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7559A -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7559A
CN101617559A CN200780051943A CN200780051943A CN101617559A CN 101617559 A CN101617559 A CN 101617559A CN 200780051943 A CN200780051943 A CN 200780051943A CN 200780051943 A CN200780051943 A CN 200780051943A CN 101617559 A CN101617559 A CN 101617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user
common control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51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木信彦
樋口健一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617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75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04L1/000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375Passband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14Multi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基站包括:对每个子帧进行频率调度的调度器;准备控制信道的部件,控制信道包含在整个系统频带上被映射的公共控制信息,以及在对特定的用户装置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即RB上被映射的特定控制信息;以及根据调度器的指示,将公共控制信息和特定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复用,并生成发送信号的部件。公共控制信息包含用于表示在一个子帧之中控制信道占有的码元数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一个的格式指示符。公共控制信息以相当于指定复用数以下数包含规定的数据量的单位信息部分。指定复用数被包含在广播信息中。

Description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进行频率调度及多载波传输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实现高效率地进行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的宽带的无线接入(wireless access)日益重要。特别是从有效地抑制下行链路中多路径衰落并且进行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的观点来看,多载波方式、更具体地说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备受瞩目。从提高频率利用率从而提高吞吐量等观点来看,还提出了在下一代的系统中进行频率调度的方案。
如图1所示,系统可使用的频带被分成多个资源块(在图示的例子中分成三个),各个资源块包含一个以上的副载波。资源块也被称为频率块(chunk)。终端上被分配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在频率调度中,根据从终端报告的下行导频信道的每个资源块的接收质量及信道状态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通过对信道状态良好的终端优先地分配资源块,从而提高系统整体的传输效率或吞吐量。导频信道是在发送端及接收端已知的信号,也可以称为参照信号、基准信号、已知信号、训练信号等。在进行频率调度时,需要对终端通知调度的内容,通过控制信道进行该通知。控制信道也可以称为L1/L2控制信令信道、附随控制信道或下行物理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用该控制信道,还传送在调度后的资源块中使用的调制方式(例如,QPSK、16QAM、64QAM等)、信道编码信息(例如,信道编码率等)、还有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Hybrid Auto Repeat ReQuest)。有关这种移动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控制信道结构,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2等中。
可是,在对所有终端共用的某个特定的资源块被固定地分配给用于控制信道时,终端的信道状态一般是在每个资源块中不同,所以有不能通过终端良好地接收控制信道的顾虑。此外,在控制信道被分散到所有资源块时,虽然可能所有的终端都能以某一级别的接收质量来接收控制信道,难以期待该级别之上的接收质量。因此,期望将控制信道更高质量地传输到终端。
而且,在进行自适应地变更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控制时,发送控制信道所需的码元数对每个终端不同。因为通过AMC的组合而每一码元所传输的信息量不同。此外,在将来的系统中,也在研讨用发送端及接收端分别准备的多个天线来发送接收各自的信号。这种情况下,对用各个天线所通信的各个信号或许需要调度信息等上述的控制信息。因此,这种情况下,不仅用于发送控制信道所需的码元数对每个终端不同,而且根据终端所使用的天线数而也有每个终端不同的可能性。在用控制信道要传输的信息量对每个终端不同时,就高效率地使用资源来说,需要利用可灵活应对控制信息量的变动的可变格式(format),但这会担心增大发送端及接收端的信号处理负担。相反地,在格式被固定时,需要与最大信息量匹配而确保控制信道专用的字段(field)。但是,这样的话,即使在控制信道专用的字段中产生了空缺,该部分的资源也未被利用于数据传输,违背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因此,期望简单并且高效率地传输控制信道。
但是,对于传输控制信道以满足上述各种各样的要求来说,没有充分地研究。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848,“Physical layer aspects of UTRA High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非专利文献2:3GPP,TR25.896,“Feasibility study of enhanced uplink forUTRA FDD”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通信系统所分配的频带包含了多个包含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的资源块,通信终端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对通信终端高效率地传输控制信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提供在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基站。基站包括:对每个子帧规划无线资源的分配,以使用户装置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通信的调度器;准备控制信道的部件,控制信道包含公共控制信息和特定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被映射到整个系统频带上,特定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对特定的用户装置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上;以及根据所述调度器的指示,将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及所述特定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复用,并生成发送信号的部件。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包含表示了在一个子帧中该公共控制信息所占的码元数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一个的格式指示符。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以相当于指定复用数以下的数目来包含规定的数据量的单位信息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通信系统所分配的频带包含了多个包含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的资源块,通信终端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中,能够对通信终端高效率地传输控制信道。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用于说明频率调度的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频带的图。
图3A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部分方框图(其1)。
图3B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部分方框图(其2)。
图4A是表示与一个频率块有关的信号处理因素的图。
图4B是表示与一个频率块有关的信号处理因素的图。
图5A是表示控制信令信道的信息项目例子的图。
图5B是表示集中式FDM方式及分布式FDM方式的图。
图5C是表示随着同时复用用户数变化的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的图。
图5D是表示部分0信息及寻呼指示符的映射例子的图。
图5E是表示单位信息部分被用于寻呼指示符的情况的图。
图5F是表示分别设定了预编码矢量WA、WB以使4流内两个流面向用户装置A(UEA)、另外两个流面向用户装置B(UEB)的情况的图。
图6是表示纠错编码的单位的图。
图7A是表示数据信道及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子的图。
图7B是表示数据信道及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子的图。
图7C是表示用部分0通知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时的L1/L2控制信道的格式(format)的例子。
图7D是表示用部分0通知各个MCS的同时分配用户数时的L1/L2控制信道的格式的例子。
图7E是表示3扇区结构的情况下的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的映射的例子。
图7F是表示普通控制信道的复用方式例子的图。
图7G是表示不包含小区边缘用户的公共控制信息的映射例子的图。
图7H是表示包含小区边缘用户的公共控制信息的映射例子的图。
图7I是表示对多个用户进行复用时的普通控制信道的复用例子的图。
图8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部分方框图。
图8B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终端的部分方框图。
图8C是表示与终端的接收单元有关的方框图。
图9A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9B是表示并行方式的接收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9C是表示串行方式的接收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图10A是表示普通控制信道的差错检测编码及信道编码的图(其1)。
图10B是表示普通控制信道的差错检测编码及信道编码的图(其2)。
图10C是表示普通控制信道的差错检测编码及信道编码的图(其3)。
图11是表示进行TPC的情况的图。
图12是表示进行AMC控制的情况的图。
图13是表示MCS电平的高低和数据量之间关系的图。
图14A示意地表示在四个TTI以各种各样的复用数传输L1/L2控制信道的情况。
图14B是表示与复用数有关的各种各样的参数的具体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控制信息的映射位置关系受到限制的情况的图。
图16是表示盲位置检测(blind detection)数较少的情况的图。
图17是用于比较方法1~方法7的图表。
图18是表示在控制信号中存在对所有用户采用了相同的信道编码方式的部分和未采用这样的方式的部分的例子的图(其1)。
图19A是表示在控制信号中存在对所有用户采用了相同的信道编码方式的部分和未采用这样的方式的部分的例子的图(其2)。
图19B是表示下行链路调度准许(grant)的解码方法的图。
图20是表示控制信号的信道编码方式对每个用户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21是表示各个方法的比较例子的图表。
图22是表示在各个信息项目中所使用的一例数据量的图表。
图23是表示各个方法的比较例子的图表。
标号说明
31频率块分配控制单元
32频率调度单元
33-x频率块x中的控制信令信道生成单元
34-x频率块x中的数据信道生成单元
35广播信道(或寻呼信道)生成单元
1-x与频率块x有关的第1复用单元
37第2复用单元
38第3复用单元
39其他信道生成单元
40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
41循环前缀附加单元
41普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42特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43复用单元
81载波频率调谐单元
82滤波单元
83循环前缀去除单元
84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
85CQI测量单元
86广播信道解码单元
87-0普通控制信道(部分0)解码单元
87普通控制信道解码单元
88特定控制信道解码单元
89数据信道解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控制信道被分成用普通的通信终端解码的普通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和用分配了一个以上的资源块的特定的通信终端解码的特定控制信息,它们也可以分别地被编码及调制。根据调度信息,通过将普通控制信息及特定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复用而生成控制信道,并以多载波方式被发送。由此,即使控制信息量对每个通信终端不同,也可以用固定格式高效率地传输控制信道而不浪费资源。
普通控制信息被映射,以使其分散到整个系统频带,而与某一特定的通信终端有关的特定控制信息也可以被限定映射到对该特定的通信终端所分配的资源块中。可以将普通控制信息的质量对所有用户确保一定级别以上,并且使特定控制信息的质量良好。因为特定控制信息根据特定的各个通信终端而被映射到信道状态较好的资源块。
下行链路的导频信道也可以被映射,以使其遍及分散到对多个通信终端分配的多个资源块。通过遍及宽频带来映射导频信道,可以提高信道估计精度等。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从维持或提高包含了普通及特定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的接收质量的观点来看,对于普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对于特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及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的一方控制或双方控制。
为了分配了资源块的特定的通信终端能够高质量地接收普通控制信道,也可以进行普通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控制。因为接收了普通控制信道的所有用户或通信终端有义务尝试解调,但最终被实际地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获得解调成功即可。
