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9580B - 压印平板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压印平板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9580B
CN102139580B CN 201010546010 CN201010546010A CN102139580B CN 102139580 B CN102139580 B CN 102139580B CN 201010546010 CN201010546010 CN 201010546010 CN 201010546010 A CN201010546010 A CN 201010546010A CN 102139580 B CN102139580 B CN 1021395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ression
flat base
stereotyped
dull
strengthe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460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9580A (zh
Inventor
佐藤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9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9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95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印平板。能够减少通过树脂构成记录装置的压印平板时的噪音。具有:沿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61);被设置在滑架上的引导辊按压并承受搭载于滑架上的记录头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面,其中,压印平板底座(61)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弹性支承孔(72、72)进行弹性支承,在包含弹性支承轴(69、69)之间部位的范围内一体地设置有加强板(63),压印平板底座(61)在弹性支承孔(72、72)之间设置比其他部分的刚性低的低刚性部(73)。

Description

压印平板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印平板及具备压印平板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使记录头所具备的多个金属线等对在搭载于滑架上的记录头和平板状的压印平板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冲打而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有对钢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承受金属线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0621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使用金属制的压印平板时,难以将压印平板形成为复杂的形状。因此,例如为了设置引导记录介质的突起等而压印平板的形状变得复杂时,考虑对压印平板进行树脂成形。将压印平板形成为树脂制时具有能够容易加工成复杂形状的优点,但比金属制轻,记录动作时的噪音容易变大。因此,在使用树脂制的压印平板的记录装置中需要一种减少噪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能够减少通过树脂构成记录装置的压印平板时的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印平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被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引导辊按压并承受搭载于所述滑架的记录头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面,其中,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各个支承部进行弹性支承,在包含所述支承部之间部位的范围内一体地设置有加强部件,所述压印平板底座在所述支承部之间设置比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低的低刚性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加强部件一体地设置于压印平板底座而提高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的刚性,抑制压印平板面受到记录头的冲打时及引导辊的按压时的压印平板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由记录头记录的记录介质伴随压印平板的变形而从压印平板浮起所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变动,能够实现记录品质的提高,能够抑制变动引起的噪音。而且,通过在支承部间设置低刚性部,由于该低刚性部变形而容许压印平板整体弯曲的情况。尤其是通过在被弹性支承的支承部之间设置低刚性部,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压印平板在支承部之间弯曲且压印平板的弹性而作用于引导辊与压印平板面之间的按压力。如此,通过加强部件能够提高压印平板的局部刚性而减少噪音,并且通过使压印平板能够整体弯曲而能够适当地保持压印平板的弯曲刚性,由于引导辊和压印平板以适度的按压力夹持记录介质,因此即使是例如具有厚度的记录介质,也能够适当地保持。而且,引导辊和压印平板在夹持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也能够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加强部件由多个金属板构成,在所述压印平板面的位于背面侧的底面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之间的部位,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的该所述加强部件的分离部构成所述低刚性部。
