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2064A - 用于变速器预热的废热回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变速器预热的废热回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42064A CN102042064A CN2010105278848A CN201010527884A CN102042064A CN 102042064 A CN102042064 A CN 102042064A CN 2010105278848 A CN2010105278848 A CN 2010105278848A CN 201010527884 A CN201010527884 A CN 201010527884A CN 102042064 A CN102042064 A CN 1020420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recovery
- heat exchanger
- waste heat
- coolant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52 pri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83 diese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74085 Scophthalmus aquos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2 pre-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1—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05—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5/00—Heating, cooling, 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lubricant; Lubrication means facilitating engine starting
- F01M5/02—Conditioning lubricant for aiding engine starting, e.g. heating
- F01M5/021—Conditioning lubricant for aiding engine starting, e.g. heating by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0—Engine in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6—Heat exchanger mixed fluid 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01P2060/045—Lubricant cooler for transmiss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变速器预热的废热回收。具体地,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EHRS,其可操作以便当发动机被废热充分加热后,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将由废热加热的冷却液导向车辆变速器,同时不再使用废热进一步加热发动机。这样,因为使用被加热的冷却液将变速器加热到比发动机更高的操作温度,所以增加了废热回收。所述EHRS还可以旁通模式运行,在旁通模式下,废热不会被导向发动机或者变速器。还提供了管理废热的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和一种管理废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冷却液、机油和变速器流体的快速预热在冷起动(即,当车辆还没有开始运转并且发动机和变速器还相对较冷时)期间能够改善燃料经济性。对于柴油和混合动力应用而言,由于燃烧的燃料更少,所以发动机预热更具有挑战性。发动机和变速器的最佳操作温度也可能会有区别。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EHRS),所述废热回收系统可操作,以便在发动机被废热充分加热后,可以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将由废热加热的冷却液引导到车辆变速器,而不再使用废热进一步加热发动机。这样,由于使用了具有比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更高的操作冷却液温度的冷却液来加热变速器,所以提高了废热的回收。所述EHRS还可以旁通模式运行,在旁通模式期间,废热不会被导向发动机或者变速器。
提供了废热回收系统(EHRS),以便用于具有发动机、变速器和排气系统的车辆,其中,所述变速器配有变速器热交换器,废气则经由所述排气系统从发动机中排出。所述EHRS包括废热回收装置,其定位在排气系统内,并且具有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EHRDHE)和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可操作在引导废气流经所述EHRDHE的第一位置中和使废气旁路绕过所述EHRDHE的第二位置中。所述EHRS包括多个冷却液流动通道,其限定了引导冷却液从EHRDHE流到发动机的第一回路、引导冷却液流到发动机且旁路绕过EHRDHE的第二回路、和引导冷却液从EHRDHE流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第三回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可操作以感测所述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至少一个阀,其可操作,以便当第一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从而利用废热来加温发动机;以及,当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这样,利用来自EHRDHE的热量,仅将发动机加温到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泵被定位在第三回路中并且可控,以便当第三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泵送冷却液。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从而使得当发动机加温完成后,进一步通过废热来对变速器进行加温。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可以是大约80摄氏度,且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可以是大约122摄氏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经过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达到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的第三预定温度后,发动机和变速器都被加热,直至发动机中的冷却液流的温度处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为止,此时只有流向变速器的冷却液被进一步加热到所述第二预定温度。例如,在流经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达到80摄氏度(第三预定温度)之后,发动机和变速器都被加热,直到流经发动机的冷却液达到90摄氏度(第一预定温度)时为止。接着,所述至少一个阀引导冷却液从EHRDHE仅流向变速器,直到冷却液流达到大约122摄氏度(第二预定温度),之后冷却液就不再被EHRDHE加热。
一种在车辆上管理废热回收的方法,包括:控制用于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旁通阀、冷却液泵、以及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以响应于所感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来对多个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加热进行控制。所述多个冷却液流动回路包括:与EHRDHE和发动机均流体连通但与变速器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与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EHRDHE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与EHRDHE和变速器热交换器均流体连通但与发动机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旁通阀、冷却液泵、以及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都被控制,使得在发动机经由废热和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加热之后,经由废热和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将变速器加热到比发动机更高的温度,其中,当变速器正经由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时,流向发动机的冷却液流是经由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方案:
方案1.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所述车辆具有发动机、配有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变速器、以及废气经由其中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系统,所述废热回收系统包括:
定位在所述排气系统中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旁通阀,所述旁通阀能够被操作在引导废气通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位置中以及使废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二位置中;
多个冷却液流动通道,其限定了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回路、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发动机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二回路、和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第三回路;
多个能够操作以便感测所述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至少一个阀,其能够操作,以便当所述第一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从而利用所述废热加温所述发动机;并且当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所述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
被定位成在所述第三回路中泵送冷却液的泵,所述泵可控,以便当所述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泵送所述冷却液;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使得在所述发动机的加温完成后,所述变速器被所述废热进一步加温。
方案2.如方案1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阀包括:在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上游和所述发动机下游的第一阀。
方案3.如方案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阀是电动阀和蜡马达阀中的一种。
方案4.如方案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阀包括在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二阀和第三阀,所述第二阀和第三阀能够操作,以便当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到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然后流到所述发动机。
方案5.如方案4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阀和所述第三阀可操作,以便当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并通过所述第三回路流回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而不经过所述第一回路,从而在所述发动机的加温完成后进一步加温所述变速器。
方案6.如方案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包括可操作以感测流经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的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可操作以感测在流经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和所述发动机中任一个之前离开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冷却液的温度的废热回收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方案7.如方案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进一步包括: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与所述旁通阀、所述至少一个阀、所述多个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泵连接,并且被设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表示了冷却液温度的信息,并响应于所述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至少一个阀和所述泵。
方案8.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所述车辆包括具有冷却液流入口和冷却液流出口的发动机、配有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变速器、以及废气经由其中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系统,所述废热回收系统包括:
定位在所述排气系统中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可操作,以便当处于第一位置中时,选择性地引导废气通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并且当处于第二位置中时,选择性地引导废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
多个冷却液流动通道,其限定了: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
与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和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发动机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
第一阀,其定位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出口下游,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以便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以及替代地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
定位成测量所述发动机中冷却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定位成测量所述第三回路中冷却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定位成在所述第三回路中泵送冷却液的冷却液泵;
其中,当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一阀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以便加温所述发动机;当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一阀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
其中,当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所述第三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所述冷却液泵启动,使得所述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加热,以便对所述变速器加温;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以及
其中,所述旁通阀被选择成,当所述第三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使所述废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
方案9.如方案8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阀是电动阀和蜡马达阀中的一种。
方案10.如方案8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二阀和第三阀,所述第二阀和第三阀可操作,以便当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然后流向所述发动机。
方案11.如方案10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阀和所述第三阀可操作,以便当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并通过所述第三回路流回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而不行进经过所述第一回路,从而在所述发动机的加温完成后进一步加温所述变速器。
方案12.一种在车辆上管理废热回收的方法,包括:
控制用于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旁通阀、冷却液泵和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以便响应于所感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来对多个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加热进行控制,包括: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
与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以及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发动机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
