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9618A - 车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39618A CN102139618A CN2011100368166A CN201110036816A CN102139618A CN 102139618 A CN102139618 A CN 102139618A CN 2011100368166 A CN2011100368166 A CN 2011100368166A CN 201110036816 A CN201110036816 A CN 201110036816A CN 102139618 A CN102139618 A CN 1021396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of
- top board
- electro
- motor
- front baff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34 acoustic noi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57—Driving or actuating arrangements e.g. manually operated levers or kno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22—Sliding roof trays or assembl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02—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 B60J7/04—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of sliding type, e.g. comprising guide shoes with rigid plate-like element or elements, e.g. open roofs with harmonica-type folding rigid panels
- B60J7/043—Sunroofs e.g. sliding above the ro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顶系统,具体而言,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可动顶板(4)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辆的固定顶板(2)中的车顶窗口(2a)的车顶系统,车载装置(30)位于固定顶板(2)的邻近车顶窗口的前缘的横向中央部分,用于致动可动顶板的电动马达(24)也邻近车顶窗口的前缘设置,但其与车载装置成在横向上偏置并且在纵向上重叠的关系。由于电动马达和车载装置在俯视图中不相互重叠,所以车顶的厚度能够最小化。由于电动马达和车载装置在侧视图中相互重叠,前挡风玻璃的上边缘和车顶窗口的前缘之间的距离能够最小化,并且这改进了乘客的视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动顶板和驱动单元的车顶系统,该驱动单元用于在关闭车顶中的窗口的位置和暴露窗口的位置之间致动顶板。
背景技术
车顶系统也被称为天窗系统,其广泛地应用于乘用车中以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形成于车顶中的窗口。典型的车顶系统包括可动顶板和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用于在关闭窗口的位置和暴露窗口的位置之间致动可动顶板。一对导轨固定地紧固至固定顶板,并且沿着车顶窗口的两侧边延伸,且可动顶板经由滑动件通过这些导轨支撑,以便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在车顶窗口的前缘中央设有电动马达,与相应的滑动件相连的一对推拉缆线根据需要由电动马达致动。
用于这种车顶系统的推拉缆线通常包括柔性钢芯线或塑料带,其中柔性钢芯线具有螺旋缠绕在芯线周围的另一缆线,塑料带具有形成在其一侧上的齿条传动结构。在车顶系统中,每个推拉缆线沿着形成在相应的侧框架中的缆线引导件被线性地引导,并且通过紧固至前框架的弯曲引导管(驱动管)从缆线引导件的前端引导至电动马达的驱动齿轮。每个推拉缆线的从驱动齿轮延伸至推拉缆线的自由端的无载缆线部分也由引导管(无载管)引导。由于两个推拉缆线需要同步以便对可动顶板进行平滑致动,因此将两个推拉缆线一直沿着规定路径引导是重要的。
引导管传统上由钢管制成,并且曾提出由塑料材料制造无载管,以简化管的弯曲工作。驱动管由钢制成,并且沿着共同的平面延伸,而无载管由软的塑料材料制成,使得在驱动管和无载管由于车身的振动而相互撞击时不会产生噪音。参见日本专利No.3043589(专利文献1)。
