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3345A - 差动麦克风 - Google Patents

差动麦克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3345A
CN102113345A CN2009801302241A CN200980130224A CN102113345A CN 102113345 A CN102113345 A CN 102113345A CN 2009801302241 A CN2009801302241 A CN 2009801302241A CN 200980130224 A CN200980130224 A CN 200980130224A CN 102113345 A CN102113345 A CN 1021133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stome
vibrating membrane
differential microphone
mentioned
micro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02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史记
堀边隆介
猪田岳司
高野陆男
杉山精
福冈敏美
小野雅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ai Electric Co Ltd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nai Electric Co Ltd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ai Electric Co Ltd,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filed Critical Funai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13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3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8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in which sound waves act upon both sides of a diaphragm and incorporating acoustic phase-shifting means, e.g. pressure-gradient micr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1/00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 H04R21/02Microphon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差动麦克风。该差动麦克风(110A)具有:框体(611),其内部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振动膜(113A),其配置在框体(611)的内部。在框体(611)上形成有第一开口部(611A)和第二开口部(611B),该第一开口部(611A)用于使第一空间与外部相连通,该第二开口部(611B)用于使第二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第一开口部(611A)及第二开口部(611B)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长,该第一方向与通过两个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垂直,该第二方向与通过两个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平行。

Description

差动麦克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差动麦克风,尤其是涉及一种在用于收容(容纳)振动膜的框体上形成有至少两个开口部的差动麦克风。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一种能够从外部接收语音且使该语音所含的噪声减弱的差动麦克风。采用这样的差动麦克风的移动电话机能够获取噪声低的语音信号,即能够获取对方容易听清楚说话者语音的语音信号。
为了消除传递至振动膜的噪声的振动,或者为了消除振动膜所输出的噪声的信号,在差动麦克风形成有至少两个用于接收语音的开口部。而且,如下表面所说明那样,关于差动麦克风,提出有有效降低噪声的技术。
例如,在JP特开2007-19514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止异物进入麦克风内的麦克风的单元结构。JP特开2007-19514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的麦克风具有:基板,其具有电路板;语音处理单元,其与电路板相连接;上盖,其与基板相连接;音孔,其设置在上盖的侧面。
另外,在JP特开2001-26869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JP特开2001-268695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的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具有陶瓷封装,该陶瓷封装在其上端面装载保持着在驻极体介电膜的上表面粘贴的背极,或粘贴有振动膜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振动膜环。在陶瓷封装的周缘侧壁的上端面的全周上,形成有用于构成输入端子面的金属材料膜,在周缘侧壁的内侧面及底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从输入端子面延伸的输入导电膜,包括阻抗变换电路的IC裸芯片安装在陶瓷封装的底部,输入导电膜与IC裸芯片的输入端电连接。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具有由金属的筒体构成的腔体。陶瓷封装收容在腔体内。
另外,在JP特开2007-20197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指向性声学器件(directional acoustic device)。JP特开2007-201976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的麦克风具有:中空箱状的框体;振动膜,收容于该框体的内部;多条声路,用于使框体内部的振动膜的前方空间和该框体的外部相连通。在这样的麦克风中,将多孔材料配设在各声路上以使各声路的声阻(acoustic resistance)不同,从而使声音从框体的外部同时入射至所有声路时,通过了各声路的声音同时到达振动膜。
另外,在JP特公平07-95777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2路语音通信头戴式耳机。JP特公平07-95777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的头戴式耳机具有:机壳;包括将装戴者的讲话变换为电信号的麦克风且与机壳相连接的单元;包括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变换为声音的接收器且与机壳相连接的单元;包括耳罩组件的单元,该耳罩组件被机壳支撑,用于将声音从变换所接收的信号的单元传递至装戴者的耳朵。
另外,在JP特开2007-60661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硅电容式麦克风。JP特开2007-60661号公报(专利文献5)的硅电容式麦克风具有金属外壳、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电子机械系统)麦克风芯片、包括稳压泵(Voltage pump)和缓冲IC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具有基板,该基板在表面上形成有用于与金属外壳相接合的连接图案,金属外壳与连接图案相接合。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1951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1-268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7-2019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JP特公平07-95777号公报
