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4974B -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4974B
CN102054974B CN2010105767331A CN201010576733A CN102054974B CN 102054974 B CN102054974 B CN 102054974B CN 2010105767331 A CN2010105767331 A CN 2010105767331A CN 201010576733 A CN201010576733 A CN 201010576733A CN 102054974 B CN102054974 B CN 102054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stannic oxide
tin
preparation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67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4974A (zh
Inventor
杜宁
杨德仁
张辉
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0105767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4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4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4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4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4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将锡球加入到葡萄糖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随后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60-200℃,保温30~720分钟,反应后离心分离,并干燥;随后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得到最终产物。本发明方法中,以锡球作为牺牲性的模板,反应后不需要对模板进行去除,可以实现大量生产;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了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进一步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而且二氧化锡与碳的比例可控,有利于后续的对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的深入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锡具有比较高的理论容量,因此被认为是理想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类碳材料的替代物之一。然而由于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会导致二氧化锡电极材料的粉化,其容量会急剧下降;另外,二氧化锡电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很低,这些都限制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将二氧化锡制备成中空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这是由于中空球具有较大的表面区域、较短的锂离子扩散长度和较强的对体积变化的适应能力。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中空球的结构会发生破坏,单一的二氧化锡中空球很难获得较好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最近,越来越多的工作集中于基于二氧化锡的复合中空球的研究。碳材料能够有效缓解二氧化锡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因而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基于二氧化锡的复合中空球。
目前,制备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二氧化硅球或者碳球作为硬模板,反应中需要对模板进行去除;另外,这些方法都需要通过多步反应分别引入二氧化锡和碳成份,步骤繁琐,产量低,因而限制了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大量生产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方法简单可控,可大批量生产。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锡球加入到葡萄糖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1~30分钟,制得混合溶液;其中,锡球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1000~1;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60~200℃,保温30~72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600℃,保温30~300分钟,得到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
所述的锡球的直径为10~10000纳米,葡萄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01~1摩尔/升。
本发明以锡球作为牺牲性的模板,在水热反应中,锡球逐渐被氧化为二氧化锡,由于这个氧化过程伴随着克根达尔效应,因而锡球会转变为二氧化锡中空球;同时在水热反应中,葡萄糖提供碳源,在二氧化锡中空球的表面均匀沉积一层厚度可控的碳层,最终形成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发明方法以锡球作为牺牲性的模板,反应后不需要对模板进行去除,不需要使用二氧化硅球等硬模板来实现中空的结构,可以实现大量生产;
(2)本发明方法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反应合成了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进一步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成本;
(3)本发明方法中二氧化锡与碳的比例可控,有利于后续的对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的深入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透射电镜照片;
图3为实施例1制得的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X射线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1)将200毫克直径约为100纳米的锡球加入到40毫升0.25摩尔/升葡萄糖水溶液中,并超声10分钟。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50毫升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80℃,保温18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00℃,保温180分钟,得到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
图1、图2和图3分别是由本实施例合成的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扫描电镜照片、透射电镜照片和X射线衍射图谱。从图1~3中可见,得到的复合中空球直径为100~200纳米,表面碳层的厚度为10~20纳米,且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结晶相为SnO2的单一相。
实施例2:
(1)将60毫克直径约为10纳米的锡球加入到40毫升0.01摩尔/升葡萄糖水溶液中,并超声1分钟。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50毫升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60℃,保温72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保温300分钟,得到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其结果和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3:
(1)将20毫克直径约为1000纳米的锡球加入到40毫升0.25摩尔/升葡萄糖水溶液中,并超声20分钟。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50毫升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70℃,保温36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50℃,保温200分钟,得到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其结果和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4:
(1)将200毫克直径约为10000纳米的锡球加入到40毫升0.5摩尔/升葡萄糖水溶液中,并超声30分钟。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50毫升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90℃,保温6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保温100分钟,得到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其结果和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5:
(1)将8毫克直径约为100纳米的锡球加入到40毫升1摩尔/升葡萄糖水溶液中,并超声15分钟。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50毫升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200℃,保温3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600℃,保温30分钟,得到最终产物,为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其结果和实施例1相似。

