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6051A -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6051A
CN102016051A CN2009801028590A CN200980102859A CN102016051A CN 102016051 A CN102016051 A CN 102016051A CN 2009801028590 A CN2009801028590 A CN 2009801028590A CN 200980102859 A CN200980102859 A CN 200980102859A CN 102016051 A CN102016051 A CN 1020160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peptide
nucleic acid
seq
sequence
sclare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2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6051B (zh
Inventor
M·沙尔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menich SA
Original Assignee
Firmenich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menich SA filed Critical Firmenich SA
Priority to CN2014101717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19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6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6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0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4Hydrolases (3)
    • C12N9/16Hydrolases (3) acting on ester bonds (3.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02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12P7/04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acyclic
    • C12P7/18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acyclic polyhydric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Enzymes And Modific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特定多肽与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LPP)接触。具体而言,所述方法可以在体外或体内进行以生产香紫苏醇,这是一种在香料和调味料领域非常有用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在该方法中使用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源自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并编码本发明多肽的核酸,含所述核酸的表达载体,以及经转化以包藏同一核酸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特定多肽与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LPP)接触。具体而言,所述方法可以在体外或体内进行以生产香紫苏醇,这是一种在香料和调味料领域非常有用的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在该方法中使用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源自快乐鼠尾草并编码本发明多肽的核酸,含所述核酸的表达载体,以及经转化以包藏同一核酸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背景技术
香紫苏醇是类萜或萜家族中的一员,其包含高含量的天然产物。萜见于大多数生物体(微生物、动物和植物)。这些化合物由称为异戊二烯的五碳单元构成,并由其结构中存在的这些单元的数目来划分。因此,单萜、倍半萜和二萜分别为含10、15和20个碳原子的萜。二萜例如可广泛见于植物界,并且已描述了超过2500种的二萜构造(Connolly and Hill,Dictionary of terpenoids,1991,Chapman &Hall,London)。萜分子由于其风味和香味特性以及其化妆、医药和抗微生物效果,一直是数千年来的兴趣所在。由例如蒸汽蒸馏或溶剂提取等各种手段获得的植物提取物被用于萜的来源。萜分子通常原样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利用化学反应来将萜转化为其他高价值分子。
萜的生物合成生产涉及被称为萜合酶的酶。这些酶将前体转化为一种或多种萜产物。通常,该前体是非环状萜前体,特别地,大多数二萜合酶对非环状前体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的环化起催化作用。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萜合酶催化由已环化分子至一种或多种萜产物的转变。
自然界存在两种类型的环化机理,它们与可分为I类二萜合酶和II类二萜合酶的两种类型的二萜合酶有关(Wendt and Schulz,1998,Structure.6(2):127-33)。对于某些二萜来说,其环化机理与单萜和倍半萜的环化机理类似,其自GGPP的焦磷酸酯的酯官能的离子化起始,接着是所得碳阳离子与内部双键的反应。催化这种类型环化的二萜合酶为I类二萜合酶。二萜的生物合成中由II类二萜合酶催化的第二种环化模式由GGPP的端末双键的质子化起始,并在内部重排和质子消除之后,产生环状二萜焦磷酸酯中间体。
编码来自两类中每种二萜合酶的基因和cDNA已被克隆出,并且重组酶也已鉴定。编码不同类型二萜合酶的基因的可获性为酶的一级结构提供了信息。某些氨基酸基序在二萜合酶中保留下来,并且要么与依赖质子化的环化相关,要么与依赖离子化的环化相关。DDxxD基序见于一些I类二萜合酶。所述基序很可能参与焦磷酸酯部分的连接和离子化。在II类合酶中发现了保守的DxDD,其中涉及第二天冬氨酸残基作为质子供体。
香紫苏醇是天然产生的二萜分子,其广泛用作用于合成带有龙涎香香调的芳香分子的起始材料。开发这类合成用于提供龙涎香——由抹香鲸的肠分泌的一种蜡状物质——的代用品。龙涎香由于其令人愉快的气味而备受赏识,并且在历史上已被用作加香成分。由于龙涎香高昂的价格以及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特别是由于对鲸类的保护,已经开发了带有龙涎香特征的龙涎香成分和分子的化学合成。在这些分子中,Ambrox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021
(瑞士Firmenich SA的注册商标)是最受大多数人赏识的龙涎香的代用品。用于Ambrox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031
合成的最广泛使用的起始材料是二萜二醇香紫苏醇。
通常,植物天然提取物的价格和可获性取决于该植物的丰度、油的收率以及地理来源。此外,天然提取物的可获性和品质极大地依赖于导致每年差异化的气候和其他地区条件,使得在某些年份在高品质香料中使用这些成分非常困难,甚至于不可能。因此,提供极少受可获性和品质的波动影响的香紫苏醇来源是有利的。但是,考虑到其高度复杂的结构,制备香紫苏醇的经济的合成方法依旧是困难的。由此,能够合成香紫苏醇的生物化学路径将引起极大的兴趣。
在植物和其他生物体中进行的萜的生物合成早已广泛研究,在此不赘述,但可参考Dewick,Nat.Prod.Rep.,2002,19,181-222,其回顾了萜的生物合成路径的现有技术状况。
一些二萜合酶早已被鉴定出。具体而言,US 7,238,514公开了若干二萜合酶,编码它们的核酸,以及单细胞生物体,其经转化以表达这些合酶中的每一种连同GGPP合酶,由此在体内生产二萜。尽管如此,在该专利中并未具体公开如本文所提供的使用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来进行香紫苏醇的生物合成的方法。在该专利中公开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本发明的序列极为不同。在该文献中描述的二萜合酶中,与本发明的多肽最接近的为用于对映体贝壳杉烯(ent-kaurene)合酶的黄瓜(Cucumis sativus)mRNA,在US 7,238,514中标识为SEQ ID NO:389,以及用于对映体贝壳杉烯合酶B的笋瓜(Cucurbita maxima)mRNA,在US7,238,514中标识为SEQ ID NO:395,其编号为AAB39482.1。这些多肽与本发明的多肽仅有32%的同一性。此外,在该现有技术文献中没有暗示所描述的二萜合酶能用于生产香紫苏醇。
与本发明的序列具有一定百分比的序列同一性的萜合酶还见于序列数据库。尽管如此,已知的二萜合酶与本发明的多肽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非常低。与本发明最接近的合酶为与本发明的多肽具有36%同一性的不确定功能的类萜环化酶(编号为NCBIAAS98912),与本发明的多肽具有32%同一性的黄瓜(Cucumis sativus)的对映体贝壳杉烯合酶(编号BAB 19275),与本发明的多肽具有32%同一性的来自水稻(Oryza sativa)的对映体咖萨二烯(ent-cassadiene)合酶(编号ABH 10734,公布于Xu,Wilderman,Morrone,Xu,Roy,Margis-Pinheiro,Upadhyaya,Coates and Peters,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ice kaurene synthase-like gene family,Phytochemistry,68(3),2007,312-326)以及与本发明的多肽具有32%同一性的来自水稻(Oryza sativa)的对映体贝壳杉烯合酶(编号AAQ72559,公布于Margis-Pinheiro,Zhou,Zhu,Dennis and Upadhyaya,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S-tagged rice(Oryza sativa L.)GA-responsive dwarfmutant defective in an early step of the gibberellins biosynthesis pathway,Plant Cell Rep.,23(12),2005,819-833)。在该现有技术中从未提及这些序列中的任一种具有催化香紫苏醇生产的潜在能力。
除序列本身之间的区别外,还需要指出的是,对映体贝壳杉烯和对映体咖萨二烯的结构和性质与香紫苏醇极为不同。具体而言,对映体贝壳杉烯是一种三环二萜,其不含任何醇官能团,这与香紫苏醇不同,后者为双环二醇。此外,对映体贝壳杉烯为用于调节生长的植物激素的前体,其在香料和调味料领域中没有任何用途,而如上所述,香紫苏醇在这些技术领域中备受关注。
现有技术的一篇文献与香紫苏醇合酶特别相关(Banthorpe,Brown and Morris,Partial purification of farnesyl pyrophosphate:Drimenol cyclase and geranylgeranyl pyrophosphate:Sclareol cyclase,using cell culture asa source of material,Phytochemistry 31,1992,3391-3395)。在该文献中,一种来自粘毛烟草(Nicotiana glutinosa)的部分纯化的蛋白质被鉴定为香紫苏醇合酶,但是对于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编码它的核酸的核苷酸序列以及该蛋白质在香紫苏醇的体外或体内生物合成的方法中的用途没有给出任何启示。
尽管对于萜的环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尤其是在植物中该酶的分离和鉴定依旧十分困难,这是由于它们的低丰度,瞬时表达模式,将它们从组织(它们在该组织中表达)中的树脂和酚化合物的混合物中纯化出来的复杂性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以经济的方式制造香紫苏醇的方法。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生产二萜同时具有很少的浪费,这是一种更加节能并且节约资源的方法,同时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合成用作香料和/或芳香成分的香紫苏醇的酶。
本文中所用的缩写
bp      碱基对
kb      千碱基
BSA     牛血清白蛋白
DNA     脱氧核糖核酸
cDNA    互补DNA
dT      脱氧胸腺嘧啶
dNTP    脱氧核苷酸三磷酸
DTT     二硫苏糖醇
GC      气相色谱
GGPP    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
IPTG    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
