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0375B -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 Google Patents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0375B
CN102000375B CN2010106095416A CN201010609541A CN102000375B CN 102000375 B CN102000375 B CN 102000375B CN 2010106095416 A CN2010106095416 A CN 2010106095416A CN 201010609541 A CN201010609541 A CN 201010609541A CN 102000375 B CN102000375 B CN 102000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bble
cap
cutting element
lid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95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0375A (zh
Inventor
Q.J.哈默
R.W.克拉克
S.W.伊森
A.M.梅林欧迪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filed Critical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0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0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0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0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45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multiple prepacked dosages on a same carrier, e.g. bli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capsules, e.g.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3Details of the piercing or cut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45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multiple prepacked dosages on a same carrier, e.g. blisters
    • A61M15/0046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multiple prepacked dosages on a same carrier, e.g. blis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arrier
    • A61M15/0051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multiple prepacked dosages on a same carrier, e.g. blis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arrier the dosages being arranged on a tape, e.g. stri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Packag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8),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该穿刺元件包括用于使夹带在气流中的药物通过排出至所述泡罩外的出口开口(10),和延伸超过所述开口并悬伸于所述开口之上的穿刺头(11),所述穿刺头在泡罩盖上切割出活瓣,并在插入过程中将该活瓣推离所述开口。

Description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06年4月13日提交的名称为“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的第200680016622.7号(PCT/EP2006/061607)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干粉吸入装置的穿刺元件。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穿刺泡罩(blister)箔盖的穿刺元件,上述泡罩含有被吸入装置的用户吸入的单次剂量药物。
背景技术
使用吸入装置经口或鼻递送药物是一种尤其令人注意的药物给药方法,因为对于患者来说这些装置能相对容易地进行小心和公开使用。除了能递送药物用于治疗气道的局部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问题,它们最近也已经被用于将药物经肺递送至血流,从而避免了皮下注射。
干粉制剂通常被预先包装在泡罩内,每个泡罩内含有单次剂量的已经准确和一致地测量的粉末。烫箔泡罩除了能保护剂量免受光和UV照射以外,还能避免每个剂量进入水分和气体如氧气的透入,所有这些情况都对药物和用来将药物递送给患者的吸入器的操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泡罩包装通常包括基体和盖,其中基体具有限定容纳单剂药物的泡罩的一个或多个分隔腔,盖子通常为平板形式,其密封除各腔区域之外的基体。基体材料通常是包括与药物接触的聚合物层、软回火铝层和外聚合物层的层压片。铝能提供湿气和氧气屏障,而聚合物能帮助铝附着在热密封漆上,并提供与药物接触的相对惰性的层。软回火铝是易延展的,因此它可被“冷成型”为泡罩形状。通常其为45μm厚。外聚合物层能为层压片提供额外的强度和韧性。
盖材料通常是包括热密封漆、硬轧铝层和外漆层的层压片。在热密封过程中热密封漆层与基体金属箔层压片粘合在一起,形成围绕泡罩腔顶部的密封。硬回火箔片是相对易碎的,能被作为吸入装置的一部分的穿刺元件轻易地刺穿,从而在盖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开口。这些开口能使空气或气体通过泡罩流动,从而夹带干粉并使其从泡罩中移走。然后粉末被解聚(deagglomerate)形成可呼吸云团,能为用户吸入使用。
已知有能接收泡罩包装或泡罩条的吸入装置。启动装置能使机构转位并穿破泡罩,这样当使用装置时,空气夹带着药物通过泡罩被抽出,然后通过装置被带出泡罩,并经患者的气道进入肺中。已知这样的一种装置是本申请人共同未决的国际专利申请第PCT/GB2004/004416号中提到的装置,该申请目前已经公开为WO2005/037353A1。
通过用户的吸入可产生气流。这种吸入器装置通常已知为被动装置。可选地,吸入器可包括能量源如机械泵或压力气体罐以产生压力或吸力。在这些主动装置中空气流或气体流可能要强于被动装置,并在可重复性上强于被动装置。这能更好和更加一致地排空泡罩。
已经发现很难控制在泡罩中刺破的开口的尺寸和结构,因为箔片不总是以相同的方式被撕破或破裂。然而,刺破泡罩所使用的装置对于干粉吸入装置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发生的问题是,当盖被刺破时,形成的箔片活瓣被推入到泡罩中。这样可能将粉末截留在泡罩中或隐藏在开口处。应理解的是在泡罩盖中形成大的开口是有益的,能使足够的通过泡罩的气流,并能移走在储存过程中粉末中可能形成的聚集体。然而,泡罩中的大开口意味着箔片活瓣会较大,因此更有可能截留粉末和阻碍气流。
许多常规装置使用的穿刺元件在吸入过程中仍然保留在泡罩中而不是被取出。US5533502和GB2340758公开的装置具有两个进入泡罩或药物容器中的穿刺元件。穿刺元件是中空管的形式,其具有斜切的末端以协助穿刺。空气或气体通过一个穿刺元件流入到泡罩中,并从另一个元件流出。然而,这些装置中的穿刺元件的缺点是小尺寸的气体导管明显限制了通过泡罩的气流,尤其是在使用被动装置时,并且也会阻止了聚集体的移走。另外,由斜切末端形成的箔片活瓣会阻塞穿刺元件中的开口。这就需要将穿刺元件比所需要推进至泡罩内的距离推进得更远一些。
用具有斜切末端的穿刺元件在泡罩中形成箔片活瓣的过程显示在图1A至1D中,从这些图中就能够理解箔片活瓣会部分阻塞通过该管的气流通道(见图1(b)和1(c)),除非该管被深深地插入至泡罩中(见图1(d))。US64011712和US6637431都公开了其中抽吸管被插入进烫箔泡罩中的装置。然而,在两种情况下抽吸管和切开的箔片活瓣都明显地进入至烫箔泡罩中。
在WO 01/87393中公开的装置为缓解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尝试,该装置的穿刺元件包括中央出口和外周进口。当穿刺元件被插入时其发生旋转,这样盖箔的切开部分向泡罩外卷曲而不是向内卷曲。尽管这样的好处是减少切开的箔片活瓣进入泡罩中,改善了气流和减少截留药物的可能性,但在插入过程中使穿刺元件旋转的机构使该装置复杂得多。
