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9185B - 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 - Google Patents

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9185B
CN102129185B CN201110006413.7A CN201110006413A CN102129185B CN 102129185 B CN102129185 B CN 102129185B CN 201110006413 A CN201110006413 A CN 201110006413A CN 102129185 B CN102129185 B CN 102129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scraping blade
develop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64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9185A (zh
Inventor
青木三夫
岸田宏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29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9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9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9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02Preparation methods
    • G03G9/081Preparation methods by mixing the toner components in a liquefied state; melt kneading; reactive m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19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所述显影方法包括使用刮片调节承载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和用附着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经调节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其中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具有3.0~6.0μm的体均粒径的粉碎调色剂,该粉碎调色剂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和其中所述刮片具有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该表面具有不超过0.2μm的表面粗糙度。

Description

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组分显影方法,该显影方法使用调节部件(即刮片)调节显影剂承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和在调节之后将该双组分显影剂转移到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上以显影该潜像。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中,根据图像信息在图像承载体如感光体鼓和带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图像显影单元将该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
在使用磁刷显影法的具有双组分显影剂的图像显影单元中,该双组分显影剂在显影剂承载体上形成刷子-链状穗,和将该显影单元中的调色剂进料到显影区的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上,其中所述磁刷与图像承载体接触。
显影剂承载体通常由圆柱形套筒(显影套筒)形成,并且包括形成磁场以在其表面上形成显影剂穗的磁性材料(磁辊)。载体的穗在套筒上沿着由磁辊产生的力的磁力线形成,和带电的调色剂粘附到该载体上。磁辊具有多个磁极,棒状磁体形成各个磁极。具体地,磁辊具有用于显影的主磁极,其在套筒表面上的显影区吸引显影剂和使该显影剂在末端竖立,像谷粒的穗(ears ofgrain)。当套筒或磁辊移动时,该套筒表面上的显影剂穗也移动。调节部件(即刮片)与显影剂穗接触以使它们具有均匀的高度和均匀的数量,并且将它们转移到图像承载体。
转移到显影区的显影剂沿着由显影主磁极产生的力的磁力线形成穗,所得显影剂的链式穗灵活地接触潜像承载体的表面。基于与潜像承载体的相对线速度差别,该显影剂的链式穗将调色剂进料给(即,显影)与其摩擦的静电潜像。
与刮片熔合的调色剂有时会导致成像问题。
粘附到熔融调色剂的调色剂或杂质颗粒粘附到刮片上,改变显影剂承载体与刮片之间间隙的大小,无法均匀地调节显影剂的量,导致成像问题如背景污底(雾状图像)和条带状图像。调色剂的确切直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色剂是否会熔合到刮片上以及以什么样的程度熔合到刮片上。包括大量细粉末调色剂的调色剂更容易导致调色剂熔合到刮片上。细粉末调色剂为例如具有小粒径即不大于2μm粒径的调色剂。
熔合的精确机理如下。细粉末调色剂容易进入到刮片的凹处,而容易受到热的影响的残留在其表面上的调色剂由于刮片的加热而熔融。调色剂和纸屑进一步粘附到在刮片表面上熔融的调色剂,导致积累大量的外来物质。
