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0393A - 多层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层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0393A
CN102110393A CN2010106155934A CN201010615593A CN102110393A CN 102110393 A CN102110393 A CN 102110393A CN 2010106155934 A CN2010106155934 A CN 2010106155934A CN 201010615593 A CN201010615593 A CN 201010615593A CN 102110393 A CN102110393 A CN 1021103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display
touch panel
display screen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5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正贺信宽
北森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940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13417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44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5384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103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03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层显示设备,包括:分层布置的多个显示屏幕;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屏幕的前面;以及设置部件,根据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将显示屏幕之一设置为操作屏幕。

Description

多层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显示设备,其具有分层布置的多个显示屏幕。
背景技术
现已开发了具有分层布置的多个显示屏幕的MLD(多层显示)设备。MLD设备允许用户(或观看者)观看通过将一个屏幕的图像重叠在另一屏幕的图像上而产生的混合(合成)图像。
在这种混合图像中,观看者与混合图像中的对象之间的距离依赖于在哪个显示屏幕上显示该对象而有所不同。因此,与传统的单层显示屏幕相比,MLD设备可以更理想地显示三维图像。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公共设施或户外部署用于显示广告信息等的被称为数字标示显示器(digital signage display)的显示设备。当使用MLD设备作为数字标示显示器时,优选采用具有显示器的触摸面板。在JP2008-197634A中,公开了具有允许对前侧显示屏幕的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的MLD设备。利用该显示设备,用户可以进行诸如对第一显示层输入几何图形等操作,以及观看在单个显示层上显示的图像。
但是,这些MLD设备中在接受针对每个显示屏幕的输入操作时是很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多层显示设备包括:分层布置的多个显示屏幕、布置在显示屏幕前面的触摸面板;以及设置部件,根据触摸面板上的操作,设置显示屏幕之一作为操作屏幕。
附图说明
图1是MLD设备1的框图;
图2是MLD设备1的截面图;
图3是与MLD设备1的操作模式有关的不同属性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MLD设备1的操作的流程图(步骤S1到S9);
图5是示出MLD设备1的操作的流程图(步骤S11到S19);
图6是示出MLD设备1的操作的流程图(步骤S21到S29);
图7是示出原始图像信息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校正图像信息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混合图像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MLD设备100的框图;
图11是MLD设备100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图像数据的格式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用于切换MLD设备100中的操作屏幕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MLD设备100的单个显示屏幕上的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MLD设备100的单个显示屏幕上的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MLD设备100的单个显示屏幕上的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MLD设备100的单个显示屏幕上的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MLD设备100的单个显示屏幕上的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用于切换MLD设备100的操作屏幕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20是示出与MLD设备100的操作模式有关的不同属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以下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两个实施例均关于具有触摸面板的多层显示设备(MLD设备)。
1、第一实施例
(MLD设备1的配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MLD设备的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MLD设备1具有触摸面板11、第一显示屏幕12、第二显示屏幕13、第三显示屏幕14、背光15、输入控制部件16、显示控制部件17、CPU(中央处理单元)18、操作按钮19、内部存储器20、图像信息输入部件21、AV信号输入接口22,等等。