申请人自己的较早申请PCT/GB2004/03940和PCT/GB2004/004416(已公开为WO 2005/025656A1和WO2005/037353A1),也提出了对泡罩穿刺和排空的改进。PCT/GB2004/03940公开了药物排放管,其包括用于在泡罩中切割中央开口的穿刺元件,和在药物排放管的周围形成多个入口开口的第二穿刺元件。然而,尽管在该文件中公开的主动装置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来产生足够高的气体速率来对泡罩进行充分的冲刷,如前所述,药物排放管仍然被箔片活瓣部分阻塞,从而阻止了太大而不能通过剩余缝隙的聚集体从泡罩中被排出。
从PCT/GB2004/004416中也了解到其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泡罩上形成入口和出口的具有两个穿刺头的穿刺元件。每个穿刺头包括主刀刃和两个横向副刀刃,它们一起形成“H”形结构。当穿刺头被推进入泡罩的箔片盖中时这些刀刃切开并形成几个箔片活瓣。这种配置方式能在盖中形成大的开口,能使空气自由地通过泡罩流动,这种方式对于被动装置如在本申请中所公开的装置是特别有用的,其中抽吸和流动的体积受限于用户吸入所产生的体积。
尽管使用上面提到和在PCT/GB2004/004416中具体详细描述的穿刺元件可极大地缩小泡罩盖中所形成的箔片皮瓣的尺寸,但箔片活瓣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向泡罩内突出。尽管如果药物是自由流动的粉末形式这种元件是非常可以接受的,但粘着粉末的聚集体仍然被截留在箔片活瓣和泡罩基体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缓解上述的常规装置的问题,以及与粉末制剂从泡罩排空相关的其他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刺穿泡罩盖的泡罩穿刺元件,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穿刺元件包括用于使夹带在气流中的药物排出泡罩外的出口开口,和延伸超过开口并悬伸于开口之上的穿刺头,穿刺头在泡罩盖上切割出活瓣,并在插入过程中将该活瓣推离开口。
穿刺头优选从出口开口外周的一部分延伸。。
应理解的是延伸超过管中开口的穿刺头切开箔片形成活瓣,然后活瓣被穿刺头翻折回去,从而活瓣靠在穿刺头上,不会干扰开口,从而形成比常规穿刺头(如具有斜切端部以帮助穿刺的穿刺头)可能具有的更大的通道。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穿刺头悬伸于整个出口开口之上。
优选地,穿刺头包括可形成在穿刺头的端部的切割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穿刺尖端形成在穿刺头的端部附近。在这种情况下,穿刺头的延伸超过切割刃的端部朝向开口向回弯曲。因此穿刺元件可通常采用钩形元件的形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穿刺头被配置成使得切割刃相对于要被穿刺的泡罩盖的平面倾斜,从而仅切割刃的尖端初始接触泡罩盖,以便在盖中开始切割。
切割刃远离尖端的一部分被斜切或者被移除。
穿刺头可采取类似刀刃的元件的形式,切割刃包括形成在刀刃部件的自由端,用于在泡罩盖中切割初始切口的主切割刃,其中副切割刃沿刀刃元件的任一侧,在主切割刃和出口之间延伸,用于在泡罩盖中切割出与主切割刃所形成的切口基本上成直角的切口,以形成被穿刺头推入到泡罩中的活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类似刀刃的元件是实心的。然而,其中也可具有至少一个孔。
在改良的实施方式中,在副切割刃和出口之间延伸的区域被壁包围。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泡罩穿刺元件除了出口开口以外,还包括入口开口,和一对穿刺头,其中一个穿刺头延伸超过出口开口并悬伸于出口开口之上,且另一个穿刺头延伸超过入口开口并悬伸于入口开口之上。
优选地,两个穿刺头处于背对背的方位。尽管它们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但它们也可彼此间隔,或者在与它们之间彼此间隔的方向成直角的横向上彼此偏移。
优选地,每个穿刺头的切割刃倾斜,从而切割尖端在泡罩盖的中央附近开始切割,且切割刃在泡罩盖中沿相反向外延伸的方向朝向泡罩盖的相反边切出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刺穿泡罩盖的泡罩穿刺头,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泡罩穿刺头包括主切割元件和副切割元件,主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当穿刺部件进入泡罩时,在盖中切出第一个直线切口,副切割元件延伸横过主切割元件的每端,且被配置成当穿刺头进入泡罩时切割出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延伸横过由主切割元件形成的第一直线切口的每端,主和副切割元件一起在盖中形成活瓣,该活瓣被主和副切割元件折开,其中副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当进入泡罩时分别在泡罩盖中形成大致V形的切口。
副切割元件优选地被配置成V形切口向内彼此指向对方,且每个切口的顶点位于与主切割元件所切割的第一直线切口相接触的点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刺穿泡罩盖的泡罩穿刺头,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泡罩穿刺头包括一对分离且间隔开的切割元件,每个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当插入泡罩中时在泡罩的盖中切割出大致V形的切口,从而一个V形切口的顶点朝向另一个V形切口的顶点,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在进入泡罩的过程中引起泡罩盖的第一和第二V形切口的顶点之间的区域发生爆裂。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个切割元件为大致U形,在U的基底处形成切割刃,该U形将气流孔桥接至泡罩内或外。
优选地,切割元件朝向彼此成一定的角度,且切割刃形成在切割元件的斜切部的端部。
在一个改良的实施方式中,一个切割元件的斜切部大于另一切割元件的斜切部。
桥接元件可在切割元件之间延伸,以冲破在每个V形切口的顶点之间延伸的泡罩部分。
优选每个切割元件包括副切割刃,以便在泡罩盖中的第一和第二V形切口的顶点之间的区域开始切割。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刺穿泡罩盖的泡罩穿刺头,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泡罩穿刺头包括从中心轴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割元件,每个切割元件都具有尖端和切割刃,该尖端用于在泡罩盖中与中心轴有一定间隔处开始切割,该切割刃从每个切割元件的尖端沿径向延伸,以便在盖中切割出从中心轴沿径向延伸的切口,从而形成活瓣,该活瓣在切割元件沿轴向通过盖插入到泡罩中的过程中被折入泡罩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切割元件的切割刃具有从尖端向内径向延伸至中心轴的第一部分和离开中心轴向外径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优选每个切割元件是位于从中心轴沿径向延伸的平面中的刀刃,且沿刀刃的边缘形成切割刃。
有益处的是,刀刃的边缘被斜切以形成切割刃。
每片刀刃可具有延伸出刀刃的平面的凸起部,以便于将活瓣折入泡罩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切割元件从表面竖起并在气流孔上方延伸,气流孔允许空气流进或流出泡罩。
突出部可从切割元件之间的表面上竖立,以便于将活瓣折入泡罩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有从中心轴延伸的四个切割元件,每个切割元件与相邻的切割元件基本上成直角。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的图2至3和5至9和14至25,仅以实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A至1D是现有技术的常规穿刺元件在刺破和进入泡罩中时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2A至2D图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穿刺元件的与图1中所示的类似视图;
图3是图2D的放大视图,其显示了当药物团块被夹带在气流中并通过穿刺元件中的开口流出泡罩时其所途经的路线;
图4是图1D现有技术的放大视图,其显示了药物团块如何被盖的活瓣阻止通过穿刺元件中的开口并流出至泡罩外,该活瓣部分阻塞了开口的入口;
图5是图3的类似视图,其显示了当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穿刺元件穿刺时气流如何进出泡罩;
图6A至6D分别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穿刺元件的横截面侧视图、侧视图、正视图和透视图;
图7A至7D分别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穿刺元件的横截面侧视图、侧视图、正视图和透视图;
图8显示了与图5类似的视图,但其图示了使用穿刺“星”如何在盖子中形成附加的空气入口;
图9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其中两个穿刺头已经插入进泡罩中,一个管形成泡罩的空气进口,另一个形成了泡罩的空气/药物出口;
图10A图示了具有两个穿刺头的穿刺元件的常规形式,图10B图示了泡罩带的一小部分,其说明了由图10A中所示的常规形式的穿刺元件所产生的切口的类型;
