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053B - 集装箱连结器件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连结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053B
CN102007053B CN200980113444.3A CN200980113444A CN102007053B CN 102007053 B CN102007053 B CN 102007053B CN 200980113444 A CN200980113444 A CN 200980113444A CN 102007053 B CN102007053 B CN 102007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ight container
corner fittings
upside
connecting hole
f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34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7053A (zh
Inventor
福井文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w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w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w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7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7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0006Coupling devices between containers, e.g. ISO-containers
    • B65D90/0013Twist l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2590/0008Coupling device between containers
    • B65D2590/0025Twist lock
    • B65D2590/0033Semi or fully automatic twist lock, i.e. semi or fully automatic locking/un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在通过弹簧单元将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分别卡合于集装箱的角件(F)的状态下将集装箱吊起时,集装箱载重作用于与上侧集装箱的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以及与下侧集装箱的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分别强制地向与上侧嵌合部(22)、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由此,在上部器件(4)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F)的状态下,下部器件(5)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位置,从角件(F)脱离。

Description

集装箱连结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集装箱堆场或者集装箱船上,设置于多段堆叠的上下集装箱之间、连结两集装箱的集装箱连结器件。
背景技术
如图15所示,至今以来,在集装箱堆场Yd和集装箱船Sh之间进行对集装箱Ct的装载和卸载。
例如,在将集装箱堆场Yd的集装箱Ct装载于集装箱船Sh时,利用搬运吊车Tc等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堆场Yd搬移到拖车等集装箱搬运车辆V后,输送到码头前沿Ap。接着,在码头前沿Ap,利用集装箱吊车Cr的吊具Sp将集装箱Ct吊起并载置于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上。
另一方面,在卸载集装箱船Sh甲板上的集装箱Ct时,通过集装箱吊车Cr的吊具Sp将集装箱Ct吊起并移动到码头前沿Ap上后,从集装箱吊车Cr将集装箱Ct搬移到集装箱搬运车辆V,从码头前沿Ap输送到集装箱堆场Yd。
在集装箱堆场Yd或集装箱船Sh等中,将集装箱Ct多段地堆叠时,为了防止集装箱Ct倒塌,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四角上设置的角件与在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四角设置的角件之间分别设置集装箱连结器件,使其互相连结。
针对这种集装箱连结器件,参照图16~图20逐一说明。
集装箱连结器件100通过螺栓将可分解的器件本体101缔结为一体。如图19所示,集装箱连结器件100具有能够转动地轴支在器件本体101中的轴102。如图16所示的上部锥体103以及下部锥体104一体地连结到该轴102的上下两端。
器件本体101在其上下方一体地具有上侧嵌合部101U以及下侧嵌合部101D,两嵌合部的形状与集装箱Ct的角件F的卡合孔Fa(参照图20(b))一致。上侧嵌合部101U和下侧嵌合部101D能够分别嵌合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及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器件本体101中,形成有贯通上侧嵌合部101U以及下侧嵌合部101D的贯通孔(图中未示出),轴102自由旋转地支撑在该贯通孔中。
此外,对于集装箱Ct的角件F并未详细图示,但与卡合孔Fa一样,由JIS Z 1616规定。
上部锥体103以及下部锥体104能够通过卡合孔Fa卡合于集装箱Ct的角件F中,从上方观察各自形成了对应于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形状。上部锥体103以及下部锥体104,随着轴102的旋转,分别在器件本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的上表面以及下侧嵌合部101D的下表面旋转。
上部锥体103以及下部锥体104中,当上部锥体103自由地插入或脱离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时,下部锥体104卡合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中。另外,当下部锥体104自由地插入或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时,上部锥体103以从上方观察成X字状交叉的方式与轴102一体地连结,使得上部锥体103卡合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中。
在此,下部锥体104的形状被形成使得,当位于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时,若被角件F的卡合孔Fa所按压则被施与旋转力。即,下部锥体104被形成使得,在轴102位于下述第一旋转位置A,下部锥体104与角件F的卡合孔Fa成交叉状态下,当下部锥体104接触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外周缘而受按压时,通过下部锥体104使该按压力作用于角件F,另一方面,由于下部锥体104受其反作用力,在对下部锥体104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下部锥体104绕着轴102的旋转轴旋转。
如图19所示,在器件本体101的内部形成有具有第一卡止部101a以及第二卡止部101b的中空体101X。第一卡止部101a以及第二卡止部101b能够与一体地固定在轴102上的臂1021抵接。轴102能够从臂1021抵接中空体101X的第一卡止部101a的第一旋转位置A到抵接第二卡止部101b的第三旋转位置C之间旋转。
轴102上设置有扭转弹簧105。扭转弹簧105对轴102施力,使得臂1021抵接于中空体101X的第一卡止部101a。轴102周围形成有槽1022。线106沿该槽1022绕于轴102上。臂1021插过线106一端的环部。线106的另一端通过设置在器件本体101上可自由滑动的接口件107引出外面,固定在操作钮108上。
线106的另一端旁边,形成有卡止部件1061。该卡止部件1061的左右两端部能够选择性地卡止于形成在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嵌合在器件本体101的引导件101Y上的接口件107的上部以及下部的隙槽107a、107c中。
并且,接口件107左右两端部嵌合在器件本体101的引导件101Y上,以可沿引导件101Y自由滑动的方式设置。此外,接口件107由设置于器件本体101上的弹簧109所推动,使其抵接于引导件101Y的一端。
如图15所示,在连结集装箱船Sh上的上下集装箱Ct时,首先,利用搬运吊车Tc等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堆场Yd搬移到集装箱搬运车辆V上,输送到码头前沿Ap。接着,在码头前沿Ap,通过集装箱吊车Cr的吊具Sp,将集装箱Ct吊至离地面约1米高的位置并停止。此时,如图20(a)所示,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上部锥体103安装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
具体地,操作者握住操作钮108并牵引,将线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于接口件107的隙槽107a中。在此状态下,轴102位于其臂1021抵接在器件本体101的中空体101X的第二卡止部101b上的第三旋转位置C。此外,从上方观察,上部锥体103位于与器件本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重合的位置上。因此,操作者能够将上部锥体103和器件本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一起插入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
操作者将上部锥体103通过卡合孔Fa插入角件F后,再次握住操作钮108并牵引,使线106的卡止部件1061脱离接口件107的隙槽107a。由此,轴102在扭转弹簧105的作用力下,回归到臂1021与器件本体101的中空体101X的第一卡止部101a抵接的第一旋转位置A上。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上部锥体103以及下部锥体104分别位于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由此,上部锥体103卡合于角件F中,集装箱连结器件100被保持为不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脱落。
如图20(b)所示,集装箱连结器件100安装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中后,接着,利用集装箱吊车Cr将集装箱Ct吊起,能够载置于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上。此时,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下部锥体104抵抗着扭转弹簧105的作用力,并且被强制地沿着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外周缘旋转。并且,下部锥体104,从上方观察,在与器件本体101的下侧嵌合部101D重合时,和器件本体101的下侧嵌合部101D一起嵌入到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下部锥体104在嵌入上部角件F后,在扭转弹簧105的作用力下,重新回归到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卡合在角件F中。结果,如图20(c)所示,通过卡合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上部锥体103,以及卡合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下部锥体103,上下集装箱Ct、Ct相连结。
