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9646B -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9646B
CN102069646B CN 201010511497 CN201010511497A CN102069646B CN 102069646 B CN102069646 B CN 102069646B CN 201010511497 CN201010511497 CN 201010511497 CN 201010511497 A CN201010511497 A CN 201010511497A CN 102069646 B CN102069646 B CN 102069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canning
quantized data
value
valu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114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9646A (zh
Inventor
石川智一
山田显季
小野光洋
梶原理惠
今野裕司
狩野豊
锦织均
川床德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69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9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96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 G06K15/1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matrix printers using ink jet print heads
    • G06K15/105Multipass or interlaced printing
    • G06K15/107Mask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5Halftoning, i.e. converting the picture signal of a continuous-tone original into a corresponding signal showing only two lev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k Jet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将与像素区域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第一扫描多值数据、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对各个多值数据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扫描量化数据、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以及第二扫描量化数据。之后,针对每次扫描合成这些量化数据,以生成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和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根据此,控制通过进行多次扫描来记录点的像素量(交叠点的量),在抑制图像浓度变化的同时,将粒度保持在低水平。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与记录介质的预定区域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该记录介质用于通过记录介质和记录头的相对移动在预定区域中记录图像。 
背景技术
作为抑制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的图像的浓度波动和条纹(streak)的技术,提出了如下多道次(multi-pass)记录系统,该多道次记录系统用于针对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通过记录头进行多次记录扫描,完成应当在上述同一区域上记录的图像。然而,即使当采用该多道次记录系统时,也由于记录介质等的输送量的变化,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在针对在前的记录扫描的点记录位置和针对随后的记录扫描的点记录位置之间发生移位。该移位导致点覆盖率(dot coverage)的变化,因此产生诸如浓度变化和浓度波动的图像负面效果。 
作为抑制这种图像负面效果的技术,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方法:在二值化之前的多值图像数据的阶段中,与不同的记录扫描相对应地分割图像数据,并且将分割之后的多值图像数据中的各个独立地二值化(以不相关的方式)。图10A示出了基于通过根据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的方法处理的图像数据记录的点的设置状态。在该图中,黑圆圈551表示由第一记录扫描记录的点,白圆圈552表示由第二记录扫描记录的点,灰圆圈553表示由第一记录扫描和第二记录扫描交叠地记录的点。 
根据这种点设置,即使当由第一记录扫描记录的点组和由第二记录扫描记录的点组,在主扫描方向或副扫描方向上移位时,点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覆盖率也不会改变太多。这是因为还新出现由第一记录扫描记录的点和由第二记录扫描记录的点彼此交叠的部分,但是也存在原本应当 交叠地记录的两个点彼此不交叠的部分。 
然而,根据日本特开2000-103088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因为以不相关的方式量化与不同的记录扫描相对应的多值数据,因此不能控制由不同的记录扫描记录的点的相互交叠量。因此,在一些情况下,交叠点的数量过多,而图像的粒度(granularity)劣化,相反地,交叠点的数量太少,而不能充分地抑制上述浓度变化。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通过该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可以在抑制上述浓度变化的同时,使粒度保持在低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用于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分割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一多值数据、与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二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和所述第二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第三多值数据;量化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量化数据、第二量化数据和第三量化数据;以及合成单元,被配置成合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还合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用于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第一记录元件组和第二记录元件组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分割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第一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 多值数据、与所述第二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记录元件组和所述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相对应的第三多值数据;量化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量化数据、第二量化数据和第三量化数据;以及合成单元,被配置成合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一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还合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二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用于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多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分割单元,被配置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多值数据;量化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分割单元生成的所述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与所述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合成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各个相对应的相对扫描,合成所述量化单元生成的所述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一多值数据、与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二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和所述第二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第三多值数据;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量化数据、第二量化数据和第三量化数据;以及合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 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还合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多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分割所述多值图像数据,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多值数据;第二步骤,对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所述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与所述至少两个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第三步骤,针对各个相对应的相对扫描合成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生成的所述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控制通过进行多次扫描或者使用多个记录元件组记录的点的量(交叠点的量)。根据此,可以在抑制图像浓度变化的同时,使粒度保持在低水平。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至1C是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打印机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2是用于描述使用两个道次的多道次记录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与对图1A至1C的打印机的控制相关的主要部分的部件的框图。 
