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1790A -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1790A
CN102971790A CN201280001821.6A CN201280001821A CN102971790A CN 102971790 A CN102971790 A CN 102971790A CN 201280001821 A CN201280001821 A CN 201280001821A CN 102971790 A CN102971790 A CN 102971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cord
recording layer
recording
ligh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18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畝健司
山元猛晴
近藤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71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17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1/00Head 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1/02Driving or moving of heads
    • G11B21/10Track finding or alig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Provisions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track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i.e. track following
    • G11B21/106Track finding or alig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Provisions for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track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i.e. track following on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tilt, skew, warp or inclination of the disc, i.e. maintain the optical axis at right angles to the disc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光学头(10)对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对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初次记录部(20)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层位置检测部(21)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的层位置信息,基于读取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检索部(22)基于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照射汇聚的光束对信息载体记录或再生信息的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记录包括映像或语音等的各种信息的光记录介质,称为CD、DVD或BD(蓝光光盘)的光盘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这种光盘的光盘装置通过向光盘照射光束记录或再生信息。为此,在各记录层存在地址信息,通过读取地址信息将光束的聚焦点控制在任意的位置。另外,针对更高密度化的需求,提出了具有用于记录或再生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将用于控制光束的焦点位置的伺服层与多层记录层分离的光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对于这种光盘,使伺服用光束聚光到伺服层,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到记录或再生信息的目的记录层。两束光束各自分别被控制成与光盘的记录面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聚焦方向),利用基于来自伺服层的反射光量生成的一个轨道位置误差信号(以下称为TE信号),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以下称为跟踪方向)同时对两束光束进行控制。据此,不必设置多层伺服层也能够对光盘的多层记录层中的任意记录层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
在伺服层和记录层分离的光盘中,用于获得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层位置的地址信息只配置在伺服层。为此,使伺服用光束聚光到伺服层,利用伺服用光束的反射光量即可取得地址信息。
由于地址信息只被限定于伺服层,因此可以取得跟踪方向的位置信息。然而,却无法取得独立于伺服用光束的焦点,聚光到任意的记录层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的位置信息。为此,以往的光盘装置难以稳定且高速地进行对不同记录层的检索动作。
专利文献1:专利公报第3110532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并高速地从现在的记录层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的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信息装置,对具有记录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和用于伺服控制的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信息载体记录或再生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对所述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聚光照射部;利用由所述聚光照射部聚光照射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的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利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述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所述指定的记录层是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的层位置检测部;基于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层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的移动部。
根据该结构,聚光照射部对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并对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利用由聚光照射部聚光照射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层位置检测部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由层位置信息记录部所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基于读取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移动部基于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对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记录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基于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因此,可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并高速地从现在的记录层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进行初次记录动作的光盘的伺服层及多层记录层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检索时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A)是光盘没有相对倾斜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和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B)是光盘存在相对倾斜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和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用于记录层位置信息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移动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图8(A)是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到伺服层时从TE检测部输出的信号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B)是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到记录层时从TE检测部输出的信号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记录再生用光束向其它记录层移动时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1是由FE检测部检测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记录再生用光束向其它记录层移动时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3是光盘的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以下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第1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图3、图4(A)及图4(B),对本第1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2是进行初次记录动作的光盘的伺服层及多层记录层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检索时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A)是光盘没有相对倾斜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和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B)是光盘存在相对倾斜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和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100具备光学头10、初次记录部2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及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
图1中,光盘装置100相当于光信息装置的一个例子,光学头10相当于聚光照射部的一个例子,初次记录部20相当于层位置信息记录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检测部21相当于层位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检索部22相当于移动部的一个例子,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相当于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相当于机械误差量保存部的一个例子。
光盘1具有记录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和用于伺服控制的至少一层伺服层。如图2所示,例如,光盘1具备第1至第5记录层1a至1e和伺服层1s。另外,在图2中,光盘1具有5层记录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具有2层记录层、3层记录层、4层记录层或6层以上的记录层,只要具有多层记录层即可。另外,在图2中,光盘1只具有1层伺服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具有2层以上的伺服层,只要具有至少一层伺服层即可。
光学头10对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对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光学头10对光盘1的任意记录层及任意的半径位置以任意的功率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光学头10基于来自光盘1的反射光量,将光量信号发送至层位置检测部21。
光学头10包括:射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记录再生用光源;射出伺服用光束的伺服用光源;将记录再生用光源射出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变换成大致平行光的第1准直透镜;将伺服用光源射出的伺服用光束变换成大致平行光的第2准直透镜;使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于多层记录层的其中之一、并使伺服用光束聚光于至少1层伺服层的物镜;使被第1准直透镜变换成大致平行光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与被第2准直透镜变换成大致平行光的伺服用光束的光轴一致,将记录再生用光束及伺服用光束引导至物镜的分束器;让物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记录层移动的物镜致动器;以及让第2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使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向伺服层移动的准直透镜致动器。
另外,作为光学头10,例如,可以使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317180号所公开的记录再生装置。
初次记录部20利用由光学头10聚光照射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自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
