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7283A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7283A
CN102037283A CN2008801239277A CN200880123927A CN102037283A CN 102037283 A CN102037283 A CN 102037283A CN 2008801239277 A CN2008801239277 A CN 2008801239277A CN 200880123927 A CN200880123927 A CN 200880123927A CN 102037283 A CN102037283 A CN 102037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rts
heater
micro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9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7283B (zh
Inventor
崔盛皓
金圭英
陈再明
李尚律
金东汉
崔时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175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3023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175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3023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175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3554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175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1885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175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3838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701186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38583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37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7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7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 H05B6/6482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radiant heating, e.g. infrared heating
    • H05B6/6485Aspects related to microwave heating combined with other heating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radiant heating, e.g. infrared heating further combined with convection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2Cooling of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 Constitution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微波炉。产生较高温度热的部件以及产生较低温度热的部件由气流冷却,该气流通过冷却构件分开并供应,由此提高产品的运行可靠性和耐用性。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微波炉,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合对部件更有效地冷却的微波炉。
背景技术
微波炉是构造成使用微波和/或热量来烹饪食物的烹饪用具。这样的微波炉包括用于产生微波的电子部件和/或用于产生热量的加热器。微波炉还包括被构造成冷却电子部件和/或加热器的冷却系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构造成更有效地冷却部件的微波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微波炉包括:腔,该腔包括烹调室;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二者均位于所述腔的一个表面上;第三部件,位于所述腔的除设置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外的其余表面上;以及冷却构件,该冷却构件提供适于冷却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的气流,该冷却构件还提供如下气流:该气流适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并且与适于冷却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的气流分离。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微波炉包括:腔,该腔包括烹调室;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位于所述腔的一个表面上;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位于所述腔的设置有第一部件的表面上,该第二部件比第一部件产生温度更高的热;第一冷却构件,该第一冷却构件提供适于冷却第一部件的气流;以及第二冷却构件,该第二冷却构件提供适于冷却第二部件的气流,其中,适于冷却第二部件的气流与适于冷却第一部件的气流分离,并在与需要冷却的部件间隔开的状态下被排出到外部,而且所述气流被供应至所述腔。
在又一实施例中,一种微波炉包括:空气在其内流动的电子部件冷却通道,该空气对设置在腔的上表面上的电子部件进行冷却,该空气沿着所述腔的后表面和底面流动并排出到室内空间中;以及空气在其内流动的加热器冷却通道,所述空气与电子部件冷却通道分开,并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上的加热器进行冷却。
在又一实施例中,一种微波炉包括:腔,该腔包括烹调室和电子室;第一通道,该第一通道位于所述腔的上表面处;第二通道,该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腔的上表面处,该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分开;第三通道,该第三通道位于所述腔的侧表面处;第四通道,该第四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后表面处;第五通道,该第五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后表面处,该第五通道与第四通道分开;以及第六通道,该第六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底面处。
根据这些实施例,部件被更有效地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多孔构件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后表面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对流室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5是沿图4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侧表面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包括闩锁板的构件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上加热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反射器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加热器盖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风扇组件和空气挡板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风扇组件的风扇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现在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一实施例的微波炉。
图1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多孔构件111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后表面的后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对流室710的内部的正视图。图5是沿图4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侧表面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包括闩锁板810的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7,该微波炉的腔100具有上表面、底面以及两个侧表面,它们分别设置有顶板110、底板120以及内板130。具有整体向前开口的C形形状的内板130包括后表面和一对侧表面。
腔100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板140和背板150相联。前板140和背板150基本上形成该微波炉的前部外观和后部外观。前板140和背板150分别包括矩形板,这些矩形板延伸超过顶板110的上表面、底板120的底面以及内板130的侧表面。
腔100的下部与基部板160相联。基部板160的前端和后端固定至前板140的下端和背板150的下端。与腔100的下部相联的基部板160与底板120间隔预定距离。
腔100的上部和两侧与外壳170相联。外壳170包括上表面和一对侧表面,并具有整体向下开口的C形形状。在外壳170联接至腔100的上部和两侧的状态下,外壳170的上表面和侧表面分别与顶板110的侧表面和内板130的侧表面间隔预定距离。
烹调室101布置在腔100内。烹调室101的顶表面、底面、后表面以及两个侧表面基本上分别由顶板110、底板120以及内板130的后表面和侧表面构成。烹调室101是利用微波和/或热量对食物进行烹调的场所。
