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5597B -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5597B
CN102145597B CN201010548824.4A CN201010548824A CN102145597B CN 102145597 B CN102145597 B CN 102145597B CN 201010548824 A CN201010548824 A CN 201010548824A CN 102145597 B CN102145597 B CN 1021455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storage
order
reception data
processing command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88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5597A (zh
Inventor
宫坂昌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45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5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55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5/00Receipt-giving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2Bus transfer protocol, e.g. handshake;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03Receiving particular comm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01Input data handling means
    • G06K15/1822Analysing the received data before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02Serial port, e.g. RS232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42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迅速检测由主计算机发送的命令的同时迅速检测并执行即时处理命令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命令检测部(21A),其从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保存的接收数据检测命令;命令执行部(21C),其按照向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保存顺序执行检测到的命令;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其一边利用与读出指示器(31C)不同而另行设置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一边读取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保存的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实时控制命令,无论向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保存顺序如何,命令执行部(21C)都优先执行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由主计算机发送的命令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根据由作为上位装置的主计算机发送的命令而动作的记录装置为公众所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记录装置从主计算机接收的命令中,具有与通常的命令不同的、记录装置的状态送回指示或复位指示的命令等需要进行迅速处理的即时处理命令(实时控制命令)。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中,当从主计算机接收到数据时,检测接收数据中的命令以及即时处理命令,将通常的命令和与通常的命令有关的数据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的队列中并且按照接收顺序执行,而不将即时处理命令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中,并且不论接收顺序如何都迅速执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0435号公报
但是,在所述以往的方法中,每次接收时,都检测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全部接收数据中是否包含有命令,在包含有命令的情况下进一步判断其是否为即时处理命令,因此,例如在将大量的数据汇集并发送的情况下,在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之前,由于要对所有的接收数据进行上述的命令的检测处理,所以该检测处理可能导致拥堵(bottleneck)从而造成通过量降低。
另外,在通常的记录装置中,在用纸等记录介质被用完时、记录装置的罩体被打开时、产生错误时等记录动作运行不当的情况下,在停止记录动作的同时,使与主计算机连接的接口断线(offline)(逻辑上的切断状态),从而保全从记录装置以及主计算机接收的数据并确保使用者的安全。这种记录装置在断线状态下不进行接收数据中的命令的检测以及接收数据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接收数据中包含即时处理命令,由于未对其进行检测,所以有可能导致针对即时处理命令的对应迟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由主计算机发送的命令控制记录装置、并在对由主计算机发送的命令迅速地进行检测的同时迅速地检测并执行即时处理命令的记录装置、记录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能够与主计算机连接并根据包括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命令在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记录,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接收缓冲存储器,其保存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命令检测部,其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命令执行部,其按照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保存顺序处理由所述命令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命令;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其利用与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不同而另行设置的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即时处理命令,无论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保存顺序如何,所述命令执行部都优先处理由所述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
根据该结构,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包含命令、印刷数据在内的接收数据被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中,利用命令用的第一读出指示器与即时处理命令用的第二读出指示器分别独立地扫描该接收缓冲存储器,分别检测通常的命令和即时处理命令。由于将来自主计算机的接收数据暂时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后进行命令的检测,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接收到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命令检测等而迅速接收并保存所有的数据,然后无遗漏地进行分析而检测命令。而且,由于利用与通常的命令的读出指示器不同的读出指示器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而检测即时处理命令,所以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仅迅速地检测即时处理命令。因此,即使接收数据量大也能够迅速处理即时处理命令。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检测、处理即时处理命令以外的命令。当由第二读出指示器检测到的即时处理命令被第一读出指示器再次检测到时,不对即时处理命令进行重复处理。能够以规定的定时处理由第二读出指示器检测到的即时处理命令。另外,也可以根据即时处理命令的种类,再次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检测并处理由第二读出指示器检测并处理的即时处理命令。由于记录装置的状态送回指示等可以被重复处理,所以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和第二读出指示器中的任意一个均能够检测并处理即时处理命令。
在此,即使在停止执行通常的命令的断线状态下,也可以检测即时处理命令并对其进行处理。在该情况下,具有即使在断线状态下也能够迅速处理即时处理命令的优点。
另外,命令执行部在通常动作状态下执行命令检测部检测到的命令,并且可以在通常动作状态以及断线状态中任一个状态下处理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检测到的即时处理命令。
