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532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532B
CN102088532B CN201010581913.9A CN201010581913A CN102088532B CN 102088532 B CN102088532 B CN 102088532B CN 201010581913 A CN201010581913 A CN 201010581913A CN 102088532 B CN102088532 B CN 102088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data
image processing
unit
processing system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19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8532A (zh
Inventor
三浦滋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88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8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5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H04N1/00233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details of image data reproduction, e.g. network printing or remote image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3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using an imag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facsimile reader or printer, as a local input to or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36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using an imag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facsimile reader or printer, as a local input to or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 H04N1/0023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using an imag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device, e.g. a facsimile reader or printer, as a local input to or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using an image reproducing device as a local output from a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31Synchronising different operations or sub-apparatus, e.g. controlling on-times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warm-up ti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 H04N1/00222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details of image data generation or reproduction, e.g. scan-to-email or network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6Detecting or check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4Connecting to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apparatus; Us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49By wire, cabl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可以使用记录剂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可以将记录剂定影到片材上。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和确定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单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了图像数据的接口的类型。控制单元还基于确定单元确定的接口的类型,确定是否在准备好将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开始提高定影单元的温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4-333878号公报中公开的传统打印装置在执行打印时,使用定影设备将调色剂定影在片材上。像这样的传统打印装置通过预先对定影设备施加热,来执行作为在打印之前执行的加热处理的预加热。
如果从个人计算机(PC)向像这样的传统打印装置输入打印指令,则通过即使要打印的图像还没有准备好(即如果还没有存储或光栅化要打印的图像),也开始对定影设备加热,能够缩短从所指令的打印开始到打印要打印的第一页片材所需的时间。
近年来,使用利用具有小的热容量的定影设备的传统打印装置。这种类型的定影设备被称为“按需定影设备”或“surf(表面快速熔断,SurfaceRapid Fusing)定影设备”。如果使用这种类型的定影设备,则能够降低装置的成本和消耗能量的量,并且能够缩小装置的大小。
然而,这种类型的定影设备的寿命很短。因此,如果使用具有小的热容量的定影设备来记录图像,则在经常对定影设备进行预加热的情况下,定影设备的寿命会很快终止。
因此,限制预加热的执行,使得除非输入了打印指令,否则不对定影设备进行预加热,是有用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执行预加热太多次,则定影设备的寿命消耗很快。
发明内容
在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和定影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可以使用记录剂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定影单元可以将记录剂定影到片材上。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和确定单元,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单元,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接收了图像数据的接口的类型。控制单元还基于确定单元确定的接口的类型,确定是否在准备好将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单元之前,开始提高定影单元的温度。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文字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2是例示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是例示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A和图4B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定影设备进行预加热的定时(timing)的时序图。
图5是例示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例示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例示了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系统的示例。
图8A和图8B是例示由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打印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
在下面的描述中,将详细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其通过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来切换预加热的打开和关闭,能够防止在打印中使用的具有小的热容量的定影设备的寿命的消耗。图1是例示应用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使用多功能外围设备(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MFP(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经由网络与PC通信,并且能够经由公共线路与传真装置通信。
