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2001A - 手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手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2001A
CN102052001A CN2010105359027A CN201010535902A CN102052001A CN 102052001 A CN102052001 A CN 102052001A CN 2010105359027 A CN2010105359027 A CN 2010105359027A CN 201010535902 A CN201010535902 A CN 201010535902A CN 102052001 A CN102052001 A CN 102052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housing
spring
mentioned
loc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59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2001B (zh
Inventor
濑川志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igen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2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2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5/00Handles completely let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wing
    • E05B5/003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柄装置(14),该手柄装置(14)的弹簧元件(2)包括:跳起调整弹簧(21),该跳起调整弹簧(21)随着转动轴(13)的手柄(14)朝跳起方向的旋转而朝紧固转动轴(13)的方向、随着转动轴(13)的已跳起的手柄(14)朝返回方向的旋转而朝放松对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卷绕在手柄(14)的转动轴(13)的周围;以及跳起弹簧(22),该跳起弹簧(22)卷绕在跳起调整弹簧(21)的外面以对转动轴(13)施加使手柄(14)朝跳起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在对限位件进行按压操作的同时,使手柄以放心感高的适当速度跳起。

Description

手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柄装置,该手柄装置是在配电盘或控制盘等设备收纳箱体等上所采用的手柄装置,尤其涉及在通常状态下,利用手柄与按钮式限位件的卡合来将手柄保持在壳体内规定的压下位置,通过对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手柄与限位件的卡合,使手柄从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的手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手柄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固接在门上且在正面具有开口;手柄,该手柄通过转动轴和弹簧元件(通常为扭转螺旋弹簧(日文:捻りコイルばね))而可起伏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按钮式限位件,该按钮式限位件可与手柄转动端卡合、脱离地设于壳体;以及门钩,该门钩被壳体的背面侧枢轴支承成可旋转并且与手柄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手柄,能与箱主体等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脱离,上述手柄是在通常状态下通过与限位件的卡合而将手柄保持在壳体内的规定压下位置、通过对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手柄与限位件的卡合从而使手柄从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这种手柄装置记载在日本专利JP-08-246723-A等中。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手柄装置中,由于通过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手柄与限位件的卡合,利用弹簧元件的转动施力(通常是扭转螺旋弹簧的复原力)来使手柄从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因此,在按压限位件的同时,手柄会猛烈跳起,此外会因上述手柄的力量而使门发出巨大的碰撞声。因此,存在用户会因上述手柄运动或碰撞声而受到惊吓或感到害怕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问题,其目的在于在这种手柄装置中,在进行按钮式限位件的按压操作的同时手柄不会猛烈跳起,此外门也不会发出巨大的碰撞声,手柄能以放心感高的适当的速度跳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手柄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固接在门上且在正面具有开口;手柄,该手柄通过转动轴和弹簧元件而可起伏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壳体内;按钮式限位件,该按钮式限位件可与上述手柄的转动端卡合、脱离地设于上述壳体;以及门钩,该门钩可旋转地被枢轴支承在上述壳体的背面侧并且与上述手柄传动连接,通过操作上述手柄,能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脱离,上述手柄是在通常状态下通过与上述限位件的卡合而将上述手柄保持在上述壳体内的规定压下位置、通过对上述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上述手柄与上述限位件的卡合从而使上述手柄从上述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簧元件包括:
跳起调整弹簧,该跳起调整弹簧随着上述手柄朝跳起方向的旋转而朝紧固上述转动轴的方向、随着上述已跳起的手柄朝返回方向的旋转而朝放松上述转动轴紧固的方向卷绕在上述转动轴的周围;以及
跳起弹簧,该跳起弹簧卷绕在上述跳起调整弹簧的外面以对上述转动轴施加使上述手柄朝跳起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
通过上述跳起调整弹簧与上述跳起弹簧的相互作用,来调整上述手柄的跳起速度。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跳起调整弹簧被配置成插通套环内,对上述跳起调整弹簧注入具有粘性的液体,跳起弹簧被卷绕在上述套环的外侧。
