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4501B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4501B
CN102034501B CN201010170888.5A CN201010170888A CN102034501B CN 102034501 B CN102034501 B CN 102034501B CN 201010170888 A CN201010170888 A CN 201010170888A CN 102034501 B CN102034501 B CN 1020345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layer
optical disc
correcting value
disc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08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4501A (zh
Inventor
松田孝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4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45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4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45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11B7/13927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during transducing, e.g. to correct for variation of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due to disc tilt or irregularities in the cover layer thicknes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5Methods for initialising servos, start-up sequen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维持调整结果的精度并缩短调整所花费的时间的光盘装置。根据具有N(N≥3,N为整数)个记录层的光盘的记录层的配置来决定实施调整处理的A(A≥1,A<N,A为整数)个记录层。对于不实施调整处理的剩余的B(B≥1,B<N,B=N-A,B为整数)个记录层,根据已进行调整的其他记录层的调整结果的校正值和记录层的基板厚度,计算对应于各个记录层的B个校正值。在各记录层,根据光盘中的记录层的配置决定是通过调整处理来求取校正值还是通过计算来求取校正值。记录层的配置是指记录层的基板厚度、记录层数等。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以光盘为代表的光信息记录介质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光盘装置,特别涉及对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光盘装置中,光盘的弯曲、夹紧误差(clamping error)等会导致盘片相对于激光的光轴产生倾斜(tilt),因此聚光而得的光斑(spot)会产生彗形像差(coma aberration)。
此外,作为关于倾斜调整的文献,存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的倾斜校正处理方法,该光盘装置通过对具有多个记录/再现层的光盘的各层照射激光从而能够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其权利要求1记载如下:一种光盘装置的倾斜校正处理方法,校正所述光盘的记录/再现面的相对于所述激光光轴的倾斜即倾斜量,所述光盘装置的倾斜校正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层中位于离开所述激光的照射侧距离最远的记录/再现层的规定的半径位置,在规定的范围内阶段地设定倾斜量,对于该设定的倾斜量,基于从所述光盘能够得到的规定信号的运算值,得出最佳的倾斜校正量,并且,将该得出的最佳倾斜校正量也应用于除离开所述激光的照射侧距离最远的记录/再现层以外的其他记录/再现层。
另外,作为关于倾斜调整的文献,存在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例如其权利要求7记载如下:一种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系统参数(servo parameter)设定单元,在存储单元中存储对一个记录面的被分割而得的各区域调整倾斜机构从而使得所述数据再现信号的振幅为最大的倾斜机构的调整值,并将其他记录面的调整值设定为,对已进行调整的记录面的相同区域的调整值加上规定的值、或乘以规定的计数而得到的值。
在对本发明的课题进行说明之前,首先使用图2的示意图对彗形像差进行说明。此处,在图2中,对于由于盘片倾斜而产生的慧形像差,WC∝NA3,WC∝t,其中,WC是慧形像差,NA是物镜的NA(数值孔径),t是盘片基板的厚度。如图2(a)所示,在不存在盘片的倾斜的情况下,被物镜聚光的激光能够大致无像差地聚光在盘片的记录层中。如图2(b)所示,在存在盘片倾斜的情况下,记录层上的焦点产生彗形像差。由于该彗形像差,在信息的记录或再现的动作中会导致性能恶化。因此,需要设置用于校正彗形像差的影响的倾斜校正机构,此外,还需要进行用于对盘片和装置的状态检测出适当的倾斜校正量的倾斜调整处理。
接着,使用图3对现有的倾斜调整处理顺序的例子进行说明。图3(a)表示调整的顺序。在图3(a)中,在步骤S102将像差校正机构109的倾斜校正量设定为任意的值,在步骤S103对抖动(jitter)、误差率(error rate)、再现信号振幅、摆动(Wobble)信号振幅和跟踪误差信号振幅等任一个成为指标的物理量进行测定(在图3中以抖动作为例示)。在步骤S104中,在使上述成为指标的物理量近似为倾斜校正量的函数的情况下(在图3的例子中,能够近似为二次函数),判定能否如图3(b)所示那样通过最小二乘法等以必要的精度计算出其最佳点(图3的情况下为二次函数的极值)。在不能计算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02,设定不同的倾斜校正量,反复进行指标值的测定。当在步骤S104中判定为能够计算出时,以计算出的最佳点的倾斜校正量作为最佳的倾斜校正量。
接着,在对本发明的课题进行说明之前,对球面像差进行说明。在例如作为光盘的一种的BD(Blu-ray Disc,蓝光光盘)中,由于使用高数值孔径(NA)的物镜,因此增大了球面像差对盘片基板厚度的误差的影响。