图4是示出用于执行用于进行二道次记录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图像处理)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所示的图像处理(图像数据分割处理→量 化处理→量化数据合成处理)。 
图6A至6C示出了表示在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针对周围像素的误差分配系数的误差分配矩阵。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二值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三值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用于执行用于进行三道次记录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图像处理)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 
图10A和10B示出了通过进行两次扫描而记录的点的设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以喷墨记录设备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喷墨记录设备。还可应用喷墨记录设备之外的设备,只要该设备采用在用于记录点的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期间,通过记录单元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方法即可。 
在本说明书中,“多道次记录”是指用于完成通过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相对移动)应当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的记录系统。“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相对移动)”是指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相对移动(扫描)的操作,或者记录介质相对于记录头相对移动(以相对地输送)的操作。“同一区域”在微观上是指“一个像素区域”,在宏观上是指“通过单个相对扫描可记录的区域”。“像素区域(在一些情况下也简称为“像素”)是指可由多值图像数据表示灰度级(gradation)的最小单位的区域。另一方面,“通过单个相对扫描可记录的区域”是指记录头在单个相对扫描期间通过的记录介质上的区域,或小于该区域的区域(例如一个光栅区域)。例如,在串联型记录设备中,在执行如图2所示的M道次(M是等于或大于2的整数)的多道次模式的情况下,在宏观上还可将图中的一个记录区域(宽度为喷嘴阵列宽度的1/M的区域) 定义为同一区域。 
注意,下文中,将“相对扫描”简称为“扫描”。例如,在使用三个道次的多道次记录的情况下,在一个像素区域上进行三次相对扫描(第一相对扫描、第二相对扫描和第三相对扫描),将该第一到第三相对扫描分别称为“第一扫描”、“第二扫描”和“第三扫描”。 
记录设备的示意性配置 
图1A是可用作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设备的照片直接打印机设备(photo direct printer apparatus)(以下称为PD打印机)1000的俯视立体图。PD打印机1000具有从主计算机(PC)接收数据以进行打印的功能,直接读取存储在诸如存储卡的存储介质中的图像以进行打印的功能,以及从数字静止照相机、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等接收图像以进行打印的功能。 
在图1A中,片材输出盘1004可接收记录的片材。用户可打开和关闭进出盖1003,以替换容纳在设备的主体中的记录头盒、墨罐等。在设置于顶部框(case)1002上的操作面板1010上,显示用于关于与打印有关的条件的各种设置的菜单项(例如记录介质的类型、图像质量等),用户可根据要输出的图像的类型和使用来设置这些项。自动给送单元1007将记录介质自动给送到设备的主体中。向卡槽1009插入可安装存储卡的适配器。USB终端1012用于连接数字静止照相机。在PD打印机1000的后面设置用于连接PC的USB连接器。 
图1B是示出PD打印机的内部配置的概要的立体图。自动给送单元1007将记录介质P给送到由设置在输送路径上的输送辊5001和被驱动夹送辊5002形成的夹持部分。之后,通过输送辊5001的旋转,记录介质P在稿台5003上被引导和支持的同时,在图中的箭头A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图中未示出的诸如弹簧的按压单元,将夹送辊5002弹性地偏向输送辊5001。输送辊5001和夹送辊5002构成位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第一输送单元的部件。 
稿台5003设置在与形成喷墨型记录头5004的喷射口的面(喷射面) 相对的记录位置处,其支持记录介质P的背面,使得记录介质P的正面和喷射面之间的距离保持特定距离。在稿台5003上输送的在其上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P夹在旋转排出辊5005和用作旋转器的被驱动直齿(spur)5006之间,以在A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P,并将其从稿台5003排出到片材输出盘1004。排出辊5005和直齿5006构成位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二输送单元的部件。 
安装记录头5004,以使其以喷射口面与稿台5003和记录介质P相对的朝向可拆卸地附着到滑架5008。滑架5008通过滑架电动机E0001的驱动力,沿两个导轨5009和5010往复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记录头5004根据记录信号执行墨喷射操作。滑架5008移动的方向是与输送记录介质的方向(箭头A方向)交叉的方向(主扫描方向)。随着交替重复进行滑架5008和记录头5004的主扫描(涉及记录的移动)以及记录介质的输送(副扫描),在记录介质P上执行记录。 
图1C是从喷射口形成面观察记录头5004的情况下的示意图。在图中,51表示青色喷嘴列(alley),52表示品红色喷嘴列,53表示黄色喷嘴列,54表示黑色喷嘴列。由d表示副扫描方向上的各个喷嘴阵列的宽度,可以通过单个扫描来实现宽度d的记录。 
喷嘴列51至54中的各个以600dpi(点/英寸),即以约42μm的间隔,由在副扫描方向上布置的1200个喷嘴构成。各个喷嘴设置有喷射口、用于将墨引导到喷射口的墨路径以及用于在喷射口附近的墨中产生膜状沸腾的电热转换器。在这种配置下,通过根据喷射信号向各个电热转换器施加电压脉冲,在电热转换器附近的墨中产生膜状沸腾,作为小滴从喷射口喷射与产生的气泡的生长相对应的量的墨。 
多道次记录 
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记录设备可执行多道次记录,因此在记录头5004的单个记录扫描的可记录区域中,通过进行多次记录扫描逐步形成图像。在各个记录扫描之间,通过以小于记录头5004的宽度d的量,进行输送操作,可以抑制由各个喷嘴的变化导致的浓度波动和条纹。基于 用户从操作面板1010输入的信息和从主设备接收的图像信息,适当地设置是否进行多道次记录,或使用多少数量的多道次(在同一区域上进行多少次记录扫描)。 
接着,使用图2描述上述记录设备可执行的多道次记录的示例。在此,作为多道次记录的示例,以二道次记录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二道次记录,而可采用三道次、四道次、八道次、16道次等(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的道次记录。注意,在本发明中优选应用的“M(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道次模式”,是指通过以小于记录元件的阵列范围的宽度的量的记录介质的输送的介入,进行M次记录元件组的扫描,来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进行记录的模式。在该M道次模式中,优选将记录介质的信号输送的量,设置为等于与作为记录元件的阵列范围的宽度的1/M的宽度相对应的量。通过这种设置,同一区域中的输送方向上的上述宽度,等于与记录介质的信号输送的量相对应的宽度。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二道次记录的状态,其示出了在相当于四个同一区域的第一记录区域到第四记录区域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记录头5004和记录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2中,仅示出了图1C所示的记录头5004中的特定颜色的一个喷嘴阵列(一个记录元件组)51。然后,下面,在构成喷嘴阵列(记录元件组)51的多个喷嘴(记录元件)中,将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喷嘴组称为上游喷嘴组51A,将位于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喷嘴组称为下游喷嘴组51B。此外,各个同一区域(各个记录区域)的副扫描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相当于记录头的多个记录元件的阵列范围的宽度(1280喷嘴宽度)的约一半的宽度(640喷嘴宽度)。 
在第一扫描中,使用上游喷嘴组51A仅记录应当在第一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的一部分。对于各个像素,由上游喷嘴组51A记录的该图像数据,具有降低到原始图像数据(与应当最终在第一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的灰度级值的约1/2的灰度级值。在通过上述第一扫描进行记录之后,将记录介质在Y方向上输送640个喷嘴的距 离。 
随后,在第二扫描中,使用上游喷嘴组51A仅记录应当在第二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的一部分,还使用下游喷嘴组51B完成应当在第一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由下游喷嘴组51B记录的该图像数据也具有降低到原始图像数据(与应当最终在第一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的灰度级值的约1/2的灰度级值。根据此,在第一记录区域中,将灰度级值降低到约1/2的图像数据记录两次,因此保存原始图像数据的灰度级值。在通过上述第二扫描进行记录之后,将记录介质在Y方向上输送640个喷嘴的距离。 
随后,在第三扫描中,使用上游喷嘴组51A仅记录应当在第三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的一部分,还使用下游喷嘴组51B完成应当在第二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之后,将记录介质在Y方向上输送640个喷嘴的距离。最后,在第四扫描中,使用上游喷嘴组51A仅记录应当在第四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的一部分,还使用下游喷嘴组51B完成应当在第三记录区域中记录的图像。之后,将记录介质在Y方向上输送640个喷嘴的距离。在其他记录区域上进行类似的记录操作。通过重复进行上述记录主扫描和输送操作,在各个记录区域上进行二道次记录。 
控制单元电规格概要 
