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9902B - 气囊 - Google Patents

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9902B
CN102019902B CN201010290691.5A CN201010290691A CN102019902B CN 102019902 B CN102019902 B CN 102019902B CN 201010290691 A CN201010290691 A CN 201010290691A CN 102019902 B CN102019902 B CN 102019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abric
making
air bag
sewing line
air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06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9902A (zh
Inventor
仓本隆宏
北村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Texti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9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9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气囊是包括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和通过用缝制线将所述主体部分缝制成袋状而形成的缝制部的车辆用气囊,其特征是: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针/cm)时,给予缝制线31.3/a(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与给予底布62.5/a(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之间的差在经纱方向、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能够降低因紧凑化的充气机产生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引起的从气囊缝制部漏出的气体量,并且具有能够承受高温气体的机械特性,同时质量轻、收容性佳。

Description

气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保车辆碰撞时乘员安全的气囊,更详细的,涉及具有能够承受近年来紧凑化的充气机带来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机械特性、缝制部的漏气量减少、质量轻、收容性佳的气囊。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气囊作为车辆碰撞时用于保护乘员安全的装备得到广泛普及。作为气囊用的底布,使用的是织物表面上涂敷了硅橡胶等的物质。但是,使用了此种表面涂敷织物的气囊,由于进行了涂敷处理,多少会提高成本,且有变重、变厚的缺点,因此最近对使用了表面未进行涂敷的无涂层织物的气囊,即所谓的无涂层气囊的研究得到深入,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得到实际运用。
此外,近年来,要求气囊自身的轻量化、紧凑化,因此,也要求充气机紧凑化。可是,充气机的紧凑化导致产生的气体的高输出化·高温化,气囊自身所受到的展开时的压力有变高的倾向。但是,展开时的压力变高的话,气囊的底布、特别是缝制部的漏气会变大,存在无法满足作为气囊的性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气囊提案(例如,专利文献1~4)。
专利文献1的技术着眼于缝制部的针孔的漏气,通过调整底布的纤度、密度、合成树脂的涂敷量等,来调整展开时以及阻挡乘员时所预测的压力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但是,该专利文献1中,显示的只是缝制部的透气量受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的透气量的影响,没有提出调整缝制部自身的透气性的方法。
专利文献2着眼于缝制部的开孔引起的漏气和爆裂,记载的是缝制部一体化缝制了辅助织物的气囊。通过该气囊,缝制部的透气性下降,即使低纤度的底布,也可以抑制展开时的爆裂。但是,其缺点是一体化缝制辅助织物的操作繁杂、气囊质量增大、成本上升等,因此该气囊难以得到实用。
专利文献3记载的是布面覆盖系数、拉伸强力、滑脱抵抗力3项指标规定在特定范围的气囊底布。但是,该气囊底布使用的是纤度比较高的纱(400dtex以上),通过尽可能提高布面覆盖系数,可以提高滑脱抵抗力、减少孔偏移,但由于高密度的织入了高纤度纱,因此并不是质量轻、紧凑性好的底布。
此外,专利文献4提出的是极低纤度的底布(110~185dtex)经低纤度的缝制线以致密的针密度缝制的气囊。该气囊降低了孔偏移量、质量轻且紧凑,但由于使用了低纤度的底布,因此并非是能承受紧凑化的充气机所产生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气囊。
此外,专利文献5以及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是各自使用了具有长方形截面或扁平截面的单丝的纤维的无涂层气囊用底布。这些底布,通过规定单丝截面的扁平度及其表面凹凸率、以及纺丝油剂量等,从而提高纤维互相之间的摩擦系数,因而控制线表面的易滑性,改善了缝制部的孔偏移。但是,这些专利文献中,完全没有探讨通过规定气囊展开时的“底布”与“缝制线”的伸长率的关系来改善缝制部的孔偏移。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71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1484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6-1670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1-30155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2-29320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3-55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背景是涉及的传统技术的问题,目的是提供降低由于近年来紧凑化的充气机产生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导致的从缝制部漏出的气体量、同时具有能够承受高温气体的机械特性、并且质量轻、收容性佳的气囊。
