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9544A - 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9544A
CN102149544A CN2009801359729A CN200980135972A CN102149544A CN 102149544 A CN102149544 A CN 102149544A CN 2009801359729 A CN2009801359729 A CN 2009801359729A CN 200980135972 A CN200980135972 A CN 200980135972A CN 102149544 A CN102149544 A CN 102149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on
thermoregulation agent
printing
printing element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59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劳斯·奥古斯特·博尔查-许内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lbert AG
Publication of CN102149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9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8Cylinders
    • B41F13/22Means for cooling or heating forme or impression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2Heating or cooling of ink or ink 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单元,其至少具有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所述印刷装置分别具有输墨装置(08)和润湿装置(09),所述输墨装置(08)具有至少一个辊(11),其中,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为了进行温度调节与同一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且所述调温剂循环(16)被设计为具有基本上恒定的环流的调温剂的体积流量的内调温剂循环(16)。

Description

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以及5或7以及22或23的一种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WO2005/097504A2公开了一种被设计为印刷塔的印刷单元,其至少具有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其中,印刷装置分别具有配有至少一个辊的输墨装置以及在某些实施例中具有润湿装置。
DE69402737T2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多个分别印刷一个颜色的被称作“塔”的印刷装置的印刷机的温度调节系统。为了对所有水平间隔设置的印刷装置进行温度调节设置了共同的冷却和加热系统,其中,压缩机可选地既作为冷却的用途也作为加热的用途将用于调节输墨装置辊的温度的调温剂提供给多个印刷装置。这通过可选地以压缩的、然后在冷凝器中冷却的且最后解压的调温剂供给换热器实现以及在另一种情况下以具有未解压的且因此热的调温剂的旁路实现。因此,在换热器中实施穿流辊的次级调温剂循环的冷却或加热。各辊温的调节分别通过借助于每个辊的温度传感器和调节阀对经过这些辊的调温剂循环进行流量调节来实现。
EP1870238B1涉及一种对具有多个印刷单元的印刷机的温度调节,其中,印刷单元分别具有多个干式平版印刷装置,其分别具有一个待调节温度的输墨装置的网纹辊。待调节温度的网纹辊各通过一个自身的、由泵驱动的调温剂循环(不过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还成对地分别连接一个双印刷位置)进行温度调节。各调温剂循环能够通过阀门可选地与热水循环或冷循环连接,然后从上述循环中为了对各调温剂循环进行正确地温度调节可在调温剂循环中通过可远程操控驱动的配量阀定量或替换所需的加热剂或冷却剂的量。印刷单元的印版滚筒可以成对地、单个地或成更大的组地(比如4个、6个、或8个印版滚筒)通过共同的、与输墨装置循环不同的调温剂循环进行温度调节。
EP0652104A1公开了一种对I形印刷单元的串墨滚筒的温度调节,其中,两个印刷装置的串墨滚筒通过一个共同的调温剂管路进行温度调节。温度通过循环的调温剂量进行调节,其中,调节阀根据包括串墨滚筒温度的温度测量值调节流量。
EP0383295A2公开了一种通过初级和次级循环对辊的温度调节,其中,可通过四路阀替换调温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有效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该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以及5或7以及22或23的特征实现。
可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能够以最小化的质量波动在耗费较小的生产中实现印刷单元、特别是可在湿式平版印刷中运行的印刷塔以及以较小的技术耗费和较小的工作介质的量以足够的品质实现对印刷单元的输墨装置的温度调节。