图2是当沿与用户的观看方向平行的平面切开MLD设备1时,该设备的截面图。如图所示,MLD设备1具有在前侧具有开口的外壳10(“前侧”指与用户接近的一侧)。在外壳10内部,从前侧到后侧依次布置触摸面板11、第一显示屏幕12、第二显示屏幕13、第三显示屏幕14和背光15。这样,将显示屏幕12、13和14分层布置。
触摸面板11是与这些显示屏幕的表面具有实质上相同尺寸的面板。当用户的手指接触面板11时,触摸面板11生成指示手指的触摸位置的信号。经由输入控制部件16将该信号传送到CPU 18。
触摸面板11由透明材料形成。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面板11看到在显示屏幕12、13和14上显示的图像。
显示屏幕12、13和14是具有相同尺寸表面的液晶显示器,它们均具有排列在整个表面上的RGB(红、绿、蓝)像素。通过显示控制部件17针对每个像素调节每个显示屏幕的透射率。
背光15用作MLD设备1中的光源,其例如通过荧光灯或LED(发光二极管)制成。
输入控制部件16基于来自触摸面板11的信号识别触摸面板11上的触摸位置。将识别结果传送到CPU 18。
显示控制部件17基于从内部存储器20或图像信息输入部件21等传送的图像信息(或图像数据)针对显示屏幕12、13和14的每个像素来调节显示屏幕12、13和14的透射率,从而在这些显示屏幕上形成图像。后面将讨论在MLD设备1中使用的图像信息的格式。
CPU 18执行MLD设备1的整体控制。
操作按钮19是由用户操作的按钮。
内部存储器20存储图像信息,或与操作有关的偏好信息(将在后面详细讨论)等等。图像信息输入部件21经由AV信号输入接口22从外部设备或网络接收图像信息。接口22可以是从有线网络(以太网等)接收信号的接收机,或者是从无线网络(无线LAN、无线WiMax等)接收信号的无线接收机。接口22还可以是与PC(个人计算机)等连接的USB终端。输入的图像信息临时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0中。因此,MLD设备1可以显示各种信息,或者可以安装应用软件。
(MLD设备1的操作)
现在描述在MLD设备1中实现的操作。
MLD设备1接受与操作模式有关的由用户设置的偏好信息。例如,当按下操作按钮19之一时,在显示屏幕12上显示图3所示的包括图标的图像。然后,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在屏幕12上显示的图标来针对每个设置设置偏好。下面描述这些设置中的每一个的细节。
属性“操作屏幕”具有“固定”模式和“可变”模式。当选择“固定”模式时,操作仅对第一显示屏幕12有效,而对其他屏幕13和14无效。
当选择“可变”时,用户可以经由触摸面板11操作所有显示屏幕。
当用户在“操作屏幕”中选择“可变”时,属性“操作屏幕的模式”有效。用户可以选择“直接选择模式”或“顺序切换模式”。在前一模式中,用户可以直接选择操作屏幕。在后一模式中,用户可以通过进行预定操作而选择选择操作屏幕。
属性“自动返回标志”具有“开”和“关”模式。当该属性被设置为“开”时,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对触摸面板11的触摸操作,则操作屏幕返回屏幕12(前侧屏幕)。当该属性被设置为“关”时,维持操作屏幕为同一屏幕,除非没有来自用户的特别指示(direction)。
属性“透明度级别”涉及显示屏幕的透射率。它用于调节前面的显示屏幕的透明度,以便于用户对后侧屏幕的操作。
该属性可设置为从0%(不透明)到100%(全透明)的任何值。当使用MLD设备1作为数字标示显示器时,可以显示图3所示的屏幕,从而部署有该MLD设备的设施的管理员可以调节设备1的设置。该设置屏幕可以仅对于这些管理员可见,而对一般用户不可见。
下面参考流程图4、5和6,描述MLD设备1中的操作。
首先,响应于来自用户的指示,CPU 18识别应当在显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信息(步骤S1)。该图像信息可以是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0中的,或者是经由接口22从因特网下载的。
图7示出了在显示屏幕12、13和14中的每一个上显示的图像示例。图像I1是在屏幕12(前侧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图像I2是在屏幕13上显示的图像,图像I3是在屏幕14(后侧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图像I1由前景和背景构成,所述前景是人的图像。图像I2由前景构成,所述前景是树和房子。图像I3由前景构成,所述前景是山。当在相应屏幕上显示这些图像时,观看者可以看到这些图像的混合图像。
但是,如果将这些图像I2和I3分层,则用户可能感到不舒服,这是因为它们的前景(树、房子和山)会重叠,并且可能看到不自然的混合颜色。为了避免这种情况,CPU 18校正图像I2和I3,以消除这种重叠(步骤S2)。
具体地,CPU 18将图像I2和I3分别校正为图像I2’和I3’,如图8所示。对于I2’,与前侧图像I1的前景(人)重叠的区域被校正为空白图像。对于I3’,与I1的前景(人)和I2的前景(树和房子)重叠的区域被校正为空白图像。
然后,CPU 18操作显示控制部件17,从而在屏幕12上显示图像I1,在屏幕13上显示校正图像I2’,在屏幕14上显示校正图像I3’(步骤S3)。
作为结果,用户可以看到图9所示的混合图像。此时假设屏幕12被设置为操作屏幕,其接受用户的触摸操作。
如下面详细讨论的那样,MLD设备1可以允许对屏幕13、14以及屏幕12的触摸操作。但是,预期位置最靠前的屏幕12被最频繁地操作。因此,将MLD设备1设计为在默认设置中将操作屏幕设置为屏幕12。
在步骤S3之后,CPU 18确定用户是否执行了触摸操作(步骤S4)。如果显示器被用于演示软件,则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于画线,或者可以对应于按下显示器上示出的图标,以获取新信息。当给出这种操作时(步骤“S4”的“是”),CPU 18更新在屏幕12上显示的图像I1(步骤S5)。然后过程返回步骤S2,与如上所述类似地实现图像I2和I3的校正。
当在步骤S4确定“否”时,进行到步骤S6。当“操作屏幕”(见图3)设置为“固定”时,返回步骤S4。当设置为“可变”时,进行到步骤S7,CPU 18询问“操作屏幕的模式”的设置(见图3)。
当其设置为“直接选择模式”时,进行到步骤S8,CPU 18询问用户是否直接选择了屏幕12、13、14中的任何一个。
当其设置为“顺序切换模式”时,进行到步骤S9。在S9,CPU 18确定用户是否指示切换操作屏幕。上述指示的示例是:(1)连续触摸触摸面板11的相同位置(例如3秒),该位置可以是任何地方或预定地方(详见图13);或(2)从面板11的中央部分到显示设备1的边缘部分的拖拉(或滑动)操作(在触摸面板11上移动手指)(详见图19)。