本发明者对上述课题进行了锐意探讨后发现,着眼于气囊展开时的“底布”与“缝制线”的变化,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单位:针/cm)时,将给予缝制线31.3/a(单位: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给予底布62.5/a(单位: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控制在特定的范围的话,可以抑制成为缝制部的漏气的原因的底布与缝制线之间发生的孔偏移,可大幅改善气囊的展开性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气囊是包括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和和通过用缝制线将所述主体部分缝制成袋状而形成的缝制部的车辆用气囊,其特征在于,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单位:针/cm)时,给予缝制线31.3/a(单位: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单位:%)、与给予底布62.5/a(单位: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单位:%)之间的差(A-B)在经纱方向、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
如本发明般,通过将经纱方向及纬纱方向的上述特定张力下的缝制线与底布的伸长率差(A-B)都控制在0~5.0%的范围,在气囊展开时的内压下,缝制线会跟随底布的变化。因此不易产生针孔孔偏移。此外,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使相当于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
本发明的气囊底布优选布面覆盖系数CF在2050~2400。所述底布优选由总纤度为200~400dtex的复丝构成,且所述缝制线的纤度优选630~2400dtex。另外,构成上述复丝的单丝优选为圆截面。所述底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40~180g/m2。另外,所述底布及缝制线由聚酰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而形成。所述缝制针密度在2.0~6.7针/cm的范围。
如上所示,通过令底布的布面覆盖系数等在特定的范围,可以在确保气囊收容性的同时,也保持能够承受紧凑化的充气机产生的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机械特性。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紧凑化的充气机产生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从气囊缝制部漏出的气体量。进一步地,可以提供具有能够承受高温气体的机械特性、并且质量轻、收容性佳的气囊。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气囊的缝制部的漏气位置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显示实施例1的缝制线的伸长率与强力的关系的曲线。
[图3]显示实施例1的底布(经向)的伸长率与滑脱阻力的关系的曲线。
符号的说明
1、1’:底布、3:结合部位、5:缝制部的针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气囊是包括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和通过用缝制线将所述主体部分缝制成袋状而形成的缝制部的车辆用气囊;其特征是: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针/cm)时,给予缝制线31.3/a(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给予底布62.5/a(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A-B)在经纱方向及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
首先对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虽然既可以有涂层、也可以无涂层,但为了克服涂敷处理造成的气囊成本上升、收容性恶化等缺点,优选没有经合成树脂等表面涂敷的。
作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素材,可使用:尼龙6.6、尼龙6、尼龙12、尼龙4.6、尼龙6与尼龙6.6的共聚物、尼龙6与聚亚烷基二醇或二羧酸、胺等共聚的共聚物等的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的均聚酯纤维、构成聚酯的重复单元的酸成分与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或己二酸等的脂肪族二羧酸等共聚的共聚物等的聚酯纤维;对亚苯基对苯二酰胺与芳香族醚的共聚物所代表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粘胶纤维;聚砜系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及以上述合成纤维为主体的具有海岛结构的高分子配列体纤维构成的物质。其中优选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基于耐冲击性角度,特别优选尼龙6.6、尼龙6等的聚酰胺纤维。
此外,所涉及的纤维,也可以含有用于改善原纱的制造工序或加工工序中的生产率、或改善特性而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含有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增粘剂、颜料、阻燃剂等。
基于底布的拉伸强力以及撕裂强力角度,构成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复丝的总纤度优选在200dtex以上,更优选235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250dtex以上。此外,基于底布的柔软性、气囊的收容性角度,优选在400dtex以下,更优选35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320dtex以下。通过使复丝的总纤度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得到机械特性以及收容性优异的气囊。
基于机械特性角度,上述复丝的拉伸强度大为好,优选7.0cN/dtex以上,更优选7.5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8.0cN/dtex以上。此外,对于拉伸强度的上限虽然并无特别限制,但使用尼龙6.6的情况下,适合的是10.0cN/dtex以下。
关于上述复丝的撕裂伸长率,优选15%以上。气囊用底布的经纱方向、纬纱方向、或斜向的伸长不同。复丝的撕裂伸长率在15%以上的话,在气囊展开时,伸长小的地方难以集中应力,可以将展开气囊时的内压维持在规定的范围。上述复丝的撕裂伸长率,更优选18%以上,进一步优选20%以上。虽然撕裂伸长率较高者为优,但实际使用中优选30%以下,更优选25%以下。
