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24275A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24275A
CN102124275A CN2009801319810A CN200980131981A CN102124275A CN 102124275 A CN102124275 A CN 102124275A CN 2009801319810 A CN2009801319810 A CN 2009801319810A CN 200980131981 A CN200980131981 A CN 200980131981A CN 102124275 A CN102124275 A CN 102124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flow path
zoning
indoo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19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24275B (zh
Inventor
山口成人
海老原正春
高桥正敏
川添大辅
米泽胜
马场雅浩
中川英明
目片雅人
大门宽幸
秋山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24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24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24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4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sprayed or atomised substances including air-liquid contact proce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1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forming water dispersions in th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5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odoris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4Filter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9/00Aspects relating to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2209/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9/16Connections to a HVAC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4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electric units or the Peltier eff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设置将室内机的内部通过分隔壁(46c)与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隔开的空间部(22),配置使空气中的水分在该空间部(22)结露并通过高压放电使其作为静电雾向室内放出的静电雾化装置(18A),对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珀尔帖元件(36)的热进行散热的翅片(28a),以其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沿着由室内风扇(8)吸引的空气流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清洁功能的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的空调机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例如通过设置在室内机的吸入口的空气清洁用的预过滤器吸附臭气成分,通过设置在送风路径的途中的具有氧化分解功能的除臭单元吸附臭气成分。
但是,具有除臭功能的空调机,由于是去除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而进行除臭,因而不能够去除室内空气中含有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
因此,一种提案的空调机是,在室内机的送风路径设置静电雾化装置,并将利用静电雾化装置产生的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和空气一起吹送到室内,去除室内空气中包含的臭气成分,以及附着于窗帘和墙壁等的臭气成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2)。
在这种空调机中,静电雾化装置配置在吸入口或吹出口附近,或热交换器或室内风扇的下游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2828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34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是利用送风路径中的空气将用于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的珀尔帖元件冷却的结构,制冷运转时姑且不论,在加热运转时不能对珀尔帖元件进行冷却。即,对于实用化时成为问题的珀尔帖元件的冷却没有发现具体的提案。
本发明是鉴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这种问题点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能够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可靠地产生静电雾。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室内机的空调机,该室内机具有:热交换器、输送在该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该空调机包括:分隔壁,将室内机的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第一区划室收容有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并形成通过室内风扇吹送且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所流通的主流路;和静电雾化单元,收容于第二区划室内,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并通过高压放电使其作为静电雾向室内放出,其中,该静电雾化单元包括:珀尔帖元件;通过高压放电使因珀尔帖元件的冷却而结露的水成为静电雾的放电电极;和对珀尔帖元件的热进行散热,具有位于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的散热部,分隔壁具有将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连通的开口部,通过因室内风扇的动作而产生的主流路内的负压将第二区划室内的空气经由分隔壁的开口部吸引至第一区划室,翅片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在大致沿着从第二区划室吸引至第一区划室的空气流的方向上形成,通过室内风扇吸引作用,在设有静电雾化单元的第二区划室产生空气流,该空气流沿各翅片的间隙顺畅地流动,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可靠且高效地冷却静电雾化单元的珀尔帖元件,因此,能够长时间可靠且稳定地持续产生静电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部分去除后的状态的本发明的空调机室内机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室内机的概略纵截面图。