顶板110的上表面与外壳170的上表面之间的空间包括电子室103。电子室103设置有用于产生微波的电子部件、用于产生热量的上加热器组件200以及用于冷却所述电子部件和上加热器组件200的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所述电子部件包括磁控管104和高压变压器105。
参照图2,电子室103在高压变压器105附近、基本上在顶板110相对于该图的左侧设置有多孔构件111。顶板110的多孔构件111在相对于纵向轴线成预定角度的倾斜方向上整体设置成长矩形形状。顶板110的多孔构件111由加热器玻璃(未示出)覆盖。
多孔构件111包括加强缘部113。加强缘部113被设置成在多孔构件111的一部分处大致具有预定厚度的封闭曲线形状。这防止了微波集中在设置于加强缘部113处的边缘上。换言之,当把加强缘部113设置成开口曲线形时,能防止微波集中在加强缘部113的两端上。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缘部113整体设置成矩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加强缘部113可具有椭圆形形状或轨道形状。
再次参照图1,上加热器组件200与多孔构件111相对应地设置在电子室103中。上加热器组件200产生热量,以在烹调室101中利用辐射来加热食物。稍后将描述上加热器组件200的详细构造。
第一风扇组件300横向地布置在电子室103相对于该图的右前侧上,与所述电子部件的前侧对应。第一风扇组件300包括一个风扇马达310以及一对风扇320和330。在下文中,将该图右侧的风扇320称作第一风扇320,将该图左侧的风扇330称作第二风扇330。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引入室内空气以冷却包括磁控管104和高压变压器105的电子部件,并且第一风扇320还形成用于从烹调室101排出油或蒸汽的气流。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引入室内空气以形成气流,该气流用于通过笼罩来冷却稍后将描述的对流马达760和高压变压器105。为此,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从电子室103的右侧引入空气以将空气排出到磁控管104上。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从电子室103的左侧引入室内空气以将空气排出到高压变压器105上,到达该图的后侧。
第二风扇组件400纵向布置在电子室103的左端,与上加热器组件200相对于该图的左侧相对应。第二风扇组件400包括一个风扇马达410以及分别设置在该风扇马达410的两侧的一对风扇420和430。在下文中,将该图后侧的风扇420称作第一风扇420,将该图前侧的风扇430称作第二风扇430。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形成用于冷却稍后将描述的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的气流。为此,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将室内空气以及由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移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入到电子室103的后部,并将它们排出到该图的下侧。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形成用于冷却上加热器组件200的气流以及用于冷却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的气流。为此,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将室内空气引入到电子室103的前部,以将空气排出到上加热器组件200以及该图的下侧。也就是说,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包括第一排气构件433和和第二排气构件434(参见图12),以便基本在两个方向上排出空气。形成气流的第二风扇组件400根据上加热器组件200是否运行被选择性驱动。即,当上加热器组件200打开时,第二风扇组件400被驱动,而当上加热器组件200关闭时,第二风扇组件400不被驱动。稍后将描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详细构造。
电子室103包括第一空气挡板510。第一空气挡板510防止由第一风扇组件300排出的空气返回到第一风扇组件300。而且,第一空气挡板510基本上将电子室103的布置有第一风扇组件300的右前部与电子室103的布置有所述电子部件和上加热器组件200的其余部分分开。
第一空气挡板510包括一对出口(未示出)。第一空气挡板510的出口构造成将从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和第二风扇330排出的空气输送至电子室103。
电子室103还包括第二空气挡板520。第二空气挡板520防止从第二风扇组件400排出的空气返回到第二风扇组件400。在此实施例中,第二空气挡板520从腔100的上端的左边缘朝着外壳170的上表面与侧表面之间的边缘延伸。
第二空气挡板520包括一对出口521和523(参见图6)。空气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和第二风扇430经由第二空气挡板520的出口521和523排出到内板130的左侧侧表面与外壳170的右侧侧表面之间的空间内。第二空气挡板520还包括连通口525。通过部分切去第二空气挡板520的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后部相对应的后端来形成连通口525。即使在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停止运行时,连通口525也适于使由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移动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到内板130的左侧侧表面与外壳170的左侧侧表面之间的空间内(将了解的是,由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和第二风扇430由风扇马达410一体驱动,因此,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和第二风扇430同时停止运行)。将会在第二风扇组件400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该第二空气挡板520。
前板14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入口141和多个出口143。通过分别以预定形状切去前板140的上端和下端来形成前板140的入口141和出口143。前板140的入口141和出口143分别用作入口和出口,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经由该入口和出口引入和排出空气。
顶板110的与前板140中的入口141的后部相对应的前端设置有进气格栅600。进气格栅600将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引入的室内空气导向至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进气格栅600防止引入外界异物,并防止上加热器组件200的热量传递至室内空间。
为此,进气格栅600横向设置成具有开口前表面的大致六面体形状。因而,进气格栅600与前板140的入口141纵向连通。
对应于进气格栅600在该图中的右侧,多个进气孔610设置在进气格栅60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与第一风扇组件300的前部相对应。对应于进气格栅600在该图中的左侧,进气口620设置在进气格栅600的上表面上,与上加热器组件2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的前侧相对应。进气孔610比进气口620具有更小的横向宽度。这样,该图中的进气格栅600的左部和右部具有不同的进气构造,这是因为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的安装方向不同。更具体而言,由于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用于进气的进气构件横向布置,所以,尽管进气孔610被设置在进气格栅600的后表面上,也不能将外界异物引入到第一风扇组件300的进气构件中。但是,由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进气构件纵向布置,所以,如果对应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前部将进气口620设置在进气格栅600在该图中左侧的前表面上,则会经由进气口620将外界异物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进气构件中。由此,在进气格栅600在该图中的左侧上,进气口620仅设置在上表面上。
前板140的上端设置有控制支架180。控制支架180被设置成板状,其具有与前板140的横向宽度相对应的宽度。控制支架180的前表面与前板140的前表面齐平。
控制支架180的前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90。控制面板190接收用于微波炉运行的各种运行信号,并显示与微波炉的运行有关的信息。设置在控制支架180上的控制面板190覆盖前板140的入口141,并部分覆盖进气格栅600中的进气孔610的上部。
控制面板190通过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孔610和进气口620引入的室内空气来冷却。为提高控制面板190的冷却效率,可将散热器(未示出)设置在控制面板190的内表面上,与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孔610和进气口620邻近。
参照图1至图3,背板150的上端和下端设置有进气口151和排气口157。通过切掉背板150的与顶板110的上侧和底板120的下侧相对应的一部分来形成背板150的进气口151和排气口157。背板150的进气口151用作入口,冷却所述上加热器组件200的空气以及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的空气通过该入口引入。在下文中,将背板150的进气口151的与电子室103连通并与高压变压器105的后侧相对应的一部分称作电子室进气口153,将背板150的进气口151的与上加热器组件200连通的一部分称作加热器进气口155。背板150的排气口157与底板120和基部板160之间的空间连通,从而用作适于将经由背板150的进气口151引入的空气排出的出口。
再次参照图1,对流室710设置在背板150的后侧上,与烹调室101的后表面相对应。对流室710与烹调室101连通。对流室710基本上由背板150以及设置在该背板150的内表面上的对流盖720限定。对流盖720设置成具有开口前表面的大致扁平六面体形状。
