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2589A - 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2589A
CN102092589A CN2010105933933A CN201010593393A CN102092589A CN 102092589 A CN102092589 A CN 102092589A CN 2010105933933 A CN2010105933933 A CN 2010105933933A CN 201010593393 A CN201010593393 A CN 201010593393A CN 102092589 A CN102092589 A CN 102092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ypass
section
delivery duct
duct section
deliver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93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2589B (zh
Inventor
M·迪尔
R·恩斯特
K-P·朗
H·施维博德
F·施特劳布
E·策希纳
J·克尼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perion GmbH
Original Assignee
Coperio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perion GmbH filed Critical Coperio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092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2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25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65G53/521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accumulation or for removal of depos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65G53/525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for conveyance in plug-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sher Or Impeller Conveyors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1)。输送装置(1)具有主输送管道(3)和多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所述多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互相分开并以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方式设置在主输送管道(3)内。旁通输送管道(5)的主长度方向沿着主输送管道(3)延伸。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任何情况下均具有用于输送气体的进入开口(6)和排出开口(7)。当主输送管道(3)被水平地安装好时,进入开口(6)设置在主输送管道(3)的一截面部分中,该截面部分位于主输送管道(3)的设置有排出开口(7)的截面部分上方。结果是提高了输送装置的效率、换言之输送功率与所用的输送气体量的比值。

Description

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这种类型的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从一系列公报已知开头所述类型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带有主输送管道和设置成在该主输送管道内延伸的旁通输送管道。所述公报的代表是DE-PS 1 174 256、DE 37 11 122C2、DE-PS 2 102 301和EP 1 382 554B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发开头所述类型的输送装置,即提高该输送装置的效率、换言之输送功率与所用输送气体能量(换言之所用输送气体量或所用输送气体压力)之比。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实现此目的,在该输送装置中,当主输送管道被安装好时,具有主输送管道的水平路线部分的主输送管道段中的进入开口设置在主输送管道的一截面部分中,该截面部分位于主输送管道的设置有排出开口的截面部分上方。
根据本发明,沿着散装材料输送方向观察,设置在排出开口上方的进入开口可允许输送气体从远离主输送管道(散装材料在常规的操作下在所述主输送管道中输送)的基部区域的部分容积流入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中。这种布置结构避免了不希望的较大量散装材料经由进入开口到达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从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观察,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进入开口位于排出开口上方,在开始形成堵塞部的情形中,积聚的散装材料到达进入开口晚,这使得更难形成堵塞部,因此所不希望的散装材料积聚一般在到达旁通输送管道部分的进入开口之前就被破坏。这可靠地避免了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阻塞。通过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设计可使输送气体沿着输送装置的压降最小。总之,提高了输送装置的效率。输送气体经由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活跃的、持久的流动或旋转引起散装材料的流化,从而避免或防止散装材料在主输送管道的基部处沉积,使得从那里形成所不希望的堵塞部。如果已在主输送管道中形成散装材料堵塞部,则输送气体可流经旁通输送管道区段、流到已形成堵塞部的位置、流过堵塞部并从后面将该堵塞部破坏。由于有效地防止了散装材料堵塞部的形成,因此避免了高偏转力,否则这种偏转力的出现使得散装材料堵塞部被推动经过输送装置并因此由于散装材料的质量惯性而在偏转点处在输送装置上施加相应的力。因此,能够将输送装置的支承件的尺寸设计成更小。此外,可在不出现过大的压力峰值的情况下利用输送气体压力水平。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进入开口与排出开口相比可与主输送管道的中心纵向轴线相距更远。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排出开口可位于主输送管道的中心纵向轴线上方,或者可位于靠近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进入开口可构造成具有与其余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相比较小的内截面,并且所述进入开口尤其可被挤压。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排出开口可设置成与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隔开。或者,可以将排出开口设置成与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紧邻。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倾斜路线可形成用于在散装材料中输送气体的通道,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所述倾斜路线中,至少邻近进入开口为直的管道路线以一定角度向主输送管道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从而一方面防止不希望的堵塞部的形成,另一方面使否则已形成的堵塞部能够被破坏。所述倾斜位置可用于增加排出开口相对于进入开口的高度差,其中排出开口与进入开口相比距离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更近。