并且其中,所述旁通阀、所述冷却液泵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都被控制,使得在所述发动机经由废热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之后,所述变速器经由废热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到比所述发动机更高的温度,其中,当所述变速器正经由所述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时,冷却液经由所述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流向所述发动机。
方案13.如方案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对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上游的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感测;以及
对离开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感测。
方案14.如方案1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变速器经由所述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被加热时,经由所述冷却液泵在所述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泵送冷却液。
结合附图,由以下有关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十分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操作在发动机预热模式中的EHRS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EHRS在发动机预热完成后操作在变速器预热模式中,并且其中还以假想图的形式示出了旁通模式;
图3是具有操作在发动机预热模式中的EHRS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在发动机达到预定温度后,通过EHRDHE加热的冷却液流被引导至变速器和发动机;
图5是图3中的车辆的示意图,其中,在发动机达到另一预定温度后,通过EHRDHE加热的冷却液流被引导至变速器而不引导至发动机,并且其中还以假想图的形式示出了旁通模式;和
图6是管理废热回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的若干视图中都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了车辆10,其具有用于推动车辆10的发动机12(标识为E)、操作性连接到发动机12的变速器14(标识为T)、以及用于加热客舱的客舱加热器16(标识为H),客舱以假想图形式被标记为18。如已知的那样,车辆10可以是混合动力车辆,其具有一个或多个与变速器操作性连接的马达/发电机,从而在各种操作模式中提供牵引动力。
发动机10为汽油或柴油类型的内燃发动机,并且在排气系统中产生废气,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歧管20和从其延伸的排气管22。相对较热的废气经由排气管22离开歧管20。提供了废热回收系统(EHRS)24以便选择性地获取部分废热,用于为发动机12、客舱18和变速器14提供热量。催化转换器(未示出)可以定位于歧管20和EHRS 24之间。EHRS 24包括定位在排气系统中的废热回收装置(EHRD)26。特别地,EHRD 26包括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EHRDHE)28、阀30和排气旁通致动器32,致动器32可控,以便选择性地打开阀30从而允许排气管22中的部分废气流动通过EHRDHE 28并到达排气管23。在阀30没打开的时候,所述废气旁路绕过EHRDHE 28,从排气管22流到排气管25并流到排气管23中,从而离开车辆10而不会给EHRDHE 28增加任何热量。电子控制器34与致动器32操作地连接,并且根据作为输入信号从放置在车辆10上的各种传感器接收的车辆工况来控制致动器32,这些传感器例如废热回收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A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B。控制器34收到的信息表示了诸如流经发动机12的冷却液温度(由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B指示)和离开EHRDHE 28的冷却液温度(由废热回收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A指示)这样的工况。传感器33A、33B可以直接测量工况,或者可以提供在预测或估计这些工况的预测模型中所用到的信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很容易理解将表示了车辆工况的这些信息提供给控制器34的各种方式,并且也很容易理解可以被存储在控制器34上以便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各种算法。
如以下将进一步描述那样,填充有冷却液的导管被布置成部分限定了三个不同的冷却液流动回路,以便将冷却液从EHRDHE 28运送到发动机12和加热器16和/或变速器14。导管可以是柔性或刚性的管件,或是在任何车辆部件中用镗、钻、铸造或其他方式形成的通道。阀40与控制器34操作地连接,并且响应于从该控制器接收的控制信号可选择性地定位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中,以便将冷却液流分别引导至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或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如以下将进一步描述的那样。阀40可以是真空隔膜型阀,或是蜡马达(在这种情况下,阀40可不由控制器34激活)。例如,蜡马达阀可由以预定温度流经其中的冷却液来激活(即,开始打开)。
特别地,在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EHRDHE 28流到发动机12。在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阀40(其位于如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中)流过导管42,流到导管43,并通过EHRDHE 28,流到从EHRDHE 28延伸的导管44,然后流到导管46和48A、48B、48C和48D,通过发动机12内的冷却液流动通道,并可用于根据任何已知的热传导机理来加热发动机12内的机油,然后通过从发动机12延伸的导管50流到加热器16,以及通过从加热器16延伸的导管52流到阀40。在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动由图1中被加黑的箭头表示。当阀40位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中时,发动机12用泵(未示出)来维持通过该第一回路的冷却液流动。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和变速器热交换器41基本没有流体连通或热连通。虽然导管56从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延伸到变速器热交换器41,但当冷却液流动通过第一回路时,由于泵62关闭,所以导管56中的冷却液是相对静止的。
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引导冷却液流到发动机12,并且旁路绕过EHRDHE 28。在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阀40(其处于如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中)通过导管54A、54B和54C,流到导管48A、48B、48C和48D,通过发动机12中的冷却液流动通道,通过从发动机12延伸的导管50,流到加热器16,以及通过从加热器16延伸的导管52流到阀40。在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动由图2中的箭头指示。当阀40处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中时,发动机12用泵(未示出)来维持通过该第二回路的冷却液流动。所述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和变速器热交换器41基本没有流体连通或热连通。虽然导管46从该第二冷却液回路的一部分延伸,但不管泵62是否打开,即使任何冷却液流动通过导管46,那也是极其少量的。
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引导冷却液从EHRDHE 28流到变速器热交换器41。在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泵62通过导管60,流到导管43并进入EHRDHE 28,流到导管44,流到导管56并进入变速器热交换器41,流到导管58A和58B,然后流回并通过泵62。该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动在图1中用不加黑的箭头表示。泵62被定位成当其响应于从控制器34接收的控制信号被供以动力时,泵送冷却液通过该第三回路。虽然经由导管46通过在第三回路和第二回路之间混合的冷却液可能存在极少量的热传导,但由于通过泵62的泵送作用所引起的流动力的缘故,绝大部分被加热的冷却液还是被引导通过第三回路中并在其中保持流动。如已知的那样,变速器14也有具有泵(未示出),以便维持在热交换器41和变速器14内的变速器流体之间通过通道64和66进行的流体流动,由此将热量从热交换器41传输到变速器14。这样,一个分开的冷却液回路被保持在热交换器41、通道64、66和变速器14之间,变速器14经由热交换器41从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汲取热量。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和发动机12基本没有流体连通或热连通。