在所述结构中,还具备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该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保存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大致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后接收到的接收数据,所述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利用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并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来自主计算机的接收数据的容量多且接收缓冲存储器处于缓冲存储器已满或者接近缓冲存储器已满的状态下,由于能够检测并处理即时处理命令,所以即使接收数据量大也能够对即时处理命令迅速做出响应。在缓冲存储器已满的情况下,通常,记录装置成为不进行命令的检测、执行的断线状态。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即使记录装置处于断线状态下,由于能够检测并执行与通常的命令不同的即时处理命令,所以能够迅速处理即时处理命令。另外,存在即使记录装置通知断线状态,主计算机也发送即时处理命令并使记录装置进行处理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记录装置能够接收即时处理命令,所以能够检测、处理即时处理命令。另外,当记录装置从在线切换为断线时,主计算机无法迅速停止数据的发送,也能够对已送出的即时处理命令进行处理。为了在断线通知后也能够使记录装置接收即时处理命令,记录装置优选具备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那样的子接收缓冲存储器。
而且,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也可以比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先执行对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的扫描。
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检测即时处理命令的读出指示器比用于检测通常的命令的读出指示器先执行对接收缓冲存储器的扫描,所以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检测以及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迅速检测即时处理命令。另外,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被设定为不超越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
另外,在所述结构中,具备对用于将接收数据向接收缓冲存储器写入的写入指示器的写入位置进行加法运算、对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的读出位置进行减法运算并进行计数的计数器,该计数器可以表示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的接收数据量。通过对该接收数据量和接收缓冲存储器的容量进行比较,能够判断缓冲存储器已满。
当由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被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再次检测到时,命令执行部可以不对即时处理命令进行重复处理。从而,即时处理命令没有被重复处理。
而且,在所述结构中,可以还具备接收控制部,在所述命令检测部以及所述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分别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之前,所述接收控制部使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保存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
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通常的命令以及即时处理命令进行检测的处理之前接收数据被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对在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接收数据分别进行命令的检测。因此,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接收到大量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命令检测等处理而迅速接收并保存所有的数据,并能够在保存后无遗漏地进行分析并检测命令。
另外,在所述结构中,所述接收控制部具备转送部,该转送部将从所述主计算机的接口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直接转送到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利用DMA(直接存储器存取)等将来自主计算机的USB接口的接收数据直接转送并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所以能够在记录装置和主计算机之间更高速地发送、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无遗漏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可靠地将其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并进行分析。由此,能够使与主计算机间的通信高速化而提高通过量。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能够与主计算机连接并根据包括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命令在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进行控制,该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的工序;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的工序;按照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保存顺序处理被检测到的所述命令的工序;利用与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不同而另行设置的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即时处理命令的工序;无论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保存顺序如何,都优先处理被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的工序。
根据该方法,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接收数据暂时被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中,利用通常的命令用的第一读出指示器和即时处理命令用的第二读出指示器分别独立地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从而分别检测通常的命令和即时处理命令。由于不对来自主计算机的接收数据进行命令检测等处理,而在将其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之后进行命令的检测,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接收到大量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命令检测等处理而迅速地接收并保存所有的数据,并在保存后无遗漏地进行分析并检测命令。因此,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迅速检测即时处理命令。另外,即使接收数据量大也能够迅速处理即时处理命令。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使能够与主计算机连接并根据包括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命令在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的控制部执行上述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通过由控制部执行该程序,将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利用通常的命令用的第一读出指示器和即时处理命令用的第二读出指示器分别独立地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从而分别检测通常的命令和即时处理命令。由于在将来自主计算机的接收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之后进行命令的检测,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接收到大量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命令检测等处理而迅速地接收并保存所有的数据,然后能够无遗漏地进行分析并检测命令。因此,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迅速地检测即时处理命令。另外,即使接收数据量大也能够迅速处理即时处理命令。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有所述程序的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接收到大量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进行命令检测等处理而迅速地接收并保存所有的数据、并在无遗漏地进行分析而检测命令的同时迅速地检测并迅速地处理即时处理命令。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POS终端的大致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打印机的控制部的功能框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表示接收缓冲存储器的结构的图。
