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33817A - 喷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33817A
CN102133817A CN2010105631740A CN201010563174A CN102133817A CN 102133817 A CN102133817 A CN 102133817A CN 2010105631740 A CN2010105631740 A CN 2010105631740A CN 201010563174 A CN201010563174 A CN 201010563174A CN 102133817 A CN102133817 A CN 1021338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aforementioned
electric conductivity
injected medium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31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33817B (zh
Inventor
香月清辉
山田阳一
小桥胜
松本大辅
小池保则
隐岐成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33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33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338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液装置。可靠地防止纸屑、尘埃等异物向喷墨记录头附着。在喷墨记录头(16)的上游侧,导电性刷(22)设置为,前端接触于记录用纸(P)。导电性刷(22)与喷嘴板(16a)连接于等电位形成单元(20),由此记录用纸(P)与喷嘴板(16a)变成接地(0)电位,在它们之间形成未形成电场的状态(无电场状态)。由此在记录区域中不会使库仑力作用于纸屑等,可防止纸屑等飞向喷嘴板(16a)侧而附着。

Description

喷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传真机和/或打印机所代表的喷液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以作为喷液装置之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喷墨打印机构成为,在与喷墨记录头相对向的位置具有支持构件(也称为压板),由支持构件对记录用纸进行支持,由此对喷墨记录头与记录用纸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
在此,在近年来的喷墨打印机中,以记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目标而使得墨滴的细微化发展,墨滴细微化至例如几pl程度。因此墨滴的质量非常小,即使墨滴从喷墨记录头排出到记录用纸,一部分也不会附着于记录用纸,变成雾而悬浮,并产生各种问题。另外,在记录用纸的四边不留空白地进行记录的所谓无边缘记录中,因为对偏离记录用纸端部的区域也会排出墨滴,所以上述的雾悬浮现象变得更加显著。
于是现有提出如下技术:如示于专利文献1、2地在喷墨记录头、记录用纸、支持构件这些之间设置电位差,通过使电场产生而使库仑力作用于墨滴,将墨滴吸引到记录用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8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8318号公报
1.伴随于记录用纸的高速输送化而产生的问题
此外,在近年来的喷墨打印机中,尤其在商业用途等中高速化发展,伴随于此用纸的输送速度相比于以往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在喷墨记录头边移动于与用纸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边进行记录的所谓串行类型喷墨打印机中,因为在用纸停止期间实施记录头扫描(记录),所以为了防止处理效率(throughput)降低,必须进一步提高用纸输送速度。
并且,在近年来的喷墨打印机中,提出采用不进行扫描(移动)的固定式的喷墨记录头的所谓的行式记录头,通过非常高的处理效率而可以执行记录的技术。在如此的喷墨打印机中,记录用纸非常高速地在装置内部的用纸输送路径被输送。
但伴随于如此的记录用纸的高速输送化,已判明会产生如下的问题。即,虽然切纸时产生的纸屑会附着于记录用纸的端部(边缘),但是在未对记录用纸、支持构件(压板)、喷墨记录头这3个要件(以下统称为“记录部构成要件”)之间的电位进行控制的情况下,由于产生于记录部构成要件间的电场,附着于记录用纸的纸屑会飞向喷墨记录头并附着。尤其是,在高速输送记录用纸的情况下,用纸输送时的振动和/或冲击变大,因此更加显著地产生纸屑飞舞。
并且,伴随着收置于纸盒的记录用纸间的摩擦和/或用纸输送路径的构成要件(例如边缘引导件和/或输送辊等)与记录用纸之间的滑接、接触,摩擦带电和/或剥离带电变得显著,即,记录部构成要件更显著地带电。其结果是,形成于记录部构成要件间的电场变强,并且因为纸屑本身的带电也变强,所以施加于纸屑的库仑力变大,纸屑向喷墨记录头的附着变得更加显著。
并且,即使是纸屑本身并不带电的情况下,在将飞舞的纸屑置于电场中的情况下,由于电介质极化或者静电感应而在纸屑中产生电荷的分布不均衡,由此而被吸引到喷墨记录头侧。
图7是用于表示该问题点的说明图,符号160表示喷墨记录头,符号160a表示喷嘴板,符号170表示支持构件(压板),符号170a表示形成于支持构件170的肋状物。并且符号P表示记录用纸,符号Pe表示用纸端部,符号d表示纸屑。而且圆圈内的“+”、“-”表示带电极性。