有利的还有,实现了印刷单元的这样一种温度调节,即减少冷却剂、比如冷水的循环量和需求和/或可实现在外与内调温循环之间的较高的温差。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单元或其待调节温度的构件类似于建筑物中央供暖的循环系统配有自身的具有循环泵的循环、特别是电动混合器以及调节器,用以将印刷单元保持在基本上恒定的(至少位于允许的范围中)、在比如23℃与35℃之间、特别是在25℃与30℃之间的温度上,以及在加热循环温度时从冷水循环中混入较冷的液体、比如冷水。
在一个有利的设计中,循环利用配电柜和/或驱动装置和/或泵的持久的热量,用以在闲置状态下和/或在启动阶段“加热”输墨装置。一旦印刷单元产生更多的热量,通过调节器混入冷水且恒定地(或至少在允许的范围内)保持印刷单元内部或循环内部的循环温度。
在当前的方案中比如不是首要涉及印刷进程有关温度的工艺实施(通过动态的额定值变化以及非常窄的极限值,如在干式平版印刷中的墨流控制中和/或在网纹辊的使用中存在的那样)。与之不同的是,此处优先涉及在(特别是快速运转的)轮转印刷机中以限定的耗费和/或比如已经在出厂装配时除了现场连接到供给循环外已经在模块“印刷单元”中完成温度调节装置的可能性实现恒定的印刷条件。通过提出的温度调节可以减小印刷生产中的质量波动以及由此减小废页量(比如油墨和纸消耗),同时通过闭合的循环减小工作介质消耗(比如淡水)。
因此,提出的温度调节特别有利地与在湿式平版印刷中运行的印刷单元(即其印版滚筒既与输墨装置配合也与润湿装置配合的印刷单元)相结合。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I形印刷单元的温度调节的实施例;
图2示出了印刷塔的温度调节的实施例;
图3示出了用于实施内调温剂循环的管线支路的a)第一和b)第二示意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印刷机、比如卷筒纸轮转印刷机具有多个印刷单元01,通过印刷单元能够单面或双面地、单色或多色地印刷承印材料02、比如单张纸形式的承印材料02或带02、特别是纸带。在图1的示例中,多个被设计为I形印刷单元的印刷单元在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带路径上并排设置且在两侧依次地分别将一个油墨的印刷图涂布到承印材料02上。印刷单元01分别具有两个、此处相互以双印刷装置03的形式相互配合的印刷装置04,其具有分别被实施为印版滚筒06和转印滚筒07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以及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输墨装置08。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04被设计为湿式平版印刷装置04且具有与印版滚筒06配合的润湿装置09。上述构件以每个印刷单元01为一个结构单元共同支承在机架中或机架上。
在特别有利的图2的实施例中,多个相叠设置的双印刷装置组成被设计为印刷塔01、比如被设计为所谓的“八机组塔”的印刷单元01,其中,在带路径基本上竖直延伸的情况下在两侧依次地分别将一个油墨的印刷图涂布到承印材料02上。此处被设计为印刷塔的印刷单元01还可以具有两个层叠的H形印刷单元(分别具有4个印刷装置04)或两个层叠的卫星印刷单元(分别具有4个印刷装置04)或至少4个层叠的以n结构、u结构或线性结构的桥式印刷单元(分别具有两个印刷装置04)。印刷单元01原则上可以被设计成不具有润湿装置,不过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印刷装置04除了输墨装置08外还具有润湿装置09或除了油墨源之外至少还具有与其不同的润湿剂源。在图2中,其针对所有印刷装置04仅在左侧的印刷塔01上示例性地示出。
如在图1和图2中分别示例性地在仅一个印刷装置04上通过阴影表示的那样,输墨装置08具有至少一个、特别是如在图2的输墨装置中具有至少两个以及在图1的输墨装置中甚至具有3个可由液态调温剂调节温度的或待调节温度的辊11、比如相同类型的辊11。辊11比如被设计为可在轴向上往复移动的串墨滚筒11。
每个印刷单元01比如在相应的可封闭的空间中设置至少一个电动的控制装置和/或供给装置12,比如通常被称作配电柜12。
每个印刷单元01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印刷装置滚筒06;07和必要时附属设备如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08;09的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13。在改进方案中还可以设置多个驱动单元13,比如每个印刷装置04设置一个驱动单元13或每对印刷装置滚筒06、07或有利地每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设置一个驱动单元13,由此,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06;07由印刷装置滚筒06;07或有利地由至少一个其它的专门的驱动单元13比如分别驱动。有利的是输墨装置08的至少一个串墨滚筒11由机械上独立于印刷装置滚筒的驱动单元13以及必要时润湿装置09的串水滚筒同样由机械上独立于印刷装置滚筒的驱动单元13旋转驱动。
驱动单元13具有比如具有驱动调节器和/或功率部件的马达。优选至少一个驱动单元13、比如至少驱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单元13、特别是在生产中旋转驱动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以及输墨装置和必要时润湿装置08;09的多个驱动单元13被设计成可由液态的调温剂调节温度。
上述I形印刷单元的两个印刷装置04支承在共同的机架14中或上。在图2所示的塔式结构的情况下比如至少4个印刷装置、此处优选8个印刷装置04支承在共同的机架14中或上。