参照图3和图4,对流加热器730和对流风扇740布置在对流室710中。对流加热器730可包括整体以圆形形状弯曲的夹套加热器。对流风扇740布置在对流加热器730中,并且绕纵向水平旋转轴旋转。对流风扇740将空气引入其中央,并将空气径向排出。
对流加热器730和对流风扇740构造成通过对流对烹调室10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当对流风扇740被驱动时,烹调室101中的食物通过含有来自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并在烹调室101和对流室710中循环的空气而被对流加热。
为驱动对流风扇740以将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更均匀地传递至烹调室101的内部空间,将第一空气导向件750布置在对流室710中。第一空气导向件750将通过对流风扇740的驱动而排出的空气导向至烹调室101的边缘。为此,参照图4,第一空气导向件750的前部在对流风扇740的径向方向上以预定角度倾斜,即朝着烹调室101倾斜。第一空气导向件750不关于对流风扇740的旋转中心对称。因此,通过对流,含有来自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的空气在整个烹调室101内均匀传递,而不是传递至烹调室101的特定部分。
对流马达760被设置在对流盖720的内表面上,与对流室710的外侧相对应。对流马达760驱动对流风扇740。对流马达760由对电子部件进行冷却并经由背板150的进气口151引入的空气冷却。
参照图1和图3,背板150包括后盖770。后盖770具有适于与对流盖720一起盖住背板150的进气口151和排气口157的尺寸。由此,在背板150与后盖770之间设置有预定通道,在该预定通道处,经由背板150的进气口151引入的空气经由背板150的排气口157排出。
第三空气挡板530设置在背板150与后盖770之间。第三空气挡板530将背板150与后盖770之间的空间分成两个通道,即:冷却该上加热器组件200的空气所流经的通道,和冷却该高压变压器105的空气所流经的通道。对流马达760设置在冷却该高压变压器105的空气所流经的通道中。
再次参照图1,波导管540被设置在内板130在该图中右侧的侧表面上。波导管540构造成将冷却所述磁控管104的空气以及由磁控管104产生的微波引导到烹调室101中。为此,波导管540的两端分别与烹调室101和磁控管104连通。
参照图6,排气管550设置在内板130在该图左侧的侧表面上,对应于与波导管540相反的一侧。排气管550将由波导管540引导到烹调室101中并穿过该烹调室101的空气向下引导。为此,排气管550可设置成具有开口底面的六面体形状。
尽管未示出,排气管55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感测穿过烹调室101并由排气管550引导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下加热器780布置在底板120与基部板160之间。下加热器780产生用于通过辐射对烹调室10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的热量。下加热器780可包括陶瓷加热器。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向下流动的空气对下加热器780进行冷却。
转盘马达790布置在底板120和基部板160之间,与下加热器780的前侧相对应。转盘马达790提供驱动力,用于使可转动地设置在烹调室101的底面上的转盘(未示出)旋转。与下加热器780一样,转盘马达790也由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向下移动的空气冷却。
第四空气挡板560布置在底板120与基部板160之间,与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在该图中的的右侧相对应。第四空气挡板560纵向布置,并防止在底板120与基部板160之间输送的、用于冷却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的空气在内板130在图中右侧的侧表面与外壳170在图中右侧的侧表面之间流动。
参照图7,腔100包括一对闩锁板810。当稍后将描述的门820盖住烹调室101时,闩锁板810防止该门820转动。与前板140内表面的两侧上端以及内板130侧表面的上端紧密接触的闩锁板810通过诸如螺钉的联接构件固定。因此,闩锁板810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固定至腔100,从而防止在门820打开和关闭期间产生的外力使闩锁板810移动。
再次参照图1,门820设置成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烹调室101。门820以下拉方式打开和关闭烹调室101,其中,门820的上端绕铰链821垂直转动,该铰链821设置在门820内表面的下端处。门820的上端与控制面板190的下端间隔预定距离。门820的前表面与控制面板190的前表面齐平。
门820包括一对闩锁钩823。闩锁钩823在门820盖住烹调室101的情况下联接至闩锁板810。为此,闩锁钩823设置在门820内表面的两侧端的上端处,与闩锁板810相对应。
现在,将根据此实施例来描述微波炉的通道。
再次参照图1,腔100的上侧设置有第一通道P1。第一通道P1布置在位于顶板110、背板150以及外壳170的上表面和侧表面之间的任意一个位置处。因而,第一通道P1包括电子室103的一部分,包括磁控管104和高压变压器105的电子部件布置在该部分中。第一通道P1为空气在其内流动的场所,其中,空气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和第二风扇组件400的驱动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以及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孔610被引入,并经过背板150的电子室进气口153,然后被输送至稍后将描述的第四通道P4。
腔100的上侧还设置有第二通道P2。第二通道P2包括电子室103的设置有上加热器组件200的一部分。在流过第一通道P1时对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二通道P2流动。离开第二通道P2的空气被输送至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
第七通道P7布置在上加热器组件200内。因此,第七通道P7与第一通道P1分开,且上加热器组件200由流过第七通道P7的空气冷却。离开第七通道P7的空气经由背板150的加热器进气口145被输送至稍后将描述的第五通道P5。
第三通道P3布置在腔100相对于该图的右侧上。第三通道P3基本上由波导管540以及内板130相对于该图的右侧的侧表面限定。第三通道P3为这样一种场所: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的驱动而流过第一通道P1的空气的一部分,即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的驱动而流过第一通道P1的空气在该第三通道P3内流动。也就是说,冷却所述磁控管104、携带微波并被输送至烹调室101的空气流过第三通道P3。为此,第三通道P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道P1和烹调室101连通。
腔100相对于该图的左侧设置有第八通道P8(参见图6),该第八通道P8由内板130相对于该图的左侧的侧表面以及外壳170相对于该图的左侧的侧表面限定。流过第二通道P2以间接冷却上加热器组件200的空气以及流过第三通道P3而经过烹调室101的空气经由第八通道P8流动。第八通道P8通过第二空气挡板520与第一通道P1和第二通道P2整体分开,但实际上第八通道P8的一部分经由第二空气挡板520的连通口525与第二通道P2连通。
第四通道P4布置在背板150、对流盖720和后盖770之间,与腔100的后侧相对应。第四通道P4为这样一种场所:流过第一通道P1的空气的一部分、尤其是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的空气在该第四通道P4内流动。为此,第四通道P4经由背板150的电子室进气口153与电子室103、即与第一通道P1连通。对流马达760布置在第四通道P4上。
腔100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五通道P5。与第四通道P4一样,第五通道P5基本布置在背板150、对流盖720以及后盖770之间,并通过第三空气挡板530与第四通道P4分开。第五通道P5经由背板150的加热器进气口155与上加热器组件200的内部、即与第七通道P7连通。
腔100的下侧设置有第六通道P6(参见图6),第六通道P6布置在底板120与基部板160之间。第六通道P6相对于该图的左端与第八通道P8的下端连通。该第六通道P6经由背板150的排气口157与第四通道P4和第五通道P5连通。第六通道P6还经由前板140的出口143与室内空间连通。但是,第六通道P6通过第四空气挡板560基本与第一通道P1分开。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布置在第六通道P6上。
下面,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微波炉的上加热器组件200。
图8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上加热器组件200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反射器230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加热器盖240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参照图8至图10,根据此实施例的上加热器组件200包括加热器支座210、一对加热器220A和220B、反射器230、第一加热器盖240、第二加热器盖250以及连接管260。
加热器支座210适于支承加热器220A和220B。加热器支座210设置成大致矩形的框架形状。加热器支座210在支承加热器220A和220B的状态下固定至顶板110的上表面上,邻近顶板110的多孔构件111。
加热器220A和220B产生大量热量。来自加热器220A和220B的热量通过辐射对烹调室10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根据此实施例,加热器220A和220B包括卤素加热器。由于卤素加热器比诸如夹套加热器和陶瓷加热器之类的其它加热器具有更大发热量,因此,能更有效地烹调食物。在下文中,将相对于该图的左侧上的比较靠近第二风扇组件400的加热器220A称作第一加热器220A,而将相对于该图的右侧上的与第二风扇组件400间隔开的加热器220B称作第二加热器220B。当上加热器组件200设置在顶板110上时,也就是说,当加热器支座210固定至顶板110时,加热器220A与220B纵向布置。与多孔构件111一样,加热器220A和220B可相对于纵向轴线以预定角度倾斜。
反射器230将加热器220A和220B的热量反射到烹调室101中。反射器230设置有一对凹部231,这对凹部分别包围加热器220A和220B的外表面。凹部231向上凹进,使得反射器230的一部分大致具有梯形横截面,且相对于该图,凹部231彼此横向隔开。