上述复丝的沸水收缩率,基于降低透气性角度,优选5%以上,更优选8%以上,收缩率过高的话,收缩加工后的布帛的厚度有可能变厚,基于紧凑性角度,优选15%以下,更优选12%以下。通过使沸水收缩率在上述范围内,通过后述的收缩处理,可以得到低透气性、紧凑的气囊用底布。
上述复丝,优选实质为无捻丝或弱捻丝,更优选无捻丝。上述复丝实质为无捻丝或弱捻丝的话,不会阻碍单丝的展开,可以降低底布的透气性。
构成上述复丝的单丝的纤度并无特别限定,但考虑在确保纺丝作业性的同时,也确保气囊的收容性的话,优选6.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4.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3.5dtex以下。此外,优选1.0dtex以上,更优选2.0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2.4dtex以上。
另外,基于纺丝技术的容易度和丝的品质的观点,上述单丝的截面优选为圆截面。相比于扁平截面或四边形截面等异型截面的单丝,圆截面的单丝易纺丝,容易得到规定的原纱强力。又,圆截面的单丝在纺织和气囊折叠时纱截面按规定方向整齐排列,因此容易得到期望的低透气性。进一步地,即使为了提高原纱强力而进行延伸,也不易产生原纱细毛,能够得到良好的品质的纱。
关于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织密度,可与复丝的纤度组合、即以布面覆盖系数(CF)来考虑。上述底布的织密度以55~70支/英寸的范围为宜。考虑作为气囊用底布必要的低透气性或滑脱阻力的话,优选CF在2050以上,更优选2080以上,进一步优选2100以上。基于底布的强力物性、低透气性、底布质量、收容性角度,CF优选2400以下,更优选2300以下,进一步优选2250以下。此外,CF根据下式计算。
CF=(A×0.9)1/2×(W1)+(B×0.9)1/2×(W2)
式中,A和B表示经纱和纬纱的粗细(dtex),W1和W2表示经密度和纬密度(支/英寸)。
基于底布的强力和紧凑性角度,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在140g/m2以上,更优选145g/m2以上,进一步优选150g/m2以上。此外,基于气囊的质量或收容性角度,优选180g/m2以下,更优选175g/m2以下,进一步优选170g/m2以下。通过使底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得到强力、紧凑的气囊用底布。
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拉伸强度,基于机械特性角度,优选550N/cm以上,更优选600N/cm以上。此外,对于拉伸强度的上限,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基于使用的复丝的纤度、强力、以及织密度的关系,优选在800N/cm以下,更优选790N/cm以下。
此外,气囊用底布的撕裂伸长率,优选23%以上。气囊用底布的经纱方向、纬纱方向、或斜向的伸长不同。因此,气囊用底布的撕裂伸长率在23%以上的话,在气囊展开时,应力较难向伸长小的地方集中,能够维持规定的展开内压。气囊用底布的撕裂伸长率,更优选25%以上,进一步优选26%以上。虽然撕裂伸长率较高者为优,但实际使用中优选40%以下,更优选38%以下,进一步优选35%以下。
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基于质量轻、紧凑化角度,ASTM D6478规定的收容性试验中,收容性优选在1800cm3以下,更优选1700cm3以下,进一步优选1650cm3以下,特别优选1600cm3以下。基于质量轻、紧凑化角度,收容性的下限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通常使用的底布,优选1200cm3以上,更优选1300cm3以上,进一步优选1400cm3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织物组织,可举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及它们的变化组织等,但基于机械特性优异的角度,优选平纹组织。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气囊用底布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织机,并无特别限定,可使用例如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片梭织机等。考虑到纺织生产率、降低对原纱的损伤、无需经纱糊剂等,特别合适的是喷水织机、喷气织机。此外,基于洗涤工序的简略化角度,为了使加工时的原纱油剂、整经油剂容易脱落,最优选织造时用水可以几乎完全去除的喷水织机。
气囊用底布制造工序中的收缩处理的加热温度并无特别限制,通常在80~200℃,更优选160℃以下。
此外,上述收缩处理的装置可举出热定型机、沸水浴等,并无特别限制,但基于达成低透气性的角度,优选使用经及纬的超喂率可以为2~15%左右的装置。
接着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气囊的缝制部。
作为可用于本发明的缝制部的缝制线的素材,可使用:尼龙6、尼龙6.6、尼龙12、尼龙4.6、尼龙6与尼龙6.6的共聚物、尼龙与聚亚烷基二醇、二羧酸、胺类等共聚的共聚物等构成的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的均聚酯纤维、构成聚酯的重复单元的酸成分与间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或己二酸等的脂肪族二羧酸等共聚的共聚物等构成的聚酯纤维;对亚苯基对苯二酰胺与芳香族醚的共聚物等所代表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粘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亚苯砜或聚砜等的砜系纤维;聚醚酮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其中优选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基于耐冲击性角度,特别优选尼龙6.6、尼龙6等的聚酰胺纤维。
此外,所涉及的纤维,也可以含有用于改善原纱的制造工序或加工工序中的生产率、或改善特性而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可含有热稳定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平滑剂、抗静电剂、增塑剂、增粘剂、颜料、阻燃剂等。
上述缝制线的纤度并无特别限制,但基于确保必要的缝制部强力角度,优选在630dtex以上,更优选700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840dtex以上。此外,由于缝制线太粗的话缝制部的厚度变厚,所以基于厚度角度,优选在2400dtex以下,更优选185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1400dtex以下。
