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2512B - 轮胎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轮胎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2512B
CN101992512B CN201010219221.XA CN201010219221A CN101992512B CN 101992512 B CN101992512 B CN 101992512B CN 201010219221 A CN201010219221 A CN 201010219221A CN 101992512 B CN101992512 B CN 101992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ould
main mountain
combination die
divisional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92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2512A (zh
Inventor
面川寿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2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25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Heating, Cooling, Or Cur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用模具,其能够获得高品质的轮胎。模具的组合模(18)在其型腔面(24)上具有上侧主山部(26)和下侧主山部(28)。该组合模具备左侧分割面(34)和右侧分割面(36)。左侧分割面具有第一面(38)、第二面(40)、第三面(42)、第四面(44)以及第五面(46)。由第二面在第一面和第三面之间形成台阶。由第四面在第三面和第五面之间形成台阶。右侧分割面(36)具有第六面(48)、第七面(50)、第八面(52)、第九面(54)以及第十面(56)。由第七面在第六面和第八面之间形成台阶。由第九面在第八面和第十面之间形成台阶。这些台阶位于上侧主山部或下侧主山部。

Description

轮胎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用模具,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组合模的模具。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硫化工序中一般要使用模具。在硫化工序中,将通过预成型获得的生胎放入模具中。该生胎在模具和气袋所包围的型腔内被加压、加热。通过加压和加热,使生胎的橡胶组成物在型腔内流动。通过加热,使橡胶产生交联反应而得到轮胎。
模具大致被分为片模和两半模具。根据提高胎面花纹自由度的观点近年主要使用片模。片模具备多个胎面组合模。图11是表示以往的组合模2的主视图。该组合模2在型腔面4上具有两条主山部6和多个副山部8。在俯视观察中,该组合模2是圆弧状。通过排列多个组合模2而形成环状的型腔。其中该组合模2的与相邻的组合模抵接的面10被称作“分割面”。分割面10沿轮胎轴向延伸。
用具备该组合模2的模具获得的轮胎具有主沟和副沟。主沟具有将主山部6的形状翻转的形状。主沟沿轮胎的周向延伸。副沟具有将副山部8的形状翻转的形状。主沟和副沟有助于轮胎在湿路面上行驶时的排水。特别是,主沟沿周向延伸,因此非常有助于向后方排水。
日本特开平9-9943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组合模的模具的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99435号公报
在硫化工序中,对组合模2的分割面10施加压力。该压力导致分割面10的压缩变形。由于反复使用模具,因此在组合模2与其他组合模2之间产生间隙。如果采用具有较大间隙的模具,则会在轮胎上产生飞边。飞边沿分割面10存在。
图12表示具有飞边12的轮胎14的一部分。由于分割面10沿轮胎轴向延伸,因此飞边12也沿轮胎轴向延伸。飞边12横切主沟16。飞边12阻塞主沟16。该飞边12妨碍主沟16的排水。该飞边12可能会损坏轮胎14的安静性。另外,该飞边12有可能成为裂缝的起点。该飞边12损害轮胎14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高品质的轮胎的模具。
本发明涉及的轮胎用模具具备:用于形成轮胎的胎面的多个组合模。沿周向排列这些组合模。各组合模在其型腔面上具有用于形成轮胎的主沟的主山部。上述主山部实质上沿周向延伸。组合模具有与相邻的其他组合模抵接的分割面。在主山部上分割面具有台阶。
优选地,台阶的宽度是1mm以上且50mm以下。优选地,形成台阶的面相对于周向的角度是45°以下。优选地,该模具不具有分隔主山部的分割面。
本发明涉及的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通过预成型获得生胎的工序;将生胎放入模具的工序,其中该模具具备用于形成轮胎的胎面的多个组合模,沿周向排列这些组合模,各组合模在其型腔面上具有用于形成轮胎的主沟的主山部,上述主山部实质上沿周向延伸,上述组合模具有与相邻的其他组合模抵接的分割面,在上述主山部上分割面具有台阶;在模具内对上述生胎加压、加热的工序。