也提出过将引导管与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前框架一体地形成,以在其中引导推拉缆线。参见日本专利No.3994815(专利文献2)。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提议,因为驱动管由钢制成,所以仍然需要进行相对昂贵的弯曲工作,并且不能明显减小重量。并且,由于驱动管延伸超出前框架的前缘,因此在处理驱动管或与驱动管结合的组件时需要注意不将其弯曲。
专利文献2中的提议取消了引导管,并且减少了组成部件的数量。但是,用于模制前框架的模具变得更加复杂,并且这增加了制造成本。并且,由于形成在前框架中的引导管部分不是完全覆盖推拉缆线,润滑脂不能容纳在引导管部分中,因此限定的引导表面不够平滑。
此外,当引导管部分与前框架一体地形成时,不能像传统的钢制引导管那样多地减小曲率半径。所导致的摩擦阻力的增大需要使用动力更大的电动马达,并且这又导致车顶厚度增大。并且,大的曲率半径需要前框架的前后尺寸增加,并且这需要车顶窗口的前缘比期望的要更向后布置。如果车顶窗口位于车顶太靠后处,则乘客通过车顶窗口的视角过于竖直,使得乘客的视野受到限制,并且天窗系统的优势也被削弱。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系统,该车顶系统能够在确保以相对小的摩擦引导用于致动可动顶板的推拉缆线的同时使车顶厚度最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系统,该车顶系统使得车顶窗口的前缘非常接近于顶板的前端(或挡风玻璃的上边缘)。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系统,该车顶系统能够在车顶窗口的前缘和固定顶板的前端之间形成空间,使得诸如车内灯的车载装置可以安装在该空间中,并且不与车顶系统的组成部件干涉干涉。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的通过提供一种车顶系统得以实现,该车顶系统利用可动顶板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车辆的固定顶板中的车顶窗口,包括:前框架,其紧固到固定顶板的下表面并且沿着车顶窗口的前缘横向延伸;电动马达,其附接到前框架;动力传输系统,其用于将电动马达的输出传输到可动顶板;其中,前框架包括凹槽部分和前平面部分,凹槽部分包括限定排出凹槽的前壁、底壁和后壁,前平面部分从前壁的上部向前延伸,并且前平面部分沿着固定顶板的下表面向下倾斜,并且在其下表面上支撑电动马达。
前框架由于结合有排水槽所以传统上水平设置,这在避免与固定顶板的向下倾斜的前部干涉方面产生了问题。因此,或者车顶厚度必须增大,或者固定顶板的前缘和车顶窗口的前缘之间的距离必须增大。但是,本发明通过使支撑电动马达的前框架的前平面部分向下倾斜解决了这个问题。前框架的前平面部分的有利设置也形成了适于安装诸如车内灯单元的车载装置的空间。
前壁的延伸出前平面部分的上部比凹槽部分的后壁的上端高,使得在前平面部分的下方可以形成相对大的空间,该空间能够便利地用于安装电动马达,而不增加车顶的总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前平面部分形成有开口,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该开口。
优选地,在前框架前方横向延伸的前车顶框架通过与固定顶板配合的前顶轨形成,并且电动马达设置在前框架的凹槽部分的前壁和前车顶框架的后壁之间,电动马达的一部分位于前平面部分的下方。
通常,覆盖固定顶板下表面的车顶内衬与固定顶板协作至少部分地限定一空间,在该空间中接收电动马达,以离开车辆乘员的视野。同样,在未使用状态下覆盖车顶内衬的下表面的防晒板安装到车顶内衬。通过将防晒板设置成在未使用状态时从俯视图看与电动马达重叠实现了空间节约。特别地,如果车顶内衬设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处于未使用状态的防晒板的凹部,凹部的后端位于凹槽部分的前壁的前方,防晒板能够得以安装且基本上不增加车顶的有效厚度。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以下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体现本发明的车顶系统的简化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车顶系统的前部的放大局部图;
图5是沿着图4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4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4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和