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使用金属板制的加强部件来增加压印平板整体的重量,因此能够通过压印平板的振动的减少来实现记录动作时的噪音的减少,并且通过使加强部件在支承部之间分离而能够容易形成压印平板的低刚性部。由此,能够通过加强部件增大压印平板的局部的刚性而减少噪音,并且能够使压印平板沿长度方向平衡性良好地弯曲。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加强部件由一或多个金属板构成,并配置在所述压印平板面的位于背面侧的底面上,在所述加强部件的局部形成厚度薄的薄壁部或孔或狭缝作为所述低刚性部。
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加强部件的局部形成为厚度薄的薄壁或设置孔或狭缝,能够简单地形成低刚性部。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之间设置减振材料。
这种情况下,由于由记录头的冲打而从压印平板底座向加强部件传递的振动及冲打音自身被减振材料减少,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少记录动作时的噪音。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加强部件不与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直接接触,而通过所述减振材料固定在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上。
这种情况下,由于加强部件以仅与减振材料接触的方式安装于压印平板底座,因此不会由于加强部件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而产生声音,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噪音。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减振材料由将所述加强部件固定在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上的双面粘附带或粘结材料构成。
这种情况下,由于将加强部件固定在压印平板底座上的双面粘附带或粘结材料作为减振材料起作用,因此能够使结构简单化,削减制造工序并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压印平板,该压印平板具有:沿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引导辊按压并承受搭载于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面,其中,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支承部进行弹性支承,并且在包含所述支承部之间部位的范围内一体地设置有加强部件,在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上的所述支承部之间设置比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低的低刚性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上设置加强部件而提高压印平板底座的刚性,从而抑制压印平板面受到记录头的冲打时及被引导辊按压时的压印平板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由记录头记录的记录介质伴随压印平板的变形而从压印平板浮起所产生的记录介质的变动,能够实现记录品质的提高,能够抑制变动引起的噪音。而且,通过在支承部之间设置低刚性部,由于该低刚性部变形而容许压印平板的整体弯曲的情况。尤其是通过在被弹性支承地支承部之间设置低刚性部,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压印平板在支承部之间弯曲且压印平板的弹性而作用于引导辊与压印平板面之间的按压力。如此,能够通过加强部件提高压印平板的局部刚性而减少噪音,并且通过使压印平板能够整体弯曲而能够适当地保持压印平板的弯曲刚性,减少噪音,并且由于引导辊和压印平板以适度的按压力夹持记录介质,因此即使是例如具有厚度的记录介质,也能够适当地保持。而且,即使在引导辊和压印平板夹持记录介质的状态下也能够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降低将具有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的压印平板使用在记录装置中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点阵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点阵打印机的侧剖视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压印平板的立体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压印平板的立体图。
图6是压印平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记录装置的点阵打印机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点阵打印机具备记录头18(参照图2及图3),该记录头18具备多根记录金属线,从该记录头18经由墨带将记录金属线朝记录介质模压,从而在记录介质的记录面上形成点,记录(印刷)文字或记号、图像等。
由该点阵打印机10记录的图像由一行或多行构成,按行进行记录。在此,在从外部的设备(主计算机等)对点阵打印机10指示记录时,能够以行单位或页单位进行指示。
作为能够在点阵打印机10中使用的记录介质,由切断成规定长度的切片、将多张片连接的连续片等。所述切片及连续片由普通纸、复写纸、厚纸等纸类或合成树脂制的片构成,也可以使用对所述片实施了涂层或渗透等加工的部件。而且,作为切片的形态,例如,除定形尺寸的切割纸(PPC用纸或明信片等)之外,还列举有装订多片的册子形态的切片(折子等)或成形为袋状的切片(信封等)。作为连续片的形态,例如,列举有在其宽度方向两端穿设传送孔,每隔规定长度进行折叠的连续纸,或卷绕成滚筒状的滚筒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进行说明的记录介质100为上述的切片或复写纸、折子等,并未特别限定种类。
图1所示的点阵打印机10在以罩12、上部壳体13、及下部壳体14构成的外包装中具有收容主体的结构。该外包装在上部配设有能够开闭的罩12,并在该罩12的下方将上部壳体13和下部壳体14上下连结而构成,其前表面上开设有供记录介质100插入及排出的手动口15。
图2是示出点阵打印机的外包装中收容的打印机主体的立体图。而且,图3是点阵打印机的侧剖视图。图3中所示的符号A表示记录介质100的输送路径。