通过控制阀30、阀40(除非其为蜡马达阀)和泵62,废热回收被管理,以便响应于由传感器33A和33B感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来按照需要加热发动机12、加热器16或变速器14。例如,当发动机温度传感器33B指示通过发动机12的冷却液流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定温度(例如但不限于80摄氏度)时,就建立起发动机预热模式。在发动机冷起动期间,这种模式会比较合适。控制器34发送信号以便将阀40定位在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中,将旁通阀30定位在允许废气如由流动箭头A所指示的那样流动通过EHRDHE 28的位置中,并且不发送用于起动泵62的信号(即,泵62关闭)。这样,冷却液将流动通过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其中热量经由EHRDHE 28从废气传递到冷却液中,并传递到发动机以加热发动机12,然后传到加热器16。
当发动机12被适当加温后,控制器34建立起变速器预热模式,在该模式下,废热被只提供给变速器14。例如,当发动机温度传感器33B指示通过发动机12的冷却液流的温度大于预定温度时,控制器34将使阀40定位在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中,使得通过发动机12的冷却液流是经由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因此未被EHRDHE 28中的废气加热。如果EHRD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A指示从EHRDHE 28流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例如但不限于122摄氏度),那么控制器34将使旁通阀30保持在引导废气通过EHRDHE 28的位置中,使阀40保持在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中,并开启泵62,使得冷却液通过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循环,从并EHRDHE 28中汲取热量,该热量然后通过变速器热交换器41传给变速器14。
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A指示从EHRDHE 28流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二预定温度时,那么控制器34将使旁通阀30定位成在旁通模式中把废气从管22引向管25,然后到管23,避开或旁路绕过EHRDHE28,如虚线表示的流动箭头B所示那样。在这些状况中,控制器34将关闭泵62,使得没有另外的热量从废气中传递给发动机12或变速器14。
因此,EHRS 24在预热模式中时优先使热量流到发动机12和加热器16,并在发动机被加温后使热量流到变速器14,而当处于旁通模式中时,则基本不提供流到发动机12或变速器14的热量。在旁通模式期间,由于部件相邻的原因,即便在阀30关闭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有极少量被加热过的冷却液通过EHRDHE 28流到导管43。因此,发动机12在温度较低时比变速器14更优先被加热,直到一个预定温度时为止,而变速器14则接着被加热到另一个更高的预定温度。发动机12被加热达到的预定温度可以和某个温度相关,当高于这个温度时,变速器14中的摩擦损耗要大于发动机12中的摩擦损耗,也可取决于发动机负载和转速。
参考图3-5,示出了具有EHRS 124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110的另一实施例。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关于车辆10和EHRS 24所描述和示出的那些部件一样的部件。在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EHRDHE 28流到发动机12。具体地,冷却液从阀40(其处于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中)流经导管42,流到导管43,通过EHRDHE 28,流到从EHRDHE 28延伸的导管144,通过阀140A流到导管48A、48B、48C和48D,通过发动机12内的冷却液流动通道,通过导管50,流到加热器16,以及通过从加热器16延伸的导管52流到阀40,如实心箭头所示。该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和变速器热交换器41基本没有流体连通或热连通。
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引导冷却液流向发动机12并且旁路绕过EHRDHE 28。在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阀40(其处于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中)流经导管54A、54B和54C,流到导管48A、48B、48C和48D,通过发动机12中的冷却液流动通道,通过从发动机12延伸到加热器16的导管50,以及通过从加热器16延伸的导管52流到阀40。该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与变速器热交换器41基本没有流体连通或热连通。
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引导冷却液从EHRDHE 28流向变速器热交换器41。在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冷却液从泵62流经导管60,流到导管43并进入EHRDHE 28,流到导管144,通过阀140A(当其处于图5所示位置中时),流到导管156,进入变速器热交换器41,流到导管158A和58B,然后返回通过泵62。泵62被定位成,当响应于接收自控制器134的控制信号而被供以动力时泵送冷却液通过第三回路。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与发动机12基本没有流体连通或热连通。
通过控制阀30、阀40、140A、140B和泵62,废热回收被管理,以便响应于由传感器33A和33B感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按照需要来加热发动机12、加热器16或变速器14。例如,当发动机温度传感器33B指示通过发动机12的冷却液流的温度小于或等于预定温度(例如但不限于80摄氏度)时,就建立起发动机预热模式。在发动机冷起动期间,这种模式会比较合适。控制器134发送信号以将阀40定位在图3所示的第一位置中,将阀140A定位在图3所示的位置中,并且将旁通阀30定位成允许废气如流动箭头A指示的那样流过EHRDHE 28。控制器134不发送起动泵62的信号(即,泵62关闭)。这样,冷却液将流经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其中热量经由EHRDHE 28从废气传递到冷却液中,并传递到发动机12以加热发动机12,然后传到加热器16。在该模式期间,热量没有传给变速器14。
一旦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B指示流经发动机12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预定温度(例如80摄氏度),但又小于另一预定温度(例如90摄氏度),那么就开始变速器预热模式,在该模式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液首先被引导到变速器14,然后流向发动机12,继续加热发动机12的同时也加热变速器14。为了建立变速器预热模式,控制器134发送控制信号以将阀40定位在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中,将阀140A定位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将阀140B定位在图4所示的位置中,并将旁通阀30定位成允许废气如流动箭头A所指示的那样流经EHRDHE 28。控制器134不发送起动泵62的信号(即,泵62关闭)。这样,冷却液将会流经这样的冷却液流动回路,其从EHRDHE 28流动,通过导管144、阀140A、导管156、变速器热交换器41、阀140B、导管157、48A、48B、48C和48D,通过发动机12,导管50,加热器16,导管52,和阀40及导管42和43。该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动由箭头表示。热量于是经由EHRDHE 28从废气传到冷却液,并经由变速器热交换器41传到变速器14,然后传到发动机12和加热器16。
一旦发动机12已经被加温到预定温度,例如90摄氏度,如通过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B所指示的那样,那么进一步加温发动机12对于车辆的效率并不有益。但是,进一步加温变速器14到另一个预定温度(例如但不限于122摄氏度),将改善车辆的性能。因此,控制器134发送控制信号,以便将阀40定位在图5所示的第二位置中,使得流经发动机12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并且不被EHRDHE 28中的废气加热。如果EHRD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A指示从EHRDHE 28流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90摄氏度且小于122摄氏度,那么控制器134将使旁通阀30保持在引导废气通过EHRDHE 28的位置中,使阀140A和140B保持在图5所示的位置中,并开启泵62,以使冷却液在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循环,从EHRDHE 28中汲取热量,然后通过变速器热交换器41传给变速器14。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动由未加黑的箭头表示。