此外,本发明的手柄装置包括:壳体,该壳体固接在门上且在正面具有开口;手柄,该手柄通过转动轴和弹簧元件而可起伏转动地安装在上述壳体内;按钮式限位件,该按钮式限位件可与上述手柄的转动端卡合、脱离地设于上述壳体;以及门钩,该门钩可旋转地被枢轴支承在上述壳体的背面侧并且与上述手柄传动连接,通过操作上述手柄,能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脱离,上述手柄是在通常状态下通过与上述限位件的卡合而将上述手柄保持在上述壳体内的规定压下位置、通过上述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上述手柄与上述限位件的卡合从而使上述手柄从上述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的与上述手柄的上述转动轴侧的上述手柄的端部在跳起时抵接或相接近的上述壳体的位置上设置缓冲器的主体,使上述缓冲器的活塞杆朝向转动轴侧的上述手柄的端部突出,在上述手柄跳起时可与上述手柄的端部卡合,
利用上述缓冲器的作用来调整上述手柄的跳起速度。
在本发明的手柄装置中,采用通过进行按钮式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手柄与限位件的卡合,使手柄通过弹簧元件的转动施力而从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弹簧元件由跳起调整弹簧和跳起弹簧构成,其中,上述跳起调整弹簧随着手柄朝跳起方向的旋转而朝紧固转动轴的方向、随着已跳起的手柄朝返回方向的旋转而朝放松对转动轴紧固的方向卷绕在转动轴的周围;上述跳起弹簧卷绕在跳起调整弹簧的外面以对转动轴施加使手柄朝跳起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接着,通过跳起调整弹簧与跳起弹簧的相互作用来调整手柄的跳起速度。因此,能在进行按钮式限位件的按压操作的同时,使手柄以低速的适当速度转动,慢慢地跳起到规定的突出位置。因此,不会使手柄猛烈跳起,也不会使门发出很大的碰撞声,能使手柄以放心感高的适当的速度跳起。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手柄装置的俯视图,图1(b)是其主视图,图1(c)是其后视图。
图2是上述手柄装置的侧视剖视图。
图3(a)是上述手柄装置的手柄中所采用的弹簧元件的主视剖视图,图3(b)是其侧视剖视图。
图4(a)是上述手柄装置的手柄中所采用的弹簧元件的、特别是跳起调整用弹簧的主视图,图4(b)是其侧视图。
图5(a)是上述手柄装置的手柄中所采用的弹簧元件的、特别是跳起用弹簧的主视图,图5(b)是其侧视图。
图6(a)是上述手柄装置中所采用的指示器的、特别是操作杆的俯视图,图6(b)是其侧视图,图6(c)是其侧视剖视图。
图7(a)是上述手柄装置中所采用的简易式锁定元件的、特别是壳体上部的锁定构件的俯视图,图7(b)是其侧视图,图7(c)是其仰视图。
图8(a)是上述手柄装置中所采用的简易式锁定元件的、特别是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的俯视图,图8(b)是其侧视图,图8(c)是其仰视图。
图9是表示将上述手柄装置安装到门板上后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手柄装置的手柄及其它的各部分的动作的侧视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代替上述手柄装置的手柄的弹簧元件或与该弹簧元件一起采用的缓冲器(日文:シヨツクアブソ一バ)的侧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手柄装置
10开口
11凸缘
12壳体
121轴筒部
122筒状的凹部
123承受部
124凹槽
125凹槽
13转动轴
14手柄
140轴插通部
141倾斜面
142锁头单元收纳部
143孔
144导引孔
145指示器装入部
146显示窗
147定位凸起
148卡定爪
149卡定台阶部
150导引面
15按钮式限位件
151上端部
152臂
153轴插通孔
16门钩(日文:掛け金)
160轴孔(方轴孔)
17锁头单元
170钥匙孔
171锁定板(锁紧构件)
172转子
173凸轮突起
174槽孔
18钥匙
2弹簧元件
21跳起调整用弹簧(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
22跳起用弹簧(跳起用螺旋弹簧)
23套环
24具有粘性的液体
3指示器
30操作杆(操作构件)
301轴插通部
31卡合部
311凸状部
312卡合面
32显示构件
320显示板
321锁定状态显示部
322开锁状态显示部
33弹簧元件(螺旋弹簧)
34轴
4简易式锁定元件
401切口
402切口
403切口
41壳体上部的锁定构件
411底座
412铰链
413锁定片
414截面呈大致L字形的卡合部
42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
421底座
422铰链
423锁定片
424凸状部
425突起
51手柄轴
511轴插通部
512倾斜面
513轴部(方轴部)
514螺孔
515螺栓
52C形环
6门板
60安装用开口
7缓冲器
71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和图2表示手柄装置,图3至图8表示其主要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装置1包括:壳体12,该壳体12在正面具有开口10并在正面的外周具有凸缘11,且上述壳体12固接在门板上;手柄14,该手柄14通过转动轴13和弹簧元件2而可起伏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2内;按钮式限位件15,该限位件15可与手柄14的转动侧端部卡合、脱离地配置在壳体12的正面侧;门钩16,该门钩16可转动地枢轴支承于壳体12的背面侧且与手柄14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手柄14,能与箱主体等固定框体侧的承座(未图示)卡合、脱离;锁头单元17,该锁头单元17装入手柄14内并具有能相对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固定的锁定板(锁紧构件)171;以及指示器3,该指示器3被安装到手柄14内而与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传动连接,与钥匙18的旋转操作相联动,以切换显示用锁头单元17锁紧手柄14时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紧时的开锁状态。此外,上述手柄装置1是将壳体12以壳体背面侧插入形成于门板的安装用开口中并使凸缘11在门板的正面侧与安装用开口的缘部周围抵接来固定的安装形式,还具有在上述安装时所使用的简易式锁定元件4。。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2是通过锌压铸而形成为正面具有开口10、正面外周具有凸缘11的纵长的近似箱形。在壳体12的(开口10)内部可嵌合地安装有手柄14,还在上述手柄14的转动侧端部的延长线上安装有可倾倒的按钮式的凹状限位件15。此时,在壳体12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手柄14的手柄轴51的轴筒部121,在上下方向中间部的稍下部侧,使壳体12的背面侧稍朝外侧突出地形成有用于与锁头单元17和指示器3嵌合的筒状凹部122。在上述筒状的凹部122的上表面的与壳体12的背面侧接近的规定位置上凹状地形成有用于对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进行锁定的承受部123。另外,在上述壳体12的上下的各个面上形成有在用模具成形时附加形成的平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凹槽124、125。