如图2及图3所示,打印机主体11具有主体框架,该主体框架包括:一对左侧框架16及右侧框架17;架设在两侧框架16、17之间的底框架(未图示)。该主体框架上具有:包含记录头18及滑架19而构成的记录机构部20;与记录头18相对向的压印平板21;具备第一输送辊22及第二输送辊23的第一输送机构部24;具备第三输送辊25及第四输送辊26的第二输送机构部27;排列记录介质100的排列板54;读取或写入记录介质100所具有的磁条101的磁信息的磁头34;以及在读取或写入磁信息时从上方对记录介质100的浮起进行按压的片按压部30。
左侧框架16及右侧框架17在打印机主体11的左右两端部相互相对向地竖立设置。在该两侧框架16、17之间架设有滑架轴31,而且,跨两侧框架16、17固定设置有平坦面形状的前方片引导件32及后方片引导件33。
该前方片引导件32及后方片引导件33构成对从手动口15插入的记录介质100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A的下表面。前方片引导件32位于打印机主体11的前侧即手动口15侧,后方片引导件33位于打印机主体11的后侧。前方片引导件32和后方片引导件33在记录头18的下方分离,在该空间中配置平面形状的压印平板21。
上述第一输送机构部24位于比压印平板21靠前侧,第二输送机构部27位于压印平板21的后侧。
其中,第一输送辊22及第三输送辊25配置在输送路径A的下侧,第二输送辊23及第四输送辊26配置在输送路径A的上侧。记录介质100夹在第一输送辊22与第二输送辊23之间及第三输送辊25与第四输送辊26之间,向输送路径A上的规定的输送方向(在图1~图3中由箭头Y1所示的方向)输送。
在此,第一输送辊22及第三输送辊25是由能够正转及反转的输送电动机(未图示)及与该输送电动机连接的驱动轮列部(未图示)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辊。相对于此,第二输送辊23及第四输送辊26是分别朝第一输送辊22及第三输送辊25以规定的按压力进行弹性施力,并伴随第一输送辊22及第三输送辊2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的从动辊。
另外,如图3所示,在压印平板21与第一输送辊22之间配置排列板54。该排列板54是相对于记录头18的扫描方向平行延伸且相对于输送路径A垂直的板状部件。排列板54埋设在输送路径A的下侧,由排列电动机(未图示)驱动而能够沿输送路径A进退。记录介质100通过使其前端部相对于向输送路径A突出的排列板54碰撞而改变方向,沿输送方向排列。
磁头34通过电动机(未图示)在侧框架16、17之间进行往复驱动。记录介质100为折子时,在打开该记录面的状态下成为底的面上设置图1中由虚线所示的磁条101。该磁条101能够磁性地记录各种信息。磁头34在将设有磁条101的折子从手动口15插入时,扫描该折子的磁条101,进行与磁条101相对应的信息的读取及写入。
如上所述架设在左侧框架16及右侧框架17上的滑架轴31滑动自如地插通于滑架19。滑架19由滑架驱动电动机(未图示)驱动,通过滑架驱动电动机的正转或反转,沿滑架轴31在一对两侧框架16、17之间移动(扫描)。该滑架19的扫描方向为主扫描方向。
滑架19上搭载有记录头18。记录头18与滑架19成为一体,在记录介质100的记录面上沿主扫描方向移动。
另外,在滑架19或主体框架上安装有以折叠的状态收容墨带的带盒39(图2)。该带盒39中收容的墨带的一部分被引出而与记录头18的前端重合。并且,记录头18在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期间使记录金属线从前端部18A突出,经由墨带接触记录介质100的记录面,使墨带的墨液附着在压印平板21与记录头18之间输送的记录介质100上,从而在记录介质100上记录文字或记号、图像等。
另外,如图3所示,在记录头18的后方侧以位于压印平板21上方的方式配设介质宽度传感器55。该介质宽度传感器55例如由发光部(LED等)和受光部(光电晶体管等)构成,检测压印平板21上是否存在记录介质100。介质宽度传感器55搭载在滑架19上,与滑架19一起在压印平板21上扫描。因此,在扫描滑架19时通过介质宽度传感器55检测是否存在记录介质100,通过使该检测值与滑架19的扫描位置相对应,而能够求出记录介质100的侧端的位置或记录介质100的宽度。
在该点阵打印机10中,记录介质100从图1所示的手动口15插入时,排列板54沿输送路径A突出,记录介质100由第一输送辊22及第二输送辊23夹持而输送到压印平板21的跟前。记录介质100进一步由第一输送机构部24输送而与排列板54碰撞,沿排列板54排列。接下来,记录介质100被第一输送机构部24输送到磁头34能够读取记录介质100的磁条101的读取位置。
然后,通过磁头34从记录介质100的磁条101读取信息后,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及第二输送机构部27将记录介质100输送到压印平板21上的记录位置,通过记录头18进行记录。
记录头18进行的记录动作在记录头18沿主扫描方向左向或右向移动期间,通过记录头18的记录金属线进行一行的记录,每次进行该一行的记录时,第一输送机构部24及第二输送机构部27将记录介质100输送规定长(通常为行间量),通过重复所述动作而进行实施。
另外,该记录动作在将记录介质100夹持在引导辊41与压印平板21之间的状态下进行,记录介质100以被夹持在引导辊41与压印平板21之间的状态由第一输送机构部24及第二输送机构部27输送。在点阵打印机10中,由于每次在输送记录介质100时不进行使记录头18退避的动作,因此能够提高记录速度。
在记录头18进行记录后,记录介质100由第一输送机构部24及第二输送机构部27输送到上述读取位置,基于向记录介质100记录的信息,通过磁头34向磁条101写入磁信息。接下来,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将记录介质100向前侧输送,将记录介质100从手动口15排出。
从记录头18突出的记录金属线的冲打力由压印平板21承受。压印平板21具有沿滑架19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平面,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一对施力弹簧40朝记录头18施力并进行弹性支承。施力弹簧40例如为压缩螺旋弹簧。在该施力弹簧40的作用力下,支承记录头18的记录动作时的记录金属线的冲打力。而且,在记录头18的使记录金属线突出的前端部18A的侧方配设有引导辊41。引导辊41被支承为沿记录头18的扫描方向旋转自如,其下端在未模压记录金属线的状态下位于比前端部18A靠下方,并与压印平板21相接。
压印平板21被施力弹簧40向图中上方施力,克服该作用力而从上方与引导辊41抵接。因此,记录介质100在施力弹簧40的作用力下被夹持在压印平板21与引导辊41之间,记录介质100的厚度在记录介质100的输送中发生变化时,或厚度不同的记录介质100被输入打印机主体11时,根据记录介质100的厚度,压印平板21在施力弹簧40的作用力下进行上下位移。由此,与记录介质100的厚度无关地,能够将记录头18的前端部18A与记录介质100的记录面之间的压印平板间隙确保为恒定。