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在使用单功能外围设备(SFP,single function peripheral)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效果。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串行通信接口。因此,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在本地与PC 1连接。
参照图1,主PC 1经由交互式本地接口2(例如USB)与图像形成装置8连接。USB线缆3将PC 1与图像形成装置8连接。
PC 4经由网络5与图像形成装置8连接。通信目标传真装置(FAX(传真)机)6经由公共线路7,执行与图像形成装置8的传真通信。系统控制器9控制记录单元10、读取单元11以及操作单元12。此外,系统控制器9控制FAX机6与PC 1和PC 4之间的通信。更具体地说,操作单元12接收来自用户的图像处理请求,例如用户根据各种图像处理功能输入的FAX发送请求、复印请求、扫描请求或者box(箱)功能执行请求。
记录单元10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19的指令,在记录片材上输出图像。读取单元11读取由自动原稿进给设备(ADF,automatic documentfeeding device)(未示出)进给的原稿的图像。此外,读取单元11将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数字信号输出到系统控制器9。
操作单元12包括键20。当用户操作键20以输入指令时,操作单元12检测到用户对记录装置指令的操作。图像形成装置8的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21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图像形成装置8的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 diode)22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
系统控制器9包括USB接口13和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接口14。图像形成装置8经由网络控制单元(NCU,network control unit)15连接到公共线路。只读存储器(ROM)16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其用作图像形成装置8的工作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7存储图像数据、系统程序以及控制数据。调制解调器18用于执行经由传真进行的通信。
记录单元10包括打印机控制单元23。打印机控制单元23控制整个记录单元10。定影设备24对从感光鼓32(未示出)转印到输送的记录纸的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
打印机控制单元23根据系统控制器9输入的图像形成处理的请求,在图像形成处理开始之前开始对定影设备24供电。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23执行控制(升温控制),以在如图4所示的时间限制内,将定影设备24的温度提高到定影温度。换句话说,打印机控制单元23将定影设备24从具有第一温度的第一定影设备转变为具有第二温度的第二定影设备。
定影设备24对记录介质施加热和压力,以对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由记录剂(recording agent)形成的图像或者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进行热定影。换句话说,被配置为将记录剂定影到片材上的定影单元,被配置为将该片材从没有定影的记录剂的第一片材转变为具有定影的记录剂的第二片材。激光扫描器25经由多棱镜在感光鼓32上扫描根据输入视频信号调制过的激光束。
高压单元26产生高压电势。一次带电设备27使感光鼓32的表面均匀带电。此外,高压单元26包括显影单元28。高压单元26的转印单元29将在感光鼓32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输送到其的记录片材上。
清洁单元30收集执行图像形成之后留在感光鼓32上的调色剂。进纸和输送控制单元31控制记录纸的输送和感光鼓32的旋转。
现在,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由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图像处理操作。图2是例示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对接收打印信息的接口的类型的确定结果,切换图像形成装置8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控制。通过由中央控制单元19将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7上并执行,来实现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
参照图2,在步骤S201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经由USB线缆3从作为主PC的PC 1发送了图像数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预先安装了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8通信的打印机驱动器(未示出)。通过经由打印机驱动器的通信从PC 1接收打印作业。图像形成装置8分析并打印接收到的打印作业。
如果确定经由USB线缆3从PC 1发送了图像数据(步骤S201: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2。在步骤S202中,在开始从PC 1发送图像数据之后,中央控制单元19向记录单元10的打印机控制单元23,发送用于指令开始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信号。
在步骤S204中,系统控制器9的中央控制单元19从通过USB连接的PC 1接收图像数据。此外,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全部输入了要由记录单元10打印的图像数据。换句话说,在步骤S204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可以开始打印。
如果确定全部输入了要由记录单元10打印的图像数据(步骤S204:是),则中央控制单元19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3开始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然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206。在步骤S2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将图像数据发送给记录单元10。此外,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控制以开始打印。在步骤S207中,处理进入到下一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还没有全部输入要由记录单元10打印的图像数据(步骤S201:否),或者如果经由网络5从PC 4发送了图像数据,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3。在步骤S203中,中央控制单元19不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入用于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指令,然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204。
此外,如果经由公共线路7从传真机6接收到了图像数据(发送数据),则在步骤S201中确定为“否”。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8不执行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并且处理进入到步骤S204。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8的PC(主PC)1的用户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旁边,期望尽快打印图像数据。为了缩短第一打印输出时间(FPOT,first print out time),中央控制单元19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23执行控制,以在步骤S201中检测到来自本地连接的PC 1的请求之后,立即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另一方面,经由网络5连接的PC 4的用户不在图像形成装置8旁边。因此,PC 4的用户不需要通过对定影设备24进行可能不必要地消耗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预加热,来缩短FPOT。
