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9674A -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9674A
CN102099674A CN200980127615.8A CN200980127615A CN102099674A CN 102099674 A CN102099674 A CN 102099674A CN 200980127615 A CN200980127615 A CN 200980127615A CN 102099674 A CN102099674 A CN 102099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ample separation
medium
sample
f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76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入幸司
阿久津觉诚
丸尾佑二
松永贵辉
鹈沼丰
平冢淳典
木下英树
坂口菜央
横山宪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3028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49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99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6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5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27/44773Multi-stage electrophoresis, e.g.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泳器械,该电泳器械包括样品分离部和介质连接机构,其中样品分离部是将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在该水平方向上,露出平行的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介质连接机构是将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连接到该样品分离介质上;该含样品介质和该样品分离介质的连接位置是满足特定式的位置。由此,提供比现有技术的精度更高的电泳技术。

Description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的生物学样品分离装置和构成该装置的器械及其用途;更详细地涉及自动化的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束后,蛋白质组的研究开始流行。所谓的“蛋白质组”意图获得在特定的细胞、器官、脏器等中,翻译生产的蛋白质全体,作为其研究,可以列举出蛋白质的表达模式等。 
作为表达蛋白质的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蛋白质的二维电泳。蛋白质由于电荷和分子量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与只依赖于电荷或者分子量,从作为众多蛋白质混合物的蛋白质组,分离出各种蛋白质的方法相比,通过组合两种情形,可以以高分解能力分离更多的蛋白质。 
二维电泳由依靠电荷分离蛋白质的等电点电泳和依赖于分子量分离的平板凝胶电泳(特别是,SDS-PAGE)这2个电泳步骤构成。另外,二维电泳可以在改性剂的存在下或不存在下对使用的样品进行进行,是可以一次性地分离几百种以上的蛋白质的优异的方法。 
在二维电泳中,通过第一维的凝胶将样品进行等电点电泳后,取出第一维凝胶,应用第二维凝胶,进行基于分子量的第二维电泳。通常,进行等电点电泳的第一维凝胶具有与其宽和长度相比非常薄的形状。由此,不仅难以识别凝胶内外、pH梯度的方向,而且容易产生弯曲或褶皱,难以保持一定的形状。这容易成为电泳结果的再现性恶化的重要因素。此外,第一维凝胶的操作也不容易,难以提高从第一维凝胶转移到第二维凝胶时的位置精度。另外,在第二维的分离中使用SDS-PAGE的情形等,为了在第一维电泳结束后,将第一维凝胶中的蛋白质在第二维中展开,必须进行平衡化(SDS化和还原)处理(药剂处理)。在第一维凝胶中必须进行这种处理方面,也成为操作者产生偏差的原因。 
基于上述原因,二维电泳是优异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需要熟练的技术。由于依赖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所以使用二维电泳难以再现性好地取得定量的数据。 
因此,开发出用于自动化进行二维电泳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和非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7-64848号公报(平成19年3月15日公开)”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Hiratsuka et al.,Fully Automated 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 System for High-Throughput Protein Analysis,Anal.Chem.,79(15),5730-5739,2007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在进行生物学的样品分析时,强烈需要提高电泳的结果得到的定点的精度。因此,需要与专利文献1或非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相比,精度更高的电泳技术。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精度更高的电泳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分离部和介质连接机构;其中样品分离部是将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在该水平方向上,露出平行的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介质连接机构是将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在满足下述式(1)的连接位置中,连接到该样品分离介质上。 
Figure BPA00001294496500021
其中,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面露出的露出部分的根部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X,以垂直方向的距离为Y。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对于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而言,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连接含有样品的含样品介质,所以电泳结果得到的定点的精度比现有技术更高。 
