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0446A -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0446A
CN102110446A CN2010105781979A CN201010578197A CN102110446A CN 102110446 A CN102110446 A CN 102110446A CN 2010105781979 A CN2010105781979 A CN 2010105781979A CN 201010578197 A CN201010578197 A CN 201010578197A CN 102110446 A CN102110446 A CN 102110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high frequency
laser
frequency wave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81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口修一
坂井宽治
西村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10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目的为以同一孔径比的物镜再现多层光盘的各层时,在抑制对记录面造成损伤的同时,始终抑制激光的噪声。光盘装置的控制部,在使激光的焦点从光盘的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切换到第二记录层时,在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大的情况下,实施将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因高频波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减少的规定值的第一切换,并且,在使焦点从第一记录层移动到第二记录层后,在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小的情况下,实施将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峰值功率增大的规定值的第二切换。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尤其涉及形成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的聚焦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的光盘随着CD(Compact Disc,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用途光盘)、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等的实用化,存储容量一直在增大。这些光盘的存储容量的增大是通过激光的短波长化使得光斑径长缩小从而增大记录密度来实现的。在BD之后,由于光盘的记录层和光学系统的材质的限制,用以增大存储容量的激光短波长化变得困难。因此,为了追求更高的大容量化,已知有通过多层化将光盘的记录层多层层叠来实现存储容量的增大的多层光盘(例如,专利文献1~3)。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当在层间切换聚焦时,在聚焦到移动目标的层(目标层)上后,改变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或者振幅,按每层来搜寻使因来自其它层的反射导致的串扰(层间串扰)变得最小的高频波的频率或者振幅。
上述的专利文献2中,在再现时的孔径比NA各层不同的情况下,即每层激光的光斑径长不同的情况下,对每层改变激光的功率,而且,在聚焦引入(捕获)时通过将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暂时关闭,防止叠加的高频波信号的峰值功率造成目标层以外的层的已记录数据或者记录膜的劣化。
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技术,将每层的再现功率预先记录于光盘的规定的区域上,在再现时从规定的区域读入再现功率,调整激光的功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158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84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342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对于多层光盘而言,再现所必须的激光的功率(再现功率),在BD的情况下,3层与2层的情况相比需要约1.5倍,4层与2层的情况相比需要约2倍的再现功率。
再现功率随着多层化的发展而上升,出现了形成在各层的记录面不能承受增大后的再现功率的情况。其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再现功率增大,记录面上的光斑的光密度上升,若光密度过大而超过记录面所具备的耐力(能够容许的光密度的上限值),则会导致记录数据的损伤和记录面的劣化。
在此,在多层光盘中,如果在使孔径比(孔径比)固定、每层使用相同的激光功率、使高频波叠加的频率和振幅固定的条件下进行再现,存在对记录面造成损伤,产生无法再现的层的情况。
记录面的损伤的产生依赖于所照射的激光的光密度。若令光密度为D,则根据激光再现时的激光功率P和激光的光斑径长S,可算出光密度D,即,
D=P/S    ……(1)。
在此,若因为光斑径长S是依赖于物镜的值而作为常数处理,则光密度D正比于再现时的激光功率P。在以上述相同条件再现多层光盘的各层的情况下,由于在靠近激光入射面(表面)的层上产生反射和散射,所以在越远离表面的层上,再现时的激光功率P就越小。在令多层光盘的各层以离表面由近到远的顺序为1层、2层~n层时,对于每层的光密度D1~Dn来说,
D1>D2>……>Dn    ……(2),
最靠近表面的1层的光密度D1最高。
在各层以上述相同条件再现的情况下,每层的光密度D不同是记录面上的记录数据受到损伤的原因。进一步地,本发明人得到如下结论,即,孔径比固定时,光密度D依赖于为减少激光的噪声而叠加的高频波信号的振幅和频率。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将焦点移动到目标层的情况下,在聚焦到要再现的目标层后,由于对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或者振幅进行了变更,在目标层比移动前的层位于更靠近表面侧的情况下,存在因光密度增大而对目标层的记录面造成损伤,变得无法再现的可能。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因为对每层改变孔径比所以不产生上述的问题。但是,具有如下问题,即,在多层光盘中,当将焦点移动到其他层时,将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暂时关闭,在聚焦后再次开启高频波信号,因此,在聚焦引入时打开、关闭高频波信号需要耗费时间,成为聚焦引入时的开销。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3中,虽然对每层改变激光功率,但在如上所述使高频波信号固定的情况下,有产生上述记录面的损伤的可能。