在普通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特定控制信道中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一方或双方的信息。对于普通控制信道来说,由于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组合被固定(由于至少被限定为规定的选择支内的任何一个),所以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能够通过对控制信道进行解调而获得与特定控制信道有关的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等信息。由此,能够对控制信道内、特定控制信道的部分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可以提高该部分的接收质量。
在对于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及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控制时,用于特定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组合总数也可以准备得比用于共享数据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的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组合总数少。因为即使通过自适应调制编码的控制不能达到所需质量,但通过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而能够达到所需质量即可。
实施例1
图2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频带。为了便于说明,使用了具体的数值,但数值不过是简单的一例,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数值。作为提供给通信系统的频带(整个发送频带)的一例,有20MHz的带宽。该整个发送频带包含四个频率块1~4,各个频率块包含多个包含了一个以上的副载波的资源块。在图示的例子中,示意地表示了在各个频率块中包含有多个副载波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进行通信的带宽,预先准备5MHz、10MHz、15MHz及20MHz的四种,用户装置(包括通信终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等)使用一个以上的频率块,以四个中的任何一个的带宽进行通信。在通信系统内进行通信的终端或许以四个频带的任何一个都能够通信,或许只能以其中一个带宽进行通信。但是,必须至少能够以5MHz的带宽进行通信。或者,不准备这样的四种频带,而按标准来决定,以使什么样的通信终端都能够用整个系统带宽进行通信。为了进行更一般性的说明,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准备了四种带宽的选择支的情况。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无论有无这样的带宽的选择支都可以适用。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将数据信道(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度内容通知给终端的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令信道或低层控制信道)由最小带宽(5MHz)构成,控制信道以各个频率块独立地准备。例如,以5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终端,在以频率块1进行通信时,能够接收以频率块1准备的控制信道,并获得调度的内容。对于终端能够以哪个频率块进行通信,例如也可以用广播信道预先通知。此外,在通信开始后,使用的频率块也可以变更。以1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终端,在以频率块1及2进行通信时,终端能够使用相邻的两个频率块,接收以频率块1及2准备的双方的控制信道,并获得遍及10MHz范围的调度的内容。以15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终端,使用相邻的三个频率块,在以频率块1、2及3进行通信时,终端能够接收以频率块1、2及3准备的所有控制信道,并获得遍及15MHz范围的调度的内容。以2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终端,能够完全接收以所有的频率块准备的控制信道,并获得遍及20MHz范围的调度的内容。
在图中,关于控制信道,在频率块中表示了四个离散的块,但这表示控制信道被分散映射到该频率块中的多个资源块的情况。后面论述有关控制信道的具体的映射例子。
图3A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基站的部分方框图。在图3A中,描绘了频率块分配控制单元31、频率调度单元32、频率块1中的控制信令信道生成单元33-1及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4-1、...、频率块M中的控制信令信道生成单元33-M及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4-M、广播信道(或寻呼信道)生成单元35、与频率块1有关的第1复用单元1-1、...、与频率块M有关的第1复用单元1-M、第2复用单元37、第3复用单元38、其他信道生成单元39、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40(IFFT)及循环前缀(CP)附加单元41。
频率块分配控制单元31基于从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报告的与可通信的最大带宽有关的信息,确认该终端使用的频率块。频率块分配控制单元31对各个终端和频率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将其内容通知给频率调度单元32。对于能够以某一带宽通信的终端用哪个频率块进行通信较好,也可以事先用广播信道广播。例如,广播信道对以5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用户,可以许可其使用频率块1、2、3、4的任何一个的频带,也可以限制其使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此外,对于以1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用户,许可其使用频率块(1,2)、(2,3)或(3,4)那样的相邻的两个频率块的组合。可以许可其使用这些所有的组合,或者也可以限制其使用任何一个的组合。对于以15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用户,许可其使用频率块(1,2,3)、(2,3,4)那样的相邻的三个频率块的组合。可以许可其使用双方,或者也可以限制其使用任何一方的组合。对于以2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用户,使用所有的频率块。可使用的频率块也可以根据规定的跳频图案(frequency hopping pattern)而在通信开始后变更。
频率调度单元32在多个频率块的各个之中进行频率调度。在一个频率块内的频率调度,基于从终端报告的每个资源块的信道状态信息CQI,决定调度信息,以对信道状态良好的终端优先地分配资源块。
频率块1中的控制信令信道生成单元33-1仅用频率块1内的资源块,构成用于将频率块1内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终端的控制信令信道。其他的频率块也同样地仅用该频率块内的资源块,构成用于将该频率块内的调度信息通知给终端的控制信令信道。
频率块1中的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4-1生成用频率块1内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传输的数据信道。频率块1可以由一个以上的终端(用户)共享,所以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了N个数据信道生成单元1-1~N。对于其他的频率块也同样地生成共享该频率块的终端的数据信道。
与频率块1有关的第1复用单元1-1将与频率块1有关的信号进行复用。该复用至少包含频率复用。后面论述有关控制信令信道及数据信道如何被复用。其他的第1复用单元1-x也同样地将以频率块x传输的控制信令信道及数据信道进行复用。
第2复用单元37将各种各样的复用单元1-x(x=1,...,M)的频率轴上的位置关系根据规定的跳频图案而进行变更的动作,有关该功能,在第2实施例中说明。
广播信道(或寻呼信道)生成单元35生成用于通知给局数据(office data)这样的下属终端的广播信息。表示终端的可通信的最大频带和该终端可使用的频率块之间关系的信息,也可以包含在控制信息中。在可使用的频率块被各种各样地变更时,指定跳频图案的信息也可以包含在广播信息中,跳频图案表示可使用的频率块如何变化。再有,寻呼信道可以通过与广播信道相同的频带来发送,也可以通过各个终端所使用的频率块来发送。
其他信道生成单元39生成控制信令信道及数据信道以外的信道。例如,其他信道生成单元39生成导频信道。
第3复用单元38将各个频率块的控制信令信道及数据信道、广播信道和/或其他信道,根据需要进行复用。
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单元40将从第3复用单元38输出的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
循环前缀(CP)附加单元41在OFDM方式调制后的码元中附加保护间隔,并生成发送码元。发送码元例如也可以通过将OFDM码元的末尾(或开头)的一连串的数据附加到开头(或末尾)而生成。
图3B表示接续图3A的CP附加单元41的组成部分。如图所示,附加了保护间隔的码元,由RF发送电路进行数字模拟变换、变频及频带限制等处理,由功率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功率,通过双工器及发送天线被发送。
虽然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须的,但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进行利用双天线的天线分集接收。由两个天线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被输入到上行信号接收单元。
图4A表示与一个频率块(第x频率块)有关的信号处理要素。x是一个以上、M以下的整数。大体表示了与频率块x有关的控制信令信道生成单元33-x及数据信道生成单元34-x、复用单元43-A、B、复用单元1-x。控制信令信道生成单元33-x具有普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41及一个以上的特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42-A、B、...。
普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41在控制信令信道中,对必须由使用该控制信道的频率块的所有终端解码及解调的普通控制信道(可以称为普通控制信息,也可以称为公共控制信息)的部分进行信道编码及多级调制(multilevelmodulation),并输出该普通控制信道。
特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42-A、B、...在控制信令信道中,对必须由使用该控制信道的频率块中分配了一个以上的资源块的终端解码及解调的特定控制信道(也可以称为特定控制信息)的部分进行信道编码及多级调制,并输出该特定控制信道。
数据信道生成单元x-A、B、...对发往各个终端A、B、...的数据信道分别进行信道编码及多级调制。与该信道编码及多级调制有关的信息,包含在上述特定控制信道中。
复用单元43-A、B、...对于分配了资源块的各个终端,将特定控制信道及数据信道与资源块相关联。
如上所述,由普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41进行有关普通控制信道的编码(及调制),由特定控制信道生成单元42-A、B、...分别进行有关特定控制信道的编码(及调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概念性地所示,普通控制信道包含被分配了频率块x的全体用户部分的信息,也可以集中这些信息而作为纠错编码的对象。
在另一实施例中,普通控制信道也可以对每个用户进行纠错编码。这种情况下,各个用户不能唯一地确定在分别纠错编码后的哪个块中包含了本站的信息,所以需要将所有的块解码。在该另一实施例中,对每个用户执行编码的处理,所以用户的追加及变更比较容易。各个用户需要将全体用户部分的普通控制信道进行解码,并进行解调。
相对于此,特定控制信道实际上仅包含与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有关的信息,对每个用户进行纠错编码。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是谁,通过对普通控制信道进行解码及解调来判明。因此,特定控制信道不需要全体用户进行解码,仅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进行解码即可。再有,有关特定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率和调制方式在通信中被适当变更,而有关普通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率和调制方式也可以被固定。但是,为了确保一定级别以上的信号质量,期望进行发送功率控制(TPC)。在实施了纠错编码后,以良好的资源块来传输特定控制信道。因此,通过进行删截(puncturing),下行数据量也可以降低到某个较低程度。
图5A表示一例下行控制信令信道的种类及信息项目。在下行控制信令信道中,包含广播信道(BCH)、专用L3信令信道(高位层控制信道或高层控制信道)及L1/L2控制信道(低层控制信道)。在L1/L2控制信道中不仅包含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信息,也可以包含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信息。此外,在L1/L2控制信道中也可以包含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同时分配用户数等)。以下,概略说明在各个信道中所传输的信息项目。
(广播信道)
广播信道用于将小区内不变的信息或以仅低速变化的信息通知给通信终端(无论移动终端还是固定终端都可以,也可以称为用户装置)。例如,以1000ms(1秒)左右的周期变化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广播信息来通知。在广播信息中,也可以包含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同时分配最大用户数、资源块配置信息及MIMO方式信息。同时分配最大用户数(用户复用数)表示在一个子帧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多少份的控制信息被复用。该数也可以用对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分别地指定(NUMAX,NDMAX),也可以用合并了上下链路所得的合计数(Nall)来表现。
传输格式由数据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确定。也可以通知数据量而取代信道编码率。这是因为根据数据调制方式和数据量可以唯一地导出信道编码率。再有,该传输格式也可以在后述的L1/L2控制信道内(部分0)通知。
同时分配最大用户数表示在1TTI中,用一个以上的FDM、CDM及TDM可进行复用的最大数。该数在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资源块配置信息是用于确定在该小区所使用的资源块的频率、时间轴上的位置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频分复用(FDM)方式,可利用集中式(localized)FDM方式和分布式(distributed)FDM方式两种。在集中式FDM方式中,在频率轴上对局部性良好的信道状态的用户优先地分配连续的频带。该方式在移动性较小的用户的通信、高质量且大容量的数据传输等方面是有利的。在分布式FDM方式中,生成下行信号,以在遍及较宽频带断续地具有多个频率分量。该方式在移动性较大的用户的通信、语音分组(VoIP)那样的周期性且较小的数据量的数据传输等方面是有利的。无论使用哪个方式,频率资源根据确定连续的频带或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信息而进行资源的分配。