LB               溶菌肉汤
LPP              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
MOPSO            3-(N-吗啉代)-2-羟基丙磺酸
MS               质谱
ORF              开放阅读框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RMCE             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
RT-PCR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3’-/5’-RACE    3’和5’cDNA末端快速扩增
RNA              核糖核酸
mRNA             信使核糖核酸
nt               核苷酸
RNase            核糖核酸酶
RuBisCO          核酮糖-1,5-焦磷酸羧化酶
SDS-PAG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sLPPs           快乐鼠尾草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合酶
UTR              非翻译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经济、可靠并且可再现的方式通过生物合成来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一种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包括:
(a)使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LPP)与至少一条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接触,该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5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并且
(b)非强制性选择地将步骤(a)中生产的香紫苏醇分离。
该方法可在体外进行,也可在体内进行,其将进一步详述。
香紫苏醇和LPP由图1所示的它们的结构式定义。
对于“香紫苏醇合酶”或“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这里指的是能够催化由(LPP)起始的香紫苏醇合成的多肽。多肽催化香紫苏醇合成的能力可通过进行实施例中详述的酶活性测定来确认。
根据本发明,多肽还表示包括截短的多肽,条件是它们要保持如上所定义的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且与SEQ ID NO:1的相应片段有至少所定义百分比的同一性。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包括使LPP与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接触,该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由SEQ ID NO:1组成。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该香紫苏醇合酶是截短的多肽,该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02有至少5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最好该多肽包含与SEQ ID NO:96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根据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该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96。根据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该多肽由SEQ ID NO:96组成。
两条肽序列或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的百分比是当进行这两条序列的比对时,在两条序列中相同的氨基酸或核酸残基的数目的函数。相同的残基定义为在两条序列中在给定比对位置上的同样的残基。这里所用的序列同一性的百分比是由最优比对,通过将两条序列中相同的残基数目除以最短的序列的残基总数再乘以100而计算得到的。最优比对是这样一种比对,其中同一性百分比可能为最高。在一条或两条序列的一个或多个比对位置可引入间隙以获得最优比对。在序列同一性的百分比计算中将这些间隙作为不相同的残基来考虑。
以确定氨基酸或核酸序列同一性为目的的比对可使用计算机程序(例如为万维网上可得的公用计算机程序)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优选可使用来自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的地址为http://www.ncbi.nlm.nih.gov/BLAST/bl2seq/wblast2.cgi的BLAST程序(Tatiana等FEMS Microbiol Lett.,1999,174:247-250,1999),其参数设为默认,以获得肽序列或核苷酸序列的最优比对,并计算序列同一性的百分比。
待与LPP体外接触的多肽可通过使用标准的蛋白质或酶提取技术,从任何表达它的生物体中提取来获得。如果宿主生物体是将本发明多肽释放到培养基中的单细胞生物体或细胞,该多肽可简单地由培养基收集,例如通过离心,然后非强制性选择地洗涤并在合适的缓冲溶液中再悬浮。如果该生物体或细胞在其细胞内积聚了多肽,则该多肽可通过将该细胞分解或溶解然后从该细胞裂解液中提取多肽来获得。
该多肽——要么为分离形式,要么为与其他蛋白质在一起的形式,例如为在由经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获得的粗蛋白质提取物中的形式——可随后以最优pH悬浮于缓冲溶液中。如果合适,可添加盐、DTT、BSA和其他类型的酶辅助因子,以优化酶活性。合适的条件更详细地描述于随后的实施例中。
随后,将LPP添加到悬浮液或溶液中,然后在最优温度下,例如15~40℃,优选25~35℃,更优选于30℃培养。培养后,可通过标准分离步骤,例如溶剂提取和蒸馏,非强制性选择地在从溶液中移除多肽之后,将所生产的香紫苏醇从培养液中分离。
LPP可通过使GGPP与分离的LPP合酶接触来获得。如下的实施例1和3示出了从快乐鼠尾草中分离出编码cDNA的LPP合酶的方法,所述cDNA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的方法,对所生产的LPP合酶进行纯化的方法,以及使用分离的LPP合酶在体外生产LPP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在体内进行。在该情况下,上述方法的步骤(a)包括在有助于香紫苏醇生产的条件下培养能生产LPP并经转化以表达多肽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该多肽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a)之前,用编码多肽的至少一种核酸来转化能生产LPP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从而所述生物体表达所述多肽,该多肽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用于转化宿主生物体或细胞的该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有至少50%,优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核酸包含核苷酸序列SEQ ID NO:2或其补体。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核酸由核苷酸序列SEQ ID NO:2或其补体组成。
根据再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用于转化宿主生物体或细胞的该核酸是截短的核酸,其包含与SEQ ID NO:93有至少50%,优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核酸包含核苷酸序列SEQ ID NO:93或其补体。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核酸由核苷酸序列SEQ IDNO:93或其补体组成。
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由于能在体内实施该方法而不用预先分离多肽从而是特别有利的。该反应直接在经转化以表达所述多肽的生物体或细胞内发生。
所述生物体或细胞意指“表达”多肽,条件是该生物体或细胞经转化以包藏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该核酸转录为mRNA,而该多肽见于该宿主生物体或细胞。术语“表达”包括“异源表达”和“过表达”,后者指的是mRNA、多肽和/或酶活性的水平超过在非转化的生物体或细胞中测量的值。转化非人生物体或细胞的合适方法的更详细描述将随后在说明书中专门将该转化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作为本发明的特定目标的部分以及实施例中描述。
特定的生物体或细胞,当其天然生产LPP时,或当其并不天然生产LPP但生产GGPP(或如此转化)并经转化以表达LPP合酶时,不管是用编码香紫苏醇合酶的核酸转化之前,还是与所述核酸一起,都意味着“能生产LPP”。经转化以与天然形成的生物体或细胞相比生产更高的LPP量的生物体或细胞也包括在“能生产LPP的生物体或细胞”内。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生物体天然积聚LPP,或经转化以积聚LPP。
用于转化生物体从而使它们表达LPP合酶的方法可以是本领域公知的用于转化宿主生物体的任意方法。这种方法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并且LPP合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一个特定例子在实施例2中给出。用于转化生物体以生产GGPP的方法也是本领域公知的。这种方法例如见于Huang,Roessner,Croteau and Scott,Engineering Escherichia coli for the synthesis of taxadiene,a key intermediate inthe biosynthesis of taxol,Bioorg Med Chem.,9(9),2001,2237-2242。
为了在体内实施本发明,宿主生物体或细胞要在有助于香紫苏醇生产的条件下培养。因此,如果宿主是转基因植物,要提供最优的生长条件,例如最优的光、水和营养条件。如果宿主是单细胞生物体,有助于香紫苏醇生产的条件可包括在宿主的培养基中添加合适的辅因子。此外,应选择培养基以最大限度地合成香紫苏醇。最优的培养条件将以更详细的方式描述于随后的实施例中。
适于在体内实施本发明方法的非人生物体可以是任意的非人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体。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于在体内实施本发明的非人生物体是植物、原核生物或真菌。
任何植物、原核生物或真菌可用于在体内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特别有用的植物为那些天然生产高含量萜的植物。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植物从茄科(Solanaceae)、禾本科(Po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碟形花科(Fabaceae)、锦葵科(Malvaceae)、菊科(Asteraceae)或唇形科(Lamiaceae)中选出。例如,植物从烟草属(Nicotiana)、茄属(Solanum)、高粱属(Sorghum)、拟南芥属(Arabidopsis)、芸苔属(Brassica(油菜))、苜蓿属(Medicago(苜蓿))、棉属(Gossypium(棉花))、蒿属(Artemisia)、鼠尾草属(Salvia)和薄荷属(Mentha)中选出。优选地,该植物属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种。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非人生物体为微生物。根据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微生物为细菌或真菌,优选所述真菌为酵母。最优选地,所述细菌为大肠杆菌(E.coli),而所述酵母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这些生物体中的大多数并不天然生产LPP。为了适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这些生物体必须经转化以生产所述前体。如上所述,它们可以在用编码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的核酸修饰之前或同时如此转化。
