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4400A - 平面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平面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4400A
CN1794400A CNA2005101358221A CN200510135822A CN1794400A CN 1794400 A CN1794400 A CN 1794400A CN A2005101358221 A CNA2005101358221 A CN A2005101358221A CN 200510135822 A CN200510135822 A CN 200510135822A CN 1794400 A CN1794400 A CN 17944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lat display
framework
display apparatus
condu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58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炳撤
金福龙
黄泰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944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44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05K7/20472Sheet interfaces
    • H05K7/20481Sheet inte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exhibiting specific thermal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66Coo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平面显示装置,以及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防止误放电和提高生产率的平面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所述显示板的后表面提供的框架;以及至少两个导热板,位于所述显示板和所述框架间。以某一间隔,使导热板彼此分开。根据本发明,通过改进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能提高可使用性,以及能抑制平面显示面板的温度梯度。

Description

平面显示装置
该非临时申请在U.S.C§119(a)下,要求2005年12月23日和2月23日,在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No.10-2004-0111122和10-2005-0014966和10-0014967的优先权,它们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面显示装置,以及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防止误放电和提高生产率的平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存在各种平面显示装置,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场致发射显示器(F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等。特别地,等离子显示器是当通过高频电压,放电位于碱石灰玻璃前衬底和后衬底间的惰性气体时,生成真空紫外线,以致涂在其中的荧光物质或磷光体发出光来显示图像的设备。
图1是示意性表示背景技术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视图。如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器由包括前机壳111和后盖112的外壳110、用于激发荧光物质的等离子显示板120、包括用于驱动和控制等离子显示板的印刷电路板的驱动单元130、连接到驱动单元,用于散发当操作等离子显示板时产生的热以及用于支撑等离子显示板的框架140,以及在等离子显示板和框架间形成的,用于将在等离子显示板处生成的热传送到框架的导热板150组成。
等离子显示器还包括通过将薄膜粘合在透明玻璃衬底上形成并按预定间隔,在等离子显示板的前侧处提供的滤光片160(filter)、支撑滤光片并电连接金属后盖和滤光片的爪簧垫圈170,以及支撑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组件支架190,包括滤光片支架180和驱动装置。
参考图2,详细地描述背景技术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在等离子显示板中,按预定间隔,彼此平行组合前衬底200和后衬底210。通过将多个维持电极对,每个包括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排列在为显示图像的显示表面的前玻璃201上,形成前衬底。通过将多个地址电极213排列在充当后表面的后玻璃211上,形成后衬底210。地址电极213和多个维持电极对202和203彼此交叉。
在前衬底200中,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分别包括一对电极。电极对的每一个包括由透明ITO(氧化铟锡)制成的透明电极(a)和由金属制成的总线电极(b)。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限制放电电流以及由使电极对绝缘的一个或多个上介电层204覆盖。位于氧化镁上的保护层205形成在介电层204的前表面上,以便容易放电。
在后衬底210中,彼此平行旋转条状(或阱型)壁212,用于形成多个放电空间(即,多个放电单元)。同时,与壁212平行,放置执行地址放电以便生成真空紫外线的多个地址电极213。后衬底210的上表面涂以发出可见射线的红、绿和蓝(R,G,B)荧光物质214,用于当生成地址放电时,显示图像。在地址电极213和荧光物质214间形成下介电层215,用于保护地址电极213。
导热板形成在等离子显示板的后表面上,用于传送由等离子显示板生成的热,如图3所示。背景技术导热板310形成在框架320上,然后,粘合到具有前衬底331和后板332的等离子显示板330。导热板310使框架320粘合到等离子显示板330,以及当操作等离子显示板330时,将所生成的热传导到框架320。同时,框架320通过导热板310粘合到等离子显示板330以便支撑导热板310和将通过导热板310传导的热散发到外面。