图8是沿着图4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体现本发明的车顶系统的透明俯视图。图示的车顶1包括固定顶板2和天窗系统3,固定顶板2占据车顶1的大部分并且在其前部形成有矩形窗口2a,天窗系统3能够选择性地关闭和打开车顶窗口2a。
车顶系统的大部分相对于车身的中央纵向平面是对称的,并且以下在适当的时候仅对两个对称部分之一进行讨论,因为这两个对称部分实质上彼此相同。在有些地方,这些对称部分以带后缀r或l的数字表示,以便指明正在讨论的部分位于车身的哪一侧。在其它地方,这些部分总的由不带后缀的相应数字表示。
天窗系统3包括固定地紧固至顶板2并且环绕车顶窗口2a的天窗框架10、由天窗框架10支撑以便至少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运动(滑动)的天窗板(可动顶板)4、以及用于在完全打开位置(最后侧位置)和完全关闭位置(最前侧位置)之间致动天窗板4的驱动单元20。图示实施方式的天窗系统3另外能够使天窗板4的后端从完全关闭位置升起(倾斜运动)。
天窗框架10包括沿着车顶窗口2a的两侧边延伸的一对侧框架11l和11r、在侧框架11l和11r的前端之间延伸的前框架12和在侧框架11l和11r的中间部分之间延伸的中央框架13。前框架12沿着车顶窗口2a的前缘延伸,中央框架13沿着车顶窗口2a的后缘延伸。因此,侧框架11l和11r的后端向后延伸超出车顶窗口2a的后缘。在俯视图中,前框架12呈具有朝向车顶窗口2a的开口侧的C形。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侧框架11l和11r由挤压铝合金制成,并且前框架12和中央框架13由挤压塑料材料制成。
另外参照图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板支架5l和5r沿着天窗板4的两侧边缘附接到天窗板4的下侧。板支架5l和5r分别与前滑动件6l和6r和后滑动件7l和7r配合,天窗板4通过前滑动件6l和6r和后滑动件7l和7r由侧框架11可滑动地支撑。后滑动件7l和7r经由凸轮机构连接到相应的板支架5l和5r,该凸轮机构在驱动单元20的致动力作用下控制天窗板4的滑动运动和倾斜运动。
前顶轨8附接到顶板2的下侧并且在前框架12前方的不远处与其平行地延伸。前顶轨8呈槽形,具有朝上的凸起侧,以便与顶板2配合形成具有封闭截面的前车顶框架9。前车顶框架9的前缘与挡风玻璃板27的上缘相接合。顶板2的前部和挡风玻璃板27朝向车辆前部朝下倾斜,以便共同地限定平滑的外轮廓。车顶内衬29从下方覆盖顶板2,并且限定比车顶窗口2a稍小的开口29a,使得在俯视图中开口29a的边缘稍延伸到车顶窗口2a中。在顶板2和车顶内衬29之间限定的空间接收天窗系统3的主体部分。
如图3中最好地示出的,每个侧框架11定位在顶板2和车顶内衬29之间,并且包括排水槽部分11a、缆线引导部分11c和导轨部分11b,其中排水槽部分11a具有U形截面以将雨水从天窗系统3排出,缆线引导部分11c位于排水槽部分11a的内侧并且限定用于引导与后滑动件7相连的推拉缆线22的槽,导轨部分11b位于缆线引导部分11c的内侧并且限定朝向外侧的用于引导相应的前滑动件6和后滑动件7的槽。
参照图2,侧框架11水平设置,使得排水槽部分11a中接收的雨水可以在车辆加速或减速时沿着前向或后向排出,而不会溢出。相应地,车顶内衬29在开口29a的前缘后方的区域中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并且在开口29a的前缘前方的区域中稍向下弯曲,以符合顶板2的下表面的轮廓。用于驾驶员和乘客的一对防晒板单元31r和31l安装在车顶内衬29的位于开口29a前缘前方的部分的下侧,如图4所示。
参照图1,驱动单元20包括电动马达24、驱动齿轮23和一对推拉缆线22r和22l,其中电动马达24以向右偏置的位置附接到前框架12的下表面并且内部结合有减速齿轮单元(在图中未示出),驱动齿轮23附接到电动马达24的输出端,一对推拉缆线22r和22l中的每个具有与相应的后滑动件7相连的一端并且限定从动齿条传动结构21,该从动齿条传动结构21通过将钢丝螺旋地缠绕在钢芯线上形成并且与驱动齿轮23啮合。电动马达24包括在其转子轴(图中未示出)的方向上呈细长状并且相对于车身的横向成角度的主体。电动马达24的主体的后内侧端设有减速齿轮机构,该减速齿轮机构将电动马达24的转子轴的转动传递到支撑驱动齿轮23并且竖直地延伸的输出轴。
阅读灯单元30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支架附接到前框架12,并且配合在形成于车顶内衬29中的横向中央部分处的开口29b内(图7),使得阅读灯单元30接收在固定顶板1和车顶内衬29之间限定的空间中,但暴露于车厢。因此,阅读灯单元30靠近车顶窗口2a的前缘的中央定位,而电动马达24与阅读灯单元30在横向上偏置地设置,以便不相互干涉。特别地,当从前方看时,电动马达24与阅读灯单元30基本上不重叠,但从侧面看时,电动马达24与阅读灯单元30基本上重叠。参照图7和8。