图11图示了图10A的穿刺元件的常规具体实现的透视图;
图12是显示常规副切割元件的底面和由此形成的活瓣的侧面剖视图;
图13A至13D显示了常规穿刺头的各个视图;
图14A至14D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良的穿刺头的各个视图;
图14E显示了泡罩盖的顶部俯视图,其图示了使用如图14A至14D中所示的穿刺头切割而成的活瓣形状;
图15A至15D分别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穿刺元件的具体实现的底面、顶部俯视图、侧视图和透视图;
图16A和16B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元件,其显示了当穿刺头沿着弧形路线进入泡罩盖时其角度是如何被弯曲的;
图17图示了图16A和16B中所显示的穿刺元件的透视图;
图18A至18C显示了泡罩的下部被彼此位于不同的相对位置的两个泡罩穿刺头刺破时的三个稍有不同的透视图;
图19显示了图18中显示的穿刺方案的具体实施的穿刺元件的透视图;
图20显示了图19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的侧视图;
图21显示了图19和20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的端视图;
图22显示了类似于图19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穿刺元件的改良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3显示了类似于图19和22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改良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4显示了类似于图19、22和23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改良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5显示了类似于图19、22、23和24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改良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27显示了泡罩盖的俯视图,其显示了使用图26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所形成的穿刺图案;
图28A显示了泡罩盖的俯视图,其图示了使用图26的穿刺元件的理想切割图案;
图28B显示了泡罩盖的俯视图,其图示了使用安装在旋转致动器上的图26的穿刺元件的实际切割图案;
图29A至29C显示了图26中显示的穿刺元件的三种改良形式,其能抵消穿刺头在安装至旋转致动器上时的进入角(angular approach),其目的是使穿刺图案更类似于图28A中显示的图案;
图30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图3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图32显示了泡罩盖的俯视图,其图示了由图31的穿刺元件所形成的切割图案;
图33是图31中显示的穿刺元件的改良形式;
图34是图31中显示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改良形式;
图3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穿刺元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并且
图36是泡罩盖的俯视图,其图示了图35的穿刺元件所形成的切割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图1A至1D顺序显示了如何使用位于中空管5末端处的常规穿刺元件4在泡罩1的盖3中形成箔片活瓣2,从图能理解活瓣2将在管的远端处部分地阻塞开口6(见图1(a)和1(b)),除非管5相对深地插入到泡罩1中(见图1(d))。在图4的现有技术图中能更清晰地看到箔片活瓣2部分地阻塞开口6,其中箔片活瓣2阻止聚集体7通过进入管5内。
图2A至2D的顺序类似于图1,但常规穿刺元件4被替换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穿刺元件8。穿刺元件7也是中空管9的形式,并在其远端具有开口10。然而,管9的远端具有穿刺头或齿11,其沿纵向或轴向延伸超过开口并沿径向向内延伸跨越管9末端或开口10。穿刺头11形成穿刺元件8,其在泡罩1的盖3中切出活瓣12,并在插入过程中将其推离管9远端的开口10。
优选地,延伸超过管9末端的穿刺头11以一定角度延伸,在管末端和开口10上径向延伸,且与管末端和开口10距离大于管9的半径,并且逐渐变细成为位置正好偏离管9的纵轴A(见图2A)的尖端或刃边13。尽管穿刺尖端或刃边13可形成在部11的最远端,在图2、3和5中显示的实施方式中,其形成在部11的末端附近。在这种情况下,部11的延伸至穿刺尖13之外的部分14朝管5中的开口5向回弯曲,并逐渐变细为顶点15。部11的刃边16和部分14的刃边17形成切割表面。刃边16在泡罩1的盖3中切出活瓣12,刃边17切出活瓣12a。应理解的是穿刺尖13偏离管9的轴,从而活瓣12、12a具有不同的尺寸,较大的活瓣12形成在远离管9的开口10的一侧。
从图3和4的比较中,应理解的是,如图3中所示,与图4的现有技术实施方式相比,药物沿与管9插入进泡罩1中的方向基本上成直角的更加横向的方向运动进入开口10中。然而,应理解的是当沿管9长度的轴向观察时,部11可没有在整个管9末端上延伸,即,部11可逐渐变细或通常比管9的直径薄,这样药物可在部11的侧面上以轴向以及横向通过管9中,如图3中所示。
应理解的是,在更为实用的实现中,如图11中所示穿刺头11可从穿刺元件的上表面34竖起以便从其中形成的孔37、38中伸出,参考下面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更为详细的描述中这将是显而易见的。
齿11在侧视图中可以是大致“L”形,其具有从管或穿刺头的开口的外周竖起的第一臂,和以更横向的方向延伸跨过管末端或穿刺元件中的孔,并悬于其上的第二臂。齿11的两臂不需要相互成直角,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采取光滑过渡曲线(blended curve)的形式。根据图19至25所述的实施方式,这种配置将是更为明显。
为了使空气或气体能流过泡罩1,并经排放管9流出,需要提供进气口。通过使空气流动通过在管9的外径和盖3之间形成的环形隙18而实现这一点,如图5中所示。图5也显示了泡罩中的湍流如何协助药物夹带和排空过程。
在图8中图示了向泡罩1内提供气流的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其中通过使用副穿刺元件20可在盖3中形成一个或多个附加进气口19,副穿刺元件20采用附加插针、刃片、管等的形式,例如,在本申请人自己较早的申请PCT/GB2004/003940(公开WO 2005/025656A1)中所述的实施方式。副穿刺元件20特别优选的形式是“星”形,其被携带在管9上,并能在泡罩1的盖3中围绕管9的外周刺出一系列开口18,如图8的横截面视图中所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中所示,副穿刺元件采取了另一个排放管穿刺元件21的形式,其与第一穿刺元件等同。如果泡罩1是椭圆形或近似为矩形而不是圆形,则其特别有用。该穿刺元件可排列成其开口相互面对,以便使气流直接通过进口和出口之间的泡罩。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穿刺元件可采取不同的形式以使切开的箔片活瓣产生不同的形式。然而,总体的意图是,穿刺头将切开的箔片活瓣12推离开口10,以防止其干扰药物和空气流出泡罩1。
在图6和7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元件的两个可能的可选实施方式。从图6A和7A中可见,两者设计的特征都是用于连接雾化喷头(aerosolising nozzle)的锥形排放管22。
图6A和7A中尺寸A和D会影响穿刺元件夹带较大粉末聚集体的能力。A优选大于1mm。更优选A大于2mm并小于5mm。在图6和7的实施方式中,A为2.5mm。优选D大于1mm。更优选D大于1.5mm并小于5mm。在图6和7的实施方式中,A为2mm。
切割元件尖端的两条切线相对于箔片表面的角度β和γ在控制穿刺特性方面很重要。如果β角太小,则穿刺头将易于以可能无法控制并因此不一致的方式突然冲破箔片。优选β足够大从而形成整齐的切口而不是突然冲破箔片。优选该角度大于5°并小于60°。更优选该角度大于10°并小于30°。在图6和7中的实施方式中,该角度基本上为20°。
类似地,γ角需要足够大以便在穿刺头尖端上提供锐利点。优选该角度大于30°。更优选该角度大于60°并小于90°。在图6和7的实施方式中,该角度基本上为90°。应理解的是γ角大于90°对于穿刺切口的质量不会获得更进一步的优势。然而,图6的实施方式包括在穿刺缘内的倒角,其能有利地提供导入,以帮助粉末流进穿刺元件内。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未示出)中,穿刺器的尖端可具有“卵齿(eggtooth)”部以促进切割的启动。在这种情况下,卵齿的夹角在促进整齐切割中是很重要的。优选夹角小于100°,更优选小于60°。
穿刺元件可由合适的刚性材料如金属或塑料而制成。如果由金属制成,管和切割部可被机械加工或电火花腐蚀。塑料材料可被机械加工或注塑成形。为了简化结构,该管可由一个以上的部件制成并随后组装起来。
