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6215A - 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6215A
CN102096215A CN2010105418896A CN201010541889A CN102096215A CN 102096215 A CN102096215 A CN 102096215A CN 2010105418896 A CN2010105418896 A CN 2010105418896A CN 201010541889 A CN201010541889 A CN 201010541889A CN 102096215 A CN102096215 A CN 102096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late
display panel
distance piec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18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口欣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96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6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含气密容器和热传导部件。热传导部件的沿间隔件的纵向的热传导率比热传导部件的沿并排设置间隔件的方向的热传导率高,并且,热传导部件的沿并排设置间隔件的方向的热传导率比热传导部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率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称为平板显示器(FPD)的显示面板和包含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OLED)的包含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开发变得更加积极。
伴随这种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和轻量化,显示面板和电路板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从而产生发热密度高的倾向。另外,显示面板的亮度的增加例如产生发热量增加的另一倾向。因此,会在显示面板中出现温度变化,从而产生会损伤显示面板的热应力。为了避免这一点,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56913、No.2004-333904和No.2008-292824中公开了包括用于释放在显示面板中产生的热的配置的示例性的装置。
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56913公开的装置中,作为硅或碳片的热传导片被设置在PDP的背面和底盘(chassis)之间。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4-333904公开的装置中,PDP在其背面处被固定到由铝等制成并具有散热功能的保持板上,使得多个线状热传导部件被插入其间,热传导部件沿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8-292824公开的装置中,由铝等制成并被设置在PDP的背面上的底盘被分成多个片,这些片中的下面的一个具有覆盖PDP的中心部分的凸形形状,并且,这些片中的上面的一个具有避开PDP的中心部分的凹形形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气密容器,所述气密容器包含:前基板,后基板,以及多个板状间隔件,所述后基板面对所述前基板,而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板状间隔件以沿所述多个板状间隔件的纵向相互平行的方式并排设置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以及,热传导部件,所述热传导部件与所述后基板的远离所述前基板的表面连接。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所述间隔件的纵向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的热传导率,并且,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包含前基板和后基板的气密容器,所述后基板面对所述前基板,而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具有间隙;热传导部件,所述热传导部件与所述后基板的远离所述前基板的表面连接;以及,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后基板连接。所述固定部件与能够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支撑体连接,所述固定部件被连接为使得所述前基板的靠近所述后基板的表面沿在所述显示面板取向为显示图像的状态中限定的重力方向延伸。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热传导率低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热传导率,并且,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率。
从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A~1C示意性地表示显示面板的示例性配置。
图2A和图2B是表示温度变化的示图。
图3A和图3B分别示意性地表示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图4A~4D示意性地表示显示面板的另一示例性配置。
图5A~5C示意性地表示FED的示例性配置。
图6是用于描述在间隔件的前侧和后侧出现的温度变化的示图。
图7A~7C示意性地表示FED的前基板和设置在其上面的相关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56913、No.2004-333904和No.2008-292824公开的装置中的每一个中,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上出现的温度变化减小。但是,在显示面板的前面,由于由自然对流产生的冷却效果,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度沿垂直方向在上部比在下部高的这样的温度变化。因此,显示面板的前面和背面之间的温差在显示面板的中心部分中较小,但在显示面板的垂直方向的上部和下部中较大。
因此,会在形成显示面板的部件(典型地为玻璃基板)中出现局部的温度变化,从而对于显示面板造成损伤(对于玻璃基板造成损伤)。
在后面单独地详细描述的从电子发射部件发射的电子被施加到诸如荧光体的发光部件的诸如FED的显示面板中,气密容器内的压力保持低于大气压力,即,保持为真空。因此,在气密容器内设置多个间隔件。希望间隔件具有非常高的电阻。具有高的电阻的材料通常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TCR)。由此,如果如上面描述的那样在FED的前面和背面出现的温度变化之间存在任何差值,那么也会在间隔件之间或在单个间隔件中出现电阻变化。间隔件的电阻的变化会影响从设置在间隔件附近的电子发射器件发射的电子的轨迹。因此,显示的图像的质量会劣化。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的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虽然这里例示的显示面板210为FED,但是,作为替换方案,显示面板210可为PDP、LCD或OLED。在这些显示器中,本发明最好实施为FED。
图1A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观察的显示面板210。图1B是沿线IB-IB切取的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21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C示意性地表示固定部件103、具有固定部件103的薄板222、以及使固定部件103接合到气密容器10的背面上的接合部件122被去除的状态下的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210。在图1A~1C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0在形成显示面板210的气密容器10的背面上具有热传导部件300。在实施例中,热传导部件300包含被设置为与气密容器10的背面接触的多个热传导结构205A~205E。固定部件103与气密容器10的背面接合,使得接合部件122被设置在其间。驱动电路板(未示出)可被设置在与固定部件103一体化地设置的薄板222上。薄板222可以与热传导结构205A~205E接触,或者面对热传导结构205A~205E而在其间具有间隙。如果薄板222被设置为与热传导结构205A~205E接触,那么隔热部件可被设置在薄板222和热传导结构205A~205E之间,使得热传导部件300的后面描述的希望的热传导率不受影响。在薄板222被设置为与热传导结构205A~205E直接接触或在其间插入隔热部件等的实施例中,可通过薄板222将热传导结构205A~205E压在气密容器10上。因此,本实施例充分地展示出本发明的有利的效果。