因此所不希望的散装材料积聚或堵塞部仅在很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到达进入开口。在此情形中,排出开口有利地位于靠近主输送管道的沉积的散装材料流的上边缘处,这引起趋于沉积在管道基部上的散装材料的快速和有效的旋流。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倾斜路线也可用于沿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的方向有目标地导引输送气体,这进一步有利于散装材料的快速和有效的旋流。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邻近排出开口的弯曲的管道路线朝向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弯曲,结果是从排出开口流出的输送气体沿着主输送管道的基部的方向被导引,这进一步引起沉积在管道基部上的散装材料的流化。作为对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弯曲路线的备选方案,可实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直路线或在排出开口的区域内朝向中心纵向轴线成一定角度的路线。紧随进入开口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可首先具有直路线,而从该直路线直到排出开口具有弯曲路线。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进入开口之后的直线延伸的区域的长度lG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主输送管道中的总长度L之间的长度比lG/L可处于0.1与0.8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0.15与0.6之间的范围内。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进入开口与排出开口之间的路线中可首先在第一段中直线地延伸,随后在另一段中弯曲并且随后在直到排出开口的又一段中再次直线地延伸。在此情形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在弯曲的中间段之后、邻近排出开口的管道路线再次为直的。
在又一构型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进入开口与排出开口之间的管道路线可全部弯曲。因此,在此变型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进入开口——可选地在被挤压的区域之后——与排出开口之间不存在直线延伸的部段。
用于至少一些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共用支架一方面被固定在主输送管道的内壁上,另一方面被固定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上,该共用支架可将旁通输送管道区段预装配在所述支架上并随后将带有预装配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支架固定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上。该连接可为焊接接头。尤其是输送装置的所有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可附接在同一支架上。
具有朝向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开口的截面的支架截面有利地在支架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之间形成通道,该通道有利地减少了输送装置内的流阻。所述支架可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尤其是L形的截面。该支架可具有弯曲的截面,例如以一部分圆的形式、譬如以一半、四分之三或5/6圆的形式。支架可具有开口的矩形截面。或者,支架可例如由矩形实心材料形成。
搭接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能以紧凑的方式容纳在主输送管道中,在所述搭接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中,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以彼此轴向地搭接的方式设置在主输送管道中。这种类型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布置结构特别适合于容易流化的和轻的散装材料。在此情形中,可省去用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形成通道的支架。搭接程度、换言之搭接长度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长度之比可处于5%与40%之间的范围内。
带有矩形截面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可在制造过程中具有优势。这种类型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设置,即矩形截面的两侧等分线位于主输送管道的中心平面上。或者,一种可能的布置结构是: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矩形截面的角部位于该中心平面上、换言之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主输送管道中以菱形状布置结构设置。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可关于主输送管道的竖直中心平面镜像对称;但这不是强制性的。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一构型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带有排出开口——所述排出开口与旁通管道轴线隔开——的排出管道区域设置成可相对于主输送管道的竖直中心平面以一枢转角度枢转,这种镜像对称被有意地偏离,从而可实现离开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排出开口的输送气体的有利的旋流引导。结果是,可再次改善散装材料的流化,尤其是散装材料在主输送管道的管道基部的区域内的流化。具有各种枢转角度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尤其是具有围绕旁通管道轴线的不同枢转角度定向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可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使用。
具有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的输送系统的优点对应于上面已参考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所述的优点,所述输送装置具有主输送管道;多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互相分开,以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方式设置在主输送管道内,并且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主长度(extent)方向沿着主输送管道延伸;在任何情况下的用于输送气体进入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进入开口;以及在任何情况下的用于输送气体离开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排出开口。输送气源和设置在散装材料储存容器下游的散装材料供料装置——例如以分格式轮闸门(cellular wheel sluice)形式——可属于该输送系统。
附图说明
将根据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带有主输送管道和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输送装置的被截断的纵向剖视详图,所述主输送管道分轴向区域地示出,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管道中;