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在以同一孔径比的物镜再现多层光盘的各层时,在抑制对记录面造成损伤的同时,始终抑制激光的噪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利用叠加了高频波的信号来驱动激光光源,并具有对来自上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根据来自上述检测器的信号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读出数据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使上述激光的焦点从上述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切换到第二记录层时,在上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大的情况下,实施将上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因上述高频波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减少的规定值的第一切换,并使上述焦点从上述第一记录层移动到第二记录层,在上述焦点的移动完成之后,在上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小的情况下,实施将上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上述峰值功率增大的规定值的第二切换。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利用叠加了高频波的信号来驱动激光光源,并具有对来自上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利用来自上述检测器的信号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读出数据的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在使焦点聚焦在多个记录层中的任一个上时,使用对上述多个记录层中光密度最高的记录层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激光的照射,在从上述光盘读入管理信息后,从对每个上述记录层预先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中取得使焦点聚焦的记录层的设定值,将叠加于上述激光的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为上述取得的设定值。
因此,通过本发明,能够在不对多层光盘的各记录层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在激光上叠加高频波信号来抑制激光的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激光驱动器113以及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多层光盘101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每种光盘101预先设定好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振幅和激光功率的盘-HF表210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多层光盘101的每层预先设定好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振幅和激光功率的层-HF表220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100的盘判别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100的再现时的聚焦开启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100的再现时的聚焦跳跃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按每一层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叠加了高频波信号的激光功率与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100的再现时的聚焦跳跃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光盘
103物镜
108激光光源
113激光驱动器
114系统控制器
115存储器
123激光功率控制电路
210盘-HF表
220层-HF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与主机150相连接,将从所装入的光盘101(例如蓝光光盘或者BD)再现的数据输出到主机150。并且,光盘装置100也可以具有将从主机150输入的数据记录在可写光盘101上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具备:主轴电机102、I/V转换电路109、信号处理电路110、解调电路111、光盘判别电路112、激光驱动器113、系统控制器114、存储器115、数据总线116、光拾取器120、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和伺服控制部140。
主轴电机102对装入在光盘装置100中的光盘101进行旋转驱动。
光拾取器120具备物镜103、分束器104、准直透镜105、聚光透镜106、光电转换元件107、激光光源108和监视二极管121,在从光盘101再现数据的时候,向光盘101照射微弱的激光,利用该激光的反射光来再现光盘101中记录的数据,输出与反射光对应的RF信号。
激光光源108是产生用于进行记录和再现的规定强度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按所装入的每种光盘决定的波长的激光。激光光源108所发射的激光,经过准直透镜105和物镜103,照射到光盘101的记录面的规定半径处。此外,物镜103由致动器141所驱动,并被伺服控制部140控制,以聚焦在光盘101的面上。
此外,激光光源108在将数据记录到光盘101上时,对光盘101照射比再现时强的激光。光盘101中,利用被激光照射到的部分的热量引起的相变,在记录层上形成记录坑,能够改变记录层的反射率来记录数据。
光盘101的反射面所反射的激光,被分束器104分离,并被聚光透镜106会聚,导向光电转换元件107。光电转换元件107将接收到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RF信号),输出与反射光对应的RF信号。
监视二极管121是为了进行APC(Auto Power Control,自动功率控制)控制而检测激光功率的监视二极管,监视二极管121的信号频带相对于叠加在再现激光上的高频波来说可以足够低。监视二极管121所检测出的监视二极管输出信号122被输入到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中。