这里,显示面板表示显示模块,并且至少包含气密容器10和后面将单独地详细描述的热传导部件300。显示面板还包含将气密容器10固定到后述的支撑体108上的固定部件103、以及使固定部件103与气密容器10接合的接合部件122。并且,发光器件(如果显示面板是LCD,那么该发光器件为液晶器件)被设置在气密容器10中。因此,显示面板还包含驱动发光器件的驱动电路(未示出)。图像显示装置表示包含显示面板和支撑体108的装置,通过支撑体108将显示面板固定在安装表面上,而固定部件置于显示面板和支撑体108之间。根据需要,图像显示装置还可包含接收电视信号的接收器、根据显示面板的特性对于输入到其中的图像信号执行特定的处理的图像处理电路、扬声器等。
现在将参照图5A~5C描述本发明适用的场发射显示器(FED)。FED包含图5A所示的扁平的矩形气密容器10。扁平的矩形气密容器10内的压力维持为低于大气压力。在PDP、LCD或OLED的情况下,气密容器10被填充稀有气体、液晶材料或不活泼气体。
沿间隔件纵向110延伸的多个细长的板状间隔件14被设置在形成气密容器10的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间隔件纵向110与扁平的矩形气密容器10的纵向(第一方向X)对应。
图5A是一部分被切除的形成显示面板的气密容器1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5B是沿图5A中的线VB-VB切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C示意性地表示从后基板12侧观察的后基板12附近的前基板11的表面的一部分。如图5A所示,气密容器10包含分别由矩形玻璃基板制成的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沿第三方向Z相互面对,使得其间具有1mm~2mm的间隙。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分别具有0.5mm~3mm的厚度,或者可以为2mm或更小。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在它们的周边处接合在一起,使得矩形框状侧壁13被插入其间,由此设置其中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空间被密封的扁平的矩形气密容器10。在FED中,气密容器10内的压力维持为低于大气压力,即,保持为真空,特别地,维持为约10-4Pa或更低的高真空。
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间隙(沿第三方向Z的距离)维持为例如大于或等于200μm且小于或等于3mm,更实际地,维持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mm。例如,侧壁13由玻璃或金属制成。接合部件23可以是诸如低熔点玻璃或低熔点金属的具有密封功能的接合剂。接合部件23将前后基板11和12与侧壁13接合在一起,由此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在它们的周边处被相互气密接合在一起。在实施例中,侧壁13和接合部件23形成接合部件。作为替代方案,取决于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间隙的长度,侧壁13可被省略。即,只要接合部件可将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接合在一起使得其间提供气密密封的空间,接合部件的配置不受限制。
现在参照图5B,在前基板11的内表面上设置发光部件层15。发光部件层15包含分别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的诸如荧光体的发光部件R、G、B、以及矩阵状遮光部件17。遮光部件17也被称为黑矩阵。金属背层20被设置在发光部件层15上。金属背层20主要由例如铝制成,并且用作阳极电极。任选地,可进一步在金属背层20上设置吸气剂膜22。在显示操作期间,向金属背层20施加特定的阳极电压。例如,取决于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间隙、以及需要的显示图像的亮度,金属背层20维持为具有10kV~15kV的电压。
多个电子发射器件18被设置在后基板12的靠近前基板11的表面(内表面)上。电子发射器件18用作激励包含于发光部件层15中的发光部件R、G和B的电子源,并且发射电子束。电子发射器件18以与像素即发光部件R、G和B对应的方式呈矩阵状布置。电子发射器件18可以是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器件或场发射型电子发射器件等。驱动电子发射器件18的多条布线21按矩阵布置被设置在后基板12的内表面上。布线21的端部处于气密容器10的外部。
设置在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多个细长的板状间隔件14承载作用于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上的大气压力。当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的纵向(长边方向)被定义为第一方向X,并且与其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或短边方向)被定义为第二方向Y时,间隔件14沿第一方向X延伸。换句话说,间隔件纵向110与第一方向X对应。
间隔件14以特定的间隔沿第二方向Y并排布置。例如,第二方向Y的间隔为1mm~50mm。如后面单独描述的那样,间隔件14由细长的玻璃或陶瓷板制成。间隔件14可以以分别穿过图像显示区域使得其沿纵向110(第一方向X)的两端处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外部的方式被设置。基本上,各间隔件14的沿纵向110的至少一个端部处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外部。即,间隔件14分别在图像显示区域和图像显示区域外部的区域上延伸。
间隔件14具有特定的电阻,使得防止其表面由于从阳极电极散射的电子和从电子发射器件18发射的电子带静电。如果间隔件14的电阻太低,那么会通过间隔件14从前基板11向后基板12流动过量的电流,从而导致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耗的增加。如果过量的电流量流过间隔件14,那么间隔件14发热。并且,由于间隔件14的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TCR)为负值,因此间隔件14的电阻根据所述系数减小。因此,额外的电流量流过间隔件14,从而导致更多的称为热失控(thermal runaway)的发热的可能性。相反,如果间隔件14的电阻太高,那么去除在间隔件14的表面上蓄积的正电荷的速度会降低,从而造成由于静电导致耐压和图像质量降低的可能性。
实际上,间隔件14的片电阻(sheet resistance)被设为大于或等于1×1011Ω/□且小于或等于1×1014Ω/□。例如,间隔件14的片电阻被测量如下。首先,间隔件14的一部分被切除,由此,获得具有正方形形状等的间隔件片。然后,隔着间隔件片设置一对电极,并测量间隔件片的电阻R。从一对电极之间的距离h和间隔件片的设置电极之处的部分的宽度d计算间隔件14的片电阻,具体而言,从R×d/h计算间隔件14的片电阻。考虑宽度d,间隔件片被切除为使得其设置电极中的一个之处的部分的宽度和其设置另一电极之处的部分的宽度相同。
为了获得上述的片电阻,间隔件14被设置为由覆盖有具有高电阻的导电膜的玻璃等制成的电绝缘板。导电膜例如由金属氧化物组成。也可以使用铬、镍或铜的氧化物。这是由于,这样的氧化物具有相对较低的二次电子发射效率,因此,电子从电子发射器件18冲击到间隔件14时产生的静电荷的量小。除金属氧化物以外,也可使用碳,因为碳具有低的二次电子发射效率。特别地,通过具有高电阻的非晶碳,间隔件14的电阻可容易地被控制为希望的值。作为替换方案,间隔件14可由作为陶瓷和导电材料的混合物的金属陶瓷(cermet)制成。示例性的陶瓷材料包括诸如莫来石的铝硅酸盐化合物、诸如氧化铝的铝氧化物、钡的钛酸盐、铅的锆钛酸盐、锆的氧化物(锆氧化物)、堇青石(cordierite)、钡的硼硅酸盐、铁的硅酸盐和玻璃陶瓷。向这种陶瓷材料添加的示例性导电材料包括钛氧化物、铬氧化物、镁氧化物、铁氧化物、钒氧化物和镍氧化物。
间隔件14的高度(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为其宽度(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的几倍到十几倍大,间隔件14的长度(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为其高度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大。
为了在包含气密容器10的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通过金属背层20向发光部件R、G和B施加阳极电压。同时,通过阳极电压将从电子发射器件18中的相关的电子发射器件发射的电子束加速,并使所述电子束撞到发光部件R、G和B中的对应的发光部件上。作为其响应,相应的发光部件R、G和B被激励并发射各种光,由此显示彩色图像。在FED中,发光器件包含电子发射器件、通过接收从电子发射器件发射的电子而发光的发光部件、以及阳极电极。
现在参照图5C,发光部件层15包含分别发射红光、蓝光和绿色的多个矩形的发光部件R、G和B。发光部件R、G和B以特定的间隔沿第一方向X依次布置,而相同的颜色的发光部件以特定间隔沿第二方向Y布置。沿第一方向X的间隔比沿第二方向Y的间隔小。遮光部件17包含沿前基板11的周边延伸的矩形框架部分17a和在框架部分17a的内侧上以矩阵形状构图的矩阵部分17b,矩阵部分17b的单独的段在发光部件R、G和B之间延伸。当显示图像时,通常,第一方向X与水平方向对应,第二方向Y与垂直方向对应,第三方向Z与深度方向对应,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深度方向在图1A~1C中被表示。
现在将参照图1C描述热传导部件300。在实施例中,热传导部件300包含与气密容器10的背面连接并沿垂直方向以特定的间隔布置的多个热传导结构205A~205E。只要热传导结构205A~205E由具有比气密容器10的后基板12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率的材料制成,热传导结构205A~205E不被特别限制。例如,热传导结构205A~205E可以是石墨片。