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每个都带有穿刺元件8的两个管9被插入进泡罩1中。管9如此被定向,从而每个管9远端处的开口10相互面对,这样气流经一个管9进入泡罩1,并与夹带的药物一起通过另一个管9流出泡罩1。然而,应理解的是管9可如此被布置,从而开口10以相反的方向相互面对,以便在气流通过泡罩时在其中形成更多的漩涡,其目的是更充分地洗净泡罩以防止药物被截留在穿刺元件8切出的活瓣之后。这种的布置将参考图18至25进行更详细地解释。
本发明也提供了图10A中显示的“H”形穿刺元件的改良实施方式,图10A的“H”形穿刺元件在之间参考本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申请第PCT/GB2004/004416号的图8A和8B进行了描述。穿刺头的形状很重要,因为在泡罩1的盖中形成的开口必须具有足够的横截面积以促进空气通过泡罩1自由流动并保证所有或基本上所有的药物被夹带在气流中和携带出泡罩1。
现在参照图10A的现有技术附图,每个穿刺头25都包括主切割齿26和一对副切割齿27,该对副切割齿27在主切割齿26每端上横向延伸,从而副切割齿27每个都与主切割齿26垂直。每个主和副切割齿26、27都朝向尖锐点26a、27a逐渐变小,副齿27的中点的高度使得副齿27的点处于与主齿26边缘相同的高度。所有齿的刃边都被磨尖以便帮助它们切割泡罩1的盖箔3。由于主切割齿26的尖锐尖端26a高于每个副切割齿27的尖锐尖端27a,在每个副切割齿27开始在泡罩盖1中切出第二个直线切口之前,主切割齿26在泡罩盖3中切割或至少开始切割。主和副切割齿26、27从其竖立的支撑板28具有孔29,其切割在主和副穿刺齿26、27之下,允许空气通过其自由流动。
图10B显示了泡罩的带30的短段,以显示图10A所述的每个穿刺头25在泡罩1的盖3中切出的每个开口31的形状和尺寸。主切割齿26穿透盖3(点A),当进入泡罩1时,各形成两个直线切口或切缝,如箭头“B”所指示。当穿刺头25进一步进入泡罩1时,副切割齿27穿透泡罩1并进一步在与由主穿刺元件26形成的第一直线切口“B”的每端处形成垂直于直线切口“B”的另外的直线切口,如箭头“C”所指示。这些切口具有形成活瓣32的作用,当穿刺头25进一步进入泡罩中时该活瓣翻折进入泡罩中。穿刺头25能形成开口31,该开口延伸以覆盖泡罩1的盖3的30至50%表面区域。
上述常规穿刺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示在图11中,其包括具有上表面34的主体部33,当穿刺头完全进入泡罩1中时,该部的上表面34与被穿刺的泡罩1的盖3的上表面紧靠在一起。穿刺头包括从上表面34竖立的一个穿刺齿35和从上表面34的凸起区或凹陷区34a竖起的另一个穿刺齿36。在上表面34和齿35、36下的凹陷区34中分别形成孔37、38。每个穿刺齿35、36都包括主切割元件40和延伸横过主切割元件40末端的副切割元件41,如图10A和10B所述。进一步细节和切割表面角度的具体尺寸更详细地描述在本申请人共同未决的国际PCT专利申请第GB04/004416号中,具体参考图27A和27B。
上述常规穿刺头35、36中存在的问题是:副切割元件41切出大致矩形活瓣37(见图12显示一个副切割元件41底面的端视图)在被副切割元件41向内翻折时其角38会接触或非常接近泡罩壁39。这样会延缓空气的自由流动,并因此延缓泡罩1中粉末的移动。图12的端视图也在图13a中重复出现,连同当插入到盖3中时的顶视图(图13b)、当插入到泡罩的盖中时的侧视图(图13c)和插入到泡罩中之前的顶视图(图13d),该图清晰地显示了穿刺头的H形。
因此希望副切割元件41所形成的活瓣形成为活瓣37的角38和泡罩1的内壁39之间的距离更大,并且最优选活瓣边缘的形状大致与泡罩壁39的曲率相对应。通常可通过将活瓣37切割成梯形或三角形而不是矩形,使其边缘向内会聚并从而更接近于泡罩壁的形状而实现,例如如图14a中所示,该图图示了与图12和图13a所示的显示副穿刺齿端面的通过泡罩的相同横截面,但其中该齿的形状被改进以形成具有一定角度或会聚边缘46的活瓣45。图14b和14c分别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良实施方式的主和副切割齿在插入到泡罩1的盖3中时的俯视图和侧面剖视图,图14d显示了在常规穿刺头插入进泡罩1之前的俯视图。
从图14d中可最清晰地看到,为了形成梯形或三角形的活瓣,并增加活瓣和泡罩壁之间的距离,副齿不是如常规“H”形穿刺器那样在主切割元件的每个末端上延伸的单个平板。相反,每个副齿都包括“V”形或人字形元件48,元件48在与主切割元件50连接点处具有顶点49。每个人字形元件都被配置成向内指向主切割元件50。这种布置方式能当穿刺头插入进泡罩1中时,在泡罩盖中首先切出基本上为V形的切口,随后在泡罩盖3中形成梯形或三角形活瓣51,以在活瓣51和泡罩壁39之间产生较大的间隙,并提供了空气进入泡罩1的自由流动,以减少由常规副齿27、41切出的活瓣所引起的对气流的干扰。
应理解的是副切割齿48相对于主切割齿50的角度可改变,且主切割齿50的长度可改变为短到使每个副切割齿48的顶点49几乎相互接触,在俯视图中主和副切割齿48、50一起形成“X”形。优选俯视时副切割齿和主切割齿之间的α角在100°和135°之间。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α角为大致130°。
上述改良的穿刺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示在图15中,其大体上类似于上述参照图10A、10B和图11中显示的常规穿刺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除了如上所述副切割齿48被修改以外,从而它们能开始在泡罩盖3中形成大致V形切口和三角形的活瓣,该活瓣不会接触泡罩壁的内部。
应理解的是,如图14E中所示,上述的实施方式打开了四个基本上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活瓣37a,而不是两个矩形活瓣。当开放时泡罩1的每端处的三角形活瓣37a并不那么靠近泡罩,这样允许在其后产生更大的气流以协助粉末从泡罩1中排出。鉴于在泡罩盖中切割的切口类似于一个信封,图14和图15所述的穿刺元件被称为“信封”型穿刺器,从图14E可很显然地看到。
在上面描述并显示在图10A、10B和11中的穿刺元件的常规实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穿刺头被改动以考虑元件被插入进泡罩盖中的方式。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穿刺头以进入泡罩的吸入器通常包括控制穿刺头的位置和这些穿刺头被插入的方式的机构。例如,该机构可控制穿刺头,使得穿刺头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泡罩盖的平面的直线方向进入泡罩。然而穿刺元件更有可能位于旋转动作构件上,从而当穿刺头刺破泡罩时该元件以弧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对穿刺头进行改进以保证正确地形成箔片活瓣,从而根据预期用主齿的“点”就能起始刺破箔片盖。通过以与穿刺头从其竖立的穿刺元件的上表面34、34a一定的角度形成主切割齿60,从而抵消在主切割齿的尖端与泡罩盖3的接触点上,穿刺元件的上表面和泡罩盖1之间的角度,从而可达到这一目的,如图16和17所示。通过使一个副切割元件61从穿刺头的上表面34比另一个副切割齿62突出更多,从而从一个副切割齿61的顶部延伸至其他副切割齿62顶部的主切割元件60与穿刺元件的上表面34成一定的角度,也可达到这一目的。
现在参照图18至25来描述被申请人称为“双喙(double-beak)”穿刺器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很明显的是该实施方式类似于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式,除了穿刺头或齿被设置成“背对背”的关系,从而开口相互远离而不是如图9中所示朝向对方。
使用小的赋形剂颗粒(直径范围一般为20-100μm),使用常规的穿刺头很容易将粉末从泡罩中排出。然而,一些剂型含有粒径在100和500μm之间的大赋形剂颗粒,或具有类似粒径范围的较小颗粒聚集体。常规的穿刺头不太能完全地排空这些粉末,因为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动通道开放不完全,形成粉末可被截留的“死腔”区域。本实施方式通过因为活瓣在穿刺头之后而形成了不受活瓣阻碍的更大开口,并通过引导气流使其冲刷活瓣后和靠近泡罩端部的区域,从而克服了这种限制。
首先参考图18A至18C,其显示了已经插入了形成同一穿刺元件一部分的两个穿刺头70的泡罩盖3的下侧。每个穿刺头70均是类似刀刃的元件的形式,其包括第一腿部71、第二腿部72,所述第一腿部71大致沿插入方向延伸,或如显示的那样仅与插入方向成很小的角度,第二腿部72与更横向的方向从第一腿部71的端部延伸,并延伸出由每个穿刺头70在泡罩盖3中形成的孔74上。当每个穿刺头70的第二腿部72刺破盖3形成孔74时,它们产生了活瓣73,该活瓣被向下翻折入泡罩中,并倚靠在第一腿部71上,从而不会阻止气流通过盖3中的孔74。
尽管穿刺头70是背对背的关系,即每个穿刺头70的每个第一腿部71的背面都相互面对,箔片活瓣73的内表面也是如此,因此如图18C中所示,它们不需要横向排列。相反,穿刺头70可相互偏移,如图18A或18B所示,并可以“X”所示的方向促进通过泡罩1的空气流产生更大的涡流。在图18C中,穿刺头70是完全对齐,而在图18B中,穿刺头70在“X”方向上部分地重叠。在图18A中,在穿刺头之间完全没有重叠,从而在开口74之间形成了更大的“S”形流动路径。
下表显示了用于吸入的几种级别乳糖的排空数据。通过常规穿刺器设计和本实施方式的穿刺头反复排空常规吸入乳糖(Respitose SV003,DMV International Pharma,The Netherlands),由剩余标准差(RSD)表示。通过常规排空器不能反复排空较大的Capsulac级乳糖。但,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穿刺头,如剩余标准差(RSD)所示,反复排空明显提高。