此外,经由传真机6发送图像的人通常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发送的传真数据的人不同。因此,经由传真机6发送图像的人不需要通过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来缩短打印图像数据的时间。此外,使用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图像数据的人通常不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前面,来等待从传真机6发送的图像数据。类似地,使用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图像数据的人不需要通过对定影设备24进行可能不必要地消耗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预加热,来缩短打印图像数据的时间。
因此,在上述情况下,在步骤S201中确定为“否”。因此,在步骤S203中,中央控制单元19不需要执行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结果,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防止定影设备24的寿命缩短。
在步骤S204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可以开始打印。更具体地说,如果当前正在基于图像数据绘制(render)打印数据,或者如果中央控制单元19当前正在等待补充片材,则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不能开始打印(步骤S204:否)。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进入到步骤S205。在步骤S205中,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204。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可以开始打印(步骤S204: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206。在步骤S2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出视频信号。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23将视频信号输出到激光扫描器25。此外,中央控制单元19开始记录操作。在步骤S207中,处理进入到下一处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到的打印请求的输入源。更具体地说,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打印请求是从本地连接的装置和网络连接的装置中的哪一个输入的。此外,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上述关于打印请求输入源的确定结果,控制是否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通过上述配置,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缩短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时间。此外,在预加热时间影响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缩短FPOT,同时防止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不必要的消耗。
为了解释这一点,如果本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8的PC的用户经由USB接口13输入了打印请求,则本地连接的PC的用户通常会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旁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地连接的PC的用户能够很快地获得基于用户指令了打印的打印信息(打印数据)产生的打印结果。
另一方面,如果网络连接的PC的用户输入了打印指令,则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控制,以不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结果,能够缩短实际的预加热时间。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延长定影设备更换时间。因此,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缩短图像形成装置8的运行成本。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8的装置的连接的类型(网络连接或本地连接),该装置是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到的打印请求的输入源。此外,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上述关于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8的装置的连接的类型的确定结果,确定是否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8的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经由操作单元12从用户接收到了打印请求,而不执行关于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8的装置的连接类型的确定。更具体地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关于是否经由操作单元12从用户接收到了打印请求的确定结果,确定是否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单元、部件等,提供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因此,在此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图3是例示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更具体地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用户输入的处理请求是否是复印请求。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请求类型确定处理的结果,确定是否对图像形成装置8的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通过由中央控制单元19将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7上并执行,来实现图3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的各个步骤。步骤S301中的处理以外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步骤S202至S207中的处理类似。
除了执行图像形成装置8的打印功能或者代替执行图像形成装置8的打印功能,图像形成装置8的用户还可以使用读取单元11执行用于复印原稿的复印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操作单元12的键20进行操作。现在,详细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更具体地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中央控制单元19检测到图像形成装置8的用户执行的用于指令复印操作的键操作,则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控制,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参照图3,在步骤S301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用户是否通过操作键20而输入了开始复印操作的指令。如果确定用户通过操作键20而输入了开始复印操作的指令(步骤S301: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302。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用户对键20执行了任何其他操作(步骤S301: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303。
更具体地说,如果中央控制单元19检测到用户通过按下键20而操作了该键,则读取单元11开始读取用户放置在原稿定位盘(未示出)或ADF(未示出)上的原稿的图像。在原稿读取操作开始之后,中央控制单元19将用于指令开始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信号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单元23。