对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而言,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在和上述露出部分的根部相等或者更高的位置包含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上述连接位置优选位于该支撑部上。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介质连接机构在将上述含样品介质连接到上述样 品分离介质中时,在和样品电泳的方向相反的位置,设置上述支撑部,通过存在该支撑部,令人惊奇地,始终很好地进行电泳。另外,例如在上述露出部分的高度固定时,在该露出部分的非末端位置,将上述含样品介质压入上述样品分离介质时,该露出部分的末端侧成为支撑部(参照图3的(b))。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而言,上述样品分离部优选具有夹住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互平行的二块板。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样品分离介质通过相互平行的平面,成为规定的板状形状,所以适合通过电泳分离样品。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而言,上述含样品介质和样品分离介质可以是包含选自由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琼脂和淀粉构成的群组的凝胶化剂的凝胶。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用上述这种凝胶,适合分离样品。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而言,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相比,上述含样品介质优选上述凝胶的粘弹性更高。换而言之,在将上述含样品介质连接到样品分离介质中时,由于含样品介质不会变形,样品分离介质变形,所以优选调节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和上述含样品介质各自的结构强度。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介质连接机构在将上述含样品凝胶压入上述样品分离凝胶中时,适合进行压入,以使该样品分离介质变形,抑制该含样品凝胶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进一步包含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上述第1缓冲液槽包含上述露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述第2缓冲液槽夹住上述样品分离部地设置在和该露出部分相对侧,上述样品分离部在该样品分离介质和上述第2缓冲液槽之间具有连接口。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具有分别连接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两端的缓冲液槽,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电泳。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可以具有上述样品分离部、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一体成型的结构体。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一个结构体上具有上述样品分离部、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所以容易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可以在第1缓冲液槽内,进一步包含覆盖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述露出部分的可装卸的介质形成用盖子,与密封上述 连接口的介质形成用封口。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具有介质形成用盖子和介质形成用封口,所以通过使用它们,可以在上述样品分离部容易地形成上述样品分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在将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安装在第1缓冲液槽内时,第1缓冲液槽优选具有加入液体的空间。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不会完全填充第1缓冲液槽。因此,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可以容易地从第1缓冲液槽装卸。另外,例如在使用在不合适的条件下固化的丙烯酰胺凝胶作为上述样品分离介质时,如果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填充第1缓冲液槽,则该介质形成用盖子和第1缓冲液槽的间隙中优选不形成凝胶,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该介质形成用盖子不会完全填充第1缓冲液槽,所以可以抑制该间隙中形成凝胶。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优选上述样品分离部所具有的第1嵌合部和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所具有的第3嵌合部嵌合,第1缓冲液槽具有的第2嵌合部和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具有的第4嵌合部嵌合。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容易地将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固定在电泳器械中。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由于第1嵌合部具有凸部或者凹部,第3嵌合部具有对应于第1嵌合部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嵌合;由于第2嵌合部具有凸部或者凹部,第4嵌合部具有对应于第2嵌合部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嵌合,优选第1嵌合部与第3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与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在与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相比,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更深的情况下,在进行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间的嵌合后,自然可以使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之间嵌合。另外,反之,在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比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更深时,在进行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间的嵌合后,自然可以使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间嵌合。