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0784A - 微波炉 - Google Patents

微波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0784A
CN101660784A CN200810054359A CN200810054359A CN101660784A CN 101660784 A CN101660784 A CN 101660784A CN 200810054359 A CN200810054359 A CN 200810054359A CN 200810054359 A CN200810054359 A CN 200810054359A CN 101660784 A CN101660784 A CN 101660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air
heater
combina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54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圭英
陈再明
金东汉
崔时荣
崔盛皓
李尚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54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60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6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0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门、门闩钩和门闩板;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烹饪室;门能够有所选择地开闭烹饪室;门闩钩至少有一个设置在门的内表面;门闩板固定在内侧面板的外侧面以及前面板的内侧面,在门封闭烹饪室时,门闩板与门闩钩结合。有益效果是:门闩板通过组装部件分别固定在前面板和内侧面板的侧面。从而,在开闭炉门的过程中,所述门闩板可移动在准确位置上,能够更加准确地与门闩钩结合。

Description

微波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炉;特别是涉及一种门闩板与门闩钩可紧密结合的微波炉。
背景技术
通常微波炉是利用微波或/及电热烹饪食物的烹饪设备。这种微波炉通常具有产生微波的电子部件以及/或产生电加热的电热部件,通过波导管将高频微波照射到食物上,使食物的水分子在一秒中内振动约24亿5千万次,通过水分子间产生的摩擦热对食物进行烹调、加热的家用电器。
但是,现有的微波炉在开闭炉门的过程中,所述门闩板不能移动至准确位置上,门闩板不能准确地与门闩钩结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微波炉的门闩板与门闩钩可紧密结合的微波炉。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波炉,包括壳体、门、门闩钩和门闩板;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烹饪室;所述门能够有所选择地开闭所述烹饪室;所述门闩钩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所述门的内表面;所述门闩板固定在所述内侧面板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前面板的内侧面,在所述门封闭所述烹饪室时,所述门闩板与所述门闩钩结合。
所述门闩板通过两个以上的组装部件固定在所述内侧面板以及前面板之间。
所述门以其下端为中心,上端向上下转动有所选择地开闭所述烹饪室。
一种微波炉,包括门闩钩、门闩板和组装部件;所述门闩钩设置在能对烹饪室进行开闭的门的内侧;所述门闩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有所选择地与所述门闩钩结合;所述组装部件以所述门闩钩和所述门闩板结合的方向,即炉门关闭时,以及所述门闩钩与所述门闩板垂直的方向,即炉门开启时,将所述门闩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组装部件将所述门闩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两侧面外观的内侧面板和所述壳体正面外观的前面板的内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门闩板通过组装部件分别固定在前面板和内侧面板的侧面。从而,在开闭炉门的过程中,所述门闩板可移动在准确位置上,能够更加准确地与门闩钩结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波炉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孔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后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流腔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侧面示意图;
图7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门闩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上部加热器组合体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反射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第1加热器罩的部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2风扇组合体以及第2空气挡板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2风扇组合体中的第2风扇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2风扇组合体中的第2风扇横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微波炉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微波炉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多孔部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后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流腔内部结构正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线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侧面示意图;图7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门闩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微波炉的壳体100上下面以及两侧面,分别由上面板110、下面板120、内侧面板130组成。
所述内侧面板130在整体上具有向前方开放的“
Figure A20081005435900051
”形形状,包括背面部和一双侧面部。
另外,在所述壳体100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面板140和背面板150。所述前面板140和背面板150实际形成微波炉的正面以及背面外观。所述前面板140和背面板150具有分别向所述上面板110的顶面、所述下面板120的底面以及所述内侧面板130的侧面部延伸的长方形板状结构。
另外,在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底座面板160,所述底座面板160的前后端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前面板140的下端以及所述背面板150的下端。另外,所述底座面板160设置所述壳体100下部时,底座面板与所述下面板120相隔有一定间距。
在所述壳体100的上部以及两侧,设置有外壳170,所述外壳170包括顶面和侧面,整体呈向下开放的“”形形状。另外,在所述外壳170与所述壳体100结合时,所述外壳170的顶面和侧面分别与所述上面板110和内侧面板130的侧面相隔有一定的间距。
