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6368B - 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6368B
CN102126368B CN201110020181.0A CN201110020181A CN102126368B CN 102126368 B CN102126368 B CN 102126368B CN 201110020181 A CN201110020181 A CN 201110020181A CN 102126368 B CN102126368 B CN 1021263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k liquid
medium
liquid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01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6368A (zh
Inventor
萱原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26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6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63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63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6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for line print 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上述印刷装置具备与黑色的K墨液和青色的C墨液、品红色的M墨液、黄色的Y墨液对应的多个头,各头遍布与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长,从上游向下游平行配置,在介质的传送中从各头依次排出墨滴并附着在介质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该方法包括:根据RGB的各复合色的浓度不均的程度设定顺序的步骤;和对于各墨液的排出顺序,使表现浓度不均最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的排出顺序相隔最远,并在表现浓度不均第2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的排出顺序之间插入K墨液的步骤。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等向介质断续地排出墨液使该墨液在介质上的目标位置附着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的设定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装置,众所周知向纸、布、薄膜等的各种介质断续地排出墨液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通过在介质上配置包括墨滴的微细点而形成图像。喷墨打印机例如具备在介质的整个宽度上以线状或者锯齿状固定有排出墨液的喷嘴的墨液排出头,一边使介质在与该喷嘴的排列方向正交的传送方向移动,一边排出墨液而形成图像。墨液被填充到墨液箱,从该箱通过泵被导入头内的称为储存器的空间后,从该储存器被引导到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然后,通过使该压力室膨胀、收缩等,从喷嘴排出墨液。因此,从喷嘴排出的墨滴在介质表面的目标位置附着。
但是,在可采用多色墨液进行多色印刷的喷墨打印机中,使多个墨滴在平面上减法混色后,表现为称为复合色或者2次色的墨液颜色以外的颜色。在复合色的印刷区域中,不同的二种颜色的墨滴,或在介质上流动,或沿介质的纤维等渗透,或因水系墨液的溶剂(水分)渗入介质而使介质变形,或在介质上一次附着的墨滴凝集,发生该复合色的浓度不均一的所谓「浓度不均」的现象。
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主要记载了为防止介质的变形引起的浓度不均,首先排出非水系的墨液,然后排出水系墨液的印刷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62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可防止普通纸等由墨液的水性溶剂引起的容易伸缩用纸中的浓度不均。但是,如上所述,浓度不均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印刷装置使用的墨液的物性也是各种各样的。当然,介质也具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在表面进行了涂敷的商业印刷用的介质即所谓的印刷用纸中,众所周知会因墨滴在介质上凝集而导致浓度不均,且无法防止其他原因导致的浓度不均。即,当前不存在对各种原因发生的浓度不均具有综合效果的印刷技术。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主要发明是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上述印刷装置具备介质的传送机构和至少与黑色的K墨液和青色的C墨液、品红色的M墨液、黄色的Y墨液的三种色墨液分别对应并从喷嘴分别排出对应墨液的多个头,并且各头在与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行方向上遍布上述介质的宽度延长,从上游向下游平行配置,在介质的传送中从各头依次排出墨滴并附着在介质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上述方法包括:浓度不均次序设定步骤,其中对于从上述三种色墨液中组合二种而表现的红R、绿G、蓝B的3种的复合色,设定与浓度不均的程度相应的顺序;和排出顺序设定步骤,其中对于排出上述K墨液和上述三种色墨液的顺序,使表现上述浓度不均最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相隔最远,并在表现上述浓度不均第2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之间插入上述K墨液的排出顺序。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可通过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打印机的全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A)是上述打印机的全体构成的部分破断立体图,(B)是打印机的全体构成的横截面图。