图3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一部分框体和静电雾化装置的正面图。
图5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静电雾化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相对室内机主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斜视图。
图8是表示相对室内机主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0是设置在图1的室内机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静电雾化装置的变形例的斜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和换气风扇单元的位置关系的图1的室内机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一部分去除后的状态的图12的室内机的端部正面图。
图14是表示将固定于吸引装置的静电雾化单元安装到台架之前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5是表示将静电雾化单元安装到台架之前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端部正面图。
图16是表示将静电雾化单元安装到台架之前的状态的室内机的局部断裂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备室内机的空调机,该室内机具有热交换器、输送在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该空调机包括:分隔壁,将室内机的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第一区划室收容有热交换器和室内风扇,并形成通过室内风扇吹送且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所流通的主流路;和静电雾化单元,收容于第二区划室内,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并通过高压放电使其作为静电雾向室内放出,其中,该静电雾化单元包括:珀尔帖元件;通过高压放电使因珀尔帖元件的冷却而结露的水成为静电雾的放电电极;和对珀尔帖元件的热进行散热,具有位于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的散热部,分隔壁具有将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连通的开口部,通过因室内风扇的动作而产生的主流路内的负压将第二区划室内的空气经由分隔壁的开口部吸引至第一区划室,翅片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在大致沿着从第二区划室吸引至第一区划室的空气流的方向上形成,通过室内风扇吸引作用,在设有静电雾化单元的第二区划室产生空气流,该空气流沿各翅片的间隙顺畅地流动,因此能够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能够可靠且高效地持续产生静电雾。
发明的第二方面,分隔壁的开口部位于吹出口的附近,通过室内风扇的动作,主流路成为相对于第二区划室为低压的负压部,所以能够将在第二区划室产生的静电雾可靠地从吹出口向室内放出。
发明的第三方面,分隔壁的开口部位于室内风扇的上游侧,通过室内风扇的动作,主流路成为相对于第二区划室为低压的负压部,所以能够将在第二区划室产生的静电雾可靠地从吹出口向室内放出。
发明的第四方面,散热部的翅片采用与珀尔帖元件相对的中央部分的高度高且外侧的翅片的高度低的结构,自中央部分起的翅片的翅片高度的尺寸差的部分被在空气流通用间隙中上升的空气以外的新鲜空气冷却,能够进一步提高珀尔帖元件的冷却效果,增大静电雾的产生量。
发明的第五方面,在室内机的一部分,以与翅片间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相对的方式设有与室内机外连通的开口,空气流通过空气流通用间隙,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珀尔帖元件的冷却效果,增大静电雾的产生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空调机通常由通过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和图2表示出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如图1和图2所示,室内机在主体2具有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作为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前面吸入口2a具有可自由开闭的可动前面板(下文简单地称为前面板)4,空调机停止时,前面板4与主体2密合而关闭前面吸入口2a,与此相对,在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沿与主体2背离的方向移动,打开前面吸入口2a。
在主体2的内部具备:设置在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的下游侧的用于去除空气中含有的灰尘的预过滤器5;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用于与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6;用于输送在热交换器6已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的送风风扇(以下称为室内风扇)8;开闭将从室内风扇8吹送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10并且上下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上下叶片12;和左右地改变空气吹出方向的左右叶片14。此外,前面板4的上部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上部连接,通过驱动控制与多个臂中的一个连接的驱动电机(未图示),使空调机运转时,前面板4从空调机停止时的位置(前面吸入口2a的闭塞位置)向前方移动。同样地上下叶片12也通过设置在其两端部的多个臂(未图示)与主体2的下部连接。