另一方面,如图20(d)所示,在卸载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的时候,操作者从甲板上拉下或按下操作钮108,使线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于接口件107的隙槽107c中。在此状态下,轴102位于其臂1021在器件本体101的中空体101X的第一卡止部101a与第二卡止部101b之间的第二旋转位置B上。从上方观察,下部锥体104与器件本体101的下侧嵌合部101D重合。由此,通过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下部锥体104脱离。
接着,通过集装箱吊车Cr的吊具Sp将集装箱Ct吊起并移动,停止于离码头前沿Ap的地面约一米高的位置后,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上部锥体103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脱离。操作者握住操作钮108并牵引,使线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于接口件107的隙槽107a。该状态下,如前所述,轴102位于其臂1021抵接于器件本体101的中空体101X的第二卡止部101b上的第三旋转位置C。此外,从上方观察,上部锥体103与器件本体101的上侧嵌合部101U重合。因此,如图20(e)所示,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上部锥体103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此后,将集装箱Ct从集装箱吊车Cr搬移到集装箱搬运车辆V,从码头前沿Ap输送到集装箱堆场Yd。
如此,在使用集装箱连结器件100的情况下,在装载集装箱Ct时,安装于所装载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载置于集装箱Ct上。下部锥体104沿着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外周缘旋转并嵌入角件F时,通过扭转弹簧105自动地回归到与角件F卡合的位置上。由此能够连结上下的集装箱Ct。
此外,在卸载集装箱Ct时,需要对操作钮108进行操作,使下部锥体104抵抗着扭转弹簧105的作用力,从卡合于角件F的位置旋转到自由地插入或脱离的位置。即,如图20(d)所示,操作者需要从多段堆叠的最上段集装箱Ct,或者从甲板(集装箱船Sh的情况下)或地面(集装箱堆场Yd的情况下)使用长的操作工具将操作钮108拉下或者或者按下,使得线106的卡止部件1061卡止于接口件107的隙槽107c中。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要利用长的操作工具的前端可靠地操作操作钮108是困难的,存在操作需要较多的时间、以及操作较重的长操作工具带来较大的疲劳等问题。此外,操作者从最上段的集装箱Ct上操作的情况下,变成高空作业,伴随有跌落等危险,从安全的观点上看也存在困难。
由上述观点,例如在专利文献2、3中,提出了称为全自动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全自动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在卸载集装箱Ct时,也通过集装箱吊车Cr将卸载的集装箱Ct吊起。由此,使下部锥体抵抗着扭转弹簧的作用力,沿着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孔缘旋转到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并使上部锥体卡合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中,在此状态下使得下部锥体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
专利文献1:国际公表公报WO92/050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76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全自动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中,因为轴的旋转轴心和下部锥体的中心向其横向偏移,在装卸集装箱时,需要将下部锥体向左右的一个方向移动使其旋转。因此,安装于集装箱的前后一方的角件上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向左右一个方向的移动与安装于在前后的另一方的角件上的左右一对集装箱连结器件向左右一个方向的移动不能同时进行。在此情况下,在使前后一方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卡合或者脱离后,必须使前后另一方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卡合或者脱离。
例如,操作者使前方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的下部锥体向左移动,卡合于下侧集装箱的对应的上部角件上。之后,必须再使后方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的下部锥体向右移动,卡合于下侧集装箱的对应的上部角件上。同样地,操作者使前方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的下部锥体向右移动,使其从下侧集装箱的对应的上部角件脱离后,必须再使后方的左右一对集装箱器件的下部锥体向左移动,使其从下侧集装箱的对应的上部角件脱离。
因此,具有如下问题:操作者在装卸集装箱的时候,要求复杂的吊车操作,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锥体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和脱离以前后各一对的方式分别进行,需要较多的操作时间。尤其是,因为在当今的集装箱船上装卸数千个集装箱,如果装卸一个集装箱需要的时间增加,输送效率会大幅降低。
此外,虽然考虑了将集装箱连结器件分为前方用和后方用来制造,使其移动方向一致,但这不仅增加制造成本和库存成本,而且由于不适当的库存管理使得前方用和后方用的集装箱连结器件混淆,以及难以防止将前方用集装箱连结器件安装在后方或者其反过来的误操作。假如在装载集装箱时,由于误操作使得前方用集装箱连结器件安装在后方的角件上时,集装箱连结器件不能卡合到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或者,万一卡合的情况下,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锥体不能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脱离,需要集装箱连结器件或集装箱的角件的切断操作,进一步地降低输送效率。
此外,为了卸载集装箱,将上侧集装箱吊起后,通过处于卡合状态的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将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锥体拉起,然后,通过处于卡合状态的下部锥体将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即下侧集装箱拉起。此时,使集装箱的前方或者后方向作为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锥体的脱离方向的左方或者右方移动。接着,如果通过下侧集装箱的载重使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锥体沿着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缘旋转,则由于处于卡合状态的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与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锥体的下表面大面积地接触,上部锥体旋转时,产生与上侧集装箱的上拉力成比例的摩擦力。于是,存在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锥体相对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旋转困难,集装箱连结器件难以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脱离的缺点。
进一步地,装载集装箱时,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处于相对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向左右的一个方向偏移一定长度的状态。因此,操作者在将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锥体进行卡合时,由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被上侧集装箱遮蔽,卡合孔的确认变得困难,存在要求对卡合操作比较熟练的缺点。
此外,在集装箱装载到船舱时,在上侧集装箱通过集装箱连结器件连结到下侧集装箱的情况下,需要在使上侧集装箱相对下侧集装箱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状态下对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连结。因此,如果上侧集装箱接触船舱的导轨或左右的集装箱时,不能通过集装箱连结器件与下侧集装箱连结。另外,在集装箱卸载时,为了解除集装箱连结器件的连结而将目标集装箱向左右方向移动时,如果接触船舱的导轨或左右的集装箱,则不能对目标集装箱进行卸载。因此,为了确保目标集装箱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空间,也必须暂时卸载目标集装箱的周围的集装箱,操作变得繁琐。
为了避免如上事态,在邻接的集装箱以及与船舱的导轨之间,在该集装箱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必须确保容许利用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连结以及集装箱连结器件的脱离的空间,即用于使集装箱向左右方向移动的一定的间隙。这在船舱等有限的空间中,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集装箱的装载效率。
本发明为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提供一种简单构造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在集装箱装载时,不仅能够自动地与下侧集装箱连结,而且对处于连结状态的集装箱不需高空作业或复杂吊车操作等,就能自动地使其脱离,并且,集装箱的装载效率能够得到提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具备:器件本体,具有能够嵌合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中的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自由旋转地支持在器件本体中的轴;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从上方观察分别在轴的上端以及下端以X字状交叉、并连结成一体使得轴的轴心与其中心一致,能够通过角件的卡合孔与所述角件相卡合;弹簧单元,设置于轴与器件本体之间,对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施力,使其旋转到卡合于所述角件的位置。其特征为: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和下部器件的上半部的形状被形成使得,通过所述角件的卡合孔受到按压的时候,分别被施与向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在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分别通过弹簧单元卡合于上下集装箱的各角件的状态下,将上侧集装箱吊起时,集装箱的载重通过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并通过下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下部器件的上半部,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分别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在上部器件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角件中状态下,下部器件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