每个推拉缆线22包括从驱动齿轮23延伸到相应的后滑动件7以将电动马达24的驱动力传递到后滑动件7的驱动缆线部分22a和沿着与驱动缆线部分22a相反的方向从驱动齿轮23延伸且不承受任何负载的无载缆线部分22b。驱动缆线部分22a由侧框架11的缆线引导部分11c线性地引导,并且由紧固到在驱动齿轮23和缆线引导部分11c的前端之间的前框架12的驱动管25沿着弯曲路径引导。驱动管25可以便利地由塑料材料制成,以允许驱动管25根据期望容易地弯曲。无载缆线部分22b类似地由紧固到前框架12的无载管26沿着部分弯曲的路径(图5)引导。由于电动马达24在右向上偏置,用于左侧推拉缆线22l的无载管26l的部分(图1中位于驱动齿轮23右侧的部分)从前框架12的右端向后延伸,并且无载管26l的剩余部分沿着右侧框架11r延伸(图2)。
这些导管(驱动管25和无载管26)不仅保护推拉缆线22不受湿气、灰尘和其它外来物的影响,而且也控制由驱动齿轮12推动和拉动时的推拉缆线22的挠曲,使得后滑动件7可以与驱动齿轮23的旋转角度以限定关系移动。两个推拉缆线22l和22r在驱动齿轮23处以相互平行的关系(均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对置,并且通过弹性构件朝向彼此驱动,使得驱动齿轮23的旋转运动可以以适当的同步关系传递到后滑动件7l和7r。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到天窗板4的右侧端或右后滑动件7r的推拉缆线22沿着驱动齿轮23的前侧延伸,并且连接到天窗板4的左侧端或左后滑动件7l的推拉缆线22沿着驱动齿轮23的后侧延伸。
天窗板4在其完全关闭位置限定连续且平滑地连接到顶板2的外轮廓。当电动马达24从天窗板4的完全关闭位置经由驱动齿轮23进一步拉动推拉缆线22时,天窗板4的后端通过通过结合在后滑动件7中的凸轮机构抬起以使天窗板4处于向上倾斜位置。当推拉缆线22从该状态被推动时,天窗板4向下倾斜,并且返回到完全关闭位置。当推拉缆线22从完全关闭位置被推动时,后滑动件7向后移动,并且这导致天窗板4下降到顶板2下方并且同时向后运动。当天窗板4移动到其最后侧位置时,窗口2a完全打开。当推拉缆线22从该状态被拉动时,天窗板4与上述过程相反地最终关闭车顶窗口2a。
现在参照图4至8描述围绕前框架12的车顶的结构。图4以俯视图示出了环绕前框架12的车顶1的部分,其中顶板2和天窗板4由虚线示出。参照图4和5,前框架12包括在顶板2下方并且与其平行地延伸(由此朝着前方稍向下倾斜)的前平面部分12a、以较低的高度在前平面部分12a后面水平延伸的后平面部分12b,以及在前平面部分12a和后平面部分12b之间且比这两个部分更凹陷的凹槽部分12c。凹槽部分12c包括前壁12d、后壁12e和底壁12f,并且底壁12f比前平面部分12a或后平面部分12b低。
前壁12d明显高于后壁12e。前平面部分12a从前壁12d的上端延伸,并且后平面部分12b类似地从后壁12e的上端延伸。因此,前平面部分12a以比后平面部分12b更高的高度延伸。
前平面部分12a设有用于保持驱动管25的驱动管保持凹槽16l(16r)和用于保持无载管26的无载管保持凹槽17r(17l),驱动管保持凹槽16l(16r)和无载管保持凹槽17r(17l)均朝上开口。每个管保持凹槽16和17的侧壁设有多个夹具18,夹具18包括抵靠相对的侧壁弹性地夹持驱动管25和无载管26的弹性翼片18a。每个弹性翼片18a的自由端形成有利于管25、26插入到凹槽16、17中,但阻止管从凹槽移出的倒钩。因此,驱动管25和无载管26能够根据需要容易地安装和移除,并且一旦安装即使在驱动管25和无载管26由相对柔性的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容纳在其中的推拉缆线22经受张力和压缩力时也附加地防止驱动管25和无载管26挠曲。
如图4和6所示,前平面部分12a在从中央向右横向偏置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驱动齿轮23从下方通过的通孔15,且两个管保持凹槽均在横向方向上(以互相平行的关系)沿着通孔15的前侧和后侧延伸。特别地,用于左推拉缆线22l的驱动管保持凹槽16l和无载管保持凹槽17l沿着驱动齿轮23的后侧延伸,并且用于右推拉缆线22r的驱动管保持凹槽16r和无载管保持凹槽17r沿着驱动齿轮23的前侧延伸。
驱动管保持凹槽16l和16r在其整个长度上以与前平面部分12a基本上相同的高度设置(图5)。另一方面,无载管保持凹槽17l和17r仅在邻近通孔15的部分中具有与前平面部分12a基本相同的高度,并且朝向车身的两侧向下逐渐倾斜,使得无载管保持凹槽17l和17r能够在驱动管保持凹槽16l和16r下方交叉且不与其干涉(图4)。
前平面部分12的前框架12的前部设有多个(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向上突起且以大致规则的间隔沿横向设置的安装凸起14a至14d。每个安装凸起形成有用于接收诸如螺钉或夹子的紧固件的通孔,其中紧固件(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支架)将前框架12紧固到顶板2。由于前框架12在四处位置附接到顶板2,前框架12的刚度得以确保,并且即使前框架12由轻质塑料材料制成,当经受由推拉缆线22传递的力时也能防止前框架过度变形或破坏。