Figure BDA0000041005850000161
13mg泡罩填料;55L/min流速。(Capsulac 60,Meggle AG,Germany,筛分获得能通过355μm筛,且被212μm筛截留的部分)
对于不同级别乳糖使用带有双喙的穿刺器的常规穿刺的性能比较
图19显示了图18中显示的穿刺头的具体实现,该穿刺头包括穿刺元件75,穿刺头70均从该穿刺元件75竖立。除了穿刺头具有不同的构造以外,穿刺元件75与图11中所图示的穿刺元件具有类似的结构。如参照图11所述,穿刺元件可包括主体部33,该主体部具有上表面34,当穿刺头70完全进入泡罩1中时该上表面与被穿透的泡罩1的盖3的上表面紧靠在一起。穿刺头70包括从上表面34竖立的一个穿刺齿70a,和从上表面34的凸起或凹陷区34a竖起的另一个穿刺齿70b。在齿70a、70b下方的上表面34和凹陷区34a中分别形成孔37、38。孔38形成了进入泡罩的气流入口而孔37则形成了排出泡罩的气流/药物出口。
如参照图18所述,每个穿刺齿70都具有从上表面34、34a上竖立的第一腿部71,和从第一臂部的端部73横向延伸从而至少部分地在孔37、38之上的第二腿部72。可看到第一和第二腿部71、72在它们之间的弯曲区域76中平滑地彼此交融在一起。第二腿部72的远端具有主切割刃77,在插入过程中主切割刃77与泡罩1的盖3起始接触,并在盖3中切割出第一个切口并形成活瓣73,随后当穿刺头70通过盖3进一步进入泡罩1时该活瓣被穿刺头70翻折起来。副切割刃77a从主切割刃77沿穿刺头70的每侧延伸至表面34、34a从而在泡罩盖中以与主切割刃77所形成的切口大致成直角的角度切割出第二切口,从而形成仅沿一边与泡罩盖3剩余部分连接的大致为矩形的箔片活瓣,当穿刺头70继续进入泡罩1中时,该活瓣被穿刺头70推入至泡罩1内。
支撑腿78从第二腿部72的远端朝向表面34、34a延伸靠近孔37、38,尽管支撑腿78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可被省略。
考虑到图20和21的侧视图和端视图,应理解的是第二腿部72可沿两个方向从水平面或泡罩盖3的平面向外倾斜,从而仅切割刃77的尖端79起始接触泡罩盖3并在其中切出切口。第二腿部72的剩余部分从尖端79朝向第一腿部71和穿刺元件的上表面34、34a向下。尖端79是穿刺头70的最高点,并离表面34、34a最远。穿刺头70被配置成尖端79朝向泡罩1的中央,因为在此点上泡罩较深,因此能够容纳穿刺头,而不过于靠近泡罩壁,如图21中所示。
本发明人已经发现与箔片必须具有足够的切割角以保证准确和一致的穿刺。这些角在图20和21中定义为“α”和“β”,它们通常在5至45度的范围内。因为较大的角度会限制通过穿刺元件的气流,所以不理想。
如图19至21所示,通过在远离切割尖端79的切割刃下端处去掉第二腿部72的一段80可将切割刃77缩短。
参照图19所述的穿刺头70是“闭合”型的,即,第一和第二腿部72、73是坚固的完整壁。然而,在一个改进的实施方式中,穿刺头可以是“开放”型的,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腿部72、73的中央区81被切掉,以形成贯通的开口,如图21-23和25中所示。尽管闭合型能更好地控制空气进入泡罩的方向,但开放型能增加气流。应理解的是开口81可以是任何尺寸,并可使得腿部71、72基本上是线框形式,而不是类似刀刃的元件,如图23中所示的改进方式所推荐的形式,该图中穿刺头在泡罩盖3中形成了大得多的开口。
为了对气流提供进一步的控制,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侧壁82以部分地封闭穿刺头,如图24和25所示。
现在将描述关于图14和15所述的“信封”型穿刺元件的两种更进一步的改进方式。
图26是类似于图11、15和19至25所述的穿刺元件的穿刺元件的透视图,除了穿刺头具有不同的或“双U”形结构以外,这种结构基本上克服了或缓解了下面要提到的一些问题。
当穿刺元件是注塑成形聚合物时,切割刃的锐度由给定材料的注塑成形工艺所能获得的最小半径决定。用材料如ABS在切割刃上获得的最小半径通常最小为50微米,其与金属刀刃上可达到的刃边相比是相对钝的。常规聚合物如ABS也比金属软得多,这也影响切割质量。这就意味着在某些穿刺条件下,尤其是使用较薄弱的盖箔时,模制的薄层信封穿刺器可能无法在箔片中形成理想的切口。在最坏的情况下,泡罩盖可能会破裂而不是形成两个边界清楚的开口。产生此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当从较靠近泡罩盖中心处朝向泡罩的边缘做切口时,与例如,当从外侧朝向泡罩盖中心做切口时相比,被切割的箔片较不容易被支撑。
本实施方式是设计用来克服上面提到的问题,并以更一致和可控的方式产生与参照图14和图15所述的薄层信封型穿刺元件类似的切割图案。
如图26中所看到的那样,每个穿刺头85包括一对大致“U”形的元件85a、85b。每个U形元件包括在气流孔37、38的每一侧上从穿刺元件的表面34、34a竖立的一对支柱86。桥接部87从每对相向的支柱86的顶部以向上的角度并朝向对方延伸,这样它们在支柱86的中点处在顶点88处相遇。
除了从穿刺元件的孔37、38和表面34、34a以向上的方向向外倾斜以外,与相同的孔37、38相关联的每个U形元件的桥接部85a、85b以与图14和15的实施方式的副切割元件48向内倾斜的相同方式,向内倾斜或朝向对方偏斜,并且每个都形成指向主切割元件50的V形。
桥接部87带有多个小平面,并且在两个小平面90、91之间形成切割刃89,该两个小平面90、91从每个支柱86朝向桥接部87之间的顶点88处的切割尖端向上延伸。另一个切割刃92从每个U形穿刺元件85a、85b的顶点88,沿着朝向与同一孔37、38相关联的另一U形穿刺元件85a、85b的方向延伸。
在泡罩盖3中产生的切割图案图示在图27中,从该图应理解的是每个穿刺头的顶点88都在盖3中形成起始切口,由图表中的“A”所指示。穿刺头进一步插入泡罩中使切割刃89在泡罩盖中切出切口93、94,该切口从起始切口“A”点朝泡罩盖3的边缘向外延伸。应理解的是在每对U形穿刺头之间实质上没有延伸的切割元件,这样泡罩盖3在切口“A”的起始点之间爆裂开,如图中的虚线“B”所指示。泡罩盖3的切割和爆裂的结果是,形成了两对大致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活瓣95、96、97、98,在穿刺头进入泡罩1中的过程中这些活瓣被穿刺头沿折线97翻折入泡罩1中。尽管在每对穿刺头之间没有延伸的切割元件,但应理解的是切割刃92能在爆裂之前完成切出在切口“A”的起始点之间延伸的切口的功能。
如图16所述,穿刺元件可被控制以便以基本上直线的路线进入泡罩1内,该路线以与泡罩盖3的平面成直角的角度延伸。然而,也能设想可将穿刺元件安装在旋转致动器上(例如本申请人共同未决的国际申请第PCT/GB2004/004416号中所公开的内容,该申请现在已公开为WO 2005/037353A1),从而穿刺头沿着弧形路线进入泡罩1中,并以与垂线成很小的角度到达盖3,且具有与盖3的平面平行的运动分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前面段落中所述的穿刺头能使最远离旋转轴的活瓣95被放大,最靠近旋转轴的活瓣96的尺寸减小,如图28B中所示。
为进行补偿,可为从最靠近旋转轴的切割刃延伸的小平面设置更为突出的斜面。但,必须小心不要过度增加斜面,因为这样会队穿刺图案有不良的影响,导致穿刺不一致。带有更突出斜面的穿刺头的穿刺元件图示在图29A、29B和29C中。在图29A中,斜面突出至中间平台,而在图29B中,斜面完全突出。
在图29C中图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最靠近旋转轴的穿刺元件上的两个小面91被扭曲形成3D弯曲的表面,这些表面相交成为刀刃。该刀刃面朝远离旋转轴的方向,并朝着与盖3的平面平行的任何运动分量的方向。该刀刃与穿刺头从其支撑体延伸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在5和30度之间,优选10和20度之间。在图29C的实施方式中,该角度是15度。刀刃在一个点上与小面90相交。在穿刺过程中,该点形成起始切口。然后刀刃进入箔片,并确保在进一步穿刺过程中维持实现可重复爆裂所需的V形切口直至爆裂,即使存在与盖3的平面平行的运动分量。
在图30所图示的前述的“双U”形穿刺头的另一个变型中,桥99在每对桥接部87之间延伸。桥99的作用是确保在图27中标记为“A”的切口起始点之间的盖3以更精确和可重复的方式爆裂。
也能设想桥99不需要在每对桥接部87之间完全地延伸,而可仅连接在一个上。桥99可具有大体上弯曲的外周表面,即其可以是圆柱体的,从而可使盖3爆裂而不是对其切割。也应理解的是桥99位于桥接部87的顶点88之下,这样在桥99与盖3接触之前,切割刃92在盖3中切割出起始切口和切缝。如上所述,切割刃92在盖3的两个起始切口“A”点之间切割出起始切口,以促进由桥99产生贯穿盖3的可控爆裂。
现在将参照图31至36描述被称为“双十字”型穿刺器的信封型穿刺元件的第二种改进。
以前已经提到,关于图14和15的实施方式,在副切割齿48之间延伸的主切割齿50的长度可改变至主和副切割齿48、50俯视图上基本上成“X”形状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主切割齿50可完全省略,所有副切割齿48全部在同一顶点100相遇,这样如图30所示。
每个切割齿48都会逐渐缩小为尖锐的切割尖端101,它们一起产生四个大致为三角形的活瓣,每个活瓣都具有相似的形状和大小。每个切割齿48从起始插入点(标记为“B”)沿朝向顶点和远离顶点朝向泡罩盖3外缘的两个相反方向进行切割,如图32中箭头所示。这样就能对泡罩盖3进行更一致、可控的穿刺。
理想的是,泡罩盖3中切口的起始点朝向泡罩1的外缘,以在盖3能被良好地支撑的位置进行最佳的切割。然而,为了使穿刺器完全进入泡罩1,有利的是将切割的起始点移动至朝向盖中心的半途,从而使该点在穿刺后与泡罩1相配合,即,切割尖端101进入至泡罩至其最深点。
