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0077A - 抓斗 - Google Patents
抓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70077A CN102070077A CN2009101749064A CN200910174906A CN102070077A CN 102070077 A CN102070077 A CN 102070077A CN 2009101749064 A CN2009101749064 A CN 2009101749064A CN 200910174906 A CN200910174906 A CN 200910174906A CN 102070077 A CN102070077 A CN 1020700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ad
- oil
- fuel feeding
- oil extraction
- m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VENIDDJXSA-N lead-201 Chemical compound [201Pb] WABPQHHGFIMREM-VENIDDJX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抓斗,包括: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多个爪,和多个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副供油路,与所述主供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
Description
抓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抓斗。
背景技术
[0002] 抓斗被广泛用于物料搬运、旧建筑物的解体等。现有技术中,爪斗如图1所示,具 有: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110,与托架110连接的框架102,转动自如地连接在 框架102的下部的多个爪101,以及一端与框架102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爪101连接、进行 爪101的张开/关闭动作的多个油缸103。
[0003] 现有技术中,抓斗如图2所示,在框架102的下部的中心设有分油器200,在分油 器200的上面设有一个主供油口 202和多个油缸口 204,主供油口 202与主供油软管201连 接,来自油压源(未图示)的油经主供油软管201进入该主供油口 202,油缸口 204与油缸 软管203连接,分油器中的油从油缸口 204经油缸软管203进入油缸。分油器200的下面 设有一个主排油口 206,该主排油口 206与主排油软管205连接,分油器中的油从该主排油 口 206经主排油软管205进入油压源。在三爪的抓斗中,有8根软管(油缸软管6根,主供 油软管1根,主排油软管1根),在四爪的抓斗中,有10根软管(油缸软管8根,主供油软管 1根,主排油软管1根),在安装软管时,需要将这些软管全部连接在设在框架中心的分油器 的供油口和排油口上,因此安装空间小,软管之间互相影响,安装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实施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安装容易的抓斗。为了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旋转式抓斗,包括:
[0005] 上部框架,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
[0006] 下部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
[0007] 多个爪,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和
[0008] 多个油缸,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连接,进行所述爪的张开/ 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0009] 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 主排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 ;副供油路,与所述主 供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 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
[0010] 所述油缸口与所述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0011]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转式抓斗,包括:
[0012] 上部框架,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
[0013] 下部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
[0014] 多个爪,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和
[0015] 多个油缸,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连接,进行所述爪的张开/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
[0016] 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 主排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 ;副供油路,与所述主 供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 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
[0017] 所述油缸口与所述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0018] 另外,优选所述上部框架由圆柱状的实心材料构成,所述主供油路、主排油路、以 及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由设置在实心材料中的通孔构成。
[0019] 另外,优选所述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中分别形成有供油室和排油室,所述供油室 和排油室分别与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连通。
[0020] 另外,优选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在所述上部框架中在上下方向错开形成两层结 构。
[0021] 根据本发明,抓斗的各个油口设置在上部框架上,因此各个油口之间的距离比现 有技术的距离大,从而使软管安装变得容易。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了主供油软管和 主排油软管,使得需要安装的软管数量减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软管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现有技术的抓斗的示意图。
[0023] 图2是现有技术的抓斗的供排油软管安装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抓斗的示意图。
[0025]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上部框架的透视图。
[0026] 图5是图4的A-A线的剖面图。
[0027]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上部框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实施例1