专利文献5:JP特开2007-60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现有的差动麦克风中,由于各开口部彼此的位置关系等原因,会产生这样的声源区域,即,所发生的语音无法检测到的声源区域。例如,在双指向性差动麦克风中,有些虽能够清楚检测到从在通过各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上存在的声源发生的语音,但无法检测到从在与该直线垂直且通过两个开口部的中点的直线上存在的声源发生的语音。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麦克风,在该差动麦克风中,无法检测其发生的语音的区域小。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某一形态的差动麦克风。差动麦克风具有:框体,其内部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振动膜,其配置在框体的内部。在框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用于使第一空间与外部相连通,该第二开口部用于使第二空间与外部相连通。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长,该第一方向与通过各个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垂直,该第二方向与通过各个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平行。
优选第一振动膜将框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优选从第一开口部的中心到第一振动膜的距离与从第二开口部的中心到第一振动膜的距离相等。
优选第一振动膜配置在第一空间内。差动麦克风还具有配置在第二空间内的第二振动膜。
优选从第一开口部的中心到第一振动膜的距离与从第二开口部的中心到第二振动膜的距离相等。
优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形成在框体的同一面上。
优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形状为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形。
优选地,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形状相同。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则能够提供其中发生的语音无法检测的区域小的差动麦克风,该区域是指声源所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振动检测部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示出了声压P和与声源之间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了将与声源之间的距离R变换为对数的值和将麦克风输出的声压P变换为对数的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形状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形状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了在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的上部框体上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了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的指向特性的示意图和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的指向特性的示意图。
图11是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的俯视图和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一振动检测部和第二振动检测部的正面剖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表面的说明中,对相同的部件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这些部件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对这些部件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的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的整体结构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例如为移动电话机。如图1所示,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具有差动麦克风110A、放大部120、加法部130、扬声器140、收发部170。用于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的各区块(block),例如分别由增益调整装置、加法器、无线通信装置等专用的硬件电路等来实现。
但是,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可以是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及存储装置等的移动电话机或个人计算机,而且可以通过CPU所具有功能的一部分来实现各区块(功能模块)。即,可以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有用于实现以下功能的控制程序,CPU从存储装置中读取并执行控制程序,由此实现各区块的功能。
在图1中,放大部120是通过采用运算放大器等的放大电路等来实现的,并与差动麦克风110A、加法部130及收发部170相连接。放大部120对从差动麦克风110A接收到的发送语音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至收发部170和加法部130。
收发部170是通过未图示的天线等无线通信装置来实现的,并与放大部120及加法部130相连接。收发部170接收接收语音信号,并且发送发送语音信号。更详细地说,收发部170将从放大部120接收到的发送语音信号向外部发送,并且接收来自外部的接收语音信号来将其输出至加法部130。
加法部130与收发部170、放大部120及扬声器140相连接。加法部130将从收发部170接收到的接收语音信号与从放大部120接收到的发送语音信号相加来生成加法信号,并将该加法信号输出至扬声器140。
扬声器140将从加法部130接收到的加法信号变换为受话语音来输出。
<振动检测部111A的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是应用于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等中,但也可以仅仅作为麦克风来使用。图2是示出了振动检测部111A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具有一个振动检测部111A。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通过取得声学差分来消除背景噪声。
振动检测部111A具有振动膜113A、后述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振动检测部111A借助到达振动膜113A的来自两个方向的声压(声波的振幅)Pf、Pb来振动,生成与该振动对应的电信号。也就是说,差动麦克风110A接收从两个方向传递来的送话语音并将其变换为电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中,振动膜113A采用从上下两侧接收声压Pf、Pb的结构,振动膜113A随着声压差(Pf-Pb)振动。因此,若在振动膜113A的两侧同时施加有相同大小的声压,则这两个声压在振动膜113A处相抵消,所以振动膜113A不振动。相反,当施加至振动膜113A的两侧的声压存在声压差时,该振动膜113A借助该声压差来振动。
