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5925B - 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5925B
CN102065925B CN200980121794.4A CN200980121794A CN102065925B CN 102065925 B CN102065925 B CN 102065925B CN 200980121794 A CN200980121794 A CN 200980121794A CN 102065925 B CN102065925 B CN 102065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mentioned
dialysis
powd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17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5925A (zh
Inventor
上田满隆
泽田利春
藤川伊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ro Corp
Shibu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buya Kogyo Co Ltd
Nip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buya Kogyo Co Ltd, Nipro Corp filed Critical Shibuya Kogy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5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5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61M1/1654Dialysates therefor
    • A61M1/1656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ialys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61M1/1654Dialysates therefor
    • A61M1/1656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ialysates
    • A61M1/1657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ialysates with centralised supply of dialysate or constituent thereof for more than one dialysis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61M1/1654Dialysates therefor
    • A61M1/1656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ialysates
    • A61M1/1658Degasif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61M1/1654Dialysates therefor
    • A61M1/1656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ialysates
    • A61M1/1666Apparatus for preparing dialysates by dissolving solid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1)分别使透析用A粉末及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A溶液及B溶液,按照如果这时以规定的比例混合该A溶液及B溶液,则不添加净水就获得上述透析液的方式,预先以规定的浓度制成上述A溶液及B溶液。透析液调制装置(3)的计量机构(4)按照以上述规定的比例混合上述A溶液及B溶液的方式向往复泵(5)送液,在往复泵(5)中以上述规定的比例混合上述设定浓度的A溶液及B溶液,所以,不添加净水就可以调制上述透析液。可以容易地调制透析液。

Description

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分别将透析用A粉末及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的A溶液及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的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用于透析治疗的透析液调制方法,已知有分别以规定的比例将A原液、B原液、净水进行混合(专利文献1、2),另外分别用净水溶解透析用A粉末及透析用B粉末来获得上述A原液及B原液(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5-34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7535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232号公报
这里,用于调制透析液的A原液、B原液、净水的混合比例如为1∶1.26∶32.74,在专利文献3所述的用净水溶解透析用A粉末、透析用B粉末制成A原液、B原液的情况下,以按照上述混合比与净水混合而获得透析液的溶解浓度进行制成。
因此,为了调制透析液,在用净水溶解上述粉末制成原液之后,不得不将该原液进一步用净水稀释,存在着操作烦杂的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的透析液调制装置包括:将分别输送的A原液、B原液、净水混合的两个混合容器和容纳在各个混合容器中调制的透析液的储存容器,各个混合容器交替地向储存容器输送调制的透析液,从该储存容器连续地同时向多个透析装置进行供应。
因此,不能缩小上述混合容器及储存容器,存在着不能将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制透析液,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的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即,根据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透析液调制方法,分别使透析用A粉末及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A溶液及B溶液,将该A溶液及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其特征在于,
若以规定的比例混合上述A溶液及B溶液,则为了不添加净水就获得上述透析液,预先设定上述A溶液的浓度、B溶液的浓度及上述规定的比例,
其次,在使上述透析用A粉末溶解到净水中以制成上述设定浓度的A溶液,并且,使上述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上述设定浓度的B溶液,
进而,以上述规定的比例使上述设定浓度的A溶液和B溶液混合,不添加净水,调制出上述透析液。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透析液调制装置包括:计量机构,所述计量机构分别计量以如果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则不添加净水就获得透析液的方式设定的设定浓度的A溶液和设定浓度的B溶液;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将由该计量机构计量的A溶液及B溶液混合,制成透析液;送液机构,所述送液机构从计量机构向混合机构输送A溶液及B溶液,