[0030] 图3是作为非旋转式抓斗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抓斗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 施例的抓斗包括:上部框架322,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305 ;下部框架 324,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322的下部;多个爪303,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322连 接;和多个油缸304,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32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303连接,进行所述爪 303的张开/关闭动作。
[0031]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上部框架。图4是本实施例的上部框架的透 视图。如图4所示,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401,分别与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 和主排油路(未图示),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未图示)连接的主供油口 402和主 排油口 403 ;副供油路404,与所述主供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 副排油路405,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 406,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404和副排油路405。油缸口 406与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0032]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由圆柱状的实心材料构成,主供油路、主排油路、以及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由设置自实心材料中的通孔构成。
[0033] 图5是图4的线A-A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供油路407和主排 油路408分别形成有供油室Al和排油室Bi,供油室Al和排油室Bl分别与副供油路和副 排油路连通。供油室Al为环状,形成在主供油路407和主排油路408的外侧,其内周侧面 设有与主供油路407连通的通孔,外周侧面设有与多个副供油路404分别连通的多个通孔。 排油室Bl为圆筒状,形成在主排油路408的下端,其上面设有与主排油路408连通的通孔, 外周侧面设有分别与多个副排油路405连通的多个通孔。供油室Al和排油室Bl在上部框 架中在上下方向错开形成两层结构。
[0034] 根据本实施例,抓斗的各个油口设置在上部框架上,因此各个油口之间的距离比 现有技术的距离大,从而使软管安装变得容易。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了主供油软管 和主排油软管,使得需要安装的软管数量减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软管安装的效率。
[0035]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框架由实心的材料构成,所述主供油路、主排油路、以及副供 油路和副排油路由设置在实心材料中的通孔构成,但是,上部框架也可以不是实心的材料。 例如在图4中,只将中间部分用实心材料制成,上部、下部和侧部则用铁板制成,各油路用 铁管制成也可。
[0036] 实施例2
[0037] 实施例1的抓斗是非旋转式的抓斗,而本实施例的抓斗是旋转式抓斗。也就是说, 本发明也适用于旋转式抓斗。
[0038] 图6是本实施例的上部框架的剖面图。在图6中,上部框架由主体525和以能够 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525的中心部的轴5M构成。501是设置在主体525的外周部且与 油缸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502是设置在轴524中且具有与由车身供给的油压源连接的主 供油口的主供油路,503是主排油路。A2是设置在主体525中且与轴524的外周面相接的 圆环状的供油室,与主供油路502连通。B2是设置在主体525中且与轴524的外周面相接 的圆环状的排油室,与主排油路503连通。504是设置在主体525中且与主供油路502和供 油室A2连通的多个副供油路中的一个,505是设置在主体525中且与主排油路503和排油 室B2连通的多个副排油路中的一个,506是设置在副供油路504的油缸口,507是设置在副 排油路505的油缸口。508是轴承,509以下的部分可以相对于轴5M旋转。如图6所示, 供油室A2和排油室B2是在上部框架中沿上下方向错开的两层结构的环状油室,内侧分别 与主供油路502和主排油路503连通,外侧分别与副供油路504和副排油路505连通。密 封圈5¾是为了防止轴5¾和旋转部分之间漏油而设置的。
[0039] 根据本实施例,抓斗的各个油口设置在上部框架上,因此各个油口之间的距离比 现有技术的距离大,从而使软管安装变得容易。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了主供油软管 和主排油软管,使得需要安装的软管数量减少,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软管安装的效率。
Claims (8)
1. 一种非旋转式抓斗,包括:上部框架,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下部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多个爪,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和多个油缸,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连接,进行所述爪的张开/关闭 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主排 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 ;副供油路,与所述主供油 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 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所述油缸口与所述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由圆柱状的实心材料构成, 所述主供油路、主排油路、以及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由设置在实心材料中的通孔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中分别形成 有供油室和排油室,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分别与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在所述上部框架中 在上下方向错开形成两层结构。