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14由锌合金或不锈钢制成,且形成为可与壳体12正面的开口10内部嵌合的纵长的板状,并通过手柄轴51安装于壳体12。此时,手柄轴51形成为可嵌插到壳体12的轴筒部121内的形状,在正面侧的端部下部中央,截面呈近似U字形地突出形成有用于供转动轴13相对于手柄轴51的轴向在水平方向上垂直地插通的轴插通部511,在其上部(与手柄14的枢轴支承侧端部的端缘部抵接的位置)以朝向斜上方具有规定角度地形成有倾斜面512。对应地,在手柄14的枢轴支承侧端部即上部背面侧,用于供转动轴13插通的一对轴插通部140以可从外侧对手柄轴51的轴插通部511进行夹持的形态、隔开规定间隔且平行地从手柄14呈直角突出,在轴插通部140的上部的端缘部上形成有可与手柄轴51的倾斜面512抵接的规定角度的倾斜面141。
上述手柄14还在转动侧端部一并形成有锁头单元收纳部142和指示器装入部145。锁头单元收纳部142在手柄14的下部背面侧形成为筒状,在手柄14的正面下部中央的相当于锁头单元收纳部142的轴芯的位置圆形地形成有面向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170的孔143。此外,在锁头单元收纳部142的上部和下部的背面侧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相对地形成有导引孔144,该导引孔144能供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相对于上述承受部123进退。指示器埋入部145在锁头单元收纳部142的上部相邻地形成,在手柄14的正面下部中央的相当于锁头单元收纳部142的孔143的正上方位置开有指示器3的显示窗146,在其背面侧的稍许朝上方离开显示窗146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用于指示器3(操作杆30)的定位凸起147。
在上述手柄14的转动侧端缘部设有可与限位件15卡合的卡定爪148。卡定爪148形成在手柄14的下端,具有:卡定台阶部149,该卡定台阶部149可与限位件15卡合;以及倾斜的导引面150,该导引面150形成于上述卡定台阶部149的内侧,从上方按压限位件15以使其朝下方转动而变位。
手柄轴51被可旋转且无法朝轴向移动地嵌插到壳体12的轴筒部121内,手柄14嵌入到壳体12的开口10内部。在手柄轴51的一对轴插通部511被夹持在手柄14的一对轴插通部140之间的状态下,将转动轴13从壳体12的一个侧面插到另一个侧面,以插通手柄14上部的一对轴插通部140和手柄轴51的轴插通部511。在上述手柄轴51的一对轴插通部511之间的转动轴13上卷绕着弹簧元件2,手柄14被从开口10施力旋转到规定的起立位置以安装到壳体12内。
如图3所示,弹簧元件2包括:跳起调整弹簧21,该跳起调整弹簧21随着手柄14朝跳起方向的转动而朝紧固转动轴13的方向、随着已跳起的手柄14朝返回方向的转动而朝放松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卷绕在转动轴13的周围;以及跳起弹簧22,该跳起弹簧22卷绕在跳起调整弹簧21的外面以对转动轴13施加使手柄14朝跳起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通过跳起调整弹簧21与跳起弹簧22的相互作用,能将手柄14的跳起调整成低速的合适的速度。此时,如图5所示,对跳起弹簧22使用在这种手柄中常用的右卷(日文:右巻き)的螺旋弹簧,如图4所示,跳起调整弹簧21是与跳起弹簧22相比线径小(细)且与跳起弹簧22的卷绕方向相反的左卷(日文:左巻き)的螺旋弹簧。如图3所示,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被配置成插通套环23内,对上述螺旋弹簧21注入具有粘性的液体24,使其卷绕在转动轴13上,跳起用螺旋弹簧22被卷绕在套环23的外侧。
这样,手柄14利用跳起用螺旋弹簧22的转动施力而能从壳体12的开口10转动到规定的起立位置,在上述转动时,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被朝紧固转动轴13的方向卷紧,同时利用具有粘性的液体24的作用,使上述转动轴13的转动速度减速,手柄14的跳起被调整成低速的缓慢的转动。另外,当使手柄14返回壳体12内时,将手柄14克服跳起用螺旋弹簧22的转动作用力而压回壳体12内。此时,通过使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朝放松对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回卷,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对转动轴13的负载消失,从而不会对手柄14的压回动作带来任何影响。
如图1和图2所示,按钮式限位件15由锌合金或不锈钢制成,并形成为可与壳体12的正面开口10的下部嵌合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且一端(此时为上端部151)形成为稍许伸入壳体12内部的截面大致呈圆弧状。此外,背面突出有一对臂152,其突出端穿设有轴插通孔153。上述限位件15以将一对臂152插入壳体12内部的形态嵌入到正面开口10的下部。此外,轴154被从壳体12的一个侧面插到另一个侧面以穿通限位件15的各臂152的轴插通孔153。在上述轴154上卷绕有螺旋弹簧155,其一端与壳体12背面卡定,另一端与限位件15背面的下部卡定。另外,此时,限位件15侧的螺旋弹簧155使用弹簧力比手柄14侧的跳起用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强的弹簧。这样,按钮式限位件15以上端部151稍许伸入壳体12的开口10内部的形态可转动地安装,其上端部151可与手柄14的转动侧端部的卡定爪148卡合、脱离。
藉此,通过将手柄14从规定的起立位置朝向壳体12的开口10压回,从而手柄14的转动侧端部即手柄14下端的导引面150与限定件15的上端部151抵接,使限定件15转动而朝下方变位,当手柄14下端越过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时,在限位件15弹性复原到原先位置的同时,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与手柄14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49卡合。由于限位件15侧的螺旋弹簧155的弹簧力比手柄14侧的跳起用螺旋弹簧22的弹簧力强,因此手柄14被保持在壳体12内规定的压下位置。此外,当从这种状态按压限位件15的正面下部,则限位件15转动而朝下方变位,解除手柄14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49与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的卡合,手柄14能从壳体12内突出转动到规定的起立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门钩16是由铁或不锈钢制成,通过冲压加工(冲裁加工)而形成为横向较长的近似长方形,在靠近其一端的位置形成有与手柄轴51相对应的轴孔160。此时,手柄轴51在壳体12的背面侧缩径,其端部成为方轴部513,门钩16的轴孔160成为与上述方轴部相对应的方轴孔。上述门钩16夹着防拔出用C形环52使轴孔160与轴部513的卡合,从而被插通成不能相对手柄轴51旋转,并通过将螺栓515与轴部513前端的螺孔514旋紧而被固定。这样,通过使手柄14在规定的突出位置朝规定的打开方向转动,从而能通过转动轴13而使手柄轴51朝相同方向一体旋转,以使门钩16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受部卡合。当使手柄14朝与规定的打开方向相反的关闭方向转动时,能通过转动轴13而使手柄轴51朝相同方向一体旋转,以使门钩16脱离固定框体侧的承受部。
