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041A - 袋式容器 - Google Patents

袋式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041A
CN102007041A CN2009801135662A CN200980113566A CN102007041A CN 102007041 A CN102007041 A CN 102007041A CN 2009801135662 A CN2009801135662 A CN 2009801135662A CN 200980113566 A CN200980113566 A CN 200980113566A CN 102007041 A CN102007041 A CN 102007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e opening
kaifeng
bag
destructible
opening 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3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7041B (zh
Inventor
相良幸一
川又重之
稻川义则
藤波进
黑泽孝雄
镰田茂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329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2833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329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2833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1329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9549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07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7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04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3Neck construction
    • B65D1/0238Integral frangible clos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02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1/0223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B65D1/0261Bottom construction
    • B65D1/0276Bottom construction having a continuous contact surface, e.g. Champagne-typ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blow-moulding
    • B29C2949/07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 B29C2949/0715Preforms or paris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figuration the preform having one end clo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6Injection blow-mou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 B29C49/4802Moulds with means for locally compressing part(s) of the parison in the main blowing cav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 B65D2501/0009Bottles or similar containers with necks or like restricted apertures designed for pouring contents
    • B65D2501/0081Bottles of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袋式容器(10)通过使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12)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进行成形而形成,并通过吐出口形成部(13)的易破坏部(15)的破坏而除去切除预定部(16),从而形成吐出口,躯干部(12)具备底部(14)和吐出口形成部(13),吐出口形成部(13)被设置成从躯干部(12)朝向垂直于由底部(14)构成的承载面(P1)的向上方向突出。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片(17)被设置成向吐出口形成部(13)的单侧突出。卡止孔(24)具备以在破坏易破坏部(15)的时候,朝向将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将指腹部从内侧卡止于卡止孔(24)的周缘部分(24a)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Description

袋式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模具的成形而形成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袋式容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通过由吹塑成形等的模具进行成形而形成,由底部和具备吐出口形成部的躯干部构成,并可以将底部作为承载面而承载于被承载面的自立袋等的袋式容器。在这些袋式容器中,通过切掉吐出口形成部而形成吐出口,从而吐出被封入的内容物。
在此情况下,用刀或者剪刀等来进行切掉吐出口形成部的作业,是非常麻烦的,对于不习惯的使用者来说,会成为非常费事的作业。因此,公开了下述的吹塑成形容器:在将由薄壁的切口部或者细槽状凹部构成的环状易破坏部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并设置把手片,由撕开去除操作而使易破坏部破坏,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作业(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91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为,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进行成形而形成,并由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的破坏而除去切除预定部,从而形成吐出口,该躯干部具备底部和吐出口形成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由所述底部构成的承载面的中心轴并且从所述躯干部向上方突出。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开封把手部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所述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备在破坏所述易破坏部的时候,以朝向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言位于与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正面图。
图1(b)是从右侧看图1(a)所看到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4(a)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
图4(b)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
图4(c)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