上述计量机构相同次数地计量A溶液及B溶液,以便在上述混合机构中获得上述规定的比例,利用上述送液机构向上述混合机构输送液体。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按照如果以规定的比例混合上述A溶液及B溶液则不添加净水就获得上述透析液的方式预先设定上述A溶液的浓度、B溶液的浓度及上述规定的比例,因此,只混合A溶液及B溶液就能够获得透析液,可以容易地调制透析液。
另外,在根据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析液调制装置中,由于上述混合装置只通过混合A溶液及B溶液就可以调制透析液,所以,可以将其立即供应给透析装置,无需过去的两个槽的混合容器及大型的储存容器,因此,可以将透析液调制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从图1起经过规定的时间的状态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从图2起经过规定的时间的状态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从图3起经过规定的时间的状态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6是从图5起经过规定的时间的状态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透析液调制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第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图4中,表示使透析用A粉末溶解到净水中以制成A溶液的A粉末溶解机构1、使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以制成B溶液的B粉末溶解机构2、将这些A溶液和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的透析液调制装置3,由图中未示出的各个控制机构控制这些机构和装置。
上述透析液调制装置3包括:计量机构4,所述计量机构4对从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2供应的A溶液及B溶液进行计量;送液机构,所述送液机构输送所计量的A溶液及B溶液;作为混合机构的往复泵5,所述往复泵5将被输送的A溶液及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将该透析液供应给图中未示出的透析装置。
供应净水的净水通路6连接到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2上,在A粉末溶解机构1和透析液调制装置3的计量机构4之间配置有A溶液通路7,在B粉末溶解机构2和透析液调制装置3的计量机构4之间配置有B溶液通路8,在计量机构4与往复泵5之间配置有A溶液B溶液通路9,在往复泵5与透析装置之间配置有透析液通路10。
并且,A溶液通路7及B溶液通路8由以下部分构成:分别成为A粉末、B粉末溶解机构1、2侧的排出路径7a、8a;成为透析液调制装置3侧的导入路径7b、8b;将它们连接起来的连接部7c、8c,借助上述连接部7c、8c将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2与上述透析液调制装置3连接起来。
来自于图中未示出的净水供应机构的净水在上述净水通路6中流动,在途中分支,分别连接到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2上。
在该净水通路6上,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第一开闭阀SV1、流量调整阀FV1、加热器11、第一送液泵P1、除气槽12,在分支的A粉末溶解机构1侧的净水通路6上,设置第二开闭阀SV2,在B粉末溶解机构2侧的净水通路6上,设置第三开闭阀SV3。
上述流量调整阀FV1使规定流量的净水流动,上述加热器11使净水上升到规定的温度,在除气槽12中,从该净水中除去空气。
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包括:连接到上述净水通路6上的A溶液容器21、贮存透析用A粉末的A粉末料斗22、将透析用A粉末投入该A溶液容器21的A粉末送料器23。
在上述A溶液通路7上配备有:将A溶液容器21的液体向排出路径7a输送的第二送液泵P2;在第二送液泵P2的下游侧的位置从排出路径7a分支、并且连接到A溶液容器21上的A溶液循环通路24;设置在该A溶液循环通路24上的第一溢流阀RV1,在导入通路7b上配备有第四开闭阀SV4。
经由上述第二开闭阀SV2以规定的流量向上述A溶液容器21供应在上述净水通路6中流动的净水,上述A粉末送料器23以规定的比例向该净水中供应A粉末料斗22内的透析用A粉末,并使之溶解。
在A溶液容器21上设置检测A溶液的液面位置的液面传感器LS,在液面过高的情况或者过低的情况下,暂时停止A溶液的制造,或者上述控制机构输出所需要的警告。
上述第二送液泵P2输送A溶液容器21内的液体,当第四开闭阀SV4处于闭锁的状态时,被输送的液体在A溶液循环通路24中流动,向A溶液容器21循环。
这时,借助上述第一溢流阀RV1防止上述液体的倒流,进而,由于通过该液体的循环搅拌A溶液容器21内的液体,所以,透析用A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A溶液。
上述B粉末溶解机构2包括:上述净水通路6上连接的B溶液容器31、贮存透析用B粉末的B粉末料斗32、将透析用B粉末投入该B溶液容器31中的B粉末送料器33。
在上述B溶液通路8中配备有:向排出路径8a输送B溶液容器31的液体的第三送液泵P3;在第三送液泵P3的下游侧的位置从排出路径8a分支并连接到B溶液容器31上的B溶液循环通路34;设置在该B溶液循环通路34上的第二溢流阀RV2,在导入路径8b上设置有第五开闭阀SV5。
另外,由于B粉末溶解机构2的结构和动作本身与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作为这种粉末溶解机构,可以使用过去公知的透析用的粉末溶解装置。
上述计量机构4的内部由隔膜4a划分,成为具有A溶液室4A和B溶液室4B的密闭容器,A溶液经由A溶液通路7流入A溶液室4A,B溶液经由B溶液通路8流入B溶液室4B,这些A溶液室4A及B溶液室4B对溶液的可容纳量是相等的。
上述A溶液B溶液通路9在分别连接到上述A溶液室4A及B溶液室4B之后合流,之后再次分支,连接到上述往复泵5的两端,在上述合流部设置有第四送液泵P4及液流检测传感器FS。
并且,在第四送液泵P4与A溶液室4A之间设置第六开闭阀SV6,在第四送液泵P4与B溶液室4B之间设置第七开闭阀SV7,在第四送液泵P4与往复泵5之间,在一个分支路径上设置有第八开闭阀SV8,在另外一个分支路径上设置有第九开闭阀SV9。
借助这种结构,例如,在第四、第七开闭阀SV4、SV7被打开,第五、第六开闭阀SV5、SV6被关闭的状态下,当第二送液泵P2输送A溶液时,该A溶液被供应给计量机构4的A溶液室4A,隔膜4a变形,A溶液室4A的容积增大。
这时,借助第四送液泵P4的作用,B溶液被从B溶液室4B排出,该B溶液经由第八、第九开闭阀SV8、SV9的被打开的其中一方的分支路径被向往复泵5输送。
并且,通过交替地进行直到B溶液室4B消失为止向A溶液室4A供应A溶液、及相反地直到A溶液室4A消失为止向B溶液室4B供应B溶液,从计量机构4向往复泵5交替地输送相同量的A溶液及B溶液。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在计量机构4与往复泵5之间开闭流路的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开闭阀SV6、SV7、SV8、SV9以及第四送液泵P4构成本发明的送液机构。