像这样,由于可以在进行一个组的嵌合后,再进行另一个的嵌合,可以边排出空气边嵌合,适合形成上述样品分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优选在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上设置和上述样品分离部的表面或第1缓冲液槽的壁面重合的重合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了上述重合部,所以空气不会进入上述介质 形成用盖子,适合形成上述样品分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上述重合部优选具有至少1mm宽。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述重合部具有至少1mm宽,所以空气更难以进入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内,更适合形成上述样品分离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上述连接口优选设置在上述样品分离部的上面。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上述连接口朝向上述样品分离部的上表面,密封该连接口的上述介质形成用封口也可以贴合到该样品分离部的上表面。因此,可以容易地剥离上述介质形成用封口,操作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和上述露出部相反侧优选在从上述连接口到末端的位置中,往下方鼓起。 
根据上述结构,上述鼓起的部分由于设置在比上述连接口更末端,所以不会妨碍上述样品分离介质中的样品的分离。而且,像这样,通过设置鼓起的部分,可以增加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重量,在为了取出该样品分离介质,而分解上述样品分离部时,有助于该样品分离介质残留在下部。另外,由于在上述样品分离介质中含有电解质,所以可以从上述鼓起的部分供应电解质。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在样品分离介质中,在满足下述式(1)的连接位置上,连接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的介质连接工序;该样品分离介质是露出其上表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在绝缘体中,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 
Figure BPA00001294496500051
其中,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部分的根部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X,以垂直方向的距离为Y。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方法,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在和上述露出部分的根部相等或者更高的位置包含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上述连接位置优选位于该支撑部上。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起到和本发明的电泳器械相同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泳技术,由于对于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而言,在适当位置连接含有样品的含样品介质,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泳器械的外形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泳器械的外形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泳器械的含样品介质和样品分离介质的连接变化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泳器械的样品分离介质形成时的外形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泳器械的介质形成用盖子的外形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计算例1中使用的电泳器械的模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计算例1中的模拟结果的图示。 
图8是表示计算例1中的模拟结果的图示。 
图9是表示计算例1中的模拟结果的图示。 
图10是表示计算例2中的模拟结果的图示。 
图11是表示试验例1中的电泳结果的图示。 
图12是表示试验例2中的电泳结果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案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泳器械100的外形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电泳器械100的外形结构的透视图。如图1所示,电泳器械100通过由相互平行的第1板102和第2板103构成的样品分离部101,将在水平方向上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105,在该水平方向上露出平行的面的一端(露出部151)地收纳。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的“露出的部分(露出部)的根部”是指样品分离介质的露出部分,且和样品分离部分接触的位置。 
另外,还具有第1缓冲液槽104和第2缓冲液槽105,第1缓冲液槽包含露出部151的至少一部分,第2缓冲液槽通过夹住样品分离部101而设置在和露出部151相反侧;在样品分离部101的第1板102中,在样品分离介质150和第2缓冲液槽105间具有连接口106。 
此外,在样品分离介质150的和露出部151相对侧,在从连接口106 到末端的位置上,设置往下方鼓起的鼓起部152。 
而且,还具有介质连接机构,该介质连接机构由支撑含有样品的含样品介质160的支撑部107和使支撑部107移动的移动臂108构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移动臂108是可以往如图所示的这种二维方向移动的移动臂,使含样品介质160从含样品介质的放置位置161往连接样品分离介质150的位置移动。 
另外,如图1所示,样品分离部101、第1缓冲液槽104和第2缓冲液槽105一体成型,将该结构体作为电泳用基片(tip)使用。 
第1板102和第2板103可以通过丙烯酸、玻璃等绝缘体形成。样品分离部101是粘接第1板102和第2板103的状态,在其中,收纳样品分离介质150。而且,在进行电泳后,第1板102和第2板103通过刮刀等分割,取出样品分离介质150,进而用于分析。第1板102和第2板103的粘接可以使用一般的粘合剂,优选没有粘合剂的散布等问题的超声波熔接。 