如图5B上侧所示,例如,在集中式FDM方式中,用‘4号’确定了资源时,物理资源块号码4的资源被使用。在如图5B下侧所示的分布式FDM方式中,在用‘4号’确定了资源时,物理资源块2、8两个的左半部分被使用。在图示的例子中,一个物理资源块被分割为两个。分布式FDM方式中的附带号码和分割数也可以对每个小区不同。因此,资源块配置信息通过广播信道而通知给小区内的通信终端。
MIMO方式信息,在对基站准备多个天线时,表示执行了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Single User-Multi Input Multi Output)方式或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Multi-User-MIMO)方式的哪一个方式。SU-MIMO方式是一台多个天线的通信终端和多个天线的基站进行通信的方式,MU-MIMO方式是多个通信终端同时与基站进行通信的方式。
在下行链路的MU-MIMO方式中,发往某一用户装置UEA的信号从基站的一个以上的天线(例如,两天线内的第1天线)发送,发往另一用户装置UEB的信号从另外的一个以上的天线(例如,两天线内的第2天线)发送。在上行链路的MU-MIMO方式中,用基站的多个天线同时接收来自某一用户装置UEA的信号和来自另一用户装置UEB的信号。来自各个用户装置的信号也可以用对每个用户装置分配的基准信号来区分。在该目的的基准信号中,期望利用CAZAC(Const Amplitude Zero Auto-Corelation;恒包络零自相关)码序列。CAZAC码序列具有即使是同一序列,如果循环移位量不同则相互正交的性质,例如,可以简单地准备正交序列。
(专用L3信令信道)
专用L3信令信道也用于将例如1000ms周期那样的低速变化的信息通知给通信终端。广播信道被通知给小区内的所有通信终端,但专用L3信令信道仅通知给特定的通信终端。在专用L3信令信道中,包含FDM方式的类别及持续调度信息。专用L3信令信道也可以被分类为特定控制信道。
FDM方式的类别指示以集中式FDM方式或分布式FDM方式的哪个方式来复用特定的各个通信终端。
持续的调度信息,在进行持续(Persistent)调度时,确定上行或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所使用的资源块等。
(L1/L2控制信道)
在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不仅包含与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有关的信息,而且也可以包含与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有关的信息。而且,也可以包含表示了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的信息比特(部分0)。与下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有关的信息如下那样可以分类为部分1、部分2a及部分2b三种。部分1及部分2a可以分类为普通控制信道,部分2b可以分类为特定控制信道。
(部分0)
在部分(part)0信息(以下,为了简化,称为‘部分0’)中,包含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同时分配用户数或全体的控制比特数)。在由广播信道通知的信息作为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时,在部分0中,包含同时分配用户数(或全体的控制比特数)。
L1/L2控制信道所需的码元数依赖于同时复用用户数及进行复用的用户的接收质量。如图5C左侧所示,典型地使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足够大。在变更码元数时,根据由广播信道通知的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例如可以按1000ms(1秒)左右的周期来控制。但是,如图5C右侧所示,如果同时复用用户数较小,则作为控制信道的必要的码元数较少即可。因此,在较短的周期中同时复用用户数及进行复用的用户的接收质量变化时,若用于L1/L2控制信道的资源仍然被确保得相当多,则有产生过多的浪费的顾虑。
为了降低这样的L1/L2控制信道的浪费,在L1/L2控制信道内,也可以进行部分0(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同时分配用户数(或全体的控制比特数))的通知。通过在L1/L2控制信道内通知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与利用广播信道的通知相比,可以在较短的周期变更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在一个子帧中L1/L2控制信道占有的码元数被制约于某个选择支的范畴时,通过确定该选择支的哪一个被使用,可以确定传输格式。例如,如后述那样,在准备了4图案(pattern)的传输格式时,该部分0信息也可以用2比特来表现。
(部分1)
在部分1中,包含寻呼指示符(PI)。各个通信终端通过对寻呼指示符(paging indicator)进行解调,能够确认是否进行对本终端的呼叫。更具体地说,通信终端确认在寻呼指示符中是否有对本终端分配的组号,并在发现了该组号时对寻呼信道(PCH)进行解调。假设PI和PCH之间的位置关系已知。通信终端通过确认在寻呼信道(PCH)中是否有本终端的识别信息(例如,本终端的电话号码),可以调查有无呼入。
作为用L1/L2控制信道来发送寻呼指示符(PI)的方式,可考虑(1)利用在L1/L2控制信道中对用于PI而专门准备的信息部分的方式,(2)不准备那样的专用的信息部分的方式。
图5D表示一例用(1)的方式传输寻呼指示符的情况。一个子帧包含时间上一连串的规定个数(例如,10个)的OFDM码元,例如开头的三个码元被分配给公共控制信息等。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系统频带的中心频率附近的某个频带中,部分0及寻呼指示符的信息以分布式FDM方式被映射。在其他部分中与下行链路(DL)及上行链路(UL)有关的控制信息以分布式FDM方式被映射。此外,这些控制信息和寻呼信道(PCH)被时分复用。在该方式中,规定的频带定期或不定期地被确保为寻呼指示符专用。
(2)在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多个规定的大小的单位信息部分,该单位信息部分的个数被容许至由广播信息所指定的最大数。单位信息部分的各个部分包含与某个特定的用户装置有关的控制信息,通常,包含用户识别信息(UE-ID)、资源分配信息等。也可考虑将这样的单位信息部分的任何一个定期或不定期地使用于寻呼指示符,而不确保对寻呼指示符(PI)专用的资源。但是,必须适当地区分某个单位信息部分是否包含发往特定的用户装置的信息或是否包含寻呼指示符。例如,也可以准备对寻呼指示符专用的识别信息(PI-ID)。这种情况下,用户装置根据广播信息等已知PI-ID是什么。
各个单位信息部分的比特数可以完全相同地维持,也可以不同。如后述那样,对公共控制信息中的各个用户的每个用户,MCS可变地受到控制时(L1/L2控制信道的MCS对每个用户可变地受到控制时),依赖于MCS级别(level),比特数或许改变。
图5E表示单位信息部分定期或不定期地被利用于寻呼指示符的情况。在各个用户装置对该单位信息部分进行了解码时检测PI-ID时,将该单位信息部分作为寻呼指示符来处理(在该单位信息部分中,确认发往本终端的组ID是否呈现,如果发现它则PCH被确认)。在单位信息部分被利用于寻呼指示符时,从迅速地检测有无呼入的观点来看,期望寻呼指示符包含在开头的单位信息部分中。
(部分2a)
在部分2a中,包含下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分配持续时间(timelength)及MIMO信息。
下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确定包含了下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块。关于资源块的确定,可使用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位图(bitmap)方式、树分支号码方式等。
分配持续时间表示下行数据信道哪种程度的期间连续地被传输。资源分配内容最频繁地改变的情况为每个TTI,但从削减开销的观点来看,也可以遍及多个TTI以相同资源分配内容来传输数据信道。
在通信中使用MIMO方式时,MIMO信息指定天线数、流(stream)数等。流数也可以称为信息序列数。天线数及流数可以为合适的任何数,而作为一例,也可以为四个。
再有,在部分2a中不必包含用户识别信息,例如也可以包含16比特的用户识别信息的全部或一部分。
(部分2b)
在部分2b中,包含了使用MIMO方式时的预编码信息、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混合重发控制(HARQ)信息及CRC信息。
使用MIMO方式时的预编码信息,确定多个天线的各个天线所使用的加权系数。通过调整各个天线所采用的加权系数(预编码矢量),从而通信信号的方向性被调整。接收端(用户装置)需要进行与这样的方向性对应的信道估计。
图5F表示预编码矢量WA、WB分别被设定的情况,以在四个流内流1、2(码字1)面向用户装置A(UEA),流3、4(码字2)面向用户装置B(UEB)。基准信号以无方向性方式被发送。对用户装置A、B分别通知各自的预编码矢量WA、WB。用户装置A在接收基准信号时考虑预编码矢量WA造成的权重,并且在接收或接收后导入权重。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有关面向用户装置A的信号的信道估计。用户装置B也同样地在接收基准信号时考虑预编码矢量WB造成的权重,并且在接收或接收后导入权重。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有关面向用户装置B的信号的信道估计。
下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由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确定。也可以通知数据量或有效载荷量(payload size),取代信道编码率。因为根据数据调制方式和数据量能够唯一地导出信道编码率。作为一例,传输格式也可以用8比特来表现。
混合重发控制(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信息包含下行分组的重发控制所需的信息。具体地说,重发控制信息包含处理号码、表示分组合成法的冗余版本信息、以及用于辨别是新分组还是重发分组的新旧指示符(New Data Indicator)。作为一例,混合重发控制信息也可以用6比特来表现。
在差错检测中使用循环冗余校验法时,CRC信息表示卷积了用户识别信息(UE-ID)的CRC校验比特。
与上行链路的数据传输有关的信息能够以下那样分类为部分1至部分4的四种。这些信息原则上可以分类给普通控制信道,但对资源分配给用于下行数据信道的通信终端,也可以作为特定控制信道来传输。
(部分1)
在部分1中,包含对于过去的上行数据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送达确认信息表示肯定响应(ACK),即表示在分组中没有差错或即使有差错也在容许范围内,以及否定响应(NACK),即表示在分组中有超过容许范围的差错。送达确认信息实质上也可以用1比特来表现。
(部分2)
在部分2中,包含对于将来的上行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该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发送功率信息及CRC信息。
资源分配信息确定在上行数据信道的发送上可使用的资源块。关于资源块的确定,可使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位图方式、树分支号码方式等。
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由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确定。也可以通知数据量或有效载荷量,取代信道编码率。因为可以根据数据调制方式和数据量而唯一地导出信道编码率。作为一例,传输格式也可以用8比特来表现。
发送功率信息表示应该以哪个级别的功率来发送由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信道。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上行导频信道例如以数微秒左右的比较短的周期Tref反复地从通信终端被发送到基站。上行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Pref根据由基站装置通知的发送功率控制信息(TPC命令)而以周期Tref以上的较长周期TTPC被更新,以使其在以前发送的上行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以上或以下。以上行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Pref相加了由基站通知的第1偏置(offset)功率ΔL1L2所得的功率来发送上行L1/L2控制信道。以上行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Pref相加了由基站通知的第2偏置功率Δdata所得的功率来发送上行数据信道。与这样的数据信道有关的偏置功率Δdata包含在后述的部分4的发送功率信息中。此外,用于更新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的TPC命令也包含在部分4中。
第1偏置功率信息ΔL1L2可以不改变地维持,也可以可变地控制。在后者的情况下,也可以作为广播信息BCH或作为第3层信令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第2偏置功率信息Δdata也可以用L1/L2控制信号通知给用户装置。也可以决定第1偏置功率信息ΔL1L2,以使第1偏置功率也根据控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量的多少而增减。也可以决定第1偏置功率信息ΔL1L2,以使其根据控制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好坏而不同。也可以决定第2偏置功率Δdata,以使其根据数据信号的接收质量的好坏而不同。依从来自通信终端所在小区的周边小区的低功率化请求(过载指示符),也可以用比上行导频信道的发送功率Pref及第2偏置功率Δdata之和少的功率来发送上行数据信道。
在差错检测中使用循环冗余校验法时,CRC信息表示卷积了用户识别信息(UE-ID)的CRC校验比特。再有,在与随机接入信道(RACH)对应的响应信号(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作为UE-ID,也可以使用RACH前置码的随机ID。
(部分3)
在部分3中,包含与上行信号有关的发送定时控制比特。该比特是用于获得与小区内的通信终端间的同步的控制比特。如果对下行数据信道分配了资源块,则该信息可以作为特定控制信息来通知,也可以作为普通控制信息来通知。
(部分4)
部分4包含与通信终端的发送功率有关的发送功率信息,该信息表示,没有将资源分配用于上行数据信道的传输的通信终端,例如为了报告下行链路的CQI而应该以哪个级别的功率发送上行控制信道。上述偏置功率ΔL1L2及TPC命令包含在该部分4的信息中。
图4B与图4A同样,表示与一个频率块有关的信号处理要素,但在具体地明确表示各个控制信息的方面,可看出与图4A不同。图4A及图4B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要素。在图中,‘资源块内映射’表示被限定映射到对特定的通信终端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资源块外映射’表示被映射在包含了多个资源块的频率块全域中。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在频率块全域被发送而作为普通控制信道。如果资源被分配用于下行数据信道,则与L1/L2控制信道内的上行数据传输有关的信息(部分1~4),用该资源来发送而作为特定控制信道,如果不是如此,则在频率块全域被发送而作为普通控制信道。