另外,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烹饪室101,在所述烹饪室101的顶面、底面、背面和两侧面分别由上面板110和下面板120以及内侧面板130的背面部以及两侧面部形成;所述烹饪室101是通过微波或/和电加热对食物进行烹饪的空间。
在所述上面板110和所述外壳170的顶面之间,设有配电腔103;在所述配电腔103中,设有用于产生微波的配电部件、用于产生电加热的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和用于冷却所述配电部件和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第1、第2风扇组合体300、400;所述配电部件包括磁控管140和高压变压器105。
如图2所示,在与所述高压变压器105相邻的所述配电腔103中,即所述上面板110的左侧部分(参见图1)设有多孔部111;所述上面板110上的多孔部111在整体上呈相对于前后方向上的轴线、略微倾斜的长方形形状。
所述上面板110上的多孔部111被加热器玻璃(未图示)遮蔽。
在所述多孔部111上,设有加强压条113;所述加强压条113是由所述多孔部111的一部分按一定的厚度封合而形成,具有线性形状;为了防止微波集中形成在所述加强压条113的角部上。具体是说,如果所述加强压条具有开放的线性形状,则微波会集中在所述加强压条113的两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压条113在整体上具有‘口’字形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受该结构的限制。例如,所述加强压条113可以具有椭圆形状或中间部分有平行段的椭圆形状。
如图1所示,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设置在所述配电腔中,即,所述多孔部111的上部,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是为了对所述烹饪室101中的食物产生电加热的部分,对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按左右方向,左右长度大于前后长度,形成在所述配电腔103右侧前端部分,即,设置在所述配电部件的前方;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包括一个风扇电机310和风扇320、330。下面,对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两个风扇320、330分别称为第1风扇320和第2风扇330;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1风扇320吸入室内空气后冷却包括所述磁控管104的配电部件,并形成有用于排出所述烹饪室101内部油汽或蒸汽的气流。另外,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吸入室内空气后,形成有用于以闭流方式冷却下面将要说明的对流电机760的气流。为此,所述第1风扇320从所述配电腔103右侧方向吸入空气后,如图1所示,向所述磁控管104排出;所述第1风扇组合300的第2风扇330从所述配电腔103左侧方向吸入室内空气后,如图1所示,向所述高压变压器105排出。
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按前后方向,前后长度大于左右长度,设置在所述配电腔103左侧端部,如图1所示。即,第2风扇组合体400设置在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左侧。
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包括一个风扇电机41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风扇电机两侧的风扇420、430。下面,对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两个风扇420、430分别称为第1风扇420和第2风扇430;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形成冷却下面将要说明的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的气流。为此,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中的第1风扇420将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中的第2风扇330吹送的一部分空气,吸入到所述配电腔103的后方后排向壳体下方;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形成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气流,和用于冷却下部加热器780及转盘电机790的气流。为此,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从所述配电腔103的前方吸入室内空气后,排向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以及壳体下方。
即,在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上,形成有第1和第2排出部433、434(图12和图13),通过两个方向向外排出空气;形成气流的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根据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是否动作,而有所选择地被驱动;即,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在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工作时一同被驱动,当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停止驱动时,第2风扇组合体400也将被停止驱动。对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和第2风扇430及与所述驱动方式相关的结构,在后面再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所述配电腔103中,设有第1空气挡板510;所述第1空气挡板510可防止由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排出的空气重新流入到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内。另外,所述第1空气挡板510将一同设置在配电腔103中的第1风扇组合体300和配电部件以及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进行划分。
在所述第1空气挡板510上设有一对排出口(未图示);使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中的第1和第2风扇320、330排出的空气经由所述第1空气挡板的排出口传向所述配电腔103。
另外,在所述配电腔103中形成有第2空气挡板520;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可防止由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排出的空气重新流回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从所述壳体100上端左侧角部,向所述壳体170上部和左侧部之间的角部延伸。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上形成有一对排出口521、523,使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中的第1和第2风扇420、430排出的空气经由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排出口流向所述内侧面板130左侧的侧面部和所述外壳170左侧的侧面之间的空间。另外,在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上形成有连通开口525;所述连通开口525形成在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后端部,连通开口525是在空气挡板520上部分被切开后形成,即,连通开口525在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中第1风扇420后方;所述连通开口525的作用是,当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中的第1风扇420停止工作(当然,由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第2风扇420、430被同一个电机410驱动,因此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和第2风扇420、430会同时停止),也可使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吹送的部分空气流向所述内侧面板130左侧侧面部,以及所述外壳170的左侧侧面部之间的空间。针对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说明,将在后面对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进行详细说明后再进行说明。