记录用纸P通过消电刷等所消电,从而附着于该记录用纸P的纸屑d并不带电。可是,如示于纸屑d的放大图地,在喷嘴板160a带正电、并且支持构件170带负电的情况下(一例),由于电介质极化(在纸屑d具有电介质性质的情况下)或者静电感应(在纸屑d具有导体性质的情况下),在纸屑d的喷嘴板侧呈现负电荷,在支持构件侧呈现正电荷。而且,由此,纸屑d在喷嘴板160a及支持构件170任一侧都受到吸引。
而且若纸屑附着于喷墨记录头,则由于纸屑直接堵塞喷嘴开口或者由于当清扫(擦拭)喷嘴面时纸屑移动到喷嘴开口,而招致墨点遗漏。
并且,除了纸屑如此地物理性地堵塞喷嘴开口之外,还存在如下情况:构成纸屑的碳酸钙等填料与墨液的水分发生反应而增粘,阻碍喷嘴开口的弯液面的振动,妨碍墨滴的排出。从而,防止纸屑向喷墨记录头附着对于为了在喷墨打印机中得到适当的记录质量变得极其重要。
2.现有技术的问题点
在上述专利文献1、2,提出如下技术:如上述地在喷墨记录头、记录用纸、支持构件(记录部构成要件)它们之间设置电位差,通过使电场产生而使库仑力作用于墨滴,将墨滴吸引到记录用纸。从而如果将纸屑与墨滴同等看待,则由于通过对电场进行控制而将纸屑吸引到记录用纸侧,因此也可以认为能够防止纸屑向喷墨记录头附着。
可是,构成纸屑的纤维素纤维与填料在起电序位为正、负任一极性都容易带电,从而即使想要通过在记录部构成要件间形成特定方向的电场而防止纸屑飞向喷墨记录头侧,也无法防止按相反极性带电的纸屑飞向喷墨记录头侧。
还有,在特开2003-165230号公报,以防止纸屑和/或尘埃等向喷墨记录头的喷嘴周边附着作为目的之一,记载了如下构成的记录装置:在喷嘴板周围设置导气管,当记录时及记录待机时从导气管喷射加湿空气。可是在如此的构成中,由于构成的复杂化而招致装置的大型化及成本上升,并有可能由于气流反而使纸屑附着于记录头。
发明内容
3.本申请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各种问题所作出,其目的在于可靠地防止纸屑、尘埃等异物(以下,称为“纸屑等”)向喷墨记录头附着。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特征为:具备喷液单元、导电性刷和等电位形成单元,所述喷液单元将液体喷射于被喷射介质;所述导电性刷相邻于前述喷液单元所设置,前端与被喷射介质相对向;所述等电位形成单元使前述导电性刷与前述喷液单元侧的预定部位成为等电位。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在相邻于喷液单元的位置设置前端与被喷射介质相对向的导电性刷,通过等电位形成单元而与喷液单元的预定部位被设定为等电位,所以被喷射介质及附着于其的纸屑等电位与喷液单元的预定电位接近等电位或者变成等电位,由此被喷射介质及附着于其的纸屑等、与喷液单元之间的电场非常微弱或者变成几乎不形成电场的状态(在以下为了方便将如此的状态称为无电场状态)。
其结果是,不会在被喷射介质与喷液单元之间形成电场并在纸屑等产生库仑力,由此能够防止纸屑等飞向喷液单元侧而附着。并且,通过导电性刷可得到屏蔽喷液单元的效果,能够物理性地阻碍飞向喷液单元的纸屑等。
本发明的第2方式特征为:在第1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接触于被喷射介质。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前述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接触于被喷射介质,所以能够使被喷射介质的电位可靠地感应为与喷液单元侧等电位。
并且,通过刷前端与被喷射介质相接触,还能够去除存在于被喷射介质上的纸屑等。而且,通过刷前端能够防止被喷射介质上扬,通过使被喷射介质与喷液单元之间的间隙稳定化能够有助于防止喷液质量下降。
本发明的第3方式特征为:在第1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不接触于被喷射介质。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前述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不接触于被喷射介质,所以能够防止刷前端对被喷射介质的表面造成损伤。尤其是,若刷前端接触于已经被进行了喷液的被喷射介质,则液体有可能附着于刷前端,并且这会污损被喷射介质,但是依照本方式也能够防止如此的不良状况。
这在喷液单元边移动于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边进行喷液的所谓串行型的情况下尤其有效。并且,在向被喷射介质双面进行喷液的情况下、在向表面进行了喷液之后回授(back feed)被喷射介质的情况等也有效。
本发明的第4方式特征为:在第2或第3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刷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前述导电性刷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所以在执行喷液前使得被喷射介质的电位与喷液单元的预定部位接近等电位或者变成等电位。从而在喷液区域中可靠地形成无电场状态,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向喷液单元而附着。
本发明的第5方式特征为:在第3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刷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两侧。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前述导电性刷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两侧,所以能够阻碍从纸屑等附着显著的被喷射介质端部飞向喷液单元的纸屑等。