在接收到读取单元1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之后,中央控制单元19在RAM 17中对要由记录单元10打印的图像数据进行光栅化。此外,中央控制单元19在RAM 17中光栅化的图像数据准备好输出的定时,将光栅化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记录单元10。然后,记录单元10开始打印接收到的图像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输入了复印操作开始指令,则系统控制器9输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指令。另一方面,如果经由网络5从PC 4输入了发送图像数据的指令,则中央控制单元19对打印机控制单元23执行控制,以不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类似地,如果经由公共线路7从传真机6输入了发送图像数据的指令(即开始发送数据的指令),则中央控制单元19也对打印机控制单元23执行控制,以不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指令了复印操作的用户通常可能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旁边,以等待尽快输出复印物。因此,为了缩短FPOT,用户执行控制,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另一方面,PC 4的用户不需要通过对定影设备24进行可能不必要地消耗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预加热来缩短FPOT。此外,经由传真机6发送了图像的人,通常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发送的传真数据的人不同。
此外,使用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图像数据的人,通常不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前面,以等待从传真机6发送的图像数据。因此,使用图像形成装置8接收图像数据的人不需要冒着不必要地消耗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风险,通过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来缩短打印图像数据的时间。
步骤S301以外的步骤中的处理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处理类似。因此,在此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预加热时间影响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图像形成装置8中,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缩短FPOT,同时能够防止定影设备24的寿命的不必要的消耗。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控制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执行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时,根据图像形成装置8的操作模式,改变控制执行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的定时的方法。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单元、部件等,提供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因此,在此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图4A和图4B是例示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的定时的时序图。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例中,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温度”特别指的是定影设备24的辊隙(nip)部分(即定影设备24的由加热器和压力辊对记录片材进行加热和按压的部分的面)的温度。更具体地说,通过基于由安装到加热器的热敏电阻检测到的加热器的温度以及由安装到压力辊的热敏电阻检测到的压力辊的温度所执行的计算,来预测定影设备24的辊隙部分的温度。
此外,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例中,设置了目标温度t2。目标温度t2是超过调色剂的熔点的温度。换句话说,目标温度t2是调色剂能够熔融并定影在记录片材上的温度。例如,可以将180℃的温度设置为目标温度t2。初始温度t0是加热器开始升温之前的温度。
对于发送预加热命令的定时,在定时T0,系统控制器9将预加热命令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单元23。在打印命令发送定时(定时)T1,系统控制器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发出打印指令。当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准备好时,系统控制器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入打印命令,并等待直到打印机(记录单元10)准备好为止。
在记录单元10准备好开始打印之后,打印机控制单元23向中央控制单元19发送TOP信号,以使中央控制单元19发送图像信号。在与TOP信号的发送同步的定时,系统控制器9的中央控制单元19开始向记录单元10发送图像数据。
3.5秒的时间限制例如是指根据预加热命令执行的对定影设备24的加热器进行预加热的时间的上限值。设置时间限制,使得能够延长定影设备24或感光鼓32的寿命。
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示例中,“损失热”是指没有在预加热的上限时间内的定时T1从系统控制器9的中央控制单元19发送打印命令时的时间损失。如图4A所示,如果超过了预加热上限时间,则打印机控制单元23暂时停止使定影设备24的加热器升温。当之后从中央控制单元19发送打印命令时,打印机控制单元23恢复使加热器升温,直到可定影温度。损失热是指针对上述处理的时间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对定影设备24施加多余的热能。在这种状态下,不能有效地节约电力消耗。此外,可能不必要地消耗施加一次带电电流以准备好与加热同步进行打印的定影设备24或者感光鼓32的寿命。初始温度t0是开始使定影设备24的加热器升温之前的温度。
如果如图4A所示,由于预加热定时偏离打印定时,而在温度降到温度t1的定时T1发送了打印命令,则可能无法实现缩短FPOT的效果(由于图4A所示的损失时间)。为了防止这一点,中央控制单元19如图4B所示控制预加热定时。在图4B所示的示例中,打印命令发送定时与TOP信号输出定时同步。
在以下说明中,参照图5详细描述根据与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各个功能处理相对应的图像形成装置8的操作模式,对预加热定时进行最优化的示例性方法。
图5是例示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对图像形成装置8设置的操作模式,并根据操作模式确定处理的结果设置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开始的定时。通过由中央控制单元19将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7上并执行,来实现图5所示的步骤S401至S410中的各个。
参照图5,在步骤S401中,系统控制器9的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对图像形成装置8设置的操作模式。如果确定USB打印模式被设置为操作模式(步骤S401: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2。在步骤S402中,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经由USB线缆3发送的数据的发送速度,控制预加热定时。在步骤S410中,中央控制单元19开始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USB打印模式没有被设置为操作模式(步骤S401: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3。在步骤S403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将“COPY(复印)”设置为了操作模式。如果确定“COPY”被设置为了操作模式(步骤S403: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4。