也可以使用分离的高等真核细胞来取代完整生物体作为宿主以在体内实施本发明的方法。合适的真核细胞可以是任何非人细胞,但优选植物细胞。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案,在上述任意实施方案的方法中使用的多肽或核酸源自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
实施本发明方法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多肽本身。因此,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5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香紫苏醇合酶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根据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该多肽由SEQ ID NO:1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多肽源自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
在此使用的术语“香紫苏醇合酶”或者“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指的是包含于此标明的氨基酸序列的一类多肽或肽片段,以及截短的或变体多肽,条件是它们要保持如上定义的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且它们与SEQ ID NO:1的相应片段有至少所定义百分比的同一性。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香紫苏醇合酶包含与SEQ IDNO:96有至少5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最好该香紫苏醇合酶包含与SEQ ID NO:96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ID NO:96。根据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该多肽由SEQ ID NO:96组成。
变体多肽的例子为天然产生的蛋白质,其由选择性mRNA拼接产生,或者由在此描述的多肽的蛋白酶剪切产生。归因于蛋白水解的变体例如包括:由于从本发明多肽上一个或多个末端氨基酸的蛋白水解移除而产生的在不同类型宿主细胞中表达时N末端或C末端的差异。如此后描述的由本发明的核酸突变获得的核酸编码的多肽同样包括在本发明之内。
如上所定义的编码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的核酸是在体内实施该方法时修饰将要使用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所必需的工具。因此,编码上述任意实施方案所定义的多肽的核酸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有至少50%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相同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核酸由SEQ ID NO:2或其补体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核酸源自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
本发明的核酸可定义为包括单链或双链形式的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聚合物(DNA和/或RNA)。术语“核苷酸序列”还应理解为单独片段形式或作为大型核酸的一部分的聚核苷酸分子或寡核苷酸分子。本发明的核酸还包含某些分离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基本上不污染内源材料的那些。本发明的核酸可被截短,条件是它要编码本发明包含的如上所述的多肽。特别有用的截短的核酸为与SEQ ID NO:93有至少70%同一性的核酸或其补体。
通过SEQ ID NO:2的突变体而得到的核酸或其补体也包括在本发明之内,条件是它们与SEQ ID NO:2的相应片段有至少所定义百分比的同一性,并且它们要编码如上所定义的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突变体可以是这些核酸的任意类型的突变体,例如点突变体、缺失突变体、插入突变体和/或阅读框移位突变体。可制备变体核酸以使其核苷酸序列适应特异性表达体系。例如,已知细菌表达体系在氨基酸由优选的密码子编码的情况下更加有效地表达多肽。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其中超过一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氨基酸,多条DNA序列可编码同一多肽,所有这些DNA序列都包括在本发明之内。
根据又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核酸是截短的核酸,其包含与SEQ ID NO:93有至少50%,优选至少55%,优选至少60%,优选至少65%,优选至少70%,优选至少75%,优选至少80%,优选至少85%,优选至少90%,更优选至少95%,甚至更优选至少98%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案,该核酸包含核苷酸序列SEQ ID NO:93或其补体。根据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该核酸由核苷酸序列SEQ ID NO:93或其补体组成。
通常来讲,本发明的核酸可通过大规模并行测序方法来分离,其在实施例5和6中进一步展开说明。该方法的第一步为cDNA文库的全局测序。首先,通过雾化使cDNA文库片段化,然后通过PCR对片段扩增,接着进行测序反应,得到了命名为“read”的35个碱基的短序列。使用软件以所定义的最小长度的重叠和同源性设定百分比将“read”重新拼接到毗连序列(“contig”)中。然后,检索“read”和“contig”与已知同种类型的酶的序列同一性。基于这些同源性,选择“read”和“contig”并用于合成引物,以进行全长香紫苏醇合酶的PCR扩增。
另一个用于转化适于体内实施本发明方法的宿主微生物或细胞的重要工具是包含至少一种本发明任一实施方案的核酸的表达载体。因此,这类载体也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在此使用的“表达载体”包括任意的直链或环状重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病毒载体、噬菌体和质粒。技术人员能根据表达体系选择合适的载体。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表达载体包括本发明的核酸,其可操作地连接至至少一条控制转录、翻译、起始、终止的调控序列,例如转录启动子、操作子或增强子或mRNA核糖体结合位点,并非强制性选择地包括至少一个选择标记。当调控序列功能性地与本发明核酸关联时,称核苷酸序列为“可操作地连接”。
本发明的表达载体可在如下进一步描述的用于在包藏本发明核酸的宿主微生物和/或细胞中制备遗传转化的宿主微生物和/或细胞的方法中,以及用于生产或制造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的方法中使用。
经转化以包藏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核酸从而异源表达或过表达至少一条本发明多肽的重组非人生物体和细胞也是实施本发明方法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因此,这类非人生物体和细胞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本发明的非人生物体可以是任何非人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体。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非人生物体是植物、原核生物或真菌。所述生物体可以是任何植物、原核生物或真菌。特别有用的植物为那些天然生产高含量萜的植物。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植物从茄科(Solanaceae)、禾本科(Po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碟形花科(Fabaceae)、锦葵科(Malvaceae)、菊科(Asteraceae)或唇形科(Lamiaceae)中选出。例如,植物从烟草属(Nicotiana)、茄属(Solanum)、高粱属(Sorghum)、拟南芥属(Arabidopsis)、芸苔属(Brassica(油菜))、苜蓿属(Medicago(苜蓿))、棉属(Gossypium(棉花))、蒿属(Artemisia)、鼠尾草属(Salvia)和薄荷属(Mentha)中选出。优选地,该植物属于烟草(Nicotiana tabacum)种。
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非人生物体为微生物。根据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微生物为细菌或酵母。最优选地,所述细菌为大肠杆菌(E.coli),而所述酵母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分离的高等真核细胞也可经转化以代替完整的生物体。作为高等真核细胞,在此我们指除酵母细胞外的任何非人真核细胞。优选的高等真核细胞为植物细胞或真菌细胞。
术语“经转化”指的是这样一种事实:宿主经过遗传工程以包含本发明任意核酸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拷贝。优选地,术语“经转化”涉及异源表达本发明多肽和过表达本发明多肽的宿主。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经转化的生物体,其中本发明多肽的表达量高于未经如此转化的同一生物体中的表达量。
已知本领域中有多种方法用于创造转基因宿主生物体或细胞,例如植物、真菌、原核生物,或高等真核生物的细胞培养物。用于与细菌、真菌、酵母、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宿主一同使用的合适的克隆和表达载体例如描述于Pouwels等的Cloning Vectors:ALaboratory Manual,1985,Elsevier,New York以及Sambrook等的Molecular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2nd edition,1989,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 Press中。用于高等植物和/或植物细胞的克隆和表达载体尤其是技术人员可获得的,见例如Schardl等Gene 61:1-11,1987。
用于转化宿主微生物或细胞以包藏转基因核酸——例如本发明的那些核酸——的方法是技术人员所熟悉的。例如,对于创造转基因植物来说,现行的方法包括:植物原生质体的电穿孔法、脂质体介导的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聚乙二醇介导的转化方法、粒子轰击法、植物细胞显微注射法以及使用病毒的转化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经转化的DNA整合到非人宿主生物体和/或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得到了稳定的重组体系。本领域公知的可用于本发明实践的染色体整合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RMCE)、病毒位点特异性染色体插入法、腺病毒法以及核内注射法。
为了实施如上所公开的体外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提供一种制备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至少一条多肽的方法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至少一条多肽的方法,包括:
(a)培养用本发明的表达载体转化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从而使其包藏本发明的核酸并表达或过表达由所述核酸编码并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
(b)将该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从步骤(a)中培养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中分离。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a)之前,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表达载体转化非人宿主生物体或细胞,从而使其包藏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核酸并表达或过表达由所述核酸编码的至少一条多肽。
非人生物体或细胞的转化和培养可以如上所述的用于体内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来进行。步骤(b)可以本领域公知的用于从生物体或细胞中分离特定多肽的任何技术来进行。