热传导结构205A~205E沿水平方向延伸。即,热传导结构205A~205E是其纵向与水平方向对应的薄板(片)。图1C所示的配置包括五个热传导结构205A~205E。根据气密容器10的尺寸合适地确定热传导结构的数量。通常,设置三个或更多的热传导结构。不用说,热传导结构具有比气密容器10的背面(实施例中的后基板12)处的热传导率高的热传导率。热传导结构(205A~205E)要与气密容器10的背面热连接。实际上,热传导结构与气密容器10的背面接触。
沿水平方向(与间隔件纵向110对应的方向)、垂直方向(重力方向)和厚度方向(深度方向)中的任一个的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与沿其它方向的热传导率不同。即,热传导部件300具有各向异性的热传导率。因此,热的流动被控制。特别地,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沿水平方向最高,沿垂直方向居中,沿深度方向最低。在保持热传导率的以上的关系的条件下,各方向的热传导率的绝对值不被特别规定。
当显示图像时,由于由自然对流产生的冷却效果,显示面板210(气密容器10)的前基板11的温度沿垂直方向在其上部中比在其下部中高。
沿水平方向比沿垂直方向具有更高的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300有助于实现抑制后基板12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垂直方向的热传递的配置。
如图1C所示,通过例如设置多个热传导结构(205A~205E),使得其纵向与水平方向对应,并且所述结构沿垂直方向相互分开,来实现这种配置。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热传导结构以使所述热传导结构相互分开,在沿垂直方向相邻的热传导结构之间设置间隙(空气间隙)。沿间隔件纵向110(水平方向)延伸的间隙(空气间隙)降低垂直方向的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作为在热传导结构之间设置这种间隙的替代,热传导结构可通过插入其间的附加部件(例如,隔热部件)相互连接,所述附加部件具有比热传导结构低的热传导率。在任一种方式中,使得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沿水平方向比沿垂直方向高。
因此,沿垂直方向在后基板12中出现的温度变化被控制为接近沿垂直方向在前基板11中出现的温度变化。另外,沿水平方向在后基板12中出现的温度变化减小。
因此,虽然在后基板12上存在面内温度变化,但是,在前基板11的区域和面对它的后基板12的相应的区域之间的温差减小。即,对于前基板11上和后基板12上的相互接近的一组位置,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温差不显著变化。因此,气密容器10具有高的可靠性。
在FED的情况下,对于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上的相互面对而其间插入间隔件14的一组位置,防止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温差显著变化。现在将参照图6描述这种效果。图6是沿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线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例如,关注前基板11的区域C和面对区域C的后基板12的区域A和区域B,假定区域A中的温度与区域B中的温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保持在区域B和区域C之间的间隔件14的一部分的温差不同于影响保持在区域A和区域C之间的间隔件14的另一部分的温差。因此,间隔件14在其保持在区域B和区域C之间的部分中的电阻会不同于间隔件14在其保持在区域A和区域C之间的部分中的电阻。这会产生从设置在区域B附近的电子发射器件18发射的电子的轨迹与从设置在区域A附近的电子发射器件18发射的电子的轨迹不同的情况。因此,不会显示良好的图像。
相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热传导部件300包含沿间隔件纵向110延伸的热传导结构205A~205E。因此,对于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的相互面对的其间插入间隔件14的一组区域改变的温差减小。因此,从电子发射器件18发射的电子的轨迹的不想要的偏转被抑制。因此,获得能够在长时间段上显示良好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
热传导部件300的沿深度方向的热传导率被设为相对最低,使得来自作为热源的气密容器10和驱动电路板(未示出)的热优先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而沿深度方向的热扩散被抑制。
如上所述,前基板11的温度不可避免地沿垂直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向着其顶部变高。同时,如果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56913中公开的配置那样具有各向同性的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被设置在后基板12的整个后表面上并与其接触,那么后基板12中的温度变化兼而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减小。因此,出现后基板12的温度沿垂直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在显示面板的上部中低于前基板11的温度但是在显示面板的下部中高于前基板11的温度的情况。为了解决它,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热传导部件300的沿垂直方向的热传导率被设为相对比沿水平方向的低,使得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垂直方向的温度变化的差异减小。
现在将参照图1A、图1B、图3A和图3B描述固定部件103。图3A是从中去除薄板222并从背面斜着观察的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21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3B是通过将支撑体108连附到图3A所示的显示面板210而获得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包含沿图1A中的线IIIB-IIIB切取的截面。在图3B中,在前基板11上表示在图1A和图1B中没有示出的前面板102。
前面板102通过设置在其间的接合部件121与气密容器10的前基板11的前面(远离后基板12的表面)接合。前面板102和显示面板210的纵向与间隔件纵向110对应。因此,沿间隔件纵向110出现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减小。前面板102是平板并具有比显示面板210(气密容器10)的图像显示区域(设置发光部件R、G和B的区域)大的面积。前面板102由例如为玻璃或聚碳酸酯的对于可见光透明的材料制成。关于光学特性,玻璃是优越的。如果由玻璃制成,那么前面板102的厚度为约1.5mm~3.5mm,使得对于气密容器10提供特定水平的强度。鉴于强度,前面板102可比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中的每一个厚。
考虑接合部件121的强度、冲击吸收性和热传导率以及前面板102的平坦性等合适地确定接合部件121的材料、形状、厚度、面积等。接合部件121不被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为在制备气密容器10之后在将前面板102接合到气密容器10上时不需要被加热到高温的接合剂。例如,接合部件121可以是能够通过在室温下暴露于紫外线将均由玻璃制成的前面板102和气密容器10接合在一起的紫外线(UV)固化型树脂接合剂。更具体而言,接合部件121可以是丙烯酸UV固化型树脂接合剂。
通过用接合部件121将前面板102接合到气密容器10上,气密容器10的刚度(特别是对于表面扭矩的刚度)增加。因此,在现有的技术中设置在后基板12的后表面上的诸如增强框架的增强部件的厚度和重量可显著减小。
在图1A和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能够将显示面板210(气密容器10)固定到作为刚性体的支撑体108上的多个固定部件103包括相互分开的两个线状固定部件103A和103B。固定部件103基本上以金属薄板的形式被设置,并因此是柔性的。线状固定部件103A和103B被布置为使得其纵向与间隔件纵向110(水平方向)对应。因此,间隔件14的变形和对于间隔件14与前基板11接触的部分的应力集中(后面详细描述)减小。与在现有技术中设置在气密容器的背面上的增强框架不同,固定部件103基本上不具有增强气密容器10的功能。作为替代,前面板102负责对于气密容器10提供刚度(特别是对于表面扭矩的刚度)。
固定部件103被布置为使得固定部件103中的一个(固定部件103A)关于图像显示区域(或后基板12)的中心线(图3A中的线B-B)与另一个(固定部件103B)线对称,所述中心线沿水平方向(图5A所示的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固定部件103中的每一个关于图像显示区域(或后基板12)的另一中心线(图1A中的线A-A)具有线对称形状,所述中心线沿垂直方向(图5A所示的第二方向Y)延伸。即,通过反映关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垂直延伸的中心线(图1A中的线A-A)的特定的形状获得各固定部件103的形状。虽然实施例涉及设置两个固定部件103A和103B的情况,但是,只需要设置至少两个固定部件。当设置奇数个(例如,三个)固定部件103时,固定部件103中的一个以在气密容器10的图像显示区域的水平延伸中心线(图3A中的线B-B)上延伸的方式与后基板12接合,并且,其它的两个固定部件在与设置在以上的中心线(图3A中的线B-B)上的所述一个固定部件分开的位置处与后基板12接合,使得满足上述的其布置和形状的条件。