在步骤S404中,中央控制单元19基于用户通过对操作单元12进行操作而设置的打印设置来控制预加热定时。在步骤S410中,中央控制单元19开始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打印设置包括与原稿大小、倍率、读取速度、分辨率以及颜色模式(单色/彩色)相关的设置。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COPY”没有被设置为操作模式(步骤S403: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5。在步骤S405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将LAN打印设置为了操作模式。如果确定LAN打印被设置为了操作模式(步骤S405: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6。在步骤S4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LAN I/F 14的发送速度设置预加热开始定时。在步骤S410中,中央控制单元19开始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LAN打印没有被设置为操作模式(步骤S405: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是否将FAX接收模式设置为了操作模式。如果确定FAX接收模式被设置为了操作模式(步骤S407: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8。
在步骤S408中,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经由调制解调器18执行的传真通信的速度设置预加热开始定时。在步骤S410中,中央控制单元19开始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FAX接收模式没有被设置为操作模式(步骤S407: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409。在步骤S409中,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其他处理。步骤S405和S407中的处理是可选的。
基本上,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输入了LAN打印指令或FAX接收指令,则不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此外,如果系统控制器9的中央控制单元19检测到通过操作键20而输入了用户指令,则可以执行步骤S404和S406中的操作。
现在,参照图6,详细描述在用户指令了用于打印报告的请求的情况与请求了报告的自动打印的另一情况之间,切换打开和关闭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的示例性方法。
图6是例示由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8执行的图像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更具体地说,在该处理中,在检测到用户进行的键操作时,中央控制单元19打印报告。通过由中央控制单元19将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7上并执行,来实现图6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的单元、部件等,提供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因此,在此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参照图6,在步骤S501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用户是否经由操作单元12指令了复印操作。如果确定用户指令了复印操作(步骤S501: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6。
在步骤S5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入指令,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在从打印机控制单元23接收到TOP信号之后,中央控制单元19执行控制,以开始打印。然后处理结束。
更具体地说,当记录单元10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准备好时,系统控制器9将打印数据发送给记录单元10。然后,记录单元10开始打印接收到的打印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用户没有经由操作单元12指令复印操作(步骤S501: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2。在步骤S502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用户是否经由操作单元12输入了打印报告的指令。
如果确定用户输入了打印报告的指令(步骤S502: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6。在步骤S5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入指令,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用户没有输入打印报告的指令(步骤S502: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3。在步骤S503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用户是否输入了执行USB打印的指令。如果确定用户输入了执行USB打印的指令(步骤S503: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6。在步骤S5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入指令,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用户没有输入执行USB打印的指令(步骤S503: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4。在步骤S504中,中央控制单元19确定用户是否输入了执行其他打印的指令。如果确定用户输入了执行其他打印的指令(步骤S503: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506。在步骤S506中,中央控制单元19向打印机控制单元23输入指令,以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用户没有输入执行任何其他打印的指令(步骤S504:否),则确定不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501。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从其他键操作中,识别对键20进行的用于指令打印报告的用户操作。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19根据识别的用户操作,切换对定影设备24的预加热的打开和关闭。
如上所述,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旁边的用户能够在执行打印之后立即获得打印结果报告。另一方面,如果不基于用户指令打印报告,则用户不需要待在图像形成装置8旁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浪费地对定影设备24进行预加热。因此,具有上述配置的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延长用新的定影设备24更换图像形成装置8的定影设备24的时间。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有效地降低用户的成本。
图7例示了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系统的示例。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系统中,PC 1与图像形成装置620通过本地连接方法相互连接。使用SFP作为图像形成装置620。
参照图7,除了诸如CPU、ROM以及RAM的硬件资源以外,主PC601还包括显示设备、输入设备以及存储设备。主PC 601将操作系统(OS)从存储设备加载到RAM中,并在RAM中执行应用。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620通信的打印机驱动器预先安装在PC 601的存储设备中。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打印机驱动器将要打印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620。此外,打印机驱动器向图像形成装置620输入打印图像数据的打印指令。
作业602由打印机驱动器生成。在RAM或存储设备中对作业602进行假脱机。作业602包括指令的由图像形成装置620执行打印所需的图像数据以及页信息。此外,作业602包括要向记录单元10发出的指令。
信息“DOC”603包括关于要由图像形成装置620打印的文档的信息。“页”604至606包括关于要由图像形成装置620打印的一页的页信息。
START DOC(开始DOC)命令607是描述要打印的文档要从PC 601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620的命令。START PAGE(开始页)命令608、611和614描述了指令打印的文档的页数据要从PC 601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620。
图像数据609是PC 601绘制的数据。绘制的图像数据仅为图像形成装置620带来小的图像处理负荷。因此,根据从PC 601的发送速度,大致确定直到输出图像为止的吞吐量(throughput)。