通过本发明,首先,在装载集装箱时,抵抗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对下部器件进行旋转操作,使上部器件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通过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将上部器件插入到下部角件中。将上部器件插入到下部角件的卡合孔后,通过解除下部器件的旋转,通过弹簧单元的作用力上部器件回到与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交叉的位置,从而能够安装于下部角件上。在此状态下,如果将吊起的集装箱载置于下侧集装箱上,正如所知,位于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交叉的位置的下部器件沿着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外周缘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能够通过卡合孔将下部器件插入到上部角件中。由此,上下的集装箱通过分别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以及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以及下部器件相连结。
另一方面,在卸载集装箱时,将上侧集装箱提起后,首先,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缘按压并提起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并且其下部器件的上半部被压到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缘。由此,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强制地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接着,从上方观察当下部器件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重合时,下部器件能够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一起通过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脱离。此时,由于上部器件仍位于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交叉的位置上,所以安装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上,不会从提起的集装箱上脱落。
如此,若使上部器件卡合于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上,在安装了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状态下运送集装箱,载置到下侧集装箱上时,下部器件通过其上部角件的卡合孔插入后,下部器件卡合于上部角件,另一方面,若将集装箱提起,由于下部器件对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状态能够得到解除,在集装箱装载时能够通过集装箱连结器件自动地连结上下集装箱,而且在集装箱卸载时也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自动地从下侧集装箱脱离。
结果,操作者不需在集装箱上等操作操作工具,减轻了操作,同时不需要高空作业,能够确保安全。尤其是,在集装箱卸载时,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和下部器件的上半部,由于其形状分别以被施与向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的方式形成,减轻了与集装箱的角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可靠地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以及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上。此外,由于下部器件的轴心与上部器件以及下部器件的中心一致,除了不需要将吊起的集装箱向左右移动的操作外,也不需要进行对前后各一对的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安装或脱离的操作,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同时能够短时间内进行集装箱的装卸操作。此外,由于在邻接的集装箱之间不需要为了利用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连结以及对其解除所需的间隙,对船舱等能够提高集装箱的装载效率。
此外,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具备:器件本体,具有能够嵌合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中的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自由旋转地支撑于器件本体中的轴;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从上方观察分别在轴的上端以及下端以X字状交叉、并连结成一体使得轴的轴心与其中心一致,能够通过角件的卡合孔与所述角件相卡合;弹簧单元,设置于轴与器件本体之间,对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施力,使其旋转到卡合于所述角件的位置。其特征为: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和下部器件的上半部的形状被形成使得,通过所述角件的卡合孔受到按压的时候,分别被施与向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至少在上侧嵌合部的上表面上,能够卡止于所述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面的卡止部被形成为不妨碍上部器件的旋转;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分别通过弹簧单元卡合于上下集装箱的各角件的状态下,将上侧集装箱吊起时,上侧嵌合部的卡止部卡止于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面,集装箱的载重通过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并通过下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下部器件的上半部,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分别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载上部器件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的角件的状态下,下部器件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
通过本发明,首先,在装载集装箱时,抵抗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对下部器件进行旋转操作,使上部器件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通过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将上部器件插入到下部角件中。将上部器件插入到下部角件的卡合孔后,通过解除下部器件的旋转,通过弹簧单元的作用力上部器件旋转到与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交叉的位置上,能够安装于下部角件上。在此状态下,如果将吊起的集装箱载置于下侧集装箱上,正如所知,位于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交叉的位置的下部器件沿着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外周缘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能够通过卡合孔将下部器件插入到上部角件。由此,上下的集装箱通过分别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以及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以及下部器件相连结。
另一方面,在卸载集装箱时,将上侧集装箱提起后,首先,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缘按压并提起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同时下部器件的上半部被压到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缘。由此,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强制地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接着,从上方观察当下部器件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重合时,下部器件能够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一起通过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孔脱离。此时,由于上部器件仍位于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交叉的位置上,并且上侧嵌合部的卡止部卡止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器件的卡合孔的内周面,能够防止集装箱连结器件相对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意外旋转,集装箱连结器件可靠地安装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上,不会从提起的集装箱脱落。
如此,若使上部器件卡合于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中,在安装了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状态下运送集装箱,载置到下侧集装箱上时,下部器件通过其上部角件的卡合孔插入后,下部器件卡合于上部角件,另一方面,若将集装箱提起,由于下部器件对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卡合状态能够得到解除,不仅在集装箱装载时能够通过集装箱连结器件自动地连结上下集装箱,而且在集装箱卸载时也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不旋转、可靠地安装在上侧集装箱的状态下自动地从下侧集装箱脱离。