通过单板形成背景技术导热板,以及存在可使用性变得更低的缺陷。即,当通过单导热板,将框架粘合到等离子显示板时,由于导热板的大的表面积,降低导热板和等离子显示板间的粘合密度,以致降低可使用性。如果如上所述降低导热板和等离子显示板间的粘合密度,在导热板和等离子显示板间局部形成空气层。这种空气层降低导热率,因此,不能有效地散发当操作等离子显示板时生成的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改进的结构以便提高可使用性的平面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降低制造成本的平面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抑制平面显示板的温度梯度的平面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显示板的后表面提供的框架;以及至少两个导热板,位于显示板和框架间,导热板彼此并排并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显示板的后面提供的框架;以及位于显示板和框架间的至少两个导热多孔板,导热多孔板彼此并排和分开;其中,导热多孔板间的间隔为0.1mm至5.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显示板的后面提供的框架,框架的第一区具有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孔;以及位于显示板和框架间的导热板,其中,导热板位于框架的第一区。
本发明有利之处在于通过改进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能提高可使用性。同时,本发明的有利之处在于通过改进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能降低制造成本。另外,本发明的有利之处在于能抑制平面显示面板的温度梯度。
本发明的适用性的另外的范围从下述给出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理解到由于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改进从该详细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但仅通过示例给出的详细说明书和具体例子,尽管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从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和参考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标记表示仅通过示例方法所给出的相同元件,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背景技术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表示背景技术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背景技术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导热板的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导热板的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改进结构的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的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另一改进结构的视图。
图8a和8b是用于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视图。
图9a和9b是用于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显示板的热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显示板的后表面上提供的框架,以及在显示板和框架间形成的至少两个导热板。导热板以预定间隔彼此分开。
导热板在大小方面比显示板小,以致导热板的边缘与显示板的边缘分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板间的间隔为0.1mm至5.0mm。同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板具有0.1mm至2.0mm的厚度。
在框架的纵向或横向方向中排列导热板。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板是多孔垫或多孔板。多孔板可以包含发泡剂,诸如尿烷泡沫。多孔垫或多孔板硅材料。框架、导热板和框架具有在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平面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显示板的后表面上提供的框架,以及位于显示板和框架间的两个或多个导热板。在一个实施例中,以约0.1mm至5.0mm的间隔,使导热板彼此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在显示板的后表面上提供的框架,以及在显示板和框架间形成的导热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具有在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孔。
导热板可以是包含发泡剂的多孔垫或多孔板。孔可以规律或无规律地安置在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框架上形成的每个孔具有约0.1mm至10.0mm的大小。孔形成在放置导热板的框架的部分上。导热板具有在其上形成,具有约0.1mm至5.0mm的直径的一个或多个孔。在导热板上形成的孔对应于在框架上形成的孔。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导热板的视图。如图4所示,平面显示装置的导热板430形成在框架420上,然后粘合到平面显示板410的后表面上
平面显示板410包括平面显示装置,诸如PDP、LCD等等的前衬底411,以及后衬底412。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时,在平面显示板410上显示图像。框架420支撑平面显示板410,以及当操作该装置时,将由平面显示板410生成的热散发到外面。
导热板430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框架420,以及另一表面粘合到平面显示板410。导热板430用作当操作该装置时,将由平面显示板410生成的热传导到框架420。导热板430形成为按预定间隔,彼此分开的至少两个单元板。
与其中在框架上形成一个导热板的背景技术结构相比,如果在框架420上形成彼此分开的多个导热板430,并粘合到平面显示板410,如上所述,可以易于与该设备一起工作,以便能降低由加工公差引起的劣等率。同时,与其中在框架上形成一个导热板的背景技术结构相比,如果在框架420上形成多个导热板430,能有效地抑制在框架420和导热板430间形成空气层。
另外,在背景技术结构中,如果在导热板未与框架对准的状态下,将导热板粘合到框架上,将从框架移开整个导热板。与背景技术结构相反,在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中,尽管在一个导热板430未与框架420对准的情况下,将导热板430粘合到框架420,仅会移开未与框架420对准的导热板430。因此,更易于可使用性,以及可以降低由较差对准状态引起的导热板430的损耗,以致能降低生产成本。
粘合到框架420的导热板430的每个边缘以特定间隙位于平面显示板410的相应边缘内部。如上,如果平面显示板410具有在上边缘部、下边缘部及其两侧边缘部形成的余量,当粘合到框架420的导热板430粘合到平面显示板410时,能获得足够的公差,以致能提高可使用性。下面,将参考第二实施例,描述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特征,有关导热板430间的间隔的详细说明。