END PAGE(结束页)命令610、613和616描述全部传输了要由图像形成装置620打印的一页的数据。END DOC(结束DOC)命令617描述全部传输了要由图像形成装置620打印的文档数据。
图像形成装置620执行打印序列,以使用定影设备630,通过对由电子照相处理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以使调色剂图像在记录片材上熔融,来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
系统控制器621系统地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620的操作。定时控制单元622包含在系统控制器621中。定时控制单元622检测来自PC 601的图像数据的发送速度。此外,定时控制单元622确定预加热定时。打印机控制单元619控制电子照相处理中的带电、曝光、显影和定影。
系统控制器621向打印机控制单元619输入预加热命令623,以指令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在打印开始之前对定影设备630进行预加热。根据预加热命令执行的对定影设备630的预加热,可能影响定影设备630和与定影设备630同步操作的感光鼓的寿命,这是影响其寿命的因素之一。因此,将根据预加热命令执行的预加热的时间限制在例如3.5秒。
此外,在将图像数据传输到激光扫描器631之前,系统控制器621将打印命令(信号)624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单元619。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将TOP信号625作为状态信号发送给系统控制器621。TOP信号625是指示打印机准备好并且图像数据要被传输到打印机的信号。
响应于TOP信号625,系统控制器621在预定时间内将图像数据发送给激光扫描器631。激光扫描器631发射通过根据图像数据629调制激光二极管的打开和关闭而产生的激光束。此外,激光扫描器631经由多棱镜(未示出)改变感光鼓表面的电荷。以这种方式,激光扫描器631通过激光执行扫描。
此外,系统控制器621将图像数据626作为图像信号发送给打印机控制单元619。然后,经由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将图像数据629发送给激光扫描器631。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响应于预加热命令623,向定影设备630输入预加热开始命令627。
预加热开始命令627是用于在打印开始之前对定影设备630进行预加热的信号。通过使用预加热开始命令627,能够有效地缩短FPOT。此外,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响应于打印命令624,向定影设备630发送打印开始信号628。通过发送打印开始信号628,打印机控制单元619通知定影设备630准备好在任意定时将要打印的图像数据传输给打印机。
定影设备630是具有小的热容量的surf定影设备(按需定影设备)。为了节约打印机的电力消耗,在不使用打印机时停止对定影设备630供电。当输入打印命令624或预加热命令623时,开始对加热器供电,并且接通并激活定影设备630。
如上所述,定影设备630包括surf定影设备(按需定影设备)24。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对预加热的时间设置上限。换句话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能对定影设备24执行比预定时间长的时间的预加热。
图8A和图8B是例示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打印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通过由系统控制器621和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将控制程序加载到内置存储器中并执行,来实现图8A和图8B所示的处理的各个步骤。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图8A和图8B详细描述使用定时控制单元622控制输入预加热命令623和预加热开始命令627的定时的简单方法。在图8A和图8B所示的示例中,定时控制单元622将输入打印命令的定时,控制为能够在图4B所示的预加热命令的时间限制内输入打印命令的定时。
当从PC 601接收到指令打印的命令并且打印操作开始时,系统控制器621开始下面的处理。
参照图8A,在步骤S701中,在接收到PC 601绘制的图像数据609之前,系统控制器621根据关于图像数据609的命令信息,计算图像数据609(第一页的图像数据)的数据总量。更具体地说,系统控制器621基于从主PC获取的诸如纸大小和分辨率的命令信息计算数据总量,以计算直到全部接收到绘制的图像数据所需的时间。
关于图像数据的信息包括附属于START DOC命令607或STARTPAGE命令608的信息。上述关于命令的信息可以包括附属于STARTDOC命令607或START PAGE命令608的信息。作为另选方案,可以使用关于未示出的命令的信息作为上述命令信息。
在步骤S702中,系统控制器62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是否从PC601接收到了START DOC命令607,START DOC命令607描述指令了打印的文档要从PC 601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620。如果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还没有接收到任何START DOC命令607(步骤S702: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04。在步骤S704中,系统控制器621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2。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接收到了START DOC命令607(步骤S702: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03。在步骤S703中,系统控制器62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是否接收到了START PAGE命令608,START PAGE命令608描述要传输输入了打印指令的文档的页数据。
如果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没有接收到任何START PAGE命令608(步骤S703: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05。在步骤S705中,系统控制器621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3。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接收到了START PAGE命令608(步骤S703: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06。在步骤S706中,系统控制器621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是否开始接收由PC 601绘制的图像数据。
如果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还没有开始接收由PC 601绘制的图像数据(步骤S706: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07。在步骤S707中,系统控制器621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6。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图像形成装置620已经开始接收由PC 601绘制的图像数据(步骤S706: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08。在步骤S708中,系统控制器621通过系统控制器621中包括的计时器开始计数,以计算完成图像的传输所需的时间。
在步骤S709中,系统控制器621确定是否全部接收到了预定量的图像数据,以预测完成图像数据的传输的时间。如果确定没有全部接收到预定量的图像数据(步骤S709: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10。在步骤S710中,系统控制器621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09。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全部接收到了预定量的图像数据(步骤S709: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11。在步骤S711中,系统控制器621停止由系统控制器621启动的计时器。此外,系统控制器621执行控制,以将计时器值存储到内置存储器中。
在步骤S712中,系统控制器621基于存储在内置存储器中的计时器值和接收到的预定量的数据的数据量,计算接收速度。此外,系统控制器621基于根据在步骤S701中获取的信息计算的第一页的数据总量,计算接收完成时间。此外,系统控制器621估计完成将图像数据传输到打印机引擎的准备所需的时间(图像数据传输完成时间)。
在步骤S713中,为了确定预加热定时,系统控制器621从计算直到准备好将图像传输到打印机所剩余的时间的定时开始,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在步骤S714中,系统控制器621从在步骤S712中计算的估计剩余时间中减去在步骤S713中计算的计时器值,并停止计时器。
