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5957A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5957A
CN102115957A CN2011100058460A CN201110005846A CN102115957A CN 102115957 A CN102115957 A CN 102115957A CN 2011100058460 A CN2011100058460 A CN 2011100058460A CN 201110005846 A CN201110005846 A CN 201110005846A CN 102115957 A CN102115957 A CN 102115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sensor
work feed
time
puls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5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5957B (zh
Inventor
横田哲久
沟渊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15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5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5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5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能够在沿着送布方向的布端形成正确的针迹。该缝纫机具有送布牙、端部调节机构和控制单元,该端部调节机构具有检测被缝制物有无的布传感器。当布传感器检测出有布状态时,控制单元使脉冲电动机向被缝制物的一端缘从布传感器离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无布状态,当布传感器检测出无布状态时,控制单元使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接近布传感器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有布状态。控制单元具有判别单元,该判别单元对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判别,并将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开始旋转。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上下重叠的两片被缝制物的缝边保持一定而将上下被缝制物缝合在一起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缝纫机:为了将上下重叠的两片被缝制物(布)的缝边保持一定而缝合在一起,在针板上表面设有使布在与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上布控制装置和下布控制装置。
例如,如日本特开昭58-19257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59-14881号公报所述,上布控制装置和下布控制装置具有:辊子,该辊子分别与上布、下布接触,并以沿着送布方向(缝制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从而使布移动;以及传感器,该传感器分别对沿着上下布的送布方向的一端缘进行检测,所述上布控制装置和下布控制装置在缝制中利用传感器对布端缘进行检测,并通过脉冲电动机使辊子旋转,使缝边保持一定。
即,当传感器检测到有布端时,向布端缘从传感器上离开的分离方向对辊子进行旋转控制,当检测到没有布端缘时,向布端缘覆盖传感器的接近方向对辊子进行旋转控制,从而能够使布端缘相对于落针位置处于固定的位置。
又,当用这种缝纫机进行缝制时,为了使上布与下布对准,有时会在彼此的布端上预先形成楔形(V字形)的切口即缺口N(参考图14),将该缺口N作为记号进行缝制。
又,沿着所述送布方向的布端缘按照衣服等的形状被裁成规定形状,但在这种裁断端部上,有时会飞出布的纤维即线的绒毛(擦毛)B(参考图17)。
为了检测这些缺口N和绒毛B的有无,已知有例如日本特开平6-121887号公报所述的装置,该装置将采用光纤的布端检测点排列在与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基于所检测的布端位置的变化和预先设定的模糊规则对缺口N和绒毛B的有无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日本特开平6-121887号公报所述的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其为了检测布端使用光纤组,装置昂贵,并且由于是基于模糊规则进行检测,因而控制系统也变得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使上下被缝制物的沿着送布方向的端缘一致而进行缝合的控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其具有:
送布牙,该送布牙沿送布方向传送上下重叠的上下被缝制物;
端部调节机构,该端部调节机构具有:在所述送布牙的送布方向跟前对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有无分别地进行检测的布传感器、能够与上下被缝制物分别接触并能够使接触的上下被缝制物向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中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的旋转构件、以及能够使所述旋转构件正反旋转的脉冲电动机,所述端部调节机构在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沿着所述送布方向的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一端缘的位置分别地进行移动调节;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有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从所述布传感器离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无布状态,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无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接近所述布传感器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有布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判别单元,该判别单元对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判别,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开始旋转。