另外,在借助上述第二、第三送液泵P2、P3的流入压力将A溶液及B溶液从A溶液室4A或者B溶液室4B排出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上述第四送液泵P4。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二、第三送液泵P2、P3设置在透析液调制装置3侧的导入路径8b、9b的每一个上。
上述往复泵5包括:筒状容器41、一边在该容器41内滑动一边往复运动的活塞42、贯通该活塞42设置的杆43、设置在相对于上述容器41隔离开的位置上的限位开关44。
在上述容器41的内部,在上述活塞42的左右形成有混合室41a、41b,在该左右的混合室41a、41b,分别连接有分支的A溶液B溶液通路9和同样分支的上述透析液通路10。
上述透析液通路10在处于各个混合室41a、41b的下游的位置合流,并且设置有:测定透析液的浓度的两个浓度传感器CD、在该浓度传感器CD的下游分支的排液通路45、设于比排液通路45的分支位置更靠下游处的第一电动阀MV1、和第二电动阀MV2。
第一电动阀MV1的下游侧的透析液通路10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分支后的多台透析装置上,在排液通路45中的第二电动阀MV2的下游侧成为排液口,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排液管上。
设置在上述A溶液B溶液通路9上的上述第八、第九开闭阀SV8、SV9以只有其中的一个被打开的方式形成,因此,在上述往复泵5以A溶液及B溶液只流入任意一个混合室41a、41b的方式形成。
并且,通过A溶液及B溶液交替地以相同的次数流入,例如,在一个混合室41b中将A溶液和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进而,将活塞42推压到作为相反侧的另一个混合室41a侧,从该另一个混合室41a向透析液通路10排出先前调制好的透析液。
上述杆43在容器41的图中所示的两侧突出,当活塞42往复运动并移动到规定的右方端或者左方端时,与其中一方的限位开关44接触,控制机构发出所需要的警告。
下面,对于采用透析液调制装置3的透析液调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在本实施例中调制的透析液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利用ニプロ株式会社制造的“リンパツクTA3”(注册商标)调制透析液,在本制剂的A剂(透析用A粉末)中含有氯化钠或氯化钾,在B剂(透析用B粉末)中含有碳酸氢钠。
并且,利用本实施例中的A粉末溶解机构1以约1.703w/v%的浓度制成A溶液,利用B粉末溶解机构2以约0.419w/v%的浓度制成B溶液。
通过以这样的浓度制成A溶液及B溶液,即使不向它们中添加净水,只要以1∶1的比例混合A溶液及B溶液,就可以获得具有和利用原来的方法调制的透析液相同成分的透析液。
另外,在上述制剂的原来的方法中,有必要预先用净水溶解A剂2682g,制成9L的A原液,用净水溶解B剂661.6g,制成11.34L的B原液。在这种情况下的上述A原液中的A剂的浓度为29.8w/v%,上述B原液中的B剂的浓度约为5.83w/v%。
然后,利用这样制成的A原液及B原液,以1∶1.26∶32.74的比例混合上述A原液、B原液、净水,调制成透析液。
其次,图1对于透析液调制装置3已经处于通常的运转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图1中,净水通路6的第二开闭阀SV2被关闭,并且,第三开闭阀SV3被打开,不向A粉末溶解机构1中供应净水,而向B粉末溶解机构2中供应净水。
而且,在A粉末溶解机构1中停止A溶液的制造,通过打开上述第四开闭阀SV4,第二送液泵P2输送的A溶液不在A溶液循环通路24中循环,而流入上述计量机构4的A溶液室4A。
另一方面,在B粉末溶解机构2中进行B溶液的制造,由于上述第五开闭阀SV5被关闭,所以,第三送液泵P3输送的B溶液在上述B溶液循环通路34和B溶液容器31中循环,搅拌透析用B粉末和净水。
另外,在图1中,透析液调制装置3的A溶液B溶液通路9的第六开闭阀SV6被关闭,第七开闭阀SV7被打开,在上述A溶液通路7中流动的A溶液流入计量机构4的A溶液室4A,该A溶液不被排出到A溶液B溶液通路9中。
在计量机构4中,通过第七开闭阀SV7被打开,从B溶液室4B向往复泵5输送B溶液,通过A溶液流入A溶液室4A,隔膜4a被推压,A溶液室4A的容积增大。
然后,通过计量机构4的B溶液室4B消失而A溶液室4A变成最大的容积,利用计量机构4计量规定的量的A溶液,并且,向往复泵5输送与之等量的B溶液。
进而,在图1中,A溶液B溶液通路9的第八开闭阀SV8被关闭,第九开闭阀SV9被打开,从上述计量机构4的B溶液室4B排出的B溶液被上述第四送液泵P4输送,经由第九开闭阀SV9流入上述往复泵5的图示右侧的混合室41b。
通过B溶液流入,活塞42向图示左方移动,借此,贮存在图示左方的混合室41a内的透析液被排出到透析液通路10中。
被排出的透析液由设置在透析液通路10上的浓度传感器CD测定浓度,如果透析液的浓度恰当,则上述第一电动阀MV1被打开,排液通路45的第二电动阀MV2被关闭,透析液经由透析液通路10被送往透析装置。
反之,在透析液的浓度中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上述第一电动阀MV1被关闭,排液通路45的第二电动阀MV2被打开,透析液经由排液通路45被排液。
另外,在透析液调制装置3的动作开始时,直到规定浓度的透析液被稳定地供应为止,打开第二电动阀MV2,将液体排出到排液管。
图2表示从上述图1的状态起经过规定时间的状态。
具体地说,当在上述图1的计量机构4中,B溶液室4B被隔膜4a推压而消失,在上述A溶液B溶液通路9的液流检测传感器FS中检测不出B溶液的流动时,各个开闭阀SV4~SV7被从图1的状态切换到图2的状态。
在图2中,净水通路6的第二开闭阀SV2被打开,并且,第三开闭阀SV3被关闭,向A粉末溶解机构1中供应净水,停止向B粉末溶解机构2的净水供应。
而且,由于在A粉末溶解机构1中开始A溶液的制作,上述第四开闭阀SV4被关闭,所以,第二送液泵P2输送的A溶液在A溶液循环通路24中循环,搅拌A溶液容器21内的透析用A粉末和净水。
另一方面,由于在B粉末溶解机构2中中止B溶液的制作,上述第五开闭阀SV5被打开,所以,第三送液泵P3输送的B溶液不在上述B溶液循环通路34中循环,而流入上述计量机构4的B溶液室4B。
另外,在图2中,A溶液B溶液通路9的第六开闭阀SV6被打开,第七开闭阀SV7被关闭,在上述B溶液通路8中流动的B溶液流入计量机构4的B溶液室4B,该B溶液不被排出到A溶液B溶液通路9。
在计量机构4中,通过打开第六开闭阀SV6,从A溶液室4A向往复泵5输送A溶液,通过B溶液流入B溶液室4B,隔膜4a被推压,B溶液室4B的容积增大。
而且,通过计量机构4的A溶液室4A消失而B溶液室4B变成最大的容积,借助计量机构4计量规定量的B溶液,并且,排出与之等量的B溶液。
进而,在图2中,和图1的情况一样,A溶液B溶液通路9的第八开闭阀SV8被关闭,第九开闭阀SV9被打开,从上述A溶液室4A排出的A溶液借助上述第四送液泵P4经由第九开闭阀SV9流入上述往复泵5的图示右侧的混合室41b。
在图1中B溶液已经流入混合室41b中,由于在该混合室41b中流入与B溶液等量的A溶液,所以,在混合室41b内,A溶液和B溶液以1∶1的比例混合。
这时,由于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2预先以上述浓度制成A溶液及B溶液,所以,在该混合室41b中,即使不新供应净水,只通过混合A溶液和B溶液,就可以获得透析液。
进而,通过A溶液流入混合室41b,活塞42进一步向图示左方移动,借此,图示左方的混合室41a内的透析液被排出到透析液通路10,如上所述,向透析装置供应。
图3表示从上述图2起经过规定的时间的状态。
具体地说,在上述图2的计量机构4中,A溶液室4A被隔膜4a推压而消失,如果在上述A溶液B溶液通路9的液流传感器FS中未检测出A溶液的流动,则各个开闭阀SV4~7被从图2的状态切换到图3的状态。
这里,和上述图1的状态一样,在A粉末溶解机构1中,中止A溶液的制作,另一方面,在B粉末溶解机构2中,进行B溶液的制作,向计量机构4供应A溶液。