5. 一种旋转式抓斗,包括:上部框架,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下部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多个爪,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和多个油缸,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连接,进行所述爪的张开/关闭 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主排 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 ;副供油路,与所述主供油 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 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所述油缸口与所述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由圆柱状的实心材料构成, 所述主供油路、主排油路、以及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由设置在实心材料中的通孔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中分别形成 有供油室和排油室,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分别与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在所述上部框架中 在上下方向错开形成两层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49064A CN102070077A (zh) | 2009-10-29 | 2009-10-29 | 抓斗 |
JP2010236751A JP2011093710A (ja) | 2009-10-29 | 2010-10-21 | グラップル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49064A CN102070077A (zh) | 2009-10-29 | 2009-10-29 | 抓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70077A true CN102070077A (zh) | 2011-05-25 |
Family
ID=44028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49064A Pending CN102070077A (zh) | 2009-10-29 | 2009-10-29 | 抓斗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1093710A (zh) |
CN (1) | CN10207007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9238A (zh) * | 2020-10-14 | 2021-02-02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核电厂退役上部堆内构件吊装工具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0989U (zh) * | 1988-07-15 | 1989-01-18 | 石家庄铁路分局阳泉站 | 电动爪式抓斗 |
JP3163234B2 (ja) * | 1995-07-24 | 2001-05-08 | 株式会社タグチ工業 | グラップル等荷役装置の油圧開閉装置 |
JP2002160890A (ja) * | 2000-11-24 | 2002-06-04 | Tobu Jukogyo Co Ltd | グラブバケット |
CN201169491Y (zh) * | 2007-12-18 | 2008-12-24 | 上海起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旋转液压多瓣抓斗 |
CN201236107Y (zh) * | 2008-05-20 | 2009-05-13 | 周泓宇 | 可旋转抓斗装置 |
CN101531327A (zh) * | 2009-04-28 | 2009-09-16 | 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 | 液压回转抓岩机抓持物体的方法及其液压抓斗 |
-
2009
- 2009-10-29 CN CN2009101749064A patent/CN102070077A/zh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10-21 JP JP2010236751A patent/JP2011093710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0989U (zh) * | 1988-07-15 | 1989-01-18 | 石家庄铁路分局阳泉站 | 电动爪式抓斗 |
JP3163234B2 (ja) * | 1995-07-24 | 2001-05-08 | 株式会社タグチ工業 | グラップル等荷役装置の油圧開閉装置 |
JP2002160890A (ja) * | 2000-11-24 | 2002-06-04 | Tobu Jukogyo Co Ltd | グラブバケット |
CN201169491Y (zh) * | 2007-12-18 | 2008-12-24 | 上海起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旋转液压多瓣抓斗 |
CN201236107Y (zh) * | 2008-05-20 | 2009-05-13 | 周泓宇 | 可旋转抓斗装置 |
CN101531327A (zh) * | 2009-04-28 | 2009-09-16 | 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第三工程处 | 液压回转抓岩机抓持物体的方法及其液压抓斗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99238A (zh) * | 2020-10-14 | 2021-02-02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 核电厂退役上部堆内构件吊装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093710A (ja) | 2011-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32726A (zh) | 一种可用于多模式盾构机的中心回转接头 | |
CN102070077A (zh) | 抓斗 | |
CN102966505B (zh) | 利用海水浪涌能量发电的卧式容积式水泵 | |
CN102809140A (zh) | 防水结构及灯具 | |
CN102691838A (zh) | 液压中央回转接头 | |
CN201193341Y (zh) | 十通道液压中央回转体 | |
CN201193342Y (zh) | 5.5-7t用液压中央回转体 | |
CN201096086Y (zh) | 一种分配阀 | |
CN202378632U (zh) | 旋转密封装置 | |
CN202302487U (zh) | 回转角度大的带电刷的回转接头 | |
CN201386712Y (zh) | 液压中央回转体 | |
CN201198577Y (zh) | 八通道液压中央回转体 | |
CN103061376A (zh) | 液压中央回转接头 | |
CN101216135B (zh) | 多油路大型机械用液压中央回转接头 | |
CN204004404U (zh) | 一种大直径旋转接头 | |
CN203627239U (zh) | 耐磨吸砂泵 | |
CN201992243U (zh) | 多通道液压回转接头 | |
CN202302480U (zh) | 多通道液压回转接头 | |
CN202082524U (zh) | 回转接头 | |
CN102410201A (zh) | 分配阀、泵送机构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 |
CN102352942A (zh) | 一种回转接头和包括该回转接头的环卫车辆 | |
CN202302477U (zh) | 液压中央回转接头 | |
CN202302489U (zh) | 带电刷的多通道液压回转接头 | |
CN202302488U (zh) | 带电刷的回转接头 | |
CN202302486U (zh) | 带电刷的七通道液压回转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