例如,第1至第5记录层1a至1e的各层的层位置信息可以是彼此连续的数字“0”、“1”、“2”、“3”,“4”。或者,第1至第5记录层1a至1e的各层的层位置信息可以是彼此连续的数字“4”、“3”,“2”,“1”、“0”。或者,层位置信息也可以不是彼此连续的数字。例如,第1至第5记录层1a至1e的各层的层位置信息可以是彼此完全不同的固有号码。
层位置检测部21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由初次记录部20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基于读取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层位置检测部21基于来自光学头10的光量信号,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于光盘1的哪层记录层,并将层位置信息发送至检索部22。
检索部22基于由层位置检测部21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检索部22基于来自层位置检测部21的层位置信息,将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目的地记录层进行检索(寻找)的驱动信号发送至光学头10。光学头10基于来自检索部22的驱动信号,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置移动。
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初次记录部20基于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检测出的误差,决定用于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
例如,初次记录部20通过根据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检测出的误差来改变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量,从而使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变化。如果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量增加,则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增大,如果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量减少,则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也减小。初次记录部20通过让记录包含同一内容的层位置信息的信息的记录次数变化,能使记录量变化。
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保存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沿半径方向移动时产生的机械误差量。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基于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保存的误差量,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保存使光学头10沿跟踪方向移动时产生的机械误差量(机械误差量),并向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发送。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基于来自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的机械误差量,将半径位置误差量向初次记录部20发送。即,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从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读取机械误差量,将读取的机械误差量作为半径位置误差量向初次记录部20发送。初次记录部20在光盘1初次被光盘装置启动时,让光学头10的焦点位置及功率变化,对光盘1的各记录层相当于来自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的半径位置误差量以上的半径位置量的记录区域,记录包含层位置信息的信息。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包含层位置信息的信息记录于光盘的记录层的动作称为“初次记录动作”。
初次记录部20,在要记录的数据中包含层位置信息,实施包含层位置信息的数据的初次记录动作。被记录的数据保存在光盘1中。因此,初次记录动作对一个光盘1不需要进行多次。光盘装置100在启动光盘1时,读取记录于光盘1的控制数据,确认初次记录动作是否已实施。之后,只要初次记录动作还没有实施,初次记录部20就实施初次记录动作,并将初次记录动作实施完毕的信息写入光盘1的控制数据。由此,可以对一个光盘1仅实施一次初次记录动作。
在光盘1具有一层伺服层的情况下,刻在伺服层的轨道的螺旋方向是一定的。因此,各记录层中所有的记录前头位置或者在最内周或者在最外周。另外,如果初次记录动作所记录的数据的跟踪方向的幅度狭窄,当由检索部22检索时,记录再生用光束在记录区域的定位变得困难。为此,记录包含层位置信息在内的数据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必需超过跟踪方向的检索动作时产生的机械误差。由于各记录层的机械误差不变化,因此,在所有的记录层中,初次记录动作所记录的跟踪方向的幅度是相同的。具体来说,例如,如图2所示,初次记录部20在伺服层以外的全部记录层中,在用虚线围成的最内周侧的记录开始位置,以由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基于机械误差量保存部31保存的半径方向的机械误差检测出的幅度来记录层位置信息。
另外,如图2所示,初次记录部20预先在各记录层的相同半径位置记录层位置信息。检索部22在由初次记录部20记录的层位置信息的半径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进行检索的目的在于检索后进行的记录动作或再生动作。当进行再生动作时,通过读取用户数据和被记录的位置信息使向目的地位置的检索成为可能。另外,当进行记录动作时,由于通过初次记录动作在各记录层的记录前头位置已记录了包括位置信息在内的数据,因此通过读取位置信息使向紧接目的地位置之前的检索成为可能。进一步,在指定的半径位置,通过初次记录部20实施的初次记录动作在所有的记录层记录了包括层位置信息在内的数据。因此,在检索部22执行从现在的记录层向任意的目标记录层的检索动作时,光学头10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读取被记录的层位置信息,从而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能够稳定且高速地移动到目的地记录层。
更详细地,利用图3说明检索动作的一个例子。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第1记录层1a的外周位置向第4记录层1d的中周位置移动时,首先,检索部22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沿跟踪方向向第1记录层1a的记录有层位置信息的半径位置移动。此时,记录有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具有将在跟踪方向的机械误差考虑在内的幅度。因此,检索部22能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且高速地到达。
其次,层位置检测部21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现在的记录层中由初次记录部20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基于读取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处的现在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
接着,检索部22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沿聚焦方向从第1记录层1a向第4记录层1d移动。此时,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沿实施了初次记录动作的半径位置移动。因此,层位置检测部21总是能够取得现在的层位置信息,从而能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且高速地到达目标位置。
最后,检索部22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第4记录层1d中由初次记录部20记录了层位置信息的半径位置开始沿跟踪方向向目的地的中周位置移动。
这样,通过在未记录状态下无法取得层位置信息的光盘1的各记录层的记录前头位置记录层位置信息,能稳定且高速地实现检索动作。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层位置检测部21通过读取控制数据来检测是否实施了初次记录动作,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层位置检测部21实际上也可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记录有层位置信息的区域移动,根据检测的再生信号的变化,来判定层位置信息是否已记录。并且,在判定层位置信息是否已记录时,即可以根据所有的记录层的检测结果来判定,也可以根据多层记录层中的某一层记录层的检测结果来判定。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初次记录部20是在光盘1由光盘装置100初次启动时将层位置信息记录到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初次记录部20也可以在光盘1出厂时将层位置信息记录到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或者,初次记录部20在光盘1由光盘装置100初次记录用户数据时,将层位置信息记录到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也可以。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初次记录部20是将层位置信息一次汇总地记录到所有的记录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当记录层被逐层顺序使用时,初次记录部20,也可以只对进行初次记录的记录层实施初次记录动作。即,初次记录部20,在光盘1的多层记录层的其中一层记录层初次记录用户数据时,也可以在该其中一层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初次记录部20是基于机械误差来决定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初次记录部20也可以根据光盘1的偏芯量或各记录层的偏芯量的差,来决定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此时,光盘装置具备预先存储光盘1的偏芯量或各记录层的偏芯量的差的存储部。然后,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从存储部读取光盘1的偏芯量或各记录层的偏芯量的差,初次记录部20根据由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读取的光盘1的偏芯量或各记录层的偏芯量的差,决定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
或者,初次记录部20也可以根据光学头10的透镜或光盘1的倾斜所产生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位置偏离,决定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图4(A)是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不垂直于光盘的表面时伺服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及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示意图,图4(B)是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垂直于光盘的表面时伺服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及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
光学头10的透镜或者光盘1不倾斜时,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垂直于光盘的表面。另一方面,光学头10的透镜或者光盘1倾斜时,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不再垂直于光盘的表面。另外,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伺服用光束的光轴一致。
在此,利用图4(A)及图4(B)详细说明因倾斜产生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置的偏离。如图4(A)所示,相对于光盘1,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在伺服层1s,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第3记录层1c。此时,由于光学头10的透镜或者光盘1不倾斜,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和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存在于相同的半径位置。然而,如图4(B)所示,当光学头10的透镜或者光盘1倾斜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和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存在于不同的位置半径。由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跟踪方向的位置是利用聚光于伺服层1s的伺服用光束的焦点来控制,因此,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跟踪方向的位置偏离成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跟踪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于是,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可以检测由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与光盘的相对倾斜而产生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图5所示的光盘装置101具备光学头10、初次记录部2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及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32。在图5中,对与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100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32,在伺服用光束的焦点被控制在位于伺服层1s的指定的轨道的状态下,保存因平行于伺服用光束的光轴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与光盘1的相对倾斜而产生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的误差量。