在此所指的“多肽变体”意味着这样一种多肽,其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实质上与天然多肽同源,但由于一个或多个缺失、插入或取代,其氨基酸序列与由本发明的任何核酸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
变体可包括保守取代的序列,这意味着某特定氨基酸残基可被具有相似物化特性的残基所取代。保守取代的例子包括:用一个脂肪族残基取代另一个,例如用Ile、Val、Leu或Ala彼此取代;或者用一个极性残基取代另一个,例如Lys和Arg之间,Glu和Asp之间,或Gln和Asn之间的取代。见Zubay,Biochemistry,Addison-Wesley Pub.Co.,(1983)。这类取代的效果可用Altschul,(J.Mol.Biol.219:555-65,1991)中论述的取代打分矩阵如PAM-120、PAM-200和PAM-250来计算。其他的这类保守取代,例如具有相似疏水特性的整个区域的取代,也是公知的。
天然形成的肽变体也包括在本发明之内。这类变体的例子为由选择性mRNA拼接产生的蛋白质或由在此描述的多肽的蛋白酶剪切产生。归因于蛋白水解的变体例如包括:由于从由本发明的序列编码的多肽上一个或多个端末氨基酸的蛋白水解移除而产生的在不同类型宿主细胞中表达时N末端或C末端的差异。
本发明的多肽变体可用于获得所需的提高或降低的酶活性,修饰的区域化学或立体化学,或改变的底物应用或产物分布。此外,制备变体以具有至少一种改良的特性,例如对底物的增强的亲和性,对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生产的改善的特异性,不同的产物分布,不同的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提高的速率,在特定环境(pH、温度、溶剂等)中的更高的活性或稳定性,或者在所需表达体系中提高的表达水平。变体或定位突变可由本领域公知的任何方法产生。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重组和非重组、分离并提纯的多肽,例如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天然多肽的变体和衍生物可通过分离不同或相同植物品系或种的天然形成的变体或变体的核苷酸序列而得到,或通过对编码天然香紫苏醇合酶的核苷酸序列突变进行人工规划性突变(programming mutation)而得到。对天然氨基酸序列的改变可通过多种常规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完成。
由附加肽序列在本发明多肽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的融合产生的多肽变体可用于增强多肽的表达,有助于蛋白纯化或提高多肽在所需环境或表达体系中的酶活性。这类附加肽序列例如可以是信号肽。因此,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多肽的变体,例如通过与其他寡肽或多肽融合而得到的那些和/或与信号肽连接的那些。
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变体多肽的方法,包括步骤:
(a)选择如上所公开的任何实施方案中的核酸;
(b)修饰所选择的核酸以获得至少一种突变核酸;
(c)用该突变核酸序列转化宿主细胞或单细胞生物体以表达由该突变核酸序列编码的多肽;
(d)对该多肽进行至少一种修饰特性的筛选;并且
(e)非强制性选择地,如果该多肽不具备想要的变体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则重复步骤(a)至(d)直至获得具有所需变体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
(f)非强制性选择地,如果在步骤(d)中鉴别出具有所需变体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则分离在步骤(c)中获得的相应突变核酸。
步骤(b)中,例如通过随机诱变、位点特异性诱变或DNA改组会产生大量的突变核酸序列。基因改组的具体步骤见于Stemmer,DNA shuffling by random fra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in vitro recombination for molecular evolution.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4,91(22):10747-1075。简言之,DNA改组指的是已知序列在体外随机重组的过程,涉及至少两种被选定用于重组的核酸。例如,可通过合成含突变序列的寡核苷酸而在特定位点引入突变,所述突变序列侧生有能连接至天然序列的片段的限制位点。在连接之后,所得的重构序列编码具有所需氨基酸插入、取代或缺失的类似物。或者,可采用寡核苷酸定位的位点特异性诱变步骤来提供改变的基因,其中预定的密码子可通过取代、缺失或插入而被改变。
因此,SEQ ID NO:2或SEQ ID NO:93可与编码核酸(例如由除快乐鼠尾草外的其他生物体中分离出的)的其他任何二萜合酶重组。因此,可获得并分离出突变核酸,其可用于根据例如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标准程序来转化宿主细胞。
步骤(d)中,对步骤(c)获得的多肽进行至少一种修饰特性——例如所需的经修饰的酶活性——的筛选。对表达多肽进行筛选的所需酶活性的例子包括由KM或Vmax值量度的提高或降低的酶活性,修饰的区域化学或立体化学以及改变的底物应用或产物分布。酶活性的筛选可通过技术人员熟知的并在本实施例中公开的那些程序进行。
提供步骤(e)用于重复步骤(a)~(d)的过程,优选其可并行操作。因此,通过创造大量的突变核酸,可用不同的变体核酸同时转化多种宿主细胞,从而允许后续的更多数量的多肽的筛选。由此,获得所需变体多肽的机会可任由技术人员而增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制备编码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变体多肽的核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上公开的步骤(a)至(e),并且还包括步骤:
本申请中提及的出版物均以参照的方式并入于此,以公开并描述与所引用出版物有关的方法和/或材料。
附图说明
图1:说明书中引用的各种化合物的结构。
图2:由SsTps1132(SEQ ID NO:1)催化、从LPP起始的香紫苏醇的推定生物合成路线。
图3:来自I类二萜合酶样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水稻(Oriza sativa)的stemodene合酶(编号AAZ76733)的序列的比对。
图4:由SsTps1132(SEQ ID NO:1)和SsTps1137(SEQ IDNO:86)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与选自数据库的二萜合酶氨基酸序列的比对。
图5: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的SsTps1132(SEQ ID NO:1)和1132-2-5(SEQ ID NO:96)的氨基酸序列的比对。
图6:不同的1132重组蛋白与LPP培养之后所获得的产物的GC分析。来自大肠杆菌、表达重组SsTps1132和1132-2-5蛋白(SEQID NO:1和SEQ ID NO:96)的粗蛋白提取物与LPP培养于最终体积为1mL的50mM MOPSO(pH 7),其添加了15mM的MgCl2和1mM的DTT。
图7:通过重组1132-2-5蛋白由LPP产生的产物的GC-MS分析。(A)LPP与提取自大肠杆菌、由pET101-1132-2-5(SEQ ID NO:93)转化的粗蛋白一起培养所得的产物的总离子色谱图。(B)保留时间为14.3时的峰的质谱图。(C)可靠香紫苏醇标准物的质谱图。
图8:SsTps1132和1132-2-5重组蛋白(SEQ ID NO:1和SEQ IDNO:96)与存在于GGPP的SsLPPs3(SEQ ID NO:24)重组蛋白共培养后所得的产物的GC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如下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通过PCR方法分离编码来自快乐鼠尾草的cDNA的LPP合酶
A.植物材料和RNA提取
从瑞士Bassins的野外收集生长了花蕾(1.5~2cm长,1~2日龄)的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并直接在液氮中冷冻。
用来自Invitrogen(Carlsbad,CA)的ConcertTM植物RNA试剂提取总RNA,根据制造商手册,用FastTrack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21
2.0mRNA分离试剂盒(Invitrogen,Carlsbad,CA)通过o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法纯化mRNA。用MarathonTM cDNA扩增试剂盒(Clontech,MountainView,CA)构建cDNA文库。
B.用于扩增二萜合酶cD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使用正向引物DT3F(5’-GAYRTNGAYGAYACNGCNATGG-3’(SEQID NO:3))和反向引物DT4R(5’-GTYTTNCCNAKCCANACRTCRYYT-3’(SEQ ID NO:4))来进行PCR。PCR混合物含有0.4μM的各引物、300μM的各dNTP、5μL的10X HotStartTaqDNA聚合酶缓冲液(Qiagen)、2μL的100倍稀释的cDNA、0.5μL的HotStartTaq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32
DNA聚合物,总体积为50μL。循环条件为:94℃下45秒、50℃下45秒和72℃下2分钟共35个循环,以及72℃下10分钟。在1%的琼脂糖凝胶上评价PCR产物的大小。将相应于预期大小的条带从凝胶上切除,用QIAquick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33
凝胶提取试剂盒(Qiagen)纯化,并使用TOPO TA克隆试剂盒(Invitrogen,Carlsbad,CA)在pCR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34
2.1-TOPO载体中克隆。随后,对所插入的cDNA片段进行DNA测序,接着使用BLASTX算法(Altschul等的J.Mol.Biol.215,403-410,1990)将序列与GenBank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NCBI)比较。获得了命名为FN23(SEQ ID NO:5)的354bp的序列。该DNA片段具有预期大小,并显示出与二萜合酶同源。
C.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进行全长cDNA分离
设计对FN23序列(SEQ ID NO:5)具有特异性的寡核苷酸:FN23-F1(3’-GCACGGATACGACGTCGATCCAAATGTAC-5’(SEQ ID NO:6))、FN23-F2(3’-GGGCTGCTCAACTAAGATTTCCAGGAG-5’(SEQ ID NO:7))和FN23-F3(5’-GGGTGATATCCGACCACTTATTTGATGAG-5’(SEQ ID NO:8))。这些引物与用接头序列(5’-AATTCGGTACCCGGGATCC(T)17-3’)(SEQID NO:9)延长的oligodT引物一起用于RT-PCR。RT-PCR反应混合物的组成如下:10μl的5X Qiagen OneStep RT-PCR缓冲液、400μM的各dNTP、400nM的各引物、2μl的Qiagen OneStep RT-PCR酶混合物、1μl的RNasin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41
核糖核酸酶抑制剂(Promega Co.,Madisson,WI)以及1250ng的总RNA,总体积为50ml。热循环仪条件为:50℃下30分钟(反转录);95℃下15分钟(DNA聚合酶活化);94℃下45秒、50℃下45秒和72℃下90秒共35个循环;以及72℃下10分钟。使用RT-PCR产物作为模板与adapterP引物(5’-AATTCGGTACCCGGGATCC-3’(SEQ ID NO:10))连同相同或巢式FN23特异性引物一起进行第二轮PCR。该PCR方法得到了1271bp的cDNA片段(FN30(SEQ ID NO:11)),该片段与FN23片段(SEQ IDNO:5)有192bp完全重叠,并且含有含终止密码子的3’末端和相应cDNA的3’非编码序列。
为了扩增cDNA的5’末端,设计了对FN23有特异性的反义寡核苷酸:FN23-R1(5’-CATGGCATCTTCAACCCCAGCTTTATCTCATC-3’(SEQ ID NO:12))、FN23-R2(5’-GTGGTCGGATATCACCCATCTTTCTTGAAGTCG-3’(SEQ ID NO:13))、FN23-R3(5’-CATTGGAGATGCAGACTCGACCGATTGACC-3’(SEQ IDNO:14))。根据MarathonTM cDNA扩增试剂盒方案(Clontech,Mountain View,CA),使用快乐鼠尾草cDNA文库将这些引物用于5’RACE。热循环条件如下:94℃下1分钟,94℃下30秒和72℃下4分钟共5个循环,94℃下30秒和70℃下4分钟共5个循环,94℃下30秒和68℃下4分钟共20个循环。该5’RACE得到了1449bp的cDNA片段(FN40(SEQ ID NO:15),该片段与FN23(SEQID NO:5)有227bp完全重叠。与已知二萜合酶序列的比较显示出,FN40片段(SEQ ID NO:15)翻译起始密码子和87bp的非编码区。三条cDNA片段(FN23、FN30和FN40(SEQ ID NO:5、SEQ ID NO:11和SEQ ID NO:15)的拼接得到了2655bp的全长cDNA序列(SaTps1)(SEQ ID NO:16),其带有编码具有785个残基的蛋白质(SEQ IDNO:17)的2355bp的开放阅读框。