图4(d)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
图4(e)是例示设置于开封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其它形状的正面图。
图5(a)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正面图。
图5(b)是从右侧看图5(a)所看到的侧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
图7是图5(a)的III-III线的放大截面图。
图8(a)是从上方看图5(a)所示的袋式容器的切除预定部所看到的放大平面图。
图8(b)是图6的Y-Y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的吹塑成形容器中,以上下夹着颈部(吐出口形成部)的环状凹槽(易破坏部)的方式邻接地设置一对把手片,例如通过分别把持上下的把手片并在拉开方向上施加力,从而使环状凹槽破坏而开口形成吐出口。另外,在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容器:将具有圆形的指孔的把手片设置于颈部的环状凹槽的上方的部分,并在竖起容器的状态下抓住把手片而撕开环状凹槽。
然而,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的吹塑成形容器中,在将把手片设置成上下夹着环状凹槽的情况下,由于上下的把手片彼此接近,因而难以分别把持该把手片,另外,由于把手片本身具有大致平滑的表面,因而难以确定使环状凹槽破坏的力的最佳作用方向,并且由于主要在拿起容器的状态下进行开封作业,因而使容器不稳定而会担心在开口时容器摇晃而使内容物洒落。另外,即使在设置具有圆形的指孔的把手片的情况下,在该圆形的指孔也不能确定使环状凹槽破坏的力的最佳作用方向,并且由于容易进行向正上方拉起把手片的操作,从而拉起时的力难以作为使环状凹槽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因而除了上述的问题点之外,还存在很多需要转手腕等的多余的动作的情况。
再有,日本特开2004-59141号公报的吹塑成形容器中,在把持环状凹槽的下方的颈部或者把手片并将容器的底部按压于被承载面的状态下,通过拉起上方的把手片的操作而使环状凹槽破坏,但是,由于按压力成为大致沿着颈部的轴方向的方向上的力,因而不能够有效地抵抗在拉起上方的把手片的时候的力矩,且缺乏开口时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日本特开2007-9125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袋式容器是通过从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切开前端区域的切除预定部,从而可以形成吐出口的袋式容器,但是,为了使用于形成吐出口的破坏变得容易,在吐出口形成部的圆周方向上非连续性地将凹陷部或者隆起部形成于切除预定部。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7-9125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袋式容器中,由于凹陷部或者隆起部的形成而使切除预定部的内部成为复杂的形状,并且在切除预定部中容易产生液体滞留。该液体滞留是由于因流通中的振动造成内容液的溅出、飞散而产生的。即如果在切除预定部的内部产生液体滞留,那么在破坏易破坏部而使吐出口开口的时候,存在切除预定部内部的液体飞散到周围的情况。
本发明涉及袋式容器,该袋式容器在将指腹部卡止于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的把手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时候,能够将拉起的力作为使易破坏部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从而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另外,本发明涉及袋式容器,该袋式容器能够在将底部按压于被承载面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通过把持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的把手部并向上方拉起从而开口形成吐出口的操作。
再有,本发明涉及袋式容器,该袋式容器在为了形成开口部,通过扯掉或者撕开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等,从而进行破坏的时候,能够防止切除预定部等的延伸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形成开口部的破坏,并且液体等的内容物难以滞留于切除预定部的内部,且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良好。
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为,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进行成形而形成,并通过破坏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而除去切除预定部从而形成吐出口,该躯干部具备底部和吐出口形成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由所述底部构成的承载面的中心轴并且从所述躯干部向上方突出。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所述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备以在破坏所述易破坏部的时候,朝向将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言位于与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优选为,在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的所述躯干部的肩部,按压把手部被设置成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分离并向上方突出。
再有,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优选为,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形成有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并且连续设置于该圆顶部的顶面部,所述开封把手部中的连续设置于所述圆顶部的顶面部的部分成为具有空洞部的连续设置基部。
图1(a)、(b)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10是通过作为由模具得到的成形的例如直接吹塑成形或者注射吹塑成形等的吹塑成形而形成的容器。另外,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在封入的状态下容纳作为内容物的例如液体试剂、特别是毛发清洗剂或者身体清洗剂、液体洗剂或者清洁剂等,在使用时作为用于开封而将内容物重装于其它容器中的重装用袋式容器而使用。再有,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具备以下结构:能够容易且在稳定的状态下平滑地进行切断从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突出设置的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一部分从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而且,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是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12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进行成形而形成,并且由吐出口形成部13的易破坏部15的破坏而除去比易破坏部15更靠近前端的前端区域的切除预定部16,从而形成吐出口的可自立的袋式容器,躯干部12具备底部14和吐出口形成部13;吐出口形成部13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承载面P1的中心轴并且从躯干部12向上方(例如在将底部14朝下而承载于水平面的时候成为垂直向上的方向)突出。