此外,在室内机的一侧的端部(从室内机的正面来看在左侧端部,后面将叙述的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设置有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换气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方设置有具有产生静电雾而净化室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功能的静电雾化装置18。
此外,图1表示出覆盖前面板4和主体2的主体盖(未图示)被拆除后的状态,图2表示出为了明确室内机主体2和静电雾化装置18的连接位置而将收容在主体2内部的静电雾化装置18与主体2分离的状态。静电雾化装置18实际呈现在图3中所示的形状,如图1或图4所示,安装在主体2的左侧部。
如图2和图4或后文说明的图7所示,室内机的内部通过后述的分隔壁划分为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在第一区划室收容有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8等,形成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经由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8等连通至吹出口10的主流路20。另一方面,第二区划室成为收容静电雾化装置18的空间部22,该空间部22具有作为将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旁通的旁通流路的功能,因此,下面将空间部22称作旁通流路。在旁通流路22的上游侧设置有作为高压电源的高压变压器24和旁通送风扇26,在旁通流路22的下游侧设置有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该静电雾化单元30具有促进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散热的散热部28。因此,以从上游侧依次配置有高压变压器24、旁通送风扇26、散热部28、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的状态,被收容在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的壳体34中。通过像这样被收容在壳体34中,可提高装配性,由于用壳体34形成了流路,因此节省了空间,并且基于旁通送风扇26的空气流能够可靠地与发热部即高压变压器24和散热部28相触碰而将其冷却,并且能够将从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可靠地导入空调机的吹出口10,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所产生的静电雾。
另外,散热部28具有位于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28a,翅片28a以其空气流通用间隙的方向大致沿着空气流的方式配置。因此,空气可以在空气流通用间隙内高效地流动,可更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36。
此外,壳体34按照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使流过壳体34内部的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的方式,沿纵向配置,由此从室内机主体2的正面来看能够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相邻配置,进一步节省了空间。
此外,高压变压器24不一定要收容在壳体34内,但是为了利用旁通流路的通风进行冷却,在抑制温度上升或节省空间这一方面,优选的是收容在壳体34内。
在此,参照图5和图6说明静电雾化单元30。
如图5所示,静电雾化单元30由以下部件构成:具有散热面36a和冷却面36b的多个珀尔帖元件36;与散热面36a热密合地连接的上述散热部28;在冷却面36b通过电绝缘材料(未图示)热密合地竖直设置的放电电极38;和相对该放电电极38隔开规定距离而配置的相对电极40。
此外,如图6所示,静电雾化装置18具有配置于换气风扇单元16的附近的控制部42(参照图1),在该控制部42电连接有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珀尔帖元件36和放电电极38分别与珀尔帖驱动电源44和高压变压器24电连接。
此外,作为静电雾化单元30为了使从放电电极38高压放电而产生静电雾,也可以不设置相对电极40。例如,如果放电电极38与高压电源的一个端子连接,其另一个端子与框架连接,则可以在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的靠近放电电极38的部分与放电电极38之间进行放电。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将该连接到框架的结构体看作是相对电极40。
在上述结构的静电雾化单元30中,通过控制部42控制珀尔帖驱动电源44在珀尔帖元件36中流过电流时,热从冷却面36b向散热面36a移动,由于放电电极38温度降低而在放电电极38上结露。此外,通过控制部42控制高压变压器24,向附着有结露水的放电电极38施加高电压时,能够在结露水中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粒径为纳米尺寸的静电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负高压电源作为高压变压器24,因此静电雾带负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主流路20由构成主体2的台架46的后部壁46a、从该后部壁46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了左侧壁)46b、在台架46的下方形成的后导向部(送风导向部)48的后部壁48a、和从该后部壁48a的两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两侧壁(图7中仅表示出左侧壁)48b形成,由台架46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6b和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左侧壁)48b构成将旁通流路22从主流路20分离的分隔壁46c。即,该分隔壁46c将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与设于旁通流路22的静电雾化装置18之间划分开。而且,在台架46的一个侧壁46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吸入口22a,另一方面,在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形成旁通流路22的旁通吹出口22b。
在空调机制冷时,通过室内机的热交换器6的低温空气的相对湿度高,当在静电雾化装置18中具备用于补充水分的珀尔帖元件36的情况下,很容易不仅在珀尔帖元件36的销状放电电极38而且在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另一方面,当空调机加热时,由于通过热交换器6的高温空气的相对湿度低,因此在珀尔帖元件36的放电电极38不发生结露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与旁通流路22分离,并在旁通流路22设置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可以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由此,在制冷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提高安全性。此外,在加热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