另外,在计量机构4中,向A溶液室4A供应A溶液,从B溶液室排出B溶液,这时,也直到B溶液室4B消失为止,利用计量机构4计量一定量的A溶液,另一方面,输送与A溶液等量的B溶液。
而且,在该图3的状态,与图1、图2的状态不同,A溶液B溶液通路9的第八开闭阀SV8被打开,第九开闭阀SV9被关闭。
即,在图1、图2中,利用计量机构4对A溶液、B溶液各计量相同次数(在本实施例中,各一次),向图示右侧的混合室41b分别各流入一次等量的A溶液和B溶液,在该混合室41b中调制规定量的透析液,所以,在图3中,向左侧的混合室41a供应B溶液。
借此,从上述计量机构4的B溶液室4B输送的B溶液借助上述第四送液泵P4经由第八开闭阀SV8流入上述往复泵5的图示左侧的混合室41a。
通过B溶液流入,活塞42向图示右方移动,借此,在图2中调制的图示右方的混合室41b内的透析液经由透析液通路10被输送到透析装置。
图4表示从上述图3的状态经过规定的时间的状态。
具体地说,在上述图3的计量机构4中,B溶液室4B被隔膜4a推压而消失,如果在上述A溶液B溶液通路9的液流检测传感器FS中未检测出B溶液的流动,则从图3的状态切换到图4的状态。
这里,和上述图2的状态一样,A粉末溶解机构1进行A溶液的制作,在B粉末溶解机构2中,中止B溶液的制作,向计量机构4供应B溶液。
另外,在计量机构4中,向B溶液室4B供应B溶液,从A溶液室4A排出A溶液,这时,直到A溶液室4A消失为止,计量能够容纳到由密闭容器构成的计量机构4中的一定量的B溶液,输送与所计量的B溶液等量的A溶液。
其次,在图4的状态,与图3时的情况一样,A溶液B溶液通路9的第八开闭阀SV8被打开,第九开闭阀SV9被关闭,被从A溶液室4A排出的A溶液借助上述第三送液泵P3经由第八开闭阀SV8流入上述往复泵5的图示左侧的混合室41a。
由于在图3中B溶液已经流入该混合室41a,在该混合室41a中流入与该B溶液等量的A溶液,所以,在该混合室41a内,A溶液和B溶液以1∶1的比例混合,调制透析液。
进而,通过A溶液流入,活塞42向图示右方移动,借此,图示右方的混合室41b内的透析液经由透析液通路10被输送到透析装置。
而且,当在图示左方的混合室41a中流入相同次数的A溶液和B溶液时,再次切换到图1的状态,然后能够一边切换到图1~图4的状态,一边连续地将透析液供应给透析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及B粉末溶解机构2预先以上述浓度制成A溶液及B溶液,所以,如果在透析液调制装置3中计量机构4每次等量地对A溶液及B溶液计量相同次数并向往复泵5送液,则以1∶1的比例混合A溶液及B溶液,即使不添加净水,也能够获得透析液,可以容易地调制透析液。
另外,作为上述计量机构4,由于利用由隔膜4a划分成两个的密闭容器进行计量,所以,能够以1∶1的比例每次等量地交替向往复泵5输送A溶液及B溶液,即使不用精密泵等严格地管理送液量,也能够调制透析液。
与此相对,根据过去的透析液调制装置3,不得不分别以规定的比例(1∶1.26∶32.74)混合A原液、B原液和净水,有必要精密地对它们进行计量,所以,存在着与透析液的调制相关的作业变得烦杂,并且与此相伴,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另外,由于如果在上述往复泵5内混合上述A溶液及B溶液则获得透析液,所以,与必须分别配备混合容器及储存容器的现有技术相比,结构变得简单,可以谋求装置的小型化。
进而,由于计量机构4及往复泵5在被密闭的容器内配备有容积可以变动的混合室41a、41b,所以,内部的液体不会接触外部气体,在制成的透析液中不会混入空气中的细菌或微粒子。
并且,可以使用过去公知的A粉末溶解装置及B粉末溶解装置制成上述A溶液及B溶液,通过使用已经设置在医院等中的设备,低成本地引入。
图5、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表示使透析用A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A溶液的A粉末溶解机构101、使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B溶液的B粉末溶解机构102,将这些A溶液和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的透析液调制装置103。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由于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01及B粉末溶解机构102具有与第一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在图中,赋予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号上加上100的标号。
上述透析液调制装置103包括:作为计量机构的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所述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用于计量由A粉末溶解机构101及B粉末溶解机构102供应的A溶液及B溶液;送液机构,所述送液机构输送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计量的A溶液及B溶液;作为混合机构的储存容器106,所述储存容器106将A溶液及B溶液混合以制成透析液,并且,将该透析液供应给图中未示出的透析装置。
上述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溶液的可容纳量相等,在两者中能够计量相同的量。
另外,供应净水的净水通路107连接到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101及B粉末溶解机构102上,在A粉末溶解机构101与A溶液密闭容器104之间配置A溶液供应通路108,在B粉末溶解机构102与B溶液密闭容器105之间配置B溶液供应通路109,在A溶液密闭容器104与储存容器106之间配置A溶液排出通路110a、110b,在B溶液密闭容器105与储存容器106之间配置B溶液排出通路111a、111b,在储存容器106与透析装置之间配置透析液通路112,在该透析液通路112上,设置有从储存容器106向下游侧输送透析液的第四送液泵P4。
并且,在上述净水通路107上,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第一开闭阀SV1、流量调整阀FV1、加热器113、第一送液泵P1、除气槽114,在分支的A粉末溶解机构101侧设置有第二开闭阀SV2,在B粉末溶解机构102侧设置有第三开闭阀SV3。
A溶液密闭容器104借助隔膜104a划分出由可容纳量相等的两个A溶液室104A构成的两个室。
上述A溶液供应通路108由以下部分构成:A粉末溶解机构101侧的排出路径108a、透析液调制装置103侧的导入路径108b、将它们连接起来的连接部108c。
在上述排出路径108a上设置第二送液泵P2,A溶液循环通路124从第二送液泵P2的下游分支,连接到A溶液容器121上,在该A溶液循环通路124上设置有溢流阀RV1。
另外,在导入路径108b上设置检测有无A溶液流动的A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1,在该A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1的下游侧,导入路径108b分支成两个。
分支的导入路径108b分别连接到上述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各个A溶液室104A上,第四、第五开闭阀SV4、SV5与它们分别对应地设置。
进而,在各个A溶液室104A上分别连接上述A溶液排出通路110a、110b,并且,在A溶液排出通路110a上设置有第六开闭阀SV6,在A溶液排出通路110b上设置有第七开闭阀SV7。
上述导入路径108b的可送液流量,被设定成比上述第二送液泵P2的送液流量小的流量,因此,在排出路径108a中,一部分A溶液经由上述A溶液循环通路124向A溶液容器121循环,进行透析用A粉末和净水的搅拌。