可减少整体上包含于调色剂中具有小粒径的细粉末调色剂的量以防止该调色剂与刮片熔合结合。然而,有利地使用具有小粒径的调色剂以产生优质图像,并且在定影时消耗较少的热能。简单地说,具有小粒径的调色剂的优点是,其可以用于产生优质图像和节约能量,但是其容易锚定在刮片上。
已经提出将显影剂承载体等换向以防止调色剂熔合到刮片上和杂质颗粒粘附到其上。
通常,如日本公布未审申请No.2005-274756所公开的,在单组分显影法中经常发生调色剂熔合到刮片,其中刮片在按压显影辊的同时调节显影剂的层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对用于与显影套筒接触的刮片部分的材料类型和刮片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控制以防止调色剂熔合。
日本专利No.3696404公开了调节面对图像承载体的调节部件末端的表面粗糙度以平滑地调节双组分显影剂的层厚度并且对显影剂的流动性具有足够的校正作用的方法。然而,该方法的目的和作用只是改善显影剂的可校正性,因此其目的不同于本发明的目的。
日本专利No.2981802公开了包括20~4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不少于60个数%的量的具有4.0~8.0μm粒径的颗粒的调色剂。然而,并没有公开具有不大于2.0μm粒径的颗粒的含量。
同样地,日本专利No.3168366公开了包括10~7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不少于4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5.0μm粒径的颗粒的调色剂。然而,也没有公开具有不大于2.0μm粒径的颗粒的含量。
日本专利No.3351347公开了包括具有2.0~5.0μm体均粒径的、不少于9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5.0μm粒径的颗粒,和不大于2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1.0μm粒径的颗粒的调色剂。然而,同样也没有公开具有不大于2.0μm粒径的颗粒的含量。
由于这些原因,需要能够产生高品质图像的具有低温定影性能和防止调色剂熔合到刮片的显影剂、图像显影单元、和双组分显影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产生高品质图像的具有低温定影性能和防止调色剂熔合到刮片的双组分显影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产生高品质图像的具有低温定影性能和防止调色剂熔合到刮片的图像显影单元。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在双组分显影法和图像显影单元中使用的显影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耐磨性的刮片。
已经通过发现下述双组分显影法单独地或共同地满足了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该双组分显影法包括:
使用作为调节部件的刮片调节承载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和
用附着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经调节的双组分显影剂在图像承载体上显影潜像,
其中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具有3.0~6.0μm体均粒径的粉碎调色剂,该粉碎调色剂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大于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和
其中所述刮片具有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该表面具有不超过0.2μm的表面粗糙度Ra。
此外,所述刮片是由进行了防蚀铝处理的铝形成的。
在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根据具体的说明书将更完整地认识和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其它目的、特征和附带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部件,其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成像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处理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图像显影单元中用于回收残留调色剂的回收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包括本发明图像显影单元的处理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和
图5是用于解释当外来颗粒锚定到显影刮片上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能够产生高品质图像的具有低温定影性能和防止调色剂熔合到刮片的双组分显影法。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双组分显影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用作为调节部件的刮片调节承载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和
用附着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经调节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
