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345B -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345B
CN102088345B CN201010611817.4A CN201010611817A CN102088345B CN 102088345 B CN102088345 B CN 102088345B CN 201010611817 A CN201010611817 A CN 201010611817A CN 102088345 B CN102088345 B CN 1020883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channel
frequency band
user
resourc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18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8345A (zh
Inventor
川村辉雄
岸山祥久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88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83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3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04B1/7143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on of hop patter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18Allocation of orthogonal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包括:根据有关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信道状态,将上行链路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各个用户装置的调度器;以及将表示资源分配的规划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的部件。某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根据调度信息被映射,以在包含多个资源块的传输帧中导入规定的跳变模式。上行控制信道无论是否随路于用户数据信道,都以相同的跳变模式被映射。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本申请为以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日为2007年6月13日,申请号为200780029328.4,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有关下一代的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在迅速发展。在当前预想的通信系统中,从抑制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同时扩大覆盖范围(coverage)的观点来说,对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方式。
以多个用户间共用的信道(shared channel)的形式,根据各个用户的信道状态等而适当分配上下链路无线资源。决定分配内容的处理被称为调度。为了适当地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各个用户装置将导频信道发送到基站,基站根据其接收质量来评价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此外,为了下行链路的调度,基站对用户装置发送导频信道,用户装置将表示该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报告给基站。基于从各个用户装置报告的CQI,基站评价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有关进行频率调度以使某个用户装置的控制信道所使用的资源(时间及频率)依从规定的跳变模式(hopping pattern)的技术,例如记载在3GPP,R1-060320,“L1/L2 ControlChannel Structure for E-UTRA Uplink”,2006.2.13中。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行控制信道中,有必须随路于上行数据信道来传输的控制信息(必需控制信息或第1控制信息)和无论有无上行数据信道都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第2控制信息)。在第1控制信息中,包含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等这样的数据信道的解调上不可缺少的信息。在第2控制信息中,包含CQI信息、下行数据信道的传送确认信息(ACK/NACK)、资源分配请求等的信息。在上述3GPP,R1-060320,“L1/L2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for E-UTRAUplink”,2006.2.13中,作为原则,包含某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根据规定的跳变模式以各种各样的时间及频率被传输。但是,在该用户装置传输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包含第1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被用与数据信道相同的资源块传输。这时,包含第1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不依从规定的跳变模式,随路于数据信道的发送而被简单地发送。
可是,与能够期待重发的数据信道的性质不同,在万一无法良好地解调的情况下,包含第1及第2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难以期待重发。就高质量并且被可靠地传输的必要性来说,控制信道比数据信道的必要性大。
即使在上行数据信道的调度时,有关该用户装置被判定为某个资源块良好,并进行了分配,以后实际上从用户装置发送时通信状况也许不同。即,即使用与上行数据信道相同的资源块传输了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也不一定如期待那样能够良好地传输。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上行控制信道以所需质量传输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提供在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基站包括:根据有关各个用户装置的上行信道状态,将上行链路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分配给各个用户装置的调度器;以及将表示资源分配的规划内容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的部件。某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根据所述调度信息被映射,以在包含多个资源块的传输帧中导入(draw)规定的跳变模式。所述上行控制信道无论是否随路于用户数据信道,都被用相同的跳变模式映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提高上行控制信道以所需质量传输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及基站的图。
图2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传输的、某个用户装置的控制信道及数据信道的图。
图5是表示资源块大小、调度效果、信令开销及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图表。
图6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有关基站的发送单元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有关用户装置的发送单元的方框图。
图11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传输帧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上行链路的帧结构例子的图。
标号说明
21  发送带宽决定单元
22  发送频带决定单元
23  发送频带管理单元
24  码分配单元
25  码管理单元
31  发送缓冲器
32  OFDM发送单元
33  调度器
34  模式决定单元
35  存储器
41  OFDM接收单元
42  资源鉴别单元
43  配置模式判定单元
44  存储器
45  CQI测定单元
46  发送单元
131 发送信号序列输出单元
132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
133 数据映射单元
134 傅立叶逆变换单元
135 发送帧定时调整单元
231 导频信道生成单元
233 共用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234 共用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235 复用单元
236、241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
237、242 映射单元
238、243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
244 分离单元
246 CQI测定单元