和上述A溶液密闭容器104一样,B溶液密闭容器105被隔膜105a划分成由可容纳量相等的两个B溶液室105A构成的两个室,这些B溶液室105A的可容纳量与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A溶液室104A相等。
上述B溶液供应通路109由B粉末溶解机构102侧的排出路径109a、透析液调制装置103侧的导入路径109b、连接它们的连接部109c构成。
在上述排出路径109a上设置第三送液泵P3,B溶液循环通路134从第三送液泵P3的下游分支,连接到B溶液容器131上,在该B溶液循环通路134上设置有溢流阀RV2。
另外,在导入路径109b上,设置检测有无B溶液流动的B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2,在该B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2的下游侧,导入路径109b分支成两个。
分支的导入路径109b分别连接到上述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各个B溶液室105A上,第八、第九开闭阀SV8、SV9与它们分别对应地设置。
进而,在各B溶液室105A上分别连接有上述B溶液排出路径111a、111b,并且,在B溶液排出通路111a上设置有第十开闭阀SV10,在B溶液排出通路111b上设置有第十一开闭阀SV11。
上述导入路径109b的可送液流量被设定成比上述第三送液泵P3的送液流量小的流量,因此,在排出路径109a上,一部分B溶液经由上述B溶液循环通路134向B溶液容器131循环,进行透析用B粉末和净水的搅拌。
上述储存容器106包括:筒状容器141、一边在该容器141内滑动一边往复运动的活塞142、作为对该活塞142施力的施力机构的弹簧143、设置在上述活塞142上的杆144、设置在相对于该容器141分离开的位置处的限位开关145。
上述容器141借助上述活塞142在与设置有弹簧143、杆144的一侧相反的图示右方形成混合室141a,在该混合室141a上分别连接有上述A溶液排出通路110a、110b以及B溶液排出通路111a、111b和透析液通路112。
上述弹簧143始终对活塞142向减少混合室141a的容积的方向(图示右方)施力,当利用第四送液泵P4将混合室141a内的透析液向透析液通路112排出时,借助弹簧143的施力,活塞142向图示右方移动,以便使混合室141a的容积减少,混合室141a内始终被保持在充满透析液的不与大气接触的状态。
上述杆144向容器141的图示左方突出,当活塞142移动到图示左方端时,与上述限位开关145接触,当限位开关145动作时,控制机构输出需要的警告。
在这样的结构中,与如图5所示通过将第四、第七开闭阀SV4、SV7关闭,将第五、第六开闭阀SV5、SV6打开,向储存容器106输送A溶液同时,关闭第八、第十一开闭阀SV8、SV11,打开第九、第十开闭阀SV9、SV10,借此,向储存容器106输送B溶液。
在这种状态下,A溶液被供应给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图示右方的A溶液室104A,另一方面,被从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中排出,经由A溶液排出通路110a的第六开闭阀SV6向储存容器106送液。
与此同时,向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图示右方的B溶液室105A供应B溶液,另一方面,被从图示左方的B溶液室105A排出,经由B溶液排出通路111a的第十开闭阀SV10向储存容器106输送液体。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从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每一个同时向储存容器106输送液体,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及B溶液室105A同时消失,之后,当切换上述各个开闭阀的开闭状态时,这次,向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及B溶液室105A分别供应A溶液及B溶液。
而且,交替地进行上述过程,通过利用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每次相同量地对A溶液和B溶液计量相同的次数,向储存容器106输送,借此,能够以1∶1的比例混合A溶液及B溶液。
在这样的本实施例中,利用开闭从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向储存容器106的流路的各个开闭阀SV6、SV7、SV10、SV11以及第四送液泵P4,构成本发明的送液机构。
下面,对于采用该透析液调制装置103的透析液调制方法进行说明。这里,图5对于A粉末溶解机构101、B粉末溶解机构102、透析液调制装置103已经处于通常的运转状态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在A粉末溶解机构101及B粉末溶解机构102中,和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一样,以约1.703w/v%的浓度制作A溶液,并且,以约0.419w/v%的浓度制作B溶液。
在本实施例中,在透析液调制装置103的动作过程中,基本上连续地制作A溶液及B溶液,上述第二、第三送液泵P2、P3始终输送规定流量的A溶液及B溶液。
但是,由于一部分A溶液及B溶液经由A溶液循环通路124及B溶液循环通路134循环,所以,在A溶液容器121及B溶液容器131中,透析用A粉末及透析用B粉末和净水分别被搅拌。
在图5中,位于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上游的第四开闭阀SV4被关闭,并且,第五开闭阀SV5被打开,位于下游的第六开闭阀SV6被打开,并且,第七开闭阀SV7被关闭。
因此,通过A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1的A溶液经由第五开闭阀SV5流入图示右方的A溶液室104A,反过来,从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经由第六开闭阀SV6,A溶液被输送到上述储存容器106。
另一方面,位于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上游的第八开闭阀SV8被关闭,并且,第九开闭阀SV9被打开,位于下游的第十开闭阀SV10被打开,并且,第十一开闭阀SV11被关闭。
因此,通过B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2的B溶液经由第九开闭阀SV9流入B溶液密闭容器105中的图示右方的B溶液室105A,反过来,从图示左方的B溶液室105A经由第十开闭阀SV10被输送向上述储存容器106。
而且,通过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消失,而图示右方的A溶液室104A变成最大容积,在A溶液密闭容器104中计量规定量的A溶液,与此同样地,在B溶液密闭容器105中,计量规定量的B溶液。
进而,由于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A溶液室104A和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B溶液室105A的可容纳量相等,所以,在A溶液密闭容器104中计量的A溶液的量和在B溶液密闭容器105中计量的B溶液的量相等,通过将它们同时输送,能够以1∶1的比例混合。
而且,从上述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向储存容器106同时流入相同量的A溶液及B溶液,但是,这些A溶液及B溶液是通过混合、按照不添加净水就获得透析液的方式以上述浓度制成的,所以,在混合室141a内直接调制透析液。