如图1和图2所示,锁头单元17采用通过将钥匙18插入正面的钥匙孔170转动就能使转子172旋转,并与之联动地使锁定板171进退的形式。此时,作为将转子172锁紧在锁主体的内部锁机构内,使用公知的盘式转向锁机构,在转子172的后端面的偏离旋转中心的位置上突设有驱动用的凸轮突起173。锁定板171由板状构件形成,在其横向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从动用槽孔174。上述锁头单元17被埋入固定在形成于手柄14的转动侧端部的锁头单元收纳部142内,锁定板171被配置成可插通锁头单元收纳部142的上下部背面侧的导引孔144。通过转动锁头单元17的转子172,上述转子172的凸轮突起173对锁定板171的槽孔174的内侧面按压,从而使锁定板171穿过上下的导引孔144而朝向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进退。
如图1和图2所示,指示器3由显示窗146、操作杆(操作构件)30以及弹簧元件33构成,其中,上述显示窗146用于显示手柄14的锁定状态或开锁状态;上述操作杆30被枢轴支承在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与显示窗146之间,可在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与承受部123卡合、脱离的方向上摆动;上述弹簧元件33在通常状态下对操作杆30的一端朝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相反的方向施力。显示窗146与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170接近地开口在手柄14上,此时,手柄14面的下部中央的相当于指示器装入部145的正面中心的位置(也是在钥匙孔170的正上方位置)开口有显示窗146。操作杆30的一端为夹在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与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之间的卡合部31,在另一端上设有显示构件32,该显示构件32具有表示手柄14处于锁定状态的锁定状态显示部和表示手柄14处于开锁状态的开锁状态显示部。此时,操作杆30由可水平方向配置在形成于手柄14的下部背面侧的指示器装入部145内的块材形成,如图6所示,在操作杆30的两端间中央形成有轴插通部301。在承受部123侧的操作杆30的一端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且可与该承受部123嵌合的凸状部311,在其下表面上形成有与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的前端面相对的卡合面312。在上述操作杆30的另一端即显示窗146侧的端部形成有面向该显示窗146且比显示窗146的开口面积大的显示板320。上述显示板320表面的上半部分形成有例如粘贴蓝色片材以表示手柄14的锁定状态的锁定状态显示部321,在下半部分形成有例如粘贴红色片材以表示手柄14的开锁状态的开锁状态显示部322。此外,如图2所示,在手柄14的下部将轴34从一个侧面插到另一个侧面,以穿通操作杆30的两端间中央的轴插通部301。在上述轴34上卷绕有作为弹簧元件33的螺旋弹簧,其一端与手柄14的锁头单元收纳部142的周面的正面侧卡定,另一端与操作杆30的下表面的正面侧卡定。
若将插入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170的钥匙18朝规定的关闭方向转动,则锁定板171与操作杆30一端的卡合部31(卡合面312)卡合且将该一端朝向上方按压以使操作杆30摆动,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与该卡合部31的凸状部311卡合。换言之,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通过操作杆30的卡合部31(凸状部311)相对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固定。与此同时,在另一端上,显示构件32的锁定状态显示部321面向显示窗146,显示锁头单元17的锁定状态(蓝色)。此外,若从这种状态将锁头单元17的钥匙18朝相反方向的打开方向转动,则能解除锁定板171与卡合部31(卡合面311)的卡合,通过螺旋弹簧33的转动施力而使操作杆30一端的凸状部311离开承受部123,而在另一端上,显示构件32的开锁状态显示部322面向显示窗146,显示锁头单元17的开锁状态。
如图1和图2所示,简易式锁定元件4由通过压入形成于作为壳体12周面的彼此相对的面(此时为上下两个面)上的凹槽124、125来嵌入安装的两个锁定构件41、42构成。如图7和图8所示,各锁定构件41、42由具有规定的刚性和弹性的塑料材料形成为一体成形品,并具有:底座411、421,这些底座411、421可压入嵌合到壳体12的各个凹槽124、125中;以及锁定片413、423,这些锁定片413、423的基端通过铰链412、422而与底座411、421结合。在将各锁定构件41、42嵌入安装到凹槽124、125的状态下,锁定片413、423的前端朝向壳体12的凸缘11的背面侧倾斜延伸,且可与门板6的背面抵接。此时,壳体12上下各面的各个凹槽124、125是在壳体12的模具成形时附加形成在上下各面的凹槽。两个锁定构件41、42的整体分别由聚酰胺类树脂尤其是PA6而与壳体12的上下各面的各个凹槽124、125的大小和形状对应形成。
如图7所示,壳体上部的锁定构件41的底座411形成为可压入嵌合到壳体12上部的凹槽124内的大致平板状,在与壳体12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相对应的各端缘部的中央形成有较小的槽形的切口401。锁定片413形成为比底座411稍小的大致平板状,和与壳体12的背面侧相对应的底座411的端部铰链结合,且可与门板6的背面相抵接地倾斜延伸。此外,在上述锁定构件41中,可与设于门板的安装用开口的上缘部卡定的截面呈大致L字形的卡合部414形成在锁定片413的前端。
如图8所示,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42的底座421形成为可压入嵌合到壳体下部的凹槽125内的大致呈H形的平面形状,在与壳体12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相对应的各端缘部的中央形成有较大的槽形的切口402、403。锁定片423形成为与壳体421大致相同大小或比底座421稍小的大致コ字形,和与壳体12的背面侧相对应的底座421的端部铰链结合,且可与门板的背面相抵接地倾斜延伸。此外,在上述锁定构件42中,可与设于门板的安装用开口的下缘部周围卡合的凸状部424形成在锁定片423的前端。另外,为了将上述锁定构件42可靠地固定于手柄装置1上,在壳体12的下表面的凹槽125的内周(此时为凹槽125的两侧面)的靠壳体12的背面侧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槽(未图示),在底座421的外周(此时为底座421的两侧面)的靠壳体12的背面侧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可与上述槽卡合的突起425。