当确定用户没有指示切换屏幕时(步骤S9的“否”),返回步骤S4。
(当在S8确定“是”时)
图5示出了当在步骤S8确定“是”时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此情况下,当用户直接选择屏幕12、13、14中的任何一个时,CPU 18将所选显示屏幕设置为新操作屏幕。然后,CPU 18调节显示屏幕的透射率,使其适应新操作屏幕(步骤S11)。
例如,当将第二显示屏幕13设置为新操作屏幕时,位于前面的屏幕12被转换为更加透明,而位于后面的屏幕14的透明度保持不变。
在S11之后,CPU 18确定是否其他显示屏幕之一被选择作为新操作屏幕(步骤S12)。如果在S12确定“否”,则进行到步骤S13并确定用户是否操作了操作屏幕。如果在S13确定“否”则进行到步骤S14,并确定用户是否指示了标准模式。当在步骤S14确定“否”时,进行到步骤S15并确定“自动返回标志”(见图3)是否被设置为“开”。
当在步骤S12确定“是”时,进行到步骤S19。当用户选择第一屏幕12时(步骤S19的“是”),进行到步骤S18,CPU 18将操作屏幕切换回屏幕12,并调节屏幕透明度,具体地通过降低屏幕12的透明度来进行调节。
当用户选择屏幕12之外的屏幕时(步骤S19的“否”),返回S11。这样切换了操作屏幕。
当在S13确定“是”时,进行到步骤S16。在S16,CPU 18根据用户的触摸操作更新操作屏幕的图像。然后进行到步骤S18。当在S14确定“是”时,也进行到S18。
当在步骤S15确定“是”时,进行到步骤S17。在S17,CPU 18确定在最近的触摸操作之后是否过去了预定时间段。当确定“是”时,进行到S18。当确定“否”时,返回步骤S12。
(当在S9确定“是”时)
图6示出了当在步骤S9确定“是”时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此情况下,当用户通过进行预定触摸操作指示切换操作屏幕时,CPU 18将新操作屏幕设置为位于当前操作屏幕后面一个屏幕处的屏幕(步骤S21)。
在步骤S21,CPU 18提高位于操作屏幕前面的屏幕的透明度,以便用户可以清楚地观看新操作屏幕。
在步骤S21之后,进行到S22、S23、S24、S25、S26、S27、S28和S29,如图6所示。但是,由于在S22、S23、S24、S25、S27和S28执行的处理分别与图5所示的S12、S13、S14、S15、S17和S18相同,这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当当前操作屏幕是位于最后面的显示屏幕14时(步骤S29的“是”),CPU 18将操作屏幕设置回第一屏幕12,并取消对第一和第二屏幕12、13的透明度调节。当当前操作屏幕不是最后面的屏幕时(步骤S29的“否”),返回步骤S21。
根据图6所示的过程,操作屏幕被切换到后面的屏幕。但是,操作屏幕也可能被切换到前面的屏幕。在此情况下,应当针对新操作屏幕降低透明度,以便用户可以清楚地观看操作屏幕。
根据上述MLD设备1,可以提供以下优点。
首先,用户可以操作任何显示屏幕(12到14),因此与仅提供对前侧屏幕的操作的传统MLD设备相比具有优势。
第二,设备1允许用户在“固定”和“可变”之间切换“操作屏幕”的模式。因此,当该设备1的管理员不希望用户操作前侧屏幕之外的屏幕时,可以通过将模式设置为“固定”模式来防止该问题。
第三,该MLD设备调节位于操作屏幕前面的屏幕的透射率。因此,用户可以容易地观看操作屏幕并易于操作屏幕。
第四,MLD设备1可以调节“透明度级别”(见图3)。用户有时希望操作特定屏幕,同时观看其他屏幕。例如,当用户希望操作第二屏幕13并同时观看第一屏幕12时,如果屏幕12的透明度过高,则可能不方便。因此,通过使用“透明度级别”特征,用户可以调节第一屏幕12的透明度,从而用户可以观看屏幕12和13二者。
第五,用户可以在“直接选择”和“顺序切换模式”之间选择“操作屏幕的模式”。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他或她的偏好设置模式。
第六,MLD设备1提供“自动返回标志”模式(见图3)。因此,可以当在预定时间段内没有进行触摸操作时,将操作屏幕设置回第一屏幕12,这对于用户而言更加便利。
(其他示例)
可以配置MLD设备1,以使得用户可以利用简单操作选择操作屏幕。
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摸面板11的相同位置点按第一预定时间段(例如3秒)时,操作屏幕切换到后面一个屏幕处的屏幕。
当用户的手指在触摸面板11的相同位置点按第二预定时间段(例如5秒)时,操作屏幕切换到后面两个屏幕处的屏幕。
这允许用户容易地切换操作屏幕。这些预定时间应当设置为足够大的值,从而操作屏幕不会被错误地切换。
该构思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四个或更多显示屏幕的MLD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当通过用户的偏好调节透明度时(见图3),整个显示区域都经受该调节。或者,可以仅一部分显示区域经受调节。此外,被调节透明度的屏幕不必一直保持在相同状态。例如,前侧屏幕可以仅在对后侧屏幕进行触摸操作时保持透明。
虽然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操作屏幕固定为第一显示屏幕12,但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固定屏幕。
2、第二实施例
(MLD设备的配置)
图10是示出MLD设备的配置的框图。如图所示,MLD设备100包括触摸面板11、第一显示屏幕12(前显示屏幕)、第二显示屏幕13(后显示屏幕)、背光15、输入控制部件16、显示控制部件17、CPU 18、操作按钮19、内部存储器20、AV信号输入接口22,等等。MLD设备100具有两层显示屏幕,而第一实施例的MLD设备1具有三层。以下讨论集中于与前一实施例不同的配置或特征,而不详细讨论公共特征等。
图11是当沿与用户的观看方向平行的平面切开MLD设备100时,该设备的截面图。MLD设备100不同于MLD设备1(见图2),因为其省略了设备1中的第三显示屏幕14。
参考图12,描述了MLD设备100中使用的图像数据的格式。如图所示,图像数据PIC具有这样的格式,其中PIC-1布置在左侧,PIC-2布置在右侧。基本上,PIC-1是在第一屏幕12上显示的数据,PIC-2是在第二屏幕13上显示的数据。因此,该图像数据PIC具有与这些显示屏幕的尺寸匹配的尺寸。例如,PIC的尺寸在水平方向上设置为1600点,在垂直方向上为600点,因为每个显示屏幕的尺寸是800点宽,600点高。
从接口22分发图像数据PIC。然后,显示控制部分17将PIC分离为左半部分(PIC1)和右半部分(PIC2)。PIC1和PIC用于在显示屏幕12和13上显示相应图像。该PIC(其中PIC1和PIC2组合为单个图像数据)具有优点,因为与从接口22向MLD设备100输入独立数据(PIC1和PIC2)相比,它更容易在显示于屏幕12上的图像和显示于屏幕13上的其他图像之间同步。