关于该球面像差,使用图6中的示意图进行说明。此处,在图6中,对于由于盘片厚度变化而产生的球面像差,WS∝NA4,WS∝Δt,其中,WS是球面像差,Δt是盘片基板厚度变化量或误差量,NA是物镜的NA(数值孔径)。在图6(a)所示,该光学系统按照激光聚光在具有基板厚度t的记录层上的焦点处的方式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在该结构的光学系统中,如图6(b)所示那样,在基板厚度变化Δt的情况下,在物镜的外侧和内侧产生像差。由于光盘的制造差异等,即使为同种类的光盘,也会导致在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上产生数μm左右的误差。因此,需要具有能够校正球面像差的结构,通过设定适当的校正量,降低球面像差的影响。此外,为了降低基板厚度的误差所产生的球面像差的影响,需要与上述倾斜调整同样地进行球面像差的调整。而且,球面像差的调整存在以下方法,即,与上述倾斜调整同样地,阶段性地并且任意次数地设定球面像差校正量,对各个校正量测定成为指标的物理量,利用最小二乘法等算出极值,由此,得到最佳的校正量。此外,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中,各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不同,因此每个记录层产生不同的球面像差。所以,需要在各记录层中实施上述调整,校正球面像差。
如上所述,就具备多个记录层的光盘而言,存在优选通过对各层实际执行调整处理来得到校正值、调整值的参数。然而,例如对每一层均进行利用最小二乘法等的调整处理,会导致处理时间的增加。特别是,在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中,该处理时间增加的问题会变得显著。
与此相对,如专利文献1和2所述那样,存在根据某层的调整值求取其他层的调整值的方法。然而,在具有3层以上的记录层的光盘中,考虑到由于记录层的层间距离扩大、记录层数增加而导致制造工序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增加等,由基板厚度变化引起的像差变动的主要原因加大。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即,仅基于某一层的调整值而进行的校正运算不能够求得其他层的合适的校正值。
如上所述,从防止处理时间增加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在更少的层对再现信号和反射光进行测定来求取调整值。另一方面,从维持调整值的精度的观点出发,优选通过在更多的层对再现信号和反射光实际进行测定来求取调整值。
此外,根据光盘的种类、标准的不同,记录层的层数、记录层与记录层的层间距离不同。此外,也存在各记录层的反射率、透过率也不同的情况。
对此,本发明人得出以下见解:在哪个记录层根据再现信号和反射光进行调整处理,在哪个记录层使用其他层的调整值进行校正运算的问题,依每个光盘而不同。例如,较多存在以下情况,即,根据再现信号和反射光进行调整处理的层与进行校正运算的层之间的距离越近,通过运算而得到的调整值的精度就越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69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90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持调整结果的精度并缩短调整所花费的时间的光盘装置。
上述的目的,例如能够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述的结构来实现。
此外,上述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案来实现。即,在本发明中,根据具有N(N≥3,N为整数)个记录层的光盘的记录层的配置来决定实施调整处理的A(A≥1,A<N,A为整数)个记录层。对于不实施调整处理的剩余的B(B≥1,B<N,B=N-A,B为整数)个记录层,根据进行调整的其他记录层的调整结果的校正值和记录层的基板厚度,计算与各个记录层对应的B个校正值。
在各记录层中,根据光盘中的记录层的配置的不同,决定是通过调整处理来求取校正值,还是通过计算来求取校正值。记录层的配置,是指记录层的基板厚度、记录层数等。
本发明通过对应于光盘的结构的记录层的选择和调整处理的省略,能够提供一种维持调整结果的精度并缩短调整所花费的时间的光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光盘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由盘片的倾斜产生的慧形像差的图。
图3(a)是表示用于校正慧形像差的调整处理的图。
图3(b)是表示倾斜校正量与抖动之间的关系的标绘(plot)图。
图4是表示光盘装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与焦点误差信号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由于盘片基板厚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球面像差的图。
图7(a)是表示用于校正球面像差的调整处理的流程图。
图7(b)是表示球面像差的校正量与抖动之间的关系的标绘图。
图8(a)是表示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动作例的图。
图8(b)是表示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动作例的图。
图9(a)是表示具有三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动作例的图。
图9(b)是表示具有三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动作例的图。
图10是表示记录再现时的校正值的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是表示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动作例的图。
图11(b)是表示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的动作例的图。
符号说明:
101    光盘
102    物镜
103    驱动单元
104    受光器
105    误差信号生成单元
106    驱动信号生成单元
107    驱动电压供给单元
108    激光器
109    像差校正机构
110    像差校正控制单元
111    控制单元
112    调整单元
113    再现单元
114    记录层数检测单元
115    距离信息取得单元
116    存储单元
117    计算单元
118    处理动作选择单元
119    记录单元
120    光学头
801    第一记录层
802    第二记录层
803    第三记录层
804    第四记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在图1中,101是具有能够从单面访问的N(N≥3,N为整数)个记录层的光盘。
102是用于将激光聚光在盘片的记录层上的物镜。
103是用于驱动物镜102的驱动单元。
104是接收从光盘反射的激光的受光器。
105是误差信号生成单元,其根据由受光器104接收的激光,生成表示盘片上的焦点与记录层的偏离的焦点误差信号。
106是生成用于驱动驱动单元102的驱动信号的驱动信号生成单元。
107是根据驱动信号向驱动单元103供给驱动电压的驱动电压供给单元。
108是激光器。
109是对盘片上的焦点的像差进行校正的像差校正机构。
110是驱动像差校正机构109进行像差校正的像差校正控制单元。
111是控制单元。例如,控制单元通过CPU等信号处理电路来实现。
112是调整单元,其通过上述像差校正控制单元110驱动上述像差校正机构109,并且对最佳的像差校正机构109的校正值进行调整。