在本发明涉及的模具中,飞边不阻塞主沟。利用该模具获得的轮胎是高品质的轮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用模具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模具的组合模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模具的组合模的放大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利用图1的模具获得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3的组合模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图3的组合模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用模具的组合模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用模具的组合模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用模具的组合模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轮胎用模具的组合模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利用图11的模具获得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16...模具;18、68、80、96...组合模;26、72、84、100...上侧主山部;28、74、86、102...下侧主山部;30、88、104...副山部;34、76、90、106...左侧分割面;36、78、92、108...右侧分割面;38...第一面;40...第二面;42...第三面;44...第四面;46...第五面;48...第六面;50...第七面;52...第八面;54...第九面;56...第十面;58...轮胎;60...主沟;62...飞边;64...斜面;66...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合适的附图,基于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表示的模具16具备:多个组合模18、上下一对的侧板20和上下一对的胎唇环22。各组合模18的平面形状实质上是圆弧状。多个组合模18被配置成环状。如图2所示,该模具16具备9个组合模18。各侧板20实质上是环状。各胎唇环22实质上是环状。该模具16是所谓的“片模”。
图3中用箭头X表示的是模具16的周向,用箭头Y表示的是模具16的轴向。如图3、图4所示,组合模18在其型腔面24上具备上侧主山部26和下侧主山部28。上侧主山部26和下侧主山部28分别沿周向(图3的左右方向)延伸。组合模18在其型腔面24上还具备多个副山部30。如图4所明确的那样,上侧主山部26、下侧主山部28以及副山部30从基础面32突出。
如图3所示,该组合模18具备左侧分割面34和右侧分割面36。在关闭模具16时,左侧分割面34与位于该组合模18左侧的另一组合模18(未图示)的右侧分割面36抵接。在关闭模具16时,右侧分割面36与位于该组合模18右侧的另一组合模18(未图示)的左侧分割面34抵接。
左侧分割面34具有第一面38、第二面40、第三面42、第四面44及第五面46。第一面38、第三面42及第五面46分别沿轴向延伸。第二面40和第四面44分别沿周向延伸。右侧分割面36具有:第六面48、第七面50、第八面52、第九面54及第十面56。第六面48、第八面52以及第十面56分别沿轴向延伸。第七面50和第九面54分别沿周向延伸。
当关闭模具16时,第一面38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六面48抵接,第二面40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七面50抵接,第三面42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八面52抵接,第四面44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九面54抵接,第五面46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十面56抵接,第六面48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一面38抵接,第七面50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二面40抵接,第八面52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三面42抵接,第九面54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四面48抵接,第十面56与另一组合模18的第五面46抵接。
第二面40位于第一面38和第三面42之间。通过第二面40在第一面38和第三面42之间形成台阶。第四面44位于第三面42和第五面46之间。通过第四面44在第三面42和第五面46之间形成台阶。第七面50位于第六面48和第八面52之间。由通过第七面50在第六面48和第八面52之间形成台阶。第九面54位于第八面52和第十面56之间。通过第九面54在第八面52和第十面56之间形成台阶。
第二面40位于相当于上侧主山部26的位置。左侧分割面34在上侧主山部26中具有由第二面40形成的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34不分隔上侧主山部26。
第四面44位于相当于下侧主山部28的位置。左侧分割面34在下侧主山部28中具有由第四面44形成的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34不分隔下侧主山部28。
第七面50位于相当于上侧主山部26的位置。右侧分割面36在上侧主山部26中具有由第七面50形成的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36不分隔上侧主山部26。
第九面54位于相当于下侧主山部28的位置。右侧分割面36在下侧主山部28中具有由第九面54形成的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36不分隔下侧主山部28。该模具16全都不具有分隔主山部26、28的分割面。也可以使一部分分割面分隔主山部。
通过该模具16的合模,而对左侧分割面34施加压力。该压力的方向主要为周向。如上所述,第一面38、第三面42以及第五面46沿轴向延伸。因此,对第一面38、第三面42及第五面46作用较大的压力。由于第二面40和第四面44沿周向延伸,因此不会对它们作用较大的压力。由于反复使用模具16,因此第一面38、第三面42以及第五面46会产生压缩变形。
通过该模具16的合模,而对右侧分割面36施加压力。该压力的方向主要为周向。如上所述,第六面48、第八面52以及第十面56沿轴向延伸。因此,对第六面48、第八面52以及第十面56作用较大的压力。由于第七面50和第九面54沿周向延伸,因此不会对它们作用较大的压力。由于反复使用模具16,因此第六面48、第八面52以及第十面56会产生压缩变形。