在所述前面板140的上下端部,分别设有多个吸入口141和排出口143;所述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和排出口143分别由所述前面板140的上端部或下端部按一定形状切除后形成;所述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和排出口143分别作为所述第1和第2风扇组合体300、400的空气吸入口以及排出口。
另外,在所述前面板140吸入口141后方,即所述上面板110的前端部,设有吸入格栅600;所述吸入格栅600大体上呈扁平的六面体形状。另外,所述吸入格栅600将通过所述前面板140吸入口141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导至所述第1和第2风扇组合体300、400处。另外,所述吸入格栅600可防止外部异物流入,同时还可防止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电加热所产生的热量传向室内。
为此,在所述配电部件以及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前方,即所述吸入格栅600右侧部分,如图1所示,在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前面以及顶面,形成有多个吸入孔610。另外,在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以及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前方,即所述吸入格栅600左侧部分,如图1所示,在所述吸入格栅600的顶面形成有多个吸入开口620;所述吸入格栅600上的空气吸入结构不同,是因为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以及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和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设置位置不同。即,相邻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处的所述吸入格栅600,在其左侧部分,只在顶面形成有所述吸入开口620。另外,由于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中用于吸入空气的吸入部朝向两侧,因此即使在所述吸入格栅600的正面形成有所述吸入孔610,其外部异物也不会进入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中的吸入部。但是,由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吸入部朝向炉体的前后方向,因此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左侧部分如图1所示,只需顶面形成所述吸入开口620即可。
在所述前面板140的上端,设有控制支架180;所述控制支架180具有与所述前面板140左右幅度对应的宽度,呈板状结构。这里,所述控制支架180的正面与所述前面板140正面在相同的平面上。
另外,在所述控制支架180的正前面,设有控制面板190;所述控制面板190用于输入操作微波炉的各种操作按键,及显示与微波炉动作相关的各种信息;所述控制面板190遮蔽所述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以及所述吸入格栅600上的吸入孔610的一部分。
另外,所述控制面板190通过所述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吸入格栅600的吸入孔610和吸入开口620所流入的室内空气进行冷却。为了进一步增加所述控制面板190的冷却效率,在与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吸入孔610和吸入开口620相邻的所述控制面板190的内侧可以设置热泵(未图示)。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背面板150的上下端部,形成有吸入开口151和排出开口157;所述背面板150的吸入开口151和排出开口157是通过所述背面板150部分切开后而形成,其位置分别在所述上面板110上方和所述下面板120的下方;所述背面板150的吸入开口151将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空气以及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吸入,起空气的吸入口作用。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所述高压变压器105正后方的与所述配电腔103连通的所述背面板150吸入开口151的一部分称为配电腔吸入开口153,将与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连通的所述背面板150吸入开口151的一部分称为加热器吸入开口155。另外,所述背面板150的排出开口157与所述下面板120和底座面板160之间的空间连通,将所述背面板150上的吸入开口151所流入的空气排出,起空气的排出口作用。
如图1所示,在所述烹饪室101的后面,即所述背面板150的后方,设有对流腔710;所述对流腔710与所述烹饪室101连通。另外,所述对流腔710是由所述背面板150和位于所述背面板150相对的对流罩720所形成;所述对流罩720大体上呈正面开放的扁平六面体形状。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对流腔710的内部,设有对流加热器730和对流风扇740;所述对流加热器730可以使用整体上按环状结构弯曲的保护套加热器;所述对流风扇740位于所述对流加热器730的内部,以其前后方向上的水平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另外,所述对流风扇740从其中心吸入空气后,沿直径方向排出。
所述对流加热器730和对流风扇740以对流方式加热所述烹饪室101内部的食物。即,驱动所述对流风扇740时,被所述对流加热器730加热的空气,在所述烹饪室101和对流腔710内部循环,使所述烹饪室101内的食物得到对流加热。
为了将所述对流加热器730产生的电热在所述对流风扇740的吹送作用下更均匀地传向所述烹饪室101的内部,在所述对流腔710的内部设有第1空气引导件750;所述第1空气引导件750将所述对流风扇740排出的空气向所述烹饪室101的角部流动。为此,所述第1空气引导件750沿着所述对流风扇740的直径方向,向前方、即向所述烹饪室101倾斜一定角度设置。另外,所述第1空气引导件750相对于所述对流风扇740的旋转中心,处于非对称的位置。从而,使经对流加热器730加热的空气,不会只流向所述烹饪室101的特定部分流动,而是会在整个烹饪室101范围内均匀地发生对流。
在所述对流腔710外部的所述对流罩720内,设有对流电机760;所述对流电机760用于驱动所述对流风扇740;所述对流电机760被冷却过所述配电部件后通过所述背面板150吸入开口151吸入的空气所冷却。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背面板150的后方,设有背部罩770;所述背部罩770具有可遮蔽所述背面板150吸入开口151以及排出开口157的大小。从而,在所述背面板150和背部罩770之间,形成所述背面板150吸入开口151流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背面板150排出开口157排出的一定通路。