在图33中所图示的上述穿刺元件的改进中,穿刺齿48在靠近其根部具有加宽部102,以便在穿刺过程中促进活瓣的打开。在另一改进中,如图34所示,多个结节或其它凸起103从切割齿48之间的穿刺头的表面34、34a,和从孔37、38的外周突起,其有助于在穿刺过程中将活瓣推开。
最后的实施方式被称为“四点冠(four point crown)”穿刺元件,并图示在图35中。该实施方式实质上是图26中显示的双U型穿刺元件和图30中显示的双十字型穿刺元件的组合,且包括从表面34、34a延伸的四根支柱105。臂106从每根支柱105成一定角度向内和向上延伸,并在顶点107相遇。每个臂106的端部被切掉以形成四个三角形的小平面108,每个面都具有尖锐的尖端109。这些尖端109在泡罩盖中的非常靠近盖中央处开始形成四个切口(见图36中标记为“C”的切口),然后每个切割齿在盖中从每个切口向外和向外切割出切缝。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下面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包括本发明的许多改变和变形,前面的描述应该被认为仅描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Claims (13)

1.一种泡罩穿刺头,用于刺穿泡罩的泡罩盖,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所述泡罩穿刺头包括一对分离且间隔开的切割元件,每个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当插入泡罩中时在泡罩盖中切割出大致V形的切口,从而一个V形切口的顶点指向另一个V形切口的顶点,各切割元件具有用于在所述泡罩盖中切割V形切口的主切割刃,所述切割刃终止于被配置成在泡罩盖中形成起始切口的顶点,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切割元件包括副切割刃,所述副切割刃从所述顶点朝向另一切割元件延伸,用于在所述泡罩盖中开始切割在各V形切口的所述顶点之间的切口,使得在所述切割元件进入所述泡罩盖时所述泡罩盖在沿着所述切割元件之间开始切割的切口的方向上爆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每个切割元件为大致U形,且在U形的基部形成所述主切割刃和所述副切割刃,该U形将气流孔桥接至泡罩内或泡罩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所述切割元件朝向彼此成一定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所述主切割刃形成在所述切割元件的斜切部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所述斜切部包括在所述主切割刃处相遇的倾斜小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在所述主切割刃的一侧上的倾斜小平面在所述副切割刃处相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一个切割元件的主切割刃的一侧上的所述倾斜小平面比在该一个切割元件的该主切割刃的另一侧上的倾斜小平面更加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在该一个切割元件的该主切割刃的该另一侧上的所述倾斜小平面被扭曲以形成3D弯曲的表面,该3D弯曲的表面相交形成所述副切割刃。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桥接元件在所述切割元件之间延伸,以冲破在每个V形切口的顶点之间延伸的泡罩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泡罩穿刺头,还包括另一对所述切割元件,两对所述切割元件并排以在泡罩盖中切割出相邻近的孔。
11.一种吸入器,包括可旋转地安装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具有根据当引用权利要求7时的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各对的所述切割元件的更加突出的倾斜小平面被定位成最靠近所述致动器的旋转轴线。
12.一种泡罩穿刺头,用于刺穿泡罩的泡罩盖,该泡罩含有用于被使用者吸入的一剂药物,所述泡罩穿刺头包括主切割元件和副切割元件,所述主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当穿刺头进入泡罩时,在盖中切出第一直线切口,所述副切割元件延伸横过所述主切割元件的每端,且被配置成当所述穿刺头进入泡罩时切割出第二切口,该第二切口延伸横过由所述主切割元件形成的所述第一直线切口的每端,所述主和副切割元件一起在盖中形成活瓣,该活瓣被所述主和副切割元件折开,其中所述副切割元件被配置成当进入所述泡罩时分别在泡罩盖中形成大致V形的所述第二切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泡罩穿刺头,其中所述副切割元件被配置成使得V形的所述第二切口向内彼此指向对方,且每个V形的所述第二切口的顶点位于与所述主切割元件所切割的第一直线切口相接触的点上。
CN2010106095416A 2005-04-15 2006-04-13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Active CN102000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0507711.0A GB0507711D0 (en) 2005-04-15 2005-04-15 Improved blister piercing
GB0507711.0 2005-04-15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66227A Division CN101175524B (zh) 2005-04-15 2006-04-13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0375A CN102000375A (zh) 2011-04-06
CN102000375B true CN102000375B (zh) 2013-05-29

Family

ID=346307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95416A Active CN102000375B (zh) 2005-04-15 2006-04-13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CN2006800166227A Active CN101175524B (zh) 2005-04-15 2006-04-13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66227A Active CN101175524B (zh) 2005-04-15 2006-04-13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Country Status (18)

Country Link
US (1) US9289564B2 (zh)
EP (2) EP1868674B1 (zh)
JP (2) JP4887356B2 (zh)
CN (2) CN102000375B (zh)
AU (1) AU2006234339B2 (zh)
BR (2) BRPI0622259B8 (zh)
CA (2) CA2605035C (zh)
EA (1) EA013272B1 (zh)
ES (2) ES2712144T3 (zh)
GB (1) GB0507711D0 (zh)
GE (1) GEP20105062B (zh)
HK (1) HK1118022A1 (zh)
MX (2) MX2007012816A (zh)
NO (1) NO340719B1 (zh)
SM (1) SMP200700049B (zh)
UA (1) UA91704C2 (zh)
WO (1) WO2006108877A2 (zh)
ZA (1) ZA2007086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507711D0 (en) 2005-04-15 2005-05-25 Vectura Group Plc Improved blister piercing
US8763605B2 (en) 2005-07-20 2014-07-01 Manta Devices, Llc Inhalation device
US7832399B2 (en) * 2006-03-10 2010-11-16 One Dose, Llc Medication inhaler
US8360057B2 (en) * 2006-03-10 2013-01-29 Dose One, Llc Medication inhaler for dispensing multiple capsules
GB0621957D0 (en) * 2006-11-03 2006-12-13 Vectura Group Plc Inhaler devices and bespok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GB2457615A (en) * 2007-03-14 2009-08-26 Cambridge Consultants Piercing needle for inhaler
EP3453418A1 (en) * 2007-07-06 2019-03-13 Manta Devices, LLC Delivery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224704B2 (en) 2007-07-06 2022-01-18 Manta Devices, Llc Dose delivery device for inhalation