113是根据上述受光器104所接收到的反射光,将记录于光盘101上的信息再现的再现单元。
114是根据上述误差信号或所再现的信息检测出存在于光盘101上的记录层的数量的记录层数检测单元。
115是取得记录层的距离信息的距离信息取得单元。
116是用于存储各记录层中的像差校正的校正值的存储单元。存储单元116例如由半导体存储器实现。
117是根据存储于存储单元116中的校正值计算出其他记录层的校正值的计算单元。
118是处理动作选择单元,其按照上述距离信息或上述记录层数信息,在任意的记录层中选择调整单元112和计算单元115中的任一个进行动作。
119是用于对激光器108进行调制、将期望的信息存储在盘片101中的记录单元。
在图1中,由102~104、108、109构成光学头120。光学头120还可以包括119。
图1的装置通过物镜102使从激光器108射出的激光在光盘101上聚光而产生焦点。
另外,在本光盘装置中,误差信号生成单元105、驱动信号生成单元106、驱动电压供给单元107、像差校正控制单元110、控制单元111、调整单元112、再现单元113、记录层数检测单元114、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计算单元117、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和记录单元119例如通过单独的LSI、MPU来实现。此外也可以通过其他的LSI来实现任意的单元。
像差校正机构109对由于光盘101的倾斜等导致的产生在光盘101上的激光焦点的慧形像差的影响进行校正,其配置在从激光器108到物镜102之间的激光的光路中。慧形像差校正机构109可以采用使物镜102的角度倾斜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通过液晶等对激光光束的像差分布进行校正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下以像差校正机构109采用使物镜102的角度倾斜的结构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调整单元112为例如通过上述公知例所述的动作来求取一个记录层的最佳的校正量的单元(以下,称为“调整处理”)。
在本实施例所示的例子中,调整单元112对一个记录层进行多次像差校正机构109的设定和作为指标的信号的测定,能够导出最佳的像差校正机构109的设定值。
接着,使用图4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中的光盘装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通过将光盘101插入光盘装置等来开始处理(步骤S201)。
接着,在步骤S202中,通过记录层数检测单元114进行记录层数的取得。在步骤S203中,通过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对在步骤S202中所取得的N(N≥3,N为整数)个记录层,分别取得各个记录层的距离信息。记录层的距离信息可以为相邻的记录层间的距离,也可以为从盘片表面等作为基准的位置到各记录层的距离。
记录层数检测单元114,例如根据误差信号生成单元105所生成的误差信号来取得记录层的距离信息。如图5所示,在例如按照激光焦点从具有四个记录层的盘片101的表面向里移动的方式对物镜102以大致一定的速度v进行驱动时,由误差信号生成单元105生成的焦点误差信号(也称为聚焦误差(focus error)信号)和总光量信号(也称为引入误差(pull-in error)信号)为图5所示的那样。例如,为了检测记录层,对焦点误差信号设置电压阈值Vth1和Vth2,若在信号电平以Vth2→0→Vth1的顺序变化时测定为存在一个记录层,则能够检测出存在于光盘101中的全部的记录层的数量。
另外,记录层数检测单元114的动作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例如根据图7的总光量信号等其他信号检测记录层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再现记录在光盘101中的PIC、DI等管理信息来检测盘片中所存在的记录层的数量。
此外,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例如能够通过与上述记录层数检测单元114相同的方法取得记录层的距离信息。例如设置图5的用于检测焦点误差信号记录层的电压阈值Vth1和Vth2,在Vth1的信号检测定时与Vth2的信号检测定时的正中间检测出记录层。若将第k(k为1~N的整数)个记录层被检测出的时间设定为tk,则第k个记录层与第h(k≠h,h为1~N的整数)个记录层之间的间隔表示为d(k,h)=(th-tk)×v。这样,能够知道记录层间的距离信息。
另外,可以将电压阈值Vth1和Vth2设定为盘片表面的信号电平以下,使盘片表面的检测定时为t0,使从表面到第k个记录层的距离为dk=(tk-t0)×v来进行求取。
此外,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的动作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图5的总光量信号等其他信号来检测记录层的数量,也可以通过再现记录在光盘101中的管理信息来检测记录层的基板厚度信息。此外,换句话说,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取得光盘101中的各记录层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信息。
此外,例如在记录层数和记录层的标准的配置关系由Blu-ray Disc等标准而规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取得记录层数N来决定各记录层间的标准的距离信息。
此外,也可以同时实施步骤S202和步骤S203的动作。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上述记录层数检测单元114和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的动作。
在步骤S204中,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上述记录层数信息和上述距离信息,对光盘101的N个记录层进行分类,划分为:利用调整单元112导出校正值的A(A≥1,A<N,A为整数)个记录层(以下,称为a组记录层)、和利用计算单元117导出校正值的a组记录层以外的B(B≥1,B<N,B=N-A,B为整数)个记录层(以下,称为b组记录层)。
这里,对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光盘101上的N个记录层的物理配置而将记录层分类为a组和b组的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使用记录层间的距离作为物理配置,根据规定的阈值Dth(Dth>0)来进行记录层的分类。例如在第i(i≤N,i为整数)个记录层与第j(j≤N,j≠i,j为整数)个记录层的记录层间的距离d(i,j)为Dth以下的情况下,如果在第i个记录层进行利用调整单元112的校正值的导出,则能够根据第i个记录层的校正值计算出第j个记录层的校正值。此时,也能够考虑反过来的情况,因此在第i个记录层或第j个记录层的任一个进行调整处理即可。按照这样的规则,在全部第1~N个记录层中,按照能够通过调整单元112或计算单元117来求得校正值的方式,将N个记录层分类为a组和b组。