另外,如图2所示,在切除预定部16上,作为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部的开封把手片17被设置成,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向所述躯干部12的侧面方向单侧(本实施方式中是相对于图2的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X的右侧)突出。卡止孔24可以具备以在破坏易破坏部15的时候,朝向包含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开封把手片17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开封把手部(开封把手片17)的假想面上的圆周方向L(换言之,是与连接端部15a和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中心的轴线Y垂直或者大致垂直地交叉的方向Z),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24的周缘部分24a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被设置成,以与作为包含易破坏部15且平行于所述承载面P1的面的面P2成5~35度的倾斜角度θ而向斜上方突出,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24的周缘部分24a成为与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向斜上方突出的方向Y的方向(在卡止孔24具有椭圆形状的情况下,为椭圆形状的短轴方向Z)相交叉的部分。再有,卡止孔24具有椭圆形状,并且其短轴方向沿着将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进行设置。即所述短轴方向Z与所述圆周方向L的切线方向大致一致。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优选通过吹塑成形而被形成为具有躯干部12的形状,躯干部12具备底部14和吐出口形成部13。作为吹塑成形,可以采用直接吹塑成形或者注射吹塑成形等的公知的各种成形方法。
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容器主体11的合成树脂材料,可以将LDPE(低密度聚乙烯)、L-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OPP(延伸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类树脂等的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或者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类树脂等作为单层来加以使用。也可以采用这些合成树脂与其它的合成树脂的层叠树脂。例如,可以采用将LDPE或者L-LDPE作为内侧层并且将HDPE(高密度聚乙烯)作为外侧层的层叠树脂。另外,也可以使用对EVOH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A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尼龙树脂等进行层叠的树脂、或者将EVA、EVOH以及尼龙等的树脂与PE(聚乙烯)等的树脂相混合的树脂。
而且,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上述的合成树脂材料的吹塑成形,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在横断该躯干部12的截面上,经由模具的模缝线21而连接正面部12A的侧缘与背面部12B的侧缘,从而具备椭圆或者得到R角的长方形的中空截面形状,并且被形成为正面看以及背面看时为宽幅且侧面看时为窄幅的扁平形状。另外,容器主体11在躯干部12的下端缘由所述吹塑成形而与底部14一体化的同时,被形成为躯干部12的上部作为肩部19逐渐地缩小直径且从肩部19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而将吐出口形成部13作为口颈部的形状。
在此,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以及底部14优选以能够确保稳定的自立性的方式成形为100μm以上的厚度。另外,以在具备适度的可挠性的同时,可以弄扁、折断和弯曲,并且可以成为大致平坦的方式,优选被成形为例如700μm以下的厚度、更加优选为500μm以下的厚度的薄壁。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从躯干部12的肩部19的中央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吐出口形成部13具有基部20、以及在基部20的上端部经由易破坏部15而连续设置的闭塞基部20的上端开口(吐出口)的切除预定部16。基部20具备向着前端逐渐地变窄的中空的大致圆锥台形状,以其中心轴X朝向垂直于承载面P1的方向的方式,从躯干部12的肩部19向上方突出。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吐出口形成部13通过具有以沿着其外周面而围绕成环状的方式形成的细槽状凹部的易破坏部15,从而被划分成其下方的基部20和其上方的切除预定部16。通过从基部20割断比易破坏部15更靠近前端的前端区域的切除预定部16而形成吐出口,从而袋式容器10从密封状态变成开放状态。
在此,构成易破坏部15的细槽状凹部由例如具备大致V字形的截面形状的细槽,并优选为沿着与由底部14构成的承载面P1平行的面P2而加以形成。另外,细槽状凹部的最深部或者成为槽状的两个面所相交的部分优选以容易破坏的方式成为薄壁。
经由易破坏部15而被连续设置于基部20的上端部的切除预定部16具有圆盘形状,通过以覆盖基部20的上端开口(吐出口)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与基部20以及易破坏部15一体成形,从而闭塞吐出口。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的直径方向(正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向单侧延伸设置且具有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片17,被连接于切除预定部16的上面并被一体成形地设置。在此,所谓沿着模缝线21的面,是指包含模缝线21的假想面。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是起到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而进行开封的时候的开封把手部的作用的部分。开封把手片17具有平板形状,该平板形状具有接合基端部22、以及以从接合基端部22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向单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切掉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重叠的部分的大致长圆形状的突出卡止部23。
接合基端部22是沿着切除预定部16的外周面而被连接的部分,连接于切除预定部16的上面的部分成为厚壁段差部22a。通过将厚壁段差部22a设置于接合基端部22的连接于切除预定部16的上面的部分,从而有效地加强与切除预定部16的连接部,并可以使拉起开封把手片17并使易破坏部15破坏的时候的拉起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切除预定部16的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为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可以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从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b开始破坏,从而更加平滑地进行易破坏部15的破坏。
突出卡止部23是以从接合基端部22突出至容器主体11的肩部19的上方的方式突出设置的部分,外周缘部成为厚壁的镶边部23a。另外,在突出卡止部23上,在其突出前端部侧的部分上开口形成有开口周缘部由厚壁的镶边部24b镶边的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以其短轴方向Z大致沿着圆周方向L的方式进行设置,该圆周方向L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即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的短轴是与将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的切线大致一致的轴。由此,在将手指插入卡止于卡止孔24并进行拉起第1把手片17的操作的时候,一边可以将指腹部抵接到卡止孔24的弯曲最缓的部分24z(短轴方向Z与厚壁的镶边部24a的内周面的交点),一边可以容易地将力施加于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从而可以更加平滑地使易破坏部15破坏。