其中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具有3.0~6.0μm体均粒径的粉碎调色剂,该粉碎调色剂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和
其中所述刮片具有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该表面具有不超过0.2μm的表面粗糙度Ra。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本发明成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图。
在图1中,标号10是作为图像承载体的鼓状感光体。如图1所示,在该感光体10周围,从该感光体旁边的辊状带电装置11起,沿着箭头A所示的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图像显影单元12布置在下面,转印装置13和纸张分离装置14布置在旁边,并且清洁装置15布置在上面。
已知将原稿放置在接触玻璃(未示出)上,当开启装置以产生复印件时,光学读取装置(未示出)读取原稿的图像,同时纸张(转印材料)P供应到感光体10和转印装置13之间。
同时,感光体10以预定的圆周速度旋转,伴随着该旋转,由清洁垫16清洁的带电装置11使该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带电。辐照器(未示出)用激光束(L)辐照其表面以在感光体10上形成读取图像的静电潜像。当感光体10经过图像显影单元12时,调色剂粘附到待可视化的静电潜像上。该可视化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装置13转印到供应到感光体10和转印装置13之间的纸张(转印材料)P上。
静电吸附到感光体10上的纸张P利用纸张分离装置14的放电与感光体10分离,并转移到定影装置(未示出),在该定影装置中转印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和排出到排纸部件(未示出)。分离爪可代替纸张分离装置14用于使纸张P与感光体10机械地分离。
同时,在使用清洁装置15的清洁刮片17刮掉调色剂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0上的残留调色剂之后,使用放电灯(未示出)使该感光体放电,从而使其表面电位初始化。
将感光体10、带电装置11、图像显影单元12和清洁装置15集成到一个卡盒外壳19中以形成处理盒20。如图2所示,在成像装置18的箭头方向可拆卸地取出和放入处理盒20。
在处理盒20中,图像显影单元12包括在下面的显影剂容器21和显影剂承载体22,如图1所示。显影剂容器21含有包括载体和调色剂的干式双组分显影剂,和包括在搅拌该显影剂的同时输送显影剂的搅拌部件23。此外,显影剂容器21包括检测显影剂中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
显影剂承载体22具有在通过显影窗口27面对感光体10的位置处包括磁体的显影套筒(显影剂承载部件)28,和具有调节供应到感光体10的显影剂量的显影刮片(显影剂调节部件)29。
在感光体10上面的清洁装置15中,卡盘外壳19具有清洁外壳19a,该清洁外壳19a包括刮起由清洁刮片17刮掉的残留调色剂的收集刮片30,和如图3所示,在感光体10的轴向上供应由该收集刮片30刮起的调色剂的线圈状调色剂进料部件31。
处理盒20还具有调色剂回收装置32,该回收装置32使用进料部件如螺杆、线圈和传送带或重力将由清洁装置15收集的调色剂通过管道等形成的供应路径送回图像显影单元12的调色剂容器21。
在图像显影单元12中,驱动马达(未示出)驱动显影套筒28旋转和驱动搅拌部件23旋转以搅拌显影剂,该显影剂在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和载体被摩擦带电的同时被供给到显影套筒28。同时,对显影套筒28施加预定偏压以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静电转移到感光体10的表面,从而使该表面上的潜像可视化。
在清洁装置15中,通过旋转驱动的齿轮将感光体10的旋转传递到调色剂进料部件31。该调色剂进料部件31收集从靠近清洁外壳19a一侧的感光体10除去的残留调色剂,和调色剂回收装置32将调色剂送回图像显影单元12。
图4是处理盒20的图像显影单元12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如图4所示,在图像显影单元12中,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10在箭头A的方向(逆时针)上旋转承载体,而显影套筒28在箭头B的方向(顺时针)上旋转。
作为显影剂调节部件的刮片29的边缘面对显影套筒28。
折叠薄金属片的边缘得到L形横截面以形成刮片29,刮片29沿着显影套筒28的轴向水平地定位,和刮片29的两端由支撑板(未示出)所支撑。
图5显示说明显影套筒和刮片的简单横截面视图。(a)中的图像显影单元使用刮片调节显影剂的泵出量和供应合适量的显影剂。
调色剂固定在图像显影单元(b)的刮片表面上,在该刮片表面处调节在相对于刮片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的刮片上游侧的显影剂。当大量调色剂固定在刮片上时,显影剂的泵出量只在调色剂固定的位置减少。当显影剂的泵出量减少时,产生具有低图像浓度的图像和条带状图像。此外,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背景污底(雾状图像)。
当刮片是由磁性材料形成时,通过显影套筒磁化的显影剂粘附到刮片的表面,在套筒上的显影剂的流动性劣化,并且显影剂容易固定在其上。磁性刮片通常使用包含在显影套筒中的磁辊的磁力,并且磁刷的穗竖立,并且调色剂对刮片的压力是小的。同时,非磁性刮片的磁刷的穗倒下。因此,调色剂对刮片的压力是大的,和调色剂容易固定在其上。
由于冲孔模或挤出的原因,金属材料在垂直于显影剂流动的方向上有时具有表面粗糙度或条纹,导致调色剂聚集。