图2示出轴向断开的、带有多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整个输送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示出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示出用于将旁通输送管道区段连接在主输送管道的内壁上的支架的一变型的视图,该图类似于图3但仅示出主输送管道的局部方面;
图5至图7示出类似于图4的、另外的支架变型的视图;
图8示出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侧视图;
图9示出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进入开口沿图8中的观察方向IX的端面视图;
图10示出处于两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之间的中间空间的环境中的、部分地示出的两个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平面图;
图11示出类似于图2的、输送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12示出类似于图1的、主输送管道仅部分地被附加地径向剖切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另一构型的视图;
图13示出根据图12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平面图;
图14示出类似于图4至图7的、带有根据图12和图13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输送装置的视图;
图15示出类似于图14的、带有旁通管道区段的截面的另一变型的输送管道装置的视图;
图16和图17示出类似于图2的、输送装置的另外的构型的视图;
图18示出类似于图3的、带有成一定角度的排出管道段的输送装置的另一构型的视图;
图19示出类似于图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另一构型的视图;
图20示出沿着图19中的线XX-XX的截面图;以及
图21和图22示出弯曲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另外的变型的视图,这些变型可用于代替根据图19的变型的弯曲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借助于图1至图3和图8至图10描述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2的输送装置1的构型,该构型例如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
输送装置1具有主输送管道3。主输送管道3具有外径DF。图2示出轴向断开的主输送管道3的整体部分。该整体部分在其两端具有连接凸缘4,主输送管道3的同样地构造的所有区段可借助于该连接凸缘4互相连接,或者所述整体部分可借助于该连接凸缘4与输送系统的其它输送部件连接,所述部件可为输送装置1。图2中所示的输送装置1的长度例如可为6m。主输送管道3具有圆形截面。原则上,主输送管道3也可能具有其它截面形状。
在进入侧上、换言之从图1和2的左边,主输送管道3与输送系统的输送气源(未示出)流体连接。该输送系统具有用于散装材料的供应装置,该供应装置带有储存容器和计量装置,所述储存容器例如是可从上方供料的混合容器,所述计量装置例如是分格式轮闸门。此外,该输送系统具有用于输送气体的供应装置,该供应装置具有压力输送气源和尤其是可控计量阀。在给料处,设置在计量装置下游的散装材料管线通入设置在计量阀下游的主输送管道3中。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设置成在主输送管道3内延伸。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以一个在另一个之后距离A处的方式设置在主输送管道3内。间距A为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之一的进入开口6直到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进入开口6的距离。通过自由距离B使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5互相分开。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是互相分开的管道部件。旁通输送管道5的主长度方向为沿着主输送管道3。
如尤其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当输送装置1被安装好时,在具有水平路线部分的主输送管道3的管道区域内,根据图1至图3和图8至图10的构型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设置在主输送管道3的上截面区域内。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截面仅为主输送管道3的截面的一小部分。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截面一般小于主输送管道3的截面的四分之一。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具有外径DB。
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用于输送气体进入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进入侧上具有进入开口6。如图9的正视图所示,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可在主进入开口6的区域内被挤压。进入开口6的体育场形(stadium-shaped)的截面AE为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紧随该进入开口的圆形截面DB(AB)的约30%至80%。在挤压力的方向——其在水平安装的输送装置1的主输送管道3中对应于竖直方向——上,被挤压的进入开口6具有长度Q(参见图9)。
在与进入开口6相对的一端,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具有用于输送气体离开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排出开口7。进入开口6与排出开口7相比与主输送管道3的中心纵向轴线8距离更大。在根据图1和图2的构型中,排出开口7位于纵向轴线8上方。限定出排出开口7的排出开口7的周向边界9——周向边界9同时也是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壁部——与在该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直路线区域内的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围成角度γ(参见图8)。
一般而言,当主输送管道3被安装好时,进入开口6在具有主输送管道3的水平路线部分的主输送管道段中设置在主输送管道3的设置有出口7的截面部分上方的截面部分中。
每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进入开口6与排出开口7之间具有长度L。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任何情况下均具有这样的管道路线,即该管道路线在进入开口6附近为直的并与中心纵向轴线8成角度α延伸。在排出开口7附近,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具有朝向中心纵向轴线弯曲的管道路线,例如在图1中借助表示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路线的中心线12的弯曲部分11所清楚地示出的。弯曲部分11以曲率半径R弯曲(参见图8)。
由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弯曲,排出开口7的边界9的外部部分的切线与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直线地延伸的区域的中心线12围成角度β(参见图8)。如果旁通输送管道部分不具有在进入侧上直线地延伸的区域(在一些下述的变型中就是这种情况),则在上述切线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中心线在进入开口6的区域内的路线之间限定出角度β。角度β用于衡量进入开口6与排出开口7之间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弯曲。