为了恒定地保持针对油墨的印刷条件,每个印刷单元01设置一个自身的调温剂循环16,此处被称作内调温剂循环16(还被称作“次级循环”)。该内调温剂循环16的调温剂在该循环中类似于建筑物供暖在近似封闭的循环中环流。仅在循环温度与额定值存在偏差时从外部通过添加和取出较小的量进行校正。
印刷单元01的每个印刷装置04的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辊11、特别是印刷单元01的至少所有相同类型的辊13、优选印刷单元01的印刷装置06的所有需调节温度的辊11连接在该内调温剂循环16上且为了进行温度调节与相关的内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该热接触比如通过相应的、实现以调温剂对辊11的穿流的机构建立,此处对该机构不做详细描述。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运行情况旋转驱动印刷装置滚筒06;07和/或输墨装置和/或必要时存在的润湿装置08;09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单元13为了与调温剂进行热交换而(比如通过相应的接触换热器如冷却剂螺旋或相应的穿流的空腔)连接在该内调温剂循环16中。附加或可替换的是,还可以将配电柜12连接到内调温剂循环16中。这可以比如通过合适的导热机构如与支承电子部件的基座或安装板的热接触实现。
内调温剂循环16具有驱动调温剂的泵17、比如循环泵17、与调节装置18在信号技术上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9、至少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需调节温度的构件(比如一个或多个辊11和/或一个或多个驱动单元13)连接的管线21或管线支路21.i以及至少一个同样与调节装置18在信号技术上连接的可远程操控的阀门22、比如多路混合阀、特别是四路混合阀21,可借助于该阀至少向内调温剂循环16分配调温剂的剂量。调节装置18作用在阀门22的驱动装置上,其比如可以被设计为马达或可磁性操控的打开器/闭合器。
调节装置18可以通过共同的、未示出的控制装置和/或调节装置确定其用于需保持的温度的预设额定值和/或预设最大值。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内调温剂循环16中比如在阀门22与需调节温度的载荷(辊11)之间,特别是在阀门22与下面详细描述的前置分配器(Vorlaufverteiler)23之间设置特别是电加热装置(比如所谓的“电热器”),借助于该电加热装置可比如在机器启动之前和/或启动过程中临时地向内调温剂循环16带来额外的热量。如果存在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也在信号技术上与调节装置18连接且可以通过调节装置鉴于需保持的额定值或最大值(此处比如作为目标值)控制。
原则上可以将所有由内调温剂循环16调节温度的部件(即辊11和/或配电柜12和/或驱动单元13)串联地通过唯一一个管线21连接。有利的是,鉴于避免第一个与最后一个构件之间过大的温度梯度在特别是具有大量需调节温度的辊11的情况下,调温剂循环16比如在泵17下游在前置分配器23上分成多个并联的管线21.i、比如管线支路或简称支路21.i,其在与需调节温度的构件(11;12;13)进行热接触之后再次在回流聚集器24上汇合。这样,前置分配23和回流聚集器24也是内调温剂循环16的组成部分且优选仅配设给由该内调温剂循环16调节温度的印刷单元01。
如果该印刷单元01的一个或多个电子驱动单元13和/或配电柜12同样与内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且这些设备的余热至少针对闲置状态或启动阶段被用于预热辊11,有利的是,在分别对至少一个辊11进行温度调节的管线支路21.i中还热连接驱动单元13和/或配电柜12。
在图1和2中,内调温剂循环16通过一个或多个管线21;21.i的连接仅由虚线示意性示出。
在图3a)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其中,在至少一个、特别是所有对至少一个辊11进行温度调节的管线支路21.i中还连接驱动单元13。优选在此处在前置分配器23的下游在与辊11接触之前首先与驱动单元13(和/或配电柜12)热接触。
在图3b)中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其具有仅连接有驱动单元13的管线支路21.i。这样,该管线支路在还是“冷的”印刷单元01闲置状态或启动中向调温剂循环16中带入热量。前置分配器23和/或回流聚集器24可以在必要时接管在冷热环流之间的混合室的功能。
在图3a)和3b)中示出的两种情况之间根据当前的构造上的情况和/或能量上的需求还可以形成由图3a)和3b)所示的管线支路21.i混合而成的实施方式。
在被设计为印刷塔01的印刷单元01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有(此处为4个)双印刷装置03的需调节温度的辊11与第一管线支路21.1处于热接触中,且该双印刷装置03的需调节温度的驱动单元13与同前述管线支路21.1不同的第二管线支路21.2处于热接触中,从而针对印刷单元01的辊11和驱动单元13的温度调节将调温剂循环16在前置分配器23上分为总共两个管线支路21.1;21.2。