本发明的第6方式特征为,在第1方式中,前述导电性刷至少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与前述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两侧;设置于前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导电性刷前端设置为,接触于被喷射介质;设置于与前述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两侧的导电性刷前端设置为,不接触于被喷射介质。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设置于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导电性刷前端设置为,接触于被喷射介质,所以能够在喷液区域中将被喷射介质的电位可靠地感应为与喷液单元侧等电位。并且,通过刷前端与被喷射介质相接触,还能够去除存在于被喷射介质上的纸屑等。而且,通过刷前端能够防止被喷射介质上扬,通过使被喷射介质与喷液单元之间的间隙稳定化能够有助于防止喷液质量下降。
而且,因为设置于与被喷射介质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两侧的导电性刷不接触于被喷射介质,所以能够防止对被喷射介质的表面造成损伤。尤其是,若刷前端接触于已经被进行了喷液的被喷射介质,则液体有可能附着于刷前端,并且这会污损被喷射介质,但是利用本方式也能够防止如此的不良状况。
本发明的第7方式特征为:在第1~第6方式任一中,具备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所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与前述喷液单元相对向地配置,对被喷射介质进行支持;前述等电位形成单元除了使前述导电性刷及前述喷液单元侧的预定部位之外,还使前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的预定部位成为等电位。
依照于本方式,则因为前述等电位形成单元除了使前述导电性刷及前述喷液单元侧的预定部位之外,还使前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的预定部位成为等电位,所以在相对于被喷射介质进行喷液的喷液区域中,成为在喷液单元、被喷射介质、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这些之间几乎不形成电场的状态,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向喷液单元而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打印机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侧剖面概要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的正视图。
图7是用于对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喷墨打印机,2给送装置、3纸盒,5分离斜面,6摇动构件,7拾取辊,10中间辊,11阻尼辊,12、13引导辊,14输送驱动辊,15输送从动辊,16喷墨记录头,16a喷嘴板,17支持构件,17a肋状物,18上部引导构件,20A、20B、20C等电位形成单元,22、23导电性刷,P记录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喷墨打印机1的用纸输送路径的侧剖面概要图,图2是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执行区域侧视图,图3为相应的正视图。并且,图4及图5是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的记录执行区域侧视图,图6为相应的正视图。还有,在图1~图6中表示x-y-z坐标系,y方向表示用纸输送方向,x方向表示与用纸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用纸宽度方向),z方向表示装置高度方向。
以下,参照图1关于喷墨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概要说明。喷墨打印机1具备如下构成:在装置底部具备用纸给送装置2,从该用纸给送装置2送出作为被喷射介质之一例的记录用纸P,并以中间辊10使之弯曲反转,向作为喷液单元的喷墨记录头16侧给送,进行记录。
更详细地,用纸给送装置2具备纸盒3、拾取辊7、中间辊10、阻尼辊11和引导辊12、13。在与收置于相对于用纸给送装置2可以装拆的纸盒3的记录用纸P前端相对向的位置设置分离斜面5,通过由拾取辊7所送出的记录用纸P前端一边滑接于分离斜面5一边向下游侧给送,进行应当被给送的最上位置的记录用纸P和与其相连地要被重复给送的下一张以下的记录用纸P的预备性分离。
构成用纸给送单元的拾取辊7设置为,由以摇动轴6a为中心、可以按图1的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摇动的摇动构件6所轴支持,且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马达的动力所旋转驱动。拾取辊7,当用纸给送时与收置于纸盒3的记录用纸P的最上位置的用纸接触而旋转,由此将最上位置的记录用纸P从纸盒3送出。
接下来,从纸盒3所送出的记录用纸P进入弯曲反转区间。在该弯曲反转区间,设置中间辊10、阻尼辊11、引导辊12、13这些辊。
中间辊10为形成使记录用纸P弯曲反转的弯曲反转路径内侧的粗径辊,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马达所旋转驱动。然后通过沿图1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边卷绕记录用纸P边向下游侧输送。