图3是示出与对图1A至1C的PD打印机1000的控制相关的主要部分的部件的框图。在图3中,对与上面描述的图中的部分共同的部分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描述。从下面的描述中可理解,PD打印机1000用作图像处理设备。 
在图3中,附图标记3000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基板),附图标记3001表示图像处理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定制LSI(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3002在其中具有CPU,其处理以下描述的各种控制处理、图4所示的各种图像处理等。存储器3003具有用于存储针对DSP 3002的CPU的控制程序的程序存储器3003a、以 及用于在执行时存储程序的RAM区域和用作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等的工作存储器的存储区域。附图标记3004表示打印机引擎。这里,安装了用于使用多个颜色的彩色墨打印彩色图像的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机引擎。USB连接器3005用作连接数字静止照相机(DSC,digital still camera)3012的端口。连接器3006用于连接查看器1011。当PD打印机1000基于来自PC 3010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时,USB集线器3008使来自PC 3010的数据通过,以将数据经由USB 3021输出到打印机引擎3004。根据此,连接的PC 3010可在与打印机引擎3004(用作通用PC打印机)直接交换数据和信号的同时,执行打印。电源连接器3009输入由电源3019从商用AC转换的直流电压。PC 3010由通用个人计算机构成。附图标记3011表示上面描述的存储卡(PC卡),附图标记3012是数字静止照相机(DSC)。注意,经由上述USB 3021或IEEE 1284总线,进行控制单元3000与打印机引擎3004之间的信号交换。 
第一实施例 
图4是示出用于执行用于进行二道次记录的记录数据的生成处理(图像处理)的示意性配置的框图。图3的控制单元3000设置有图4所示的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单元401、颜色转换处理单元402、颜色分离处理单元403、灰度级校正处理单元404、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量化单元406、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以及打印缓冲器408。下文中,使用图4描述直到根据RGB输入图像数据生成用于二道次的二值数据的处理的流程。 
多值图像数据输入单元401输入由诸如数字静止照相机3012或PC3010的外部装置获得的RGB图像数据。颜色转换处理单元402将该RGB图像数据转换成依赖于打印机的颜色再现域(gamut)的装置RGB图像数据。颜色分离处理单元403将装置RGB图像数据转换成与打印机中使用的墨颜色相对应的多值(本示例中为256值)图像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具有使用C(青色)、M(品红色)、Y(黄色)和K(黑色)四个颜色墨的配置。因此,将装置RGB图像数据(R′G′B′)转换成与CMYK墨相对应的多值数据(C1、M1、Y1和K1)。注意,在颜色分离处理单 元403中,使用表示装置RGB图像数据的各个输入值(R′G′B′输入值)和与墨颜色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的各个输出值(C1、M1、Y1、K1输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三维查找表(LUT,look up table)。此时,对于落在表栅格点值之外的输入值,通过根据周围的表栅格点值的输出值进行插值来计算输出值。 
接着,灰度级校正处理单元404进行灰度级校正处理,但是针对CMYK类似地进行该灰度级校正处理之后的后续处理。因此,以下作为代表描述对黑色(K)的数据处理。向灰度级校正处理单元404输入颜色分离处理单元403生成的多值数据K1。灰度级校正处理单元404对该多值数据K1施加灰度级校正,以生成经过灰度级校正的多值数据K2。将该经过灰度级校正的多值数据K2输入到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 
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将经过灰度级校正的多值数据K2,分割成仅与第一扫描对应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仅与第二扫描对应的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以及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共同的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然后,将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输入到量化单元406。 
量化单元406对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进行量化处理(根据本实施例为二值化处理)。根据此,生成通过量化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而获得的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通过量化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而获得的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以及通过量化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而获得的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 
根据本实施例,作为量化处理,执行基于排他误差扩散方法的二值化处理。下面将详细描述该排他误差扩散方法,但是该方法基本是如下处理:也就是说,为了使基于与三个平面相对应的第一到第三量化数据(用作第一量化数据的第一扫描量化数据、用作第二量化数据的第二扫描量化数据以及用作第三量化数据的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中的各个确定的记录像素(点被记录的像素)相互排他,对第一扫描多值 数据、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进行误差扩散。详细地说,以基于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基于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以及基于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在记录介质上相互不交叠的方式,来控制量化结果。根据此,可以控制基于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确定的记录像素的量,换句话说,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二者记录点的像素的量。 
将量化单元406生成的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以及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输入到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更具体地说,将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以及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输入到第一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1,将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以及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输入到第二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2。第一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1通过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与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的合成处理(在本示例中为“或(OR)”),生成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8。另一方面,第二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2通过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与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的合成处理(在本示例中为“或”),生成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9。 
将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生成的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8和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9,传送到打印缓冲器408。然后,将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8存储在第一扫描缓冲器408-1中,将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9存储在第二扫描缓冲器408-2中。 
然后,在进行第一扫描时读取存储在第一扫描缓冲器中的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以将其传送到记录头5004,并且在第一扫描中执行基于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的点记录。类似地,在进行第二扫描时读取存储在第二扫描缓冲器中的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以将其传送到记录头5004,并且在第二扫描中执行基于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的点记录。根据此,通过针对同一区域执行两次扫描,来完成应当记录的图像。 
接着,参考图5描述上述图像数据分割处理(405)、量化处理(406) 和量化数据合成处理(407)。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所示的图像处理(图像数据分割处理→量化处理→量化数据合成处理)。在此,描述如下情况:多值图像数据501对应于4个像素(副扫描方向)×6个像素(主扫描方向)总共24个像素。多值图像数据501相当于输入到图4的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的经过灰度级校正的多值数据K2。 