在同样优选的被设计为印刷塔01的印刷单元01的实施方式中,所有(此处为4个)与同一带面配合的印刷装置04的需调节温度的辊11与第一管线支路21.1处于热接触中,且该与该带面配合的印刷装置04的需调节温度的驱动单元13与同前述管线支路21.1不同的第二管线支路21.2处于热接触中。在第二种情况下还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配电装置和/或调节装置(比如配电箱或配电柜12)连接到温度调节中。同样地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与另一带面配合的印刷装置04,从而针对印刷单元01将调温剂循环16在前置分配器23上分成总共4个管线支路21.1;21.2。这种具有可分的印刷单元01的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在这种印刷单元中,支承第一带面的侧机架的印刷装置04和支承第二带面的侧机架的印刷装置04的相互间距是可变的,印刷单元03因此在其印刷位置的区域中可相互移开。
特别是在最后提到的两个实施方式中,在印刷塔01中针对第一和第二管线支路21.1;21.2分别设置与前置分配器23连接的提升管线以及与提升管线和回流聚集器24连接的下降管线,其中,比如对驱动单元13进行温度调节的一个或多个管线支路21.2的提升管线和下降管线在印刷单元01的具有驱动单元13的一(端)侧、比如驱动侧上延伸且对辊进行温度调节的一个或多个管线支路21.1的提升管线和下降管线在另一侧、比如操作侧上延伸。优选同一印刷装置04(或在第一种情况下同一双印刷装置03)的需调节温度的驱动单元13、比如输墨装置和/或润湿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单元以及印刷装置滚筒的一个或多个驱动单元(比如以此顺序)串联地通过具有从提升管线中取出以及向下降管线中回流的环路进行温度调节。这样,对于每个由管线支路21.2调节温度的印刷装置04(或在第一种情况下为双印刷装置03)来说,比如平行地设置此类调节驱动单元13的温度的管线回路。在每个印刷装置04有多个需调节温度的辊11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些辊11原则上以针对每个印刷装置相同的方式串联地通过每个印刷装置04的回路以及平行地针对连接在管线支路21.1上的印刷装置04进行温度调节。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并联地为每个需调节温度的辊11设置一个自身的、与相关提升管线和下降管线连接的管线回路。
针对所有前述具有多个管线支路21.i的实施方式来说,可以在管线支路21.i中、特别是在总共n个支路的至少n-1个中以有利的方式设置未示出的用于调节管线阻力的装置、比如可调的节流阀。因此可以比如在初次试运行或还在必要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流体穿过所有的、可能具有不同的管线阻力的管线支路21.i。这些装置不一定是可调的或可远程操控的,而是可以被设计为可手动操控的。其也不根据需调节温度的构件的温度来调节,而是仅可以影响穿过支路的体积流量的分配。相同的方式针对上述具有划分到其它管线回路中的实施方式也应用于将此类节流阀设置在回路中。其可以替代或附加于前述的节流阀设置。
因此,在内调温剂循环16中为了根据运行情况调节温度不是根据构件温度来通过调节阀影响体积流量,而是根据超出环流的调温剂的极限温度向环流的、基本上恒定的体积流量添加温度更低的调温剂或环流的体积流量的一部分通过添加和取出进行更换。
如上所述,可以为每个印刷单元01的内调温剂循环16在需要时从外部的源26、比如外部的调温剂循环26(或“初级循环”)、比如供给循环26根据温度传感器19的信号借助于作用在阀门17上的调节装置18添加调温剂(特别是其它的、优选温度较低的调温剂)。内调温剂循环16以这种方式优选调节到调温剂的(特别是位于阀门22与需调节温度的第一构件之间的测量点上的、优选在泵17下游的位置上的)大约为25℃至30℃的温度。
供给循环26优选同样被设计为“近似封闭的”系统且具有驱动调温剂的泵27、比如循环泵27以及冷却源28或降热装置28、比如换热器28或特别是冷却机组28(必要时制冷机)以及针对多个、分别配设给一个印刷单元的内调温剂循环16具有前流线(Vorlauflinie)33上的取出位置31和回流线(Rücklauflinie)34上的回置位置32。供给循环26或换热器28优选如下运行,即在前流线33上的调温剂具有比如8℃至17℃、特别是10℃至15℃的温度。如果冷却源28在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被设计为制冷机、比如被设计为压缩制冷机,则可以在特别有利的改进中在最后一个回置位置32与制冷机28之间的回流线34上设置未示出的用于预冷却回流的装置。这可以以最简单的方式是以建筑物外的露天冷却器实施的“调节器”、比如蛇形管螺旋形式设计的回流线34的回流分段,其通过外界空气、比如通过借助于鼓风机的强制产生的气流必要时采用喷水来进行冷却。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室外陈列中设置具有露天冷却器(必要时具有喷水的可能性)的专门的冷却剂循环,其通过设置在最后一个回置位置32与制冷机28之间的换热器与回流线的调温剂进行热接触。
在供给循环26中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设置示例性示出的均压罐29,其在温度波动时缓冲与其关联的压力波动。与所示相反,均压罐29可以优选设置在前流线33中泵27与第一个取出位置3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利地在回流线34中在最后一个回置位置32与冷却源28之间设置第二均压罐29。
还可以在有利的改进中在供给循环26中在最后一个取出位置31与第一个回置位置32之间设置未示出的阀门、比如可调的节流阀,用以产生前流线33与回流线34之间的压差。