<差动麦克风的噪声消除原理>
接下来,对差动麦克风的噪声消除原理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了声压P和与声源之间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如图3所示,声波随着在空气等介质中的前进而衰减,所以声压(声波的强度/振幅)降低。声压和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所以利用和与声源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可以将声压P由下式(1)示出:
P=k/R…(1)
此外,式(1)中的k为比例常数。
而且,从图3及式(1)也明确知道,声压(声波的振幅)在靠近声源的位置(曲线图的左侧)急剧衰减,而离声源越远就衰减得越平缓。即,传递至与声源之间的距离相差Δd的两个位置(d0和d1、d2和d3)的声压,在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小的d0至d1处大幅度衰减(P0-P1),而在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大的d2至d3处几乎不衰减(P2-P3)。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应用于以移动电话机为代表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中的情况下,说话者的讲话语音产生在差动麦克风110A的附近。因此,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压在到达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压Pf和到达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压Pb之间大幅度衰减。即,就来自说话者的讲话语音而言,到达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压Pf和到达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压Pb之间的差异很大。
与此相对,就背景噪声而言,与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相比,其声源位于离差动麦克风110A远的位置。因此,背景噪声的声压在达到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声压Pf和到达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压Pb之间几乎不衰减。即,就背景噪声而言,到达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压Pf和到达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压Pb之间的差异很小。
图4是示出了将与声源之间的距离R变换为对数的值和将麦克风所输出的声压P变换为对数的值(dB:decibel)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虚线表示通常的麦克风单元的特性,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的特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检测输出的声压电平(dB)示出了如下特性:其声压电平随着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变大而降低的幅度比通常的麦克风大。即,与通常的麦克风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的声压电平随着与声源之间的距离变大而降低的幅度更加显著。
参照图2~图4,振动膜113A所接收的背景噪声的声压之差(Pf-Pb)非常小,所以差动麦克风110A所生成的表示背景噪声的噪声信号非常小。与此相对,振动膜113A所接收的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压之差(Pf-Pb)大,所以差动麦克风110A所生成的表示讲话语音的讲话信号大。也就是说,差动麦克风110A能够输出主要表示讲话语音的讲话信号。
<差动麦克风110A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A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图5B是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的外观立体图。而且,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5A、图5B及图6所示,差动麦克风110A具有:第一基板630;层叠在第一基板630之上的第二基板621;层叠在第二基板621之上的上部框体611。在第一基板630形成有薄底部630A。
在第二基板621的上表面,配置有振动膜113A和ASIC(信号处理电路)240。ASIC240用于执行对基于振动膜113A的振动的信号进行放大等处理。ASIC240优先配置在振动膜113A附近。在基于振动膜113A振动的信号微弱的情况下,通过尽可能抑制外部电磁噪声的影响,能够提高SNR(Signal to Noise Ratio:信噪比)。另外,ASIC240不仅可以内置放大电路,也可以内置AD变换器等,以能够进行数字输出。
在第二基板621上的特定位置形成有第一基板开口部621A,该特定位置为,既是薄底部630A的上方又是振动膜113A的下方的位置。另外,在第二基板621上的薄底部630A的上方位置形成有第二基板开口部621B。
上部框体611在该上部框体611和第二基板621之间形成用于包围(收容)振动膜113A和ASIC240的第一空间。在上部框体611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部611A,该第一开口部611A用于使语音振动从差动麦克风110A的外部传递至第一空间。语音振动通过第一开口部611A后再通过第一空间,到达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
另外,在上部框体61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部611B,该第二开口部611B用于使语音振动从差动麦克风110A的外部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由第二开口部611B、第二基板开口部621B、被薄底部630A围起来的空间、第一基板开口部621A而形成第二空间。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在位于连结第一开口部611A和第二开口部611B而得到的直线上的声源发出的声波中,就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波和绕开第二基板621而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波而言,这两者从声源到振动膜113A为止的传递距离互不相同。换言之,在从连结第一开口部611A和第二开口部611B而得到的直线上的位置传播来的声波中,就通过第一开口部611A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波(声压Pf)和通过第二开口部611B而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波(声压Pb)而言,这两者从声源到振动膜113A为止的传递距离互不相同。
另外,差动麦克风110A也可以采用使从第一开口部611A到振动膜113A为止的声波到达时间与从第二开口部611B到振动膜113A为止的声波到达时间相等的结构。为了使声波到达时间彼此相等,例如可以使从第一开口部611A到振动膜113A为止的声波的路径长与从第二开口部611B到振动膜113A为止的声波的路径长相等。路径长例如可以是连结路径的截面中心而得到的线的长度。优选地,在路径长度之差的比率在±20%(相似度在80%以上120%以下)的范围内时算作相等,并使声阻大致相等,由此能够使尤其在高频带的差动麦克风的特性变得良好。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从第一开口部611A及第二开口部611B到达振动膜113A的声波的到达时间一致,即相位一致,从而能够实现精度更高的噪声消除功能。