因此,非磁性刮片的在该刮片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优选具有小的表面粗糙度以提高调色剂的滑动。即使长时间使用时,刮片边缘的穗切面的表面仍需要不具有由于与显影剂中的硬物质接触而造成的磨损。考虑到这些时,刮片需要由具有足够表面硬度的非磁性材料形成。因此,非磁性金属材料如Al、Cu、SUS304、SUS316L和SUSXM7用于刮片。
然而,由Al制成的刮片具有HV60~70的低维氏硬度,这是容易磨损的。
因此,使用防蚀铝处理Al的表面以具有不小于HV200的维氏硬度以不被磨损。
根据调色剂细粉末的量,调色剂熔合结合的水平相差很大。
具体地,具有不大于2.0μm粒径的调色剂含量极大地影响调色剂熔合结合。平均粒径是无关的。
调色剂需要具有小的粒径以产生高品质图像,并且具有不大于4.0μm粒径的调色剂含量有助于产生高品质图像。
当具有不大于2.0μm粒径的调色剂含量不小于10个数%时,即使在刮片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具有不大于0.2μm的表面粗糙度Ra,仍然会发生调色剂熔合结合到刮片。
当具有不大于4.0μm粒径的调色剂含量不小于30个数%时,难以产生高品质的图像。
即,调色剂需要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以产生高品质图像而不熔合结合到刮片。
通过常规的粉碎和分级法难以以高的产率制造本发明的粉碎调色剂,本发明的粉碎调色剂具有3.0~6.0μm的体均粒径、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因此,设置粉碎和分级条件是必须的。
细粉末调色剂是通过SYSMEX CORPORATION的FPIA-2100测量的,并且使用用于FPIA的分析软件FPIA-2100数据处理程序00-10版。具体地,使用小铲将0.1~0.5g调色剂和0.5ml具有10重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来自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的烷基苯磺酸盐Neogen SC-A)在具有100ml容量的玻璃烧杯中混合,和将80ml离子交换水加入该混合物。该混合物通过HONDA ELECTRONICS CO.,LTD的超声分散器分散3分钟。调色剂的圆度通过FPIA-210测量,直至分散体具有5000~15000个/μl的浓度,从平均圆度的测量再现性看来这是必需的。为了得到该浓度,需要控制表面活性剂和调色剂的加入量。表面活性剂的量取决于调色剂的疏水性。当过多时,气泡导致噪音。当过少时,调色剂没有充分地润湿和没有充分地分散。调色剂的量取决于其粒径。当其粒径小时,需要较少的量。当其粒径大时,需要较多的量。当调色剂具有3~10μm粒径时,其量为0.1~0.5g,使该分散体具有5000~15000个/μl的浓度。
任何已知的粘合剂树脂可用于本发明的调色剂中。该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苯乙烯类树脂如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苯乙烯-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α-氯代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包括苯乙烯或苯乙烯替代物的聚合物或共聚物);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氯乙烯树脂;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石油树脂;聚氨酯树脂;酮类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二甲苯树脂和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制备这些树脂的方法没有特别受限制,并且可使用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聚酯树脂优选用于本发明。聚酯树脂通常比其它树脂具有更好的低温定影性,同时具有热稳定储存性。
聚酯树脂可由醇与羧酸的缩合聚合得到。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二醇如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和丙二醇;醚化双酚如1,4-二(羟甲基)环己烷和双酚A;得自二元醇单体的单元;和得自三元或更多元醇单体的单元。
羧酸的具体实例包括得自二元有机酸的单体如马来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琥珀酸和丙二酸的单元;和得自三元或更多元羧酸单体的单元如1,2,4-苯三甲酸、1,2,5-苯三甲酸、1,2,4-环己烷三甲酸、1,2,4-萘三甲酸、1,2,5-己烷三甲酸、1,3-二羧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和1,2,7,8-辛烷四羧酸。聚酯树脂优选具有58℃~7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各种颜色即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已知着色剂可用于本发明。黄色调色剂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偶氮颜料如C.I.(颜色指数)颜料黄1、C.I.颜料黄5、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5和C.I.颜料黄17;无机颜料如氧化铁黄和中国黄;和染料,例如硝基染料如C.I.酸性黄1,和油溶性染料如C.I.溶剂黄2、C.I.溶剂黄6、C.I.溶剂黄14、C.I.溶剂黄15、C.I.溶剂黄19和C.I.溶剂黄21。具体地,在颜色方面优选使用联苯胺颜料如C.I.颜料黄17。
品红调色剂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红49、C.I.颜料红57、C.I.颜料红81、C.I.颜料红122、C.I.溶剂红19、C.I.溶剂红49、C.I.溶剂红52、C.I.碱性红10和C.I.分散红15。具体地,在颜色方面优选使用喹吖啶酮颜料如C.I.颜料红122。