图4(B)是示意性地表示子接收缓冲存储器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详细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详细表示打印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A)是表示主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连接形式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8(B)是表示主计算机和打印机的连接形式的例子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POS终端、2…打印机(记录装置)、4…主计算机,20…打印发动机、21…控制部、21A…命令检测部、21B…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21C…命令执行部、24…EEPROM、24A…控制程序(程序)、25…接收控制部、25A…USB控制器(转送部)、31…接收缓冲存储器、31C…读出指示器(第一读出指示器)、31D…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第二读出指示器)、32…子接收缓冲存储器(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POS终端1的大致结构的图。
POS终端1例如设置在小商店等店铺内,作为精算营业额的记录器,以构成销售时刻管理系统(POS系统)。POS终端1通过将进行营业额登记处理以及精算处理的主计算机4与发行小票101的打印机2连接而构成。在此,主计算机4相对于打印机2而言相当于外部连接的装置。另外,主计算机4经由通信电路被连接到收集营业额登记信息的POS服务器5。主计算机4具备:显示营业额登记处理以及精算处理的处理内容的显示器41、对当营业额登记处理时附在商品上的条形码进行读取的条形码扫描仪42、具备营业额登记键等各种键的键输入部43、收容精算用现金的现金抽屉44等。现金抽屉44如后所述与打印机2连接,并在接收到由打印机2输入的抽屉打开信号时打开。
作为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打印机2在主体11收容作为记录介质的热敏圆筒纸,利用印刷头在圆筒纸上印刷(记录)图像,并输出小票101。打印机2具备输送圆筒纸的辊形状的压纸卷轴(图示略)和与该压纸卷轴相对配置的印刷头,在排纸口14的附近配置有切断圆筒纸的刀具单元(图示略)。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2所具备的印刷头例如是通过将发热体(图示略)沿圆筒纸的宽度方向排列为一列或者多列而构成的行式热敏头。利用后述的打印发动机20对各个发热体独立通电,通过利用与圆筒纸的印刷面(记录面)密接的发热体向圆筒纸提供热能,从而使圆筒纸显色。
利用印刷头印刷的圆筒纸从在主体11的上表面形成的排纸口14被向外输送,然后被刀具单元切断,从而作为小票101被输出。在小票101上印刷有店名、售出商品名称、商品数量、金额、合计金额等文字和标志图像等。
另外,如图1所示,在打印机2的主体11上设有能够开闭的罩体12。在主体11设有用于打开罩体12的柄13,当打开罩体12时,收容圆筒纸的空间露出,从而能够进行圆筒纸的补充、更换。另外,在主体11设有:使打印机2的电源ON/OFF的电源开关16、用于指示圆筒纸的送纸动作并且在控制时的规定条件下进行操作以对动作模式的切换等进行指示的送纸开关17、以及用于显示打印机2的动作状态等的LED显示部18。
打印机2驱动使压纸卷轴辊旋转而输送圆筒纸的输送电机、驱动刀具单元而切断圆筒纸的刀具驱动电机、印刷头,从而对圆筒纸记录文字、图像。
图2是表示打印机2的电路结构的框图。
打印机2具备:进行实际印刷的打印发动机20、对打印机2的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1、存储有控制部21所执行的基本控制程序的ROM22、存储有控制部21所执行的控制程序24A以及命令24B等的EEPROM24、进行由主计算机4发送的命令的接收控制的接收控制部25、与现金抽屉44连接的接口部26、对送纸开关17(图1)的操作进行检测的输入部27、控制LED显示部18而使其进行各种显示的显示部28、对打印机2的各部分的动作状态进行监视的状态监视部30、由将通过接收控制部25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临时保存的RAM等构成的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控制部21包含CPU等。
接收控制部25具有USB、RS232C接口等各种接口,并与主计算机4所具备的所述接口有线或者无线连接。
打印发动机20在控制部21的控制下根据由主计算机4发送的印刷数据,制成向作为记录介质的圆筒纸印刷的文字、图像,并在监视用纸端传感器、用纸剩余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值的同时,使打印机2所具备的印刷头、刀具驱动电机以及输送电机动作,以执行对圆筒纸的印刷。
这样,打印机2具备:向纸、合成树脂制的记录介质(圆筒纸、切纸(cut paper)、复写纸等)的印刷面附着墨、调色剂或者向记录介质的印刷面提供热量的印刷头、使印刷头相对于记录介质移动的印刷头驱动机构、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等,这些印刷头以及各种机构由打印发动机20控制。
另外,当利用输入部27检测到送纸开关17的操作时,打印发动机20在控制部21的控制下使输送电机动作并输送规定量的圆筒纸,然后根据打印机2的动作状态等经由显示部28改变LED显示部18的各LED的点灯状态。
控制部21内置有CPU、临时存储执行程序、数据等的作为工作区域的存储器,其作为微型计算机发挥功能,并执行存储在ROM22内的基本控制程序、存储在EEPROM24内的控制程序24A。
ROM22非易失性地存储用于利用控制部21将打印机2的各部分初始化并控制该各部分的基本控制程序以及关于该基本控制程序的数据等。
EEPROM24是可改写的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其存储有控制程序24A以及包含命令24B的各种程序、数据。
接收控制部25在与主计算机4之间执行规定的通信协议,接收由主计算机4发送的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解码)而生成接收数据,然后依次存储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中。接收控制部25例如具备:连接有通信线缆的连接器和通信电路、或者无线通信电路和天线等。
接收缓冲存储器31是将接收控制部25所输出的接收数据依次存储的临时存储装置。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无区别地例如以64位为单位地保存:接收控制部25从主计算机4接收到的命令以及跟在该命令之后的印刷数据等数据。即,接收控制部25在不进行是否包含命令的分析等的状态下将从主计算机4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
打印机2所具备的状态监视部30与各检测部连接,所述各检测部检测从外部向打印机2供给的电源电压并对罩体12的开闭状态、圆筒纸的有无等进行检测,根据这些检测部的检测状态,将例如打印机2的电源电压的异常、用纸补充和墨盒更换时被开闭的打印机2的罩体(图示略)为打开状态、打印机2用纸被用完、送纸开关17的操作等表示产生打印机2的现象(事件)的检测信号作为插入信号向控制部21输出。
打印机2的动作状态包括:能够执行与主计算机4的通信以及印刷等的在线状态和只进行必要最小限的动作的断线状态。断线状态是指如下的状态:在印刷动作的运行不当的情况下,使包括印刷头的印刷机构停止并且使和主计算机的接口形成为逻辑上的切断状态,从而保全印刷装置以及通信数据并且确保使用者安全。控制部21在进行着通常动作的期间为在线状态。随着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存储内容饱和、罩体打开、用纸被用完等断线原因的产生,控制部21转移为断线状态。在断线状态下,当状态监视部30检测到断线原因消失时,控制部21转移为在线状态。
当转移为断线状态时,控制部21向主计算机4通知断线的情况,主计算机4到再次被通知成为在线状态之前停止发送数据。此时,主计算机4即使收到断线的通知,也存在要紧急地发送实时控制命令并进行处理的情况。为此,打印机2具备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从而即使在通知断线之后也能够优先地接收实时控制命令。
图3是表示打印机2的控制部21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该图3所示,控制部21作为命令检测部21A、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21B以及命令执行部21C发挥功能,通过控制部21执行存储在EEPROM24中的控制程序24A,实现这些功能。
如上所述,接收控制部25使接收缓冲存储器31保存从主计算机4接收到的接收数据。接收缓冲存储器31设有由接收控制部25控制的写入指示器31A,接收控制部25一边使写入指示器31A移动一边写入接收数据。
命令检测部21A对设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的读出指示器31C(第一读出指示器)进行控制,并且一边利用读出指示器31C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一边读出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这些接收数据中的命令。计数器31B对用于将接收数据写入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写入指示器31A的写入位置进行加法运算,对用于从接收缓冲存储器31读出接收数据的读出指示器31C的读出位置进行减法运算,并进行计数。该计数器31B表示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接收数据量。接收控制部25对计数器31B的值和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容量进行比较,判断缓冲存储器已满,从而能够向主计算机4通知缓冲存储器已满。