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在以成为例如短轴为10~15mm、长轴为10~20mm左右的大小的方式开口形成的同时,如以上所述,以其短轴方向Z沿着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的方式配置。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的大致长圆形状的突出卡止部23和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以其长轴方向Y相对于成为与承载面P1平行的面(成为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垂直的面)的形成有易破坏部15的面P2,成为以优选为5~35度的倾斜角度θ进行倾斜的方向的方式进行设置。
通过使该倾斜角度θ为5~35度,从而可以将拉起开封把手片17并使易破坏部15破坏的时候的拉起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切除预定部16的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为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可以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从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b开始破坏,从而更加平滑地进行易破坏部15的破坏,并且得到所谓的能够减小拉起负载的优点。
如果对上述的角度θ的优选范围进行详细的说明,那么从能够不发生扭转破坏并可靠地进行开封的观点出发,角度θ优选为35度以下,更优选为30度以下,更加优选为25度以下。另一方面,从减小开封力的观点出发,角度θ优选为5度以上,更优选为10度以上,更加优选为20度以上。
而且,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在将指腹部卡止于在吐出口形成部13的开封把手片17上设置的卡止孔24并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时候,可以将拉起力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的力而效率良好地进行传递,从而可以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即根据本第1实施方式,在切除预定部16上,卡止指腹部的优选具有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的开封把手片17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直径方向(正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向单侧突出,卡止孔24以椭圆形状的短轴方向Z沿着将成为易破坏部15的支点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的方式加以配置。因此,在通过将手指插入卡止于卡止孔24并拉起开封把手片17从而进行破坏易破坏部15的操作的时候,指腹部以在卡止孔24的弯曲最缓的与短轴方向Z相交叉的部分(24z)的周缘部分24a从内侧被卡止的方式被自然地引导。由此,可以由指腹部而容易地承担朝向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开封把手片17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L,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力,并将该拉起的力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切除预定部16,从而可以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另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卡止孔24的开口周缘部因为由厚壁的镶边部24b镶边,所以可以将指腹部经由该厚壁的镶边部24b而抵接到与短轴方向Z相交叉的部分的周缘部分24a,由此,可以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下承担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力。
图3是本发明的优选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30的主要部分的图。在本第2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30中,除了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的结构之外,在开封把手片17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朝向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直径方向(正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突出的一侧,在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邻接的躯干部12的肩部19上,作为按压把手部的按压把手片18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分离并向上方突出。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把手片18以其中心轴C被配置成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开封把手片17和按压把手片18被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在此,所谓沿着模缝线21的面,是指包含模缝线21的假想面。
即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开封把手片17的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与吐出口形成部13邻接设置的按压把手片18是起到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而进行开封的时候的按压把手部的作用的部分。按压把手片18与开封把手片17相同,以平板形状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另外,按压把手片18在容器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肩部19上,在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周面之间保持优选为8~12mm左右的间隔而分离的状态下,在与开封把手片17的突出卡止部23不缓冲的高度,向上方突出设置。通过在按压把手片18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周面之间保持8~12mm左右的间隔,从而例如在从通过除去切除预定部16而形成的吐出口形成部13的吐出口、经由其它的容器的口颈部而注入被填充容纳于容器主体11的内容物的时候,可以以将其它的容器的口颈部夹持于吐出口形成部13与按压把手片18之间的方式加以配置,从而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使内容物注入到其它的容器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把手片18以其中心线C被配置成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再有,按压把手片18在其周缘部分成为厚壁的镶边部18a的同时,在镶边部18a的内侧的表面背面上优选由压花加工等来施以适当的防滑处理。