阻尼辊11设置为,在被施加预定的旋转摩擦阻力的状态下相对于中间辊10可以压接及分离,通过在其与中间辊10之间咬送记录用纸P,使应当被给送的最上位置的记录用纸P、和与其相连的要被重复给送的下一张以下的记录用纸P相分离。
还有,在此附近的用纸给送路径设置有图示进行省略的返纸杆,其构成为,由于阻尼辊11而停止行进的下一张以下的记录用纸P通过该返纸杆而返向纸盒3。
引导辊12、13为可以自由旋转的辊,其中引导辊13通过在其与中间辊10之间咬送用纸P,辅助由中间辊10进行的用纸输送。
以上为用纸给送装置2的构成,具备有该用纸给送装置2的喷墨打印机进一步在中间辊10的下游侧,设置具备有输送驱动辊14与输送从动辊15的用纸输送单元。输送驱动辊14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马达所旋转驱动,输送从动辊15在其与输送驱动辊14之间咬送记录用纸P,并伴随于记录用纸P的输送而从动旋转。还有,符号18表示对输送从动辊15可以自由旋转地进行支持的上部引导构件。
输送驱动辊14的下游侧区域为向记录用纸P执行记录的记录区域,作为喷液单元的喷墨记录头16、和通过对记录用纸P进行支持而对记录用纸P与喷墨记录头16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的支持构件17对向地配置。
符号16a表示形成有多个墨液排出喷嘴(图示省略)的金属制喷嘴板,其在喷墨记录头16中形成与支持构件17相对向的第1侧。并且符号17a为形成于支持构件17的、沿用纸输送方向(y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的肋状物,该肋状物17a在用纸宽度方向(x方向:图1的纸面表面背面方向)空出适当的间隔而形成多个(也参照图3等),通过该肋状物17a而支持记录用纸P。
喷墨记录头16搭载于滑架9的底部,该滑架9构成为,边通过沿用纸宽度方向(x方向:图1的纸面表面背面方向)延伸的滑架导轴8所引导,边通过省略图示的马达而沿用纸宽度方向(y方向)往复移动。而且通过交替反复执行喷墨记录头16的扫描(滑架9一边移动,一边从喷墨记录头16喷墨)、和由输送驱动辊14及输送从动辊15进行的用纸输送工作,完成向记录用纸P的记录。
还有,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1为如此的、喷墨记录头16边沿用纸宽度方向移动边排出墨液的所谓串行型,但是并非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如下喷墨打印机:喷墨记录头16为形成为覆盖用纸宽度的长度的所谓行式记录头,不使记录头沿用纸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仅通过使记录用纸P沿输送方向(y方向)移动就可以执行记录。
而且,记录用纸P在喷墨记录头16与支持构件17之间(记录区域)被进行记录,然后在图1中通过省略图示的排出单元,向装置外部排出。
以上为喷墨打印机1的整体构成,以下关于记录区域的特征性构成参照图2~图6进行说明。
图2及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符号22表示相邻于喷墨记录头16地安装的导电性刷,如图示地导电性刷22相对于喷墨记录头16设置于用纸输送方向上游侧。并且,在与用纸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用纸宽度方向)上,形成为能够覆盖喷墨记录头16基本整体的宽度。
导电性刷22设置为,其前端与记录用纸P相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突出量设定为,使得刷前端接触于记录用纸P。还有,优选:刷前端相对于记录用纸P的记录面不产生损伤地相接触,优选:对其突出量进行调整,使得刷前端不会过度地按压记录用纸P。
接下来,符号20A表示等电位形成单元。等电位形成单元20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使导电性刷22、喷嘴板16a这些成为等电位的单元。更详细地,导电性刷22例如通过具有表面电阻率为102~108Ω/□程度的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刷,并且喷嘴板16a为金属板,而且它们接地。
从而,由此导电性刷22的刷前端接触的记录用纸P与喷嘴板16a变成接地(0)电位。即,记录用纸P(及附着于其的纸屑等)与喷嘴板16a变成等电位,形成在它们之间并不形成电场的状态(无电场状态)。
通过如以上地所构成,在喷墨打印机1的记录区域中,不会对附着于记录用纸P的纸屑等作用库仑力,由此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飞向喷嘴板16a侧而附着。
除此之外,通过导电性刷22,可得到遮蔽喷嘴板16a的效果,能够物理性地阻止飞向喷嘴板16a的纸屑等。并且,通过刷前端与记录用纸P相接触,能够可靠地将记录用纸P的电位感应为0电位。
进而,通过刷前端与记录用纸P相接触,能够去除位于用纸上的纸屑等,进而通过刷前端防止用纸上扬,通过使记录用纸P与喷墨记录头16之间的间隙稳定化而能够防止记录质量的下降。
接下来,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为以符号20B表示的等电位形成单元,该等电位形成单元20B除了导电性刷22及喷嘴板16a之外,将支持构件17也设定为等电位。还有,支持构件17形成为,通过将金属、碳等导电性材料混进树脂材料,具有例如表面电阻率为102~108Ω/□程度的导电性。
通过如以上地所构成,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成为在喷嘴板16a、记录用纸P、支持构件17这些之间不形成电场的状态,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纸屑等向喷嘴板16a飞舞、附着。