为将在平面显示板410处生成的热充分地传导到框架,导热板430可以具有约0.1mm至2.0mm的厚度。导热板430的厚度0.1mm是用于形成板状的最小厚度,以及如果厚度超出2mm,降低导热率,以致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410时,导热板430不能将所生成的热充分地散发到框架420的外面。
在框架420的纵向或横向的一个中,将两个或多个导热板430粘合到框架420。导热板430由具有高导热率的金属制成;然而,最好使用导热带或硅等等,方便组装过程。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视图,其中,在框架520上形成导热板530,然后粘合到显示板510的后表面。平面显示板510包括平面显示装置,诸如PDP、LCD等等的前衬底511,以及后衬底512。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时,在平面显示板510上显示图像。
框架520支撑平面显示板510以及当操作装置时,将在平面显示板510处生成的热散发到外面。导热板530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框架520,以及另一个粘合到平面显示板510。导热板530用作当操作该装置时,将在平面显示板510处生成的热传导到框架520的媒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520具有在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孔540。框架的孔540形成在其上形成导热板530的部分上。通过该结构,当导热板530粘合到平面显示板510时,通过框架520的孔540,排出任何剩余空气,因此,能有效地抑制形成空气层。
最好将多孔垫或多孔板用作导热板530,以便允许留在平面显示板510和导热板530间的空气通过导热板530流向框架520。由于多孔垫或多孔板或多孔板使得剩余空气通向框架520以及吸收噪声和振动,多孔垫或多孔板防止当操作平面显示板510时生成的噪声或振动传送到框架520。为吸收在平面显示板510中生成的噪声和振动,多孔垫或多孔板由具有低密度和低硬度的多孔材料制成。
可以通过将尿烷泡沫与硅材料混合,然后将粘合剂施加到所制造的衬垫的前后表面上,制造多孔垫,以便获得多孔垫或多孔板。因此,由于尿烷泡沫,在垫的硅中形成孔隙。丙烯材料可以用作施加到垫的前后表面上的粘合剂。在多孔垫或多孔板中,硅的含量率为约89%,尿烷泡沫的含量率为约10%,以及粘合剂的含量率为约1%。留在平面显示板510和导热板530间的空气流过由尿烷泡沫形成的孔隙,以及具有孔隙的垫吸收传送到框架520的噪声和振动。同时,当操作平面显示板510时生成的热通过包含在多孔垫或多孔板中的硅传送到框架520。因为多孔垫或多孔板的孔隙,多孔垫或多孔板吸收外部震动。有关多孔垫或多孔板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细节可以在共同未决申请No.10/612,874中找到,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以供参考。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的视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框架600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多个孔610。通常,当导热板530粘合到平面显示板510时,不仅在特定区域上形成空气层,但在整个表面上不规律地形成。为抑制形成不规律空气层或去除已经形成的空气层,在形成导热板530的框架620的部分上形成孔610。同时,在框架600上以规律的间隔规律地排列或不规律地排列孔610。
框架600的每个孔610的形状能是圆形形状611、椭圆形状、矩形形状612或菱形形状的任何一个。即,可以根据制造商的便利和需要,修改框架600的孔610的形状。
同时,考虑到加工公差,孔610的大小(尺寸或高度/宽度)为0.1mm以上,以及考虑到框架600的机械强度和散热效率,为10.0mm以下。
另一方面,尽管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有效地排出空气,如下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中,能更有效地排出空气。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另一结构的视图,其中,在框架720上形成导热板730,然后粘合到平面显示板710的后表面。
平面显示板710包括通用平面显示装置,诸如PDP、LCD等等的前衬底711和后衬底712。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时,在平面显示板上显示图像。框架720支撑平面显示板710,以及当操作该装置时,将在平面显示板710上生成的热散发到外面。
导热板730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框架720上以及另一表面粘合到平面显示板710上,以便导热板730用作当操作该装置时,将在平面显示板上生成的热传送到框架720的媒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热板730具有在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孔740,以及在框架720上形成至少一个或多个孔750。在导热板730上形成的孔740分别与在框架720上形成的孔750匹配。通过将导热板730的孔740与框架720的孔750匹配,通过导热板730的孔740,排出剩余空气,以及当导热板730粘合到平面显示板710上时,使框架720的孔750与导热板730的孔740匹配。
同时,导热板730由多孔材料制成,以便通过导热板730本身和导热板730的孔740,能有效地排出空气。
导热板730的每个孔740的大小(直径或宽度/高度)为0.1mm至5.0mm。考虑到加工公差,孔740的最小尺寸为0.1mm,以及考虑到在减少所形成的孔740的部分上的导热板730,孔740的最大尺寸为5.0mm。考虑到加工公差,框架的每个孔750的尺寸(直径或宽度X调度)为0.1mm或更大,考虑到框架720的机械强度和散热效率,为10.0mm或更小。
同时,通过使框架720的孔750与导热板730的孔740匹配,排出空气。框架720的孔750的数量最好与导热板730的孔740的数量相同,因此,能增加框架720的效率。
可以在框架720的后面提供支架(未示出)和底座(未示出),用于支撑和固定平面显示装置。通过在与难以形成孔的部分相邻的框架720的部分形成孔750,能抑制形成空气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二实施例。图8a和8b是用于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结构的视图。图8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框架820上形成的导热板830粘合到平面显示板810的视图,以及图8b表示导热板830位于平面显示板810和框架820间的侧视图。
参考图8a和图8b,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显示装置的导热板830形成在框架820上,然后粘合到平面显示板810的后表面。
平面显示板810包括通用平面显示装置,诸如PDP、LCD等等的前衬底811,以及后衬底812。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时,在平面显示板810上显示图像。框架820支撑平面显示板810,以及当操作该装置时,将在平面显示板上生成的热散发到外面。