凹部231设置有多个冷却孔233。冷却孔233适用于冷却加热器220A和220B。参照图9,只在凹部231的彼此隔开的表面以及凹部23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冷却孔233。换言之,在凹部231的彼此面向的表面上不设置冷却孔233。这防止了对加热器220A和220B中的一个(即加热器220A)进行冷却的空气移动到加热器220A和220B中的另一个(即第二加热器220B)。冷却孔233沿着用于对加热器220A和220B进行冷却的空气的通道具有不同直径。换句话说,布置在上游的冷却孔233比布置在下游的冷却孔233具有更大直径。由此,用于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和220B的空气在沿着该通道移动时对加热器220A和220B进行冷却。
第一加热器盖240覆盖由加热器支座210支承的加热器220A和220B以及反射器230。第一加热器盖240基本上形成一种通道,用于冷却加热器220A和220B的空气经由该通道流动。也就是说,用于冷却加热器220A和220B的第七通道P7布置在顶板110的上表面与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内表面之间。
根据此实施例,第一加热器盖240设置成具有矩形横截面的六面体形状。出口243和入口241分别沿纵向方向设置在第一加热器盖240相对于该图的后表面以及左表面的前端。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接收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中的第二排气构件434排出的空气,以冷却加热器220A和220B。经由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引入的空气对加热器220A和220B进行冷却,并经由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出口243排出。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与连接管260连通。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出口243与背板150的进气口151连通。第一加热器盖240中的入口241和出口243的位置取决于上加热器组件200相对于第二风扇组件400中的第二风扇430的第二排气构件434以及背板150的进气口151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10,第一加热器盖240包括第二空气导向件245。第二空气导向件245将经由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引入的空气分开并引导到加热器220A和220B。为此,第二空气导向件245包括第一导向构件246和第二导向构件247,该第一导向构件246从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延伸至第一加热器盖240内部,而第二导向构件247在第一加热器盖240的纵向方向上从第一导向构件246的端部延伸,以将对加热器220A和220B进行冷却的空气分开。第一导向构件246将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分成具有相同流动截面积的两部分。第二导向构件247以空气朝着第二加热器220B流动时的流动截面积大于空气朝着第一加热器220A流动时的流动截面积的方式布置在加热器220A与加热器220B之间。因而,无论与第二风扇组件400的距离如何,经由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引入的空气都均匀分配给加热器220A和220B。
第二加热器盖250防止加热器220A和220B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电子部件。为此,第二加热器盖250覆盖第一加热器盖240的靠近高压变压器105的一部分。
连接管260将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连接至第一加热器盖240。为此,连接管26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风扇组件400中的第二风扇430的第一排气构件433和第二排气构件434连通并且与第一加热器盖240的入口241连通。
再次参照图8,第一加热器盖240包括一对恒温器270。恒温器270适于在第二风扇组件400未被驱动时感测上加热器组件200的温度,即实质上感测加热器220A和220B的温度。因此,当第二风扇组件400被驱动时,恒温器270并不感测加热器220A和220B的温度。
下面,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微波炉中的第二风扇组件400和第二空气挡板520。
图11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风扇组件400和第二空气挡板520的透视图。图12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透视图。
参照图11和图12,大体上,第二风扇组件400固定至腔100,并设置在第二空气挡板520上。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第二空气挡板520使第一通道P1与第八通道P8分开,且还用作安装第二风扇组件400的风扇安装支架。
第二空气挡板520包括出口521和523。在下文中,将相对于该图位于后端的出口521称作第一出口521,将相对于该图位于前端的出口523称作第二出口523。通过切去第二空气挡板520的一部分来形成第二空气挡板520的第一出口521和第二出口523。第二空气挡板520的第一出口521和第二出口523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也就是说,第二空气挡板520的第二出口523比第二空气挡板520的第一出口521具有更小面积。
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在下文中,“第一风扇”是指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固定至第二风扇组件400中的风扇马达410相对于该图的后表面上。第一风扇420包括风扇壳体421和鼓风机(未示出)。进气构件(未示出)设置在第一风扇420中的风扇壳体421相对于该图的后表面上。空气经由第一风扇420的进气构件被引入。排气构件423被设置在第一风扇420中的风扇壳体421的外表面上的一侧。第一风扇420的排出空气的排气构件423具有矩形形状,其面积与第二空气挡板520的第一出口521相对应。
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在下文中,“第二风扇”是指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固定至第二风扇组件400中的风扇马达410相对于该图的前表面。与第一风扇420一样,第二风扇430包括风扇壳体431和鼓风机437。第二风扇430的风扇壳体431设置成与第一风扇420的风扇壳体421的形状相同的大致水平圆柱形状。第二风扇430的鼓风机427可相对于该图绕第二风扇430的风扇壳体431中的水平轴逆时针旋转。
参照图12,第二风扇430的风扇壳体431包括进气构件432以及第一排气构件433和第二排气构件434。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432设置在第二风扇430中的风扇壳体431相对于该图的前表面上,且空气经由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432被引入。第二风扇430的第一排气构件433基本上设置成具有与第二空气挡板520的第二出口523相对应的面积的矩形。第二风扇430的第二排气构件434布置在第二风扇430中的风扇壳体431的外表面上,位于与第二风扇430的第一排气构件433成预定角度的一侧。因此,可将第二风扇430称作双向风扇,其经由第二风扇430的第一排气构件433和第二排气构件434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排出空气。
下面,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微波炉中的气流。
首先,当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被驱动时,室内空气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和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孔610被引入到第一风扇300的第一风扇320的进气构件中。所引入的室内空气经由第一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的排气构件排出到第一通道P1,用于冷却磁控管104。通过第一空气挡板510防止了经由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的排气构件排出的空气被再次引入到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的进气构件中。对磁控管104进行冷却的空气冲撞背板150的前表面,从而改变其流动方向,然后,含有由磁控管104产生的微波的空气经由第三通道P3、即经由波导管540流入烹调室101中。流入烹调室101中的空气包括在烹饪食物时产生的油和蒸汽,并且该空气经由第八通道P8流到第六通道P6中。
当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与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被同时驱动时,室内空气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和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孔610被引入到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的进气构件中。被引入到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的进气构件中的室内空气经由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的排气构件排出到第一通道P1,以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对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的空气中的大部分经由背板150的电子室进气口153被输送至第四通道P4。输送至第四通道P4的空气对对流马达760进行冷却,并经由背板150的排气口157被输送至第六通道P6。
