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3106A -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3106A
CN1753106A CNA2005101028880A CN200510102888A CN1753106A CN 1753106 A CN1753106 A CN 1753106A CN A2005101028880 A CNA2005101028880 A CN A2005101028880A CN 200510102888 A CN200510102888 A CN 200510102888A CN 1753106 A CN1753106 A CN 1753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sma display
display equipment
setting mark
double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288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基正
金赫
赵仁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3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31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04N5/655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chassis, e.g. for varying the elevation of the tub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52Labels, e.g. for identification, markings or configuration sto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H05K7/20472Sheet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66Coo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实施例,包括:等离子显示面板;底板,支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双面带,附于底板上以支撑和固定PDP;定位记号,形成在底板上,以引导双面带的附着。此外,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底板,支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散热片,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定位记号,形成在底板上,以引导散热片的布置。

Description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具体地讲,涉及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的散热片和双面带的有效排列和附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利用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上产生图像。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PDP;底板,其第一面支撑PDP;驱动电路板,附于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支撑PDP的底板的第一面相对,所述驱动电路板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件电连接到PDP的寻址电极和维持电极;机壳,覆盖PDP、底板、驱动电路板并形成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外壳。
图17是示出组装单元模块的在先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图18是在先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底板的平面图。
根据图17和图18,设置在机壳内部的PDP 110通过双面带140附于底板120。底板120由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材料制成,用于支撑PDP 110。为了将来自PDP 110的热传递到底板120,将散热片130设置在PDP 110和底板120之间。
PDP 110由彼此面对并在其间具有放电室的两块密封玻璃基板制成。PDP110在机械强度方面是对冲击灵敏并易碎的。PDP 110在其操作期间产生大量的热,并在其后部具有散热片130。散热片130在沿平面的方向上有效地传递来自PDP 110的热。
底板120除了起保持PDP 110的机械强度的作用之外,还起着用于支撑驱动电路板的固定架、用于扩散来自PDP 110的热的散热器、PDP 110的电磁干扰的地的作用。
为了PDP 110的散热,需要散热片130在PDP 110后部尽可能地宽,并且需要双面带不接合散热片130而将PDP 110牢固地固定到底板120。
为了使双面带140的安装容易,可增加散热片130和双面带140之间的间距C。然而,大间距在对应于间距C的部分PDP 110的观察面上引起亮像残留。亮像残留尽管已经被覆写却仍残留模糊图像的现象。
虽然小间距C可消除亮像残留,但是当PDP 110附于底板120时会增加PDP110的双面带140接合散热片130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使散热片130和双面带140之间的间距C减到最小,应该将双面带140设置在确切的位置。
用于组装PDP 110、底板120和散热片130的典型工艺包括将散热片130附于PDP 110的后部(与观察面相对)、将双面带140附于底板120上、借助于双面带140将PDP 110固定到底板120。
当不正确地确定双面带140的位置时,散热片130和双面带140之间的间距C不均匀并会局部地大于预定的最小值,因此引起上述的亮像残留。
此外,严重的误定位可使得双面带140接合散热片130。这样会在散热片130和底板120之间留有间隙,这是造成组装单元中噪声的原因。
                        发明内容
根据发明的多个方面,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的位置有效地排列并附着的双面带和散热片。
此外,提供了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多个方面,其中双面带的附着工艺易于执行,并且通过在组装工艺期间监控对应于散热片的附着位置和双面带,使散热片和双面带之间的间距减到最小。
另一个发明目的是,通过将双面带和散热片按均匀的间距附着在适当的位置,提供有效地防止由于双面带和散热片之间不均匀的间距而导致的亮像残留发生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因此降低了由于双面胶带和散热片的错误附着而导致的来自单元模块的噪声。
根据本发明,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底板,支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双面带,附于底板上以支撑并固定PDP;定位记号,形成在底板上,以引导双面带的附着位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底板,支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散热片,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定位记号,形成在底板上,以引导散热片的附着位置。将散热片分为多片,各片彼此以预定的间隙分隔开。双面带,附于底板上,位于散热片之间和散热片外部以通过多片双面带形成带。
定位记号可形成在底板的面上,并形成在彼此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位置,所述面面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定位记号至少可形成在对应于一些双面带的位置。
定位记号可通过使双面带的附着面在底板上凸起或凹进来形成,也可以通过用墨水或荧光材料印刷来形成。
定位记号可全部沿着双面带的附着面的周边形成或部分沿着附着面的周边形成。
定位记号,可部分沿着双面带的两纵向边缘或两横向边缘或在双面带的两对角线的位置成对地形成。
定位记号可部分成对地形成在双面带的两对角线的顶点上。定位记号形成为与双面带的方角形状或与部分在底板上冲出的孔相匹配的竖书名号(partial bracket)形状。孔可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拆开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的剖面线III-III截取的侧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侧剖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剖面线截取的侧剖视图。
图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拆开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1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3是根据第九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4是根据第十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5是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6是根据第十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组装单元模块的在先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