图9表示将上述手柄装置1安装到门板6的方法。另外,在门板6上预先形成有手柄装置1的安装用开口60。此时,在门板6上不需要螺孔或通孔。首先,将锁定构件41、42分别安装到手柄装置1的壳体12上下部的各个凹槽124、125中。此时,只要将锁定构件41、42的锁定片413、423的前端朝向凸缘11的背面侧地将底座411、421压入壳体12的凹槽124、125内嵌入即可。接着,将上述手柄装置1安装到设于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此时,将手柄装置1以壳体12的背面侧开始插入上述安装用开口60,以使凸缘11在门板6的正面侧与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周围抵接。通过安装上述壳体12,壳体上部的锁定构件41的锁定片413被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加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将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夹持在锁定片413的前端的截面呈L字形的卡合部414与凸缘11之间,这种状态能用锁定片413对门板6的缘部的反作用力来固定。相反,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42的锁定片423被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加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将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夹持在锁定片423的前端的各凸状部424与凸缘11之间,这种状态能用锁定片423对门板6的缘部的反作用力来固定。藉此,手柄装置1能不发生松动地可靠地安装到设于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
图10表示上述手柄装置1的手柄14及其它各部分的动作。当门板6相对于固定框体关闭时,通常,如图10(1)所示,手柄14被压入在壳体12内的规定压下位置,手柄14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49与按钮式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卡定,以保持在壳体12内。在上述状态下,设于手柄14的背面的锁头单元收纳部142和指示器装入部145在壳体12的开口10内与筒状的凹部122嵌合,在壳体12的背面的外侧,门钩16被长度方向为水平地进行固定,其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以将门板上锁成锁住状态。此外,当将锁头单元17锁定时,锁头单元17的转子172被朝规定的锁定方向旋转,锁定板171穿过上下导引孔144而朝向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前进。上述锁定板171与位于指示器装入部145内的操作杆30的一端的卡合部31(卡合面312)卡合,当将该一端朝向上方按压以使操作杆30摆动时,上述卡合部31的凸状部311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卡合。藉此,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通过操作杆30的卡合部31(凸状部311)而相对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固定。与此同时,在操作杆30的另一端上,显示构件32的锁定状态显示部321面向显示窗146,显示锁头单元17的锁定状态。
当将门板6相对于固定框体打开时,如图10(2)所示,通过将钥匙插入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并操作该钥匙朝规定的开锁方向旋转,转子172朝规定的开锁方向旋转,锁定板171穿过上下的导引孔144而向锁头单元收纳部142后退。藉此,能解除锁定板171与操作杆30的卡合,利用弹簧元件33的转动施力,能使操作杆30朝离开壳体12的承受部123侧的方向摆动,凸状部311脱离承受部123。与此同时,在操作杆30的另一端上,显示构件32的开锁状态显示部322面向显示窗146,显示锁头单元17的开锁状态。此外,若按压按钮式限位件15的正面下部,则如图10(3)所示,限位件15转动而朝下方变位,解除手柄14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49与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的卡合,手柄14利用转动轴13上的弹簧元件2的转动施力而从壳体12内突出转动到规定的起立位置。此时,利用转动轴13上的跳起用螺旋弹簧22来施力使转动轴旋转,以使手柄14旋转。在上述转动轴13的旋转的同时,上述转动轴13上的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被朝将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卷紧,同时利用具有粘性的液体24的作用而减速调整上述转动轴13的转动速度,手柄14以低速的适当速度转动,慢慢地跳起到规定的突出位置。此外,通过将上述手柄14在规定的突出位置朝规定的打开方向转动,使门钩16朝手柄14的转动方向一体旋转,以解除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的卡合,来将门板开锁。
从上述状态关闭门板时的操作与上述操作相反。即、首先将手柄14朝规定的关闭方向转动。藉此,门钩16被朝与手柄14相同的方向一体旋转,且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接着,将手柄14压回到壳体12内。此时,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被朝将手柄14的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卷绕在转动轴13上,但通过在上述手柄14压回时转动轴13朝反转方向转动的同时,使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朝松开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回卷,从而使跳起调整用螺旋弹簧21对转动轴13的负载消失,不会对将手柄14压回壳体12内的动作带来任何影响。因此,只要与以往一样使手柄14克服跳起用螺旋弹簧22的转动作用力压回到壳体12内即可,手柄14的操作性得以很好的维持。通过上述手柄14的压回,手柄14的转动侧端部即手柄14下端的导引面150与限定件15的上端部151抵接,使限定件15转动而朝下方变位,当手柄14下端越过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时,在限位件151弹性复原到原先位置的同时,限位件15的上端部151与手柄14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49卡合。设于手柄14背面的锁头单元收纳部142和指示器装入部145被嵌合在壳体12内的筒状的凹部122内,以使手柄14被保持在壳体12内,门板再次处于关闭状态。接着,将钥匙插入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操作钥匙朝规定的锁定方向旋转。藉此,锁头单元17的转子172被朝规定的锁定方向旋转,锁定板171穿过上下导引孔144而朝向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前进。使上述锁定板171与操作杆30一端的卡合部31(卡合面312)卡合且朝向上方按压,使操作杆30摆动,上述卡合部31的凸状部311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卡合。