旁通流路22由旁通吸入管22c、壳体34和旁通吹出管22d构成,一端与形成于台架侧壁46b的旁通吸入口22a连接的旁通吸入管22c向左方(与左侧壁46b大致正交、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另一端与壳体34的一端连接,并且与壳体3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端的旁通吹出管22d向下方延伸然后向右方折曲,其另一端与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旁通吹出口22b连接。像这样通过用壳体34构成旁通流路22的一部分,因此实现了节省空间,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结构能够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静电雾化单元18向主流路20可靠地吸引静电雾,从而能够向被空调的室内释放静电雾。
旁通吸入口22a位于预过滤器5和热交换器6之间、即位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且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由于利用预过滤器5可有效地去除从前面吸入口2a和上面吸入口2b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灰尘,因此能够抑制灰尘侵入静电雾化装置18。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灰尘堆积在静电雾化单元30,并且能够稳定地释放静电雾。
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用预过滤器5兼作静电雾化装置18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由此仅对预过滤器5进行清扫维护就可以,由于不需要进行各个其他的护理,因此能够简化维护。进一步地,在具备如后所述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中,不需要对预过滤器5进行特别的维护,从而能够实现免维护。
一方面,旁通吹出口22b位于热交换器6和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吹出口10的附近,构成为从旁通吹出口22b喷出的静电雾随着主流路20的空气流扩散而充满整个房间。这样的旁通吹出口22b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热交换器6的上游侧时,由于热交换器6是金属制成的,作为带电粒子的静电雾的大部分(大约8~9成以上)会被吸收到热交换器6。此外,旁通吹出口22b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下游侧,是因为如果配置在室内风扇8的上游侧时,由于室内风扇8的内部会存在紊流,通过室内风扇8的内部的空气在与室内风扇8的各个部位发生碰撞的过程中静电雾的一部分(大约5成左右)会被吸收。
此外,在设置有旁通吹出口22b的后导向部48的一个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利用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在侧壁48b的主流路20侧和旁通流路22侧产生压差,使得相对于旁通流路22,主流路20一侧变成相对低压的负压部,从而从旁通流路22向主流路20吸引空气。因此,旁通送风扇26可以具有小容量,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
此外,旁通吹出管22d以在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22b)指向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大致正交的方向的方式与分隔壁46c(后导向部48的侧壁48b)连接。这是由于静电雾化单元30利用如上所述的放电现象产生静电雾,因此必然伴随放电声音,而放电声音(discharge sound)具有指向性。因此,在旁通流路22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旁通吹出口22b)处,通过将旁通流路22与前面板4大致平行地连接,能够构成为尽可能不使放电声音指向处于室内机前方或斜前方的人,从而减小了噪音。
此外,如图8所示,使旁通吹出管22d在其与主流路20的合流点处相对于分隔壁46c倾斜地连接,当以相对于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指向上游侧的方式连接时,具有更进一步减小由于放电声音导致的噪音的效果。
此外,即使在旁通吹出管22d的指向方向指向主流路20内的空气流的下游方向而连接的情况下,其延长线只要不是从吹出口10向外部伸出,产生的放电声音从吹出口10直接传向外部的量会较少,由于直接进入使用者耳朵的声音也较小,因此能够获得减小噪音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离,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设置在将热交换器6旁通而与主流路20连通的旁通流路22,因而向静电雾化装置18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发生结露,提高了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能够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即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
接着,说明还设置有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空调机,该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具有吸引附着在预过滤器5上的灰尘并去除的吸引装置。在参照图9的同时说明换气风扇单元16,换气风扇单元16专用于换气,但是也可以兼用于在具有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室内机中所设置的吸引装置的给气用器件。图9中所示的换气风扇单元16,在分隔壁46c的旁通流路22侧安装于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吸引装置58中,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是以往公知的技术,因此参照图10简单地说明。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的详细结构和运转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如图10所示,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0具备沿预过滤器5的表面自由滑动的吸引喷嘴52,吸引喷嘴52通过设置在预过滤器5的上下端的一对导轨54能够与预过滤器5保持极其狭小的间隙并光滑地左右移动,通过吸引喷嘴52吸引附着在预过滤器5的灰尘并将其去除。此外,吸引喷嘴52与可自由弯曲的吸引管56的一端连接,吸引管56的另一端与可改变吸引量的吸引装置58连接。进一步地,吸引装置58与排气管60连接,并向室外导出。