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具有与技术方案1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该缝纫机具有:设定单元,该设定单元对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任意设定;以及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对该设定的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存储。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具有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基于缝纫机主轴转速和送布节距而确定。
发明效果
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在从检测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开始该状态所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规定阈值之前,不进行使被缝制物的端部移动的控制,因而当缺口和绒毛的检测比与阈值相对应的被缝制物的送布方向的长度小时,不进行使被缝制物的端部移动的动作。因此,即使存在缺口或绒毛也不会受其影响,能够沿着被缝制物的端部形成针迹。
又,被缝制物的端部检测和缺口及绒毛的应对能够通过共同的检测单元进行,不需要设置用于应对缺口的专用传感器及其处理电路,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实现处理的简单化。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能够进行阈值的设定,因而能够按照形成在被缝制物上的缺口或绒毛的大小使用适当的阈值。又,既可以避免阈值过大,又可以将实际上对于被缝制物端部的缝制方向产生偏差时的被缝制物的移动响应性的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上下送布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落针位置附近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与各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与下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与下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6是螺线管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与上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侧方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与上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9是布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10是对于布传感器的检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控制装置周围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设置布时的上下送布缝纫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布端位置控制的检测单元的俯视图。
图14是放大了布端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表示存在缺口的情况。
图15是放大了布端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表示不存在缺口的情况。
图16是表示对于每种主轴转速准备的设定节距与判断时间的关系的布移动量表的说明图。
图17是放大了布端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表示存在绒毛的情况。
图18是表示布端位置控制的详细情况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送布牙
2送布脚
3下侧辊(端部调节机构)
4下侧脉冲电动机(调节驱动源)
5下侧连结机构(端部调节机构)
6下侧螺线管(端部调节机构)
7上侧辊(端部调节机构)
8上侧脉冲电动机(调节驱动源)
9上侧连结机构(端部调节机构)
10上侧螺线管(端部调节机构)
11分离板(端部调节机构)
13控制装置(控制单元)
14针板
19压布(压脚)
20引导板(端部调节机构)
24下侧布传感器(检测单元)
25上侧布传感器(检测单元)
54操作面板(设定单元)
C1下布(被缝制物)
C2上布(被缝制物)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
对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缝纫机100具有缝纫机主体SM、端部调节机构WM以及控制装置13,该端部调节机构WM对被缝制物的沿着针迹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移动调节。
本实施形态的缝纫机主体SM使用上下送布缝纫机。