第2板103的上端位于和样品分离介质150的上端相同的位置,在分割第1板102和第2板103时,可以将样品分离介质150容易地残留在第2板103上。也就是,在样品分离部101中,支撑样品分离介质150的侧面的是第2板103(未图示)。另外,如上所述,在样品分离介质150上形成鼓起部152,这更容易将样品分离介质150残留在第2板103上。如此,由于样品分离介质150残留在第2板103上,所以进而可以定型地进行分析作业。 
含样品介质160和样品分离介质150一般可以是电泳使用的介质,例如可以使用含有选自由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琼脂和淀粉构成的群组的凝胶化剂的凝胶。 
含样品介质160含有应当电泳的样品。样品可以在含样品介质160中均匀地含有,例如在含样品介质160中,可以进行首次电泳。 
含样品介质160对样品分离介质150的露出部151如图3所示地连接。也就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的(a)所示,在露出部151的上部,使含样品介质160移动后,如图3的(b)所示,通过压往下方,进行连接(介质连接工序)。此时,连接位置满足下述式(1)。由此,适合将样品从含样品介质160往样品分离介质移动。 
Figure BPA00001294496500071
其中,以从露出部151的根部到含样品介质160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 X,垂直方向的距离为Y。 
另外,进而如图3的(b)所示,在样品分离介质150中,在和露出部151的根部相同或者更高的位置存在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153,上述连接位置优选位于支撑部153上。例如,如图3的(c)所示,与上述连接位置位于支撑部153外相比,如图3的(b)所示,上述连接位置是支撑部153上得到更好的结果。 
另外,此时,与样品分离介质150相比,优选含样品介质160的粘弹性更高。换而言之,在将含样品介质150连接到样品分离介质160中时,为了使含样品介质160不会变形,样品分离介质150变形,优选调整样品分离介质150和含样品介质160各自的结构强度。由此,适合进行如图3所示这种支撑部153的变形。样品分离介质150和含样品介质160的粘弹性或结构强度的调节例如可以改变样品分离介质150和含样品介质160中使用的凝胶化剂的种类,更优选使用相同的凝胶化剂,然后可以使含样品介质160中含有的凝胶化剂的含量比样品分离介质150中含有的凝胶化剂的含量更多。 
图4是表示电泳器械100的样品分离介质150形成时的外形结构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样品分离部101通过介质形成用盖子130,密封露出部151侧,通过介质形成用封口120密封连接口106侧。由此,可以在样品分离部101内部形成样品分离介质150。 
此处,介质形成用盖子130没有完全填充第1缓冲液槽104。因此,可以容易地将介质形成用盖子130从第1缓冲液槽104装卸。另外,例如,作为样品分离介质150使用在不合适的条件下固化的丙烯酰胺凝胶时,介质形成用盖子130如果填充第1缓冲液槽104,则在介质形成用盖子130和第1缓冲液槽104的间隙形成凝胶,不合适,但是在本实施方案中,介质形成用盖子130由于没有完全填充第1缓冲液槽104,所以可以抑制该间隙中形成凝胶。 
图5的(a)是应当吻合介质形成用盖子130,表示样品分离部101和第1缓冲液槽104的形状的透视图;图5(b)是表示介质形成用盖子130的外形结构的透视图。如图5(a)和(b)所示,样品分离部101所具有的凹部(第1嵌合部)109和介质形成用盖子130所具有的凸部(第3嵌合部)131嵌合;第1缓冲液槽104所具有的凹部(第2嵌合部)110和介质形成用盖子130所具有的凸部(第4嵌合部)132嵌合。与凹部109和凸部131间的嵌合深度相比, 凹部110和凸部132间的嵌合深度更深,所以使用者首先将凹部110和凸部132间嵌合,之后,通过将凹部109和凸部131间嵌合,可以不会进入空气地将介质形成用盖子130与样品分离部101以及第1缓冲液槽104嵌合。 
另外,如图所示,在介质形成用盖子130中设置样品分离部101的表面和第1缓冲液槽104的壁面重叠的1mm宽的重合部,由此,可以在介质形成用盖子130与样品分离部101以及第1缓冲液槽104嵌合时,抑制空气进入。 
(计算例1) 
为了研究样品分离介质和含样品介质的适合的连接位置,以图6所示的这种电泳器械200为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样品的电泳。 
如图6所示,电泳器械200具有如下结构:在阴极201和阳极202之间,配置通过厚度2mm的丙烯酸板203和204夹住的厚度1mm的凝胶(样品分离介质)205。通过缺少阴极201侧的丙烯酸板203,凝胶205在阴极侧遍及10mm地露出,在那里,压入通过支撑体206支撑的厚度0.4mm、宽1.2mm的凝胶(含样品介质)207。以凝胶207和丙烯酸板203的阴极201侧的端部间的距离(样品从露出的凝胶205通过的距离)为X,以凝胶205的上端和凝胶207的上端之间的距离(压入凝胶207的距离)为Y。 
凝胶205和207的电导率与水相同。作为样品(电荷粒子)使用将溶菌酶模型化的样品。模型化的溶菌酶的移动度从溶菌酶的SDS-PAGE的实际测定值计算。模型化的溶菌酶是从凝胶(含样品介质)207的各顶点和各边的中点总计8个位置,进入凝胶内部0.02mm的位置,往凝胶(样品分离介质)205移动。 
图7是表示以Y为0mm、X为0~3mm的范围变化时的模拟结果的图示。另外,图7各图中的左侧表示凝胶207的压入位置附近的模型化溶菌酶的移动情形;右侧表示在凝胶205的阳极202侧末端附近,模型化的溶菌酶的移动情形。以下,图8、9和10中,也相同。 
在X为0mm时,如#1所示,模型化溶菌酶从凝胶205内移动,不会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上边的中央和右部出来的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3)。在X为0.5mm、0.75mm、1mm、1.5mm或2mm时,分别如#2、#3、#4、#5或#6所示,模型化溶菌酶扩散那到缓冲器中。另外,模型化溶菌酶没有对凝胶的壁面碰撞。在X为3mm时, 如#7所示,模型化溶菌酶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上边中央出来的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3)。 
如上所述,Y为0mm时,只有在X为0mm的情况下从凝胶(含样品介质)207出来的全部的模型化溶菌酶在凝胶(样品分离介质)205内移动。 
图8是表示以Y为0.3mm、X在0~3mm的范围内变化时的模拟结果的图示。 
X为0mm、0.5mm或0.75mm时,如#8、#9或#10分别表示,模型化的溶菌酶在凝胶205内移动,没有扩散到缓冲器,而且也没有碰撞丙烯酸板。在X为1mm、1.5mm或2mm时,分别如#11、#12或#13所示,模型化的溶菌酶扩散到缓冲器。另外,模型化的溶菌酶没有碰撞到凝胶的壁面。在X为3mm时,如#14所示,模型化的溶菌酶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上边中央出来的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3)。 
如上所述,在Y为0.3mm时,是在X为0.75mm以下的情况下,从凝胶(含样品介质)207出来的全部的模型化溶菌酶在凝胶(样品分离介质)205内移动。 
图9是表示Y为0.6mm、X在0~3mm的范围内变化时的模拟结果的图示。 