结果,操作者不需在集装箱上等操作操作工具,减轻了操作,同时不需要高空作业,能够确保安全。尤其是,在集装箱卸载时,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和下部器件的上半部,由于其形状分别以被施与向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的方式形成,减轻了与集装箱的角件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可靠地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以及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上,并且由于上侧嵌合部的卡止部卡止于吊起的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面上,防止了集装箱连结器件相对于下部角件的意外旋转,因此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不发生脱落,可靠地保持在吊起的集装箱的下部角件上。此外,由于下部器件的轴心与上部器件以及下部器件的中心一致,除了不需要将吊起的集装箱向左右方向移动的操作外,也不需要进行对前后各一对的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安装或脱离的操作,能够简单地进行操作,同时能够短时间内进行集装箱的装卸操作。此外,由于在邻接的左右集装箱之间不需要为了利用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连结以及对其解除所需的间隙,对船舱等能够提高集装箱的装载效率。
在本发明中,优选设有使轴旋转的操作部件。由此,能够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使轴旋转,使上部器件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并保持,集装箱连结器件的拆装操作变得简单。另外,在故障等的紧急情况下,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使轴旋转,使下部器件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并保持,能够使上侧集装箱从下侧集装箱脱离。
在本发明中,优选设有可目视轴的转动位置的标志。由此,通过标志的位置,能够可靠地把握轴是否位于:第一旋转位置,即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分别处于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和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卡合的状态,或第二旋转位置,即上部器件与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卡合,而且下部器件位于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的自由脱离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状态,或第三旋转位置,即上部器件位于与上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的自由脱离上侧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位置,并且下部器件与下侧集装箱的上部角件卡合的状态;因此在集装箱装卸时,能够从外部把握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的关系,进行操作。
通过本发明,在结构极其简单的同时,只需将装载的集装箱重合于下侧集装箱即可自动地并且可靠地将两集装箱连结。此外,只需将处于连结状态的上侧集装箱吊起,即可自动地并且可靠地使上侧集装箱从下侧集装箱脱离,除了不需要操作操作工具以及高空作业外,也不需要复杂的吊车操作。因此,能够短时间进行集装箱的装卸,能够将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邻接的集装箱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地缩小,能够提高集装箱的装载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底面图。
图4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横截面图。
图5为显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之间的关系,以下部器件的上半部与角件的卡合孔为例示意性的说明图。
图6为显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准备安装到集装箱的下部角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7为显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安装到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为显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安装到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后,准备安装到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9为显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安装到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后,准备安装到集装箱的上部角件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10为显示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分别卡合于集装箱的下部角件和上部角件、上下集装箱连结后的状态的截断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为显示通过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连结的上侧集装箱与下侧集装箱之间的连结解除时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状态,将角件一部分截断的立体图。
图12为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横截面图。
图14为显示通过图12的集装箱连结器件连结的上侧集装箱与下侧集装箱之间的连结解除时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5为显示利用集装箱搬运车辆在集装箱堆场与码头前沿之间输送集装箱,并且通过集装箱吊车在集装箱搬运车辆与集装箱船之间装卸集装箱的情形的示意性的说明图。
图16为以往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6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底面图。
图17为图16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横截面图。
图20(a)~图20(e)为将图16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安装于集装箱上,装载于集装箱船上,以及,将集装箱船上装载的集装箱进行卸载的操作的工序图。
标号说明
1集装箱连结器件
2器件本体
2V卡止部
22上侧嵌合部
23下侧嵌合部
3轴
32臂
33扭转弹簧(弹簧单元)
4上部器件
5下部器件
41,51上半部
42,52下半部
4x,5x倾斜面
6操作部件
63操作钮
Ct集装箱
F角件
Fa卡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
集装箱连结器件1具备器件本体2、轴3、上部器件4、下部器件5、操作部件6作为主要部件。器件本体2能够分割为两部分,由螺栓缔结为一体。轴3可旋转地轴支在器件本体2中。上部器件4以及下部器件5分别一体地连结到轴3的上端以及下端。操作部件6使轴3、上部器件4以及下部器件5转动。
器件本体2具有比集装箱Ct的角件F的卡合孔Fa(参照图20(b))更大的本体部21。此外,器件本体2在本体部21的上下分别具备一体化的上侧嵌合部22以及下侧嵌合部23,从上方观察成与集装箱Ct的角件F的卡合孔Fa大约一致的形状。该上侧嵌合部22以及下侧嵌合部23,能够分别嵌合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以及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此外,器件本体2中,形成有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表面贯通至下侧嵌合部23的下表面的贯通孔(图中未示出),轴3旋转自由地支撑于该贯通孔中。
此外,如图4所示,器件本体2在内部形成有中空体2X,其具有后述的一体地固定于轴3上的臂32可抵接于其上的第一卡止部2a和第二卡止部2b,轴3的臂32能够从抵接于中空体2X的第一卡止部2a的第一旋转位置A旋转到抵接于第二卡止部2b的第三旋转位置C。
轴3由外径对应于器件本体2的贯通孔的孔径的轴部31、一体地固定在轴部31的大致中间部位并突出的臂32、设置于轴部31的下方、例如扭转弹簧33等的弹簧单元、以及一体地固定在轴部31的大致中间部位、外周形成有槽34a的略半圆状的引导部34所构成。以上的臂32、扭转弹簧33以及引导部34收容于器件本体2的中空体2X中。扭转弹簧33一端固定于器件本体2,另一端固定于轴3。轴3的臂31,由于该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被作用为使得向抵接于中空体2X的第一卡止部2a的方向旋转。
上部器件4以及下部器件5能够卡合于集装箱Ct的角件F的卡合孔Fa,分别对应于角件F的卡合孔Fa形成。示例的方式中,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以大致算盘珠形状形成。
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随着轴3的旋转,分别在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的上表面和下侧嵌合部23的下表面上旋转。此外,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从上方观察以X字状交叉,使得当上部器件4能自由地插入或脱离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时,下部器件5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并且,当下部器件5能自由地插入或脱离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时,上部器件4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并且,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以轴3的旋转轴心与它们的中心一致的方式一体地连结于轴3上。
在此,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的形状被形成为当其与角件F的卡合孔Fa成交叉的位置关系时,被角件F的卡合孔Fa所按压,分别被施与向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
具体地,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形成为大致算盘珠形状,使大致相同的角锥台状的上半部41、51和下半部42、52以假想的顶点相互隔离的方式重合在共同的底面上。此外,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在角锥台状的各上半部41、51和各下半部42、52上被倒角为邻接的锥面与锥面的边,包含该边,在上半部41、51中为从上往下,在下半部42、52中为从下往上成宽度渐增的大致三角形状,从而形成倾斜面4x、5x。
因此,设定使得当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位于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时,相对于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位于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41、51和下半部42、52的对角线上的一对倾斜面4x、5x相对,或者位于倾斜面4x、5x与锥面所成的边之中的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之上的一对边相对。