实施例2
快乐鼠尾草LPP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为在T7启动子的控制下表达而设计的pETDuet-1(Novagen,Madison,WI)用于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为构建表达质粒,使用设计为在紧邻起始密码子之前引入NdeI位点并在终止密码子之后引入KpnI位点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SaTps-Nde(3’-TACTGACATATGACTTCTGTAAATTTGAGCAGAGCACC-5’(SEQ IDNO:18))和SaTps-Kpn(3’-TTGGTACCTCATACAACCGGTCGAAAGAGTACTTTG-5’(SEQ IDNO:19)),通过PCR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SaTps1(SEQ ID NO:16)的开放阅读框。由于该阅读框在该阅读框的1614位置处含有NdeI位点,本次扩增通过重叠延伸PCR(Horton等的Gene 77,61-68,1989)分两步操作,其中使用引物SaTps-Nde(SEQ ID NO:18)和SaTps-Kpn(SEQ ID NO:19)连同引物Satps-mut1f(5’-GTTGGAGTGGATCCACATGCAGGAATGGTAC-3’(SEQ ID NO:20))和Satps-mut1r(3’-GTACCATTCCTGCATCTGGATCCACTCCAAC-5’(SEQ IDNO:21))的组合,它们设计用来移除NdeI位点而不改变氨基酸序列。所得cDNA首先用TOPO TA克隆试剂盒(Invitrogen,Carlsbad,CA)连接到PCR2.1-Topo质粒中,在将NdeI-KpnI片段亚克隆到pETDuet-1载体之前对插入物的序列进行检验。
使用SaTps1特异性引物从cDNA文库扩增所得几条克隆的序列分析显示出在cDNA序列中几个位置处具有一些变异性。鉴定了七个位置,其中可发现两种不同的氨基酸。所发现的一个位置为在某些克隆中出现的丝氨酸残基的插入。这些位置列于下表:
  位置(相对于氨基酸序列)   氨基酸
  34   Ile或Thr
  40   Phe或Leu
  174   Gln或His
  222   Gly或Asp
  538   Gln或His
  560   Arg或Leu
  596   Asn或Lys
  612   Ser的插入
这些变异性似乎以随机方式出现在十一条不同的测序克隆中,暗示出在快乐鼠尾草基因组中存在至少两种特别紧密相关的二萜合酶的异构体,以及PCR扩增方法导致序列改组。两条克隆——SsLPPs3(SEQ ID NO:22)和SsLPPs9(SEQ ID NO:23),序列变异性的代表——被选出用于异源表达和酶鉴定实验。
将质粒pETDuet-SsLPPs3和pETDuet-SsLPPs9转移到B121(DE3)大肠杆菌细胞(Novagen,Madison,WI)中。使用转化后细胞的单菌落来接种5ml的LB培养基。在37℃下培养5~6小时后,将培养物转移到20℃的细菌培养箱中,放置1小时达到平衡。随后,通过添加1mM的IPTG诱导蛋白质的表达,并将培养物在20℃下培养过夜。次日,通过离心收集细胞,悬浮于0.1体积的50mMMOPSO(pH 7、10%甘油)中,然后超声溶解。提取物通过离心(20,000g下30分钟)变得澄清,将含有可溶蛋白质的上清液用于后续实验。
通过SDS-PAGE分析由来自pETDuet-SsLPPs3和pETDuet-SsLPPs9转化后的细胞的粗蛋白质提取物,并将其与用空pETDuet质粒转化的细胞获得的蛋白质提取物比较。明确检测出重组SsLPPs3和SsLPPs9蛋白(SEQ ID NO:24和25),并且表观分子量估计为90KDa,该值与分子量计算值83KDa一致。
实施例3
来自快乐鼠尾草的LPP合酶的纯化和酶活性
用NdeI和SacI来消化含有SsLPPs3cDNA和SsLPPs9cDNA(SEQ ID NO:22和SEQ ID NO:23)(实施例2)的PCR2.1-Topo质粒,并且插入物连接到pET28a(+)质粒(Novagen)中。所得表达质粒(pET28-SsLPPs3和pET28-SsLPPs9)包含cDNA,其5’端的修饰是为表达具有N末端六个组氨酸标签(His-tag)的蛋白质而设计的。纯化在自然条件下使用ProBondTM纯化系统(Invitrogen)根据制造商方案进行,不同之处在于,对于洗脱,使用L-组氨酸来代替咪唑以使酶的抑制程度最小。使用该方法,将SsLPPs3和SsLPPs9“His-tag”重组酶(SEQ ID NO:97和SEQ ID NO:98)纯化至明显同质。
使用200μM的GGPP和1mM的DTT(在MOPSO中,pH 7,10%甘油)、1mM的DTT将亲和纯化后的酶在30℃下培养12小时。用戊烷提取培养基并用GC或GC-MS分析提取物并未观察到二萜产物。使用碱性磷酸酶(Sigma,6单位/ml)对同一提取物进行处理,接着用戊烷提取并进行GC分析,显示出形成了赖百当烯二醇,并表明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LPP)的酶促形成是使用重组二萜合酶由GGPP得到的唯一产物。
GC分析是在配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并使用内径为0.25mm、长为30m的SPB-1毛细柱(Supelco,Bellefonte,PA)的Agilent 6890系列GC系统进行的。载气为恒定流量为1.5mL/min的氦气。初始炉温为100℃(保持1分钟),接着以10℃/min的梯度升至300℃。GC-MS分析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谱图用Agilent 5975质量检测器记录。
实施例4
同源克隆来自快乐鼠尾草的I类二萜合酶(香紫苏醇合酶)的 PCR方法
实施例1~3中SsLPPs3(SEQ ID NO:24)和SsLPPs9(SEQ IDNO:25)的克隆以及鉴定暗示出香紫苏醇在快乐鼠尾草中的生物合成包括两种对由LPP至香紫苏醇的转化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SsLPPs和I类二萜合酶——香紫苏醇合酶。
PCR方法被首次尝试用于分离I类二萜合酶cDNA序列。寡核苷酸是在植物二萜合酶中保守序列的基础上,特别是在通过离子化机制催化C20焦磷酸酯的环化的二萜合酶中保守的序列的基础上设计的。从公共序列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中选择了编号为BAB19275、AAB39482、AAD30231、AAD34295、CAE05201、BAB12441、AAT49066、CAE05199、AAU05906、BAD17672、AAQ72565、AAL09965、AAK83563、AAS47691、AAS47690和AAR13860的序列。所有这些蛋白序列都相应于I类二萜合酶并含有DDxxD基序(其中x代表任何氨基酸),其特性是在萜合酶中依赖于离子化的环化机制。根据这些序列的比对,两条保守的基序被首次从N末端区中选出并用于设计正义寡核苷酸:YDT(A/S)WVA和(D/N)GSWG。在SsLPPs(SEQ ID NO:24和25,实施例1~3)的氨基酸序列中也保留了这两条基序,尽管对第一条基序来说有些区别(YDTAVIA)。因此,在设计正义寡核苷酸时同样考虑了序列SsLPPs。根据第一条基序,设计出三条寡核苷酸以涵盖所有的序列变体:DiTpsTB_F1,5’-TATGATACNGCNGTNATDGC-3’(SEQ ID NO:26);DiTpsTB_F2,5’-TATGACACGGCAGTGATCGC-3’(SEQ ID NO:27);DiTpsTB_F3,3’-TATGACACGGCAKKGRTNGC-5’(SEQ ID NO:28)。根据第二条基序,设计出两条寡核苷酸:DiTpsTB_F4,5’-CAACTGGCTGATGGNTCNTGGGG-3’(SEQ ID NO:29);DiTpsTB_F5;5’-CAACTGGCTGATGGCTCATGGGG-3’(SEQ ID NO:30)。使用位于蛋白质C末端区并涉及焦磷酸酯部分在活性位点的结合的基序DDxxD来设计两条反义寡核苷酸:DiTpsTB_R1,5’-GATCCTCCAACRTCRWARARRTCRTC-3’(SEQ IDNO:31);DiTpsTB_R2;5’-GATCCTCCACGTCGWAGAAGTCGTC-3’(SEQ IDNO:32)。
将这些引物用于来自快乐鼠尾草cDNA文库(如实施例1所制备)的PCR扩增。使用Advantage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91
2Polymerase Mix(Clontech)进行PCR。每种PCR混合物在50μL的总体积中含有:5μL的Advantage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92
2PCR缓冲液、200μM的dNTPs、200nM的各寡核苷酸引物、5μL的200倍稀释的cDNA、1μL的Advantage
Figure BPA00001185359400293
2Polymerase Mix。使用如下条件用于扩增:94℃下变性3分钟;94℃下变性1分钟、65℃下退火1分钟(首次循环,以后每次循环均减1℃)以及72℃下延伸2分钟共15个循环;94℃下变性1分钟、58℃下退火1分钟以及72℃下延伸2分钟共20个循环;以及最终72℃下延伸10分钟。使用正义寡核苷酸和反义寡核苷酸的可能组合来进行不同的PCR。筛选具有预期大小并与二萜合酶具有序列同源性的扩增子。遗憾的是,使用该PCR方法无法获得与二萜相关的序列。
实施例5
快乐鼠尾草花cDNA文库的大规模并行测序
由于传统的基于同源性的克隆方法无法成功地从快乐鼠尾草中克隆出I类二萜合酶,我们着手使用基于cDNA文库的全局测序。我们采用由Illumina(San Diego,California)开发出的DNA小片段的大规模并行测序技术以获得存在于快乐鼠尾草花中的所有转录物(转录组)的序列信息。这种测序技术采用了基于可逆终止子的测序化学方法和由Solexa以及Illumina(www.illumina.com)开发的簇生成工作站(Cluster Station)和基因组测序仪(GenomeSequencer)设备。
该技术和设备由Fasteris SA(瑞士日内瓦)准备,DNA样品的制备和测序由Fasteris SA完成。使用基因组样品制备试剂盒(Illumina)对1份(1μg)cDNA文库样品进行处理,该cDNA文库是使用MarathonTM cDNA扩增试剂盒(Clontech,Mountain View,CA)(实施例1)从已生长出花的快乐鼠尾草中产生的。简言之,通过雾化而使DNA片段化,端部经修整以产生平端,将接头连接到DNA片段的末端,然后通过PCR使已用接头修饰的DNA片段扩增。在用凝胶电泳控制文库的质量后,用簇生成工作站和基因组测序仪设备进行DNA簇在流动池(flow cell)中的生成以及测序。使用该技术,获得了190万条具有35个碱基的短序列(read)。
使用Edena软件(Dr David Hernandez,Genomic Research Laboratory,University of Geneva Hospitals,Geneva,Switzerland)来拼接毗连序列。首先从每个read中移除最后五个碱基,这是由于在测序程序的最后循环中的低的保真度可能造成错误插入。软件的参数设置成允许以严谨(100%)同一性重叠15个碱基的最短长度。长度至少为50个碱基的contig(毗连序列)得以保留。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重新构成2054条具有长度为50~1330个碱基的contig。
为评价拼接的质量,检索contig与SsLPPs——首次从快乐鼠尾草cDNA文库(SsLPPs3(SEQ ID NO:22),实施例2)中分离出的II类二萜合酶——的DNA序列的序列同一性。该检索使用BLASTn方法(Altschul等的J.Mol.Biol.215,403-410,1990)进行。令人惊奇的是,仅发现了三条长度为81、73和52个碱基的contig,并且Eland软件仅用了40个read来生成这些contig。与SsLPPs3参考序列的比对显示出3条contig(尽管同一性达99%,但SEQ ID NO:33~35仅覆盖了全长序列的8.7%)。
快乐鼠尾草的公共数据库仅报道了极其有限的序列信息。由NCBI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可获得的仅有的基因序列为来自快乐鼠尾草(NCBI编号Z37450)的核酮糖-1,5-焦磷酸羧化酶(RuBisCO)的大型亚单元的序列。对contig与该快乐鼠尾草RuBisCO DNA序列的DNA同一性的检索(BLASTn检索)得到了两条分别为870和547个碱基的contig(SEQ ID NO:36和(SEQ IDNO:37)。这两条contig与RuBisCO序列的比对显示出98%的覆盖率:在1420个碱基中仅有27个碱基(位于位置858和884之间)不存在于该contig中。除此几乎全部的覆盖率外,参考序列与contig之间的同一性为99.5%,表明仅有7个核苷酸的差异。
随后检索全部read(未拼接数据)与SsLPPs3序列(SEQ IDNO:22)的序列同一性。使用Eland软件(Illumina)进行本次检索使得与参考序列相比最多有2个错配。总共有616个read得以复原。所选择片段与参考序列的比对显示出,SsLPPs3序列(SEQ IDNO:22)在其全长上朝向3’末端以略高的覆盖率(更多read)被覆盖。对RuBisCO序列进行的同样操作显示出对于该序列获得了1650个read。对于RuBisCO来说,其read对参考序列的覆盖率比SsLPPs3(SEQ ID NO:22)的更高。对于SsLPPs3(SEQ ID NO:22)来说,发现了未被覆盖的几段小区域和在read之间序列模糊的区域。这种不完全覆盖妨碍了完整的重新拼接,并且必然是仅产生几条非常小的contig的原因。
