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6893A -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6893A
CN102076893A CN2008801301348A CN200880130134A CN102076893A CN 102076893 A CN102076893 A CN 102076893A CN 2008801301348 A CN2008801301348 A CN 2008801301348A CN 200880130134 A CN200880130134 A CN 200880130134A CN 102076893 A CN102076893 A CN 102076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opolymer
layer color
thermoplasticity
gradu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01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义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6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68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4Pig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6Dy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其纤维至少有一个组成部份施以原著染色,经由控制下列至少一项纺丝条件,(1)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2)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的出料量;(3)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假捻方式改变纤细度;藉此得到渐层色的纤维及其织物。

Description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尤指一种运用原著染色的染色 方式染于热可塑性纤维中, 经由控制至少一项纺丝条件, 用以得到的渐层色纤 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使纤维及织物的颜色更生动、 更富于变化, 以往有些运用印染或浴染染 色来达到渐层色效果。 然而, 印染及浴染的染色方法产生许多废污水, 导致环 保问题。
其中中国专利 CN2564602Y 揭示一种渐变的染色装置, 该专利技术揭露运 用一种喷染方式上色方法来达到渐层色纤维的目的。 但是其生产速度较慢, 且 染色牢度较差。
另外, 法国专利 FR 2682130 提出另一技术来达到渐层色纤维的目的, 该 技术是将被染物先固定于支架上, 当支架渐渐放入浴染缸时, 藉由不同高度的 织物染色时间不同, 用以达到渐层色效果。 然而, 该方法依赖浴染染色方式, 会产生大量废污水, 对环境将是一大破坏。
相同的, 加拿大专利 CA 224221 1 中揭露, 也是经由渐渐排放浴染染液来 控制不同高度的织物染色时间, 以达到渐层色效果。 然而, 该方法亦使用浴染 染色方式, 也是会产生大量废污水。
因此, 如何在快速生产与不排放大量污水的情况下达到渐层色纤维的产出, 将是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于是, 为解决上述的缺失, 避免缺失存在,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生产纤维时 至少有一个组成部份施以原著染色, 经由控制至少一项纺丝条件, 以得到渐层 色的纤维及其织物, 在快速生产与不排放大量污水的情况下达到渐层色纤维的 产出。
为达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一热可塑性纤维, 其含有一个以上组成部份, 且至少有一个组成部 份被施以原著染色, 经由改变色料在纤维的色浓度的渐层色纤维。 本发明可运 用原著染色的染色方式染于热可塑性纤维中, 经由控制下列至少一项纺丝条件, 以得到渐层色的纤维, 及使用该纤维做成织物。
(1)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纤维,在生产该纤维时 至少有一个熔融压出机施以原著染色, 且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色料计量器计量 色料含量, 以改变至少一种色料的含量, 而得到具有颜色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2)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纤维, 在生产该纤维时 至少有一个熔融压出机施以原著染色, 且于纤维延伸或纤维假捻时, 不断地改 变延伸倍率, 而得到具有色浓度变化的渐层色的纤维。
(3)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纤维,在生产该纤维时 至少有一个熔融压出机施以原著染色, 且经由控制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出料量 的不断地改变, 而得到渐层色的纤维。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的任何组成分是为热可塑性树脂所形成。 热可塑性 树脂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 物的混合物其中之一。
当热可塑性纤维以至少一种染料、颜料进行原著染色时, 任何一种色料含量 改变则纤维颜色亦会改变, 经由连续地改变至少一种色料含量, 则可以得到渐 层色纤维。 其控制色料含量改变的方法为:
(1)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2)至少有一个熔融压出机施以原著染色, 经由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至少 一个熔融压出机的出料量, 则色料含量便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
或 (3)以上二种方式的组合运用。
或是, 当热可塑性纤维以至少一种染料、颜料进行原著染色时,纤维细度 (或 称丹尼尔数)改变则纤维颜色亦会改变, 经由连续地改变纤维细度, 则可以得到 渐层色的纤维。 其控制纤维细度改变的方法为:
(1)经由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熔融压出机的总出料量 (至少有一个熔融压 出机的出料量不断地改变)。
(2)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 假捻方式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延伸倍率。
或 (3)以上二种方式的组合运用。
综合以上所述, 当热可塑性纤维至少有一个组成部份施以原著染色, 再经 由控制下列至少一项纺丝条件, 可得到渐层色的纤维及其织物:
(1)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2)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的出料量。 (总出料量可以 保持不变或不断地改变)
(3)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 假捻方式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纤维细度。