在此,针对图1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的相关方式,参照图5说明。图5为以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为示例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下部器件5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状态下,使得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或者下半部52与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接触并按压。从而,下部器件5通过位于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倾斜面5x或者通过位于倾斜面5x与锥面所成的新边中的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边而受到反作用力。由于对下部器件5的反作用力,使得下部器件5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绕着轴3的旋转轴心向着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
上述构成,在上部器件4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状态下也相同。上部器件4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状态下,使得上部器件4的上半部41或者下半部42与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接触并按压。由于该按压使上部器件4所受到的反作用力,上部器件4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绕着轴3的旋转轴心向着与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方向旋转。
操作部件6一端的环部被轴3的臂32插通。操作部件6由卷绕于设置在轴3内的引导部34的槽34a的线61、左右两端自由滑动地嵌合在器件本体2的引导件2Y中的接口件62、固定于通过接口件62引出到器件本体2的外部的线61的另一端的操作钮63构成。接口件62被设置于器件本体2上的弹簧64所作用使其抵接于引导件2Y的一端。线61的另一端的近旁形成有卡止部611,该卡止部611能够选择地卡止于接口件62的上部以及下部所形成的隙槽62a、62b中。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操作进行说明。
集装箱连结器件1在初期状态下,轴3其臂32由于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位于抵接在器件本体2的中空体2X的第一卡止部2a的第一旋转位置A上。此外,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在上部器件4的设定角度超过下部器件5的状态下,位于与集装箱Ct上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
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安装于集装箱Ct的角件F上时,握住操作钮63并牵引,将线61的卡止部61卡止于接口件62的隙槽62a中。在此状态下,轴3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而旋转,臂32位于抵接在器件本体2的中空体2X的第二卡止部2b的第三旋转位置C。此外,从上方观察上部器件4位于与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由此,如图6所示,上部器件4能够与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一起插入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
上部器件4插入到角件F的卡合孔Fa后,再次握住操作钮63并牵引,使得线61的卡止部611从接口件62的隙槽62a脱离。于是,轴3由于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其臂32回归到抵接在器件本体2的中空体2X的第一卡止部2a的第一旋转位置A。如上所述,在该状态下,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分别位于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由此,如图7所示,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卡合于角件F,保持不脱落。
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安装在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后,利用集装箱吊车Cr将集装箱Ct吊起,载置于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上。此时,如图8所示,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下部器件5插入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由于上侧集装箱Ct的载重而被按压到卡合孔Fa的外周缘。即,下部器件5的下半部52的倾斜面5x或者一对边被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外周缘。由此,通过按压到卡合孔Fa的外周缘的一对倾斜面5x或者一对边使下部器件5受到其反作用力。如图9所示,下部器件5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沿着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外周缘强制地绕着轴3的旋转轴心向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
接着,从上方观察下部器件5与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时,下部器件5与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一起嵌入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下部器件5嵌入到上部角件F后,下部器件5由于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再次回归到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与角件F卡合。由此,如图10所示,上下集装箱Ct由分别卡合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相连结。
另一方面,在卸载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时,将上侧集装箱Ct吊起。于是,首先,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按压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提起。此外,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被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由此,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中,由于位于向其下半部42的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倾斜面4x或者位于倾斜面4x与锥面所成的新边中的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边被按压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上,通过按压到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一对倾斜面4x或者位于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边,上部器件4受到其反作用力。同样地,下部器件5中,由于位于向其上半部51的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倾斜面5x或者位于倾斜面5x与锥面所成的新边中的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边被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上,通过按压到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一对倾斜面5x或者位于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边,下部器件5受到其反作用力。由此,如图11所示,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沿着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强制地绕着轴3的轴心分别向与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接着,从上方观察下部器件5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时,下部器件5能够与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一起通过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此时,由于上部器件4位于与被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相交叉的位置,卡合于下部角件F而安装于上侧集装箱Ct,因此在从集装箱船Sh移动到码头前沿Ap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器件1被保持为不从被吊起的集装箱Ct上脱落。
接着,通过集装箱吊车Cr将集装箱Ct吊起并移动,停止在离码头前沿Ap的地面约1米高的位置后,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脱离。即,握住操作钮63并牵引,使线61的卡止部611卡止于接口件62的隙槽62a中。该状态下,如上所述,轴3其臂32位于抵接在器件本体2的中空体2X的第二卡止部2b的第三旋转位置C上,上部器件4从上方观察与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重合。因此,集装箱连结器件1能够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
如上,通过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由于轴3的旋转轴心与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的中心一致,在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安装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时,没有安装方向之分,不会在错误的状态下进行安装。此外,只需将上侧集装箱Ct吊起,使其外周面对着下侧集装箱Ct的外周面降下并载置,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下部器件5即可嵌入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从而卡合于上部角件F中。并且,在通过集装箱连结器件1连结上侧集装箱Ct和下侧集装箱Ct的状态下,通过将上侧集装箱Ct保持原样吊起,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下部器件5能够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并且,不要求熟练的、复杂的吊车操作,就能够进行集装箱Ct的装卸操作,能够大幅度提高操作效率。
此外,为了卸载集装箱Ct,将上侧集装箱Ct吊起时,被按压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以及被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的形状被形成为,在反作用力下使其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沿着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分别向与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绕着轴3的旋转轴心旋转,因此,不产生大的摩擦力,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平滑地旋转。
