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8542A -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8542A
CN102138542A CN201110047304XA CN201110047304A CN102138542A CN 102138542 A CN102138542 A CN 102138542A CN 201110047304X A CN201110047304X A CN 201110047304XA CN 201110047304 A CN201110047304 A CN 201110047304A CN 102138542 A CN102138542 A CN 102138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phnia magna
cultural method
magna
water
spir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73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8542B (zh
Inventor
黄建荣
窦碧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473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38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38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8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85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浮游动物培养领域,涉及一种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方法需建立简单的溞-藻-螺-鱼水生生态系统,让大型溞在生态系统中稳定生长和繁殖,定期更换少量培养用水和添加少量饵料,保证大型溞长年稳定在系统中。大型溞的毒理试验广泛应用,需随时提供大型溞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构建简单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操作简单,费用少,大型溞能稳定生长和繁殖,无需经常性的野外采种,免去一般培养中频繁的人工换水、投喂饵料、清除杂质废物的麻烦,达到简便的实验室长期保种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游动物培养领域,涉及一种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活于自然水域,属于浮游甲壳类动物,是世界种。它具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经济、对毒物敏感等优点,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农药毒性及新化学物质毒性等。大型溞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试验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水生生物毒理试验。
随着大型溞毒理试验研究的发展,各国相继建立了大型溞毒性测定的标准方法,对试验型大型溞的培养条件做了相关的规定,而针对于大型溞的保种培养却未有提及。试验溞的来源可以从实验室已有的纯培养中挑选、引种,也可以从野外采集。野外采集的溞要经分离、鉴定、纯化,耗时费力。如何简便地在实验室进行保种培养,免去野外采集的烦琐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型溞的适宜繁殖的条件为温度22℃左右、pH=6.5~8.5、培养用水可选用经自然曝气三天以上的自来水或人工配置的稀释水。在该条件下,大型溞能健康快速繁殖,因此需频繁投喂饵料,更换水源,定期移除过量的大型溞,另外,也长期占用培养箱的空间资源。通常情况下大型溞采用单性孤雌生殖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的大型溞会大量繁殖,造成培养液中密度太大,导致孤雌生殖停止而进行有性生殖。根据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进行毒性实验的大型溞必需是敏感纯种的生物株,因此大型溞的繁殖需约束在孤雌生殖的状态下。大型溞的实验室保种若采用试验培养的方法,操作繁琐,工作量较大,且不利于纯种的保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费用少,水质稳定的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溞-藻-螺-鱼水生生态系统。
上述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藻为斜生栅藻螺为环棱螺;鱼为青苔鼠。
水生生态系统中斜生栅藻的密度为4×103~6×103个/L;幼溞、环棱螺、青苔鼠在系统中的数量关系为150~250:2~3:1~2:1。
上述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按照4×103~4.5×103个/L的密度接种栅藻; ②接种幼溞40-50个;③放入1-2个环棱螺和1-2条青苔鼠鱼;④将容器置于无阳光直射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0-35℃之间;水体pH保持在6.5-8.5之间;每隔7-10天更换8-10%容器体积的曝气后自来水;⑤每周投喂饵料1-2次。
步骤①所述容器为圆形容器,便于搅动水体,将残杂集中于容器中央,用吸管将杂质吸走;容器为玻璃质地,便于观察;容器大小为5L。