一个或多个印刷单元01的温度调节(辊11、驱动单元13和/配电柜12集成在内调温剂循环中)比如如下运行:在闲置状态(比如待机模式)期间的阶段中或在印刷单元01的启动阶段中,内调温剂循环16以封闭的系统运行。在已经位于待机中和/或已经旋转的还位于离压位置中的印刷装置04的驱动单元13上,内调温剂循环16(不从外部的调温剂循环26流入或流出调温剂)的环流的调温剂被加热且其本身又使同样连接用于调节温度的辊11升温。如果这时(比如在合压之后)在一定的时间之后通过运行使得需调节温度的构件(11、12、13)的温度升高到使得环流的调温剂的温度超出了可预设给调节回路19、18、22的调节器18的极限值,则从外部的、较冷的调温剂循环26中通过暂时打开阀门(比如相应的管道)向内调温剂循环16添加调温剂且另一方面从调温剂循环16中提取相应的量。以这种方式使得内调温剂循环16的温度以及由此使穿过这些被调节温度的构件11;12;13的温度保持恒定或至少保持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
附图标记列表
1 印刷单元、印刷塔
2 单张纸形式的承印材料、带
3 双印刷装置
4 印刷装置
5 -
6 印版滚筒、印刷装置滚筒
7 转印滚筒、印刷装置滚筒
8 输墨装置
9 润湿装置
10 -
11 辊、串墨滚筒
12 电气控制装置和/或供给装置、配电柜
13 旋转的驱动单元
14 机架
15 -
16 内调温剂循环
17 泵、循环泵
18 调节装置
19 温度传感器
20 -
21 管线
22 阀门、多路混合阀、四路混合阀
23 前置分配器
24 回流聚集器
25 -
26 调温剂循环、供给循环
27 泵、循环泵
28 冷却源、降热装置、换热器、冷却机组
29 均压罐
30 -
31 取出位置
32 回置位置
33 前流线
34 回流线
21.i 管线、管线支路(i=1、2、…)

Claims (26)

1.一种印刷单元,其至少具有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所述印刷装置分别具有输墨装置(08)和润湿装置(09),所述输墨装置(08)具有至少一个辊(11),其特征在于,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为了进行温度调节与同一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且所述调温剂循环(16)被设计为具有基本上恒定的环流的调温剂的体积流量的内调温剂循环(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温剂循环(16)中设置至少一个调节阀(22),环流的体积流量的一部分能够通过所述调节阀由来自供给循环(26)的另一种温度水平的调温剂替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01)的至少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所有印刷装置(04)的相同类型的所有辊(11)、特别是所有被设计为串墨滚筒(11)的辊(11)为了进行温度调节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印刷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分别具有至少两个需调节温度的同一类型的辊(11),且输墨装置(11)的需调节温度的同一类型的辊(11)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
5.一种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所述印刷单元具有多个印刷装置(04),所述印刷装置(04)分别具有至少两个需调节温度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其中,所述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分别具有至少两个需调节温度的同一类型的辊(11),且至少所述印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04)的需调节温度的同一类型的辊(11)为了进行温度调节与同一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剂循环(16)被设计为具有基本上恒定的环流的调温剂的体积流量的内调温剂循环(16),且在循环中设置至少一个调节阀(22),环流的体积流量的一部分通过所述调节阀能够由来自供给循环(26)的另一种温度水平的调温剂替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01)的电气驱动单元(13)和/或所述印刷单元(01)的电气控制装置(12)处于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的热接触中。
7.一种用于对印刷单元(01)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所述印刷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印刷装置(04)以及至少一个驱动单元(13)和/或电气控制装置(12),所述印刷装置(04)具有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其中,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辊(11)为了进行温度调节与仅涉及所述印刷单元(01)的构件的温度调节的内调温剂循环(16)处于热接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的至少一个驱动单元(13)和/或所述印刷单元(01)的电气控制装置(12)处于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的热接触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的至少一个辊(11)处于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的热接触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的至少同一类型的辊(11)、特别是被设计为串墨滚筒的辊(11)处于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的热接触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调温剂循环具有泵(17)和温度传感器(19)。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一个能够远程操控的阀门(22)、特别是四路混合阀(22)将来自外调温剂循环(26)的调温剂添加到内调温剂循环(16)。