当上加热器组件200打开时,第二风扇组件400被驱动。在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被驱动时,室内空气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和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口620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进气构件中。而且,经由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的排气构件排出到第一通道P1以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的空气的一部分也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进气构件中。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进气构件中的空气间接冷却所述上加热器组件200。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进气构件中的空气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排气构件423排出,并且该空气经由第八通道P8流到第六通道P6中。第二空气挡板520防止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排气构件423排出的空气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或第一风扇420的进气构件中。
当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与第一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320同时被驱动时,空气经由前板140的入口141和进气格栅600的进气口620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432中。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432中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第一排气构件433排出到第八通道P8,并被输送至第六通道P6。与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一风扇420的排气构件排出到第八通道P8的空气一样,通过第二空气挡板520也防止了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第一排气构件433排出到第八通道P8的空气再次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432中。
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432中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二风扇组件400的第二风扇430的第二排气构件434输送至第七通道P7中,即,输送至连接管260和第一加热器盖240中。输送至第七通道P7的空气对上加热器组件200进行冷却,具体而言是对构成上加热器组件200的加热器220A和220B进行冷却。对上加热器组件200进行冷却的空气通过第二空气导向件245分开并被分别引导到加热器220A和220B中,由此更有效地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和220B。对上加热器组件200进行冷却的空气经由背板150的加热器进气口155被输送至第五通道P5,然后流向第六通道P6。流过第五通道P5的空气通过第三空气挡板530与流过第四通道P4的空气分离。这防止了由于在冷却上加热器组件200时温度升高的状态下流过第五通道P5的空气而引起的对对流马达760进行加热。
经由第四通道P4、第五通道P5和第八通道P8输送至第六通道P6的空气经由前板140的出口143排出到室内空间。布置在第六通道P6上的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由流过第六通道P6的空气冷却。当然,在输送至第六通道P6的空气中,对上加热器组件200进行冷却并然后经由第五通道P5输送的空气为高温空气,但经由第四通道P4输送的空气比此高温空气具有更低温度,使得流过第六通道P6的空气的整体温度因于经由第四通道P4输送的空气而低于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的温度。因此,下加热器780和转盘马达790由流过第六通道P6的空气冷却。第四空气挡板560防止流过第六通道P6的空气从内板130相对于该图右侧的设置有第七通道P7的侧表面与外壳170相对于该图右侧的侧表面之间经过,并防止该空气再次被引入到第二风扇组件400中的第一风扇420或第二风扇430的进气构件中。
例如,当在使用微波/对流加热器的情况下关闭该上加热器组件200时,第一风扇组件300被驱动,但第二风扇组件400不被驱动。更具体而言,尽管关闭了上加热器组件200,但第一风扇组件300还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被驱动。但是,由于第二风扇组件400未被驱动,所以,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二风扇330对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不会流经第八通道P8。然而,由于第二空气挡板520设置有连通口525,所以,尽管第二风扇组件400未被驱动,但通过第一风扇组件300的第一风扇320对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第二空气挡板520的连通口525被输送至第八通道P8。
在利用对流热进行烹调的情况下,对流马达760在对流加热器730打开的状态下被驱动。因而,对流风扇740被驱动,并且通过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对烹调室101内的食物进行对流加热。含有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并通过对流风扇740的驱动被输送至烹调室101中的空气由第一空气导向件750均匀引导。更具体而言,第一空气导向件750对含有沿着对流风扇740的外周排出的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的空气进行引导,以使其朝烹调室101的边缘流动。因此,烹调室101内的食物由对流加热器730的热量更有效地对流加热。
下面,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其它实施例的微波炉。
图13是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分解透视图。图14是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微波炉的分解透视图。将使用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来描述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构件相同的构件。
参照图13,在根据此实施例的微波炉中,省略了形成前述实施例中的对流装置的各种构件,即省略了对流室710、对流盖720、对流加热器730、对流风扇740、第一空气导向件750以及对流马达760。通道P9布置在背板150与后盖770之间,经过第一通道P1和第二通道P2的空气在通道P9中流动。这是因为:由于省去了布置在通道P9上的对流马达760,所以不需要使对上加热器组件200进行冷却的较高温度空气与对磁控管104和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的较低温度空气分离。除此之外,其它部件与前述实施例的部件相同。
参照图14,从根据此实施例的微波炉中省去了根据图13的实施例的后盖770。背板150仅仅设置有连通口159,且省去了前述实施例的进气口151和加热器进气口155,包括电子室进气口153和加热器进气口155。大体上通过切去背板150的与前述实施例的加热器进气口155相对应的一部分来形成连通口159。在第二通道P2中流动的同时对上加热器组件200进行冷却的空气经由连通口159排出。对磁控管104和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的空气冲撞背板150的前表面,并在腔100上横向流动。
尽管已参照其多个说明性实施例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构想出若干其它改型和实施例,且这些改型和实施例将落入此公开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而言,在本公开、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置的构成部件和/或布置结构进行各种更改和改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除构成部件和/或布置结构的更改和改型以外,可替代用途也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实用性
根据这些实施例的微波炉的效果如下。
第一风扇组件和第二风扇组件能更有效地冷却构成微波炉的构件,更具体而言,更有效地冷却产生微波的电子部件以及产生热量的加热器。这能防止这些部件过热,以便提高微波炉的运行可靠性。
将空气供应至加热器的冷却孔的尺寸根据因风扇组件形成的气流所流经的通道而不同。因此,能更有效地冷却所述加热器。
冷却低温部件的空气与冷却高温部件的空气通过这些部件的空气挡板彼此分离,使得对低温部件进行冷却的空气、即低温空气冷却所述对流马达。由此,能更有效地冷却所述对流马达。
另外,根据这些实施例,进气格栅防止风扇组件的进气构件暴露。因此,能安全地使用该微波炉。
根据这些实施例,能经由第一空气导向件将含有对流热量的空气更有效地输送到烹调室中。由此,能更有效地使用该对流装置进行烹调。
根据这些实施例,能经由第二空气导向件将气流均匀地输送至两个加热器。因此,能均匀地冷却所述加热器。

Claims (54)

1.一种微波炉,包括:
腔,所述腔包括烹调室;
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位于所述腔的一个表面处;
第三部件,所述第三部件位于所述腔的、设置有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表面之外的其余表面处;以及
冷却构件,冷却构件提供适于冷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的气流,所述冷却构件还提供适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且与适于冷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的气流分离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冷却构件包括:
至少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提供导向所述腔的后侧的气流,以冷却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以及
至少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提供在所述腔上横向导向的气流,以冷却所述第二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中,由所述第一风扇提供且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冷却的气流中的一部分对所述第三部件进行冷却,并且