基于机械特性角度,上述缝制线的拉伸强度优选6.0cN/dtex以上,更优选6.5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7.0cN/dtex以上。缝制线的拉伸强度在6.0cN/dtex以上的话,可以抑制气囊展开时由于强力不足引起的缝制线撕裂,结果缝制部不易出现漏气,能够维持作为气囊必须的内压保持性能。另外,对于拉伸强度的上限虽然并无特别限制,但使用尼龙6.6纤维的情况下,优选10.0cN/dtex以下,更优选9.5cN/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9.0cN/dtex以下。
关于上述缝制线的撕裂伸长率,优选15%以上。缝制线的撕裂伸长率在15%以上的话,缝制线能够跟随气囊展开时膨胀的底布,能够抑制针孔处的漏气,因此能够维持规定的展开内压。缝制线的撕裂伸长率,更优选18%以上,进一步优选20%以上。虽然撕裂伸长率较高者为优,但实际使用中优选35%以下,更优选33%以下,进一步优选30%以下。
对于上述缝制线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制造1400dtex的缝制线时,既可以将1400dtex的纱作为缝制线加工,也可以将3根470dtex的纱捻成相当于1400dtex的缝制线。此外,缝制线有无着色、以及有无树脂加工并无特别关系。
另外,缝制部的缝制线的缝制方法并无特别限制,根据所使用的底布、气囊样式、所要求的安装口强度等选择即可。例如,可举出平缝、链缝、双线链缝、包缝等。其中,基于操作性佳、提升缝制部强度、减少缝制部的漏气等角度,适合使用平缝、双线链缝。
缝制针密度也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缝制部的透气量以及缝制部的强度平衡选择缝制针密度。缝制针密度优选2.0针/cm以上,更优选2.5针/cm以上,进一步优选3.3针/cm以上。缝制针密度在2.0针/cm以上的话,能够降低底布结合部位的漏气量。此外,缝制针密度优选6.7针/cm以下,更优选5.6针/cm以下,进一步优选4.5针/cm以下。缝制针密度在6.7针/cm以下的话,运针变快、操作性变得良好,而且针孔数也少,能使透气性良好。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气囊。
本发明的气囊的特征是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针/cm)时,给予缝制线31.3/a(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给予底布62.5/a(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A-B)在经纱方向及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内,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
对于气囊展开时的缝制部的漏气原因,可推测为(i)底布的结合部分的开孔、以及(ii)缝制部的针孔的孔偏移。图1显示的是气囊的缝制部的漏气位置的概略说明图,推测底布1、1’的结合部分3以及缝制部的针孔5处容易发生漏气。
此外,以驾驶座用的气囊为例,气囊展开时的底布表面承受的张力f如下求得。即,假定气囊的容积为60L、气囊的形状为球状时,气囊的半径r大致计算为25cm。推测气囊展开时的内压p为50kPa的话,底布表面承受的张力f为f=rp/2,计算为62.5N/cm。此外,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针/cm)的话,由于气囊展开时缝制1针中2根缝制线受到张力,因此给予缝制线的张力E按下式计算。
E(N/根)=62.5/2a(即31.3/a)。
本发明者们发现,使用收容性佳的低纤度底布时,由于展开时底布伸张而产生的针孔的孔偏移对缝制部的漏气有很大影响,因此考虑,在展开时的内压下(即底布表面承受的张力为62.5N/cm时),若调整缝制线的伸长率使其跟随底布伸长的话,可以抑制孔偏移引起的漏气。
本发明的气囊根据以上见解而完成。即,本发明的气囊中,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针/cm)时,给予缝制线31.3/a(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给予底布62.5/a(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A-B)在经纱方向以及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内;伸长率差(A-B)的值优选0~4.8%,更优选0~4.5%。通过使伸长率差(A-B)的值在上述范围内,在气囊展开时的内压下,缝制线追随底布的变化,难以产生针孔的孔偏移,可以抑制源于针孔中的缝制线的孔偏移造成的漏气。此外,上纱和下纱的伸长率不同时,以两者的伸长率平均值作为伸长率A。
另一方面,经纱方向或者纬纱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伸长率差(A-B)的值超过5.0%的话,虽然气囊展开时不会产生针孔的孔偏移(即针孔处的漏气不会增加),但缝制线的伸长率变得过大。因此底布结合部分的针孔大小变大,结合部分处的漏气量增加。此外,经纱方向或者纬纱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的伸长率差(A-B)的值低于0%的话(负值),由于气囊展开时缝制线的伸长率小于底布的伸长率,因此缝制线无法跟随底布的变化。结果是针孔的孔偏移变大、针孔处的漏气量增加。
本发明的气囊中,根据ASTM D6476测定的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必须小于50mm/cm/sec。该透气量更优选48mm/cm/sec以下,进一步优选45mm/cm/sec以下。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不足50mm/cm/sec的话,气囊展开初期时,可以平衡展开。
此外,关于规定强力E下的伸长率A的调整,可通过改变使用的纤度的粗细、改变构成缝制线的原纱的强度-伸长率关系(具体是改变线制造时的纺丝条件或延伸条件)、或者改变缝制线制造时的捻丝数或热定型时的条件等已知的技术进行。关于伸长率A的合适的范围,根据与如上所述的伸长率B的关系选择即可。例如,为了提高规定张力E下的伸长率A,具有同一强度的缝制线的情况下,令纤度变细是有效的。另外,制造构成缝制线的线时,通过降低纺丝时的牵伸比、降低延伸应力(降低延伸倍率)方法、或者提高缝制线制造时的捻丝数等已知的方法,可以增加线的特定张力下的伸长率。
实施例
接着例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前、后述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化实施也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实际的气囊展开时的气体温度并不明确,也可能是充气器出口的温度在1000℃以上,对于底布的温度接近200℃。但是,由于20℃下测定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大小的趋势即使在高温下也应该不会变化,为了方便,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均在常温下评价缝制样品的透气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各性能评价根据如下方法进行。