(MLD设备100的操作)
下面描述MLD设备100的具体操作。与前一实施例的设备1相同的操作不再详细描述。
在设备100中,可以在“可变”、“固定为前侧屏幕”和“固定为后侧屏幕”中选择用于设置操作屏幕的模式。用户可以使用操作按钮19或从触摸面板11的操作选择一个屏幕。这些设置可以由MLD设备100的管理员实现,并且可以被配置使得一般用户不能自由选择这些模式。
与MLD设备1相同,“可变”设置模式是这样的模式,其允许在由用户进行特定触摸操作时切换操作屏幕。在“固定为前侧屏幕”设置模式下,与设备1的“固定”模式相同,操作屏幕固定为屏幕12,并且不接受操作屏幕切换。“固定为后侧屏幕”是与MLD设备100相比的新特征。它是将操作屏幕固定为屏幕13(后侧屏幕)的模式。
虽然上面提到仅可以由管理员选择这三种模式,但是也可以由一般用户进行选择。在此情况下,优选地使用独立于触摸面板11提供的操作按钮19选择这些设置,从而可以避免一般用户的无意触摸操作。
下面参考图13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操作屏幕的切换操作。在步骤S41,确定操作屏幕是否固定。如果不固定(即模式为“可变”,步骤S41为“否”),进行到步骤S42。在步骤S42,CPU 18确定用户的手指是否触摸触摸面板11的相同位置预定时间(例如3秒)而不在面板11上移动手指。如果手指在预定时间内离开面板11或在面板11上移动,则CPU 18确定手指没有触摸相同位置(即步骤S42的“否”)。
当在步骤S42确定“是”时,CPU 18将操作屏幕切换到其他显示屏幕(步骤S43)。例如,如果当前操作屏幕是屏幕12,则切换到屏幕13。如果当前屏幕是屏幕13,则切换到屏幕12。
当在步骤S42确定“否”时,或在步骤S41确定“是”时(模式为“固定”模式),返回步骤S41。
在上文中,预定时间与普通触摸操作相比应当足够长,从而操作屏幕不会违反用户意愿地切换。
此外,可以配置以使得当将当前操作屏幕设置为前侧屏幕12,并且用户希望操作后侧屏幕13中示出的对象时,用户可以通过在该对象上的位置触摸触摸面板11预定时间,来操作该对象,这可以简化用户操作。
如上所述,针对前侧屏幕12的PIC1和针对后侧屏幕13的PIC2分别是PIC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因此,上述切换操作对应于将位置向旁侧切换800点,这是水平方向上的图像数据尺寸的一半。
(应用)
(投币游戏机)
首先,讨论用作投币游戏机(类似于日本的柏青哥店(pachinkoparlor)中部署的那些)的MLD设备100。
根据在设备100中安装的软件应用,设备100首先在相应屏幕12和13上显示图14所示的图像作为初始状态。具体地,在屏幕12上,显示投币游戏机控制杆P11、三个停止按钮P12和币数指示P13的图像。此外,在显示于屏幕12上的图像中,有三个空白部分,以使得在后面的屏幕中显示的对象可见。
在第二显示屏幕13中,显示符号P14(字母“bar”和数字“7”的图案),其他部分留作空白。每个符号P14被定为以与屏幕12中显示的图像的空白部分重叠。显示三个停止按钮P12,从而每个停止按钮对应于相应的符号P14。
当用户(通过触摸面板11的触摸操作)操作控制杆P11时,币数P13被示为减少预定数,符号P14的显示状态连续改变,以致看起来像在投币游戏机中旋转的滚轴。当用户(通过触摸操作)指定一个停止按钮P12时,相应的符号P14(示为位于用户触摸的P12上方)被示为固定为停止按钮P12被触摸时的图像。当用户指定所有三个按钮P12并且所有三个符号P14的显示状态都被固定时,示为P13的币数根据符号的结果而减少或增加。这样,用户可以使用MLD设备100作为仿真投币游戏机。此外,由于该仿真投币游戏机包括两个显示屏幕12和13,用户可以立体地看到图像。
当使用该投币游戏机应用时,用户进行的触摸操作基本上被限制为与控制杆P11和按钮P12有关的触摸操作,而不希望进行与第二显示屏幕13有关的触摸操作。因此,当MLD设备100主要用于这种应用时,与操作屏幕有关的设置应当设置为“固定为前侧屏幕”模式(见图20)。这有助于防止违反用户意愿地将操作屏幕切换到第二显示屏幕13。
(汽车导航)
下面描述当MLD设备100被用作汽车导航系统的显示设备时的情况。
当MLD设备100根据该汽车导航应用来操作时,在第二显示屏幕13上显示图15所示的图像作为初始状态。该图像是以在车行道上行驶的机动车或沿街道行走的人的当前位置为中心的地图。诸如地图等信息可以事先存储在设备100中,或可以从网络下载。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得当前位置信息。另一方面,整个第一显示屏幕12在初始状态被留作空白或透明,以便屏幕13中所示的地图可见。
当用户点按屏幕13所示的地图上的特定位置时,CPU 18识别以点按位置为中心的要示为放大的区域(见图16、A11),然后在第一显示(前侧)屏幕12上显示该点按位置的放大地图(见图16,F11)。
为了使放大视图(F11)更易于观看,屏幕13上的与帧F11重叠的区域可以显示得较暗或显示为空白。相反,放大视图也可以在整个屏幕12上显示。
当在屏幕12上显示放大视图之后,在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段之后,屏幕12中的图像整个变为空白,并且返回初始状态(如图15所示)。由于该MLD设备100在后侧屏幕上显示常规地图,在前侧屏幕上显示放大地图,可以实现立体图像显示。
当使用该汽车导航应用时,用户的触摸操作基本限制为在第二屏幕13中示出的地图上的点按操作,而不希望进行与屏幕12有关的操作。因此,在此情况下,与操作屏幕有关的设置优选设置为“固定为后侧屏幕”(见图20)。这有助于防止违反用户意愿地将操作屏幕切换到第一显示屏幕12。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设备100还可以被配置为也接受对第一屏幕12的触摸操作。例如,当用户点按(或触摸)放大地图上示出的特定位置时,地图被更新到以点按位置为中心的地图。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屏幕模式可以设置为“可变的”(见图20),从而用户可以切换操作屏幕,并且可以进行对第二和第一屏幕二者的触摸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屏幕12上的触摸操作可以限制为仅在显示帧F11的部分。换言之,即使当操作屏幕被设置为固定为单个屏幕时,也可以接受在特定限制下对其他屏幕的操作。例如,这可以通过修改应用的基础软件的部分来实现。
(导游板(guide board))
下面描述当MLD设备100用作对访问者提供设置信息的设施导游板时的情况。由于设备100中执行的很多处理与汽车导航的情况相同,下面省略一些描述。
在此情况下,在第二显示屏幕13上显示图17所示的图像作为初始状态。该图像是指示购物中心中的商店(商店A到G)的位置的地图。
该导游板应用还包含单个商店的详细信息。商店的详细信息与地图上的示出相应商店的位置相关联。当用户点按地图上的特定商店(商店A)时,商店的详细信息(F12)显示在屏幕12上,如图18所示。