首先,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针对各个像素将多值图像数据501分割为三部分,以生成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以及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此时,将多值图像数据501的值设置为A,将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的值设置为X,将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的值设置为Y,将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的值设置为Z,进行分割处理,使得满足X+Y+2Z=A,并且X、Y和Z具有近似相同的值。由于该原因,根据本实施例,进行上述分割处理,使得X、Y和Z的值近似成为多值图像数据“A”的值的1/4(25%)。更具体地,当将“A”除以4时,计算商α和余数β(0至3),根据商α和余数β,如下确定X、Y和Z。 
●在β=0的情况下→X=Y=Z=α 
●在β=1的情况下→X-1=Y=Z=α 
●在β=2的情况下→X-1=Y-1=Z=α 
●在β=3的情况下→X-1=Y=Z-1=α 
如此确定的X、Y和Z分别成为图5所示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的值、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的值以及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的值。例如,在多值图像数据A的值是“160”的情况下,确立α=40和β=0,从而得到X=Y=Z=α=40。注意,多值图像数据501是256值数据,A的值是从0至255中选择的一个值。 
随后,量化单元406对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和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进行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用于该误差扩散处理的阈值是“128”。此外,对于表示在进行误差扩散处理时针对周围像素的误差分配系数的误差分配矩阵,使用图6A所示的弗洛伊德 误差分配矩阵(Floyd′s error distribution matrix)。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是通过量化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获得的二值数据。“1”表示记录点的像素,“0”表示不记录点的像素。类似地,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是通过量化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获得的二值数据,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是通过量化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获得的二值数据。从图5可以理解,由二值量化数据505至507中的各个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相互不交叠。以这种方式,根据本实施例,为了使由二值量化数据505至507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相互排他,对三个平面上的多值数据502至504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下面,参考图7描述排他误差扩散处理。 
图7是用于描述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的流程图。首先,描述图中的符号。X、Y和Z是如上所述输入到量化单元406的三个平面上的多值数据(502、504和503)的值,其各自具有0至255的值。Xerr、Yerr和Zerr是根据量化处理(二值化处理)已结束的周围像素生成的累积误差值。注意,在本示例中,为了针对各个平面保存通过量化处理生成的误差,将在各个平面中生成的量化处理误差分配到其自身平面中的周围像素。Xt、Yt和Zt是多值数据(X、Y和Z)的值和累积误差值(Xerr、Yerr、Zerr)的总和值。X′、Y′和Z′是作为量化处理(二值化处理)的结果的量化数据(505、507和506)的值。X′err、Y′err和Z′err是在关注像素中通过量化处理生成的误差值。 
当本处理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针对关注像素计算Xt、Yt和Zt。随后,在步骤S2,确定通过将Xt、Yt和Zt相加(Xt+Yt+Zt)得到的相加值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128)。在确定相加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3,为了不通过任何扫描来记录关注像素,将二值化结果确定为X′=Y′=Z′=0。此外,将通过该二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Z′err=Zt,流程进行到步骤S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2,确定相加值等于或大于阈值,流程进行到步骤S4,为了确定用于在记录像素中设置关注像素的平面,在Xt、Yt和Zt中识别一个最大值参数。然而,注意,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最大值参 数的情况下,在以Zt、Xt和Yt的顺序设置Zt、Xt和Yt的优先级顺序的同时,识别一个参数。注意,优先级顺序不限于此,而可将Xt或Yt设置为第一优先级。 
随后,在步骤S5,确定在步骤S4中识别的参数是否为Xt。在确定识别的参数是X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6,为了仅通过第一扫描记录关注像素,将二值化结果确定为X′=1、Y′=0和Z′=0。此外,将通过该二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255、Y′err=Yt以及Z′err=Zt,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0。另一方面,在步骤S5,在确定识别的参数不是X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7,确定在步骤S4中识别的参数是否为Yt。在确定识别的参数是Y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8,为了仅通过第一扫描记录关注像素,将二值化结果确定为X′=0、Y′=1和Z′=0。此外,将通过该二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255以及Z′err=Zt,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0。在步骤S7中确定识别的参数不是Y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9,为了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二二者记录关注像素,将二值化结果确定为X′=0,Y′=0和Z′=1。此外,将通过该二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和Z′err=Zt-255,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在遵循图6A的误差分配矩阵的同时,将在步骤S3、S6、S8或S9中保存的X′err、Y′err和Z ′err分别分配到其自身平面的周围像素。以这种方式,结束对关注像素的量化处理,流程进行到步骤S11。在步骤S11,确定量化处理是否针对所有像素结束,当量化处理没有针对所有像素结束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与上述方式类似地处理下一关注像素。当量化处理针对所有像素结束时,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结束。在步骤S1中使用的累积误差值(例如Xerr)是在步骤S10中从一个或多个像素分配的量化误差(例如X′err)的累积值。 
通过上述排他误差扩散处理,如图5所示生成记录像素的位置相互不交叠的三个平面上的量化数据(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X′)、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Y′)、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Z′))。 
返回参考图5进行描述。第一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1对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与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进行合成处理(在本示例中为“或”),以生成二值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8。在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8中,赋予“1”的像素是成为第一扫描中的记录目标的像素,而赋予“0”的像素是不成为第一扫描中的记录目标的像素。此外,阴影像素是成为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的共同记录目标的像素。类似地,第二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2对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与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进行合成处理(在本示例中为“或”),以生成二值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9。在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9中,赋予“1”的像素是成为第二扫描中的记录目标的像素,而赋予“0”的像素是不成为第二扫描中的记录目标的像素。此外,阴影像素是成为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的共同记录目标的像素。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生成通过进行多次扫描来共同记录点的像素,因此可抑制由记录介质的输送误差、滑架的移动误差等产生的点覆盖率变化(图像浓度变化)。此外,通过量化多次扫描共同的多值数据,来控制通过进行多次扫描共同记录点的像素(交叠的点)的量,因此可以抑制由于交叠的点的量过多而导致粒度下降。根据此,在抑制图像浓度变化的同时,可以将粒度保持在低水平。 
注意,根据本实施例,进行分割处理,使得满足X+Y+2Z=A,并且X、Y和Z是近似相同的值,但是配置不限于此。如果满足X+Y+2Z=A,则不需要改变分割处理之前和之后的多值数据的值,图像的浓度保持质量极其优越。然而,即使不满足X+Y+2Z=A,如果X+Y+2Z的值近似是A的值,则也可以充分确保图像的浓度保持质量。此外,在执行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时,即使在多值图像数据501的值是指示最高浓度值的值(255)时,也生成如图10A所示的不记录点的像素。在如图10A所示的点设置的情况下,与图10B所示的100%实心(solid)图像的点设置相比,图像浓度较低。尽管在图10A所示的点设置中图像浓度也足够,但是在期望实现甚至更高浓度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X、Y和Z的值,使 得X+Y+2Z的总和值等于或大于A的值。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进行上述排他误差扩散处理,与之相对,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特征在于使用图6A至6C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对多值数据502至504执行误差扩散处理。除此之外的点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省略其描述。 