在步骤S715中,系统控制器621确定直到准备好将图像数据传输到打印机所需的时间是否在预加热时间限制内。“预加热时间限制”是指继续进行根据预加热命令执行的使定影设备630的加热器升温的处理的最大时间。
如果确定直到准备好将图像数据传输到打印机所需的时间不在预加热时间限制内(步骤S715: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16。在步骤S716中,系统控制器621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15。
在步骤S717中,系统控制器621向打印机发送预加热命令,以开始对定影设备630的预加热。在步骤S718中,系统控制器621确定是否全部接收到了描绘(drawing)数据,以及是否准备好将数据传输到打印机引擎。
如果确定还没有全部接收到描绘数据并且还没有准备好将数据传输到打印机引擎(步骤S718:否),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19。在步骤S719中,系统控制器621执行其他处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718。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已经全部接收到了描绘数据并且准备好将数据传输到打印机引擎(步骤S718:是),则处理进入到步骤S720。
在步骤S720中,系统控制器621向打印机控制单元619发送打印命令624。此外,系统控制器621使打印机引擎开始打印操作并切换到打印处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器621基于根据接收预定量的图像数据的结果而估计的发送一页数据所需的时间,来估计直到准备好打印来自主PC的图像数据所需的时间。此外,系统控制器621将直到能够进行打印所需的估计的时间的定时,设置为开始打印的定时。此外,系统控制器621执行控制,以在通过对预加热上限时间进行逆运算而计算的定时之后,开始对定影设备630的预加热。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系统中,PC 601对图像进行光栅化(绘制),并将绘制的图像发送给图像形成装置620。因此,图像形成装置620上可能出现的与图像处理相关的处理负荷很低。因此,如果预先已知来自PC 601的图像数据的发送速度以及从PC 601发送的总数据量,则能够容易地估计直到准备好发送要打印的图像数据以进行打印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各方面还能够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诸如CPU或MPU的装置)、以及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装置上的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程序来执行步骤的方法来实现。鉴于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在示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存储使图像形成装置执行这里描述的方法的程序。在另一示例中,中央处理单元(CPU)可以被配置为控制在这里描述的方法或者装置中使用的至少一个单元。这里,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各个装置,可以在CPU内实现、可以包括CPU、或者可以连接到CPU,其中,CPU连接到存储器并且通过执行存储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的存储器中的各种应用程序而执行各种功能。ROM可以存储诸如操作系统、各种应用、控制程序以及数据等的信息。操作系统可以是控制诸如存储器、中央处理单元、盘空间以及外围设备的硬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软件。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以临时存储从ROM加载的程序或数据。RAM还用作CPU执行各种程序的空间。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及功能。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于使用记录剂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记录剂定影到所述片材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其用于通过本地连接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第二接收单元,其用于通过网络连接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在发送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命令之前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并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不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而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在发送所述打印命令之后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是通用串行总线接口。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于使用记录剂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记录剂定影到所述片材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其用于通过本地连接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第二接收单元,其用于通过网络连接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接受单元,其用于接受执行图像处理的请求;以及
控制单元,其用于进行控制,以在由所述接受单元接受的所述请求是预定类型的请求的情况下,在发送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命令之前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并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不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而在由所述接受单元接受的所述请求不是所述预定类型的请求的情况下,在发送所述打印命令之后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预定类型的请求是打印报告的请求。
5.一种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于使用记录剂基于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记录剂定影到所述片材上,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经由第一接收单元通过本地连接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单元;
经由第二接收单元通过网络连接接收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接收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图像形成单元;以及
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在发送使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命令之前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并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不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而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在发送所述打印命令之后开始加热所述定影单元。
CN201010581913.9A 2009-12-04 2010-12-03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85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6328A JP2011118211A (ja) 2009-12-04 2009-12-04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76328 2009-1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532A CN102088532A (zh) 2011-06-08
CN102088532B true CN102088532B (zh) 2014-05-28

Family