导热板830的一个表面粘合到框架820上,以及另一表面粘合到平面显示板810上。导热板830用作当操作该装置时,将由平面显示板810生成的热传送到框架820的媒介。导热板830包含多个板,其以某一间隔彼此分开。
当以某一间隔形成两个或多个导热板830时,提高可使用性,抑制形成空气层,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省略该描述,因为在上面,已经就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阐述过其说明。
如图8b所示,由于在导热板830间的空间部840上,不形成导热板830,如果长时间操作平面显示装置,在平面显示板810处生成的热不能充分地传送到框架820。特别地,与空间部分840的宽度成比例,在与不形成导热板的空间部840匹配的平面显示板810上,过度地生成温度梯度。由于该温度梯度,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时,在平面显示板810中生成误放电。
即,当空间部840的宽度窄时,存在可使用性变得更低以及增加空气层的出现率的缺陷,因为当导热板830粘合到平面显示板810时,难以排出空气。另一方面,当空间部840的宽度宽时,由于平面显示板810的温度梯度,引起误放电。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期望导热板830间的空间部840的宽度为0.1mm至5.0mm。考虑到加工公差,最小间隔为0.1mm,以及最大间隔5.0mm是能防止由平面显示板810的温度梯度引起的误放电的间隔。
同时,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形成导热板830,以便每个导热板830的边缘和平面显示板810的边缘间的间隔为0.1mm至5.0mm。考虑到加工公差,最小间隔为0.1mm,以及最大间隔5.0mm是能防止由平面显示板810的温度梯度引起的误放电的间隔。
最好,每个导热板830的边缘和当操作平面显示装置时显示图像的平面显示板的显示区的边缘间的间隔最好为5mm或更小。因此,能节省导热板830的制造成本。
同时,导热板830的厚度最好为0.1mm至2.0mm,以及当导热板830间的空间部840为5.0mm或更小时,在平面显示板890中不生成由温度梯度引起的误放电。即与导热板830间的空间部840的宽度有关,导热板830的厚度充当影响温度梯度的因素。考虑到加工公差,最小厚度为0.1mm,5.0mm是生成可接受温度梯度的最大厚度。显著地降低具有2mm厚度的整个导热板830的导热率,从而如果导热板830间的空间部840的宽度为5.0mm或更小时,生成温度梯度。
图9a和9b是用于示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显示板的热特性的图。图9a的x轴表示在平面显示板的横向中的每个位置,以及y轴表示在平面显示板的每个位置测量的温度。在框架820上形成两个导热板830,以及在与离零点0.35m处的部分,形成两个导热板830间的某一间隔。曲线分别表示在导热板间的间隔为0.1mm、5.0mm和10.0mm的位置处的温度的变化。
图9b的x轴表示平面显示板的横向方向中的每个位置,以及y轴表示平面显示板的每个位置处测量的温度。在框架上形成三个导热板830,以及在离零点0.35m和0.65m的部分,形成两个导热板830间的某一间隔。曲线分别表示导热板间的间隔为0.1mm、5.0mm和10.0mm的位置处的温度的变化。
如图9a和9b所示,与导热板间的间隔成比例,增加对应于导热板间的间隔的平面显示板的部分的温度。当导热板间的间隔为5.0mm或更小时,不生成由温度梯度引起的误放电。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平面显示板和框架间放置导热板,将导热板划分成两个或多个板,以及在导热板间形成间隔。通过这种结构,易于执行用于形成导热板的过程,能抑制形成空气层以及能降低制造成本。
假定当导热板窄时,大大地生成空气层,以及当导热板间的间隔宽时,恶化平面显示板的温度的均匀性,期望导热板间的间隔为0.1mm至5.0mm。在间隔的上述限制中,最好,导热板的厚度为0.1至2.0mm,以及不限制导热板的材料和形成导热板的方向。
由此描述了本发明,可以用许多方式改变本发明将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改变不视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以及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改进打算包括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30)

1.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
在所述显示板的后表面提供的框架;以及
至少两个导热板,位于所述显示板和所述框架间,所述导热板彼此并排并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具有比所述显示板更小的尺寸,由此,所述导热板的边缘向内与所述显示板的边缘分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间的间隔为0.1mm至5.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具有0.1mm至2.0mm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框架的纵向或横向的方向中排列所述导热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为多孔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板包含发泡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泡剂包括尿烷泡沫。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板包含硅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在其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孔。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和所述框架分别具有位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导热板中形成的孔与在所述框架中形成的孔对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板是等离子显示板。
14.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
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提供的框架;以及
位于所述显示板和所述框架间的至少两个导热多孔板,所述导热多孔板彼此并排并分开,
其中,所述导热多孔板间的间隔为0.1mm至5.0mm。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板包含发泡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泡剂包括尿烷泡沫。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板包含硅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框架在其中具有一个或多个孔。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多孔板和所述框架分别具有位于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多孔板中形成的孔与在所述框架中形成的孔对准。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板是等离子显示板。