对于给定cDNA所获得read的数量与该cDNA的丰度成正比。因此,可通过将对于给定cDNA所获得read的数量除以它们的总长度来估算相对丰度。对RuBisCO和SsLPPs3(SEQ ID NO:22)进行该计算分别得到了1160和260read/Kb的值,反映出RuBisCOcDNA丰度是SsLPPs cDNA丰度的4.5倍高。RubisCO是与植物的初级新陈代谢相关的酶,并且对碳在卡尔文循环中的固定起催化作用。RuBisCO的较高相对丰度反映出,与初级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比与次级新陈代谢例如二萜合成相关的基因有更高的表现度。用contig进行的BLAST检索分析显示出,来自卡尔文循环(例如磷酸甘油酸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和初级新陈代谢的其他酶同样丰富地表现于在此使用的cDNA文库中。因此,为与次级新陈代谢特别是二萜生物合成相关的酶编码的cDNA丰度太低,以至于不能获得足够的覆盖和完整的重新拼接。
实施例6
从测序数据中提取I类二萜合酶样序列
使用Blast算法(Altschul等J.Mol.Biol.215,403-410,1990)来检索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与I类二萜合酶序列的同源性。
首先,用2054条contig对蛋白质数据库进行Blastx检索。本次检索仅获得一条显示出与I类二萜合酶具有序列同源性的contig(contigl610,SEQ ID NO:38)。由该contig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含有DDxxD基序,其是焦磷酸异戊二烯酯的由离子化引发的环化的特征。
随后,检索列数据(row data)的一部分——其代表大约3x105个read——与I类二萜合酶的同源性。采用tBlastn算法用五条选定的I类二萜合酶氨基酸序列(NCBI编号AAC39443、BAB19275、BAB12441、AAD34295、AAS98912)对这些read进行检索。本次检索选出了462个read,它们随后用CAP程序(Huang,Genomics 14(1),18-25,1992)处理以鉴定出重叠序列。read的一小部分可拼接成最大长度为111个碱基的短contig。这些contig以及剩余的孤立read用于对蛋白质数据库进行Blastx检索以确定它们与I类二萜合酶的同一性。最终,保留了5条DNA片段(SEQ ID NO:39~43)。
这些氨基酸序列是从选定片段(SEQ ID NO:44~48)中推断出的,并与参考二萜合酶序列进行了比对,使它们相对定位。图3示出了这些序列与全长二萜合酶序列的比对,将来自水稻(Orizasativa)(Morrone等2006;NCBI编号AAZ76733)的stemodene合酶作为参考。
实施例7
全长I类二萜合酶cDNA的PCR扩增
从对快乐鼠尾草cDNA文库(实施例6)进行测序选出的与二萜合酶相关的DNA序列中推断出一组正向寡核苷酸和反向寡核苷酸。将这些引物与cDNA接头引物一起用于3’/5’RACE类型的PCR扩增。使用如上实施例1所述制备的快乐鼠尾草cDNA文库,根据MarathonTM cDNA扩增试剂盒程序(Clontech,Mountain View,CA)进行所述扩增。热循环条件如下:94℃下1分钟;94℃下30秒和72℃下4分钟共5个循环;94℃下30秒和70℃下4分钟共5个循环;94℃下30秒和68℃下4分钟共20个循环。
使用Cont250-Fwd引物(SEQ ID NO:49),得到一条547bp的DNA序列(1130Cont250,SEQ ID NO:81)。序列分析表明,其相应于二萜合酶cDNA的5’末端,并含有348bp的编码区。使用引物Cont147_fw1(SEQ ID NO:51)和Cont147_fw2(SEQ ID NO:52),得到一条1473bp的序列(1132Cont147,SEQ ID NO:82),其含有二萜合酶cDNA的3’末端和1293bp的编码区。Cont224_fw引物(SEQID NO:57)得到了一条207bp的DNA片段(1137Cont224,SEQ IDNO:83),其编码具有与1132Cont147(SEQ ID NO:82)不同的序列的二萜合酶的43个C末端氨基酸。Cont147_rev1(SEQ ID NO:53)和Cont147_rev2(SEQ ID NO:54)引物用于扩增出一条464bp的DNA片段(1134Cont147,SEQ ID NO:84)。推断出的氨基酸显示出与二萜合酶的同源性,但与其他二萜合酶序列的比对暗示出,仍缺少200~300个密码子以获得5’末端。通过这一系列扩增所获得的所有序列都与先前分离的SsLPPs序列(SEQ ID NO:22和SEQ IDNO:23)明显不同。使用由与二萜合酶相关的DNA序列推断出的引物(引物cont224-rev(SEQ ID NO:58)、cont250-rev(SEQ IDNO:50)、cont33-fw1(SEQ ID NO:55)和cont33-rev(SEQ ID NO:56))进行的PCR不能获得与二萜合酶相关的序列。
根据含有明显二萜合酶翻译起始区的仅有序列(1130Cont250,SEQ ID NO:81),从5’非翻译区(UTR)(1130-fw1(SEQ ID NO:59)和1130-fw2(SEQ ID NO:60),并从开放阅读框(ORF)(1130-fw3,SEQ ID NO:61)的5’末端推断出正义寡核苷酸。根据含有两条不同二萜合酶(1132Cont147(SEQ ID NO:82)和1137Cont224(SEQ IDNO:83))的终止密码子区的两条序列,从3’UTR(1132-rev1(SEQID NO:65)和1137-rev1(SEQ ID NO:62))或从开放阅读框(1132-rev2(SEQ ID NO:64)和1137-rev2(SEQ ID NO:63))的3’末端推断出反义引物。使用这些正向和反向引物的组合进行PCR。由1130Cont250(SEQ ID NO:81)序列推断出的引物与从1137Cont224(SEQ ID NO:83)序列推断出的引物的组合产生了一条2388bp的片段(SEQ ID NO:85),其编码具有79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sTps1137,SEQ ID NO:86))。与公开的序列相比,显示出与I类二萜合酶特别是对映体贝壳杉烯合酶B的同源性。使用来自葡萄(Vitis vinifera)(NCBI编号CAO64942,59%的同一性)未鉴定蛋白质、来自黄瓜(Cucumis sativus)(NCBI编号BAB19275,54%的同一性)的对映体贝壳杉烯合酶以及来自莴苣(Lactuca sativa)(NCBI编号BAB12441,54%的同一性)的对映体贝壳杉烯合酶获得了最高的同源性。SsTps1137(SEQ ID NO:86)氨基酸序列含有DDFFD基序,其对于基于离子化的(I类)萜合酶是典型的,但不含有特征性的II类基序。
正向引物与推断自1132Cont147(SEQ ID NO:82)的反向引物的组合并不能扩增出任何片段,从而确认了这两条序列并不是由同一cDNA产生的。随后使用5’RACE方法来鉴别与1132Cont147序列(SEQ ID NO:82)相应的ORF的5’末端。使用引物1132_race1(SEQ ID NO:67)和1132_race2(SEQ ID NO:68),获得了一条536bp的序列(1132RACE,SEQ ID NO:87),其有41个碱基与1132Cont147片段(SEQ ID NO:82)重叠。该RACE产物与先前获得的1134Cont147序列(SEQ ID NO:84)相同,并且在5’末端未发现延伸。如先前所观察到的那样,该序列具有与二萜合酶的同源性,但似乎比其他所有公开的二萜合酶序列短至少200个密码子。进行了5’RACE实验,以试图向1132Cont147序列(SEQ ID NO:82)的5’末端延伸序列并鉴别出真正的翻译起始密码子。设计了几组寡核苷酸(1132_race3至1132_race9,SEQ ID NO:69~75),但并未获得其他的序列信息。这让我们猜想1134Cont147序列(SEQ ID NO:84)中的ATG密码子之一实际上是相应二萜合酶基因的起始密码子。该推定二萜合酶的核苷酸序列(命名为SsTps1132,SEQ ID NO:2)基于1132Cont147(SEQ ID NO:82)和1132RACE(SEQ ID NO:87)序列重构。使用该第一ATG,SsTps1132(SEQ ID NO:2)的1728bp的ORF编码具有57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SEQ ID NO:1)。该蛋白质含有基于离子化的基序(DDFFD)并与公开的二萜合酶具有同源性,但相对较低;最接近的序列为具有37%的同一性、来自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萜合酶(NCBI编号AAS98912)。
出人意料的是,SsTps1137(SEQ ID NO:86)与SsTps1132(SEQ IDNO:1)蛋白质之间的同一性仅为30%,并且这些序列与首次从快乐鼠尾草中分离出的II类SsLPPs(SEQ ID NO:24和SEQ ID NO:25,实施例1~3)仅有21~23%的同一性。这两种蛋白质与选定二萜合酶序列的比对示于图4。该比对显示出,与其他二萜合酶相比,SsTps1132(SEQID NO:1)在其N末端截短了150~240个氨基酸。采用ChloroP方法(Emanuelsson等Protein Science 8,978-984,1999;http://www.cbs.dtu.dk/services/ChloroP/)来预测叶绿体转运肽在每一蛋白质序列中的存在。对于SsTps1137(SEQ ID NO:86)和SsTps1132(SEQ ID NO:1)来说,预测出分别具有22个和51个氨基酸的叶绿体转运肽,从而支持了两种蛋白质的叶绿体定位。
对于与SsTps1137(SEQ ID NO:85)和SsTps1132(SEQ ID NO:2)DNA序列相同的序列进行的所有read的检索,针对SsTps1137仅得到24个read,针对SsTps1132仅得到425个read。这种由各转录物产生的read数量上的差异反映出表达水平的明显差异。基于由各转录物获得的read的相对数量,可估测出SsTps1132(220个read/Kb)的表达水平与SsLPPs(260个read/Kb)的表达水平接近,并且SsTps1137以更低的水平(10个read/Kb)表达。基于在同一新陈代谢路径中酶促催化步骤通常以近似的水平表达的假设,可以推测出SsTps1132(SEQ ID NO:1)——而不是SsTps1137(SEQ IDNO:86)——包含于同一新陈代谢路径中作为SsLPPs。
对由Edena软件(实施例5)生成的contig检索与这两种新推定的I类二萜合酶序列相同的DNA序列。对于SsTps1137(SEQ IDNO:85),未发现与该酶的假定低表达水平一致的contig。对于SsTps1132(SEQ ID NO:2),发现了4条contig。先前鉴别出的contig1610(SEQ ID NO:38)以及事先并未作为二萜合酶的片段被鉴别出来的三条额外的contig(长度为53~96bp)(SEQ ID NO:88~90)。用这三条序列进行的Blastx检索并未显示出与已知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搜寻这些contig的同源性失败的原因在于这些片段长度短,以及SsTps1132(SEQ ID NO:1)与数据库中存在的二萜合酶的同源性低。
随后对于与其他二萜合酶相比,SsTps 1132(SEQ ID NO:1)的N末端缺失的观察同样解释了为什么起先采用的PCR方法未获成功。事实上,正向引物是从二萜合酶的头150个氨基酸中存在的保守区中设计出来的,该保守区在SsTps1132(SEQ ID NO:1)中并不存在。SsTps1137序列(SEQ ID NO:86)含有用于设计引物的保守基序,而相应的DNA序列与该引物序列互补。据推测,在PCR方法中SsTps1137(SEQ ID NO:85)的扩增并不成功是因为该转录物的丰度低。
实施例8
快乐鼠尾草I类二萜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
为了赋予SsTps1137(SEQ ID NO:86)和SsTps1132(SEQ IDNO:1)以酶活性,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重组蛋白。采用ChampionpET101 Directional TOPO表达试剂盒将全长cDNA插入到pet101/D-TOPO载体中。
对于每种酶制备两种构造体:一种用于表达全长蛋白质,另一种用于基于叶绿体转运肽的预测来表达截短的蛋白质。分别使用引物对1137-start(SEQ ID NO:78)和1137-stop(SEQ ID NO:80)以及引物对1132-start1(SEQ ID No:76)和1132-stop(SEQ IDNO:66)从cDNA文库中扩增出全长SsTps1137(SEQ ID NO:85)和SsTps1132(SEQ ID NO:2)开放阅读框。使用引物1137_start2(SEQID NO:79)和1137_stop(SEQ ID NO:80)扩增出一条72bp的截短的SsTps1137,其设计用来表达在N末端有24个氨基酸缺失的蛋白质。以相同的方式,使用引物1132_start2(SEQ ID NO:77)和1132-stop(SEQ ID NO:66)制备截短的SsTps1132,其设计用来表达在N末端有50个氨基酸缺失的蛋白质。所有用于表达该表达构造体的cDNA的扩增都使用Pfu DNA聚合酶(Promega)进行,其最终体积为50μL,含有5μL的Pfu DNA聚合酶10X缓冲液、200μM的各dNTP、0.4μM的各正向和反向引物、2.9单位的Pfu DNA聚合酶和5μL的100倍稀释的cDNA(如实施例1所述用MarathonTMcDNA扩增试剂盒(Clontech)制备)。热循环条件如下:95℃下1.5分钟;95℃下45秒、58℃下30秒和72℃下5分钟共30个循环;以及72℃下10分钟。