在所述背面板150和背部罩770之间,设有第3空气挡板530;所述第3空气挡板530,将所述背面板150和背部罩770之间的空间,划分为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后的空气流动的通路,和使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流动的通路。这里,所述对流电机760位于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流动的通路上。
如图1所示,在所述内侧面板130的右侧面上,设有微波引导件540;所述微波引导件540将冷却所述磁控管104后的空气以及所述磁控管104发射的微波,引导到所述烹饪室101的内部。为此,所述微波引导件5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烹饪室101以及磁控管104连通。
如图6所示,在所述微波引导件540相反侧的内侧面板130左侧面,设有排出管道550;所述排出管道550将所述微波引导件540引导到所述烹饪室101内部,且流过所述烹饪室101后的空气,引导到壳体下方。因此,所述排出管道550可以具有底面开放的六面体形状。
在所述排出管道550上可以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未图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感知对经过所述烹饪室101后被所述排出管道550导流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另外,在所述下面板120和底座面板160之间的空间,设有下部加热器780;所述下部加热器780产生对所述烹饪室101内部的食物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所述下部加热器780可以使用陶瓷加热器。所述下部加热器780由所述第1以及第2风扇组合体300、400向下吹送的空气进行冷却。另外,在所述下部加热器780前方的所述下面板120和底座面板160之间,设有转盘电机790;所述转盘电机790为旋转设置在所述烹饪室101底面的转盘(未图示)提供动力。与所述下部加热器相同,所述转盘电机790也由所述第1以及第2风扇组合体300、400向下吹送的空气进行冷却。在所述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右侧,所述下面板120和底座面板160之间的空间,设有第4空气挡板560;所述第4空气挡板560沿着前后方长长地形成,防止流动到所述下面板120和底座面板160之间并对所述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冷却后的空气流入所述内侧面板130右侧面和所述外壳170右侧面之间的空间,参照图1。
如图7所示,在所述壳体100上设有一对门闩板810;所述门闩板810在下面将要说明的门820封闭所述烹饪室101时,可防止其任意转动。所述门闩板810在紧密接触于所述前面板140内的两侧端部上端以及所述内侧面板130侧面部上端时,通过螺丝等组装部件得到固定。从而,所述门闩板810在与所述壳体100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得到固定,可以防止开闭门820时由于外力作用发生位移的现象。
如图1所示,为了有所选择地开闭所述烹饪室101,设有门820;所述门820以设置在其内侧下端的铰接件821为中心上下转动,以翻转的方式开闭烹饪室101;所述门820的上端与所述控制面板190的下端相隔有一定间距。另外,所述门820的正面位于与所述控制面板190的正面相同的平面上。
在所述门820上设有一对门闩钩823;所述门闩钩823在所述门820封闭所述烹饪室101时,结合在所述门闩板810上。为此,所述门闩钩823对应于所述门闩板810,设置在所述门820内两侧端部的上端。
下面,对本发明微波炉实施例中涉及的通路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所述壳体100的上部,形成有第1通路P1;所述第1通路P1设置在所述上面板110和背面板150,所述外壳170顶面和侧面中的某一个之间。从而,所述第1通路P1包括设有所述磁控管104和高压变压器104等配电部件的所述配电腔一部分。另外,所述第1通路P1是被所述第1和第2风扇组合体300、400吹送,通过所述前面板140吸入口141以及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吸入孔610被吸入,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配电腔吸入开口153流向下面将要说明的第6通路P6的空气流动的通路。
在所述壳体100的上部形成有第2通路P2;所述第2通路P2包括所述配电腔103上设置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部分;在所述第2通路P2中,流动有流过所述第1通路P1时对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冷却后的空气一部分。另外,流过所述第2通路P2后的空气,会流向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
另外,在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内部,形成有第3通路P3;所述第3通路P3与所述第1通路P1相隔离;流动在所述第3通路P3的空气,对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进行冷却;流过所述第3通路P3后的空气,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加热器吸入开口155,流向下面将要说明的第7通路P7。
在所述壳体100的右侧,参考图1,设有第4通路P4;所述第4通路P4由所述内侧面板130的右侧面和所述微波引导件540形成。所述第4通路P4是将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吹送到所述第1通路P1的空气一部分,即将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1风扇320吹送到所述第1通路P1的空气流动的通路。即,在所述第4通路P4中,流动着冷却所述磁控管104后,以包括微波的状态流向所述烹饪室101的空气。为此,所述第4通路P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1通路P1和烹饪室101连通。
如图6所示,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参考图1,在所述内侧面板130的左侧侧面和所述外壳170左侧侧面之间形成有第5通路P5;在所述第5通路P5上,空气流过所述第2通路P2时,间接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后的空气,以及流过第4通路P4后流过所述烹饪室101的空气。所述第5通路P5虽然通过所述第2空气挡板在整体上与所述第1以及第2通路P1、P2隔开,但通过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连通开口525会部分与所述第2通路P2连通。
另外,在所述壳体100后部的所述背面板150和对流罩720以及背部罩770之间,形成有第6通路P6。另外,所述第6通路P6是流过所述第1通路P1空气的一部分,具体是说,是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流动的通路。为此,所述第6通路P6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加热器吸入开口153与所述配电腔103,即所述第1通路P1连通。在所述第6通路P6上,设有所述对流电机760。
在所述壳体100的后部,设有第7通路P7;所述第7通路P7与所述第6通路P6相同,形成在所述背面板150和对流罩720以及背部罩770之间,在所述第3空气挡板530的作用下与所述第6通路P6得到划分。另外,所述第7通路P7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加热器吸入开口155,第7通路P7与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内部的第3通路连通。