I/V转换电路109将光电转换元件107所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RF信号),并进行放大。信号处理电路110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将光电转换元件107所输出的RF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并且,信号处理电路110输出根据光盘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的光盘判别用信号、用于调整激光光束焦点的聚焦误差信号和用于追踪光盘1010的轨道的跟踪误差信号。
解调电路111将信号处理电路110所输出的数字数据以按每种光盘规定的格式进行解调,在进行了检错和纠错后,将解调后的数据暂时存储于存储器115(缓存)内。
光盘判别电路112根据信号处理电路110所输出的光盘判别用信号来判别所装入的光盘101的种类。并且,光盘判别电路112的处理也可以通过由系统控制器114执行的程序来构成。
光盘判别电路112所输出的光盘110的判别结果通过数据总线116输入到系统控制器114中。系统控制器114基于光盘的判别结果来控制各电路,以使各条件成为最适合所判别的光盘101的种类的条件(再现条件、写入条件)。
激光驱动器113输出用以驱动光头120的激光光源108的激光驱动信号117。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根据来自光盘判别电路112的光盘种类的判别结果,设定再现时或者写入时的激光功率目标值。
系统控制器114具备用以控制光盘装置100的动作的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115存储了所执行的程序以及执行该程序时所需的数据。系统控制器114包括处理器,具有对光盘装置100和与之连接的主机150之间的数据和命令的收发进行控制的接口。并且,系统控制器114对暂时存储在存储器115中的数据的读出和向存储器115中数据的写入进行控制。此外,系统控制器114解释从主机150接收到的命令,根据接收到的命令进行处理。
存储器115包含缓存区域,将从光盘101再现的数据暂时存储于缓存区域内。此外,存储器115存储了按光盘101的每个种类预先设定好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振幅和激光功率目标值的盘-HF表210,以及在光盘101为多层光盘的情况下,按每一层预先设定好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振幅和激光功率目标值的层-HF表220。
数据总线116连接光盘装置100的各个电路。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激光驱动器113以及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的结构的框图。
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具备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31和减法器132。
首先,系统控制器114根据由光盘判别电路112判别的光盘101的种类,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设定与各光盘对应的再现时的平均激光功率的目标值。并且,在光盘101的种类为具备多个记录层的多层光盘的情况下,如下文所述,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设定与各层对应的激光功率的目标值。此外,各层的激光功率也可以包括相同的情况。
减法器132计算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设定的目标值与监视二极管输出122的差值124。计算所得到的差值124输出到激光驱动器113中。
激光驱动器113具备放大器133、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开关136和加法器137。
激光驱动器113根据由激光功率控制电路123算得的差值124,控制激光光源108所输出的激光的强度。由此,能够对因激光光源108周围的温度变化、历时劣化等引起的I/L(驱动电流-光输出特性)的变化进行修正,设定合适的激光功率。
放大器133将输入的差值124放大,并输入到加法器137中。
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具备可变增益放大器135、振幅控制电路138和频率控制电路139,生成叠加在激光驱动信号117上的高频波信号。
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所输出的高频波信号的振幅以及频率,即叠加于再现激光功率上的高频波的振幅和频率,能够通过系统控制器114来设定。具体地,振幅控制电路138根据由光盘判别电路112或者系统控制器114设定的值,控制所叠加的高频波的振幅。频率控制电路139根据由光盘判别电路112或者系统控制器114设定的值,控制所叠加的高频波的频率。
可变增益放大器135以根据差值124控制的增益,对从振幅控制电路138输出的振幅值和从频率控制电路139输出的高频波信号进行放大,生成规定振幅的高频波信号。
开关136控制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的输出的开启/关闭。在开关136断开的状态下,从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不输出高频波信号,因此高频波信号不叠加在激光输出中。
加法器137将放大器133的输出与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的输出相加。加法器137的输出作为激光驱动电流输出,从激光驱动器113输出。
通过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使激光周期性发光,能够减少激光干涉和模式跳跃(mode-hopping)噪声。
图3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多层光盘101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多层光盘101中,以与光盘装置的物镜103相对的面为表面1010,在离表面1010规定的距离(或者深度)处分别形成有具备记录面的多个层L0~L3。如图所示的多层光盘101的例子中,表示了4层结构,在最靠近表面1010的层L3与最远离表面1010的层L0之间,形成有层L2和层L1,从表面1010一侧起以层L3、L2、L1、L0的顺序层叠。
本实施方式中,物镜103的孔径比固定,在聚焦到各层L0~L3上时,如图所示照射直径S的光斑。
图4是表示对每种光盘101预先设定好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振幅和激光功率目标值的盘-HF表210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盘-HF表210的每个条目包括:保存光盘101的种类的盘类别2101、保存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设定的再现时的平均激光功率的目标值的目标值2102、对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设定的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频率2103以及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振幅2104。这些目标值2102、频率2103、振幅2104对于每种光盘101预先设定。