如图1所示,上下送布缝纫机具有可上下移动地支撑未图示的针杆的缝纫机臂部SMA、以及在缝纫机臂部SMA的下方与其相对的缝纫机头部SMB,能够通过改变重叠放置在针板14上的上下两片布(被缝制物)C1、C2的送布量来进行归拢缝制。所述针板14固定配置在缝纫机头部SMB上,并且与缝纫机头部SMB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缝纫机主体SM具有压脚19、送布牙1、送布脚2,端部调节机构WM具有下侧端部调节机构LWM、上侧端部调节机构UWM、布传感器24、25、分离板11、以及引导板20。
(送布牙)
如图2所示,送布牙1通过配置在针板14下方的具有公知结构的送布牙前后送布机构(省略图示)和送布牙上下送布机构(省略图示),在针板14上进出而进行送布动作,并且从下方与重叠放置在针板14上的两片布中的下侧的布(下布)C1接触并与后述的压脚19协作而将上下布C1、C2向一个方向送出。
(压布和送布脚)
如图2所示,送布脚2通过配置在针板14上方的具有公知结构的送布脚前后送布机构(省略图示)和送布脚上下送布机构(省略图示),沿侧面看呈椭圆形的轨道运动,并且从上方与所述上侧的布(上布)C2接触而进行送布动作。
压脚19在所述送布牙1的上方与其相对配置,并且从上方与上布C2接触并利用弹性作用力按压在针板14的上表面上。
(端部调节机构)
端部调节机构WM配置在所述送布牙1的送布方向的跟前侧(上游侧),如图2所示,在上游侧配置有分离板11,并且在分离板11的上下配置有作为旋转构件的上侧辊7和下侧辊3,此外,在送布方向的分离板11与送布牙1之间配置有上下侧布传感器24、25。
(分离板)
分离板11的一端侧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固定在支撑板44(图7)的底面上,并且在针板14的上表面的上方配置成下布C1可以通过。分离板11形成为其顶端向上方弯曲。
(下侧端部调节机构)
在图3~图5中,下侧端部调节机构LWM相对于沿着送布方向连接落针点的延长线配置在缝纫机臂部SMA相反侧的缝纫机头部SMB的上表面的下方,具有下侧辊3、作为驱动单元的下侧脉冲电动机4、下侧连结机构5、下侧螺线管6、下侧布传感器24。所述下侧辊3和下侧脉冲电动机4构成下侧旋转单元(旋转单元)。
下侧端部调节机构LWM通过使旋转轴21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在缝纫机头部SMB的机架上而使各构件保持在缝纫机头部SMB上。
托架16形成为五边形,其一个角固定于所述旋转轴21的一端。
在所述托架16上固定有下侧脉冲电动机4,所述脉动电动机4具有与旋转轴21平行的输出轴,并且摇臂17的一端(基端)也固定在该托架16上。
摇臂17形成为沿所述脉冲电动机4的输出轴的放射方向伸长的长条状,下侧辊3旋转自如地支撑于该摇臂17的另一端(自由端)。在所述脉冲电动机4的输出轴与下侧辊3之间架设有沿着摇臂17的环状带(同步带)15。由此,当下侧脉冲电动机4的输出轴正转或反转时,该旋转通过同步带15传递给下侧辊3,使下侧辊3正转或反转。
下侧辊3的外周面形成为锯齿状,以便在与布接触时,能够可靠地捕捉布而使其移动。
通过所述摇臂17的顶端上下移动,下侧辊3能够在上升时从形成于针板14的开口部(未图示)向针板14的上表面的上方略微突出。此时下侧辊3从下方与下布C1(图2)接触并与所述分离板11压接,并且通过旋转在与送布方向交叉(垂直)的方向上使布往复移动。
在所述旋转轴21的另一端设有下侧连结机构5,该下侧连结机构5具有摇臂17、驱动柄22、传递连杆23。
驱动柄22是以旋转轴21为中心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棒状板材,旋转轴21固定于该驱动柄22的一端部。传递连杆23的一端部通过螺钉等连结固定于驱动柄22的另一端部。
传递连杆23是沿驱动柄22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截面L字形的板材,下侧螺线管6的铁芯62能够从下方与传递连杆23的另一端部抵接。
下侧螺线管6配置成可使铁芯62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该下侧螺线管6支撑在壳体60上,该壳体60固定在缝纫机头部SMB的框架上。
所述铁芯62的顶端与所述传递连杆23的顶端下表面接触,当铁芯62伸出时传递连杆23被推起,当铁芯62缩回时传递连杆23向下方移动。另外,也可以设置对传递连杆23施加向下移动的力的弹簧等施力构件。也就是说,也可以做成传递连杆23通过下侧螺线管6向上方移动、通过弹簧向下方移动的结构。
支撑台61固定在所述壳体60上,当铁芯62未被驱动时,支撑台61从下方支撑传递连杆23。
下侧螺线管6根据流过的电流量改变铁芯62的移动量。由此,下侧螺线管6可以根据流过的电流量经由下侧辊3控制对布施加的推压力。下侧螺线管6沿向线圈64通电而使铁芯62上升的方向安装。并且,随着通电电流的增大,使铁芯62上升的推力也增大。由此,易于利用下侧辊3来进行推压力调整。
即,下侧螺线管6起到“下侧推压单元”的作用。
如图6所示,下侧螺线管6由壳体60、铁芯62、线圈用框架63、线圈64、磁性构件65等构成。壳体60具有支撑轴承60A、60B的非磁性体60C。铁芯62可沿轴向移动且不可旋转地支撑在轴承60A、60B上。固定安装在铁芯62上的磁性构件65为圆筒形,且在其一部分上形成有使始于轴心的半径变化的台阶部65a。并且,通过这种形状可以获得推力不取决于行程的特定行程区间(后面详细叙述)。
(上侧端部调节机构)
在图3、图7、图8中,上侧端部调节机构UWM隔着沿送布方向连接落针点的延长线处于所述下侧端部调节机构LWM的相反侧,且配置于缝纫机头部SWA的上表面,具有作为旋转构件的上侧辊7、作为驱动单元的上侧脉冲电动机8、上侧连结机构9、上侧螺线管10。上侧辊7和上侧脉冲电动机8构成上侧旋转单元(旋转单元)。
除了上侧连结机构9的构造以外,上侧端部调节机构UMW虽然与所述下侧端部调节机构LWM配置关系不同,但具有相同的构造。
上侧端部调节机构UWM通过使旋转轴33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在缝纫机头部SMB的机架上而使各构件保持在缝纫机头部SMB上。
在固定于所述旋转轴33一端的托架31上固定有上侧脉冲电动机8,该上侧脉冲电动机8具有与旋转轴33平行的输出轴,并且摇臂32的一端(基端)也固定在该托架31上。
上侧辊7可旋转地支撑于摇臂32的顶端,并且在上侧脉冲电动机8的输出轴与上侧辊7之间架设有环状带(同步带)。
在所述摇臂32的顶端下降时,上侧辊7从上方与上布C2(图2)接触并与所述分离板11压接,并且通过旋转沿与送布方向交叉(垂直)的方向使布往复移动。
在所述旋转轴33的另一端设有上侧连结机构9,该上侧连结机构9具有驱动柄34、传递连杆35、旋转连杆36。
支撑于旋转轴33的另一端部的驱动柄34,在其从旋转轴33沿径向(向上的方向)延伸的顶端部处,旋转自如地连结有传递连杆35的一端部。
传递连杆35在与驱动柄3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水平方向)上延伸,沿该传递连杆35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连结孔35a。