12.如权利要求10和1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能够根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借助于作用在阀门(17)上的调节装置(18)从外调温剂循环中添加调温剂。
13.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调温剂循环(16)在所述泵(17)的下游在前置分配器(23)上被分为多个并联的管线支路(21.i),所述管线支路在与需调节温度的构件进行热接触之后在回流聚集器(24)上再次汇合。
14.如权利要求6、7或13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需调节温度的辊(11)和需调节温度的驱动单元(13)和/或控制装置(12)设置在同一调温剂循环(16)的相互不同的、并联的管线支路(23.i)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带(02)的不同侧的输墨装置(08)的需调节温度的辊(11)与同一调温剂循环(16)的相互不同的管线支路(23.i)处于有效连接中。
16.如权利要求6、7或13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辊(11)和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驱动单元(13)和/或控制装置(12)串联设置在调温剂循环(16)的同一管线支路(21.i)上。
17.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管线支路(23.i)中、特别是在总共n个管线支路(23.i)的至少n-1个中设置用于调节管线阻力的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调温剂循环(26)具有泵(27)以及冷却源(28)。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调温剂循环具有用于多个、分别配设给一个印刷单元(01)的内调温剂循环(16)的取出位置(31)。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单元或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单元(01)被设计为由带(02)基本上竖直穿过的、具有至少8个印刷装置(04)和/或4个相叠设置的双印刷装置(03)的印刷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印刷单元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塔(01)的所有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处于与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的热接触中。
22.一种用于对印刷单元的辊进行温度调节的方法,所述印刷单元具有至少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所述印刷装置分别包括具有至少一个辊(11)的输墨装置(08)以及润湿装置(09),其特征在于,多个设置在待印刷的带(02)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由同一调温剂循环(16)进行温度调节,其中,在被设计为内调温剂循环(16)的调温剂循环(16)中基本上环流恒定的调温剂体积流量,为了保持允许的或为了达到需达到的温度,环流的体积流量的一部分由来自供给循环(26)的另一温度水平的调温剂替换。
23.一种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方法,所述印刷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印刷装置(04),所述印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输墨装置(08)的辊(11),所述印刷单元还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单元(13)和/或电气控制装置(12),其中,至少一个需调节温度的辊(11)为了进行温度调节由仅涉及所述印刷单元(01)的构件的温度调节的内调温剂循环(16)的调温剂进行温度调节,其特征在于,辊(11)和所述印刷单元(01)的电气驱动单元(13)和/或所述印刷单元(01)的电气控制装置(12)都由同一内调温剂循环(16)的调温剂来进行温度调节。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单元(01)的位于闲置状态的阶段或启动阶段中,内调温剂循环(16)以封闭的系统的形式运行且调温剂在内调温剂循环(16)中在没有调温剂流入或流出的情况下环流。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印刷单元(01)的位于闲置状态的阶段或启动阶段中,通过与内调温剂循环(16)处于有效连接中的能够激活的加热装置将热量带入环流的调温剂中。