图4(A)示意性地表示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结构例,图4(B)示意性地表示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结构例。
如图4(A)所示,接收缓冲存储器31具有例如4KB(千位)的容量,当以64位单位写入来自主计算机4的接收数据D时,写入指示器31A从前头地址(0000)开始以64位为单位地移动,从而进行基于接收控制部25的写入。跟在该写入指示器31A之后,利用读出指示器31C从前头地址(0000)开始依次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1,已经被写入的接收数据D由命令检测部21A(图3)读出,从而进行命令的检测。
在通常动作状态下,即在后述的在线状态下,按照由命令执行部21C检测到的顺序执行命令检测部21A所检测到的命令。命令检测部21A将检测到的命令送至命令执行部21C使其执行该命令,同时从接收缓冲存储器31删除读出的接收数据。在此,命令检测部21A也可以不删除命令而在下次将其覆盖。命令执行部21C按照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保存顺序即命令检测部21A检测到的检测顺序执行由命令检测部21A检测到的命令。该命令是例如印刷执行、圆筒纸输送等命令。
另外,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设有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第二读出指示器)。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是用于使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检测实时控制命令的读出指示器,利用该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从前头地址(0000)开始依次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1。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一边利用设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一边读出接收数据D(图4(A)),从而检测这些接收数据D中所包含的实时控制命令。
无论为断线状态还是在线状态,都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按照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检测到的顺序迅速执行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作为实时控制命令(即时处理命令),存在指示发送状态通知的状态要求命令、指示将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内容完全删除的缓冲存储器清除命令、指示现金抽屉44进行开动作的抽屉打开命令等。
如图4(A)所示,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在读出指示器31C之前执行对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扫描。这是因为存在实时控制命令包含在通常的命令的处理对象数据中的情况。即,在包含实时控制命令的接收数据D伴随着通常命令的情况下,在通常命令被命令检测部21A检测到时由命令执行部21C执行,然后被删除。此时,为了防止不执行实时控制命令而直接将其删除,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在读出指示器31C之前执行。由此,即使实时控制命令包含在通常的命令的处理对象数据中,由于比该通常的命令先被检测并被执行,所以具有能够无遗漏地对实时控制命令做出响应的优点。另外,读出指示器31C被设定为不超越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
进而,如图3所示,接收缓冲存储器31连同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与接收控制部25连接。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是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之后保存接收数据的区域。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设有由接收控制部25控制的写入指示器32A和由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控制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2B。接收控制部25使写入指示器32A从前头地址(0000)开始以64位为单位地移动而进行写入。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未设有用于使命令检测部21A检测通常的命令的读出指示器。
当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并向主计算机4通知缓冲存储器已满的情况时,停止来自主计算机4的数据发送。然而,在通知了缓冲存储器已满(断线)的时刻已经从主计算机4发送了数据的情况、以及当主计算机4紧急地发送实时控制命令并要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在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之后数据由接收控制部25接收。由于该接收数据不能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所以打印机2具备作为用于保存这种接收数据的区域的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即使保存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接收数据中包含通常的命令,控制部21也不将该命令作为执行的对象。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内的接收数据是在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之后被接收的数据,这是因为在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解除之后再次进行接收即可。另一方面,当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接收数据包含实时控制命令时,需要迅速执行该实时控制命令。因此,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仅设有作为读出指示器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2B,而没有设置用于检测通常的命令的读出指示器。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利用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2B扫描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检测实时控制命令。而且,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内被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与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被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同样地,被命令执行部21C迅速执行。
图5是表示打印机2的动作的流程图,表示从主计算机4接收数据时的打印机2的动作。
当利用接收控制部25的功能经由接收控制部25从主计算机4接收数据时(步骤S1),打印机2利用接收控制部25的功能向接收缓冲存储器31进行写入(步骤S2)。在此,控制部21判断接收缓冲存储器31是否无可用空间(缓冲存储器已满)(步骤S3),当缓冲存储器已满时(步骤S3:是),经由接收控制部25向主计算机4通知缓冲存储器已满(断线)(步骤S4),并向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写入未能写入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接收数据和在缓冲存储器已满的通知后接收的接收数据(步骤S5)。在步骤S3中,也可以根据计数器31B的值来判断相当于缓冲存储器已满还是相当于缓冲存储器未满。
在此,控制部21利用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的功能开始实时控制命令检测处理(步骤S6),并且利用命令检测部21A的功能开始命令检测处理(步骤S7),从而结束本处理。
另外,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未处于缓冲存储器已满时(步骤S3:否),从步骤S3向步骤S6转移,并执行实时控制命令检测处理以及命令检测处理,从而结束本处理。