旋转连杆36的下端固定在上侧螺线管10的铁芯72上,旋转连杆36的中间部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撑构件71上,该支撑构件71固定在壳体70上,旋转连杆36与驱动柄34大致平行地配设。旋转连杆36的上端旋转自如地与传递连杆35的所述多个连结孔35a的任意一个有选择地连结。
上侧螺旋管10支撑在壳体70上,该壳体70固定在缝纫机头部SMB的框架上。
上侧螺线管10被配置成可使铁芯72沿传递连杆35的延伸方向移动。
另外,上侧螺线管10的内部结构与下侧螺线管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即,上侧螺线管10起到“上侧推压单元”的作用。
在如图7所示的所述支撑板44的上表面螺纹固定有如图1所示的引导板20。所述支撑板44通过未图示的齿条、小齿轮与图1所示的调节刻度盘45连结。当转动调节刻度盘45时,可以相对于与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G对分离板11和引导板20进行位置调整。
引导板20以配置在分离板11的上侧的状态通过螺钉安装于支撑板44的上表面。引导板20的下表面与分离板11的上表面相对且形成有用于使上布C2通过的间隙。该引导板20的送布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伸出到上侧辊7跟前,并且引导板20的下表面起到将上布C2引导到上侧辊7与分离板11之间的间隙中的引导面的作用。另外,引导板20的送布方向上游侧的端部随着靠近上游侧而渐渐向上方倾斜。
(布传感器)
如图2所示,下侧布传感器24和上侧布传感器25为了在缝制时使缝边、即从沿着布的送布方向的一侧端部(称为一端缘)到针迹的长度保持一定,对一端缘相对于与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向是否处于规定位置进行检测,并且下侧布传感器24和上侧布传感器25在下侧辊3和上侧辊7的送布方向下游侧与上下布C1、C2的送布路径相对地靠近配置。
在图9、图10中,固定于缝纫机头部SMB上表面的传感器台41的顶端通过下臂部41A和上臂部41B而形成为双枝状,在该双枝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固定配置有反射板46。反射板46的上下表面为反射面。
在设置于下臂部41A的下侧布传感器24和设置于上臂部41B的上侧布传感器25中,在上下臂部41A、41B的内侧面41a、41b上分别设有布有无传感器42和布端传感器43,布有无传感器42和布端传感器43隔着反射板46分别相对。
所述布有无传感器42和所述布端传感器43分别由发光传感器42a、43a和受光传感器42b、43b构成,如图10所示,所述内侧面41a、41b形成为V字形,由此,从发光传感器42a、43a发出的光可通过反射板46的反射而被受光传感器42b、43b接受。
在上下臂部41A、41B的顶端侧配置有布有无传感器42,在上下臂部41A、41B的里侧配置有布端传感器43。
上布C2、下布C1可分别从上臂部41B与反射板46之间、下臂部41A与反射板46之间穿过。
当下布C1或上布C2进入下臂部41A与反射板46之间或上臂部41B与反射板46之间时,从各发光传感器42a、43a发出的光被布遮住而不能被反射板46反射,因此各受光传感器42b、43b不能检测到光,由此进行布有无或布端的检测。
即,下侧布传感器24起到“下侧检测单元”的作用,上侧布传感器25起到“上侧检测单元”的作用。
(控制装置)
如图11所示,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13具有:CPU51,该CPU51执行各种运算处理和各种控制程序;ROM52,该ROM52存储有与送布牙1和送布脚2的驱动控制、各脉冲电动机4、8的驱动控制、各螺线管6、10的驱动控制有关的程序;RAM53,该RAM53将与CPU51的处理有关的各种数据、以及对各受光传感器42b、43b设定的规定时间或送布距离存储到工作区域中。
当布有无传感器42检测到有布时,控制装置13利用布端传感器43对布端进行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确定各辊3、7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量,并驱动各脉冲电动机4、8。而且,当进行归拢缝制时,为了根据归拢量调整由辊3、7产生的布的推压力,控制装置13驱动各螺线管6、10。
在控制装置13上连接有:作为缝制动作、送布牙1和送布脚2的驱动源的缝纫机电动机56;检测其轴角度的编码器57;各脉冲电动机4、8;各螺线管6、10;上下布传感器24、25的各布有无传感器42、42;以及上下布传感器24、25的各布端传感器43、43.
又,控制装置13与作为设定输入单元的操作面板45和显示装置55相连,该操作面板45用于通过未图示的界面进行各种设定,尤其是输入布传感器24、25的各受光传感器42b、43b的阈值,显示装置55对设定内容等进行显示。
(缝制前的布设置动作)
接下来,通过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缝纫机缝制前的布的设置动作进行说明,该流程图在CPU51的控制下执行。
在执行缝制前设置布时,对位于下臂部41A的顶端侧的布有无传感器42是否检测到下布C1进行判断(步骤S1)。在步骤S1中,如果判断为下臂部41A的布有无传感器42检测到下布C1的话(步骤S1:是),则驱动下侧螺线管6而使下侧辊3上升(步骤S2),驱动下侧脉冲电动机4(步骤S3)。由此,下侧辊3旋转并与下布C1抵接,通过下侧辊3的旋转,下布C1被拉入传感器台41的里侧。
接下来,对位于下臂部41A的里侧的布端传感器43是否检测到下布C1进行判断(步骤S4)。如果判断为下臂部41A的布端传感器43检测到下布C1的话(步骤S4:是),则使下侧脉冲电动机4停止(步骤S5)。
接下来,对位于上臂部41B的顶端侧的布有无传感器42是否检测到上布C2进行判断(步骤S6)。如果判断为上臂部41B的布有无传感器42检测到上布C2的话(步骤S6:是),则驱动上侧螺线管10而使上侧辊7下降(步骤S7),驱动上侧脉冲电动机8(步骤S8)。由此,上侧辊7旋转并与上布C2抵接,通过上侧辊7的旋转,上布C2被拉入传感器台41的里侧。
接下来,对上臂部41B的布端传感器43是否检测到上布C2进行判断(步骤S9),如果判断为检测到上布C2的话(步骤S9:是),则使上侧脉冲电动机8停止(步骤S10)。
(布端位置控制动作)
接下来,对缝纫机100的布端位置控制动作进行说明。
缝纫机100如上所述在控制装置13(CPU51)的控制下执行图12所示的流程图,由此,在缝制中,利用上下的布端传感器43对上下布C1、C2各自的沿着送布方向的一端缘(布端)进行检测,并对上侧脉冲电动机8和下侧脉冲电动机4进行控制,以使上布C2和下布C1的各布端总是从布端传感器43的位置通过。