藉此,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通过操作杆30的卡合部31(凸状部311)而相对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固定。与此同时,在操作杆30的另一端上,显示构件32的锁定状态显示部321面向显示窗146,在显示窗146上显示锁头单元17的锁定状态。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上述手柄装置1采用通过限位件15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手柄14与限位件15的卡合,以使手柄14利用弹簧元件2的转动施力而从壳体12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弹簧元件2包括:跳起调整弹簧21,该跳起调整弹簧21随着手柄14朝跳起方向的旋转而朝紧固转动轴13的方向、随着已跳起的手柄14朝返回方向的旋转而朝放松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卷绕在转动轴13的周围;以及跳起弹簧22,该跳起弹簧22卷绕在跳起调整弹簧21的外面以对转动轴13施加使手柄14朝跳起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通过跳起调整弹簧21与跳起弹簧22的相互作用,来调整手柄14的跳起速度。因此,能在进行按钮式限位件15的按压操作的同时,使手柄14以低速的适当速度转动,并慢慢地跳起到规定的突出位置。因此,不会使手柄14猛烈跳起,也不会使门发出很大的碰撞声,能使手柄以放心感高的适当的速度跳起。另一方面,由于当将手柄14压回到壳体12内时,随着压回上述手柄14时的转动轴13的旋转,而使跳起调整用的螺旋弹簧21朝松开转动轴13紧固的方向回卷,因此,不会对将手柄14压回到壳体12内的动作带来任何影响。因此,与以往一样只要使手柄14克服跳起用螺旋弹簧22的转动作用力压回到壳体12内即可,能很好地维持手柄14的操作性。
此外,在上述弹簧元件2中,跳起调整弹簧21被配置成插通套环23内,对该跳起调整弹簧21注入具有粘性的液体24,跳起弹簧22被卷绕在套环23的外侧。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具有粘性的液体24从弹簧元件2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弹簧元件2制成跳起调整弹簧21和跳起弹簧22这样的两重结构以对手柄14的跳起速度进行调整,但也可在壳体与手柄之间设置缓冲器以代替上述弹簧元件2或与上述弹簧元件2一起对手柄的跳起速度进行调整。此时,如图11所示,在壳体12上的与转动轴13侧的手柄14的端部在跳起时抵接或相接近的位置设置缓冲器7的主体,使缓冲器7的活塞杆71朝向转动轴13侧的手柄14的端部突出,只要在手柄14跳起时可与手柄14的端部卡合且利用上述缓冲器7的作用来调整手柄12的跳起速度即可。
此外,在上述手柄装置1中,在手柄14上设置指示器3,该指示器3与锁头单元17传动连接且与钥匙18的旋转操作联动,以切换显示将手柄14用锁头单元17锁紧时的锁定状态和解除锁紧时的开锁状态。因此,能立刻知晓手柄14是处于被锁头单元17锁紧的状态还是解除了锁紧的状态,从而在门开闭时实现便利性的提高。因此,能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像以往那样自以为锁好了锁头单元但实际却忘了锁、或是不知道已经锁上而进行手柄操作、或是尽管上了锁但却没有准备钥匙这样的情况。
尤其是,指示器3具有:显示窗146,上述显示窗146用于显示手柄14的锁定状态或开锁状态;操作杆30,该操作杆30被枢轴支承在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与显示窗146之间,可在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与承受部123卡合、脱离的方向上摆动;以及弹簧元件33,该弹簧元件33在通常状态下对操作杆30的一端朝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相反的方向施力。显示窗146与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170接近地开口在手柄14上。操作杆30的一端为夹在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与锁头单元17的锁定板171之间的卡合部31,在另一端上设有显示构件32,该显示构件32具有表示手柄14的锁定状态的锁定状态显示部321和表示手柄14的开锁状态的开锁状态显示部322。通过操作插入锁头单元17的钥匙孔170中的钥匙18旋转,使锁定板171与操作杆30一端的卡合部31卡合,使该卡合部31与壳体12侧的承受部123卡合,并且在操作杆30的另一端,使显示构件32的锁定状态显示部321面向显示窗146。通过操作上述钥匙18朝相反方向旋转,从而能解除锁定板171与操作杆30一端的卡合部31的卡合,使该卡合部31离开承受部123,并且在操作杆30的另一端使显示构件32的开锁状态显示部322面向显示窗146。因此,能由利用锁头单元17的一部分(锁定板171)和其动作的简单的结构来构成指示器3,并能低成本地提供可靠性高的指示器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锁头单元17和指示器3装入手柄14内,并利用操作杆30使锁定板171相对于承受部123固定、脱离,但也可以将上述锁头单元和指示器装入壳体12内,并利用指示器的操作杆使锁定板与设于手柄侧的承受部卡合、脱离。这样,也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上述手柄装置1包括由两个锁定构件41、42构成的简易式锁定元件4,两个锁定构件41、42分别由具有规定刚性和弹性的塑料材料(此时为聚酰胺树脂,尤其是PA6)形成为一体成形品。各锁定构件41、42包括:底座411、421,该底座411、421可压入嵌合到壳体12的上下部的各个凹槽124、125内;以及锁定片413、423,该锁定片413、423的基端通过铰链412、422与底座411、421结合。锁定片的前端朝向壳体12的凸缘11的背面侧倾斜延伸,且可与门板6的背面抵接。在将手柄装置1安装到门板6上时,通过将底座411、421固定到壳体12的凹槽124、125,从而将锁定构件41、42分别安装到手柄装置1上。接着,将壳体12插入到设于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使凸缘11与该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周围抵接,并且一边用上述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对锁定片413、423加压以使其发生弹性变形一边穿通门板6的背面侧,以将上述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夹持在锁定片413、423的前端与凸缘11之间。由于能将这种状态用锁定片413、423对门板6的反作用力来固定,因此,只要将壳体12插入设于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并使凸缘11与门板6的正面抵接就能将上述手柄装置1可靠地安装固定到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因此,能在不使用螺钉的情况下将上述手柄装置1一步式安装到门板6上,从而能实现安装作业的大幅提高。