前框架12的凹槽部分12c的每个侧端上设有排出口12g,用于将容纳在凹槽部分12c中的雨水排出到天窗系统3的排出系统(图中未示出)。排出口12g的底壁与凹槽部分12c的底壁基本上在相同的高度,并且每个排出口12g的侧壁的高度被确定为使其不与在排出口12g上方延伸的无载管26相干涉。
如图4、7和8所示,阅读灯单元30设置在车顶窗口2a的前缘的中央,并且容纳在形成于车顶内衬29中的开口29b中,以朝向车厢28的内部。阅读灯单元30经由图中未示出的支架固定地紧固到顶板2。作为由共同的框架支撑的单个组件,阅读灯单元30可以包括用于照亮前排座位的局部部分的阅读灯、用于照亮整个车厢28的车内灯和用于打开和关闭这些灯并且控制天窗系统3的开关板。阅读灯单元30的主体部分容纳在车顶内衬29和顶板2之间的空间内,并且阅读灯单元30的下表面与车顶内衬29的剩余部分的表面基本上齐平。
阅读灯单元30位于前框架12的前壁12d和前车顶框架9的后壁之间,并且不与它们相干涉。特别地,在侧视图中,阅读灯单元30位于前框架12的前壁12d的前方,并且阅读灯单元30的后端可以位于前平面部分12a的下方。由于在前视图中电动马达24被定位成不与阅读灯单元30重叠,因此阅读灯单元30可以在侧视图中与电动马达24重叠,并且不会相互干涉。通过将阅读灯单元30定位成部分地位于前框架12的前平面部分12a的下方并且在侧视图中与电动马达24重叠,前框架12和前车顶框架9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车顶1的前缘和顶板2的车顶窗口2a的前缘之间的距离能够最小化,使得车顶窗口2a的前缘的乘客视角能够最小化。电动马达24也定位在前车顶框架9的后壁和前框架12的前壁12d之间,并且电动马达24的大约后半部分定位在前框架12的前平面部分12a的下方。由于电动马达24和阅读灯单元30在俯视图(图4)中不相互重叠,因此车顶1的厚度或车顶内衬29的下表面和顶板2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能够最小化。
如之前所讨论的,电动马达23附接到前框架12的前平面部分12a的下表面。因为前平面部分12a沿着固定顶板2并且与其平行地向下倾斜,所以即使当车顶的总厚度最小化时,也能够防止电动马达24以及前框架12与固定顶板2干涉。此外,电动马达24和天窗系统3的相关部件能够非常接近于固定顶板2的前端,使得乘客通过车顶窗口2a的前缘的视角可以最小化。由于凹槽部分12c的前壁12d基本上比后壁12e高,电动马达24能够安装在相对高的高度,使得固定顶板2的下表面和车顶内衬29的上表面之间的所需空间可以最小化,或者对于给定厚度的车顶可以使用相对大的电动马达24。这有助于车厢28的顶篷(车顶内衬29的下表面)的高度最大。
电动马达24以及阅读灯单元30设置在前框架12和前车顶框架9之间并且不与它们相干涉。由于电动马达24和前车顶框架9在俯视图中不相互重叠,而在侧视图中相互重叠,因此包括前框架12的天窗系统3可以位于相对高的位置,并且这有助于车顶厚度的最小化。
每个防晒板31位于车顶内衬29的朝向车厢28的一侧(或下侧),并且能够绕横向延伸的枢轴31X在如图6中实线指示的紧紧覆盖车顶内衬29的下表面的未使用位置和如图6中虚线指示的从枢轴31X向下竖向延伸以便为乘客遮挡前方的太阳光的展开位置之间枢转。
特别地,由于电动马达24位于横向偏置位置,所以防晒板31之一在其未使用位置时位于电动马达24下方且在俯视图中处于重叠关系,防晒板31能够遮挡或抑制由电动马达24产生的声学噪音。车顶内衬29形成有一对凹部29c,用于将相应的防晒板31至少部分地接收在其中。每个凹部29c的后端位于前框架12的凹槽部分12c的前壁12d的前方,使得凹部29c能够通过利用车顶内衬29的相应部分的上表面上方的可用空间形成,并且防晒板31从车顶内衬28的下表面突出的程度可以最小化。
参照图4,最左侧的安装凸起14a位于前框架12的前平面部分12a上的驱动管保持凹槽16l和无载管保持凹槽17r之间,并且从左侧起的第二安装凸起14b位于邻近阅读灯单元30的左端处。从左侧起的第三安装凸起14c位于邻近阅读灯单元30的右端处或者在阅读灯单元30和电动马达24之间,并且最右侧的安装凸起14d位于邻近电动马达24的右端处并且在前框架12的前平面部分12a上的驱动管保持凹槽16r和无载管保持凹槽17l之间。因此,附接点14a和14d在中间交叉位置的两侧位于两条推拉缆线之间。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四个安装凸起14a至14d以相等的间隔设置,但也可以以不规则间隔设置。
由于第三安装凸起14c位于阅读灯单元30和电动马达24之间,所以邻近的安装凸起14a至14d之间的间隔能够至少相对地均一,且不导致任何一个间隔过大,使得前框架12不具有任何低刚性区域,即使前框架12是由塑料材料或其它相对柔性材料制成。由于两个安装凸起14c和14d紧靠电动马达24的两侧设置,所以前框架12的邻近电动马达24的部分的刚度特别地增大,从而防止当致动推拉缆线22时从电动马达24传递的力使得前框架12过度变形或破坏,即使前框架12由塑料材料或其它相对柔性材料制成。
