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593B -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2593B
CN101992593B CN201010252575.4A CN201010252575A CN101992593B CN 101992593 B CN101992593 B CN 101992593B CN 201010252575 A CN201010252575 A CN 201010252575A CN 101992593 B CN101992593 B CN 1019925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array
printing
scanning direction
nozzle
print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25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2593A (zh
Inventor
中野孝俊
高桥喜一郎
枝村哲也
筑间聪行
田中宏和
山本和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 B41J2/2125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by means of nozzle diameter se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4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 B41J19/142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with means for effecting line or character spacing in either direction with a reciprocating print head printing in both directions across the paper width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抑制由于伴滴的滴着位置的干扰而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当使用具有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在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一侧的第二喷嘴阵列、以及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另一侧的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头进行扫描和打印(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喷出相同颜色的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时,控制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低于位于后侧的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Description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机中,从打印头的墨喷出口喷出墨的主滴,使其滴着在片材上,除此之外,从形成主滴的墨的主滴分离的小墨滴也滴着在片材上,以在片材上形成小点。将该小点称为“伴滴(satellite)”。最初与主滴一起喷出形成该伴滴的小滴,小滴以如下方式形成:主滴与墨喷出孔的弯月形的液面之间的张力在后侧产生主滴的尾部,主滴的尾部从主滴分离,通过表面张力而呈球形。结果,与主滴相比,形成伴滴的小滴被认为在小点从墨喷出孔的弯月面脱离时,由于表面张力而承受更大的反向力,因此小滴的喷出速度比主滴的喷出速度慢。由于从用于喷出相对大的墨滴的大滴喷嘴阵列喷出的主滴具有大的点直径,因此喷出速度慢的伴滴在滴着在片材上时,滴着而重叠在片材上的主滴上。另一方面,由于从用于喷出相对小的墨滴的小滴喷嘴阵列喷出的主滴具有相对小的点直径,因此喷出速度慢的伴滴在滴着在片材上时,滴着在远离片材上的主滴的位置。以此方式,由于伴滴形成了最初不希望的点,因此做出了许多提案,作为用于限制伴滴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118300号公报),但是很难限制伴滴的出现。
在使用配备有用于喷出相对大的墨滴的大滴喷嘴阵列以及用于喷出相对小的墨滴的小滴喷嘴阵列的打印头的打印机中,如上所述,小滴喷嘴阵列的伴滴,滴着在远离主滴的位置。由于在这种打印头中产生的伴滴具有相对低的动能,因此由墨滴的喷出而产生的自气流(self-current)以及由滑架的移动而产生的流动气流,干扰伴滴相对于主墨滴的滴着位置。对伴滴的滴着位置的这种干扰引发浓度变化,从而使图像质量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于对伴滴的滴着位置的干扰而导致的图像质量的劣化的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扫描机构,其被配置为使打印头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打印介质,所述打印头具有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一侧的第二喷嘴阵列、以及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另一侧的第三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分别喷出相同颜色的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以及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低于位于后侧的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使打印头扫描打印介质,所述打印头具有被配置为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在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一侧的第二喷嘴阵列、以及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另一侧的第三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被配置为分别喷出相同颜色的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低于位于后侧的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机的打印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装置中的打印头的墨喷出口形成表面的配置的图;
图4是示出图1中的打印装置中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说明在打印头与打印介质之间产生的流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滴与伴滴之间的滴着位置的偏差量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比较示例的主滴与伴滴之间的滴着位置的偏差量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打印方法的图;以及