因此,实现了使用立体图像显示的导游板。
在这种情况下,与汽车导航应用一样,与操作屏幕有关的设置优选地被设置为固定为后侧屏幕。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设备100还可以被配置为也接受对第一屏幕12的触摸操作。例如,当商店的详细信息的量很大,以致不能在单个页面(单个显示器)上显示所有信息,而是需要几个页面(或几个显示屏幕)时,用户可以对第一屏幕12(在帧F12中)进行触摸操作。结果,详细信息的显示移动到下一页面。
(切换操作屏幕的其他示例)
与图13所描述的“保持-按下”触摸操作不同,用户可以使用其他操作来切换操作屏幕。用户可以使用所谓“滑动”触摸操作来切换层。
参考图19,CPU 18确定操作屏幕是否被固定。如果未固定(步骤S51的“否”),则进行到S52。如果确定当前操作屏幕是屏幕S12,则进行到S53,CPU 18确定滑动操作是否到达触摸面板11的右端。
当在步骤S53确定“是”时,CPU 18在步骤S54将操作屏幕切换到第二屏幕13。即,从触摸面板11的中心部分到右端的滑动操作(触摸操作)被识别为来自用户的切换指示。
另一方面,当在S52确定当前操作屏幕是第二屏幕13时,进行到步骤S55,CPU 18确定是否进行了向触摸面板11的左端的滑动操作。
当在步骤S55确定“是”时,CPU 18在步骤S54将操作屏幕切换为第一屏幕12。
通过以上处理,向右的滑动操作使得操作屏幕切换到后面的屏幕,向左的滑动使得切换到前面的屏幕12。该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包含三个或更多个屏幕的MLD设备。
MLD设备100还可以配置为使得无论何时进行向触摸面板11的边缘部分的滑动操作,都可以切换操作屏幕,如果显示屏幕的数量限制为两个的话。即,向右、左、下或上的滑动操作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被视为来自用户的用于切换层(操作屏幕)的指令。
应当理解,上面具体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绝非意图限制本发明。例如,实施例2是关于MLD设备100使用图12所示的格式的图像数据的情况,这不是限制性的,而是可以使用任何其他格式的图像数据。本发明可以以很多修改、变型来实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Claims (19)

1.一种多层显示设备,包括:
分层布置的多个显示屏幕;
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屏幕的前面;以及
设置部件,根据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将显示屏幕之一设置为操作屏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在预定持续时间内连续对触摸面板进行操作时,设置部件改变操作屏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在触摸面板上的相同位置处在预定持续时间内连续对触摸面板进行操作时,设置部件改变操作屏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包含从触摸面板的中心部分到边缘部分的移动时,设置部件切换操作屏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还包括:
输入部件,接收包括针对第一屏幕的图像数据和针对第二显示屏幕的图像数据在内的合成图像数据的输入,其中第一和第二显示屏幕包括在所述显示屏幕中;以及
显示控制部件,根据设置部件的处理来控制显示屏幕上的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在预定持续时间内连续对触摸面板进行操作时,设置部件识别出对合成图像数据的操作位置被改变与合成图像数据的尺寸的一半相对应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包含从触摸面板的中心部分到边缘部分的移动时,设置部件切换操作屏幕。
8.一种多层显示设备,包括:
第一显示屏幕,显示信息;
第二显示屏幕,显示信息并且被布置在第一显示屏幕的后面;
触摸面板,布置在第一显示屏幕的前面;
第一设置部件,将操作屏幕的切换设置为有效或无效,其中操作屏幕是接受通过触摸面板的输入的屏幕;
第二设置部件,当在第一设置部件中设置为有效时,根据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将第一和第二显示屏幕之一设置为操作屏幕;以及
第三设置部件,当在第一设置部件中设置为无效时,无论对触摸面板的操作如何,都将预定的一个显示屏幕设置为操作屏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在由第三操作部件设置为操作屏幕的第二显示屏幕上显示地图时,并且当触摸面板识别出输入操作时,设备在第一屏幕上显示地图的放大视图或与地图有关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仅接受针对显示放大视图或有关信息的区域的来自触摸面板的输入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使用该设备作为ATM终端或投币游戏机;以及
第三设置部件将第一显示屏幕设置为固定操作屏幕。
12.一种多层显示设备,具有分层布置的多个显示屏幕,并通过分别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图像,沿分层方向在前面显示通过将这些图像混合在一起而产生的图像,该多层显示设备包括:
屏幕设置部件,响应于用户选择显示屏幕之一,将所选显示屏幕设置为操作屏幕;
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屏幕前面,从而与分层方向上的所有显示屏幕重叠,并且接受用户的触摸操作;以及
操作识别部件,将触摸操作识别为与操作屏幕有关的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还包括:
切换允许/禁止设置部件,允许或禁止操作屏幕的切换,其中:
当禁止切换时,将操作屏幕固定为显示屏幕中位于最前面的一个显示屏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还包括:
背光,布置在显示屏幕后面,通过调节穿过每个显示屏幕的光透射率,显示屏幕显示图像;以及
透明度调节执行部件,根据规定条件,增大穿过位于操作屏幕前面的任何显示屏幕的光透射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进行触摸操作时,透明度调节执行部件识别跟与触摸位置有关的预定范围重叠的区域,并且在识别出的区域中调节光透射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透明度调节执行部件将光透射率调节为符合用户规定的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屏幕设置部件至少被可切换地设置为直接选择模式或顺序切换模式;