接下来,图5及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进一步具备导电性刷23、23之点、及以符号20C表示的等电位形成单元。更详细地,除了在喷墨记录头16设置用纸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导电性刷22之外,还在用纸宽度方向两侧设置导电性刷23(刷主体的构成与导电性刷22相同)。
而且这些导电性刷22、23与喷嘴板16a一起接地。还有,导电性刷23,使得刷前端不接触记录用纸P地设定其突出量。
通过如以上地所构成,除了通过设置于喷墨记录头16上游侧的导电性刷22实现的已经说明了的作用效果之外,还能够通过设置于喷墨记录头16两侧的导电性刷23,有效地阻止从纸屑等的附着显著的用纸端部飞向喷嘴板16a的纸屑等。
并且,导电性刷23因为其前端不接触记录用纸P,所以能够防止对记录用纸P表面造成损伤。尤其是,若刷前端接触已经进行了墨液排出的用纸表面,则墨液附着于刷前端,这有可能污损记录面,但是通过本方式能够防止如此的不良状况的产生。还有,即使是如此地刷前端不接触记录用纸P的情况,也能够通过刷前端接近记录面而将用纸电位感应为预期的电位。
(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1)等电位形成单元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等电位形成单元20A~20C而将导电性刷(22、23)、喷嘴板16a这些或者除了它们之外进一步连支持构件17也设定为等电位,但是在如此地将各构成要素间设定为等电位的情况下,并不限于必定接地,能够给予任意极性的任意电位。即,因为只要某2个构成要素被设定为等电位,则在它们之间就不形成电场,所以对于纸屑的飞散变得有效。
(2)导电性刷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尤其是示于图5及图6的第3实施方式中,将导电性刷相对于喷墨记录头16至少设置于用纸输送方向上游侧和用纸宽度方向两侧,但是也能够通过进一步设置于用纸输送方向下游侧,由导电性刷包围喷墨记录头16。该情况下,优选设置为:以使得刷前端不污损进行了记录的记录面地,使得设置于用纸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导电性刷其前端不接触记录面。并且,关于设置于用纸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导电性刷(22),也能够设置为,使得其前端不接触记录面。
并且,因记录用纸P的厚度而在记录面位置与导电性刷前端位置产生变化,所以尤其在使刷前端接触记录面的情况下,优选:对打算使用的多种记录用纸P之中纸厚度最薄的加以考虑而设定刷前端的突出量。并且,在使刷前端不接触记录面的情况下,优选:对打算使用的多种记录用纸P之中纸厚度最厚的加以考虑而设定刷前端的突出量。
而且,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移动于纸宽方向的喷墨记录头16而设置导电性刷,但是不用说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并不移动于纸宽方向的所谓行式记录头。
(3)喷嘴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喷嘴板16a表面设置疏水膜。在此,如果采用导电性的疏水膜,则能够对疏水膜的带电进行抑制,能够对纸屑等附着于喷嘴板16a进行抑制,并能够可靠地控制喷嘴板侧的电位。
并且,如果采用绝缘性的疏水膜,则能够减轻以SUS等金属所形成的喷嘴板16a的像力(若带有电荷的纸屑等接近喷嘴板,则在喷嘴板侧呈现与其相反的电荷,而互相吸引的现象),能够防止在喷嘴板附近飞舞的纸屑等吸引到喷嘴板16a。
还有,在喷墨记录头16中给予预定电位或者消电(电位控制)的预定部位优选:在喷墨记录头16中最靠支持构件17侧的部位即喷嘴板16a,更具体地优选:作为与支持构件17相对的面的喷嘴面。由此,因为最接近记录用纸P的喷嘴面电位得到控制,所以能够对来自周围的绕入电场进行抑制,并能够有效地防止纸屑等向喷嘴面附着。还有这在支持构件17侧也同样,在要对支持构件17侧的预定电位进行电位控制的情况下,优选:为与喷嘴板16a相对向的面。
(4)对墨滴的电荷提供
在将预定电位提供给喷嘴板16a的情况下,墨滴由于通过了喷嘴板16a的感应电荷而带电。但是也可以在从收置墨液的墨液收置室(例如,墨盒等)到喷嘴板16a的墨液流路中的任意位置将电荷提供给墨滴。例如,也可以用导电性构件构成墨液收置室内壁一部分或者全部,并通过该内壁而将电荷提供给墨液。
还有,通过将与导电性刷相同的电位提供给作为液体的墨液,能够使喷墨记录头16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电场变得极弱,能够构成纸屑向喷嘴板16a的附着的防止对策。即,例如喷嘴板16a并不限于金属等的导体,也能够以硅、丙烯酸、聚酰亚胺等的电介质而形成。该情况下,若不对记录头内部的墨液电位进行控制,则由记录头内部的墨液与记录用纸P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场对纸屑产生强烈影响,存在纸屑飞向喷嘴板16a侧的情况。但是通过将与导电性刷相同的电位提供给记录头内部的墨液,能够消除如此的问题。
并且,在以电介质形成喷嘴板16a的情况下,作为对记录头内部的墨液提供电位的构成,也可以用导电性构件仅构成喷嘴板中的墨液流路部分(与墨液接触的部位),并通过该导电性构件而将电位提供给墨液。例如,在喷嘴板采取叠层结构的情况下,既可以在其全部层中以导电性构件而构成墨液流路部分,也可以关于其中的至少一层而以导电性构件构成墨液流路部分。

Claims (7)

1.一种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液单元,其将液体喷射于被喷射介质;
导电性刷,其与前述喷液单元相邻设置,前端与被喷射介质对向;和