进一步地,通过将集装箱Ct在上下方向吊起或者吊下,能够卸载集装箱,因此,在装卸集装箱Ct时,在邻接的集装箱Ct之间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不需要一定的间隙,能够在集装箱船的船舱等的有限空间中提高装载效率进行装载。并且,卸载了任意的集装箱Ct后,只要有对应于集装箱Ct大小的空间,就能够在该空间中装载集装箱Ct。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形成同一形状为例说明,但上部器件4的上半部41操作操作部件6插入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因此,并不特别地要求是形成具有倾斜面的角锥台状,例如为长方体状亦可。
此外,以对操作部件6进行操作使上部器件4旋转,插入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为例进行说明,但是通过握住下部器件使其旋转能够将上部器件4插入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因此不一定需要设置操作部件6。
进一步地,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的形状,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以及下半部52的形状,只需为受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按压时向与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为实施方式中图示的形状。例如,能够使用至今所知的半自动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下部器件的各种形状作为参考。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说明中,对于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特别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中,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可分割成左右部分的器件本体2通过螺栓缔结成一体,轴3可旋转地轴支于该器件本体2中,在该轴3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一体地连结有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
器件本体2具备本体部21、分别一体地设置于本体部21的上下的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该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从上方观察形成与集装箱Ct的角件F的卡合孔Fa几乎一致的形状,分别能够嵌合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以及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
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上,在其前后端边缘部,卡止部2V向上方突出地形成。该卡止部2V由在上侧嵌合部22的外周面上连续、立起至上部器件4的上半部41与下半部42的接合部近旁的外表面,以及以围绕上部器件4的中心旋转时不与下半部42相妨碍的方式、以下半部42的邻接的锥面和锥面所成的边为母线的大致圆锥台面状的内表面形成。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上,在其前后端边缘部,也形成卡止部2V并向下方突出。该卡止部2V,由在下侧嵌合部23的外周面上连续、下垂至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与下半部52的接合部近旁的外表面,以及以围绕下部器件5的中心旋转时不与上半部51相妨碍的方式、以上半部51的邻接的锥面和锥面所成的边为母线的大致圆锥台面状的内表面形成。
并且,器件本体2上形成有中空体2X,使得轴3的臂32能够在抵接中空体2X的第一卡止部2a的第一旋转位置A和抵接第二卡止部2b的第三旋转位置C之间旋转。
上部器件4由平板状的上半部41和角锥台状的下半部42形成,从上方观察,上半部41被形成为与集装箱Ct的角件F的卡合孔Fa几乎一致的形状,下半部42为假想的顶点朝下、与上半部41的下表面一体地连接。
该角锥台状的下半部42上,邻接的锥面与锥面所成的边被倒角为包含该边从下方到上方为宽度渐增的大致三角形,从而形成倾斜面4x,除此之外,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沿着上半部41的外周面切除使其不从上半部41的外周面突出。
由此,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状态下,上部器件4的上半部42、或者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或下半部52与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接触并受到按压,通过位于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倾斜面4x、5x或者位于倾斜面4x、5x与锥面所成新边之中的向卡合方向旋转的一侧的对角线上的一对边,上部器件4或下部器件5受到其反作用力,通过对上部器件4或下部器件5的反作用力,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分别向与上侧嵌合部22以及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绕着轴3的旋转轴心旋转。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操作部件6,但由于器件本体2以及轴3采用了与前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必要时能够在组装集装箱连结器件1时安装操作部件6。
下面,针对如上构成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操作进行说明。
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安装到集装箱Ct的角件F上时,握住下部器件5,使其抵抗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旋转,将轴3保持在第三旋转位置C,即从上方观察上部器件4与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将上部器件4与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一起插入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
此外,由于上侧嵌合部22的卡止部2V和下侧嵌合部23的卡止部2V具有不妨碍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的旋转的内表面和在上侧嵌合部22的外周面上连续的外表面,因此卡止部2V不影响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的旋转,并且,与卡止部2V无关,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能够嵌入到角件F的卡合孔Fa中。
将上部器件4插入到角件F的卡合孔Fa中后,只要解除下部器件5的握持,轴3受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回归到第一旋转位置A。在此状态下,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分别位于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卡合于集装箱Ct的角件F中,被保持为不脱落。
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安装在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后,利用集装箱吊车Cr将集装箱Ct吊起,载置于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上。由此,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下部器件5被上侧集装箱Ct的载重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外周缘上,被按压到卡合孔Fa的外周缘上的下部器件5受到其反作用力,下部器件5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被强制地向与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接着,从上方观察下部器件5与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时,下部器件5与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一起嵌入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下部器件5嵌入到上部角件F后,下部器件5由于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再次回归到与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与角件F卡合。结果,上下集装箱Ct由与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分别卡合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连结。
另一方面,在卸载集装箱船Sh的甲板上的集装箱Ct时,将上侧集装箱Ct吊起时,首先,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按压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提起。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被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由此,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被按压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上。于是,被按压到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上部器件4受到其反作用力。同样地,下部器件5由于其上半部51被按压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上,下部器件5受到其反作用力。
因此,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沿着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强制地分别向与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旋转。接着,从上方观察下部器件5与器件本体的下侧嵌合部23重合时,下部器件5能够与器件本体2的下侧嵌合部23一起通过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此时,由于上部器件4位于与被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相交叉的位置,卡合于下部角件F,从而安装于上侧集装箱Ct。此外,上侧嵌合部22的卡止部2V卡止于被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面上(参照图14),被保持为不相对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旋转。由此,在从集装箱船Sh移动到码头前沿Ap的过程中,集装箱连结器件1被可靠地安装在被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被保持为不从集装箱Ct脱落。