当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A指示从EHRDHE 28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预定温度(例如,122摄氏度)时,控制器134将使旁通阀30定位成引导废气从管22流到管25然后到管23,从而以旁通模式避开或旁路绕过EHRDHE 28,如假想图中以流动箭头B所示那样。在这些状况下,控制器134还将关闭泵62。因此,不会有额外的热量从废气传到发动机12或变速器14。
在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发动机预热开始时的温度(例如80摄氏度)可以被称为第三预定温度,发动机预热结束时的温度(例如90摄氏度)可以被称为第一预定温度,而变速器的加温结束时的温度(例如122摄氏度)可以被称为第二预定温度。
任选地,阀40、140A、140B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是蜡马达或真空隔膜型阀,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阀也可不由控制器34控制的致动器来激活。例如,阀40、140A和140B可以全部是设置为在一个或多个预定温度下打开的蜡马达阀。在一个实施例中,阀40可在90摄氏度时开始打开,以便从图3和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阀140B也可在90摄氏度时开始打开,以便从图4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5所示的位置,而阀140B可在70摄氏度时开始打开,以从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4和图5所示的位置。
参见图6,其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了一种管理废热的方法200。方法200适用于图1-5的车辆10、110和EHRS 24、124。将结合图1-2的车辆10和EHRS 24对方法200进行描述,但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方法200包括步骤202,其中感测发动机12中的冷却液温度,例如通过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3B,以控制对发动机12的加热。方法200还包括步骤204,其中感测从EHRDHE 28离开的冷却液的温度,例如在导管44中。这使得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温度能够被控制器134监测,以便控制对变速器14的加热。
根据在步骤202和204中感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旁通阀30、冷却液泵62和冷却液流量阀40(以及图3-5所示实施例中的阀140A和140B)在步骤206中被控制,以决定是否将废热导向发动机12和/或变速器14,或者是否使废气旁路绕过EHRDHE 28。因而,步骤206通过控制冷却液泵62在子步骤208中经由废气的热量将变速器14的温度加热到比发动机12的温度更高的温度,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但是熟悉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以想到各种替换的设计和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所述车辆具有发动机、配有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变速器、以及废气经由其中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系统,所述废热回收系统包括:
定位在所述排气系统中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旁通阀,所述旁通阀能够被操作在引导废气通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一位置中以及使废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二位置中;
多个冷却液流动通道,其限定了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发动机的第一回路、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发动机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第二回路、和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的第三回路;
多个能够操作以便感测所述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至少一个阀,其能够操作,以便当所述第一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从而利用所述废热加温所述发动机;并且当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所述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
被定位成在所述第三回路中泵送冷却液的泵,所述泵可控,以便当所述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泵送所述冷却液;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使得在所述发动机的加温完成后,所述变速器被所述废热进一步加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阀包括:在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上游和所述发动机下游的第一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阀是电动阀和蜡马达阀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阀包括在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第二阀和第三阀,所述第二阀和第三阀能够操作,以便当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第三预定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到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然后流到所述发动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阀和所述第三阀可操作,以便当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下游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小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引导冷却液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流向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并通过所述第三回路流回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而不经过所述第一回路,从而在所述发动机的加温完成后进一步加温所述变速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其中,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包括可操作以感测流经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的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可操作以感测在流经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和所述发动机中任一个之前离开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冷却液的温度的废热回收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热回收系统,进一步包括:
控制器,其可操作地与所述旁通阀、所述至少一个阀、所述多个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泵连接,并且被设置为接收来自所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表示了冷却液温度的信息,并响应于所述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所述旁通阀、所述至少一个阀和所述泵。
8.一种用于车辆的废热回收系统,所述车辆包括具有冷却液流入口和冷却液流出口的发动机、配有变速器热交换器的变速器、以及废气经由其中从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排气系统,所述废热回收系统包括:
定位在所述排气系统中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废热回收装置包括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旁通阀,所述旁通阀可操作,以便当处于第一位置中时,选择性地引导废气通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并且当处于第二位置中时,选择性地引导废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
多个冷却液流动通道,其限定了: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
与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和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发动机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