图4是从上方观察压印平板21的立体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压印平板21的立体图。图6是压印平板21的剖视图。
如图4及图5所示,压印平板21具备:沿滑架19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压印平板底座61;沿主扫描方向设置在压印平板底座61上的被冲打部62;设置在与被冲打部62相对向的压印平板21底部的加强板63(加强部件);夹设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底面61A与加强板63之间的减振部件64。
压印平板底座61具有: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板状的主体部65;从主体部65向手动口15侧突出多个而形成为梳齿状的前侧引导部66;主体部65的后部向下方倾斜的后侧引导部67;主体部65的上表面凹陷的压印平板面收容部68;从压印平板底座61的底面61A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向下方突出的弹性支承轴69;从底面61A的长度方向中央向下方突出的定位轴70;从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两侧面分别向下方延伸的腕部71。
压印平板底座61由ABS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并一体地树脂成形有主体部65、前侧引导部66、后侧引导部67、压印平板面收容部68、弹性支承轴69、定位轴70及腕部71。因此,能够一体容易形成具有比较复杂结构的压印平板底座61。
前侧引导部66及后侧引导部67的上表面沿前后进行倒角加工,成为倾斜部66A、67A。压印平板面收容部68是形成在倾斜部66A、67A之间的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槽,在该槽中收容被冲打部62。记录介质100沿倾斜部66A、被冲打部62及倾斜部67A被平滑地输送。
弹性支承轴69在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两侧位于比各腕部71靠内侧的两个部位上,各个施力弹簧40、40被各弹性支承轴69、69插通并支承。在此,施力弹簧40、40分别配置在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两侧,但各施力弹簧40的位置是在按压压印平板21时保持为大致水平状态而能够上下位移,且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距其端分别空出大致相等的距离的位置。
另外,各弹性支承轴69从形成在底面61A上的凹状的弹性支承孔72、72(支承部)竖立设置,施力弹簧40的上部收容在弹性支承孔72、72内。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施力弹簧40的整个长度,从而能够增大施力弹簧40的行程量。
定位轴70滑动自如地插入到上述主体框架侧设置的定位孔(未图示)内,在压印平板21的行程时限制压印平板21向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
各腕部71在其上部及下部分别具有向主扫描方向突出的突起71A,各突起71A在左侧框架16及右侧框架17内侧面中滑动自如地被支承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槽部(未图示)内。压印平板21的各突起71A由上述引导槽部支承,沿上下方向滑动自如地被引导,并且限制向前后左右方向的移动。
被冲打部62形成为沿主扫描方向延伸的片状,收容在压印平板面收容部68。被冲打部62对应于记录头18的能够记录范围设置,大致沿压印平板底座61的长度方向的整个长度延伸。被冲打部62在上表面具有承受记录头18的金属线的冲打力的平坦的压印平板面62A,该压印平板面62A从压印平板底座61的上表面稍突出。被冲打部62由弹性体构成,能够充分吸收金属线的冲打力,并且设定为能得到良好记录品质的硬度。
减振部件64夹设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底面61A与加强板63的上表面之间,柔软且具有减振功能,并且使加强板63固定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底面61A上,例如,是在挠性树脂的带状材料的表背两面上附着有合成树脂制的粘结剂的双面带。减振部件64沿主扫描方向分割设置两个,分别在一个腕部71与定位轴70之间以及另一个腕部71与定位轴70之间延伸。
各减振部件64上分别形成有比弹性支承轴69及施力弹簧40的直径大的避让孔64A,插通到各避让孔64A中的弹性支承轴69及施力弹簧40不与减振部件64接触。
加强板63由平板形状的金属板构成,与减振部件64同样地沿主扫描方向分割为两个而分别设置。即,加强板63在一个腕部71与定位轴70之间以及另一个腕部71与定位轴70之间延伸。各加强板63设置在被冲打部62的背面侧,在压印平板面62A的位于背面侧的底面61A中遍及被冲打部62的整个长度。加强板63是通过对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等而成形的金属板材,能够容易形成孔、切口、及肋等。
另外,加强板63及减振部件64在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加强板63及减振部件64的宽度形成为大于被冲打部62的宽度。因此,能够通过比被冲打部62大的加强板63及减振部件64来承受冲打力,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压印平板底座61进行加强及减振。
在此,减振部件64及加强板63的前缘部从底面61A向前侧突出而延伸到前侧引导部66的下方,但也可以一起设置在底面61A的前缘部。
如此,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底面61A上安装加强板63,提高压印平板21的刚性。更详细来说,由于加强板63设置在被冲打部62的背面侧,因此提高对相对于被冲打部62的垂直方向的力即记录金属线的冲打力及引导辊41形成的按压力的刚性。由此,在记录动作时,由于抑制通过被冲打部62受到记录金属线的冲打力及引导辊41的按压力时的压印平板21的变形,因此能够提高记录品质,并且能够防止记录介质100从压印平板面62A浮起而抑制记录介质100的变动,从而能够减少记录动作时产生的噪音。