当将屏幕设置部件设置为直接选择模式时,屏幕设置部件允许用户选择任何一个显示屏幕,并且将直接选择的一个显示屏幕设置为操作屏幕;以及
当将屏幕设置部件设置为顺序切换模式时,响应于用户进行的触摸操作满足预定条件,屏幕设置部件将位于当前操作屏幕后面一个屏幕处的显示屏幕新设置为操作屏幕。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除了位于最前面的显示屏幕之外的其他显示屏幕之一被设置为操作屏幕时,如果在规定的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内没有进行触摸操作,则将位于最前面的一个显示屏幕新设置为操作屏幕。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层显示设备,其中:
当除了位于最前面的显示屏幕之外的其他显示屏幕之一被设置为操作屏幕时,当进行规定操作时,将位于最前面的一个显示屏幕新设置为操作屏幕。
CN2010106155934A 2009-12-25 2010-12-24 多层显示设备 Pending CN1021103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4044A JP2011134171A (ja) 2009-12-25 2009-12-25 マルチレイヤ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294044 2009-12-25
JP2010-194441 2010-08-31
JP2010-194652 2010-08-31
JP2010194652 2010-08-31
JP2010194441A JP5153840B2 (ja) 2010-08-31 2010-08-31 マルチレイヤ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0393A true CN102110393A (zh) 2011-06-29

Family

ID=43828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55934A Pending CN102110393A (zh) 2009-12-25 2010-12-24 多层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57051A1 (zh)
EP (1) EP2348387A3 (zh)
CN (1) CN102110393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1870A (zh) * 2012-12-18 2013-03-13 广州市渡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机及显示屏显示方法
CN103578387A (zh) * 2012-08-09 2014-02-12 林锦墩 多层次影像显示器
CN103810039A (zh) * 2014-01-28 2014-05-2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3903521A (zh) * 2012-12-27 2014-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层显示设备
CN104469286A (zh) * 2014-11-04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集散控制系统终端显示黑屏示警方法
CN105393205A (zh) * 2013-06-04 2016-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以及在电子设备中控制应用的方法
CN108230988A (zh) * 2012-02-08 2018-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10121693A (zh) * 2016-12-28 2019-08-13 纯深度有限公司 多层显示系统中的内容碰撞
CN110191229A (zh) * 2019-05-29 2019-08-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7876B2 (en) 2012-02-01 2017-01-31 Facebook, Inc. Hierarchical user interface
US9645724B2 (en) 2012-02-01 2017-05-09 Facebook, Inc. Timeline based content organization
US9235317B2 (en) 2012-02-01 2016-01-12 Facebook, Inc. Summary and navigation of hierarchical levels
USD717315S1 (en) * 2012-06-04 2014-11-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USD717818S1 (en) * 2012-06-04 2014-11-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play screen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KR102254838B1 (ko) * 2014-08-04 2021-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DE102019206443A1 (de) * 2019-05-06 2020-11-12 Audi Ag Anzeigevorrichtung mit einer berührungssensitiven Bedienoberfläche und einer Bedien- und Gestenerkennungseinrichtung,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Anzeigevorrichtung, mobiles Endgerät mit einer Anzeige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der Anzeigevorrichtu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6407B1 (en) * 1997-06-16 2001-06-12 At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ying a window with a multi-state window