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根据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32所保存的误差量,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这样,可以考虑因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与光盘1的相对倾斜而产生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的误差量,来记录层位置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伺服用光束的光轴是一致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伺服用光束的光轴相互平行也可以。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检测所有的记录层都共同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在所有的记录层都相同,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30也可以针对每层记录层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也可以针对各记录层而不同。
另外,在本第1实施例中,初次记录部20在初次记录动作时只在各记录层的记录前头位置记录层位置信息,但为了实现更高速的检索,也可以在各记录层的多个半径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初次记录部20在用户数据被记录前,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将包括层位置信息的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记录开始位置。但是,层位置信息被记录的位置并不只限于记录开始位置。初次记录部20也可以在用户数据被记录前,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将包括层位置信息的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例如,层位置信息被记录的位置可以在光盘1的内周区域,也可以在光盘1的外周区域,还可以在光盘1中用户数据记录区域内的指定位置。
另外,层位置信息被记录的位置不限于各记录层的一处,也可以记录在各记录层的多个位置。
(第2实施例)
参照图6、图7、图8(A)、图8(B)以及图9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光盘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用于记录层位置信息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移动的光盘装置结构的方框图。图8(A)是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到伺服层时从TE检测部42输出的信号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8(B)是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到记录层时从TE检测部42输出的信号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9是记录再生用光束向其它记录层移动时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图6和图7中,光盘装置102相当于光信息装置的一个例子,光学头10相当于聚光照射部的一个例子,初次记录部20相当于层位置信息记录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检测部21相当于层位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检索部22相当于移动部的一个例子,初次记录判定部40相当于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的一个例子,端层检测部41相当于端层检测部的一个例子,伺服层判定部44相当于伺服层判定部的一个例子,记录状态判定部45相当于记录状态判定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读取部50相当于层位置读取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相当于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的一个例子。
在图6和图7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的光盘装置102具备光学头10、初次记录部2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初次记录判定部40、端层检测部41、伺服层判定部44及记录状态判定部45。
初次记录判定部40判定是否存在层位置信息还没有被初次记录部20记录的记录层。当由初次记录判定部40判定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时,初次记录部20再次在所述层位置信息未被记录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记录层位置信息。
端层检测部41检测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当由初次记录部20在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记录层位置信息时,如果在到达目的地记录层之前由端层检测部41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则初次记录判定部40判定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另外,预先记录在光盘1的控制数据包含表示记录层的数量的信息。因此,通过由光学头10读出控制数据,初次记录判定部40可以预先掌握光盘装置102所搭载的光盘1的记录层的数目。如果在达到预先掌握的记录层的数目之前由端层检测部41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则初次记录判定部40判定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伺服层判定部44根据反射光量判定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在记录层还是在伺服层。在由伺服层判定部44判定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伺服层时,端层检测部41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伺服层判定部44具备TE检测部42及TE振幅测量部43。
TE检测部42基于来自光学头10的光量信号,生成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和轨道中心的距离相应的跟踪误差信号(以下,称为TE信号),将生成的TE信号发送至TE振幅测量部43。TE振幅测量部43测量来自TE检测部42的TE信号的振幅,将测量到的TE信号的振幅发送至端层检测部41。
端层检测部41将来自TE振幅测量部43的TE信号的振幅与规定值进行比较。当来自TE振幅测量部43的TE信号的振幅大于规定值时,端层检测部41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伺服层,即,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判定部40。
另一方面,当来自TE振幅测量部43的TE信号的振幅在规定值以下时,端层检测部41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多层记录层中的任一记录层,即,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没有超出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判定部40。
初次记录部20将表示记录层位置信息的初次记录动作是否在实施中的信号发送至初次记录判定部40。初次记录判定部40在接收来自初次记录部20的表示初次记录动作正在实施中的信号的期间,如果端层检测部41的判断结果表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记录层不存在,则判断初次记录动作异常,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部20。
另一方面,初次记录判定部40在接收来自初次记录部20的表示初次记录动作未在实施中的信号,或者在接收来自初次记录部20的表示初次记录动作正在实施中的信号的期间,如果端层检测部41的判断结果表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存在于记录层,则判断初次记录动作没有异常,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部20。
初次记录部20在来自初次记录判定部40的判定结果表示初次记录动作异常时,检索没有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对该记录层再次记录层位置信息。
记录状态判定部45在由初次记录部20在各记录层预先记录了层位置信息后,对多层记录层中的所有记录层分别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基于来自各记录层的反射光量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是已记录状态还是未记录状态。初次记录判定部40在由记录状态判定部45判定至少一层记录层的记录状态为未记录状态时,判定存在层位置信息未被记录的记录层。
即,初次记录部20在记录层位置信息的初次记录动作结束时,将表示初次记录动作结束的信号发送至记录状态判定部45。记录状态判定部45在接收到来自初次记录部20的表示初次记录动作结束的信号时,让光学头10对多层记录层中的所有记录层分别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
记录状态判定部45基于来自光学头10的光量信号,对每层记录层判断记录状态是已记录状态还是未记录状态,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判定部40。初次记录判定部40在来自记录状态判定部45的判断结果表示至少一层记录层的记录状态为未记录状态时,判断初次记录动作异常,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部20。初次记录部20在来自初次记录判定部40的判断结果表示初次记录动作异常时,检索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对该记录层再次记录层位置信息。
图7所示的光盘装置103具备光学头1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层位置读取部50、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及层位置变换信息存储部52。另外,在本实施例,分别图示了光盘装置102和光盘装置103,但是,光盘装置也可以是具备光盘装置102的构成要素和光盘装置103的构成要素的结构。
层位置读取部50读取由初次记录部20记录在各记录层的层位置信息。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生成将由层位置读取部50读取的层位置信息和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对应起来的层位置变换信息。层位置变换信息存储部52存储由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生成的层位置变换信息。检索部22利用由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生成的层位置变换信息,将由层位置检测部21检测出的层位置信息变换成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层位置读取部50在初次记录动作正常结束后,读取在初次记录动作中记录在各记录层的层位置信息,将读取的层位置信息发送至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生成表示来自层位置读取部50的层位置信息和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之间关系的表(层位置变换信息),将生成的表存储于层位置变换信息存储部52。检索部22利用存储于层位置变换信息存储部52的表,将根据来自层位置检测部21的层位置信息而确定的记录层的位置变换成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生成使记录再生用光束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的驱动信号,并发送至光学头10。
利用图9对记录层位置信息的初次记录动作进行说明。在初次记录动作中,层位置信息被按照从第1记录层1a到第5记录层1e的顺序记录。在初次记录动作的阶段,由于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所以有时会有不能从层位置检测部21取得层位置信息的情况。为此,初次记录部20,例如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第3记录层1c移动到第4记录层1d时,有可能会错误地从第3记录层1c移动到第5记录层1e。此时,初次记录部20将表示第4记录层1d的层位置信息记录到第5记录层1e。之后,初次记录部20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第5记录层1e移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伺服层1s移动。
利用图8(A)和图8(B),对上述的异常状态的检测和从异常状态的恢复进行说明。为了在跟踪方向对伺服用光束的焦点进行位置控制,光盘1的伺服层1s存在轨道。然而,由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跟踪方向的位置是通过与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同步而被控制的,所以光盘1的第1至第5记录层1a至1e不存在轨道。TE检测部42根据由轨道的沟产生的来自光学头10的光量信号的变化生成TE信号。
在存在轨道的伺服层1s,如图8(A)所示,能检测出具有指定振幅的TE信号,而在不存在轨道的第1至第5记录层1a至1e,如图8(B)所示检测不出TE信号。利用这种特性,基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反射光量由TE检测部42生成的TE信号的振幅可通过TE振幅测量部43来测量。据此,端层检测部41能够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在记录层还是在伺服层。
如图9所示,在初次记录动作时层位置信息未被记录在第4记录层1d,如果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到达伺服层1s,而到目前为止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的数目为4,则能够判断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如果按照从第5记录层1e到第1记录层1a的顺序检索层位置信息是否被记录,初次记录部20可以得知第4记录层1d为未记录。因此,初次记录部20再次对第4记录层1d记录层位置信息。
此时,在对第5记录层1e记录层位置信息的阶段,表示第4记录层1d的层位置信息被记录在第5记录层1e中。因此,在再次对第4记录层1d记录层位置信息的阶段,如果使用表示第4记录层1d的层位置信息,则在两层记录层中记录相同的层位置信息。对此,初次记录部20当再次对第4记录层1d记录层位置信息时,记录没使用过的表示第5记录层1e的层位置信息。