在X为0mm时,如#15所示,模型化溶菌酶在凝胶205内移动,没有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下边左部出来的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4)。在X为0.5mm、0.75、1mm或1.5mm时,分别如#16、#17、#18或#19所示,模型化溶菌酶在凝胶205内移动,没有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下边出来的3个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4)。在X为2mm时,如#20所示,模型化的溶菌酶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下边出来的3个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4)。在X为3mm时,如#21所示,模型化的溶菌酶扩散到缓冲器。另外,从凝胶207的上边中央出来的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3),从凝胶207的下边出来的3个模型化溶菌酶碰到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4)。 
如上所述,在Y为0.6mm时,是在X为1.5mm以下的情况下,从凝胶(含样品介质)207出来的所有的模型化溶菌酶在凝胶(样品分离介质)205内移动。 
将以上的结果汇集到表1中。“○”表示所有的模型化溶菌酶在凝胶(样 品分离介质)205内移动;“×”表示模型化溶菌酶扩散到缓冲器。 
【表1】 
Figure BPA00001294496500111
如表1所示,凝胶207和凝胶205的连接位置在下述式(1)成立时,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其中,X表示从凝胶(含样品介质)207到丙烯酸板(上部凝胶板)203的距离,Y表示凝胶207的上表面和凝胶(样品分离介质)205的上表面间的距离。 
(计算例2) 
为了研究凝胶205的厚度对计算例1中的模拟的影响,改变计算例1中使用的模型中的凝胶205的厚度,进行模拟。 
图10表示以X为1mm,Y为0.6mm,凝胶205的厚度在1~9mm的范围内变化时的模拟结果的图示。Model 1~Model 4表示凝胶205的厚度分别是1mm、3mm、6mm或9mm时的结果。 
如Model 1~Model 4所示,即使凝胶205的厚度为任何的值,模型化溶菌酶也不会扩散到缓冲器中。对Model 1来说,从凝胶207下边出来的3个模型化溶菌酶碰撞凝胶的壁面(丙烯酸板204),对于Model 2~Model 4来说,由于凝胶205较厚,所以模型化的溶菌酶没有往凝胶壁面碰撞。 
另外,凝胶205厚的Model 2~4与Model 1相比,从凝胶207刚出来之后的模型化溶菌酶往下方向的有轨迹的鼓起更大,这可以认为并不是由于凝胶的厚度不同引起的。也就是,在凝胶207的附近,电力线被支撑体206遮住,歪向下方。在Model 1中,由于凝胶207的正下方具有丙烯酸板204,所以可以抑制电力线往下方歪曲,但是在Model 2~4中,由于凝胶205较厚,所以凝胶207的正下方是凝胶205,无法抑制电力线往下方歪曲,从而可以认为模型化溶菌酶的轨道往从凝胶207刚出来后的下方歪曲。 
如上所述,可以认为模型化溶菌酶(样品)的电泳的轨道不会根据凝胶 (样品分离介质)205的厚度变化。 
(试验例1) 
制造图1所示的这种本发明的电泳器械,改变计算例1中表示的X和Y的参数,真正地进行电泳,通过荧光检测分离的样品。作为含样品介质,使用可以在IPG凝胶中将老鼠肝脏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一维电泳的介质。 
图11是表示以Y为0.3mm,X在0~2mm的范围内变化时的电泳结果得到的荧光点的图示。如图11所示,发现随着X增加,全部的蛋白质强度有减少的趋势。另外,X和Y满足上述式(1)时,也就是,X为0mm或0.5mm时,如#8或#9分别所示,没有发现位点拖长;在X为1mm时,如#11所示,发现位点略微拖长。另一方面,在X和Y不满足上述式(1)时,也就是,X为1.5mm或2mm时,如#12或#13分别表示,发现位点拖长。 
(试验例2) 
制造图1所示的这种本发明的电泳器械,真正地进行电泳,通过荧光检测分离的样品。作为含样品介质,使用可以在IPG凝胶中将老鼠肝脏可溶性蛋白质进行一维电泳的介质。如图3的(b)所示,使用形成支撑部153的连接方法(1step)时的结果在图12的(a)中表示;如图3(c)所示的这种使用不形成支撑部的连接方法(2step)时的结果在图12的(b)中表示。如图12所示,针对样品分离介质,在垂直的方向连接到样品分离方向的情形(1step)与连接到样品的分离方向的情形(2step)相比,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此外,使用Typhoon(GE Healthcare),检测各自的结果的相片图像,使用PDQuest(BioRad)进行图像处理后,使用ProFinder(パ一キンエルマ一),进行各点的检测以及点的荧光量和点重心的检测。从得到的点的重心坐标检测峰顶位置,检测半值宽。结果在表2中表示。 
【表2】 
 #10   10.5   19.82539   9.75   21.14413
 #11   15.25   18.83463   16   5.103104
如表2所示,半值宽显示出1step的情形较窄,清晰度高。这认为是因为样品顺利地从含样品凝胶往样品分离凝胶移动。另外,模拟(未表示)的结果中,1step和2step之间没有差异。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案,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化,将不同的实施方案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案也包含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学术文献和专利文献全部引用到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 
工业实用性 
可以改善二维电泳装置的缺点的本发明可以使目前盛行的蛋白质组研究更快地发展,通过分别制造、销售本发明的电泳器械中使用的各种部件,可以活跃市场。 
符号说明 
100、200  电泳器械 
101  样品分离部 
102  第1板 
103  第2板 
203、204  丙烯酸板 
104  第1缓冲液槽 
105  第2缓冲液槽 
106  连接口 
107、206  支撑部 
108  移动臂 
109  凹部(第1嵌合部) 
110  凹部(第2嵌合部) 
120  介质形成用封口 
130  介质形成用盖子 
131  凸部(第3嵌合部) 
132  凸部(第4嵌合部) 
150、205  样品分离介质 
151  露出部 
152  鼓起部 
153  支撑部 
160、207  含样品介质 
161  含样品介质的放置场所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分离部和介质连接机构;其中样品分离部是将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在该水平方向上,露出平行的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介质连接机构是将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在满足下述式(1)的连接位置中,连接到该样品分离介质上;
Y≥0.4×X…(1)