另外,阈值Dth由光学头120的结构、光盘101所具有的记录层数N、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的设计等来决定。
此外,除了对记录层之间的距离设定阈值的方法以外,还可以与记录层的排列顺序关联地来决定学习对象的记录层。例如,假定使用相邻的m(m≤i-1,m≤N-i,m为整数)个以内的任一个记录层的利用调整单元112导出的校正值能够计算出校正值(其它层的校正值),如果在第i个记录层实施调整处理,则在从第i-m个到第i+m个记录层中,能够根据第i个记录层的校正值和与第i个记录层之间的距离来决定校正值。
按照上述的规则,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阈值Dth等光盘的结构,选择少于N个的记录层作为实施调整处理的a组记录层。而且,根据光盘的结构,在所选择的层中会包含并非最里侧的第C层(1<C≤N,C为整数)。本光盘装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与对全部N层均通过调整单元112来导出校正值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用于调整的时间。此外,本光盘装置通过在最里侧的层以外的层也利用调整单元112进行校正值的导出,能够维持调整的精度。
这样,按照上述的规则,当按照实施调整的记录层的数量成为最少(a组的记录层的数量A成为最小)的方式选择记录层时,调整时间的缩短效率得到提高。
作为例子,考虑图8所示下述情况:具有第一记录层801、第二记录层802、第三记录层803、和第四记录层804共计四个记录层的光盘,其分别相邻的记录层以10μm的间隔进行配置。例如,若此时能够计算出校正值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Dth为15μm,则由于记录层间隔为10μm,所以能够利用相邻的记录层的校正值算出校正值。此时,在与利用计算单元117进行校正值的导出的b组的记录层(不进行调整处理的记录层)相邻的记录层中的至少一个,必须实施调整处理,即,如果按照与b组的记录层相邻的记录层中的至少一个必须为a组的记录层的方式进行分类,则能够对全部的记录层求取校正值。这样,例如通过根据与a组的记录层间的距离Dth来选择b组,能够较高地维持由计算单元117导出的校正值的精度。
在按照适用于上述条件、并且调整次数变为最少的方式进行分类时,能够考虑图8(b)的表中所示的从模式1到模式4的四种情况。根据该任一个模式,在a组的记录层中,利用调整单元112导出校正值;在b组的记录层中,使用通过调整处理导出的相邻的a组的记录层的校正值,利用计算单元117导出校正值,由此能够对全部记录层决定校正值。在图8(b)中,计算处理的关联性是,基于箭头根部的校正值计算出箭头尖端的校正值。
另外,根据上述的例子,对具有四个模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光盘装置也可以选择下述模式,即,在进行调整的层中包含最先引入聚焦伺服的层。通过该处理,能够进一步缩短调整时间。即,在利用调整单元112进行校正值导出的层中不包含最先引入聚焦伺服的层的情况下,为了实施调整,需要进行向其他记录层的焦点移动(focusjump:焦点跳跃),由于实施焦点跳跃的总数加大,因此存在调整时间增大的可能性,而通过选择包含最先引入聚焦伺服的层的模式,则能够抑制调整时间的增加。作为最先引入聚焦伺服的层,例如上述第一记录层801。
此外,也可以选择下述模式,即,在进行调整的层中包含记录有管理信息的层。通过该处理,能够进一步缩短调整时间。即,在利用调整单元112进行校正值导出的层中不包含记录有管理信息的层的情况下,为了再现管理信息也需要向记录有管理信息的层进行焦点跳跃。因此,焦点跳跃的总数可能会增大、且存在调整时间增大的可能性。通过选择包含最先记录有管理信息的层,能够抑制调整时间的增加。这里,管理信息是指例如现有的光盘中的称为BCA、DI的信息。
此外,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也可以具有存储器(未图示)来作为光盘介质的信息的管理单元。而且,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也可以将所装入的光盘的种类与利用调整单元112进行校正值导出的层的层编号对应起来,预先进行存储。这里,光盘的信息是指表示光盘的制造商、光盘的型号、批次的编号等。
这里,回到图4。在步骤S205中,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选择N个记录层中的一个记录层。记录层的选择顺序例如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即,在对N个记录层分别标记1~N的编号加以区分、并且使得从物镜一侧来看记录层从里侧起以编号顺序排列时,按照1~N的编号顺序进行选择。此外,在1~N的记录层中,也可以首先仅优先选择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所分类的a组的记录层。
在步骤S206中,对于所选择的记录层,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该记录层是上述a组的记录层还是b组的记录层来分支进行处理。
在步骤S206中,在为a组的记录层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207,驱动单元103将焦点位置移动到对象记录层。在步骤S208中,利用调整单元112对记录层中的最佳的像差校正设定值进行调整。这里,在将焦点位置移动到对象记录层时,可以将利用计算单元117进行计算而求得的校正值设定为临时的校正值,也可以使用预先决定好的初始值。
另一方面,在为b组的记录层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209,计算单元117通过计算导出所选择的记录层的最佳的像差校正值。
接着,对由计算单元117进行的校正值的计算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在根据第i(i≤N,i为整数)个记录层的已完成调整的校正值θi计算第j(j≤N,|i-j|=1,j为整数)个记录层的调整结果θj时,通过乘以由光学系统的倍率和记录层间的距离d(i,j)决定的系数k(i,j)来进行换算(θj=k(i,j)×θi)。然而,计算单元117进行的校正值的计算,受到以下两个精度的影响:用于求取作为基础的调整值(例如θi)的调整单元112的调整精度、和用于求取距离信息(例如d(i,j))的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的取得精度,因此,其计算精度低于利用调整单元112求取校正值的精度。
在计算单元117中,需要所选择的记录层以外的其他记录层的像差校正调整值。在步骤S209的处理阶段,在计算所需的其他记录层的调整尚未实施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实施计算。此外,在步骤S205的决定对象记录层的阶段,对于不能算出校正值的记录层,也可以按照不选择的方式进行处理。
接着,在步骤S210中,将通过步骤S208或步骤S209求取的对象记录层的校正值存储在存储单元116。此时,以能够将校正值与记录层对应起来的方式进行存储。例如,可以使记录层编号1~N与校正值关联,也可以预先规定记录1~N的记录层的校正值的存储区域的地址等。此外,也可以将校正值的导出是由调整单元112实施还是由计算单元117来实施这一信息与校正值对应起来,存储在存储单元116。