图7A表示数据信道及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子。图示的映射例子是与一个频率块及一个子帧有关的映射,大致相当于第1复用单元1-x的输出内容(但是,导频信道等由第3复用单元38复用)。一个子帧例如可以对应于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也可以对应于多个TTI。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频率块中包含七个资源块RB1~RB7。这七个资源块通过图3A的频率调度单元32而被分配给信道状态良好的终端。
普通控制信道等、导频信道等及数据信道等大致被时分复用。普通控制信道(包含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遍及频率块的全域而被分散映射。即,普通控制信道遍及七个资源块占有的整个频带被分散。在图示的例子中,普通控制信道(包含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和其他控制信道(除去特定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在其他信道中例如也可以包含同步信道等(这样的信道的区别不是必须的,同步信道也可以包含在普通控制信道中)。特别地,由于需要缩短延迟时间,所以最好是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复用到开头的OFDM码元。在图示的例子中,普通控制信道及其他控制信道被频率复用,以使这些控制信道各自具有隔开一些间隔排列的多个频率分量。这样的复用方式被称为分布式频分复用(distributed FDM)方式。分布式FDM方式在获得频率分集效应方面是有利的。频率分量之间的间隔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同。无论怎样,关键是普通控制信道遍及多个资源块全域(在实施例中为系统频带全域)被分散。而且,为了应对用户复用数的增加,也可以采用作为其他方法的CDM方式。在CDM方式中,具有频率分集效应更大的优点,而另一方面,也有因扰乱正交性而产生接收质量劣化的缺点。
在图示的例子中,导频信道等也遍及频率块全域被映射。从正确地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频率分量的信道估计等的观点来看,如图所示,期望导频信道在较宽范围被映射。
在图示的例子中,资源块RB1、RB2、RB4被分配给用户1(UE1),资源块RB3、RB5、RB6被分配给用户2(UE2),资源块RB7被分配给用户3(UE3)。如上所述,这样的分配信息包含在普通控制信道中。而且,如上所述,在对用户1分配的资源块内的资源块RB1的开头,被映射与用户1有关的特定控制信道。在对用户2分配的资源块内的资源块RB3的开头,被映射与用户2有关的特定控制信道。在对用户3分配的资源块内的资源块RB7的开头,被映射与用户3有关的特定控制信道。在图中,关键要留意用户1、2、3的特定控制信道占有的大小被不均匀地描绘。这表示特定控制信道的信息量因用户而不同。特定控制信道限定于数据信道所分配的资源块进行局部地映射。在这方面,与遍及各种各样的资源块而被分散映射的分布式FDM不同,这样的映射方式也称为集中式频分复用(localized FDM)。
图7B表示普通控制信道的另一映射例子。用户1(UE1)的特定控制信道只被映射到图7A中一个资源块RB1,而在图7B中遍及资源块RB1、RB2、RB4全体(对用户1分配的全体资源块),以分布式FDM方式离散地分散进行映射。此外,与用户2(UE2)有关的特定控制信道也与图7A所示的情况不同,遍及资源块RB3、RB5、RB6全体进行映射。用户2的特定控制信道和共享数据信道被时分复用。这样,各个用户的特定控制信道和共享数据信道,在对各个用户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全体或一部分中也可以按时分复用(TDM)方式和/或频分复用方式(包含集中式FDM方式及分布式FDM方式)被复用。通过遍及2个以上的资源块来映射特定控制信道,也可以对于特定控制信道期待频率分集效应,可以提高特定控制信道的进一步的信号质量。
下面说明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信息的具体格式。
图7C表示L1/L2控制信道的格式例子。在图示的例子中,准备4图案作为L1/L2控制信道的格式,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或同时分配用户数)对每个图案不同。使用4图案内的哪个图案,由部分0信息来通知。关于L1/L2控制信道,在通信终端使用以广播信道通知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时,根据同时分配用户数,L1/L2控制信道所需的码元数根据MCS级别而不同。为了识别它,设置控制比特(图7C中为2比特)作为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0信息。例如通过将00的控制比特作为部分0的信息来通知,在通信终端对该控制比特进行解码而可以知道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为100。再有,图7C的开头的2比特相当于部分0,可变的控制信道相当于普通控制信道(下行的情况下为部分1及部分2a)。此外,在图7C中,MCS由广播信道通知,但MCS也可以由L3信令信道通知。
图7D表示将各个MCS的同时分配用户数以部分0通知时的L1/L2控制信道的格式例子。从预先决定了种类的MCS之中,根据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而使用合适的MCS时,根据通信终端的接收质量而改变L1/L2控制信道所需的码元数。为了识别该接收质量,作为L1/L2控制信道的部分0的信息,设置控制比特(图7D中为8比特)。在图7D中,作为一例,表示了存在四种MCS,各个MCS的同时分配用户数的最大值为3的情况。由于同时分配用户数为0~3,所以该信息可以用2比特表示(00=0用户,01=1用户,10=2用户,11=3用户)。由于对于各个MCS需要2比特,所以这种情况的部分0为8比特。例如,通过将01100001的控制比特作为部分0的信息来通知,从而通信终端能够基于该控制比特而知道与自己的接收质量对应的控制信息(下行的情况为部分2a)。在图示的例子中,基于01,10,00,01的信息,知道用户复用数为1、2、0、1。若接收质量的好坏以四级(最低、低、中、高)表现,则这些级与接收质量为低、中、最低、高对应,这种关系也被反映在MCS中(越是高质量,使用越高的MCS,复用数也变大)。
图7E表示三扇区结构情况下的L1/L2控制信道内的信息比特(部分0)的映射的例子。在三扇区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发送表示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的信息比特(部分0)而准备三种图案,也可以分配给各个扇区,以使各个图案在频域不重叠。通过选择图案,以使相邻扇区(或小区)中的发送图案相互不同,可获得干扰协调(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的效果。
图7F表示各种各样的复用方法的例子。在上述例子中,各种各样的普通控制信道以分布式FDM方式进行复用,但也可以使用码分复用(CDM)方式和时分复用(TDM)方式那样的合适的各种各样的复用方法。图7F(1)表示以分布式FDM方式进行复用的情况。通过采用对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进行确定的号码1、2、3、4,能够使各个用户的信号适当地正交。但是,如本例那样,也可以不规则地进行。此外,通过在相邻的小区间使用不同的规则,可以将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时的干扰量随机化。图7F(2)表示以码分复用(CDM)方式进行复用的情况。通过使用代码1、2、3、4,可以使各个用户的信号适当地正交。该方式从有效地降低其他小区干扰的观点来说较理想。图7F(3)表示用户复用数以分布式FDM方式改变为3时的情况。通过将确定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号码1、2、3进行再定义,可以使各个用户的信号适当地正交。在同时分配用户数低于最大数时,如图7F(4)所示,基站也可以增加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这是因为从提高接收信号质量的观点来看较理想,但这样的发送在小区边缘进行时有对其他小区增加干扰的顾虑。此外,CDM和FDM的混合方式也可以适用。
可是,有关部分0信息的传输方法,部分0信息中所采用的MCS(调制方式和信道编码率的组合)及发送功率双方可以被固定地维持,也可以MCS被固定地维持而发送功率被可变地控制。而且,对于小区中所在的所有用户,部分0信息可以被共用地维持,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也可以因用户而不同。例如,对于基站附近的用户,通过将部分0信息的内容进行各种各样适当变更,从而传输格式被最佳化,而对于小区边缘的用户,也可以不变更传输格式(也可以固定地维持)。但是,表示各个用户是否属于小区边缘的组的信息,例如需要通过下行L1/L2控制信道通知给用户。如果不属于小区边缘的组,则部分0信息通过适当(极端地为每个TTI)变更的传输格式来通知,如果属于小区边缘的组,则控制信息通过固定的传输格式来通知。
图7G表示基站附近仅存在用户1~4时的L1/L2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子。图中的数字对应于各个用户,例如‘1’对应于用户1。对用户1~4,通过部分0信息例如每个TTI通知传输格式。图7H表示除了基站附近的用户1~4以外,在小区边缘也存在用户11~14时的L1/L2控制信道的映射例子。对于用户11~14,不进行有关传输格式的明确表示的通知,而使用预先决定的传输格式。对用户1~4,通过部分0信息,明确表示地通知与预先决定的传输格式相同的传输格式。
图7I表示将多个用户进行复用时的普通控制信道的复用例子。L1/L2控制信道在各个子帧中被映射到3OFDM码元以内。
例如,L1/L2控制信道所分配的副载波构成多个控制资源块(ControlResource block)。例如,1控制资源块由X副载波(X为X>0的整数)构成。该值X根据系统频带等而准备最佳的值。多个控制资源块使用FDM或CDM和FDM的混合。在多个OFDM码元用于L1/L2控制信道时,各个控制资源块被映射到所有的OFDM码元。该控制资源块数由广播信道来通知。
控制信道进行QPSK或16QAM数据调制。在使用多个编码率时(R1、R2、...、Rn)时,Rn设为R1/n。即使在上行链路调度信息和下行链路调度信息为不同的比特数时,通过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而使用同一大小的控制资源块。
图8A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移动终端的部分方框图。图8A中描绘了载波频率调谐单元81、滤波单元82、循环前缀(CP)除去单元83、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84、CQI测量单元85、广播信道(或寻呼信道)解码单元86、普通控制信道(部分0)解码单元87-0、普通控制信道解码单元87、特定控制信道解码单元88及数据信道解码单元89。
载波频率调谐单元81适当地调整接收频带的中心频率,以便可以接收对终端所分配的频率块的信号。
滤波单元82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
循环前缀除去单元83从接收信号中除去保护间隔,并从接收码元中提取有效码元部分。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84将有效码元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并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
CQI测量单元85测量在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导频信道的接收功率电平,将测量结果作为信道状态信息CQI反馈到基站。对频率块内的所有资源块的每一个进行CQI,这些测量出的全部CQI被报告给基站。
广播信道(或寻呼信道)解码单元86对广播信道进行解码。在包含寻呼信道时,寻呼信道也被解码。
普通控制信道(部分0)解码单元87-0对L1/L2控制信道内的部分0的信息进行解码。通过该部分0,能够识别普通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
普通控制信道解码单元87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普通控制信道进行解码,并提取调度信息。在调度信息中,包含表示了是否对发往该终端的共享数据信道分配资源块的信息,在分配的情况下表示资源块号码的信息等。
特定控制信道解码单元88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特定控制信道进行解码。特定控制信道包含与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数据调制、信道编码率及HARQ的信息。
数据信道解码单元89基于从特定控制信道中提取出的信息,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共享数据信道进行解码。也可以根据解码结果,对基站报告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
图8B与图8A同样,表示移动终端的部分方框图,但在具体地明确表示各个控制信息方面,可看到与图8A不同。在图8A及图8B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要素。在图中,‘资源块内解映射’表示提取被限定映射到对特定的特定通信终端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中的信息。‘资源块外解映射’表示提取被映射在包含多个资源块的频率块全域中的信息。
图8C表示与图8A的接收单元相关联的要素。在本发明中不是必须的,但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时进行利用两天线的天线分集接收。由两个天线接收到的下行信号分别被输入到RF接收电路(81、82),除去保护间隔(循环前缀)(83),并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84)。由各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由天线分集合成单元进行合成。合成后的信号提供给图8A的各个解码单元或图8B的分离单元。
图9A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作为一例,假设带有能够以1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UE1的用户,进入了以2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小区或扇区。假设通信系统的最低频带为5MHz,如图2所示那样,全频带分成四个频率块1~4。
在步骤S11中,终端UE1接收来自基站的广播信道,确认本台可使用的频率块有多少。也可以用包含全部20MHz的频带的中心频率的5MHz的频带来发送广播信道。由此,可接收带宽不同的所有终端都能够简单地接收广播信道。广播信道对于能够以1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用户,许可频率块(1,2)、(2,3)或(3,4)那样的相邻的两个频率块的组合使用。可以许可使用这些全部频率块,或者也可以限制任一个的组合使用。作为一例,假设许可使用频率块2、3。
在步骤S12中,终端UE1接收下行导频信道,测量与频率块2、3有关的接收信号质量。对各个频率块中包含的多个资源块的每一个进行测量,这些测量出的全部结果作为信道状态信息CQI被报告给基站。
在步骤S21中,基站基于从终端UE1及其他终端所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CQI,对每个频率块进行频率调度。发往UE1的数据信道从频率块2或3传输的事实,由频率块分配控制单元(图3A的31)确认及管理。
在步骤S22中,基站根据调度信息而对每个频率块生成控制信令信道。在控制信令信道中包含公共控制信道(普通控制信道)及特定控制信道。
在步骤S23中,根据调度信息,从基站对每个频率块发送控制信道及共享数据信道。
在步骤S13中,终端UE1接收由频率块2及3传输的信号。
在步骤S14中,终端UE1从由频率块2及3接收到的控制信道的部分0中识别公共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