向图4的量化单元406输入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生成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量化单元406对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进行二值扩散处理,以生成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此时,对于阈值,使用“128”,对于误差分配矩阵,使用图6B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此外,量化单元406对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进行二值扩散处理,以生成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此时,对于阈值,使用“128”,对于误差分配矩阵,使用图6A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此外,对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进行二值扩散处理,以生成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此时,对于阈值,使用“128”,对于误差分配矩阵,使用图6C所示的误差分配矩阵。 
通过如上所述在三个平面之间使用不同的误差分配矩阵,可将三个平面上的量化结果(由量化数据505至507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设置为彼此不同。根据此,在生成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二者记录的像素(交叠的点)的同时,还可生成仅通过第一扫描记录的像素和仅通过第二扫描记录的像素。如果在三个平面之间使用误差分配矩阵,则三个平面上的量化结果彼此特别类似。然后,通过第一扫描记录的像素和通过第二扫描记录的像素基本相同。即使在记录最高浓度处的图像的情况下,点在几乎所有记录像素中交叠,但是,另一方面,在一半像素中不记录点,白背景广泛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存针对输入值的输出图像浓度。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三个平面上的量化结果彼此不同,不仅生成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二者记录的像素,还生成仅通过第一扫描记录的像素和仅通过第二扫描记录的像素,因此可在一定 程度上确保输出图像的浓度保持质量。 
附带地,由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处理生成的二值量化数据505至507中的各个确定的记录像素(赋予“1”的像素)的位置,没有完全的排他关系,因此记录像素的位置可能交叠。例如,在一些情况下,针对特定像素的二值化结果,对于量化数据505和量化数据506都为“1”。因此,作为之后的合成处理,如果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地应用逻辑处理,则合成处理后的记录像素的数量小于由量化数据505至507确定的记录像素的数量。然后,输出图像相对于输入值的浓度保持质量降低。在允许该浓度降低的情况下,可应用“或”处理,作为合成处理。另一方面,在不能允许上述浓度降低的情况下,可执行上述合成处理,使得针对各个像素将量化数据的值(“1”或“0”)相加,并且相加的值成为合成量化数据的值。例如,对于特定像素A,在量化数据505和量化数据506的值都是“1”的情况下,将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508的值设置为2(=1+1)。然后,通过各个扫描来记录根据该相加的值(0、1和2)的点的数量。通过这种配置,不需要降低输出图像相对于输入值的浓度保持质量。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可控制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二者记录的像素(交叠的点)的量,因此可以抑制上述图像浓度变化和粒度降低二者。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独立进行三个平面上的误差扩散处理,因此与进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相比,还可以提高处理速度。 
注意,根据本实施例,描述了如下情况:在平面之间使用的误差分配矩阵彼此不同,从而将三个平面上的量化结果设置为彼此不同。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代替,可将在平面之间使用的误差分配矩阵设置为相同,而将在平面之间使用的阈值设置为彼此不同。此外,误差分配矩阵和阈值的组合可在平面之间改变。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在量化单元406中进行基于误差扩散方法的量化处理,但是与之相对,根据该第三实施例,特征在于在量化单元 406中进行基于抖动(dither)方法的量化处理。除此之外的点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省略其描述。 
向图4的量化单元406输入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生成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量化单元406分别对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以及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使用不同的抖动矩阵进行抖动处理。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三个不同的抖动矩阵进行抖动处理(量化处理),可以生成量化结果彼此不同的三个量化数据505至507。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与在第二实施例中类似,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输出图像的浓度保持质量的同时,可以抑制图像浓度变化和粒度下降二者。除此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对三个平面上的多值数据独立地进行抖动处理,因此还可以实现甚至更快的处理速度。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进行使用三个不同的抖动矩阵的抖动处理,因此与进行误差扩散处理的情况相比,对各个扫描中的点设置以及扫描之间的交叠点设置的空间频率的控制,变得更容易。 
第四实施例 
根据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进行二值化处理作为量化处理,但是根据该第四实施例,特征在于进行三值化(ternarization)处理作为量化处理。除此之外的点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省略其描述。根据本实施例,可以用三值化处理来代替根据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的二值化处理,但是在此描述用三值化处理代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二值化处理的情况。根据本实施例,为了使由三值量化数据505至507中的各个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相互不交叠,对多值数据502至504进行三值排他误差扩散处理。 
图8是用于描述三值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的流程图。图8中的符号(诸如Xt、Xerr和X′)的含义与图7中的符号的含义相同。根据本实施例,使用第一阈值(170)和第二阈值(85)作为阈值。此外,作为三值化处理的结果的X′、Y′和Z′的值,各自是从“0”、“1”和“2”中选择的值。在此, “0”指示不记录点,“1”指示记录一个点,“2”指示记录两个点。 
当本处理开始时,首先,在步骤S1,针对关注像素计算Xt、Yt和Zt。随后,在步骤S2,获得通过将Xt、Yt和Zt相加得到的相加值At(=Xt+Yt+Zt)。随后,在步骤S3,确定相加值At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170),相加值At是否小于第一阈值且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85),以及相加值At是否小于第二阈值。 
在步骤S3,在确定相加值At小于第二阈值(85)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6,为了使得不通过任何扫描记录关注像素,将三值化结果确定为X′=Y′=Z′=0。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和Z′err=Zt,流程进行到步骤S17。 
另一方面,在步骤S3,在确定相加值At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170)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4,为了确定用于将关注像素设置为记录像素(“1”)的平面,在Xt、Yt和Zt中识别一个最大值参数。然而,注意,在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最大值参数的情况下,基于顺序为Zt、Xt和Yt的Zt、Xt和Yt的优先级顺序识别一个参数。注意,优先级顺序不限于此,可以将Xt或Yt设置为第一优先级。随后,在步骤S5,确定在步骤S4中识别的最大参数是否为Xt。在确定最大参数是X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6,为了通过第一扫描在关注像素中记录两个点,将三值化结果设置为X′=2、Y′=0和Z′=0。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255、Y′err=Yt和Z′err=Zt,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7。另一方面,在步骤S5,在确定最大参数不是X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7,确定在步骤S4中识别的最大参数是否为Yt。在确定最大参数是Y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8,为了通过第二扫描在关注像素中记录两个点,将三值化结果设置为X′=0、Y′=2和Z′=0。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255和Z′err=Zt,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17。在步骤S7,在确定最大参数不是Y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9,为了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各自在关注像素中记录两个点,将三值化结果确定为X′=0、Y′=0和Z′=2。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 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和Z′err=Zt-255,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7。 