接着,在步骤S211中,光盘装置例如通过控制单元110的控制,取得表示光盘101中的N个记录层是否已经全部得到校正值这一信息。在步骤S211中,在校正值的导出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前进至步骤S212,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存在校正值未被导出的记录层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5,选择校正值未被导出的记录层中一个,进行反复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对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记录层数N和N个记录层的物理配置信息这两者来选择动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可以在记录层的标准配置按记录层数依照Blu-ray Disc等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取得记录层数N并选择动作,也可以仅取得记录层数N而与基板厚度无关地仅根据记录层的排列顺序来选择动作。
此外,如图2所示那样,慧形像差与盘片的基板厚度成比例地增大。因此,从盘片的激光器照射面来看,在存在于更里侧的记录层中,球面慧形像差对于盘片倾斜的影响较大。因此,当实施调整处理时,相对像差校正机构109的校正值的变动的指标值的变动量,越是位于里侧的记录层就越大。考虑这一点,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可以按照在更里侧的记录层优先进行调整处理的方式来选择记录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为例,但是记录层数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具有三个记录层的光盘中,当与图8同样地以令Dth=15、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为10μm的情况进行举例时,选择单元118所进行的记录层的分类具有图9所示的模式。如果在优先调整处理的实施次数的前提下进行决定,则选择模式2。在存在于最端部的记录层实施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模式1。例如,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进行该模式1和模式2的选择。此外,例如也可以根据基于从主机装置(未图示)输入的用户的操作的信号来进行选择。这里,在图9(b)中,计算处理的关联性是,基于箭头根部的校正值计算出箭头尖端的校正值。
此外,在本实施中,表示了对全部的记录层进行一次校正值的导出的例子,但是进行调整或计算的定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考虑以下的方法:对实施调整处理的a组的记录层预先求取校正值;对b组的记录层,在需要将焦点移动到该记录层时,进行逐步计算处理。
此外,也可以将导出的校正量的一部分或全部记录于光盘101中。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光盘装置的慧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应用于球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而不是慧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以下,对球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进行说明。
不过,在球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中,图1中的像差校正机构109对产生在光盘101上的焦点的球面像差进行校正。此外,像差校正机构109配置于从激光器108到物镜102之间的激光光路中。像差校正机构109的结构可以为通过驱动配置于激光光路中的透镜位置来校正像差的结构,也可以为通过利用液晶等使激光光束中的相位分布变化来校正像差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下对通过驱动透镜位置来校正像差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在球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中,该处理的大致的流程与慧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同样地由图4的流程图表示。但是,步骤S208中的调整处理、步骤S209中的计算处理的详细过程不同。
在步骤S208中,调整单元112通过一边在各记录层中使像差校正机构109的设定变化一边对成为指标的信号反复进行测定,导出使球面像差的影响变得最小的像差校正机构109的设定。
此处,使用图7的流程图和标绘图,对球面像素的调整处理进行说明。
在图7(a)中,首先,在步骤S301开始调整处理。接着,在步骤S302中,像差校正控制单元110将球面像差校正机构109的球面校正量设定为任意的值。接着,在步骤S303中,调整单元112和再现单元113对抖动、误差率、再现信号振幅、Wobble信号振幅和跟踪误差信号振幅等任一个成为指标的物理量进行测定(在图7中以抖动为例进行说明)。在步骤S304中,在使上述成为指标的物理量近似为球面像差校正量的函数的情况下(在图7的例子中,能够近似为二次函数),调整单元112如图7(b)所示那样,对能否通过最小二乘法等以必要的精度计算出其最佳点(图7的情况下为二次函数的极值)进行判定。在步骤S304中,在不能计算出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302,设定不同的倾斜校正量,反复进行指标值的测定。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04中判定为能够计算出时,以计算出的极值作为最佳的像差校正量。
另外,在为了实施调整处理而将焦点位置移动到对象记录层时,光盘装置可以将利用计算单元117进行计算而求得的校正值设定为临时的校正值,也可以使用预先决定好的初始值。
此外,在步骤S209中,通过计算导出由计算单元117选择的记录层的最佳的像差校正值。
这里,使用图6对本实施例的计算单元117的校正值的计算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如图6中“Ws∝Δt”所示,在各记录层中产生的球面像差量与盘片的基板厚度的变化量成比例。因此,在本实施中,如果知道盘片的基板厚度,则计算单元117也能够根据一个记录层的校正量与基板厚度关联地算出其他记录层的球面像差校正量。例如,当在第i个记录层实施调整处理、并且作为调整结果求得像差校正机构109的校正值(像差校正用透镜的位置)Xi时,位于离开第i个记录层距离为d(i,j)的第j个记录层的最佳的球面像差校正量Xj,能够通过Xj=Xi+has×d(i,j)来计算。另外,这里,系数has为由光盘装置的光学系统、光盘的材质等决定的系数。计算单元117进行的校正值的计算受到以下两个精度的影响:用于求取作为基础的调整值(例如Xi)的调整单元112的调整精度、和用于求取距离信息(例如d(i,j))的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的取得精度,因此,其计算精度低于利用调整单元112求取校正值的精度。