等电位形成单元,其使前述导电性刷与前述喷液单元侧的预定部位成为等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与被喷射介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不与被喷射介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电性刷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电性刷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导电性刷至少相对于前述喷液单元设置于被喷射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和与前述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两侧;
设置于前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与被喷射介质接触;
设置于与前述输送方向相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的导电性刷的前端设置为,不与被喷射介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喷液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所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与前述喷液单元对向配置,对被喷射介质进行支持;
前述等电位形成单元除了使前述导电性刷及前述喷液单元侧的预定部位之外、还使前述被喷射介质支持单元的预定部位成为等电位。
CN201010563174.0A 2009-11-26 2010-11-25 喷液装置 Active CN102133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68685/2009 2009-11-26
JP2009268685A JP2011110788A (ja) 2009-11-26 2009-11-26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33817A true CN102133817A (zh) 2011-07-27
CN102133817B CN102133817B (zh) 2014-08-13

Family

ID=4406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3174.0A Active CN102133817B (zh) 2009-11-26 2010-11-25 喷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50600B2 (zh)
JP (1) JP2011110788A (zh)
CN (1) CN10213381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2452A (zh) * 2015-03-12 2015-07-15 东北大学 一种防止钢坯连铸水口堵塞的方法
CN106457834A (zh) * 2014-06-23 2017-02-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头组件
CN108237781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177529A (zh) * 2018-09-13 2019-01-11 芜湖乐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快速进纸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74869A4 (en) 2013-03-15 2016-12-28 Seiko Epson Corp DEVICE FOR DISCHARGING DROPLETS
JP6225698B2 (ja) * 2013-12-26 2017-1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3178B1 (en) * 1990-08-31 1997-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fiel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05186290A (ja) * 2003-12-24 2005-07-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方法
JP2006062804A (ja) * 2004-08-26 2006-03-09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CN19549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JP2007118318A (ja) *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位制御ユニット
JP2007210112A (ja) * 2006-02-07 2007-08-23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1284B2 (ja) 2001-11-30 2006-05-31 リコープリン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とその記録装置
JP2007118321A (ja)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界発生ユニット
US7735975B2 (en) * 2005-10-26 2010-06-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field generating unit