此外,在吸引喷嘴52的上下方向的周围缠绕有沿吸引喷嘴52自由滑动的带(未图示),在吸引喷嘴52的与预过滤器5相对的面,形成有与预过滤器5的纵向长度大致相等的缝隙状的喷嘴开口部,另一方面,在带上形成有例如长度为预过滤器5的纵向长度的1/4的缝隙状吸引孔。
上述结构的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0根据需要依次清扫预过滤器5的清扫范围A、B、C、D,但是在吸引清扫范围A时,在驱动带将该吸引孔固定在范围A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在吸引的同时将吸引喷嘴52从预过滤器5的右端到左端进行驱动,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水平方向的范围A。
接着,驱动带将吸引孔固定在范围B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在吸引的同时将吸引喷嘴52从预过滤器5的左端到右端进行驱动,这次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水平方向的范围B。同样地,可吸引清扫预过滤器5的范围C、D。
附着在预过滤器5的通过吸引喷嘴52吸引的灰尘经由吸引管56、吸引装置58和排气管60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参照图9,在吸引装置58的吸入路径形成有开口部62,并且设置有用于开闭该开口部62的风门64,换气风扇单元16在风门64打开开口部62时用作换气,在进行吸引清扫时,利用风门64关闭开口部62,用于从带的吸引孔吸引灰尘。也就是说,可使用同一个吸引装置58实现吸引清扫功能和换气功能。
此外,图9中没有表示出排气管60,排气管60与吸引装置58的排气口58a连接。
图11表示出不具有壳体34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该静电雾化装置18A如图12和图13所示安装在室内机主体2中。将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并且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的开口部62和风门64的附近,从而使其配置于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流过的部分。
进一步详述,图11的静电雾化装置18A是将具有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和消音装置32一体地安装,不包括散热部28的静电雾化单元30部分和消音装置32收容在各自的壳体(单元壳体66和消音装置壳体68)中,消音装置壳体68的开口部68a与旁通吹出管22d的一端连接并连通,旁通吹出管22d的另一端与主流路20连接并连通。另外,散热部28具有位于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28a,配置翅片28a,以使其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沿着由负压引起的空气流及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吸引空气流的方向,其中,该负压是主流路20侧相比旁通流路22相对成为低压的负压。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隔壁46c从主流路20分离的、且在与主体盖的左侧面之间形成的、而且配置有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成为替代所述旁通吸入管22c和壳体34的部件,并且也收容旁通吹出管22d,作为旁通流路22构成。
由此,通过预过滤器5吸入主体2内的空气从预过滤器5的下游侧的旁通吸入口22a吸入收容部22e,当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该空气流的方向相对于流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的方向平行地在收容部22e内流动。通过像这样在收容部22e内流动的空气可以冷却散热部28,并且通过在单元壳体66形成的开口部(未图示)进入静电雾化单元30。
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换气风扇单元16的周围空间成为旁通流路22,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实现节省空间。另外,翅片28a以使其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沿着空气流的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空气高效地在空气流通用间隙内流动,能够更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36。
此外,对于这种结构,高压变压器24可以配置在换气风扇单元16、静电雾化装置18A等的收容部22e中的任意部位,可以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
此外,该旁通流路22,按照从正面看室内机主体2时空气流相对于通过主流路20的空气流平行地流动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按照上文中详细描述的方式使用分隔壁46c这样简单的结构将主流路20和旁通流路22分支,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旁通流路22,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静电雾化装置18A的预过滤器和主流路20的预过滤器共用预过滤器5。
此外,也可以在位于换气风扇单元16的后部的台架46的下部附近形成开口46d(参照图9),以便引出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配管(未图示)。上述旁通吸入口22a是用于将空气吸入收容部22e而在分隔壁46c(台架侧壁46b)形成的收容部22e的一个开口,通过预过滤器5和室内机的外部连通,但是在台架46的下部形成的开口46d,收容部22e和室内机的外部直接连通,成为吸入周围空气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收容部22e成为使预过滤器5也旁通的旁通流路。因此,吸入到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空气从开口46d流入而不通过预过滤器5,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另外设置静电雾化装置18A用的预过滤器。此外,只要在形成有开口46d的结构中,从室内机的正面或上面看,使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与换气风扇单元16重叠的位置这种构成不发生改变,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收容部22e,同样能够实现节省空间。