图9是例示图8的二路打印所使用的掩模(mask)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仅仅作为示例来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构件,本发明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此。
图1是示出作为应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打印机IJRA的配置的立体图。自动给送单元将打印介质P给送到在布置在打印介质P的运送路径上的运送辊5001与跟随运送辊5001旋转的压紧辊5002之间形成的夹持区域。随后,在稿台5003上引导并支撑打印介质的同时,在图中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副扫描方向)上运送打印介质。诸如弹簧(未示出)的偏置单元将压紧辊5002向运送辊5001能够回弹地偏置。运送辊5001和压紧辊5002构成布置在运送方向的上游的第一运送单元。
稿台5003布置在面向喷墨型打印头5004的墨喷出口形成表面(喷出表面)的打印位置,以支撑打印介质P的背面,并在打印介质P的正面与喷出表面之间维持恒定距离。在稿台上运送打印介质P,并在其上打印图像之后,将打印介质P夹持在正在旋转的排出辊5005与作为跟随排出辊5005的转动体的马刺(spur)5006之间,由此在A方向上运送打印介质P,并将其从稿台5003排出到排出盘1004。排出辊5005和马刺5006构成位于打印介质P的运送方向的下游的第二运送单元。
打印头5004可拆装地安装在滑架5008上,使得打印头5004的喷出表面面向稿台5003或其上的打印介质P。滑架5008通过滑架电机的驱动力,沿着两个导轨5009和5010往返移动。打印头5004根据往返移动中的打印数据进行墨喷出操作。
图2是示出打印机IJRA的打印头的分解立体图。打印头是作为在基本上与加热器基板垂直的方向上喷出液滴的侧喷射器(side shooter)的气泡喷射((bubble jet)注册商标)打印头。打印头5004包括打印元件单元H1002、供墨单元H1003以及罐保持器H2000。打印元件单元H1002由第一打印元件H1100、第二打印元件H1101、第一板H1200、电线带H1300、电接触基板H2200和第二板H1400构成。供墨单元H1003由供墨部件H1500、流道形成部件H1600、接合橡胶H2300、过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H1800构成。
在打印元件单元H1002中,通过以如下顺序进行下面的处理,来执行板接合体(元件基板)的形成:接合第一板和第二板、将打印元件安装到板接合体、层叠电线带并在带与打印元件之间进行电接合、密封电连接部等。考虑到对滴的喷出方向的影响而要求平面度(planarity)的第一板H1200,由例如厚度为0.5至10mm的铝(Al2O3)材料构成。在第一板H1200中,形成用于向第一打印元件H1100供应黑色墨的供墨口H1202,以及用于供应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墨的供墨口H1201。
第二板H1400是厚度大约为0.5至1mm的单片材状部件,其具有窗口状口H1401,各个窗口状口H1401大于粘结并固定到第一板H1200的第一打印元件H1100和第二打印元件H1101中的各个的轮廓线。使用粘合剂将第二板H1400层叠并固定在第一板H1200上,以形成板接合体。
第一打印元件H1100和第二打印元件H1101粘结并固定到在口H1401中形成的第一板的表面。由于将第一打印元件H1100和第二打印元件H1101粘结并固定到第一板时的低定位精度以及粘合剂的偏移,而很难精确地将打印元件安装在第一板上。打印头的装配误差可能引起下面描述的墨滴着偏差。
具有打印元件阵列H1104的打印元件H1100和H1101中的各个,由作为侧喷射器气泡喷射(注册商标)基板的已知结构构成。打印元件H1100和H1101具有供墨口、加热器阵列以及电极部分。在电线带(下文中为“接线带”)H1300中采用TAB带。TAB带由带基板(基膜)、铜箔线和覆盖层的层叠体构成。
作为连接端子的内引线H1302,在与打印元件的电极部分相对应的设备孔的两个区间中延伸。接线带H1300通过热固性环氧塑料粘结层粘结并固定在面向第二板的表面(带粘结表面)的覆盖层一侧,接线带H1300的基膜用作与打印元件单元的封盖部件接触的平滑封盖表面。
图3是示出第一打印元件H1100的墨喷出口形成表面的配置的图。在墨喷出口形成表面140上形成用于喷出黄色墨的多个墨喷出口101、用于喷出青色墨的多个墨喷出口102和103以及用于喷出品红色墨的多个墨喷出口104和105。在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以两个阵列直线地布置墨喷出口101,以形成喷嘴阵列YL1和喷嘴阵列YL2。喷嘴阵列YL1的一侧(往扫描)的墨喷出口102、103、104和105,在扫描方向上与喷嘴阵列YL2的另一侧(返扫描)的墨喷出口102、103、104和105对称地布置。往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2形成喷嘴阵列CL1。往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3形成喷嘴阵列CS1。往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4形成喷嘴阵列ML1。往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5形成喷嘴阵列MS1。返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2形成喷嘴阵列CL2。返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3形成喷嘴阵列CS2。返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4形成喷嘴阵列ML2。返扫描侧的多个墨喷出口105形成喷嘴阵列MS2。喷嘴阵列CL1和CL2以及喷嘴阵列ML1和ML2,形成包括用于喷出相对大的墨滴的墨喷出口的大滴喷嘴阵列。喷嘴阵列CS1和CS2以及喷嘴阵列MS1和MS2,形成包括用于喷出相对小的墨滴的墨喷出口的小滴喷嘴阵列。此外,从喷嘴阵列CS1、CS2、MS1和MS2喷出的墨滴,小于从喷嘴阵列YL1和YL2喷出的墨滴。
图4是示出打印机中的控制系统的配置的框图。打印机中的控制系统100包括CPU 201、ROM 202、接收缓冲器203、第一存储器204、HV转换器205以及第二存储器206。CPU 201整体控制打印机。CPU 201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用于驱动滑架5008移动的滑架电机以及用于驱动运送辊5001和排出辊5005的运送电机等中的各个的旋转。此外,CPU 201根据打印数据控制头驱动器,使得打印头5004的各喷出口喷出墨。此外,CPU 201用作在下面描述的打印方法中设置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rate)的设置单元。ROM 202存储CPU 201执行的控制程序以及多个掩模。掩模具有相互不同的打印率。接收缓冲器203以从主机200接收的光栅(raster)单位存储打印数据。为了降低来自主机200的发送数据量,对存储在接收缓冲器203中的打印数据进行压缩,该打印数据被展开之后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04中。存储在第一存储器204中的打印数据经过HV转换器205的HV转换处理,并存储在第二存储器206中。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方法。