虽然已经针对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型。例如,本发明同样地可应用于仅能够滑动的天窗系统,并且也可应用于以能够打开和关闭车顶内衬中开口的遮阳板形式的用于打开和关闭可动顶板的遮阳系统。对于致动天窗或遮阳板,也可使用能够传递致动力的齿条带和其它缆线,来替代图示实施方式的推拉缆线,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申请要求其巴黎公约优先权的原始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以及本申请中提及的现有参考文献的内容通过引用合并到本申请中。
Claims (6)
1.一种车顶系统,其利用可动顶板关闭和打开形成在车辆的固定顶板中的车顶窗口,所述车顶系统包括:
前框架,其紧固到所述固定顶板的下表面并且沿着所述车顶窗口的前缘横向延伸;
电动马达,其附接到所述前框架;
动力传输系统,其用于将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传输到所述可动顶板;
其中,所述前框架包括凹槽部分和前平面部分,所述凹槽部分包括限定排出凹槽的前壁、底壁和后壁,所述前平面部分从所述前壁的上部向前延伸,并且
所述前平面部分沿着所述固定顶板的下表面向下倾斜,并且在其下表面上支撑所述电动马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前壁的所述上部比所述凹槽部分的后壁的上端高,所述前平面部分从所述前壁的所述上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顶板配合形成前车顶框架的前顶轨,所述前车顶框架在所述前框架前方横向延伸,所述电动马达设置在所述前框架的凹槽部分的前壁和所述前车顶框架的后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还包括车顶内衬和防晒板,所述车顶内衬覆盖所述固定顶板的下表面并与所述固定顶板一起至少部分地限定一空间,在所述空间中接收所述电动马达,所述防晒板在未使用状态下覆盖所述车顶内衬的下表面,所述防晒板在未使用状态下从俯视图看与所述电动马达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车顶内衬设有用于至少部分地接收处于未使用状态的防晒板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后端位于所述凹槽部分的前壁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系统,其中,所述前平面部分形成有开口,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19121A JP5108903B2 (ja) | 2010-01-29 | 2010-01-29 | 車両ルーフ構造 |
JP2010-019121 | 2010-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39618A true CN102139618A (zh) | 2011-08-03 |
CN102139618B CN102139618B (zh) | 2015-08-26 |
Family
ID=44340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36816.6A Active CN102139618B (zh) | 2010-01-29 | 2011-01-30 | 车顶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187159A1 (zh) |
JP (1) | JP5108903B2 (zh) |
CN (1) | CN10213961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127A (zh) * | 2017-07-03 | 2019-01-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顶构造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07004B8 (de) * | 2011-04-07 | 2013-01-10 | Bos Gmbh & Co. Kg | Rollobau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6018953B2 (ja) * | 2013-03-06 | 2016-11-02 |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サンルーフ装置 |
KR20150069262A (ko) * | 2013-12-13 | 2015-06-23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파노라마 선루프용 블라인드의 처짐방지장치 |