然而, 不同的方式所得到的渐层色效果亦有所不同, 最大的差异是, 有些 明显的色相渐层变化。 以下就此三种方式详细说明的:
(1) 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当只有使用一个计量器计量 色料含量时, 控制不断地改变该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则只能得到具有色浓度 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当使用二个计量器以上计量色料含量时, 控制不断地改变 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则可得到明显的色相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2) 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的出料量: 当热可塑性纤维其中只有一 个组成部份以至少一种染料、 颜料进行原著染色时, 且当该具有原著染色的组 成部份熔融压出机出料量越大, 则颜色越深, 当该具有原著染色的组成部份熔 融压出机出料量越小, 则颜色越浅, 经由不断地改变出料量, 则可以得到具有 色浓度渐层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当复合热可塑性纤维中至少有二个组成部份分别以相同色料 (色料包括至 少一种染料、 颜料) 但至少一种染料、 颜料的浓度不同进行原著染色时, 当色 浓度高的组成部份熔融压出机出料量越大, 则颜色越深, 反之则颜色越浅, 然 而此种方式, 色浓度虽有渐层变化但深浅变化范围较小。
当复合热可塑性纤维中至少有二个组成部份分别以不同色料组成 (指至少 一种染料、 颜料的组成不同) 进行原著染色时, 当其中一个具有原著染色的组 成部份熔融压出机出料量比例越大, 则纤维的色相越接近该组成的原著染色色 相, 反之则颜色越接近其它组成的原著染色色相; 当各组成部份的比例不断地 改变则纤维显现的色相便会不断地改变, 经由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具有原著染 色的组成部份出料量, 则可以得到具有色相变化的渐层色复合纤维。
(3)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 假捻方式改变纤维细度: 当热可塑性纤维其中有 至少一个组成部份以至少一种染料、 颜料进行原著染色, 且于纤维延伸或纤维 假捻时, 延伸倍率越小, 则纤维细度 (指纤维丹尼尔数) 会越大, 此时其纤维 的色浓度越高, 当纤维延伸或纤维假捻时, 延伸倍率越大, 则纤维细度(指纤 维丹尼尔数)会越小, 此时其纤维的色浓度越低。 经由不断地改变延伸倍率, 则可以得到具有色浓度渐层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任何组成部份当具有原著染色的染色方式时, 该组成部份的总色料含量占 该组成部份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 0.01%至 10%。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揭露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 经由控制不断地 且周期性地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或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出料量 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 或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 假捻方式不断地且周期性地 改变纤维细度, 以得到渐层色的颜色变化性, 故本发明所述的原著染色的渐层 色复合纤维适用于任何热可塑性化学纤维的应用, 在生产纤维时至少有一个组 成部份施以原著染色, 经由控制至少一项纺丝条件, 以得到渐层色纤维及其织 物, 在快速生产与不排放大量污水的情况下达到渐层色纤维的产出。 附图说明
图 1为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与紡丝时间的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 2为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与纺丝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 3为纤维细度与纺丝时间的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 4为纤维细度与纺丝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 5为熔融压出机出料量与纺丝时间的线性关系示意图;
图 6为熔融压出机出料量与纺丝时间的非线性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技术说明, 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 但应了 解的是, 该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 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发明实施的限制。
本发明利用一种不断改变色料含量或纺丝出料量或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 假捻方式改变纤维细度的原著染色纤维,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以 至少一种染料、 颜料进行原著染色, 再以下列至少一种方式得到渐层色的纤维:
(一) 至少一个原著染色的色料含量藉由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 量, 以线性关系逐渐改变 (如图 1 所示, 横轴为纺丝时间, 纵轴为该计量器计 量色料含量) ; 或以非线性关系逐渐改变 (如图 2 所示, 横轴为纺丝时间, 纵 轴为该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 其实施效果如实施例 1。
(二) 于纤维延伸或纤维假捻时, 不断地改变延伸倍率, 此时纤维细度会 因延伸倍率改变而逐渐改变, 而得到具有色浓度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其纤维细 度可以依线性关系逐渐改变(如图 3所示,横轴为纺丝时间,纵轴为纤维细度); 或依非线性关系逐渐改变 (如图 4所示, 横轴为纺丝时间, 纵轴为纤维细度) 。
(三)单一组成的纺丝时其熔融压出机出料量以线性关系逐渐改变(如图 5 所示, 横轴为纺丝时间, 纵轴为出料量) ; 或以非线性关系逐渐改变 (如图 6 所示, 横轴为纺丝时间, 纵轴为出料量) 。
(四) 复合纺丝时其中至少一个组成部份熔融压出机出料量以线性关系逐 渐改变(如图 5所示); 或以非线性关系逐渐改变(如图 6所示)。 如实施例 2、 3、 4、 5、 6。
(五) 上述至少二种改变方式的组合运用。
藉此, 经由控制不断地改变至少一个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或至少一个 熔融压出机出料量不断地改变, 或以其它任何延伸方式、 假捻方式改变纤维 细度, 其原著染色纤维, 可以得到渐层色的纤维。
其中, 任何组成部份当施以原著染色的染色方式时, 该组成部份的总色 料含量占该組成部份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 0.01 %至 10%。 且本发明的原著染 色的渐层色纤维可以用任何纺丝方式来生产, 包括而不受限地, 如短纤、 熔 喷纺丝、 单条数长纤、 多条数长纤、 地毯丝 (BCF) ,等等。 也可以再经由任何 延伸、 假捨方式来加工。