图3是构成上述打印机的头的喷嘴排列的示图。
图4是上述打印机中的印刷动作的概略图。
图5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基于上述第1实施例的方法设定的条件的头的配置的示图。
图7是基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设定的条件的头的配置例的示图。
图8是上述打印机中用于变更墨液的排出顺序的控制方法的一例的示图。
标号说明:
1打印机,20传送单元,21给纸辊,22传送马达,23传送辊,24压板,25排纸辊,26从动辊,30头单元,31a~31d,31K,31C,31M,31Y头,50检测器群,60控制器,61接口,62CPU,63存储器,64单元控制电路,110外部装置(PC),Da~Dd墨滴,N喷嘴,S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
如上所述,喷墨打印机等在介质上排出墨液形成图像并为了进行多色印刷而采用多个色的墨液的印刷装置中,各种各样的要因综合地存在而发生浓度不均。例如,根据使用的墨液的物性、介质的种类等,浓度不均的程度产生很大差别。因而本发明者通过摸索消除浓度不均的根本原因的解决对策,判断出研究与印刷装置的规格(使用的墨液等)和/或印刷物的用途等相应的浓度不均对策是现实和有效的。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的本发明的实施形态,是作为单体的印刷装置,或者是作为包含印刷装置和控制其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个人电脑)的系统的印刷装置,使用这些实施形态,以浓度不均不醒目的方式设定该印刷装置的印刷条件的方法成为本发明实施例。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除了与上述主要发明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特征,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上述浓度不均次序设定步骤包括:在介质上以规定面积以上印刷分别包含R、G、B的各复合色的印刷区域的测试图像的步骤;对该测试图像进行图像解析,检测各复合色的印刷区域中的浓度不均的程度的步骤。
包括印刷用户指定的任意图像的步骤和对该任意图像进行图像解析以检测各复合色的浓度不均的程度的步骤,在上述排出顺序设定步骤中,对该任意图像进行图像解析,根据浓度不均的程度设定顺序。
上述印刷装置具备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向任意头排出任意色的墨液的头切换机构。而且,包括向用户显示输出由上述排出顺序设定步骤设定的排出顺序的步骤。
上述传送机构可在双方向传送上述介质,与上述C、M、Y、K的各墨液的各个对应的头从上游向下游以规定的顺序配置,上述排出顺序设定步骤中,按照上述排出顺序,将上述介质在正反方向上传送到与C、M、Y、K的各墨液的各个对应的上述头的墨液排出位置。
===基本实施例===
首先,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装置和印刷系统的基本构成、构造及动作。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另外,图2表示该打印机1的概略构造。另外,图2(A)是打印机1的破断立体图,图2(B)是打印机1的横截面图。这里所示的打印机1是头在介质的宽度方向(以下称为行方向)延长配置的线性打印机,作为基本构成,包含传送单元20、头单元30、检测器群50、控制器60。
控制器60是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包含:运算处理装置即CPU62;由RAM、EPROM等的存储元件构成,确保由CPU62执行的程序的存储区域、该程序的操作区域、成为程序的处理对像的各种数据的存储器63;在各单元(20,30)和CPU62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并驱动这些单元(20,30)的单元控制部64;在个人电脑等的外部装置(以下称为PC)110和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接口部(IF)61等。
检测器群50包含检测打印机1内的各种各样的状态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器群50所包含的各传感器向控制器60输出其检测结果(检测数据)。另外,检测器群50包含例如检测传送辊23的旋转量的旋转式编码器51等。
传送单元20在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传送方向)传送纸等介质S。该传送单元20以给纸辊21、传送马达22、传送辊23、压板24、排纸辊25等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给纸辊21是将插入介质S的口插入的介质S向打印机1内供给的辊。上述传送辊23是与从动辊26一起夹持介质S并将给纸辊21供给的介质S向可印刷区域传送的辊,由传送马达22驱动,控制器60可根据该传送辊23的旋转量检测介质S的移动量。
压板24用于支持印刷中的介质S。排纸辊25相对于可印刷区域在传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是与从动辊27一起夹持介质S并将介质S向打印机1的外部排出的辊。该排纸辊25与传送辊23同步旋转。另外,传送辊23和排纸辊25的周长都设为1英寸,使得每次旋转的传送量为1英寸。