固定部件(103A和103B)分别被设置在热传导结构(205A~205E)中的相邻的热传导结构之间。在图1A~1C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03A被设置在热传导结构205A和205B之间,并且,固定部件103B被设置在热传导结构205D和205E之间。这种布置仅是示例性的。即,在热传导部件300包含多个线状热传导结构的情况下,固定部件103中的每一个被设置在沿垂直方向相邻的热传导结构中的任意两个之间。
固定部件(103A和103B)中的每一个包含薄板部件(包含部分206和208)和设置在所述板部件上的突起207。突起207用作支撑点。在图1A、图3A和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板部件包含交替地相互连接的大宽度部分206和小宽度部分208。突起207被设置在板部件(包含部分206和208)的与和后基板12接合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在实施例中,突起207被设置在大宽度部分206上。通过这种配置,作为刚性体的支撑体108和固定部件103被相互固定,由此,显示面板210(气密容器10)被固定到支撑体108上。通过诸如添嵌(caulking)、压力接合、焊接和接合的任意方法使板部件和突起207牢固地相互连接。各板部件至少在设置突起207的部分(突起207正下方的部分)处的宽度即面积被设为比各突起207的基部(各突起207的与板部件连接的部分)的宽度即面积大。这是要减少当通过突起207给予气密容器10冲击时施加到气密容器10上的应力。
板部件(包含部分206和208)和突起207例如由诸如铝、铁或镁的金属或者这些金属的合金制成。使用金属制成的板部件(包含部分206和208)和突起207的益处如下:
可用作使电路和显示面板接地的部件
在阻燃特性上是优越的
如果通过压力加工形成板部件,那么以低成本获得良好的平坦性。突起207用作间隙确定部件,并且可分别具有诸如圆柱形状、四棱柱形状或多棱柱形状的任意形状。并且,可通过锻造加工(header processing)或机械加工等形成突起207。并且,突起207可被加工成内螺纹以用作支撑点。在这种情况下,牢固地与气密容器10接合的固定部件103通过螺栓被固定到支撑体108上。如果各板部件和突起207被组装并经受压力加工,那么一次执行多个位置处的添嵌或压接。这减少制造过程中的步骤的数量。因此,固定部件103的制造成本降低。
图1A所示的薄板222也可以是薄金属板。作为替代方案,薄板222可被省略。如果设置薄板222,那么薄板222通过焊接等与板部件接合,由此被固定。
接合部件122可以为双面粘接剂带或接合剂等。考虑接合部件122的强度、冲击吸收性和热传导率、以及固定部件103的平坦性等,合适地确定接合部件122的材料、形状、厚度和面积等。接合部件122可具有与固定部件103相同的形状并被设置在气密容器10上。即,可以设置接合部件122,使得其纵向与间隔件纵向110对应。因此,在间隔件14上出现的变形和应力集中减少。
如图3B所示,接合部件122可具有中空部211,使得当对于固定部件103给予落下等的冲击时在气密容器10上出现的应力集中减小。也被称为孔211的中空部211在气密容器10(后基板12)和固定部件103之间延伸。例如,中空部(孔)211在气密容器10(后基板12)和固定部件103的具有突起207的部分之间延伸,即,中空部(孔)211被设置在突起207下面。
支撑体108支撑显示面板210,使得当显示面板取向为显示图像时,前基板11的靠近后基板12的表面沿重力方向(垂直方向)延伸。在实施例中,支撑体108包含支撑台(台座)118和直立设置在支撑台118上的支柱119。更具体而言,支撑台(台座)118提供在例如桌子或音频架上安装图像显示装置的安装表面。支柱119直立于支撑台118上,使得显示面板210的显示表面关于安装表面保持垂直。支柱119在其基部处被固定到支撑台118上。可通过螺栓等可去除地使支撑台118和支柱119相互结合。支撑体108可包含角度调整器,使得可以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调整显示表面关于支柱119的角度。并且,可向支柱119的基部或支撑台118添加允许支柱119旋转的旋转机构。虽然实施例涉及支撑台118和支柱119是分开的部件的情况,但是,支撑台118和支柱119可作为整体地设置。并且,可以设置多个支柱119。只要可以稳定地安装图像显示装置,支撑体108的配置不被特别限制。因此,如果例如图像显示装置被直接固定在墙壁上,那么与支撑台118等同的部件和/或与支柱119等同的部件可被省略。
现在将描述与间隔件14接触的前基板11。图5B和图5C所示的遮光部件17可被电阻调整层30覆盖。图7A~7C示意性地表示前基板11的细节。电阻调整层30在遮光部件17的矩阵部分17b上包含在沿第一方向X彼此相邻的发光部件R、G和B之间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个第一电阻调整段31V和在沿第二方向Y彼此相邻的发光部件R、G和B之间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个第二电阻调整段31H。由于沿第一方向X以R、G和B的次序布置发光部件,因此,第一电阻调整段31V具有比第二电阻调整段31H小的宽度。
例如,第一电阻调整段31V具有40μm的宽度,并且,第二电阻调整段31H具有300μm的宽度。图7B是沿图7A中的线VIIB-VIIB切取的截面图。图7C是沿图7A中的线VIIC-VIIC切取的截面图。
薄层分割层32被设置在电阻调整层30上。薄层分割层32包含分别设置在电阻调整层30的第一电阻调整段31V上的多个垂直段33V和分别设置在电阻调整层30的第二电阻调整段31H上的多个水平段33H。薄层分割层32由粒子和粘接剂构成,粒子以适当的密度分散,使得薄层分割层32的表面具有凸凹。因此,薄层分割层32分割在形成薄层分割层32之后通过沉积等形成的薄膜(金属背层20)。包含于薄层分割层32中的粒子为荧光体或硅石(silica)等。薄层分割层32的段33V和33H具有比遮光部件17的段的宽度稍小的宽度。例如,水平段33H具有260μm的宽度,并且,垂直段33V具有20μm的宽度。
在形成薄层分割层32之后,通过漆(lacquer)等执行平滑化,使得金属背层20可具有平滑的表面。通过在形成金属背层20之后执行的焙烧,烧除在平滑化中形成的膜。
在平滑化之后,通过诸如沉积的薄膜形成工艺形成金属背层20。因此,作为沿第一方向X以及沿第二方向Y通过薄层分割层32二维分割金属背层20的结果,获得分割的金属背段20a。分割的金属背段20a分别覆盖发光部件R、G和B。在实施例中,分割的金属背段20a之间的间隔基本上与薄层分割层32的水平段33H和垂直段33V的宽度相同,特别地,沿第一方向X为20μm并且沿第二方向Y为260μm。为了避免复杂,在图7A中没有示出金属背层20。
任选地,吸气剂膜22可进一步覆盖金属背层20。在一些FED中,吸气剂膜22需要被设置在金属背层20上,使得在长时间段上保持一定的真空度。即使在形成金属背层20之后,也保持薄层分割层32的效果。因此,吸气剂膜22被二维分割为与金属背层20相同的图案,由此获得分割的吸气剂段22a。
参照图7A和7C,间隔件14被设置在设置薄层分割层32的水平段33H的位置中的一些位置处,使得间隔件支撑膜40被插入间隔件14和相应的水平段33H之间。通过印刷施加包含银粒子等的糊剂并然后焙烧所述糊剂,由此形成间隔件支撑膜40。除银粒子以外,也可以使用诸如Pt或Au的导电材料的粒子。考虑到印刷精度,不能印刷非常小的图案。因此,单一的间隔件支撑膜40在其沿第二方向Y的两端中的每一端处轻微地与两个发光部件和两个相应的分割的金属背段20a(即,水平段33H中的相应的一个水平段的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共四个发光部件和四个相应的分割的金属背段20a)重叠。并且,如图7A所示,间隔件支撑膜40沿第一方向X以特定的间隔被间断设置,并且间隔件支撑膜40的厚度被调整为使得其顶面比薄层分割层32的顶面更接近后基板12。因此,间隔件14被设置在间隔件支撑膜40上,使得,吸气剂膜22(如果被设置的话)被插入其间但不与薄层分割层32接触。
考虑与间隔件14接触的可能性和静电荷的防止等,间隔件支撑膜40可以是导电的。但是,对于间隔件支撑膜40来说,电绝缘材料也是可接受的。取决于金属背层20的形式和金属背层20的制造方法,在实施例中描述的薄层分割层32和电阻调整层30可被省略。除了薄层分割层32和电阻调整层30以外,间隔件支撑膜40也可被省略。在这种情况下,间隔件14与金属背层20接触,并且,金属背层20用作间隔件支撑层。
如上面参照图7A~7C描述的那样,间隔件支撑膜40可被插入前基板11和间隔件1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当从外部给予装置任何冲击(诸如,在运输中或在安装时出现的冲击,或者由于误操作导致的落下的冲击)时,图像显示装置会受损。更具体而言,例如,以上的冲击会导致气密容器10沿第三方向Z出现弯曲的凸形或凹形的变形。由于由细长的板状间隔件14产生的剪应力,因此这种变形会伴随在设置间隔件14的位置处设置在前基板11上的例如间隔件支撑膜40或金属背层20的部件的破裂。如果在设置间隔件14的位置处设置在前基板11上的诸如间隔件支撑膜40或金属背层20的部件破裂,那么部件的破裂片会落在后基板12上,并且,会在金属背层20和一些电子发射器件18之间和/或在分割的金属背段20a之间出现不希望的放电。因此,图像显示装置不能适当地工作,或者,图像显示质量会显著劣化。