其中,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部分的根部,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该根部侧的端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X;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上表面,垂直向下的方向的距离为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在和上述露出部分的根部相等或者更高的位置包含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上述连接位置位于该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部具有夹住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相互平行的二块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含样品介质和样品分离介质是包含选自由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琼脂和淀粉构成的群组的凝胶化剂的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相比,上述含样品介质的粘弹性更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
上述第1缓冲液槽包含上述露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2缓冲液槽通过夹住上述样品分离部,设置在和该露出部分相对侧,上述样品分离部在该样品分离介质和上述第2缓冲液槽之间具有连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样品分离部、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一体成型的结构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在第1缓冲液槽内,进一步包含覆盖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述露出部分的可装卸的介质形成用盖子,与密封上述连接口的介质形成用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安装在第1缓冲液槽内时,第1缓冲液槽具有加入液体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部所具有的第1嵌合部和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所具有的第3嵌合部嵌合,
第1缓冲液槽所具有的第2嵌合部和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所具有的第4嵌合部嵌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由于第1嵌合部具有凸部或者凹部,第3嵌合部具有对应于第1嵌合部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嵌合;由于第2嵌合部具有凸部或者凹部,第4嵌合部具有对应于第2嵌合部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嵌合;第1嵌合部与第3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与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上设置和上述样品分离部的表面或第1缓冲液槽的壁面重合的重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重合部具有至少1mm宽。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口设置在上述样品分离部的上面。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和上述露出部相反侧在从上述连接口到末端的位置中,往下方鼓起。
16.一种电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样品分离介质中,在满足下述式(1)的连接位置上,连接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的介质连接工序;该样品分离介质是露出其上表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在绝缘体中,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
Y≥0.4×X…(1)
其中,以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和上述含样品介质连接时,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部分的根部,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该根部侧的端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X;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上表面,垂直向下的方向的距离为Y。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电泳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在和上述露出部分的根部相等或者更高的位置包含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上述连接位置位于该支撑部上。

Claims (17)

1.一种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样品分离部和介质连接机构;其中样品分离部是将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的样品分离介质,在该水平方向上,露出平行的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介质连接机构是将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在满足下述式(1)的连接位置中,连接到该样品分离介质上;
Y≥0.4×X…(1)
其中,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部分的根部,到上述连接位置中,最往样品分离部侧的位置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作为X,以垂直方向的距离为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在和上述露出部分的根部相等或者更高的位置包含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上述连接位置位于该支撑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部具有夹住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相互平行的二块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含样品介质和样品分离介质是包含选自由聚丙烯酰胺、琼脂糖、琼脂和淀粉构成的群组的凝胶化剂的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相比,上述含样品介质的粘弹性更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