据此,能够针对每层记录层记录不同的层位置信息。但是,在第4记录层1d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和在第5记录层1e记录的层位置信息被相互替换。因此,层位置读取部50可读取记录了层位置信息的全部记录层的层位置信息,检测出第4记录层1d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和第5记录层1e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已被相互替换,并发送至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51生成将第4记录层1d记录的层位置信息与第5记录层1e对应起来,并且将第5记录层1e记录的层位置信息与第4记录层1d对应起来的变换表,并存储于层位置变换信息存储部52。
检索部22利用层位置变换信息存储部52存储的变换表,当从层位置检测部21得到表示第4记录层1d的层位置信息时,将该层位置信息变换成表示第5记录层1e的层位置信息。另外,检索部22在从层位置检测部21得到表示第5记录层1e的层位置信息时,将该层位置信息变换成表示第4记录层1d的层位置信息。据此,可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这样,即使在初次记录动作时,越过本来应该记录的记录层而在其它的记录层记录层位置信息,从而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的情况下,也能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稳定且快速地移动。
而且,在第2实施例中,端层检测部41是根据TE信号的振幅来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在伺服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端层检测部41也可以根据通过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反射光量而读取的地址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在伺服层。即,在读取不到地址信息时可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伺服层。
而且,在第2实施例中,是在光盘1的最上层配置了伺服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伺服层配置在最下层或者中间。
而且,在第2实施例中,是根据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在伺服层来判断是否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光盘装置也可以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移动时,生成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相对于光盘1的记录层或者伺服层的位置偏离相应的聚焦误差信号。然后,在沿聚焦方向移动中,光盘装置基于聚焦误差信号检测移动目的地是否有层,当移动目的地没有层时,可以判断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1是由FE检测部检测出的聚焦误差信号和记录再生用光束向其它记录层移动时的移动模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图10中,光盘装置104相当于光信息装置的一个例子,光学头10相当于聚光照射部的一个例子,初次记录部20相当于层位置信息记录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检测部21相当于层位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检索部22相当于移动部的一个例子,初次记录判定部40相当于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的一个例子,端层检测部41相当于端层检测部的一个例子,FE检测部46相当于聚焦误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
图10所示的光盘装置104具备光学头10、初次记录部2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初次记录判定部40、端层检测部41及FE检测部46。另外,在图10中,对与图6所示的第2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FE检测部46检测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相对于光盘1的多层记录层或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位置偏离相应的位置偏离信号。
在检索部22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时,端层检测部41基于由FE检测部46检测出的位置偏离信号,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FE检测部46基于来自光学头10的光量信号,生成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相对于光盘1的记录层或者伺服层在聚焦方向的位置偏离相应的聚焦误差信号(以下称为FE信号),并将生成的FE信号发送至端层检测部41。
端层检测部41基于来自FE检测部46的FE信号,判断在移动目的地是否有记录层。端层检测部41在移动目的地没有记录层时,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并将判断结果发送至初次记录判定部40。
如图11所示,光学头10按照从第5记录层1e到第1记录层1a的顺序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在初次记录动作时,按照从第5记录层1e到第1记录层1a的顺序记录层位置信息。
在初次记录动作的阶段,由于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所以有时无法从层位置检测部21取得层位置信息。为此,初次记录部20例如,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第3记录层1c向第2记录层1b移动时,可能会出错使其从第3记录层1c向第1记录层1a移动。此时,初次记录部20在第1记录层1a记录表示是第2记录层1b的层位置信息。之后,初次记录部20为了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第1记录层1a移动,而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光盘1的表面一侧移动。
FE检测部46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第5记录层1e向第1记录层1a移动的期间,检测FE信号。端层检测部41检测来自FE检测部46的FE信号的零交叉点,如果检测出零交叉点,则判断存在记录层。图11的黑圆点表示检测出的记录层。在图11中,在检测出与第1记录层1a对应的零交叉点后,即使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也由于没有记录层,因而检测不出零交叉点。为此,由于移动目的地没有记录层,端层检测部41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中的下端的记录层。
如图11所示,在初次记录动作时,层位置信息未被记录在第3记录层1c而是被记录在第1记录层1a,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第1记录层1a。如果到超出第1记录层1a为止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的数目为4,则能判断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如果按照从第5记录层1e到第1记录层1a的顺序检索层位置信息是否被记录,初次记录部20可以得知第2记录层1b未被记录。为此,初次记录部20再次对第2记录层1b记录层位置信息。
此时,在向第1记录层1a记录层位置信息的阶段,表示第2记录层1b的层位置信息被记录在第1记录层1a中。因此,在再次向第2记录层1b记录层位置信息的阶段,如果利用表示第2记录层1b的层位置信息,则在两层记录层记录相同的层位置信息。对此,初次记录部20当再次向第2记录层1b记录层位置信息时,记录表示未使用的第1记录层1a的层位置信息。
另外,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移动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由于与图7所示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记录状态判定部45在层位置信息的记录结束后,通过针对由初次记录动作所记录的全部的记录层判定是已记录还是未记录,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另外,在本第2实施例中,光盘装置102也可以不具备记录状态判定部45。
另外,在本第2实施例中,初次记录判定部40通过判定存在在初次记录动作中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来判断初次记录动作的异常,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初次记录判定部40也可以针对每层记录层检测在初次记录动作中记录层位置信息之前层位置信息是否已被记录,如果层位置信息已经被记录,则判断初次记录动作有异常。
另外,在本第2实施例中,是在只对初次记录动作中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再次记录层位置信息之后,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检索时,对所记录的层位置信息的偏离进行补正,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对记录有与本来的记录层的位置不同的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再次记录位置信息,来消除层位置信息的偏离。
另外,在本第2实施例中,初次记录判定部40是在初次记录动作时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是否发生了异常,但也可以在通常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移动动作中,根据记录再生用光束是否到达伺服层等,来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是否发生了异常。
(第3实施例)
参照图12和图13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13是光盘1的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图12中,光盘装置105相当于光信息装置的一个例子,光学头10相当于聚光照射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检测部21相当于层位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检索部22相当于移动部的一个例子,终端保存部60相当于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的一个例子,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相当于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的一个例子。
在图12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2所示的光盘装置105具备光学头1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终端保存部60及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
终端保存部60保存表示光盘1中记录的用户数据的终端位置的终端位置信息。终端保存部60将终端位置信息与识别光盘1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加以保存。
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基于终端保存部60所保存的终端位置信息,生成表示各记录层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半径位置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状态信息。
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记录层处于未记录状态,且通过层位置检测部21读不出层位置信息时,检索部22基于由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生成的记录状态信息,决定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方向。
终端保存部60保存表示用户数据被记录到光盘1的哪个地址为止的终端地址信息(终端位置信息),并将其发送至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终端保存部60每当用户数据被记录时都更新终端地址信息。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基于来自终端保存部60的终端地址信息,生成表示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状态表,并将其发送至检索部22。检索部22在不能取得来自层位置检测部21的层位置信息时,基于来自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的记录状态表,决定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方向。
另外,用户数据从光盘1的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开始按顺序被记录。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基于终端保存部60所保存的终端地址信息,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
在图13中,实线表示已记录的区域,虚线表示未记录的区域。在记录用户数据时,假设从第1记录层1a起逐层顺序地记录用户数据。此时,当光盘1的容量用到一半时,第1记录层1a和第2记录层1b已全部记录,第3记录层1c记录到途中。
此时,终端保存部60保存表示用户数据被记录到光盘1的哪个地址为止的终端地址信息。因此,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生成记录状态表,该记录状态表表示例如,在比中周稍微位于内周一侧,第1记录层1a、第2记录层1b以及第3记录层1c为已记录,第4记录层1d和第5记录层1e为未记录。记录状态表将各记录层与表示是否已记录的记录状态对应起来。
在比中周稍微内周一侧,检索部22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上移动时,如果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于第1记录层1a、第2记录层1b以及第3记录层1c,则能够取得来自层位置检测部21的层位置信息。因此,检索部22能够计算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移动方向或移动距离。