青色调色剂着色剂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6、C.I.溶剂蓝55、C.I.溶剂蓝79、C.I.直接蓝25和C.I.直接蓝86。具体地,在颜色方面优选使用铜-酞菁颜料如C.I.颜料蓝15。
炭黑优选用作黑色调色剂着色剂。可使用任何已知的炭黑如槽黑、rohs炭黑(rohs black)、盘黑(disc black)、气炉黑(gas furnace black)、油炉黑(oilfurnace black)、和乙炔黑。
用于本发明的脱模剂包括天然蜡,例如动物蜡如蜂蜡、鲸蜡和虫胶蜡;植物蜡如巴西蜡棕蜡、日本蜡、米蜡和小烛树蜡;石油蜡如石蜡和微晶蜡;矿物蜡如蒙旦蜡和地蜡;和合成蜡如费-托蜡、聚乙烯蜡、脂肪合成蜡(酯、酮和酰胺)和氢化蜡。当通过示差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时,脱模剂优选具有80~110℃的吸热峰以在低温下具有渗出效果。
脱模剂不受特殊限制,但优选使用烃合成的蜡或石油蜡。烃合成的蜡大体分为以下两种蜡。一种是由碳氧化物和氢之间的反应产生的费-托蜡。另一种为由乙烯的聚合或聚乙烯的热解产生的聚乙烯蜡。
吸热峰是根据JIS-K7122-1987通过DSC测量的,其为熔点。
此外,用于本发明的蜡优选具有极性,更优选具有3~8KOH/mg/g的酸值。当蜡被化学地或物理地转化或改性时,其可具有极性。改性的蜡可大体分类为氧化蜡和与合成树脂等共混的共混蜡。蜡在空气中用化学品或氧进行氧化以制备氧化蜡。将蜡与合适量的合成树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和用于增强蜡的机械强度的合成松香共混以制备共混蜡。
用于本发明的脱模剂优选具有不大于4的针入度。针入度是脱模剂的硬度,其通过JIS标准(K-2235-5.4)中规定的方法测量。在规定的温度下将100g重量负载在针上,并测量5秒内该针渗入样品多少mm。将结果乘以十。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包括电荷控制剂以控制调色剂的摩擦带电性。该电荷控制剂包括正电荷控制剂和负电荷控制剂。正电荷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具有碱性氮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如碱性染料、季铵盐、氨基比林、嘧啶化合物、多核多氨基化合物、氨基硅烷和苯胺黑基料。负电荷控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油溶性染料,如油黑和螺酮黑(spirone black)、含金属的偶氮染料、环烷酸金属盐、烷基水杨酸金属盐、脂肪酸皂和树脂酸皂。调色剂优选包括的电荷控制剂的量为每100重量份粘合剂树脂0.1~10重量份,更优选0.5~8重量份。无色季铵盐或烷基水杨酸金属盐优选用于彩色调色剂,但是并不是不可缺少的。
本发明的调色剂可包括外部添加剂如二氧化硅、其它无机微粒材料和微粒树脂。除二氧化硅之外的其它无机微粒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脂肪酸的金属盐、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铅、粉末状氧化锌、粉末状氧化铝和粉末状氧化钛。微粒树脂的具体实例包括蜜胺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
已知的混合器如亨舍尔混合机和超级混合机可用于将添加剂与母体颗粒混合。
本发明的调色剂优选具有3~6μm的平均粒径。
制备本发明的调色剂的方法包括混合材料步骤、捏合步骤、冷却步骤、压碎步骤、粉碎步骤、分级步骤和在分级步骤之后将添加剂与母体颗粒混合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至少将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脱模剂混合以制备混合物,和通过捏合机如密闭式连续捏合机和开放式辊捏合机将该混合物捏合以制备经捏合的混合物。
将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通过压碎机如Rotoplex和粉碎机压碎,通过粉碎机如喷气磨和机械粉碎机粉碎,和通过分级器如空气流分级器和转子分级器分级以制备母体颗粒。
已经总体描述了本发明,通过参考某些具体实施例可获得进一步理解,所述实施例在本文中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提供而不意图进行限制。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数字代表重量比的份数。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以下材料通过单轴挤出机熔融和捏合以制备经捏合的混合物,将该经捏合的混合物冷却和固化以制备固化的混合物,将该固化的混合物粉碎以制备经粉碎的混合物,和将该经粉碎的混合物分级以制备实施例1的分级调色剂。
聚酯树脂A                   40重量份
(通过使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双酚A环氧乙烷加合物、富马酸和偏苯三酸反应制备,和具有146℃的软化点、28的酸值和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聚酯树脂B                     40重量份
(通过使双酚A环氧丙烷加合物和对苯二甲酸反应制备,和具有100℃的软化点、15的酸值和59℃的Tg)
巴西棕榈蜡                    5重量份
(具有83℃的熔点、4.0的酸值和90的皂化值)
Bontron E-304                 1重量份
(来自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Co.,Ltd.)