在步骤S15中,将公共控制信道从由频率块2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中分离,并对其进行解码,提取调度信息。同样地,也将公共控制信道从由频率块3接收到的控制信道中分离,并对其进行解码,提取调度信息。在任何一个调度信息中,都包含表示了资源块是否被分配给发往终端UE1的共享数据信道的信息,并包含表示了在分配的情况下资源块号码的信息等。在任何的资源块都没有分配给发往本台的共享数据信道时,终端UE1返回到等待接收状态,等待接收控制信道。在任何一个资源块分配给了发往本台的共享数据信道时,终端UE1在步骤S16中将接收信号中包含的特定控制信道进行分离,并对其进行解码。特定控制信道包含与共享数据信道有关的数据调制、信道编码率及HARQ的信息。
在步骤S17中,终端UE1基于从特定控制信道提取出的信息,对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共享数据信道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结果,也可以对基站报告肯定响应(ACK)或否定响应(NACK)。以后重复同样的步骤。
图9B及图9C表示与步骤S14-S16有关的步骤细节。图9B是表示并行方式的接收动作例子的流程图。在步骤S1中确认公共控制信息中的部分0信息。例如,确认表示部分0信息的2比特的值,确定L1/L2控制信道的图案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个。
在步骤S2中,根据所确定的图案,确定L1/L2控制信道的一个子帧中的码元数等。假设在广播信息中分别对上下链路通知了同时分配最大用户数NUMAX、NDMAX。基于一个子帧中的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和同时分配最大用户数,导出每一用户的数据量。
在步骤S3-1~NDMAX的各个步骤中,对在步骤S2中导出的每一用户的数据量,进行解调。该一个数据量的信息部分相当于与寻呼指示符的说明(图5E)关联论述的单位信息部分。这些步骤将各个单位信息作为与下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实际上,预想仅最大用户复用数NDMAX以下的用户进行通信。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这些处理并行地进行,所以处理时间仅需要对一个单位信息部分进行解调的时间即可。
在步骤S4中,通信终端确认是否存在发往本终端的下行通信用控制信息。
在步骤S5-1~NUMAX的各个步骤中,对在步骤S2中导出的每一用户的数据量,进行解调。这些步骤S5-1~NUMAX与步骤S3-1~NDMAX不同,将单位信息部分作为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这种情况下,与下行链路有关的单位信息部分、以及与上行链路有关的单位信息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数据量,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数据量。这种情况下,也预想实际上仅最大用户复用数NUMAX以下的用户进行通信。由于这些处理并行地进行,所以处理时间仅需要对一个单位信息部分进行解调的时间即可。
在步骤S6中,通信终端确认是否存在发往本终端的上行通信用控制信息。
在上述例子中,分别对上下链路指定了最大用户复用数。但是,如上述那样,也可以考虑在广播信息中仅指定了合并上下链路的合计数(Nall)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清楚Nall内多少个为止是用于上行或下行,所以单位信息部分的解调,对于下行链路需要在步骤S3的阶段重复进行合计数Nall。同样地,对于上行链路,也需要在步骤S5的阶段重复进行合计数Nall的解调。因此,通信终端中的解调次数或许增加很多,但这样能够减少表示了必须用广播信息通知的用户复用数的信息量(与通知NDMAX及NUMAX双方相比,仅通知Nall的方法用较少的信息量即可)。
图9C是表示串行方式的接收动作例子的流程图。与图9B的情况同样,在步骤S1中确认公共控制信息中的部分0信息。此外,在步骤S2中,根据特定后的图案,确定L1/L2控制信道的一个子帧中的码元数等。基于一个子帧中的L1/L2控制信道的码元数和同时分配最大用户数,导出每一用户的数据量。
在步骤S3中,指定运算次数的参数被设定为初始值(n=0)。
在步骤S4中,对步骤S2中导出的每一用户的数据量,进行解调。该步骤将各个单位信息部分作为与下行链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在步骤S5中确认是否获得发往本终端的下行通信用控制信息。如果没有获得,则流程进至步骤S6,将参数的值增加1,并返回到步骤S4,对其他的单位信息部分进行解调。以后,重复同样的步骤,直至产生取得了发往本终端的下行通信用控制信息或参数达到了最大值NDMAX的其中一个事件为止。
在步骤S7中,指定运算次数的参数再次被设定为初始值(n=0)。
在步骤S8中,对步骤S2中导出的每一用户的数据量,进行解调。该步骤将各个单位信息部分作为与上行链路相关联的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在步骤S9中,确认是否获得了发往本终端的上行通信用控制信息。如果没有获得,则流程进至步骤S10,将参数的值增加一个,并返回到步骤S8,对其他的单位信息部分进行解调。以后,重复同样的步骤,直至产生取得了发往本终端的上行通信用控制信息或参数达到了最大值NUMAX的其中一个事件为止,于是流程结束。
在图示的例子中,由于这些单位信息部分的解调串行地进行,所以处理时间最短需要对下行单位信息部分进行一次解调和对上行单位信息部分进行一次解调那样程度的时间,最长需要对下行单位信息部分进行NDMAX次解调和对上行单位信息部分进行NUAMX次解调那样程度的时间。
关于本例子,也考虑通过广播信息仅指定了合并上下行链路的合计数(Nall)的情况。由于不清楚Nall内多少个为止是用于上行或下行,所以单位信息部分的解调,对于下行链路需要在步骤S5的阶段重复进行合计数Nall以下的数。同样地,对于上行链路,也需要在步骤S9的阶段重复进行合计数Nall以下数的解调。因此,通信终端中的解调次数或许增加很多,但这样能够减少表示了必须用广播信息通知的用户复用数的信息量(与通知NDMAX及NUMAX双方相比,仅通知Nall的方法用较少的信息量即可)。
实施例2
普通控制信道(包含部分0)是所有用户需要的信息,由于基于该普通控制信道对数据信道进行解码,所以对普通控制信道进行差错检测(CRC)编码及信道编码。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说明有关该差错检测编码及信道编码的具体例子。图4B是对应于将L1/L2控制信息(部分0)和L1/L2控制信息(部分2a及2b)分别地进行信道编码的结构的图(对于各自的控制信息,具有信道编码、扩频和数据调制单元41、42-A)。以下说明有关它的替代结构。
图10A表示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合并后进行差错检测编码,并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分别进行信道编码的情况。通信终端UE1及UE2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合并后进行差错检测,基于部分0,从部分2a及2b之中使用本通信终端用的L1/L2控制信道。
与部分0的控制比特比较,由于部分0的差错检测(CRC)码有变大的可能性,所以这种情况下能够降低差错检测编码的开销。
图10B表示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分别进行差错检测编码,并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分别进行信道编码的情况。与图10A的情况比较,开销变大,但具有在部分0的差错检测失败时,不需要进行部分2a及2b的处理的优点。
图10C表示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合并后进行差错检测编码,并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合并后进行信道编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将部分0和部分2a及2b合并后进行解码,则不能提取部分0的信息,但具有信道编码率的效率提高的优点。
图10A~图10C中说明了有关部分0和部分2a及2b的差错检测编码及信道编码,但对部分2a及2b以外的普通控制信道也同样可采用。
实施例3
可是,从提高控制信道的接收信号质量的观点来看,期望进行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使用发送功率控制(TPC: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及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and Coding)控制作为进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图11表示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通过控制下行链路信道的发送功率而谋求在接收端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更具体地说,由于预想对于距基站较远的用户1的信道状态较差,所以用较大的发送功率发送下行链路信道。相反,对于距基站较近的用户2,预想其信道状态较好。这种情况下,若增大了对用户2的下行链路信道的发送功率,对于用户2的接收质量或许良好,但对于其他用户,干扰增大。由于用户2的信道状态良好,所以即使减小发送功率,也可以确保所要求的质量。因此,这种情况下用比较小的发送功率发送下行链路信道。在单独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时,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被固定地维持,在发送端及接收端使用已知的组合。因此,由于在发送功率控制的基础上对信道进行解调,所以不需要其他途径通知调制方式等。
图12表示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的情况,通过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而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式及编码方式的双方或一方,从而谋求达到接收端的所要求的质量。更具体地说,若来自基站的发送功率固定,则预想对于距基站较远的用户1的信道状态较差,所以调制级数(modulation level)设定得小和/或信道编码率也设定得小。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对于用户1的调制方式上使用QPSK,每1码元传输2比特的信息。相对于此,对于距基站较近的用户2,预想其信道状态较好,调制级数被设定得大和/或信道编码率也被设定得大。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对于用户2的调制方式上使用16QAM,每1码元传输4比特的信息。由此,对于信道状态较差的用户,能够通过提高可靠性而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对于信道状态较好的用户,能够维持所要求的质量,并且提高吞吐量。在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中对接收到的信道进行解调时,由于该信道中所实施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码元数等信息是必要的,所以需要将该信息通过某种手段通知给接收端。此外,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每1码元可传输的比特数不同,所以如果信道状态较好,则用较少的码元数能够传输信息,相反,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要较多的码元数。
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对于普通的用户必须进行解码的普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对于分配了资源块的特定的用户进行解码就可以的特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及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的一方或双方。具体地说,考虑以下三个方法。
(1)TPC-TPC
在第1方法中,对普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对特定控制信道也只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由于在发送功率控制中,调制方式等被固定,所以如果信道被良好地接收,则能够对其解调而不进行有关调制方式等的事先通知。普通控制信道分散遍及在全体频率块中,所以在全部频率范围内以相同的发送功率来发送。对此,与某一用户有关的特定控制信道仅占有与该用户有关的特定的资源块。因此,也可以根据分配了资源块的各个用户而单独地调整特定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以使接收信号质量良好。例如,在图7A、图7B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以发送功率P0发送普通控制信道,以与用户1相配的发送功率P1发送用户1(UE1)的特定控制信道,以与用户2相配的发送功率P2发送用户2(UE2)的特定控制信道,以与用户3相配的发送功率P3发送用户3(UE3)的特定控制信道。其中,也可以以相同或不同的发送功率PD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部分。
如上所述,普通控制信道中普通的所有用户都必须进行解码。但是,传输控制信道的主要目的是,对实际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通知有要接收的数据及它的调度信息等。因此,发送普通控制信道时的发送功率也可以调整,以根据分配了资源块的用户来满足所要求的质量。例如,在图7A、图7B的例子中,在分配了资源块的所有用户1、2、3都位于基站的附近时,也可以将普通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P0设定得比较小。这种情况下,用户1、2、3以外的例如小区边缘的用户或许不能良好地解码普通控制信道,但这些用户中没有被分配资源块,所以没有实际危害。
(2)TPC-AMC
在第2方法中,对普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对特定控制信道仅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在进行AMC控制时,一般地,需要事先通知调制方式等。在本方法中,有关特定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等信息包含在普通控制信道中。因此,各个用户首先接收普通控制信道,并进行解码及解调,判定有无发往本台的数据。如果存在这种数据,则除了提取调度信息之外,还提取有关特定控制信道中采用的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及码元数等信息。然后,根据调度信息及调制方式等信息,将特定控制信道解调,获得共享数据信道的调制方式等信息,并将共享数据信道解调。
控制信道与共享数据信道相比,并不那么需要较高吞吐量地传输。因此,在对普通控制信道进行AMC控制时,调制方式等的组合总数也可以比共享数据信道用的调制方式等的组合总数少。作为一例,作为普通控制信道的AMC的组合,也可以是调制方式被固定为QPSK,编码率以7/8、3/4、1/2、1/4那样来变更。
根据第2方法,可以将普通控制信道的质量在所有用户内确保一定级别以上,并且使特定控制信道的质量良好。这是因为特定控制信道通过特定的各自通信终端被映射到信道状态较好的资源块中,并且使用合适的调制方式和/或编码方式。通过在控制信道内,对特定控制信道的部分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能够提高该部分的接收质量。
再有,也可以明显较少地限定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数,并在接收端对于所有组合试行解调。最终采用能够良好地解调的内容。于是,即使事先不通知与调制方式等有关的信息,也可以进行某种程度的AMC控制。
(3)TPD-TPC/AMC