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二路打印的示例,在二路打印中,通过对打印介质的单位区域进行一次往返扫描(即对单位区域进行两次扫描)来完成对单位区域的图像的打印。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使用喷嘴阵列YL1和YL2以及喷嘴阵列MS1和MS2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中,与打印头的扫描方向相对应地改变喷嘴阵列MS1的打印率与喷嘴阵列MS2的打印率之间的比率。具体地说,在喷嘴阵列MS1和MS2中,设置在各扫描方向上位于前侧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小于位于后侧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这里,打印率被定义为:在单位区域中,允许输出(打印)的像素相对于所有像素的比。在改变打印率的一般方法中,将定义是否允许对各像素喷出墨滴的掩模图案,应用于定义是否对各像素喷出墨滴的二值打印数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是所谓的双向多路打印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对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至少一次往返扫描来完成对单位区域的打印。在该多路打印方法中,通过掩模预先确定针对各扫描允许输出(打印)的打印数据的比(比率)。
这里,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方法的操作。如图5所示,当从具有相对大的墨滴的喷嘴阵列YL1和YL2喷出墨时,在滑架行驶方向(扫描方向)上喷嘴阵列YL1和YL2的前方区域(喷嘴阵列MS2侧)产生快速的漩涡,结果,很容易干扰其中的气流。另一方面,由于在滑架行驶方向上喷嘴阵列YL1和YL2的后方区域(喷嘴阵列MS1侧)不产生快速的漩涡,而仅产生慢速的漩涡,因此气流的干扰相对小。因此,当从喷嘴阵列MS2喷出品红色墨时,干扰气流影响由主滴形成的伴滴,从而容易产生伴滴在打印介质上的滴着偏差。另一方面,当从喷嘴阵列MS1喷出品红色墨时,由于气流的干扰小,因此难以产生由主滴形成的伴滴在打印介质上的滴着偏差。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各扫描方向上位于喷嘴阵列MS1和MS2的前侧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低于位于后侧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从而抑制伴滴的滴着偏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如上所述来设置在扫描方向上分别布置在第一喷嘴阵列的前侧和后侧、喷出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注意,这里,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中的各个可以是喷出相同颜色的墨的喷嘴阵列,第一喷嘴阵列可以是喷出与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的颜色相同颜色或不同颜色的墨的喷嘴阵列。
如上所述,在沿着扫描方向布置包括第一至第三喷嘴阵列的多个喷嘴阵列,在扫描方向上连续布置两个或更多个第一喷嘴阵列,并且在第一喷嘴阵列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喷嘴阵列相邻地布置第二和第三喷嘴阵列的配置中,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特别适用。这是因为,在这种配置中,来自各自具有大墨滴的两个连续的喷嘴阵列的气流影响很大,可以通过如上所述设置第二和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来抑制第二和第三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伴滴的滴着偏差。
表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扫描方向上的打印率的示例。在该示例中,在往扫描中,将喷嘴阵列MS1的打印率设置为0%,将喷嘴阵列MS2的打印率设置为50%,而在返扫描中,将喷嘴阵列MS1的打印率设置为50%,将喷嘴阵列MS2的打印率设置为0%。
[表1]
表2示出了作为针对打印均匀分配喷嘴阵列MS1和MS2的打印率的情况下的比较示例的示例。
[表2]
图6是示出当在表1示出的条件下进行打印时,在副扫描方向上主滴和伴滴的滴着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量的图。图7是示出在表2示出的条件下进行打印时,在副扫描方向上主滴和伴滴的滴着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偏差量的图。从图6和图7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根据图6示出的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发现可以大幅抑制伴滴的滴着位置的偏差量。
注意,在表1的示例中,将喷嘴阵列MS1和MS2的打印率中的一个设置为0%,而将另一个设置为50%,但是例如,如表3所示,可以将一个设置为37.5%,而将另一个设置为12.5%。
[表3]
表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扫描方向上的打印率的另一示例。表4中的示例采用喷嘴阵列YL1和YL2、喷嘴阵列MS1和MS2以及喷嘴阵列CS1和CS2。如表4所示,将接近黄色的品红色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中的一个设置为35%,而将另一个设置为15%。此外,因为由于黄色墨的喷出而产生的气流难以影响距黄色远的青色,因此可以将青色的喷嘴阵列的打印率分别都设置为25%。
[表4]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如上所述设置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打印率时的打印方法。图8是示意性地描述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的图。本实施例的打印方法是双向二路的多路打印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对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两次扫描(一次往返扫描)来完成对单位区域的图像的打印。在图8中,在单位区域II中,在第一路中进行箭头X1的往向扫描的打印,在第二路中进行箭头X2的返向扫描的打印。将具有128个喷嘴的喷嘴阵列MS1、YL1、YL2和MS2中的各个,在副扫描方向上划分为分别具有16个喷嘴的8个块。针对一次扫描的每个打印,对8个块中的一个块赋予一种掩模图案。图8中的字母A至D表示对图9所示的掩模A至D的应用。此外,在Y方向(副扫描方向)上将打印介质运送4个块(64个喷嘴)的长度。
图9例示了图8的双向二路打印所使用的掩模图案。使用许可打印像素和/或非许可打印像素的配置构成各掩模图案。各掩模图案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大小为4个像素,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针对各喷嘴阵列中的各块,重复使用各掩模图案。掩模A和B是具有相互排斥和补充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掩模图案。掩模C和D也是具有相互排斥和补充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掩模图案。当使用表1的打印率进行打印时,使用掩模A至D。掩模A和B是定义25%的打印率的掩模图案,掩模C是定义0%的打印率的掩模图案,掩模D是定义50%的打印率的掩模图案。