[实施例2]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本光盘装置的慧形像差或球面像差的校正值取得处理进行了说明。
接着,对本光盘装置的其他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在由于记录或再现请求等而需要对具有N个记录层的光盘101进行向不同的记录层的焦点控制的情况下,说明在实施向该记录层的信息的记录或再现之前进行的校正值的设定动作例。
其中,在该设定动作例的说明中,图1中的像差校正机构109可以是对慧形像差进行校正的校正机构,也可以是对球面像差进行校正的校正机构。
以下,使用图10所示的流程图,对记录再现时的校正值的设定处理进行说明。
在由于记录或再现而需要向不同的记录层的焦点控制时,通过步骤S401开始处理。
在步骤S402中,例如控制单元111对在成为焦点控制的对象的记录层中校正值是否已被决定进行确认。
在步骤S402中,在校正值已被决定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11移至步骤S403,从存储单元116读出设定值的信息。然后,在步骤S408中,控制单元111经由像差校正控制单元110对像差校正机构109设定校正值,并且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2中,在校正值未被决定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404,通过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对能否计算出对象记录层的校正值进行判定。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光盘101上的N个记录层的物理配置和保存于存储单元116中的其他记录层的校正值,选择用于导出对象记录层的校正值的处理。
以下,对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的动作例进行说明。例如对光盘101上的N个记录层标记第1~N的编号。此时,从物镜102一侧来看,各记录层从光盘101的里侧开始从第1起按照编号顺序配置。此时,使用记录层之间的距离作为物理配置,设定规定的阈值Dth(Dth>0)。在令成为对象的记录层为第i(i>0,i≤N,i为整数)个记录层时,当在存在于离开第i个记录层距离Dth内的其他记录层的任一个进行了利用调整单元112的校正值的导出时,在第i个记录层能够利用计算处理117导出校正值。另一方面,当在所有存在于离开第i个记录层距离Dth内的其他记录层,校正值未被决定或校正值通过计算处理117导出时,则在第i个记录层不能够计算出校正值,需要利用调整单元112进行校正值的导出。
作为该处理的一个例子,对光盘101为图11(a)所示的盘片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1的光盘101具有四个记录层以记录层之间为10μm进行配置的结构。此外,在本例的处理中,令阈值Dth为15μm。在这样的盘片中,焦点控制移动到第三记录层时的例子如图11(b)的表所示。在图11(b)的表中,“未实施”表示该记录层的像差校正值没有被导出,“调整完成”表示已利用调整单元112导出校正值,“计算完成”表示已利用计算单元117导出校正值。
如图11(b)中的模式A、B所示那样,在离开第三记录层15μm以内的10μm的第二记录层和第四记录层为“计算完成”或“未实施”的状态,并且第三记录层为“未实施”的状态的情况下,光盘装置在进行向第三记录层的焦点移动时,利用调整单元112来决定校正值(表中,“向第三记录层移动时的动作”一栏里,标记为“调整”)。
另一方面,如表的模式C、D所示那样,在离开第三记录层15μm以内的10μm的第二记录层和第四记录层中存在一个状态为“调整完成”的记录层,并且第三记录层为“未实施”的状态的情况下,光盘装置能够利用计算单元117来计算出第三记录层的校正值(表中,“向第三记录层移动时的动作”一栏里,标记为“计算”)。这里,在图11(b)中,计算处理的关联性是,基于箭头根部的校正值计算出箭头尖端的校正值。
另外,记录层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取得。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省略其说明。此外,可以将该距离信息保存在设置于存储单元116或距离信息取得单元115内的专用的缓存(buffer)等中,在每次需要记录层移动时读出。另外,阈值Dth由光学头120的结构、光盘101所具有的记录层数N、光盘装置的伺服控制的设计等决定,并不限定于例示中的数值。
此外,在步骤S404中,在不能通过计算单元117的运算计算出校正值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405。在步骤S405中,利用调整单元112实施像差校正值的调整,导出校正值。调整单元112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
另一方面,在能够计算出的情况下,移至S406,利用计算单元117进行像差校正值的计算。计算单元117的动作与实施例1相同。
在步骤S407中,将在步骤S405或步骤S406中导出的像差校正值存储在存储单元116中。
在步骤S408中,对像差校正机构109设定校正值,过程结束(步骤S409)。
在本实施例中,对处理动作选择单元118根据N个记录层的物理配置的信息来选择动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例如在记录层的标准配置根据记录层数依照Blu-ray Disc等标准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记录层数N并选择动作,也可以仅取得记录层数N而与基板厚度无关地仅根据记录层的排列顺序来选择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中以具有四个记录层的光盘进行了举例,但是记录层数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为3层的光盘,也可以为5层以上的光盘。
此外,导出的校正量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记录在光盘101中。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是为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的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置换为其它的实施例的结构,并且也能够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中加上其它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它的结构。
另外,上述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由硬件构成,也可以采用通过处理器执行程序而实现的结构。另外,控制线和信息线表示了认为在说明上所必要的部分,并不一定表示了产品上全部的控制线和信息线。也可以认为实际上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

Claims (12)