US6252595B1 (en) * 1996-06-16 2001-06-26 At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state window
US20030098886A1 (en) * 1997-02-19 2003-05-29 Gallium Software, Inc.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maximizing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on a screen
JP2004246455A (ja) * 2003-02-12 2004-09-0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操作画面表示装置
US20060125799A1 (en) * 2004-08-06 2006-06-15 Hillis W D Touch driv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tegrate and display multiple image layers forming alternate depictions of same subject matter
CN1809863A (zh) * 2003-05-16 2006-07-26 纯深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系统
US20080192013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Barrus John W Thin multiple layer input/output device
US20080204402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Yoichi Hirata User interface device
CN101281443A (zh) * 2008-05-13 2008-10-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切换的方法、系统及移动通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78915A1 (en) * 1991-12-20 1993-06-21 Peter Scannell Method for accessing an identified window into a multi-window interface
US6369830B1 (en) * 1999-05-10 2002-04-09 Apple Computer, Inc. Rendering translucent layers in a display system
US7962862B2 (en) * 2003-11-24 2011-06-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mproved graphics design tool
US20090300528A1 (en) * 2006-09-29 2009-12-03 Stambaugh Thomas M Browser event tracking for distributed web-based processing,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display of information
WO2008063969A2 (en) * 2006-11-13 2008-05-29 Igt Single plane spanning mode across independently driven displays
US20080120568A1 (en) * 2006-11-20 2008-05-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tering data using a three dimensional position of a pointer
US20090031237A1 (en) * 2007-07-26 2009-01-29 Nokia Corporation Displaying and navigating through multiple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2595B1 (en) * 1996-06-16 2001-06-26 At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ulti-state window
US20030098886A1 (en) * 1997-02-19 2003-05-29 Gallium Software, Inc. User interface and method for maximizing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on a screen
US6246407B1 (en) * 1997-06-16 2001-06-12 At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verlaying a window with a multi-state window
JP2004246455A (ja) * 2003-02-12 2004-09-0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操作画面表示装置
CN1809863A (zh) * 2003-05-16 2006-07-26 纯深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系统
US20060125799A1 (en) * 2004-08-06 2006-06-15 Hillis W D Touch driv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ntegrate and display multiple image layers forming alternate depictions of same subject matter
US20080192013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Barrus John W Thin multiple layer input/output device
US20080204402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Yoichi Hirata User interface device