EP2020249A1 (de) * 2007-08-01 2009-02-04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 Inhalator
EP2082763A1 (en) * 2008-01-24 2009-07-29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Inhaler
ES2546025T3 (es) 2008-01-24 2015-09-17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imited Inhalador
EP2346554B1 (en) 2008-09-26 2015-09-16 Oriel Therapeutics, Inc. Inhaler mechanisms with radially biased piercers and related methods
MX2011003233A (es) 2008-09-26 2011-04-28 Oriel Therapeutics Inc Inhaladores de polvo seco con miembros de perforacion doble y dispositivos y metodos relacionados.
MX2011003244A (es) 2008-09-26 2011-04-28 Oriel Therapeutics Inc Inhaladores con discos de vias aereas con canales de vias aereas discretas y discos y metodos relacionados.
WO2010039201A2 (en) 2008-09-30 2010-04-08 Oriel Therapeutics, Inc. Dry powder inhalers with multi-facet surface deagglomeration chamber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10271958A1 (en) * 2008-11-06 2011-11-10 Medispray Laboratories Pvt. Ltd Inhaler device
EP2210638B1 (en) * 2009-01-26 2013-03-27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Inhaler
GB0901520D0 (en) * 2009-01-30 2009-03-11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Inhaler
USD641076S1 (en) 2010-03-26 2011-07-05 Oriel Therapeutics, Inc. Dry powder inhaler
PT105065B (pt) * 2010-04-26 2012-07-31 Hovione Farmaciencia S A Um inalador simples de cápsulas
GB201119521D0 (en) * 2011-11-11 2011-12-21 Axis Shield Asa Assay cartridge
US10682476B2 (en) 2012-02-21 2020-06-16 Respira Therapeutics, Inc. Powder inhaler, system and methods
SG11201408411VA (en) * 2012-07-05 2015-01-29 Glaxo Group Ltd Inhaler device
GB201301192D0 (en) * 2013-01-23 2013-03-06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A blister piercing element for a dry powder inhaler
SE1300485A1 (sv) * 2013-04-23 2014-10-24 Simplified Solutions Sweden Ab Engångs-inhalator för ämnen i pulverform
WO2015168572A2 (en) 2014-05-02 2015-11-05 Manta Devices, Llc Delivery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s
EP3223891B1 (en) * 2014-11-26 2018-09-05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imited Blister opening device for dry powder inhaler
JP2018501903A (ja) * 2015-01-14 2018-01-25 レスピラ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Respira Therapeutics,Inc. パウダー分散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6168274A1 (en) * 2015-04-15 2016-10-20 Sansa Corporation (Barbados) Inc. Dry powder inhaler and method of use
AR108513A1 (es) * 2016-05-25 2018-08-29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Inhalador de polvo seco con dispositivo de ruptura de blíster
DE102016119789A1 (de) * 2016-07-04 2018-01-04 Alfred Von Schuckmann Vorrichtung zur Ausgabe einer durch Luft austragbaren Substanz
US20180369518A1 (en) * 2017-06-27 2018-12-27 Resolve Digital Health Inc. Piercing Device With Perforator, Heating Mechanism And Air Passages
US20220040420A1 (en) * 2018-09-17 2022-02-10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imited Dry powder inhaler
JP6527631B1 (ja) * 2018-12-05 2019-06-05 イーエヌ大塚製薬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3448B1 (en) * 1994-09-21 2003-04-08 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ispersing dry powder medicaments
CN1511050A (zh) * 2001-05-22 2004-07-07 吸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346914C3 (de) 1973-09-18 1980-10-16 Paul Ritzau Pari-Werk, Gmbh & Co, 8130 Starnberg Inhalator für pulverförmige Substanzen
CA1224992A (en) 1982-10-08 1987-08-04 Robert E. Newell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medicament to patients
GB8314308D0 (en) 1983-05-24 1983-06-29 Matburn Holdings Ltd Medic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NZ212911A (en) 1984-07-31 1988-06-30 Glaxo Group Ltd Aerosol dispensing device; actuator lever acts when cover in open position
FI88112C (fi) 1985-07-30 1993-04-13 Glaxo Group Ltd Anordning foer administrering av laekemedel till patienter
DE3600496A1 (de) * 1986-01-10 1987-07-16 Josef Magasi Punktionskanuele, deren griff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GB8909891D0 (en) 1989-04-28 1989-06-14 Riker Laboratories Inc Device
DK544589D0 (da) 1989-11-01 1989-11-01 Novo Nordisk As Manuel betjent apparat til dispensering af en forudbestemt maengde af et pulverformet stof
GB9012870D0 (en) 1990-06-08 1990-08-01 Glaxo Group Ltd Device
NL9002706A (nl) 1990-12-10 1992-07-01 Pharmachemie Bv Inrichting ten gebruike bij het inhaleren van in staafvormige capsules verpakte poedervormige stoffen.