炭黑                          13重量份
(来自Mitsubishi Chemical Corp.的#44)
实施例1的分级调色剂具有5.5μm的体均粒径,包括35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8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
将1.0份二氧化硅(来自Clariant Japan K.K.的R-972)与该分级调色剂混合以制备实施例1的调色剂。
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由钢(铁)-形成的具有0.19的表面粗糙度Ra的刮片,和当该刮片具有最高温度时使用实施例1的调色剂连续地制造100,000张图像。
虽然MP5000具有调色剂回收装置,但该回收装置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中是关闭的。目视观察到了调色剂与刮片的熔合结合。目视评价图像分辨率、实地图像均匀性和白斑图像。结果在表1~4中示出。
调色剂与刮片的熔合结合:      5没有结合
                              3轻微结合
                              1严重结合
图像分辨率:5清楚地产生细线
            3清楚地产生常规字符
            1常规字符是模糊的
实地图像均匀性:5均匀
                3轻微不均匀
                          1不均匀
白斑图像:5没有斑点
          3轻微斑点
          1严重斑点
4是介于5和3之间,且2是介于3和1之间。
对比例1
重复实施例1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所得调色剂具有2.8μm的体均粒径,包括28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15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并且将2.0份二氧化硅(来自Clariant Japan K.K.的R-972)与该分级调色剂混合。
对比例2
重复实施例1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所得调色剂具有6.5μm的体均粒径,包括35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15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并且将0.75份二氧化硅(来自Clariant Japan K.K.的R-972)与该分级调色剂混合。
对比例3
重复实施例1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具有0.25的表面粗糙度Ra。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所得调色剂具有4.5μm的体均粒径,包括35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8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并且将1.5份二氧化硅(来自Clariant Japan K.K.的R-972)与该分级调色剂混合,并且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由不锈钢形成的具有0.18的表面粗糙度Ra的刮片。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1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由防蚀铝处理的铝形成的具有0.19的Ra=的表面粗糙度的刮片。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2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由防蚀铝处理的铝形成的具有0.19的表面粗糙度Ra的刮片。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2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由防蚀铝处理的铝形成的具有0.19的表面粗糙度Ra的刮片,并且开启回收装置以送回调色剂进行再循环。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2调色剂的制备和评价的步骤,除了将Ricoh Company,Ltd.的imagio MP5000的显影刮片改型为由防蚀铝处理的铝形成的具有0.17的表面粗糙度Ra的刮片,并且开启回收装置以送回调色剂进行再循环。
表1调色剂与刮片的熔合结合
  调色剂   初始   20,000张   50,000张   100,000张
  实施例1   5   4.5   4   3.5
  对比例1   5   4   3   2
  对比例2   5   5   4   3
  对比例3   5   4   3   2
  实施例2   5   5   4   4
  实施例3   5   5   4.5   4
  实施例4   5   5   5   4
  实施例5   5   5   5   5
  实施例6   5   5   5   5
表2图像分辨率
  调色剂   初始   20,000张   50,000张   100,000张
  实施例1   5   5   5   4.5
  对比例1   5   4   3   3
  对比例2   4   4   3   3
  对比例3   5   4   4   3
  实施例2   5   5   5   4
  实施例3   5   5   5   4.5
  实施例4   5   5   5   4.5
  实施例5   5   5   5   5
  实施例6   5   5   5   5
表3实地图像均匀性
  调色剂   初始   20,000张   50,000张   100,000张
  实施例1   5   5   5   4.5
  对比例1   5   4   2   1.5
  对比例2   5   5   3   2
  对比例3   5   4   2.5   1.5
  实施例2   5   5   4.5   4
  实施例3   5   5   4.5   4
  实施例4   5   5   5   5
  实施例5   5   5   5   5
  实施例6   5   5   5   5
表4白斑图像
  调色剂   初始   20,000张   50,000张   100,000张
  实施例1   5   5   5   4.5
  对比例1   5   4   3   2
  对比例2   5   5   4   3
  对比例3   5   4   3   2
  实施例2   5   5   5   4.5
  实施例3   5   5   5   4.5
  实施例4   5   5   5   5
  实施例5   5   5   5   5
  实施例6   5   5   5   5
本申请要求2010年1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05171的优先权并含有与该专利申请相关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在此纳入。
现已完整地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文阐述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

Claims (9)

1.双组分显影方法,包括:
使用刮片调节部件调节承载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和
用附着在显影剂承载体上的经调节的双组分显影剂显影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
其中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具有3.0~6.0μm的体均粒径的粉碎调色剂,该粉碎调色剂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和
其中刮片具有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该表面具有不超过0.2μm的表面粗糙度Ra。
2.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方法,其中所述刮片由非磁性金属形成。
3.权利要求2的双组分显影方法,其中所述非磁性金属为铝,其表面用防蚀铝进行处理。
4.权利要求1的双组分显影方法,进一步包括:
用调色剂回收装置收集没有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并且将该调色剂送图像显影单元中。
5.双组分图像显影单元,包括:
显影剂承载体,其设置为承载双组分显影剂;和
刮片调节部件,其设置为调节该显影剂承载体上的双组分显影剂以显影图像承载体上的潜像,
其中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括具有3.0~6.0μm的体均粒径的粉碎调色剂,该粉碎调色剂包括不少于3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4.0μm粒径的颗粒、和包括不大于10个数%的量的具有不超过2.0μm粒径的颗粒,和
其中刮片具有在相对于显影剂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调节显影剂的表面,该表面具有不超过0.2μm的表面粗糙度Ra。
6.权利要求5的双组分图像显影单元,其中所述刮片由非磁性金属形成。
7.权利要求6的双组分图像显影单元,其中所述非磁性金属为铝,其表面用防蚀铝进行处理。
8.权利要求5的双组分图像显影单元,进一步包括调色剂回收装置,该调色剂回收装置设置为收集没有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并且将该调色剂送回双组分图像显影单元中。
9.可从成像装置拆卸的处理盒,包括:
图像承载体,在该图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和
权利要求5的双组分图像显影单元,其设置为使该静电潜像显影以可视化。
CN201110006413.7A 2010-01-13 2011-01-13 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 Active CN102129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5171/10 2010-01-13