图6是具体表示在图5的步骤S6中开始的实时控制命令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如该图6所示,在实时控制命令检测处理中,控制部21首先判断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的位置(地址)(RTRP)是否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地址)(WP)(步骤S11)。若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未到达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步骤S11:是),则控制部21利用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的功能读出接收缓冲存储器31内的接收数据D,检测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12)。在此,控制部21判断在读出的接收数据D中是否存在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13),在没有实时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3:否)返回步骤S11,在检测到实时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执行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14)。在此,由于实时控制命令的执行作为控制部21的插入处理被执行,因此即使存在控制部21利用命令执行部21C的功能执行的动作,也将该动作中断而执行实时控制命令,从而执行状态通知、现金抽屉44的开动作、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清除等。然后,控制部21删除命令执行部21C执行的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15),返回步骤S11。
另外,当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的位置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时(步骤S11:否),控制部21转移为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检测动作(步骤S16)。
控制部21判断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2B的位置(RTRP)是否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2A的位置(WP)(步骤S17),若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2B未到达写入指示器32A的位置(步骤S17:是),则利用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的功能读出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内的接收数据D,从而检测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18)。
控制部21判断在读出的接收数据D中是否存在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19),当不存在实时控制命令时(步骤S19:否)返回步骤S17,当检测到实时控制命令时(步骤S19:是),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执行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步骤S20)。在此,由于实时控制命令的执行作为插入处理被执行,所以即使存在控制部21利用命令执行部21C的功能执行的动作,也将该动作中断而执行实时控制命令,从而执行状态通知、现金抽屉44的开动作、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清除等。然后,控制部21将命令执行部21C执行的实时控制命令删除(步骤S21),返回步骤S17。
然后,当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中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的位置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时(步骤S17:否),结束本处理。
图7是具体表示在图5的步骤S7中开始的命令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如该图7所示,在命令检测处理中,控制部21首先判断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的读出指示器31C的位置(地址)(RP)是否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地址)(WP)(步骤S31),若读出指示器31C未到达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步骤S31:是),则利用命令检测部21A的功能读出接收缓冲存储器31内的接收数据D,检测命令(步骤S32)。在步骤S31中,控制部21也可以根据计数器31B的值来判断读出指示器31C的位置是否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
在此,控制部21判断在读出的接收数据D中是否存在命令(步骤S33),当没有命令时(步骤S33:否)返回步骤S31,当检测到命令时(步骤S33:是),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执行检测到的命令(步骤S34)。在此,按照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保存的顺序,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执行所检测到的命令。然后,控制部21将命令执行部21C执行的命令删除(步骤S35)。在此,控制部21也可以不删除命令,而在下次进行覆盖。
在此,控制部21利用状态监视部30判断在打印机2是否产生了断线原因(步骤S36)。当没有产生断线原因时(步骤S36:否),控制部21返回步骤S31,当产生了断线原因时(步骤S36:是),向主计算机4发送断线通知(步骤S37),并在停止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执行命令的同时停止读出指示器31C的读出(步骤S38),并且直到断线原因消除为止一直待机(步骤S39)。控制部21在断线原因消除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1,在断线原因在规定时间以内未消除的情况下(步骤S39:否)结束本处理。
另外,当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读出指示器31C到达了写入指示器31A的位置时(步骤S31:否),结束本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POS终端1,从主计算机4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利用通常的命令用的读出指示器31C和实时控制命令用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分别独立地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1,并分别检测通常的命令和实时控制命令。因此,由于在将来自主计算机4的接收数据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之后进行命令的检测,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4接收到大量的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接收所有的数据,并且无遗漏地进行分析以检测命令。而且,由于利用与通常的命令不同的其他读出指示器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并检测实时控制命令,所以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迅速地检测实时控制命令。因此,即使接收数据量大也能够对实时控制命令迅速做出响应。
在此,即使在停止执行通常的命令的断线状态下,也可以执行实时控制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即使为断线状态也能够对实时控制命令迅速做出响应的优点。
另外,打印机2具备:保存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后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的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由于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利用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2B扫描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而检测实时控制命令,所以即使在接收数据的容量多、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在缓冲存储器成为已满状态后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中检测并执行实时控制命令。因此,即使在接收到大量的接收数据情况下也能够对实时控制命令迅速做出响应。另外,缓冲存储器已满的情况通常成为不进行命令的检测和执行的断线状态,但是在本发明的结构中,由于能够检测并执行与通常的命令不同的实时控制命令,所以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对实时控制命令迅速做出响应。
而且,由于在利用命令检测部21A以及实时控制命令检测部21B检测命令之前,接收控制部25将接收数据直接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所以即使在短时间内从主计算机4接收到大量的数据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接收所有的数据,并且无遗漏地进行分析以检测命令。
另外,由于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比读出指示器31C先执行对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扫描,所以能够在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检测以及执行状态影响的情况下迅速检测实时控制命令。