26.如权利要求22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旦在内调温剂循环(16)中环流的调温剂的温度超出了能够确定的极限值,从外调温剂循环(26)向内调温剂循环(16)添加调温剂。
CN2009801359729A 2008-09-15 2009-09-04 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021495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42090A DE102008042090A1 (de) 2008-09-15 2008-09-15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einer Druckeinheit
DE102008042090.5 2008-09-15
PCT/EP2009/061475 WO2010029023A1 (de) 2008-09-15 2009-09-04 Druckeinheit sowie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zur temperierung einer druckeinhei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9544A true CN102149544A (zh) 2011-08-10

Family

ID=41228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59729A Pending CN102149544A (zh) 2008-09-15 2009-09-04 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62545A1 (zh)
EP (1) EP2326505B1 (zh)
CN (1) CN102149544A (zh)
DE (1) DE102008042090A1 (zh)
WO (1) WO201002902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352A (zh) * 2012-04-25 2015-02-25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印刷机的功能部件的温度的调温组件、具有印刷机和调温组件的印刷设备以及用于形成调温组件的模块组
CN108608733A (zh) * 2018-04-13 2018-10-02 如皋市中罗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用油墨温度闭环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9924A1 (fr) * 2012-04-27 2013-11-01 Goss Int Corp Tour d'impression offset pour presse rotative
DE102015202183A1 (de) 2015-02-06 2016-08-11 Koenig & Bauer Ag Temperieraggregat zur Temperierung von Funktionsteilen einer Druckmaschine sowie Druckanlage mit einer Druckmaschine und einem Temperieraggreg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45346A (en) 1940-05-18 1942-05-20 J M Huber Inc Ink distribution systems for letter-press printing machines
DE3904854C1 (zh) 1989-02-17 1990-04-26 Jagusch & Co, 8649 Wallenfels, De
DE69402737T2 (de) 1993-02-08 1997-07-31 Sun Graphic Tech Inc Temperatur-geregeltes System für Druckmaschinen
EP0652104B1 (de) 1993-11-05 2002-04-10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werk für wasserlosen Offsetdruck
DE4429520B4 (de) 1994-08-19 2006-03-23 Baldwin Germany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emperierung von Temperierflüssigkeit in Druckmaschinen
DE19857107A1 (de) * 1998-12-10 2000-06-15 Baldwin Grafotec Gmbh Temperiervorrichtung für Druckmaschinen
US6505557B2 (en) * 1999-07-22 2003-01-14 Ted Desaulniers Proces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rotary process machinery
DE10316860A1 (de) * 2003-04-11 2004-10-21 Rainer Olbert Kühl- und Temperieranlage für eine Druckmaschine
DE102004037889B4 (de) 2004-04-05 2006-05-11 Koenig & Bauer Ag Vorrichtung zur Lagerung eines Zylinders und Druckeinheit mit wenigstens drei als Druckwerk zusammen wirkenden Zylindern