相反,在图3B所示的显示面板210中,前面板102与前基板11接合,并且,线状固定部件103以沿间隔件纵向110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参见图1A和图3A)。因此,即使诸如上述冲击的任何冲击被施加到支撑体108上并通过固定部件103传递到气密容器10,也可减小间隔件14的变形和在接触间隔件14的部分(间隔件支撑膜40)处出现的剪应力。在根据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10中,这种冲击沿在间隔件纵向110延伸的多个线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例如,当冲击通过固定部件103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时,在沿在图1A~1C与图3A和图3B中表示的垂直方向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截面中,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的表面(面对真空的表面)可变形为凹凸形状或正弦波形状。同时,在沿在图1A~1C与图3A和图3B中表示的水平方向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截面中,与在沿垂直方向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截面中相比,气密容器10的变形(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的变形)减少更多。即,在沿水平方向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截面中观察的板状间隔件14的弓形形状或正弦波状变形被抑制。相反,在与间隔件纵向110正交地布置固定部件的情况下,当给予任何的冲击时,在沿水平方向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截面中,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的表面会变形成凹凸形状或正弦波形状。同时,在沿水平方向切取的气密容器10的截面中,间隔件14也接收导致变形成凹凸形状或正弦波形状的力。这是由于,在沿水平方向切取的这种显示面板的截面中,固定部件被散置(被周期性设置)。因此,当冲击被施加到支撑体108上并通过固定部件(和接合部件)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时,冲击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的接合固定部件的部分,但不传递到气密容器10的不接合固定部件的其它部分。因此,在设置间隔件14的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的部分处周期性出现应力集中。在应力集中的部分中,常常出现由于使间隔件14弯曲的作用力导致的对于间隔件14的损伤、以及后面描述的由于剪应力的出现导致的接触间隔件14的部分(间隔件支撑部分)处的损伤。
在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210中,由于线状固定部件103以沿间隔件纵向110延伸的方式被布置,因此上述的应力集中被抑制。因此,防止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会不适当地工作以及图像显示质量会显著劣化的情况的出现。
并且,接合部件122被线状设置,并且,使得接合部件122和线状固定部件103的纵向与间隔件纵向110对应。由于接合部件122沿在间隔件纵向110切取的显示面板210的截面延伸,因此应力集中进一步减少。从减少应力的观点看,接合部件122和固定部件103隔着后基板12位于间隔件14之后。
并且,接合部件122具有在气密容器10和突起207之间延伸的中空部(孔)211(参见图3B)。各中空部211的面积要比单个突起207的外形的面积大。如果突起207是具有半径r的圆柱,那么突起207的外形的面积被表达为πr2。即,突起207的外形的面积被转换成突起207对于固定部件103的板部件(更具体而言,为大宽度部分206)的垂直投影的面积。
在图1A和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03A和103B分别包含交替并连续连接的大宽度部分206和小宽度部分208。这里关于大宽度部分206和小宽度部分208使用的术语“宽度”表示第二方向Y(与间隔件纵向110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由于以下的原因,突起207被设置在大宽度部分206上。如果落下等的任何冲击通过突起207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那么冲击的应力在大宽度部分206上扩散,由此,传递到气密容器10的冲击减小。根据气密容器10的刚度和期望的落下冲击的大小等合适地确定大宽度部分206(即具有大面积的部分)的面积、形状和厚度。
还根据气密容器10的刚度和期望的落下冲击的大小等合适地确定突起207的间距和数量。突起207的沿第二方向Y(与间隔件纵向110正交的方向)的间距(间隔)被设为比突起207的沿第一方向X(间隔件纵向110)的间距(间隔)大。实际上,突起207的沿第一方向X的间距被设为小于突起207的沿第二方向Y的间距的一半。突起207的沿第二方向Y的间距可被视为与后基板12接合的不同的固定部件103中的相邻的两个固定部件的间距(之间的距离)。通过这种设置,即使任何冲击通过突起207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应力也沿间隔件纵向110减小,由此,气密容器10的变形被抑制。因此,对于气密容器10的损伤的出现受到抑制。相反,如果突起207的沿第二方向Y的间距(间隔)被设为比突起207的沿第一方向X的间距(间隔)小,那么应力不能沿间隔件纵向110扩散。这种配置与线状固定部件被布置成使得其纵向对应于与间隔件纵向110正交的方向的配置等同。
根据实施例,气密容器10具有改善的可靠性,并且,设置在气密容器10中的间隔件14的变形和在设置间隔件14的部分(间隔件支撑膜40)处出现的剪应力减小。并且,在各间隔件14中出现的电阻变化减小。因此,放电等的出现被抑制,并且,从电子发射器件18发射的电子的轨迹的变化被抑制。因此,提供高度可靠并且显示高质量的稳定的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可提供高度可靠并且在显示面板的前面和背面上出现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差值减小的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并且可由此在长时间段上显示良好的图像。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特定的例子,包括其变更方式。
例子
例子1
现在将参照图1A~1C和图3A和图3B描述例子1的图像显示装置。热传导结构205A~205E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被设置在气密容器10的背面上。固定部件103一体化地设置有由铝制成并具有1mm的厚度的薄板222并且通过接合部件122与气密容器10的背面接合。驱动电路板(未示出)被安装在薄板222上。
在例子1中,前面板102通过接合部件121与气密容器10的前基板11的表面(大气侧的表面)接合(参见图3B)。固定部件103通过接合部件122与气密容器10的后基板12的表面(大气侧的表面)接合。气密容器10具有与参照图5A~5C描述的配置基本上相同的配置。图像显示区域的对角尺寸为55英寸。使用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器件作为电子发射器件18。电子发射器件18与通过焙烧包含银粒子的导电糊剂形成的扫描布线和信号布线接触。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分别具有2mm的厚度。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之间的间隙为2mm。
扁平的矩形气密容器10在真空中被密封,使得其内部的压力保持在1.0×10-5Pa。侧壁13由玻璃制成。接合部件23由铟构成。通过在局部加热接合部件的同时使后基板12压靠前基板11,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在真空腔内相互接合。设置细长的板状间隔件14,使得间隔件的纵向110与扁平的矩形气密容器10的纵向(第一方向X或水平方向)对应。细长的板状间隔件14沿与气密容器10的纵向正交的方向(第二方向Y或垂直方向)以15mm的间隔被布置。间隔件14由玻璃制成并具有200μm的厚度。间隔件14被设置在扫描布线中的一些上,使得其沿纵向110的端部通过无机粘接剂(Toagosei的AronCeramic D)与后基板12接合。使得前面板102的纵向、气密容器10的纵向和间隔件纵向110相互对应。间隔件14由片电阻为5×1012Ω/□的金属陶瓷制成。前面板102与前基板11和后基板12一样由玻璃制成,并且具有比气密容器10的图像显示区域大的面积。虽然例子1中的前面板102具有2.5mm的厚度并具有与前基板11相同的尺寸,但是,前面板102如果由玻璃制成,那么前面板102的厚度实际上可以为1.5mm~3.5mm。使用丙烯酸UV固化型树脂粘接剂作为接合部件121。丙烯酸UV固化型树脂粘接剂以0.5mm的厚度被施加到前面板102的接近前基板11的整个表面上。实际上,接合部件121的厚度可以为0.1mm~1mm。丙烯酸UV固化型树脂粘接剂具有1MPa~10MPa的杨氏模量和100%或更高的断裂延伸率。前面板102和接合部件121的这种组合的益处在于,防止由于外部光导致的图像显示区域中的反射和眩光。
固定部件103分别包含由铝制成并具有约2mm的厚度的板部件(包含部分206和208)和设置在板部件的大宽度部分206上的凸起(突起207)。使用单组分硅酮粘接剂作为将气密容器10的背面和固定部件103接合在一起的接合部件122。固定部件103和薄板222事先通过焊接被组装在一起。
热传导结构205A~205E为五个石墨片。隔热部件被设置在沿垂直方向彼此相邻的石墨片之间的间隙(空气间隙)中的每一个中。即,总共设置四个隔热部件。间隙(空气间隙)沿间隔件纵向110延伸。石墨片中的每两个相邻的石墨片之间的由d表示的间隙为约40mm。石墨片分别包含被密封在具有约0.05mm的厚度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lm)和具有约0.05mm的厚度的铝箔之间的具有约0.5mm的厚度的石墨膜。石墨片分别具有约400W/mK~500W/mK的面内热传导率(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热传导率)和约3W/mK~15W/mK的深度方向的热传导率。