头单元30是向介质排出墨液的构成,具备多个带喷嘴的头(31a~31d)。该例中,具备与黑(K)色、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四种颜色的墨液分别对应的四个头(31a~31d)。四个头(31a~31d)与介质S的传送方向平行配置。另外,头单元30除了这些头(31a~31d),还包含墨液箱、从墨液箱向头供给墨液的泵等。本实施例中,将多色印刷用的多色墨液分别填充到墨液箱。另外,以下,有色的C、M、Y的各墨液称为「色墨液」,以区别于K墨液。
控制器60中的CPU62通过执行存储器63存储的程序,处理从计算机110经由IF61接收的印刷数据和/或来自检测器群50的检测数据等,根据该处理结果,由单元控制电路64控制各单元(20,30)。从而,在介质S形成印刷图像。
打印机1通过色墨滴形成印刷图像,头单元30是向介质S排出该墨滴的构成,在各头(31a~31d)的底面32开口了多个喷嘴。另外,如上所述,打印机1采用K、C、M、Y的4色墨液,按各色的墨液独立设置了头(31a~31d)。图3例示了各头(31a~31d)的构造。该图中,表示了四个头(31a~31d)的任意一个头31从其底面32观察时的平面图以及放大图(圆内)。头31在介质S的宽度上线状配置,但是其形状不是单纯的直线状,而是按每规定数的喷嘴N而构成块33,该块33在介质S的宽度方向上呈锯齿状配置。
在各块33,多个喷嘴N在行方向以一定间隔并列开口。该例中,前后形成2列的喷嘴列34。另外,在各喷嘴N分别设置了墨液腔(没有图示)和压电元件,若通过压电元件的驱动而使墨液腔伸缩、膨胀,则从喷嘴N排出墨滴。具有这样的构成的头31在介质S的传送中断续地排出墨滴,从而在介质S上2维配置墨滴组成的点,在介质S上形成图像。
===基本的印刷动作===
图4(A)~(D)表示打印机1中图像的形成次序。该图中,例如,表示了印刷在PC110的显示器显示的文本、静止图像等任意图像的动作的一例。另外,这里,介质S从上游向下游传送。另外,众所周知,喷墨打印机中,通过在介质S上的微小区域配置4色的墨液的每个的液滴进行减法混色而表现中间色,图4中,表示了在介质S上的某微小区域附着K墨液和CMY的各色墨液的合计4色的墨液的液滴(Da~Dd)的动作。
首先,传送介质S,在该介质S中的特定的微小区域与最上游的头31a的底面32对向时,通过该头31a排出某色的墨液的液滴Da,使该液滴Da在介质S上附着(A)。进一步传送介质S,在之前的微小区域与从上游开始的第2个头31b的底面32对向时,通过该头31b在介质面排出次色的墨滴Db(B)。以下,同样,在介质S的传送途中使第3色的墨滴Dc附着(C),最后在介质S上附着第4色的墨液(D)。从而形成图像。
===浓度不均对策的概略===
众所周知,采用CMYK的4色的墨液生成彩色图像的喷墨打印机中,采用K以外的3色的色墨液的任2色表现光的三原色即RGB,而且根据RGB的各个比例表现更细的中间色,并用K表现各中间色的亮度。浓度不均发生在印刷由二种色墨液表现的RGB的各个复合色的区域。但是,对于哪个复合色会发生更大的浓度不均,如上所述,由于各种各样的要因复合地存在,难以根本地解决。
因而,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中,首先,在确定上述打印机1使用的墨液时,使用该墨液的复合色印刷测试图案等,检查该印刷物中的各复合色的印刷区域,对于由打印机1印刷的各复合色,按该浓度不均的程度排序。然后,根据该顺序,设定打印机1的构造规格和/或印刷工艺等的印刷条件。从而,可有效防止打印机1特有的浓度不均。
具体地说,浓度不均着眼于在介质S上附着的某色墨滴(Da~Dd)的流动、凝集等结束而成为一定的稳定状态前排出了次色的墨液的情况,首先,以构成浓度不均的程度最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的排出定时尽可能错开,构成浓度不均的程度第2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的排出定时隔开的方式,设定印刷条件。从而,在先前排出而附着的色墨液成为稳定状态的时刻,附着次色墨液,可以有效防止浓度不均。以下,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说明确定浓度不均的程度的顺序,根据该顺序确定各墨液的排出顺序时的操作等。
===第1实施例===
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举出了对于最终作为产品出货的打印机,在图1、2所示的打印机1的基本构成、使用的CMY的各墨液和主要使用的介质S确定的状态下,根据上述「浓度不均对策的概略」说明的主旨来设定墨液的排出顺序的实施例。
图5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的流程。首先,印刷装置印刷包含由从CMY的3色中采用2色的RGB的各复合色整面涂敷的区域(整面区域)的图像(测试图像)(s1)。此时,期望以相同条件印刷RGB的各复合色。因而,例如,采用3台打印机1,并且各打印机1通过从上游连续的二个头(31a,31b)印刷一个复合色。从而,RGB的各复合色的整面图像以相同条件印刷。或者采用1台打印机1,并且不采用K墨液,使四个头(31a~31d)从上游开始按照CMYC的顺序排出墨液时,可以通过1台打印机1在连续的排出定时,以各自相同的方式由从上游开始的第1和第2头印刷B的复合色,由第2和第3头印刷R的复合色,由第3和第4头印刷G的复合色。
接着,用扫描仪等将这样印刷的各复合色的整面区域变换为图像数据,通过解析该图像数据,检测各复合色的各个整面区域的各像素的浓度和该各像素间的浓度差等(s2)。从而,判定各复合色的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s3)。当然,若浓度差大,则也可以目视判定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另外,这里,说明浓度不均以B、R、G的顺序变大的情况。
最后,根据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确定各墨液的排出顺序(s4)。具体地说,使构成浓度差最大的复合色G的Y墨液和C墨液的排出顺序相隔最远。即,使从上游开始的第1头31a和第4头31d与该2色对应。这里使第1头排出C墨液,第4头31d排出Y墨液。必须使构成浓度不均第2大的复合色R的M墨液和Y墨液隔开。由于已经设为由第4头31d排出Y墨液,因此自动地向第2头31b分配M墨液。即,在M墨液和Y墨液间排出K墨液。