22.一种平面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
在所述显示板的后面提供的框架,所述框架的第一区具有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孔;以及
位于所述显示板和所述框架间的导热板,其中,所述导热板位于所述框架的第一区。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是包含发泡剂的多孔板。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孔按有序图形排列在框架中。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孔按无规则图形排列在所述框架中。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框架中形成的每个孔具有0.1mm至10.0m的尺寸。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热板具有在其中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孔。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导热板中形成的每个孔具有0.1mm至5.0mm的尺寸。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导热板中形成的孔与在所述框架中形成的孔对准。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板是等离子显示板。
CNA2005101358221A 2004-12-23 2005-12-23 平面显示装置 Pending CN179440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111122A KR20060072473A (ko) 2004-12-23 2004-12-23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KR1020040111122 2004-12-23
KR1020050014967 2005-02-23
KR1020050014966 2005-0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4400A true CN1794400A (zh) 2006-06-28

Family

ID=36805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358221A Pending CN1794400A (zh) 2004-12-23 2005-12-23 平面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60072473A (zh)
CN (1) CN179440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48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蒸发器、蒸发器安装组件
CN107683067A (zh) * 2017-09-06 2018-0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485A (zh) * 2016-12-27 2017-05-31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蒸发器、蒸发器安装组件
CN107683067A (zh) * 2017-09-06 2018-02-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7683067B (zh) * 2017-09-06 2020-06-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72473A (ko) 200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5174B2 (en) Plasma display module with a chassis base having gap pads
US837938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870080A (zh) 具有改进的散热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76495A (zh) 反射薄片、背光组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602151A (zh) 显示装置
CN18700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58103A (zh)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54856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294545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69975A (zh) 背光单元及液晶显示器件
EP1675149B1 (en) Flat display apparatus
CN1912710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794400A (zh) 平面显示装置
JP2008070879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US20090180042A1 (en) Display apparatus
TW201225139A (en) Plasma tube array-type display device
CN1300045A (zh)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31925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US20080203913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US20090033595A1 (en) Flat panel display module
US20090015132A1 (en) Leading means of electrode leads of field emission display
WO2010046948A1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502918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92023B1 (ko)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JP2010062051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