上述第1缓冲液槽包含上述露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上述第2缓冲液槽通过夹住上述样品分离部,设置在和该露出部分相对侧,上述样品分离部在该样品分离介质和上述第2缓冲液槽之间具有连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样品分离部、第1缓冲液槽和第2缓冲液槽一体成型的结构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在第1缓冲液槽内,进一步包含覆盖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述露出部分的可装卸的介质形成用盖子,与密封上述连接口的介质形成用封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在将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安装在第1缓冲液槽内时,第1缓冲液槽具有加入液体的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部所具有的第1嵌合部和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所具有的第3嵌合部嵌合,
第1缓冲液槽所具有的第2嵌合部和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所具有的第4嵌合部嵌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由于第1嵌合部具有凸部或者凹部,第3嵌合部具有对应于第1嵌合部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第1嵌合部和第3嵌合部嵌合;由于第2嵌合部具有凸部或者凹部,第4嵌合部具有对应于第2嵌合部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嵌合;第1嵌合部与第3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与第2嵌合部和第4嵌合部间的嵌合深度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介质形成用盖子上设置和上述样品分离部的表面或第1缓冲液槽的壁面重合的重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重合部具有至少1mm宽。
14.根据权利要求8~13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口设置在上述样品分离部的上面。
15.根据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泳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和上述露出部相反侧在从上述连接口到末端的位置中,往下方鼓起。
16.一种电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样品分离介质中,在满足下述式(1)的连接位置上,连接含有该样品的含样品介质的介质连接工序;该样品分离介质是露出其上表面的至少一端地收纳在绝缘体中,在水平方向分离样品;
Y≥0.4×X…(1)
其中,以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部分的根部到上述含样品介质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X,以垂直方向的距离为Y。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电泳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样品分离介质在和上述露出部分的根部相等或者更高的位置包含具有上表面的支撑部,上述连接位置位于该支撑部上。
CN200980127615.8A 2008-07-15 2009-07-15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Pending CN1020996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2850.7A CN104049027B (zh) 2008-07-15 2009-07-15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84104A JP4957917B2 (ja) 2008-07-15 2008-07-15 電気泳動器具および電気泳動方法
JP2008-184104 2008-07-15
PCT/JP2009/062782 WO2010008008A1 (ja) 2008-07-15 2009-07-15 電気泳動器具および電気泳動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2850.7A Division CN104049027B (zh) 2008-07-15 2009-07-15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9674A true CN102099674A (zh) 2011-06-15

Family

ID=4155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7615.8A Pending CN102099674A (zh) 2008-07-15 2009-07-15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CN201410302850.7A Active CN104049027B (zh) 2008-07-15 2009-07-15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2850.7A Active CN104049027B (zh) 2008-07-15 2009-07-15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500981B2 (zh)
EP (1) EP2315014B1 (zh)
JP (1) JP4957917B2 (zh)
CN (2) CN102099674A (zh)
ES (1) ES2830526T3 (zh)
WO (1) WO20100080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3311A (ja) * 2009-12-24 2011-07-07 Sharp Corp 電気泳動用器具および電気泳動装置
JP5445234B2 (ja) * 2010-03-09 2014-03-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用カセット及び電気泳動用ゲルカセットの製造方法
JP5375681B2 (ja) * 2010-03-09 2013-12-2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用カセット
JP5307101B2 (ja) * 2010-09-28 2013-10-02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用ゲルカ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1390B2 (ja) * 2010-10-19 2015-05-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2次元電気泳動用カセット