排出开口7终止于主输送管道3的基部13上方的高度H处。基部13在此情形中为主输送管道3的周边部分,当输送装置1被安装好时该基部设置在最下方。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进入开口6与排出开口7相比与基部13距离更大。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通过共用支架14与主输送管道3连接。支架14一方面被固定在、尤其被焊接在主输送管道3的与管道基部13相对的内壁15上,另一方面被固定在、尤其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上。在根据图1和图2的输送装置1中,所有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均由同一支架14固定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
支架14包括截面为等边L形的成一定角度的支柱16。在根据图3的截面中,管道基部13设置在底部,成一定角度的支柱16的截面具有斜屋顶的形式。成一定角度的支柱16的脊部被焊接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基于此目的,焊接的开口17构造在主输送管道3中。角形支柱16的自由截面端18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与进入开口6相邻的外壁19上。
由于支架14设计成具有带开口的横截面,因此在支架14的区域内形成用于输送气体的另一流动通道,从而使支架14产生的流阻最小。
垫块20也属于支架14。支架14在任何情形中均设置成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之一的高度处与排出开口7轴向相邻。垫块20在一端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上,并在另一端被焊接在成一定角度的支柱16上。可依`靠垫块20的长度及其轴向位置来预先确定角度α的大小。垫块20之一与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相关联。
沿输送气体的流动方向SF(参见图2)引导的旁通输送管道部分5的进入开口6与主输送管道3的入口之间为间距B/2、换言之为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之间的自由间距B的一半。输送装置1的沿输送方向SF(参见图2)的最后一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排出开口7与主输送管道3的出口之间也为相应间距B/2。
图10示出输送气体在相邻的两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之间的区域内的流动状态。输送气体的流线在图10中以FG标明,该流线在其它附图中还表示输送气体路线。由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的所述构型,则流经图10的左侧所示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外侧的输送气体可在图10的右侧所示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进入开口6之前的输送路线中充分地偏离进入该进入开口6。因此,出口侧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下风侧在下一旁通输送管道5的进入开口6之前充分结束。这有利于输送气体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内的流动。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中的弯曲构型防止:流经旁通输送管道5之一的输送气体在离开该旁通输送管道5的排出开口7后直接再次进入沿输送方向SF的紧随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下一进入开口6中。这确保增强了输送气体与邻近管道基部13被输送的散装材料2的相互作用。
输送装置1以如下方式工作:散装材料2和输送气体在输入侧上被供给到输送装置1中。输送气体经由排出开口7的活跃和持久的流动或旋转使散装材料2产生恒定的流化。由此防止了散装材料2在管道基部13的区域内的沉积以及形成不希望的止挡部或堵塞部。流化还防止了在输送系统的偏转弯曲区域内产生否则将由堵塞部造成的不希望的大的力。随后,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尺寸相对较小的支承件将输送装置1和输送系统的其它输送部件固定在支承框架上。由于经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引导输送气体,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节省高达50%的输送气体。反之,在给定输送气体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使用输送装置1来实现输送系统容量的增大,同时避免了高压力峰值(否则高压力峰值将导致形成不希望的堵塞部)。输送装置1提供了利用在没有其它输送气源而因此必须使用的较高的输送气体压力水平的可能性。输送气体沿着输送装置1的压降也很小。当散装材料的供应中断时,经由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被引导的输送气体仍允许输送装置1被有效地吹扫。则主输送管道3中以及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中存在的散装材料2的沉积可被吹出。
可使用粉末状散装材料作为散装材料2,其在矿物材料业和塑料业中提供。尤其是可输送作为散装材料2的铝、飞灰、白垩和PTA(对苯二酸)。
下面将论述输送装置1的尺寸比。
主输送管道3的直径DF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直径DB之比DF/DB可处于1.5与15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4与12之间的范围内。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长度与主输送管道3的直径之比L/DF可处于0.5与7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2与5之间的范围内。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从进入开口6至进入开口6的间距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外径之比A/DB可处于5与7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10与50之间的范围内。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之间的自由间距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外径之比B/DB可处于1与2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2与15之间的范围内。
比值AE/DB可处于0.1与1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0.3与0.9之间的范围内。
角度α可处于0°与6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1°与12°之间的范围内。
角度β可处于0°与9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5°与40°之间的范围内。
角度γ可处于0°与9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3°与60°之间的范围内。
排出开口7在管道基部13上方的高度与主输送管道3的外径之比H/DF可处于0与0.9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0.3与0.8之间的范围内。
弯曲部分11的曲率半径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外径之比R/DB可处于0.5与1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1与4之间的范围内。
对于容易流化且不趋向形成堵塞部的散装材料,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长度L还可比对应于如上所述的比率L/DF的长度短。在此情形中,长度L可以很短,以使进入开口6设置成很靠近排出开口7。长度L尤其可以很短,以使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仅比排出开口7的沿着主输送管道3的长度略长。在此情形中,比值L/DF明显小于1。