此外,在上述简易式锁定元件4中,在壳体上部的锁定构件41的锁定片413的前端形成有可与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卡定的截面呈大致L字形的卡合部414,将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61夹持在上述卡合部414与凸缘11之间,以将这种状态用锁定片413对门板6的反作用力来固定。另一方面,在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42的锁定片423的前端形成可与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周围卡合的凸状部424,将安装用开口60的缘部61夹持在上述凸状部424与凸缘11之间,以将这种状态用锁定片423对门板6的反作用力来固定。因此,能将手柄装置1不发生松动地可靠地安装到门板6的安装用开口60内。
接着,在上述简易式锁定元件4的底座411、421的外周缘部,更详细而言,在端缘部上形成槽形的切口401、402、403。因此,在需要将上述锁定构件4从手柄装置1拆下时,通过将一字螺丝刀或细棒材插入底座411、421的切口401、402、403来将底座411、421拉起,就能将锁定构件4简单地从手柄装置1中拆下。
此外,还在壳体12下表面的凹槽125的内周形成槽,在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42的底座421的外周形成可与该槽卡合的突起425。因此,在将上述锁定构件42嵌入凹槽125时,通过使锁定构件42的突起425与凹槽125的槽卡合,从而即使是朝向下方的凹槽125也能可靠地防止锁定构件42的脱落,从而能可靠地固定于手柄装置1。此时,当然也可以用孔代替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模具成形来形成壳体12,利用在模具成形时附加形成的凹槽124、125来作为壳体12的周面的凹槽,但也可在模具成形后,在壳体12的周面上形成用于安装锁定元件4(锁定构件41、42)的专用槽以将锁定元件4(锁定构件41、42)安装到上述槽中。此外,上述锁定元件4(锁定构件41、42)安装到壳体12的上下各面上,但既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2的左右两侧面上,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安装到壳体12的上下、左右两侧的各面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壳体下部的锁定构件42上设置突起425以使其与凹槽125的槽卡合,但也可以同样地将壳体上部的锁定构件41固定于凹槽124。这样,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上述简易式锁定元件4附属于手柄装置1的情形即作为手柄装置1的构成部件中的一个进行了例示,但也能提供上述简易式锁定元件4以作为在包括手柄装置1在内的这种手柄装置中广泛使用的通用部件。通过将这种简易式锁定元件4安装到各种手柄装置上,从而能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将各种手柄装置安装到门板(的安装用开口),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Claims (3)

1.一种手柄装置,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固接在门上且在正面具有开口;手柄,该手柄通过转动轴和弹簧元件而可起伏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按钮式限位件,该按钮式限位件可与所述手柄的转动端卡合、脱离地设于所述壳体;以及门钩,该门钩可旋转地被枢轴支承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侧并且与所述手柄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手柄,能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脱离,所述手柄装置是在通常状态下通过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件的卡合而将所述手柄保持在所述壳体内的规定压下位置、通过对所述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件的卡合从而使所述手柄从所述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元件包括:
跳起调整弹簧,该跳起调整弹簧随着所述手柄朝跳起方向的旋转而朝紧固所述转动轴的方向、随着所述已跳起的手柄朝返回方向的旋转而朝放松对所述转动轴紧固的方向卷绕在所述转动轴的周围;以及
跳起弹簧,该跳起弹簧卷绕在所述跳起调整弹簧的外面以对所述转动轴施加使所述手柄朝跳起的方向转动的作用力,
通过所述跳起调整弹簧与所述跳起弹簧的相互作用,来调整所述手柄的跳起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跳起调整弹簧被配置成插通套环内,对所述跳起调整弹簧注入具有粘性的液体,所述跳起弹簧被卷绕在所述套环的外侧。
3.一种手柄装置,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固接在门上且在正面具有开口;手柄,该手柄通过转动轴和弹簧元件而可起伏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按钮式限位件,该按钮式限位件可与所述手柄的转动端卡合、脱离地设于所述壳体;以及门钩,该门钩可旋转地被枢轴支承在所述壳体的背面侧并且与所述手柄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手柄,能与固定框体侧的承座卡合、脱离,所述手柄装置是在通常状态下通过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件的卡合而将所述手柄保持在所述壳体内的规定压下位置、通过对所述限位件的按压操作来解除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件的卡合从而使所述手柄从所述壳体跳起到规定的起立位置的形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手柄的所述转动轴侧的所述手柄的端部在跳起时抵接或相接近的所述壳体的位置上设置缓冲器的主体,使所述缓冲器的活塞杆朝向转动轴侧的所述手柄的端部突出,在所述手柄跳起时可与所述手柄的端部卡合,
利用所述缓冲器的作用来调整所述手柄的跳起速度。
CN2010105359027A 2009-10-29 2010-10-28 手柄装置 Active CN1020520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8425A JP4991825B2 (ja) 2009-10-29 2009-10-29 ハンドル装置
JP2009-248425 2009-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2001A true CN102052001A (zh) 2011-05-11
CN102052001B CN102052001B (zh) 2013-07-17

Family

ID=43956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59027A Active CN102052001B (zh) 2009-10-29 2010-10-28 手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91825B2 (zh)
KR (1) KR101286954B1 (zh)
CN (1) CN102052001B (zh)