如上所述,由于旁通吹出口22b的主流路20侧通过室内风扇8使空气流具有规定的速度,从而产生压差成为被吸引的负压部,因此即使不设置旁通送风扇26,也可以利用通过旁通吹出管22d从作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向主流路20吸引的空气冷却散热部28,将利用静电雾化单元30产生的静电雾吸引到主流路20,并释放到被空调的室内。此外,如果在开口部62和风门64附近,将散热部28配置在吸入到开口部62的空气流过的部分,从而也可以通过由换气风扇单元16吸引的空气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用分隔壁46c将主流路20和成为旁通流路的收容部22e分开,并将产生静电雾的静电雾化装置18A设置在收容部22e中,而且向静电雾化装置18A供给未通过热交换器6未进行温湿度调整的空气,因此在制冷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静电雾化单元30的整个珀尔帖元件36产生结露而提高安全性,并且在加热运行时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与空调机的运转模式无关地、也就是与季节无关地稳定地产生静电雾。
(实施方式2)
接着,作为对图11所示的静电雾化装置18A的散热部28进行冷却的方法,说明其它方法。
冷却该静电雾化装置18A的珀尔帖元件36的散热部28,具有设有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28a,翅片28a如图11~图14所示,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14~图16所示,在构成收容部22e的台架46的后部壁46a的与翅片28a大致相对的位置,设有通向室内机外的例如缝隙状的开口80。
另外,如图14所示,也有时在将吸引装置58装入台架46时,在与吸引装置58相对的分隔壁46c,设有将旁通流路22和主流路20连通的间隙(开口部),在构成分隔壁46c的台架46的一侧壁(左侧壁)46b和后导向部48的一侧壁(左侧壁)48b之间产生若干的间隙。其结果是,在图16所示的热交换器6的下方附近、室内风扇8的上游,通过室内风扇8的旋转而产生的负压发生作用,引导旁通流路22内的空气。由此,在旁通流路22内产生新的空气流,对静电雾化装置18A进行强制冷却。
另外,因为开口80设于与翅片28a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相对的台架46的后部壁46a,所以从开口80流入的室内机外的空气直接顺畅地通过翅片28a间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对翅片28a高效地进行冷却。因此,翅片28a的散热性能提高,珀尔帖元件36的冷却效果提高。
而且,由远离旁通流路22的室内风扇8利用其吸引力吸引的旁通流路22内的吸引气流,会引起来自开口80的流入,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热交换器6的下方附近的间隙和开口80的高度位置相同,所以成为大致向前的流动。因此,翅片28a的其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沿着由室内风扇8吸引的空气流的方向,因此,空气在翅片28a间的空气流通用间隙高效地流通,可以进一步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36。
另外,在热交换器6的下方附近的间隙与开口80的高度位置存在差,发生上下方向的空气流的情况下,如果在上下方向且前后方向构成翅片28a,则空气流也顺畅地通过翅片28a间的空气流通用间隙,能够高效地冷却翅片28a。无论如何,只要沿着空气流,以使空气顺畅地流入空气流通用间隙的方式构成翅片28a的朝向即可。
另外,如图11或图14所示,散热部28的翅片28a形成为与珀尔帖元件36相对的中央部分的高度较高且越靠外侧翅片高度越低的大致山形状。因此,自中央部分起的翅片28a的翅片高度的尺寸差部分容易接触新鲜的空气,更有效地进行散热,进而可提高珀尔帖元件36的冷却效果。
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高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36,所以可以提高对珀尔帖元件36施加的电压以获得更多的结露水,能够增大静电雾的产生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空调机可有效地冷却珀尔帖元件的冷却部,能够可靠地产生静电雾,因此,作为大量生产的一般家庭用的空调机特别有用。
附图标记说明
2室内机主体、2a前面吸入口、2b上面吸入口、
4前面板、5预过滤器、6热交换器、
8室内风扇、10吹出口、12上下叶片、
14左右叶片、16换气风扇单元、
18,18A静电雾化装置、20主流路、
22旁通流路、22a旁通吸入口、
22b旁通吹出口、22c旁通吸入管、
22d旁通吹出管、22e收容部、24高电压变压器、
26旁通送风扇、28散热部、28a翅片、30静电雾化单元、
32消音装置、34壳体、36珀尔帖元件、
36a散热面、36b冷却面、38放电电极、
40相对电极、42控制部、44珀尔帖驱动电源、
46台架、46a后部壁、46b侧壁、46c分隔壁、
46d开口、48后导向部、48a后部壁、48b侧壁、
50预过滤器自动清扫装置、52吸引喷嘴、
54导轨、56吸引管、58吸引装置、
58a排气口、60排气管、62开口部、64风门、
66单元壳体、68消音装置壳体、68a开口部、80开口。

Claims (5)

1.一种具备室内机的空调机,该室内机具有:热交换器、输送在该热交换器中已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的室内风扇和将从该室内风扇吹送的空气吹出的吹出口,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包括:
分隔壁,将所述室内机的内部划分为第一区划室和第二区划室,所述第一区划室收容有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室内风扇,并形成通过所述室内风扇吹送且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所流通的主流路;和
静电雾化单元,收容于所述第二区划室内,使空气中的水分结露并通过高压放电使其作为静电雾向室内放出,其中
该静电雾化单元包括:珀尔帖元件;通过高压放电使因珀尔帖元件的冷却而结露的水成为静电雾的放电电极;和对所述珀尔帖元件的热进行散热,具有位于空气流通用间隙的多个翅片的散热部,
所述分隔壁具有将所述第一区划室和所述第二区划室连通的开口部,通过因所述室内风扇的动作而产生的所述主流路内的负压将所述第二区划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分隔壁的开口部吸引至所述第一区划室,所述翅片的所述空气流通用间隙在大致沿着从所述第二区划室吸引至所述第一区划室的空气流的方向上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的开口部位于所述吹出口的附近,通过所述室内风扇的动作,所述主流路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划室为低压的负压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的开口部位于所述室内风扇的上游侧,通过所述室内风扇的动作,所述主流路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划室为低压的负压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散热部的翅片采用与珀尔帖元件相对的中央部分的高度高且外侧的翅片的高度低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室内机的一部分,以与所述翅片间的空气流通用间隙大致相对的方式设有与室内机外连通的开口,空气流通过所述空气流通用间隙。
CN200980131981.0A 2008-09-12 2009-09-04 空调机 Active CN1021242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4698 2008-09-12