另一方面,在步骤S3,在确定相加值At小于第一阈值(170)且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85)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0。然后,在步骤S10,为了确定用于将关注像素设置为记录像素(“2”)的平面,在遵循与步骤S4类似的规则的同时,在Xt、Yt和Zt中识别一个最大值参数。随后,在步骤S11,确定在步骤S10中识别的最大参数是否为Xt。在确定最大参数是X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2,为了通过第一扫描在关注像素中记录一个点,将三值化结果确定为X′=1、Y′=0和Z′=0。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128、Y′err=Yt和Z′err=Zt,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7。另一方面,在步骤S11,在确定最大参数不是X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3,确定在步骤S10中识别的最大参数是否为Yt。在确定最大参数是Y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4,为了通过第二扫描在关注像素中记录一个点,将三值化结果确定为X′=0、Y′=1和Z′=0。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128和Z′err=Zt,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7。在步骤S13,在确定最大参数不是Yt的情况下,流程进行到步骤S15,为了通过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各自在关注像素中记录一个点,将三值化结果确定为X′=0、Y′=0和Z′=1。此外,将通过该三值化处理生成的误差保存为X′err=Xt、Y′err=Yt和Z′err=Zt-128,之后流程进行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在遵循图6A的误差分配矩阵的同时,将在步骤S6、S8、S9、S12、S14、S15或S16中保存的X′err、Y′err和Z′err,分别分配到其自身平面的周围像素。以这种方式,对关注像素的量化处理结束,流程进行到步骤S18。在步骤S18,确定量化处理是否针对所有像素结束,当量化处理没有针对所有像素结束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与上述方式类似地处理下一关注像素。当量化处理针对所有像素结束时,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结束。通过上述排他误差扩散处理,生成记录像素的位置相互不交叠的三个平面上的量化数据(第一扫描量化数据505(X′)、第一和 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506(Y′)、第二扫描量化数据507(Z′))。 
如上所述,与进行二值化处理的上述实施例相比,根据本实施例,除了通过上述实施例获得的效果之外,还可以获得在粒度呈现上更优异的图像。注意,在像素区域中形成多个点的情况下,可以多次向像素区域中的同一位置喷射墨,或者可以多次向像素区域中的不同位置喷射墨。 
本实施例不限于用三值化处理代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二值化处理的情况,还可以用三值化处理代替根据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二值化处理。在用三值化处理代替根据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二值化处理的情况下,可执行三值误差扩散处理或三值抖动处理,作为量化处理。此时,为了将三值量化结果在平面之间设置为不同,误差分配矩阵和阈值或者抖动矩阵针对各个平面不同,这与上述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类似。以这种方式,在量化单元406中,生成量化结果彼此不同的三值量化数据505至507。由于由三值量化数据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不具有完全的排他关系,因此记录像素的位置可能交叠。因此,优选应用如在第二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将量化值加到各个像素的合成处理,作为随后的合成处理。 
第五实施例 
根据第一到第四实施例,描述了通过进行两次扫描完成应当在同一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的二道次记录,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包括三个或更多道次的多道次记录。下面,作为包括三个或更多道次的多道次记录的示例,以三道次记录的情况为例进行描述。注意,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图像数据分割处理、量化处理和量化数据合成处理,这些图像处理之外的处理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处理类似。下面,参考图9,仅描述图像数据分割处理、量化处理和量化数据合成处理。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由图4的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量化单元406和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执行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像数据分割处理→量化处理→量化数据合成处理)。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类似,将经过灰度级校正的多值数据K2(多值图像数据501)输入到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 
图像数据分割单元405将输入的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仅与第一扫 描对应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901、仅与第二扫描对应的第二扫描多值数据902、仅与第三扫描对应的第三扫描多值数据903、与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共同对应的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4、与第一扫描和第三扫描共同对应的第一和第三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5、与第二扫描和第三扫描共同对应的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6以及与第一扫描、第二扫描和第三扫描所有共同对应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7。 
随后,量化单元406对这七个平面上的多值数据901至907进行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二值排他误差扩散。根据此,生成第一扫描量化数据911、第二扫描量化数据912、第三扫描量化数据913、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4、第一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5、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6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7。 
随后,将这七个平面上的量化数据911至917输入到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针对各个对应的扫描合成量化数据911至917。具体地说,将第一扫描量化数据911、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4、第一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5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7,输入到第一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1。然后,第一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1合成量化数据911、914、915和917(在本示例中为“或”),以生成第一扫描合成量化数据921。此外,将第二扫描量化数据912、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4、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6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7,输入到第二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2。然后,第二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2合成量化数据912、914、916和917,以生成第二扫描合成量化数据922。此外,将第三扫描量化数据913、第一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5、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6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量化数据917,输入到第三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3。第三量化数据合成单元407-3合成量化数据913、915、916和917,以生成第三扫描合成量化数据923。通过上述处理,可以生成针对三道次的记录数据。根据本实施例,可在包括三个或更多道次的多道次记录中实现在第一实施例中获得的效果。 
注意,根据本实施例,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排他误差扩散,作为量化处理,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可应用的量化处理不限于此。例如,还可应用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独立误差扩散处理或者独立抖动处理。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应用的量化处理不限于二值化处理、在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三值化处理或包括四个或更多值的量化处理。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进行分割处理,以生成关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的所有组合的共同多值数据,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可应用的分割处理不限于此。例如,可生成共同多值数据,使得仅在特定扫描(第一扫描和第二扫描)之间生成交叠点。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第一扫描多值数据901、第二扫描多值数据902和第三扫描多值数据903之外,还仅生成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4,作为共同多值数据,而不生成第一和第三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5、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6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扫描共同多值数据907。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在于生成通过至少两次扫描来记录点的像素,并且不考虑多道次的数量,如果生成与至少两次扫描共同对应的多值数据,则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因此,根据本发明,在通过进行M次(M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扫描来执行记录的情况下,除了与M次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多值数据,还可以生成与至少两次扫描共同对应的多值数据,而不需要生成与所有M次扫描共同对应的多值数据。 