1.一种光盘装置,对具有从第一层到第N层的N个记录层的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部,其发出激光;
受光部,其接受来自所述光盘的被反射的激光;
校正部,其对所述光盘的倾斜或所述激光的像差进行校正;
调整部,其根据从作为对象的记录层得到的反射光,取得该记录层的所述校正部的校正量;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光盘的层结构;和
选择部,其按照所述光盘的层结构选择A个记录层,
所述调整部,取得由所述选择部选择的A个记录层的所述校正量,其中,N≥3,N为整数,A<N,A为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选择包含第C层的A个记录层,其中,1<C<N,C为整数,A<N,A为整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计算部,其根据其他记录层的校正量求取对象记录层的该校正量,
所述计算部,根据所述A个记录层的校正量中一个以上的校正量和记录层位置信息,计算对应于所述调整部不取得校正量的B个记录层的B个校正量,其中,B=N-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按照在离开所述调整部不取得校正量的B个记录层距离D的范围内存在实施调整的A个记录层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方式,进行记录层的选择,其中,B=N-A,D>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按照与所述调整部不取得校正量的B个记录层相邻地存在的记录层中的至少任一个为实施调整的A个记录层中的任一个的方式,进行选择,其中,B=N-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按照N个记录层中存在于最接近物镜的一侧和最远离物镜的一侧的两个记录层包含在实施调整的A个记录层中的方式,进行选择。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按照A的数量成为最少的方式来选择记录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的层结构是所述光盘具有的记录层的数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的层结构是所述光盘具有的记录层的在所述光盘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镜,其与所述光盘相对地配置;
驱动部,其将所述物镜在聚焦方向上驱动;和
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其根据由所述受光部接受到的激光,生成表示激光的聚焦位置和记录层的在聚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聚焦误差信号,
所述检测部,根据在通过所述驱动部将物镜在聚焦方向上驱动时的所述聚焦误差信号,检测所述光盘的层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根据从光盘上再现的管理信号检测记录层数。
12.一种光盘装置,对具有从第一层到第N层的N个记录层的光盘进行记录或再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部,其发出激光;
受光部,其接受来自所述光盘的被反射的激光;
校正部,其对所述光盘的倾斜或所述激光的像差进行校正;和
调整部,其根据从某记录层得到的反射光,取得该记录层的所述校正部的校正量,
在被装入的光盘具有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情况下,
所述校正部,使第n层的校正量为由所述调整部取得的校正量,
在第n+1层与所述第n层的距离大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n+1层的校正量为由所述调整部取得的校正量,在所述第n+1层与所述第n层的距离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第n+1层的校正量为根据所述第n层的校正量取得的校正量,其中,N≥3,N为整数,n≤N-1,n为整数。
CN201010170888.5A 2009-09-30 2010-04-28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4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5854 2009-09-30
JP2009225854A JP2011076659A (ja) 2009-09-30 2009-09-30 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4501A CN102034501A (zh) 2011-04-27
CN102034501B true CN102034501B (zh) 2013-01-23

Family

ID=4378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088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4501B (zh) 2009-09-30 2010-04-28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74940B2 (zh)
JP (1) JP2011076659A (zh)
CN (1) CN102034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6659A (ja) *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2971790A (zh) * 2011-05-10 2013-03-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EP3872810A1 (en) * 2013-07-16 2021-09-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Reproducing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389A (zh) * 1999-12-21 2001-08-22 日本先锋公司 用于设置伺服调节值并在使用伺服调节值的伺服控制之下再现信息和记录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03030838A (ja) * 2001-07-16 2003-01-31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記録条件設定方法
CN101313358A (zh) * 2005-11-22 2008-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及光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9087A (ja) 1990-07-02 1992-03-04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Dc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駆動制御回路