步骤①所述清水是自来水放于阳光下曝气三天以上,除去水中残余氯气。
步骤⑤所述饵料为斜生栅藻,其投喂量为每周投喂20~30ml的1×106个/L栅藻1次。
上述水生生态系统建立方法的优选方案如下:
(1)在5L圆形玻璃缸中加入自来水,自来水曝气三天以上,除去水中残余氯气。
(2)在玻璃缸中接种1×106个/L左右的栅藻。
(3)接种幼溞50个。
(4)放入1~2枚环棱螺(Bellamya)和1-2条清洁玻璃缸底部和四壁的青苔鼠(Acantopsis choirorhynchos)。青苔鼠是水草缸及小型鱼缸最常配养的食藻鱼,价格便宜,能清除玻璃缸底部和四壁贴壁生长的藻类,使水缸保持光亮。青苔鼠还能搅动玻璃缸中水体,促进水体中栅藻的繁殖。
(5)将玻璃缸至于室内,无阳光直射。温度在10-35℃范围内即可。每隔7-10天换水10%。
(6)除偶尔添加大型溞的饵料斜生栅藻外,不再添加任何营养盐或其他饵料。
溞-藻-螺-鱼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为大型溞的长期稳定保种提供了可能性。原因如下:
1.斜生栅藻作为饵料,被大型溞、环棱螺以及青苔鼠所食,大型溞褪下的壳以及环棱螺、青苔鼠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栅藻繁殖提供N、P等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减少饵料栅藻的投喂数量。
2.大型溞与环棱螺、青苔鼠不构成捕食关系,大型溞的数量不会因被捕食而锐减。在混养系统中,通过与其他物种共用资源且受混养系统的综合性影响,从而保证了大型溞的孤雌生殖。
3.该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使栅藻和大型溞生长稳定,水质良好,无需频繁换水。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废物再利用,不用经常性照料,充分利用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能在室内条件下长年保种大型溞,为实验室提供充足的健康纯种大型溞。
2、操作简单,费用少。材料来源广,无需特殊技术和设备。一个生态型大型溞保种培养系统的建立约需20元左右(玻璃缸15元,青苔鼠3元/条)。
3、持续时间长,南方地区可实现室内常温(10-35℃)状态下长年保种培养。随时提供实验材料。
4、成功解决了传统培养中大型溞大量繁殖导致孤雌生殖停止而进行有性生殖、需频繁换水、需频繁清理培养系统杂质、占用培养箱空间难题。传统培养中每周需换3次水,要经常性移除过量的大型溞,防止密度过高。生态型培养方法中换水周期为7-10天,换水量为10%,大型溞的密度保持稳定,无需经常性清除数量过多的大型溞及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5、系统稳定,大型溞、栅藻、环棱螺以及青苔鼠能共存。5L的玻璃缸能提供250个左右的大型溞。pH维持在6.5~8之间。氧溶量可维持在3mg/L以上。
6、在该保种生态系统中,大型溞以栅藻为食,青苔鼠和环棱螺摄食贴壁生长的藻类以及沉淀于玻璃缸底部的碎屑和大型溞褪皮遗下的甲壳。青苔鼠、环棱螺和大型溞不构成捕食关系,对水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其排泄物有利于栅藻的生长,从而可以相辅相成,保持该水生生态系统水质的稳定性。
生态型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采用简单的生态系统构造,操作简单,费用少,水质稳定,节省换水时间,无需恒温培养箱,能在室内长期保证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目前,大型溞已被众多实验室广泛利用,生态型大型溞保种培养方法能为实验室提供随取随用的试验材料,免去前期烦琐的选育工作,节约时间,减少工作量,保证试验顺利进行。
大型溞的毒理试验广泛应用,需随时提供大型溞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构建简单的水生生态系统的方法,操作简单,费用少,大型溞能稳定生长和繁殖,无需经常性的野外采种,免去一般培养中频繁的人工换水、投喂饵料、清除杂质废物的麻烦,达到简便的实验室长期保种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溞类—藻类—螺—鱼水生生态系统,其中1是青苔鼠,2是环棱螺 ,3是大型溞 ,4是斜生栅藻。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1、试验材料
1条青苔鼠、2个环棱螺、5L圆形玻璃缸、50个左右大型溞、1×106个左右栅藻、4L曝气3天的自来水、70cm虹吸管、1个玻璃棒、1个吸管。
2、试验过程
时间:2010.01-2010.12.
温度:10-35℃
(1)曝气后的自来水倒入5L的圆形玻璃缸中,依次接种1×106个/L左右的栅藻、大型溞幼溞50个、放入2枚环棱螺和1条青苔鼠。放置于试验台上,无阳光直射,室温培养。观察系统无异常现象。
(2)每周投喂20ml的1×106个/L栅藻1次,以补充大型溞对栅藻的消耗。使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保持在以下关系:栅藻的密度为4×103~6×103个/L左右。
(3)每 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8-10%。
(4)当玻璃缸水体杂质残余稍多时,可用玻璃棒搅动水体,使玻璃缸水体环流起来,此时,残余杂质等将集中于玻璃缸底中央,待水体静止时,用吸管吸走这些残余杂质,以减轻水体的负荷。
(5)栅藻和大型溞生长情况记录。
3、试验结果
(1)随着室温的变化,大型溞的数量也会消长起伏,但总个体数基本能稳定在120-300个左右,无需移除大型溞。
(2)换水周期为7-10天,水质良好。栅藻、环棱螺和青苔鼠生长情况良好,培养系统稳定。
(3)在为期一年的实验中,大型溞能保持孤雌生殖,无水质恶化现象,可达到为实验室长期提供优良纯种的目的。