其他实施例 
通过适当地组合第一到第五实施例而获得的模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了如下情况:使用在记录头相对于记录介质的移动(相对扫描)期间、从记录头喷射墨以进行多道次记录的串联系统记录设备,但是在本发明中可应用的记录设备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还可应用在记录介质相对于记录头的输送(相对扫描)期间喷射墨、以进行多道次记录的线型系统记录设备。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可应用在记录头与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期间进行多道次记录的模式。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以二值化处理或三值化处理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在本发明中可应用的量化处理不限于此,还可应用包括四个或更多值的量化处理。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可应用N(N是大于等于2的整数)值量化处理。因此,将第一到第五实施例改变为N值处理的模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实施例,量化单元406并行地(同时)对多个平面上的多值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依次对多个平面上的多值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在依次对与三个平面相对应的第一到第三多值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的情况下,图4的量化单元406以例如如下顺序进行量化处理:用作第一多值数据的第一扫描多值数据502、用作第二多值数据的第二扫描多值数据504以及用作第三多值数据的第一和第二扫描共同多值数据503。以这种方式,在依次进行量化处理的情况下,与同时(并行)进行量化处理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在进行量化处理时使用的存储器的使用量。例如,在进行误差扩散处理作为量化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用于存储通过误差扩散处理生成的误差值的误差保存存储器的使用区域。 
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了使用CMYK四个颜色的墨的模式,但是可使用的墨颜色的类型的数量不限于此。除了上述四个颜色的墨之外,还可添加淡青色(Lc)或淡品红色(Lm)的墨,或者可添加诸如红色墨(R)或蓝色墨的专色墨(spot ink)。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执行使用多个颜色的墨的彩色记录模式的情况,然而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使用单个颜色墨的单色模式。此外,本发明不仅可应用于彩色打印机,还可应用于单色打印机。 
根据上述实施例,在通过进行记录介质与记录元件组的多次相对移动,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中记录图像的配置中,描述了量化与多次相对描述共同对应的多值数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在设置有用于记录同一颜色的点的多个记录元件组(记录头)的记录设备中,通过生成将与多个记录元件组共同对应的多值数据量化的量化数 据,在抑制由多个记录元件组记录的同一区域中的浓度变化的同时,可以将粒度保持在低水平。 
在这种配置中,首先,将灰度级校正之后的多值数据(K2),分割成仅与第一记录元件组对应的第一记录元件组多值数据、仅与第二记录元件组对应的第二记录元件组多值数据以及与第一记录元件组和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对应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多值数据。然后,对第一记录元件组多值数据、第一和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多值数据以及第二记录元件组多值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接着,将如此生成的第一记录元件组量化数据、第一和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量化数据以及第二记录元件组量化数据,输入到量化数据合成单元。然后,通过第一记录元件组量化数据与第一和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量化数据的合成处理,生成第一记录元件组合成量化数据,并且通过第二记录元件组量化数据与第一和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量化数据的合成处理,生成第二记录元件组合成量化数据。 
此外,对于对使用连接头的记录设备的连接部分的处理,还可利用量化多个记录元件组共同的多值数据的配置,在该连接头中设置有在记录元件的阵列方向上移位的多个头芯片(chip)。具体地说,通过量化用于记录连接部分的两个头芯片中包括的多个记录元件组共同的多值数据,在抑制连接部分的浓度变化的同时,可以将粒度保持在低水平。 
根据上述实施例,通过以设置有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控制单元3000的记录设备(图像形成设备)为例,描述了执行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特征的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配置。还可采用由安装有打印机驱动器的主计算机(例如图3的PC 3010)执行本发明的特征图像处理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到记录设备的主设备等同于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设备。 
此外,还可通过执行以下处理来实现本发明。也就是说,经由网络或各种存储介质将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设备,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CPU、MPU等)读出并执行该程序。 
虽然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种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用于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分割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一多值数据、与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二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和所述第二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第三多值数据;
量化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量化数据、第二量化数据和第三量化数据;以及
合成单元,被配置成合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还合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量化单元以基于所述第一量化数据、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中的各个确定的记录像素的位置相互排他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基于误差扩散方法的量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量化单元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基于使用不同的误差分配矩阵的误差扩散方法的量化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量化单元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基于使用不同的阈值的误差扩散方法的量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量化单元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基于使用不同的抖动矩阵的抖动方法的量化处理。
6.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用于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第一记录元件组和第二记录元件组与所述记录介质的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分割单元,被配置成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第一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一多值数据、与所述第二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第二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记录元件组和所述第二记录元件组共同相对应的第三多值数据;
量化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量化数据、第二量化数据和第三量化数据;以及
合成单元,被配置成合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一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还合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二记录元件组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7.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其用于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多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设备包括:
分割单元,被配置将所述多值图像数据,分割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多值数据;