DE102015101934A1 (de) * | 2014-02-12 | 2015-08-13 | Inteva Products, Llc | Heckscheibensonnenblende für 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
KR101612379B1 (ko) * | 2015-05-18 | 2016-04-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원모터 전동 선세이드 선루프 구조 |
EP3763554B1 (en) * | 2019-07-12 | 2024-09-04 |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 Open-roof assembly with a wind drop deflector |
JP7442433B2 (ja) * | 2020-12-23 | 2024-03-04 |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有歯ケーブルおよび有歯ケーブル案内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04178A (en) * | 1990-05-07 | 1992-04-14 | Webasto Ag Fahrzeugtechnik | Frame for a vehicle sliding roof or a sliding lifting roof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
JPH05330389A (ja) * | 1992-05-29 | 1993-12-14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成形天井 |
US5527086A (en) * | 1993-11-29 | 1996-06-18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un-roof device |
US6367872B1 (en) * | 1997-03-06 | 2002-04-09 | Meritor Automotive Gmbh | Vehicle roof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aid vehicle roof on a vehicle body |
CN101037082A (zh) * | 2006-02-07 | 2007-09-1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遮阳篷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67216U (ja) * | 1982-05-04 | 1983-11-08 | ダイキヨ−・ベバスト株式会社 | 乗物の屋根窓 |
JPS61105215A (ja) * | 1984-10-26 | 1986-05-23 | Nissan Motor Co Ltd | 電動式スライドサンル−フのウエルト取付構造 |
JP3115646B2 (ja) * | 1991-07-19 | 2000-12-1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
JP3659632B2 (ja) * | 2000-11-21 | 2005-06-15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装置 |
-
2010
- 2010-01-29 JP JP2010019121A patent/JP5108903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27 US US13/014,785 patent/US2011018715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1-01-30 CN CN201110036816.6A patent/CN1021396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04178A (en) * | 1990-05-07 | 1992-04-14 | Webasto Ag Fahrzeugtechnik | Frame for a vehicle sliding roof or a sliding lifting roof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
JPH05330389A (ja) * | 1992-05-29 | 1993-12-14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車の成形天井 |