以上,以四个头(31a~31d)从上游开始分别依次排出C、M、K、Y的方式设定印刷条件(s5)。当然,也可以将顺序逆转为从上游开始的Y、K、M、C。最终的产品采用根据该设定使各头(31a~31d)和各墨液对应,在与各头(31a~31d)对应的箱分别填充对应色的墨液的规格即可。图6表示根据上述具体例设定的头和墨液的对应关系。与CMYK的各墨液对应的头(31C,31M,31Y,31K)以从上游开始的C、M、K、Y的顺序配置。
这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可以实施与印刷装置的规格对应的浓度不均对策,可直接使用传统使用的墨液、介质,无需大的开发成本就能够可靠地防止浓度不均,提供更高画质、更廉价的印刷装置。
===第2实施例===
上述第1实施例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中,变更了作为产品的打印机1的规格本身,但是基本上用户不变更该规格。或者被设为无法变更。但是,印刷海报等的商业用途的打印机中,往往反复进行大量印刷作为商品的一个图像,在该商品以必要量印刷后,同样大量印刷其他商品图像。重复这样的次序的情况很多。在这样的商业用途中,期望以更高画质印刷,因此,必须排除与浓度不均不同的画质劣化要因。例如,若画质随着K墨液的排出顺序而劣化,则具有不按照基于上述第1实施例的方法的印刷设定反而更好的情况。因而,作为第2实施例,举出根据要印刷图像的内容考察浓度不均和其他画质劣化要因,设定可以最高画质印刷的条件的方法。
首先,采用根据上述第1实施例进行了条件设定的打印机1,试验地印刷要印刷的图像(与海报相同内容的图像等)。然后,解析该图像。结果,例如,若判断G的印刷区域极少,则与该G的印刷区域中的浓度不均相比最好优先考虑其他要因导致的画质劣化,根据该判断,也可以仅仅考虑R和B的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
具体地说,即使事先解析包含整面区域的图像,已知了浓度不均按B、R、G的顺序变大,在根据图像的内容不考虑G的浓度不均的场合,与构成G的Y墨液和M墨液的排出顺序相比,首先使R的浓度不均对策优先,如图7(A)所示,使构成R的C墨液和Y墨液的排出顺序相隔最远。这里,设为从上游的第1头31C排出C墨液,在第4头31Y排出Y墨液。然后,接着为了使构成B的M墨液和C墨液的排出顺序隔开,在该M和C的墨液对应的头(31C,31Y)间配置K墨液的头31K。或者,关于浓度不均的大小,将当初的G、R、B的顺序变更为R、G、B,如图7(B)所示,也可以从上游依次配置C墨液、M墨液、K墨液、Y墨液的各头(31C,31M,31K,31Y)。
当然,也可以不事先解析包含整面区域的图像来确定RGB的各复合色中的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也可以首先以任意顺序排出各墨液,试验地印刷要印刷的图像,根据该图像的解析结果确定该图像特有的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然后,也可以根据该图像特有的浓度不均的大小关系确定墨液的排出顺序。
===排出顺序的变更===
但是,第2实施例中,用户变更了各墨液的排出顺序。因而,为了使打印机1与该第2实施例对应,必须使打印机1具有可变更该排出顺序的功能(排出墨液变更功能)。若根据图2具体说明,则作为排出墨液变更功能,例如,首先考虑可由用户自由更换头(31a~31d)本身的构成。根据该构成,用户通过从上游开始安装任意顺序的任意色的墨液用头(31a~31d),可任意设定各色墨液的排出顺序。
或者,从墨液箱至头(31a~31d)的墨液流路的途中,也可以插入可自由切换出入路径的阀等,可自由切换从填充各色的墨液的墨液箱到各头(31a~31d)的流路。从而,可向任意头(31a~31d)排出任意色的墨液。
另外,多数喷墨打印机中,采用用户可容易装卸的墨盒向头(31a~31d)供给墨液。因而,若改变该墨盒的安装位置,则可以设定成从任意头(31a~31d)排出任意色的墨液。另外,切换流路,变更墨盒的安装位置,重新设定各墨液和头的对应关系时,在排出与新规定对应的墨液前,必须洗净流路残存的迄今为止排出的墨液。关于该流路的洗净,可以在印刷之前,通过排出新墨液而使流路残存的迄今为止的墨液废弃或在流路流过称为清洗墨液的墨液溶剂而适当进行。
第2实施例中,实际印刷要印刷的图像进行图像解析,但是也可以不印刷该图像,根据用于生成该图像的印刷数据确定各墨液的排出顺序。例如,若解析印刷数据,则可以求出RGB的各复合色的面积比等,事先判定是否为浓度不均易醒目的图像。然后,根据该判定结果设定各墨液的排出顺序即可。具体地说,生成印刷数据的PC110,预先安装解析该印刷数据的专用软件。在PC110指示要印刷的图像数据后,生成该图像用的印刷数据。这里,PC110不使打印机1执行印刷动作,而是解析该印刷数据,确定各色墨液的排出顺序。然后,也可以根据结果控制打印机1,执行洗净动作和随后的流路切换动作,向用户显示输出各色墨盒的安装位置。
另外,即使不变更头(31a~31d)的配置和/或墨液和头(31a~31d)的对应关系,也可以通过精密地同步控制介质S的传送所伴随的介质位置和墨液的排出定时来变更墨液的排出顺序。例如,如图8(A)~(D)所示的印刷次序那样,以从上游开始的K、C、M、Y的顺序配置各墨液用的头(31K,31C,31M,31Y)的状态下,在规定的位置按C、M、K、Y的顺序附着时,首先,将介质S向下游侧传送到C墨液用头31C的位置为止后,在介质S上的规定位置排出C墨液(A),将介质S向下游传送到M墨液用头31M的位置为止后,排出M墨液(B)。接着,将介质S向相反的上游传送,通过K墨液用头31K排出K墨液(C)。最后,再度使传送方向反相,向下游侧传送介质S,通过Y墨液用头31Y排出墨液。这样,通过精密地同步控制介质S的传送和头(31K,31C,31M,31Y)进行的墨液排出,可变更墨液的排出顺序。从而,不必变更印刷装置的硬件构成,可廉价提供印刷装置。另外,不必为了变更墨液和头的对应关系而更换墨液。因此,实质上消除了洗净动作所需的清洗墨液和墨液的废弃,也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印刷装置的其他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中的打印机1中,例示了对驱动元件(压电元件)施加电压使墨液室膨胀、收缩而喷射流体的压电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但是液体的排出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采用发热元件在喷嘴内发生气泡并由气泡喷射液体的热方式。