US20150160156A1 (en) * 2012-06-04 2015-06-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ssette for electrophoresis and electrophoresis method
JP6200967B2 (ja) * 2013-12-16 2017-09-20 シャープライフ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ポリアクリルアミドゲル電気泳動用ゲルおよび当該ゲルを備えた電気泳動装置
CN113330306A (zh) * 2019-02-11 2021-08-31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前以平面方式预成型流体样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3745A (ja) * 1981-09-28 1983-03-30 Hitachi Ltd 2次元電気泳動装置
JPS59107253A (ja) * 1982-12-13 1984-06-21 Hitachi Ltd 二次元電気泳動法
JPH0641933B2 (ja) * 1986-11-29 1994-06-01 明 和田 二次元電気泳動法
JPH0442050A (ja) * 1990-06-06 1992-02-12 Tsunehiro Mukai 薄層アガロースゲル電気泳動部材及びその用途
FR2671290B1 (fr) * 1991-01-04 1993-04-16 Sebia Sa Dispositif pour l'application d'echantillons biologiques sur une plaque d'electrophorese.
JP2004069387A (ja) * 2002-08-02 2004-03-04 Moritex Corp 二次元電気泳動方法、装置及びそのゲル保持器具
JP4586179B2 (ja) 2005-03-18 2010-11-2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二次元電気泳動法用試料注入器具及びそれを含む二次元電気泳動用装置並びに該装置を用いた二次元電気泳動法
JP4441653B2 (ja) * 2005-08-31 2010-03-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自動化2次元電気泳動装置および装置構成器具
JP4734065B2 (ja) * 2005-09-05 2011-07-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装置および装置構成器具
JP4728072B2 (ja) * 2005-09-05 2011-07-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装置および装置構成器具
EP1801573A1 (en) * 2005-12-21 2007-06-27 Boehringer Mannheim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57917B2 (ja) 2012-06-20
EP2315014A4 (en) 2012-04-11
CN104049027A (zh) 2014-09-17
ES2830526T3 (es) 2021-06-03
EP2315014B1 (en) 2020-09-09
US8500981B2 (en) 2013-08-06
EP2315014A1 (en) 2011-04-27
US20110114485A1 (en) 2011-05-19
WO2010008008A1 (ja) 2010-01-21
CN104049027B (zh) 2017-10-27
JP2010025584A (ja)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9674A (zh) 电泳器械以及电泳方法
US7166202B2 (en) Matrixes, arrays, systems and methods
US4415418A (en) Gel electrophoresis device and method
Quigley et al.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or the analysis of biopolymers
AU2002322513A1 (en) Arrays of buffers for analysing biomolecules by their isoelectric point
JP3996511B2 (ja) 電気泳動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
Thaitrong et al. Quality control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library through an integrative digital microfluidic platform
US6676819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on-line multi-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Gianazza Casting immobilized pH gradients
JP5382830B2 (ja) 電気泳動用器具および電気泳動装置
EP2518484B1 (en) Instrument for electrophoresis and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CN201058857Y (zh) 一种双功能电泳槽
CA1181034A (en) Electrophoresis system for multiple agarose slab gels
JP5502151B2 (ja) 電気泳動用器具、電気泳動装置、サンプル導入方法およびサンプル分離方法
CN207263688U (zh) 一种核酸电泳装置
Dunn et al. High resolution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
US20070240991A1 (en) Gelling Electrophoresis Loading Buffer
KR20170000603U (ko) 다중채널 파이펫 사용이 가능한 유전자 전기영동용 아가로즈 겔
Björnsson Rafdráttur með örsmáum vökvarásum
Ventzki et al. 3D‐Gel Electrophoresis–A New Development in Protein Analysis
Gupta et al. A New Low-Cost Microfluidics Device & Microscope
Kaur et al. A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Kaur et al. Electrophoresis: A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Duncombe Microfluidic Bioanalytical Device and Assay Development for High-Throughput Electrophoretic Protein Analysis
Dorairaj Carbon nanotube membranes for electrokinetic separation of protei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