Claims (2)

1.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锡球加入到葡萄糖的水溶液中,超声分散1~30分钟,制得混合溶液;其中,锡球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1000~1;所述的锡球的直径为10~10000纳米;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升温至160~200℃,保温30~720分钟,降至室温,离心分离并干燥;
(3)将步骤(2)得到的产物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600℃,保温30~300分钟,得到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葡萄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01~1摩尔/升。
CN2010105767331A 2010-12-07 2010-12-07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054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67331A CN102054974B (zh) 2010-12-07 2010-12-07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67331A CN102054974B (zh) 2010-12-07 2010-12-07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4974A CN102054974A (zh) 2011-05-11
CN102054974B true CN102054974B (zh) 2012-11-21

Family

ID=43959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67331A Active CN102054974B (zh) 2010-12-07 2010-12-07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49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6299B (zh) * 2013-06-08 2015-08-12 上海大学 原位刻蚀制备中空锡基氧化物/碳复合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3474245B (zh) * 2013-09-22 2016-06-0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氧化锡薄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77064B (zh) * 2014-12-18 2016-12-07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纳米片状氧化锡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244478B (zh) * 2015-06-15 2018-05-08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种介孔SnO2/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00692A (zh) * 2016-03-16 2016-07-27 重庆大学 一种球状纳米三氧化钨/二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229490A (zh) * 2016-09-10 2016-12-14 天津大学 一种中空结构的锡碳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807912B (zh) * 2018-06-13 2021-02-19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C@SnOx(x=0,1,2)@C介孔状纳米中空球结构的制备与应用
CN110038593A (zh) * 2019-04-28 2019-07-23 河南师范大学 高效光催化还原Cr(VI)的空心球状C@SnO2@SnS2三元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961A (zh) * 2006-05-26 2006-10-25 清华大学 活性碳微球包覆金属复合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2067A (zh) * 2007-02-01 2007-08-08 郑州大学 二氧化锡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WO2010059749A1 (en) * 2008-11-18 2010-05-27 Cornell University Carbon coated anode material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1961A (zh) * 2006-05-26 2006-10-25 清华大学 活性碳微球包覆金属复合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2067A (zh) * 2007-02-01 2007-08-08 郑州大学 二氧化锡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WO2010059749A1 (en) * 2008-11-18 2010-05-27 Cornell University Carbon coated anode materi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4974A (zh) 201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4974B (zh) 一种二氧化锡/碳复合中空球的制备方法
Shen et al. Rationally designed silicon nanostructures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CN10597748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改性微晶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06129344B (zh) 一种二氧化锡/二氧化钛球形颗粒与石墨烯纳米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830661B (zh) 硒掺杂MXene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52698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5886B (zh) 一种薄壁型多孔碳球材料及其制备和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
CN107615526B (zh) 用于锂-硫电池的包含微孔碳纳米片的硫-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17275A (zh) 一种以含硅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硅-碳复合物的方法和所制备得到的硅-碳复合物及其应用
CN104445153B (zh) 一种由石墨烯宏量制备炭纳米卷的方法
CN104671247A (zh) 一种以含硅生物质为原料制备超细纳米硅的方法以及所制备得到的超细纳米硅及其应用
CN105390682B (zh) 一种磷酸铁锂微球/三维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337205B (zh) 一种利用废弃玉米秸秆转变为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方法
CN109686960A (zh) 一种碳包覆硅纳米片和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79544A (zh) 一种多孔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174422A (zh) 高氮掺杂石墨烯与类富勒烯硒化钼空心球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98391A (zh) 一种MXene衍生的二氧化钛/碳包覆纳米硅三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44414A (zh)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0707328A (zh) 一种石墨烯涂层铝箔的制备方法
CN106684345A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基硅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06115639A (zh) 一种卷曲叶片形纳米层状g‑C3N4的制备方法
CN113363463B (zh) 污泥/生物质共热解焦炭包覆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49159A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8023084B (zh)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0817855A (zh) 一种改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