JP2008213255A (ja) 2007-03-02 2008-09-18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3178B1 (en) * 1990-08-31 1997-05-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electric fiel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05186290A (ja) * 2003-12-24 2005-07-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方法
JP2006062804A (ja) * 2004-08-26 2006-03-09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
CN1954998A (zh) * 2005-10-26 2007-05-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记录设备和场产生单元
JP2007118318A (ja) * 2005-10-26 2007-05-1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電位制御ユニット
JP2007210112A (ja) * 2006-02-07 2007-08-23 Fuji Xerox Co Ltd 液滴吐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7834A (zh) * 2014-06-23 2017-02-22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头组件
US9895889B2 (en) 2014-06-23 2018-02-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assembly
CN106457834B (zh) * 2014-06-23 2018-10-19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打印头组件
CN104772452A (zh) * 2015-03-12 2015-07-15 东北大学 一种防止钢坯连铸水口堵塞的方法
CN108237781A (zh) * 2016-12-27 2018-07-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177529A (zh) * 2018-09-13 2019-01-11 芜湖乐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用快速进纸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10788A (ja) 2011-06-09
US20110122200A1 (en) 2011-05-26
US8550600B2 (en) 2013-10-08
CN102133817B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3817B (zh) 喷液装置
US8382240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44906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069637B (zh) 喷液装置
JP533538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02145583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64500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64119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112295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2003160253A (ja) シートの搬送方法及びシート吸着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1447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64119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544785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5677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27315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6331050B2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201110491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0491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0547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41331A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JP2014141332A (ja) 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