<纱的纤度>
根据JIS L 1013 8.3测定。
<纱的沸水收缩率>
根据JIS L 1013沸水收缩率B法(100度)测定。
<纱的拉伸强度以及撕裂伸长率>
根据JIS L 1013 8.5测定。
<底布的滑脱阻力>
根据ASTM D6479测定。
<缝制线与底布的伸长率差>
缝制线的伸长率与强力的关系根据JIS L 1013 8.5测定。测定时,记录伸长率(%)与强力(N)的关系(例如,制作如图2的曲线)。从表示伸长率(%)与强力(N)的关系的曲线,可以读取气囊的缝制线承受的31.3/a的拉伸强力所对应的伸长率,作为伸长率A(例如,图2中,缝制线承受的张力为31.3/4.5,即计算为6.9N。从上述曲线可以读取与6.9N的拉伸强力对应的伸长率A=3.2%)。此处,a是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
此外,底布的伸长率与滑脱阻力的关系根据ASTM D6479测定。测定时,记录伸长率(%)与滑脱阻力(N/5cm)的关系。将上述滑脱阻力的单位从N/5cm换算为N/cm,制作显示伸长率(%)与滑脱阻力(N/cm)关系的曲线(例如图3所示的曲线)。从表示得到的伸长率(%)与滑脱阻力(N/cm)的关系的曲线,可以读取气囊的底布承受的62.5/a的滑脱阻力所对应的伸长率,作为伸长率B(例如,图3中,底布经向承受的张力为62.5/4.5,即计算为13.9N/cm。从上述曲线可以读取与13.9N/cm的滑脱阻力对应的伸长率B为2.3%)。此处,a是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
上述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A-B)设定为“缝制线与底布的伸长率差”。
<底布的拉伸强度以及撕裂伸长率>
根据JIS L 1096 8.12.1测定。
<底布的织密度>
根据JIS L 1096 8.6.1测定。
<底布的单位面积重量>
根据JIS L 1096 8.4测定。
<收容性>
根据ASTM D6478测定。
<缝制针密度>
取任意5点测定缝制线的中心值至相邻的缝制线的中心值的长度,求得其平均值。将该平均值换算为每1cm的针的个数。
<缝制部的透气量>
将实施例、比较例的底布切为20cm正方形,以经纱方向、纬纱方向相合的形态,以实施例、比较例记载的缝制线、缝制方法制作样品。使用该样品,根据ASTM D6476,在以下条件测定透气量。
初期体积(strat volume):400cm3
初期压力:225kPa
透气性试验机:FX3350(テクステスト公司制造)
此外,为了去除缝制部的厚度产生的影响,用厚2mm、直径8cm的圆形硅垫夹住样品,在上述条件下测定“包含缝制部的样品整体的透气量”以及“仅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的透气量”。使用L5110评价法LABODATAII(テクステスト公司制造),将测定的压力和透气速度的关系输入电脑,从得到的压力-透气速度的关系,求出相当于气囊展开初期时内压的40kPa下的加压一侧的透气量。
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是计算40kPa下的“包含缝制部的样品整体的透气量”与40kPa下的“仅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的透气量”的差以后,除以缝制部的长度(8cm)的值。
实施例1
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310dtex/96f、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0%、沸水收缩率9.0%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以经纬均为66支/英寸的织密度用喷水织机采用平纹组织织造后,不干燥直接通过热水收缩槽,接着通过使用两段吸风式滚筒干燥机、将第1段温度T1控制为120℃、将第2段温度T2控制为125℃的干燥完成工序。得到的底布物性如表1所示。
作为缝制线,上下线均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线,采用平缝,缝制针密度为4.5针/cm,使用上述底布制作出模拟了部分气囊的缝制样品。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除了经纬的织密度为63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底布和缝制样品。对于制作的底布和缝制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除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270dtex/84f、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19%、沸水收缩率9.0%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织密度为70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底布和缝制样品。对于制作的底布和缝制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除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270dtex/84f、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19%、沸水收缩率9.0%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织密度为67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底布和缝制样品。对于制作的底布和缝制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4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线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下线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纱,链缝,缝制针密度为4.0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使用实施例2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线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下线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纱,链缝,缝制针密度为4.0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7