在连接至pET101载体后,对于各构造体选择几条克隆并测序,以确保在PCR扩增时未引入突变。对于SsTps1137,选择两种构造体1137-B12(SEQ ID NO:91)和1137-2-B12(SEQ IDNO:92),它们分别含有具备肽信号和不具备肽信号的SsTps1137cDNA(相应多肽序列为SEQ ID NO:94和SEQ ID NO:95)。对于SsTps1132,选择两种构造体:一种具有SsTps1132(SEQ ID NO:2)的完整序列,另一种为不具有肽信号的构造体(1132-2-5,SEQ IDNO:93)。由这些构造体推断出的来那个条氨基酸序列(SEQ IDNO:1和SEQ ID NO:96)的比对示于图5。
将质粒pET101-1137-B12、pET101-1137-2-B12、pET101-SsTps1132和pET101-1132-2-5转移到B121(DE3)大肠杆菌细胞(Novagene,Madison,WI)中。使用经转化细胞的单菌落以接种5ml的LB培养基。在37℃下培养5~6小时后,将培养物转移到20℃的细菌培养箱中,放置1小时达到平衡。随后,通过添加1mM的IPTG诱导蛋白质的表达,并将培养物在20℃下培养过夜。次日,通过离心收集细胞,悬浮于0.1体积的50mM MOPSO(pH 7、10%甘油)中,然后超声溶解。提取物通过离心(20,000g下30分钟)变得澄清,将含有可溶蛋白质的上清液用于后续实验。通过SDS-PAGE分析粗蛋白质提取物,并将其与用空pET101质粒转化的细胞获得的蛋白质提取物比较。
实施例9
重组快乐鼠尾草I类二萜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酶活性
将含有重组蛋白质并由实施例8制备的大肠杆菌粗蛋白质提取物用于酶活性的鉴定。像实施例3那样进行酶测定。所有测定都在50mM的MOPSO(pH 7,10%甘油)、1mM的DTT中进行。
首先使用GGPP或LPP作为底物,SsLPPs(SEQ ID NO:22)和香紫苏醇生物合成中的推测中间体(实施例1~3)评价酶活性。GGPP如Keller和Thompson(J.Chromatogr 645(1),1993,161-167)所述那样合成,而LPP如实施例3所述通过酶法制备。测定在10~100μM的底物、15mM的MgCl2和0.1~0.5mg的粗蛋白质的存在下进行,总体积为1mL。将管在30℃下培养4~12小时,并用一体积的戊烷提取两次。在氮气流中浓缩后,用GC和GC-MS(使用实施例3中所述的条件)分析提取物,并与对照蛋白质(由空质粒转化的细胞得到)测定获得的提取物比较。使用GGPP作为底物时,任何重组蛋白质均未观察到活性(未给出数据)。使用LPP作为底物时,对于含有SsTps1137重组蛋白质的蛋白质提取物未观察到活性,而对于SsTps1132,对SsTps1132和1132-2-5(SEQ ID NO:1和SEQ IDNO:96)均观察到活性(图6)。在MgCl2不存在时,该酶仍有效,并且观察到相同的产物图谱,它们具有大体相同的整体活性。产物鉴别是通过保留时间的一致性(图6)和与可靠标准物谱图质谱匹配(图7)来确定的。在所有分析中,都观察到香紫苏醇的单一峰,而没有另外产物的痕迹。
将II类二萜合酶(SsLPPs3,SEQ ID NO:24;实施例1~3)和I类二萜合酶(1132系列,SEQ ID NO:1和SEQ ID NO:96)的共培养,随后进行测定。测定在50mM的MOPSO(pH 7,10%glycerol)、1mM的DTT、50μM的GGPP以及1mM的MgCl2中并在50μL的来自表达不同构造体的大肠杆菌的粗蛋白质提取物的存在下进行。因此,对于在50μL的含有SsLPPs3(SEQ ID NO:24)重组酶的粗蛋白质提取物和50μL的含有SsTps1132(SEQ ID NO:1)或1132-2-5(SEQ ID NO:96)的提取物的存在下的测定用来评估二萜产物的生成。图8示出了在MgCl2存在下由所述培养产生的提取物的GC图谱。两种1132构造体(SEQ ID NO:1和SEQ ID NO:96)均生产出香紫苏醇(图8),该结果与前述以LPP为底物的测定一致。当从培养环境中省略MgCl2时未观察到明显差异(未给出数据)。
总之,SsTps1132(SEQ ID NO:2)编码香紫苏醇合酶(SEQ IDNO:1)并催化由LPP至香紫苏醇的转化。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2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4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6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8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09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2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6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8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19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2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6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8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29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2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4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6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8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39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4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4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44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4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4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49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6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59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2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6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67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0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1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2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3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4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51
Figure IPA00001185358900761

Claims (35)

1.一种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包括:
(a)使焦磷酸赖百当烯二醇酯(LPP)与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接触,该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并且
(b)非强制性选择地将步骤(a)中生产的香紫苏醇分离。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80%,更优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肽包含SEQ ID NO:1所规定的氨基酸序列。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多肽由SEQ ID NO:1所规定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步骤(a)通过在有助于香紫苏醇生产的条件下培养能生产LPP并经转化以表达所述多肽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而进行。
6.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在步骤(a)之前,用编码所述多肽的核酸来转化该能生产LPP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从而所述生物体表达所述多肽。
7.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中所述非人生物体是植物、原核生物或真菌。
8.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中所述非人生物体是微生物。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微生物是细菌或酵母。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细菌是大肠杆菌(E.coli),所述酵母是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1.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中所述非人细胞是从植物细胞或真菌细胞中选出的高等真核细胞。
12.分离的多肽,该多肽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并包含与SEQID NO:1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13.权利要求12的分离的多肽,该多肽包含与SEQ ID NO:1有至少80%,更优选至少9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14.权利要求13的分离的多肽,该多肽包含SEQ ID NO:1所规定的氨基酸序列。
15.权利要求14的分离的多肽,该多肽由SEQ ID NO:1所规定的氨基酸序列组成。
16.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的分离的多肽,该多肽源自快乐鼠尾草(Salvia Sclarea)。
17.分离的核酸,其编码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的多肽。
18.权利要求17的分离的核酸,该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有至少70%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
19.权利要求18的分离的核酸,该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有至少80%,优选至少90%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
20.权利要求19的分离的核酸,该核酸包含与SEQ ID NO:2相同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
21.权利要求20的分离的核酸,该核酸由SEQ ID NO:2所规定的核苷酸序列或其补体组成。
22.权利要求17~21中任一项的分离的核酸,该核酸源自快乐鼠尾草。
23.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包含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的核酸。
24.权利要求23的表达载体,其形式为病毒载体、噬菌体或质粒。
25.权利要求23或24的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包括本发明的核酸,所述核酸可操作地连接至至少一条控制转录、翻译的起始或终止的调控序列,例如转录启动子、操作子或增强子或mRNA核糖体结合位点,并非强制性选择地包括至少一个选择标记。
26.非人生物体,其用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的表达载体转化,从而包藏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的核酸并异源表达或过表达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的多肽。
27.权利要求26的非人生物体,其中所述非人生物体是植物、原核生物或真菌。
28.权利要求26的非人生物体,其中所述非人生物体是微生物。
29.权利要求28的非人生物体,其中所述微生物是细菌或酵母。
30.权利要求29的非人生物体,其中所述细菌是大肠杆菌,所述酵母是酿酒酵母。