247 调度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用上行链路传输各种各样的信道。这些信道大致分为:(A)上行共用数据信道、(B)共用控制信道及(C)导频信道。
(A)[上行共用数据信道](Uplink Shared Data Channel)
上行共用数据信道(或上行数据信道)包含业务数据及第三层的控制消息的双方或一方。在控制消息中也可以包含有关切换(handover)的信息、重发控制所需的信息等。在上行共用数据信道中,根据时间及频率双方的调度,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也称为频率组块(frequency chunks))。这种情况下,由基站规划(调度)资源分配,以在时域或时间及频率两者的区域中,与更好的传播路径(信道)相关联的用户能够优先地发送分组。
(B)[上行共用控制信道](Uplink Shared Control Channel)
上行共用控制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物理控制消息及第二层的控制消息(FFS)。因此,上行控制信道也被称为L1/L2控制信道。基站进行调度,以对各个用户装置分配资源块,避免共用控制信道的争用(contention)。对于上行共用控制信道,基站依赖于用户数进行调度。为了将分组差错率维持得低,期望进行高精度的发送功率控制。此外,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发送上行共用控制信道,以获得频率分集效应,从而期望实现接收分组的高质量。
具体地说,上行共用控制信道包含下述控制信息中的一个以上:(1)有关调度完毕的上行共用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2)有关调度完毕的下行共用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3)用于变更上行共用数据信道的调度的内容的控制信息、以及(4)用于进行下行共用数据信道的调度的控制信息。
(1)有关调度完毕的上行共用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仅在发送上行共用数据信道时被随路于该上行共用数据信道而发送。该控制信息也被称为随路控制信道(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或必需控制信息,其包含用于对共用数据信道进行解调的必要的信息(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等)、有关传输块大小(size)、重发控制的信息等,例如也许仅用14比特左右的信息量就能够表现。在重发控制信息中,例如也可以包含表示由上行共用数据信道传输的分组为重发分组还是新分组的信息、表示重发分组的使用方法的信息等。例如,第1使用方法是,重发分组的数据与以前发送的分组的数据(例如,初次发送数据)相同,而在第2使用方法中重发分组的数据也可以与以前发送的分组的数据不同。在后者的情况下,可以与纠错编码的冗余信息一同进行分组合成。
(2)有关调度完毕的下行共用数据信道中随路的控制信息,仅在移动台接收到从基站发送的下行共用数据信道的情况下被发送到基站。该控制信息表示用下行链路能否适当地接收分组(ACK/NACK),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用1比特表现。
(3)用于变更上行共用数据信道的调度的内容的控制信息被发送,以便将移动台的缓冲器大小(buffer size)和/或发送功率通知给基站。该控制信息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被发送。例如,可以在缓冲器大小和/或发送功率改变的时刻从移动台发送。基站根据移动台的这样的状况变化,也可以变更调度内容。缓冲器大小和发送功率的状况,例如也许能够用10比特左右的信息量表现。
(4)用于进行下行共用数据信道的调度的控制信息被发送,以便将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通知给基站。CQI例如也可以是由移动台测定到的接收SIR。该信息也可以被定期或不定期地发送。例如可以在信道质量改变的时刻报告给基站。该控制信息例如也许能够用5比特左右的信息量表现。
(C)[导频信道]
导频信道能够以时分复用(TDM)、频分复用(FDM)、码分复用(CDM)或它们的组合方式从移动台发送。但是,从减小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比(PAPR)的观点来看,期望使用TDM方式。通过使导频信道和数据信道以TDM方式正交,在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分离导频信道,可以有助于提高信道估计精度。
以下,本发明分成几个实施例来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在本发明中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及基站(NodeB)的概略方框图。在图1中描述有导频信道生成单元231、共用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33、共用数据信道生成单元234、复用单元235、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36、映射单元237及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238。
导频信道生成单元231生成由上行链路使用的导频信道。
共用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33生成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控制信息的共用控制信道。如上所述,在共用控制信道中,包含:(1)必需控制信息;(2)表示下行信道的接收的正确与否即肯定响应(ACK)及否定响应(NACK)的信息;(3)用于变更调度的内容的信息;以及(4)表示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的信道状态信息(CQI)等。
共用数据信道生成单元234生成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共用数据信道。共用数据信道和共用控制信道被以指示的调制方式进行数据调制,被以指示的编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
复用单元235根据从基站通知的调度信息,对各种各样的一个以上的信道进行复用,并输出(调度信息也被通知给形成各个信道的单元231、233、234)。在上行链路中可进行各种各样的信道映射,因此不一定需要复用图示的所有信道,根据需要,一个以上的信道被复用。一般在图示的例子中,复用单元235进行时分复用的处理,映射单元237进行向频率分量的分配处理。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36将输入到其内的信号(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处理的该阶段,信号为离散的数字值,所以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由此,在频域表现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一连串的信号序列。
映射单元237将傅立叶变换后的各个信号分量(signal components)映射到频域上的规定的副载波中。由此进行例如局部式FDM(localizde FDM)和分布式FDM(distributed FDM)。前者是将频带沿频率轴进行相当于用户数的分割。在后者的方法中,调整各个用户的信号的相位,以包含相互等间隔地梳齿状排列的多个频率分量并且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频率分量。再有,这样的信号处理,例如可以按可变扩频码片重复因子CDMA(VSCRF-CDMA:Variable Spreading Chip Repetition Factor-CDMA)方式进行,或者如图所示,也可以使用在傅立叶变换后进行了频域中的处理后进行傅立叶逆变换的其他任何方法。总之,即使是单载波方式,也可以作为具有多个频谱的信号来处理。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238将映射后的信号分量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输出一连串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信号序列。
图1中还表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大致结构。在图1的基站中包括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41、映射单元242、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243、复用单元244、CQI测定单元246及调度器247。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241将输入到其内的信号(图示的例子中为接收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由此,在频域表现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一连串的信号序列。
映射单元242从傅立叶变换后的信号中提取规定的副载波分量。由此,分离例如以局部式FDM或分布式FDM方式进行了复用的信号。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243将分离后的信号分量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输出一连串以时间顺序排列的信号序列。
分离单元244分离并输出一个以上的各种各样的信道。在图示的例子中,被映射为频率分量的信号由解映射单元242复原为映射前的信号,由分离单元244进行被时间复用过的信号的分离。
CQI测定单元246测定上行导频信道的接收信号质量(接收SIR和/或CQI),并基于该接收信号质量而对信道状态进行估计。
调度器247基于有关各个用户装置的信道状态,决定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内容(进行调度)。信道状态较好的用户装置可以优先地接受资源的分配。基站还进行有关下行链路的调度等,但省略说明。表示资源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被通知给用户装置。