使用实施例4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线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下纱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纱,平缝,缝制针密度为4.5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8
使用实施例2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下线均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纱,平缝,缝制针密度为3.3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9
使用实施例2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下线均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纱,平缝,缝制针密度为2.5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0
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350dtex/108f、拉伸强度8.7cN/dtex、撕裂伸长率21%、沸水收缩率9.0%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以经纬均为59支/英寸的织密度用喷水织机采用平纹组织织造后,不干燥直接通过热水收缩槽,接着通过使用两段吸风式滚筒干燥机、将第1段温度T1控制为125℃、将第2段温度T2控制为130℃的干燥完成工序。得到的底布物性如表2所示。
使用上述底布,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缝制样品。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2所示。
实施例11
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350dtex/108f、拉伸强度8.7cN/dtex、撕裂伸长率21%、沸水收缩率9.0%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以经纬均为60支/英寸的织密度用喷水织机采用平纹组织织造后,不干燥直接通过热水收缩槽,接着通过使用两段吸风式滚筒干燥机、将第1段温度T1控制为125℃、将第2段温度T2控制为130℃的干燥完成工序。得到的底布物性如表2所示。
使用上述底布,制作缝制样品。其中,作为缝制部的缝制条件,上下线均使用纤度700dtex、拉伸强度7.5cN/dtex、撕裂伸长率30%的尼龙66线,采用平缝,缝制针密度为5.0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2所示。
比较例1
使用实施例1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下线均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平缝,缝制针密度为4.5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2
使用实施例10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下线均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平缝,缝制针密度为3.3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3
除了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470dtex/72f、拉伸强度8.5cN/dtex、撕裂伸长率20%、沸水收缩率9.5%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织密度经纬均为54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底布。底布的物性如表3所示。
此外,除了作为缝制线上下线均使用纤度700dtex、拉伸强度7.5cN/dtex、撕裂伸长率30%的尼龙66纱,缝制针密度为5.0针/cm以外,使用上述底布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缝制样品。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4
使用比较例3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下线均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平缝,缝制针密度为1.8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3所示。
比较例5
使用实施例10制作的底布制作缝制样品。但缝制部的缝制条件是:上线使用纤度1400dtex、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下线使用纤度920dtex、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2%的尼龙66纱,链缝,缝制针密度为3.3针/cm。测定制作的缝制样品的透气量,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6
除了织密度变更为60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底布和缝制样品。对于得到的底布和缝制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7
除了织密度变更为64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4相同地制作底布和缝制样品。对于得到的底布和缝制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8
除了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235dtex/71f、拉伸强度8.5cN/dtex、撕裂伸长率20%、沸水收缩率9.0%的尼龙66细丝原纱(单丝截面为圆截面),织密度为70支/英寸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底布和缝制样品。对于得到的底布和缝制样品,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例9
使用的经纱、纬纱是纤度470dtex/96f、拉伸强度8.6cN/dtex、撕裂伸长率20%、沸水收缩率9.1%的尼龙66细丝原纱,以经纬均为53支/英寸的织密度用喷水织机采用平纹组织进行织造。此外,作为使用的细丝原纱,使用的是扁平截面纱线,其以SEM照片得到的单丝截面的最长处为X、最短处为Y时,X/Y=4.2。