JP2010005171A JP2011145401A (ja) 2010-01-13 2010-01-13 二成分現像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現像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9185A CN102129185A (zh) 2011-07-20
CN102129185B true CN102129185B (zh) 2014-01-29

Family

ID=4425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6413.7A Active CN102129185B (zh) 2010-01-13 2011-01-13 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5790B2 (zh)
JP (1) JP2011145401A (zh)
CN (1) CN1021291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8696B2 (en) 2011-03-14 2014-05-2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754215B2 (ja) 2011-04-01 2015-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28394B2 (ja) 2011-06-29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076997A (ja) 2011-09-15 2013-04-25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48813A (ja) * 2012-01-23 2013-08-01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7783B2 (ja) * 2012-02-17 2016-0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ノズ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粉体導出方法
CN106716260B (zh) 2014-09-17 2020-02-21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6414442B2 (ja) 2014-10-30 2018-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用白色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488866B2 (ja) 2015-05-08 2019-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JP6743392B2 (ja) 2016-01-18 2020-08-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リア、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91322B2 (ja) 2016-03-17 2020-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補給用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
JP6769233B2 (ja) 2016-10-20 2020-10-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1803B2 (ja) 1992-06-24 1999-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及び現像方法
JP3168366B2 (ja) 1993-06-28 2001-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二成分系現像剤
JP3351347B2 (ja) 1997-12-19 2002-11-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EP0930545A3 (en) 1998-01-16 2001-08-2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ation method using color toners
JP3696404B2 (ja) 1998-05-27 2005-09-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0075631A (ja) * 1998-08-31 2000-03-14 Canon Inc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643890B2 (en) * 2000-12-01 2003-11-11 S. D. Warren Services Company Composite doctor blades
US6782226B2 (en) * 2002-02-19 2004-08-24 Minolta Co., Ltd. Developing device
JP2004012542A (ja) * 2002-06-03 2004-01-15 Canon Inc 現像剤規制部材、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94852B2 (ja) * 2003-12-12 2011-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その製造方法、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74756A (ja) 2004-03-23 2005-10-06 Sharp Corp 現像装置のドクターブレード,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628932B2 (ja) 2005-11-04 2011-02-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599650B2 (en) * 2005-11-04 2009-10-06 Ricoh Company Limited Developer bearing memb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70154236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ver for protecting photosensitive medium
JP2010197827A (ja) * 2009-02-26 2010-09-09 Oki Data Corp 現像剤規制部材、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剤規制部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9185A (zh) 2011-07-20
US20110170915A1 (en) 2011-07-14
US8385790B2 (en) 2013-02-26
JP2011145401A (ja)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9185B (zh) 双组分显影方法和所用的显影剂
JP5157733B2 (ja) トナー、並びに、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124308B2 (ja) トナー、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58170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91921A (ja) トナー、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1922A (ja) トナー、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44829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89111B2 (ja)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およ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2004191923A (ja) トナー、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7041A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129469A (ja) 現像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45823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38924A (ja) トナー、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35277A (ja) 乾式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294734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トナー
JP2004138920A (ja) トナー、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3785B2 (ja) 乾式トナー、該トナー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138923A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44641B2 (ja)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47477B2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354274B2 (ja) トナー、及び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38547B2 (ja)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38535B2 (ja) トナー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880261B2 (ja) 乾式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7256383A (ja) 静電潜像現像用トナ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