ID=44082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191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8532B (zh) 2009-12-04 2010-12-03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521048B2 (zh)
JP (1) JP2011118211A (zh)
KR (1) KR101336638B1 (zh)
CN (1) CN1020885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4938B2 (ja) * 2014-02-27 2017-02-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4939B2 (ja) * 2014-02-27 2017-02-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9322B2 (ja) * 2014-02-27 2017-03-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装置の起動方法
CN104880920B (zh) * 2014-02-27 2018-08-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与图像形成方法
KR20170000522A (ko) 2015-06-24 2017-01-03 구서경 레저용 텐트
KR20170000524A (ko) 2015-06-24 2017-01-03 구서경 냉난방장치가 구비된 레저용 텐트
CN117908810A (zh) * 2024-03-20 2024-04-19 深圳特发东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端服务器的共享打印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782A (zh) * 2005-08-16 2007-0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定影设备
CN101086637A (zh) * 2006-06-09 2007-12-1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33878A (ja) 2003-05-08 2004-11-25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6624A (ja) 2003-11-20 2005-06-16 Canon Inc 複合機、複合機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645889B2 (ja) 2005-02-17 2011-03-0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7565561B2 (en) * 2005-05-26 2009-07-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controlling voltage supplied to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between energy-saving mode and normal mode through the used of a resistor upon whether external device is connected
JP4255476B2 (ja) 2006-02-03 2009-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80199198A1 (en) * 2007-02-19 2008-08-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ixing device, heating control method
KR20090089641A (ko) * 2008-02-19 2009-08-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장치,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인쇄시스템과인쇄 방법
JP4894885B2 (ja) * 2009-05-27 2012-03-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6782A (zh) * 2005-08-16 2007-02-2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定影设备
CN101086637A (zh) * 2006-06-09 2007-12-12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原稿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18211A (ja) 2011-06-16
US8805228B2 (en) 2014-08-12
US20110135335A1 (en) 2011-06-09
CN102088532A (zh) 2011-06-08
US8521048B2 (en) 2013-08-27
KR20110063309A (ko) 2011-06-10
US20130302059A1 (en) 2013-11-14
KR101336638B1 (ko)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853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67514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for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0801748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060274348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JP499800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193380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1730341B1 (ko) 전력 관리 시스템, 화상처리장치,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매체
US1018527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having decolorizing function in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61634A (ja)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出力装置
CN101901120A (zh) 作业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10330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190472B2 (en) Image output apparatus capable of switching states, and image output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therefore
JP57422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制御方法、画像形成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8589710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hich performs power saving control upon authentication printing
EP2482535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4963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4109870B2 (ja) 画像出力システム
US115677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3959150B2 (ja)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のヒ−タ制御方法
US825395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duced start-up time
EP3361321A1 (en) Control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efficiency use of energy
KR100605252B1 (ko) 가열롤러 온도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252106B1 (ko) 화상 인쇄 시스템의 컴퓨터 인쇄 지시 처리방법
JPH09212032A (ja) プリンタユニットおよび定着器温度制御方法
JP2015110320A (ja) データ出力装置、データ出力システム、データ出力制御方法及びデータ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