第一阀,其定位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流出口下游,并且能够选择性地操作,以便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以及替代地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
定位成测量所述发动机中冷却液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
定位成测量所述第三回路中冷却液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定位成在所述第三回路中泵送冷却液的冷却液泵;
其中,当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一阀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一回路,以便加温所述发动机;当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时,所述第一阀引导冷却液流向所述第二回路;
其中,当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且所述第三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所述冷却液泵启动,使得所述第三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加热,以便对所述变速器加温;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以及
其中,所述旁通阀被选择成,当所述第三回路中冷却液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时,使所述废气旁路绕过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
9.一种在车辆上管理废热回收的方法,包括:
控制用于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旁通阀、冷却液泵和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以便响应于所感测到的冷却液温度来对多个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的加热进行控制,包括: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
与所述发动机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以及
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和所述变速器热交换器流体连通但与所述发动机基本没有流体连通的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
并且其中,所述旁通阀、所述冷却液泵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都被控制,使得在所述发动机经由废热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之后,所述变速器经由废热和所述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到比所述发动机更高的温度,其中,当所述变速器正经由所述第三冷却液流动回路中的冷却液流被加热时,冷却液经由所述第二冷却液流动回路流向所述发动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对位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冷却液流量阀上游的所述发动机中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感测;以及
对离开所述废热回收装置热交换器的冷却液的温度进行感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2/582,727 | 2009-10-21 | ||
US12/582,727 US8413434B2 (en) | 2009-10-21 | 2009-10-21 | Exhaust heat recovery for transmission warm-up |
US12/582727 | 2009-10-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2064A true CN102042064A (zh) | 2011-05-04 |
CN102042064B CN102042064B (zh) | 2015-01-28 |
Family
ID=4385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27884.8A Active CN102042064B (zh) | 2009-10-21 | 2010-10-21 | 用于变速器预热的废热回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13434B2 (zh) |
CN (1) | CN102042064B (zh) |
DE (1) | DE102010048467B4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4903A (zh) * | 2011-10-28 | 2013-05-22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 |
CN103498713A (zh) * | 2013-09-29 | 2014-01-08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大型柴油机节能降噪安全系统 |
CN103670625A (zh) * | 2013-11-19 | 2014-03-26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废气利用装置 |
CN104169556A (zh) * | 2012-03-31 | 2014-11-26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热传递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234812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变速器温度调节的冷却剂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104454097A (zh) * | 2014-11-20 | 2015-03-25 | 万星晨 | 冷冻液和机油控制系统 |
CN105172584A (zh) * | 2014-06-17 | 2015-12-23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选择性的动力传动系统加热系统 |
CN106252781A (zh) * | 2015-06-05 | 2016-12-2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牵引电池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
CN107436052A (zh) * | 2016-05-27 | 2017-12-05 |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 热泵 |
CN109630246A (zh) * | 2019-01-29 | 2019-04-16 |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245917B2 (en) * | 2010-10-29 | 2019-04-02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system |
US8463495B2 (en) * | 2010-12-01 | 2013-06-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systems in vehicles |
JP5472203B2 (ja) * | 2011-05-25 | 2014-04-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コ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KR101316463B1 (ko) * | 2011-06-09 | 2013-10-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통합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열관리 제어방법 |
JP6556451B2 (ja) | 2011-09-09 | 2019-08-07 | デーナ、カナダ、コーパレイシャン | 熱回収デバイスおよびガス/液体熱交換器 |
US8763376B2 (en) * | 2011-12-01 | 2014-07-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xhaust gas heat recovery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warmer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a vehicle |
US8622040B2 (en) * | 2012-03-20 | 2014-01-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Compact transmission fluid heater |
US8997483B2 (en) * | 2012-05-21 | 2015-04-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plit cooling and integrated exhaust manifold applications |
US9086001B2 (en) | 2012-05-24 | 2015-07-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to control and diagnose a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
