12 | 2017-06-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Rigid curved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
US10146257B2 (en) * | 2015-10-02 | 2018-12-0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oldable device having sensor |
CN112703547A (zh) * | 2018-10-30 | 2021-04-23 |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与弯折检测方法 |
CN110109513A (zh) * | 2019-04-22 | 2019-08-09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屏 |
CN110376820A (zh) * | 2019-07-22 | 2019-10-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纸、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2885729B (zh) * | 2019-11-29 | 2022-12-13 |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 Led测试头、led测试装置及led测试装置的制备方法 |
JP7396001B2 (ja) * | 2019-12-03 | 2023-12-12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43773B2 (en) * | 2001-05-11 | 2005-09-13 | Palmone, Inc. | Page flick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s that paginate content |
KR100769783B1 (ko) * | 2002-03-29 | 2007-10-24 |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 표시 입력 장치 및 표시 입력 시스템 |
JP4434609B2 (ja) * | 2002-03-29 | 2010-03-17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入力システム |
US7456823B2 (en) * | 2002-06-14 | 2008-11-25 | Sony Corporation |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apparatus |
EP1566728B1 (en) | 2002-10-30 | 2018-05-23 | Thomson Licensing | Input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input device |
JP4222160B2 (ja) | 2002-10-30 | 2009-02-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16457B2 (ja) * | 2003-03-18 | 2006-08-30 | 株式会社東芝 | 表示装置 |
JP2005174006A (ja) * | 2003-12-11 | 2005-06-30 | Canon Inc | 表示装置 |
JP4595425B2 (ja) | 2004-07-28 | 2010-12-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7712891B2 (en) * | 2003-12-26 | 2010-05-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forming device |
WO2005093548A1 (en) * | 2004-03-29 | 2005-10-0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Controlling a visual display by bending |
JP4869568B2 (ja) | 2004-06-14 | 2012-02-0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US20060238494A1 (en) * | 2005-04-22 | 2006-10-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lexible displays as an input device |
JP2007257250A (ja) | 2006-03-23 | 2007-10-04 | Kochi Univ Of Technology | 文字認識方法及びその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
US20080253643A1 (en) * | 2007-04-13 | 2008-10-16 | Chun-Nan Wu | Component inspection imaging apparatus structure |
-
2007
- 2007-10-01 JP JP2007257250A patent/JP2009086403A/ja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09-25 CN CN2010106216745A patent/CN102156566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9-25 CN CN2010106217220A patent/CN102156567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9-25 CN CN2008101662761A patent/CN101403839B/zh active Active
- 2008-09-30 US US12/286,318 patent/US8279170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0-01 EP EP08017307A patent/EP2045701A3/en not_active Ceas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23132A (zh) * | 2012-09-07 | 2015-08-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运行应用的方法、控制内容共享的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CN104823132B (zh) * | 2012-09-07 | 2017-12-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运行应用的方法、控制内容共享的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US9886100B2 (en) | 2012-09-07 | 2018-02-0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of executing applica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ntent sharing, and display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085866A1 (en) | 2009-04-02 |
EP2045701A2 (en) | 2009-04-08 |
EP2045701A3 (en) | 2013-01-23 |
CN101403839B (zh) | 2011-03-09 |
JP2009086403A (ja) | 2009-04-23 |
US8279170B2 (en) | 2012-10-02 |
CN101403839A (zh) | 2009-04-08 |
CN102156566A (zh) | 2011-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3839B (zh) | 图像显示设备 | |
US7946183B2 (en) | Bending-detection apparatus | |
US8866737B2 (en) | Input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JP4983831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01325637B (zh) | 图像选择装置和图像选择方法 | |
CN103057264B (zh) | 标记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标记形成方法 | |
JP4905287B2 (ja) | プリンタ | |
CN116016789B (zh) |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读取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1676116B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JP5176889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101996454A (zh) | 小型结算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213749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
CN116634069A (zh) | 读取装置、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图像读取系统 | |
JP2007118221A (ja) | 印刷装置、印刷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処理システム | |
US7839057B2 (en) | Movement detector | |
JP4569375B2 (ja) | プリント注文受付装置 | |
JP5884858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4572077B2 (ja) |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記録媒体、電子ペーパ及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 |
JP2013054362A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JP4553645B2 (ja) | 記録媒体 | |
JP5133134B2 (ja) | 情報表示装置 | |
JP4544226B2 (ja) | 画像編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