另外,加强板63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即定位轴70的附近被分割,在底面61A中的压印平板底座6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设置不存在加强板63的低刚性部73。低刚性部73是在设置于底面61A的各加强板63之间不存在加强板63的部分,与设有加强板63的其它部分相比,弯曲刚性变低。由此,压印平板底座61能够以低刚性部73附近为中心而整体弯曲,通过加强板63提高与记录动作时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记录金属线的冲打力及引导辊41的按压力等局部的力相对的刚性,并能够实现使压印平板底座61的整体适度弯曲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压印平板底座61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一对施力弹簧40支承,因此受到引导辊41的按压力时,低刚性部73的部分以最大弯曲变形为弓状。例如,在对折子等厚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压印平板底座61以低刚性部73为中心适度弯曲,因此记录介质在引导辊41与压印平板面62A之间受到适度的按压力而被夹持。即,对通常的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能够在引导辊41与压印平板面62A之间适当地夹持记录介质,在对厚记录介质进行记录时,通过使压印平板底座61适度弯曲,能够防止记录介质被过大的力夹持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通过第一输送机构部24及第二输送机构部27输送记录介质时的阻力,从而能够使用小型的输送电动机。此外,由于输送时的阻力减少,在输送厚记录介质时无需使压印平板21或记录头18退避而能够连续记录,因此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在各加强板63中,在对应于弹性支承轴69的位置上分别形成供弹性支承轴69及施力弹簧40贯通的避让孔63A。避让孔63A的直径形成为大于施力弹簧40的直径,施力弹簧40及弹性支承轴69不与加强板63接触。即,加强板63仅由减振部件64支承,由于不与施力弹簧40或定位轴70等其它部件接触,因此振动不会经由其他部件从压印平板底座61向加强板63传递,能够通过减振部件64有效地减振,从而能够防止加强板63振动产生的声音。
如以上说明所示,根据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将加强板63一体地设置于压印平板底座61而提高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61的刚性,从而抑制压印平板面62A被记录头18冲打时及被引导辊41按压时的压印平板21的变形。因此,能够防止由记录头18记录的记录介质100伴随压印平板21的变形而从压印平板21浮起所产生的记录介质100的变动,能够实现记录品质的提高,能够抑制变动产生的噪音。而且,通过在弹性支承孔72、72之间设置低刚性部73,由于该低刚性部73变形而容许压印平板21的整体弯曲。尤其是通过在由施力弹簧40弹性支承的弹性支承孔72、72之间设置低刚性部73,压印平板21在弹性支承孔72、72之间弯曲,且通过压印平板21的弹性适当地抑制作用于引导辊41与压印平板面62A之间的按压力。如此,通过加强板63、63提高压印平板21的局部的刚性而减少噪音,并且通过使压印平板21能够整体弯曲而能够适度地保持压印平板21的弯曲刚性,由于引导辊41和压印平板21以适度的按压力夹持记录介质100,因此即使是例如具有厚度的记录介质100,也能够适度地保持。而且,在引导辊41和压印平板21夹持记录介质100的状态下能够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100。这种情况下,即使设置加强板63,在输送时作用于第一输送机构部24及第二输送机构部27的各输送辊上的负载及施加给引导辊41和滑架19的负载也不增大,因此不用担心对点阵打印机10的耐久性的影响。
另外,将加强板63在两侧的施力弹簧40的中间位置分割为两张,在压印平板底座61中由于形成有未通过加强板63加强的低刚性部73,因此压印平板底座61以该中间位置为中心整体弯曲,因此能够通过加强板63增大压印平板底座61的局部刚性而减少噪音,并且能够使压印平板底座61沿长度方向平衡性良好地弯曲。而且通过分割加强板63能够简单地设置低刚性部73。此外,加强板63为金属板制,压印平板21的重量增加,因此能够减少压印平板21的振动。
另外,由于从压印平板底座61向加强板63传递的振动被减振部件64减少,因此能够减少记录动作时的噪音。而且,由于记录金属线的冲打产生的声音被减振部件64吸收,因此能够减少记录动作时的噪音。
此外,由于加强板63仅与减振部件64接触而安装,因此不会由于加强板63与其他部件的接触而产生噪音,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噪音。
此外,通过由双面粘附带构成的减振部件64能够简单地将加强板63安装于压印平板底座61,双面粘附带作为减振材料发挥作用,因此能够使压印平板21的结构简单。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有通过使加强板63、63分为两个进行固定,而设有未通过加强板63加强的低刚性部73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沿被冲打部6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一张加强板设置于底面61A,通过将该加强板的中央部的一部分切口而设置狭缝或设置孔来减弱弯曲刚性,构成低刚性部73,还可以通过减薄该加强板的中央部的板厚而降低弯曲刚性来构成低刚性部73。这种情况下,无需分割加强板,而能够使用一张加强板简单地形成低刚性部。将一张加强板固定于压印平板底座61时,例如,考虑有以使该加强板不与定位轴70接触的方式在加强板上形成使定位轴70贯通的孔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形成孔而定位轴70的附近成为低刚性部73。
另外,设置低刚性部73的部位并未限定为压印平板底座61的中央部,也可以设置在偏离压印平板底座61中央的位置,但优选设置在弹性支承孔72、72之间。而且,低刚性部73并不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设置在多个部位。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平板状的加强板63的情况,但加强板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平板,也可以在平板的两侧端设置肋或折弯部分而具有更高刚性,还可以通过厚度薄的金属板构成加强板,以得到通过肋或折弯部分提高的刚性量。这种情况下,在弹性支承孔72、72之间,通过设置除肋或折弯部分之外的部位,降低该部位的弯曲刚性,而能够构成低刚性部。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弹性支承孔72、72设置弹性支承轴69、69,且施力弹簧40被弹性支承轴69、69插通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弹性支承轴69、69,而仅通过弹性支承孔72、72支承各施力弹簧40。