而且,如上所述,声压在靠近声源的位置(图4中的曲线图的左侧)急剧衰减,而其衰减程度在离声源越远的位置(图4中的曲线图的右侧)就变得越平滑。因此,就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波而言,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压Pf和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压Pb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就周围的背景噪声的声波而言,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上表面的声压Pf和传递至振动膜113A的下表面的声压Pb之差非常小。
由于振动膜113A接收到的背景噪声的声压Pf、Pb之差非常小,所以背景噪声的声压在振动膜113A几乎相抵消。与此相对,由于振动膜113A接收到的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压Pf、Pb之差大,所以讲话语音的声压在振动膜113A处不会相抵消。这样,差动麦克风110A利用ASIC240,将借助振动膜113A的振动所得到的语音信号作为发送语音信号来进行输出。
而且,如图5A及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开口部611A及第二开口部611B的形状不是简单的圆形。即,第一开口部611A及第二开口部611B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更长,上述第一方向为与经过第一开口部611A和第二开口部611B的中心的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经过第一开口部611A和第二开口部611B的中心的直线方向。
如图5A及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开口部611A及第二开口部611B的形状,俯视观察时为跑道(track:田径比赛用跑道)状。
图7是示出了第一开口部612A及第二开口部612B的形状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如图7所示,第一变形例中的上部框体612的第一开口部612A及第二开口部612B的形状可以采用俯视观察时的椭圆形,该椭圆形的长轴与第一方向一致,上述第一方向为与经过第一开口部612A和第二开口部612B的中心的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图8是示出了第一开口部613A及第二开口部613B的形状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第二变形例中的上部框体613的第一开口部613A及第二开口部613B的形状可以采用矩形形状即俯视观察时的长方形,该矩形的长边与第一方向一致,上述第一方向为与经过第一开口部613A和第二开口部613B的中心的直线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图9是示出了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的上部框体600上的第一开口部600A及第二开口部600B的形状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在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的上部框体600上的第一开口部600A及第二开口部600B的形状均为圆形。
图10是示出了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结构(A))的指向特性的示意图和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结构(B))的指向特性的示意图。
如图2及图6所示,在示出了1次梯度的差动麦克风即所谓的近讲麦克风(Close-talking Microphone)中,从振动膜113A的表面侧及里侧接收语音振动。此时,如图10中的结构(A)所示,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示出了俯视观察时为8字形的指向特性。即,就通常的差动麦克风而言,对连结两个开口部600A、600B各自的中心(重心)得到的直线方向的感度最高,对与该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感度低(感度为零)。
就指向特性而言,将对语音不具有感度的方向称为无效方向(Null)。为了利用差动麦克风来捕捉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的声音,优选小的无效方向角(Null角)。在此,将无效方向角定义在使其指向特性变为小于等于相对最大感度电平低-20dB的值的角度范围内。
就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而言,如图10中的结构(B)所示,两个开口部612A、612B各自在与连结两者中心而得到的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比在与连结两者中心而得到的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长。其结果,能够使指向特性的无效方向角变小,所以能够在保持噪声抑制效果的同时获取大范围内的语音。
就在与连结各开口部的中心得到的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比在与连结两者的中心得到的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短的差动麦克风110A而言,由于指向特性的无效方向角变小,所以各个开口部的形状可以是跑道形状,椭圆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
图11是通常的差动麦克风(结构(A))的俯视图和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结构(B))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就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的上部框体612而言,第一开口部612A和第二开口部612B在连接两者得到的直线方向上变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变得比通常的差动麦克风小。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A具有差动麦克风110A,而且该差动麦克风110A具有一个振动膜113A。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B具有差动麦克风110B,该差动麦克风110B具有两个振动膜113B、113C。
<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B的整体结构>
图12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B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B具有差动麦克风110B、放大部120、加法部130、扬声器140及收发部17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B具有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第二振动检测部111C和减法部117。
图13是示出了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和第二振动检测部111C的正面剖视图。如图12及图13所示,差动麦克风110A具有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和第二振动检测部111C。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具有第一振动膜113B。第二振动检测部111B具有第二振动膜113C。