在第3方法中,对普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对特定控制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及自适应调制编码控制的双方控制。如上所述,在进行AMC控制时,原则上需要事先通知调制方式等。此外,从即使有较大变动的衰落也要确保所要求的质量的观点来看,期望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率的组合总数较多。但是,若该总数较多,则调制方式等的决定处理也变复杂,通知所要求的信息量也变多,运算负担及开销增大。在第3方法中,除了AMC控制以外,还同时使用发送功率控制,通过双方的控制而维持所要求的质量。因此,也可以不仅通过AMC控制来补偿所有较大变动的衰落。具体地说,通过选择达到所要求的质量附近的调制方式等,在所选择的调制方式等之下调整发送功率,从而确保所要求的质量。因此,也可以将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总数限定得少。
上述任何一个方法中,都对普通控制信道仅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所以能够维持所要求的质量并且用户容易获得控制信息。与AMC控制不同,每1码元的信息传输量不变,所以通过固定格式可以容易地传输。普通控制信道分散遍及在频率块全域或多数的资源块中,所以频率分集效应较大。因此,可以期待通过调整长周期的平均等级的简单的发送功率控制而足够达到所要求的质量。再有,本发明不是必须对普通控制信道仅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例如,也可以使用广播信道,低速地控制在普通控制信道中所使用的传输格式。
通过将用于特定控制信道的AMC控制信息(用于确定调制方式等的信息)包含在普通控制信道中,能够对特定控制信道进行AMC控制。因此,能够提高特定控制信道的传输效率和质量。普通控制信道中必要的码元数大致是一定的,而特定控制信道中必要的码元数因AMC控制的内容和天线数等而不同。例如,信道编码率为1/2且天线数为一个时,若必要码元数为N,则在信道编码率为1/4且天线数为2时,必要的码元数增加到4N。这样,即使控制信道中必要的码元数改变了,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图7A、图7B所示的简单的固定格式来传输控制信道。码元数的变化内容不包含在普通控制信道中,该内容仅包含在特定控制信道中。因此,通过在特定的资源块中改变特定控制信道和共享数据信道所占有的比例,可以灵活地应对这样的码元数的变化。
实施例4
数据信道的传输格式由L1/L2控制信道通知。因此,必须是在用户装置中已知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最简单的方法是,将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对所在小区的所有用户固定为一个。但是,从实现无线资源的有效灵活使用或链路自适应的观点来看,期望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都对每个用户自适应地改变。但是,在改变传输格式时,需要对各个用户装置通知使用了什么样的传输格式。在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可变地控制L1/L2控制信道的传输格式。
一般地,即使所传输的信息比特数是一定的,但如果传输格式不同,则实际的传输上需要的数据量不同。传输格式由包含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MCS信息)等的参数确定。MCS信息也可以由调制方式及数据量的组合确定。
如图13所示,就通过MCS2(调制方式=QPSK,信道编码方式R=1/4)传输某个信息来说,需要通过MCS1(调制方式=QPSK,信道编码方式R=1/2)传输所要求的数据量的2倍。就通过MCS3(调制方式=QPSK,信道编码方式R=1/6)传输该信息来说,需要通过MCS1(调制方式=QPSK,信道编码方式R=1/2)传输所要求的数据量的3倍。这样,在可变地控制L1/L2控制信道中所采用的MCS时,表现该MCS的数据量不同。因此,如果在解码时MCS是未知的,则至多必须重复相当于可能的MCS数的解码处理。然后,就最终地查清在对每MCS进行的解码处理中有无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需要知道L1/L2控制信道中多少份的控制信息在进行复用(因为通过至多进行该复用数次数的解码处理,就能够获得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假设存在该信息))。
如在第1实施例的图9B及图9C所论述的,可以对用户装置分别上下行链路地通知L1/L2控制信道中所复用的用户数(用户复用数),也可以用上下行链路双方的总数来通知。但是,依赖于怎样通知,通知所要求的无线资源量、用户装置端的处理负担量等不同。
在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各种各样的方法之前,预先定义在说明中所使用的记号。
NMCS:表示为了L1/L2控制信道而准备的MCS的总数。即,L1/L2控制信道中所使用的数据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以MCS-1~MCS-NMCS的任何一个来表现。
NL1L2(max)(=N’D+N’U):表示1TTI中可复用的L1/L2控制信道的数(其中,表示使用了效率最高的MCS的情况下的数)。
NUE,D(m):表示下行链路中MCS-m的用户数(设为越是传输效率高的MCS,使用越小的号码)。
NUE,U(m):表示上行链路中MCS-m的用户数(设为越是传输效率高的MCS,使用越小的号码)。
ND:表示与下行链路的传输相关联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N’D表示使用了传输效率最高的MCS时的ND)。
NU:表示与上行链路的传输相关联的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N’U表示使用了传输效率最高的MCS时的NU)。
NDmax:表示与下行链路的传输相关联的L1/L2控制信道的最大复用数(ND≤NDMAX)。
NUmax:表示与上行链路的传输相关联的L1/L2控制信道的最大复用数(NU≤NUMAX)。
NL1L2(max):表示对于任意的子帧可复用的最大数,(N’D+N’U)表示某个特定的子帧中可复用的最大数。
图14A示意地表示在四个TTI中以各种各样的复用数传输L1/L2控制信道的情况。图14B表示关于图14A,如上述那样定义的复用数的具体例子。在图14A中,‘D’表示与下行链路相关联的信息,‘U’表示与上行链路相关联的信息。表示数据量根据所采用的MCS而不同的情况。在图14A、图14B中,为了简化而只表示MCS为两种(MCS1比MCS2为高传输效率)。例如,TTI1中使用的频带,假设如果全部用户以MCS1传输,则能够传输9用户的信息(NL1/L2(max)=9)。关于下行链路,U3使用高效率的MCS1,但U1、U2利用传输效率较低的MCS2(因此,对于NUE,D,表示‘1’及‘2’)。关于图13,如说明那样,越是高效率的情况,数据量越小即可。关于上行链路,U2、U3使用高效率的MCS1,而U1利用传输效率较低的MCS2(因此,对于NUE, U,表示‘2’及‘1’)。在TTI1中,对于下行链路最大可进行5用户复用(N’D=5),实际上仅3用户进行复用(ND=3)。此外,对于上行链路,最大可进行4用户复用(N’U=4),实际上仅3用户进行复用(NU=3)。对于其他的TTI,同样地列举了各个参数的数值。
以下,研讨在可变地控制在L1/L2控制信道中所采用的传输格式(具体地说为MCS号码)时,将用户复用数怎样通知给用户装置的方法1至方法7。图17表示各个方法的主要特征。
(方法1)
在第1方法中,对用户装置通知对每个TTI且对每个MCS的用户数(NUE, D(m)、NUE,U(m))。由于分别对上下行链路通知用户复用数,所以用户装置通过至多进行NUE,D(m)+NUE,U(m)次数(以下,该次数也被称为‘盲检测位置数’)的解码,就能够确定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如果存在)。在该方式中,对每个用户能够自由地设定各个用户的MCS-m,所以能够最高效率地传输L1/L2控制信道(无线资源的效率最高)。L1/L2控制信道中必要的码元数作为部分0信息来通知,所以还可以对每个TTI改变L1/L2控制信道和共享数据信道的边界。
(方法2)
在第2方法中,也对每个用户可变地控制对每个TTI的L1/L2控制信道的MCS。在本方法中,对用户装置分别对上下行链路通知对每个TTI的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效率最高的情况下的值:N’D、N’U)。对每个TTI可变地控制MCS,但没有具体地通知各个用户装置的MCS是多少。因此,盲检测位置数为NMCSx(N’ D+N’U)。
与方法1比较,盲检测数大幅度地增加,但表现复用数所需要的比特数少即可。该方法从节省部分0信息的比特数的观点来看较理想。由于对每个用户控制对每个TTI的MCS,所以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方法1同样较高。
(方法3)
在第3方法中,也可变地控制对每个TTI的L1/L2控制信道的MCS。在本方法中,集中上下行链路来通知对每个TTI的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之和(效率最高的情况下的总复用数:N’D+N’U)。在本方法中,也可变地控制MCS,但不具体地通知各个用户装置的MCS是多少。因此,盲检测位置数为2xNMCSx(N’D+N’U)。
与方法2比较,盲检测数进一步增加(方法2的情况下的2倍),但能够进一步节省部分0信息的比特数。由于对每个用户控制对每个TTI的MCS,所以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方法1同样较高。
(方法4)
在第4方法中,不对每个TTI控制各个用户的MCS,而以比TTI长的周期通过较高的层(例如,通过L3控制信息)来通知,但对每个TTI分别对上下行链路通知用户复用数。与方法1-3的情况相比,以低速控制各个用户的MCS。优选是通过对于瞬间的衰落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从而维持质量。在本方法中,分别对上下行链路通知对每个TTI的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效率最高的情况下的复用数:N’D,N’U)。盲检测位置数依赖于MCS,但最大为N’D+N’U即可。
本方法只以低速通知各个用户的MCS,所以与方法1的情况相比,能够节省部分0信息的比特数。而其反面,由于MCS不被频繁地更新,所以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或许比方法1的情况差。
(方法5)
在第5方法中,也不对每个TTI控制各个用户的MCS,而以比TTI长的周期通过较高的层(例如,通过L3控制信息)来通知。对每个TTI集中上下行链路来通知用户复用数。与方法4的情况同样,仅以低速控制各个用户的MCS,所以优选是通过对于瞬间的衰落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从而维持质量。在本方法中,通知对每个TTI的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之和(效率最高的情况下的总复用数:N’D,N’U)。盲检测位置数依赖于MCS,但最大为2x(N’D+N’U)。
本方法也只以低速通知各个用户的MCS,所以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方法4相同。在本方法中,由于集中上下行链路来通知用户复用数,所以盲检测数增加,但可以比方法4节省部分0信息。
(方法6)
在第6方法中,也不对每个TTI控制各个用户的MCS,而以比TTI长的周期通过较高的层(例如,通过L3控制信息)来通知。在本方法中,集中上下行链路地对用户通知对每个TTI的可复用的最大总数,通过较高层(例如,通过广播信息(BCH))来通知以比TTI长的周期分别对上下行链路的可复用的最大数(NDmax,NUmax)。由于在本方法中,也仅以低速控制各个用户的MCS,所以优选是通过对于瞬间的衰落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从而维持质量。对每个TTI所通知的L1/L2控制信道的复用数,以在使用了传输效率最高的MCS的情况下可实现的复用总数(N’D+N’U)来表现。
在本方法中,事先决定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和与下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的映射位置关系(无线资源的配置)。更具体地说,例如,在频率轴上对每个用户顺序地排列了与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后,对每个用户顺序地排列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例如,如图15的‘○’标记所示,控制信息被强制以将其映射,‘×’标记表示的映射被禁止。映射方法本身不限于图示的配置,也可以使用合适的任何方法,但需要事先固定。这样,通过事先固定映射的位置关系,可以减少盲检测数。
图16作为一例,在NDmax=6,NUmax=4,ND+NU=9时,用虚线表示作为盲检测对象的部分。用户装置对于没有被虚线包围的部分不进行盲检测即可。通过预先决定与上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的映射位置关系,能够减少由用户装置进行的盲检测次数。
由于本方法也仅以低速通知各个用户的MCS,所以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方法4相同。由于在本方法中集中上下行链路来通知用户复用数,所以能够比方法4节省部分0信息。
(方法7)
在第7方法中,对小区中所在的全部用户共用地固定MCS。对用户集中上下行链路来通知对每个TTI的可复用的最大总数(在传输效率最高的情况下可能的总复用数:N’D+N’U),通过较高层(例如,通过广播信息(BCH))来通知以比TTI长的周期分别对上下行链路可复用的最大数(NDmax,NUmax)。
与方法6同样,通过预先决定与上下行链路有关的控制信息的映射位置关系,能够减少由用户装置进行的盲检测次数。由于在本方法中各个用户的MCS唯一地固定,所以无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或许比任何的方法差,但由于在本方法中集中上下行链路来通知用户复用数,所以比方法4的情况能够节省部分0信息。
实施例5
如上所述,包含预编码矢量、传输格式及HARQ关联信息等的下行数据传输关联信息(下行链路调度许可-Down Link Scheduling Grant-信息)中要求的控制比特数,预想在进行MIMO传输时根据选择出的MIMO传输方式而改变。例如,因为流数、码字数、频率选择预编码矢量数等或许改变。
即使有这样的控制比特数的变化,也期望下行链路调度许可信息的信道编码方式可以进行高效率的传输(这关系到更大的编码增益)、迅速的解码处理(最短通过一次解码处理即可)及盲检测次数的降低(编码块大小被固定或预先已知)。关于信道编码,与图6相关联而进行了大致说明,但在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明与信道编码有关的发明。
以下,对于下行链路调度许可信息的信道编码方式,说明三个方法例子。
(方法1)
图18表示在控制信号中存在对所有用户采用相同信道编码方式的部分和没有采用该编码方式的部分的例子。在第1方法中,控制信号被分成基本数据量的部分和追加的部分。基本数据量被较大地设定为包含1流传输上必须的所有信息的程度。对于只需要基本数据量以下的控制信息的用户,采用完全相同的信道编码方式。在流数大于1时,在与基本数据量的部分不同的部分准备追加的部分(additional part)。追加的部分的数据量也可以对每个用户不同。因此,在追加的部分中对每个用户单独地实施信道编码(可以使用各个用户不同的信道编码方式,也可以使用在多个用户中偶尔相同的信道编码时)。用户装置接收控制信号时,首先将基本数据量的部分解码,并获得控制信息。然后,在判明本装置用的控制信息包含了比1流多的内容时,用户装置通过将追加的部分解码,能够完全获得与所有流有关的控制信息。根据本方法,除了仅传输1流的用户装置通过一次的解码处理即可以外,即使控制信息量对每个用户不同,也能够较高地维持编码效率。
(方法2)
图19A表示在控制信号中存在对所有用户采用相同的信道编码方式的部分和没有采用该编码方式的部分的另一例子。在第2方法中,在第1方法中的基本数据量的大小被固定得更小的方面不同。在第1方法中,1流传输上必要的控制信息量本身也可以变化。在第2方法中,控制信息内固定长度部分和可变长度部分在系统中事先被固定。固定长度部分(Fixed Part)也可以包含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信息及流数信息。可变长度部分(Variable Part)也可以包含有关所有流的预编码信息、传输格式及HARQ关联信息。在该方法中,与第1方法同样,可以较高地维持编码效率。
图19B表示在控制信号中存在对所有用户采用相同的信道编码方式的部分和没有采用该编码方式的部分的情况下,在用户装置中进行的下行链路调度许可(Downlink Scheduling grant)的解码方法。
(选项1)分成基本数据量的部分和追加的部分进行解码。