上下布端传感器43预先设有如上所述由受光传感器43b检测的检测光强度的阈值,当受光传感器43b的输出未达到阈值时,由于被布端遮挡的区域较大,控制装置13判断为“有布端(有布)”,当受光传感器43b的输出为阈值以上时,由于未被遮挡或被遮挡的区域较小,控制装置13判断为“无布端(无布)”。而且,在缝制中,由该布端传感器43进行的布端检测根据CPU51的内部时钟周期性(例如每1[msec])执行。
上述的动作以上布C2为例进行说明,当上布C2的布端被上侧的布端传感器43所检测到时(图13中的双点划线),控制装置13对上侧脉冲电动机8向调整方向G的反方向进行驱动控制,当上布C2的布端未被布端传感器43所检测到时(图13中的实线),控制装置13对上侧脉冲电动机8向调整方向G的正方向进行驱动控制。并且,对下布C1也进行相同的控制。
即,上下布C1、C2分别以布端传感器43为中心左右交互地反复移动并进行送布,由此沿着布端形成针迹。
此外,作为针对缺口或绒毛的对策,本发明的控制装置13在上述布端位置控制中进行以下的控制。
在图14中,当在布端传感器43的检测区域A内在布端上存在缺口N时,受光传感器43b的输出为阈值以上,控制装置13就判断为“无布端”。其结果,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理的话,则即使布端位于正确的位置,布也会被向调整方向G的正方向移动。
因此,在该控制装置13的布端位置控制中,如果从受光传感器43b的输出变成“无布端”的状态开始到将布送出预先设定的距离L1为止持续判断为“无布端”的话,则对上侧脉冲电动机8或下侧脉冲电动机4进行动作控制,以使布向调整方向G的正方向(有布端的方向)移动。
该距离L1最好是比一般缺口N的送布方向的长度长的距离,可以从上述操作面板54(设定单元)对其数值进行设定。
如图15所示,根据上述控制,虽然被受光传感器43b检测为无布端,如果是并没有缺口N的布端的话,在将布送出距离L1期间,周期性执行的受光传感器43b的检测结果每次都判断为“无布端”,但如果在由于缺口N而判断为无布端的情况下,则在通过了缺口N的位置的时刻判断为“有布端”。因此,这样一来,从做出“无布端”的判断开始到将布送出距离L1期间,对该判断是否持续进一步进行判断,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缺口N引起的布端的误检测。
另外,为了对是否已经过上述距离L1进行判断,控制装置13需要从受光传感器43b作出无布端的检测的时刻开始对是否将布送出距离L1进行监视。
上下送布缝纫机可以通过设置在缝纫机头部的送布节距刻度盘60对每一针的送布量即送布节距进行设定。所设定的送布节距的设定量通过与送布节距刻度盘60连动的未图示的电位计传送给控制装置13。另外,可以容易地想到用操作面板54代替送布节距刻度盘60来设定送布节距。
可以根据该设定节距和基于编码器57的输出的缝纫机主轴转速(旋转速度)来求得送布量的变化。也就是说,控制装置13根据从检测到“无布端”开始经过的时间(作为“判断时间”)对是否已将布送出距离L1进行监视。
图16的布移动量表表示在缺口N最大也不到2[mm]的前提下将判断距离L1设定为2[mm]的情况的例子。图16的左表为主轴转速为1000[rpm]时的相应的布移动量表。当主轴转速为1000[rpm]时,主轴每一次旋转能够将布送出设定节距那么长的距离。也就是说,判断时间根据下式(1)算出。
[判断时间]=[距离L1]/([设定节距]/[周期])           ……(1)
由于周期为0.06[s],因此例如当设定节距为1[mm]时,将布送出距离L1所需的时间为0.12[s];当设定节距为2[mm]时,将布送出距离L1所需的时间为0.06[s];当设定节距为3[mm]时,将布送出距离L1所需的时间为0.04[s]。另外,在图16中,对于设定节距仅图示了一部分,但在布移动量表中设定有更加细致的条目。另外,在图16的右表中图示主轴转速为2000[rpm]时的布移动量表,判断时间同样可以根据上式(1)算出。
另外,在图16中仅图示了主轴转速为1000[rpm]和2000[rpm]时的布移动量表,但可以根据更多的主轴转速进行准备。
在缝制时,如果布端传感器43检测出“无布端”,控制装置13就根据此时的编码器57的输出求出主轴转速,读取相对应的布移动量表,根据当前的设定节距确定判断时间。然后开始计时,根据该判断时间经过前“无布端”的检测是否持续来对“无布端”的检测是否真的由布端的检测引起或是由缺口N的误检测引起进行判断。
也就是说,当受光传感器43b检测为“无布端”时,控制装置13读取当前的设定节距,根据编码器57的输出求出主轴转速,读取相对应的布移动量表,根据当前的设定节距确定判断时间。然后,从那以后直到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对每一[msec]进行的受光传感器43b的“无布端”检测是否持续进行判断。当经过了判断时间时,受光传感器43b被认为是对布端进行了检测,使布向调整方向G的反方向移动,当判断时间经过前受光传感器43b的检测状态变成“有布”时,认为是由缺口N的误检测引起,不使布向布的调整方向G的反方向移动。
而且,作为针对绒毛的对策,控制装置13在上述布端位置控制中进行以下的控制。
在图17中,当在布端传感器43的检测区域A内在布端上存在绒毛B时,受光传感器43b的输出未达到阈值,控制装置13就判断为“有布端”。其结果,如果不进行任何处理的话,则即使布端位于正确的位置,布也会被向调整方向G的反方向移动。
因此,在该控制装置13的布端位置控制中,如果将布送出预先设定的距离L2之前持续判断为“有布端”的话,则对上侧脉冲电动机8和下侧脉冲电动机4进行动作控制,以使布向调整方向G的反方向(无布端的方向)移动。
该距离L2最好是比一般绒毛B的送布方向的长度长的距离,可以从上述操作面板54(设定单元)对其数值进行设定。
与上述缺口N的情况相同,虽然被受光传感器43b检测为有布端,如果是并没有绒毛B的布端的话,在将布送出距离L2期间,周期性执行的受光传感器43b的检测结果每次都判断为“有布端”,但如果在由于绒毛B而判断为有布端的情况下,则在通过了绒毛B的位置的时刻判断为“无布端”。因此,这样一来,从做出“有布端”的判断开始到将布送出距离L2期间,对该判断是否持续进一步进行判断,从而能够防止由于绒毛B引起的布端的误检测。
并且,用于判断是否已经过上述距离L2的手法与判断上述缺口N的距离L1时的手法完全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下面,基于图18的流程图对利用CPU51执行的布端位置的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虽然对于上布C2和下布C1的布端位置控制是分别单独进行的,但其控制内容是大致相同的,因此在该流程图中,仅表示对于上布C2的处理,省略对于下布C1的控制的说明。
首先,对周期性布端传感器43是否检测到布端进行判断(步骤S21),当受光传感器43b的检测光量未达到阈值而得到“有布端”的判断时(步骤S21:是),读取当前的设定节距,并且根据编码器57的输出算出缝纫机主轴转速(步骤S22)。