用户装置的各个信道的生成单元生成的一个以上的信道由复用单元235时间复用(被适当地切换),输入到DFT 236,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通过映射单元237而适当地映射为频率分量,输入到IFFT 238,变换为时序信号(time-series signal)。以后,经由未图示的无线单元那样的处理组件而被无线发送。该信号被基站接收。接收信号被输入到DFT 241,变换为频域的信号。变换后的信号是被映射为频率分量的信号,但通过解映射单元242而分离为映射前的信号。分离后的信号由IFFT 243变换为时序信号,时间复用后的信号序列由分离单元244适当地分离,由未图示的处理组件进行进一步的解调处理等。基于接收到的导频信道,测定上行信道状态,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并且表示资源分配内容的调度信息被通知给用户装置。
图2表示某个移动系统使用的频带。提供给系统的频带(也称为全频带或系统频带)包含多个系统频率块,用户装置可以使用系统频率块所包含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通信。在图示的例子中,系统频带为10MHz,系统频率块为5MHz,系统频带中包含两个系统频率块。为了简化图示,没有描述系统频率块2。资源块为1.25MHz,一个系统频率块包含四个资源块。对于用户装置能够使用两个系统频率块内的哪一个,由基站根据用户装置的可通信的带宽及系统中处于通信中的用户数等来决定。系统频率块的带宽作为系统中有进行通信可能性的所有用户装置可通信的频带来设计。换句话说,系统频率块的带宽作为对于预想的最低级别的用户装置的最大发送频带来决定。因此,只能用5MHz的频带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仅被分配任何一方的系统频率块,但也可以分配频带,以使可用10MHz的频带进行通信的用户装置能够使用双方的系统频率块。用户装置使用所分配的系统频率块中包含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发送上行导频信道。基站基于上行导频信道的接收电平,决定用户装置在共用数据信道的发送上使用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为哪些(进行调度)。调度的内容(调度信息)用下行共用控制信道或其他的信道通知给终端。用户装置使用所分配的资源块发送上行共用数据信道。
图3表示某个用户装置发送共用控制信道的资源块随时间变化的一例。在图中,该用户装置的上行共用控制信道被用带有阴影的资源块的部分发送。该用户装置可使用的资源块跟随由向右下方向的箭头表示的某个频率跳变模式,跳变模式的内容可以在基站及用户装置之间开始通信前就已知,也可以根据需要从基站通知给用户装置。由于进行跳频,不仅使用特定的资源块,而且使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块,所以能够维持上行共用控制信道的平均信号质量。图示的频率跳变模式不过是简单的一例,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模式。此外,不仅准备一个种类的频率跳变模式的候选,而且也可以准备多个种类的频率跳变模式的候选,适当变更模式。
在图示的例子中,除了时间顺序上第三的第3子帧(也称为单位发送时间间隔(TTI))以外,该用户装置除必需控制信息以外还都发送控制信息。在第3子帧中,使用右端的资源块发送上行共用数据信道,还用该资源块发送共用控制信道。在第3子帧中使用与频率跳变模式不同的资源块,但从基站用共用控制信道通知有关这样的变更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对上行数据信道是否分配了资源块,从而事先决定用专用的资源块传输上行控制信道,还是与上行数据信道一起传输。
可是,如上所述,必需控制信息和除此以外的控制信息(第1及第2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的性质与能够期待重发的数据信道不同,其难以在万一不能良好地解调的情况下期待重发。就高质量并且可靠地传输的必要性来说,控制信道比数据信道的必要性大。
即使在上行数据信道的调度时有关该用户装置被判定为某个资源块良好时,并进行了分配,以后实际上从用户装置发送时通信状况也许不同。即,即使用与上行数据信道相同的资源块传输了上行控制信道,上行控制信道也不一定如期待那样能够良好地传输。
图4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所传输的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情况。某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根据规定的跳变模式被传输的情况与图3所示的情况相同。在第3子帧中第4资源块被分配了数据信道的情况也与图3所示的例子相同。但是,在第3子帧中,控制信道按照跳变模式被用第3资源块传输的方面与图4的例子不同。该控制信道还包含由第4资源块传输的、随路在上行数据信道中的必需控制信息,以及根据需要还包含除此以外的控制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有无上行数据信道,总是根据规定的跳变模式传输上行控制信道。首先决定跳变模式,以通过在各种各样的频率及时间传输控制信道,从而使本信道受到的干扰及对其他信道产生的干扰分散,控制信道可靠地以所需质量来传输。如本实施例那样,通过坚持跳变模式,可以确保由跳变所期待的效果(使本信道受到的干扰和对其他信道产生的干扰分散的效果)。如图4的第3子帧所示,如果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传输期间不同,则通过在第3子帧内将载波频率从第3资源块的频率切换为第4资源块的频率,从而用户装置可以将这些信道用单载波方式适当地发送。
实施例2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资源块的大小被固定为一个。本发明的发明人在本发明的基础研究中,着眼于资源块大小、调度效果、信令开销及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5是表示这种相互关系的图表。如图表的第1行所示,如果资源块大小较小,则可以按照信道状态的好坏而细致地分配资源块,可以极大地期待作为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提高效果。相反,如果资源块大小较大,则难以细微地分配资源块,作为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提高程度变小。一般地,信道变动在频率方向的变动比时间方向的变动大,但对于资源块的大小和吞吐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无论哪个方向都产生同样的倾向。
如图表的第2行所示,在资源块大小较小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多个资源块,所以表示哪个资源块被哪个用户使用的调度信息的信息量增多。即,担心信令开销增大。相对于此,在资源块大小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资源块数也少,所以也可以使信令开销小。
如图表的第3行所示,在进行较小的数据量的数据传输(例如,控制信道的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如果资源块大小较大,则担心产生资源的浪费。这是因为一个资源块由一个用户使用。在这方面,如果资源块大小适度地小,则也可以使这样的浪费少。
例如,如图6所示,假设某个用户装置的控制信道用带有阴影的资源块传输。控制信道的信息量一般较小,所以担心在各个资源块中过于浪费资源。而且,数据信道所分配的资源也减少。尽管如此,如图7所示,减少某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所分配的资源块数或分配频度也不是良策。如果减小资源块的分配频度,则阻碍了迅速地发送上行控制信道,从而担心传送确认信息(ACK/NACK)这样的被要求即时性的控制信息的发送定时被延迟,数据传输效率降低。
于是,从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提高效果、信令开销的减少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全面的观点来看,难以决定合适的资源块大小。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还处理这样的问题。具体地说,通过准备大小不同的资源块,将它们适当分开使用,从而使信令开销减少,同时实现各种各样大小的数据的传输效率的提高及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8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有关基站的发送单元的方框图。在图8中描述了发送缓冲器31、OFDM发送单元32、调度器33、模式决定单元34及存储器35。
发送缓冲器31存储下行发送数据,并根据调度信息输出发送数据。
OFDM发送单元32根据调度信息形成用于无线发送下行发送数据的发送信号。更具体地说,发送数据用指示的信道编码率进行编码,例如用指示的数据调制方式进行调制,通过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与所赋予的保护间隔一起从天线发送。在下行发送数据中至少包含下行控制信道和下行数据信道。在下行控制信道中,不仅包含在下行数据信道中随路的控制信道,还包含有关上行链路的信息,特别是包含上行链路的调度信息。
调度器33基于从用户装置报告的下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CQI)、基站测定出的上行链路的接收信号质量、通知的资源块大小,执行有关上下链路的时间调度及频率调度,并输出调度信息。调度器33基于各个上下链路的CQI,决定调度信息,以对信道状态较好的用户分配资源块。调度信息除了包含表示哪个资源块被分配给哪个用户的信息以外,还包含表示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MCS号)的信息等。在决定调度信息时,不仅考虑CQI,还可以考虑发送缓冲器中存储的未发送数据量、实现什么样的公平性的指标。