US9109481B2 (en) * | 2012-05-24 | 2015-08-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to control and diagnose a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
US8959904B2 (en) | 2012-05-24 | 2015-02-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ethod to control and diagnose a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
US8978596B2 (en) * | 2012-06-29 | 2015-03-1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Powertrain cooling system with cooling flow modes |
US20140034420A1 (en) * | 2012-07-31 | 2014-02-06 | Caterpillar Paving Products Inc. | Lubrication control system |
US10207567B2 (en) * | 2012-10-19 | 2019-02-1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Heater core isolation valve position detection |
DE102013201787A1 (de) | 2013-02-05 | 2014-08-07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Wirkungsgradverbesserung im Antriebs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
US9989322B2 (en) | 2013-03-01 | 2018-06-05 |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 Heat recovery device with improved lightweight flow coupling chamber and insertable valve |
US9739194B2 (en) * | 2013-03-04 | 2017-08-22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harge-air intercool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heating device |
DE102014108175B4 (de) | 2013-06-14 | 2018-03-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 Kühlmittelsteuerungsverfahren für ein Fahrzeug zur Getriebetemperaturregelung |
US9222571B2 (en) * | 2013-09-13 | 2015-12-29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using split engine cooling |
US20160230700A1 (en) * | 2013-10-31 | 2016-08-11 | The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 Exhaust heat recovery apparatus of engine |
US9796244B2 (en) | 2014-01-17 | 2017-10-24 | Honda Motor Co., Ltd.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
EP3170998B1 (en) | 2014-07-18 | 2020-10-21 | Hanon Systems | Automobile exhaust heat storage device |
GB2528680B (en) * | 2014-07-28 | 2017-01-11 | Jaguar Land Rover Ltd | Transmission heat exchange system |
CZ306847B6 (cs) * | 2015-08-25 | 2017-08-09 |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 Termoregulační systém, zejména pro automobily |
CN105464768A (zh) * | 2015-12-14 | 2016-04-06 | 黄相之 | 热能回收利用减排降耗控制系统 |
JP6604273B2 (ja) * | 2016-06-07 | 2019-11-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排気熱回収装置 |
KR102324760B1 (ko) * | 2017-05-18 | 2021-11-10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열 관리방법 |
US10557401B2 (en) | 2017-06-26 | 2020-02-1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coolant valves and control logic for vehicle powertrains |
US10252597B2 (en) | 2017-08-01 | 2019-04-09 | Gm Global Technology Llc | Joint a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control logic for hybrid and electric vehicles |
US10428713B2 (en) | 2017-09-07 | 2019-10-01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haust heat recovery and heat storage |
DE102018219914B3 (de) * | 2018-11-21 | 2019-11-14 | Audi Ag | Kraftfahrzeug, umfassend eine Einrichtung zur Erwärmung des Getriebeöls in dem Getriebe des Kraftfahrzeugs |
US11541719B1 (en) | 2021-07-14 | 2023-01-0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A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ontrol logic for heat exchanger storage of refrigera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33584A (en) * | 1998-01-23 | 1999-07-28 | S & C Thermofluids Ltd | Exhaust power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CN1469971A (zh) * | 2000-10-10 | 2004-01-21 | ���\�й�ҵ��ʽ���� | 混合车辆 |
US20040144084A1 (en) * | 2002-11-19 | 2004-07-29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Exhaust-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engine |
US20050202933A1 (en) * | 2004-03-15 | 2005-09-15 | Jagadish Sorab | Transmission fluid heating using engine exhaust |
US20060185626A1 (en) * | 2005-02-23 | 2006-08-24 | Engineered Machined Products, Inc.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eat produc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27640B1 (en) * | 2000-10-11 | 2002-08-06 | Ford Global Tech.,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ing vehicle fluids |
FR2846735B1 (fr) | 2002-10-30 | 2006-01-06 |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 Echangeur de chaleur a plusieurs fluides, notamment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gestion de l'energie thermique associe. |
FR2864148B1 (fr) * | 2003-12-23 | 2006-06-09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thermique de fluides circulant dans un vehicule a moteur thermique et procede mis en oeuvre par ce dispositif |
US7047913B2 (en) * | 2004-02-13 | 2006-05-23 | Deere & Company | Cool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
US7318396B1 (en) * | 2005-06-20 | 2008-01-15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Cooling system for a marine propulsion engine |