而且,根据具备上述的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30,除了可以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相同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可以通过把持在吐出口形成部13上设置的开封把手片17并向上方拉起,从而在将底部14按压于被承载面上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即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吐出口形成部13被设置成,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由底部14构成的承载面P1的中心轴X并且向上方突出;在切除预定部16上,开封把手片17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直径方向(正面部12A或者背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向单侧突出;在开封把手片17所突出的一侧,在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邻接的躯干部12的肩部19上,按压把手片18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分离并向上方突出。因此,例如在将袋式容器10竖立承载于被承载面的状态下,将手指卡止于卡止孔24并把持开封把手片17,而进行拉起把持的开封把手片17的操作的时候,通过把持离开与从成为支点的端部15a到对开封把手片17的拉起负载的作用点为止的距离(15a到24z之间的距离)相同的距离以上的按压把手片18并将袋式容器10的底部14按压于被承载面,从而可以容易地得到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的抵抗由拉起负载得到的力矩的相当大小的力矩。由此,可以一边有效地抵抗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时候的力矩,一边在稳定的状态下破坏易破坏部15,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对封入有内容物的袋式容器30进行开封。
另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按压把手片18以其中心线C被配置成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设置,所以把持按压把手片18并将袋式容器30的底部14按压于被承载面的力容易被传递到被承载面,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拉起开封把手片17的时候的力矩,从而可以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下破坏易破坏部15。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开封把手部并不一定必须具有大致长圆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圆形、大致椭圆形、大致矩形等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的开封把手部。另外,将指腹部卡止于周缘部分的部分除了贯通开封把手部的表面背面而设置的卡止孔之外,例如也可以是以相当的厚度形成开封把手部且不贯通表面背面而设置的卡止凹部等。再有,被封入于袋式容器中的内容物除了毛发清洗剂或者身体清洗剂等的液体试剂之外,还可以是凝胶状的物质或者粒状物、粉状物等的具有流动性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内容物。
另外,开封把手部和按压把手部并不一定必须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的面上设置,只要是在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即使是偏离于沿着模缝线的面也是可以的。即开封把手部和按压把手部也可以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在躯干部12的侧面方向单侧设置。在此,所谓躯干部12的侧面,在正面看以及背面看时为宽幅且侧面看时为窄幅的扁平形状的容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的情况下,是指侧面看的情况下的能够目视的躯干部面,在圆筒容器等的非扁平形状的容器的情况下,是指任意的躯干部面。
另外,朝向将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形状,可以沿着将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短轴方向,并不一定必须是椭圆形状。另外,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形状相对于通过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的轴(长轴),拉起把手部的一侧(图3中是24z侧)的部分成为重要的部分,相对于所述轴的与拉起把手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形状不重要。如图4(a)~(e)所示,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的形状等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即相对于通过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的长轴,拉起把手部的一侧的部分与指腹部的轮廓大致一致,并且该轮廓为以朝向将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的大致半指型形状(参照图4(a)),将所述椭圆形状的一部分取为直线状的泪型形状(参照图4(b))或者柠檬型(参照图4(c)),将所述椭圆形状的上半部分置换成与Y方向一致的直线的半圆型(参照图4(d)),将所述椭圆形状的上下部分的一部分置换成与Y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的长圆型(参照图4(e))等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形状。即只要是以朝向所述圆周方向L,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即可。另外,在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形状为正圆形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不能确定破坏的力的最佳的作用方向,容易进行将把手部向正上方拉起的操作,从而难以将拉起的时候的力作为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但是,只要是在能够解决本发明的课题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大致圆形。再有,被封入到袋式容器中的内容物除了毛发清洗剂或者身体清洗剂等的液体试剂之外,还可以是凝胶状的物质或者粒状物、粉状物等的具有流动性的其它各种各样的内容物。
另外,本发明的袋式容器也可以不是自立袋。
再有,开封把手部并不一定必须是设置有卡止孔的环状的把手片,例如也可以在板状的把手部的表面背面上设置防滑用的凹部或者凸部。开封把手部和按压把手部也可以是板状以外的突起状或者棒状的抓手部等。
图5(a)、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40的图。本第3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40除了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10大致相同的结构之外,在切除预定部16上,形成有邻接于易破坏部15且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41。
另外,在切除预定部16上,开封把手片17作为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向着吐出口形成部13的单侧(本第3实施方式中是相对于图2的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的所述躯干部12的侧面方向、右侧)突出并且连续设置于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以及外周部41b的状态。开封把手片17与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以及外周部41b一体地设置。另外,开封把手片17的一部分(下部)以横跨易破坏部15并向着吐出口形成部13的基部20延伸的方式加以设置,但是,仅与切除预定部16连接。