如图6所示,在所述壳体100的下部形成有第8通路P8;所述第8通路P8形成在所述下面板120和所述底座面板160之间;所述第8通路P8的左侧端部与所述第5通路P5的下端部连通。另外,所述第8通路P8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排出开口157与所述第6通路以及第7通路P7连通。另外,所述第8通路P8通过所述前面板140的排出口143与室内连通。但是,所述第8通路P8通过所述第4空气挡板560与所述第1通路P1隔开。在所述第8通路P8中,设有所述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微波炉实施例的上部加热器组合体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上部加热器组合体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反射体的平面示意图;图10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第1加热器罩的部分示意图。
如图8所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包括加热器支架210、一对加热器220A、220B,反射体230、第1加热器罩240、第2加热器罩250和连接管道260。
所述加热器支架210是用于支撑所述加热器220A、220B的部件;所述加热器支架210大体上呈长方形框多架形状。另外,所述加热器支架210在支撑所述加热器220A、220B时,与上面板110固定并设置在多孔部111的上面。
所述加热器220A、220B可产生电热;所述加热器220A、220B产生的电热,可对所述烹饪室101内的食物进行辐射加热。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所述加热器220A、220B使用卤素加热器。由于所述卤素加热器与保护套加热器或陶瓷加热器等其他种类加热器相比,其发热量大,可以更有效地烹饪食物。下面,以图1为例,在所述加热器220A、220B中,将相对地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相邻的左侧称作第1加热器220A,将相对地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相隔更大间距的右侧称作第2加热器220B。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设置在所述上面板110时,即所述加热器支架210固定在所述上面板110时,所述加热器220A、220B处于沿壳体前后方向长长地设置的状态。所述加热器220A、220B与所述多孔部111相同,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轴向上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所述反射体230把所述加热器220A、220B的电热反射到烹饪室101;所述反射体230有一对,分别环抱加热器220A、220B外围面的凹入部231;所述凹入部231是所述反射体230的一部分具有梯形横剖面的形状,左右相隔地向上凹陷所形成。
如图9所示,在所述凹入部231上形成有多个冷却孔233;所述冷却孔233用于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220B;所述冷却孔233只形成在所述凹入部231相互隔开的面以及顶面上。具体是说,所述冷却孔233不形成在所述凹入部231的相向的面。这是为了防止对所述加热器220A、220B中的某一个,即所述第1加热器220A进行冷却后的空气,流向另一个,即所述第2加热器220B的现象。另外,所述冷却孔233按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220B的空气通路,其直径有所不同。具体是说,相对位于上游侧的所述冷却孔233直径大于下游侧的冷却孔233。这是为了让用于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220B的空气能顺其通路流动的同时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220B。
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遮蔽被所述加热器支架210支撑的第1和第2加热器220A、220B以及所述反射体230;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实际上还兼作冷却所述第1以及第2加热器220A、220B的空气流动的通路。即,在所述上面板110的顶面和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内侧之间,形成有冷却所述第1以及第2加热器220A、220B的第3通路P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具有长方形横剖面结构的六面体形状。另外,在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长度方向上的左侧面前端部和背面,分别形成有入口部241和出口部243;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入口部241是为了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220B,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第2风扇430的第2排气口434排出空气流入的入口;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出口部243是将通过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入口部241流入的空气,冷却所述加热器220A、220B后空气排出的出口;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入口部241与所述连接管道260连通。另外,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出口部243与背面板150的吸入开口155连通;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入口部241和出口部243的位置,取决于所述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相对位置,并分别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第2风扇430的第2排气口434和所述背面板150的吸入开口155相对应。
如图10所示,在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上,形成有第2空气引导件245;所述第2空气引导件245引导通过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吸入口流入的空气,使之分别向所述第1加热器220A和第2加热器220B流动。为此,所述第2空气引导件245包括从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入口部241向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内部延伸的第1引导部246,以及为了分别冷却所述第1以及第2加热器220A、220B的空气,从所述第1引导部246的一端按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2引导部247。这里,第1引导部246将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入口部241以具有同一流动剖面积的方式二等分。另外,所述第2引导部247位于所述第1和第2加热器220A、220B之间的适当位置,让流向所述第2加热器220B的空气流动剖面积大于流向所述第1加热器220A的空气流动剖面积。使通过所述加热器罩240入口部241流入的空气总是可以以均等的量,流向所述第1和第2加热器220A、220B。
另外,所述第2加热器罩250为防止所述第1和第2加热器220A、220B的热量传向配电部件。为此,所述第2加热器罩250遮蔽与所述高压变压器105相邻的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一部分。