图5是表示对多层光盘101的每层预先设定好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的频率、振幅和激光功率的层-HF表220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层-HF表220的每个条目包括:保存多层光盘101的层的位置的层2201、保存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设定的再现时的平均激光功率的目标值的目标值2202、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频率2203以及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振幅2204。这些目标值2202、频率2203、振幅2204对于多层光盘101的每层预先设定。此外,层-HF表220按多层光盘101的每种识别信息(制造商、型号等)预先设定。并且,作为所叠加的高频波的参数,除了上述之外,也可以设定叠加电平等。
作为层-HF表220的设定的一个例子,如上述课题的式(1)所述,由于越靠近光盘101的表面1010光密度D越高,需要抑制高频波信号的叠加所带来的峰值功率。因此,层L0~L3的振幅W10~W13的值设定为
W10>W11>W12>W13,
越靠近表面1010振幅越小。此外,对于层L0~L3的频率F10~F13的值来说,在通过改变频率能够得到与改变高频波叠加的振幅同样的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改变这些频率。
作为上述设定的一个例子,通过如图9所示地将高频波信号叠加于激光上,对光密度D较大的层(L3侧)将振幅设定得较小,由此抑制峰值功率。另一方面,对于在光密度D较小的层(L0侧),因光密度D较小,所以相应地增大峰值功率来加强激光噪声的抑制。
此外,再现中的激光功率目标值2202优选设定为越靠近表面1010侧的层越小,例如可以设定为A10>A11>A12>A13。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光盘判别处理的流程图,由光盘判别电路112执行。
光盘装置100为了判别所装入的光盘101,首先将光拾取器120移动到盘片判别位置(例如最内周)(201),将波长、光量、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设定为规定的初始值(202),开启激光光源108,发射以规定的初始值的波长、光量、频率和振幅叠加高频波的激光(203)。在光盘101的种类大致区分之前,以使高频波信号的峰值功率变得最低的方式进行设定即可。
之后,基于光电转换元件107接收到的反射光量,调整施加于光电转换元件107上的偏移(offset)电压(204)。
然后,根据向伺服控制部140发送的指令,利用致动器141使物镜103向光盘101移动,开始焦点的扫描(205),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和强度信号(PE)(206)。
接着,通过将能够获得该取得的聚焦误差信号和强度信号的光盘101的厚度方向的位置与各盘片的标准值相比较,估算所装入的盘片的记录层的位置,判别所装入的光盘101的类型是CD、DVD、BD的哪一种,大致区分光盘的种类(207)。
在上述种类的大致区分完成后,将波长、光量、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设定为与大致区分的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初始值(208),使与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波长的激光光源108发光,根据光盘101的种类以预先规定的激光功率、频率和振幅发射激光(209)。
另外,作为与大致区分的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初始值,从盘-HF表210取得预先设定好的盘片种类2101的信息即可。例如,如果大致区分的光盘101的种类为BD,则取得BD-RE的值作为BD类的初始值。作为各类的初始值,只要将激光功率最低、振幅最小的值定义为初始值即可。即,作为高频波信号的初始值,使用峰值功率变得最低的组合即可。例如,在大致区分的种类为BD的情况下,作为光盘101的种类存在BD-ROM、BD-R、BD-RE,在这些之中,通过将记录面的再现耐力(能够容许的光密度上限)最低的种类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作为BD类的初始值来设定,能够防止在光盘101的判别处理中对记录面造成损伤。
此外,在光拾取器120具备球面像差透镜等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情况下,在步骤208中,根据大致区分的光盘101的种类进行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初始设定即可。
接着,基于光电转换元件107接收的反射光量,调整施加于光电转换元件107上的偏移电压(210)。之后利用致动器141使物镜103移动,获得聚焦误差信号(FE)和强度信号(PE),对获得的信号在信号处理电路110中调整用于处理信号的增益,以使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FE)和强度信号(PE)的振幅与判定阈值匹配(211)。
之后,将光拾取器120移动到聚焦的位置(212),聚焦到任一层上(213)。接着,将焦点移动到进行盘片判别的层(例如,层L0)上(214)。该焦点的移动目标层,通常使用记录了管理信息(例如、BD中为BCA)的L0层。
然后,读出移动目标层(L0层)中记录的管理信息(BCA)(215),从管理信息中读入光盘101的种类。该光盘101的种类为上述步骤207中大致区分的种类的细节,例如,在大致区分的种类为BD的情况下,从管理信息中获得光盘是ROM、R、RE中的哪一个。
在读出的管理信息中包含光盘101的详细的种类和是否为多层光盘的信息的情况下,判定光盘101是否为多层光盘(216)。光盘101的详细的种类表示在上述步骤207中大致区分的种类(BD、DVD、CD)之中的ROM(只读)、ReWritable(可擦写)、Recordable(可记录)、RAM(随机存在)等详细的种类。此外,在所读出的管理信息中不包含是否为多层光盘的信息的情况下,实施上述步骤205、206,获得光盘101的厚度方向的层的位置,如果存在多个层则判定为多层光盘101。
在光盘101为多层光盘的情况下,判定是否需要对每层设定高频波信号(217)。该判定从管理信息获得光盘101的识别信息,在存在对应于该识别信息的层-HF表220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对每层进行高频波信号的设定,进入步骤218。
在步骤218中,读入层-HF表220,读入当前聚焦开启(focus ON)的层L0的目标值2202、频率2203和振幅2204,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进行设定。
另一方面,在不存在与识别信息对应的层-HF表220的情况或者不是多层光盘的情况下,进入步骤219,根据从管理信息中读入的光盘101的详细种类,从盘-HF表210读入目标值2102、频率2103和振幅2104,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进行设定。由此,对于判别了种类的光盘101能够进行最合适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