另外,还具备对读出指示器31C的读出位置进行计数的计数器31B,由于该计数器31B不因基于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的扫描而增加计数(count up),所以不受通常的命令的检测以及执行状态影响,并且能够以不对通常的命令的检测动作造成影响的方式迅速地检测实时控制命令。
在此,参照图8(A)以及图8(B),以具体的主计算机4和打印机2的连接形式为例进行说明。图8(A)表示利用USB通信接口将主计算机4和打印机2连接的形式,图8(B)表示利用RS232C串行通信接口将主计算机4和打印机2连接的形式。
在图8(A)所示的例子中,主计算机4具备USB控制器4A,接收控制部25具备USB控制器25A,在USB控制器4A和USB控制器25A之间确立USB连接,以传输数据。USB控制器4A作为主设备(masterdevice)发挥功能,USB控制器25A作为从设备(slave device)发挥功能。
在USB控制器4A和USB控制器25A之间,发送、接收作为预先设定的大小的包(packet)的数据。每当USB控制器25A接收由USB控制器4A发送的一个或者多个包时,USB控制器4A、25A能够进行从USB控制器25A发送接收确认的响应的控制,此外在USB控制器25A无响应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将从USB控制器4A汇集的多个数据包发送的强制发送动作。
另外,USB控制器25A(转送部)具备:将从USB控制器4A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不经由控制部21的控制而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或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中的DMA转送功能。利用该DMA转送功能,能够在USB控制器25A和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或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之间高速地发送、接收数据,从而实现通过量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在无遗漏地接收数据的情况下将其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并进行分析。在该结构中,如所述那样,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设有与读出指示器31C不同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由于利用该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1并检测实时控制命令,且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插入执行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因此能够对实时控制命令迅速且可靠地做出响应。
而且,即使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将接收数据保存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中,所以即使在利用强制发送功能将大量的数据汇集并发送的情况下,也能够无遗漏地接收并执行实时控制命令。
另外,在图8(B)所示的例子中,主计算机4具备串行通信控制器4B,接收控制部25具备串行通信控制器25B,在串行通信控制器4B、25B间经由串行通信线缆发送数据。在串行通信控制器4B、25B间能够执行各种通信协议,例如在从串行通信控制器4B发送了数据后,串行通信控制器25B确认已发送了数据接收确认之后,可以执行后面的数据从串行通信控制器4B发送的顺序,也能够采用不进行流(flow)控制的无顺序通信。另外,也能够进行对串行通信控制器25B的响应不进行确认而将汇集的量的数据从串行通信控制器4B发送的强制发送动作。
另外,串行通信控制器25B不经由控制部21的控制而将从串行通信控制器4B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利用该功能,当在串行通信控制器4B、25B间进行了强制发送时,能够降低响应的发送接收所产生的置顶(overhead)而高速地发送接收数据,从而能够实现通过量的提高,并且将接收数据无遗漏地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中以进行分析。在该结构中,如上所述那样,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设有与读出指示器31C不同的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利用该实时控制命令读出指示器31D扫描接收缓冲存储器31而检测实时控制命令,并利用命令执行部21C插入执行检测到的实时控制命令,因此能够对实时控制命令迅速且可靠地做出响应。而且,由于当接收缓冲存储器31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时在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中保存接收数据,所以即使在利用强制发送功能汇集发送了大量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无遗漏地接收并执行实时控制命令。
另外,在如图8(A)所示那样经由USB接口发送、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由于USB控制器25A具有保持从USB控制器4A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的一部分的功能,所以在利用强制发送功能汇集发送了大量数据的情况下预先保持一部分数据,在接收缓冲存储器31的容量恢复以后将USB控制器25A保持的接收数据写入到接收缓冲存储器31。另一方面,串行通信控制器25B不具备这种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除了接收缓冲存储器31外还具有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所以无论接收控制部25本身是否带有保持接收数据的功能,都能够无遗漏地保存接收数据并检测及执行实时控制命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施方式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具体例子,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接收缓冲存储器31和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分体设置在打印机2上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接收缓冲存储器31和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也可以是在一个存储设备上假想地分离设置的存储区域。另外,图2以及图3所示的各功能部能够在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下任意地实现,并未暗示特定的硬件结构。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关于POS终端1,说明了将本发明适用到印刷小票101的打印机2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列举出通过各种通信机构将主计算机4连接到独立地发挥功能的打印机的结构,例如,可以经由LAN使打印机2与多个主计算机4连接。另外,例如,对主计算机4和接收控制部25所执行的通信协议或通信规格无特殊限制,能够适用任意的通信协议或通信规格。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以打印机2本身具备控制部21、接收控制部25、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将具备控制部21、接收控制部25、接收缓冲存储器31以及子接收缓冲存储器32的控制装置作为与打印机2进行外部连接的其他装置。
另外,能够适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只要是能够根据命令进行动作的打印机即可,对此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喷墨式打印机、点击打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热升华型打印机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是以其他的方式形成文字和图像的打印机,并且还可以是装入其他装置的打印机。另外,还可以是向电子介质进行记录的结构。
另外,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程序可以是搭载主计算机4上的打印机驱动器所包含的程序。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21执行的控制程序24A存储在EEPROM24中。然而,被存储的记录介质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半导体存储器、能够进行光学性读写的盘、能够进行磁性读写的盘等。这些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经由进行写入读出的驱动装置被存储在EEPROM24中,并由控制部21执行。

Claims (12)

1.一种记录装置,能够与主计算机连接并根据包括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命令在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记录,该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缓冲存储器,其保存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