图4和图7描述了可用来代替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的支架14的其它支架构型。与上面已参考图1至图3和图8至图10描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描述。
在根据图4的实施例中,支架21设计成具有半圆形式的弯曲截面。支架21的弯曲截面朝向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开口。在进入开口6的区域内,支架21通过所述弯曲截面的自由端边缘22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外壁19上。支架21在所述弯曲截面的顶点区域内被焊接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
根据图5的支架23具有带开口的矩形截面、换言之U形横截面,所述U形横截面在底部开口。支架23在自由端边缘24的区域内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外壁19上。支架23的U形截面的基脚被焊接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
根据图6的支架25对应于根据图4的支架21,不同之处是支架25的弯曲的截面包括整圆的约5/6。
根据图7的支架27构造成由矩形实心材料制成的杆。图7中的支架27的下侧壁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外壁19上,并且图7中的支架27的上侧壁被焊接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
下面将借助于图11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又一实施例。与上面已参考图1至图1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描述。
在根据图1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的布置结构中,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之间没有自由间距B,而是设置成在主输送管道3内以具有搭接量或搭接长度
Figure BSA00000389954100111
的方式轴向地互相搭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的具有临近进入开口6的直管道路线和临近排出开口7的朝向中心纵向轴线8的弯曲管道路线的基本构型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对应于根据图1至图10的构型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根据图11的布置结构中的角度α略小于根据图1的布置结构中的角度α。与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搭接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借助该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与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连接。为此,该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一方面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被焊接在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上,另一方面被焊接在内壁15上。以根据图1的构型的垫块20的方式将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固定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的垫块29仅对于沿散装材料输送方向SF的最后一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来说是必要的。
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之间的搭接量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的外径之比
Figure BSA00000389954100121
可处于1与30之间的范围内,可处于1.5与20之间的范围内,尤其可处于2与10之间的范围内。
搭接程度
Figure BSA00000389954100122
换言之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的搭接长度
Figure BSA00000389954100123
与长度L之比可处于1/20与1/3之间的范围内。
借助于图12至图14描述了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另一构型。与上面已参考图1至1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将不再详细说明。
在根据图12至图14的输送装置1的构型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具有矩形截面。
根据图12至图14,矩形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在主输送管道3内的布置结构为使所述矩形截面的两侧的二等分线(half bisector)31、32位于主输送管道3的竖直中心平面33上,竖直中心平面33同时也是沿着主输送管道3延伸的输送装置1的镜像对称轴。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的底壁34和顶壁35在进入开口6的区域内朝向彼此弯曲,使得进入开口6的截面AE相对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的其余矩形截面减小(与根据图1至图11的构型的被挤压的进入开口6类似)。
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设计成具有壁元件,该壁元件设置成锥形地变细。排出开口7具有总体上呈梯形的截面。
借助于以根据图1至图3的构型的角形支柱16的方式的成一定角度的支柱作为支架将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固定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
下面将借助于图15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又一构型。与上面已参考图1至图1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根据图15的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6也具有矩形截面。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6在主输送管道3内的布置结构为使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6的两个角部37、38位于主输送管道3的中心平面33上。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6的矩形、正方形截面在主输送管道3内也呈菱形的方式设置。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6借助角部37通过以根据图7的构型的支架27的方式的支架被固定在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
下面将借助于图16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另一构型。与上面参考图1至图1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根据图15的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9在进入开口6与排出开口7之间整体直线地延伸、换言之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未弯曲或扭结。
在根据图16的构型中,由界限9预先确定的平面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路线之间的角度γ大于90度。近似地采用:γ=90°+α,因此由排出开口7的界限9预先确定的平面与纵向轴线8围成直角。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中的排出开口7直接终止在管道基部13上。在排出开口7的区域内,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可被固定在管道基部13上、尤其被焊接在管道基部13上。