另外,所述连接管道260用于连接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和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为此,所述连接管道2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中的第2排出部434和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的入口部241相连通。
如图8所示,在所述第1加热器罩240上,设有一对热敏器件270;所述热敏器件270在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不驱动时,用于感知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即所述加热器220A、220B的温度。从而,当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被驱动时,所述热敏器件270不再检测所述加热器220A、220B的温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微波炉实施例第2风扇组合体以及第2空气挡板,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2风扇组合体以及第2空气挡板示意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2风扇组合体中的第2风扇示意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2风扇组合体中的第2风扇横剖面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第2风扇组合体400是通过安装有第2空气挡板520而固定在壳体100上。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将所述第1通路P1和第5通路P5隔开的同时,还在安装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时起风扇支架作用。
在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上,设有一对排出口521、523。下面,从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排出口521、523中,分别将排出口521、523称为第1排出口521和第2排出口523。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第1和第2排出口521、523由所述第2空气挡板540的一部分切开形成。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第1和第2排出口521、523以相互不同的剖面积形成。即,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第2排出口523相对于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第1排出口521以更小的面积形成。
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下面称作‘第1风扇’)固定在第2风扇组合体400风扇电机410的侧面,即靠近背面板侧;所述第1风扇420包括风扇机壳421和叶片(未图示)。在所述第1风扇420的风扇机壳421后面,形成有吸气部(未图示)。所述第1风扇420的吸气部是吸入空气的部分。另外,在所述第1风扇420风扇机壳421外围面一侧,形成有排气部423;所述第1风扇420的排气部用于排出空气,具有与第1排出口521对应的面积,呈长方形形状。
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下面称作“第2风扇”)位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风扇电机410的侧面,即靠近前面板。另外,所述第2风扇430与所述第1风扇420相同,也包括风扇机壳431和叶片437;所述第2风扇430的风扇机壳421以圆筒形状形成在与所述第1风扇420风扇机壳421相同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2风扇430的叶片427设置在所述第2风扇430风扇机壳431的内部,以水平轴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12所示,在所述第2风扇431的风扇机壳431上,形成有吸气部432和第1、第2排气部433、434;所述第2风扇430的吸气部432位于所述第2风扇430的风扇机壳431的前端,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的吸气部432吸入空气。另外,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排气部433与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上的第2排出口434具有相应的面积,按长方形形状形成。另外,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2排气部434设置在与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排气部433相隔一定角度的位置的第2风扇430风扇机壳431外围面一侧。从而,所述第2风扇430可以称为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和第2排气部433、434,按相互不同的两个方向排出空气的两向风扇。
如图13所示,为了让所述第2风扇430按两向排出空气,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和第2排气部433、434要满足如下3个条件。
(1)以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即空气流动方向为准,在所述第1以及第2排气部的入口侧端部上的从所述风扇机壳内周面到所述叶片外围面之间的最短距离D1、D3,要分别大于在所述第1以及第2排气部出口侧端部上的从所述风扇机壳内周面到所述叶片外围面为止的最短距离D2、D4。
(2)以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为准,在所述第1以及第2排气部出口侧端部上的从所述风扇机壳内周面到所述叶片外围面为止的最短距离D2、D4,要分别大于在所述第2以及第1排气部的入口侧端部上的从所述风扇机壳内周面到所述叶片外围面之间的最短距离D3、D1。
(3)以所述叶片的旋转方向为准,所述第1以及第2排气部相对于所述叶片旋转中心的中心角A1、A2,要分别大于所述第1排气部入口侧端部和所述第2排气部出口侧端部之间的中心角A3或所述第1排气部出口侧端部和所述第2排气部入口侧端部之间的中心角A4。
如果把所述关系整理成不等式,则所述第2扇430的第1排气部433和第2排气部434要分别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1)D1>D2 and D3>D4
(2)D2>D3 and D4>D1
(3)A1>=A3 and A2>=A4
所述条件(1)以及(2)是通过第2风扇的第1以及第2排气部433、434排出空气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条件(3)虽然不是其充分必要条件、实际上是为了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以及第2排气部433、434排出空气所要满足的条件。
通过调节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排气部433或第2排气部434的面积,可以调节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第1排气部433或第2排气部434排出的空气量。具体是说,通过相对减小所述第2风扇的第1排气部433的面积,可以相对增加所述第2风扇430第2排气部434排出的空气量。