Claims (9)

1.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溞-藻-螺-鱼水生生态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藻为斜生栅藻,螺为环棱螺,鱼为青苔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生栅藻的密度为4×103~6×103个/L;大型溞、环棱螺、青苔鼠在系统中的数量关系为150~250:2~3: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生态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装有清水的容器中按照4×103~4.5×103个/L的密度接种栅藻; ②接种幼溞40-50个;③放入1-2个环棱螺和1-2条青苔鼠鱼;④将容器置于无阳光直射的环境;温度保持在10-35℃之间;水体pH保持在6.5-8.5之间;每隔7-10天更换8-10%容器体积的曝气后自来水;⑤每周投喂饵料1-2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容器为圆形容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容器为玻璃质地。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所述清水是自来水放于阳光下曝气三天以上,除去水中残余氯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④所述环境为室内环境。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所述饵料为斜生栅藻,其投喂量为每周投喂20~30ml的1×106个/L斜生栅藻1次。
 
CN201110047304XA 2011-02-28 2011-02-28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7304XA CN102138542B (zh) 2011-02-28 2011-02-28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47304XA CN102138542B (zh) 2011-02-28 2011-02-28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542A true CN102138542A (zh) 2011-08-03
CN102138542B CN102138542B (zh) 2012-12-26

Family

ID=4440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30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38542B (zh) 2011-02-28 2011-02-28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3854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7709A (zh) * 2012-06-21 2012-09-26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大型蚤的培养分离装置及其培养分离方法
CN102827919A (zh) * 2012-08-03 2012-12-19 清华大学 一种水质物质对大型蚤慢性毒性的早期预警方法
CN104273101A (zh) * 2014-10-24 2015-01-14 南京大学 一种微型裸腹溞或角突网纹溞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7751057A (zh) * 2017-10-17 2018-03-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大型溞食物链式单缸保种培养方法
CN107897127A (zh) * 2017-11-21 2018-04-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纯种大型溞的培养方法
CN111357692A (zh) * 2020-04-20 2020-07-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短钝溞的室内繁殖培养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258A (zh) * 2007-02-28 2007-09-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鳙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多生物协同控藻方法
CN101036447A (zh) * 2007-04-28 2007-09-19 大连水产学院 蒙古裸腹溞的海水驯化及室内高密度培养方法
CN101036448A (zh) * 2007-04-28 2007-09-19 大连水产学院 西藏拟溞的海水驯化培养方法
CN101293709A (zh) * 2007-12-17 2008-10-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7258A (zh) * 2007-02-28 2007-09-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鳙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多生物协同控藻方法
CN101036447A (zh) * 2007-04-28 2007-09-19 大连水产学院 蒙古裸腹溞的海水驯化及室内高密度培养方法
CN101036448A (zh) * 2007-04-28 2007-09-19 大连水产学院 西藏拟溞的海水驯化培养方法
CN101293709A (zh) * 2007-12-17 2008-10-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浮游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串联除藻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环境科学》 19871231 B.罗特等 试验用大型搔(Daphnia magna)的培养方法 第28-30页 1-9 第8卷, 第3期 *
《生态学杂志》 20091231 史文 不同藻类对大型溞存活和生殖的影响 第278-286页 1-9 , 第6期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7709A (zh) * 2012-06-21 2012-09-26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大型蚤的培养分离装置及其培养分离方法
CN102687709B (zh) * 2012-06-21 2013-12-1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大型蚤的培养分离装置及其培养分离方法
CN102827919A (zh) * 2012-08-03 2012-12-19 清华大学 一种水质物质对大型蚤慢性毒性的早期预警方法
CN104273101A (zh) * 2014-10-24 2015-01-14 南京大学 一种微型裸腹溞或角突网纹溞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7751057A (zh) * 2017-10-17 2018-03-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大型溞食物链式单缸保种培养方法
CN107751057B (zh) * 2017-10-17 2021-02-0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大型溞食物链式单缸保种培养方法
CN107897127A (zh) * 2017-11-21 2018-04-13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纯种大型溞的培养方法
CN111357692A (zh) * 2020-04-20 2020-07-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短钝溞的室内繁殖培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8542B (zh)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9383B1 (ko) 바이오플락 기반의 아쿠아포닉스 인삼 재배 시스템
CN101653106A (zh) 一种封闭循环的轮虫连续培养系统
CN102138542B (zh) 一种大型溞储备保种培养方法
US20060169216A1 (en) Isolation, culture, and use of marine copepods in aquaculture
US6673592B1 (en) Continuous cultiva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large open tanks in sunlight
CN101743934A (zh) 渤海湾双齿围沙蚕的无公害养殖方法
CN1181733C (zh) 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贝的方法
CN203027859U (zh) 自动化植物水培系统
Holy et al. The effect of catfish and chicken cultivation waste to Daphnia sp. culture
KR20210017412A (ko) 소형 여과기가 부착된 바이오플락 기반의 아쿠아포닉스 재배 시스템
CN106359206B (zh) 一种大型溞保种培养方法
CN103004662B (zh) 一种利用淡水底栖硅藻培育泥鳅水花苗的方法
JP3053077B2 (ja) 循環海水を用いた海産動物養殖方法及び海産動物養殖用水槽システム
US20130186347A1 (en) Cultivation of sustainable aquatic organisms using multitrophic closed systems
JP2003299422A (ja) ミジンコの培養方法
CN109329040A (zh) 一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氨氮生物转化方法
CN107751057B (zh) 一种大型溞食物链式单缸保种培养方法
CN102106322B (zh) 卤虫封闭式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CN101322477B (zh) 一种用于潮间带膜海绵幼虫人工收集培育方法
CN209677123U (zh) 一种鱼稻共生养殖装置
CN204969011U (zh) 一种轮虫培养装置
CN100497200C (zh) 鲢鱼、草鱼、刚毛藻和透明溞协同控藻的方法
CN209660206U (zh) 一种海参育苗养殖池
JP7272906B2 (ja) 水棲微小生物の培養方法
CN208523539U (zh) 一种渔农共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