通过上面的处理,在光盘101的判别处理中,将高频波信号叠加于激光上,能够在抑制激光噪声的同时,利用较低的峰值功率,不对记录面造成损伤地实现种类的判别处理。尤其是,在发射激光的时刻(202),以使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的峰值功率最低的方式设定振幅,进一步地,在光盘101的种类大致区分后,设定对大致区分的类型的记录面不会造成损伤的高频波信号(208),再进一步地,在多层光盘101的情况下,进行与层相应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218),由此,能够在叠加于激光上的高频波信号不对多层光盘的各记录面造成损伤的情况下,在抑制激光噪声的同时,顺利地进行光盘101的种类的判别。
并且,上述处理,可以由系统控制器114代替光盘判别电路112执行。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100的再现时的聚焦开启处理的流程图,由系统控制器114所执行。
首先,读出在上述图6的盘片判别处理中获得的光盘101的种类(301)。
其次,参照盘-HF表210,以与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初始值设定激光功率和高频波信号的频率与振幅(302),启动激光光源108,开始激光照射(303)。聚焦开启时激光功率和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初始值,使用光盘101的种类和多层光盘中激光功率和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最低的值作为初始值。例如,在光盘101的种类为BD的情况下,使用层-HF表220中所设定的值之中的光密度D最高的层L0的值。此外,在对于光盘101的每种识别信息存在多个层-HF表220的情况下,使用全部4层的值之中最低的值作为初始值。即,设定BD类之中最小的激光功率和最小的振幅。由此,在激光聚焦的时候,能够防止高频波信号的叠加引起的峰值功率对光盘101的记录层造成损伤。另外,在聚焦的层的确不是高频波信号的设定最低的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上述初始值作为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
接着,基于上述图6的步骤212~215中已经读入的管理信息,判定光盘是否为多层光盘(304)。
如果从读入的管理信息判定光盘101为多层光盘,则进入步骤305。另一方面,如果光盘101为单层光盘,则进入步骤307,使用与盘-HF表210中设定的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值来设定激光的激光功率和高频波信号,并前进至步骤308。
在步骤305中,从读入的管理信息中获得光盘101的识别信息,判定是否存在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层-HF表220。在存在与识别信息对应的层-HF表220的情况下,判定为对每层进行高频波信号的设定,进入步骤306。
在步骤306中,读入层-HF表220,读入当前聚焦开启的层L0的目标值2202、频率2203和振幅2204,对再现功率目标值产生电路1001、高频波信号生成电路134进行设定,由此,能够设定与光盘101的层相应的最合适的高频波信号。
接着,将光拾取器120移动到用于聚焦的规定的位置上(308),聚焦到规定的层(例如,层L0)上(309)。之后,在进行跟踪的调整后,开始光盘101的再现处理(310)。
通过以上的处理,在光盘101的再现时的聚焦开启处理中,在激光上叠加高频波信号抑制激光噪声,同时根据光盘101的种类,使用最低峰值功率和激光功率,能够在不对记录面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进行聚焦开启。尤其是,在发射激光时(303),通过使用作为与所判别的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最小峰值功率和激光功率的初始值,在激光照射时,能够在防止叠加的高频波信号对各层的各记录面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读入管理信息,之后,通过在基于管理信息进行多层光盘的判定后使用与各层或者光盘101的种类相应的最合适的峰值功率和激光功率,能够在抑制激光噪声的同时顺利地对光盘101进行聚焦。
并且,上述图7的处理能够用于聚焦伺服偏离时的恢复处理和从扫描状态的恢复处理。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100的再现时的聚焦跳跃处理的流程图,由系统控制器114执行。在多层光盘101再现中,在将焦点移动到其它层时执行该聚焦跳跃处理。
在步骤401中,决定移动目标的层(下面称为目标层)。该决定在当前再现中的层结束时选择下一层,或者将与来自上级主机的指令相应的层决定为目标层。
接着,在将焦点从当前聚焦开启的层(当前层)移动到目标层时,判定是否需要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402)。如上所述,由于在靠近激光入射的面(表面1010)的层上会产生反射和散射,所以越远离表面1010的层上激光功率P越小。在多层光盘101如图3所示为L0层~L3层这4层的情况下,每层的光密度D(L0)~D(L3)的关系,与上述式(2)相同,为:
D(L0)<D(L1)<D(L2)<D(L3)……(2’)。
于是,层-HF表220的设定如图9所示,以使越靠近光盘101的表面的层上因高频波信号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越小的方式进行设定,因此,在将焦点向表面1010侧的层移动时,通过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到峰值功率较小的目标层的值,能够防止目标层的记录面受到损伤。因此,是否需要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判定,根据当前层到目标层的移动是否为向着表面1010侧的层的移动来进行判定。如果当前层到目标层的移动是向着表面1010侧的层的移动,则前进至步骤403,反之如果是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的移动,则前进至步骤404。
在步骤403中,参照层-HF表220,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到峰值功率较小的目标层的值。并且,激光功率目标值2202也切换到目标层的值。
步骤404中,向伺服控制部140发送驱动指令以使之驱动物镜103的致动器141,将焦点向目标层移动。
接着,在步骤404中,在将焦点移动到目标层后,进行是否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判定。该判定与上述步骤402的判定不同,在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移动时,由于在维持当前层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情况下进行聚焦跳跃,所以高频波信号的叠加引起的峰值功率仍保持得较小。即,在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移动焦点的情况下,通过在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保持为峰值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实施聚焦跳跃,防止当前层的记录面的损伤。因此,步骤405中的是否需要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判定,根据当前层到目标层的移动是否为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的移动来进行判定。