DE202005021656U1 (de) * 2005-01-05 2009-03-12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e zur Temperierung von Bauteilen einer Druckmaschin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9352A (zh) * 2012-04-25 2015-02-25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印刷机的功能部件的温度的调温组件、具有印刷机和调温组件的印刷设备以及用于形成调温组件的模块组
CN104379352B (zh) * 2012-04-25 2016-08-17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调节印刷机的功能部件的温度的调温组件、具有印刷机和调温组件的印刷设备以及用于形成调温组件的模块组
CN108608733A (zh) * 2018-04-13 2018-10-02 如皋市中罗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用油墨温度闭环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6505B1 (de) 2012-11-07
EP2326505A1 (de) 2011-06-01
US20110162545A1 (en) 2011-07-07
DE102008042090A1 (de) 2010-03-25
WO2010029023A1 (de) 2010-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38184B2 (ja) 印刷機におけるインキ温度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8272324B2 (en) Systems for tempering components of a printing machine
US8327762B2 (en) Printing presses having one or more printing units embodied as printing towers for double-sided multicolor printing,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components of one or more of the printing units
EP2018964B1 (de) Druckmaschine mit Temperiervorrichtung
CN102149544A (zh) 印刷单元以及用于对印刷单元进行温度调节的设备和方法
US20110088879A1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Printing Machines Having Several Temperature Levels
RU267890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нагре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в устройстве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здуха
CN107078313B (zh) 用于控制储能器的储能元件的温度的热交换器
CN109578126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JP2007106045A (ja) プラスチック成形機の冷却システム
US2008015741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umidifying an Air Flow
US6202556B1 (en) Temperature-control apparatus for a printing machine
JPH04234652A (ja) 乾式オフセット印刷用版胴をめぐって装着された版のための温度調節器
US5881643A (en) Device for cooling the surface of a blanket of a printing unit cylinder
JP4539665B2 (ja) 印刷機の冷温水循環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冷温水循環方法
JP2000168038A (ja) 印刷機用温度調整装置
KR100838729B1 (ko) 도금용액 항온장치
JP2009298162A (ja) デコレータ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WO2014102441A1 (en) Pre-heating system for a power plant
US847965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inking groups and dampening solution of an offset printing press
CN214821883U (zh) 一种印刷机油墨的温控装置
CN201965493U (zh) 橡胶设备动态温度控制系统
CN114905836B (zh) 一种高效柔性印刷机及其生产工艺
CN216183583U (zh) 一种用于润版液控温的集中式调温系统
KR100334879B1 (ko) 발포성형을 위한 원료공급시스템의 온도제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