作为结果,当显示面板210取向为显示图像时(在显示表面沿(与重力方向平行的)垂直方向延伸并且间隔件纵向110与水平方向对应的状态下),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以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次序变小。通过四个隔热部件,热传导部件300沿水平方向具有400W/mK的热传导率,并沿垂直方向具有约300W/mK的热传导率。
因此,与不设置隔热部件并且一个石墨片被设置为与气密容器10的整个背面接触的已知的配置相比,沿垂直方向的前基板11中的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后基板12中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之间的差值减小为已知配置的相应差值的约0.6倍。
现在将参照图2A和图2B描述在显示面板210中出现的温度变化。
图2A表示在显示面板210的(沿图1A中的线A-A切取的)垂直截面中出现的温度变化,所述截面基本上穿过显示面板210的中心。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垂直方向的显示面板210上的位置。实心圆表示例子1中的前基板11的温度。实心正方形表示例子1中的后基板12的温度。空心正方形表示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56913和No.2004-333904中公开的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均匀的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被设置在后基板12上的已知的配置中的后基板12的温度。在例子1中,热传导部件300具有沿垂直(重力)、水平和深度方向各向异性的热传导率。因此,沿垂直方向在后基板12中出现的温度变化变得接近沿垂直方向在前基板11中出现的温度变化。作为结果,前基板11中的温度变化和后基板12中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差值减小。
图2B表示显示面板210的(沿图3A中的线B-B切取的)水平截面中的温度变化,所述截面基本上穿过显示面板210的中心。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水平方向(即,横向)的显示面板210上的位置。实心圆表示例子1中的前基板11的温度。实心正方形表示例子1中的后基板12的温度。空心正方形表示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4-333904中公开的具有在水平方向上不均匀的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被设置在后基板12上的已知的配置中的后基板12的温度。
在例子1中,热传导部件300具有沿垂直(重力)、水平和深度方向各向异性的热传导率。因此,沿水平方向在后基板12中出现的温度变化变得接近沿水平方向在前基板11中出现的温度变化。作为结果,前基板11中的温度变化和后基板12中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差值减小。
并且,如图3B所示,支撑体108和前面板102被附着到例子1的显示面板210,由此获得图像显示装置。然后,在长时间段上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作为结果,在长时间段上显示良好的图像,而在气密容器10中没有损伤等、并且在间隔件14附近没有图像不规则。另外,对于例子1的图像显示装置进行落下冲击试验和振动试验。在试验中,装置从20cm的高度落下。进行试验,使得对于支撑体108施加直接的冲击和振动(冲击和振动通过支撑体108(固定部件103)被传递到气密容器10)。作为结果,在气密容器10中没有发现裂纹。并且,当在经受过落下冲击试验的图像显示装置上显示图像时,不出现放电,并且,在长时间段上稳定地显示图像。并且,当气密容器10被解体时,没有在间隔件14中发现损伤,并且,没有发现由于间隔件14导致的金属背层20和间隔件支撑膜40的破裂的痕迹。
根据例子1,气密容器10和图像显示装置具有高的可靠性和减小的重量。并且,前基板11中的温度变化和后基板12中的温度变化之间的差值减小,由此获得能够显示良好的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另外,通过使用石墨片作为热传导结构且设置沿垂直方向并排布置并分别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热部件,容易地制造具有各向异性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300。
例子2
现在将参照图4A~4D描述例子2的图像显示装置。
在例子1中,当显示面板210取向为显示图像时,图像显示区域被设为处于横向较长的(landscape)取向。在例子2中,当显示面板210取向为显示图像时,图像显示区域被设为处于纵向较长的(portrait)取向。即,与例子1不同,例子2涉及在纵向较长的取向中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这种图像显示装置可被用于大面积的数字标志图样(signage)等。气密容器10具有与例子1相同的配置。
与图1A同样,图4A示意性地表示从背面观察的显示面板210。当显示面板210取向为显示图像时,间隔件14和气密容器10取向为使得其纵向与垂直方向对应。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IVB-IVB切取的截面图(沿垂直方向切取的截面图)。
在例子2中,具有各向异性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300包含三个热传导结构305A、305B和305C。热传导结构305A和305B分别包含多个热传导片305A或305B。热传导片305A和305B交替和连续地并排设置在气密容器10的背面上。热传导结构305C被设置在热传导结构305A和305B上,使得热传导结构305A和305B被保持在热传导结构305C和后基板12之间。
在例子2中,与例子1不同,设置由具有20mm的厚度的铝板制成的高度刚性的框架209。框架209具有焊接到它的凸起(突起)207。设置凸起207是为了将显示面板210通过螺丝拧接到支撑体108上。框架209通过接合部件122与后基板12接合。由于设置了高度刚性的框架209,因此没有在例子2中设置在例子1中设置的前面板102。
图4D表示从中去除框架209和接合部件122的图4A所示的显示面板210。图4C表示从中去除热传导结构305C的图4D所示的显示面板210。
热传导部件300具有二层结构。热传导结构305A和305B是具有各向同性的传导性的热传导片。包含于热传导结构305A中的第一热传导片具有约50W/mK的热传导率。包含于热传导结构305B中的第二热传导片具有约0.5W/mK的热传导率。具有这种各向同性的热传导率的第一和第二热传导片可由例如硅橡胶制成。可以在商业上得到并可根据希望的热传导率选择各种类型的具有各向同性的热传导率的这样的热传导片。
九个带状第一热传导片305A以特定的间隔被设置并与远离前基板11的后基板12的表面接触,使得其纵向与水平方向对应。并且,在九个第一热传导片305A之间,八个带状第二热传导片305B被设置为与远离前基板11的后基板12的表面接触。因此,后基板12的几乎整个后表面被第一和第二热传导片305A和305B覆盖。第一和第二热传导片305A和305B具有约30mm的宽度(沿垂直方向的尺寸)和0.25mm的厚度(沿深度方向的尺寸)。
第三热传导片(即,热传导结构305C)由与第二热传导片305B相同的材料制成。通过用第三热传导片305C覆盖第一和第二热传导片305A和305B,第三热传导片305C与“第一和第二热传导片305A和305B的集合”沿热传导部件300的厚度方向相互连接。
通过在第一热传导片305A中的两个彼此相邻的第一热传导片305A之间设置第二热传导片305B中的每一个,使得沿垂直方向的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约43W/mK)比沿水平方向的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约50W/mK)低。因此,如例子1那样,沿垂直方向的前基板11中的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后基板12中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之间的差值减小为已知的配置的相应差值的约0.8倍。
由于热传导部件300沿深度方向包含两个层,因此沿深度方向的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能够被设为约20W/mK。
根据例子2,热传导部件300的热传导率被设为以水平方向、垂直(重力)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次序减小,由此,显示面板210的前面和背面之间的温度变化的差值减小。当在长时间段上在例子2的显示面板210上显示图像时,如例子1那样,没有在气密容器10中发现损伤等。虽然图像质量与例子1中的图像质量相比稍微降低,但是,没有在间隔件14附近观察到明显的图像不规则性。但是,在例子2中,由于设置高度刚性的框架209,因此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比例子1中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重量大。然而,由于使用能够以低价格在商业上得到的多个各向同性的热传导片的组合,因此,容易地以低成本制造具有各向异性的热传导率的热传导部件300。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显示面板的前面和背面之间的温度变化的差值可减小。因此,提供高度可靠并且能够在长时间段上显示良好的图像的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修改与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气密容器,所述气密容器包含:
前基板;
后基板,所述后基板面对所述前基板,而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具有间隙;和
多个板状间隔件,所述多个板状间隔件以沿所述多个板状间隔件的纵向相互平行的方式并排设置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和
热传导部件,所述热传导部件与所述后基板的远离所述前基板的表面连接,
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所述间隔件的纵向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的热传导率,并且,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包含多个热传导片,并且,
其中,所述热传导片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相互分开,并且,所述热传导片被设置在所述后基板的远离所述前基板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热传导片的纵向与所述间隔件的纵向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热传导片是石墨片。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前基板的远离所述后基板的表面接合;和
线状固定部件,所述线状固定部件与所述后基板的表面接合并且处于所述热传导片中的两个相邻的热传导片之间,所述线状固定部件沿所述间隔件的纵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显示面板,
其中,线状固定部件包含:
板部件,所述板部件通过接合部件与所述后基板接合;和
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被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远离所述后基板的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板部件包含沿所述间隔件的纵向交替设置的大宽度部分和小宽度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突起被设置在所述大宽度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接合部件具有在所述板部件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延伸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包含:
多个第一热传导片;
多个第二热传导片,所述多个第二热传导片具有与第一热传导片的热传导率不同的热传导率;和
第三热传导片。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显示面板,
其中,第一热传导片和第二热传导片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被交替和连续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显示面板,
其中,第一热传导片和第二热传导片的纵向与所述间隔件的纵向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显示面板,
其中,第三热传导片被设置为与第一热传导片和第二热传导片接触,使得第一热传导片和第二热传导片被保持在第三热传导片和所述后基板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间隔件具有最小约1×1011Ω/□且最大约1×1014Ω/□的片电阻。
13.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包含前基板和后基板的气密容器,所述后基板面对所述前基板,而在所述前基板和所述后基板之间具有间隙;
热传导部件,所述热传导部件与所述后基板的远离所述前基板的表面连接;和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后基板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与能够支撑所述显示面板的支撑体连接,所述固定部件被连接为使得所述前基板的靠近所述后基板的表面沿在所述显示面板取向为显示图像的状态中限定的重力方向延伸,并且,
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热传导率低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与重力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热传导率,并且,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重力方向的热传导率高于所述热传导部件的沿厚度方向的热传导率。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一项的显示面板;和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被配置为利用固定部件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安装表面上,所述固定部件插入在所述支撑体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热传导部件包含多个热传导片,并且,
其中,所述热传导片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相互分开,并且,所述热传导片被设置在后基板的远离前基板的表面上,使得所述热传导片的纵向与所述间隔件的纵向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热传导片是石墨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前面板,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前基板的远离所述后基板的表面接合;和
线状固定部件,所述线状固定部件与所述后基板的表面接合并且处于所述热传导片中的两个相邻的热传导片之间,所述线状固定部件沿所述间隔件的纵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线状固定部件包含:
板部件,所述板部件通过接合部件与所述后基板接合;和
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被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远离所述后基板的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热传导部件包含:
多个第一热传导片;
多个第二热传导片,所述多个第二热传导片具有与第一热传导片的热传导率不同的热传导率;和
第三热传导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热传导片和第二热传导片沿并排设置所述间隔件的方向被交替和连续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4的图像显示装置,
其中,所述间隔件具有最小约1×1011Ω/□且最大约1×1014Ω/□的片电阻。
CN2010105418896A 2009-12-14 2010-11-12 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2096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3453A JP2011124194A (ja) 2009-12-14 2009-12-14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83453 2009-1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6215A true CN102096215A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29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18896A Pending CN102096215A (zh) 2009-12-14 2010-11-12 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79389B2 (zh)
JP (1) JP2011124194A (zh)
CN (1) CN1020962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9377A (zh) * 2012-06-13 2014-01-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面板的支架和包括该支架的显示装置
CN106133812A (zh) * 2014-03-31 2016-11-16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显示模块和显示构件
CN108690355A (zh) * 2018-06-26 2018-10-23 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热传导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1751B2 (ja) * 2009-12-03 2014-02-19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KR20110085481A (ko) * 2010-01-20 2011-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층 반도체 패키지