另外,相同地形成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以及第2排气部433、434的面积后,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第2排出口523的面积进而调节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以及第2排气部433、434排出的空气量。即,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1以及第2排气部433、434的面积相同时,如果增加所述第2空气挡板的第2排出口523面积,则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第1排气部433排出的空气量相对增加。相反,减少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第2排出口523的面积,则通过所述第2风扇430的第2排气部434排出的空气量就会增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微波炉实施例空气流动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首先,驱动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1风扇320后,室内空气通过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以及吸入格栅600的吸气孔610,空气流入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第1风扇320的吸气部;所述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1风扇320排气部,排出到所述第1通路P1,并对磁控管104进行冷却。这里,排出到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第1风扇320排气部的空气,在第1空气挡板510的作用下,不会重新流入到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第1风扇320的吸气部。另外,冷却所述磁控管104后的空气,以包括由磁控管104产生的微波的状态,通过第4通路P4,即微波引导件540,流向烹饪室101内部;流动到所述烹饪室101内部的空气,包括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油气以及水蒸气,通过第5通路P5流向第8通路。
另外,与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1风扇320同时被驱动的还有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以及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吸入孔610,流入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吸气部;流入到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第2风扇330吸气部的室内空气,通过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0的第1风扇320排气部,排出到所述第1通路P1,对高压变压器105进行冷却。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后105的空气,其大部分通过背面板150的配电腔吸入开口153流向第6通路P6;流动到所述第6通路P6的空气,冷却对流风扇760后,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排气开口157,流向所述第8通路。
另外,在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进行工作时,第2风扇组合体400也进行工作;当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被驱动时,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前面板140的吸入口141以及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吸入开口620流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吸气部。另外,由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通过排气部排出到所述第1通路,在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中,一部分也流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吸气部。吸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第1风扇420吸气部的空气,对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进行间接冷却。另外,吸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第1风扇420吸气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排气部423排出,流过所述第5通路P5后流向所述第8通路P8。这里,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排气部423排出的空气,在第2空气挡板520的作用下,不会重新流入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或第2风扇420、430吸入口内。
另外,与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驱动的同时,驱动第2风扇组合体400第2风扇430,空气通过所述前面板140吸入口141以及所述吸入格栅600的吸入开口620,被吸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吸气部432;吸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第2风扇430吸气部432的空气,其中一部分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第1排出部433排出到所述第5通路P5,流向所述第8通路P8。这里,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排气部433排向所述第5通路P5的空气,与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1风扇420排气部,排出到所述第5通路P5的空气相同,在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作用下,不会重新流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吸气部中432。
另外,吸入到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吸气部432的空气,其中一部分通过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的第2风扇430的第2排气部434流向第3通路P3,即连接管道260以及第1加热器罩240的内部。流动到所述第3通路P3的空气,对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具体是对构成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第1以及第2加热器200A、200B进行冷却。这里,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空气,在第2空气引导件245的作用下分流,分别被导流到所述第1加热器220A和第2加热器220B,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所述第1以及第2加热器220A、220B进行冷却。另外,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空气,通过所述背面板150的加热器吸入开口155,流动到第7通路P7,再流向所述第8通路P8;流动在所述第7通路P7中的空气,在第3空气挡板530的作用下与流动在所述第6通路P6的空气相互隔离。从而,在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的过程中被加热后流动在所述第7通路P7的空气,不会对所述对流电机760加热。