模式决定单元34基于发送数据的数据量(data size)及CQI的两者或一方,调整资源块的大小。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了两种大小的资源块,对各个用户装置分配其中一个或两者的资源块。
存储器35存储资源块的配置模式。后面论述有关资源块的配置模式及其使用例子。
图9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关用户装置的接收单元的方框图。在图9中,描述了OFDM接收单元41、资源鉴别单元42、配置模式判定单元43、存储器44、CQI测定单元45及发送单元46。
OFDM接收单元41从接收信号中导出控制数据信道及业务数据信道。更具体地说,OFDM接收单元41通过从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而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根据从基站通知的调度信息进行数据解调及信道解码,导出控制数据信道和/或业务数据信道。
资源鉴别单元42基于调度信息及资源块的配置模式,输出用于指定时间轴及频率轴中的资源块的位置的映射信息。
配置模式判定单元43从存储器44中提取与从基站通知的模式号对应的配置模式,并将其内容通知给资源鉴别单元42。
存储器44将资源块的配置模式和模式号一起存储。
CQI测定单元45测定接收信号的CQI。测定出的下行链路的CQI按规定的频度报告给基站。
发送单元46形成从天线无线发送的上行链路的发送信号。
图10表示发送单元46的详细功能方框图。在图10中描述了发送信号序列输出单元131、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132、数据映射单元133、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34及发送帧定时调整单元135。
发送信号序列输出单元131生成或输出发送信号序列。发送信号序列中,也可以包含由上行链路传输的任何信道。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发送信号序列输出单元131输出上行控制信道及上行数据信道。在控制信道中包含必须随路在上行数据信道中的控制信道(必需控制信道或第1控制信道)、以及无论有无上行数据信道都被传输的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图示的CQI、ACK/NACK属于第2控制信道。
离散傅立叶变换单元(DFT)132对发送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将时域的信号变换为频域的信号。
数据映射单元133根据指示参数进行映射,以使发送信号在频域具有期望的分量。指示参数中包含发送带宽、发送频带(频率)、重复系数等。数据映射单元133将发送信号分量映射到频率轴上,以使带宽不同的用户装置的发送信号按分布式FDM方式相互地正交。
傅立叶逆变换单元134将具有期望的频率分量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将其变换为时域的信号。
发送帧定时调整单元135调整发送信号的发送定时,输出发送信号。特别地,在进行时分复用(TDM)的情况下,通过该调整单元135与本站的发送时隙相配地进行信号发送。
下面参照图8、图9及图10说明动作。下行发送数据被存储在发送缓冲器31中,根据下行调度信息而被输入到OFDM发送单元,经由信道编码、数据调制、对资源块的映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处理而被变换为无线发送用的发送信号,并被发送。有关上行链路的调度的调度信息通过下行控制信道通知给用户装置。对于上下任何的链路,调度信息都指定信道编码方式、数据调制方式及资源块等。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而使用大小不同的资源块。
用户装置基于基站所使用的配置模式,对接收信号进行复原及形成发送信号。使用什么样的资源块的配置模式,由图8的基站的模式决定单元34决定,决定内容通知给调度器33。然后,该信息(具体地说,模式号)及调度信息通过合适的控制信道通知给用户装置。用户装置通过复原接收到的控制信道,提取模式号及调度信息。模式号提供给图9的配置模式判定单元43。配置模式判定单元43基于通知的模式号,将用该号指定的有关配置模式的信息通知给资源鉴别单元42。资源鉴别单元42根据被确定的下行配置模式及下行调度信息,确定包含了发往本站的数据的资源块,并通知给OFDM接收单元41。此外,资源鉴别单元42根据被确定的上行配置模式和上行调度信息,确定由上行链路使用的资源块,并通知给发送单元46。OFDM接收单元41根据该信息,提取发往本站的数据信道,并将其复原。发送单元46基于上行调度信息及上行映射信息,形成发送信号。
图11表示上行链路的配置模式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了数据量为两种大小的资源块。较大的资源块具有1.25MHz的带宽及0.5ms的持续时间。较小的资源块具有375kHz的带宽及0.5ms的持续时间。大小不同的资源块数及有关大小的数值不过是简单的一例,也可以使用合适的任何的数。资源块在频率轴方向上排列五个,较小的资源块配置在左右端,各个子帧中的配置模式相同。但是,大小不同的资源块的配置模式可各种各样地设置,在发送接收端双方已知就可以。在图示的例子中,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以在较大的资源块(第2、第3及第4资源块)中的一部分期间中,传输上行数据信道中随路的控制信道(第1控制信道)及根据需要传输第2控制信道,用较小的资源块(第1或第5资源块),传输无论有无上行数据信道都被传输的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较大的资源块中的控制信道及数据信道的时间比例,也可以依赖于各个用户装置所需的控制信息量适当变更而不必是所有的用户装置都相同。而且,某个用户装置的第2控制信道使用两个较小的资源块来传输。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2及第3子帧分别使用第5及第1资源块传输用户装置A的第2控制信道。同样地,在第3及第4子帧分别使用第5及第1资源块传输用户装置B的第2控制信道。于是,由于第2控制信道在频率轴及时间轴方向上一边跳变(hop)一边被传输,所以可以获得频率分集效应,能够增加第2控制信道由基站适当地解调的可靠性。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典型的使用例子,用较大的资源块传输第1控制信道,用较小的资源块传输第2控制信道,但在本发明中不一定进行这样的资源块的分开使用,资源块也可以用于任何的控制信道。
在图11中有关较小的资源块,如‘控制A’那样进行了描述,以使该资源块全部由用户装置A独占,但这样的使用方法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须的。也可以由多个用户装置共用资源块。例如,第2子帧的第5资源块也可以由用户装置A及C共用。典型地,这样的多个用户装置也能够以频率复用方式共用一个资源块。
实施例3
图12表示上行链路的其他配置模式例子。与图11的情况同样,准备了数据量为两种大小的资源块。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较小的资源块(第1及第5资源块),子帧的期间TRB被进一步二分,设定有两个子期间(sub-period)。在图示的例子中,用户装置A的第2控制信道在第3子帧的第1及第2子期间(子帧的前半部分及后半部分)分别使用第5及第1资源块来传输。用户装置B的第2控制信道在第3子帧的第1及第2子期间分别使用第1及第5资源块来传输。这样,第2控制信道在频率轴及时间轴方向上一边跳变一边被传输,所以可以获得频率分集效应,能够增加第2控制信道由基站适当地解调的可靠性。而且,用户装置A的控制信道的传输在1子帧的期间内完成,用户装置B的控制信道的传输也在1子帧的期间内完成。因此,本实施例从缩短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延迟的观点来说更好。
关于图12,资源块也可以由多个用户装置共用。例如,第3子帧的第1子期间的第5资源块也可以由用户装置A及C共用。典型地,这样的多个用户装置也能够以频率复用方式共用一个资源块。
理论上认为一个子帧中包含的子期间的数也可以比2多。图12中使用的帧典型地具有图13所示的结构。在第1及第2子期间的双方中分别包含导频信道。因此用任一子期间传输的数据(控制信道)也可以使用在该子期间包含的导频信道适当地进行信道补偿等。但是,假如该帧被分割为三个子期间,则产生不包含导频信道的子期间,难以对于在该期间发送的信道适当地进行信道补偿等。因此,期望每子帧的子期间的数被抑制为至多是导频信道的插入数。
实施例4
如上所述,在上行控制信道中,有上行数据信道中随路的控制信息、以及无论有无上行数据信道都被传输的控制信息。在后者中,有数据量较小并且即时性及高可靠性的请求十分强烈的信息、以及这样的请求比较弱的信息。前者的典型例是下行数据信道的传送确认信息(ACK/NACK)。在后者中包含以规定的频度向基站报告的CQI等。传送确认信息是在重发控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的信息。根据是ACK还是NACK而进行或不进行分组的重发,所以传送确认信息的内容对数据吞吐量及延迟时间产生极大影响。因此,特别期望该内容被高可靠性地传输。另一方面,传送确认信息在原理上用1比特就足够表示的较小的数据量即可,但这种情况难以期待通过纠错编码获得较高的纠错能力。因此,传送确认信息即使与数据量比较大的其他控制信息同样地传输,也不能期待一定获得与其他控制信息相同程度的高可靠性。
从这样的观点来说,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上行传输帧中,包含传送确认信息(ACK/NACK)的控制信道与其他的信道进行码分复用,传送确认信息以外的控制信道以频分复用和/或时分复用方式进行复用。较小信息量的传送确认信息(ACK/NACK)按较大的扩频率扩频而被发送,所以扩频增益较大。这种情况从将传送确认信息可靠性高地传输到基站的观点来说是好情况。此外,在有利方面,即使对码分复用的其他信道(例如,数据信道)来说,以这样的较大的扩频率扩频后的信号只产生较小的噪声,所以码分复用造成的不良影响极少。
进行传送确认信息的码分复用的资源块不需要被固定,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块进行码分复用。进行码分复用的资源块也可以根据任何的跳变模式而随时改变。