JP2008-234698 2008-09-12
JP2009-198393 2009-08-28
JP2009198393A JP5405943B2 (ja) 2008-09-12 2009-08-28 空気調和機
PCT/JP2009/004387 WO2010029716A1 (ja) 2008-09-12 2009-09-04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24275A true CN102124275A (zh) 2011-07-13
CN102124275B CN102124275B (zh) 2014-06-18

Family

ID=4200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1981.0A Active CN102124275B (zh) 2008-09-12 2009-09-04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36665B1 (zh)
JP (1) JP5405943B2 (zh)
CN (1) CN102124275B (zh)
WO (1) WO2010029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8402C (zh) * 2004-04-23 2009-05-20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带有静电雾化器的加热送风装置
US10980911B2 (en) 2016-01-21 2021-04-20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Flexible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695259B2 (en) 2016-08-08 2023-07-04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Modular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283245B2 (en) 2016-08-08 2022-03-22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Modular ion generator device
CN107747760A (zh) * 2017-07-27 2018-03-0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双贯流射流空调及空调室内机
CA3091418A1 (en) 2018-02-12 2019-08-15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Self cleaning ion generator device
US11581709B2 (en) 2019-06-07 2023-02-14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Self-cleaning ion generator device
WO2023185064A1 (zh) * 2022-03-30 2023-10-0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6905B2 (ja) 2004-03-26 2008-06-0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123203B2 (ja) * 2004-07-15 2008-07-2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701746B2 (ja) 2005-02-23 2011-06-15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
JP2008010820A (ja) * 2006-05-30 2008-01-17 Kyocera Corp ヒートシンク及び基地局装置
JP4875941B2 (ja) * 2006-07-31 2012-0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
JP4976828B2 (ja) * 2006-11-27 2012-07-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能付き空気調和機
JP2008177314A (ja) * 2007-01-18 2008-07-31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8190813A (ja) * 2007-02-07 2008-08-2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静電霧化装置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
JP4399469B2 (ja) * 2007-02-07 2010-01-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91262A (ja) 2010-04-22
CN102124275B (zh) 2014-06-18
EP2336665A4 (en) 2014-05-14
JP5405943B2 (ja) 2014-02-05
EP2336665A1 (en) 2011-06-22
WO2010029716A1 (ja) 2010-03-18
EP2336665B1 (en)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24275B (zh) 空调机
CN101828077B (zh) 空调机
CN101970942B (zh) 空调机
JP2009216286A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149977B (zh) 空调机
JP518938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903706B (zh) 空调机
JP506034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510988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2138044B (zh) 空调机
JP2009216312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164251A (ja) 空気調和機
JP512016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020578A (ja) 空気調和機
JP552650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86795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216313A (ja) 空気調和機
JP4985567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20423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4020577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9210227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0065976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