通过所述第4至第7通路P7流动到所述第8通路P8的空气,通过所述前面板140的排出口143排向室内。这里,位于所述第8通路P8上的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被流动在所述第8通路P8的空气冷却。当然,流向所述第8通路P8的空气中,虽然冷却所述上部加热器200后通过所述第7通路P7流入的空气是高温空气,但与之相比,通过所述第4以及第6通路P6流入的空气温度会比较低,从而流动在所述第8通路的空气,其整体上的温度会低于所述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的温度。从而,流动在所述第8通路P8的空气,可以冷却所述下部加热器780以及转盘电机790。另外,流动在所述第8通路P8的空气,在第4挡板560的作用下,不会通过形成有所述第3通路P3的所述内侧面板130右侧侧面部和所述外壳170的右侧侧面部之间的空间,重新流入到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1或第2风扇的吸气部。
另外,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处于停止状态时,如只利用微波进行烹饪或/和利用对流加热器进行烹饪时,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进行工作,而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停止工作。具体是说,即使所述上部加热器组合体200停止工作,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依然以原有方式进行驱动。但是由于第2风扇组合体400停止驱动,因此在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作用下,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不能流动到所述第5通路P5。但是,由于在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上形成有连通开口525,因此即使所述第2风扇组合体400停止工作,在所述第1风扇组合体300的第2风扇330作用下冷却所述高压变压器105后的空气中的一部分,还是可以通过所述第2空气挡板520的连通开口525流动到所述第5通路P5。
另外,利用对流加热器730进行烹饪时,在对流加热器730开启时,对流电机760进行工作。从而,对流风扇740被驱动,由所述对流加热器730发出的热量对烹饪室101的食物进行对流加热。这里,被所述对流风扇740吹送的空气,以包括所述对流加热器730电热的状态,流动到所述烹饪室101内部,在第1空气引导件750作用下被均匀地导流。具体是说,所述第1空气引导件750,将沿着所述对流风扇740的圆周方向排出的含有所述对流加热器730电热的空气,导流到所述烹饪室101的角部。从而,所述烹饪室101内部的食物,可以被所述对流加热器730更有效地得到对流加热。在所述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范围内,对于具有本行业基本知识的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其他多种变形,而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根据权利请求的范围进行解释。

Claims (5)

1.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门(820)、门闩钩(823)和门闩板(810);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烹饪室(101);所述门(820)能够有所选择地开闭所述烹饪室(101);所述门闩钩(823)至少有一个设置在所述门(820)的内表面;所述门闩板(810)固定在所述内侧面板(130)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前面板(140)的内侧面,在所述门(820)封闭所述烹饪室(101)时,所述门闩板(810)与所述门闩钩(823)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闩板(810)通过两个以上的组装部件固定在所述内侧面板(130)以及前面板(14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门(820)以其下端为中心,上端向上下转动有所选择地开闭所述烹饪室(101)。
4.一种微波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闩钩(823)、门闩板(810)和组装部件;所述门闩钩(823)设置在能对烹饪室(101)进行开闭的门(820)的内侧;所述门闩板(81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上,有所选择地与所述门闩钩(823)结合;所述组装部件以所述门闩钩(823)和所述门闩板(810)结合的方向,即炉门关闭时,以及所述门闩钩(823)与所述门闩板(810)垂直的方向,即炉门开启时,将所述门闩板(810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部件将所述门闩板(810)固定在所述壳体(100)两侧面外观的内侧面板(130)和所述壳体(100)正面外观的前面板(140)的内侧。
CN200810054359A 2008-08-29 2008-08-29 微波炉 Pending CN101660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4359A CN101660784A (zh) 2008-08-29 2008-08-29 微波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54359A CN101660784A (zh) 2008-08-29 2008-08-29 微波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0784A true CN101660784A (zh) 2010-03-03

Family

ID=41788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54359A Pending CN101660784A (zh) 2008-08-29 2008-08-29 微波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607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6972A (zh) * 2019-01-11 2021-08-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6972A (zh) * 2019-01-11 2021-08-20 Lg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
CN113286972B (zh) * 2019-01-11 2024-02-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烹饪设备
US11971176B2 (en) 2019-01-11 2024-04-30 Lg Electronics Inc. Cooking applian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8169B (zh) 烤箱
US20150241069A1 (en) Wall oven cooling system
US8950319B2 (en) Cooking appliance
KR20090021036A (ko) 이중 전기오븐의 냉각 및 배기 시스템
US8461500B2 (en) Microwave oven
CN105402788A (zh) 微波烹饪装置
WO2020029952A1 (zh) 用于感应式烹饪设备的风扇组件
JP2018179381A (ja) 加熱調理器
KR100727875B1 (ko) 오븐렌지
CN205447882U (zh) 微波烹饪装置
CN101660781A (zh) 微波炉
CN101666323A (zh) 风扇及使用该风扇的微波炉
CN101660784A (zh) 微波炉
CN101164373B (zh) 具有烹调排风管道的微波炉
CN101660778A (zh) 微波炉
CN101660783B (zh) 微波炉
EP2037184B1 (en) Convection oven
CN101660785A (zh) 微波炉
CN101660786A (zh) 微波炉
CN102913959A (zh) 微波炉
CN101660782A (zh) 微波炉
CN101660792A (zh) 微波炉
CN101660780A (zh) 微波炉
CN102878589A (zh) 微波炉
CN101660787A (zh) 一种微波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