CN101281443A (zh) * 2008-05-13 2008-10-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页面切换的方法、系统及移动通信终端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0988A (zh) * 2012-02-08 2018-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3578387A (zh) * 2012-08-09 2014-02-12 林锦墩 多层次影像显示器
CN102961870A (zh) * 2012-12-18 2013-03-13 广州市渡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机及显示屏显示方法
CN103903521A (zh) * 2012-12-27 2014-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层显示设备
CN103903521B (zh) * 2012-12-27 2017-05-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多层显示设备
US9870759B2 (en) 2012-12-27 2018-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 layer display apparatus
CN105393205A (zh) * 2013-06-04 2016-03-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以及在电子设备中控制应用的方法
CN105393205B (zh) * 2013-06-04 2018-09-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以及在电子设备中控制应用的方法
US10152216B2 (en) 2013-06-04 2018-1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pplications in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810039A (zh) * 2014-01-28 2014-05-2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4469286A (zh) * 2014-11-04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集散控制系统终端显示黑屏示警方法
CN104469286B (zh) * 2014-11-04 2017-09-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集散控制系统终端显示黑屏示警方法
CN110121693A (zh) * 2016-12-28 2019-08-13 纯深度有限公司 多层显示系统中的内容碰撞
CN110121693B (zh) * 2016-12-28 2023-05-02 安波福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显示系统中的内容碰撞
CN110191229A (zh) * 2019-05-29 2019-08-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48387A2 (en) 2011-07-27
US20110157051A1 (en) 2011-06-30
EP2348387A3 (en) 201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393A (zh) 多层显示设备
KR100877895B1 (ko) 표시장치
KR100375054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작방법
US20190095013A1 (en) Display control system
US11449294B2 (en) Display system in a vehicle
US9513744B2 (en) Control systems employing novel physical controls and touch screens
US8700329B2 (en) Navigation apparatus
CN101048727B (zh) 显示装置
CN101258046B (zh) 车辆操作设备
CN102893126B (zh) 测量仪器
CN101375130A (zh) 便携式导航装置
EP2013583A2 (en) 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
JP2011095614A (ja) 表示制御装置、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US10854171B2 (en) Multi-user personal display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TW200946815A (en) Color selection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CN105912231A (zh) 一种亮度的调节方法、调节装置以及终端
WO2003080391A2 (en) Multi func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CN114303092A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1992201A1 (en) Interaction mechanism for light systems
US20190295479A1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apable of improving contrast
US2011026738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00253545A1 (en) Signal lamp for pedestrian
JP2012074004A (ja) マルチレイヤ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8037645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882899B (zh) 用于改进便携式装置的显示单元的功能的方法和布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