另外,介质不限于纸,可以是布、光盘(CD-R等)的标签面、基板等,只要可由墨液印刷,则可以是任意形态。当然,介质可以是卷纸这样的连续传送的形态,也可以是单张纸这样的个别传送的形态。
产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本发明例如可应用于喷墨打印机等在介质上附着排出的墨滴而形成图像的印刷装置。

Claims (6)

1.一种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装置具备介质的传送机构和至少与黑色的K墨液和青色的C墨液、品红色的M墨液、黄色的Y墨液的三种色墨液分别对应并从喷嘴分别排出对应墨液的多个头,并且各头在与介质的传送方向正交的行方向上遍布上述介质的宽度延长,从上游向下游平行配置,在介质的传送中从各头依次排出墨滴并附着在介质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
上述方法包括:
浓度不均次序设定步骤,其中对于从上述三种色墨液中组合二种而表现的红R、绿G、蓝B的3种的复合色,设定与浓度不均的程度相应的顺序;和
排出顺序设定步骤,其中对于排出上述K墨液和上述三种色墨液的顺序,使表现上述浓度不均最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相隔最远,并在表现上述浓度不均第二大的复合色的二种色墨液之间插入上述K墨液的排出顺序。
2.权利要求1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浓度不均次序设定步骤包括:
在介质上遍布规定面积以上印刷分别包含R、G、B的各复合色的印刷区域的测试图像的步骤;和
对该测试图像进行图像解析,检测各复合色的印刷区域中的浓度不均的程度的步骤。
3.权利要求1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用户指定的任意图像的步骤;和
对上述任意图像进行图像解析,检测各复合色的浓度不均的程度的步骤;
在上述排出顺序设定步骤中,对上述任意图像进行图像解析,根据浓度不均的程度设定顺序。
4.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装置具备通过用户的操作而向任意头排出任意色的墨液的头切换机构。
5.权利要求4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用户显示输出由上述排出顺序设定步骤设定的排出顺序的步骤。
6.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送机构可在双方向传送上述介质,与上述C墨液、上述M墨液、上述Y墨液、上述K墨液的各墨液的各个对应的头从上游向下游以规定的顺序配置,上述排出顺序设定步骤中,按照上述排出顺序,将上述介质在正反方向上传送到与上述C墨液、上述M墨液、上述Y墨液、上述K墨液的各墨液的各个对应的上述头的墨液排出位置。
CN201110020181.0A 2010-01-18 2011-01-18 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Active CN1021263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7885A JP5532946B2 (ja) 2010-01-18 2010-01-18 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条件設定方法
JP007885/2010 2010-01-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6368A CN102126368A (zh) 2011-07-20
CN102126368B true CN102126368B (zh) 2014-12-24

Family

ID=44264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0181.0A Active CN102126368B (zh) 2010-01-18 2011-01-18 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60544B2 (zh)
JP (1) JP5532946B2 (zh)
CN (1) CN1021263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2696B2 (ja) 2011-03-14 2016-10-05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液体侵入保護を備える加湿器
CN104245538A (zh) * 2012-04-23 2014-12-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板状体收纳容器
CN102689535B (zh) * 2012-06-01 2015-03-25 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印刷工艺及印刷产品
JP6083176B2 (ja) 2012-09-27 2017-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015302B2 (ja) * 2012-09-27 2016-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050998B2 (ja) * 2012-09-28 2016-12-21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TWI626168B (zh) * 2013-07-25 2018-06-11 滿捷特科技公司 噴墨列印及保持噴嘴水合作用的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304A (zh) * 2001-05-15 2002-12-18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0705B2 (ja) * 