开封把手片17在袋式容器40的成形时,与圆顶部41和切除预定部16一体成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开封把手片17被形成为具备相对于与承载面P1平行的面P2大致垂直的面的平板状,另外,被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面。在此,所谓沿着模缝线21的面,是指包含模缝线21的假想面。
圆顶部41形成切除预定部16的一部分,经由易破坏部15而被连续设置于基部20的上方。如图7所示,圆顶部41以吐出口形成部13的突出方向的高度T比垂直于该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W1、W2[参照图8(a)]小的方式形成为扁平的形状。
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被形成为大致平坦状。具体来说,被形成为中央部稍微向上方隆起的弯曲面状。
另外,开封把手片17在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得到的模缝线21的方向(正面部12A或者被面部12B的侧缘方向)上延伸并被一体地设置于顶面部41a的上面。
如图8(a)所示,本第3实施方式中的圆顶部41的平面视形状为大致圆形,但是,开封把手片17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W2比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1稍大。
圆顶部41为,吐出口形成部13的突出方向的高度T优选为垂直于该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小宽度(本第3实施方式中为所述宽度W1)的20~80%,特别优选为25~50%。
垂直于突出方向的方向上的最小宽度是开封把手片17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W2和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1中的小的一方的宽度。另外,圆顶部41为,开封把手片17所延伸的方向上的宽度W2优选为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1的100~150%,特别优选为110~130%。
如图8(b)所示,圆顶部41在由垂直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的平面形成的截面上或者在由垂直于圆顶部41的高度方向的平面形成的截面上,圆顶部41的内外面均为大致圆形,内面与外面为相似形状。在圆顶部41的内部,形成有具有与圆顶部41的外形大致相同的形状的扁平的空洞。圆顶部41的空洞经由被易破坏部15包围的窄径部,而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基部内部的空洞相连通。
具有圆顶部41的切除预定部16以覆盖基部20的上端开口(吐出口)的方式进行配置,从而使吐出口闭塞。具有圆顶部41的切除预定部16、基部20以及易破坏部15被一体成形。
开封把手片17是起到作为破坏易破坏部15而进行开封的时候的开封把手部的作用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封把手片17具有平板形状,该平板形状具有形成与圆顶部41的连接部的接合基端部22、以从接合基端部22向吐出口形成部13的单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突出卡止部23。突出卡止部23成为切掉了与吐出口形成部13相重叠的部分的大致长圆形。即如以上所述,开封把手片17的一部分(下部)以横跨易破坏部15并向着吐出口形成部13的基部20延伸的方式加以设置,但是,开封把手片17仅与切除预定部16连接。
接合基端部22是沿着圆顶部41的外面连续设置的部分,连接于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的上面的部分成为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所谓连续设置基部,是指接合基端部22被连接于所述顶面部41a的上面的根部分,如图7所示,在截面视图(看到用包含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X的面在所述宽度W1的方向上进行切断的时候的截面的状态)的情况下,其外周部分的宽度B1比开封把手片17的宽度B2宽。所述开封把手片17的宽度B2与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外周部分的宽度B1的差能够适当地决定,但是,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B1-B2被设定为1~2mm。另外,在本第3实施方式中,B1被设定为2~3mm。
在接合基端部22的连接于圆顶部41的上面的部分,设置有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从而不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厚度,有效地加强与圆顶部41的连续设置部分,将拉起开封把手片17并使易破坏部15破坏的时候的拉起负载作为压缩负载而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圆顶部41的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为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由此,将相对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而言位于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a作为支点,从位于突出卡止部23所突出的一侧的易破坏部15的端部15b开始破坏,从而可以更加平滑地进行易破坏部15的破坏。
前面所述的通过将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设置于接合基端部22的连接于圆顶部41的上面的部分、从而不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厚度(与前面所述的B1相同)、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圆顶部41的连续设置部分的理由为:在如图7所示在截面视图看连续设置基部22a的情况下,该部分成为大致コ字形,并成为强度高的构造(与钢材的C型通道相同的构造)。再有,因为具有空洞部22b,所以能够得到比较好地缩短成形周期等、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变得良好等的效果。
另外,在将圆顶部41的平均壁厚设为1的情况下,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平均壁厚为0.8~2左右。
因此,因为没有过于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壁厚,所以能够得到比较好地缩短成形周期等、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变得良好等的效果。所谓连续设置基部22a以及圆顶部41的壁厚,是指隔开空洞部22b或者圆顶部41内的空洞与袋式容器40的外部的壁的厚度。
本第3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40中的空洞部22b在由垂直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中心轴X的平面形成的截面上,沿着模缝线21的方向的尺寸比垂直于模缝线21的方向的尺寸大。
所述空洞部22b和圆顶部41内的空洞能够通过对模具凹腔(Cavity)形状下一定的功夫,并在容器成形工序中用一对模具夹持圆筒状的型坯(Parison)来进行吹塑,从而被形成。
突出卡止部23是以从接合基端部22突出到容器主体11的肩部19的上方的方式突出设置的部分,周缘部分成为厚壁的镶边部23a。另外,在突出卡止部23上,在其突出前端部侧的部分,开口形成有开口周缘部由厚壁的镶边部24a镶边的椭圆形状的卡止孔24。
还有,所述中空的圆顶部41在利用吹塑成形来制造袋式容器40的情况下,是为了形成所述吐出口13a所必需的部分。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袋式容器40,通过用手抓住被设置于吐出口形成部13的开封把手片17并向上方拉起,从而能够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即根据第3实施方式,在切除预定部16上,形成有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41,起到作为开封把手部的作用的开封把手片17在上述的方式中加以设置,所以例如在将手指卡止于卡止孔24并拉起开封把手片17,而进行为了形成开口部使易破坏部15破坏的操作的时候,圆顶部41与非扁平形状的部件相比,难以发生变形,由于防止了圆顶部41等的延伸,所以能够容易且平滑地破坏易破坏部15。