这样的方法不限于ACK/NACK,在传输数据量小(例如,能够以不足数比特、不足10比特进行适当设定)、要求即时性及高可靠性的信息、以及除此以外的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将前者与其他信道进行码分复用,将后者进行频分复用和/或时分复用来传输,可进行宽阔地扩展。
实施例5
有关图3所示的例子,从尽量抑制上行控制信道的质量劣化的观点来说,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某个用户装置的包含第2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无论是否随路于上行数据信道都被用相同的跳变模式传输。但是,有关图3所示的例子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禁止对数据信道传输分配资源块而进行处理。
例如,在图12中,在某个用户装置没有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或者没有被分配资源的情况),假设该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息,特别是ACK/NACK或CQI)用数据量较小的资源块(第1及第5资源块)传输,在对该用户装置的上行数据信道分配了第2至第4资源块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的情况下,用该资源块传输上行控制信道。
为了说明本实施例的方法,例如,取代图12中用第3子帧的第5及第1资源块传输某个用户装置的上行控制信道(第2控制信道),而考察用第3子帧的第2资源块(用更宽的频带且在短期间)传输该控制信道。在用第3子帧的第5及第1资源块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情况下,频带仅瞬时地较窄而能够以较高的功率发送,而且用第1及第5资源块进行跳变,所以可以期待频率分集效应。因此,基站可以期待某个程度以上的接收质量。但是,在用第2资源块宽频带短期间地传输控制信道的情况下,仅宽频带的瞬时性的频带平均功率变小,频率分集效应减弱,在信道状态不够好的情况下,一定担心控制信道的质量劣化。特别地,对于以高速移动的用户装置、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装置,担心许可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分配了第2~第5资源块)引起的控制信道的质量劣化。如上所述,控制信道不能重发,所以从第一次就被要求高质量。特别地,对于下行数据信道的传送确认信息(ACK/NACK)是直接关系数据吞吐量的重要的参数,需要正确并且迅速地被传输到基站。
从这样的观点来说,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中,在基站中的上行链路的调度上追加新的判断基准。与以往同样地,基站基于从用户装置发送的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CQI)的好坏来评价上行链路状态。除此以外,在本实施例中,计算用户装置的移动性及距基站的距离。通过测定多普勒频率可以导出移动性。多普勒频率较大,表示该用户装置在高速地移动。用户装置距基站的距离可用极大地受到距离变动的影响的路径损耗来估计。路径损耗较大,意味着该用户装置距基站较远。例如,基站的调度器从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CQI)是否良好来筛选成为资源分配的候选的用户装置。在筛选出的用户装置中,移动性和/或距离比较小的用户装置比移动性和/或距离比较大的用户装置优先。例如,即使两个用户装置报告了相同程度的信道状态良好(CQI),对以更低速移动的用户装置优先地分配用于数据信道的资源。此外,即使两个用户装置报告了相同程度的信道状态良好(CQI),对位于基站更近的用户装置优先地分配用于数据信道的资源。换句话说,禁止对信道状态并不那么良好的、高速移动中的用户装置或小区边缘的用户装置分配用于数据信道的资源。由此,能够避免许可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分配了第2~第5资源块)引起的控制信道的质量劣化。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这些数值不过是简单的一例,也可以使用合适的任何值。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在本发明中不是本质性的,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用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6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169427号和2006年8月2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25918号的优先权,将它们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11)

1.一种在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映射单元,在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的低频率侧配置第1频带,在高频率侧配置第2频带,并且在第1频带和第2频带之间配置多个资源块,在第1频带或者第2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在所述映射单元中映射的上行控制信道, 
所述映射单元在多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上映射上行数据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在所述映射单元中映射的上行数据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不与上行数据信道同时发送上行控制信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映射单元映射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存在控制信息时,该控制信息被包含于上行数据信道中,在所述映射单元不映射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存在控制信息时,该控制信息被包含于上行控制信道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时间轴上重复多个子帧,并且将各个子帧分割为两个细分期间, 
所述映射单元在两个细分期间的其中一个期间,在第1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在另一个期间,在第2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在所述映射单元中被映射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用于码分复用的处理。 
6.一种发送方法,用于在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映射步骤,在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的低频率侧配置第1频带,在高频率侧配置第2频带,并且在第1频带和第2频带之间配置多个资源块,在第1频带或者第2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以及 
发送步骤,发送被映射的上行控制信道, 
所述映射步骤在多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上映射上行数据信道, 
所述发送步骤,发送被映射的上行数据信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步骤不与上行数据信道同时发送上行控制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映射步骤映射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存在控制信息时,该控制信息被包含于上行数据信道中,在所述映射步骤不映射上行数据信道的情况下存在控制信息时,该控制信息被包含于上行控制信道中。 
9.如权利要求6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时间轴上重复多个子帧,并且将各个子帧分割为两个细分期间, 
所述映射单元在两个细分期间的其中一个期间,在第1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在另一个期间,在第2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 
10.如权利要求6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在所述映射步骤中被映射的上行控制信道进行用于码分复用的处理。 
11.一种对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装置,发送单载波方式的信号;以及 
基站装置,从所述用户装置接收信号, 
所述用户装置包括: 
映射单元,在上行链路的系统频带的低频率侧配置第1频带,在高频率侧配置第2频带,并且在第1频带和第2频带之间配置多个资源块,在第1频带或者第2频带上映射上行控制信道;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在所述映射单元中映射的上行控制信道, 
所述映射单元在多个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上映射上行数据信道, 
所述发送单元发送在所述映射单元中映射的上行数据信道。 
CN201010611817.4A 2006-06-19 2007-06-13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Active CN1020883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69427 2006-06-19
JP169427/2006 2006-06-19