由所述第一风扇提供且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冷却的气流的其余部分由所述第二风扇引入,以便冷却所述第二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炉,其中,由所述第一风扇提供并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冷却的气流中的一部分对所述第三部件进行冷却,并且
由所述第一风扇提供并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冷却的气流的其余部分经过所述烹调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部件比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产生更高温度的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一部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上的高压变压器和磁控管,并且
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设置到所述腔的上表面的加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三部件包括设置到所述腔的后表面的对流马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冷却的气流中的一部分冷却第四部件,所述第四部件设置在所述腔的、设置有所述第一部件至第三部件的表面之外的其余表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四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腔的底面的加热器和转盘马达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冷却所述第一部件的气流通过分离构件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分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通过覆盖所述第二部件,冷却所述第一部件的气流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加热器,并且
覆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盖与所述冷却构件的排气构件部分连通,使得冷却所述第一部件的气流与冷却所述加热器的气流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微波炉,其中,冷却所述加热器的气流经由设置到所述加热器盖的侧表面的入口被引入,并经由出口被排出,所述出口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盖的、与设置有所述入口的侧表面垂直的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加热器,并且
冷却所述第一部件的气流通过加热器盖和连接管与冷却所述加热器的气流分离,所述加热器盖覆盖所述加热器,所述连接管的两端连接到所述冷却构件的排气构件以及所述加热器盖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还包括将冷却所述第三部件的气流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分离的分离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由所述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中的一部分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的第一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腔的后表面的第三部件进行冷却,并且
由所述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中的其余部分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的第二部件进行冷却,并沿着所述腔的后表面被排出到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微波炉,其中,冷却所述第三部件的气流以及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流过设置在背板的开口,并在设置于所述腔的后表面的对流盖与覆盖所述对流盖的后盖之间流动,所述背板形成所述腔的后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微波炉,其中,冷却所述第三部件的气流通过布置在所述对流盖与所述后盖之间的分离构件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分离。
19.一种微波炉,包括:
腔,所述腔包括烹调室;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腔的一个表面;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腔的、设置有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所述第二部件比所述第一部件产生温度更高的热;
第一冷却构件,所述第一冷却构件提供适于冷却所述第一部件的气流;以及
第二冷却构件,所述第二冷却构件提供适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
其中,适于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与适于冷却所述第一部件的气流分离,并在与需要冷却的部件间隔开并供应至所述腔的状态下排出到外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
设置在所述腔上的至少一个卤素加热器,所述卤素加热器相对于由所述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的方向倾斜;
反射器,所述反射器反射所述卤素加热器的热量并且设置有多个冷却孔,由所述第一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经由所述冷却孔被引入;以及
加热器盖,所述加热器盖覆盖所述卤素加热器以及所述反射器,并设置供所述第一冷却构件所提供的气流流动的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炉,其中,设置在由所述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所流经的所述通道的出口处的冷却孔小于设置在所述通道的入口处的冷却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冷却孔的尺寸从由风扇提供的气流所流经的通道的入口向所述通道的出口逐渐变小。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反射器包括包围所述卤素加热器的外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凹部,且所述冷却孔设置在所述凹部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凹部被纵向凹入,以将所述反射器的多个部分彼此横向间隔开,所述凹部具有梯形横截面,并具有开口下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微波炉,其中,靠近所述冷却构件并包围所述卤素加热器的凹部具有面向所述冷却构件的表面和设置有所述冷却孔的上表面,并且
远离所述冷却构件并包围所述卤素加热器的凹部具有位于所述冷却构件的相反侧的表面和设置有所述冷却孔的上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部件包括:
至少两个加热器;
加热器盖,所述加热器盖覆盖所述卤素加热器,并设置供所述第二冷却构件所提供的气流流动的通道;以及
空气导向件,所述空气导向件将所述第二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分开并引导到所述加热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空气导向件包括:
第一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盖的侧表面上,并从如下位置延伸到所述加热器盖中,所述位置为:由所述第二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被引入时所经过的入口被分成具有相同流动截面积的两部分的位置;以及
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在所述加热器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前端延伸。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加热器之间:空使得气朝着远离所述第二冷却构件的所述加热器流动时的流动截面积大于空气朝着靠近所述第二冷却构件的所述加热器流动时的流动截面积。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由所述第一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的所述第一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腔的后表面的所述第三部件进行冷却,并且,由所述第二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的所述第二部件进行冷却,并在与冷却所述第三部件的气流分离的情况下沿着所述腔的后表面流动且排出到外部。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由所述第一冷却构件提供的气流在设置于所述腔的后表面的对流盖与覆盖所述对流盖的后盖之间流动,并且,所述气流对对流马达进行冷却并排出到外部,并且
由所述第二冷却构件提供并冷却所述第二部件的气流经由设置在背板上的开口排出到外部,所述背板形成所述腔的后表面。
31.一种微波炉,包括:
供空气流动的电子部件冷却通道,所述空气对设置在腔的上表面上的电子部件进行冷却,所述空气沿着所述腔的后表面和底面流动并排出到室内空间中;以及