织后的处理与实施例1相同,制作底布。另外,以如下缝制条件制作缝制样品,即上下线均使用纤度1400dtex/96f、拉伸强度8.3cN/dtex、撕裂伸长率21%的尼龙66纱,链缝,缝制针密度为3.3针/cm。与实施例1相同地进行评价制作的底布和缝制样品,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1~11的底布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且质量轻、收容性佳。此外,使用了这些底布的缝制样品,其经纱方向及纬纱方向上的给予缝制线31.3/a(N/根)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A(%)、与给予底布62.5/a(N/针)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B(%)之间的差均在0~5.0%范围内,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均小于50mm/cm/sec。因此,使用了实施例1~11的底布以及缝制线的气囊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且质量轻、收容性佳,并且展开时缝制部难以产生孔偏移,因此气囊展开初期时缝制部的漏气也很少,即使使用纤度比较低的底布,气体造成的破坏(熔融或强力下降)小、可平衡展开。
另一方面,比较例1以及2的缝制样品,上述的伸长率差均为负值,40kPa下,经纱方向缝制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均超过了50mm/cm/sec。因此,使用了比较例1、2的底布以及缝制线的气囊容易出现针孔的孔偏移,气囊展开初期时缝制部的漏气较多,不能平衡展开。
比较例3以及4的底布,由于使用了高纤度的纱,因此单位面积重量重、收容性差。此外,使用了比较例3以及4的底布的缝制样品,上述伸长率差均超出了0~5.0%的范围,40kPa下,经纱方向缝制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均超过了50mm/cm/sec。因此,使用了比较例3、4的底布以及缝制线的气囊,收容性差,缝制部容易漏气,不能平衡展开。
比较例5的缝制样品,上述伸长率差为负值,40kPa下,经纱方向缝制的缝制部的透气量超过了50mm/cm/sec。因此,使用了比较例5的底布以及缝制线的气囊,容易出现针孔的孔偏移,不能平衡展开。
此外,比较例6~8的底布,虽然质量轻、收容性佳,但由于各自的底布的布面覆盖系数较低,所以使用了这些底布的缝制样品的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缝制部分的透气量均很大。
另外,比较例9的底布由于使用了高纤度的纱,因此单位面积重量重、收容性差。此外,比较例9的缝制样品,上述伸长率差经纬方向均为负值,40kPa下缝制部的透气量超过了50mm/cm/sec。因此,使用了比较例9的底布以及缝制线的气囊,收容性差、缝制部容易漏气,不能平衡展开。
工业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令展开时的“底布”与“缝制线”的伸长率差在规定范围实现最佳化,将气囊展开初期时内压下缝制部的透气量维持在较低,即使在紧凑化的充气机产生高输出且高温的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从气囊缝制部漏出的气体量。并且可以提供具有能够承受高温气体的机械特性、同时质量轻、收容性佳的气囊。

Claims (7)

1.一种气囊,是包括由底布构成的主体部分和通过用缝制线将所述主体部分缝制成袋状而形成的缝制部的车辆用气囊,其特征是:
将缝制部的缝制针密度设定为a时,给予缝制线31.3/a的张力时的缝制线的伸长率与给予底布62.5/a的张力时的底布的伸长率之间的差在经纱方向、纬纱方向都处于0~5.0%范围,其中,缝制针密度的单位为针/cm,缝制线的张力单位为N/根,底布的张力单位为N/针,
气囊展开初期时的40kPa下的每1cm的缝制部的透气量小于50mm/cm/sec。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下式定义的底布的布面覆盖系数CF为2050~2400,
CF=(A×0.9)1/2×(W1)+(B×0.9)1/2×(W2)
式中,A和B表示经纱和纬纱的粗细,W1和W2表示经密度和纬密度,A和B的单位为dtex,W1和W2的单位为支/英寸。
3.如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气囊,其中,所述底布由总纤度为200~400dtex的复丝构成,且所述缝制线的纤度为630~2400dtex。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气囊,其中,构成上述复丝的单丝为圆截面。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所述底布及缝制线由聚酰胺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构成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所述底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40~180g/cm2
7.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囊,其中,所述缝制针密度在2.0~6.7针/cm的范围。
CN201010290691.5A 2009-09-14 2010-09-14 气囊 Active CN102019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2204 2009-09-14
JP2009212204 2009-09-14
JP2009272721 2009-11-30
JP2009-272721 2009-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9902A CN102019902A (zh) 2011-04-20
CN102019902B true CN102019902B (zh) 2014-10-01

Family

ID=43861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0691.5A Active CN102019902B (zh) 2009-09-14 2010-09-14 气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94380B2 (zh)
CN (1) CN1020199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3761B1 (ja) 2012-05-11 2014-02-12 東洋紡株式会社 衝突時に底着きしにくいエアバッグ用基布
KR101947220B1 (ko) 2012-05-11 2019-02-12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코팅 에어백용 직물
CN103485018A (zh) * 2013-09-05 2014-01-01 吴江秦邦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气囊用布