再次参照图8,对喷嘴阵列YL1和YL2应用掩模A和B。特别地,对于喷嘴阵列YL1,在第一路中应用掩模A,而在第二路中应用掩模B。另一方面,对于喷嘴阵列YL2,在第一路中应用掩模B,而在第二路中应用掩模A。结果,可以使用表1所示的打印率进行打印。
对喷嘴阵列MS1和MS2应用掩模C和D。特别地,对于喷嘴阵列MS1,在第一路中使用掩模C,而在第二路中使用掩模D。掩模C不具有许可打印像素,因此使用掩模D在第二路中打印赋予喷嘴阵列MS1的所有打印数据。另一方面,对于喷嘴阵列MS2,在第一路中使用掩模D,而在第二路中使用掩模C。因此,在第一路中,使用赋予喷嘴阵列MS2的所有打印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在往扫描中降低喷嘴阵列MS1的打印率并增加喷嘴阵列MS2的打印率,而在返扫描中增加喷嘴阵列MS1的打印率并降低喷嘴阵列MS2的打印率。
此外,当打印单位区域I和III时,以相反的顺序针对第一和第二路,使用针对单位区域II使用的掩模。如上所述,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使用分配给各喷嘴阵列的掩模A至D进行打印,来进行对单位区域I至III中的各个的打印。
在使用表3的打印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8所示的掩模E和F,来代替掩模C和D。掩模E定义了12.5%的打印率,掩模F定义了37.5%的打印率。使用掩模E和F,可以实现表3的打印率的设置。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方法。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二路打印的示例,在二路打印中,通过一次往返扫描(即对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两次扫描)来完成对单位区域的图像的打印。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除了喷嘴阵列YL1和YL2以及喷嘴阵列MS1和MS2以外,还使用喷嘴阵列ML1(第四喷嘴阵列)和ML2(第五喷嘴阵列)的情况。
在该打印方法中,喷嘴阵列ML1和MS1的打印率以及喷嘴阵列ML2和MS2的打印率,根据打印头的扫描方向而改变。特别地,设置在各扫描方向上位于前方位置的喷嘴阵列MS1(或MS2)的打印率,使其小于位于后方位置的喷嘴阵列MS2(或MS1)的打印率。除此之外,还设置在各扫描方向上位于前方位置的喷嘴阵列ML1(或ML2)的打印率,使其高于位于后方位置的喷嘴阵列ML2(或ML1)的大滴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增加在各扫描方向上位于后侧的作为大滴喷嘴阵列的喷嘴阵列ML1(或ML2)的打印率的原因,是为了抑制气流对位于其后侧的喷嘴阵列MS1(或MS2)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往扫描中,喷嘴阵列ML1的打印率为50%,但是由于喷嘴阵列MS1在扫描方向上位于喷嘴阵列ML1的后侧,因此喷嘴阵列ML1的气流难以影响喷嘴阵列MS1,从而限制喷嘴阵列MS1的伴滴的滴着偏差。喷嘴阵列ML2的打印率为0%,但是由于喷嘴阵列MS2在扫描方向上位于喷嘴阵列ML2的前侧,因此喷嘴阵列ML2的气流容易影响喷嘴阵列MS2,从而抑制喷嘴阵列MS2的伴滴的滴着偏差。同样在返扫描中,类似地可以抑制喷嘴阵列MS1和MS2中的各个的伴滴的滴着偏差。
注意,如果第四喷嘴阵列和第五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喷出量,大于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中的各个,则其喷出量与第一喷嘴阵列的喷出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不限于以上关系。例如,第四和第五喷嘴阵列的各喷出量可以大于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的各喷出量,并且小于第一喷嘴阵列的喷出量。
以这种方式,本实施例适用于如下情况:针对打印,使用在扫描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喷嘴阵列位于第一喷嘴阵列的相反侧的第四喷嘴阵列、以及在扫描方向上相对于第三喷嘴阵列位于第一喷嘴阵列的相反侧的第五喷嘴阵列。此外,在第二喷嘴阵列和第四喷嘴阵列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第三喷嘴阵列和第五喷嘴阵列彼此相邻地布置的打印头中,来自第四和第五喷嘴阵列的气流,对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的影响很大,以上打印方法特别有效。
表5和表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扫描方向上的示例。
[表5]
[表6]
表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各扫描方向上的另一示例。表7示出了使用所有喷嘴阵列的情况。
[表7]
注意,可以将各实施例的各路中的打印率的定义,作为CPU的软件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例如作为ASIC的电路配置的一部分的合适的硬件来提供。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打印头在单位区域中进行多次扫描来进行打印的多路打印方法中,描述了二路的多路打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应用一路打印或更多路打印。上述实施例示出了如下示例:在双向打印方法中,根据扫描方向颠倒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或第四喷嘴阵列和第五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打印率,但是在一路打印方法中,可以固定第二至第四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打印率。
此外,通过使第二喷嘴阵列与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不同,可以减小伴滴的滴着偏差,但是降低了使用不同的喷嘴打印一个光栅的效果。因此,当喷出大墨滴的第一喷嘴阵列的气流的影响大时,即当第一喷嘴阵列的打印率高时,可以使第二喷嘴阵列与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不同。例如,在多路数量(用于完成单位区域的打印的扫描次数)相对小的打印模式中,可以使第二喷嘴阵列与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不同,而在多路数量相对大的打印模式中,可以使第二喷嘴阵列与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相同。此外,当以相同的路数量进行打印时,还确定第一喷嘴阵列的打印占空比(duty)是大于还是小于预定值,根据确定结果来使第二喷嘴阵列与第三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不同。在这种配置中,CPU 201分析打印数据,以确定喷嘴阵列YL1和YL2中的各个的打印率,来设置第二喷嘴阵列和第三喷嘴阵列中的各个的打印率,但是可以基于多值打印数据和二值打印数据中的任何一个来确定打印占空比。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采用二路打印作为多路打印,并对各路赋予50%的打印率的情况下,进行了描述。然而,赋予多路打印中的各扫描的打印率的总和,可以大于或小于100%。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覆盖所有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