US5337740A (en) 1991-08-01 1994-08-16 New England Pharmaceuticals, Inc. Inhalation devices
GB2264237A (en) 1992-02-05 1993-08-25 Robert Edward Newell An inhaler
US5785049A (en) 1994-09-21 1998-07-28 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ersion of dry powder medicaments
US5312422A (en) * 1992-07-16 1994-05-17 Linvatec Corporation Endoscopic suturing needle
US5533502A (en) * 1993-05-28 1996-07-09 Vortran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owder inhaler with aerosolization occurring within each individual powder receptacle
US5524613A (en) 1993-08-25 1996-06-11 Hab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ntrolled multi-pharmaceutical inhaler
EE03225B1 (et) * 1993-12-18 1999-10-15 Merck Patent Gmbh Seade osakeste kujul oleva materjali dispenseerimiseks üksikute dooside kaupa
GB9409852D0 (en) 1994-05-17 1994-07-06 Cambridge Consultants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single doses of a medicament
DE19502725B4 (de) * 1995-01-28 2004-03-04 Ing. Erich Pfeiffer Gmbh & Co Kg Austragvorrichtung für Medien
EP0727187B1 (en) * 1995-02-15 2003-08-06 Joseph Eldor Multiple hole spinal needle
DE19523516C1 (de) 1995-06-30 1996-10-31 Asta Medica Ag Inhalator zum Verabreichen von Medikamenten aus Blisterpackungen
US5875776A (en) * 1996-04-09 1999-03-02 Vivorx Pharmaceuticals, Inc. Dry powder inhaler
EP0921830B1 (en) 1996-04-25 2002-09-04 AstraZeneca AB Inhaler
SK9562000A3 (en) * 1997-12-22 2000-11-07 Astrazeneca Ab A suction tube and inhal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 tube
GB2340758A (en) * 1998-08-21 2000-03-01 Bespak Plc Drug dispensing system
AU1068401A (en) * 1999-10-12 2001-04-23 Shl Medical Ab Inhaler
SE9904706D0 (sv) * 1999-12-21 1999-12-21 Astra Ab An inhalation device
US6679256B2 (en) * 1999-12-17 2004-01-20 Nektar Therapeutic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tracting powders from receptacles
US20010035184A1 (en) 1999-12-17 2001-11-01 Carlos Schule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packaged powders
DE10011120A1 (de) 2000-03-09 2001-09-13 Pfeiffer Erich Gmbh & Co Kg Spender für Medien
US6948494B1 (en) 2000-05-10 2005-09-27 Innovative Devices, Llc. Medicament container with same side airflow inlet and outlet and method of use
US6668827B2 (en) 2000-05-16 2003-12-30 Nektar Therapeutics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ening receptacles having a powder to be fluidized
US7070583B1 (en) * 2000-07-03 2006-07-04 Dr. Japan Co., Ltd. Medical bevel needle
JP2002248094A (ja) 2001-02-26 2002-09-03 Masayasu Nashiro 注射針
US6766799B2 (en) * 2001-04-16 2004-07-27 Advanced Inhalation Research, Inc. Inhalation device
GB0113881D0 (en) 2001-06-07 2001-08-01 Innovate Biomed Ltd Foil cutting system
JP4897198B2 (ja) 2002-03-20 2012-03-14 アルカー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吸入装置で使用する穿孔手段
SI1386630T1 (sl) 2002-07-31 2006-10-31 Chiesi Farma Spa Inhalator za prasek
DE602004014909D1 (de) * 2003-03-20 2008-08-21 Galephar M F Verbessertes trockenpulver-inhalationssystem
GB2405798A (en) 2003-09-15 2005-03-16 Vectura Ltd Dry powder inhaler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piercing elements and a medicament pack for use with an inhalation device.
GB2407042B (en) * 2003-10-17 2007-10-24 Vectura Ltd Inhaler
GB0427028D0 (en) 2004-12-09 2005-01-12 Cambridge Consultants Dry powder inhalers
US7651482B2 (en) * 2005-02-04 2010-01-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Non-coring needl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540686B2 (en) * 2005-03-02 2013-09-24 Covidien Ag Blunt tip vial access cannula
US7666172B2 (en) * 2005-03-15 2010-02-23 Plaridel Cerna Atil Medical needle having a closed tip
GB0507711D0 (en) 2005-04-15 2005-05-25 Vectura Group Plc Improved blister piercing
DE112006002562A5 (de) 2005-10-06 2008-07-03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ettenlasche, diese beinhaltende Kette, sowie damit gebildeter Kettentrieb und damit ausgerüstetes Fahrzeug
DE102006010089A1 (de) 2006-02-24 2007-10-18 Aha-Kunststofftechnik Gmbh Trockenpulver-Inhalator
GB0611656D0 (en) 2006-06-13 2006-07-19 Cambridge Consultants Dry powder inhalers
NZ576637A (en) 2006-10-25 2012-05-25 Novartis Ag Powder dispersion apparatus with and mediciment receptacles that are cut open using an elliptical arc shaped knife blade oriented to yaw between 4 and 12 degrees
WO2009004465A1 (en) 2007-07-02 2009-01-08 Pfizer Limited Dry powder inhaler and inhaling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ry powder inhaler
ES2546025T3 (es) 2008-01-24 2015-09-17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imited Inhalador
EP2210638B1 (en) 2009-01-26 2013-03-27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Inhaler
GB0901520D0 (en) 2009-01-30 2009-03-11 Vectura Delivery Devices Ltd Inhal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3448B1 (en) * 1994-09-21 2003-04-08 Inhale Therapeutic 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ispersing dry powder medicaments
CN1511050A (zh) * 2001-05-22 2004-07-07 吸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118022A1 (zh) 2009-01-30
EP2626099A2 (en) 2013-08-14
EP1868674B1 (en) 2016-03-23
BRPI0609305A2 (pt) 2010-04-20
GEP20105062B (en) 2010-08-10
EP1868674A2 (en) 2007-12-26
WO2006108877A3 (en) 2006-12-28
NO340719B1 (no) 2017-06-06
JP4887356B2 (ja) 2012-02-29
CN101175524A (zh) 2008-05-07
EA013272B1 (ru) 2010-04-30
GB0507711D0 (en) 2005-05-25
MX363098B (es) 2019-03-08
CN102000375A (zh) 2011-04-06
BRPI0622259A2 (pt) 2011-08-09
CN101175524B (zh) 2011-03-02
WO2006108877A2 (en) 2006-10-19
EP2626099B1 (en) 2018-11-28
AU2006234339A1 (en) 2006-10-19
JP2008535601A (ja) 2008-09-04
NO20075196L (no) 2008-01-14
CA2822345A1 (en) 2006-10-19
ES2712144T3 (es) 2019-05-09
JP2012045407A (ja) 2012-03-08
BRPI0609305B8 (pt) 2021-06-22
ZA200708655B (en) 2020-01-29
EP2626099A3 (en) 2014-09-03
CA2822345C (en) 2015-06-09
UA91704C2 (ru) 2010-08-25
ES2573861T3 (es) 2016-06-10
SMAP200700049A (it) 2007-11-21
JP5417408B2 (ja) 2014-02-12
US20090090362A1 (en) 2009-04-09
CA2605035C (en) 2013-10-15
US9289564B2 (en) 2016-03-22
SMP200700049B (it) 2007-11-21
MX2007012816A (es) 2008-03-25
EA200702244A1 (ru) 2008-04-28
BRPI0622259B1 (pt) 2019-02-26
AU2006234339B2 (en) 2013-01-10
BRPI0609305B1 (pt) 2018-12-26
BRPI0622259B8 (pt) 2021-06-22
CA2605035A1 (en) 200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0375B (zh) 干粉吸入器的泡罩穿刺元件
EP1663359B1 (en) Dry powder inhaler
CN104582772B (zh) 吸入器装置
TW491716B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opening receptacles having a powder to be fluidized
CN101980739B (zh) 吸入装置
CN101378800B (zh) 流体输送装置、系统和方法
US11590297B2 (en) Dry powder inhaler
CN1316894A (zh) 吸入装置
WO2019101135A1 (zh) 新型干粉吸入装置
WO2019101136A1 (zh) 粉末释放装置及方法
AU2013201499B2 (en) Blister piercing element for dry powder inha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