在聚焦跳跃为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的移动的情况下,进入步骤406,参照层-HF表220,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为目标层的值。另一方面,在聚焦跳跃为向表面1010侧的层的移动的情况下,维持步骤403中设定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
在完成上述聚焦跳跃和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切换后,在步骤407开始记录层上的再现。
通过以上的处理,在多层光盘101上进行再现中的聚焦跳跃时,通过根据层切换的方向来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能够在不对当前层和目标层的记录层造成损伤的情况下,迅速地实现聚焦跳跃。尤其是,在将焦点从深处的层向表面1010侧的层切换时,通过在切换到因高频波信号的叠加引起的峰值功率较小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后再实施聚焦跳跃,在光密度D较大的表面1010侧的层上能够防止对记录面造成损伤。反之,在将焦点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切换时,通过在保持高频波信号的叠加引起的峰值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实施聚焦跳跃,然后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为峰值功率较大的深处的层的值,在光密度D较大的表面1010侧的层上能够防止对记录面造成损伤。并且,在上述处理中,由于在聚焦跳跃的途中不需要开启、关闭激光光源108,只改变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所以能够迅速地实施聚焦跳跃处理。
上述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切换,能够基于当前层与目标层的光密度的大小关系来进行,也可以根据上述按各层的光密度预先设定的层-HF表220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和激光功率,来判定各层的光密度的大小。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光盘装置100的再现时的聚焦跳跃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由系统控制器114执行。该聚焦跳跃的处理,使上述图8的处理在聚焦跳跃中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
步骤501中,与上述图8的步骤401同样,决定移动目标的目标层。接着,向伺服控制部140发送使焦点从当前聚焦开启的当前层向目标层移动的指令。
步骤503中,判定聚焦跳跃的方向是否为从深处的层向表面1010侧的层移动焦点。
在从深处的层向表面1010侧的层进行聚焦跳跃时,进入步骤505,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为目标层的值。
另一方面,在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进行聚焦跳跃时,进入步骤504,在维持当前层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的情况下,等待聚焦跳跃完成。接着,当参照聚焦误差信号或和信号检测出焦点切换到目标层时,进入步骤505,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为目标层的值。之后,开始目标层上的再现(506)
通过以上的处理,与图8相同,在多层光盘101上进行再现中的聚焦跳跃时,通过根据层切换的方向来切换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能够在不对当前层和目标层的记录面造成损伤的前提下迅速地实现聚焦跳跃。在从深处的层向表面1010侧的层切换焦点时,通过在发出驱动致动器141的指令后,切换到因高频波信号的叠加引起的峰值功率较小的目标层的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防止在光密度D较大的表面1010侧的层上对记录层造成损伤。
相反地,在从表面1010侧的层向深处的层切换焦点时,在保持高频波信号的叠加引起的峰值功率较小的情况下实施聚焦跳跃后,等待聚焦跳跃完成,再将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切换到峰值功率较大的深处的层的值,由此在光密度D较大的1010侧的层上能够防止对记录层造成损伤。并且,在上述处理中,由于在聚焦跳跃的途中不需要开启、关闭激光光源108,只改变高频波信号的设定值,因此能够迅速地实施聚焦跳跃处理。

Claims (11)

1.一种光盘装置,利用叠加了高频波的信号来驱动激光光源,并具有对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根据来自所述检测器的信号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读出数据的控制部,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使所述激光的焦点从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切换到第二记录层时,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大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因所述高频波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减少的规定值的第一切换,
并使所述焦点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移动到第二记录层,
在所述焦点的移动完成之后,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小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所述峰值功率增大的规定值的第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开始使焦点从所述第一记录层向第二记录层移动后,实施所述第一和第二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具有根据所述光盘的每个记录层的光密度预先设定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的信息,所述信息按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以使越靠近所述光盘与激光光源相对的表面的记录层上,因所述高频波信号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越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具有根据所述光盘的每个记录层的光密度预先设定了所述激光的激光功率的信息,所述信息按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以使越靠近所述光盘与激光光源相对的表面的记录层上,所述激光功率越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使焦点聚焦在多个记录层中的任一个上时,使用对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光密度最高的记录层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激光的照射,