然后,根据所算出的主轴转速,参考图16所示的布移动量表,按照设定节距读取将布送出距离L2所需的判断时间,利用CPU51的内部时钟开始计时(步骤S23)。接着,当经过布端传感器43的下一次检测周期时,再次利用布端传感器43对布端的有无进行检测(步骤S25)。
其结果,当没有检测到布端时(步骤S25:否),认为步骤S21的有布端检测是由绒毛B引起的误检测,进行步骤S26的处理,控制脉冲电动机使布向右方(正方向)移动。另外,此时,结束从步骤S23开始的判断时间的计时。然后,进行步骤S36的处理。由此,当经过下一次的检测周期时,返回步骤S21,进行下一次新的布端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5中检测到“有布端”时(步骤S25:是),对是否已经过判断时间进行判断(步骤S27),当没有经过判断时间时(步骤S27:否)返回到步骤S24的处理,当已经过判断时间时(步骤S27:是),认为步骤S21的有布端的检测是正确的,控制脉冲电动机使布向左方(反方向)移动(步骤S28)。另外,此时结束从步骤S23开始的判断时间的计时。然后,进行步骤S36的处理。由此,当下一次检测周期经过时,返回步骤S21,进行下一次新的布端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1的判断中由于受光传感器43b的检测光量为阈值以上而判断为“无布”时(步骤S21:否),读取当前的设定节距,并且根据编码器57的输出算出缝纫机主轴转速(步骤S29)。
然后,根据主轴转速,参考图16所示的布移动量表,获得与设定节距相对应的将布送出距离L1所需的判断时间。然后开始判断时间的计时(步骤S30),当经过布端传感器43的下一次检测周期时,再次利用布端传感器43对布端的有无进行检测(步骤S32)。
其结果,当检测到布端时(步骤S32:是),认为步骤S21的无布端的检测是由缺口N引起的误检测,进行步骤S33的处理,控制脉冲电动机使布向左方(反方向)移动。另外,此时,结束从步骤S30开始的判断时间的计时。然后,当经过下一次的检测周期时(步骤S36),返回步骤S21,进行下一次新的布端检测处理。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2中再次检测到“无布端”时(步骤S32:否),对是否已经过判断时间进行判断(步骤S33),当没有经过判断时间时(步骤S33:否)返回到步骤S31的处理,当已经过判断时间时(步骤S33:是),认为步骤S21的无布端的检测是正确的,控制脉冲电动机使布向右方(正方向)移动(步骤S34)。另外,此时结束从步骤S30开始的判断时间的计时。然后,进行步骤S36的处理。
由此,当下一次检测周期经过时,返回步骤S21,进行下一次新的布端检测处理。
另外,通过布有无传感器42对上布C2和下布C1的终端部进行检测,在缝制结束前反复执行上述布端位置控制。CPU51在步骤S23和步骤S33中,起到“判断单元”的作用。
(实施形态的效果)
如上所述,对于下布C1和上布C2各自来说,上下送布缝纫机100的控制装置13在从检测到无端部开始的送布距离超过距离L1之前不进行使布端部移动的控制,因此当缺口N在送布方向上小于距离L1时,不进行使布端部移动的动作,因而即使存在缺口N也不会产生误检测,可以沿着各布C1、C2的端部形成针迹。
并且,同样地,对于下布C1和上布C2各自来说,控制装置13在从检测到有端部开始的送布距离超过距离L2之前不进行使布端部移动的控制,因此当绒毛B在送布方向上小于距离L2时,不进行使布端部移动的动作,因而即使存在绒毛B也不会产生误检测,可以沿着各布C1、C2的端部形成针迹。
又,由于采用对布C1、C2的端部进行检测的下侧布传感器24、上侧布传感器25,能够防止缺口N和绒毛B的误检测,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检测缺口N和绒毛B的专用传感器及其处理电路,因而可以减少零件件数并实现处理的简单化。
又,在上述上下送布缝纫机100中,能够通过操作面板54(设定单元)分别设定输入用于判断缺口N和绒毛B的有无的阈值即规定距离L1、L2,并将它们存储到控制装置13的RAM53(存储单元)中,因此通过设定更加正确的距离,能够更加合适地调节缺口N和绒毛B的识别和送布追踪性的平衡。
又,上下送布缝纫机100具有将下侧辊3推压到下布C1上的下侧螺线管6,并且还具有将上侧辊7推压到上布C2上的上侧螺线管10。由于控制装置13能够任意地控制各螺线管6、10的推力,因此当进行归拢缝制时,通过对于下布C1和上布C2的推压力的控制,能够实现任意归拢量的缝制。
另外,在进行归拢缝制时,由于每一针的送布节距产生变动,因而在与规定距离L1、L2的比较方面,也可以将对于下布C1或上布C2的推压力或决定该推压力的各螺线管6、10的驱动电流值考虑到布的移动距离的计算中。例如,如果螺线管6或10的驱动电流值增大,则对于下布C1或上布C2的推压力增大而使布的移动速度降低,因此,也可以将由布移动量表获得的判断时间修改成乘以一个系数而使判断时间变长,该系数随着驱动电流值增大而增大。
(其它)
在上述控制装置13中,例如,也可以通过操作面板54分别对是否执行包括缺口N的有无判断的布端位置控制和包括绒毛B的有无判断的布端位置控制单独进行设定。即,在不对缺口N和绒毛B进行判断的情况下,当检测到有布端时或检测到无布端时,不用等待判断时间经过就开始使布左右移动。
另外,同样地,在包括缺口N的有无判断的布端位置控制和包括绒毛B的有无判断的布端位置控制中,也可以仅进行一种。
通过像上述那样进行设定,可以根据需要实施如下的针对缺口的对策或针对绒毛的对策:对于仅形成有缺口的布料,执行包括缺口N的有无判断的布端位置控制,或对于仅容易产生绒毛B的布料,执行包括绒毛B的有无判断的布端位置控制。
又,也可以在上述控制装置13中附加对缺口N和绒毛B的送布方向的长度进行测量的功能。
例如,在所述流程图中,当在步骤S25中判断为“否”时,认为步骤S21的“有布端”的判断是由于绒毛B引起的,因此根据从步骤S23开始计时到步骤S25判断为“否”为止的计时时间、主轴转速以及设定节距,可以算出从步骤S21做出“有布端”的判断到目前为止的布移动距离,从而能够将该布移动距离看作是绒毛B的送布方向长度。
同样地,当在步骤S32中判断为“是”时,认为步骤S21的“无布端”的判断是由于缺口N引起的,因此根据从步骤S30开始计时到步骤S32判断为“是”为止的计时时间、主轴转速以及设定节距,可以算出从步骤S21做出“无布端”的判断到目前为止的布移动距离,从而能够将该布移动距离看作是缺口N的送布方向长度。
也可以进行将这些绒毛长度或缺口长度存储在RAM53中、或显示在显示装置55上的控制。
这样一来,由于可以获得缺口N和绒毛B的送布方向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操作面板54将设定距离L1或L2设定为更合适的值。
又,虽然上述控制装置13周期性(每1[msec])地通过布端传感器43执行布端检测,但也可以控制成每当布C1、C2沿送布方向移动预先设定的微小移动距离时就通过布端传感器43执行布端检测。