JP169427/06 2006-06-19
JP2006225918A JP4430052B2 (ja) 2006-06-19 2006-08-22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225918/06 2006-08-22
JP225918/2006 2006-08-2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9328.4A Division CN101502158B (zh) 2006-06-19 2007-06-13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345A CN102088345A (zh) 2011-06-08
CN102088345B true CN102088345B (zh) 2014-10-01

Family

ID=3883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1817.4A Active CN102088345B (zh) 2006-06-19 2007-06-13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CN201210566648.6A Active CN103220805B (zh) 2006-06-19 2007-06-13 基站和接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6648.6A Active CN103220805B (zh) 2006-06-19 2007-06-13 基站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8873501B2 (zh)
EP (2) EP2765818B1 (zh)
JP (1) JP4430052B2 (zh)
KR (1) KR101345325B1 (zh)
CN (2) CN102088345B (zh)
BR (1) BRPI0713281B1 (zh)
ES (1) ES2558470T3 (zh)
HU (1) HUE026342T2 (zh)
RU (1) RU2446619C2 (zh)
TW (1) TW200810410A (zh)
WO (1) WO2007148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5292A1 (ja) * 2005-11-10 2007-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ES2555777T3 (es) 2006-04-28 2016-01-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Dispositivo de estación base de comunicación de radio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de radio usado para comunicación multi-portadora
JP4913641B2 (ja) * 2007-03-20 2012-04-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CN101909358B (zh) * 2007-06-08 2013-04-24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讯系统、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
KR101455981B1 (ko) 2007-08-14 2014-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상황에 따른 적응적 채널 품질 지시자 생성 방법및 이를 위한 사용자 기기
DK2141846T3 (da) 2007-09-06 2013-03-11 Sharp Kk Kommunikationsapparat og kommunikationsfremgangsmåde
US9510360B2 (en) * 2007-10-06 2016-11-29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ethod to avoi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for power limited users in the LTE reverse link
KR101522010B1 (ko) * 2007-10-23 2015-05-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호 전송 방법
JP5221175B2 (ja) * 2007-11-08 2013-06-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信方法および送信装置ならびに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装置
US8665857B2 (en) 2007-12-18 2014-03-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79688B2 (en) 2008-02-04 2013-02-19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dapted for localized hopping OFDMA and power efficient OFDMA multiplexing
EP2245785A2 (en) * 2008-02-04 2010-11-03 Nokia Corporation Mapping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resources
CN101505503A (zh) * 2008-02-05 2009-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高速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045508B2 (en) * 2008-02-14 2011-10-25 Lg Electronics Inc. Rank feedback method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
CA2715214C (en) * 2008-03-28 2016-11-15 Ntt Docomo, Inc.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basic frequency block specifying method and band control method
GB0807338D0 (en) * 2008-04-22 2008-05-2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n apparatus
BRPI0910548B1 (pt) * 2008-04-28 2019-02-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ligar esquema de modulação codificada à quantidade de recursos.
WO2009134172A1 (en) * 2008-04-28 2009-1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roved uplink scheduling in a cellular system
KR101469143B1 (ko) * 2008-06-11 2014-1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a 시스템에서 부채널 할당과 간섭을 제어하는방법 및 장치
KR101505680B1 (ko) * 2008-08-07 2015-03-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US9094202B2 (en) 2008-08-08 201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tilizing HARQ for uplink grants receiv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100019947A (ko) 2008-08-11 2010-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603338B1 (ko) 2008-08-11 2016-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571566B1 (ko) 2008-08-11 2015-1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JP2010045549A (ja) * 2008-08-11 2010-02-25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
KR101597573B1 (ko) * 2008-08-11 2016-02-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정보의 상향링크 전송 방법
US8780816B2 (en) * 2008-08-1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ling uplink grant in random access response
JP5103340B2 (ja) * 2008-09-22 2012-12-1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共有チャネル信号送信方法