TW (1) TWI4359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1921A (zh) * 2012-11-16 2014-05-28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杆用把手的按钮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1105411U1 (de) * 2011-09-07 2011-10-25 Burg F.W. Lüling KG Schwenkhebelverschluss
JP5886808B2 (ja) * 2013-09-24 2016-03-16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PL3369881T3 (pl) * 2017-03-02 2020-03-31 Industrilås I Nässjö Ab Układ klamki drzwi z pośrednią pozycją otwarcia
CN106899910B (zh) * 2017-05-05 2023-03-31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具有弹芯的自锁耳机收纳装置
KR101963357B1 (ko) * 2018-04-30 2019-03-28 주식회사 코하마 도어 잠금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723A (ja) * 1995-03-09 1996-09-24 Takigen Mfg Co Ltd 引出し回転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CN1222625A (zh) * 1998-01-09 1999-07-14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拉出回转型门用锁紧手柄装置
CN1296109A (zh) * 1999-11-10 2001-05-23 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装置
CN101336327A (zh) * 2006-02-02 2008-12-31 株式会社利富高 门把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93030B1 (ko) * 1999-04-02 2001-06-15 윤규중 배전반용 핸들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6723A (ja) * 1995-03-09 1996-09-24 Takigen Mfg Co Ltd 引出し回転型扉用ロックハンドル装置
CN1222625A (zh) * 1998-01-09 1999-07-14 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拉出回转型门用锁紧手柄装置
CN1296109A (zh) * 1999-11-10 2001-05-23 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装置
CN101336327A (zh) * 2006-02-02 2008-12-31 株式会社利富高 门把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1921A (zh) * 2012-11-16 2014-05-28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杆用把手的按钮结构
CN103821921B (zh) * 2012-11-16 2017-08-0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杆用把手的按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94365A (ja) 2011-05-12
CN102052001B (zh) 2013-07-17
TW201128045A (en) 2011-08-16
KR20110047161A (ko) 2011-05-06
KR101286954B1 (ko) 2013-07-23
JP4991825B2 (ja) 2012-08-01
TWI435973B (zh)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2003B (zh) 手柄装置
CN102052001B (zh) 手柄装置
DE10038151C2 (d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06055630B4 (de) Handschuhfachvorrichtung
CN102052002B (zh) 简易式锁定装置及包括该简易式锁定装置的手柄装置
DE102009045843A9 (de) Griffvorrichtung
EP2673437A2 (d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EP3071770B1 (d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0061518A1 (de) Frontklappenschloss
DE202017104891U1 (de) Interner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DE4129706A1 (de) Elektromotorischer aktuator, insbesondere fuer eine zentrale tuerverriegelungs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s
EP3575520A1 (de) Bügelschloss
DE102012216976B4 (de) Schloss für eine Klappe oder Tür
EP1620622B1 (de)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EP1585880B1 (de) Schliesshilfe zum schliessen einer tür bzw. klappe
EP1694935B1 (de) Elektrisch betätigbarer türöffner
DE102012104777A1 (de) Kraftfahrzeugtürgriff
DE102009019517A1 (de) Gehäuse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EP2072717A1 (de) Griffklappeneinheit, insbesondere für ein Ablage-/Staufach eines Kraftfahrzeuges
DE102005013691B4 (de) Diebstahlsicherung für Abrollbehälter
EP2363556B1 (de) Schloss
EP1813484B1 (de) Fahrzeug mit einer in Scharnieren aufgenommen Frontklappe
CN2361777Y (zh) 三向自动锁紧防盗门锁
EP2738324A2 (de) Schloss mit einer freigebbaren Dreheinheit
EP1630325B1 (de)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Tor, insbesondere ein Garagentor, oder eine Tü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