31.高等真核细胞,其用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的表达载体转化,从而包藏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的核酸并表达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的多肽。
32.权利要求31的高等真核细胞,其中所述高等真核细胞是植物细胞或真菌细胞。
33.生产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至少一条多肽的方法,包括:
(a)培养用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的表达载体转化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从而使其包藏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的核酸并表达或过表达由所述核酸编码并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
(b)将该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从步骤(a)中培养的非人生物体或细胞中分离。
34.权利要求33的方法,还包括在步骤(a)之前,用权利要求23~25中任一项的表达载体转化非人宿主生物体或细胞,从而使其包藏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的核酸并表达或过表达由所述核酸编码的多肽。
35.制备具有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变体多肽的方法,包括步骤:
(a)选择权利要求17~23中任一项的核酸;
(b)修饰所选择的核酸以获得至少一种突变核酸;
(c)用该突变核酸序列转化宿主细胞或单细胞生物体以表达由该突变核酸序列编码的多肽;
(d)对该多肽进行至少一种修饰特性的筛选;并且
(e)非强制性选择地,如果该多肽不具备想要的变体香紫苏醇合酶活性,则重复步骤(a)至(d)直至获得具有所需变体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
(f)非强制性选择地,如果在步骤(d)中鉴别出具有所需变体香紫苏醇合酶活性的多肽,则分离在步骤(c)中获得的相应突变核酸。
CN200980102859.0A 2008-01-29 2009-01-26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Active CN1020160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1781.0A CN104031945B (zh) 2008-01-29 2009-01-26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01075 2008-01-29
EP08101075.3 2008-01-29
EP08102661 2008-03-17
EP08102661.9 2008-03-17
EP08102811 2008-03-20
EP08102811.0 2008-03-20
PCT/EP2009/050816 WO2009095366A1 (en) 2008-01-29 2009-01-26 Method for producing sclareol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781.0A Division CN104031945B (zh) 2008-01-29 2009-01-26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6051A true CN102016051A (zh) 2011-04-13
CN102016051B CN102016051B (zh) 2014-05-28

Family

ID=4062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2859.0A Active CN102016051B (zh) 2008-01-29 2009-01-26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CN201410171781.0A Active CN104031945B (zh) 2008-01-29 2009-01-26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781.0A Active CN104031945B (zh) 2008-01-29 2009-01-26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617860B2 (zh)
EP (1) EP2238256B1 (zh)
CN (2) CN102016051B (zh)
ES (1) ES2556221T3 (zh)
WO (1) WO200909536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28709A (zh) * 2017-11-09 2018-03-23 天津大学 异源合成龙涎香醇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
CN107889506A (zh) * 2015-06-30 2018-04-06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迈诺醇的生产
CN109072265A (zh) * 2016-02-19 2018-12-21 巴斯夫欧洲公司 高法呢酸的酶促环化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56221T3 (es) * 2008-01-29 2016-01-14 Firmenich S.A. Procedimiento de producción de esclareol
US8586328B2 (en) * 2008-02-15 2013-11-19 Firmenich Sa Method for producing sclareol
US8889381B2 (en) 2011-11-21 2014-11-18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Diterpene synthase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terpenoids
WO2013110191A1 (en) 2012-01-23 2013-08-01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Abc trepenoid transporter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WO2014022434A1 (en) 2012-07-30 2014-02-06 Allylix, Inc. Sclareol and labdenediol diphosphate synthase polypeptides encoding nucleic acid molecules and uses thereof
ES2899121T3 (es) 2016-12-22 2022-03-10 Firmenich & Cie Producción de manool
CN112334581A (zh) 2018-07-10 2021-02-05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生物催化产生萜烯化合物的方法
WO2023108503A1 (zh) * 2021-12-15 2023-06-2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CN114989997B (zh) * 2022-06-28 2023-04-28 南京工业大学 一株高产香紫苏醇的重组解脂耶氏酵母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7106A1 (ja) * 2006-02-24 2007-08-30 Kao Corporation 新規微生物、当該新規微生物を用いたドデカヒドロ-3a,6,6,9a-テトラメチルナフト[2,1-b]フラン中間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56221T3 (es) * 2008-01-29 2016-01-14 Firmenich S.A. Procedimiento de producción de esclareol
US8586328B2 (en) * 2008-02-15 2013-11-19 Firmenich Sa Method for producing sclareo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7106A1 (ja) * 2006-02-24 2007-08-30 Kao Corporation 新規微生物、当該新規微生物を用いたドデカヒドロ-3a,6,6,9a-テトラメチルナフト[2,1-b]フラン中間体の製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NTHORPE D V ET AL: "Accumulation of the anti-fungal diterpene sclareol by cell cultures of salvia sclarea and nicotiana glutinosa", 《PHYTOCHEMISTRY》 *
LANGE B M ET AL: "Probing essential oil biosynthesis and secretion by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from mint glandular trichomes", 《PNAS》 *
NICHOLAS H J: "Biosynthesis fo sclareol,beta-sitosterol,and oleanolic acid from mevalonic acid-2-C-14",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白红进等: "香紫苏醇及其类似物生物转化的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9506A (zh) * 2015-06-30 2018-04-06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迈诺醇的生产
CN107889506B (zh) * 2015-06-30 2021-09-14 弗门尼舍有限公司 迈诺醇的生产
CN109072265A (zh) * 2016-02-19 2018-12-21 巴斯夫欧洲公司 高法呢酸的酶促环化
CN107828709A (zh) * 2017-11-09 2018-03-23 天津大学 异源合成龙涎香醇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
CN107828709B (zh) * 2017-11-09 2021-06-25 天津大学 异源合成龙涎香醇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38256A1 (en) 2010-10-13
US8617860B2 (en) 2013-12-31
WO2009095366A1 (en) 2009-08-06
CN104031945A (zh) 2014-09-10
US20140162332A1 (en) 2014-06-12
ES2556221T3 (es) 2016-01-14
CN104031945B (zh) 2017-08-11
BRPI0906166A2 (pt) 2015-07-21
US9267155B2 (en) 2016-02-23
EP2238256B1 (en) 2015-10-14
US20100311134A1 (en) 2010-12-09
CN102016051B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6051B (zh)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CN101939430B (zh) 生产香紫苏醇的方法
CN101978062B (zh) 用于生产α-檀香萜的方法
EP2311940B1 (en) Novel sesquiterpene synthases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AU200932587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beta-santalene
CN102428178B (zh) 用于生产(+)-客烯的方法
US20170283841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atchoulol and 7-epi-alpha-selinene
JP2020523005A (ja) アルビカノールおよび/またはドリメノ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6161984A1 (en) Production of fragrant compounds
AU2017202313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beta-santalene
BRPI0906166B1 (pt) Método para produzir esclare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