在从所述光盘读入管理信息后,从对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中取得使焦点聚焦的记录层的值,切换叠加于所述激光的高频波的设定值。
6.一种光盘装置,利用叠加了高频波的信号来驱动激光光源,并具有对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利用来自所述检测器的信号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读出数据的控制部,该光盘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使焦点聚焦在多个记录层中的任一个上时,使用对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光密度最高的记录层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激光的照射,
在从所述光盘读入管理信息后,从对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中取得使焦点聚焦的记录层的设定值,将叠加于所述激光的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为所述取得的设定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具有根据所述光盘的每个记录层的光密度预先设定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的信息,所述信息按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以使越靠近所述光盘与激光光源相对的表面的记录层上,因所述高频波信号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越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具有根据所述光盘的每个记录层的光密度预先设定了所述激光的激光功率的信息,所述信息按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以使越靠近所述光盘与激光光源相对的表面的记录层上,所述激光功率越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
在使所述激光的焦点从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切换到第二记录层时,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大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因所述高频波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减少的规定值的第一切换,
并使所述焦点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移动到第二记录层,
在所述焦点的移动完成之后,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小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所述峰值功率增大的规定值的第二切换。
10.一种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光盘装置利用叠加了高频波的信号来驱动激光光源,并具有对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利用来自所述检测器的信号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读出数据的控制部,该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激光的焦点从所述多个记录层中的第一记录层切换到第二记录层时,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大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因所述高频波的叠加而引起的峰值功率减少的规定值的第一切换的步骤;
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焦点从所述第一记录层移动到第二记录层的步骤;和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焦点的移动完成之后,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光密度比第一记录层的光密度小的情况下,实施将所述高频波的设定值切换到使所述峰值功率增大的规定值的第二切换的步骤。
11.一种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光盘装置利用叠加了高频波的信号来驱动激光光源,并具有对来自所述激光光源的激光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检测器,和利用来自所述检测器的信号从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读出数据的控制部,该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所述控制部,在使焦点聚焦在多个记录层中的任一个上时,使用对所述多个记录层中光密度最高的记录层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激光的照射的步骤;和
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光盘读入管理信息后,从对每个所述记录层预先设定的高频波的设定值中取得使焦点聚焦的记录层的值,切换叠加于所述激光的高频波的设定值的步骤。
CN2010105781979A 2009-12-25 2010-12-03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21104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4094A JP2011134404A (ja) 2009-12-25 2009-12-25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294094 2009-12-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0446A true CN102110446A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74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81979A Pending CN102110446A (zh) 2009-12-25 2010-12-03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05563B2 (zh)