供空气流动的加热器冷却通道,所述空气与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分离,并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上的加热器进行冷却。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与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上的电子部件至少包括磁控管。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腔的与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相对应的后表面设置有对流马达。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腔的与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相对应的下侧设置有加热器和转盘马达中的至少一个。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所述加热器冷却通道并对所述加热器进行冷却的空气与流经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的空气分离,并沿着所述腔的后表面和底面流动,并排出到外部或者经由所述腔的后表面排出到外部。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炉,还包括加热器间接冷却通道,其中,流过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以间接冷却所述加热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在所述加热器间接冷却通道内流动,其中,所述加热器间接冷却通道与所述加热器冷却通道分开。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加热器冷却通道通过覆盖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盖而与所述加热器间接冷却通道分开。
38.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微波炉,还包括烹调室通道,流过所述电子部件冷却通道并对所述电子部件进行冷却的空气中的一部分沿着所述腔的侧表面在所述烹调室通道内流动、经过烹调室、沿着所述腔的另一侧表面和底面流动,并排出到室内空间中。
39.一种微波炉,包括:
腔,所述腔包括烹调室和电子室;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位于所述腔的上表面;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腔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分开;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位于所述腔的侧表面;
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后表面;
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后表面,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分开;以及
第六通道,所述第六通道位于所述腔的底面。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被引入的室内空气流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流过所述第一通道的空气对电子部件进行冷却,所述电子部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子室内的磁控管。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被引入的室内空气流过所述第二通道,并且
流过所述第二通道的空气与设置在所述电子室内的加热器直接接触并直接冷却所述加热器。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所述第一通道的空气中的一部分流过所述第三通道,并且,流过所述第三通道的空气经过所述烹调室。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所述第一通道的空气中的一部分流过所述第四通道,并且
流过所述第四通道的空气对设置在所述腔的后表面处的对流马达进行冷却。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所述第二通道的空气流过所述第五通道。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所述第一通道至所述第五通道中的至少一个的空气流过所述第六通道,并且
流过所述第六通道的空气对设置在所述腔的下侧的加热器和转盘马达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冷却,并排出到室内空间中。
46.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还包括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设置在所述腔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通道分离。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所述第一通道的空气中的一部分流过所述第七通道,并且
流过所述第七通道的空气与覆盖加热器的加热器盖接触并间接冷却所述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电子室内。
48.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还包括第八通道,所述第八通道设置在所述腔的、位于与所述第三通道相反的一侧的另一侧表面上。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流过第七通道的空气以及流过所述第三通道并经过所述烹调室的空气均流过所述第八通道。
5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布置在覆盖加热器的加热器盖内,与所述第一通道分开并与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电子室内。
5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三通道布置在设于所述腔的侧表面上的波导管内,与所述烹调室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并与所述第二通道分离。
5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四通道布置在设于所述腔的后表面的对流室与覆盖所述对流室的后盖之间,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连通的上端和下端。
5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五通道布置在设于所述腔的后表面的对流室与覆盖所述对流室的后盖之间,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三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连通的上端和下端。
5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微波炉,其中,所述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布置在设于所述腔的后表面的对流室与覆盖所述对流室的后盖之间,并通过布置在所述对流室与所述后盖之间的空气导向件彼此分开。
CN2008801239277A 2007-11-16 2008-11-17 微波炉 Active CN102037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117553 2007-11-16
KR10-2007-0117552 2007-11-16
KR1020070117550A KR100930230B1 (ko) 2007-11-16 2007-11-16 전자레인지
KR10-2007-0117559 2007-11-16
KR10-2007-0117556 2007-11-16
KR10-2007-0117550 2007-11-16
KR1020070117552A KR100930231B1 (ko) 2007-11-16 2007-11-16 전자레인지
KR1020070117556A KR100935546B1 (ko) 2007-11-16 2007-11-16 전자레인지
KR1020070117553A KR100918852B1 (ko) 2007-11-16 2007-11-16 전자레인지
KR1020070117559A KR100938382B1 (ko) 2007-11-16 2007-11-16 전자레인지
KR10-2007-0118648 2007-11-20
KR1020070118648A KR100938583B1 (ko) 2007-11-20 2007-11-20 전자레인지
PCT/KR2008/006769 WO2009064149A2 (en) 2007-11-16 2008-11-17 A microwave ov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7283A true CN102037283A (zh) 2011-04-27
CN102037283B CN102037283B (zh) 2013-06-19

Family

ID=40639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9277A Active CN102037283B (zh) 2007-11-16 2008-11-17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1500B2 (zh)
EP (1) EP2232152B1 (zh)
CN (1) CN102037283B (zh)
WO (1) WO2009064149A2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786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1660785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2878590A (zh) * 2008-08-29 2013-01-1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2913959A (zh) * 2008-08-29 2013-02-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35445B1 (en) * 2007-12-17 2020-06-17 LG Electronics Inc. A microwave oven
KR101646400B1 (ko) * 2014-12-05 2016-08-05 동부대우전자 주식회사 후드 겸용 전자렌지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KR102502178B1 (ko) * 2016-01-12 2023-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리 기기 및 조리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US10904959B2 (en) * 2016-11-30 2021-01-26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olid state oven electronics cooling