接着,通过集装箱吊车Cr将集装箱Ct吊起并移动,停止在离码头前沿Ap的地面约1米高的位置后,通过下部器件5使上部器件4旋转到从上方观察与器件本体2的上侧嵌合部22重合的位置,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脱落即可。
如上,通过本发明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由于轴3的旋转轴心与上部器件4和下部器件5的中心一致,因此在将集装箱连结器件1安装到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时,没有安装方向之分,不会安装错误。此外,只需将上侧集装箱Ct吊起,使其外周面对着下侧集装箱Ct的外周面降下并载置,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下部器件5即可嵌入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中,卡合于上部角件F中,并且,在通过集装箱连结器件1连结上侧集装箱Ct和下侧集装箱Ct的状态下,通过将上侧集装箱Ct保持原样吊起,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下部器件5能够从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脱离,不要求熟练的、复杂的吊车操作就能够进行集装箱Ct的装卸操作,能够大幅度提高操作效率。
此外,为了卸载集装箱Ct,将上侧集装箱Ct吊起时,被按压到上侧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集装箱连结器件1的上部器件4的下半部42以及被按压到下侧集装箱Ct的上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缘的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的形状被形成为,在反作用力下使其抵抗着扭转弹簧33的作用力,沿着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周缘分别向与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重合的方向绕着轴3的旋转轴心旋转,因此,不产生大的摩擦力,能够使集装箱连结器件1平滑地旋转。此时,上部器件4位于与被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交叉的位置上,并且上侧嵌合部22的卡止部2V卡止于被吊起的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卡合孔Fa的内周面,因此,能够防止集装箱连结器件1相对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的意外旋转,并且能够可靠地安装于集装箱Ct的下部角件F上,被保持为不从集装箱Ct脱落。
进一步地,通过将集装箱Ct在上下方向吊起或者吊下,能够装卸集装箱,因此,在装卸集装箱Ct时,在邻接的集装箱Ct之间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不需要一定的间隙,能够在集装箱船的船舱等的有限空间中提高装载效率地进行装载。并且,卸载了任意的集装箱Ct之后,只要有对应于集装箱Ct大小的空间,就能够在该空间中装载集装箱Ct。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上侧嵌合部22和下侧嵌合部23上分别形成卡止部2V的情况,但仅在上侧嵌合部22上形成卡止部2V亦可。
此外,作为卡止部2V,描述了由在上侧嵌合部22(下侧嵌合部23)的外周面上连续、立起至上部器件4的上半部41与下半部42的接合部近旁的外表面(立起至下部器件5的上半部51与下半部52的接合部近旁的外表面),以及以绕上部器件4的中心旋转时不与下半部42相妨碍方式(以绕下部器件5的中心旋转时不与上半部51相妨碍的方式)、以下半部42(上半部51)的邻接的锥面和锥面所成的边为母线的大致圆锥台面状的内表面所形成的例子,但只要能在吊起集装箱时能够卡止于其卡合孔的内表面从而限制集装箱连结器件相对于角件的意外旋转即可,并不限定为上述形状。例如,可以为从上侧嵌合部22的上表面(下侧嵌合部23的下表面)成瓶装或周壁状突出等。
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它各种方式实现。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各方面仅为示例,并非限定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的任何限制。进一步地,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等同范围内的变形或者变更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基于2008年4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08-106885要求优先权。通过在此言及,其内容包含于本申请内。并且,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文献,通过在此言及,其全部内容被具体地包含在本文中。

Claims (5)

1.一种集装箱连结器件,包括:
器件本体,具有能够嵌合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中的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
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器件本体中的轴;
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从上方观察分别在轴的上端以及下端以X字状交叉、并连结成一体使得轴的轴心与其中心一致,能够通过角件的卡合孔而卡合在所述角件中;
弹簧单元,设置于轴与器件本体之间,对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施力,使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旋转到卡合于所述角件中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和下部器件的上半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形状使得当通过所述角件的卡合孔受到按压的时候,分别产生向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
在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分别通过弹簧单元卡合于上下集装箱的各角件的状态下,将上侧集装箱吊起时,集装箱的载重通过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并通过下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下部器件的上半部,
所述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分别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在上部器件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状态下,下部器件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
不需要对器件本体操作,只需将上侧集装箱吊起,下部器件即可从下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脱离。
2.一种集装箱连结器件,包括:
器件本体,具有能够嵌合于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中的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
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器件本体中的轴;
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从上方观察分别在轴的上端以及下端以X字状交叉、并连结成一体使得轴的轴心与其中心一致,能够通过角件的卡合孔而卡合在所述角件中;
弹簧单元,设置于轴与器件本体之间,对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施力,使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旋转到卡合于所述角件中的位置,
其特征在于,
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和下部器件的上半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形状使得当通过所述角件的卡合孔受到按压的时候,分别产生向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的旋转力,
至少在上侧嵌合部的上表面上,能够卡止于所述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面的卡止部形成为不妨碍上部器件的旋转,
在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各自通过弹簧单元卡合于上下集装箱的各角件中的状态下,将上侧集装箱吊起时,上侧嵌合部的卡止部卡止于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的内周面,集装箱的载重通过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上部器件的下半部,并通过下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作用于下部器件的上半部,
上部器件和下部器件抵抗着弹簧单元的作用力,分别旋转到与上侧嵌合部和下侧嵌合部重合的方向,在上部器件卡合于上侧集装箱的角件的状态下,下部器件旋转到与下侧嵌合部重合的位置,
不需要对器件本体操作,只需将上侧集装箱吊起,下部器件即可从下侧集装箱的角件的卡合孔脱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其特征在于,
设有使所述轴旋转的操作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其特征在于,
设有标志,使得能够看到所述轴的旋转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集装箱连结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器件的下半部以及下部器件的上半部所具有的倾斜面被形成为位于对角线上的一对倾斜面。
CN200980113444.3A 2008-04-16 2009-01-30 集装箱连结器件 Active CN102007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06885 2008-04-16
JP2008-106885 2008-04-16
PCT/JP2009/051596 WO2009128284A1 (ja) 2008-04-16 2009-01-30 コンテナ連結金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053A CN102007053A (zh) 2011-04-06
CN102007053B true CN102007053B (zh) 2012-09-05

Family

ID=41198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3444.3A Active CN102007053B (zh) 2008-04-16 2009-01-30 集装箱连结器件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348564B2 (zh)
EP (1) EP2269920B1 (zh)
JP (1) JP5368429B2 (zh)
CN (1) CN102007053B (zh)
DK (1) DK2269920T3 (zh)
HK (1) HK1152284A1 (zh)
TW (1) TWI488786B (zh)