当A溶液及B溶液流入时,储存容器106的活塞142反抗弹簧143施加的力向图示左方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借助第四送液泵P4排出透析液,活塞142借助弹簧143施加的力向图示右方移动。
而且,从储存容器106排出的透析液通过设置在透析液通路112上的浓度传感器CD被测定浓度之后,被供应给上述透析装置,或者经由上述排液通路145被排液。
图6表示从上述图5的状态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状态。
具体地说,从图5所示的状态起,上述A溶液密闭容器104及B溶液密闭容器105中的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及B溶液室105A被隔膜104a、105a推压而消失,如果A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1及B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2未检测出A溶液及B溶液的流动,则从图5的状态切换到图6的状态。
这里,位于A溶液密闭容器104的上游的第四开闭阀SV4被打开,并且,第五开闭阀SV5被关闭,位于下游的第六开闭阀SV6被关闭,并且,第七开闭阀SV7被打开。
因此,通过了A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1的A溶液经由第四开闭阀SV4流入图示左方的A溶液室104A,反过来,从图示右方的A溶液室104A经由第七开闭阀SV7将A溶液向上述储存容器106输送。
另一方面,位于B溶液密闭容器105的上游的第八开闭阀SV8被打开,并且,第九开闭阀SV9被关闭,位于下游的第十开闭阀SV10被关闭,并且,第十一开闭阀SV11被打开。
因此,通过了B溶液液流检测传感器FS2的B溶液经由第八开闭阀SV8流入图示左方的B溶液室105A,反过来,从图示右方的B溶液室105A经由第十一开闭阀SV11将B溶液向上述储存容器106输送。
这时,上述第四~第十一开闭阀SV11以同时被切换的方式形成,从A溶液密闭容器104输送的A溶液的量与从B溶液密闭容器105输送的B溶液的量相等,在储存容器106中,供应等量的A溶液及B溶液,借此,在混合室141a中,A溶液和B溶液以1∶1的比例混合,直接调制成透析液,该透析液由上述第四送液泵P4供应给透析装置。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预先以上述浓度制成A溶液及B溶液,并且以1∶1的比例将A溶液及B溶液同时供应给储存容器106,所以,即使不添加净水也能够获得透析液,可以容易地调制透析液。
另外,由于上述A溶液及B溶液只需在上述储存容器106内混合即可,所以,与以往的必须分别配备混合容器及储存容器的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可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
进而,上述A溶液及B溶液可以使用过去公知的A粉末溶解机构及B粉末溶解机构,通过使用已经设置在医院等中的设备,可以低成本地引入。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表示使透析用A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A溶液的A粉末溶解机构201、使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B溶液的B粉末溶解机构202、以及将这些A溶液和B溶液混合以调制透析液的透析液调制装置203。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具有和第二个实施例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在图中,赋予在第二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标号上加上200的标号
上述透析液调制装置203包括:A溶液密闭容器204、B溶液密闭容器205,所述A溶液密闭容器204、B溶液密闭容器205作为计量机构,计量由A粉末溶解机构201及B粉末溶解机构202供应的A溶液及B溶液;贮液容器206,所述贮液容器206作为混合机构,将透析液供应给图中未示出的透析装置。
另外,供应净水的净水通路207连接到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201及B粉末溶解机构202上,在A粉末溶解机构201与A溶液密闭容器204之间配置A溶液供应通路208,在B粉末溶解机构202与B溶液密闭容器205之间配置B溶液供应通路209,在A溶液密闭容器204与贮液容器206之间配置A溶液排出通路210a、210b,在B溶液密闭容器205与贮液容器206之间配置B溶液排出通路211a、211b。
进而,在贮液容器206与透析装置之间配置透析液通路212,在该透析液通路212上,设置从途中分支并连接到贮液容器206上的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在该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上设置第十二开闭阀SV12。
另外,在透析液通路212中的比向上述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的分支位置更靠上游侧,设置有向下游侧输送透析液的第四送液泵P4和测定透析液浓度的第一浓度传感器CD1,在比分支位置更靠下游侧,设置有第二浓度传感器CD2及第一电动阀MV1。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借助设置在A溶液供应通路208上的第二泵P2及设置在B溶液供应通路209上的第三泵P3产生的流入压力,A溶液及B溶液从A溶液密闭容器204及B溶液密闭容器205向贮液容器206流入,它们和开闭从A溶液密闭容器204及B溶液密闭容器205通向贮液容器206的流路的各个开闭阀SV6、SV7、SV10、SV11,构成送液机构。
A溶液及B溶液借助上述A溶液排出通路210a、210b及B溶液排出通路211a、211b从上述贮液容器206的侧面流入,它们在该贮液容器206的内部混合,调制成透析液。
另外,在贮液容器206的底部形成凹部206a,上述透析液通路212连接到该凹部206a的底面,上述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连接到不是该凹部206a的贮液容器206的底面上。
在比上述透析液通路212中的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的分支位置更靠下游侧的可送液流量,被设定成比上述第四送液泵P4的送液流量小的流量,因此,在透析液通路212上,一部分透析液经由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向贮液容器212循环。并且,利用它们构成搅拌机构。
进而,在贮液容器206的内部分别设置检测透析液的贮液量的第一液面传感器LS1及第二液面传感器LS2,其中,第二液面传感器LS2设置在上述凹部206a的内部。
上述第一液面传感器LS1检测贮液容器206的透析液的贮存量达到设定的上限或下限的情况,上述第二液面传感器LS2检测透析液的剩余量不足的情况。当该第二液面传感器LS2检测出透析液的剩余量不足时,控制机构发出所需要的警告,并且,使透析液调制装置203停止。
另外,该贮液容器206向大气开放,在与大气连通的部位设置有过滤器251。
下面,对于采用该透析液调制装置203的透析液调制方法进行说明,但是,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201、B粉末溶解机构202、A溶液密闭容器204、B溶液密闭容器205、构成送液机构的第四~第十一开闭阀阀SV4~SV11的动作与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该第三个实施例中,从上述A溶液密闭容器204、B溶液密闭容器205同时向贮液容器206输送等量的A溶液及B溶液,以按照通过以规定的比例混合、不添加净水就获得透析液的方式设定的设定浓度,制成这些A溶液及B溶液,因此,在贮液容器206内直接调制成透析液。