这种情况下,追加的部分被映射到控制资源块(Control Resource Block),该追加的控制资源块的索引(index)被预先决定。例如,在图19B中,基本数据量的部分被映射到第1块(1stblock),追加的部分被映射在与第1块相邻的第2块(2ndblock)上。第2块也可以是对共享数据信道所分配的资源块。
(选项2)分成固定长度部分和可变部分进行解码。
例如,在图19B中,基本数据量的部分被映射到第1块,追加的部分被映射到预先决定的资源块、例如控制资源块或对共享数据信道所分配的资源块的一部分上。
(方法3)
图20表示控制信号的信道编码方式对每个用户不同的例子。在第3方法中,不是有意地进行对所有用户实施共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根据通信状况,或许最终采用对所有用户相同的信道编码方式)。包含与MIMO有关的可变控制信息量的所有控制信息,按每个用户集中进行信道编码。在该方法中,由于对每个用户装置尽可能长地确保信道编码的单位,所以该方法在能够较高地维持编码增益方面较好。
图21是表示各个方法的比较例子的图表。
图22是表示一例各个信息项目所使用的数据量的图表。
图23是表示以码元数的观点来比较了各个方法的例子。更具体地说,在预编码信息、传输格式信息及HARQ关联信息的数据量被固定,盲检测次数较少维持时,表示下行链路调度许可信息所需要的码元数。在该比较计算例子中,使用图22所示的数据量。关于方法1,CRC仅附加在基本数据量的部分(即,该CRC是对于基本数据量的部分及追加的部分双方的运算结果)。有关下行链路许可信息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MCS)是{QPSK及R=1/2}。预编码矢量信息的比特数(B)及码字数Ncodeword作为参数而被改变。
如图23的比较结果所示,在预编码信息的控制比特数较少时(事例A时),能够忽略相对方法2的方法1的开销增加量。另一方面,开销增加量的最大值在方法3中5MHz时为30%左右,20MHz时为16%左右。在预编码信息的控制比特数较多了时(事例B时),与方法2比较,方法1、3的开销增加量变大。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各个实施例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使用并说明了具体的数值例子来促进对发明的理解,但除非特别事先说明,否则这些数值不过是简单的一例,合适的任何值都可以使用。各个实施例的划分对本发明不是实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用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替代例、置换例等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7年1月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01862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本国际申请要求2007年3月2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073732号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Claims (35)

1.一种基站,在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每个子帧规划无线资源的分配,以使用户装置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通信的调度器;
准备控制信道的部件,控制信道包含公共控制信息和特定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被映射到整个系统频带上,特定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对特定的用户装置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上;以及
根据所述调度器的指示,将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及所述特定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复用,并生成发送信号的部件,
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包含格式指示符,该格式指示符表示在一个子帧中该公共控制信息所占的码元数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一个,
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以相当于指定复用数以下的数目来包含规定的数据量的单位信息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以上的所述单位信息部分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包含寻呼指示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包含寻呼指示符的单位信息部分包含与用户装置的识别信息不同的寻呼指示符用的识别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除了所述单位信息部分以外、专用地确保的信息部分中,包含寻呼指示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子帧,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控制各个用户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的部分所适用的组合,所述指定复用数按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表示在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多少份的利用相同组合的用户装置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子帧,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控制各个用户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组合,
所述指定复用数按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表示在公共控制信息中采用了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传输速率最大的组合时,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多少份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子帧,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控制各个用户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组合,
所述指定复用数按上下行链路的总数表示在公共控制信息中采用了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传输速率最大的组合时,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多少份的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传输MCS信息作为高层控制信息,MCS信息表示在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是什么组合,
按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表示这样的信息,即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最大多少份的信息较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传输MCS信息作为高层控制信息,MCS信息表示在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采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是什么组合,
按照上下行链路的总数表示这样的信息,即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最大多少份的信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传输MCS信息作为高层控制信息,MCS信息表示在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是什么组合,
按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以广播信息传输这样的信息:表示对于任意的子帧在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最大多少份的信息,
按照上下行链路的总数表示这样的信息,即表示在以特定的子帧传输的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最大多少份的信息,
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和与下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在公共控制信息中的位置关系被预先决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按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以广播信息表示这样的信息,即表示以任意的子帧传输的公共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最大多少份的信息,
按照上下行链路的总数表示这样的信息,即表示在以特定的子帧传输的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有最大多少份的信息较好,
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和与下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在公共控制信息中的位置关系被预先决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至少有关公共控制信息的发送,对每个用户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不变地维持对小区中所在的一部分用户的公共控制信息的传输格式,可变地控制对其他用户的公共控制信息的传输格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部分用户是小区边缘的用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在用户装置各自的控制信息中规定的基本数据量以下的部分和其他部分被分别地信道编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基本数据量被设定为比发往任何用户装置的控制信息的数据量小的固定长度。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信道编码的单位对每个用户装置不同。
18.一种由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所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每个子帧通过调度器来规划无线资源的分配,以使用户装置用一个以上的资源块进行通信的步骤;
准备控制信道的步骤,控制信道包含公共控制信息和特定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被映射到整个系统频带上,特定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对特定的用户装置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上;以及
根据所述调度器的指示,将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及所述特定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复用,并生成发送信号的步骤,
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包含表示了在一个子帧中该公共控制信息所占的码元数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一个的格式指示符,
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以相当于指定复用数以下的数目来包含规定的数据量的单位信息部分。
19.一种在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了控制信道的信号的部件,控制信道包含公共控制信息和特定控制信息,公共控制信息被映射到整个系统频带上,特定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对特定的用户装置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上;
从接收信号分离所述控制信道及其他信道的部件;以及
将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及所述特定控制信息解码的控制信道解码部件,
所述控制信道解码部件分析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的格式指示符,确定在一子帧中该公共控制信息占有的码元数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一个,
所述控制信道解码部件进行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中的规定的数据量的多个单位信息部分之中,是否包含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确认,该确认通过对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以规定的解码方式进行其次数至多相当于指定复用数的解码处理来进行,
在包含了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时,通过由该控制信息确定本装置用的资源块,对该资源块进行解调,从而导出数据信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以上的所述单位信息部分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包含寻呼指示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含寻呼指示符的单位信息部分包含与用户装置用的识别信息不同的寻呼指示符用的识别信息。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除了所述单位信息部分以外的专用地确保的信息部分中,包含寻呼指示符。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控制各个用户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部分中所适用的组合,所述指定复用数按照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分别表示在公共控制信息中包含多少份利用相同组合的用户装置的信息。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控制各个用户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组合,
在公共控制信息中适用了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传输速率为最大的组合时,所述指定复用数按照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分别表示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多少份的信息。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在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控制各个用户装置的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组合,