另外,根据本第3实施方式,在切除预定部16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41的内部,难以产生液体滞留。因此,例如在将袋式容器40作为重装容器使用的情况下,从将内容物填充于容器内的工序到消费者购入该容器并破坏吐出口的易破坏部为止的期间内,能够防止内容物滞留于吐出口形成部的切除预定部16内,并能够防止在破坏易破坏部而使吐出口开口的时候,滞留于切除预定部16内的内容物向周围飞散等的不良情况。
再有,通过将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设置于接合基端部22的连接于圆顶部41的上面的部分,从而不增大连续设置基部22a的厚度(与前面所述的B1相同),并能够有效地加强与圆顶部41的连续设置部分。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第3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圆顶部的平面视图形状能够取为把角部做成圆角的正方形或者长方形、菱形等来替代大致圆形。另外,在从两侧对中空圆顶部41的一部分加压以将其压扁的时候,也可以以残留空隙的方式进行压扁,从而形成如图7所示那样的具有空洞部22b的连续设置基部22a。
再有,圆顶部41的顶面部41a并不一定必须被形成为中央部向上方稍微隆起的弯曲面状,也可以是平坦状。
另外,开封把手部也可以被设置成仅与所述圆顶部的顶面部连续设置的状态。
所述开封把手片17的宽度B2与连续设置基部22的外周部分的宽度B1的差B1-B2也可以是0。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袋式容器,在将指腹部卡止于在吐出口形成部的把手部上设置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并拉起把手部的时候,能够将拉起的力作为使易破坏部破坏的力而效率良好地传递,从而能够容易且平滑地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另外,如果在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将按压把手部设置于躯干部的肩部,那么能够通过把持在吐出口形成部设置的把手部并向上方拉起从而在将底部按压于被承载面且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形成吐出口的开口的操作。
再有,如果将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形成于切除预定部,并将开封把手部连续设置于圆顶部的顶面部,将开封把手部中的连续设置于圆顶部的部分作为具有空洞部的连续设置基部,那么在为了形成开口部而通过扯掉或者撕开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等从而进行破坏的时候,能够防止切除预定部等的延伸,并能够容易地进行用于形成开口部的破坏,并且液体等的内容物难以滞留于切除预定部的内部。
另外,本发明的袋式容器能够比较好地缩短成形周期等,且由模具得到的成形性良好。

Claims (9)

1.一种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利用模具对具有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容器主体进行成形而形成,并通过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易破坏部的破坏而除去切除预定部,从而形成吐出口,所述躯干部具备底部和吐出口形成部,
所述吐出口形成部以具有垂直或者大致垂直于由所述底部构成的承载面的中心轴并且从所述躯干部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以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所述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开封把手部,所述开封把手部具有卡止指腹部的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
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备以在破坏所述易破坏部的时候,朝向将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大致圆周方向,将指腹部卡止于该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的周缘部分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形状,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相对于所述中心轴而言位于与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封把手部被设置成,以与形成有所述易破坏部的面成5~35度的倾斜角度向斜上方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孔或者卡止凹部具有椭圆形状,并且被设置成使其短轴方向沿着将所述易破坏部的端部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封把手部所突出的一侧,在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相邻接的所述躯干部的肩部上,以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分离并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按压把手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把手部以将其中心轴配置成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封把手部和所述按压把手部被设置于沿着由成形用模具形成的模缝线的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切除预定部上,形成有内部为空洞的扁平形状的圆顶部,所述开封把手部以相对于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中心轴,向所述躯干部的侧面方向单侧突出,并且与该圆顶部的顶面部连续设置的方式设置,
所述开封把手部中的连续设置于所述圆顶部的顶面部的部分成为具有空洞部的连续设置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顶部的在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突出方向上的高度为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最小宽度的20~80%。
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袋式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破坏部具有以环状围绕所述吐出口形成部的细槽状凹部。
CN2009801135662A 2008-05-21 2009-05-18 袋式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7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2932A JP5028332B2 (ja) 2008-05-21 2008-05-21 袋容器
JP2008-132933 2008-05-21
JP2008-132932 2008-05-21
JP2008132933A JP5028333B2 (ja) 2008-05-21 2008-05-21 袋容器
JP2008132934A JP5095497B2 (ja) 2008-05-21 2008-05-21 袋容器
JP2008-132934 2008-05-21
PCT/JP2009/059142 WO2009142176A1 (ja) 2008-05-21 2009-05-18 袋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041A true CN102007041A (zh) 2011-04-06
CN102007041B CN102007041B (zh) 2012-12-12

Family