在贮液容器206中,A溶液及B溶液流入并混合,并且,借助第四送液泵P4的作用,从上述透析液通路212排出,通过关闭第一电动阀MV1而打开第十二开闭阀SV12,搅拌并混合A溶液、B溶液。
并且,当在贮液容器206中透析液被调制到上限的量时,第一电动阀MV1被打开,透析液被送往透析装置。另外,在该送液的期间,透析液的一部分经由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循环,可以进行A溶液及B溶液的搅拌。
另外,在第一、第二浓度传感器CD中检测出在透析液浓度中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第一电动阀MV1被关闭,并且,第二电动阀MV2被打开,透析液经由上述排液通路245被排液。
借助上述实施例,由于也是以和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同样的浓度预先制成A溶液及B溶液,并且同时向贮液容器206以1∶1的比例供应A溶液及B溶液,因此,即使不添加净水也能够获得透析液,可以容易地调制透析液。
另外,由于上述A溶液及B溶液只在上述贮液容器206内混合即可,所以,与必须分别配备有混合A原液、B原液、净水的两个槽的混合容器和储存容器的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可以谋求设备的小型化。另外,可以借助透析液循环通路212a充分搅拌透析液。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第一个实施例的上述往复泵5作为上述第二个实施例的储存容器106或第三个实施例的贮液容器206等的混合机构,同样地,也可以将第二、第三个实施例的储存容器106及贮液容器206作为其它实施例的混合机构。
进而,在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中,设置多个上述储存容器106,并且,使上述A溶液排出通路110a、110b及B溶液排出通路111a、111b分支,分别将A溶液及B溶液供应给各个储存容器106。
这样,在上述储存容器106内,能够充分地进行A溶液及B溶液的混合。
并且,在上述第一~第三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在A粉末溶解机构1、101、201及B粉末溶解机构2、102、202的下游侧,分别设置A溶液及B溶液的浓度传感器,确认是否以上述规定的浓度制成A溶液及B溶液。
符号说明
1、101、201 A粉末溶解机构
2、102、202 B粉末溶解机构
3、103、203 透析液调制装置
4 计量机构
5 往复泵
104、204 A溶液密闭容器
105  205 B溶液密闭容器
106 储存容器
205 贮液容器

Claims (3)

1.一种透析液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粉末溶解机构,所述A粉末溶解机构使透析用A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A溶液;B粉末溶解机构,所述B粉末溶解机构使透析用B粉末溶解到净水中制成B溶液;计量机构,所述计量机构分别计量在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及上述B粉末溶解机构中所制成了的A溶液和B溶液;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将由该计量机构计量的A溶液及B溶液混合,调制透析液;送液机构,所述送液机构从上述计量机构向混合机构输送A溶液及B溶液;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B粉末溶解机构、计量机构、混合机构和送液机构,
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及上述B粉末溶解机构分别包括连接到使规定的流量的净水流通的净水通路上的溶液容器、贮存透析用粉末的粉末料斗、将透析用粉末向各自的溶液容器供应的粉末送料器,
将A溶液和B溶液按照如果以规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则不添加净水就获得透析液的方式,设定上述A溶液的浓度、B溶液的浓度及上述规定的比例,
分别经由净水通路以规定的流量向上述A粉末溶解机构及上述B粉末溶解机构中的溶液容器供应净水,并且,各自的粉末送料器以规定的比例向上述净水中供应各自的粉末料斗的透析用A粉末及透析用B粉末并使之溶解,制成具有上述设定浓度的上述A溶液及B溶液,
上述计量机构以在上述混合机构中获得上述规定的比例的方式分别相同次数地计量预先设定的上述设定浓度的A溶液及上述设定浓度的B溶液,利用上述送液机构向上述混合机构送液,不添加净水地在上述混合机构中连续地调制透析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液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计量机构是内部被隔膜划分成可容纳量相等的A溶液室和B溶液室的密闭容器,
在将A溶液供应给A溶液室以进行计量期间,从B溶液室排出计量完毕的B溶液,并且,在将B溶液供应给B溶液室以进行计量的期间,从A溶液室排出计量完毕的A溶液,
上述送液机构从上述A溶液室及B溶液室交替地将A溶液及B溶液输送到混合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析液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计量机构由内部被隔膜划分成可容纳量相等的两个室的A溶液密闭容器及B溶液密闭容器构成,
在向各个密闭容器中的一个室供应溶液以进行计量的期间,从另外一个室排出计量完毕的溶液,
上述送液机构从A溶液密闭容器及B溶液密闭容器的每一个同时向混合机构输送A溶液及B溶液。
CN200980121794.4A 2008-06-13 2009-06-12 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Active CN1020659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54918A JP5560539B2 (ja) 2008-06-13 2008-06-13 透析液調製装置
JP2008-154918 2008-06-13
PCT/JP2009/060735 WO2009151111A1 (ja) 2008-06-13 2009-06-12 透析液調製方法および透析液調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5925A CN102065925A (zh) 2011-05-18
CN102065925B true CN102065925B (zh) 2014-04-09

Family

ID=4141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1794.4A Active CN102065925B (zh) 2008-06-13 2009-06-12 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05331A4 (zh)
JP (1) JP5560539B2 (zh)
CN (1) CN102065925B (zh)
WO (1) WO2009151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787B (zh) * 2012-11-27 2017-06-13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血液透析机
JP7129757B2 (ja) * 2016-03-31 2022-09-02 旭化成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滅菌方法