另一方面,当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于第4记录层1d和第5记录层1e时,检索部22不能取得来自层位置检测部21的层位置信息。为此,如果记录再生用光束聚光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为未记录,检索部22利用来自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的记录状态表,判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位于第4记录层1d或第5记录层1e。然后,检索部22通过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朝下方向移动,能够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到达第3记录层1c。在本实施例中,假设用户数据是按顺序地被记录。因此,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比中周稍微内周一侧的半径位置,不会将未记录的第4记录层1d和第5记录层1e作为目的地记录层而移动。
这样,在若用户数据未记录则不能取得层位置信息的光盘1中,通过生成表示相对于半径位置哪层记录层已记录的表,能够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且快速地移动。
另外,在第3实施例中,终端保存部60是保存将用户数据从光盘1的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起按顺序记录时的最终的地址信息,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保存每层记录层的最终的地址信息。即,终端保存部60可以针对每层记录层分别保存终端地址信息,记录状态表生成部61可以根据终端保存部60所保存的各记录层的终端地址信息,来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
另外,在第3实施例中,终端保存部60是持续保存已记录的最终地址信息,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光学头10可以在光盘装置105启动光盘1时,读出记录在光盘1的已记录的最终地址信息,将其存储于终端保存部60。此时,光学头10可以在通过记录用户数据来更新再生地址信息时或光盘装置105使光盘1停止时,将最终地址信息记录于光盘1。
(第4实施例)
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
在图14中,光盘装置106相当于光信息装置的一个例子,光学头10相当于聚光照射部的一个例子,层位置检测部21相当于层位置检测部的一个例子,检索部22相当于移动部的一个例子,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相当于层间驱动量保存部的一个例子。
在图14中,对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4所示的光盘装置106具备光学头10、层位置检测部21、检索部22及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另外,光盘装置106也可以具备初次记录部20。
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保存用于根据伺服层与多层记录层中的至少一层记录层之间的距离控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之间的距离的驱动量。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基于预先设计的光盘1的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保存驱动量。
在不对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及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与光盘1的记录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时,检索部22根据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所保存的驱动量,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将与预先设计的记录层和伺服层之间的距离相应的驱动量发送至检索部22。在聚焦控制发生异常,再次执行聚焦引入时,检索部22根据来自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的驱动量,驱动光学头10使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之间的距离达到规定的距离。
即,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保存光学头10所具备的物镜致动器及准直透镜致动器的驱动量。物镜致动器使物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从而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准直透镜致动器使第2准直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从而使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向伺服层移动。
例如,检索部22检测出对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及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与光盘1的记录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未进行控制。此时,检索部22将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引入伺服层,并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预先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根据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保存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基准位置移动的光学头10的驱动量。即,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将与基准位置和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光学头10的驱动量与各记录层对应起来加以保存。
检索部22根据与目的地记录层对应地保存在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的驱动量,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基准位置移动。
在初次记录动作时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检索动作或在通常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检索动作中,有时会出现聚焦控制发生异常,聚焦变成非控制状态的情况。此时,在将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引入伺服层时,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为止的距离,可利用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所保存的为了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至目的地记录层而预先设计的驱动量来控制。据此,能够缩短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记录层的聚焦引入动作的时间。
这样,即使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检索动作中聚焦控制变成非控制状态,也能高速地恢复聚焦控制。
另外,在第4实施例中,在使聚焦方向的控制恢复时,是进行驱动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落在目的地记录层,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检索部22也可以进行驱动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落在聚焦控制变成非控制状态之前的记录层。或者,检索部22也可以进行驱动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落在多层记录层中的其中一层记录层,例如第1记录层1a。
另外,在第4实施例中,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根据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保存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基准位置移动的光学头10的驱动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的距离,保存用于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从基准位置移动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移动量。
另外,在第4实施例中,检索部22利用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所保存的预先设计的驱动量来控制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与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之间的距离,但也可以实际测量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各记录层聚光时的驱动量,将测量到的驱动量保存于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即,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被聚光照射于各记录层时,层间驱动量保存部70可以测量用于控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各记录层的焦点之间的距离的驱动量,保存所测量的驱动量。
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主要包括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光信息装置,对具有记录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和用于伺服控制的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信息载体记录或再生信息,包括:对所述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对所述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聚光照射部;利用由所述聚光照射部被聚光照射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的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利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所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述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所述指定的记录层是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的层位置检测部;基于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层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的移动部。
根据该结构,聚光照射部对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对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利用由聚光照射部被聚光照射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层位置检测部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由层位置信息记录部所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基于读取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移动部基于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
由于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记录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基于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因此,可以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并高速地从现在的记录层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的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基于由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误差,决定用于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
根据该结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被检测,基于被检测出的误差,用于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被决定。
因此,即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有偏离,也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层位置信息。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保存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移动时产生的半径方向的机械误差量的机械误差量保存部;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基于在所述机械误差量保存部保存的所述误差量,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根据该结构,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移动时产生的半径方向的机械误差量被保存在机械误差量保存部。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基于机械误差量保存部所保存的误差量得以检测。
因此,即使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移动时在半径方向产生机械误差,也能可靠地检测出层位置信息。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在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被控制在位于所述伺服层的指定轨道的状态下,保存由于与所述伺服用光束的光轴平行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所述信息载体的相对倾斜所产生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的误差量的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基于在所述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保存的所述误差量,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根据该结构,在伺服用光束的焦点被控制在位于伺服层的指定轨道的状态下,与伺服用光束的光轴平行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信息载体的相对倾斜所产生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的误差量被保存在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而且,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基于在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所保存的误差量得以检测。