在关闭产生了压缩变形的模具16时,第一面38与第六面48的间隙较大,且第三面42与第八面52的间隙较大,第五面46与第十面56的间隙较大。在用该模具16获得的轮胎的表面上在相当于上述间隙的位置产生较大的飞边。
图5表示用产生了压缩变形的模具16获得的轮胎58的一部分。图5中表示主沟60、飞边62a和另一飞边62b。飞边62a是由第一面38(参照图3)和第六面48的间隙形成的。飞边62b是由第三面42和第八面52的间隙形成的。主沟60是由上侧主山部26形成的。由于上侧主山部26具有由第二面40和第七面50形成的台阶,因此,如图5所示,飞边62a和飞边62b在周向上错开位置。虽未图示然而该轮胎58也具备由下侧主山部28形成的主沟。在该主沟中,由第三面42和第八面52的间隙形成的飞边、以及由第五面46和第十面56的间隙形成的飞边在周向上错开位置。
由于飞边62a和飞边62b错开位置,因此这些飞边62不形成隔壁。飞边62不阻塞主沟60。在该主沟60中水能够顺利地流向后方。该轮胎58排水性优越。不形成隔壁的飞边62妨碍轮胎的安静性。此外该飞边62难以成为裂缝的起点。
图3中用箭头W表示的是台阶的宽度。宽度W优选为1mm以上且50mm以下。利用宽度W为1mm以上的组合模18,能够获得没有阻塞主沟60的飞边62的轮胎58。根据该观点,宽度W更优选为3mm以上,宽度W特别优选为5mm以上。宽度W为50mm以下的组合模18的制作容易。根据该观点,宽度W更优选为30mm以下,特别优选20mm以下。
第二面40、第四面44、第七面50以及第九面54,如上所述沿周向延伸。上述面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为零。上述面也可以相对于周向稍微倾斜。倾斜角度优选为45°(degree)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理想的角度是零。
如图6所示,在第一面38和第二面40之间的角部形成斜面64。如图7所示,在第六面48和第七面50之间形成倒角66a。在模具16关闭时,斜面64a与另一组合模18的倒角66a抵接。
如图6所示,在第二面40和第三面42之间的角部形成倒角66b。如图7所示,在第七面50和第八面52之间形成斜面64b。在模具16关闭时,倒角66b与另一组合模18的斜面64b抵接。
如图6所示,在第三面42和第四面44之间的角部形成倒角66c。如图7所示,在第八面52和第九面54之间形成斜面64c。在模具16关闭时,倒角66c与另一组合模18的斜面64c抵接。
如图6所示,在第四面44和第五面46之间的角部形成斜面64d。如图7所示,在第九面54和第十面56之间形成倒角66d。在模具16关闭时,斜面64d与另一组合模18的倒角66d抵接。
通过倒角66,能够防止组合模18的角部破损。根据防止破损的观点,倒角66的宽度C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mm以上。根据难以产生阻塞主沟60的飞边62的观点,宽度C优选为5.0mm以下。也可以代替倒角66而形成圆倒角(所谓的弧形)。根据防止角部破损的观点,圆倒角的半径优选为1.0mm以上,更优选为2.0mm以上,特别优选为3.0mm以上。根据难以产生阻塞主沟60的飞边62的观点,该半径优选为5.0mm以下。
在使用该模具16的轮胎制造方法中,通过预成型获得生胎(未硫化轮胎)。该生胎在模具打开且气袋收缩的状态下被放入模具16。关闭该模具16气袋膨胀。生胎被气袋推压到模具的型腔面并被加压。同时生胎被加热。通过加压和加热使橡胶组成物流动。通过加热橡胶产生交联反应从而获得轮胎58。生胎被加压、加热的工序被称为硫化工序。也可以代替气袋或者与气袋一起使用型芯。
在硫化工序中,在轮胎58的表面上形成两条主沟60(参照图5)以及多条副沟。一条主沟60与上侧主山部26对应。另一条主沟60与下侧主山部28对应。各副沟与副山部30对应。在轮胎58的表面还具有:由第一面38和第六面48的间隙形成的飞边62a、由第三面42和第八面52的间隙形成的飞边62b、由第五面46和第十面56的间隙形成的飞边62。如上所述,上述飞边62不阻塞主沟60。通过该制造方法能够获得品质优越的轮胎2。
图8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模具的组合模68。该模具68在其型腔面70上具备上侧主山部72和下侧主山部74。上侧主山部72和下侧主山部74分别具有锯齿形状。上侧主山部72和下侧主山部74实质上分别沿周向延伸。
该模具68具备左侧分割面76和右侧分割面78。左侧分割面76在上侧主山部72上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76不分隔上侧主山部72。左侧分割面76在下侧主山部74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76不分隔下侧主山部74。右侧分割面78在上侧主山部72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78不分隔上侧主山部72。右侧分割面78在下侧主山部74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78不分隔下侧主山部74。用该模具获得的轮胎不产生阻塞主沟的飞边。
该组合模68的台阶宽度W也优选为1mm以上且50mm以下。宽度W更优选为3mm以上,特别优选为5mm以上。宽度W更优选为30mm以下,特别优选20mm以下。
该组合模68形成台阶的面79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也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理想的角度是零。
该组合模68也优选在角部进行倒角或者圆倒角。
图9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用模具的组合模80。该组合模80在其型腔面82上具备上侧主山部84和下侧主山部86以及多个副山部88。上侧主山部84和下侧主山部86分别沿周向延伸。