命令检测部,其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
命令执行部,其按照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保存顺序处理由所述命令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命令;
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其利用与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不同而另行设置的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即时处理命令,
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即使在所述记录装置形成为与所述主计算机逻辑上的切断状态即断线状态下,也保存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
无论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保存顺序如何,即使在所述断线状态下,所述命令执行部都优先处理由所述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该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保存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大致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而所述记录装置成为所述断线状态后接收到的接收数据,
所述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利用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并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比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先执行对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的扫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被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再次检测到时,所述命令执行部不对所述即时处理命令进行重复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装置还具备接收控制部,在所述命令检测部以及所述即时处理命令检测部分别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之前,所述接收控制部使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保存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控制部具备转送部,该转送部将从所述主计算机的接口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直接转送到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
7.一种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对能够与主计算机连接并根据包括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命令在内的接收数据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进行控制,该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保存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的工序;
利用第一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的工序;
按照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保存顺序处理被检测到的所述命令的工序;
利用与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不同而另行设置的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且同时读取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接收数据,从而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即时处理命令的工序;
无论所述命令向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保存的所述保存顺序如何,即使在所述记录装置形成为与所述主计算机逻辑上的切断状态即断线状态下,都优先处理被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的工序,
在将所述接收数据保存到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的工序中,即使在所述断线状态下,也保存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大致成为缓冲存储器已满状态而成为所述断线状态后接收到的接收数据保存到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的工序;
利用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扫描所述即时处理命令用缓冲存储器,检测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的工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比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先执行对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的扫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第二读出指示器检测到的所述即时处理命令被所述第一读出指示器再次检测到时,不对所述即时处理命令进行重复处理。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在所述接收数据中的所述命令被检测之前,将从所述主计算机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保存在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从所述主计算机的接口接收到的所述接收数据直接转送到所述接收缓冲存储器。
CN201010548824.4A 2009-11-17 2010-11-12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5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2005 2009-11-17
JP2009262005A JP5593682B2 (ja) 2009-11-17 2009-11-17 プリンター、プリンター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5597A CN102145597A (zh) 2011-08-10
CN102145597B true CN102145597B (zh) 2015-03-25

Family

ID=4363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882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597B (zh) 2009-11-17 2010-11-12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95395B2 (zh)
EP (1) EP2323073B1 (zh)
JP (1) JP5593682B2 (zh)
KR (1) KR101838747B1 (zh)
CN (1) CN102145597B (zh)
BR (1) BRPI100460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7193B2 (ja) 2011-04-15 2015-11-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765263B (zh) * 2012-07-11 2015-09-02 杭州大正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印机装置
KR102029806B1 (ko) * 2012-11-27 2019-10-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선입선출 버퍼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온 칩, 응용 프로세서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모바일 장치
CN103253003A (zh) * 2013-05-27 2013-08-21 江苏天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支票打印机
JP6241383B2 (ja) * 2014-07-14 2017-12-0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6652265B (zh) * 2016-11-11 2023-02-28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助终端的出票装置及自助终端