因此,即使与伺服用光束的光轴平行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信息载体产生相对倾斜,也能可靠地检测出层位置信息。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检测所有的记录层共同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根据该结构,由于所有的记录层共同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被检测,因此不需要对每层记录层检测误差,能够简化误差的检测处理。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对每层记录层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根据该结构,由于可以针对每层记录层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因此能够更加正确地检测误差,能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更可靠地从现在的记录层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的相同半径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层位置信息被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相同半径位置,因此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移动时,能可靠地把握现在位置并稳定地进行移动。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判定是否存在没有通过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的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判定存在未记录的记录层时,再次将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在未记录的所述记录层的指定位置。
根据该结构,层位置信息未记录的记录层是否存在得到判定。而且,在判定存在未记录的记录层时,再次在未记录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记录层位置信息。因此,能够对全部记录层可靠地记录层位置信息。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的端层检测部;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当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时,在到达目的地记录层之前由所述端层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的情况下,判定存在所述层位置信息未记录的记录层。
根据该结构,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得到检测。在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记录层位置信息时,如果在到达目的地记录层之前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则判定存在层位置信息未记录的记录层。
因此,通过在到达目的地记录层之前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能够容易地判定是否存在层位置信息未被记录的记录层。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检测与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相对于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多层记录层或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位置偏离相应的位置偏离信号的聚焦误差检测部;所述端层检测部在由所述移动部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时,基于由所述聚焦误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位置偏离信号,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根据该结构,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相对于信息载体的多层记录层或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位置偏离相应的位置偏离信号得到检测。而且,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时,基于检测出的位置偏离信号,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因此,基于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的位置偏离相应的位置偏离信号,能够容易地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所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基于反射光量判定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记录层及伺服层的哪一层的伺服层判定部;所述端层检测部在由所述伺服层判定部判定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于伺服层时,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根据该结构,基于反射光量,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记录层及伺服层的哪一层得以判定。当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被判定位于伺服层时,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因此,通过判定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记录层及伺服层的哪一层,能够容易地检测出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在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预先记录了所述层位置信息后,对所述多层记录层中所有的记录层分别聚光照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基于来自各记录层的反射光量,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是已记录状态还是未记录状态的记录状态判定部;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在由所述记录状态判定部判定出至少一层记录层的记录状态为未记录状态时,判定存在未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根据该结构,在各记录层预先记录了层位置信息后,对多层记录层中所有的记录层分别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基于来自各记录层的反射光量,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是已记录状态还是未记录状态。在判定出至少一层记录层的记录状态为未记录状态时,判定存在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因此,由于在各记录层预先记录了层位置信息后,对多层记录层中所有的记录层分别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基于来自各记录层的反射光量,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是已记录状态还是未记录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未记录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读取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的层位置读取部;生成将由所述层位置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和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对应起来的层位置变换信息的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所述移动部利用由所述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层位置变换信息,将由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变换为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各记录层记录的层位置信息被读取。将读取的层位置信息和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对应起来的层位置变换信息被生成。利用生成的层位置变换信息,将检测出的层位置信息变换为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因此,即使与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不同的层位置信息被记录,也能够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移动部在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记录了所述层位置信息的半径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记录了层位置信息的半径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因此在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移动时,能够可靠地把握现在的位置并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地移动。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的多个半径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各记录层的多个半径位置预先记录了层位置信息,因此能够缩短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到达记录有层位置信息的位置的时间。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保存表示在所述信息载体记录的用户数据的终端位置的终端位置信息的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所保存的所述终端位置信息,生成表示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半径位置的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状态信息的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所述移动部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记录层为未记录状态,且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没有读取出所述层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由所述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记录状态信息,决定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方向。
根据该结构,在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保存表示在信息载体记录的用户数据的终端位置的终端位置信息。而且,基于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所保存的终端位置信息,表示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半径位置的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状态信息被生成。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记录层为未记录状态,层位置信息未被读取出的情况下,基于记录状态信息,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方向得以决定。
因此,即使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记录层为未记录状态,层位置信息未被读取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用户数据从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起按顺序记录;所述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保存部所保存的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
根据该结构,用户数据从信息载体的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起按顺序记录。而且,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基于终端位置保存部所保存的终端位置信息得以判定。
因此,记录用户数据的记录层的顺序被预先决定,由于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被判定,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终端位置保存部对每层记录层分别保存所述终端位置信息;所述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保存部所保存的各记录层的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判定各记录层的所述记录状态。