该模具80具备左侧分割面90和右侧分割面92。左侧分割面90在上侧主山部84上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90不分隔上侧主山部84。左侧分割面90在下侧主山部86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76不分隔下侧主山部86。右侧分割面92在上侧主山部84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92不分隔上侧主山部84。右侧分割面92在下侧主山部86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92不分隔下侧主山部86。用该模具获得的轮胎不产生阻塞主沟的飞边。
该组合模80的台阶宽度W也优选为1mm以上且50mm以下。宽度W更优选为3mm以上,特别优选为5mm以上。宽度W更优选为30mm以下,特别优选20mm以下。
该组合模80形成台阶的面94相对于周向的角度也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理想的角度是零。
该组合模80也优选在角部进行倒角或者圆倒角。
图10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轮胎用模具的组合模96。该组合模96在其型腔面98上具备上侧主山部100和下侧主山部102以及多个副山部104。上侧主山部100和下侧主山部102分别沿周向延伸。
该模具96具备左侧分割面106和右侧分割面108。左侧分割面106在上侧主山部100上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106不分隔上侧主山部100。左侧分割面106在下侧主山部102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左侧分割面106不分隔下侧主山部102。右侧分割面108在上侧主山部100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108不分隔上侧主山部100。右侧分割面108在下侧主山部102中具有台阶。换而言之,右侧分割面108不分隔下侧主山部102。用该模具获得的轮胎不产生阻塞主沟的飞边。
该组合模96的台阶宽度W也优选为1mm以上且50mm以下。宽度W更优选为3mm以上,特别优选为5mm以上。宽度W更优选为30mm以下,特别优选20mm以下。
在该组合模96中,左侧分割面106具备形成台阶的两个面110。各个面110朝向面112向轴向内侧倾斜。右侧分割面108具备形成台阶的两个面114。各个面114朝向面116向轴向内侧倾斜。倾斜的倾斜角度θ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特别优选为10°以下。理想的角度是零。
该组合模96也优选在角部进行倒角或者圆倒角。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能够明确本发明的效果,然而不应基于该实施例的记载限定地解释本发明。
(实施例1)
准备了具备图3所示的组合模的模具,该模具的分割面的台阶宽度W是10mm。形成台阶的面的相对于周向的角度是0°。
(实施例2~5)
准备了具有下表1所示的宽度W的模具。
(实施例6)
准备了具备图10所示的组合模的模具。该模具的分割面的台阶宽度W是10mm。形成台阶的面相对于周向的角度θ是3°。
(实施例7~8)
准备了具有下表1所示的角度θ的模具。
(比较例)
准备了分割面不具有台阶的模具。该模具具备图11所示的组合模。
(排水性)
将模具开闭1000次。将生胎放入该模具中获得了轮胎。向该轮胎的主沟喷射水,并通过目视来判定排水性。按照判定基准来分等级。
A:较好
B:稍差
C:较差
(制造的难易程度)
按照以下基准对制造组合模的难易程度分等级。
A:非常容易
B:容易
C:困难
(表1)
Figure BSA00000175726200111
如表1所示,在各实施例的模具中获得了排水性优越的轮胎。根据该评价结果明确了本发明的优越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模具适用于各种轮胎的制造。

Claims (6)

1.一种轮胎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形成轮胎的胎面的多个组合模,
沿周向排列这些组合模,
各组合模在其型腔面上具有用于形成轮胎的主沟的主山部,
所述主山部实质上沿周向延伸,
所述组合模具有与相邻的其他组合模抵接的分割面,
该分割面在轮胎的宽度方向具有台阶,
该台阶形成在所述主山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用模具,其中所述台阶的宽度是1mm以上且5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用模具,其中形成所述台阶的面相对于周向的角度是4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用模具,其中所有的分割面在轮胎的宽度方向具有台阶,所有的台阶形成在所述主山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胎用模具,其中所有的分割面在轮胎的宽度方向具有台阶,所有的台阶形成在所述主山部上。
6.一种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通过预成型获得生胎的工序;
将生胎放入模具的工序,其中该模具具备用于形成轮胎的胎面的多个组合模,沿周向排列这些组合模,各组合模在其型腔面上具有用于形成轮胎的主沟的主山部,所述主山部实质上沿周向延伸,所述组合模具有与相邻的其他组合模抵接的分割面,该分割面在轮胎的宽度方向具有台阶,该台阶形成在所述主山部上;
在模具内对所述生胎加压、加热的工序。
CN201010219221.XA 2009-08-17 2010-06-30 轮胎用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8174 2009-08-17
JP2009188174A JP4814362B2 (ja) 2009-08-17 2009-08-17 タイヤ用モール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2512A CN101992512A (zh) 2011-03-30
CN101992512B true CN101992512B (zh) 2014-02-26

Family