又, 本发明所述的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是为热可塑性树脂的聚合物, 各 组成部份可分别由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的混 合物所形成。 且各组成部份皆可以依据不同需求而加入如热安定剂、 防火剂、 抗菌剂等的助剂。
任何复合方式皆可以适用于本发明所揭露的渐层色复合纤维、 如并列复 合方式(side by side) >鞘蕊复合方式(sheath core) ,海岛形复合方式(sea-island)、 异形鞘蕊复合方式、 部份蕊部突出于外的鞘蕊复合方式等等。
现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其中实施例中各项色相 (L,a,b ) 、 色强 度比较是将指定纺丝时间取得丝样并绕卷于白色硬纸板后, 由 Datacolor分光 仪型号 SF600在 D65光源 , 光波波长 400-700nm所测得。 L值是指颜色模型 CIE的明亮度, a值是指彩度成份由绿到红, b值是指彩度成份由蓝到黄。 (实施例 1)
实施例 1 为单一组成份的原著染色的渐层色聚酯纤维。 纤维成份为含有 0.3 %重量百分比的半钝光聚酯树脂(semi-dull PET)并以二组色料计量器施以 原著染色。
计量器 A 于起始纺丝时计量重量百分比占纤维 0.4%色索引号 Solvent Blue 45 , 其色料计量于 480秒内, 渐渐放大到计量重量百分比占纤维 0.56% 色索引号 Solvent Blue 45 , 计量器 B 于起始纺丝时计量重量百分比占纤维 0.6% 碳黑,其色料计量于 480秒内,渐渐减少到计量重量百分比占纤维 0.36% 碳黑。
纺丝条件为: 285 °( 熔融温度,纺丝速度 3200米 /分,部份顺向原丝(POY)。 纤雉丹尼数为 3.3 丹尼尔 /每条丝的聚酯纤维。.
下表为起始纺丝与纺丝 25600米 (480秒)时的丝样色相 (L,a,b ) 、 色强度 的比较, 经由不断地改变色料计量, 得到具有颜色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实施例 2)
实施例 2 为全延伸的原著染色的渐层色复合聚酯纤维。 组成部份 A 为 聚酯树脂并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0.6% 色索引号 Pigment Red 214, 组成部份 B为聚酯树脂而不施以原著染色。
组成部份 A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A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60%, 其出料量比例于 90秒内, 渐渐放大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70%, 组成部份 B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B 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 量 40%, 其出料量于 90 秒内, 渐渐减少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30%。
纺丝条件为: 285°C熔融温度, 纺丝速度 4500米 /分, 2.9 倍延伸。 起始 纺丝时的复合纤维丹尼数为 3丹尼尔 /每条丝的复合聚酯纤维。
下表为起始纺丝与纺丝 6750米 (90秒)时的丝样色相 (L,a,b ) 、 色强度的 比较, 经由不断地改变出料量比例, 可得到具有深浅变化的渐层色复合纤维。 色相 (L,a,b ) 、 色度 L a b 色强度 起始纺丝丝样 50.58 42.21 17.81 As Standard 纺丝 6750米的丝样 49.48 43.30 19.44 1 14.3%
(实施例 3)
实施例 3 为原著染色的渐层色复合聚酯纤维。组成部份 A为聚酯树脂并 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1.7%的二氧化钛, 组成部 份 B为聚酯树脂并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B 0.8% 色 索引号 Solvent Red 135, 组成部份 A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A出料量比例 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30% , 其出料量比例于 120秒内, 渐渐放大到出料量比 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组成部份 B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B出料量 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70%, 其出料量比例于 120秒内, 渐渐减少到出料 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纺丝条件为: 285。C熔融温度,纺丝速度 3200米 /分,部份顺向原丝( POY)。 起始纺丝时的复合纤维丹尼数为 4.5 丹尼尔 /每条丝的复合聚酯纤维。
下表为起始纺丝与纺丝 3200米( 60秒) 、 6400米( 120秒)时的丝样色相 ( L,a,b )、 色强度的比较, 经由不断地改变出料量比例, 得到具有色相变化的 渐层色复合纤维。
(实施例 4)
实施例 4 为原著染色的渐层色复合聚酯纤维。组成部份 A为聚酯树脂并 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0.48% ^索引号 Pigment Blue 15:3 与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0.3% 的二氧化钛, 组成部份 B为聚 酯树脂并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B 0.96% 碳黑, 组 成部份 A 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A 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其出料量比例于 180秒内, 渐渐放大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80% , 组成部份 B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B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其出料量比例于 180秒内, 渐渐减少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20%。
纺丝条件为: 285°C熔融温度,纺丝速度 3200米 /分,部份顺向原丝( POY)。 起始纺丝时的复合纤维丹尼数为 5 丹尼尔 /每条丝的复合聚酯纤维。
下表为起始纺丝与纺丝 3200米(60秒) 、纺丝 6400米(120秒)、纺丝 9600 米(180秒)时的丝样色相 (L,a,b ) 、 色强度的比较, 经由不断地改变出料量比 例, 得到具有色相变化的渐层色复合纤维。
(实施例 5)