扫描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打印头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打印介质,所述打印头具有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一侧的第二喷嘴阵列、以及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另一侧的第三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分别喷出相同颜色的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以及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低于位于后侧的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打印装置通过在将墨喷出到打印介质上的同时,使所述打印头在往返扫描方向上扫描所述打印介质来进行打印,其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扫描方向来改变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的各个喷嘴阵列的所述打印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打印头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喷嘴阵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打印头具有包括所述第一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的多个喷嘴阵列,其中,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被布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所述打印率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的所述一个喷嘴阵列的所述打印率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打印头包括第四喷嘴阵列和第五喷嘴阵列,所述第四喷嘴阵列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相反侧,所述第五喷嘴阵列在所述扫描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相反侧,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四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五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高于位于后侧的所述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打印头具有包括所述第一喷嘴阵列至所述第五喷嘴阵列的多个喷嘴阵列,其中,所述第二喷嘴阵列被布置为与所述第四喷嘴阵列相邻,所述第三喷嘴阵列被布置为与所述第五喷嘴阵列相邻。
8.一种打印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使打印头扫描打印介质,所述打印头具有被配置为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在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一侧的第二喷嘴阵列、以及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另一侧的第三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被配置为分别喷出相同颜色的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以及
控制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低于位于后侧的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9.一种打印装置,其包括:
扫描单元,其被配置为使打印头在扫描方向上扫描打印介质,所述打印头具有喷出相对大的喷出量的墨的第一喷嘴阵列、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一侧的第二喷嘴阵列、以及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喷嘴阵列的另一侧的第三喷嘴阵列,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分别喷出相同颜色的相对小的喷出量的墨;以及
控制器,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喷嘴阵列和所述第三喷嘴阵列中位于所述扫描方向上的前侧的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使其在第一打印模式中低于位于后侧的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而在第二打印模式中等于位于后侧的所述另一个喷嘴阵列的打印率,
其中,所述打印装置通过使用所述打印头对打印介质上的单位区域进行多次扫描,来完成对所述单位区域的打印,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打印模式用于通过第一次数的扫描来完成对所述打印介质上的所述单位区域的打印,所述第二打印模式用于通过第二次数的扫描来完成对所述打印介质上的所述单位区域的打印,所述第二次数大于所述第一次数。
CN201010252575.4A 2009-08-11 2010-08-10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6575 2009-08-11
JP2009186575 2009-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593A CN101992593A (zh) 2011-03-30
CN101992593B true CN101992593B (zh) 2014-08-13

Family

ID=43417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257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593B (zh) 2009-08-11 2010-08-10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28311B2 (zh)
EP (1) EP2287002B1 (zh)
JP (1) JP5665412B2 (zh)
KR (1) KR101274390B1 (zh)