1999-12-07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4257158B2 (ja) * 2002-09-13 2009-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631407B2 (ja) * 2003-11-26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044040A (ja) * 2004-08-04 2006-02-16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45509B2 (ja) * 2005-02-18 2008-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インクの打滴順決定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2007268826A (ja) * 2006-03-31 2007-10-18 Mutoh Holdings Co Ltd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5081638B2 (ja) * 2008-01-11 2012-11-2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5304A (zh) * 2001-05-15 2002-12-18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方法、程序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60544B2 (en) 2013-01-29
CN102126368A (zh) 2011-07-20
US20110175961A1 (en) 2011-07-21
JP5532946B2 (ja) 2014-06-25
JP2011143667A (ja)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6368B (zh) 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条件设定方法
US9044960B2 (en) Sparse test patterns in printed documents for identification of inkjet and printhead performance in a printer
JP2004358967A (ja) アーチファクトを低減するための選択的置換
US86724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ink jet or printhead replacement
CN107538917A (zh) 通过偏离的印刷喷嘴进行印刷喷嘴补偿
EP333008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qu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JP2003276186A (ja) エラー修正を伴う印刷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US6412902B2 (en) Printing head insp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er
CN1993227B (zh) 成像设备
US6517190B2 (en) Ink jet printing method and ink jet printer
JP2007044967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9064276A1 (en) Method of printing and printer
JP2005313623A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9417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speed inoperative inkjet compensation
JP526321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検査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220184959A1 (en) Method of maintaining inkjet printhead meniscus
JP20131844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衛生用品製造方法
JP201117805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3211641A5 (zh)
JP4710371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におけるテストパタ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メンテナンス方法並びに液滴吐出装置
US2006006161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636912B2 (ja) 吐出性能検査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819848B1 (en) Dot detection method and colour image 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8770718B2 (en) Inkjet printer having switched firing of adjacent nozzles applying common color
JPH08332750A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その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