WO (1) WO2009128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1400467XA (en) * 2011-09-09 2014-04-28 David Robin Bean A locking assembly
DE202012101261U1 (de) * 2012-04-05 2012-05-11 Sec Ship's Equipment Centre Bremen Gmbh Kuppelstück zum miteinander Verbinden zweier übereinander gestapelter Container
FI124229B (fi) * 2012-12-21 2014-05-15 Macgregor Finland Oy Konttilukko
US9463732B2 (en) 2014-02-19 2016-10-11 Mi-Jack Products, Inc.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US9387792B2 (en) 2014-02-19 2016-07-12 Mi-Jack Products, Inc.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US9340146B2 (en) 2014-02-19 2016-05-17 Mi-Jack Products, Inc. Front pin latching system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CN105980204A (zh) * 2014-02-19 2016-09-28 米杰克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将集装箱自动固定至集装箱底盘车的前销闩锁系统
US9809358B2 (en) 2014-10-16 2017-11-07 Mi-Jack Products, Inc. Self-latching interbox connector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top container to a bottom container
WO2016163012A1 (ja) 2015-04-09 2016-10-13 港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固定装置
US11155404B2 (en) * 2015-11-17 2021-10-26 Eric Pedersen Coupler for coupling a crab pot with another crab pot,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787427B1 (ko) * 2015-12-03 2017-10-19 조현일 트레일러용 컨테이너의 다기능 록킹장치
US20170158110A1 (en) * 2015-12-03 2017-06-08 Hyon IL JO Locking apparatus of container for trailer
US9969318B2 (en) 2016-04-27 2018-05-15 Mi-Jack Products, Inc. Locking system for securing a container
TWI626200B (zh) * 2017-08-03 2018-06-11 Formosa Forges Corp Container coupling device
US11006660B2 (en) * 2017-08-18 2021-05-18 Nusia Foods LLC Stackable food formation device for freezing solid or liquid food items
US11685353B2 (en) 2021-01-05 2023-06-27 Mi-Jack Produc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 for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vehicle having a brake system
US11752924B2 (en) 2021-01-05 2023-09-12 Mi-Jack Products, Inc. La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ecurement of a container to a container chassis
CN114954802B (zh) * 2022-06-14 2023-08-22 昆山吉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特殊集装箱的系固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71A (zh) * 1994-08-19 1997-07-30 马克乔治高-康佛有限公司 用于集装箱间可拆式连接的连接器
CN1265368A (zh) * 1999-02-26 2000-09-06 德国连接技术罗伯特·伯克有限公司 用于集装箱连接的锁紧装置
CN1295964A (zh) * 1999-11-11 2001-05-23 上海三都机械有限公司 集装箱运输用自动锁
CN200985184Y (zh) * 2006-12-14 2007-12-05 昆山吉海实业公司 扭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7027Y2 (ja) * 1979-05-02 1983-10-26 株式会社 三和 コンテナ連結装置
JPS55158833A (en) 1979-05-30 1980-12-10 Toyota Motor Corp Straightening die
JPS5848432B2 (ja) * 1979-06-16 1983-10-28 株式会社 三和 コンテナ連結装置
US4626155A (en) * 1986-01-13 1986-12-02 Maclean-Fogg Company Automatic container securement device with a spring biased, cam surfaced head
JPH0741945B2 (ja) 1987-11-07 1995-05-10 株式会社三和 コンテナ連結装置
SE467459B (sv) 1990-09-25 1992-07-20 Allset Marine Lashing Ab Vridlaas foer hoernlaadorna till containrar
US5183375A (en) 1991-01-18 1993-02-02 Stoughton Trailers, Inc. Container stacking apparatus
GB2290825B (en) 1994-06-25 1996-12-18 Kenneth Reynard Container clamping device
GB9508439D0 (en) 1994-06-25 1995-06-14 Reynard Kenneth Container clamping device
AU687217B2 (en) * 1994-08-18 1998-02-19 Ture Nyholm Automatic twistlock
AUPN857796A0 (en) * 1996-03-11 1996-04-04 Nyholm, Ture A semi-automatic twistlock
US6519816B1 (en) * 2001-08-28 2003-02-18 Taiyo Seiki Iron Works Co., Ltd. Container coupling device
JP4423144B2 (ja) 2004-09-10 2010-03-03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スト式コンテナ連結具
DK1893508T3 (da) 2005-06-21 2009-07-06 Cargotec Finland Oy Fuldautomatisk vridelås
US7484918B2 (en) * 2006-03-10 2009-02-03 John Basco Brewster Container securement device and system
CN101058363A (zh) * 2006-04-18 2007-10-24 欧赛特海洋运输公司 用于联接装置的安全锁
JP5002272B2 (ja) 2007-01-22 2012-08-15 大洋製器工業株式会社 全自動式コンテナ連結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71A (zh) * 1994-08-19 1997-07-30 马克乔治高-康佛有限公司 用于集装箱间可拆式连接的连接器
CN1265368A (zh) * 1999-02-26 2000-09-06 德国连接技术罗伯特·伯克有限公司 用于集装箱连接的锁紧装置
CN1295964A (zh) * 1999-11-11 2001-05-23 上海三都机械有限公司 集装箱运输用自动锁
CN200985184Y (zh) * 2006-12-14 2007-12-05 昆山吉海实业公司 扭锁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124590A 1989.05.17
JP昭55-158833U 1980.11.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419A (en) 2009-11-16
WO2009128284A1 (ja) 2009-10-22
EP2269920B1 (en) 2014-07-30
EP2269920A4 (en) 2012-06-20
DK2269920T3 (da) 2014-08-25
JP5368429B2 (ja) 2013-12-18
US8348564B2 (en) 2013-01-08
HK1152284A1 (en) 2012-02-24
TWI488786B (zh) 2015-06-21
CN102007053A (zh) 2011-04-06
JPWO2009128284A1 (ja) 2011-08-04
US20110036742A1 (en) 2011-02-17
EP2269920A1 (en) 201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053B (zh) 集装箱连结器件
CN101652309B (zh) 用于处理容器的设备和方法以及包括所述设备的容器
EP0082631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port frames for vehicles
EP1612157A2 (en) Carton having a strap handle
CN108602651A (zh) 用于提升联运集装箱的吊具
CN102639411B (zh) 具有扩展货物容量的集装箱
CN104507822A (zh) 纸箱和用于形成纸箱的纸箱坯件
CN203127543U (zh) 集装箱底锁及具有底锁的集装箱
CN106382444A (zh) 挂装结构及显示设备
CN105899734B (zh) 用于机械的器械的更换系统
CN111498318A (zh) 一种倾翻自卸式集装箱
CN210483330U (zh) 带有闭锁机构的矿用集装箱
CN113460518B (zh) 折叠式集装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式集装箱
CN101817487A (zh) 货叉可脱卸式叉车
CN105041068B (zh) 集装笼架用联动锁闭机构
CN212893430U (zh) 一种带有动力系统的集装箱翻转吊具
CN212668152U (zh) 一种倾翻自卸式集装箱
CN208277922U (zh) 随车抓抓具
CN208281255U (zh) 带随车抓的自卸车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05857522B (zh) 十字销式c型卸扣
CN208277923U (zh) 随车抓防脱装置
CN219340523U (zh) 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516331B (zh) 一种带盖便于拆合的包装箱
KR200480031Y1 (ko) 다 방향 로프 연결 고리용 다중 체결 고리
KR20080033605A (ko) 도난방지를 위한 봉인체결장치를 갖춘 컨테이너 도어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2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228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