因此,在根据图16的实施例中,采用:H=0。
下面将借助于图17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又一实施例。与上面参考图1至图1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在根据图17的输送装置1的构型中,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0也直线地延伸,换言之未弯曲或扭结。在根据图17的构型中,由排出开口7的界限9预先确定的平面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0的路线之间的角度γ为约30°。根据图17的实施例中的高度H略大于主输送管道3的外径DF的一半。
在根据图16的实施例中,由界限9预先确定的平面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9的路线之间的角度γ可处于45°与150°之间的范围内,可处于80°与130°之间的范围内,尤其可处于90°与120°之间的范围内。
在根据图17的实施例中,由界限9预先确定的平面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9的路线之间的角度γ可处于10°与100°之间的范围内,可处于15°与70°之间的范围内,尤其可处于20°与50°之间的范围内。
下面将借助于图18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另一构型。与上面已参考图1至图1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与到目前为止已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不同地,根据图18的构型中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1未设计成关于主输送管道3的竖直中心平面33镜像对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1的排出管道区域42相对竖直中心平面33以角度δ围绕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管道轴线43枢转,管道轴线43沿着直的中心线12(参见根据图1的构型)延伸。
角度δ可处于0°与130°之间的范围内,可处于10°与90°之间的范围内,尤其可处于20°与50°之间的范围内。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的排出开口7与管道轴线43隔开。
由于枢转角度δ和由此所需的输送气体的横向吹出,这与重力相互作用产生最初螺旋形的输送气体的引导,所述引导在图18中通过方向箭头FG标明。由于在输送气体引导期间的这种旋流,附加地减少或防止了散装材料在管道基部13的区域内的沉积。
沿输送方向,枢转角度δ可如图18所示沿顺时针方向定向或沿逆时针方向定向。根据图18的输送装置1的所有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2可具有大小一样和定向一样的枢转角度δ。也可使用下列描述的输送装置1的构型:所述输送装置1具有以不同枢转角度δ以及不同的枢转定向枢转的、尤其沿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枢转的排出管道区域。
下面将借助于图19和图20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又一构型。与上面已参考图1至图18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根据图19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与根据图8和图9的实施例相似地构造成在进入开口6的区域内被挤压。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在进入侧上被挤压的这个区域的纵向长度在图19中用lQ表示。与此区域邻接的是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长度为lG的直区段。与该直区段邻接的是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以半径R弯曲和长度为L-(lG+lQ)的区段,L为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总长度。根据图19的构型中的角度β可处于10°与80°之间的范围内和可处于15°与60°之间的范围内。根据图19的构型中的比值lG/L可处于1/10至1/1.5的范围内。所述比值lG/L可处于0.15与0.4之间的范围内。相应地产生弯曲区域的长度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总长度的比值。弯曲半径R可处于0.2至1.5乘以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4的长度L的范围内。
在根据图19的构型中,排出开口7在主输送管道3的管道轴线8上方的高度H处终止。根据图19的构型中的比值H/DF可处于0.2与0.8之间的范围内。
下面将借助于图21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5的另一构型。与上面参考图1至图20、尤其参考图19至图2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与根据图19和图20的构型不同,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5在长度为lG的直区域与排出开口7之间不整体上弯曲,而是依次分成在进入侧上与直区域lG直接邻接的长度为lB的弯曲区域和在排出侧上与所述弯曲区域邻接的、直到排出开口7的第二直区域。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5的路线处于进入开口6与排出开口7之间,换言之首先具有长度为lQ的被挤压的管道区段,随后具有长度为lG的直管道区段,而后具有长度为lB的弯曲管道区段,接下来具有直管道区段。在根据图21的构型中,比值lG/L为约0.2至0.8。比值lB/L可例如处于0.2与0.6之间的范围内。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5的排出侧上的直区域的长度介于0.5至2乘以长度lB之间。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5中的角度β为10°至60°。比值R/L为0.2至1.5。
下面将借助于图22描述用于输送装置1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6的另一构型。与上面参考图1至图20、尤其参考图19至图20所述的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详细说明。
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6在进入侧上的长度为lQ的被挤压区域之后整体上弯曲。角度β可处于5°与60°之间。比值R/L为约0.5至3。

Claims (9)

1.一种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1),所述输送装置
-具有主输送管道(3),
-具有多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彼此分开,以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内,并且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主长度方向沿着所述主输送管道(3)延伸,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任何情况下具有:
--用于输送气体进入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的进入开口(6),