JP (1) JP2011134404A (zh)
CN (1) CN1021104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98452A (ja) 2010-02-17 2011-10-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12146370A (ja) 2011-01-13 2012-08-02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レーザ光のパワー制御方法
JP2014086107A (ja) * 2012-10-23 2014-05-12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の再生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9203A1 (en) * 2006-09-29 2008-04-17 Koichiro Nishimura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its reproduc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18529B1 (ko) * 2006-06-12 2013-10-16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광데이터 기록매체용 판독장치 및 판독방법
JP2008234220A (ja) 2007-03-19 2008-10-02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ソフトウェア起動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09015893A (ja) 2007-06-29 2009-01-22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9203A1 (en) * 2006-09-29 2008-04-17 Koichiro Nishimura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its reproduc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61994A1 (en) 2011-06-30
JP2011134404A (ja) 2011-07-07
US8605563B2 (en) 2013-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71597B2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switching focus point between layers
US7031233B2 (e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and focal point control method
JP499650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110242948A1 (en) Optical disc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CN102110446A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54249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100118672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control program of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the program therein
JP4226184B2 (ja) 情報記録媒体判別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判別方法
JP4203510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
US200402403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riminating optical disks
KR100564618B1 (ko)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층간 탐색 방법
US2010006733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roducing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090003152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controller of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optical disc apparatus
US20070076546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tracking error signal selecting method
JP5623948B2 (ja) 推奨記録条件の決定方法及び記録調整方法
US7889606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4224503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KR100933633B1 (ko)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2110450B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判别方法
US8203915B2 (en) Optical disc reader
US8411539B2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 device
KR100861950B1 (ko) 광디스크 판별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623657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層間ジャンプ方法
JP2006323978A (ja)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12018730A (ja) 光記録再生方法、光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