另外,说明了减振部件64作为具有减振功能的双面粘附带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柔软且具有减振功能,并且使加强板63固定在压印平板底座61的底面61A上即可,也可以为合成树脂制的粘附剂或粘结剂。该粘附剂或粘结剂只要在发挥粘结力的硬化后的状态下具有规定的弹性及柔软性即可。
另外,例如,也可以取代由双面带构成的减振部件64或粘结剂或粘附剂而将具有减振性能的减振部件夹持在加强板63与压印平板底座61之间,通过从加强板63侧对加强板63及减振部件进行螺止,来固定加强板6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设置于长度方向两侧的弹性支承孔72、72中,通过一对施力弹簧40弹性支承压印平板底座61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在长度方向的至少两侧的支承部进行弹性支承即可,例如,也可以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追加弹性支承孔和施力弹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加强板63延伸到一个腕部71与定位轴70之间以及另一个腕部71与定位轴70之间的情况,但加强板63优选设置在至少包含两侧的施力弹簧40之间的部分。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点阵打印机10那样的作为独立的打印机而使用的设备,也可以装入另一设备(ATM(Automated Teller Machine)或CD(Cash Dispenser)等),能够适用于多样的设备。

Claims (6)

1.一种压印平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被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引导辊按压并承受搭载于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面,
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各个支承部进行弹性支承,在包含所述支承部之间部位的范围内一体地设置有加强部件,
所述压印平板底座在所述支承部之间设置有比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低的低刚性部,
所述加强部件由多个金属板构成,在所述压印平板面的位于背面侧的底面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之间的部位,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的该所述加强部件的分离部构成所述低刚性部。
2.一种压印平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沿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被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引导辊按压并承受搭载于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面,
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各个支承部进行弹性支承,在包含所述支承部之间部位的范围内一体地设置有加强部件,
所述压印平板底座在所述支承部之间设置有比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低的低刚性部,
所述加强部件由一或多个金属板构成,并配置在所述压印平板面的位于背面侧的底面上,在所述加强部件的局部形成厚度薄的薄壁部或孔或狭缝作为所述低刚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印平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部件与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之间设置有减振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印平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件不与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直接接触,而通过所述减振材料固定在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印平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振材料由将所述加强部件固定在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上的粘结材料构成。
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压印平板,该压印平板具有:沿滑架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树脂制的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所述滑架上的引导辊按压并承受搭载于所述滑架上的记录头的冲打力的压印平板面,
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由设置在长度方向两侧的支承部进行弹性支承,并且在包含所述支承部之间部位的范围内一体地设置有加强部件,
在所述压印平板底座上的所述支承部之间设置有比其他部分的弯曲刚性低的低刚性部,
所述加强部件由多个金属板构成,在所述压印平板面的位于背面侧的底面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之间的部位,所述压印平板底座的该所述加强部件的分离部构成所述低刚性部。
CN 201010546010 2009-11-11 2010-11-10 压印平板及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95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8370 2009-11-11