CN101686466B (zh) * 2008-09-28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子信道共享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524622B1 (ko) * 2008-10-29 2015-06-02 주식회사 팬택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908793B2 (en) * 2008-11-14 2014-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43783B2 (en) 2008-11-14 2014-06-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65706B1 (ko) * 2008-11-23 2011-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379583B2 (en) * 2009-01-30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legacy long term evolution user equipment with 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 user equipment
KR20100091876A (ko) 2009-02-11 2010-08-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전송을 위한 단말 동작
JP2012520620A (ja) 2009-03-13 2012-09-06 リサーチ イン モ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リレー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デザイン
JP5222765B2 (ja) * 2009-03-25 2013-06-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JP5164903B2 (ja) * 2009-03-25 2013-03-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KR101294815B1 (ko) 2009-05-15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00309876A1 (en) * 2009-06-04 2010-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rtitioning of control resources for communication in a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
US9565011B2 (en) 2009-06-04 2017-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cross-subframe control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106378B2 (en) 2009-06-10 2015-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downlink information
KR101383513B1 (ko) * 2009-07-17 2014-04-0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단말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US9144037B2 (en) 2009-08-11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punctur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fering cells
US9277566B2 (en) 2009-09-14 2016-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subframe control channel design
US8942192B2 (en) 2009-09-15 2015-0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frame interlac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5364849B2 (ja) 2009-09-21 2013-12-1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の転送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KR101319903B1 (ko) 2009-09-21 2013-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848643B2 (en) * 2010-01-08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multi-carriers
WO2011090259A2 (ko) * 2010-01-19 2011-07-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619687B2 (en) * 2010-02-12 2013-12-3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ordinating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US9125072B2 (en) 2010-04-1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terogeneous network (HetNet)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s
US9392608B2 (en) 2010-04-13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partitioning information for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9271167B2 (en) 2010-04-13 2016-02-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radio link failure with enhance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nd cancellation
US9226288B2 (en) 2010-04-13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EP2583404A1 (en) * 2010-06-18 2013-04-24 Kyocera Corporation Control channel architecture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distributed over multiple subframes on different carriers
US8670379B2 (en) 2010-10-02 2014-03-1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on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TE-A
CN102130741B (zh) * 2010-11-09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EP2638648B1 (en) * 2010-11-10 2018-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terference variance redu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60630B2 (en) 2011-08-12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for reduced overhead paging
US9560632B2 (en) * 2011-08-12 2017-01-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for title of invention reduced overhead paging
US9137778B2 (en) 2011-12-05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w overhead paging
GB2498773A (en) 2012-01-27 2013-07-31 Renesas Mobile Corp Mapping control channels to hop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while user data channels use opportunistically other parts of the same total band
WO2014110793A1 (zh) * 2013-01-18 2014-07-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WO2014172553A1 (en) 2013-04-17 2014-10-23 Andrew Llc Extracting sub-bands from signals in a frequency domain
US9729283B2 (en) * 2014-05-08 2017-08-08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lexible retransmissions
MX358707B (es) * 2014-11-05 2018-08-31 Fujitsu Ltd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aparato de estacion base, dispositivo terminal y metodo de transmision.