第一振动膜113B借助到达第一振动膜113B的声波的声压P1来振动,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生成与该振动对应的第一电信号。第二振动膜113C借助到达第二振动膜113C的声波的声压P2来振动,第二振动检测部111C生成与该振动对应的第二电信号。
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及第二振动检测部111C与减法部117相连接。减法部117是例如由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ASIC240等来实现的。减法部117基于从第一振动检测部111B接收到的第一电信号和从第二振动检测部111C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生成作为发送语音信号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差分信号。
语音信号收发装置100B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不再重复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噪声消除原理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其详细的说明。
<差动麦克风110B的结构>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B的正面剖视图。
如图14所示,差动麦克风110B具有第二基板622、层叠在第二基板622之上的上部框体615。在第二基板622的上表面,配置有第一振动膜113B、第二振动膜113C和未图示的ASIC。上部框体615在该上部框体615和第二基板622之间具有:用于包围第一振动膜113B的第一空间;用于包围第二振动膜113C的第二空间。
在上部框体615的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开口部615A,该第一开口部615A用于使语音振动从差动麦克风110A的外部传递至第一空间。语音振动通过第一开口部615A来到达第一振动膜113B的上表面。
另外,在上部框体615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二开口部615B,该第二开口部615B用于使语音振动从差动麦克风110A的外部传递至第二空间。语音振动通过第二开口部615B来到达第二振动膜113B的上表面。
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差动麦克风110A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在位于连结第一开口部615A和第二开口部615B得到的直线上的声源发出的声波中,就传递至第一振动膜113B的声波和传递至第二振动膜113C的声波而言,这两者从声源起的传递距离互不相同。换言之,在从连结第一开口部615A和第二开口部615B而得到的直线上的位置传播来的声波中,就通过第一开口部615A传递至第一振动膜113B的声波(声压P1)和通过第二开口部615B传递至第二振动膜113C的声波(声压P2)而言,这两者的传递距离互不相同。
另外,也可以采用使从第一开口部615A到第一振动膜113B为止的声波到达时间与从第二开口部615B到第二振动膜113C为止的声波到达时间相等的结构。为了使声波到达时间彼此相等,例如可以使从第一开口部615A到第一振动膜113B为止的声波的路径长与从第二开口部615B到第二振动膜113C为止的声波的路径长相等。路径长例如可以是连结路径的截面中心得到的线的长度。优选地,在两者的路径长度之差的比率在±20%的范围内时算作相等,并使两者的声阻大致相等,由此功能使尤其在高频带的差动麦克风特性变得良好。
而且,如上所述,声压在靠近声源的位置(图4中的曲线图的左侧)急剧衰减,而其衰减程度在离声源越远的位置(图4中的曲线图的右侧)就变得越平缓。因此,就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波而言,传递至第一振动膜113B的声压P1和传递至第二振动膜113C的声压P2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就周围的背景噪声的声波而言,传递至第一振动膜113B的声压P1和传递至第二振动膜113C的声压P2之差非常小。
由于第一振动膜113B接收到的背景噪声的声压P1和第二振动膜113C接收到的背景噪声的声压P2之差非常小,所以背景噪声的语音信号在减法部117相抵消。与此相对,由于第一振动膜113B接收到的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压P1和第二振动膜113C接收到说话者的讲话语音的声压P2之差大,所以讲话语音的语音信号在减法部117不会相抵消。这样,差动麦克风110B利用减法部117,将借助第一及第二振动膜113B/113C的振动所得到的语音信号作为发送语音信号来进行输出。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上部框体615上的第一开口部615A及第二开口部615B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对应开口部的形状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开口部615A及第二开口部615B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长,该第一方向为与通过第一开口部615A和第二开口部615B的中心的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该第二方向为通过第一开口部615A和第二开口部615B的中心的直线的方向。即,本实施方式的上部框体615上的第一开口部615A及第二开口部615B的形状也与如图5A、图7、图8、图10的结构(B)、图11的结构(B)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对应开口部的形状相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其详细说明。
这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可视为例示,不可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示出而不是通过上述的说明来示出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包括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A、100B语音信号收发装置
110A、110B差动麦克风
111A、111B、111C振动检测部
113A、113B、113C振动膜
117减法部
120放大部
130加法部
140扬声器
170收发部
600、611、612、613、615上部框体
600A、611A、612A、613A、615A第一开口部
600B、611B、612B、613B、615B第二开口部
621、622第二基板
621A第一基板开口部
621B第二基板开口部
630第一基板
630A薄底部

Claims (8)

1.一种差动麦克风(110A),其特征在于,
具有:
框体(611),其内部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第一振动膜(113A),其配置在上述框体的内部;
在上述框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部(611A)和第二开口部(611B),该第一开口部(611A)用于使上述第一空间与外部相连通,该第二开口部(611B)用于使上述第二空间与外部相连通,
上述第一开口部及上述第二开口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比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长,该第一方向与通过各个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垂直,该第二方向与通过各个开口部的中心的直线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振动膜将上述框体内的空间分隔为上述第一空间和上述第二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中心到上述第一振动膜的距离与从上述第二开口部的中心到上述第一振动膜的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麦克风(110B),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振动膜(113B)配置在上述第一空间内,