这时,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不是仅在判断为“有布端”时计算布C1、C2的移动距离,而是在缝制中始终监视编码器57的输出并求得主轴角度,根据主轴角度和设定节距始终或周期性地计算布C1、C2的移动量,每当移动了规定的移动量时就利用布端传感器43执行布端检测,进而执行布端位置控制。
又,在上述上下送布缝纫机100中,对于缺口N和绒毛B的有无判断采用送布距离的阈值(距离L1、L2),但也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与缝纫机电动机56的转速无关而更简单地将固定的时间作为阈值,根据从检测到“无布端”或“有布端”开始到经过固定的阈值即判断时间的期间,根据相同的检测状态是否持续来确定布移动的方向。
即,如果从检测到“无布端”开始经过固定的判断时间,该检测持续的话,则认为实际上没有布端而使布向右方(正方向)移动,如果该检测没有持续而变成“有布端”的话,则认为是缺口N而使布向左方(反方向)移动。又,同样地,如果从检测到“有布端”开始经过固定的判断时间,该检测持续的话,则认为实际上有布端而使布向左方(反方向)移动,如果该检测没有持续而变成“无布端”的话,则认为是绒毛B而使布向右方(正方向)移动。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对从检测到“无布端(有布端)”到变成检测到“有布端(无布端)”所经过时间进行计时,并且可以根据此时的缝纫机电动机56的转速和设定节距求出缺口N(或绒毛B)的送布方向的大小。
又,在上述布端位置控制中,表示了在步骤S22或S29中通过布移动量表获得判断时间的例子,但也可以每次都通过上述式(1)来计算判断时间。

Claims (3)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送布牙,该送布牙沿送布方向传送上下重叠的上下被缝制物;
端部调节机构,该端部调节机构具有:在所述送布牙的送布方向跟前对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有无分别地进行检测的布传感器、能够与上下被缝制物分别接触并能够使接触的上下被缝制物向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中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的旋转构件、以及能够使所述旋转构件正反旋转的脉冲电动机,所述端部调节机构在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沿着所述送布方向的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一端缘的位置分别地进行移动调节;以及
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有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从所述布传感器离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无布状态,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无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接近所述布传感器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有布状态,
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判别单元,该判别单元对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判别,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开始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定单元,该设定单元对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任意设定;以及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对该设定的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存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基于缝纫机主轴转速和送布节距而确定。
CN201110005846.0A 2010-01-04 2011-01-04 缝纫机 Active CN102115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00037 2010-01-04
JP2010000037A JP2011136127A (ja) 2010-01-04 2010-01-04 ミシ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5957A true CN102115957A (zh) 2011-07-06
CN102115957B CN102115957B (zh) 2014-08-27

Family

ID=44214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5846.0A Active CN102115957B (zh) 2010-01-04 2011-01-04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36127A (zh)
CN (1) CN10211595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1857A (zh) * 2012-05-31 2013-12-1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5088558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台州市辉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式工业拼缝机