JPH10269611A (ja) * 1997-03-27 1998-10-09 Pioneer Electron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層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H113550A (ja) * 1997-06-12 1999-01-06 Nikon Corp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2002163830A (ja) * 2000-11-24 2002-06-07 Toshiba Corp 光学的収差を利用した光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厚みムラのある透明層で保護された記録層を持つ情報媒体
JP4069087B2 (ja) * 2004-02-17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チルト補正処理方法
JP2005327425A (ja) * 2004-05-17 2005-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における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JP4696734B2 (ja) * 2005-07-06 2011-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再生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再生方法
JP2008052824A (ja) * 2006-08-24 2008-03-06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2008090911A (ja) 2006-09-29 2008-04-17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008243338A (ja) 2007-03-29 2008-10-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チルト制御方法と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076659A (ja) *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9389A (zh) * 1999-12-21 2001-08-22 日本先锋公司 用于设置伺服调节值并在使用伺服调节值的伺服控制之下再现信息和记录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03030838A (ja) * 2001-07-16 2003-01-31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記録条件設定方法
CN101313358A (zh) * 2005-11-22 2008-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及光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4501A (zh) 2011-04-27
JP2011076659A (ja) 2011-04-14
US20110075528A1 (en) 2011-03-31
US8174940B2 (en) 2012-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31759B2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
EP1357548A2 (en) Optical disc drive, method of moving beam spot and computer-executable program therefor
EP1318507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optical information
CN100365715C (zh) 光盘装置和球面像差校正控制装置
JP422450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2034501B (zh) 光盘装置
JP5323092B2 (ja) 光情報処理方法及び光情報処理装置
EP1661128B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JP3989889B2 (ja) 収差調整装置、光ピックアップ、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WO2006001327A1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集積回路
KR20080076078A (ko) 광정보저장매체 재생/기록 장치의 포커스 제어 방법 및 그장치
CN101685646B (zh) 光盘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US20100315912A1 (en) Optical disc device
US80815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iding spherical aberration compensation value
JP200720041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調整方法と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192310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
US8437233B2 (en)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US7957242B2 (en) Servo parameter detection method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70263520A1 (e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KR100948145B1 (ko) 포커스 서보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광 디스크드라이브
JP2012094225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587816C (zh) 一种补偿光驱像散差的方法与装置
JP4946838B2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200912332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243502A (zh) 光学头和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