该差动麦克风还具有第二振动膜(113C),该第二振动膜(113C)配置在上述第二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一开口部(615A)的中心到上述第一振动膜的距离与从上述第二开口部(615B)的中心到上述第二振动膜的距离相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开口部和上述第二开口部形成在上述框体的同一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开口部(612A)和上述第二开口部(612B)的形状为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长轴的椭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开口部和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形状相同。
CN2009801302241A 2008-07-30 2009-07-16 差动麦克风 Pending CN1021133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6539 2008-07-30
JP2008196539A JP2010034990A (ja) 2008-07-30 2008-07-30 差動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PCT/JP2009/062903 WO2010013602A1 (ja) 2008-07-30 2009-07-16 差動マイクロホ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3345A true CN102113345A (zh) 2011-06-29

Family

ID=4161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02241A Pending CN102113345A (zh) 2008-07-30 2009-07-16 差动麦克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57342B2 (zh)
EP (1) EP2323422B1 (zh)
JP (1) JP2010034990A (zh)
CN (1) CN102113345A (zh)
TW (1) TW201021583A (zh)
WO (1) WO201001360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284A (zh) * 2013-07-03 2015-01-14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梯度微机电系统麦克风
CN105357616A (zh) * 2014-07-21 2016-02-24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基板的微机电麦克风封装结构
CN109565635A (zh) * 2016-07-11 2019-04-02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分裂信号差分mems麦克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74566Y (zh) * 2008-09-26 2009-07-15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ems麦克风
JP2011124696A (ja) * 2009-12-09 2011-06-23 Funai Electric Co Ltd 差動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および携帯機器
JP5423370B2 (ja) * 2009-12-10 2014-02-1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音源探査装置
JP5636795B2 (ja) * 2010-08-02 2014-12-1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JP5636796B2 (ja) 2010-08-02 2014-12-10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US10306389B2 (en) 2013-03-13 2019-05-28 Kopin Corporation Head wearable acoustic system with noise canceling microphone geometry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US20140268016A1 (en) 2013-03-13 2014-09-18 Kopin Corporation Eyewear spectacle with audio speaker in the temple
US9257952B2 (en) 2013-03-13 2016-02-09 Kopin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multi-channel signal compression during desired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US8958592B2 (en) * 2013-05-23 2015-02-17 Fortemedia, Inc. Microphone array housing with acoustic extend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US9831844B2 (en) * 2014-09-19 2017-11-28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Digital microphone with adjustable gain control
TWI539831B (zh) * 2014-12-05 2016-06-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微機電麥克風封裝
TWI548285B (zh) * 2015-03-13 2016-09-01 Taiwan Carol Electronics Co Ltd Active anti - vibration microphone
US11631421B2 (en) 2015-10-18 2023-04-18 Solos Technology Limit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speech recognition in variable environments
US11297411B2 (en) * 2018-03-30 2022-04-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icrophone units with multiple opening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3846A (ja) * 1989-12-22 1991-12-25 American Teleph & Telegr Co <Att> 拡声電話ステーション
JP2008131474A (ja) * 2006-11-22 2008-06-05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音声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3147A (ja) * 1983-07-30 1985-02-20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音響装置の保護構造
US4720857A (en) 1985-12-06 1988-01-19 Plantronics, Inc. Miniaturized headset for two-way voice communication
JP3127656B2 (ja) * 1993-03-29 2001-01-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用マイクロホン