CN (1) CN1019925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8076B2 (ja) * 2007-09-14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340053B2 (ja) * 2009-06-23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位置調整方法
US9278552B2 (en) 2012-06-06 2016-03-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911760B2 (ja) * 2012-06-19 2016-04-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7276B2 (ja) 2012-08-09 2017-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161308B2 (ja) * 2013-02-05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5199552A (ja) 2014-04-04 2015-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方法
JP6455250B2 (ja) 2015-03-17 2019-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WO2016175812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ual and single drop weight printing
JP6643205B2 (ja) * 2016-07-29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885023B2 (ja) * 2016-11-16 2021-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6904841B2 (ja) * 2017-08-01 2021-07-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記録データ生成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554073B (zh) * 2017-09-19 2019-09-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设备及打印控制方法
JP6855400B2 (ja) * 2018-01-31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094812B2 (ja) 2018-07-17 2022-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146529B2 (ja) 2018-08-29 2022-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71130A1 (ja) 2018-10-05 2020-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154929B2 (ja) 2018-10-05 2022-10-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766113B2 (ja) 2018-10-05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846574B1 (en) * 2019-07-12 2020-11-24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Variable smoothing in printi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513A (zh) * 2005-02-21 2006-08-3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JP2007118300A (ja) * 2005-10-26 2007-05-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104335A (zh) * 2006-06-12 2008-01-1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装置
CN101121320A (zh) * 2006-07-11 2008-02-13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9259A (en) * 1991-04-26 2000-1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performing high-speed recording
JP3262363B2 (ja) * 1991-04-26 2002-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891799B2 (ja) * 1991-06-07 1999-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A2074906C (en) * 1991-08-01 2000-09-12 Hiromitsu Hirabayashi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function
JP3190523B2 (ja) * 1993-08-31 2001-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物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
JP3299840B2 (ja) * 1994-04-20 2002-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3320268B2 (ja) * 1994-09-02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その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H09286125A (ja) * 1996-04-23 1997-11-04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1207948A (ja) * 1997-11-14 1999-08-03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JP2000289252A (ja) * 1999-04-02 2000-10-17 Canon Inc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位置合わせ方法
JP2001018376A (ja) * 1999-07-09 2001-01-23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01129985A (ja) * 1999-08-24 2001-05-15 Canon Inc プリント位置調整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用いる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3880267B2 (ja) * 2000-01-25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プリント方法