JP2009258370A JP2011102007A (ja) 2009-11-11 2009-11-11 プラテン、及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580A CN102139580A (zh) 2011-08-03
CN102139580B true CN102139580B (zh) 2013-12-25

Family

ID=44192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460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9580B (zh) 2009-11-11 2010-11-10 压印平板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02007A (zh)
CN (1) CN1021395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1676B (zh) * 2013-09-29 2016-05-18 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针式打印机的打印辊结构
JP6269009B2 (ja) * 2013-12-12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4527235B (zh) * 2014-12-31 2017-10-10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
JP7476546B2 (ja) 2020-01-31 2024-05-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2009112A (zh) * 2020-09-15 2020-12-01 福建实达电脑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针式打印机的自适应打印板机构及其实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0621A (ja) * 2003-05-08 2004-11-25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テン及び記録装置
CN1663806A (zh) * 2004-03-03 2005-09-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840355A (zh) * 2005-03-30 2006-10-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04970A (ja) * 1988-06-02 1989-12-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のプラテン構造
JP2001253126A (ja) * 2000-03-09 2001-09-1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0621A (ja) * 2003-05-08 2004-11-25 Seiko Epson Corp プラテン及び記録装置
CN1663806A (zh) * 2004-03-03 2005-09-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840355A (zh) * 2005-03-30 2006-10-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304970A 1989.12.0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9580A (zh) 2011-08-03
JP2011102007A (ja) 201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9580B (zh) 压印平板及记录装置
JP438620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689828B (zh) 图像记录装置
EP1803573B1 (en) Sheet-conveying device
US1173858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reciprocating carriage and having a guide device
JP458235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20131118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772278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397094A (zh) 供纸盘、供纸装置及具有该供纸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EP1964684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136802A (ja) 記録装置
US8991811B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JP4939189B2 (ja) キャリッジ移動装置
CN100382975C (zh) 打印机
CN102627037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US8087662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1798051A1 (en) Reciprocating apparatus and printer including reciprocating apparatus
US4795282A (en) Paper guide and stop for multi-function printer
US689011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896022B1 (ko) 프린터
US9409736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816965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CN202271669U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4184045U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00548702C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