JP5978457B2 (ja) * 2012-03-19 2016-08-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伝導体
TWI487455B (zh) * 2012-04-02 2015-06-01 Wistron Corp 殼體結構及其固定件及具有該殼體結構的顯示裝置
GB2518363A (en) * 2013-09-18 2015-03-25 Novalia Lt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KR102224632B1 (ko) * 2014-11-07 2021-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701353A (zh) * 2015-03-27 2015-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21051146A (ja) * 2019-09-24 2021-04-0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液晶デバイス、及び、液晶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22105361A (ja) * 2021-01-04 2022-07-14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676Y (zh) * 2003-08-13 2004-09-15 矽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散热装置
WO2006019085A1 (ja) * 2004-08-18 2006-02-23 Sony Corporation 放熱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017282A (zh) * 2007-02-27 2007-08-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CN101556024A (zh) * 2008-04-09 2009-10-14 荣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灯反射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5246B2 (ja) * 1996-01-12 2007-02-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3503626B2 (ja) 2001-09-13 2004-03-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419429B2 (ja) 2003-05-08 2010-02-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KR100669731B1 (ko) * 2004-10-12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08657B1 (ko) * 2004-12-16 2007-04-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0696832B1 (ko) * 2005-08-30 2007-03-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00759573B1 (ko) * 2006-03-31 2007-09-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모듈
JP2008159449A (ja) * 2006-12-25 2008-07-10 Canon Inc 表示装置
US8018133B2 (en) * 2006-12-25 2011-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4909808B2 (ja) 2007-05-25 2012-04-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平面型表示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12471B2 (ja) * 2007-09-07 2014-10-22 スペシャルティ ミネラルズ (ミシガン)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層状熱拡散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676Y (zh) * 2003-08-13 2004-09-15 矽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散热装置
WO2006019085A1 (ja) * 2004-08-18 2006-02-23 Sony Corporation 放熱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1017282A (zh) * 2007-02-27 2007-08-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CN101556024A (zh) * 2008-04-09 2009-10-14 荣晋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灯反射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9377A (zh) * 2012-06-13 2014-01-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用于显示面板的支架和包括该支架的显示装置
CN106133812A (zh) * 2014-03-31 2016-11-16 索尼公司 显示设备、显示模块和显示构件
CN108690355A (zh) * 2018-06-26 2018-10-23 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热传导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90355B (zh) * 2018-06-26 2021-05-14 浙江三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热传导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24194A (ja) 2011-06-23
US8379389B2 (en) 2013-02-19
US20110141694A1 (en) 201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6215A (zh) 显示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EP1294007B1 (en) Display device
KR10063749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00033641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0267541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8350458B2 (en) Display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P1675149B1 (en) Flat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234583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1106057A (zh) 无电极型平面介质阻挡放电荧光灯及其制作方法
CN100446172C (zh) 平板型外电极荧光灯及其制作方法
JP2004022536A (ja) メッシュ状のグリッドを有する平板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201225139A (en) Plasma tube array-type display device
US8242668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having airflow channels in a heat dissipation element
JP2008040412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794400A (zh) 平面显示装置
KR100678839B1 (ko) 외부전극구조가 개선된 하판을 구비한 평판형 형광램프
JP200707909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492225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解体方法
KR2004004089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방열장치
US20090015132A1 (en) Leading means of electrode leads of field emission display
JP3922967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70527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0266756A (ja)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185686A (ja) パネル型発光装置
JP200520819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