根据该结构,终端位置信息针对每层记录层而分别保存。而且,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基于终端位置保存部所保存的各记录层的终端位置信息得以判定。由于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被判定,因此能够可靠地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而且,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的光信息装置还包括:保存用于根据所述伺服层与所述多层记录层的至少一层记录层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之间距离的驱动量的层间驱动量保存部;所述移动部当不对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及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与所述信息载体的记录面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间驱动量保存部所保存的所述驱动量,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根据该结构,在层间驱动量保存部保存用于根据伺服层与多层记录层的至少一层记录层之间的距离,控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之间距离的驱动量。当不对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及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与信息载体的记录面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层间驱动量保存部所保存的驱动量,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因此,即使在不对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及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与信息载体的记录面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用于控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之间距离的驱动量,也能够容易地再次进行聚焦方向的位置控制。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间驱动量保存部保存基于对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预先设计的距离的所述驱动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基于对信息载体的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预先设计的距离的驱动量被保存,因此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再次进行聚焦方向的位置控制。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间驱动量保存部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被聚光照射到各记录层时,测量控制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各记录层的焦点之间的距离的驱动量,并保存测量的所述驱动量。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被聚光照射到各记录层时,控制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各记录层的焦点之间的距离的驱动量被测量,测量到的驱动量被保存。因此,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再次进行聚焦方向的位置控制。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当所述信息载体出厂时,在各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信息载体出厂时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因此不延长光信息装置的启动时间即可以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所述信息载体初次启动时,在各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信息载体初次启动时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因此不延长光信息装置的制造工程的节奏即可以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所述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所述信息载体时,在各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信息载体时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在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信息载体时以外的情况下层位置信息未被记录,因此能够缩短光信息装置的启动时间。
而且,在上述的光信息装置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所述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其中之一的记录层时,在该其中之一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根据该结构,由于是在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信息载体的多层记录层中的其中之一记录层时,在该其中之一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层位置信息,因此能够只对必要的记录层记录层位置信息,可以缩短光信息装置的启动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用于对具有记录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和用于伺服控制的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信息载体记录或再生信息,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对所述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的层位置信息记录步骤;利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在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步骤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述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所述指定的记录层是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的层位置检测步骤;基于在所述层位置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层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的移动步骤。
根据该方法,在层位置信息记录步骤,利用对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之前对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在层位置检测步骤,利用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在层位置信息记录步骤记录的层位置信息,基于读取的层位置信息,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在移动步骤,基于在层位置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
由于在用户数据记录前,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被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基于被记录的层位置信息,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指定的记录层是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被检测,基于检测出的层位置,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使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稳定并高速地从现在的记录层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另外,为实施发明的实施例的各项所说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不过是使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更明确起见,并不限定于那些具体的实施例而狭义地解释,只要是在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进行种种变更来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在具备伺服层和多层记录层的信息载体中检索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因此,可以将该发明利用于作为光信息装置的应用设备的大容量的光盘刻录机或电脑用存储装置等方面。

Claims (26)

1.一种光信息装置,对具有记录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和用于伺服控制的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信息载体记录或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光照射部,对所述至少一层伺服层聚光照射伺服用光束,对所述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记录再生用光束;
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利用由所述聚光照射部聚光照射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
层位置检测部,利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述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所述指定的记录层是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
移动部,基于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层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其中,
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基于由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误差,决定用于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区域在跟踪方向的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械误差量保存部,保存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移动时产生的半径方向的机械误差量,其中,
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基于在所述机械误差量保存部保存的所述误差量,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在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被控制在位于所述伺服层的指定轨道的状态下,保存由于与所述伺服用光束的光轴平行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光轴和所述信息载体的相对倾斜所产生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半径方向的误差量,其中,
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基于在所述倾斜半径误差量保存部保存的所述误差量,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检测所有的记录层共同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径位置误差检测部,对每层记录层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半径方向的位置的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的相同半径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判定是否存在没有通过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其中,
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判定存在没有记录的记录层时,再次将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在没有记录的所述记录层的指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层检测部,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其中,
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当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时,在到达目的地记录层之前由所述端层检测部检测出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的情况下,判定存在未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聚焦误差检测部,检测与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相对于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多层记录层或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位置偏离相应的位置偏离信号,其中,
所述端层检测部,在由所述移动部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记录层移动时,基于由所述聚焦误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位置偏离信号,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是否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伺服层判定部,基于反射光量判定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记录层及伺服层的哪一层,其中,