实施例 5 为原著染色的渐层色复合聚酯纤维。 组成部份 A为聚酯树脂并 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0.51% 色索引号 Pigment Red 214 与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0.3% 二氧化钛,组成部份 B为聚酯树 脂并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B 0.17% 色索引号 Disperse Violet 57与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B 0.3% 二氧化钛,组成部份 A于 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A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 其出料量比 例于 180秒内,渐渐放大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80% ,组成部份 B 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B 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 其出料量 比例于 180秒内, 渐渐减少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20%。
纺丝条件为: 285。C熔融温度,纺丝速度 3200米 /分,部份顺向原丝( POY)。 起始纺丝时的复合纤维丹尼数为 4.5 丹尼尔 /每条丝的复合聚酯纤维。
下表为起始纺丝与纺丝 3200米(60秒) 、纺丝 6400米(120秒)、纺丝 9600 米(180秒)时的丝样色相 (L,a,b ) 、 色强度的比较, 经由不断地改变出料量比 例, 得到具有色相变化的渐层色复合纤维。 色相 (L,a,b ) 、 色度 L a b 色强度 起始纺丝丝样 39.78 19.22 -7.85 As Standard 纺丝 3200米的丝样 40.92 23.94 -0.42 109.5% 纺丝 6400米的丝样 41.3 1 26.72 5.40 122.6% 纺丝 9600米的丝样 43.38 30.36 10.26 123.1%
(实施例 6)
实施例 6 为原著染色的渐层色复合聚酰氨纤维 (或称尼龙纤维)。 组成部 份 A为聚酰氨树脂并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A 0.5% 色索引号 Pigment Blue 15:3, 组成部份 B为聚酰氨树脂并施以原著染色使其 含有重量百分比占组成部份 B 0.5% 色索引号 Pigment Green 7,组成部份 A 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A 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其出料量 比例于 180秒内, 渐渐放大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80%, 组成部 份 B于起始纺丝时熔融压出机 B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50% , 其出 料量比例于 180秒内, 渐渐减少到出料量比例占复合纤维总出料量 20%。
纺丝条件为: 280°C熔融温度, 纺丝速度 4300米 /分, 2.5倍延伸。 起始 纺丝时的复合纤维丹尼数为 4.5丹尼尔 /每条丝的复合聚酰氨纤维。
下表为起始纺丝与纺丝 4300米( 60秒) 、 纺丝 8600米(120秒) 、 纺丝 12900米(180秒)时的丝样色相 (L,a,b ) 、 色强度的比较, 经由连续地改变出 料量比例, 得到具有色相变化的渐层色复合纤维。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 的范围, 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 修饰, 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5)

  1. 权利要求
    1.一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 其特征在于:
    一种热可塑性纤维, 其含有一个以上组成部份, 且至少有一个组成部份被施以 原著染色, 经由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色料在纤维的色浓度的渐层色纤维。
  2.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渐层色纤维,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各组成部份的聚合 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之
  3. 3.—种由权利要求 1所述的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所制成的织物。
  4. 4.一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热可塑性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热可塑性纤维, 在生 产该热可塑性纤维时以一个色料计量器施以原著染色, 同时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 变该色料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改变色料的量,而得到具有颜色变化的渐层色纤维。
  5. 5.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各组成 部份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 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混 合物其中之一。
  6. 6.—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热可塑性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热可塑性纤维, 在生 产该热可塑性纤维时以至少二个色料计量器施以原著染色, 同时不断地且周期性 地改变至少一个色料计量器计量色料含量, 改变色料的量, 而得到具有颜色变化的 渐层色纤维。
  7.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其中,该热可塑性纤维各组成 部份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 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混 合物其中之一。
  8. 8.—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热可塑性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热可塑性纤维, 在生 产该热可塑性纤维时至少有一个熔融压出机施以原著染色, 且于纤维延伸或纤维假 捻时, 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延伸倍率, 而得到具有色浓度变化的渐层色的纤维。
  9. 9.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各组成 部份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 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混 合物其中之一。
  10. 10.—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热可塑性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热可塑性纤维, 在生 产该热可塑性纤维时有一个熔融压出机施以原著染色, 且经由控制该熔融压出机出 料量的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 而得到渐层色的纤维。