US7057756B2 (en) * 2000-07-17 2006-06-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or,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that stores computer-readable program code
JP4006198B2 (ja) * 2000-07-21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装置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6877833B2 (en) * 2001-01-31 2005-04-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data producing method for printing apparatus
JP3754896B2 (ja) * 2001-02-06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3039693A (ja) * 2001-07-31 2003-02-1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3720773B2 (ja) * 2002-02-04 2005-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693343B2 (ja) * 2002-08-30 2011-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位置調整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48723A (ja) * 2002-10-31 2004-05-2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4355533B2 (ja) * 2003-07-31 2009-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652894B2 (ja) * 2004-06-09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592067B2 (ja) * 2004-08-18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該装置の記録位置設定方法
JP4717535B2 (ja) * 2005-07-08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傾き補正方法
JP5230084B2 (ja) * 2006-08-07 2013-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4827674B2 (ja) * 2006-09-22 2011-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038076B2 (ja) 2007-09-14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9154376A (ja) * 2007-12-26 2009-07-1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4513A (zh) * 2005-02-21 2006-08-3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JP2007118300A (ja) * 2005-10-26 2007-05-1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1104335A (zh) * 2006-06-12 2008-01-16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和喷墨打印装置
CN101121320A (zh) * 2006-07-11 2008-02-13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74390B1 (ko) 2013-06-14
EP2287002B1 (en) 2012-11-28
CN101992593A (zh) 2011-03-30
KR20110016419A (ko) 2011-02-17
JP2011056942A (ja) 2011-03-24
US20110037799A1 (en) 2011-02-17
EP2287002A1 (en) 2011-02-23
JP5665412B2 (ja) 2015-02-04
US8328311B2 (en) 2012-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2593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213867C (zh) 液体喷射记录头
US7441854B2 (en) Ink jet print hea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k jet print head
JP42986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116381B1 (en)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09203696A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5922767A (zh) Uv大幅面图像打印设备上的喷头装置及打印方法
CN101204879A (zh) 喷墨记录方法
CN209305136U (zh) 一种喷墨打印装置
JP20021541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装置
US8287092B2 (en) Printing head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382608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342647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11923597B (zh) 喷墨打印方法和设备
CN205311073U (zh) 打印头底板、打印小车及喷墨打印装置
JP2010234773A (ja) ライン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ライン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調整方法、およびライン型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205344113U (zh) 打印小车及喷墨打印装置
CN105818538A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打印方法
CN205498343U (zh) 打印头底板、打印小车及喷墨打印装置
JP200828474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042671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00650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20116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