US5527086A (en) * | 1993-11-29 | 1996-06-18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Sun-roof device |
US6367872B1 (en) * | 1997-03-06 | 2002-04-09 | Meritor Automotive Gmbh | Vehicle roof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said vehicle roof on a vehicle body |
CN101037082A (zh) * | 2006-02-07 | 2007-09-19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遮阳篷顶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127A (zh) * | 2017-07-03 | 2019-01-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顶构造体 |
CN109204127B (zh) * | 2017-07-03 | 2021-12-2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车顶构造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39618B (zh) | 2015-08-26 |
JP2011156940A (ja) | 2011-08-18 |
JP5108903B2 (ja) | 2012-12-26 |
US20110187159A1 (en) | 2011-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39618A (zh) | 车顶系统 | |
CN102139620A (zh) | 车顶系统 | |
US4892351A (en) | Water drain trough for automotive sunroof | |
CN102139619B (zh) | 车辆顶篷系统 | |
US7077462B1 (en) | Modular automobile roof | |
US7922242B2 (en) | Panoramic vehicle roof module assemblies | |
EP2154015B1 (en) | Panoramic roof module assemblies for vehicles | |
US20070187985A1 (en) | Vehicle roof automatic opening/closing device | |
JP2010184698A (ja) | サンルーフ装置 | |
JP2010052636A (ja) |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 |
CN103260919A (zh) | 遮阳帘装置 | |
US5046779A (en) | Sunroof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 |
CN100519244C (zh) | 车辆的滑动门支撑结构 | |
US20110120020A1 (en) | Device for closing off a window made in a motor vehicle, corresponding roof and corresponding vehicle | |
EP4122729A1 (en) | Roof system | |
EP0530867B1 (en) |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open roof construction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to for use in a motor vehicle | |
CN102139621A (zh) | 车辆顶篷系统 | |
JP2022520245A (ja) | 自動車のドア | |
US20210347236A1 (en) | Vehicle roof device | |
EP4249299A1 (en) | Roof system | |
JP7219835B1 (ja) | 車両のルーフモジュール | |
EP4122730A1 (en) | Roof system | |
EP3944976B1 (en) | Panel and open roof construction provided therewith | |
KR100534300B1 (ko) | 자동차용 선루프레일의 장착구조 | |
JP4265052B2 (ja) | スライディングルー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