--用于输送气体离开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的排出开口(7),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输送管道(3)被安装好时,所述进入开口(6)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具有水平路线部分的主输送管道段中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一截面部分中,该截面部分位于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设置有所述排出开口(7)的截面部分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的管道路线至少邻近所述进入开口(6)为直的,并与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中心纵向轴线(8)成一角度(α)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44;46)的邻近所述排出开口(7)的管道路线朝向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管道基部(13)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至少一些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的共用支架(14;21;23;25;27)一方面被固定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内壁(15)上,另一方面被固定在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4;21;23;25)具有朝向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开口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旁通输送管道区段(28)设置成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中轴向地互相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旁通输送管道区段(30;36)具有矩形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41)的、带有与旁通管道轴线(43)隔开的排出开口(7)的出口管道区域(42)设置成相对于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竖直中心平面(33)以枢转角度(δ)枢转。
9.一种带有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1)的输送系统,所述输送装置
-具有主输送管道(3),
-具有多个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彼此分开,以一个在另一个后面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内,并且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的主长度方向沿着所述主输送管道(3)延伸,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在任何情况下具有:
--用于输送气体进入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的进入开口(6),
--用于输送气体离开所述旁通输送管道区段(5;28;30;36;39至41;44至46)的排出开口(7),
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输送管道(3)被安装好时,所述进入开口(6)在具有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水平路线部分的主输送管道段中设置在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一截面部分中,所述截面部分位于所述主输送管道(3)的设置有所述排出开口(7)的截面部分上方。
CN201010593393.3A 2009-12-14 2010-12-14 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102092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54596.4 2009-12-14
DE102009054596A DE102009054596A1 (de) 2009-12-14 2009-12-14 Förder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Fördern von Schüttgu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2589A true CN102092589A (zh) 2011-06-15
CN102092589B CN102092589B (zh) 2013-11-06

Family

ID=4376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3393.3A Active CN102092589B (zh) 2009-12-14 2010-12-14 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801339B2 (zh)
EP (1) EP2332868B1 (zh)
CN (1) CN102092589B (zh)
CA (1) CA2725119A1 (zh)
DE (1) DE1020090545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0829A (zh) * 2012-06-07 2015-03-25 马里凯普有限公司 清洁气动物料处理系统的管道的方法、清洁设备和系统
CN113701055A (zh) * 2021-07-13 2021-11-26 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 恒温制药输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52845A4 (en) * 2013-10-03 2017-05-17 M.I L.L, C. Hose for bulk transfer operations
CN104329517B (zh) * 2014-08-28 2016-08-24 河北久通耐磨防腐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双套管
EP3736234A1 (de) * 2019-05-10 2020-11-11 Coperion GmbH Förder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pneumatischen förderung von kunststoffgranula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8363C (de) * 1934-06-09 Fritz Schmidt Dr Verfahren zur Verminderung des Verschleisses der Foerderrohrleitungen pneumatischer oder hydraulischer Foerderanlagen
DE1174256B (de) * 1963-03-19 1964-07-16 Bayer Ag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Trennen einer aus koernigem oder pulverfoermigem Gut bestehenden Materialsaeule
WO1985001276A1 (en) * 1983-09-15 1985-03-28 Firma Johannes Möller Hamburg Gmbh & Co. Kg Pneumatic and hydraulic conveying installation for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DE3711122C1 (en) * 1987-04-02 1988-07-14 Moeller Hamburg Gmbh Co Kg Apparatus for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conveying bulk 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38A (en) * 1890-04-01 barclay
US1930782A (en) * 1931-04-16 1933-10-17 Charles S Turner Soot blower construction for superheater tubes
DE6609690U (de) * 1964-03-11 1972-08-24 Franz Josef Gattys Ingenieurbu Pneumatische foerderleitung fuer nassengut.