量化单元,被配置成对所述分割单元生成的所述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与所述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
合成单元,被配置成针对各个相对应的相对扫描,合成所述量化单元生成的所述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8.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分割所述多值图像数据,以生成与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一多值数据、与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第二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和所述第二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第三多值数据;
对所述第一多值数据、所述第二多值数据和所述第三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第一量化数据、第二量化数据和第三量化数据;以及
合成所述第一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一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还合成所述第二量化数据和所述第三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第二相对扫描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9.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处理与要在记录介质的像素区域中记录的图像相对应的多值图像数据,以通过进行记录头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多次相对扫描,在所述像素区域中记录所述图像,该图像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分割所述多值图像数据,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多值数据以及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至少两次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多值数据;
第二步骤,对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所述多值数据中的各个执行量化处理,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与所述至少两个相对扫描共同相对应的量化数据;以及
第三步骤,针对各个相对应的相对扫描合成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生成的所述量化数据,以生成与所述多次相对扫描中的各个相对应的合成量化数据。
CN 201010511497 2009-10-19 2010-10-19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9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0870A JP5436138B2 (ja) 2009-10-19 2009-10-19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40870 2009-10-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9646A CN102069646A (zh) 2011-05-25
CN102069646B true CN102069646B (zh) 2012-12-05

Family

ID=43501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114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9646B (zh) 2009-10-19 2010-10-19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3223B2 (zh)
EP (1) EP2312499B1 (zh)
JP (1) JP5436138B2 (zh)
CN (1) CN102069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7627B (zh) * 2014-11-13 2018-10-02 宝洁公司 用于将物质沉积到制品上的设备和方法
US9704074B2 (en) * 2015-01-21 2017-07-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uantizing first and second multi-valued data
US10606242B2 (en) * 2015-03-12 2020-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data divis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JP6686305B2 (ja) * 2015-07-02 2020-04-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CN109993761B (zh) 2018-06-29 2021-04-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值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及车辆
JP7464906B2 (ja) * 2020-03-24 2024-04-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2141A (zh) * 2006-08-28 2009-05-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数据生成装置、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CN101462411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8236A (en) * 1987-06-11 1990-09-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4620817B2 (ja) * 1998-05-29 2011-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137558B2 (ja) * 2007-12-20 201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986976B2 (ja) * 2007-12-20 2012-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2141A (zh) * 2006-08-28 2009-05-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数据生成装置、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CN101462411A (zh) * 2007-12-20 2009-06-24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03088A 2000.04.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90538A1 (en) 2011-04-21
EP2312499A3 (en) 2016-12-07
CN102069646A (zh) 2011-05-25
JP2011087262A (ja) 2011-04-28
US8953223B2 (en) 2015-02-10
EP2312499A2 (en) 2011-04-20
EP2312499B1 (en) 2018-01-17
JP5436138B2 (ja) 201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8727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14383B (zh) 图像数据生成设备、图像打印设备和图像数据生成方法
US7556343B2 (en) Ink-jet printing method, printing system,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 data generating method, program and printer driver
CN102069646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8619319B2 (en) Image processor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4519876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1594997B (zh) 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处理方法
US2008015828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70939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50634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1000528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JP5645686B2 (ja) 記録制御装置、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11042166A (ja) 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JP559696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73767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51758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531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20040227965A1 (en) Dot data creation process with saved memory capacity
JP2019107810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72504A (ja) 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記録制御方法
JP581267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912315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0098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03025553A (ja)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それを適用した画像記録装置、並びにその画像記録装置に適用される画像記録処理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