ID=43765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92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2512B (zh) 2009-08-17 2010-06-30 轮胎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14362B2 (zh)
CN (1) CN101992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83114B1 (fr) * 2011-11-25 2013-12-20 Michelin Soc Tech Moule comportant une cavite pour le moulage d'un dispositif de fermeture dans une rainure
FR2983115B1 (fr) * 2011-11-25 2014-06-20 Michelin Soc Tech Moule comportant une cavite pour le moulage d'un dispositif de fermeture dans une rainure
JP7074589B2 (ja) * 2018-06-29 2022-05-24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018A (zh) * 2005-12-14 2007-06-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轮胎的模具
CN101186089A (zh) * 2006-11-20 2008-05-28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模具
CN101462322A (zh) * 2007-12-20 2009-06-2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轮胎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0914U (zh) * 1988-07-06 1990-01-24
JP2001191331A (ja) * 2000-01-06 2001-07-17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タイヤ加硫用金型
WO2006121439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Readily interchangeable marker for a tire mold
JP4930063B2 (ja) * 2007-01-11 2012-05-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成形用二分割金型
JP2008284823A (ja) * 2007-05-21 2008-11-27 Bridgestone Corp ピース式タイヤモール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018A (zh) * 2005-12-14 2007-06-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轮胎的模具
CN101186089A (zh) * 2006-11-20 2008-05-28 韩国轮胎株式会社 轮胎硫化模具
CN101462322A (zh) * 2007-12-20 2009-06-2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轮胎模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8-168510A 2008.07.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37188A (ja) 2011-02-24
CN101992512A (zh) 2011-03-30
JP4814362B2 (ja) 201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44385B2 (ja) タイヤ形成用の剛性中子
CN101454136B (zh) 轮胎硫化用成形模具
CN102626966B (zh) 轮胎的硫化模具
JP5702433B2 (ja) タイヤ成型用金型およびタイヤ
CN101992512B (zh) 轮胎用模具
WO2017085987A1 (ja) タイヤ加硫モ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12187A (zh) 生胎
CN107650301B (zh) 轮胎硫化成型方法
CN108202487A (zh) 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WO2012053537A1 (ja) タイヤ加硫用ブラダー
JP5486622B2 (ja) タイヤ形成用の剛性中子
CN108202433A (zh) 轮胎硫化模具以及充气轮胎
US10870248B2 (en) Non-symmetrical tread ring parting line mold
CN209987252U (zh) 一种硫化机用橡胶硫化模具
CN217494880U (zh) 一种子午线轮胎的模具结构
WO2015053050A1 (ja) タイヤ形成用の剛性中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製造方法
JP5860949B2 (ja) タイヤ成型用金型およびタイヤ
KR100687647B1 (ko) 개선된 비드링을 갖는 타이어용 가류금형
CN220242130U (zh) 一种避免毛边粘连于模具上的硫化模具结构
CN114829122B (zh) 设置有排气装置的用于轮胎的固化模具及轮胎的固化方法
KR102231682B1 (ko) 타이어 금형
KR100862978B1 (ko) 가스 압착식 타이어 가류 장치
CN209851559U (zh) 一种排气销及其模具
JP2009012378A (ja) タイヤ成形用金型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610776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30