所述端层检测部,在由所述伺服层判定部判定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位于伺服层时,检测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超出了所述多层记录层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状态判定部,在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预先记录了所述层位置信息后,对所述多层记录层中所有的记录层分别聚光照射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基于来自各记录层的反射光量,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是已记录状态还是未记录状态,其中,
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判定部,在由所述记录状态判定部判定出至少一层记录层的记录状态为未记录状态时,判定存在未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的记录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层位置读取部,读取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
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生成将由所述层位置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和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对应起来的层位置变换信息,其中,
所述移动部,利用由所述层位置变换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层位置变换信息,将由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变换为实际的记录层的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在由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记录了所述层位置信息的半径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记录层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在各记录层的多个半径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保存表示在所述信息载体记录的用户数据的终端位置的终端位置信息;
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信息保存部所保存的所述终端位置信息,生成表示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半径位置的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的记录状态信息,其中,
所述移动部,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记录层为未记录状态、且所述层位置检测部没有读取所述层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由所述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生成的所述记录状态信息,决定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聚焦方向的移动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数据,从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上端的记录层或下端的记录层起按顺序记录,
所述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保存部所保存的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判定各记录层的记录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位置保存部,对每层记录层分别保存所述终端位置信息,
所述记录状态信息生成部,基于所述终端位置保存部所保存的各记录层的所述终端位置信息,判定各记录层的所述记录状态。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层间驱动量保存部,保存用于根据所述伺服层与所述多层记录层的至少一层记录层之间的距离,控制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之间距离的驱动量,其中,
所述移动部,当不对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及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在与所述信息载体的记录面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进行控制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层间驱动量保存部所保存的所述驱动量,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驱动量保存部,保存基于对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伺服层与各记录层之间预先设计的距离的所述驱动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间驱动量保存部,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被聚光照射到各记录层时,测量控制所述伺服用光束的焦点与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在各记录层的焦点之间的距离的驱动量,并保存测量的所述驱动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当所述信息载体出厂时,在各记录层的所述指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当所述信息载体初次被启动时,在各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当所述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所述信息载体时,在各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信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部,当所述用户数据被初次记录于所述信息载体的所述多层记录层的其中之一的记录层时,在所述其中之一的记录层的所述指定位置预先记录所述层位置信息。
26.一种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用于对具有记录信息的多层记录层和用于伺服控制的至少一层伺服层的信息载体记录或再生信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位置信息记录步骤,利用对所述多层记录层聚光照射的记录再生用光束,在用户数据记录前,将用于确定各记录层的位置的层位置信息预先记录在各记录层的指定位置;
层位置检测步骤,利用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读取指定的记录层中在所述层位置信息记录步骤记录的所述层位置信息,基于所述读取的所述层位置信息,检测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所位于的所述指定的记录层是所述多层记录层中的哪一层记录层;
移动步骤,基于在所述层位置检测步骤检测出的层位置,使所述记录再生用光束的焦点向目的地位置移动。
CN201280001821.6A 2011-05-10 2012-04-25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Pending CN1029717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4983 2011-05-10
JP2011-104983 2011-05-10
PCT/JP2012/002829 WO2012153476A1 (ja) 2011-05-10 2012-04-25 光情報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又は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1790A true CN102971790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138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1821.6A Pending CN102971790A (zh) 2011-05-10 2012-04-25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00787A1 (zh)
JP (1) JPWO2012153476A1 (zh)
CN (1) CN102971790A (zh)
WO (1) WO2012153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49652E1 (en) 2013-12-16 2023-09-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saving techniques in computing devices
CN106773651B (zh) * 2016-12-31 2020-01-17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舵机临界点锁位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3225A (en) * 1989-10-30 1994-04-12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k with track and layer identification
KR100404530B1 (ko) * 1994-12-19 2004-02-0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다층기록매체및그매체를주사하는장치
DE69738507T2 (de) * 1996-07-10 2008-06-12 Hitachi, Ltd.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Datenzugriff für einen optischen Plattenspieler
US6738322B2 (en) * 1999-07-29 2004-05-18 Research Investment Network, Inc. Optical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focus and tracking error correction
US20020191501A1 (en) * 2001-05-14 2002-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optical pickup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5077255B2 (ja) * 2009-01-30 2012-11-21 Tdk株式会社 光記録再生方法
WO2010122659A1 (ja) * 2009-04-24 2010-10-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WO2010150380A1 (ja) * 2009-06-25 2010-12-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ガイド層分離型の光記録媒体、光記録媒体ドライブ装置及び記録層アクセス方法
JP2011076659A (ja) * 2009-09-30 2011-04-14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11175701A (ja) * 2010-02-24 2011-09-08 Hitachi-Lg Data Storage Inc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1192322A (ja) * 2010-03-12 2011-09-29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3476A1 (ja) 2012-11-15
US20130100787A1 (en) 2013-04-25
JPWO2012153476A1 (ja)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8129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focal position control method and focal position control apparatus
US8164998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CN101313358B (zh) 光盘装置
JP4224506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476962C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的控制电路
JP2007012248A (ja) 多層情報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装置
CN102971790A (zh) 光信息装置及信息记录或再生的方法
CN100487804C (zh)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中的半导体装置
JP200723415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670840B (zh) 光盘装置的聚焦跳动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0412972C (zh) 光盘片格式的辨识方法
US8289822B2 (en) Optical disc reproducing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for multi-layer optical discs
CN101218640A (zh) 多层光学记录载体的扫描
CN102034501B (zh) 光盘装置
CN100377245C (zh) 光盘设备、控制光盘设备的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2007503676A (ja) 光ディスク
CN100446095C (zh) 拾光器驱动装置和拾光器聚焦牵引方法
CN101866661B (zh) 光盘装置和对多层盘的聚焦跳跃方法
JP2007149283A (ja) 光ディスク認識方法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US7813230B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riv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driving method
JP2009230781A (ja) 記録層切替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1025938A (zh) 光学拾取控制装置和方法
US8238222B2 (en) Optical disk device
JP2014071928A (ja) 光記録装置、光記録方法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
CN101840709A (zh) 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