在公共控制信息中采用了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规定的组合内传输速率为最大的组合时,所述指定复用数按照上下链路的总数表示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有多少份的信息。
26.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将表示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为什么组合的MCS信息作为高层控制信息来传输,
按照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分别表示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最大多少份信息较好的信息。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将表示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为什么组合的MCS信息作为高层控制信息来传输,
按照上下链路的总数表示在该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多少份的信息。
28.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将表示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所适用的调制方式及信道编码方式的组合为什么组合的MCS信息作为高层控制信息来传输,
按照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分别以广播信息方式来传输对于任意的子帧在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最大多少份信息的信息,
将表示在用特定的子帧传输的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最大多少份信息的信息按照上下链路的总数表示,
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和与下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在公共控制信息中的位置关系被预先决定。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子帧传输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作为低层控制信息,
将表示在用任意的子帧传输的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最大多少份信息较好的信息按照上行链路及下行链路分别通过广播信息方式表示,
将表示在用特定的子帧传输的公共控制信息之中包含最大多少份信息的信息按照上下链路的总数表示,
与上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和与下行链路关联的控制信息在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的位置关系被预先决定。
3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接收将规定的基本数据量以下的部分和其他部分分别进行了信道编码后的控制信息。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基本数据量被设定为比发往任意一个用户装置的控制信息的数据量小的固定长度。
3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信道编码的单位对每个用户装置不同。
33.一种在对下行链路使用OFDM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装置所使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了控制信道的信号的步骤,所述控制信道具有:映射在整个系统频带上的公共控制信息及映射在对特定的用户装置所分配的一个以上的资源块上的特定控制信息;
从接收信号中分离所述控制信道及其他信道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公共控制信息及所述特定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的控制信道解码步骤,
在所述控制信道解码步骤,分析所述公共控制信息中的格式指示符,并确定一个子帧中该公共控制信息所占的码元数是规定的选择支内的哪一个,
在所述控制信道解码步骤,进行在所述公共控制信道中的规定的数据量的多个单位信息部分之中,是否包含了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的确认,该确认通过以规定的解码方式对所述公共控制信息解码处理至多指定复用数的次数来进行,所述指定复用数包含在广播信息中,
在包含了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息时,通过根据该控制信息而确定本装置用的资源块,对该资源块进行解调而导出数据信道。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分配了所述公共控制信息的副载波构成由一个以上的副载波构成的多个控制资源块,在所述公共控制信息被映射到多个OFDM码元内时,各个控制资源块被映射到所有的OFDM码元。
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用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部分被信道编码后的控制信息被映射到控制资源块或对共享数据信道所分配的一部分资源块,
对进行了信道编码的所述规定的基本数据量以下的部分的控制信息和进行了信道编码的其他部分的控制信息分别地解码。
CN200780051943A 2007-01-09 2007-12-26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Pending CN1016175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1862 2007-01-09
JP001862/2007 2007-01-09
JP073732/2007 2007-03-2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8529.3A Division CN102523078B (zh) 2007-01-09 2007-12-26 基站、发送方法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7559A true CN101617559A (zh) 2009-12-30

Family

ID=39753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51943A Pending CN101617559A (zh) 2007-01-09 2007-12-26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50898B2 (zh)
CN (1) CN101617559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261A (zh) * 2010-12-30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流的mcs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2651911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860106A (zh) * 2010-04-28 2013-01-02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257855A (zh) * 2015-06-19 2016-12-2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分复用系统中控制信息与数据复用的方法
US9629132B2 (en) 2011-10-12 2017-04-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verse control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070619A (zh) * 2011-02-04 2017-08-18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网络元件及用网络元件通信的方法
CN108353386A (zh) * 2015-11-05 2018-07-3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617568A (zh) * 2018-12-04 2019-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基于正交互补序列集合的多进制扩频ofdm调制方法
CN110402553A (zh) * 2017-01-09 2019-11-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控制信息的编码技术
CN111435852A (zh) * 2019-01-14 2020-07-21 诺基亚通信公司 在多用户连接中使用向量化和时分多址和/或频分多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55137B2 (ja) * 2007-05-01 2011-08-2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12150774A2 (ko) * 2011-05-04 2012-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릴레이 노드 간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1982B2 (ja) * 2007-01-09 2011-04-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0106A (zh) * 2010-04-28 2013-01-02 京瓷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571261B (zh) * 2010-12-30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流的mcs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2571261A (zh) * 2010-12-30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流的mcs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07070619A (zh) * 2011-02-04 2017-08-18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网络元件及用网络元件通信的方法
CN107070619B (zh) * 2011-02-04 2020-11-06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网络元件及用网络元件通信的方法
CN102651911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2651911B (zh) * 2011-02-25 2014-1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988455B (zh) * 2011-10-12 2017-08-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反向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9629132B2 (en) 2011-10-12 2017-04-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verse control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257855A (zh) * 2015-06-19 2016-12-28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频分复用系统中控制信息与数据复用的方法
CN108353386A (zh) * 2015-11-05 2018-07-31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02553A (zh) * 2017-01-09 2019-11-0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控制信息的编码技术
US11191065B2 (en) 2017-01-09 2021-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ding technique for multi-stage control information
CN110402553B (zh) * 2017-01-09 2022-03-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级控制信息的编码技术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17568A (zh) * 2018-12-04 2019-04-1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基于正交互补序列集合的多进制扩频ofdm调制方法
CN111435852A (zh) * 2019-01-14 2020-07-21 诺基亚通信公司 在多用户连接中使用向量化和时分多址和/或频分多址
CN111435852B (zh) * 2019-01-14 2022-07-22 诺基亚通信公司 在多用户连接中使用向量化和时分多址和/或频分多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19269A (ja) 2011-01-27
JP4750898B2 (ja)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078B (zh) 基站、发送方法及通信系统
CN101682492B (zh) 基站、用户装置、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
CN101507341B (zh)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2932126B (zh) 基站、通信终端、通信系统、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CN102883474B (zh) 基站和发送方法
CN102368872B (zh) 发送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1617559A (zh) 基站、通信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01690362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JP4373410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2007221755A (ja)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JP4373422B2 (ja)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JP4966345B2 (ja)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23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