  11. 11.如权利要求 10所述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各组 成部份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 混合物其中之一。
  12. 12.—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热可塑性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热可塑性纤维, 在生 产该热可塑性纤维时至少有二个熔融压出机以相同色料, 但至少一种染料、 颜料 的浓度不同分别施以原著染色,且经由控制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出料量的不断地且 周期性地改变, 而得到渐层色的纤维。
  13. 1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各組 成部份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 聚酯的共聚物、 聚酰氨树脂、 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丙晞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 混合物其中之一。
  14. 14.一种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针对单一组成份的热可塑性纤维及二个以上组成份的复合热可塑性纤维, 在生 产该热可塑性纤维时至少有二个熔融压出机以不同色料组成分别施以原著染色,且 经由控制至少一个熔融压出机出料量的不断地且周期性地改变, 而得到渐层色的纤 维。
  15. 15.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渐层色纤维的制造方法, 其中, 该热可塑性纤维各 组成部份的聚合物是选自聚酯树脂、聚酯的共聚物、聚酰氨树脂、聚酰氨的共聚物、 聚丙烯树脂、 聚丙烯的共聚物、 聚乙烯树脂、 聚乙烯的共聚物, 以及上述聚合物的 混合物其中之一。
CN2008801301348A 2008-07-31 2008-07-31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0768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1402 WO2010012128A1 (zh) 2008-07-31 2008-07-31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6893A true CN102076893A (zh) 2011-05-25

Family

ID=4160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01348A Pending CN102076893A (zh) 2008-07-31 2008-07-31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10462A1 (zh)
EP (1) EP2309041A4 (zh)
JP (1) JP2011529534A (zh)
CN (1) CN102076893A (zh)
WO (1) WO20100121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789A (zh) * 2020-01-19 2020-05-19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 渐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7756A (zh) * 2011-12-28 2012-06-27 无锡诺赛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零排放色织梭织面料的生产方法
DE102014113782A1 (de) 2014-09-23 2016-03-24 Yi-yung Chen STOFF MIT EINEM GLEICHMÄßIGEN GRADIENTENEFFEKT
CN112126992B (zh) * 2020-07-28 2021-07-23 东华大学 颜色渐变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1876841B (zh) * 2020-07-28 2022-08-30 江苏恒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颜色渐变的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6676676B (zh) * 2023-06-02 2024-03-19 浙江古纤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色丝的加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4432A2 (en) * 1991-01-07 1992-07-15 Basf Corporation Melt-colored thick and thin yar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9478A (en) * 1970-12-15 1974-07-10 Ici Ltd Coloured yarns of thermoplastic poly'ers
US3769380A (en) * 1971-05-03 1973-10-30 Cosden Oil & Chem Co Method for extruding synthetic thermoplastic sheet material having a variegated colored pattern
SE403141B (sv) * 1973-02-05 1978-07-31 American Cyanamid Co Smeltspinningsforfarande for framstellning av en akrylnitrilpolymerfiber
US4301107A (en) * 1978-08-30 1981-11-17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Melt-spinning a plurality of acrylonitrile polymer fibers
US4271056A (en) * 1979-09-17 1981-06-02 American Cyanamid Company Hydrophilic acrylonitrile polymers for melt-spinning
JPS575916A (en) * 1980-06-13 1982-01-12 Teijin Ltd Polyester fiber with soft touch and production of knitted and woven fabrics therefrom
US4791026A (en) * 1986-11-27 1988-12-13 Teijin Limited Synthetic polymer multifilament yarn useful for bulky yar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01104813A (ja) * 1987-10-14 1989-04-21 Teijin Ltd 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2682130A1 (fr) 1991-10-08 1993-04-09 Gand Teinturerie Apprets Procede de teinture pour l'obtention de degrades de couleurs differentes et dispositif de mise en óoeuvre.