CN109381758A (zh) * 2017-08-02 2019-02-26 百润红科技有限公司 整体集中供液系统
CN109381759A (zh) * 2017-08-02 2019-02-26 百润红科技有限公司 反渗漏装置
CN109381757A (zh) * 2017-08-02 2019-02-26 百润红科技有限公司 供液平衡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4834A (en) * 1976-01-06 1979-01-16 Artificial And Transplant Organs, Inc. Hemodialysis apparatus
US5385564A (en) * 1992-10-05 1995-01-31 Fresenius Usa, Inc. System for preparation and use of dialysis solution
CN1273535A (zh) * 1997-07-28 2000-11-15 1274515安大略公司 进行腹膜透析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9529A (en) * 1981-03-26 1982-10-01 Terumo Corp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dissolving sodium bicarbonate
JPH0534988A (ja) 1991-07-31 1993-02-12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ヤリア
JP3231479B2 (ja) * 1993-05-28 2001-11-19 日機装株式会社 固形透析薬剤の溶解装置
JP3231494B2 (ja) * 1993-07-16 2001-11-19 日機装株式会社 固形透析薬剤の溶解装置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固形透析薬剤の容器
JPH07275352A (ja) * 1994-04-08 1995-10-24 Shibuya Kogyo Co Ltd 透析液製造システム
JP3198495B2 (ja) * 1994-05-13 2001-08-13 ニプロ株式会社 透析液調製装置
JPH10232A (ja) * 1996-06-14 1998-01-06 Toray Ind Inc 粉体の溶解装置および溶解方法
JPH1133109A (ja) * 1997-07-14 1999-02-09 Toray Kiki Kk 粉体の溶解装置および溶解液送液機構
EG24303A (en) * 1998-10-20 2009-01-12 Advanced Renal Technologies Buffered compositions for dialysis
JP2001037870A (ja) * 1999-07-29 2001-02-13 Kawasumi Lab Inc 透析液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並びに調製液タンク
JP4129721B2 (ja) * 2002-04-05 2008-08-06 ニプロ株式会社 透析液調製装置
JP4900789B2 (ja) * 2006-07-14 2012-03-21 日機装株式会社 粉末状内容物の投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4834A (en) * 1976-01-06 1979-01-16 Artificial And Transplant Organs, Inc. Hemodialysis apparatus
US5385564A (en) * 1992-10-05 1995-01-31 Fresenius Usa, Inc. System for preparation and use of dialysis solution
CN1273535A (zh) * 1997-07-28 2000-11-15 1274515安大略公司 进行腹膜透析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7870A 2001.02.13
JP特开平6-335526A 1994.12.06
JP特开平7-303694A 1995.11.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60539B2 (ja) 2014-07-30
WO2009151111A1 (ja) 2009-12-17
EP2305331A1 (en) 2011-04-06
CN102065925A (zh) 2011-05-18
JP2009297262A (ja) 2009-12-24
EP2305331A4 (en) 2018-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5925B (zh) 透析液调制方法及透析液调制装置
US10099214B2 (en) Zirconium phosphate and zirconium oxide recharger control logic and operational process algorithms
EP2407234B1 (en) Fluid mixing device, medical fluid testing device, and endoscope processing device
US20020154567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ably mixing and delivering diluted solution
US10099215B2 (en) Management of recharger effluent pH
US9527051B2 (en) Mix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ready-to-use medical flush solutions, particularly for hemodialysis concentrates
CN105521527B (zh) 透析浓缩物制备设备
US10888648B2 (en) Dialysis priming steps using an infusate caddy
US6749818B2 (en) Solution preparing apparatus
US20150056110A1 (en) System for Treating Liquids
JP7297687B2 (ja) バイオプロセス溶液を調製するための自動化された方法及び装置
CN104540441A (zh) 内窥镜清洗消毒装置
JP5248997B2 (ja) 内視鏡洗浄消毒装置及び内視鏡洗浄消毒方法
JP2003164883A (ja) 殺菌水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8159733A (zh) 氧化锆模块调节
EP3302611B1 (en) Zirconium phosphate and zirconium oxide recharger and control logic
CN108144573A (zh) 磷酸锆再装填定制
KR20200090842A (ko) 의료 용액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376045B1 (ko) 음용수 공급장치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15338200B (zh) 一种用于uht系统的cip清洗系统
JP4138440B2 (ja) 薬液供給装置
JP2007229056A (ja) 血液浄化装置
KR20200015911A (ko) 오염 제거 장치, 시스템 및 오염 제거 방법
CN107660161B (zh) 再装填器流出物pH值的管理
JP2010175441A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