CN105887343A (zh) * 2015-02-16 2016-08-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10578209A (zh) * 2018-06-11 2019-12-17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过程中布边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8557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台州市辉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易于操作的工业拼缝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1084A (en) * 1980-05-16 1981-12-11 Brother Ind Ltd Automatic control sewing machine
JPH04215789A (ja) * 1990-12-13 1992-08-06 Brother Ind Ltd マーク合わせ加工機械
CN1086277A (zh) * 1992-10-08 1994-05-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布边控制装置
JPH06121892A (ja) * 1992-10-13 1994-05-06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端検出装置
JPH078660A (ja) * 1993-06-22 1995-01-1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端検出装置
US6725795B2 (en) * 2002-01-04 2004-04-27 Felix Gonzalez Sewing machine seam adjust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61084A (en) * 1980-05-16 1981-12-11 Brother Ind Ltd Automatic control sewing machine
JPH04215789A (ja) * 1990-12-13 1992-08-06 Brother Ind Ltd マーク合わせ加工機械
CN1086277A (zh) * 1992-10-08 1994-05-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布边控制装置
JPH06121892A (ja) * 1992-10-13 1994-05-06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端検出装置
JPH078660A (ja) * 1993-06-22 1995-01-13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端検出装置
US6725795B2 (en) * 2002-01-04 2004-04-27 Felix Gonzalez Sewing machine seam adjustment devic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1857A (zh) * 2012-05-31 2013-12-18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3451857B (zh) * 2012-05-31 2017-03-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5887343A (zh) * 2015-02-16 2016-08-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5887343B (zh) * 2015-02-16 2018-09-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05088558A (zh) * 2015-08-31 2015-11-25 台州市辉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直驱式工业拼缝机
CN110578209A (zh) * 2018-06-11 2019-12-17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过程中布边控制方法
CN110578209B (zh) * 2018-06-11 2021-06-04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过程中布边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36127A (ja) 2011-07-14
CN102115957B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5957B (zh) 缝纫机
CN102080307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9706649B (zh) 缝纫机控制方法及缝纫机控制系统
CN101864644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7268190A (zh) 缝纫机
CN101956302B (zh) 上下进给缝纫机
CN106400326B (zh) 缝纫机
CN105908395A (zh) 缝纫机
CN105463716A (zh)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CN1880534B (zh) 曲折缝缝纫机
JP4526956B2 (ja) ミシン
US20080264318A1 (en) Sewing machine
CN110306295A (zh) 缝纫机
CN102560907B (zh) 缝纫机
CN109554839A (zh) 缝纫机
CN103469505B (zh) 缝纫机
JP2001232082A (ja) ボタン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CN104818587B (zh) 缝纫机
CN106567197A (zh) 缝纫机
CN101956303A (zh) 缝纫机
CN101135091B (zh) 缝纫机
JPS61213089A (ja) 布地保持器の運動を制御する装置を有するミシン
JPS62120880A (ja) ミシンの布送り装置
CN1324184C (zh) 缝纫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10278B (zh) 绕线钉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