图18是在先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10,通过等离子体放电产生图像;底板20,位于PDP 10的后部并支撑PDP 10,所述后部与观察面相对;散热片30,设置在PDP 10和底板20之间;双面带40,与散热片30保持预定的间距,并附于底板20上以将PDP 10固定到底板20;前盖51,设置在PDP 10前部;后盖52,设置在底板20后部。
PDP 10是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PDP 10和其它元件的构造以及制造这种构造的方法。因此,省略了对PDP 10本身的详细的描述,并且本发明的PDP 10可具有各种组成和形式。
散热片30用来均匀地扩散由PDP 10产生的热,以消除PDP 10的亮像残留。散热片30可由例如丙烯酸、石墨或碳纳米管材料等材料或本领域中公知的其它这样的材料制成。
为了均匀地散热,可将单独的大片散热片30附于PDP 10的后部。或者,可类似地附着多片。例如,可使用三片。
当PDP 10具有多片附着的散热片30时,可将双面带40设置在各片散热片30之间。
将散热片30设置在PDP 10和底板20之间,底板20通过双面带40的结合力连接到PDP 10并压制成与PDP 10的后部牢固地接触。因此,优选地,双面带40具有足够的结合力以保持底板20牢固地附着到PDP 10。将双面带40设置在多个散热片30之间并在多重(multiple)的位置上粘结到底板20和PDP 10的后部。
如果这样的话,双面带40增加了PDP 10和底板20之间的结合强度。然而,由于散热片30所覆盖的区域减少,所以双面带40也会引起在PDP 10后部扩散不均匀。因此,为了不引起散热不均匀,优选地采用适当数量的散热片30。
因此,将散热片30分为多片,并且每片按预定的位置设置在PDP 10的后部上。可将双面带40设置在多片散热片30之间和多片散热片30的外部,以围绕散热片30形成多片双面带40的带,而使底板20附于PDP 10的后部。
用于驱动PDP 10的驱动电路板(未示出)附于底板20的后部,所述后部与PDP附着的一面相对。
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底板20上形成定位记号21以引导双面带40的布置。定位记号21确保在正确的位置将双面带附于底板20上。记号的设置方式是双面带40与散热片30保持预定的间距C。在组装工艺期间,凸起的定位记号21引导工人(或自动化流水线中的工作机)将双面带40和散热片30布置在更精确的位置。
定位记号21可通过使双面带将要附着的整个表面凸起来形成。
正确设置的双面带40提供与散热片30的均匀一致的间距C。可以以更好的控制将间距C减到足够小以有效地消除亮像残留。
由于定位记号21引导双面带40的正确布置,所以散热片30将不与双面带接合。将会避免PDP 10和底板20之间的局部间隙,并将会消除来自这些间隙的噪声。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侧剖视图。根据图4,本实施例的定位记号121通过使双面带附着的整个附着面凹进来形成。
优选地,凹进的定位记号121通过挤压来制造底板20。或者,凹进和凸起的定位记号121都可能存在。可通过使用压铸来制造底板20。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如图5中所示,通过在用于双面带40的附着面上印刷例如墨水记号或荧光记号等记号,使得本实施例的定位记号221显著。这引导工人(或工作机)容易地识别附着面并正确地附着双面带40。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图7是沿着图6的剖面线VII-VII截取的侧剖视图。如这些图中所示,通过凸起或凹进得到的定位记号321仅沿着双面带40的附着面的周边排列。
如图7中所示,可通过使双面带40的附着面的部分区域在底板20上凸起来形成定位记号321,也就是,通过沿着用于双面带40的附着面周边的线。因此,引导将双面带40设置在定位记号321的内部。可以用墨水或荧光材料或其它材料沿着用于双面带的附着面的周边印刷定位记号321。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拆开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透视图。图9是图8中所示的底板的平面图。如这些图中所示,定位记号421至少部分沿着用于双面带40的附着面的周边形成。为了使引导双面带40所需的定位记号区域减到最小,定位记号421位于用于双面带40的矩形附着面的两对角线的顶点,并以竖书名号形“『”、“』”形成。其它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折线、点或这些形状成对的或复合的实例。
例如,定位记号可沿着双面带40的两纵向边缘或两横向边缘成对地形成。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根据图10,本发明的定位记号521是圆孔。这样的孔可通过对底板20冲孔来制成。底板20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使得冲孔方便。为了使冲压减到最小,定位记号521可位于用于双面带40的矩形附着面的两对角线的顶点。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根据图11,本发明的定位记号621可在底板上形成在对应于部分或全部的双面带的位置。例如,定位记号621可形成在散热片30之间而不形成在散热片30的外部。或者,记号可形成在散热片30的外部而不形成在散热片30的内部。采用这样的排列,可使定位记号621的数量减到最小。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根据图12,本实施例的定位记号622形成在底板20上,用于一些而非全部双面带40。在这个例子中,定位记号622的设置方式是仅指导竖直的双面带40。在这个例子中,冲孔的圆形定位记号622位于用于双面带40的矩形附着面的两对角线的顶点,以使定位记号区域减到最小。其它实施例可采用其它的位置比如在边缘上。
在其它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其它双面带40可共用定位记号622。例如,采用单个定位记号622来引导横向和纵向的双面带40。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根据图13,本实施例的定位记号721形成在底板20上,不但用来引导将要正确设置的双面带40而且用来引导散热片30的正确设置。一些记号721可用于散热片30和/或一些定位记号721可用于双面带40和散热片30。
可通过对应于散热片30使整个附着面在底板20上凸起或凹进,或通过用墨水或荧光材料印刷来形成定位记号721。也可采用其它合适的方法。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如图14中所示,可沿着用于散热片30的在底板20上的附着面的周边,形成定位记号821。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根据图15,可沿着用于散热片30的附着面内的区域的周边的一部分,形成本实施例的定位记号921。定位记号921可位于用于散热片30的在底板20上的矩形附着面的两对角线的顶点。这样做会使引导散热片30所需的定位记号的数量减到最少。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的底板的平面图。
根据图16,本实施例的定位记号1021是对应于散热片30在底板20上靠近附着面边缘的位置处的一组冲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记号1021位于底板20上的矩形附着面的两对角线的顶点。
以上所说明的在所有实施例中采用的定位记号可用来引导双面带40或用来引导散热片30到正确的附着位置。
虽然已经在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在其中教导的基本发明构思的许多变形和修改,将落入如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本发明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提供了用于排列和附着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底板之间设置的双面带和散热片的有效方法。
此外,通过在组装工艺期间监控对应于散热片的附着位置和双面带,使双面带的附着工艺易于执行,并且使散热片和双面带之间的间距减到最小。
因为定位记号有助于双面带和散热片以均匀的间距正确地附着,所以本发明基本有效地防止了由于双面带和散热片之间不均匀的间距而导致的亮像残留,并有效地防止了由于双面带和散热片的误定位附着而导致的来自单元模块的噪声。
虽然以上描述已经指出应用于各种实施例的本发明的新颖特点,但是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示出的装置或工艺的形式和细节做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而不是由上述描述限定。落入权利要求等同物的范围和含义的所有的变形都包含在它们的范围内。

Claims (31)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底板,支撑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双面带,将所述PDP固定到所述底板;