JP2008231942A (ja) | 2007-03-16 | 2008-10-02 | Toyota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DE102008008491B4 (de) | 2008-02-11 | 2009-10-01 | Pierburg Gmbh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Kraftfahrzeug-Verbrennungsmotoranordnung |
JP5018592B2 (ja) * | 2008-03-27 | 2012-09-05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廃熱回収装置 |
JP4656193B2 (ja) * | 2008-06-17 | 2011-03-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触媒の暖機制御装置 |
-
2009
- 2009-10-21 US US12/582,727 patent/US8413434B2/en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0-14 DE DE102010048467.9A patent/DE102010048467B4/de active Active
- 2010-10-21 CN CN201010527884.8A patent/CN1020420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33584A (en) * | 1998-01-23 | 1999-07-28 | S & C Thermofluids Ltd | Exhaust powere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CN1469971A (zh) * | 2000-10-10 | 2004-01-21 | ���\�й�ҵ��ʽ���� | 混合车辆 |
US20040144084A1 (en) * | 2002-11-19 | 2004-07-29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Exhaust-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engine |
US20050202933A1 (en) * | 2004-03-15 | 2005-09-15 | Jagadish Sorab | Transmission fluid heating using engine exhaust |
US20060185626A1 (en) * | 2005-02-23 | 2006-08-24 | Engineered Machined Products, Inc.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heat producing system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4903A (zh) * | 2011-10-28 | 2013-05-22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 |
CN103114903B (zh) * | 2011-10-28 | 2015-04-29 | 铃木株式会社 | 车辆发动机预热系统 |
CN104169556A (zh) * | 2012-03-31 | 2014-11-26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热传递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234812B (zh) * | 2013-06-14 | 2017-08-29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变速器温度调节的冷却剂控制系统和方法 |
CN104234812A (zh) * | 2013-06-14 | 2014-12-24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变速器温度调节的冷却剂控制系统和方法 |
US9732662B2 (en) | 2013-06-14 | 2017-08-1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Coolant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regulation |
CN103498713B (zh) * | 2013-09-29 | 2016-08-17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大型柴油机节能降噪安全系统 |
CN103498713A (zh) * | 2013-09-29 | 2014-01-08 |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大型柴油机节能降噪安全系统 |
CN103670625A (zh) * | 2013-11-19 | 2014-03-26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废气利用装置 |
CN103670625B (zh) * | 2013-11-19 | 2016-11-23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及其废气利用装置 |
CN105172584A (zh) * | 2014-06-17 | 2015-12-23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选择性的动力传动系统加热系统 |
CN105172584B (zh) * | 2014-06-17 | 2019-03-08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选择性的动力传动系统加热系统 |
CN104454097A (zh) * | 2014-11-20 | 2015-03-25 | 万星晨 | 冷冻液和机油控制系统 |
CN106252781A (zh) * | 2015-06-05 | 2016-12-21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牵引电池热管理方法和系统 |
CN107436052A (zh) * | 2016-05-27 | 2017-12-05 | 电装国际美国公司 | 热泵 |
CN109630246A (zh) * | 2019-01-29 | 2019-04-16 | 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0048467A1 (de) | 2011-05-12 |
US8413434B2 (en) | 2013-04-09 |
US20110088378A1 (en) | 2011-04-21 |
CN102042064B (zh) | 2015-01-28 |
DE102010048467B4 (de) | 2022-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42064B (zh) | 用于变速器预热的废热回收 | |
CN102032069B (zh) | 车辆废热回收系统及管理废热的方法 | |
CN102052128B (zh) | 具有多个冷却剂加热模式的车辆废热回收设备和方法 | |
CN101970824B (zh) | 用于改进的发动机工作的热管理 | |
CN102042130B (zh) | 利用共用换热器的废热回收和排气再循环 | |
CN103184925A (zh) | 运行冷却液回路的方法 | |
CN105604672A (zh) | 用于双回路冷却剂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 |
EP2561207B1 (en) | Unit for recovering and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from the exhaust gases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vehicle | |
CN102486113B (zh) | 控制车辆中排气热量回收系统的方法 | |
CN101480914B (zh) | 用于变速器的主动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3216306B (zh) | 具有在冷却液回路中布置的泵的内燃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5604675B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配置和控制方法 | |
CN107956587A (zh) | 用于排气热交换器诊断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527303A (zh) | 具有冷却流动模式的动力传动系冷却系统 | |
CN103133118A (zh) | 用于车辆的排气热回收系统和变速器加温器实施策略 | |
CN105065092A (zh) | 用于还原剂管线加热控制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 |
CN102575569A (zh) | 车辆的冷却装置 | |
CN102741519A (zh) | 车辆的冷却装置 | |
CN101712274A (zh) | 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 |
CN106852163A (zh) | 流体系统以及制造和使用所述流体系统的方法 | |
CN102667109A (zh) | 发动机停止判定装置及发动机停止判定方法 | |
CN105172584B (zh) | 选择性的动力传动系统加热系统 | |
CN206530389U (zh) | 发动机废气利用系统及使用该系统的汽车 | |
CN103422967A (zh) | 具有冷却剂回路的内燃机 | |
CN102312741A (zh) | 限制液冷内燃发动机热负载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