US20200260537A1 (en) * 2019-02-12 2020-08-1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hermally insulated covers for condensation inhibition in an ov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01427A (ja) * 1987-02-16 1988-08-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装置
JPS6484027A (en) * 1987-09-24 1989-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ven
JPH04295521A (ja) * 1991-03-25 1992-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JPH06257762A (ja) * 1993-03-03 1994-09-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CA2206692C (en) * 1997-06-04 2005-03-29 Kyung-Hoi Yang Microwave oven provided with an improved cooling system
JP3393177B2 (ja) * 1998-02-25 2003-04-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H11351576A (ja) * 1998-06-08 1999-12-24 Sharp Corp 電子レンジ
KR20010109947A (ko) 2000-06-05 2001-12-12 구자홍 빌트인타입 전자레인지
KR200229276Y1 (ko) 2000-11-25 2001-07-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의 상부히터 냉각구조
KR100402578B1 (ko) 2000-12-20 2003-10-22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전자레인지의 공기유동시스템
KR100402587B1 (ko) 2000-12-30 2003-10-17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전자레인지의 공기유동시스템
JP3960234B2 (ja) * 2003-02-07 2007-08-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CN100534240C (zh) * 2002-12-20 2009-08-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高频加热装置
KR100538169B1 (ko) * 2003-01-09 2005-1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벽걸이형 전자렌지
JP4295521B2 (ja) * 2003-02-13 2009-07-1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アクリル酸製造用触媒および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US6867399B2 (en) * 2003-03-14 2005-03-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speedcooking oven
CN100512572C (zh) * 2003-09-25 2009-07-08 Lg电子株式会社 微波炉
KR100525263B1 (ko) 2003-11-15 2005-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후드 겸용 전자레인지
CN1626890A (zh) 2003-12-12 2005-06-15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子微波炉的对流式加热装置
KR20050100245A (ko) 2004-04-13 2005-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
KR20050100243A (ko) 2004-04-13 2005-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용 히터커버
KR20050100246A (ko) 2004-04-13 2005-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
CN1715762A (zh) * 2004-06-14 2006-01-0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KR100699257B1 (ko) 2004-08-09 2007-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렌지
KR100686772B1 (ko) 2004-10-06 2007-02-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오븐레인지
KR101179729B1 (ko) 2005-03-02 2012-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븐
KR100745814B1 (ko) * 2005-05-18 2007-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의 에어플로구조
KR100727875B1 (ko) 2005-05-23 2007-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오븐렌지
KR200396178Y1 (ko) * 2005-06-20 2005-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의 상부히터조립체
KR20070008045A (ko) 2005-07-12 2007-0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레인지의 조리실 배기장치
KR100767850B1 (ko) 2005-12-20 2007-10-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기 오븐
KR100764276B1 (ko) 2006-03-17 2007-10-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구
KR100774503B1 (ko) 2006-05-29 2007-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레인지
KR100872222B1 (ko) * 2006-09-12 2008-1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조리기기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0786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1660785A (zh) * 2008-08-29 2010-03-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2878590A (zh) * 2008-08-29 2013-01-1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2913959A (zh) * 2008-08-29 2013-02-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2152B1 (en) 2017-08-09
EP2232152A4 (en) 2014-01-01
CN102037283B (zh) 2013-06-19
WO2009064149A3 (en) 2010-09-30
WO2009064149A2 (en) 2009-05-22
US20110017729A1 (en) 2011-01-27
EP2232152A2 (en) 2010-09-29
US8461500B2 (en) 2013-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7283B (zh) 微波炉
US9115903B2 (en) Oven door
US6472647B2 (en) Microwave oven with radiant and convectional heating apparatus
CN100441960C (zh) 烹饪装置
CN104633727A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KR100858721B1 (ko) 마이크로웨이브를 이용하는 조리장치
JP2008171720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3671679U (zh) 嵌入式微波炉及微波烹饪系统
EP2061996B1 (en) Cooking apparatus
US7547864B2 (en) Microwave oven having plural magnetrons with cooling air flow
KR100935545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18852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30230B1 (ko) 전자레인지
US20210231309A1 (en) Cooking apparatus
CN101660778A (zh) 微波炉
KR100809779B1 (ko) 오븐
KR100938383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35546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38584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30232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38382B1 (ko) 전자레인지
KR100924072B1 (ko) 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레인지
KR100930231B1 (ko) 전자레인지
CN101660784A (zh) 微波炉
KR100624017B1 (ko) 자동차의 공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