DE112016003957T5 (de) * 2015-09-30 2018-05-24 Seiren Co., Ltd. Gewebe für einen airbag und airbag
CN108004638B (zh) * 2017-12-22 2020-08-21 东丽酒伊织染(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布边经向外扩率较低的安全气囊基布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5016244U1 (de) * 2005-10-13 2006-02-09 Takata-Petri (Ulm) Gmbh Gewebe aus sich kreuzenden Gewebefäden mit Aufreißbereich
CN101107153A (zh) * 2005-01-21 2008-01-16 美利肯公司 缝纫接缝处带有防透气密封胶的安全气囊
CN101479414A (zh) * 2006-06-23 2009-07-08 东丽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气囊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1103B2 (ja) * 1999-02-15 2007-01-24 東レ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2001114051A (ja) * 1999-10-20 2001-04-24 Toray Ind Inc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3462848B2 (ja) * 1999-11-11 2003-11-05 豊田紡織株式会社 産業資材用基布
JP2001301557A (ja) * 2000-04-25 2001-10-31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
JP4076445B2 (ja) * 2003-01-06 2008-04-16 帝人テクノ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補強用ベルト構造体
JP5391083B2 (ja) * 2007-02-02 2014-01-15 インヴィ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エスアエルエル エアバッグ用ポリエステル織布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7153A (zh) * 2005-01-21 2008-01-16 美利肯公司 缝纫接缝处带有防透气密封胶的安全气囊
DE202005016244U1 (de) * 2005-10-13 2006-02-09 Takata-Petri (Ulm) Gmbh Gewebe aus sich kreuzenden Gewebefäden mit Aufreißbereich
CN101479414A (zh) * 2006-06-23 2009-07-08 东丽株式会社 气囊用织物、气囊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01557A 2001.10.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94380B2 (ja) 2014-05-14
JP2011131874A (ja) 2011-07-07
CN102019902A (zh) 201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2951B (zh) 一种安全气囊
US9834167B2 (en) Airbag fabric and airbag
CN102019902B (zh) 气囊
CN103080393B (zh) 气囊用基布
US10239481B2 (en) Polyester base fabric for airbag, polyester airba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lyester base fabric for airbag
JP5003378B2 (ja) 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ト布帛、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ト布帛の製造方法
CN101634074B (zh) 安全气囊用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JPWO2019167820A1 (ja) 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基布、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ティング基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アバッグ
CN113785087A (zh) 超低渗透性和高接缝强度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528719A (ja) 熱抵抗性に優れた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繊維を利用したエアバッグ用織物
WO2023037982A1 (ja) 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WO2023171130A1 (ja) 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ト布
CN113015826B (zh) 气囊用织物以及气囊用织物的制造方法
JP2006256474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153446A1 (ja) エアバッグ用コーティング基布およびそれを含むエアバッグ
CN101348962A (zh) 安全气囊的非涂层织物
CN106319720B (zh) 安全气囊用织物、其制造方法及安全气囊
CN101580996B (zh) 气囊用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1666007B (zh) 一种安全气囊用织物
WO2022196191A1 (ja) エアバッグ用ノンコート織物
JPH06128836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4096299B2 (ja) 袋織エアバッグ基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袋織エアバッグ
JP4190740B2 (ja) 袋織りエアバッグ基布及び袋織りエアバッグ
JP2010047872A (ja) エアバッグ用基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77970A (ja) エアバッグ用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