US5932309A (en) * 1995-09-28 1999-08-03 Alliedsignal Inc. Colored articles an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fabrication
DE69735865T2 (de) * 1996-03-04 2006-11-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dditiven für synthetische Filamente und Einarbeitung dieser Additive in thermoplastische filamentbildende Polymermaterialien
US6232371B1 (en) * 1996-03-04 2001-05-15 Basf Corporation Dispersible additive systems for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incorporating the same in such polymeric materials
DE19706787A1 (de) * 1997-02-20 1998-08-27 Hahl Erwin Gmbh Angeldräht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Angeldrähten
WO2000034555A1 (en) * 1998-12-04 2000-06-15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olored monofilaments, their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2001254229A (ja) * 2000-03-08 2001-09-21 Unitica Fibers Ltd ポリエステル原着複合繊維の製造法
CN2564602Y (zh) 2002-03-19 2003-08-06 河北启发纺织集团公司 渐变染色装置
JP3978119B2 (ja) * 2002-11-25 2007-09-19 日本エステル株式会社 混繊糸用紡糸口金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異染性混繊糸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4432A2 (en) * 1991-01-07 1992-07-15 Basf Corporation Melt-colored thick and thin yar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72789A (zh) * 2020-01-19 2020-05-19 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 渐层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9041A1 (en) 2011-04-13
US20110210462A1 (en) 2011-09-01
JP2011529534A (ja) 2011-12-08
EP2309041A4 (en) 2012-01-18
WO2010012128A1 (zh) 201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6893A (zh) 原著染色的渐层色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5973A (zh) 一种高色牢度有色超细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00236A (zh) 一种固体色母粒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20100035497A1 (en) Production of dyed textile materials comprising polypropylene fiber
CN110820062B (zh) 一种颜色精准可控的复合纤维
CN105442078A (zh) 一种原液着色制备有色聚酯纤维的方法
CN105862148A (zh) 一种单板多异聚酯纤维的加工工艺
CN110453512A (zh) 纺织品染色方法及纺织品
CN101024731A (zh) 微胶囊分散黑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于超细合成纤维及其织物的染色方法
CN110483959A (zh) 纤维用高浓度高色牢度母粒的制备方法
JP2013060678A (ja) 黒原着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12080813B (zh) 一种高色牢度降解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2131968A (zh) 原著染色的鞘蕊型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JP2013060677A (ja) 黒原着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01104961A (zh) 纺练染色粘胶纤维生产方法及其纺练染色粘胶纤维
CN104342779A (zh) 防伪功能聚酯pet超短纤维、其应用、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系统
TW201918516A (zh) 聚丙烯樹脂組成物、聚丙烯樹脂成形體及聚丙烯樹脂成形體之製造方法
CN201762486U (zh) 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US11846046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yarn with cloud dyeing effect
CN201406512Y (zh) 原著染色的混纤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CN111118659B (zh) 一种染色聚酰胺色丝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染色聚酰胺色丝
TWI604095B (zh) Dye-stained core sheath type composite fiber
KR101532377B1 (ko) 2종 컬러의 폴리에스터 단섬유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CN109056099A (zh) 一种超柔软高弹力色丝纤维生产工艺
JP2008223172A (ja) 防汚性原着繊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