ID=41340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356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7041B (zh) 2008-05-21 2009-05-18 袋式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19945A1 (zh)
EP (1) EP2277784B1 (zh)
CN (1) CN102007041B (zh)
WO (1) WO200914217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680A (zh) * 2017-03-07 2019-04-16 花王株式会社 薄片材料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62589B (zh) * 2012-08-21 2017-08-04 派力肯影像公司 用于使用阵列照相机捕捉的图像中的视差检测和校正的系统和方法
DE102012109194A1 (de) 2012-09-27 2014-04-17 B. Braun Avitum Ag Originalitätsverschluss zur Verwendung an einem Behälter, Behälter hiermit sowie Port zur Anordnung an dem Behälter
US11945635B2 (en) * 2019-05-31 2024-04-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container with handl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89227A (en) * 1962-12-07 1965-06-15 American Home Prod Fluid dispenser
US4454979A (en) * 1980-09-05 1984-06-19 Toyo Seikan Kaisha Ltd. Laminated packing bag with spout formed from handle portion
US4463867A (en) * 1983-08-19 1984-08-07 Heinz Plastic Mold Co. Plastic container with easily removable, integrally formed cap
US4797309A (en) * 1987-12-14 1989-01-10 Johnson & Johnson Orthopaedics, Inc. Foil pouch
JPH0723168B2 (ja) * 1989-11-28 1995-03-15 日本クラウンコルク株式会社 イージイオープン蓋
AU5952694A (en) * 1992-12-18 1994-07-19 R.P. Scherer Corporation Fragrance sample container
JP2000318721A (ja) * 1999-05-07 2000-11-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易開封性ブロー成形容器
FR2794433B1 (fr) * 1999-06-02 2005-08-19 Acp Sa Sachet plat, scelle
AU2001260660A1 (en) * 2000-06-02 2001-12-17 Flexo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Beverage container
RU2263053C2 (ru) * 2000-06-07 2005-10-27 Локтайт (Р Энд Д) Лимитед Выпускной узел с повторно используемым отламываемым колпачком, контейнер с выпускным узлом и упаковка для него
SE517996C2 (sv) * 2000-12-13 2002-08-13 Eco Lean Res & Dev As Förpackning för ett vätskeformig innehåll
JP2004059141A (ja) * 2002-07-31 2004-02-26 Kyoraku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製詰め替え容器
JP2005041553A (ja) * 2003-07-25 2005-02-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プルタブ付シール材
JP4157986B2 (ja) * 2003-12-08 2008-10-01 備南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4392702B2 (ja) * 2004-02-26 2010-01-0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ブロー成形容器
JP4702778B2 (ja) * 2005-06-29 2011-06-15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絞り出し容器
JP2007099302A (ja) * 2005-09-30 2007-04-19 Kao Corp ブロー成形薄肉容器
JP4967302B2 (ja) * 2005-10-14 2012-07-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易開封性を有するブロー成形容器の成形方法
DE102006055236A1 (de) * 2006-09-22 2008-04-03 Fischbach Kg Kunststoff-Technik Verpackungsbehälter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20090097779A1 (en) * 2007-09-25 2009-04-16 Dedra Machelle Branch Multi-opening, leak-proof packe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1680A (zh) * 2017-03-07 2019-04-16 花王株式会社 薄片材料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2176A1 (ja) 2009-11-26
EP2277784A4 (en) 2011-05-11
EP2277784A1 (en) 2011-01-26
EP2277784B1 (en) 2012-08-15
CN102007041B (zh) 2012-12-12
US20110019945A1 (en)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7041B (zh) 袋式容器
JP3134790U (ja) ボトル容器
US7357267B1 (en) Plastic bottle with handle
US20070029275A1 (en) Multiple chamber container
MXPA00009919A (es) Contera de distribucion con parte de extremidad divisible y recipiente asi equipado.
JP2005088973A (ja) 容器
JP4254268B2 (ja) 容器
JP4732104B2 (ja) ブロー成形薄肉容器
WO2021085362A1 (ja) スクイズ容器
JP5070035B2 (ja) 液剤供給用容器
JP5095497B2 (ja) 袋容器
JP5028332B2 (ja) 袋容器
JP5417508B2 (ja) 袋容器
JP5028333B2 (ja) 袋容器
JP5573186B2 (ja) 詰替え容器
EP1024088B1 (en) Tip for liquid drop dispensing container
JP2019189317A (ja) 二重容器
JP3822004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5012080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009154897A (ja) 自立袋
CN216071252U (zh) 一种护肤品包装瓶
JP2001114307A (ja) チューブ容器一次成形品およびチューブ容器
JPH0834422A (ja) 液体入り瓶形容器
JP5573137B2 (ja) 詰替え容器
EP1419970A1 (en) Plastic bottle, particularly for beverages, that can be squeezed to dispense its cont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