定位记号,形成在所述底板上,以指出所述双面带的附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所述散热片被分为彼此按预定间隙分隔的多片,其中,所述双面带位于所述散热片之间和所述散热片外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形成在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邻的所述底板的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形成在相邻的散热片之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形成在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双面带对应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通过凸起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通过使与所述双面带的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凹进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通过印刷墨水或荧光材料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周边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部分地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周边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两纵向边缘成对地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两横向边缘成对地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在相对于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对角线位置成对地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在对角线的顶点成对地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对应于所述双面带的顶点形成为竖书名号的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形成为在所述底板内的孔。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孔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
1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包括: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底板,支撑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一个或多个散热片,设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定位记号,形成在所述底板上,以指出所述散热片的附着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形成在与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片对应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通过凸起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通过使与所述双面带的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底板的表面凹进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通过印刷墨水或荧光材料形成。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周边形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部分地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所述周边形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沿着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两纵向边缘成对地形成。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沿着与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两横向边缘成对地形成。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在相对于与所述双面带的所述指定位置对应的所述表面的对角线位置成对地形成。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在对角线的顶点成对地形成。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对应于所述双面带的顶点形成为竖书名号的形状。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定位记号形成为在所述底板内的孔。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孔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
CNA2005101028880A 2004-09-24 2005-09-14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Pending CN17531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40077064 2004-09-24
KR1020040077064A KR100590093B1 (ko) 2004-09-24 2004-09-24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050034944 2005-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3106A true CN1753106A (zh) 2006-03-29

Family

ID=36679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028880A Pending CN1753106A (zh) 2004-09-24 2005-09-14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590093B1 (zh)
CN (1) CN17531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9195B1 (ko) * 2005-04-27 2006-11-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42812B1 (ko) * 2006-02-20 2007-07-25 엘에스전선 주식회사 히트 스프레더를 이용한 발열 소자 냉각 장치
KR102427092B1 (ko) 2015-10-16 2022-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 정보 표지를 갖는 반도체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590093B1 (ko) 2006-06-14
KR20060028069A (ko) 2006-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733C (zh) 显示板或探测器块的支撑框架
CN1294545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0346371C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459816A (zh) 显示器
CN1858859A (zh) 平板显示模块的安装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平板显示模块
CN1713248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组件
CN1790595A (zh) 底板组件,制造其的方法和使用其的等离子体显示板组件
CN1477671A (zh) 等离子显示板
CN1901004A (zh) 平板显示面板组件和平板显示装置
CN1873835A (zh) 塑料底盘及包括该底盘的等离子体显示器
CN1866456A (zh) 等离子显示模块
CN1383178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8700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01067694A (zh) 容器部件,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平板显示器
CN1615073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CN1753106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783395A (zh) 底板组件和包括该底板组件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组件
US20060082272A1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CN1775883A (zh) 粘贴等离子显示板的双面胶带和相应的等离子显示设备
CN1870082A (zh) 具有热沉降噪器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694590A (zh) 双屏显示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948008A (zh) 印刷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制造平板显示器的方法
CN1728319A (zh) 成型材料转移方法和衬底结构
CN1591528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底板的支座
JP4612029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