JP6517347B2 (ja) 2014-12-22 2019-05-22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指示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750056B2 (en) * 2015-01-27 2017-08-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 scheme
JP6907117B2 (ja) * 2015-08-21 2021-07-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034185A1 (en) * 2015-08-21 2017-03-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ter bank multicarrier modulation-based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0230437B2 (en) * 2015-08-31 2019-03-12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353313A (zh) * 2015-11-05 2018-07-3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102515541B1 (ko) * 2016-07-19 2023-03-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무선백홀 네트워크에서의 고속 이동체 단말 및 그의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과, 기지국의 제어정보 수신 방법
CN108124310B (zh) * 2016-11-29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跳频通信方法及其设备
CN108810957B (zh) * 2017-05-05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监测信息的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US10462761B2 (en) * 2017-07-25 2019-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S block time locations and SS burst set composition for NR unlicensed spectrum
WO2019022519A1 (en) * 2017-07-25 2019-01-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MPORAL LOCATIONS OF SS BLOCKS AND COMPOSITION OF SS SEQUENCES FOR NR SPECTRUM WITHOUT LICENSE
US10659100B2 (en) * 2017-09-22 2020-05-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hannel hopping based on channel performance statistics
US11824711B2 (en) * 2019-09-25 2023-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a time gap for a probing pulse signal
CN110913491B (zh) * 2019-12-17 2023-07-1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25485B2 (en) 2021-02-20 2023-11-21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uplink resource grants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7845A (zh) * 2003-12-11 2005-06-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共享信道增强的基站控制的调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43272B1 (en) 1998-04-25 2003-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level arbitration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186465C2 (ru) * 2000-08-14 2002-07-27 Гармонов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радиоинтерфейса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сотовой системы связи
US7433683B2 (en) * 2000-12-28 2008-10-07 Northstar Acquisitions, Llc System for fast macrodiversity switching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US6587697B2 (en) 2001-05-14 2003-07-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on control channel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JP4546399B2 (ja) * 2003-11-27 2010-09-15 ユーティーシダカン(ジョングオ)ヨウシャンゴンシ 符号分割多元アクセ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チャンネルのリソース割当ておよび速度制御方法
JP4780298B2 (ja) * 2003-12-24 2011-09-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KR100606101B1 (ko) * 2004-07-01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600029B2 (ja) 2004-12-17 2010-12-15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プリプレグおよび積層板
JP2006225918A (ja) 2005-02-16 2006-08-31 Nishio Aluminum:Kk 建築用外装材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7845A (zh) * 2003-12-11 2005-06-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行共享信道增强的基站控制的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805A (zh) 2013-07-24
EP2765818A1 (en) 2014-08-13
HUE026342T2 (en) 2016-05-30
EP2031888A4 (en) 2013-05-29
KR101345325B1 (ko) 2013-12-27
EP2765818B1 (en) 2015-12-09
KR20090021290A (ko) 2009-03-02
JP2008028973A (ja) 2008-02-07
BRPI0713281B1 (pt) 2019-10-15
WO2007148583A1 (ja) 2007-12-27
BRPI0713281A2 (pt) 2012-03-06
EP2031888A1 (en) 2009-03-04
CN103220805B (zh) 2016-01-06
ES2558470T3 (es) 2016-02-04
TW200810410A (en) 2008-02-16
TWI362850B (zh) 2012-04-21
RU2446619C2 (ru) 2012-03-27
US20090196249A1 (en) 2009-08-06
JP4430052B2 (ja) 2010-03-10
US8873501B2 (en) 2014-10-28
RU2009100414A (ru) 2010-07-27
CN102088345A (zh)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8345B (zh) 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发送方法
US8457055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U2007246533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apparatus
CN102348285B (zh) 移动台、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83474B (zh) 基站和发送方法
WO2009045734A2 (en) Multiplexing pucch information
CN102523078A (zh) 基站、发送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529958A (zh) 基站以及移动台
CN102932126A (zh) 基站、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1617559A (zh)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1502158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用户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