JP7172244B2 (ja) * 2018-07-26 2022-11-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2123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745363A (zh) * 2003-01-31 2006-03-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提供装置、记录设备、记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69331A (zh) * 2007-07-17 2009-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8702A (en) * 1993-03-02 1995-09-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ers with descriptor queue management capability
JPH06262809A (ja) * 1993-03-12 1994-09-20 Canon Inc プリンタ制御方式
US5754764A (en) * 1994-02-22 1998-05-19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 Combination of input output circuitry and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s
JP3518833B2 (ja) * 1996-09-27 2004-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86345B2 (ja) * 1997-09-09 2008-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3582696B2 (ja) * 1998-09-29 2004-10-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記録媒体、及び印刷方法
JP4865140B2 (ja) * 2000-03-17 201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受信データ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260435A (ja) * 2000-03-17 2001-09-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20500B2 (ja) * 2000-07-26 2004-04-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2120094A (ja) 2000-10-16 2002-04-23 Babcock Hitachi Kk 開先合せ用架台
US7659904B2 (en) * 2003-04-07 2010-02-09 Ati Technologies U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high priority data elements
JP4536361B2 (ja) * 2003-11-28 2010-09-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転送装置、記憶デバイス制御装置、記憶デバイス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TWI268669B (en) * 2005-05-27 2006-12-11 Bluepacket Communication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establishing an inter-transmission and exchange of files between a computer peripheral and a host system through a wireless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e
US7984084B2 (en) * 2005-08-03 2011-07-19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scheduled reclaim operations
JP4066383B2 (ja) * 2006-07-06 2008-03-26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当該通信装置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US20090027714A1 (en) * 2007-07-25 2009-01-29 Kuhn William C Job startup control for job queu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2123A (zh) * 2002-04-15 2003-10-2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745363A (zh) * 2003-01-31 2006-03-0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提供装置、记录设备、记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69331A (zh) * 2007-07-17 2009-02-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介质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95395B2 (en) 2013-11-26
US20110119415A1 (en) 2011-05-19
EP2323073A2 (en) 2011-05-18
KR20110055420A (ko) 2011-05-25
JP2011104861A (ja) 2011-06-02
JP5593682B2 (ja) 2014-09-24
KR101838747B1 (ko) 2018-04-26
EP2323073B1 (en) 2018-09-05
EP2323073A3 (en) 2017-05-31
BRPI1004605A2 (pt) 2012-07-03
CN102145597A (zh)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5597B (zh)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0496989C (zh) 打印设备、打印机控制方法及打印系统
CA2564801A1 (en) Rewritable card printer with retractable head
EP2596955A1 (en)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006051B2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having a maintenance counter function
CN103009832B (zh) 控制装置及复合机的控制方法
CN103029434A (zh) 介质处理装置和介质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4246513A5 (zh)
CN102019768A (zh)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KR100767433B1 (ko) 알에프아이디 태그 검증 프린터 및 이의 검증 방법
JPH10333856A (ja) 通信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当該制御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11098440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6633393B1 (en) Printer, a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a control method storage medium
JP5348928B2 (ja) 有価紙葉処理システム
US8378824B2 (en) Image-forming system
JP4910605B2 (ja) 外部記憶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外部記憶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558309B2 (ja) カード取扱装置
JP4665870B2 (ja) ディスク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978918B1 (ja) リライト印字式磁気カード処理装置
JP4835349B2 (ja) ディスク処理装置及びディスク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643101B2 (ja) 商品売上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4280308A (ja) 情報読み取り装置、情報書き込み装置、情報読み取り装置用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書き込み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JP2011088373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084027A (ja)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2431858A2 (en)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a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executed by a control unit that controls a media process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