CH459060A (de) * 1966-06-16 1968-06-30 Buehler Ag Geb Rohrleitung für den pneumatischen oder hydraulischen Transport kurzer, gleichartiger Materialpfropfen
DE2102301B2 (de) 1971-01-19 1973-11-08 Bayer Ag, 5090 Leverkusen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oder hydraulischen Fordern von Schuttgut
US3782452A (en) * 1972-05-05 1974-01-01 P Ceplon Spacer system for use with pipes employing tracer lines
DE2657677C3 (de) * 1976-12-20 1979-11-15 Mittelmann Gmbh & Co Kg, 5928 Laasph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pneumatischen Förderung von Schüttgütern, zähfließenden Massen, Schlämmen o.dgl. in einer rohrförmigen Förderrinne
US4095847A (en) * 1977-04-25 1978-06-20 Wear Charles W Pneumatic conveyor
US4684467A (en) * 1986-06-05 1987-08-04 Energy Machinery Oil separator
US4786088A (en) * 1987-06-25 1988-11-22 Asahi/America, Inc. Double-containment thermoplastic pipe assembly
JP2567757B2 (ja) * 1991-06-27 1996-12-25 未来工業株式会社 管内への配線・配管材の布設方法、これの布設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配線・配管用の管
US5190415A (en) * 1991-09-03 1993-03-02 Ingersoll-Rand Company Flow induced feed collector and transporter apparatus
DE19613338C2 (de) * 1995-06-13 1998-01-08 Foerdertechnik Freital Gmbh Förderleitung mit Bypass zum pneumatischen Transport von Schüttgütern
DE20211770U1 (de) * 2002-07-17 2003-01-23 Moeller Materials Handling Gmb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oder hydraulischen Fördern von staubförmigen, pulverförmigen oder körnigem Schüttgu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8363C (de) * 1934-06-09 Fritz Schmidt Dr Verfahren zur Verminderung des Verschleisses der Foerderrohrleitungen pneumatischer oder hydraulischer Foerderanlagen
DE1174256B (de) * 1963-03-19 1964-07-16 Bayer Ag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Trennen einer aus koernigem oder pulverfoermigem Gut bestehenden Materialsaeule
WO1985001276A1 (en) * 1983-09-15 1985-03-28 Firma Johannes Möller Hamburg Gmbh & Co. Kg Pneumatic and hydraulic conveying installation for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DE3711122C1 (en) * 1987-04-02 1988-07-14 Moeller Hamburg Gmbh Co Kg Apparatus for pneumatically or hydraulically conveying bulk material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0829A (zh) * 2012-06-07 2015-03-25 马里凯普有限公司 清洁气动物料处理系统的管道的方法、清洁设备和系统
CN113701055A (zh) * 2021-07-13 2021-11-26 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 恒温制药输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42553A1 (en) 2011-06-16
DE102009054596A1 (de) 2011-06-16
CA2725119A1 (en) 2011-06-14
EP2332868B1 (de) 2013-02-13
CN102092589B (zh) 2013-11-06
US8801339B2 (en) 2014-08-12
EP2332868A1 (de)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589B (zh) 用于气动地输送散装材料的输送装置
CN101004324A (zh) 用于竖炉的多送料斗装料设备
CN101004323A (zh) 用于竖炉的三送料斗装料设备
DE102008038776A1 (de) Verfahren zur Sichtung eines Mahlgut-Fluid-Gemisches und Mühlensichter
CN101939235A (zh) 将细粒至粗粒的固体颗粒输入容器及转交至高压系统的方法和设备
CA3099942C (en) Feed system for grinding bodies in vertical mills
CN102530559A (zh) 一种多料仓气力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混凝土搅拌站
CN209237743U (zh) 料风混合装置及干法脱硝系统
CN1058244C (zh) 减少冲击的气动式颗粒材料凝块输送方法和实施设备
CN214165985U (zh) 虾米曲线落料斗
CN203794222U (zh) 气力输送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输灰装置
CN112498995A (zh) 虾米曲线落料斗
CN211051442U (zh) 一种粉浆制备装置
CN202337580U (zh) 生物质微正压输送加速器
CN208279002U (zh) 一种电石渣卸料系统
CN210184233U (zh) 一种风送式自动投饲系统
CN210184234U (zh) 一种用于饲料抛撒器的出料管及饲料抛撒器
CN212549417U (zh) 一种气力石灰石粉配浆装置
RU14834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невмотранспорта сыпуч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плотным потоком (варианты)
CN214494206U (zh) 虾米曲线料斗
CN215665914U (zh) 水泥制备的高效防堵塞下料管道结构
CN220030740U (zh) 一种耐材生产用高效配料装置
CN220466373U (zh) 一种热电厂防堵煤斗
CN105417175B (zh) 一种气灰混合装置
CN201245618Y (zh) 斗量催化剂自动加料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