JP3059031B2 (ja) 1993-09-22 2000-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動波駆動装置及び振動波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装置
JP3574774B2 (ja) 2000-03-22 2004-10-06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US7166910B2 (en) * 2000-11-28 2007-01-23 Knowles Electronics Llc Miniature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DE10131214C1 (de) * 2001-06-28 2003-01-09 Siemens Audiologische Technik Mikrofonanordnung in einem hinter dem Ohr tragbaren Hörgerät
US7072482B2 (en) * 2002-09-06 2006-07-04 Sonion Nederland B.V. Microphone with improved sound inlet port
JP2005295278A (ja) * 2004-03-31 2005-10-20 Hosiden Corp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EP1643798B1 (en) * 2004-10-01 2012-12-05 AKG Acoustics GmbH Microphone comprising two pressure-gradient capsules
SG130158A1 (en) 2005-08-20 2007-03-20 Bse Co Ltd Silicon based condenser microphone and packag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7081614A (ja) * 2005-09-13 2007-03-29 Star Micronics Co Ltd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4472613B2 (ja) * 2005-10-07 2010-06-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TWI284483B (en) 2006-01-17 2007-07-21 Lingsen Precision Ind Ltd Acoustic head structure of microphone
JP2007201976A (ja) 2006-01-30 2007-08-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指向性音響デバイス
JP5088950B2 (ja) * 2006-11-22 2012-12-05 株式会社船井電機新応用技術研究所 集積回路装置及び音声入力装置、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8731693B2 (en) 2006-11-22 2014-05-20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Voice input device,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3846A (ja) * 1989-12-22 1991-12-25 American Teleph & Telegr Co <Att> 拡声電話ステーション
JP2008131474A (ja) * 2006-11-22 2008-06-05 Funai Electric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c 音声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84284A (zh) * 2013-07-03 2015-01-14 哈曼国际工业有限公司 梯度微机电系统麦克风
US10154330B2 (en) 2013-07-03 2018-12-11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Gradient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microphone
US10771875B2 (en) 2013-07-03 2020-09-08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Gradient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microphone
CN105357616A (zh) * 2014-07-21 2016-02-24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基板的微机电麦克风封装结构
CN105357616B (zh) * 2014-07-21 2020-03-17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立体基板的微机电麦克风封装结构
CN109565635A (zh) * 2016-07-11 2019-04-02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分裂信号差分mems麦克风
CN109565635B (zh) * 2016-07-11 2020-12-04 美商楼氏电子有限公司 分裂信号差分mems麦克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034990A (ja) 2010-02-12
EP2323422B1 (en) 2014-12-17
US8457342B2 (en) 2013-06-04
WO2010013602A1 (ja) 2010-02-04
US20110176698A1 (en) 2011-07-21
TW201021583A (en) 2010-06-01
EP2323422A1 (en) 2011-05-18
EP2323422A4 (en) 201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345A (zh) 差动麦克风
US10771875B2 (en) Gradient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microphone
US10827245B2 (en) Gradient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microphone with varying height assemblies
US8948432B2 (en) Microphone unit
CN101543091B (zh) 语音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信息处理系统
US8433089B2 (en) Voice input apparatus
JP5293275B2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US8526656B2 (en) Microphone unit
US8605930B2 (en) Microphone unit, close-talking type speech input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icrophone unit
US8135144B2 (en) Microphone system, sound inpu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00040958A (ko) 지향성 멤스 마이크로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멤스 마이크로폰 모듈
JP5262859B2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CN113259820B (zh) 麦克风
JP2010057052A (ja) マイクロホンユニット
JP2008294995A (ja) 通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